开发麻将APP被抓 公司正在运作上市

2016年年底,上海某公司的技术人员万某某,看到四川一款麻将软件“闲来”被昆仑万维公司以20亿的价格收购,觉得这是个创业的好路子,便辞职创业。

镇江京口公安分局治安大队行动队副队长席亚宇告诉记者,万某某在上海成立了某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2月,他开发了一款APP,主要是让其老家高邮人利用这款软件进行麻将赌博。高邮这边发展起来后,万某某在4月份又开发了“镇江乐翻天”,同时通过朋友在镇江找到了陈某等几个“代理”。

好景不长,去年4月中旬,“邮城乐翻天”遭黑客攻击,万某某损失巨大。此时,一款名为“呱呱高邮麻将”的APP进入高邮市场。万某某获悉,“呱呱麻将”的幕后老板是人在无锡的高邮老乡吴某,就找到了他。

见面后,吴某提出万某某和他一起干,把所有资源整合到一起,万某某负责扬州地区的运营。一番权衡后,万某某同意了。2017年6月,吴某的“镇江全民麻将”在镇江地区开始运营,由万某某负责。这款APP类似于镇江的“跌倒和”麻将,民间玩者众多。

每把牌都很漂亮,赌徒沉迷

万某某启用以陈某为首的班底组建代理团队,很快,22名代理搭建了30个“全民麻将”微信群并分别任群主,万某某则负责“镇江全民麻将”的所有事宜。

22名群主,开始带领各自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的“麻将迷”群友,开始了没日没夜的“镇江全民麻将”盛宴。

根据游戏规则,进群的群友可以随时随机组合不同群友,在群内打麻将。但前提是,发起者要从群主处购买“钻石”。购买成功后,群主就会给其一个链接。购买者只要将链接发至群中,群友点击链接就可加入战团,凑成四人即可开战。

所有赌资,在微信群内以分数结算。麻将以“局”来计算,按照规定,一局麻将共2圈计8把牌,每把牌都需要向群主购买一个“钻石”同时支付2元“头钱”。

侦办民警贺望告诉记者,该程序经过精心设计,参与者抓到的牌色尤其整齐、漂亮,让每人都觉得赢面很大,故此一两把下来就有人能和牌。所以,最快3分钟一局就结束了。因为十分刺激,一些赌客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有的人一天能打30多局。

贺望告诉记者,一局的输赢有大有小,小的数十元,多的七八百元。即便是以一局输赢50元来计算,每天如果玩20局,那就也有1000元左右的输赢了。

半年挣得550多万买别墅

贺望告诉记者,从去年6月至今的半年多时间,警方查明仅这30个微信群,“卖钻”总盈利就有2000多万,万某某从中按25%提成,税后挣得了550余万元;吴某个人所得1000多万。警方抓获万某某时,暂扣其账户88万元,其余钱款则被其在扬州买了别墅和车。

至于那些群主,“头钱”加上“钻钱”,按照建群时间长短及群内赌客多少,最多的一级代理,盈利30多万元;最少的也有5000多元。

据席亚宇介绍,去年12月24日凌晨2点,在掌握大量证据的基础上,镇江警方赶赴无锡,在某宾馆内将万某某抓获。当时,听到风声的他,到“老板”吴某处寻求庇护。

当天早晨7时,镇江警方集中抓捕22名代理群主。今年1月18日和22日,相关客服被抓捕到案。

1月24日,吴某从无锡赶至镇江自首。至此,“镇江全民麻将”手机APP微信赌博案,暂时告一段落。目前,涉案的30个赌博群,已全部被警方解散。

“数百名赌客被带回来后,很多人都不认为他们是在赌博,而是认为自己在玩游戏。”贺望告诉记者,为此警方希望通过此案,警示那些参与网络和微信群“打麻将”的市民,远离这些“网上麻将室”。

 

“快应用”对标微信“小程序”

由华为、小米、中兴、金立、联想、魅族、努比亚、OPPO、vivo九大手机厂商共同主办的“快应用”标准启动发布会,预示着移动应用新生态正在到来。

“快应用”是九大手机厂商基于硬件平台共同推出的新型应用生态,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即点即用,享受原生应用的性能体验。“快应用”使用前端技术栈开发,原生渲染,同时具备H5页面和原生应用的双重优点。“快应用”框架深度集成进各厂商手机系统中,可以在操作系统层面实现用户需求与应用服务间的无缝连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应用服务的转化效率,同时支持生成桌面图标等留存能力。

