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中国如何抓住跨境电商业务的二次机遇[app开发]

亚马逊中国如何抓住跨境电商业务的二次机遇

  “我的答案是60分钟前。”在回答媒体关于“您最近一次和贝索斯探讨中国业务是什么时间”的问题时,亚马逊全球高级副总裁迭戈・ 皮亚琴蒂尼(Diego Piacentini)这样回答。

  “中国”无疑已经成为这家全球第一电商企业内部的核心关键词,2015年,亚马逊在中国迎来了第二个10年。在第一个10年中,亚马逊在中国已经错失电商行业的第一把交椅,眼睁睁看着中国本土电商的迅速崛起。

  “我们过去应该加大对中国的投入。”皮亚琴蒂尼说,亚马逊为过去在中国投入不足感到后悔,但这样惨痛的教训至少让亚马逊在印度市场上不再犯错:亚马逊以20亿美元的投入进入印度市场,在不到2年的时间便迅速占据了印度电商第一的位置。

  跨境电商时代的到来,让亚马逊在中国看到了第二次机遇。

  亚马逊中国总裁葛道远认为,跨境电商的竞争终将回归商业本质―丰富的选品、可信赖的品质、透明的价格、稳定及便捷的跨国配送体验。

  拥有最丰富的国际品牌供应商资源和全球化运营体系的亚马逊,在跨境电商领域似乎已经握有先机。从去年11月上线“海外购”产品以来,亚马逊中国已经看到销售数字的猛增。再加上“海外直采”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品类丰富度和送货快捷度的需求同时得到满足。

  但这样的机遇稍有不慎便会稍纵即逝。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电商第一集团早已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具备了在跨境电商领域叫板亚马逊这样“国际大佬”的实力,并已经开始开始在跨境电商领域进行布局和发力,与亚马逊相比,本土电商的优劣势同样明显:文化、本土物流体系占优,国际品牌供应商资源不足则是软肋。

  电商行业的战火已经燃烧至跨境电商领域,“蓝海”很快变成“红海”,各方角力在未来势必将变得更加激烈。

  跨境电商贸易为亚马逊在中国带来第二次良机

  仿佛一夜之间,“海淘”成了中国人嘴边习以为常的惯用语。随着跨境贸易的发展、境外旅游的日益便利以及互联网和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 国外大量的优质商品不断刺激着国人的购买欲望,巨大的需求也推动了跨境电商贸易的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全球贸易格局报告,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 31.3%。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长至6.5万亿元,年增速超30%。

  2015年,亚马逊在中国进入第二个十年,在第一个10年中,尽管身为全球第一的电商企业,亚马逊中国业务却一直不温不火,在本土电商的迅速崛起下,亚马逊中国并没有能成为中国电商行业的霸主。但下一个十年,随着跨境电商这一新“蓝海”的出现,亚马逊在中国迎来了第二次机遇。

  从事跨境电商业务,亚马逊的优势十分明显:丰富的国际品牌供货商渠道和庞大的跨境物流体系。

  目前亚马逊在全球拥有14大站点,与成千上万的国际品牌已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在仓储物流环节,亚马逊在全球已建立起超过100个运营中心,能够将商品配送至185个国家和地区。

  亚马逊中国新一轮战略将重点放在如何将海外优质商品送到中国买家的手中。从去年11月上线“海外购”产品线以来,目前“海外购”商店的选品已达到近300万,比去年11月上线 时增长近40倍,覆盖25大品类,与亚马逊美国直邮中国的品类实现对接。

  今年5月,亚马逊中国首次披露海外购业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销售额提升幅度达到300%。

  除了海外购的商品来源为亚马逊美国网站外,亚马逊中国还在开拓海外直采业务,即通过大宗进口的方式,将中国用户最为感兴趣的热门商品品类进口到中国,通过亚马逊在中国建立的仓储、物流系统,以更快捷、更有效率的手段将商品送到用户手中。

  亚马逊中国公关副总裁张飒英介绍说,“海外购”和“海外直采”分别形成两个抓手,通过“海外购”,亚马逊可以获得用户的购买数据,了解哪些商品品类是用户最感兴趣的,然后再在这些商品中进行筛选,列入“海外直采”的范围。

  “海外购满足了用户对商品选择丰富度的要求,海外直采则满足了热门商品更快捷高效送达用户的需求。”张飒英说。

  但亚马逊也并不拘泥于“需求驱动”这样的模式,负责亚马逊全球供应商管理的副总裁苏珊・ 塞德曼(Susan Saideman)对腾讯科技表示,亚马逊也会勇于尝试推广一些尚未获得市场行为认证的全新商品,例如一款名为“Fresh Paper”的延长冰箱中食物保存期的产品,在全球范围都是全新产品,亚马逊内部讨论认为这可能成为一个热卖品类,便决定在未获市场验证时,便向全球市场进行推广。

  在亚马逊海外购和海外直采业务快速推进的背后,是亚马逊在从供应商谈判,仓储备货、物流运输等一连串流程链上的“深耕”。

  塞德曼表示,其团队中一部分人常驻欧洲,主要负责欧洲一些著名品牌的供应商合作,在物流仓储环节,亚马逊已于去年顺利入驻上海自贸区,为海外直采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做铺垫。

  中国团队的重要性及来自本土电商的威胁

  尽管亚马逊拥有无可比拟的全球供应商资源和国际仓储物流网络,在从事跨境电商贸易方面已然占得先机,但稍有不慎,亚马逊仍有可能错失这一良机,亚马逊中国战略能否真正落实到位,中国电商环境、政策等外部的不确定性会给亚马逊带来多大影响,都是未来亚马逊需要应对的挑战。

  首先,作为一家在中国的外企,亚马逊要面临历来外企在中国都要解决的难题,与总部的沟通协调、机制的制定执行如何提高效率。亚马逊中国的决策,总部是否认可?总部下达到亚马逊中国的决策,是否一定符合实情?

  在亚马逊中国更换主帅后,事情似乎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2014年7月走马上任的亚马逊中国总裁葛道远曾执掌亚马逊英国,他有着和总部如何沟通协调的丰富经验。

  亚马逊中国目前有5000名以上的员工,其中外籍员工不足百分之一。

  葛道远曾对媒体表示,这个数字意味着亚马逊中国是完全仰赖中国自己的团队来领导和管理。

  “以我为代表的少量外籍员工实际上只是帮助我们的中国同事和亚马逊的全球其他市场去对接和沟通,让我们能够更便捷地从亚马逊全球市场取得资源或支持。”葛道远说。

  葛道远把自己在亚马逊中国的角色看作是“桥梁”:搭建起中国团队和总部的关联,这样的角色定位,或许更有利于亚马逊中国未来的发展。

  一个例子能够说明亚马逊内部对中国团队的重视。亚马逊副总裁、国际供应商管理团队负责人苏珊 塞德曼(Susan Saideman)在上任不到两年的时间内,7次到访中国,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便是挑选负责中国的团队。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在谈到她如何领导其部门时,这样说。

  两年前,Susan从玛氏食品高管的位置空降亚马逊,开始领导一个全新的部门:国际供应商管理(Global Vendor Management)。这个部门成立的大背景是:亚马逊国际化的电商平台已然形成,同时跨境电商贸易近年来迅速发展,亚马逊内部意识到,需要成立一个独立的部门,用于协调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以及它们的商品在全球市场的供应。

  “过去供应商管理都是彼此间相互独立的,”塞德曼说,“就是美国团队负责美国的供应商管理,中国团队负责中国的供应商管理。”

  在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买家想要直接购买国外品牌商品时,亚马逊成立的这一全新部门就担负起了如何让国外供应商的产品,顺利对接来自海外市场的用户。

  “在我搭建美国团队的时候,我也直接从亚马逊中国聘请了几位同事来加入美国团队,因为我认为他们对中国市场、对于中国消费者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可以给我一个更好的支持。”塞德曼说。

  按照葛道远的设想,亚马逊中国的目标是打造为中国消费者购买国际正品的一个最重要的渠道和最佳电商平台。但在实现这样的目标前,亚马逊需要认真对待已然硝烟弥漫的中国电商行业,阿里、京东在亚马逊过去“打盹”的10年中,已经成长为实力雄厚的电商企业,尤其在中国这两家本土电商巨头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现在,中国电商企业已经雄心勃勃地开始进入跨境电商业务,京东“全球购”业务3个月前正式上线,首批上线商品超过15万种,主要采取合作的形式进行该业务。

  开启平台招商模式的天猫国际,截至去年底,已有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5400个海外品牌进驻天猫国际,其中30家店铺单店成交都超过千万元。

  跨境电商领域的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但对于亚马逊中国来说,专注跨境电商业务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本土商品的电商业务。

  “其实两者的关系是增加而不是替代,我们会把全球选品增加到亚马逊中国网站,而不是替代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选品。”皮亚琴蒂尼强调。

  除了跨境电商业务以外,亚马逊还在中国看到了另外两大机会:一是电子阅读器Kindle。二是向第三方提供配送服务。

  “亚马逊在全球包括在中国,建立了非常强大的物流运输能力,”皮亚琴蒂尼说,“我们希望这个物流运输体系不仅是我们自己使用,也可以提供给我们的卖家,尤其是在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把物流能力提供给国外的卖家,也提供给中国的卖家。”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BAT们掌握着电影票务,未来还将主导电影市场[app开发]

