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鼻祖Uber:靠什么驶进中国市场?

“起初只是为了省钱放弃了自己的专车,改叫人民优步(People’sUber)试试拼车,但你能想象等来的竟然是一辆宝马吗?车主还是一个CEO!”一位Uber乘客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每次尝试拼车都期待着奇妙的相遇,这也多了点人情味儿。

生于美国的打车软件鼻祖Uber(优步),除了提供类似滴滴和快的打车的专车叫车服务,其“人民优步”提倡的“共享经济”则是差别化战略之一,利用现有的技术打造公益性拼车服务平台,在Uber平台上提出申请且符合资格审核的车主都可成为拼车合作司机。

2013年10月,Uber进入50个城市,到了2014年10月,Uber已进入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0个城市,相当于一年中平均1.8天进入一个新城市。

在一片质疑声中,Uber仍然在中国快速扩张,Uber上海总经理王晓峰(Davis)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创新解决的是市场和用户的痛点,监管者需要一定时间来观察和了解,但作为创新企业,通过新技术更好地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是第一位。”

  共享经济:拼车PK黑车

打开Uber的手机App,一共有四类车型可供选择――高级轿车、uberXL、uberX和人民优步。所谓的“共享经济”便体现于“人民优步”之中,价格也较前三者亲民不少。

与一般“的哥”不同,人民优步的司机中,上有旨在改善乘车效率的公司CEO,下到希望补贴家用、丰富生活的家庭主妇。

国内首个葡萄酒社交软件“葡萄酒博士”CEODarkley,他懂得品酒、会打高尔夫球,毕业于航空发动机专业的他还会造飞机,难道还有比这更有型的司机吗?

“我喜欢和乘客聊美食美酒,Uber的用户对品质生活比较有兴趣,我们大都聊得很投机,这是真正高质量的社交时间。”Darkley表示,日常接触的大都是同事或顾客,下班后能接触各种乘客朋友,这种“角色转换”让人感到轻松。现在,Darkely早已经对Uber司机这一角色上瘾。

当然,Uber的CEO不止一个。《金融时报》此前采访了麦田亲子游的CEO,他开的是价值百万的特斯拉(Tesla),利用闲暇时间服务“人民优步”的用户,倡导共享经济和拼车出行。

至于Uber是否对司机设有强制工作时间,Uber上海社区经理Joe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司机是Uber重要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雇员,因此除了对服务质量把关以外,Uber不会要求固定工作时间,无论是专车司机还是拼车司机。”据Uber在美国委托第三方机构刚刚出炉的《Uber合作司机调查报告》,85%的Uber合作伙伴希望平衡工作和生活,这也是他们选择Uber的原因。

共享经济的另一个实际好处就是创造就业,这在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Uber首席执行官卡兰尼克(TravisKalanick)此前披露,2015年将扩大在欧洲的业务发展,计划在欧洲增加5万个就业机会,同时通过车辆共享,让欧洲40万辆车下路。

Uber运营三年来,在纽约市一共服务了190万名消费者,创造了13750个司机岗位。在伦敦,Uber服务了90万名乘客,创造了7800个岗位。

不过,作为Uber的差异化战略,“人民优步”却招来“黑车”非议,这在包括美国、德国、韩国、中国等许多国家都存在。当前中国政府的底线是――不允许个人以其个人车辆挂靠租赁公司,并成为专车司机。

面对本报记者的疑问,王晓峰似乎并不回避:“‘人民优步’并非挂靠,也不是专车,而是我们利用现有技术平台,为老百姓拼车出行提供匹配的一个试点项目。”

针对“黑车”争议,有法律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此前滴滴和快的专车也曾面临“黑车”指控,打车软件碰触垄断利益,但市民用车需求刚性存在,部分大城市目前已经有“松绑”的迹象,创新是一个不断探求市场需求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Uber不会从“人民优步”的拼车服务中收取任何平台费,而且对于拼车费用是基于对车主的油钱和磨损的补偿设置标准,对加入平台的合作司机也有严格的资质审核,与来路不明、漫天要价的“黑车”明显不同。

  Uber驶进中国 不求盲目本土化

对于任何一个进驻中国的境外企业,首先被问到的就是――如何适应本国情况?包括语言、货币、习惯等。然而,Uber似乎有自己的坚持。

“Uber不论进入哪一个城市,都简单到只有一个使命――力求做到按下一个键,5分钟内就有‘一辆车’出现。”王晓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一辆车”的概念颇值得一提。与本土出生的滴滴、快的打车APP界面被密密麻麻的车辆覆盖相比,Uber希望提供最简洁的界面,因此最多只会显示离你最近的8辆空车,并明确告知乘客,最近的一辆空车到达需要几分钟、预估价格、车型选择,而不是方圆几公里内总共有多少车。

“当用车需求旺盛时,人们往往感觉Uber的车相对较少,是因为Uber不会将平台上的所有车辆密集地显示在屏幕上,因为这会给用户制造更容易叫到一辆车的错觉,而当这一用户预期无法被满足的时候,就会造成不良用户体验。你需要的只是一辆车,当Uber能通过精密的算法和后台数据调配最近的车,并让一辆车风雨无阻地开到你面前,这就够了。”王晓峰解释道。

相比滴滴或快的的“抢单“,Uber则理解为平台“派单”更为准确。

当然,也有人觉得Uber的App登录界面较慢,虽然这是事实,但慢几秒是因为Uber平台需要运用平台数据精确定位离你最近的几辆车,并计算预估抵达时间。

携手百度大数据拓展想象空间

带着共享经济和大数据驶进中国的Uber从来不缺重磅新闻,去年12月携手百度让Uber在中国上了“头条”。拥有海量用户数据的Uber平台,加上百度地图、钱包、市场份额,这种结合打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北京app开发公司

相对三星等Android手机(手机app),为何iPhone更保值?