华为方面介绍称,未来,“快应用”将是现在传统通知栏、负一屏、信息流等用户直观感知的位置建立和搜索入口,包括短信、拍照、语音助手、卸载场景、卡包等等。基于华为手机的人工智能,将创造更多智能场景识别、硬件功能的权限调用、支付等入口场景。

据介绍,“快应用”具有“免安装、免存储、一键直达、更新直接推送”四大体验优势,“快应用”将使用户通过手机更容易获取到自己所需的服务。举个例子,在App的情况下,你首先需要知道有饿了么、美团等外卖App可以寻找美食,然后需要到应用市场中下载安装这些App,然后打开这些App,搜索“比萨”。而有了“快应用”,你拿到新的手机后,不需要知道哪个App可以帮你寻找美食,也不需要去下载那个App,你只需要下拉桌面打开搜索框,输入“比萨”,即可轻松获取相应的服务。

“快应用”的模式,一定程度上被认为对标微信“小程序”。无需下载App、用完即走,这是“小程序”的特点。不过,“快应用”的入口在手机厂商方面,而“小程序”的入口仅在微信一家。这也许是“快应用”推出的原因。

此前,“微信之父”张小龙曾放言:未来两年内,“小程序”将取代80%的App市场。而手机厂商并不希望大量App被取代。有业内人士指出,预装App、应用下载市场、自带浏览器广告等都是手机厂商的收入来源,这块蛋糕虽然不算大,但厂商并不希望被“小程序”抢夺走。

 

政务服务,为什么特别钟爱开发App?

公共服务数据化、网络化是大势所趋,网上办事项目愈丰富,手机里的App也越装越多。像上海地铁就实现了手机扫码乘车,部分公交线路也已试点扫码乘车。但在方便之余,人们有时也有疑问:一些性质相似、功能相近的服务,为何分别要下载几个不同的“App”?

有App是好事,但App太多了也是烦恼。在某些领域,同一件事涉及的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甚至就是几家不同的服务提供商,本可连通共享,却非得每家开发一个App,这就带来了麻烦和浪费。

“互联网+”的初衷是连接,数据相连背后则是系统协同。本质上,人们要的不是“App”,而是高效和便利。上海在电子政务领域起步很早,但一部分系统却还处于“割裂”状态,“数据烟囱”“信息孤岛”仍未消除。有学者曾这样分析:要让“老楼”旧貌换新颜,难度并不亚于“平地起高楼”,而如果要拆除新建,困难就更大。原因不仅是技术障碍,更有权力和利益掣肘——毕竟,将业务开放给统一平台,就意味着交出权力,放弃“私利”。

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让群众和企业网上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就必须改变“以我为主”,而是以用户体验为上。这当然不是说所有App都应该并为一个,但在那些不需要“多点开花”、大可以“一站服务”的领域,似乎不应有太多的壁垒。这样,提升的不仅是群众的获得感,更有政府的工作效率、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大政务服务“单一窗口”,优化政府流程,推动跨部门、跨层级审批事项网上协同办理。我们期待,一个信息共享、一网通办的智慧城市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小程序开发正处于大爆发前夜

2017年,小程序站在微信这个中国最大社交产品的肩膀上,一年以来共发布了100多项能力,开放近50个入口,以“用完即走”的工具定位渗入用户生活,在App市场的疲软期迅速填补了用户需求的空缺,真正做到了连接一切,让轻应用的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围绕小程序的各个产业板块也在此过程中相继搭建,撑起一个比肩App市场的生态。

在刚刚结束的2018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微信官方对小程序过去一年的表现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1.7亿日活、上线58万个小程序,但小程序开发者仍需在此基础上对小程序市场表现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微信团队看来,场景是制作一个产品、开发一个功能的前提条件,只有确定了场景,才能根据场景开发产品或功能。在2018微信公开课Pro中,包括张小龙在内的四位主讲人都多次提到过“场景”一词,足见他们对场景的重视程度。

公众号本质上还是一种提供内容的方式,小程序是传递内容之后,如果你还想传达一些更深的东西,形成互动,比如说除了免费的内容,还有一些更优质的内容,这就涉及到社群运营了。