BAT们掌握着电影票务,未来还将主导电影市场

  去年10月才进入在线电影票务业务的淘宝电影,通过低价补贴及线上预售,携《小时代4》直接提前锁定了《小时代4》5000万的票房收入,在这个暑期到来之前,淘宝电影直接把系出同门的猫眼电影摁在了地上。

  然而这只仅仅只是个开始,从7月18日开始,新一轮的战火已经点燃,百度糯米电影的“718暑期大放价”以6.6元超低价格及汽车抽奖挑起了又一轮厮杀,当日数据显示,百度糯米718单日流水大幅冲破3.5亿大关,百度糯米电影在全国线上线下整体观影市场份额冲破20%大关,在线票务行业已然是杀声迷漫。

  事实上,自腾讯增持大众点评,以及微信电影票、QQ电影票的早就盯上了这块年产值400亿的市场,BAT悉数杀入在线电影票务行业,让这个表面看来是小玩家玩的行业,早已杀机重重,也显示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力量将发生改变。

  观众入口的变化预示着电影行业的主导力量的改变

  中国互联网电影票务行业的火热,一方面原因来源于以O2O场景服务带来的客户需求,另一方面是线下票务系统及电影上座率不高带来的机会。

  虽然中国院线的电影屏幕增长迅速,但高空座率显示供大于求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营利性影院出票总额为160.64亿元,而2011至2014年全国影院平均上座率仅为13%~16%,85%的产能被闲置,这意味着提升上座率与观影频率将是电影产业面临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目前全国至少80%的影院已经支持线上售票,到今年底这一比例将至少提升至85%,各院线通过收购和自建可以完成了线上订票系统,但由于用户数量有限,院线无法完成空置资源的再次分配。

  空置的院线资源为拥有巨大流量的互联网巨头提供了难得的进入机会。美团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猫眼电影去年全年的交易额50亿,今年上半年交易票房已达到60亿,全年目标是150亿。以这个数量计算,今年仅猫眼一年的交易量已接近去年整个影院的出票总额。如果将糯米电影、微信电影票及新杀入的淘宝电影进算进去,今年影院自有渠道的出票量基本上可以忽略。美团的数据多少都有点水份,第三方艺恩统计表明,2014年全国观影人次达8.3亿,其中主打电影O2O的第三方票务平台(含在线选座和团购)出票量占比达53%。2015年在线选座将成购票主流,预计出票量将有大幅度的提高。垂直层面看,电影O2O平台宣传营销对于拉动电影消费的普及、刺激提振影市功不可没,并逐步渗透电影产业链上游,成为电影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变革的重要推动者。

  尽管近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印发了《电影票务营销销售规范》,重申电影零售票价、活动票价标注及结算均不能低于发行放映合同中的协议票价,然而当互联网巨头拥有了90%以上的出票权时,影院其实根本没有议价的权利。在刀客看来,不管是入映协会还是制片人协会,都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主,没有影院会空着座位卖高价的。

  至少从目前的BAT出票比例上看,BAT主导中国电影行业的时间可能到了。

  BAT已将触角伸到了电影产业的各个角落

  事实上,早在今年暑期电影大战爆发之前,BAT在电影产业的暗战已昭然若揭。

  从去年开始,百度除了加大对糯米电影的扶持之外,以“百度文学”为基础,通过“粉丝经济”和“泛娱乐化”概念,迅速向电影行业潜行;而其子公司爱奇艺更是以“爱奇艺影业”为依托,向电影内容方向挺进;参股星美及百度星美联名会员卡的推广,进一步完善了线下院线的布局和线下院线用户系统的对接。所有这一切显示,百度早已实现从内容到发行,线上线下形成完整打通的电影全产业链的布局。

  在这一时期,另一巨头阿里并没有闲着。

  阿里先是收购文化中国60%股份成立阿里影业,签下陈可辛、王家卫、周星驰等导演,挺进电影内容制作的决心不比传统电影公司弱;而美团网旗下的猫眼电影占据在线票务市场35.9%的份额,淘宝电影则从去年10月杀入,便分走了另外 5.74%的在线票务份额,其凶猛程度可见一斑。

  腾讯虽然在去年9月以“腾讯电影+”为战略,以IP为核心挺进影视业务,但其拥有的海量用户群体及持股大众点评,以及微信电影票、QQ电影票、微影时代APP微票儿,覆盖3000多家影院票务,其线上票务潜力依然不可小觑。

  但这并非全部,BAT对电影产业的影响远不止这些。

  百度拥有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入口,而其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的技术积累更是其它公司难以望其项背:阿里拥有中国乃至于世界最强大的用户商业数据和中国消费数据,未来对电影产业的影响难以估量;腾讯更是拥有最为广泛的手机用户,这一切,将在未来彻底改变中国电影产业从内容制作、发行、传播、票务及线下院线商业模式和产业结构。在BAT的推动下,中国电影的“互联网+”模式跃然纸上。

  还记得美国电视剧《纸牌屋》吗?这部以互联网用户需求分析为基础的电视剧,不仅震惊了美国,而且震惊了世界,互联网对电影产业的影响绝对不会比对电视剧行业的小。

  如果说好莱坞模式解决了如何按流程生产一部可以让一般观众“基本满意”的影片,那么接下来以互联网为主导的电影,将重新定义一部让观众“喜欢”电影的生产模式(艺术类电影除外)。至少我们现在可以预测的是,不管是百度还是阿里,通过其拥有的用户行业数据和消费习惯以及个人偏好,可以从内容制作开始,就进行以用户为导向的内容创作,至于发行、营销、票务及用户互动,则早已在中国电影行业成为了必然。

  事实上,也正是BAT全面进入了电影产业,今年暑期档的电影整体票房表现令人意外,尽管《小时代4》和《道士下山》恶评如潮,但收获的票房依然说得过去。同样由BAT及互联网企业共同参与传播的《大圣归来》7天破3亿票房,另一部《捉妖记》则上映当天突破1.7亿的票房。在众人对国产片产生如此票房感到意外时,BAT已经掌握了左右市场票房的命脉,未来的电影市场将是由互联网主导的电影市场。

  在线电影票务,BAT们厮杀的第一战场

  今年中国的电影市场大致有400亿元的市场容量,如果说BAT们看准的是这400亿的容量倒也未必,但电影产业带来的边际产品及收入,远远大于这一数据,这才可能是巨头们挺进电影市场的根本动力。

  然而在电影产业链中,最容易主导未来和影响用户的正是看似无利可图的在线票务,谁拥有了电影产业的用户入口,谁将在未来的互联网电影领域拥有了直接的话语权。

  这一场厮杀在所难免。

  到今年年底,由互联网巨头主导电影票务乃至于发行的格局即将形成,然而接下来在线电影票务行业的战争将会异常惨烈。

  虽然淘宝电影作为后入者,但一上手就拿同门猫眼电影对标,其目的异常清晰。接下来的战斗方式其实不用猜大家都清楚,滴滴快的补贴大战仍然让所有的小玩家心有余悸,但确实是大玩家迅速争取市场份额的最快速有效的洗牌方式。而在这当口,钱紧的美团如何拿出巨额的补贴扶持猫眼前景子牵词雇跣嗽俨磺樵附邮芴员Φ缬暗淖式穑谏乐洌赡苊挥刑嘌≡瘢ㄑ酆苣烟油驯惶员κ展旱拿恕

  百度糯米电影和腾讯系的各个入口,都是用户海量的入口,绝无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不争夺这个400亿价值市场。事实上,百度糯米“718大放价”及入股星美,已经明确无误告诉行业,百度远比其它各家走得更远。

  目前淘宝携重兵杀入,虽然支付宝有4亿用户,但其应用场景与电影消费的场景不同,如何转化仍然是淘宝电影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淘宝一惯的手法,收购是其不二的法宝。虽然这次淘宝电影收购粤科来势汹汹,但要在行业冲击第一阵营仍然底气不足,下一步如果能收购猫眼尚可一拼。

  然而在阿里的发展中,当初收购用户评价行业第一的口碑网,最后弃置不用,却让排名第二的大众点评轻易上位;曾经名噪一时的“虾米音乐”被阿里收购后,现在谁还会想起呢?去年阿里收购高德地图,当时高德地图市场占有率第一,高德地图被阿里收购后一年,现在的百度地图已经彻底甩开了高德地图几条街。所以即使淘宝电影收购了猫眼电影或其它小玩家,在这一领域也不一定有足够的胜算。

  目前在线电影票务市场还有豆瓣、时光网、格瓦拉等一些小玩家,但当BAT全面介入这一领域时,这些小玩家就直接面临生死。可能的结局是,除了象豆瓣这类以影评起家,拥有大玩家一时难以复制的个性化优势,有高度忠诚的用户支持小玩家尚可以偏安一隅外,其它的小玩家可能只有消失或被收购。

  作为这一市场的另外一个玩家腾讯,其在电影在线票务市场上有何挑战性的动作尚无法预测,但其携滴滴清洗打车市场的手段让所有对手胆寒。而百度糯米拥有百度提供的200亿资金支持,在这一行业是不差钱的主。