相对三星等Android手机(手机app),为何iPhone更保值?
  iPhone6推出之后,苹果正在全球各个市场大获全胜,苹果日前发布财报显示,2014年Q4,苹果共售出7450万部iPhone手机,同时有数据称,苹果公司首次成为中国最大智能手机厂商。另外,苹果在全球各个市场捷报不断。比如在韩国,iPhone市场份额从iPhone 6和6 Plus发布前的15%,飙升至33%。在日本市场,苹果的份额已占半壁江山。在美国与欧洲,苹果则处于完全主导性的地位,在中国市场,苹果市场份额已经超越三星。

也许业界比较疑惑,iPhone6发布之后,从硬件到软件,除了屏幕大小的调整,再也看不到过多亮点,苹果在技术创新上的瓶颈的表现非常明显,业界对于苹果的唱衰也是不绝于耳,但苹果的销量、股价、市值、人气、关注度等诸多方面却呈现强劲的增长走势。也正如我们所看到的,2014年Q4,苹果共售出7450万部iPhone手机。但如果从Android手机阵营的表现与iPhone一对比我们就知道,iPhone6的流行,其中有一个被忽视的理由:即相对Android手机,iPhone更具有保值性。

我们看智能机的二手市场。在智能机二手市场,苹果人气高,品牌含金量高,销量高,因此二手苹果手机的回收一直以来都是主流,去各大电子产品数码城转一转就知道,旧款iPhone从来不愁卖不出去。

另一方面,我们再看2013年上市的iPhone5S与三星note3、S4的价格对比,这三款手机在上市时价格都在5千以上。目前iPhone 5S的电信3G/移动4G/双3G的报价均不低于4000元。三星Galaxy Note 3 (N9006)的价格在2900左右,三星S4目前的报价普遍已处于1800~2500元的价位区间。三星的旗舰机价格随着时间推移,价格缩水惊人。

  手机保值,在Android阵营很难做到

这些案例已经不用举太多。可以看出的是,iPhone相对三星等Android手机,具备更高的品牌溢价。支撑苹果品牌溢价主要是对于智能手机重新定义与创新的首创性品牌影响力、独有的工艺设计与iOS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的构建。

而三星等Android厂商,大多只是硬件属性的厂商,随着时间推移以及摩尔定律的作用下,其品牌不是上行反而是下滑了。苹果则相反,从iPhone4到iPhone6,历经几代iPhone的发展与品牌沉淀,加之iOS独有的封闭系统的优良体验驱动其高端品牌价值处于上升阶段,其品牌具备了苹果本身时尚科技奢侈品属性所带来的稳定性。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苹果品牌溢价赋予iPhone具备更高的保值性。有数据显示,在美国,购买12个月的iPhone,依然可折价60%出售,在中国,这个价格甚至还可以更高。而Android智能机则大致只能以40%的价格卖掉,甚至更低。另外,据MarketWatch网站的数据显示,美国用户手中的iPhone旧的手机设备的价值从2013年的340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470亿美元。

因此从投资价值角度看,买iPhone相对来说,带来的个人损失反而更少,而转手也更容易。加之苹果新iPhone的推出,苹果也会推出以旧换新的回收政策,消费者可将旧iPhone设备抵扣现金去购买新iPhone。这不仅带动苹果新机型的销售,也在间接为iPhone旧手机保值而服务。

然而,手机保值在Android阵营却很难做到,在Android手机阵营,多年来竞争手段都没有变过,无非是硬件配置、参数的比拼,最近华为小米还在为2K屏幕大打口水战。但手机硬件配置与性能参数分分钟都会被超越,一旦被超越,就面临价格缩水,加之智能机硬件目前已经发展至相当成熟阶段,硬件比拼只是细微的差别,不构成核心竞争力,Android手机的降价快也是无奈之举。

日前苹果公司CEO库克也表示,在新款iPhone的销售量中,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此前使用Android智能手机的用户。这里面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即Android手机对市场用户多年来的培育,反而为iPhone做了嫁衣。因为从本质上来看,Android终端厂商始终并没有找到一个独有的核心竞争点,Android系统体验与iOS依然存在差距,这造成了苹果在高端价位始终压制着Android终端厂商的上浮空间。

Android手机由于系统软件与系统兼容性问题以及卡顿、频繁弹广告、恶意程序、越用越慢等因素都在将更多Android用户推向苹果,但这不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关键因素在于,目前不少Android用户在多年市场培育后开始考量手机这种电子消费品上的长远投资价值,即尽管iPhone手机售价高,但从长远的使用成本来看,其保值性决定其使用成本要低于Android手机。

  苹果创新乏力是事实

不过,苹果的未来风险也是显而易见。苹果创新乏力是事实,基于今年秋季将会推出的iPhone6S,iSuppli Corp.中国研究总监@Kevin王有传称,iPhone6S主要是升级处理器、iOS。至于内存,至于外观、屏幕 和摄像头都依然没有变化。创新能力是决定苹果是否能维持高品牌溢价的基础,但更大的影响因素在于苹果之外的手机厂商是否有别具一格的软硬件创新体验以及是否具备撬动苹果生态的力量。

做手机中的奢侈品是苹果为自身的定位,周转快、利润高,人为地制造一种供不应求是苹果新品发布都需要制造的一种效应。这种效应为苹果年复一年的带来光环。但苹果的危机也在于,目前iPhone交易渠道的便利化,苹果正从满足一小部分人的愿望到到沦为街机,从小众走向大众。比如我们还知道,2015年年中,苹果或将会停产iPhone 5c推出4寸低价iPhone即iPhone6S mini,而四寸屏手机可能将为完成iPhone5C的未竟使命,即为覆盖更多中低端用户群体而生。

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事实上需要对标的是LV或者爱马仕,因为奢侈品的定位决定其只需要吃掉高端窄众市场即可,品牌高端化与利润最大化本身是相矛盾的,否则大众化会反噬品牌本身。而我们目前看到的则是供应链管理出身的库克在不断迎合大众需要作出市场策略的调整,导致iPhone6的销量达成井喷,但这种井喷过后则是iPhone的大众化,大众化则削弱其奢侈品的品牌价值与保值性。因为品牌的高端属性是iPhone更具保值性的基石。

另外,不具备过多创新因子的iPhone6销量过高,将驱动市场饱和程度加深,并导致iPhone产品赋予消费者的梦想意义与身份彰显意义都已不再,而且会压抑用户后续对iPhone新品的需求。