小程序就像是公众号的延展,如果你要做一件很大的事情,或者路径很长的事情,你可以公众号做一半,另外一半放到小程序中。

“目前(2018年1月),全国95%的平台电商已经接入小程序,例如京东、拼多多、蘑菇街等等。”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副总经理胡仁杰说,此外,内容电商和品牌电商也在做小程序。

而小程序的盈利模式也集中在去中心化电商、社交游戏和内容付费领域,他们分别对应的是智慧零售、游戏和内容产业领域。

胡仁杰说,随着微信越来越普及,他发现,微信用户对商品有强烈的渴求,原来不会使用网购的人群,由于微信有丰富的购物场景和沉浸式的体验,也开始了网购,用户在培养微信购物的习惯,小程序是一个好选择。

在微信平台方面,小程序有已经实现的用户画像,能让商品信息更精准地触达用户,使得电商平台更有机会让老用户购买,从而实现交易闭环。

并且,通过小程序丰富的数据能力和消费能力,能精准地找到新客户,降低平台的获客成本,拉动复购。

小程序的优势挺多,会不会取代APP和微信公众号呢?

张小龙说:会有人问我,小程序跟APP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觉得小程序跟APP是两种不同的应用组织方式,我们并不认为小程序是要来取代APP的,相反小程序是要去丰富APP的很多场景。

也就是说,小程序对APP而言是竞争也是互补。

在竞争方面,由于小程序与APP在功能上有重合部分,因此在这部分市场上二者是竞争关系。类似“跳一跳”的小游戏或是其他一些功能简单的应用,会倾向于选择微信小程序,在降低开发成本的同时倚靠微信流量。

 

2018年,小程序会迎来下一个以重塑流量中心为主的爆发阶段。小程序在发展初期以“去中心化”的概念引导市场,但实际上只是不主导流量的分发,而是将传统中心化流量平台模式下的流量稀释,再重新聚合成一个个独立但又紧密联系的小型中心。未来,小程序会在微信生态中形成独有的“分散式中心化”模式。迎合该模式发展的小程序开发者,将拥有更多构建高转化率场景的机会。届时,小程序会成为智慧零售、电商、餐饮等行业的流量高地,推动各大应用平台流量争夺战场的新一轮洗牌。

 

弄懂O2M,就等于弄懂了移动电商的真谛

因为弄懂O2M,就等于弄懂了移动电商的真谛,就有可能把握移动电商先机,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继续领先潮流。

如果不懂O2M,甚至对O2M还知之甚少、一知半解,那就说明您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只到O2O层次。

这很可怕,当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已经汹涌澎湃冲刷着整个世界,您却还停留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离移动互联网时代仿若千里之遥。

业界,请把O2M讲起来!

O2M,打上移动互联网烙印的O2O模式

O2M似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业内有据可查较早提出这个概念的似乎是国美电器,时间在2014年3月。

2014年3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国美电器日前对外披露了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即“线下实体店+线上电商+移动终端”的组合式运营模式,又称O2M。

国美电器副总裁何阳青认为,“真正的全渠道零售商并不是O2O,而应该是O2M模式,即线下实体店+线上电商+移动终端的组合式运营模式。”

但笔者认为,O2M应是对移动电商O2O模式的一个专门注解,一个具有行业独特个性的准确注解,而不仅仅是“线下实体店+线上电商+移动终端”的组合式运营模式。

它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有自己的烙印,它应该是专属移动电商的,这个模式的核心在“M”,在于将传统互联网和线下流量都引向移动端,形成传统互联网、线下实体店与移动端的深入互动。

但主体和核心都是移动端,传统互联网和线下实体店都是为移动端服务的。移动端又反过来为传统互联网和线下实体店服务,为他们带来流量。

相比O2O概念,O2M指出了online to offline的online部分有一个流动的过程,即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化、牵引的过程,还指出了offline to online部分也有一个流转的过程,即从线下向线上移动端的引流。所有流转的终点都在移动端。

这清晰地指明了移动电商与传统电商的不同之处,即工作流程和原理的不同之处。——在没有移动互联网之前,O2O的工作原理是单纯的传统互联网与线下实体店的互动过程。有了移动互联网之后,O2O(即O2M)的工作原理是,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可以有一个线上流量内部流转的过程,线下流量有了一个向移动端流转的过程,然后最后都集中在移动端进行转化,最后再实现与线下实体店的互动。

