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三年内将彻底消失 HTML5将颠覆原生App开发?

手机App三年内将彻底消失 HTML5将颠覆原生App世界?

2007年W3C(万维网联盟)立项HTML5,直至2014年10月底,这个长达八年的规范终于正式封稿。

过去这些年,HTML5颠覆了PC互联网的格局,优化了移动互联网的体验,接下来,HTML5将颠覆原生App世界。这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但若认真分析HTML5的发展史,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确实就是这样。

HTML5对开发者的7大优势

跨平台:在多屏年代,开发者的痛苦指数非常高,人人都期盼HTML5能扮演救星。多套代码、不同技术工种、业务逻辑同步,这是折磨人的过程。有点类似个人电脑早期世界,那个时候的每家电脑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开发者疲于做不同版本,其实DOS的盛行也很大程度是因为开发者实在没精力给其他电脑写程序。跨平台技术在早期大多因为性能问题夭折,但中后期硬件能力增强后又会占据主流,因为跨平台确实是刚需。

快速迭代: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谁对用户的需求满足的更快,谁的试错成本更低,谁就拥有巨大的优势。互联网产品大多免费、且有网络效应,后入者抢夺用户的难度非常大。使用原生开发,从招聘、开发、上线各个环节的效率都慢一倍以上,而且参与的人越多,沟通效率往往拖慢不止一倍。

持续交付: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原生应用上线Appstore,突然有一个大bug,只好连夜加班修复,然后静静等待2周或更长时间的Apple审核,这2个星期被用户的涂抹淹死,市场上一片差评,用户大量流失。等新应用被审核上线了,用户已经卸载了。但是,HTML5没有这些问题,你可以实时更新,有问题立即响应。

大幅下降成本:创业者融资并不容易,如何花钱更高效非常重要。如果你使用原生开发的App和竞争对手使用HTML5开发的App没什么区别,但你的开发成本高出一倍,我相信没有投资人会喜欢给你投钱。

开源生态系统发达:HTML5前端是开放的正反馈循环生态系统,大量的开源库可以使用,开发应用变得更轻松、更敏捷,当然这也体现在了快速迭代和成本下降上。不过更重要的是,这种开放的正反馈循环生态系统未来的生命力是比原生生态系统更强劲的。

开放的数据交换:HTML是以page为单元开放代码的,它无需专门开发SDK,只要不混淆,就能与其他应用交互数据。开发者可以让手机搜索引擎很容易检索到自己的数据, 也更容易通过跨应用协作来满足最终用户需求。

更容易推广、更容易爆发:导流入口多:HTML5应用导流非常容易,超级App(如微信朋友圈)、搜索引擎、应用市场、浏览器,到处都是HTML5的流量入口。而原生App的流量入口只有应用市场。聪明的HTML5开发者当然会玩转各种流量入口从而取得更强的优势。

流量大: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风靡一时《神经猫》,这个游戏如果放到Appstore,绝对没有那么多流量,超级App带来的流量,远大于原生应用市场。假如微信允许游戏在桌面创建快捷方式、假如游戏后续升级解决持续娱乐问题,未来不可想象。

导流效率高:除了入口多、流量大,导流效率高也不可忽视,谁都知道:页游和端游打同样的广告,广告变用户的转化率,页游远远高于端游。

HTML5对最终用户的3大优势

大幅降低使用门槛

为什么流媒体会替代下载视频成为主流?为什么页游会如此火爆?只因用户太“懒”。让用户更方便的满足需求,有时效果好于更多的满足需求。

用户眼睛看到一个兴趣点,点击后,就应该立即开始满足用户需求。比如流媒体可以立即看,页游可以立即玩。而目前的原生应用市场,用户需要这样操作:选一个应用、等待下载、确认权限、等待安装,然后点击打开。这样糟糕的体验迟早要被颠覆。

不管是App、游戏还是音视频,未来都将即点即用。谁先满足用户这个需求,谁就制胜。

实时更新、差量更新的优秀体验

HTML5应用可以绕开应用市场的限制进行自主实时更新,用户可以快速享受新服务。

而且这种更新完全可以是差量更新,比如某个HTML页面或某个js文件有问题,只更新这个几k的小文件就可以了,这比原生应用的更新体验好太多。

跨应用的使用体验

目前手机应用切换是以桌面或任务管理器为中心的,但事实上这些中心很影响效率和体验。用户想出差三亚,先打开去哪App订票,然后切回桌面,再找到并打开天气App,搜索输入三亚,再切到桌面,找到并打开航旅纵横App,输入航班号值机,哦对了,航班号多少来着,再切到桌面,找到并打开去哪App看航班号,最后找到并打开租车App,输入租车地点,然后再切回桌面。

在原生应用体系下,用户只能这样。但在HTML5体系下,他不需要切回桌面,他可以在App间方便的直接跳来跳去,而不是使用一个一个孤岛App;他更不用重复录入数据,应用间可以方便的互相传递数据。

这种模式需要一点想象力,但未来迟早会来。

分析至此,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不管是站在最终用户角度、还是站在开发者角度,HTML5必将取代原生应用当前的位置。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颠覆。

还有什么会被改变?

HTML5的爆发,原生App生态系统的颠覆,是一场产业革命,很多角色都会受到影响,我们来预测一番。

新型HTML5引擎战火将烧起

标准的HTML5引擎并不能解决HTML5的所有问题,拥有大流量入口的互联网巨头,莫不在思考内嵌更优秀的增强引擎。腾讯推出了X5浏览器引擎,就是看中这个机会。目前各路浏览器厂商、应用市场厂商、甚至rom厂商,都在努力整合更优质的浏览器引擎。假使微信内嵌的Webview可以运行更优秀的canvas游戏、假使360手机助手可以发行即点即用的HTML5应用并且能力体验与原生一致、假使小米rom内置更强大的webview使得所有HTML5应用在小米手机上运行的更流畅。

一个巨头开始行动,所有巨头都会闻风而动,没错,这场战役会是移动互联网世界的二次世界大战。

应用发行市场将洗牌

由于超级App的巨大流量能轻易成为HTML5应用的入口,并且会形成大者更大的效应,传统的应用商店、甚至线下预装,这些流量不足和效率偏低的发行模式将被挤出市场主流。本身也是超级App的大流量应用商店,如果转型得当,也将以发行HTML5应用为主。

广告和统计市场

原生的广告和统计SDK提供商会面临尬尴,Google、百度等基于网页的广告和统计服务会取得更大的优势。开发者不再需要打包SDK,引入一个Script即可。

开源技术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更加流行

HTML的开放性造就了大量的开源产品,也反向促进了HTML的繁荣。在Github上有大量的JS框架,而原生的开源代码数量相比甚少。而未来移动互联网世界将因为开源而发展的更迅速,这里也同样存在类Github厂商的机遇。

开发工具的变化

早期HTML只需要记事本写几个Tag,中期的HTML、JS、CSS比较复杂,需要更高级的文本编辑器,但HTML5到来后,它的代码量、复杂度、开发模型将与原生开发看齐,需要类似XCode、Eclipse等专业的IDE工具来解决开发、调试的问题。一些以会使用记事本写代码为荣的开发者,将面临思路转换甚至被更高效的开发者淘汰。

性能分析调优

目前很多针对原生应用的性能分析调优工具或服务,未来也面临转型,HTML5应用的性能分析调优是另一个世界。

混淆与产权保护

HTML5是开放代码的,好处也带来弊端,有些东西开发者希望暴露,但有些东西开发者希望保护。混淆技术就变得更有商业机会。PC Web上Gmail的混淆就做的不错。除了JS混淆,离线数据加密相信也有不少空间。

安全厂商的新机会

HTML5的强大会引发很多安全问题,并且解决思路与原生不一样,业内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安全厂商领导者。

熟知历史才能预知未来,让我们来看看HTML5为什么诞生、这8年是怎么过来的。

HTML5的诞生

自W3C于1999年发布HTML4后,Web世界快速发展,一片繁荣。人们一度认为HTML标准不需要升级了。一些致力于发展Web App的公司另行成立了WHATWG组织,直到2007年,W3C从WHATWG接手相关工作,重新开始发展HTML5。

HTML5的发展史,有用户的需求在推动,有技术开发者的需求在推动,更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在推动。

在互联网的早期,对用户而言,能打开浏览器接入到互联网世界就是一个神奇的事情,但互联网发展到2005年前后,开始出现下一个变化,就是宽带互联。

随着宽带的普及和电脑性能的增强,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通过互联网看新闻、收发邮件,消耗更高带宽的娱乐产品开始出现,就是流视频和网页游戏。其实视频和游戏是古老的需求,在互联网不普及的时候,需求的满足方式是离线传输的VCD和游戏光盘;后来互联网逐渐普及,人们更改了使用方式,通过下载软件+本地媒体播放器来看视频,下载体积较大的端游玩游戏。

但是对消费者体验更好的新方式还是出现并颠覆了以前的一切,那就是流媒体和网页游戏。Youtube等公司把握住潮流飞速崛起,各种页游公司也如雨后春笋。

但是HTML标准没有把握住产业的变化及时演进,浏览器产品也未升级,这块新需求被浏览器插件满足了,那就是Flash。这个部署在亿万浏览器里的商业插件俨然成为事实标准。2005年Adobe巨资收购Macromedia,把Flash收归旗下,紧接着大幅推广FLV流媒体和action script语言,很明显这桩收购可以列为IT并购的经典案例,FLV流媒体和Flash游戏风靡互联网,Adobe在新的产业升级中攫取了大量的利润。

除了Flash这个商业产品成为了事实标准,W3C还面临一个尴尬,就是另一个私有扩展协议的制造者―IE。IE当时在桌面浏览器占有垄断地位,并且扩展了大量的IE Only语法,开发者完全不知道这些语言是谁定义的。整个web世界,就被两家公司微软+Adobe绑架了。