可以看到,苹果为了布局生态圈占据更广泛的用户,推动销售覆盖更多市场,正在采用各种手段,但这显然不利于苹果后续的品牌上行与其产品保值性的延续与稳固。苹果的未来不在于销量,依然在于其是否能真正在创新瓶颈上积聚势能,在用户心理预期达到低谷的阶段能带来惊喜式的突破,并处理好利润最大化,用户最大化、生态圈建设与高端品牌稳定性四者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是否能处理妥当才能铺垫好苹果的未来。

北京app开发公司

三星为小米们敲响了警钟:手机(手机app)硬件是苦生意

三星为小米们敲响了警钟:手机(手机app)硬件是苦生意
  三星今日之困,也是所有手机硬件厂商的明日之忧。

最新财报显示,2014年,三星在过去3年中首次出现年度利润的下降,而第四季度来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的利润同比下降达64%,这已是三星该业务连续第5个季度利润同比下降。

三星表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出货量第四季度出现下降,但并没有公布智能手机的销量数据。来自多个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三星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可能被苹果再次夺回第一,在中国市场也失去排行榜第一的位置。

作为国内手机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上述消息或许让诸多国产手机厂商内心窃喜。在过去几年里,三星风头盖过苹果,也成为国产手机头顶难以逾越的一座大山。可以预料的是,当看到把三星踩下去的希望后,2015年国内各大厂商会更具侵略性的去抢夺三星在中高端市场的份额。

但换个角度看,如果曾经如日中天的三星,现在也面对销量利润持续下滑的困境,说明了手机硬件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护城河、没有安全感的苦生意。

以小米为例,这家平地而起的中国手机厂商在过去一年里完成了野蛮扩张。雷军(微博)自称,2014年小米手机出货量达到6112万部。但在2015年,小米需要面对千元机市场的红海竞争以及进军中高端市场后面临的全新挑战。

诚然,用户会不断追求更大更好的屏幕、更好的性能,对智能手机也有更新换代的需求,但用户终究是要通过终端来使用和生活工作相关的应用服务,技术和硬件的发展不能领先手机本身所能提供的服务太多。

手机本身难以成为奢侈品,再忠诚的用户,换一个品牌的手机都不会是太难做出的选择,尤其是安卓手机。

苹果有着更好的用户忠诚度,过去几年同样遭遇销量和市场份额下滑的苦涩,虽然凭借大屏幕手机重回巅峰,iPhone销量达到创纪录的7450万部,但iPhone6和iPhone 6 Plus的市场效应终会逐渐耗尽,下一步,市场如何演变,苹果如何维持高增长,依然是未知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论智能手机排行榜前十怎么变换,谷歌(微博)依然坐享其成,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大小小互联网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能力依然在不断扩大。

无可否认,硬件厂商极大促进了科技和时代的发展,但未来的时代却很可能不属于硬件。摩托罗拉、诺基亚如此,现在的智能手机厂商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惑,与用户消费者最切身相关的,依然是生活、工作和服务。

硬件厂商们的不安,最直接的反应是,都试图去创建或主导自己的生态圈。

三星希望凭借Tizen系统自建移动生态,摆脱对谷歌安卓的依赖,但是其自有的应用程序现在不过千余款,Tizen手机在印度也遭遇如潮恶评;更早些时候,诺基亚也玩砸了MeeGo。

小米从诞生之初,就在经营自己的MIUI,但是很难摆脱安卓所建立的应用生态,推出的米聊等一系列产品也难以和安卓上全平台产品竞争,或许在应用游戏分发、视频聚合等方面,凭借用户积累小米能获取一定收益,但除非在用户硬件更新换代中小米依然维持稳定的用户群,或者其软件应用本身有类似微信、淘宝的不可替代性,否则战略意义有限。

要知道,即便是三星在鼎盛时期也无法在安卓下建立起自己的第二级移动生态。

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概念的兴起,似乎为手机厂商找到了另一条看起来更有希望的发展道路,因为这里是谷歌和苹果也无法统治的全新领域――如果把自己的手机硬件和用户其他所有智能硬件产品在底层深度集成,成为用户家居生活、移动出行的控制中心,小米这类公司或将建立新的庞大生态圈。

问题在于,如何实现?任何一家手机或家电硬件厂商要想做到70%市场份额、建立自己的行业标准,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如果不垄断市场,这样的跨界整合在竞争中将变得虚有其表、有名无实。

至少,更多从一开始就信仰互联网的人会愿意相信,最终只有互联网平台和应用才能打破无数终端之间的隔阂和障碍,真正让用户体验到互联互通、无所不在的智能生活。

北京app开发公司

2015,国产手机(手机app)哪家强: 小米、锤子or360手机(手机app)?

  手机哪家强?这还用问,苹果啊,很多人都会说。不过,在2015苹果就一定强?

  苹果――错失之处

  你买苹果是为什么?答案肯定千奇百怪。“别人买,我也买”;“证明我买得起”;……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炫耀。

  如果你在办公室,会议室,经常看到把手机放桌上的,是苹果;一个手拿着手机不放,还一个劲挤公交、挤地铁的,拿的也是苹果;甚至自拍时“不小心”漏出手机LOGO的,电视剧、电影里演员需要手机的,还是苹果。――买了苹果不炫耀,等于你没有买。

  苹果错失在哪里?

  第一个,苹果不应该出5C。既然都要炫耀了,你还敢说,我的这苹果比其他苹果差一些?你还不如买其他品牌的手机呢。

  第二个,最好不要出小屏mini。传言要出小屏的iPhone 6S mini,据说是因为6屏幕大了,不好用。但是,外形跟老手机iPhone5、4相差不大的话,没人愿意买。既然是炫耀,外形却跟老iPhone一个样,你还敢一只手拿着过气的iPhone挤地铁?

  第三个,大不是主要问题。屏幕大小不是问题,问题是外形特征是否突出。苹果销量比不过三星时,就归罪为消费者在乎屏幕。消费者其实不在乎你的屏幕大小,只在乎你的外观跟其他手机是否相似。如果相似,我怎么把手机拿手上?怎么才让人会一眼认出我买了苹果?你认为是三星手机屏幕大,所以销量会超过你?下面聊聊三星。

  三星,HTC――高端手机的集体缺失

  很多人很苦恼。人人都在用iPhone,都成街机了,国民老公都跟国民用一样的手机了,我怎么才能跟他们的不一样?很可惜,没有。

  三星?别提了,同样是大屏幕,有的一千块,有的几千块,让我买?谁认得出我的手机值几千块,还是值一千?想想还是算了。

  HTC?行了吧,现在人们都不知道这个牌子了,我还得一边拿着手机,一边跟别人解释,这是几千块的手机?

