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创新者困境,互联网公司应该向宝洁和苹果(ios app开发)学习

解决创新者困境,互联网公司应该向宝洁和苹果(ios app开发)学习
  消费品的生命周期总是很容易预测:一件产品大受欢迎因为它迎合了一代人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代人逐渐成熟并且不可避免地被新鲜血液取代,新的一代人又有他们自己的品味和偏好,盛极必衰,这件产品就成为了自己成功的受害者,最终走向衰落。

在科技行业,这种周期就交替得更为频繁。一旦一件消费品开始吸引大量的受众,它就面临着被新事物淘汰的风险,后来居上的篡位者抬高了创新的成本,然后它们继续发展直至自己也被取代。这就是淘汰的经典模式,即Clay Chrisrensen所说的创新者的窘境。

我有幸见证了上千次这种周期。在开发并推广了很多Facebook应用、游戏和手机应用之后,我发现一旦一件产品获得了大批的初始用户,它想要大规模地发展只有两个选择:

1.将产品进化成为一个可以让其他公司整合进来的平台,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Facebook在2007年发布了自己的平台,每月活跃用户数量从5000万增长到4亿,增长了差不多30倍。

2.公司淘汰自己的产品。主动淘汰产品可以帮助你击退只会跟在用户后面的竞争对手(通常也是一些初创公司)。苹果就开发了iPad这样的创新产品来推动自己的发展,有人认为iPad具有从苹果其他产品(比如Macbook)那里抢夺市场的潜力。

大部分时候这两种情况都在发生。结果就是消费者习惯了产品的特性,不会再被其光鲜的外表吸引,直到更新奇的东西出现,重新开始那个循环。一家公司要想长期运行下去,就必须随时准备好具有破坏性的新产品。

  淘汰是唯一的选择

最近,设计师Ben Barry分享了Facebook小红书里的几页,其中解释了消费公司是怎样通过创新来紧跟潮流的。

这份声明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了在已经拥有大批用户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和发展需要哪些东西。要想可持续地发展,就要勇敢地在其他人之前推倒自己的摇钱树。公司往往更愿意保护自己已有的产品而不是通过创新来摧毁他们,但只有那些敢于蚕食自己现有用户的公司才能长久存活下去。

乔布斯就知道这一点,苹果的持续发展都要归功于蚕食现有用户的策略。

解决创新者困境,互联网公司应该向宝洁和苹果(ios app开发)学习
  为什么成功的公司不能处理好创新问题

不可避免地,公司一旦有了大量用户,就不得不打断自己创新的过程,否则反而会被自己的成功所累。

这就是典型的创新者的窘境。

Clay Christensen的理论并不是秘密,可消费品公司依然一次次地被成功麻痹停止了创新。在这种麻痹的状态中,他们往往会产生这三种想法:

1.公司出了新产品,现有的用户都会来买的。

2.很容易让用户爱上新产品而改变。

3.现有的商业模式已经足够我们赚钱了。

简单一看这三种想法都没什么问题,但实际却暗藏杀机。这些想法诱使公司以为自己的目的是维持现有的用户,而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用户购买这件产品是因为这件产品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想要让这些用户去买一件完全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完全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

  很多成长期的公司不重视创新

随着公司的发展,他们要雇用更多的人来应付随之而来的事务,做好内部管理,这就使得公司注重扩大规模甚于创新。经常会出现这些情况:

整个组织分散成许多功能区,产品、销售、市场、用户支持、金融等部门各行其是。有些公司尝试用一些独特的工作方式来避免这种情况。

想法、人和物体被分散在不同的楼层不同的屋子甚至是不同的城市,人们都坐得很远,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变得支离破碎。

每个独立团队的成员格外关注自己部门出现的问题,公司在为现有用户改进现有产品方面做得越来越好。

每个团队开始研究产品中自己负责的那一块,原本一整个公司拥有这一个应用,现在变成一个团队拥有应用的一小块。这种现象诚然能让公司更好地处理现有用户的要求,也能给公司带来暂时的好处,但必将造成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氛围。

  1号方案:创立系列品牌

的产品进行创新是很难的。所以,成功的消费品公司经常会在招牌产品之外推出新产品。这种从单件产品到系列产品的转变通常发生在该产品已经达到市场饱和点的时候。对于大部分免费的消费品,这种转变会在最初的核心用户达到亿级的时候发生,拿Facebook来说,2015年3月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就有14.4亿。连锁品牌的成员可能来自收购(有时候是处于防守的目的,在潜在的威胁发生之前消灭它)或内部产品。消费品公司一般都会推出连锁品牌,每一个品牌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这种策略就是宝洁公司(P&G)177年不倒的法宝,并且这个策略还让它2014年的收入达到了830.6亿美元。

解决创新者困境,互联网公司应该向宝洁和苹果(ios app开发)学习
  “宝洁有23个品牌年销售额从1亿到10亿多美元不等,还有14个品牌的销售额在5亿到10亿美元,其中很多都有冲破10亿的潜力。”