很多IT巨头都坐不住了,尤其是苹果和Google。PC操作系统的世界难有突破,Web浏览器被苹果寄予厚望,而且第一代iPhone只支持网页,那时还没有Appstore,Safari是乔布斯非常看重的产品;新贵Google虽然大量赞助Mozilla,但并未对IE的地位产生实质影响,收购了YouTube后发现底层被Adobe控制,也是非常难过,而且Google每年给IE的搜索框和Adoble FLV缴纳的费用真不是小数目。

既然大家都是W3C的主席单位,好吧,我们重新开始做HTML5吧。

是的,HTML5其实就是这么诞生的。那是2007年,IE和Flash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HTML5第一阶段: Web 增强与破垄断

自HTML5诞生以来,一共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是Web增强和移动互联网。我们先从Web 增强说起。

web体验的丰富增强主要表现在:1. webapp,比如gmail;2. 流媒体;3. 游戏。我们就这3个方面来讲HTML5做了什么。

1. webApp

HTML5新增了离线存储、更丰富的表单(比如Input type=date)、js线程、socket王乐、标准扩展embed、以及很多css3新语法…

2. 流媒体

HTML5新增了audio、video

3. 游戏

HTML5新增了canvas、webgl

当然还有Google努力在HTML5中推进Header和Section等标签,以利于搜索引擎分析,这些不多述。

HTML5补充流媒体和游戏能力后,加上苹果强势拒绝在iOS上引入Flash,成功的遏制了Flash的发展,然后就该遏制IE私有语法了。

在HTML5标准的升级过程中,苹果和Google同时也看到了浏览器市场重新洗牌的机会,他们一方面参与HTML5的规范,一边在浏览器产品上发力。Apple首先开始大力发展Safari,建立WebKit开源项目,Mac、iOS、Windows多平台齐发力;Google起初是赞助Mozilla开发Firefox,后来自己开发了v8引擎,合并WebKit,于2008年正式推出Chrome。“IE的私有规范+Flash不是标准,我们才是标准”这样的口号在新一代浏览器大战中打响,IE瞬间成为千夫所指的垄断代表,甚至成了阻碍Web发展的罪人(当时IE6已数年未更新,并且丝毫不惧Firefox的发展)。

偏偏微软此时也出了晕招,推出了一系列即不完整支持规范又互相不兼容的IE7、8、9、10,彻底失去了开发者的心。

Adobe的Flash被遏制,与Web霸主的位子擦肩而过;IE的私有标准被遏制,并且造成IE市场份额不停下滑,直到IE最新的移动版本反过来开始支持WebKit私有语法,真是令人唏嘘。不知道HTML6是不是该打倒WebKit垄断了。

HTML5第二阶段: 移动互联网

随着Chrome和Safari的高歌猛进,以及IE+Flash的衰落,HTML5告一段落,进入了下一个时代――移动互联网。HTML5的跨平台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进一步凸显。HTML5是唯一一个通吃PC、Mac、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等主流平台的跨平台语言。Java和Flash都曾梦想这个位置,但梦断于iOS。此时人们纷纷开始研究基于HTML5开发跨平台手机应用。很多人当时认为,原生应用只是过渡,就像当年从C/S结构转变为B/S结构一样。而且学习Objective-C和Java很费劲,我既然会网页开发,为何不试试HTML5。

W3C此时成立了Device API工作组,为HTML5扩展了Camera、GPS等手机特有的API,然而麻烦的是,移动互联网初期的迭代太快了,手机OS在不停的扩展硬件API,陀螺仪、距离感应器、气压计。。。每年手机OS都有大版本更新。而W3C作为一个数百家会员单位共同决策的组织,从标准草案的提出到达成一致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跟不上移动互联网初期的快速迭代。

PhoneGap的出现,给开发者打开了一扇窗。很多人期待PhoneGap不停扩展API,来补充浏览器的不足。Adobe看到PhoneGap仿佛看到了重振江湖地位的希望,但在Adobe收购PhoneGap后,又发现这个东西可商用性不足,而且开源使得Adobe无法像Flash那样获取商业利益,于是就把PhoneGap捐给了Apache,改名为Cordova。

因为各种原因,Cordova的定位最终没有成为浏览器的强化,而走向了混合式开发。基于当时的背景,他们认为原生是不可替代的,“原生+HTML5”的混合模式更有意义。所以现在Cordova的使用模型是“原生工程师+HTML5工程师”一起协作完成App。

这时Facebook加入了W3C,牵头成立了Mobile Web工作组。Facebook是混Web圈的,并且在手机OS上没有自己的领地,他不喜欢被苹果和Google掌控的原生应用生态系统。Mobile Web这个工作组的重要目标就是让HTML5开发的网页应用达到原生应用的体验。然而,事与愿违,它不努力也就算了,结果是努力了却失败了。2012年,Facebook放弃了HTML5的新闻充斥了全世界的IT媒体,HTML5瞬间被打入冷宫。

Facebook为何放弃HTML5?核心是当时基于HTML5真的做不出好的移动App。对比Twritter等竞争对手的原生App,Facebook的HTML5版本实在无法让用户满意。比如Push功能,到现在HTML5的推送和原生的推送体验差距依然巨大,更不用说HTML5应用的页面切换白屏、下拉刷新/侧滑菜单不流畅等众多问题。看着原生工程师轻松实现摇一摇、二维码、语音输入、分享到朋友圈等功能,更是让HTML5工程师感觉自己站错了队。

即使Facebook不喜欢被控制,也不能拿被用户抛弃来冒险。而且Facebook并没有掌握关键点―手机浏览器内核。如果浏览器不跟上,徒然定一堆标准草案落不了地。

而浏览器在手机上的表现是什么呢?先看Google,Chrome性能虽高,但Android上的浏览器却并非Chrome,而是WebKit改出来的一个蹩脚的Android浏览器;再看苹果,iOS上不允许其他浏览器引擎上架App Store,而且其他使用Safari引擎的应用也无法调用苹果自己的JavaScript加速引擎Nitro。结果是苹果和Google不但不在浏览器上积极实现HTML5关于移动App所需的规范,反而对HTML5做出种种限制。

不管是当时硬件能力不足,还是手机OS厂商的故意限制,总之结果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初期,一定是原生应用生态系统的天下,iOS和Android首先自己的地盘稳固后,产业才会向下个阶段升级。

Facebook也好,PhoneGap也好,想在移动互联网初期就分一杯羹是分不到的,但坚持下来,机会往往会出现。

HTML5这回真的来了

终于,在2014年10月底,W3C宣布HTML5正式定稿。这个时间,不晚不早,硬件性能更强、手机OS迭代速度下降。

随着HTML5标准定稿,一切纷争将告一段落,现在,属于HTML5的时代到来了。

有人说,光标准定稿没用啊,配套起来了吗?HTML5做的应用究竟能否匹敌原生App?答案是,HTML5不但可以匹敌原生App,甚至它天然的很多特性超越了原生App。

我们先谈谈HTML5原来不如原生应用的地方,业内俗称HTML5有“性工能”障碍。即HTML5性能不如原生、开发工具不如原生、能力调用不如原生。

手机App三年内将彻底消失 HTML5将颠覆原生App世界?

这几个问题导致开发者无法使用HTML5做出与原生一样的App。然而,不管是硬件升级还是OS厂商策略变化,以及相关软件技术的成熟,已解决了HTML5的“性工能”障碍。

1. 硬件升级

2011年,iPhone 4s的CPU是A5,现在iPhone 6是A8,按苹果的历次发布会的说法,速度共提升了7.5倍。这3年间7.5倍的速度提升,抹平了太多HTML5的性能问题。

2. 苹果、Google的策略变化

Google在2013年底发布的Android 4.4,内置的Webview不再是蹩脚的Android WebKit浏览器,而是Chromium,性能大幅提升。从最新的Android5.0开始,Webview可以通过Google Play Store实时更新,和Chrome的升级保持一致,用户就可以不刷机享受到最新的浏览器引擎;再看Apple方面,2012年iPhone 5发布后,HTML5在iOS上的表现已令人满意,Safari独家的JavaScript加速引擎Nitro不再那么重要,不过在iOS 8发布后,苹果还是很识趣地取消了三方程序调用Nitro的限制,现在任意浏览器或应用调用iOS的UIWebview都可以利用Nitro加速,这样在前端使用JS做大型运算也成为可能。两大手机操作系统霸主和浏览器巨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使得HTML5在手机上的发展不再受限,而且这个变化不可逆只能继续向前,这种变化势必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 软件技术的成熟

PhoneGap的发展虽然放缓了,但其他产品技术却成熟了。2014年的iWeb大会上,众多厂商的产品提供了面向开发者免费或开源的HTML5性工能障碍的解决方案。

(注:编者作为从业人员,也会在分析各种方案时提到我们公司的方案,但编者会客观不夸张的陈述方案,而且该方案是纯免费的,没有商业销售嫌疑。)

DCloud公司在iWeb大会上发布了系统的HTML5“性工能缺失”的解决方案,包括:

a) 性能:提升HTML5性能的手机端引擎,让侧滑菜单、下拉刷新等动态交互卡顿的问题得以解决;

b) 工具:HTML5开发IDE产品HBuilder, 超快的编程利器;

c) 能力:把40万原生API封装成JavaScript对象,以解决HTML5能力不足问题的Native.js技术;

d) 最接近原生体验的高性能框架:MUI框架,体积只有几十K,加载、运行远快于一般框架。

基于该方案开发的HTML5应用完全可以达到原生App的功能和体验。

手机App三年内将彻底消失 HTML5将颠覆原生App世界?