也就是说,以前做电商,只要关注PC端用户,将其进行有效转化就可以了,但是现在,你要做到既关注PC端用户,也要关注线下用户向移动端的引流,然后再想怎么转化。这就是O2M。

O2M不同于O2O,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鲜明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商模式区别于传统互联网时代的不同,有谁也扯不掉磨不灭的行业烙印,深深打在每个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心上,它让我们更清晰,移动电商到底应该怎么做。

所以,请不要将他与O2O混为一谈。

离开O2O讲O2M,等于缘木求猪

但从本质来讲,O2M也离不开O2O的大背景,离开O2O讲O2M,不是缘木求鱼,而是缘木求猪——因为更难的是,你先要把母猪弄上树。

首先,移动互联网属于线上的一部分,虽然它是具有自己特点的线上部分,一方面它是传统互联网的有利补充,能为传统互联网带来一定的流量。另一方面,它与传统互联网互为因果,一起构成一个整体,与线下实体店形成互动效应。其次,O2M是O2O战略的一部分,一方面O2M是O2O战略于移动端的补充,让电商在理论领域实现了对移动电商的覆盖。另一方面,其实O2M甚至是O2O模式当中的一种,虽然它是O2O的特别表现,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是对O2O的超越和发展,因为它打破了传统O2O模式仅限于对传统互联网与线下实体店互动的研究与关注,特别标明了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商的地位,突出了它的个性。但因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它始终也是online to offline模式的一种体现。

一言贯之,移动互联网属于互联网的一部分,而O2O是互联网的产物,所以O2M是O2O的一部分。

只不过,它的流程绝对不是线形的,而是分叉型。分为Online to mobil和Offline to mobil两个支流。

Online to mobil

Online to mobil,字面意义即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

从这里,我们领悟到的是,要做移动电商,我们首先要注重线上流量向移动端的引流。以往我们讲O2O,很多人或许都没关注过,其实O2O首先就存在一个online to online的过程,然后才是offline。有了O2M后,因为移动互联网独立于传统互联网而存在,online to online的过程就更明显了,大家也许也就可以把这个过程看得更清楚,从而加大关注度了。

相对于O2O模式的online to online来说,O2M模式的online to online,也就是说Online to mobil会存在一些难以逾越的壁垒,因为毕竟平台不同,从PC端向移动端,跨越的可是两个不同的设备,两个不同的网络体系。笔者本文不会对如何突破壁垒做深入探讨,但毫无疑问,这也会因此增加大家对这个过程的关注度和研究,并认同这个过程的真实存在。

在未来的移动电商实操过程中,如何解决online to mobil的壁垒问题,实现二者相互之间的顺畅引流,将是一个重要课题。解决好了这个问题,移动电商又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

在这个过程里,二维码等新兴技术可以充当桥梁的作用,但是,还需要有更开明的竞争环境,以避免各种封杀,进一步加深这种隔阂,阻挡移动电商前进的步伐。

Offline to mobil

相对O2O来讲,O2M更鲜明地指出了线下资源对线上的作用,或者说,更注重从线下向线上的引流。而O2O更多的是表明,通过把互联网变成实体商业的前台,然后让线下的消费者通过线上渠道实现交易,再到线下去体验与消费产品这样一个过程。

在这样一个过程里,用户或许还为真正成为传统电商的一个部分,很多时候,只是当他们有购物的需要时,才会到实体商业的前台,也就是线上去。至少是,才会到电商平台上去。

而O2M明确指出了移动电商的另一个方面是Offline to mobil。

我认为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概念,它因为指出了二者的天壤之别。区别就是,移动互联网已经通过各种应用程序及各种手段,把用户变成了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商的一部分,用户不仅购物时需要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商平台,不购物时也需要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商平台,比如微信电商平台,就是这样一个例证。

目前要解决的只是,到底到哪一个平台上去的问题。这也是业内电商争夺的焦点,如果不领悟到Offline to mobil的真谛,及它与传统互联网O2O流程的区别,争夺将继续停留在原始阶段,即企业简单并购或重组,而不是从提升用户体验入手争夺用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原生 App与Web App该怎么区分?