这些产品之间也会相互竞争,这没关系,用自己的新品牌代替旧产品总比被其他来势汹汹的公司挤下去好。

宝洁的品牌大爆炸并不出人意料,因为它要和竞争对手在货架上争夺空间。更意外的是Facebook的做法,和它有点相似。Facebook有大量的用户,而公司还是意识到不可能轻易就把现有用户吸引到新产品上去。

因此,在2012年收购Instagram之后,Facebook并没有把它整合进来,同样的,WhatsApp也是独立运行的。早前Facebook将Messenger变为独立应用,而之后不久又通过从主应用中取消信息功能来迫使手机用户安装这个应用。现在时间过去三年多,Messenger可能要有自己的系列产品了。在今年的F8年度开发者大会上,扎克伯格正式宣布了Facebook系列应用的战略计划。

解决创新者困境,互联网公司应该向宝洁和苹果(ios app开发)学习
  这个系列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月活跃用户数量超过10亿的潜力,这样一来Facebook就有五个平台时刻处于危险之中,而且每一个都还在创新。

他们甚至还发布了至少7个应用作为Facebook Creative Labs(创造实验室)的一部分,大部分都是新品牌。这些新产品代表着公司开拓新领域的积极尝试。

解决创新者困境,互联网公司应该向宝洁和苹果(ios app开发)学习
  并不是所有这些应用都成功了,也并不需要都成功。Facebook用他们来测试新点子以便为未来的大动作铺平道路,而且光是开发这些应用就足够保持Facebook总部的创新性了。

并不只有宝洁和Facebook在用自己的新品牌蚕食旧产品,亚马逊、苹果、Netflix也在这么做。

  2号方案:别怕摧毁自己的产品

乔布斯在自己的传记中开门见山地说:“你不蚕食你自己,别人也会来蚕食你。”

在苹果2013年的收益报表中,CEO库克做出了详细的说明:“我们的核心观念是,不要害怕蚕食。你不蚕食自己,别人会来蚕食你。我们知道iPhone蚕食了iPod的一些市场,这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们也知道iPad会蚕食MacBook,但这也不是问题。特别是iPad,我们反而会从中受益,因为Windows的市场份额比远比MacBook大得多,现在已经明显看出它蚕食了一些市场。我仍然相信平板市场迟早会比PC大,你可以从平板的成长和PC面临的压力看出这两者的曲线已经开始相交了。”

解决创新者困境,互联网公司应该向宝洁和苹果(ios app开发)学习
  苹果还有一个优势:拥有不止一台苹果设备的人越来越多了。苹果通过开发能与你其他苹果设备共同运作的创新产品的方法来扩展业务。这个策略就是用自己的新产品蚕食旧产品来满足更多其他顾客以及现有用户的需求。

解决创新者困境,互联网公司应该向宝洁和苹果(ios app开发)学习
  另一个科技巨头亚马逊也一直在蚕食自己的用户,将自己从一家主营实物的公司变为一家数码公司。想想看Kindle,它能装下那么多书,有了它人们就很少再去买实体书了,如果亚马逊没推出这种产品,别的什么公司也会推出。Kindle的成功之处在于亚马逊近乎疯狂地降低成本并加快送货速度。对亚马逊来说这是一种保持创新性的好方法,因为开发新的产品目录也必须要创新。

亚马逊也是连锁品牌的拥护者,它旗下的40多家子公司中有很多都尽量消除了“亚马逊”这个品牌的影子,比如Zappos.com、Diapers.cm、audible.com、IMDb.com、Woot.com、Fabric.com、Soap.com、Pets.com等等。

亚马逊蚕食用户和创立连锁品牌的策略确实有用,2014年它的收入达到889.9亿美元,比宝洁还多几十亿,对一家只有21岁的公司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当然,这些策略也是有风险的。Netflix大概是把风险和回报平衡得最好的公司了。首先,Netflix成功地从送货上门的DVD公司转型为能在你所有设备上使用的流媒体服务,从而导致了Blockbuster这类传统DVD公司的破产。

到2011年9月这种转型彻底完成,Netflix开始创立连锁品牌。Netflix试图分拆DVD邮寄业务和流媒体业务,分拆业务重命名为Qwikster。

解决创新者困境,互联网公司应该向宝洁和苹果(ios app开发)学习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一部分问题出在定价,另一部分大概就是顾客不吃这一套。Netflix的CEO Reed Hastings及时改变了策略,他不仅收回了这个决定,还对顾客做了公开道歉。

Netf的问题主要出在它推出的新品牌并没有进步,它和老品牌一样都是“递送”内容,而Netflix想要成为娱乐产业中的一员的话,就要更注重内容本身。好莱坞工作室和电视网络都把递送机制看做一种商品,而Netflix认为只要你有大热的产品,你就有了垄断权,人们必须要来你这里。Netflix通过提供最方便的在线观看电视剧和电影的服务摧毁了自己原有的产业,同时也夺走了娱乐行业其他公司建立新品牌、与特定观众交流的机会。从这个层面来看,连锁品牌策略一直就更看重内容,这种策略将递送机制(无论是DVD送货上门还是在线流媒体)看做一种商品。

一开始,Netflix不拥有它所传播的这些内容。它成功建立平台的策略借鉴了一些电视网。像HBO这样的电视网一直在用新内容替换旧内容,它们擅长这个套路并且在娱乐行业这一套确实有效。就像做游戏的始终想要推出新的畅销游戏,电视网也一样需要新的热播剧集,这样每一部剧都会成为频道系列的一员。