使用HBuilder开发HTML5应用

英特尔公司发布了Crosswalk引擎,可以让Android 4.0-4.3的手机上的应用打包Chromium引擎而不是Android WebKit。毕竟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Android 4.0-4.3的手机,同时统一的webview也避免了兼容性的烦恼。

在专业方向上很多公司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触控的Cocos2d-html5、Egret runtime和Ludei CocoonJS强化了Canvas的表现,让HTML5游戏体验更好;UC、猎豹等手机浏览器都强化了音视频播放的表现。

不管是硬件升级、软件成熟,还是操作系统厂商策略变化,都在强力推动HTML5的爆发。

不过要注意,我说的HTML5爆发,不是指手机浏览器会替代桌面成为应用入口。有人说HTML5不好,因为用户讨厌打开浏览器输入URL的过程。我想说这种想法是对HTML5的片面理解。HTML5!=传统浏览器,虽然编程语言还是HTML、Javascript、CSS,但发行方式绝不是传统网站那么简单。HTML5应用的入口,反而很少是启动浏览器输入URL,它可以是存在于手机桌面的图标、也可以来自超级App(如微信朋友圈)、以及搜索引擎、应用市场、广告联盟。。。到处都是它的入口。它的入口,比原生App更多。

原生App的颠覆

HTML5的“性工能”障碍得到解决,可以接近原生App的效果,所以它就可以替代原生App吗?很多人认为,即使HTML5会发展的比现在好,也将是与原生App各占一部分市场的格局,要求不高的长尾应用会使用HTML5,而主流应用仍是原生App的天下。

但我认为这样的想法很危险,就像Apple成立前,HP的高层告诉沃兹:谁会在家里摆一台电脑呢?未来HTML5肯定会颠覆原生App。

结语

其实未来如何发展是没人能准确预测的,变量非常多。但我想让用户和开发者都更方便的趋势是不会错的。

我在这里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但我希望我们能理智的分析,在争议中提炼真知,而不是未经思考或验证仅因为害怕被颠覆而无谓的乱喷。也祝愿大家在HTML5的浪潮中,把握住机遇,享受下坐在风口当猪的感觉。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京东与麦当劳玩跨界,APP推广有新招?

京东与麦当劳玩跨界,APP推广有新招?

  近日,被朋友圈和微博刷爆屏的讯息当属是京东和麦当劳拍手合作了,两个似乎不相干的企业走在了一起。京东首当其冲的采用和线下企业合作的方式推送APP,可谓是领域里的一次另辟蹊径。他们在全国启动了一场联合营销。受众通过京东手机APP和”网银+”购买麦当劳产品即可获得优惠,此举对于吃货们也是一大福音。

据了解,京东与麦当劳的联合促销的核心是梯度式优惠,针对麦当劳的特定套餐,消费者使用京东手机客户端下单,可以立减5元,使用“网银+”支付,可以再减5元,即消费者如果同时使用京东APP和“网银+”,相当于每款套餐可以节省10元,用优惠来刺激消费者安装京东APP和使用“网银+”。

低价、优惠是拉动用户关注度和销量的利器。双方的合作从套餐价格直降入手,贯穿始终、随处可见的“Give me ¥5”直接告诉消费者参加活动即可节省的金额,形式直观。对于京东来说,希望借助麦当劳遍布全国的门店,带来手机客户端和“网银+”的绑定;对于麦当劳来说,借助与京东的合作,通过优惠的价格有望拉动套餐的销量,提升到店用餐的客流量,两个企业都能得到好处。

跨界营销虽然是不同行业的企业合作,但一般都有共同的基础,要么是用户群类似,要么是品牌有共通点。京东和麦当劳的这个跨界,在于这两个公司品牌有相似点。麦当劳在全球的品牌宣言为“我就喜欢(I’m lovin’ it!)”,倡导真我个性,鼓励人们积极自信地面对生活。在中国,麦当劳倡导都市年轻人在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奋斗的同时,不要忘记“为快乐腾一点空间”,享受轻松而简单的快乐。京东则一致坚持为用户提供简单、快乐的购物生活,其品牌宣言是“为每一点喜悦(Make Joy Happen)”。通过这次联合活动,两者以直接的优惠给消费者带来了便捷和快乐,也给双方的品牌加分。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结合愈加紧密,这次联合营销也是一次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营销尝试。一般意义上,都是线下企业用线上营销,这次京东反其道而行之,和线下企业玩跨界,利用线下的流量推广APP,如果效果好的话,其他企业也建议尝试。

京东借势麦当劳推广其手机客户端和“网银+”,是在移动电商大发展的背景之下,显示出京东对于移动端的布局加速。同时,这次活动也显示出京东对于发展自有支付工具的重视。对于麦当劳来说,也是一次触网的良机。随着85后、90后乃至95后这些上网长大的人群成为消费主体,线下餐饮也需要拥抱互联网,借助互联网的渠道来营销推广。京东的用户群比较庞大,而且都是品质比较高的群体,双方的联合营销,麦当劳的产品和品牌也会借助京东的渠道进行曝光,在网友中提升认知度。

京东与麦当劳,一个电商企业,一个餐饮企业,玩了一把跨界,也给我们启示,好的跨界营销一定要有共通的基础,要能给消费者、参与企业都带来价值才能有好的效果。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智能家居现状:缺乏标准 品牌混战价格虚高

智能家居现状:缺乏标准 品牌混战价格虚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互联网+”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被互联网企业渗透的家电企业已把目光投向了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本月初在中国家电博览会上也成最大亮点。大型家电厂商拉着互联网企业结盟,中小家电厂商展示智能家居单品。但在这背后却是智能家居市场各品牌为了卡位各自混战的局面,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产品体验不佳。

□行业现状

  各大品牌争相卡位

当下,各大家电厂商都忙着拉互联网企业结盟,不过,据记者观察,这种同盟并不牢固。

海尔+阿里+魅族结构松散

2013年,阿里巴巴22亿元战略投资海尔;上个月,阿里5.9亿美元战略入股魅族。三家基于资本纽带结成联盟,并且宣布将共同打造智能生态圈涉足智能家居领域。看上去这是一个最靠谱的组合,海尔是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负责制造和物流;阿里是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负责系统和后台数据;魅族手机则可作为智能家居的一个入口。

但就是这个最被外界看好的联盟,其结构也比较松散。海尔从去年开始一直在雕琢一个叫做U+的智能家居平台,已经先后与百度、京东、360等互联网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同时海尔还加入了苹果主推的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并且是该平台上唯一的中国家电企业。在今年的家博会期间,海尔一口气推出了U+平台上七个智能生态应用场景,包括洗护、用水、空气、美食、健康、安全、娱乐。这其中只有娱乐部分出现了阿里的身影,就是海尔阿里智能电视。而阿里这边也一样,在情定海尔之后,同时与美的空调以及创维、康佳、长虹等保持着暧昧,想要把它们拉入自己的智能家居体系。

 美的+小米各自为战

去年年底,小米12亿元入股美的,双方当时宣布的业务合作方向里包含了智能家居领域,但是语焉不详。

其实从去年年初开始,美的就大刀阔斧地向智能家居厂商转型,宣布要在三年内将生产的产品升级为智能家电,并且投入重金研发智能家居平台和系统。而小米对智能家居市场的热衷更是显而易见,从手机、电视到路由器产品,智能家居入口的布局可谓完善。不过在家博会上,美的宣布其研发的M-Smart智能家居平台将全面开放,并面向全行业推出单价仅为10元的智能模块,家电产品有了该模块之后就能互联互通。可问题是,智能模块和低价这两件事情,应该是小米更擅长的。

此外,美的和小米都有各自的智能家居APP,加上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和小米董事长雷军都甚少提及相互之间的业务合作,外界认为两家之间可能还需要磨合。美的拥有丰富的家电产品线,而小米拥有年轻用户群,两家应该加强在智能家电市场的协同。

360+格力潜在组合

这个组合目前还处于臆测阶段,属于潜在组合。

360在家博会期间单独参展,展示了与奥克斯合作的智能空调、与TCL合作的空气净化器、与老板电器合作的油烟机等智能产品,还有自己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360方面还表示,今年将投入上百亿的资金联合有潜力的企业布局智能家居市场。而360的一个绯闻对象是空调行业老大格力。在去年年底小米投资美的期间,市场就有传闻格力有意联手360。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今年两会期间现身360北京总部与周鸿t会谈,这更加引发了外界关于两家公司组成联盟的猜测。最新的消息是,董明珠已经对外展示了格力手机,格力方面称做手机是为了做智能家居入口。

京东商城独自玩耍

与上述的阵营以及潜在组合相比,京东决定在智能家居市场自己玩自己的。

在家博会上,京东也布置了自己的智能家居体验馆,并且拉上了Broadlink这样由京东平台培育并且投资的智能家居系统解决方案企业。京东在智能家居市场的玩法是利用销售渠道优势,把家电等硬件企业拉进自己的JD+智能平台,同时利用众筹平台培育智能硬件企业,比如红火一时的“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

□市场调查

  产品问题多用户体验差

智能家居行业标准的缺乏导致智能单品不能互联互通,从而给用户带来较差的体验。同时,产品价格的虚高又把消费者挡在了门外。

缺乏统一标准

上述提及的几个阵营都有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以及接入标准,即使是宣称对外开放,各自为了卡位也都不会主动接入对方的平台。3月初,小米董事长雷军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智能家居行业的统一标准,因为标准的缺乏已成为该新兴行业发展的瓶颈,并造成资源浪费。

雷军说,由于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多样性、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导致了各厂商的技术路线、通信协议和使用标准非常之多且差别很大。在没有统一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不同领域、不同企业之间各自为战、各成体系,智能家居产品五花八门,很难实现系统兼容、信息共享以及互联互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困扰。实际上,智能家居在国际市场也没有统一标准。

一位互联网技术人士表示,通常意义上讲,标准指的是技术标准,就是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这个本身是为了实现多个设备的“串联”,技术标准在本质上并不存在好坏之分。但正是由于通信协议的多样性和不兼容性导致了不同协议间设备“碎片化”加剧,彼此能够独立工作却相互隔离,难以互联互通。即使设备之间能够靠WiFi模块互联互通,但是用户使用习惯所沉淀的数据信息不能归拢到一起加以分析,那么这样的智能家居生活还是“碎片化”的。用户可以与单个智能设备互动,但是与整体的家居环境互动不了,这就只能叫做智能家电而不能叫做智能家居。

用户体验不佳

标准不统一带来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用户体验不好。

在杭州工作的小郑平常对科技产品比较感兴趣,他准备尝试一下智能家居,但发现各家的智能单品都不能互联互通,智能产品线比较齐全的是海尔和美的,他又接受不了家里所有的家电都买同一个牌子,最后还是按自己的喜好配齐了各个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