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基于原生环境的移动端开发方兴未艾。同时,Web开发者也不甘寂寞。基于移动端浏览器开发可自适应多屏幕的Web应用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各类已有网站迅速被移动化了。此时的Web开发者和移动端原生开发者泾渭分明,各自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辛勤搬砖。一个弄网站,一个弄App。

App开发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但有时令人困惑的地方。应该选哪个类型的应用程序没有明确的答案。你的选择将取决于你的技能、预算和时间要求,还有对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的理解。

当我们开始考虑开发App的时候,要考虑一堆技术成本。iOS和Android有什么区别?原生App、WebApp到底是什么?更重要的,哪个才是最适合你以及你的App?今天亿点时代就帮助大家弄清楚原生与WEB之间的区别。

基本概念

Web App是基于浏览器存在的,用户必须通过浏览器访问,不需要下载安装,实现了跨平台,也就是说不用像原生App那样做两个版本,版本也统一,不需要去下载更新。

原生App是需要去应用商城或者其他的地方下载安装包,安装后才能使用,每一次更新都需要用户主动去操作,而且版本众多,需要去维护旧的版本。

开发方面

原生App

a. 每一种移动操作系统都需要独立的开发项目;

b. 每种平台都需要独立的开发语言。Java(Android), Objective-C(iOS)以及Visual C++(Windows Mobile)等等;

c. 需要使用各自的软件开发包,开发工具以及各自的控件。

移动Web App

d. 因为运行在移动设备的浏览器上,所以只需要一个开发项目;

e. 这种应用可以使用HTML5,CSS3 以及JavaScript以及服务器端语言来完成(PHP,Ruby on Rails,Python);

f. 这里可没有标准的SDK,基本任意选择别忘了有一些跨平台的开发工具,比如PhoneGap, Sencha Touch 2,Appcan以及Appcelerator Titanium等等。

版本控制

移动Web App

g. 所有的用户都是用同样的版本。

原生App

h. 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是否更新软件版本,所以会出现不同用户同时使用不同版本的情况。

优势

原生App

i. 比移动Web App运行快;

j. 一些商店与应用市场会帮助用户寻找原生App;

k. 官方应用市场的应用审核流程会保证让用户得到高质量以及安全的App;

l. 官方会发布很多开发工具或者人工支持来帮助你的开发。

移动Web App

m. 跨平台开发;

n. 用户不需要去卖场来下载安装App;

o. 任何时候都可以发布App,因为根本不需要官方卖场的审核。

缺陷

原生App

p. 开发成本高,尤其是当需要多种移动设备来测试时;

q. 因为是不同的开发语言,所以开发,维护成本也高;

r. 因为用户使用的App版本不同,所以你维护起来很困难;

s. 官方应用市场审核流程复杂且慢,会严重影响你的发布进程。

移动Web App

t. 无法使用很多移动硬件设备的独特功能;

u. 要同时支持多种移动设备的浏览器让开发维护的成本也不低;

v. 如果用户使用更多的新型浏览器,那问题就更不好处理了;

w. 对于用户来说,这种App很难被用户发现。

货运O2O春天:政策利好 资本加持

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广应用高效便捷物流新模式。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等新业态、新模式。这对于公路物流领域践行“互联网+”的企业尤其是一特大好消息。

货车帮主打“互联网+物流”概念,搭建对接全国货源和车源信息的互联网物流平台,提高货车利用率,改善国内货运信息不对称,车主信息不畅、空跑乱跑、资源浪费,货主找车原始低效、信用缺失的状况。TalkingData 2017年物流行业报告显示,货车帮市场占有率为物流类APP第一。

车货匹配其实已经是近两年来公路货运物流领域的一个热点,行业从业者也有几家,而货车帮能从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对其中几个核心竞争力的把握:

(1)资源要素:货车帮坚持对货主端永久免费,以货源积累为方针,构建“全国货源信息网”,同时以运力共享为方针,构建车源开放平台“社会公共运力池”,从而真正成为其标榜的“中国公路物流基础设施”。

(2)信任要素:货车帮在行业内大力倡导车货实名认证,建立行业“支付宝”式的交易信息费赔付制度。货车帮将网络时代的征信体系引入了公路物流行业,通过教育市场,确保所有司机实名、三证(驾驶证、行驶证、手持身份证照片)齐全。

(3)商业模式要素:货车帮在信息服务基础上不断拓展了包括保险,新车、ETC卡,金融白条等业务。其中,ETC卡更是估算达1.3万亿规模的巨大市场。货车帮ETC卡累计发卡量超过100万张,日充值金额超过9000万元,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货车ETC发卡方。