通过这种方法,2013年1月Netflix以《纸牌屋》起步,随后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它已经播出了大约一百个原创节目,发展策略起了作用。《纸牌屋》第一季的播出使得Netflix的股价从160美元增长到600美元。在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的导入期之后,Netflix现在正处于成长期,需要巩固原有的用户并吸引更多顾客。冒着惹恼内容合作伙伴的风险,Netflix将业务集中在自己制作内容上,并采取了蚕食自己观众的策略。

解决创新者困境,互联网公司应该向宝洁和苹果(ios app开发)学习
  由于Netflix的成功,消费者观看视频的方式最终都会演变成“一看看一季”的模式。从Netflix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连锁品牌的策略既要迎合顾客,还要符合自身条件。

  下一个发展系列品牌的会是谁呢?

聪明的创始人和CEO肯定不会错过这些例子里的教训。用蚕食和连锁品牌的方法来摆脱创新者的窘境是很常见的策略。下面这张图表里有26家大公司,其中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连锁品牌。逻辑证明其他公司很快就会效仿它们。

在这些互联网中坚力量中,有18家(用蓝点表示的)已经创立了连锁品牌,其它8家(粉色点表示的)还没有。而在这8家中,Kik、Shazam和Telegram还处于导入阶段,这些公司应该更注重自己核心价值的确定同时持续继续扩张,可一旦一件产品达到成长期,就要花点时间考虑一下怎样长久存活下去了。剩下的Dropbox、KakaoTalk、Line、Snapchat和Spotify这5家公司已经进入了成长期。

在这些公司中,Dropbox是在发展道路上走得最远的,它正在发展连锁品牌,创建了Dropbox Platform(Dropbox平台)和Dropbox for Business(商用Dropbox)。它还收购了Mailbox,并开发了一个叫做Carousel的照片应用,另外还有一个叫Notes的产品正在测试中。Dropbox团队现在思考的方向是正确的,他们将产品进化为平台,获得更多顾客,收购其他产品并且开发新产品,这和乔布斯的蚕食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处。

那些可能成为百年老字号的公司的领导者必须要明白,摧毁自己的产品才是生存与成功的关键,而且领导者的想法会反映在公司的文化中。

  生存的法则

总的说来就这么几条,如果你没牢记在心还需要我现在重复一遍的话,可能你不足以运转一家互联网公司。不过我还是说一下:

吸引大量用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可一蹴而就,Facebook努力了8年才达到10亿的月活跃用户数量。

你要时刻准备好摧毁自己的产品,那些最成功的公司核心思想就包括蚕食自己。

最终你都会拥有一系列产品,也就是系列品牌。

这里有一些关于大量用户的建议:当你花了一定的时间获得足够的用户数量后,你的用户群体已经是上一代人了,你会发现一些新公司,它们的用户增长速度比你那时候更快,这时候你就需要创新并且摧毁自己的产品以求生存,不然你就完蛋了。

Facebook小红书里最后一段说得很对:“网络不是一个友好的地方,那些不能抓住潮流的事物甚至连残骸都不会有,而是完全消失了。”

不过只要你找对方法,你的公司也许会长命百岁的。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苹果(ios app开发)一年内连续5次注册.Wang域名

日前,苹果公司在美国旧金山召开2015年度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并在大会上正式推出了流媒体音乐服务AppleMusic。这个新事物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此前一天的6月8日,苹果就已经为AppleMusic注册了“applemusic.wang”域名,从苹果如此神速般的举动,不难解读出两个信息:国际互联网行业巨头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对与中国元素有关的域名注册的重视。

苹果一年内连续5次注册。Wang域名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苹果公司利润版图中最为重要的一块,当年为了“iPad”商标而花费的6000万美元“买路钱”让苹果公司明白必须要对与中国有关的技术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甚至是域名注册都非常重视。苹果第一次注册。wang域名始于2014年4月日升期,苹果公司在第一时间内注册了与苹果品牌相关的。wang域名,第二次注册。wang域名则是在2014年5月份的抢注期。2014年9月,苹果发布了全新iPhone6/iPhone6plus手机、appleWatch手表等产品,而在新品发布之前,苹果就已经提前注册了包括applewatch在内的。wang相关域名。2015年1月。wang正式对外开放一批保留域名专享注册活动时,苹果又申请并注册了多个与苹果产品相关的。wang域名。这一次苹果继续为AppleMusic服务注册“applemusic.wang”的域名,可以看出苹果公司对于。wang域名注册的重视是持续和全面的。自。wang开放注册至今,苹果公司已经连续多次注册与苹果品牌和产品相关的。wang 域名。目前苹果公司的公司名称和所有产品型号都已完成。wang域名注册。

互联网巨头布局域名品牌保护链无独有偶的是,除了苹果公司其他互联网巨头对于。wang域名也非常重视,此前谷歌亚马逊、微软以及国内的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也都将相关域名悉数注册,这些现象说明了互联网巨头们已经在悄无声息地暗中布局。wang域名的注册。相关数据显示,。wang域名自2014年6月30日正式开放注册后,一直不断地表现着超高的人气。截至到2015年6月底,。wang域名注册已经突破了17万。。wang已经成为继com和cn之后最受欢迎的人气域名。