  从数据上来讲,2014第三季度全球三星智能手机销量为7321万部,同比减少700万部,市场份额为24.4%,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为什么三星会出现这种过山车式销量?

  第一,三星头两年销量为什么好?废话,一个高端手机(当时我们认为是)突然出了千元左右的手机,看起来跟几千块的没什么区别,当然得买了。

  第二,为什么现在三星销量不好了?现在它不是高端手机了。高端卖不掉,低端有其他牌子,运行没他卡,听说是配置比它好,干嘛还买三星?傻蛋啊,不服?跑个分!

  锤子――关键不在价格

  锤子手机降价后,销量果断提升。甚至达到降价后一小时内,销量超过之前一个月。不过,这只是假象。就跟三星手机出低端手机后,销量短时间提升一回事,长期来看,还是卖不动。

  锤子手机为什么卖不掉?

  把锤子手机当话题的倒多,当然也有人说,“锤子手机真好,我要是买,就买锤子手机”,就是没见人拥有过。

  随便问问,锤子手机好在哪里?“……”“……”“他系统好”,回答不出来!这才是原因。锤子手机,你好在哪里都讲不出来,谁敢买?光知道罗老师能说,光知道是牛鼻团队。慢着,牛鼻团队做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从摩托罗拉挖人就一定强?摩托罗拉自己手机都卖不掉了,拜托。

  这个购买理由真的那么重要吗?当然了。问问普通人,为什么你买小米?配置高,价格低。看看印度哥们说的“在印度,具有同等性能的手机,没有2.5万卢比搞不定,而小米才1.3999万卢比,几乎是其他品牌的一半”傻子才不买呢。

  小米――无所不能?

  小米手机,本身做得很不错,本身想点赞。但是,出了红米,更可怕的是又出了小米NOTE,开始学三星了。

  小米卖给谁?“为发烧而生”,针对的是年纪不太大的那一群。而红米呢?竟然价格跌落到千元以下,隔壁王大婶就买了一款!你让拿着小米的年轻人情何以堪?

  大婶拿着带“MI”的手机,你的手机也带这“MI”,街坊一看,“不错哦,你俩的一样,小米。”你想分辩,大叔,她这是红米,不是小米。很可惜他只认识“MI”符号,并不能辨认你这到底是什么米。就像满大街“SUMSUNG”一样,谁能搞清楚你这是几百的还是几千的?

  推出红米、小米NOTE,短期看,会刺激销量。长远看,几百元的、两千元以上的小米都是一个样――同个LOGO,会造成高价位的用户弃你而去。想想看,买个手机,别人不知道价格,还有比这个更悲剧的吗?在这一点上,国内后起之秀更有机会,比方说单一型号的锤子。

  虽然国内,只有雷布斯学苹果最像,却单单漏了一个强项没有学到――爆款:苹果的外形几乎两年才来次大更改,让大量果粉熟识每代的特征:你把苹果手机所有型号排一排,让所有没买苹果的,看他们是否都认识每个型号?再试试,把带小米LOGO的手机放一排,让那些买过小米的,请他们看看,是否认识每个型号?

  你会问,这认识与否有什么用?

  其一,保证购入手的果粉在一段时间内的优越感。不用介绍,都知道你拿着5S;其二,会促使果粉去更新。6出现后,马上就有人放弃原来的苹果

  小米呢?你刚刚购入小米3就说4要发布了,等刚刚开售了小米4,小米NOTE又出现了……你发现到手的永远是过时货,你会不会有挫败感?

  360――大神就算了

  360公司与酷派合作了。这手机,首当其冲就是名字问题。

  如果手机名字延续叫大神,直接玩完。不管你是什么先进技术,什么牛逼设计。消费者一看这玩意,大神,神马东西?这么土鳖的名字安在手机上,别说三四线城市,连五六线城市的人都不会去买。网友神回复:“朋友问:你这是什么手机?你:本来打算脱口而出‘大神手机’,但想了想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其次,为什么要买360手机?

  为什么不买其他手机?就认你360?手机要卖掉,最起码得有两点:

  其一,设计。拿出来得有惊艳感。譬如iPhone的外观跟界面、大屏幕的三星、小米的外观和系统。至于锤子手机的界面设计……这个时候,我们不谈它好么?什么,你觉得他好看?视频上看锤子的界面能转动,是很炫,但有几个消费者会去看视频?你去拿其他手机界面的图片与锤子界面对比一下。

  

2015,国产手机(手机app)哪家强: 小米、锤子or360手机(手机app)?

  (锤子)

  

2015,国产手机(手机app)哪家强: 小米、锤子or360手机(手机app)?

  (小米)

  其二,与众不同。你到底比其他手机有何不同。也可以按周鸿t方法,叫做微创新。譬如首创不使用键盘的iPhone,大屏幕的三星(除了大屏幕,三星没有别的,而大屏幕又不能成为三星专属),小米的性价比。你非得说“情怀”吗?老妈天天喊你回家吃个饭,你都没时间,会有情怀买锤子?

  会是安全?

  谁会为不掉手机、预防手机信息丢失而埋单?预防的事情,永远不会出现在消费者身上,他宁肯生病后吃药,也不会没病时多锻炼。

  先针对企业安全吗?即使你找到很好的安全点,让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先用起来,也不行。单位安排的手机,你会喜欢?会造成上班用360,下班还用自己买的手机。而且这样会造成负面口碑的传播,致使这手机只能在单位上用,人群面变得更狭窄。

  等下,这其中还是会有点点机会,那就是用了360安全手机,话费不对,十倍奉还;网购被骗,十倍奉还;流量有误,十倍奉还。担心话费、流量以及网购的,还是较多,不用再去教育。但,这只是其中一点,而且这不能成为消费者购买不购买的主要决策点。

  举个例子,iPhone有个红外线功能,放到耳朵边,可以自动进入待机状态。这是很好的一个点,但用户并不会因为这个而去购买iPhone,也不会因为没有这个而不去购买iPhone!这不是最突出的点,并不能影响消费者的决策。

  会是性价比?