  更加让未来不可预料的是糯米。自从加入百度,就拥有了手机百度和地图两个强有力的入口支持,在典型综合商业体消费场景中,百度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NLP、LBS等技术的应用不仅将对电影内容产生核心影响,而且更容易掌握电影观众观赏习惯,将直接提升入转换率,进而实现用户和影院的高效连接。虽然目前百度只占星美1.59%的股份,但其线下拓展绝不限于这一家院线;同时其与商家的联名卡及会员体系的打通,将进一步提高用户复购率,从商业模式上也将进一步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

  如果说上次打车市场是由BAT中两家拼死相争,让社会闲置资源得以重新利用,很多人坐上了免费车。那么这一次是BAT三家,将改变中国电影从内容到发行及院线模式,最终结果虽然无法预料,但他们短时间内“请全国人民看免费电影”已为时不远了。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已过巅峰?伟大颠覆者亚马逊面临被颠覆的危险[app开发]

已过巅峰?伟大颠覆者亚马逊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亚马逊(Amazon)的金牌会员日(Prime Day)促销活动在社交媒体上备受诟病,被视为一大败笔。该活动能否如愿以偿地吸引更多购物者进入金牌服务的世界?时间会给出答案。尽管如此,像这种抢占新闻版面的活动是亚马逊发展进化的一部分,无疑旨在维持其作为颠覆者的地位。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想要建立无所不包的“万货商店”,但他的这种想法看起来越来越不可能。――图注

但这种发展进化可能不足以使颠覆零售行业的巨兽亚马逊避免被颠覆的命运。

为什么?亚马逊目前过于偏重电子商务,这违背了全球零售行业的发展方向――线上、线下、个性化和社交购物的无缝融合。亚马逊没有大规模投资可以进一步延长盈利能力的线下零售,因此该公司可能会丧失长久以来享有的竞争优势。

“亚马逊无法只靠电子商务生存下去。”L2 Research公司创始人、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斯科特・盖洛威(Scott Galloway)在今年1月举行的DLD15大会上说,“实体商店是电子商务世界里的新时尚,我们已经发现了那些极其稳健灵活的仓储空间,它的名字叫实体商店。”

亚马逊已经在大学校园里开设了一间商店,据报道还有意收购电子产品零售商RadioShack的实体店。亚马逊明确承认,擅长于融合线上和线下业务的某些传统零售商对该公司造成了威胁。

实体店是零售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证据?

请看以下几点:

国际购物中心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hopping Centers)的数据显示,美国购物中心的入驻率在2014年达到94.2%,创27年来新高。购物中心的基础租金在2014年提高6.5%,连续第三年出现上涨,创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包括梅西百货(Macy’s)、诺德斯特龙(Nordstrom)、沃尔玛(Wal-Mart)和迪克体育用品(Dick’s Sporting Goods)在内的混合型零售商是少数几家电商业务增速快于亚马逊的公司,而且他们的电商业务实现了盈利。

德勤数字(Deloitte Digital)的数据显示,到今年底,零售店每卖出1美元的货品,将有多达64美分是受到数字活动的影响。

美国零售联合会(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和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三分之二的零售公司首席信息官表示,将电子商务、移动、社交、邮购和实体店销售渠道融合起来是他们的第二要务,仅次于数据安全。

《2015在线购物者状况报告》(2015 State of the Online Shopper)调查了5,100名美国消费者,发现61%的人愿意向实体店退货,而愿意通过寄送方式向零售商退货的人只占到39%。调查还发现,不到半数的人在线上退货时会进行二次购买,而70%的人在向实体店退货时会再次购物。

凭借100多亿美元的现金以及牺牲利润来追求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意愿,亚马逊能够在实体零售领域里站稳脚跟。但不清楚投资者是否会支持这样一个代价高昂的举措,因为在配送技术和仓储方面的大规模投入已经拉低了亚马逊的每股收益。

如果亚马逊不投资实体店,那么如何提高利润率?加价是一个选项,前提是亚马逊愿意牺牲市场份额。但考虑到近期有关该公司将向非金牌会员提供8盎司以下免费送货服务且没有设定包邮门槛的新闻,因此加价似乎不太可能。

亚马逊的送货成本继续高于运费收入,配送优势正遭到优步(Uber)和Shyp等按需支付和送货方式的侵蚀。

对亚马逊造成威胁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社交购物。亚马逊没有将其触角伸向社交媒体圈子。很多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在在这些圈子里相互推荐产品。除了亚马逊网站以外,该公司在线上没有其他的存在形式,这在我们的超连通世界里是个缺点。亚马逊无法吸引那些没有购物意向的人前去购物。如今的消费者不再依靠单一的(实体或者虚拟)市场来发现和购物产品。

预计到2017年,营销人员将花费近360亿美元用来在社交网络上打广告以吸引那些购物者。社交媒体巨头显然正在加大投入力度。今年4月,Twitter宣布收购TellApart,通过广告和电子邮件营销向零售商提供跨设备重定向服务;Instagram让零售商将Instagram广告和产品页面链接起来;Facebook增添了“购买”按钮,并收购了电商搜索应用TheFind;Pinterest推出了可购买图钉(Buyable Pin);谷歌(Google)虽然不是社交网络公司,但很快也将在搜索结果旁边设置购买按钮。

L2 Research公司在2014年11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各品牌平均参加七个社交媒体平台。换句话说,亚马逊不是唯一的选择。商家不必承担其品牌在亚马逊网站上被稀释的风险。在亚马逊网站上,出售产品的第三方靠最低价来争夺客户。

而且,AddShoppers对1万家电商网站的数据分析显示,从社交网络访问零售场所或者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产品信息的消费者,消费支出比其他购物者平均高出8.2%。

亚马逊在社交媒体方面的行动,仅限于2014年5月允许Twitter用户通过在推文中包含主题标签的方式,将物品添加进他们的亚马逊购物车。此举似乎没有取得很大成果。

零售行业的另一股颠覆性力量是各品牌利用内容来吸引消费者并扩大品牌价值。如今,领先的零售商正在利用他们的主场优势,通过投资和拥抱内容与商务来述说他们的品牌故事。这带来了亚马逊无法匹配的购物体验,有些品牌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而避开亚马逊。

例如:杰西卡・阿尔巴(Jessica Alba)在3月份举行的西南偏南大会(South by Southwest Conference)上说,她不会在亚马逊网站上销售她的Honest牌天然产品(2014年销售额为1.5亿美元),因为她不想失去对客户体验的掌控。

总体上来说,亚马逊网站上可供选择的产品非常多,但并非无所不包。很多品牌零售商和著名品牌没有在亚马逊网站上直接销售产品。L2 Research公司的数据显示,只有16%的奢侈时尚品牌正式登陆亚马逊。

2014年初,据说亚马逊与J.Crew、Abercrombie & Fitch和内曼马库斯(Neiman Marcus)等零售商展开协商,希望将这些品牌的产品引入亚马逊网站,但最后无果而终。

零售行业的下一次重大颠覆已经到来,由无数的点击、实体店的便利性、社交购物和个性化品牌体验所推动。颠覆是商业世界的自然选择,会导致那些看似不可撼动的公司变得脆弱。福布斯指出,在五十年前,财富500强企业的预期寿命是75年左右。现在,这个数字不到15年,而且还在缩短。

毫无疑问,像亚马逊这样的在线市场将在零售版图上拥有一席之地,但无所不包的“万货商店”不会成为现实。为什么?因为在这个互联的世界里,品牌和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找到彼此。归根结底,这就是你能给客户什么样的选择和便利性,任何一家公司,再有雄心抱负,也不能与之相悖。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微软生态系统 下一步将何去何从?[app开发]

微软生态系统 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上周微软宣布将会减少自己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投入,在给员工的邮件中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写道:“我们正在从开发各自为战的产品战略,向充满生气的windows 生态圈建设战略转变。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硬件产品。”

“生态系统”这个词在科技行业被用滥了,但它的意思绝不是在市场推出一大堆产品而已。就像在自然环境中一样,生态系统意味着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和另一部分相辅相成。而科技与自然不同的一点在于,我们不仅要求产品们相辅相成,还要求它们在此基础上不断进步。而对于微软来说,下一个突破口尚不明朗。

要知道微软在上世纪80年代也是“生态系统”的战略大师,借助自己在DOS中的地位创造了Windows系统,完成了从客户端操作系统到服务器端操作系统的转变。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接踵而至。它在开发工具方面的优势也帮助它进入了视频游戏领域。

在iPhone现身之前,很多人都认为微软可以利用自己和开发者们的密切联系和用户们对Windows交互界面的熟悉感在智能手机领域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事实上,虽然微软一直被批评没有及时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微软在2002年就曾尝试推出“口袋里的PC”,又有谁能说这不是“智能手机”的雏形呢。即便在窘境中,微软面临的局势也比黑莓、Palm、塞班强得多。

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面临一场艰苦的战斗,苹果的生态系统开始占据主流。iPhone主要由苹果的品牌魅力和优秀的用户体验带动。产品间的技术联系并不明显,Mac对iPod没有多少直接影响,而iPod对iPhone、iPad也没有太大冲击。Apple Watch再次填补了苹果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欠缺。而现在看来,苹果持续了将近20年的产品创新可能很难继续下去了,毕竟人们的需求基本被满足了。谷歌也是如此,很难想象它下一步可以向哪一方面扩展自己的生态系统。尽管安卓系统在手机市场占据了绝大多数,但除了最近的Android Auto汽车软件有大进步以外,谷歌基本没能成功把安卓带到其他设备中。现在谷歌勇猛地通过自己开发的操作系统和平台进入了物联网市场。