货车帮将“平台”的理念延伸到车后服务,在海量诚信认证司机会员及货主会员基础上,连接车后市场合作伙伴,对接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资源,力图整合卡车新车销售、加油、汽配、货车金融及货车保险等万亿级市场,搭建中国公路物流的互联网生态体系。

其中,针对公路货运的金融场景,主要利用了货车帮每日积累的车货匹配数据,和ETC业务积累的司机充值、消费和贷款数据。这种信用信息共享共用还得到了国家部门的肯定,去年底就推进公路货运领域信用建设合作,货车帮与国家发改委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商业模式的创新让货车帮服务具有一站式的吸引力,形成了规模优势;信任体系让交易更顺畅,减少了验证成本。但是归根结底,最根本的还是要拓展双端用户,提升车货匹配效率。

近期货车帮宣布完成5600万美元B3轮融资,至此货车帮B轮融资累计达3.27亿美元

只有打好基础,其他根植于此的业务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也是货车帮始终表示将融资用于持续巩固基本业务的根本原因。有了这样稳健的发展思路,相信货车帮距离其建成中国公路物流基础设施的目标一定会越来越近。

委员呼吁:加快电子发票App开发

近年来,手机在消费、缴费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李炯梅委员呼吁,河北省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电子发票App开发,构建现代化征管体系。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手机上网比例高达92.5%。同时,随着手机App下载量的增加,手机在消费、缴费等领域也被广泛应用。

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李炯梅委员认为,在税务机关尚需委托外部机构研发的情况下,建议将相关技术接口予以开放,在国家统一电子发票监控平台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技术准入与管理规范,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电子发票App开发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解除开发企业后顾之忧。李炯梅委员提出,电子发票App开发,不仅需要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还需要通晓相关的税收政策与征管流程,是一项创新性、开拓性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投入与回报短期内难以匹配。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18条APP推广经验,条条都是钱!

01

只要钱到位,啥姿势都会。这句话很重要,心里默念三遍。

02

除了要有钱,有靠谱的人也很重要。只有靠谱的团队,才能做出好产品。

03

使用起来流畅无BUG的APP才有资格被推广。曾经我遇到一位产品经理,他对我说“即使我做出屎一样的产品,你也要逼着用户吃下去”

那时候我年少不更事。现在想想,我应该先把屎一样的产品甩他脸上。

04

还是说回APP,一定要等APP调试好了再去推广。千万不要,推广一次,更迭一次,推广一次,更迭一次。

糟糕的产品印象刻在用户的脑子里后,他就不会为你的产品第二次买单了,也就意味着,你前一次推广砸的钱都白花了。

05

问很多小公司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做APP,答案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为了情怀,另一种是觉得自己的商业模式特别清晰,一定可以赚钱。

以我现在的视角来看,情怀并不意味着商业模式是通的,多数是花了一大笔钱为自己的一腔热血交学费。而说特别清晰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想想看,之前有没有人做,没人做的原因是什么?有人做没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

06

说句大实话,现在流量基本被头部APP聚集,新用户的获取又越来越难,没事别想不开去开发和推广APP。

07

我理解的APP推广目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做产品效果,比如说去获取用户、提升活跃和留存。另一种呢,则是去做品牌效果,提升品牌认知度。

从这两个目的出发,推广手段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应用商店推广、网盟推广、应用内推广、新媒体推广、线下推广以及社会化营销等。因此,从推广目的的不同,产品阶段不同,可以去尝试不同的推广手段。

08

在APP开发时,一些渠道就可以先搭建起来了,比如自媒体平台、社群等,先聚集活跃用户,等到产品上线后再慢慢导流。这个方法,比较适合那些没钱的小公司或者是初创型公司。

09

地推手段要慎用!之前做一个教育类的APP,在各大教育机构门前利用小礼品吸引用户下载,前前后后投入了好几万,收获了几千个用户。但是不到两个月,全部变成了僵尸粉。心痛!

10

关于新媒体推广渠道的选择和优劣对比,昨天我们推送了一篇文章,说的很多很全。(点→_→查看线上新媒体推广渠道汇总!一张图全搞定,收藏了!)