  高价?这到是个出路,因为iPhone都成街机了。只是不知道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中国的高科技”而埋单。虽然有人说,国内有个牌子的高端机,“很多人都在打听”,这打听也只限于打听,买就不一定了。特别是国外人眼中,同样的手机,如果是韩国产的,怎么也得500美金;什么,中国的?最多也就300美金吧。

  低价?这个路已经堵死了,小米甚至把路都堵死到国外了,在小米不犯错的情况下,很难突围。除非……免费。那么问题来了,硬件免费后,如何让消费者感知这是好手机?打电话免费吗?你敢干,其他厂家就更敢用了。

  2015手机归纳:苹果依然坚挺,三星等老牌持续下降,小米国内增长将首次放缓。如果360手机没什么特别之处,锤子手机销量会上扬。

北京app开发公司

唯品会下狠心:团购仅支持App下单

唯品会下狠心:团购仅支持App下单

日前,有商家反映,唯品会旗下的团购频道――唯品团目前已经从PC端下线,该频道下的所有业务将全部转移到唯品团的移动客户端上。

媒体浏览了唯品会PC端的官网,其首页上仍然保留有唯品团频道的入口,但点击进入后却发现,原本的唯品团频道页不再支持在线下单,而是通过二维码和下载链接将用户导向唯品团App。频道页内保留了部分商品展示,但根据上面的提示,这些商品仍然需要使用手机APP购买。

为此,媒体联系了唯品会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证实:自2014年12月25日起,唯品会子频道“唯品团”的商品发售将正式优化至“唯品团移动端APP”进行。而此前会员在PC端产生的订单将照常发货并享受相应的售后服务。

实际上,唯品会此前已经在通过一些小举措来“扶持”唯品团的移动端。此前就有商家透露,唯品团每天会推出一款特价产品,只在手机端销售,类似于专供款,“应该就是为了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

对于此次调整,有商家称暂时还无法评估效果,需要观望一段时间。目前,商户需要配合的主要是在图片制作方面去适合手机端尺寸。

全线搬到独立的App,意味着唯品团未来的业务更多要“靠自己”,首页带来的流量已很难直接转化为订单,而只能是App装机量。这对其用户忠诚度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有可能短期内会减少一部分用户,但长期看,应该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也有商家评论到。其认为,唯品会一直以来在移动端的销售占比就比较高,将唯品团全部转移到移动端,影响不会特别大。

据了解,唯品会旗下的团购频道唯品团于2013年4月上线,主要业务集中在服装、化妆品、家装、配饰、零食等实物类目的团购,供应商主要是三四线的品牌商。相比于唯品会特卖,唯品团的商品单价要低很多(基本上单价在200元以下)。不过有商家透露,近期唯品团也试图引进一些客单价更高的品牌商,不过销售情况暂时还不太乐观。“唯品团里还是价格低的卖得多。”

根据唯品会公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唯品会来自移动端的订单量占比已经攀升至57%。

编辑:app开发公司-北京亿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APP打包党灰色产业链:10人团队月赚150万

做安卓APP开发3年多的张琪(化名)近来常常有挫败感。

他时常感叹,如果两年前愿意放下身段去做“打包党”,或许早已买房买车,不用再为每月房贷发愁。

张琪口中的“打包党”是APP市场上并不小众的存在。

这些被业内人士称为“打包党”的人(或公司),会将互联网上最热门的应用拆包,此后插入一些自己想要分发的东西再重新拼装,最后把这些“二次打包”的软件重新发布,以此牟利。

长久以来,多数像张琪这样的小开发者,只能一边领着微薄的薪水,一边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开发的软件被别人山寨后牟利,有苦难言。

  一月净赚150万?

iOS和安卓两个不同平台上的APP开发小团队经常被描绘成两个相当迥异的存在。

类似的故事近来被一提再提:两个人分头创业做APP开发,1年后,在iOS上做游戏的小伙伴都挣到了买房子的首付;而醉心安卓的开发者还在借钱交房租。

这一切都是因为安卓“打包党”的存在。猎豹安全专家李铁军预测,如今市面的安装包约30%都被“打包党”篡改过。

“我们收集的安卓程序样本总量超过2000万个,如果不是此类盗版或山寨软件的流入,总量绝不会有这么多,安装率越高的软件被‘二次打包’的可能性越大。”李铁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像保卫萝卜、植物大战僵尸、水果忍者等曾经火爆的APP,都无一例外遭遇过“二次打包”。

在行情“火爆”的背后,是“二次打包”形成的一条灰色产业链。

相比以植入木马通过恶意扣费来获取利润的方式,通过嵌入广告方式赚钱的“打包党”在盈利模式上与很多正规安卓APP开发者并无二致。只不过,由于“打包党”是直接破解别人的APP,所以基本上是无本生意。

由于应用商店均被360、百度等几家大巨头把持,一般小开发者会选择弹窗广告联盟的形式合作推广。开发者通过广告收入获取提成。

广告有按照展示次数、点击次数、安装激活量等不同的计费形式。以安装激活量的计费形式为例,目前广告联盟开出的一个安卓APP下载包的定价在1~4元左右,开发者提成一般为70%。

“其实,开发者能拿到手的远远不到70%,扣除无效量等之后,一般50%已经是不错的。”有安卓APP开发者说。

张琪举例说,广告联盟目前给出的大众点评的安卓安装包4元左右,广告联盟把包分发给开发者,以注册量来结算,开发者可以从每个通过自己APP点击下载并成功注册大众点评安装包的用户中得到1.5~2元。

在这些安卓应用中,最值钱的是游戏类。

“游戏的安卓包可以达到5~6元1个,热门的高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游戏,单个安装激活价也比较高。”张琪说。

除了零成本,“二次打包”的技术门槛也很低,“有时候不用组团队,一个人也能做。”张琪说。

在暴利的驱使下,“二次打包”的灰色产业链迅速形成。国内较早从事APP加密产业的梆梆安全副总裁赵宇此前公开表示,一个10人的团队可以在一个月内靠病毒打包纯赚150万元。