回到个人电脑领域。苹果和谷歌可能面临着不确定性,但他们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保证了他们的根基是稳定的。而微软的根基,个人电脑市场,却在面临萎缩。如果它不能把自己的个人电脑生态圈扩展到移动设备中,将来的可穿戴市场和物联网市场又该从何谈起呢?微软缩减自己的手机业务对那些努力将iOS和安卓系统中的优秀app移植到Lumia Windows系统的开发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

在接受最近的一次采访时,纳德拉阐述了微软为企业和个人建立生态系统的计划。其中包括了通过收购一系列成功的企业来建立自己的主场优势,包括Sunrise、Wunderlist、Minecraft等等。他也提到了HoloLens和Surface Hub,两个都是面向企业的产品。在某些领域里微软依然是不可动摇的力量,苹果和谷歌都拿它没办法。比如在企业生产力方面,即便越来越多的任务转向了互联网和移动办公,依然没有改变这一点。纳德拉认为Windows对那些关注生产效率、安全的人而言是最佳选择。这条路联想已经在PC市场成功实践过了,但同样的思路黑莓却失败了。

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如果微软止步于第三大生态系统,那么它很难在物联网这样的新兴市场的残酷战斗中取得胜利。(恒)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别动传统金融奶酪!互联网金融告别野蛮生长[app开发]

别动传统金融奶酪!互联网金融告别野蛮生长

业内期待已久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终于在上周六出炉。意见对涉足到互联网金融的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都提出了相应监管要求。由此开始,互联网金融长期以来的野蛮式生长时代已结束,不符合要求和规范的企业将面临淘汰。

意见首先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官方定义――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有分析人士认为,上述定义暗藏深意,传统金融机构排在互联网企业之前,可见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得到认可,监管层更加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消费金融等,利用网络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意见还针对不同业务,明确划分了监管部门,互联网支付业务由人民银行负责监管,网络借贷业务、互联网信托业务和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股权众筹融资业务和互联网基金销售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互联网保险业务则由保监会负责监管。

在此之前,互联网金融一般由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负责监管。如今,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各司其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大进步。

比如恶意卷款“跑路”的P2P平台,在网站注册时是否经过正规的工商注册手续,有没有走过“绿灯”,将会一目了然。因为在审核P2P平台公司资质时,如果来者不善,很容易就会被识破。

总而言之,意见对互联网支付、P2P、网络银行、互联网保险、股权众筹、互联网信托等具体领域的要求,将对这些行业接下来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方支付或受冲击

意见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其他机构开展合作,应清晰界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此条虽然尚未明确界定互联网支付的权利和义务,但也暗示了互联网支付不能横冲直撞,随便触碰别人的蛋糕,比如抢传统银行的生意。

其实,互联网支付企业一直都是小心谨慎,比如支付宝进军线下,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意见指出,除另有规定外,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客户资金存管账户应接受独立审计并向客户公开审计结果。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管,并制定相关监管细则。

易宝支付CEO唐彬(微博)对此表示,如硬性规定只能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存管,既不符合网贷市场现有的实际,也无快速响应的能力,更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唐彬认为,总体而言银行没有兴趣,也没快速响应能力支持P2P托管,相关政策应有弹性。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指导意见主要是规范第三方支付的运营,即第三方支付不要和银行抢生意,而更应该专注于做小额、快捷、小微支付,资金托管也不要做,直接交银行处理。

显然,这对面向企业做大额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如快钱、易宝支付、汇付天下等,是不利消息。

  P2P将不能提供担保,倒闭潮将至

在网络借贷方面,意见也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网络借贷仅包括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并无网络大额借贷。

意见要求,P2P网络借贷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主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

这意味着,P2P平台将只能作为信息中介,不得以平台的名义为借贷双方提供信用背书,不得承担风险。

在美国因为有现成的FICO信用评分系统可用,P2P平台可以清楚判断借款人的信用情况,然后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披露给出借人。比如美国知名互联网金融公司Lending Club,它本身只作为信息中介,收取中介费,却不承担风险。

而在国内,由于人们还没有很好的借贷习惯,绝大多数人的央行征信系统都尚无记录,由于没有强大的信用数据可供参考,借贷双方均无从知晓对方的详细信息,双方也就很难达成借贷。

为了促成双方达成合作,P2P平台不得不为借款人承担起信用背书,这就意味着平台要对用户的资金负责。而一旦出现无法担负的责,就只有选择跑路。

随着意见的出台,P2P平台将不能提供担保。也就是说,P2P平台将不再对投资者资金负责,即使资金无法赎回,P2P平台也没有义务对其进行兜底。

此外,拍拍贷CEO张俊指出,就目前这种状况而言,此次意见出台后,P2P行业的劣币必将遭遇淘汰,大批不符合规范的平台或快速逃离,很可能引发一波P2P“跑路”狂潮。

张俊提醒广大投资者,一定要尽早撤离监管风险较大的平台,一旦这些平台经营不下去选择跑路,会给投资者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网络银行不可动传统银行的奶酪

而对于网络小额贷款,意见指出,网络小额贷款应遵守现有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规定,发挥网络贷款优势。

此前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都表示不做大额贷款。蚂蚁金服CEO彭蕾表示,网商银行的贷款额度不会超过100万元。微众银行副行长黄黎明也表示,微众银行不做大额贷款,比如房贷,至少在短期内就不会考虑。

随着意见的出台,网络银行只做小额贷款的深层考虑也开始浮出水面。某种程度上,网络银行其实并非不想做大额贷款,只是迫于政策压力,不能做。

此举意味着,网络银行并无法直接攫取传统银行的最大一块蛋糕。

在定位上,无论是微众银行还是网商银行,都一再强调不触碰前20%的高净值人群,只服务剩下80%的长尾客户,前者是传统银行赖以生存的根基。而大额贷款,就主要产生于前20%的高净值人群,因而网络银行就只有网络小额贷款可做。

此外,在渠道上,微众银行与网商银行也只从纯线上入手,不与传统银行产生交集。

本质上,监管层希望让网络银行成为传统银行的有效补充者,但不是颠覆者。

微众银行开业已半年有余,上线了一款个人小额信贷产品“微粒贷”,贷款额度不超过20万元,已经登录手机QQ钱包,据了解很快将登陆微信平台。在此之前,微众银行还有两款产品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正式上线。

网商银行于6月25日开业,目前也尚无产品对外发布。

二者眼下最揪心的问题莫过于如何解决远程开户的问题。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甚至对微众银行表达过同情,他认为微众银行开业半年,但仅有面向极小部分客户开放的小额信贷产品“微粒贷”,其难言之隐就在于没有账户体系。

有从事人脸识别技术的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刷脸”开户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通过技术识别,甚至有可能比人工识别更加可靠,但监管层出于安全考虑,目前还没有放开。

  互联网保险牌照贬值,进入混战模式

对于互联网保险,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保险业务由保监会负责监管,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应当坚持服务互联网经济活动的基本定位,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险服务。

国内互联网保险市场,目前已有腾讯、阿里巴巴和平安集团等共同出资建立的众安保险,有泰康人寿等发起筹建的泰康在线财险,以及由平安创投、复星昆仲资本等投资的保险特卖平台大特保等。

不过,已经获得互联网保险牌照的公司仅有四家,分别是众安保险、易安财险、安心保险和泰康在线财险。其中,众安保险于2013年成立,而另外三家今年6月底才刚刚拿到牌照。

两年的领先,已促成众安保险一家独大。截至2015年5月底,众安保险上线产品超过100款,累计服务客户数超过2.7亿 ,累计服务保单件数超过18亿。

7月2日,保监会官网刊文证实,众安保险已增资57.6亿元以提高偿付能力充足水平。增资后,众安保险估值为496亿元。

众安保险目前的业务方向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服务互联网生态,基于互联网场景设计的产品;其次为直达用户的保险产品;此外,还有与跨界共创,做空白领域的创新产品。这与意见所要求服务互联网经济活动的定位基本一致。

有投资人士认为,众安保险近500亿元估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牌照的价值之上。这与过去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下发如出一辙,互联网保险的牌照也会越来越多。物以稀为贵,原有的牌照价值会逐渐降低。

三家拿到牌照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获批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货运险、信用保证保险、意外险、健康险、家财险、企财险等,与众安获批成立之初允许经营的范围基本一致。由此观之,众安保险将同时迎来三大竞争对手。

不过,众安保险CEO陈劲对腾讯科技表示,有更多人一起做这件事,走这条从0到1的探索道路,这种改变就会更大,众安保险服务于互联网生态、做更好保险服务的初衷才能更早地实现。

由意见中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可看出,监管层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开展新的业务,而泰康人寿也许是其中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泰康在线财险由泰康人寿等公司发起筹建,后者在传统保险行业有近20年的经营经验,这些将被充分利用到泰康在线财险。从人员部署上看,泰康在线财险核心管理层均来自泰康人寿的高层,泰康人寿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经纶拟任董事长,泰康人寿副总裁兼创新事业部总经理王道南拟任总裁。

至于泰康为什么不利用互联网做寿险,有分析人士认为,泰康在传统寿险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但寿险会因为不同的情况,赔付也因人而异,很难一概而论。因此,标准化的财险产品更适合在网上进行销售。