从苹果、谷歌举动来看,这些国际互联网巨头对于域名商标领域的敏感性非常强,布局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难以想象。有互联网行业的专家建议,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行业的商家,都应该对此引起重视,在目前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式产业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拥有一个。wang的域名,无论是出于品牌域名的保护,还是方便用户在网络搜索时的跳转,目前看起来是一项要及早开始做的功课。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鸿海大陆业务将分拆上市 郭台铭要来A股圈钱

鸿海大陆业务将分拆上市 郭台铭要来A股圈钱

  代工巨头鸿海精密也看好内地A股市场的圈钱能力。

6月25日,鸿海召开股东大会。董事长郭台铭在会上表示,鸿海在大陆的业务有可能在未来3到5年内分拆登陆沪深股市。这意味着,鸿海在大陆的庞大代工厂富士康将有可能上市融资。

 大陆业务分拆

鸿海的分拆上市计划延伸到了大陆A股。

郭台铭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在大陆,集团会将旗下很多好的公司分拆出去,在当地上市。集团用航空母舰带领着战斗舰,3年到5年会有收成。

拆分上市的一大直接利好就是提升鸿海的整体市值。郭台铭在股东大会上也坦承了这点。

鸿海在大陆的主要业务是代工厂富士康。而拥有上百万员工,在各地广泛设厂的富士康,对大陆经济影响举足轻重。

郭台铭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目前鸿海富士康占中国大陆出口比重约为5%。他同时表示,尽管鸿海有向印度扩张的计划,但并不会缩减在大陆的制造业务。

但他并没有透露分拆上市的细节与上市地点。

事实上,这并非郭台铭首次流露出分拆旗下业务的意向。2013年6月,郭台铭在当年的股东大会上宣布了分拆计划。

鸿海当时计划将集团事业群升级为12个次集团,每个次集团独立扶持3至5家上市公司,并希望以此实现收入的增长。

而此前,鸿海已经有多项业务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上市。

鸿海旗下最新上市的是从事平板触控业务的英特飞科技。

6月12日,英特飞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并一举募资23亿多新台币。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英特飞的主要生产经营地位于深圳和成都,主要产品为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触控显示模组,而最大客户为苹果公司。

苹果的力量

郭台铭欲在大陆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处大陆的富士康因为为苹果代工,收获了巨额营收和众多关注。

有消息称,来自苹果的收入,已经占到鸿海总营收的60%-70%。

但鸿海已经不是苹果唯一的代工厂商,此前iPhone6的订单就被台湾另一家代工厂和硕拿走一部分。

面对外界对苹果分散供应链的质疑,郭台铭在股东大会表示,鸿海与主要客户从第一代开始,就合作设计智能型手机,双方关系只会越来越密切。

他强调说,“苹果不可能把所有订单都给了鸿海,但是主要份额还是在鸿海这里。”

他同时暗示,少量小尺寸产品有某些厂商竞争,这些公司都是用杀价竞争,而且是客户的备胎,“技术差远了”。

事实上,电子制造领域一直都是鸿海赖以成长的强项。

郭台铭表示,鸿海应该是全球制造手机和平板的最大集团,未来还要继续扩大市占率,希望能达到30%以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鸿海的大部分来源是为苹果代工。但利润的微薄,也使富士康更多地转向中小品牌客户。

郭台铭表示,鸿海不会再把所有资源集中在大型客户,而会把20%-30%的资源移到中小型创新公司,又称创客。

他强调,这些创新公司虽然一年营收贡献度约在10亿-20亿美元,不过若一年能有10-20家的新创公司的订单,营收就是数百亿美元。

而据记者了解,鸿海在印度的工厂,即将为大陆企业小米生产手机。

转型需要资金支持

尽管代工依然是鸿海擅长的老本行,但郭台铭依然在股东大会上表示,鸿海要走制造营销及服务一条龙整合模式。

他在股东大会上表示,鸿海除了持续维持硬件制造的能量,也将增加服务新创公司的比重,将从过去的0%缓慢增加到10%-20%。

事实上,鸿海正在开发除了平板与手机之外的新领域。

郭台铭表示,不论做手机还是下一代互联网汽车、智能、新能源车,都需要大量模具及制造化,鸿海将建立很多基地以应生产。他同时表示,供应链金融也是鸿海将来的方向。

庞大的转型无疑需要有资金的支持。

行业分析师王小星对记者说,“富士康在A股分拆上市,是为了融资来支持自己的转型。富士康以代工为主,利润率很微薄。只有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都拿在手里,才有增长的空间。”

但他同时对记者表示,鸿海的转型并不容易。“船大难掉头,这并不是富士康一家的问题。公司转型需要有专业的团队配置、机制等等。传统企业分工很精细,而互联网企业却都是扁平化的小团队。传统企业怎样通过扁平化的机制来运营大工厂也是难题。”

