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代价:APP预装软件野蛮生长

开放的Andriod系统在2014年塑造了10亿台智能手机的销售记录,然而,开放的代价正随之而来。

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起公益诉讼,起诉三星、OPPO的两款手机预装超过40余款应用,且不可卸载,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7月1日正式受理了该案件。7月5日,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跟踪报道这一新闻,称被调查的20款国内主流手机中,均存在不少预装软件,其中预装最多的为OPPO手机,达到71款软件,且其中47个不能卸载。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法院近期也在审理一起类似的案件――深圳消费者起诉苹果预装软件无法删除。

可见,两大操作系统均存在强制的应用预装。但值得一提的是,iPhone预装的应用来自iOS原生态,而Andriod系统的预装应用,却来自手机流通的各个环节。

超30亿元的预装市场

应用预装的源头来自中国的数百家手机厂商。每个手机厂商都会在旗下手机中预装支持手机功能的电话、短信、应用商店等基本应用,以及该厂商生态系统内的业务应用。除此之外,各大互联网公司会支出大笔推广费用,将其应用预装到手机之中,这其中包括手机助手、浏览器、游戏、音乐、打车应用等形形色色的商业应用。

手机出厂之后,一部分通过互联网渠道直接到达用户手中。而更多的手机则通过多个渠道代理、实体店等环节才能触及消费者。

“在渠道商的仓库里,每天都有几个小伙子拿着机器预装APP。”一位河南省渠道商告诉记者,“一个应用,最高可以给到每部手机10元钱,最少也有5元。华为、三星的手机,基本装一个应用就能拿到10元,牌子小的手机价格就低一些。”

该人士举例介绍,“比如信阳,最大的批发商是天音,他们一天出货几千台手机,每年的软件预装收入接近1000万元。有时候,应用预装比卖手机的利润还要高。”天音是国内最大的手机渠道代理商,“大渠道商的一台手机基本只装3-5个应用,价高者得。”

渠道之后,手机会进入包括迪信通、苏宁在内的分布于各地的连锁实体店,以及遍布于二三线地区的手机门店。此类分散、日销量低的线下场所,主要通过“预装宝”、“预装联盟”、“18助手”、“华岸工贸助手”、“绿豆苗APP预装”等预装推广平台加入到预装大军中。其中,“18助手”、“华岸工贸助手”还推出了“18路由器”、“预装机器人”等专业预装设备。

以18助手为例,其官网显示,目前全国有13万家手机门店加入18助手,并且每日新增门店数约50个。其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手机预装每个应用,收益在1-3元,月手机销量400台的门店,每年预装收入可以达到10万以上。”

记者调查了解,目前有18款应用在18助手平台上进行付费预装,其中,出价最高者为百度手机助手,每台预装手机可获3元;最低者为搜狗输入法、讯飞输入法,每台手机0.5元。不过,只有当手机出售,并且消费者激活该应用之后,门店才能得到预装费。

除此之外,运营商实体店也是应用预装的一大出口。前述河南渠道商告诉记者:“比如信阳移动,手机预装的应用有3页多,而且在用户购买手机时还会强制用户主动下载‘上网管家’,否则不给用户激活手机。”上网管家系河南移动开发的一款帮助用户管理手机流量的应用软件。2014年,中国移动渠道手机出货量接近一亿台,占全国手机销量超过20%。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曾在2013年底发布调查报告称:“全国预装软件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当然,随着智能手机出货量增加、应用软件层出不穷,目前预装市场规模或许已远超30亿元。

野蛮生长

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里,软件预装一定程度上被整个手机产业链视为维系生命力的重要市场。

但是,缺少监管的预装市场,也给大批“危险”的应用程序提供了扩散通道。

2015年4月25日,互联网安全技术全球领导厂商赛门铁克公布《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并发出警告:“所有Android应用中,有17%(约100万个)实际上是恶意软件伪装的。而在2013年报告中,这种内含病毒的应用约为70万个。”这些恶意软件窃取用户数据,并且产生恶意扣费。

2013年底,工信部曾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明确禁止手机厂商预装具有收集隐私、恶意扣费、强制捆绑等性质的应用软件,但效果并不明显。

而且,该文件只能以入网许可的形式约束手机厂商,对于手机渠道、实体店约束力并不强。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18助手的工作人员曾表示:“带恶意扣费的应用违反国家规定,我们平台会拒绝这些应用,不给推广的。”