烦恼也随之而来。比如某品牌的智能电视,只支持安卓系统的手机操控,苹果商店的APP一直没有上线。而小郑家里的智能空调和智能冰箱支持苹果手机,不过需要两个各自不同的APP去操控。小郑说,自己买多少件智能家居产品就需要下载多少个手机APP,还不够累的,要是能打通成一个APP就好了。

另外,小郑觉得,现在很多智能家居产品的APP只不过是把遥控器的功能搬到了手机上而已,还是开关、调温那几个功能按键,多出来的信息就是能够在手机上显示空调使用时长以及耗电量。

奥维咨询最近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其联合腾讯网做的问卷统计当中,有95.2%的消费者表示对智能家居产品很感兴趣,同时有87.5%的用户对智能家居现状不满,表示跟预期完全不符,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用户体验不好。

产品价格虚高

除了体验不好之外,一些产品在贴上智能家居的标签后价格偏高也成为消费者冷眼旁观的一个原因。

上周六上午,记者在北京苏宁联想桥店、北京国美西坝河店看到,在智能家居体验区愿意坐下来体验的消费者很少。国美的一名店员告诉记者,成套的智能产品一个月卖出去的不到5套,难卖的原因之一就是价格确实贵了点。该店员指着一台双开门智能冰箱说,刚下架的老款跟这个一样,容量、耗电量、外形都差不多,下架前还搞活动卖4999元,现在的这个在冰箱门上装了一个9英寸的液晶屏,说是可以上网也可以看电视,就要卖13999元。

在今年的家博会上,一些厂商推出的智能家居产品售价也令人咂舌。海尔展示了一套包括热水器、智能镜子和洗衣机在内的智能卫浴,其售价不低于4万元。

科技自媒体人李先生认认真真评测了几款智能家居单品。他之前花1300元买了一套智能灯泡,一共三只。这些智能灯泡可以变幻出各种颜色,在设置之后可以用手机操控灯泡的明暗亮度,加载一些扩展应用之后,灯泡还能随着房间里的音乐变化色彩。虽然很好玩,但是新鲜感过去后,这种单品像鸡肋。李先生也觉得,现在一些品牌借着智能家居的噱头给产品定出了虚高的价格,“一个智能模块,很多还只是一个WiFi模块,最多不过50元,但是附加到产品上,产品价格马上成百上千地涨。”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360酷派手机(手机app)高管团队详解公司策略:周鸿t再战雷军

360酷派手机(手机app)高管团队详解公司策略:周鸿t再战雷军
  在4.09亿美元注资酷派96天之后,360与酷派合资公司管理团队于3月19日首次面向媒体亮相。

《壹观察》(自媒体公众号:guancha01)获悉,合资公司高管构架与分工已经明确:酷派董事长郭德英为合资公司董事长,但不会过多主管具体业务。周鸿t为合资公司CEO,主管公司日常运营。,酷派常务副总裁李旺将主管合资公司供应链、生产等模块;360副总裁潘志勇主管合资公司市场、销售等模块;酷派移动互联网及电商总裁祝芳浩主管新合资公司产品研发、软件体验等模块。

360酷派手机(手机app)高管团队详解公司策略:周鸿t再战雷军
  李旺对《壹观察》表示,酷派与360双方都将淡化合资公司概念,公司定位为硬件与软件结合的创业团队,股东双方都明确表示将最大程度支持合资公司发展,目前仍在努力招募各类人才以完善新团队。

  360 OS将基于酷派cool UI

360官方近日在微博上放出一张360 OS宣传图片,代号AK47,并称“这可能是比MIUI更适合小米的OS”,挑衅意味明显,周鸿t转发此微博称:“新手机品牌暂时保密,前辈有小米,我们有步枪,所以代号AK47”,挑衅意味非常明显。360副总裁潘志勇对此表示:AK47只是合资公司新产品的一个代号,延续了360特供机时代第一款产品的名称,但新产品具体命名还要等新品牌公布之后的市场规划。

李旺称,合资公司肯定会推出新OS,并不是从零开始做,底层是基于目前酷派的cool UI,同时会结合更多360与酷派两家公司的优势,“除了安全还将有更多特色”。李旺认为:过去几年的市场和历史已经证明,没有硬件作为支撑的OS是肯定不会成功的,之前互联网公司推出的独立OS尝试,目前看到大都结束了。同时,国产硬件企业单做OS也没有太大机会。而现在市场是一个“硬软结合”的时代,因此还将创造很多机会。互联网巨头进入硬件行业是必然选择,未来还会出现更多互联网巨头和硬件企业的结合。

  合资公司新品配置不低于2GB RAM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成立一年多年的酷派大神,还是将要成立的新品牌,在宣传上目标竞品都一致对准了小米。李旺对此表示:竞争对手(小米)作为“先富起来的人”,正在做各种扩张和规模化,目标已经不再专注,产品也不再极致。相比竞争对手(小米),合资公司应该更加专注,核心是围绕智能手机或者是互联网手机打造好用好体验和产品体系。

在360与酷派合资公司高管团队亮相之前,酷派发布了“大神F1极速版”新品手机,配置高通MSM8916四核处理器、5英寸720P屏幕,800万像素前置+5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2GB RAM+8GB ROM,内置了cool UI5.7版本,支持TD-LTE/TD-SCDMA/GSM三种网络制式和双卡功能,售价699元,并声称要“碾压红米”。

李旺对此表示,酷派与360合资公司推出的产品“不做5英寸以下的产品,不做低于2GB RAM的新品”,李旺声称:目标不仅仅做性价比高的产品,还要定义“国产手机旗舰产品新标杆”。

  否认与格力合作:董阿姨做手机勇气可嘉

有意思的是,在酷派与360合资公司高管团队亮相的前一天,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在中山大学的讲演中曝光了格力手机,之前董明珠已声称“格力手机功能齐全,可以用三年不换”,业内曾有分析人士根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阴谋论,推断“格力手机将于360合作”。不过酷派与360合资公司管理团队对此进行了明确否认。

李旺对《壹观察》透露:格力手机其实是OEM代工产品,而智能手机是一个系统工程。“叔叔阿姨进入手机企业,目标是得到移动互联网入口,但世界上靠讲故事生存不符合商业逻辑”。李旺评论称:“董阿姨做手机,态度勇气可嘉”。

  周鸿t与雷军:旧仇未了再结新怨

随着360与酷派新合资公司高管构架与分工明确,周鸿t近期也频频在微博上为合资公司摇旗呐喊。今年春节后,周鸿t曾率领360手机团队人员入驻深圳,并给在场员工“打鸡血”称:“跟着我老周干有肉吃,如果几年以后大家还租房住,那就是我的耻辱!”周鸿t还讲述了其360“海豹突击队计划”,声称“要做就要做最好的手机”,讲演图片背景为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图像。

对于周鸿t在合资公司中的作用与定位,李旺称周鸿t是“中国互联网大佬中最懂产品、最有激情的产品经理”。潘志勇则描述为“重要的品牌代表和企业形象代言人”,是合资公司“看方向”的领导者。而祝芳浩则表示周鸿t是“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对用户的理解非常关键,有利于帮助合资公司更加贴近用户进行产品设计和社交媒体传播”。

《壹观察》分析认为,在小米成立近5年的时间中,在品牌和公关层面面临最大的考验就是周鸿t在2012年为了推广“360特供机”而对雷军和小米的密集“开炮”。“360特供机”虽然最后因合作伙伴等诸多问题失败,但周鸿t却与雷军深度结怨,并在业内留下了“红衣大炮”的江湖名号。随着周鸿t调动在4.09亿美元注资酷派,360在2015年将重回手机市场舞台,周鸿t与雷军之间的战争必将延续并扩大至智能生态领域。然而雷军已不再是当年手机行业的新兵,小米也已成长为全球第五大手机企业(IDC 2014年四季度数据)。依然将“炮口”对准小米的周鸿t,此次还能顺利借势吗?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滴滴拉屎”之后 “滴滴打屁”APP又来了

日前,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一款“逆天App未出先火”的应用——滴滴拉屎,不但能解决13亿人外出时的拉撒问题,还能让厕所主人利用闲置厕所资源赚钱。

今天,咱们再来看一款兄弟产品——“滴滴打屁”,这款app很好的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在您想放又不敢放屁的时候,点击“我要放屁”,当其他人接单后,会迅速来到您身边帮您背黑锅,顶替勒个屁名,轻松化解您的尴尬。

“滴滴拉屎”之后 “滴滴打屁”APP又来了

点击该应用,随着一声清脆的“滴滴一哈,立马虚浮”的武汉话提示音后,正式登录该app。

“滴滴拉屎”之后 “滴滴打屁”APP又来了

进入到主界面,您能看到您附近提供该项服务的路人,点击“我要打屁”

“滴滴拉屎”之后 “滴滴打屁”APP又来了
之后选择你要放屁的种类,包括连环响屁、腹泻屁、素屁、大蒜屁、臭响结合屁、哑屁等多达十款屁型。如果您无法预测即将放的屁,也可以选择默认款型。 选择完屁种后,您需要选择替您背黑锅的人,以及他们所说的台词。

“滴滴拉屎”之后 “滴滴打屁”APP又来了

您也可以“预约打屁”,将有专人一对一贴身跟踪服务,随时在你身后准备“替”你放屁,定制您的无忧出行。

“滴滴拉屎”之后 “滴滴打屁”APP又来了

微信支付全程保密,让你身边的同伴至始至终不知道是你打得屁,保障您的隐私权。交易成功后,您还可以写出评价,让其他的屁友在有需求时,选择人员时更一目了然。

“滴滴拉屎”之后 “滴滴打屁”APP又来了

不仅如此,您还将获得我们送出的金额不等的“滴滴放屁”代金券,可在微信群、朋友圈中分享,让亲朋好友也来感受下畅快淋漓的屁感吧!