郭台铭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今年营运目标增长一成没变。在手机、平板增长趋缓的情况下,转型或许能够为鸿海的目标提供一些助力。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微软面向安卓(安卓app开发)手机(手机app)发布Office办公软件

微软面向安卓(安卓app开发)手机(手机app)发布Office办公软件

纳德拉执掌下的微软公司,正在将传统的优势软件覆盖安卓和iOS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6月24日,微软正式对外发布了面向安卓手机的三个办公软件,分别是字处理工具Word、电子表格Excel和演示稿制作工具PowerPoint。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VentureBeat报道,在此之前,面向安卓手机的三个Office独立软件,处于测试版阶段采集用户反馈。从现在开始,软件发行正式版本,安卓用户可以在谷歌的Play软件商店免费下载使用。

在手机版之前,今年一月份,微软公司发行了面向安卓平板的上述三个办公软件的正式版,而五月份开始发行三个软件安卓手机版本的测试版。

到目前为止,微软的三个Office独立软件,已经分别推出了安卓手机、安卓平板、iPhone和iPad四个版本,基本做到了无缝覆盖。

去年,微软宣布将会面相安卓和iOS移动设备提供免费的Office独立软件,不过最初微软表示编辑功能并不免费提供,另一些用户感到失望。去年11月份,微软又调整了政策,宣布手机和平板上使用的免费Office软件,也将支持文档的编辑。至此,Office在移动设备上实现了完整功能的全免费。

微软Office团队的一位高管表示,在安卓手机版Office的测试阶段中,获得了用户大量的反馈,在用户的帮助下,微软可以在全世界83个国家,在1900多种安卓手机硬件上进行兼容性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微软的移动版Office名为“Office-Mobile”,融合了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稿制作。后来,微软把一个Office软件分拆成为三个独立发行的APP。

此前,微软在办公软件领域的竞争对手谷歌,也已经把三个功能分拆为三个独立的移动端软件,方便用户下载安装。

面向手机和平板的免费版本,也意味着微软的Office软件,也进入了微软高管所证实的免费增值模式。大部分基础功能将免费提供给普通消费者,但是用户如果希望在电脑上使用完整功能(尤其是良好的后台联网服务)的Office软件,则必须支付包月费,成为Office365的长期会员。

美国科技新闻网站CNET也指出,通过移动免费的手机版和平板版,微软希望用户能够尝试使用新一代的微软Office工具,并且逐步升级成为Office365的付费用户。

微软公司Office业务的一名产品经理Ebun-Onagoruwa表示,之所以面向平板和手机推出免费版的Office,是微软希望用户在进行办公文档的编辑修改时,能够自动将微软Office当作默认工具。

他表示,Office长期以来都是盒装销售的光盘软件,未来,Office将会成为一种长期的软件在线服务,能够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

除了Office之外,微软公司的另外一个拳头软件Windows,也已经走上了免费化的道路。今年之内,微软将会陆续发行Windows10的电脑版和移动设备版本。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苹果(ios app开发)台湾代工厂和硕暗示:iPhone 6S即将量产

苹果(ios app开发)台湾代工厂和硕暗示:iPhone 6S即将量产

近日,苹果台湾代工商和硕科技董事长在股东大会上暗示,苹果新一代智能机iPhone 6S即将进入量产阶段。据媒体报道,和硕科技董事长童子贤在6月15日公司股东大会上透露,和硕大陆工厂正在扩招。“童子贤的‘大陆工厂招人’一说,透露苹果iPhone 6S将在8月至9月大量量产,因此和硕必须提早准备人力,迎接订单。”台媒分析称。

台媒还表示,童子贤未透露此次大陆工厂扩招多少人,但考虑到iPhone 6S比上一代更薄,需要更多人力协助,预计和硕将新增上万名员工,届时大陆生产线将增至10万人左右。

据网上传闻,相比iPhone 6,iPhone 6S拥有提升了硬件,如背部配有双摄像头孔,起步存储空间从16GB增至32GB,4.7英寸版屏幕分辨率增至1080P,5.5英寸版提升至2K级别,机身防水,支持无线充电,后置摄像头升至1200万像素,采用新触屏技术Force Touch等。

【点评】苹果想保密,可庞大的产业链上代工厂们不愿意――谁都想借助苹果利好消息提升自家业绩打压对手。因此,从最近几次iPhone发布看,苹果拿出来的新品与网上爆料的产品“雷同”。不过没关系,发布前的爆料会让新iPhone关注度持续升温,成为占据“头条”的常客。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iPhone 6S新功能曝光 高端大气上档次

据外媒报道,近日,苹果提交的专利文件中提及一种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和补偿手段实现3D“悬浮”手势支持,扩展人机交互手段的技术专利。这种专利是否会运用于iPhone 6s或下一代iPhone 7,暂时不得而知。不过,这项技术如果真的能够实现,那么这将是继2011年库克接任CEO后,苹果对智能手机又一次革命性颠覆。

苹果专利文件指出,虽然市面上已经有设备通过运动感应来获得类似效果,但实现高可靠性和准确率的悬浮手势识别仍极为困难。苹果递交的发明专利方案集中在对感应器的补偿修正。通过使用设备上多个分布的多种临近感应器共同工作,彼此修正捕获的动作,剔除过于敏感的错误识别,提高悬浮手势识别的准确率。

虽然目前还无法得知这项技术将会出现哪款苹果手机上,但是,这项技术注定在通话语音、移动阅读以及手机游戏等方面颠覆现有的体验。因为这项技术可以让用户不需要直接操控手机,比如来电时只需把手机贴近耳朵即可触动传感器实现自动接听,把手机放在桌子上一个简单的手势就可以实现免提模式等等。这种解放双手的使用体验相信将来一定让用户尖叫。

iPhone 6S新功能曝光 高端大气上档次
iPhone 6S新功能曝光 高端大气上档次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在智能家居市场交火,苹果(ios app开发)和谷歌谁KO谁?