另一家新拿到牌照的易安财险公司大股东银之杰为A股上市公司。同时,银之杰还是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后者于今年1月被列入央行“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机构名单”。而征信牌照很可能将于近期发放。一旦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顺利拿到征信牌照,就意味着银之杰将成为A股唯一一家手握征信与互联网保险两张牌照的公司,这有可能会推高其股价。

安心保险方面表示,未来将依托互联网开展保险业务,不设线下分支机构,将以个人车险、小微企业的财险和责任险业务作为未来的主打业务。

  股权众筹仍是富人的特权

在股权众筹方面,意见明确对其进行业务分类指导,要求股权众筹必须通过中介机构平台,股权众筹融资方应为小微企业。

其次,意见还明确股权众筹将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组成部分。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对于股权众筹的认可,也承认了股权众筹的法律定位。

2015年以来,股权众筹开始成为巨头竞相角逐的领域。

今年3月底,京东股权众筹平台“东家”正式上线。京东于6月16日交出的股权众筹答卷可圈可点,“东家”平台上各类股权融资项目融资总额达2.66亿元。

京东众筹负责人金麟告诉腾讯科技,京东股权众筹项目多以A轮为主,目前已在TMT、智能硬件、文化创意、O2O等领域多点开花。

蚂蚁金服也不甘示弱。6月中旬,蚂蚁金服旗下股权众筹平台“蚂蚁达客”已在上海成为首个获得工商登记确认的股权众筹企业。可以预见的是,蚂蚁金服未来也将对“蚂蚁达客”平台倾注一定的资源。

与此同时,奇虎360董事长周鸿t(微博)也看好这一领域,在今年5月初的“奇酷”手机品牌发布会上,他宣布将借用“股权众筹”的方式做手机,新手机公司“奇酷科技”将拿出一部分股权,用户可以投资成为股东。

然而,尽管有巨头杀入,初创公司并未被吓跑。据盈灿咨询的统计,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共有235家众筹平台,仅2015年上半年新增53家。目前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达211家,这211家中股权类众筹平台数量最多,达98家,占据近半壁江山。

然而,上半年股权类众筹项目完成率仅有7.14%,成功率也仅有20%。这也是为什么意见要求股权众筹投资者需要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

其实,早在2014年1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就对股权众筹融资的性质、投资人门槛、融资者的准入范围等做出初步界定。

管理办法要求,股权众筹应当采取非公开发行方式,投资者必须为特定对象,即经股权众筹平台核实的符合办法中规定条件的实名注册用户,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200人;股权众筹平台只能向实名注册用户推荐项目信息,不得兼营个人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或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参与股权众筹的投资人(个人)金融资产方面不低于100万元,或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30万元。

上周六发布的指导意见并没有对管理办法中要求的投资者上限200人以及个人资产或收入提出新的规定。

有业内人士指出,股权众筹的关键还在于“众”。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200人这一要求,是其走向全民VC的一块巨大绊脚石。一旦该项规定真正施行,股权众筹平台万万不敢冒险违规,因为一旦某项目的投资者超过200人,就可能会被定义为“非法集资”。

此外,股权众筹对个人资产和收入的要求,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其不合理性。

一方面,投资人标准规定太高,几乎完全杜绝了中低收入阶层参与的可能,从本质上来讲已经不再是互联网众筹,而更像是私募;另一方面,互联网业务本身就该是小额分散的长尾市场在支撑,仅仅依靠20%的精英人群,与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规律相悖。

  为什么没有互联网信托?

而对于互联网信托,意见虽然提出了不少要求。但在当下,并没有特别成熟互联网信托的公司,在众多领域都布局广泛的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也都未涉足这一领域。

关键之处在于,信托的门槛很高,要求100万元以上起投,这已经将大多数人群拒之门外。

同时,信托产品也很难通过互联网获取用户。首先,通过互联网投资信托产品风险更大;其次,在中国,有100万元以上可投资产的人群主要是中年以上群体,对互联网并不敏感。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互联网信托门槛很高,客户都是高净值人群,与传统银行赖以生存的人群重合度极高。一旦将信托互联网化,势必会蚕食传统银行的业务。因此,信托牌照很难拿到。

信托业试水互联网本身就很矛盾。如果不拥抱互联网,就可能会永远错过这次大机会;而拥抱互联网,又面临无从下手的局面。

信托显然不是普罗大众能玩得起的。于是,有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变着法门做信托,比如将信托产品拆分,然后挂到网站,以类似团购的形式进行销售,最低每人1000元就能起投。这种通过降低信托购买门槛销售产品的方式,让中产阶级、白领也都可以享受到信托的稳定性与高收益。

然而,目前这种做法违反了《信托法》中“合格投资人限制”、“信托产品不能分拆转让”以及“不能集资转让”等诸多法律规定,因而有多家从事该业务的网站被监管部门叫停。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家政O2O鼻祖Homejoy倒下:竞争节奏让扩张失控[app开发]

家政O2O鼻祖Homejoy倒下:竞争节奏让扩张失控
  家政O2O鼻祖Homejoy将于7月31日被迫关闭,这个消息无疑给在中国正如火如荼的同类创业公司们带来当头一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知情人士对腾讯科技称,Homejoy早在Handy(Homejoy最大的竞争对手)拿到C轮融资时就预计到自己可能要经历“C轮死”。“主要还是由于创始人姐弟俩经验不足,在竞争中节奏掌握失控。”e家洁创始人云涛对腾讯科技表示。

尽管走在前面的Homejoy失败了,但它开创的家政O2O模式给了中国创业者们最早期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失控的扩张速度和竞争节奏

说到Homejoy则不得不提Handy。这个将目标定位“家政服务界的亚马逊”的公司是Homejoy的主要竞争对手。

尽管Homejoy的CEO阿多拉・张(Adora Cheung)对公司关闭给出的说法是:平台上工作者的身份(是全职员工还是合同工)让公司遭遇了诉讼,给Homejoy的融资造成了障碍。但业内人士多认为,这不过是Homejoy没能竞争过Handy而维护脸面的一个说法。

与Homejoy相比,Handy除了提供清洁服务外,还包括维修、油漆、家具组装等。目前Handy已经覆盖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的37个城市,月订单量超十万,今年三月获得了1500万美元C轮融资。而Homejoy最最近的一次融资还停留在2013年底获得的B轮。按此推断,Homejoy早在今年三月就已开始面临危机。

希望成为消费者获得帮助“按键”的Homejoy曾在去年推出一系列新服务,比如窗户清洁、水管装置、景观美化,甚至包括宠物护理。对此,Homejoy公司首席运营官Xiao Wei Chen曾经表示,这些业务在beta测试期间时,Homejoy就发现这些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都有着巨大的需求量,因此才决定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

然而,巨大的市场需求量并没能支撑Homejoy走下去。去年4月,Homejoy开始把触角伸向国际市场,英国、德国、法国都逐渐成为他们的目标。但是,Homejoy显然没有把握住市场节奏:快速扩张的市场和没能及时到位的资金,再加上为了抢占新市场不得不去烧钱,让Homejoy在去年年底相继关闭了加拿大和法国两地的业务。

  稳固的模式:小时工服务负责频次+高客单价服务负责盈利

从业务上看,Homejoy以钟点工清洁服务为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时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提前24小时预约服务,价格为每小时20美元,Homejoy则支付给清洁工13-18美元。

对于Homejoy而言,在支付给清洁工的费用之后,平台所能赚取到的利润非常有限。如上所述,Homejoy也上线了景观美化、宠物护理等其他业务,但面向国际的发展战略意味着他们将要在“烧钱”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对家政O2O而言,如果说保洁小时工是提高服务频次和平台粘性的切口,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扩张服务种类。

这背后的逻辑是,小时工提供的服务虽然频次高,但利润比较低,创业公司需要通过其他服务找到盈利点。

现在,不同类型的家政公司都在谋求全品类的扩张。比如以家政起步的e家洁上线了新居拓荒、空调维修等家政服务。为了快速抢占市场,e家洁甚至在用户和阿姨两端都给予一定的补贴,对于用户这端来说,他们获得了比市场价格更低的服务,对于阿姨这端来说,不会被e家洁抽佣。

家政类O2O公司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实现盈利的模式,因此才有了新居拓荒、空调维修这样客单价较高的服务类别。

  服务体验:把用户和阿姨“黏”起来

无论是打车、餐饮还是家政,但凡涉及到线下的O2O行业就必定要受到服务体验的考验。

对于家政而言,人们都愿意叫熟悉的阿姨来家里做清洁,毕竟找到满意的小时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以e家洁为例,为了保证客户和阿姨之间的黏度,他们让用户勾选自己之前用过并且信任的清洁工。“前提是供应一定要跟得上”,云涛强调。

但在Homejoy上,如果你想叫到同一个阿姨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在美国,由于缺乏中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家政供应链的成本是中国的6倍,高达25美元/小时,美国家庭能够担负起保洁服务的只占到1-2%。

在中国,情况则大为不同。

云涛告诉腾讯科技,以北京望京地区为例,一个小区有一半的家庭在使用保洁服务,渗透率可以达到50%。一线、二线城市至少有1000到2000万个家庭有保洁的需求,如果按照一个家庭平均10天消费一次计算,全国日订单就能达到100-200万。大量需求和供给的存在让用户有可能找到熟悉放心的阿姨。在美国,Homejoy想达到这个规模简直是“天方夜谭”。

当然,除了满足用户找阿姨这个表层需求,背后的人员管理培训、金额结算、个性化需求还需要更多的探索。而这一切,需要各路角逐者根据本地家庭用户消费习惯来制定创新策略,避开Homejoy走过的错误策略。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Uber被微信“系统抖动” 那谁抖动了微信?[app开发]

Uber被微信“系统抖动” 那谁抖动了微信?