  “二次打包”的风险

无本暴利更坏还不是最坏的消息。更危险的是,“打包党”会在破解某APP后,加入病毒、广告链或吸费指令等恶意程序。“中招”的用户大多都会遭遇频繁的广告骚扰、流量损失,严重的还可能被窃取密码与个人隐私等。

“以前,‘打包党’主要针对游戏与工具类软件,但现在,一些恶意‘打包党’瞄准的是支付类软件,直接恶意扣费。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隐患。”李铁军说。

更有苦难言的是,用户在误下载并使用了经过“二次打包”的软件后,一旦遭遇损失,大多数软件开发者还得为此“背黑锅”。

中移指数大数据移动互联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阚志刚在日前中国移动应用安全媒体融合峰会上表示,目前约有12.6%的手机APP为恶意应用。

2014年11月,该研究院对国内几个主流应用商店前100名的APP进行安全测试,发现排名靠前的APP均遭受严重的破解和篡改等移动安全攻击。其中微信APP篡改攻击率达15.28%,各大应用商店一共存在514个微信APP,其中79个是假的。此外,超过95%的手机银行客户端的现有安全机制都存在严重的脆弱性。

不过,由此催生的是安全加固市场,在APP进入应用市场之前,对APP客户端进行加密、加壳保护,对抗逆向工程、代码注入等黑客行为。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大部分安全加固方案主要通过加壳、加密操作,只能对抗静态分析和简单的逆向工程。

但与此同时,恶意程序加固的问题也开始成为新的困扰。

有报道称,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何能强博士在此前的《2014中国网络安全论坛》上公开表示,2014年监测到的互联网上加固的安全应用程序超过7万个,恶意程序有7000多个。

据何能强介绍,2012年上半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曾接到过一个关于仿冒微信客户端的举报事件,该恶意程序就是经过加固的。

编辑:app开发公司-北京亿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揭秘恶意APP软件如何吸费:内置SP收费代码

作为集通讯、支付、社交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信息交互工具,一个移动智能终端(手机及平板电脑等)往往能装载一个现代人大部分的隐私与账户信息。也正因此,许多不法分子会以APP(应用程序)为掩护、“黑”进一部手机从而获取隐私信息与金钱财产。

中国移动官方新公布的警惕名单中,“s.spread.backup.a(僵尸相册)、s.system.ChaosEngine.a(混沌机器)、s.payment.pluginserver.a(伪诺基亚扣费补丁)”等恶意手机软件都榜上有名。

以“僵尸相册”为例,这类软件会通过短信链接进行传播,向用户发送短信“你有一条未读彩信相片,请免费下载安装彩信相册查看”,诱骗用户下载安装;安装后恶意软件隔一段时间就与后台联网并自动向某批号码发送短信。

这类软件安装后会自动运行,并在开机后自启。它们隐瞒用户发送短信,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手机资费,最终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其中,水货品牌与中小杂牌是恶意APP的重灾区。“现阶段我国存在众多小品牌手机甚至山寨手机,这些终端出厂时安装的软件很难保证。即便是一些大牌的手机商有时也防不胜防,部分员工会通过隐蔽手段把一些恶意APP装上去。”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恶意扣费何时休

作为监管部门授予的国内首批应用自律白名单企业,中国移动总结列举了多个“吸血”APP的运行特点。

为操作系统为Symbian 6.0第三版、第五版的手机终端用户“量身订作”的“吸血”APP,便是通过网络下载进行传播。恶意软件伪装成功能软件诱骗用户下载,用户下载安装后不显示图标,安装完成后在后台联网。一旦使用了这一APP,智能手机将会自动屏蔽10086短信,用户手机无法正常看到收到的10086短信。同时,这类软件会在消费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手机后台自动联网,从而消耗客户网络漫游的资费。

此外,一些恶意广告APP会保持手机处理器后台长时间唤醒,用于上传和下载广告数据。这也造成有些用户手机的电量即便在待机状态也迅速消耗。有统计数据显示:每款恶意广告应用平均每天要消耗电量 630 mAh,相当于普通手机电池总容量的35%。

更有甚者,一些“恶意扣费”软件会自动拨打一些固定号码,并自动连接部分链接,从而在用户浑然不知时就产生一大笔费用。

这些APP之所以如此神通广大,是因为其在手机内置了一些SP收费(移动信息费,多为增值服务收费)代码,这些代码从一开始就以APP为掩护内置或下载到用户的手机中。对于非法获得利益,这些APP的设计者会与相关利益获得方进行分成。

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副主任曾明发指出,智能手机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缴费渠道众多、收费方便。随着用户在手机中存留的信息越来越多,很多不法分子动了邪念,开发一些恶意代码、程序换取利益。恶意软件在手机终端中很容易进行扣费或窃取信息。

要命的是,对这些恶意扣费的软件,发现察觉都存在难度。曾明发说,手机恶意扣费主要是凭借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内嵌软件,并在规定的时间发送一些代码和信息,对用户进行扣费。运营商对用户的二次确认信息也会被屏蔽,从而使整个过程不被察觉,再加上不少用户对日常手机费用的帐单不太关注,因而使其实施犯罪更为隐蔽。

  弹窗链接暗藏陷阱

王艳辉告诉记者,在上游有专门的第三方公司提供恶意APP包,将一系列软件打包后一同装进去。而在下游的一些“专业”公司如今已可以做到出厂装机时在不开手机的情况下就把恶意APP装进去,并躲过厂家的出厂检验。如此里应外合,可谓防不胜防。

除通过APP产生上网流量与短信费用之外,窃取并多次贩卖手机使用者信息的做法也日渐猖獗。手机用户的金融账户、银行密码都暴露在高风险之下。

扎根于众多博彩、游戏APP中的广告彩页与弹窗广告常携带声色犬马的不良信息,部分用户被其吸引、点击相关页面后,便会被软件自动诱使下载插件或提供个人信息。前者往往带来难以根除的顽固软件和手机病毒,后者则有可能被不法分子使用作为日后窃取财务账户的依据。

此前美国电子安全公司“侦查墙”(snoopwall)对外宣称:手机APP库中非常受欢迎的手电筒软件就可能存在这样的“暗门”。一旦上述软件被运行,就可能盗取用户的隐私,比如通讯录、手机定位、信息内容,这些信息转而就被偷偷发送给市场调研公司或广告公司。