“滴滴拉屎”之后 “滴滴打屁”APP又来了

体验到了“滴滴打屁”app的贴心服务后,您也可以选择“我要救屁”,帮助他人挽救形象。

“滴滴拉屎”之后 “滴滴打屁”APP又来了

“滴滴拉屎”之后 “滴滴打屁”APP又来了

滴滴拉屎App,估值100亿美金

“排队上厕所是我现在最发愁的事情。”从湖州来沪旅游的孙女士说。法定节假日,景点、商场等地的客流量增加。很多人都遭遇了“上厕所难”的问题,厕门前排队竟近30人,排队几十分钟才能上到厕所,有时候,实在是憋不住了。

为应对此问题,我团队特研发了”滴滴拉屎”这款App,满足13亿人口的拉撒问题,让如厕不再是问题,同时,让厕所主人充分利用闲置厕所资源,赚取人生的额外一桶金。

首先,我们打开 “滴滴拉屎”

进入到主界面

看到目前周边户主闲置的厕所,点击”我要拉屎”

选择你想要的坑型

并按照喜欢的方式排序坑位

出门在外

您也可以预约拉屎

出门旅游

再也不为上厕所而担忧!

您也可以为如厕环境进行评价,如:Wi-Fi信号不给力,厕纸比较伤屁股,充电器线太短等等,您的评价将会提升厕所主人的服务质量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滴滴拉屎”的市场

在中国,平均每3个人,使用一个厕所,保守估计中国有,4亿个厕所,而这些厕所90%闲置并不产生经济效益。中国13亿人口,每天人均上厕所次 数:小便3次+,拉屎1次。每人每天有一半概率在外如厕,假设每次使用”滴滴拉屎”如厕,均价5元,则”滴滴拉屎”销售额将会达到:6.5亿*5 元=32.5亿元,年销售额32.5亿元*365=11862.5亿元。此App的竞争对手”快的拉屎”正在研发中,考虑其还未有产品原型出现,”滴滴拉 屎”将迅速占领市场,先入为主,更低成本获取用户。现乃投资最佳时期!

 

董明珠和雷军杠上了?格力正式进军手机(手机app)领域

董明珠和雷军杠上了?格力正式进军手机(手机app)领域
  3月18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今日在一次公开活动上,首次对外展示了格力手机,这意味着这家传统电器厂商将正式进军手机领域。董明珠在演讲时宣布,格力手机已经做好并且正在使用了,格力手机不强调智能化,做“物联网”概念,用手机控制家居电器、调控生活环境。

去年底,有消息称,格力目前已经准备试水做智能手机产品,并且产品已经初步成型,而去年初,格力曾传出投资魅族的消息,前不久董明珠到360公司参观,也引发外界关于格力与360合作做手机的猜想。

董明珠此前还曾和小米公司CEO雷军(微博)大打口水战,从2014年开始,围绕董明珠和雷军10亿赌局的新闻话题一直不间断,媒体也拿二人的关系大做文章。去年底,小米投资美的之后,和格力的关系更是降至冰点。

“小米和格力的关系已经是过去时了,大家总是在扯格力跟小米的关系,没有什么意义。”董明珠近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格力做手机,就让消费者3年不换手机。

董明珠称,“格力有6个研究院,电器的很多功能与手机密切相关,若做手机,肯定能做到3年不用换,这是我对消费者负责。”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HTML5定稿:手机App将三年内消失,互联网世界的第二次大战

HTML5定稿:手机App将三年内消失,互联网世界的第二次大战

   HTML5与app以对立竞争的产品形态展现在大众视野。从去年开始又有一大批技术派或者创业者盯向html5领域,移动游戏的爆发和微信朋友圈等众多平台为HTML5导流,能不能颠覆,或许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就像Apple成立前,HP的高层告诉沃兹:谁会在家里摆一台电脑呢?未来HTML5肯定会颠覆原生App。2007年W3C(万维网联盟)立项HTML5,直至2014年10月底,这个长达八年的规范终于正式封稿。

过去这些年,HTML5颠覆了PC互联网的格局,优化了移动互联网的体验,接下来,HTML5将颠覆原生App世界。这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但若认真分析HTML5的发展史,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确实就是这样。

  HTML5对开发者的7大优势

  跨平台:

在多屏年代,开发者的痛苦指数非常高,人人都期盼HTML5能扮演救星。多套代码、不同技术工种、业务逻辑同步,这是折磨人的过程。有点类似个人电脑早期世界,那个时候的每家电脑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开发者疲于做不同版本,其实DOS的盛行也很大程度是因为开发者实在没精力给其他电脑写程序。跨平台技术在早期大多因为性能问题夭折,但中后期硬件能力增强后又会占据主流,因为跨平台确实是刚需。

  快速迭代: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谁对用户的需求满足的更快,谁的试错成本更低,谁就拥有巨大的优势。互联网产品大多免费、且有网络效应,后入者抢夺用户的难度非常大。使用原生开发,从招聘、开发、上线各个环节的效率都慢一倍以上,而且参与的人越多,沟通效率往往拖慢不止一倍。

  持续交付: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原生应用上线Appstore,突然有一个大bug,只好连夜加班修复,然后静静等待2周或更长时间的Apple审核,这2个星期被用户的涂抹淹死,市场上一片差评,用户大量流失。等新应用被审核上线了,用户已经卸载了。但是,HTML5没有这些问题,你可以实时更新,有问题立即响应。

  大幅下降成本:

创业者融资并不容易,如何花钱更高效非常重要。如果你使用原生开发的App和竞争对手使用HTML5开发的App没什么区别,但你的开发成本高出一倍,我相信没有投资人会喜欢给你投钱。

  开源生态系统发达:

HTML5前端是开放的正反馈循环生态系统,大量的开源库可以使用,开发应用变得更轻松、更敏捷,当然这也体现在了快速迭代和成本下降上。不过更重要的是,这种开放的正反馈循环生态系统未来的生命力是比原生生态系统更强劲的。

  开放的数据交换:

HTML是以page为单元开放代码的,它无需专门开发SDK,只要不混淆,就能与其他应用交互数据。开发者可以让手机搜索引擎很容易检索到自己的数据, 也更容易通过跨应用协作来满足最终用户需求。

  更容易推广、更容易爆发:

导流入口多:HTML5应用导流非常容易,超级App(如微信朋友圈)、搜索引擎、应用市场、浏览器,到处都是HTML5的流量入口。而原生App的流量入口只有应用市场。聪明的HTML5开发者当然会玩转各种流量入口从而取得更强的优势。

流量大: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风靡一时《神经猫》,这个游戏如果放到Appstore,绝对没有那么多流量,超级App带来的流量,远大于原生应用市场。假如微信允许游戏在桌面创建快捷方式、假如游戏后续升级解决持续娱乐问题,未来不可想象。

导流效率高:除了入口多、流量大,导流效率高也不可忽视,谁都知道:页游和端游打同样的广告,广告变用户的转化率,页游远远高于端游。

  HTML5对最终用户的3大优势

  大幅降低使用门槛

为什么流媒体会替代下载视频成为主流?为什么页游会如此火爆?只因用户太“懒”。让用户更方便的满足需求,有时效果好于更多的满足需求。

用户眼睛看到一个兴趣点,点击后,就应该立即开始满足用户需求。比如流媒体可以立即看,页游可以立即玩。而目前的原生应用市场,用户需要这样操作:选一个应用、等待下载、确认权限、等待安装,然后点击打开。这样糟糕的体验迟早要被颠覆。

不管是App、游戏还是音视频,未来都将即点即用。谁先满足用户这个需求,谁就制胜。

  实时更新、差量更新的优秀体验

HTML5应用可以绕开应用市场的限制进行自主实时更新,用户可以快速享受新服务。

而且这种更新完全可以是差量更新,比如某个HTML页面或某个js文件有问题,只更新这个几k的小文件就可以了,这比原生应用的更新体验好太多。

  跨应用的使用体验

目前手机应用切换是以桌面或任务管理器为中心的,但事实上这些中心很影响效率和体验。用户想出差三亚,先打开去哪App订票,然后切回桌面,再找到并打开天气App,搜索输入三亚,再切到桌面,找到并打开航旅纵横App,输入航班号值机,哦对了,航班号多少来着,再切到桌面,找到并打开去哪App看航班号,最后找到并打开租车App,输入租车地点,然后再切回桌面。

在原生应用体系下,用户只能这样。但在HTML5体系下,他不需要切回桌面,他可以在App间方便的直接跳来跳去,而不是使用一个一个孤岛App;他更不用重复录入数据,应用间可以方便的互相传递数据。

这种模式需要一点想象力,但未来迟早会来。

分析至此,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不管是站在最终用户角度、还是站在开发者角度,HTML5必将取代原生应用当前的位置。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颠覆。

还有什么会被改变?

HTML5的爆发,原生App生态系统的颠覆,是一场产业革命,很多角色都会受到影响,我们来预测一番。

  新型HTML5引擎战火将烧起

标准的HTML5引擎并不能解决HTML5的所有问题,拥有大流量入口的互联网巨头,莫不在思考内嵌更优秀的增强引擎。腾讯推出了X5浏览器引擎,就是看中这个机会。目前各路浏览器厂商、应用市场厂商、甚至rom厂商,都在努力整合更优质的浏览器引擎。假使微信内嵌的Webview可以运行更优秀的canvas游戏、假使360手机助手可以发行即点即用的HTML5应用并且能力体验与原生一致、假使小米rom内置更强大的webview使得所有HTML5应用在小米手机上运行的更流畅。

一个巨头开始行动,所有巨头都会闻风而动,没错,这场战役会是移动互联网世界的二次世界大战。

  应用发行市场将洗牌

由于超级App的巨大流量能轻易成为HTML5应用的入口,并且会形成大者更大的效应,传统的应用商店、甚至线下预装,这些流量不足和效率偏低的发行模式将被挤出市场主流。本身也是超级App的大流量应用商店,如果转型得当,也将以发行HTML5应用为主。

  广告和统计市场

原生的广告和统计SDK提供商会面临尬尴,Google、百度等基于网页的广告和统计服务会取得更大的优势。开发者不再需要打包SDK,引入一个Script即可。

  开源技术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更加流行

HTML的开放性造就了大量的开源产品,也反向促进了HTML的繁荣。在Github上有大量的JS框架,而原生的开源代码数量相比甚少。而未来移动互联网世界将因为开源而发展的更迅速,这里也同样存在类Github厂商的机遇。