  这几天最有趣的消息莫过于Uber相关关键字被微信屏蔽的事。腾讯的回应说“系统抖动”造成的这次屏蔽,结果引起了更多争议,有人表示相信,有人表示不信。冯大辉在小道消息里面说他相信这个解释,而我,则是半信半疑,我相信这件事一定有技术因素,但我同样相信背后有非技术因素影响,故为半信。

  百度百科有一个“系统抖动”定义,那个解释跟这件事完全没关系。所以,我们先猜测下系统抖动到底是什么,会造成什么影响。

  在互联网以及计算机行业,系统抖动本来也不是一个严谨的工程名词,不同的系统设计和架构,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状况。如果非要概括一下,微信所指的应该是指因为分布式系统数据同步的差异,从而造成的系统表现出来的不一致状态。中国用户比较容易体会到类似的系统抖动,大概有两个案例,其一是所谓的Google Dance,就是在Google上时而搜不到一个网站,过几天又可以搜到了。这是因为Google在更新巨大的网页索引库的时候,不同节点的索引版本不一样,导致排序算法暂时混乱。而过了一段时间,数据同步了,自然也就好了。如果你从来没注意过这件事,可能是因为在中国一会能访问Google,一会又不能访问。这就是其二,伟大的GFW系统封网站的时候出现了类似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会封掉Google,但某些时候因为数据同步和更新的问题,又导致Google被解封,用户就感觉偶尔能访问一下,但大部分时间不行。

  这两个例子说明这类技术问题确实很常见,最终用户也很容易会感知到它的存在。但这种技术问题的特征应该是偶然发生,持续时间不长,并且分布平均。比如Google Dance不可能只针对一个网站出现,而是机会平均被各种网站遇到,如果每次都是腾讯域名下所以页面都搜索不到,那就不是系统抖动了。而GFW抖动造成被封网站突然能用,也不仅仅限于Google,其他网站,比如Facebook、Twitter也时而会出现突然能访问的状况,如果这些都不熟悉,顺便说一声,著名的1024网今天突然能访问了…按照这个特征对照一下Uber遇到的情况,就会觉得这不是常规意义的“系统抖动“。

  我自己写不少Uber相关的文章,对Uber非常关注,微信上也有不少在Uber工作的朋友。时而会遇到他们说自己的官方帐号不能访问了,或者贴个图问大家能不能看到。对Uber的屏蔽一直是逐步升级的,而且也确实持续了三个月。系统如何抖动,和架构设计和原理有很大关系,但既然叫做抖动了,它必须得是在抖才合理。想想抖动这个词在现实世界本来的含义是什么?抖,应该是忽然向上、忽然向下,一会儿正常、一会儿不正常,这样才叫抖。Uber是持续遇到问题,一边倒,这怎么能叫做抖呢?我觉得叫做“系统倾翻”更符合这种一边倒情况。

  微信的反垃圾拦截系统具体设计和算法不得而知,但所有反垃圾系统使用的数学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它肯定是一种基于概率的过滤器算法。我并不打算在这解释数学原理,霍金说:“一本书中多一个数学公式就会减少一半读者”,所以我就一个公式也不写,只解释一下大致原理。

  以比较常用的贝叶斯过滤器当例子,贝叶斯概率是从一个主观假设开始,通过逐渐补充的数据计算来修正最初假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观假设是可以随便设置的,比如:假设公众帐号发表的文章中,有30%是违反规则的垃圾文章。然后用事实去修正它。所谓修正,就是持续告诉系统这一篇不是垃圾,那一篇是垃圾的过程。在这个模式里面,最早的猜想叫做先验概率,通过一系列的事实修正,最终得到的结果叫做后验概率,后验概率就可以用来判断一篇文章是不是违规了。实际应用系统会比这个复杂的多,但原理应该差不多,总是根据一个假设和事实修正逐渐接近事实情况的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四处是可以调整的参数,并且会直接影响最终效果。在这类系统中,如果不是专门为Uber调整了某些参数,我实在没法从技术角度理解这种所谓的系统抖动是如何发生的。

  退一步说,就算真是系统自发的错误行为,相关团队也应该早就应该通过优化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而不至于等到大众媒体都开始关注才发现。就说诱导分享这件事,整个微信世界还有比滴滴红包更频繁,更广泛的诱导分享吗?恐怕找不出第二个案例来。但滴滴这样做就是没事,这如果也不是人工优化参数的结果,我只能认为腾讯已经孕育出了超越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了。据Uber的官方说明,他们此前已经多次和腾讯联系试图解决问题,结果就是解决不了。另外一方面,Uber中国团队也有不少曾经在腾讯工作过的人。无论是私下渠道还是公开渠道,腾讯应该都不会是这几天才知道这件事存在吧。这些情况放在一起,就更不是单一技术问题能够解释的。

  另外,我时而会举报一些确实是”诱导分享“的文章,以试图测试微信的行为模式。不过到目前为止无一成功,都被系统回复了举报失败。可见这个诱导分享的判断门槛并不低,对比前一段常见的Uber相关文章被“多人举报”的情况,我不禁对这位”多人“同学非常佩服,一举报一个准。我时而感叹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报机关中,中国拥有两个,一个是”多人“,一个是”朝阳群众“。

  我的“半信半疑“的半疑就来源于此。到现在为止,技术上的解释没法让我相信。当然了,技术上的解释合理不合理并不重要,从阿里到腾讯,技术在关键时刻总是被拿出来“独挡一面“,重要的是将来会怎么样。

  所以所谓半信,除了相信存在一些技术因素,即,确实和算法有一些关系,而不是直接屏蔽一个关键词之外。我更愿意相信微信把事情做好的愿望。在中国普遍的职权不分的情况下,微信能回应此事,并且确实在解决,已经不容易了。

  对于未来我就保持一个半信的态度。对于大企业内部利益的平衡方式,是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最大的区别,当然也可以认为是中国社会和美国社会最大的区别。每次大家说起来Google的某些团队竟然要招聘SEO(搜索引擎优化)人员,就觉得是个笑话,但这恰恰说明了Google内部有防火墙,可以隔绝各部门利益。这是成为一个公平平台的关键。这种公平,正是平台型公司获得信赖的关键。在中国,恐怕还没有哪家互联网公司能做好这件事。

  另外,这件事由Uber引发并不奇怪。Uber是罕见的大规模冲击现实世界的公司,在之前,互联网公司里面只有电商企业真正冲击了现实世界。别说腾讯这样一家企业,就算是各国政府不也正在Uber引发的浪潮中颠三倒四,做出各种怪事来吗?

  这里再顺便说一个这几天发生的好玩事。此前我写过我们这个加拿大城市发生的Uber和市政府对抗的故事,最近这故事又有了新升级。本市出租车联盟主席责怪市长,说应该让警方来按照《安省高速法案》严格执法,打击Uber。我们的市长竟然真的致电警方,要求警方严格执法。对于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市民简直被震惊了,人们纷纷评论说市长你是Peace offer,有什么权利去要求Police Offer按照你的要求执法啊?果不其然,几天之后警方发言人得体的回复:“夏天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市民安全,打击犯罪,保证交通畅通,其他不重要事务暂时没人手专门处理。”

  一个三权分立了上百年的国家,其首都都被搅和到这样颠三倒四,恨不得和中国一样设立政法委组织联合办公,腾讯做为一家公司稍微有点混乱也不算什么奇怪的事。

  对于Uber这样一家公司,并不需要给予他们特别的同情,只要给他们不要太不公平的环境即可。必须要说,微信在维护秩序和尊重用户方面,做的已经比其他中国互联网公司好很多了,希望如这样的抖动只是偶然现象。毕竟,用户还是需要Uber的,这是强大而真实的需求,任何阻力都很难阻挡它。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P2P解读央行指导意见:90%的P2P面临关门或转型?[app开发]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以下简称《意见》)。对此,各家互联网金融机构管理层从各个角度对这一《意见》进行解读,iMoney选择其中部分观点予以发布,以飨读者。

 积木盒子创始人、CEO董骏:期待分业具体监管办法也能尽快出台

积木盒子创始人、CEO董骏表示:周末迎来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第一次从中央政策的角度肯定了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并系统勾勒了行政服务、税收、法律等基础构架层面的支持与鼓励举措。从实务方面,对于当前逐渐成型的几类创新模式,如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基金销售等,都提出了务实的指导,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于行业调研做足了功课。并且,在资金托管、信息披露及安全等方面,都明确了操作底线和业务边界。我们也期待监管部门对于分业的具体监管办法也能尽快出台,从宏观到微观都能制定明确的标准,从而更好地规范行业的运作。