而在窃取账户密码方面,据360公司公开的数据:2013年其互联网安全中心共截获手机支付及购物类恶意程序2962个。这些恶意程序可以盗取用户在智能终端上的支付帐号和密码,拦截并转发银行发来的短信,或直接洗劫支付账户中的资金余额。

在监管部门和大型厂商持续打击之下,各类APP“吸血”事件正转而变得愈发隐蔽和多样化。记者发现,今年高考期间,智能手机APP库中的高考真题测评软件便十分走俏,而在这些APP中不乏借高考名义恶意捆绑广告和弹窗的软件。

据悉,这些APP大多伪装成“高中文科理科汇”、“高考必备知识大全”等热门关键词,吸引用户下载并浏览。据360手机安全中心数据显示,今年高考前夕共有142款此类手机恶意软件出现。考生一旦安装,就将面临隐私被窃取、广告弹窗、手机后台私自下载软件、恶意扣费等多种风险。

在各类APP陷阱面前,专家劝告用户,必须提高警惕避免上当。曾明发表示,依靠现有技术,在Wifi环境下窃取用户信息已相对容易,这也使得一些专门阻击恶意手机软件的程序也应运而生。

编辑:app开发公司-北京亿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恶意APP软件如何“吸血”

恶意APP软件如何“吸血”

作为集通讯、支付、社交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信息交互工具,一个移动智能终端(手机及平板电脑等)往往能装载一个现代人大部分的隐私与账户信息。也正因此,许多不法分子会以APP(应用程序)为掩护、“黑”进一部手机从而获取隐私信息与金钱财产。

中国移动官方新公布的警惕名单中,“s.spread.backup.a(僵尸相册)、s.system.ChaosEngine.a(混沌机器)、s.payment.pluginserver.a(伪诺基亚扣费补丁)”等恶意手机软件都榜上有名。

以“僵尸相册”为例,这类软件会通过短信链接进行传播,向用户发送短信“你有一条未读彩信相片,请免费下载安装彩信相册查看”,诱骗用户下载安装;安装后恶意软件隔一段时间就与后台联网并自动向某批号码发送短信。

这类软件安装后会自动运行,并在开机后自启。它们隐瞒用户发送短信,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手机资费,最终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其中,水货品牌与中小杂牌是恶意APP的重灾区。“现阶段我国存在众多小品牌手机甚至山寨手机,这些终端出厂时安装的软件很难保证。即便是一些大牌的手机商有时也防不胜防,部分员工会通过隐蔽手段把一些恶意APP装上去。”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恶意扣费何时休

作为监管部门授予的国内首批应用自律白名单企业,中国移动总结列举了多个“吸血”APP的运行特点。

为操作系统为Symbian 6.0第三版、第五版的手机终端用户“量身订作”的“吸血”APP,便是通过网络下载进行传播。恶意软件伪装成功能软件诱骗用户下载,用户下载安装后不显示图标,安装完成后在后台联网。一旦使用了这一APP,智能手机将会自动屏蔽10086短信,用户手机无法正常看到收到的10086短信。同时,这类软件会在消费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手机后台自动联网,从而消耗客户网络漫游的资费。

此外,一些恶意广告APP会保持手机处理器后台长时间唤醒,用于上传和下载广告数据。这也造成有些用户手机的电量即便在待机状态也迅速消耗。有统计数据显示:每款恶意广告应用平均每天要消耗电量 630 mAh,相当于普通手机电池总容量的35%。

更有甚者,一些“恶意扣费”软件会自动拨打一些固定号码,并自动连接部分链接,从而在用户浑然不知时就产生一大笔费用。

这些APP之所以如此神通广大,是因为其在手机内置了一些SP收费(移动信息费,多为增值服务收费)代码,这些代码从一开始就以APP为掩护内置或下载到用户的手机中。对于非法获得利益,这些APP的设计者会与相关利益获得方进行分成。

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副主任曾明发指出,智能手机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缴费渠道众多、收费方便。随着用户在手机中存留的信息越来越多,很多不法分子动了邪念,开发一些恶意代码、程序换取利益。恶意软件在手机终端中很容易进行扣费或窃取信息。

要命的是,对这些恶意扣费的软件,发现察觉都存在难度。曾明发说,手机恶意扣费主要是凭借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内嵌软件,并在规定的时间发送一些代码和信息,对用户进行扣费。运营商对用户的二次确认信息也会被屏蔽,从而使整个过程不被察觉,再加上不少用户对日常手机费用的帐单不太关注,因而使其实施犯罪更为隐蔽。

弹窗链接暗藏陷阱

王艳辉告诉记者,在上游有专门的第三方公司提供恶意APP包,将一系列软件打包后一同装进去。而在下游的一些“专业”公司如今已可以做到出厂装机时在不开手机的情况下就把恶意APP装进去,并躲过厂家的出厂检验。如此里应外合,可谓防不胜防。

除通过APP产生上网流量与短信费用之外,窃取并多次贩卖手机使用者信息的做法也日渐猖獗。手机用户的金融账户、银行密码都暴露在高风险之下。

扎根于众多博彩、游戏APP中的广告彩页与弹窗广告常携带声色犬马的不良信息,部分用户被其吸引、点击相关页面后,便会被软件自动诱使下载插件或提供个人信息。前者往往带来难以根除的顽固软件和手机病毒,后者则有可能被不法分子使用作为日后窃取财务账户的依据。

此前美国电子安全公司“侦查墙”(snoopwall)对外宣称:手机APP库中非常受欢迎的手电筒软件就可能存在这样的“暗门”。一旦上述软件被运行,就可能盗取用户的隐私,比如通讯录、手机定位、信息内容,这些信息转而就被偷偷发送给市场调研公司或广告公司。

而在窃取账户密码方面,据360公司公开的数据:2013年其互联网安全中心共截获手机支付及购物类恶意程序2962个。这些恶意程序可以盗取用户在智能终端上的支付帐号和密码,拦截并转发银行发来的短信,或直接洗劫支付账户中的资金余额。

在监管部门和大型厂商持续打击之下,各类APP“吸血”事件正转而变得愈发隐蔽和多样化。记者发现,今年高考期间,智能手机APP库中的高考真题测评软件便十分走俏,而在这些APP中不乏借高考名义恶意捆绑广告和弹窗的软件。