在智能家居市场交火,苹果(ios app开发)和谷歌谁KO谁?

起初,Nest制造了可连接互联网的恒温器。接着,Nest推出联网烟雾报警器。有了开发家庭监控摄像头的想法之后,Nest便收购一家云视频监控公司,并让Dropcam摄像头――现在称作Nest Cam――连接其他Nest产品。作为被谷歌纳入囊中的公司,Nest正在智能家居市场逐步涉足智能家居的各个方面,来扩大其品牌影响力。但Nest高级产品经理格雷格・胡(Greg Hu)认为,Nest无意全面覆盖智能家居市场。

因此,Nest正与母公司谷歌合作开发一整套软件开发工具,旨在让外部开发者利用这些工具自主开发“物联网”设备。在上月举行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高管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正式公布该项目。他详细介绍了全新的物联网操作系统Brillo和通信协议Weave。

格雷格表示,Nest和谷歌正在开发一套完整的软件和服务,所有人都可以用来开发联网洗衣机、联网车库门等联网设备。

“对于希望打造联网产品的开发者,它提供了所有基础开发工具。”格雷格说道。目前,谷歌预计将于今年底发布这套物联网开发工具。

从智能手表到照明系统,很多公司面向热门的物联网市场推出硬件产品。但这是一个分散的市场。尽管Nest推出了三款可相互通信的设备,但多数物联网设备还无法无缝通信。

智能联网设备本应该营造这样的环境:家中所有设备都可以相互连接,起床时,电灯可以自动开启;开车到家时,车库门可以自动开启。利用Brillo、Weave及其它工具,Nest和谷歌现在正朝此方向迈进。

显然,它们并不是唯一有这种打算的公司。

封闭对战开放

由谷歌的地方,通常少不了苹果。借助Homekit项目,苹果正在循着相似的方向前进。不同的是,苹果和谷歌依然秉承着永恒的差异:封闭理念对战开放理念,至少表面上是这样。苹果要求开发者打造能够配合自家硬件和软件工作的产品,而谷歌则让开发者自由发挥,不受约束。

可见,Homekit类似于iOS,而Brillo类似于Android。实际上,Brillo就是一款基于Android的系统。

“你不一定要使用这套工具中的谷歌服务,也不一定要使用其中的Nest服务。你可以自己选择。”格雷格表示。

当然,谷歌也不是那么大公无私,其创建该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安卓手机以及Nest产品的普及。这一套体系能够以独特的方式配合安卓操作系统以及谷歌应用商店运作,进而将开发者吸引到谷歌的生态系统中去。但格雷格坚称,这套工具将独立于Nest硬件和其他谷歌设备,消费者可以通过iPhone和Android手机自由控制Brillo设备。

以家庭为中心

目前,Nest已经提供了API接口,旨在让外部开发者通过互联网连接Nest恒温器、烟雾报警器和摄像头。通过Nest设备的通信协议Weave,谷歌能够为其他设备厂商提供更多的选项,使得第三方厂商的设备可以配合Nest产品使用,它们彼此间也可以利用建立在Thread技术之上的无线低功耗网络进行通讯。

目前的局面是,如果采用谷歌的技术,起码开发者能够不受约束的自由发挥;而采用苹果的技术,无疑会被严格约束在苹果自己的生态圈中无法自拔。

“这不是强迫开发者使用自主应用的生态系统。我们不会选择中心化。”他说。

有些人认为,中心化服务可以提供一站式管理。但是,这就等于你把一切寄托于一家公司。无论怎样,苹果和谷歌的不同理念在智能家居领域再次碰撞。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国产手机(手机app)“一路向西” 谁能让印度市场着迷?

国产手机(手机app)“一路向西” 谁能让印度市场着迷?

Hi,你能在中国帮我买到 Mi 4 吗?

前几天打开 Facebook,突然收到很久没联系的一个朋友发来的消息。两年前认识 Waris 时,他拿出一部三星手机让我帮忙拍照;大约半年后我看到他在 Facebook 上更了一条状态,大意是刚做成一笔生意,奖励自己买了一部 iPhone 5s 和 iPad;现在看来,这位印度青年应该是迷上了小米。

继 4 月底,雷军在小米 Mi4i 印度专场发布会上用“Are you OK?”问候印度“Mi Fans”之后,最近小米又在印度开启新一轮宣传攻势,这一次他们没有选择惯用的网络营销手段,反而是买了 6 家报纸的广告版面,日前 Hugo Barra 还在 Twiiter 上展示了他们在《印度时报》上的整版广告。

国产手机(手机app)“一路向西” 谁能让印度市场着迷?