  银客网副总裁李飞:需要很多细节工作的推进

对于《指导意见》银客网副总裁李飞表示,互联网金融是中国信息化浪潮对传统金融的改革推进,满足历史发展需要,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相匹配,从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出,国家从法规上正式确认了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地位,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及细分领域的发展给出了关键性指导方向,这将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加快速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关键性业务也有了明确定义与要求。李飞指出,互联网金融具备金融与互联网双重属性,《指导意见》的出台与预期相差不大,即保留了对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包容空间,又在红线上做了明确要求,但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指导意见》出台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是一个好的开始,如何深入贯彻指导意见,还需要很多细节工作的推进。

  开鑫贷周治翰:意见严格明确资金存管方是银行机构

这里面有两个值得重点关注的:第一个亮点,就是对于出借人的界定。因为原来一般认为自然人作为出借人,但是,这里面用的是“个体”的概念,所以说没有禁止企业作为出借人,这条至少目前是放了口子。  第二个,在答记者问部分的第二条中,对于资金的存管方,明确除非另有规定以外,一定需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进行资金存管。这个可能是比较严格的要求。

  人人聚财创始人许建文:会有90%的平台面临关门或者转型

1、此次为监管框架性指导意见,将有效推动所有行业从业者的自律和规范性。而存在虚假交易、诈骗、自融等平台将面临比较大的压力,行业将会面临大的洗牌,很多小平台,不规范运作的平台将会关停、倒闭。等到银监会的具体监管细则落地时,行业将有很多公司倒闭,我判断会有90%的平台面临关门或者转型;

2、意见在信息安全、公开披露、投资者教育等都提出了框架性的指导办法。相关部委的配套支持也意味着政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积极构建基础设施。指导意见的出台将会有效规范行业发展,让规范运作、经营突出的公司能发展起来,为小微金融和普惠金融贡献更多力量;

3、此次意见将P2P明确定性为信息中介,不能为信用中介,不能提供增信服务,意味着P2P平台不能为借款人提供担保的职责,以后可能会禁用保本保息的宣传词。但没有明确是否可以由第三方提供担保。

4、意见明确了银行作为第三方存管的主体地位,也就意味着第三方支付在P2P托管中丧失资格。但指导意见用的是存管而非托管,存在一种可能即为银行在P2P发展中万一出现问题撇清一定的责任。

5、意见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消费金融等依托互联网,实现传统金融业务与服务转型升级,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产品和新服务。这不会对P2P形成压力。因为本身目标客户定位不同,不存在直接竞争。银行定位在大企业和项目,P2P平台定位小微,没有交叉。

  邦帮堂董事长寇权:促使P2P网贷快速走上正轨

在指导意见出台后,邦帮堂董事长寇权表示,此次指导意见对互联网金融全行业监管做出了框架式规定,与此前国家大力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思路高度一致,是一个鼓励创新、适度监管、强调自律的较为“宽松”的政策。该政策将极大地推进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网贷快速走上正轨,政策靴子落地,互联网金融再也不是监管空白。

对于此次政策的出台,业界有过诸多猜测,而在此次指导意见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国家对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完善社会融资体系,鼓励金融创新发展的坚定思路。P2P网贷在中国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但金融风险也逐步升级,相信政策出台后能够促进行业规范,广大企业和从业者也将有法可依,同时也为P2P网贷行业“正名”。

此前各界对监管的观点不一,但呼吁“适度监管”的声音占据主流,此前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对于这一主张的认可并采纳。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网贷,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必然存在经验不足、问题频出的情况,此时若对其进行强力约束,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指导意见的出台可以说是让整个行业悬着的心来了次“软着陆”。

  道口贷合伙人安克伟:对p2p平台透明度要求提升

7月18日上午,由十部委联手制定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指导意见》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出台,监管部门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态度,尤其是监管责任、监管原则的明确,算是行业的一大利好。

总结来看,“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基调,明确了监管层对于行业发展的鼓励态度,而同时也明确了其作为金融行业监管的必要性,对于传统金融领域的一些监控要求,同样适用于该行业。当然,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

在基调上,意见明确了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也是想通过全方位的支持,发展出多层次多格局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核心就在于拓展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更好的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在意见中,提出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鼓励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方面,相信主要是指银行与p2p平台的资金存管合作,未来,由银行为p2p平台提供第三方资金托管将是大势所趋,除了民生银行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进来,并且步伐会加快。

而鼓励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业务合作,主要是小额贷款公司等与p2p平台的进一步合作,一直以来,整个民间借贷的线上化已经成为大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小贷公司、担保公司获取借款项目的p2p模式仍然会属于主流,而其它如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道口贷)、融资租赁等获取资产模式是为补充。

同时,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互联网期货等线上销售渠道的有望进一步拓宽。

另外,意见中明确支持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机构,在主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上市成为可能。这里面将不仅仅是蚂蚁金服、融360等此前证监会发出明确邀请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更多我们会看到p2p平台在新三板的亮相,p2p平台登陆新三板,或者从区域股权市场往新三板市场转移,都会成为现实。

但对于p2p平台而言,还暂时与主板市场无缘,借壳等形式登陆创业板的可能性估计还比较低,这都有待监管细则的进一步落地。

意见中提出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支持。由于小微金融服务的特点,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尤其是p2p行业,虽然平台众多竞争激烈,但互联网行业的“二八定律”,并不见的适用于这里,金融行业不会是“赢家通吃,大者通吃”的领域,区域的、垂直的、足够有行业纵深的平台,都可以活下去。

而征信平台的建设则意义重大,这是整个互联网金融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将会进一步加速和开放,但整个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浩大,还需时日。

在监管责任上,意见明确了网络借贷由银监会监管,这早已是业内共识,同时意见也明确了p2p平台的信息中介性质,要求不得特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同时降低客户融资成本。个人判断,这将意味着资金池模式,以及一些理财端的增信方式受限。

预计未来,行业将从理财端的创新转向借款端的创新。长期以来,整个p2p行业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理财端的创新,大部分平台比拼的是产品包装能力、营销获客能力以及渠道的搭建能力,而未来在资产端,也就是借款项目的创新上将变得更为重要,优质资产的获取能力、风控能力将成为关键。当然,这也是经济处于下行,坏账率上升趋势下的必然之路。

对于p2p平台而言,意见也对备案制、第三方资金存管、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和合格投资者制度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平台透明度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这里尤其重要的是资金流向的透明度,比如不能光看投资人收益,而看不到企业借款成本。

个人总结来看,对于p2p平台的的要求可为“备案制、透明化、资金托管、投资者教育”四大核心点,至于具体的要求,还有待监管细则的进一步出台落地。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1号店之殇:创始人丧失控股权被迫去职[app开发]

1号店之殇:创始人丧失控股权被迫去职

刘峻岭(左)和于刚(右)离开1号店让外界颇为震惊

在经过长期的酝酿后,1号店董事长于刚与CEO刘峻岭终于宣布离开了一手创办的1号店。

于刚和刘峻岭日前表示,这次选择是人生事业中最艰难的一次,也是最难以割舍的一次。

“我们把1号店看成我们的孩子,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情感,我们吃饭,走路,做梦都想到1号店,1号店是我们的一切,我们用‘心’而不仅是用‘脑’做1号店。”

这是于刚和刘峻岭经过数个月内心煎熬和充分思考后的选择。而记者获悉,在作出决定前,于刚和刘峻岭已想好新的职业规划,准备运作医药电商“壹药网”谋求东山再起。

祸起沃尔玛高层换帅

于刚和刘峻岭离开1号店让电商行业受到震动。普遍看法是,1号店与控股股东沃尔玛之间存在很大分歧,合作貌合神离。沃尔玛需有业绩体现,而1号店却为了扩张市场仍在不断烧钱,双方经营理念相悖。

一位电商行业CEO说,1号店规模做得很大,1年规模100多亿元,但同时物流成本很高,亏损率也至少10%,相当于年亏10多亿,这与讲究精细化管理的沃尔玛来说,就是矛盾。

1号店股权结构中,沃尔玛占有51%股份,是最大股东,平安约持有30%多的股份,于刚和刘峻岭持有约10%左右的股份。当彼此有矛盾时,作为小股东的于刚离开也是正常现象。

一位1号店中高层表示,外界的看法是正确的,但太表面化,关键还是人起作用。跨国企业与投资公司的矛盾产生,及创始人出局故事,很多时候会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这得从沃尔玛入股1号店说起,电商是沃尔玛的全球战略,是重中之重。沃尔玛最先找的是京东商城,却由于要求控股权最终被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拒绝,随后才找到1号店。

当时沃尔玛负责与1号店董事长于刚谈判的是沃尔玛全球CEO麦道克(Mike Duke)。在沃尔玛入股1号店后,麦道克还曾参观上海1号店办公室,并与1号店全体员工交流谈话。

也就是说,1号店获得了时任沃尔玛全球CEO的支持。可惜好景不长,2014年初,董明伦(Doug McMillon)接替麦道克,出任沃尔玛百货公司总裁兼CEO。

沃尔玛全球总裁的易人很快带来一连串反应,并影响了其在中国市场的人事和业务调整。

2014年,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高福澜(Greg Foran)升任沃尔玛亚洲区总裁兼CEO,在公司位于香港的亚洲区域总部办公。其实,高福澜这个中国区CEO的位置才坐了一年多。

随后沃尔玛中国COO柯俊贤(Sean Clarke) 升任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接替高福澜的位置。

有1号店中高层对腾讯科技表示,随着沃尔玛高层换帅,沃尔玛与1号店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很微妙,很多原来制定的计划也实施不下去,发展势头正好的1号店突然遭遇了“横祸”。