开发工具的变化

早期HTML只需要记事本写几个Tag,中期的HTML、JS、CSS比较复杂,需要更高级的文本编辑器,但HTML5到来后,它的代码量、复杂度、开发模型将与原生开发看齐,需要类似XCode、Eclipse等专业的IDE工具来解决开发、调试的问题。一些以会使用记事本写代码为荣的开发者,将面临思路转换甚至被更高效的开发者淘汰。

  性能分析调优

目前很多针对原生应用的性能分析调优工具或服务,未来也面临转型,HTML5应用的性能分析调优是另一个世界。

  混淆与产权保护

HTML5是开放代码的,好处也带来弊端,有些东西开发者希望暴露,但有些东西开发者希望保护。混淆技术就变得更有商业机会。PC Web上Gmail的混淆就做的不错。除了JS混淆,离线数据加密相信也有不少空间。

 安全厂商的新机会

HTML5的强大会引发很多安全问题,并且解决思路与原生不一样,业内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安全厂商领导者。

有人说,光标准定稿没用啊,配套起来了吗?HTML5做的应用究竟能否匹敌原生App?答案是,HTML5不但可以匹敌原生App,甚至它天然的很多特性超越了原生App。

我们先谈谈HTML5原来不如原生应用的地方,业内俗称HTML5有“性工能”障碍。即HTML5性能不如原生、开发工具不如原生、能力调用不如原生。

HTML5定稿:手机App将三年内消失,互联网世界的第二次大战
  这几个问题导致开发者无法使用HTML5做出与原生一样的App。然而,不管是硬件升级还是OS厂商策略变化,以及相关软件技术的成熟,已解决了HTML5的“性工能”障碍。

  1. 硬件升级

2011年,iPhone 4s的CPU是A5,现在iPhone 6是A8,按苹果的历次发布会的说法,速度共提升了7.5倍。这3年间7.5倍的速度提升,抹平了太多HTML5的性能问题。

  2. 苹果、Google的策略变化

Google在2013年底发布的Android 4.4,内置的Webview不再是蹩脚的Android WebKit浏览器,而是Chromium,性能大幅提升。从最新的Android5.0开始,Webview可以通过Google Play Store实时更新,和Chrome的升级保持一致,用户就可以不刷机享受到最新的浏览器引擎;再看Apple方面,2012年iPhone 5发布后,HTML5在iOS上的表现已令人满意,Safari独家的JavaScript加速引擎Nitro不再那么重要,不过在iOS 8发布后,苹果还是很识趣地取消了三方程序调用Nitro的限制,现在任意浏览器或应用调用iOS的UIWebview都可以利用Nitro加速,这样在前端使用JS做大型运算也成为可能。两大手机操作系统霸主和浏览器巨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使得HTML5在手机上的发展不再受限,而且这个变化不可逆只能继续向前,这种变化势必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 软件技术的成熟

PhoneGap的发展虽然放缓了,但其他产品技术却成熟了。2014年的iWeb大会上,众多厂商的产品提供了面向开发者免费或开源的HTML5性工能障碍的解决方案。

(注:编者作为从业人员,也会在分析各种方案时提到我们公司的方案,但编者会客观不夸张的陈述方案,而且该方案是纯免费的,没有商业销售嫌疑。)

DCloud公司在iWeb大会上发布了系统的HTML5“性工能缺失”的解决方案,包括:

a) 性能:提升HTML5性能的手机端引擎,让侧滑菜单、下拉刷新等动态交互卡顿的问题得以解决;

b) 工具:HTML5开发IDE产品HBuilder, 超快的编程利器;

c) 能力:把40万原生API封装成JavaScript对象,以解决HTML5能力不足问题的Native.js技术;

d) 最接近原生体验的高性能框架:MUI框架,体积只有几十K,加载、运行远快于一般框架。

基于该方案开发的HTML5应用完全可以达到原生App的功能和体验。

HTML5定稿:手机App将三年内消失,互联网世界的第二次大战

  使用HBuilder开发HTML5应用

  英特尔公司发布了Crosswalk引擎,可以让Android 4.0-4.3的手机上的应用打包Chromium引擎而不是Android WebKit。毕竟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Android 4.0-4.3的手机,同时统一的webview也避免了兼容性的烦恼。

在专业方向上很多公司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触控的Cocos2d-html5、Egret runtime和Ludei CocoonJS强化了Canvas的表现,让HTML5游戏体验更好;UC、猎豹等手机浏览器都强化了音视频播放的表现。

不管是硬件升级、软件成熟,还是操作系统厂商策略变化,都在强力推动HTML5的爆发。

不过要注意,我说的HTML5爆发,不是指手机浏览器会替代桌面成为应用入口。有人说HTML5不好,因为用户讨厌打开浏览器输入URL的过程。我想说这种想法是对HTML5的片面理解。HTML5!=传统浏览器,虽然编程语言还是HTML、Javascript、CSS,但发行方式绝不是传统网站那么简单。HTML5应用的入口,反而很少是启动浏览器输入URL,它可以是存在于手机桌面的图标、也可以来自超级App(如微信朋友圈)、以及搜索引擎、应用市场、广告联盟。。。到处都是它的入口。它的入口,比原生App更多。

  原生App的颠覆

HTML5的“性工能”障碍得到解决,可以接近原生App的效果,所以它就可以替代原生App吗?很多人认为,即使HTML5会发展的比现在好,也将是与原生App各占一部分市场的格局,要求不高的长尾应用会使用HTML5,而主流应用仍是原生App的天下。

但我认为这样的想法很危险,就像Apple成立前,HP的高层告诉沃兹:谁会在家里摆一台电脑呢?未来HTML5肯定会颠覆原生App。

  结语

其实未来如何发展是没人能准确预测的,变量非常多。但我想让用户和开发者都更方便的趋势是不会错的。

我在这里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但我希望我们能理智的分析,在争议中提炼真知,而不是未经思考或验证仅因为害怕被颠覆而无谓的乱喷。也祝愿大家在HTML5的浪潮中,把握住机遇,享受下坐在风口当猪的感觉。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HTML5定稿:手机App三年内将彻底消失?

HTML5定稿:手机App三年内将彻底消失?
  HTML5对开发者的7大优势

  跨平台:

在多屏年代,开发者的痛苦指数非常高,人人都期盼HTML5能扮演救星。多套代码、不同技术工种、业务逻辑同步,这是折磨人的过程。有点类似个人电脑早期世界,那个时候的每家电脑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开发者疲于做不同版本,其实DOS的盛行也很大程度是因为开发者实在没精力给其他电脑写程序。跨平台技术在早期大多因为性能问题夭折,但中后期硬件能力增强后又会占据主流,因为跨平台确实是刚需。

  快速迭代: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谁对用户的需求满足的更快,谁的试错成本更低,谁就拥有巨大的优势。互联网产品大多免费、且有网络效应,后入者抢夺用户的难度非常大。使用原生开发,从招聘、开发、上线各个环节的效率都慢一倍以上,而且参与的人越多,沟通效率往往拖慢不止一倍。

  持续交付: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原生应用上线Appstore,突然有一个大bug,只好连夜加班修复,然后静静等待2周或更长时间的Apple审核,这2个星期被用户的涂抹淹死,市场上一片差评,用户大量流失。等新应用被审核上线了,用户已经卸载了。但是,HTML5没有这些问题,你可以实时更新,有问题立即响应。

  大幅下降成本:

创业者融资并不容易,如何花钱更高效非常重要。如果你使用原生开发的App和竞争对手使用HTML5开发的App没什么区别,但你的开发成本高出一倍,我相信没有投资人会喜欢给你投钱。

  开源生态系统发达:

HTML5前端是开放的正反馈循环生态系统,大量的开源库可以使用,开发应用变得更轻松、更敏捷,当然这也体现在了快速迭代和成本下降上。不过更重要的是,这种开放的正反馈循环生态系统未来的生命力是比原生生态系统更强劲的。

  开放的数据交换:

HTML是以page为单元开放代码的,它无需专门开发SDK,只要不混淆,就能与其他应用交互数据。开发者可以让手机搜索引擎很容易检索到自己的数据, 也更容易通过跨应用协作来满足最终用户需求。

  更容易推广、更容易爆发:

导流入口多:HTML5应用导流非常容易,超级App(如微信朋友圈)、搜索引擎、应用市场、浏览器,到处都是HTML5的流量入口。而原生App的流量入口只有应用市场。聪明的HTML5开发者当然会玩转各种流量入口从而取得更强的优势。

流量大: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风靡一时《神经猫》,这个游戏如果放到Appstore,绝对没有那么多流量,超级App带来的流量,远大于原生应用市场。假如微信允许游戏在桌面创建快捷方式、假如游戏后续升级解决持续娱乐问题,未来不可想象。

导流效率高:除了入口多、流量大,导流效率高也不可忽视,谁都知道:页游和端游打同样的广告,广告变用户的转化率,页游远远高于端游。

  HTML5对最终用户的3大优势

  大幅降低使用门槛

为什么流媒体会替代下载视频成为主流?为什么页游会如此火爆?只因用户太“懒”。让用户更方便的满足需求,有时效果好于更多的满足需求。

用户眼睛看到一个兴趣点,点击后,就应该立即开始满足用户需求。比如流媒体可以立即看,页游可以立即玩。而目前的原生应用市场,用户需要这样操作:选一个应用、等待下载、确认权限、等待安装,然后点击打开。这样糟糕的体验迟早要被颠覆。

不管是App、游戏还是音视频,未来都将即点即用。谁先满足用户这个需求,谁就制胜。

  实时更新、差量更新的优秀体验

HTML5应用可以绕开应用市场的限制进行自主实时更新,用户可以快速享受新服务。

而且这种更新完全可以是差量更新,比如某个HTML页面或某个js文件有问题,只更新这个几k的小文件就可以了,这比原生应用的更新体验好太多。

  跨应用的使用体验

目前手机应用切换是以桌面或任务管理器为中心的,但事实上这些中心很影响效率和体验。用户想出差三亚,先打开去哪App订票,然后切回桌面,再找到并打开天气App,搜索输入三亚,再切到桌面,找到并打开航旅纵横App,输入航班号值机,哦对了,航班号多少来着,再切到桌面,找到并打开去哪App看航班号,最后找到并打开租车App,输入租车地点,然后再切回桌面。

在原生应用体系下,用户只能这样。但在HTML5体系下,他不需要切回桌面,他可以在App间方便的直接跳来跳去,而不是使用一个一个孤岛App;他更不用重复录入数据,应用间可以方便的互相传递数据。

这种模式需要一点想象力,但未来迟早会来。

分析至此,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不管是站在最终用户角度、还是站在开发者角度,HTML5必将取代原生应用当前的位置。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颠覆。

  还有什么会被改变?