据悉,这些APP大多伪装成“高中文科理科汇”、“高考必备知识大全”等热门关键词,吸引用户下载并浏览。据360手机安全中心数据显示,今年高考前夕共有142款此类手机恶意软件出现。考生一旦安装,就将面临隐私被窃取、广告弹窗、手机后台私自下载软件、恶意扣费等多种风险。

在各类APP陷阱面前,专家劝告用户,必须提高警惕避免上当。曾明发表示,依靠现有技术,在Wifi环境下窃取用户信息已相对容易,这也使得一些专门阻击恶意手机软件的程序也应运而生。

编辑:app外包公司-北京亿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网信办将推APP管理办法 专家称监管仍九龙治水

26日,记者从全国网信办主任座谈会上获悉,国家网信办将出台APP应用程序发展管理办法。

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彭波表示,目前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依法治网是最基础的工程,又是最艰巨的任务,需尽快“补课”。

近年来,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催生了APP应用程序行业的兴起。然而,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病毒、窃取用户信息等问题也时有发生,APP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行业乱象备受关注。

日前,中央网信办主任鲁炜在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座谈会上透露,我国将加强互联网立法,依靠严密的法律网来打造规范的互联网。根据国务院授权,国家网信办负责网上内容管理和网上执法。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副教授朱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当前的情况下,国家网信办对APP管理进行立法是非常必要、及时的。目前很多APP客户端存在抓取用户个人信息和通讯录的行为,这实际上侵犯了用户的个人信息权,非该APP使用者的个人信息也会被暴露。

朱巍认为,一些手机APP类似自媒体,进入门槛低、影响大,缺乏规制,“比如其内容只为吸引眼球,没有维权途径;一些APP只重视用户的增加,忽视对内容的监管。”

此外,北京网信办主任佟力强透露,北京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APP应用程序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时规定实施细则》、《北京市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审批暂行办法》等系列法规,还将成立首都互联网协会法律专家委员会,推动各网站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

  焦点1

  APP管理“九龙治水”比较混乱

据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副教授朱巍介绍,目前,在APP的管理上没有特别的办法,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区分APP与电脑程序的治理。

在主管单位方面,我国互联网管理一度处于“九龙治水”的局面,其体现在APP管理上,也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举例说,比如一款消费类的APP,就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包括工商、消协等部门,而一款影视传播的视频APP,则涉及文化部门或广电部门的管理。

朱巍表示,我国在APP管理上,很大程度是依据其用途而分别管理,处于一种相对混乱的状态。

  焦点2

  专家建议提高APP门槛

朱巍认为,手机APP和普通电脑软件不一样,嵌入到手机中,涉及公民的基本隐私,有途径接触到个人的通讯录、图片等。一些APP没有处于使用状态,却在后台自动开启运行,一方面占流量,另一方面监控其他软件。

他表示,APP门槛过低,“一些APP从业者缺乏版权意识,很多同款APP滥竽充数,窃取用户信息,也有一些APP有 钓鱼 功能,侵犯个人信息隐私。一些运营商还会将窃取到的用户信息出售盈利。”

朱巍认为,有必要提高APP的入门门槛,尤其是特殊的APP领域,如新闻客户端或网络交易的应用程序,“这样做并不是限制APP发展,而是为了营造健康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app开发

手游加电影?福克斯将电影与APP结合

当众多电影公司都在忙着出经典电影续集赚钱时,20世纪福克斯已经开始另辟蹊径――试着将电影和手机APP相结合。也就是说,他们打算花大价钱把大热的手机游戏拍成电影,“愤怒的小鸟”成了他们最重要的一块“试金石”。

电影版《愤怒的小鸟》正在制作中,从近期曝光的首张电影造型图中不难看出,原本游戏中玩家熟悉的二维游戏角色形象,已经成为栩栩如生的3D版本,造型图上展现了游戏中最富知名度的三个角色――暴脾气小鸟“大红”、飞毛腿“恰克”以及游戏中威力十足的“无敌神鹰”。目前,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异常兴奋,盼望着他们的电影能赶快在大银幕亮相。

事实上,《环太平洋》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监制的3D动画电影《生命之书》已于上周五上映,而其电影同名手游《生命之书:糖果粉碎》也先行在安卓平台和脸书上架。不过福克斯不希望通过游戏把玩家强行拉进电影院,当然,如果能在APP上取得成功,也能为电影造势。

好莱坞当然已经注意到手游单纯购买行为背后的巨大利润。这也是为何社交游戏网络(SGN)的老大克里斯・德沃夫带领团队开发《生命之书》游戏的原因。“任何人都能看到这类手游有带来巨大利润的潜力。”这位Myspace创始人提及,“各类工作室都在将手游列为首屈一指的盈利方式。”

《生命之书:糖果粉碎》称为《生命之书》版的《糖果粉碎传奇》,游戏玩法简单,通过上下左右调换糖果实现成三消除,当成型的是四个甚至五个时,可以分别得到条纹糖果以及彩虹糖果,对应消除整行以及相同颜色的糖果。  SGN不但知道玩家需要什么样的游戏,还懂得如何吸引用户。于是他们和福克斯“一拍即合”,之后团队仅用了不到六个月时间就开发了游戏,福克斯负责提供艺术和动画指导。德沃夫希望SGN未来的三分之一游戏都能效仿这种方式发展。

游戏公司Seriously则走着相反的路线。近期,该公司的最新游戏“最好的朋友”已在ios平台亮相,“最好的朋友”是其游戏三部曲之一,游戏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因此如果推出电影似乎也顺理成章。“我们可以做好莱坞的后备支持。”CEO安德鲁・斯坦博表示。

目前,手游市场遍布全球,还是最直接的联系消费者的平台。斯坦博表示,大型的游戏制作工作室都筹划在未来五年将游戏改编成电影。

“最好的朋友”游戏类似于连线消除游戏,玩家需要通过滑动屏幕,将三个以上的同类物品连线消除,而玩家扮演的虫子守护队则通过连线消除获得力量,以此和鼻涕虫军团战争。如果玩家在游戏中“卡壳”想要继续,或者快速增加力量,就要额外在游戏内部进行消费。开发者认为这样的对战题材也有被开发成电影的潜力。

app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