“你明白吗,与1号店的协议是于刚跟前任沃尔玛CEO谈的,是前任的摊子。”上述人士说,现任沃尔玛CEO没必要替前任收拾“摊子”,于刚与沃尔玛现任高层的关系也不如前任。

这种现象在中国本土互联网公司和作为收购方的洋巨头之间并非首次发生,实际上,在阿里巴巴与雅虎身上也曾上演。

当初,雅虎10亿美元入股阿里巴巴,是由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主导,阿里巴巴与雅虎还有很长一段蜜月期,但当杨致远被换下后,新CEO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就不买阿里的账。

这使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与卡罗尔・巴茨关系紧张。前阿里巴巴B2B业务CEO卫哲曾表示,阿里与雅虎关系,就像逐渐疏远的孙子和爷爷。“爷爷总是要去世的。”

事实上,雅虎与阿里关系直到卡罗尔・巴茨下台才缓和。

内部人士:于刚离开对1号店或是好事

于刚和刘峻岭离开前,沃尔玛高层也进行了挽留,有沃尔玛电商高层对腾讯科技表示,“我们其实并不希望于刚和刘峻岭从1号店离开,他们有很多的经验,可惜还来不及交流。”

一位熟悉1号店内情的高层表示,挽留也分真挽留还是假挽留。严格说,于刚离开对1号店会是好事,否则1号店会面临严重分歧,内部会分成沃尔玛和1号店两个阵营。

沃尔玛曾向1号店委派过人员。2012年,1号店进行组织架构调整,1号店原财务副总裁郭冬东被任命为食品饮料副总裁,1号店原人力资源副总裁梁勇被任命为商业道德副总裁。

而接替他们职务的副总裁均来自前沃尔玛电子商务团队。另外,1号店任命戴青为人力资源副总裁,任命宋侑文为财务副总裁。

戴青曾担任过淘宝、联合利华、欧莱雅人力资源高层职务,宋侑文曾任金佰利中国CFO。

当时接近1号店的人士还曾告诉腾讯科技:“1号店内部有个笑话,说沃尔玛养了一堆VP没事干,现在终于有活干了。这是对此前沃尔玛和1号店关系最形象的描述。”

于刚和刘峻岭的离职,意味着1号店创业团队一方彻底出局,沃尔玛可以更顺畅地接手1号店业务。有电商行业人士指出,于刚和刘峻岭可能会将所持有的1号店股份转让给沃尔玛。

上述人士判断,平安也可能退出,最终1号店将成为沃尔玛全资子公司,与沃尔玛电商业务打通。

于刚和刘峻岭离开后,也引发了外界的反思,即1号店当初的百货模式是否还成立,在强劲对手天猫商超、京东百货持续发力的情况下,1号店的纯百货模式前景也变得越来越暗淡。

实际上,2014年中国电商行业发生了很多事,包括腾讯战略入股京东、京东并购易迅,以及京东和阿里的陆续上市。一位电商行业CEO坦言,对其他家而言,实物类电商平台模式的格局已经基本稳定。

于刚刘峻岭重起炉灶

而已经离职的于刚和刘峻岭,则很快要开启新的创业生涯。

医药电商“壹药网”并非新项目,而是1号店收购而来,于刚和刘峻岭已运作了4年时间。

工商资料显示,壹药网隶属广东壹号药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为广东保利祝福你大药房,2010年初,1号店将其收购变更为广东壹号大药房。

同年5月,壹号大药房获得网上售药B2C证书(B证),做自营类医药电商,上线“1号药店”,此时的“1号药店”是1号店子公司;

两年后,沃尔玛收购1号店,次年“1号药店”改名为现在的“壹药网”,2014年,1号店获得了第三方网上售药证书(A证),成立1号医药馆平台,壹药网入驻该平台。

知情人士透露,沃尔玛当时觉得医药电商并非是业务重点,就将“壹药网”从1号店体系中剥离出来。而“壹药网”目前法人代表兼CEO陈华就是原来1号店医药事业部的总经理。

“壹药网”今年初还宣布正式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为4.5亿元,资金已全部到账。据来着医药电商行业的人士爆料,获得融资后的“壹药网”渠道扩张很快,销量提升明显。

于刚和刘峻岭接盘“壹药网”的消息也让外界震动,有消息显示,随着于刚和刘峻岭接盘“壹药网”,陈华可能会选择离开“壹药网”。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理财产品这么多,看腾讯阿里百度京东谁家强[app开发]

理财产品这么多,看腾讯阿里百度京东谁家强

7月16日,内蒙君正发布半年报,货币基金“余额宝”的运营方天弘基金公司上半年盈利状况曝光。半年报显示,内蒙君正持股15.6%的天弘基金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26亿元,净利润6.17亿元。

去年全年,天弘基金主营业务收入为36.92亿元,净利润6.32亿元,这意味着,天弘基金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已达去年全年收入的七成,净利润也已接近去年全年。

然而,看似蒸蒸日上,天弘基金其实已经开始撞到了规模增长的天花板。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超八成基金公司规模得以增长,以余额宝“坐镇”的天弘基金却缩水628亿元。天弘基金规模从一季度的7313亿元降至6685亿元,虽然其规模仍是行业之首,但这也是排名前20公司中唯一一家规模下降的公司。

余额宝不仅规模下降,其收益率也一路下跌。今年6月16日,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首度跌破4%。进入到7月,其年化收益率更是低于3.5%。

不仅仅是余额宝,腾讯、百度和京东等公司推出的货币基金产品也都面临着同样的命运。

腾讯旗下理财通4款货币基金产品最近七日年化收益率均不足4%,京东小金库最近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85%,百度旗下百赚利滚利也在7月初跌至3.50%,近日才开始有所回升。

这时,就轮到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上场了。但理财产品众多,各大平台都会根据自己的优势推出相应的理财产品,到底哪家强?

定期理财:理财通做短期,招财宝产品最多

除了货币基金,腾讯、蚂蚁金服、百度和京东还都有定期理财产品。

定期理财是风险低、收益稳定、适合稳健型投资者的短期理财产品。

在这方面,腾讯旗下理财平台理财通所售卖的产品倾向于1-2个月的短期理财,百度金融则瞄准了180天或365天的中长期理财,京东金融则有1个月、1季度、半年或一年的定期理财产品,而蚂蚁金服旗下招财宝的定期理财产品最多,从3个月以下到24个月以上都可选择。

理财通推出的3款定期理财产品,最近七日年化收益率在3.8%-5.5%之间;百度金融拥有两款定期理财产品“百赚180天”和“百赚365天”,均属于保险理财,其收益水平一般在6%-8%之间;京东金融定期理财产品,历史收益在6%-7%之间;招财宝平台售卖的理财产品,其年化收益率多在4.5%-7.5之间。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定期理财产品收益虽普遍高于余额宝,不过有得必有失,在产品未到期之前如果想要提前变现,则可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以“百赚365天”为例,如果投资者持有该产品未满一年,想要中途提前变现,百度会按照账户价值的5%收取手续费,这种情况甚至有很大可能会导致你亏本。

基金理财:京东产品种类最多,腾讯主打指数基金产品

此外,如今受到人们追捧的还有基金理财。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和京东均有涉足该业务,可见竞争已很激烈。

京东金融的基金理财产品种类最多,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理财型基金、货币型基金、指数基金、QDII等产品;淘宝基金理财也带来了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和混合基金等产品;百度金融推出的理财基金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QDII、短期理财债券型等;而腾讯旗下理财通目前仅有指数基金产品。

基金理财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只适合风险承受度高的人群。

基金理财的特点是,基金的净值与收益会受到政治或经济的影响,其收益可升可跌,一般与股市的表现息息相关,过往的业绩也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

以淘宝基金理财为例,对比1个月前的数据,该平台上超过80%的基金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但对比3个月前或半年以前的数据则会发现,90%以上的基金都有一定的涨幅,这与股市大盘走势保持一致。

票据理财:京东唱主角,蚂蚁金服淡出

在票据理财方面,京东金融则一枝独秀,该平台已开始出售全国上百家银行相关的票据理财产品,其收益多在5.5%-7.0%之间。

蚂蚁金服旗下招财宝平台去年4月推出招财宝“票据贷”产品,但很快该产品又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中小企业贷”。

所谓“票据理财”,是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投资标的。以京东“小银票”为例,企业需要现金,拿着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给京东进行融资。待票据真伪确定以后,京东可根据票据情况确定融资额度和期限,然后由京东发布该票据理财产品,投资者前往京东购买。

尽管有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抵押,但这并不意味着该业务完全没有风险。虚假票据、克隆票、延迟支付、票据挪用等已经成了票据理财众多不确定因素中的代表。

2014年8月,新浪微财富携手中汇在线推出票据理财产品“汇盈宝”,年化收益率8%,上线不到半分钟即被抢购一空,部分投资者甚至因抢购失败而留言怒骂。

然而,造化弄人,如此受追捧的好产品却不得善终。同年12月底,“汇盈宝”即被爆出票据遭遇被挪用导致投资者无法提现的情况。

有业内人士表示,票据理财在风险方面略低于P2P理财,而在收益方面则高于互联网“宝宝”。对投资者而言,票据理财属于风险和收益相对适中的理财工具。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