从去年 7 月闯入印度市场到现在,小米已凭借 4% 的市场份额成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排名第 5 的品牌,不论是 Hugo 还是雷军都曾不止一次提到:

今年,印度是小米最大的海外市场。

看中印度的不止小米一家,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趋于“红海”之时,魅族、酷派、联想、OPPO 等国内手机厂商也都将目光转向海外,且几乎都把隔壁的印度当做了首选。当然,印度也绝对有足够大的潜力。

研究机构 Bernstein Research 最近发布的一项报告(India: The Next China for Smartphones)预测,未来 5 年印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会呈现翻倍增长,且将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分析师 Mark Li 表示,这一预测一点也不夸张,目前印度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只有 30%,拥有足够的竞争空间。

然而,当所有厂商都看到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巨大潜力时,激烈的竞争也就不可避免了。

简单粗暴的价格战

尽管目前三星仍是印度手机市场数一数二的品牌,但现在他们不得不时刻准备着应对中国手机厂商带来的压力。本周五,小米将 Mi 4 的价格下调了 5000 卢比(约合人民币 489 元),随即三星就把 Galaxy Grand Max 下调了 6000 卢比(约 586 元)。

三星和印度本土手机厂商 Micromax 暂时还能继续占据第一、第二的市场份额,但二者之后第三的位置则经常在换,据《印度时报》称,小米和摩托罗拉是这个行列最大的竞争者。

另外,印度智能手机市场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平均售价较低,通常不超过 100 美元。Bernstein Research 的报告称,印度 2014 年卖出的智能手机中超过 40% 售价都是 100 美元以下,所以低价机型仍然是打入印度市场的首选。

这一特点对善长“性价比”的小米来说无疑是很大的优势,但相继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兴、酷派也是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

不得不重视的实体店

虽说小米是主要依靠网络渠道模式进入印度市场的,但事实上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线下零售店才是主要销售渠道。印度的网络普及率有限,约 70% 的印度人口仍然居住在网络欠发达地区,这些人只能在线下零售店购买手机。

因此,在变换宣传模式,购买报纸或电视广告的同时,小米在印度的销售模式也将作出调整。《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小米目前也正在与印度几家知名线下手机零售店谈合作。

零售店依然重要这个特征,给了 OPPO、金立等主要靠实体店或运营商渠道销售的中国手机厂商继续在印度扩张的机会。事实上 OPPO、金立的部分机型近几年都曾被在印度人最喜欢的手机 Top 10 之列。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一加

一加在印度市场的出货量,跃居一加海外出货量最高的国家,这件事曾让刘作虎感到很意外。没有遵循上述“低价”、“实体店销售”这两个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主要特征的一加,也在印度市场找到了一片天地。

据刘作虎透露,一加是以和亚马逊达成独家合作协议的方式进入印度市场,但其在印度市场的收获还有赖于此前在美国欧洲打下的品牌基础。此前,刘作虎在接受爱范儿采访时也曾表示,印度会是一加重要的海外市场。但一加的定位比较明确,他们还是希望一加在印度市场中扮演中高端机的角色。

无论以何种姿势,中国的手机厂商似乎都已喊出要向印度“进军”的口号。最终印度人民会买谁的账?

We will wait and see.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手机(手机app)市场拐点隐现:低价竞争或将过去

手机(手机app)市场拐点隐现:低价竞争或将过去

京东618年中大促中,各家互联网手机品牌斩获不少殊荣。但不管是销量王、还是单品冠军,原本靠低价竞争的互联网手机市场正试图转向产品品质的较量。

相比双十一全品类的狂欢,京东618更聚焦消费电子类产品,尤其是手机品类。来自京东的数据显示,此次618期间,京东手机总销量突破了400万台,同比去年此时的数据公布增长了249%。而从销售处手机价格区间来看,同比去年也有所提升。

据了解,此次618十大畅销机型分别是魅蓝Note 2、红米2A、魅蓝Note、乐檬K3、荣耀4X、小米4、荣耀6、荣耀畅玩4C、红米Note以及iPhone6。从整体表现来看,华为荣耀可谓是本次618最大的赢家。

在本次京东十大手机畅销榜中,荣耀3款机型上榜,包括荣耀6、荣耀4C和荣耀畅玩4X,与小米成为上榜最多的手机品牌之一。在京东618当晚间公布的品牌销量风云榜中,荣耀手机已接近90万台的销量夺冠。值得一提的是,荣耀6还荣膺1499至2500元价位段单品销量冠军。

来自华为荣耀的数据显示,此次荣耀全网10大平台(除了京东还有华为商城、天猫华为旗舰店、淘宝直营店、苏宁易购、一号店、亚马逊唯品会等)销量共超280万,销售额破35亿。

一方面手机厂商充分利用电商平台低成本、高效率的购物体验,另一方面也在试图从低价竞争中寻求利润和品牌的提升。如相比往年618千元以下智能机占销量主导的结构,今年在1499至2500元价位的荣耀6、小米4、魅族MX4产品上已有所上升。