HTML5的爆发,原生App生态系统的颠覆,是一场产业革命,很多角色都会受到影响,我们来预测一番。

  新型HTML5引擎战火将烧起

标准的HTML5引擎并不能解决HTML5的所有问题,拥有大流量入口的互联网巨头,莫不在思考内嵌更优秀的增强引擎。腾讯推出了X5浏览器引擎,就是看中这个机会。目前各路浏览器厂商、应用市场厂商、甚至rom厂商,都在努力整合更优质的浏览器引擎。假使微信内嵌的Webview可以运行更优秀的canvas游戏、假使360手机助手可以发行即点即用的HTML5应用并且能力体验与原生一致、假使小米rom内置更强大的webview使得所有HTML5应用在小米手机上运行的更流畅。

一个巨头开始行动,所有巨头都会闻风而动,没错,这场战役会是移动互联网世界的二次世界大战。

  应用发行市场将洗牌

由于超级App的巨大流量能轻易成为HTML5应用的入口,并且会形成大者更大的效应,传统的应用商店、甚至线下预装,这些流量不足和效率偏低的发行模式将被挤出市场主流。本身也是超级App的大流量应用商店,如果转型得当,也将以发行HTML5应用为主。

  广告和统计市场

原生的广告和统计SDK提供商会面临尬尴,Google、百度等基于网页的广告和统计服务会取得更大的优势。开发者不再需要打包SDK,引入一个Script即可。

  开源技术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更加流行

HTML的开放性造就了大量的开源产品,也反向促进了HTML的繁荣。在Github上有大量的JS框架,而原生的开源代码数量相比甚少。而未来移动互联网世界将因为开源而发展的更迅速,这里也同样存在类Github厂商的机遇。

  开发工具的变化

早期HTML只需要记事本写几个Tag,中期的HTML、JS、CSS比较复杂,需要更高级的文本编辑器,但HTML5到来后,它的代码量、复杂度、开发模型将与原生开发看齐,需要类似XCode、Eclipse等专业的IDE工具来解决开发、调试的问题。一些以会使用记事本写代码为荣的开发者,将面临思路转换甚至被更高效的开发者淘汰。

  性能分析调优

目前很多针对原生应用的性能分析调优工具或服务,未来也面临转型,HTML5应用的性能分析调优是另一个世界。

  混淆与产权保护

HTML5是开放代码的,好处也带来弊端,有些东西开发者希望暴露,但有些东西开发者希望保护。混淆技术就变得更有商业机会。PC Web上Gmail的混淆就做的不错。除了JS混淆,离线数据加密相信也有不少空间。

  安全厂商的新机会

HTML5的强大会引发很多安全问题,并且解决思路与原生不一样,业内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安全厂商领导者。

熟知历史才能预知未来,让我们来看看HTML5为什么诞生、这8年是怎么过来的。

  HTML5的诞生

自W3C于1999年发布HTML4后,Web世界快速发展,一片繁荣。人们一度认为HTML标准不需要升级了。一些致力于发展Web App的公司另行成立了WHATWG组织,直到2007年,W3C从WHATWG接手相关工作,重新开始发展HTML5。

HTML5的发展史,有用户的需求在推动,有技术开发者的需求在推动,更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在推动。

在互联网的早期,对用户而言,能打开浏览器接入到互联网世界就是一个神奇的事情,但互联网发展到2005年前后,开始出现下一个变化,就是宽带互联。

随着宽带的普及和电脑性能的增强,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通过互联网看新闻、收发邮件,消耗更高带宽的娱乐产品开始出现,就是流视频和网页游戏。其实视频和游戏是古老的需求,在互联网不普及的时候,需求的满足方式是离线传输的VCD和游戏光盘;后来互联网逐渐普及,人们更改了使用方式,通过下载软件+本地媒体播放器来看视频,下载体积较大的端游玩游戏。

但是对消费者体验更好的新方式还是出现并颠覆了以前的一切,那就是流媒体和网页游戏。Youtube等公司把握住潮流飞速崛起,各种页游公司也如雨后春笋。

但是HTML标准没有把握住产业的变化及时演进,浏览器产品也未升级,这块新需求被浏览器插件满足了,那就是Flash。这个部署在亿万浏览器里的商业插件俨然成为事实标准。2005年Adobe巨资收购Macromedia,把Flash收归旗下,紧接着大幅推广FLV流媒体和action script语言,很明显这桩收购可以列为IT并购的经典案例,FLV流媒体和Flash游戏风靡互联网,Adobe在新的产业升级中攫取了大量的利润。

除了Flash这个商业产品成为了事实标准,W3C还面临一个尴尬,就是另一个私有扩展协议的制造者―IE。IE当时在桌面浏览器占有垄断地位,并且扩展了大量的IE Only语法,开发者完全不知道这些语言是谁定义的。整个web世界,就被两家公司微软+Adobe绑架了。

很多IT巨头都坐不住了,尤其是苹果和Google。PC操作系统的世界难有突破,Web浏览器被苹果寄予厚望,而且第一代iPhone只支持网页,那时还没有Appstore,Safari是乔布斯非常看重的产品;新贵Google虽然大量赞助Mozilla,但并未对IE的地位产生实质影响,收购了YouTube后发现底层被Adobe控制,也是非常难过,而且Google每年给IE的搜索框和Adoble FLV缴纳的费用真不是小数目。

既然大家都是W3C的主席单位,好吧,我们重新开始做HTML5吧。

是的,HTML5其实就是这么诞生的。那是2007年,IE和Flash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HTML5第一阶段: Web 增强与破垄断

自HTML5诞生以来,一共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是Web增强和移动互联网。我们先从Web 增强说起。

web体验的丰富增强主要表现在:1. webapp,比如gmail;2. 流媒体;3. 游戏。我们就这3个方面来讲HTML5做了什么。

1. webApp

HTML5新增了离线存储、更丰富的表单(比如Input type=date)、js线程、socket王乐、标准扩展embed、以及很多css3新语法…

2. 流媒体

HTML5新增了audio、video

3. 游戏

HTML5新增了canvas、webgl

当然还有Google努力在HTML5中推进Header和Section等标签,以利于搜索引擎分析,这些不多述。

HTML5补充流媒体和游戏能力后,加上苹果强势拒绝在iOS上引入Flash,成功的遏制了Flash的发展,然后就该遏制IE私有语法了。

在HTML5标准的升级过程中,苹果和Google同时也看到了浏览器市场重新洗牌的机会,他们一方面参与HTML5的规范,一边在浏览器产品上发力。Apple首先开始大力发展Safari,建立WebKit开源项目,Mac、iOS、Windows多平台齐发力;Google起初是赞助Mozilla开发Firefox,后来自己开发了v8引擎,合并WebKit,于2008年正式推出Chrome。“IE的私有规范+Flash不是标准,我们才是标准”这样的口号在新一代浏览器大战中打响,IE瞬间成为千夫所指的垄断代表,甚至成了阻碍Web发展的罪人(当时IE6已数年未更新,并且丝毫不惧Firefox的发展)。

偏偏微软此时也出了晕招,推出了一系列即不完整支持规范又互相不兼容的IE7、8、9、10,彻底失去了开发者的心。

Adobe的Flash被遏制,与Web霸主的位子擦肩而过;IE的私有标准被遏制,并且造成IE市场份额不停下滑,直到IE最新的移动版本反过来开始支持WebKit私有语法,真是令人唏嘘。不知道HTML6是不是该打倒WebKit垄断了。

  HTML5第二阶段: 移动互联网

随着Chrome和Safari的高歌猛进,以及IE+Flash的衰落,HTML5告一段落,进入了下一个时代――移动互联网。HTML5的跨平台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进一步凸显。HTML5是唯一一个通吃PC、Mac、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等主流平台的跨平台语言。Java和Flash都曾梦想这个位置,但梦断于iOS。此时人们纷纷开始研究基于HTML5开发跨平台手机应用。很多人当时认为,原生应用只是过渡,就像当年从C/S结构转变为B/S结构一样。而且学习Objective-C和Java很费劲,我既然会网页开发,为何不试试HTML5。

W3C此时成立了Device API工作组,为HTML5扩展了Camera、GPS等手机特有的API,然而麻烦的是,移动互联网初期的迭代太快了,手机OS在不停的扩展硬件API,陀螺仪、距离感应器、气压计。。。每年手机OS都有大版本更新。而W3C作为一个数百家会员单位共同决策的组织,从标准草案的提出到达成一致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跟不上移动互联网初期的快速迭代。

PhoneGap的出现,给开发者打开了一扇窗。很多人期待PhoneGap不停扩展API,来补充浏览器的不足。Adobe看到PhoneGap仿佛看到了重振江湖地位的希望,但在Adobe收购PhoneGap后,又发现这个东西可商用性不足,而且开源使得Adobe无法像Flash那样获取商业利益,于是就把PhoneGap捐给了Apache,改名为Cordova。

因为各种原因,Cordova的定位最终没有成为浏览器的强化,而走向了混合式开发。基于当时的背景,他们认为原生是不可替代的,“原生+HTML5”的混合模式更有意义。所以现在Cordova的使用模型是“原生工程师+HTML5工程师”一起协作完成App。