关于新媒体渠道,我觉得是小投入大产出。在渠道的选择上,除了要考虑各个平台的特性外,也要看一下产品特性。比如泛娱乐类的产品,选择微博会比微信的效果更好。

11

APP推广有很多免费渠道可以大力用起来的,比如首发、专题申请以及iOS自荐等。

12

目前安卓市场上的免费渠道主要集中于首发这一块,比如应用宝、360手机助手、百度、小米、豌豆荚等。相对来说比较好上的是小米。

13

头部APP开始商业化,所以今年算是做信息流广告的好时候。目前可以接信息流广告的头部APP有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百度贴吧、一点资讯、陌陌、广点通、智汇推等。

一般来说,在选择信息流投放时,要根据头部APP的产品和用户特性进行选择。比如百度贴吧因为用户群体年轻化,比较适合游戏、社交等泛娱乐类的产品推广。不过,目前效果比较好的信息流是今日头条、陌陌和爱奇艺。

14

多去挖掘一些效果不错但没什么人知道的推广渠道,比如QQ空间,对于社交、阅读等娱乐轻松类的软件下载激活的效果很好,算下来,CPA成本才2块左右。

15

APP推广之前,一定要做好统计。别钱花了,效果不知道在哪里看。

16

做付费推广的时候,如果是新渠道,最好问下同行做的效果咋样,供自己参考。

17

圈子很小,保持好的人品,APP推广的路会越来越宽。

18

之前我们姑婆做过一个话题,叫“APP推广人的未来在哪里?”。当时采访了一些行业内的大咖。普遍看法是,由于未来流量集中于头部APP,APP推广人的未来需求应该是缩减的,所以竞争加大。

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推广人首先是要兼具产品和运营思维,卖货的首要先了解货,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要多参加一些行业活动,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网,时刻防止自己掉队。最后,要多思考哪些数据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做出来的,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平台的影响力或者预算做出来的,想通了这点,估计能很快的出业绩。

如何为APP带来日均十万免费流量?

思路决定出路,针对APP推广,你会想到什么不同于其它同行的推广套路呢?是一门心思ASO,还是玩信息流,积分墙?还是多管其下,ASO与付费推广多轨道进行?在移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就移动应用的推广而言,剑走偏锋,或可出奇取胜。

对于大多数的APP而言,其在PC端只是一个着陆页的存在。但着陆页的主要功能仅仅是引导用户下载应用的展示页罢了,功能性单一,且无法有效利用PC端搜索引擎带来庞大的精准流量。

首页、活动页面、APP着陆页组成了整个网站。在其首页上展示的内容也很简洁,主要就是两块,相关资讯+相关活动。那么,此网站的流量主要来自哪一块呢?当然是其资讯页面中的大量长尾词从搜索引擎为官网带来流量。

站长工具显示其百度预估流量是近7万,但以我的经验,真实情况往往比预估值要高上许多,因此,我初步判断此APP官网会日均有着高于10万的独立访问量。 这10万以上的流量从哪来,大部分是它4164个关键词带来的SEO流量。

从它关键词库中,我们可以发现除去品牌词外,它所有的关键词均来自资讯页面,我暂时说来自资讯页面吧。在SEO中,我们的共识是,如若你要做流量,就必须要有长尾词效应,如上图中所示,大量流量来源均来自文章页的长尾词,长尾词效应的威力已显现了出来,当网站有成百万参与排名的文章页面时,做为站长是根本不愁流量的。

且这位运营思路非常的清晰,它做了大量明星的专题页面,一个明星一个专题页,每个专题下面的内容均高度相关,这就使得其整个专题页面更受搜索引擎所青睐。

好的,这时候我们了解到,爱豆APP官网用大量的明星专题页面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因此进一步我们了解到,其流量入口均来自专题页或文章页。那做为APP推广者,你如何充分为APP带来下载量呢?如果我们明白重点的话,其APP下载广告模块因放在每个专题页面与每一个文章页面中。

然后其每篇文章的底部,都有其APP下载的广告模块。而首页反而干净了很多,这是因为,流量主要集中地不在首页,而是专题页面与文章页面。所以,做任何事情,不要为了做而做,而要去思考,你这样做是否有其意义。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当开发者摔存了脑袋在应用商店激烈竞争时,有的开发者却因为剑走偏锋而获得了巨大的搜索引擎流量(免费的)。看完上面这个案列,各位开发者们,你是否也可以有样学样,做一个类于一样的PC端的平台呢?不要局限于一个着陆页,更不要怀疑现在时间上已经来不急了,要知道,栽一颗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