据了解,荣耀6此次销量约70万台,占到荣耀整体销量的25%,仅次于荣耀4C;小米618当日京东和天猫销量总计为130万台,其中小米4占比也很高;魅族则是有史以来单日电商平台销量首次突破100万部,当然绝大部分来自出道不久的魅蓝note2,但也带动了魅族MX4中高端产品的销量。

即便是在千元以下,各家的较量也非单纯低价恶斗。

荣耀此次并未选择全面降价来搞促销,反而为荣耀4X加价1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不打价格战的前提下能夺得冠军,足以说明现在消费者已经愈加认知到品质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互联网手机品牌打价格战的时代或将结束,而将迎来以品质为王的行业拐点。

这一迹象从以低价蹿红的小米身上也可见一斑。今年雷军(微博)也开始尝试在高端市场竞争,但线上平台的特点毕竟是高性价比,短时间小米难以改变现状,于是小米今年开始拓展线下渠道,与迪信通的签单应该是最好的佐证。

当然,小米赖以生存的线上平台其也不会轻言放弃价格的调整,此次畅销榜中的小米4表现也不俗,虽然官方没有公布具体数据,但从京东用户的回复评论数来看,关注度要高于千元之下的红米note。这也再一次说明互联网手机品牌的低价竞争正在逐步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品质的较量,行业开始回归理性。

上述人士指出,这个拐点其实源自消费者更加理性,更期待真正有品质的产品。对于互联网手机品牌而言,将不再以低价为王,而是品质为王,所以同时拥有品质和价格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无疑将赢到最后。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开放VS封闭:谷歌和苹果(ios app开发)争夺物联网市场

开放VS封闭:谷歌和苹果(ios app开发)争夺物联网市场

谷歌苹果在物联网市场再度交锋,开放理念与封闭理念也将再次碰撞。

文章全文如下:

首先,Nest制造了可连接互联网的恒温器。接着,Nest推出联网烟雾报警器。有了开发家庭监控摄像头的想法之后,Nest便收购一家云视频监控公司,并让Dropcam摄像头――现在称作Nest Cam――连接其他Nest产品。

作为谷歌旗下的公司,Nest正在智能家居市场逐步扩大其品牌影响力。但Nest高级产品经理格雷格・胡(Greg Hu)认为,Nest不会全面覆盖智能家居市场。

因此,Nest正与母公司谷歌合作开发一套软件工具,旨在让外部开发者利用这些工具自主开发“物联网”设备。在上月举行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高管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正式公布该项目。他详细介绍了全新的物联网操作系统Brillo和通信协议Weave。

格雷格表示,Nest和谷歌正在开发一套完整的软件和服务,所有人都可以用来开发联网洗衣机、联网车库门等联网设备。

“对于希望打造联网产品的开发者,它提供了所有基础开发工具。”格雷格说道。目前,谷歌预计将于今年底发布这套物联网开发工具。

从智能手表到照明系统,很多公司面向热门的物联网市场推出硬件产品。但这是一个分散的市场。尽管Nest推出了三款可相互通信的设备,但多数物联网设备还无法无缝通信。

智能联网设备本应该营造这样的环境:家中所有设备都可以相互连接,起床时,电灯可以自动开启;开车到家时,车库门可以自动开启。利用Brillo、Weave及其它工具,Nest和谷歌现在正朝此方向迈进。

事实上,其他公司也在关注物联网市场。

开放与封闭

借助Homekit项目,苹果正在迈向相似的方向。不同的是,苹果和谷歌秉承了不同的开发理念,封闭理念和开放理念在物联网市场再次交锋。苹果将让开发者围绕苹果硬件和软件开发设备,而谷歌将让开发者随心所欲地开发产品,不要求这些产品关联谷歌生态系统。

可见,Homekit类似于iOS,而Brillo类似于Android。实际上,Brillo就是一款基于Android的系统。

格雷格表示:“你不一定要使用这套工具中的谷歌服务,也不一定要使用其中的Nest服务。你可以自己选择。”

当然,这个项目只是看起来很美。毫无疑问,谷歌之所以大力开发Brillo系统,主要目的是为Android手机和Nest设备吸引用户。Brillo将以独特的方式关联Android和Google Play,此举会促使开发者进入日渐广阔的谷歌硬件和服务生态系统。

但格雷格表示,这套工具将独立于Nest硬件和其他谷歌设备,客户可以通过iPhone和Android手机自由控制Brillo设备。

以家庭为中心

目前,Nest已经提供应用程序接口(API),旨在让外部开发者通过互联网连接Nest恒温器、烟雾报警器和摄像头。Nest设备的通信协议为Weave。通过Weave协议,谷歌将让设备制造商开发更多的联网设备。

格雷格表示,第三方设备还将通过家用无线网连接Nest设备。

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技术与Homekit项目非常相似。但格雷格表示,谷歌和Nest不会提供用以控制所有物联网设备的“中心”。谷歌将提供更加开放的服务。

“这不是强迫开发者使用自主应用的生态系统。我们不会选择中心化。”他说。

有些人认为,中心化服务可以提供一站式管理。但是,这就等于你把一切寄托于一家公司。苹果和谷歌的不同理念再次碰撞。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