这时Facebook加入了W3C,牵头成立了Mobile Web工作组。Facebook是混Web圈的,并且在手机OS上没有自己的领地,他不喜欢被苹果和Google掌控的原生应用生态系统。Mobile Web这个工作组的重要目标就是让HTML5开发的网页应用达到原生应用的体验。然而,事与愿违,它不努力也就算了,结果是努力了却失败了。2012年,Facebook放弃了HTML5的新闻充斥了全世界的IT媒体,HTML5瞬间被打入冷宫。

Facebook为何放弃HTML5?核心是当时基于HTML5真的做不出好的移动App。对比Twritter等竞争对手的原生App,Facebook的HTML5版本实在无法让用户满意。比如Push功能,到现在HTML5的推送和原生的推送体验差距依然巨大,更不用说HTML5应用的页面切换白屏、下拉刷新/侧滑菜单不流畅等众多问题。看着原生工程师轻松实现摇一摇、二维码、语音输入、分享到朋友圈等功能,更是让HTML5工程师感觉自己站错了队。

即使Facebook不喜欢被控制,也不能拿被用户抛弃来冒险。而且Facebook并没有掌握关键点―手机浏览器内核。如果浏览器不跟上,徒然定一堆标准草案落不了地。

而浏览器在手机上的表现是什么呢?先看Google,Chrome性能虽高,但Android上的浏览器却并非Chrome,而是WebKit改出来的一个蹩脚的Android浏览器;再看苹果,iOS上不允许其他浏览器引擎上架App Store,而且其他使用Safari引擎的应用也无法调用苹果自己的JavaScript加速引擎Nitro。结果是苹果和Google不但不在浏览器上积极实现HTML5关于移动App所需的规范,反而对HTML5做出种种限制。

不管是当时硬件能力不足,还是手机OS厂商的故意限制,总之结果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初期,一定是原生应用生态系统的天下,iOS和Android首先自己的地盘稳固后,产业才会向下个阶段升级。

Facebook也好,PhoneGap也好,想在移动互联网初期就分一杯羹是分不到的,但坚持下来,机会往往会出现。

  HTML5这回真的来了

终于,在2014年10月底,W3C宣布HTML5正式定稿。这个时间,不晚不早,硬件性能更强、手机OS迭代速度下降。

随着HTML5标准定稿,一切纷争将告一段落,现在,属于HTML5的时代到来了。

有人说,光标准定稿没用啊,配套起来了吗?HTML5做的应用究竟能否匹敌原生App?答案是,HTML5不但可以匹敌原生App,甚至它天然的很多特性超越了原生App。

我们先谈谈HTML5原来不如原生应用的地方,业内俗称HTML5有“性工能”障碍。即HTML5性能不如原生、开发工具不如原生、能力调用不如原生。

HTML5定稿:手机App三年内将彻底消失?
  这几个问题导致开发者无法使用HTML5做出与原生一样的App。然而,不管是硬件升级还是OS厂商策略变化,以及相关软件技术的成熟,已解决了HTML5的“性工能”障碍。

1. 硬件升级

2011年,iPhone 4s的CPU是A5,现在iPhone 6是A8,按苹果的历次发布会的说法,速度共提升了7.5倍。这3年间7.5倍的速度提升,抹平了太多HTML5的性能问题。

2. 苹果、Google的策略变化

Google在2013年底发布的Android 4.4,内置的Webview不再是蹩脚的Android WebKit浏览器,而是Chromium,性能大幅提升。从最新的Android5.0开始,Webview可以通过Google Play Store实时更新,和Chrome的升级保持一致,用户就可以不刷机享受到最新的浏览器引擎;再看Apple方面,2012年iPhone 5发布后,HTML5在iOS上的表现已令人满意,Safari独家的JavaScript加速引擎Nitro不再那么重要,不过在iOS 8发布后,苹果还是很识趣地取消了三方程序调用Nitro的限制,现在任意浏览器或应用调用iOS的UIWebview都可以利用Nitro加速,这样在前端使用JS做大型运算也成为可能。两大手机操作系统霸主和浏览器巨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使得HTML5在手机上的发展不再受限,而且这个变化不可逆只能继续向前,这种变化势必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 软件技术的成熟

PhoneGap的发展虽然放缓了,但其他产品技术却成熟了。2014年的iWeb大会上,众多厂商的产品提供了面向开发者免费或开源的HTML5性工能障碍的解决方案。

(注:编者作为从业人员,也会在分析各种方案时提到我们公司的方案,但编者会客观不夸张的陈述方案,而且该方案是纯免费的,没有商业销售嫌疑。)

DCloud公司在iWeb大会上发布了系统的HTML5“性工能缺失”的解决方案,包括:

a) 性能:提升HTML5性能的手机端引擎,让侧滑菜单、下拉刷新等动态交互卡顿的问题得以解决;

b) 工具:HTML5开发IDE产品HBuilder, 超快的编程利器;

c) 能力:把40万原生API封装成JavaScript对象,以解决HTML5能力不足问题的Native.js技术;

d) 最接近原生体验的高性能框架:MUI框架,体积只有几十K,加载、运行远快于一般框架。

基于该方案开发的HTML5应用完全可以达到原生App的功能和体验。

HTML5定稿:手机App三年内将彻底消失?
  英特尔公司发布了Crosswalk引擎,可以让Android 4.0-4.3的手机上的应用打包Chromium引擎而不是Android WebKit。毕竟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Android 4.0-4.3的手机,同时统一的webview也避免了兼容性的烦恼。

在专业方向上很多公司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触控的Cocos2d-html5、Egret runtime和Ludei CocoonJS强化了Canvas的表现,让HTML5游戏体验更好;UC、猎豹等手机浏览器都强化了音视频播放的表现。

不管是硬件升级、软件成熟,还是操作系统厂商策略变化,都在强力推动HTML5的爆发。

不过要注意,我说的HTML5爆发,不是指手机浏览器会替代桌面成为应用入口。有人说HTML5不好,因为用户讨厌打开浏览器输入URL的过程。我想说这种想法是对HTML5的片面理解。HTML5!=传统浏览器,虽然编程语言还是HTML、Javascript、CSS,但发行方式绝不是传统网站那么简单。HTML5应用的入口,反而很少是启动浏览器输入URL,它可以是存在于手机桌面的图标、也可以来自超级App(如微信朋友圈)、以及搜索引擎、应用市场、广告联盟。。。到处都是它的入口。它的入口,比原生App更多。

  原生App的颠覆

HTML5的“性工能”障碍得到解决,可以接近原生App的效果,所以它就可以替代原生App吗?很多人认为,即使HTML5会发展的比现在好,也将是与原生App各占一部分市场的格局,要求不高的长尾应用会使用HTML5,而主流应用仍是原生App的天下。

但我认为这样的想法很危险,就像Apple成立前,HP的高层告诉沃兹:谁会在家里摆一台电脑呢?未来HTML5肯定会颠覆原生App。

  结语

其实未来如何发展是没人能准确预测的,变量非常多。但我想让用户和开发者都更方便的趋势是不会错的。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微软为何不能放弃Windows 10手机(手机app)系统

像时钟那样,每季度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会按规律公布。在不到一年前,有许多声音呼吁,微软需要放弃Windows Phone系统,认为这是微软一项高风险低收益的业务。

我们也理解,微软CEO纳德拉并不是Windows Phone的热衷支持者,并且曾反对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我们还注意到微软没有对Windows Phone展开大规模的推广宣传,媒体报道美国市场甚至在下滑。

但是微软应该“听取建议”简单放弃移动业务吗?让我们分析下,如果微软这样做会出现什么后果。

微软为何不能放弃Windows 10手机(手机app)系统
  有三种选项――a)完全不再生产手机 b)采用安卓分支平台 c)开卖谷歌服务的安卓手机

如果微软卖掉微软移动,关掉Windows移动部门,专心研发桌面和平板系统,供OEM生产制造,会带来什么变化?微软会在短时间内提升盈利,然后将全部的重点放到安卓、iOS平台的应用开发上。

大多数的微软客户将会转移到iOS、安卓平台,微软将全面转型“软件和服务商”,不再生产硬件设备。

另一方面,微软将大力支持Windows平板,在移动应用方面被苹果和谷歌商店的审核政策限制、约束,包括软件服务。其他公司也会加大对微软桌面系统的侵蚀,(比如谷歌Chromebook、苹果Macbook),而微软将无力还击。微软也无法为企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覆盖手机、平板、电脑),这是微软成功的最重要领域。

但是说实话,这在短期内是可行的,但从长期来看充满巨大风险。微软必须非常努力才能超越谷歌和苹果的垂直整合,后两者会充分发挥软硬结合。而微软会变得步伐缓慢,像IBM一样快速缩水。

假如采用安卓分支系统,像亚马逊,微软将扩展别人家平台,兼容安卓应用,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使用商店里全部的安卓应用,只是一个子集。微软和谷歌可以展开竞争,安卓碎片化的竞争。用户还是要选择原生安卓还是定制版安卓,之前亚马逊的Fire Phones惨淡收场。

最后,就是微软如果加入谷歌开放手机联盟,预装谷歌框架服务,当然也可以预装微软的Android应用。谷歌将把控这一平台,相同的硬件设备与其他OEM,如三星、HTC竞争,这看起来微软成为简单的手机硬件出售方。

微软应继续支持Windows Phone,尽管现在还是小角色,但意义重大,虽有不足。

1)微软现在仍可以轻易承受花费(2014年四季度微软营收265亿美元,获得利润162亿美元,手机方面积极贡献利润3.31亿美元,营收23亿美元)

2)微软拥有自己的战略性的移动平台,可以与谷歌、苹果进行竞争,无需害怕他们的平台限制。

3)微软可以向企业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保证安全。

4)在手机和平板中更好的集成服务,适合各种场景下的生产力需要

5)微软要为桌面电脑进行防御性准备,而不是在桌面系统下滑时无可奈何。

所以说,微软现在如果不加大Windows Phone方面的投入和宣传,这是非常愚蠢的。放弃Windows移动业务更是蠢上加蠢。微软赶紧硬起来吧,研发Win10手机系统需全力以赴。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