但是,对于强制捆绑、窃取用户隐私类应用,该平台并未作出任何监督措施。排在18助手推广榜单之首的百度手机助手,因为“强制捆绑推广其它无关应用软件”被工信部评定为“问题应用软件”。

4月29日,工信部发布《2015年Q1电信服务质量报告》,在抽查的40家手机应用商店中,有30多家存在问题软件共82款,除了百度手机助手之外,上榜的应用还有MIUI Express、腾讯新闻等82款热门应用软件,涉及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恶意“吸费”、软件自动向外发送短信、强行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等问题。但工信部并未提出要求这些软件下架、整改。

缺少监管的应用软件,还在不断“创新”。一位安徽手机销售商介绍:“预装的模式也在变化,部分应用不再提供固定预装费,而是进行‘流水分成’模式,如果用户通过预装软件产生消费,门店会有分成,消费高的软件每月分成能有3块钱,一般的每月也有1块。”预装收入也相应提升。

不过,该手机销售商发现:“主要是一些游戏应用,但安装了之后,消费者投诉得厉害,也有来店里闹的,现在敢预装这些的店比较少了,但还是有门店会去预装。”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iPhone 6s设计图曝光 机身增厚0.2mm

尽管传闻iPhone 6s相比过去外形变化不大,但似乎在局部细节上还是有所改变,比如机身厚度方面则再次传出要比iPhone 6略厚一些的说法。日前,根据瘾科技日本站放出了一张iPhone 6s设计图纸显示,iPhone 6s在外观设计上确实没有多少改变,但厚度相比iPhone6增加了0.2mm,这与此前知名分析师郭明池披露的信息完全吻合。

iPhone 6s设计图曝光 机身增厚0.2mm

厚度增加0.2mm

根据瘾科技日本站曝光的iPhone 6s图纸来看,这款新机的长度和宽度仍维持了过去的尺寸,分别为138mm和67mm,但在厚度方面有所增加,由过去的6.9mm增至7.1mm,这与此前知名分析师郭明池披露的iPhone 6s厚度将增加0.2mm的说法完全吻合。

不过,在郭明池此前披露的信息中,iPhone 6s的机身长度和宽度还是略有变化,大约会各自增加0.15毫米,至于机身变厚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iPhone 6s将在触控屏中整合Force Touch技术的缘故。但无论如何,综合当前各方面的爆料来看,至少iPhone 6s将会变得更厚或许是比较靠谱的事情了,大家或许更期待的应该是凸起的摄像头最好能够被抹平。

iPhone 6s设计图曝光 机身增厚0.2mm

将添粉色版本

而针对郭明池此前披露的iPhone 6s机身将采用7000系列铝金属材质的说法,至少在目前曝光的原型机还尚未得到证实。据称如果使用这种新材质机身的话,那么iPhone 6s的硬度要比iPhone 6提升60%,从而能够避免再次出现“弯折门”的问题。

不仅如此,如果iPhone 6s使用新的机身材质的话,那么按照郭明池的说法,iPhone 6s的色彩款式也会略有改动,比如现有的香槟金会更接近金黄色,而深空灰版本的色彩会更深。此外,还有消息人士在微博上爆料称,iPhone 6s将推出玫瑰粉版本,而不是此前传出的玫瑰金,但粉色边框和白色面板搭配起来显得比较突兀。

移动确认支持LTE-A

有意思的是,在此前国外网站泄露的原型机中,iPhone 6s将搭载高通MDM9635M芯片,支持LTE Cat.6的说法则似乎得到中国运营商的证实。根据中国移动(微博)的说法,即将开通的LTE-A网络将会得到多家合作的厂商,推出八十多款机型支持,其中苹果公司也位列其中,所以在iPhone 6不支持LTE-A网络的情况下,可以说是确认了iPhone 6s将会具备这项LTE Cat.6技术。

据悉,iPhone 6s系列的代号分别为N66和N71,同样有4.7英寸和5.5英寸两个版本,并且会将内存升级至2GB,据称还将改进指纹识别速度和识别率。同时iPhone 6s的摄像头配置方面,过去曾经测试过1600万像素的工程版本,但后来更改为1200万像素的试产版本,并加入了4K视频录制和240fps慢动作视频功能。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又一个远去的时代背影:轻博客们,再见了

又一个远去的时代背影:轻博客们,再见了

 

又一个远去的时代背影:轻博客们,再见了6月30日,国内最大的博客运行商新浪宣布其运营4年的轻博客正式下线,域名qing.blog.sina.com.cn的使命也即将结束,访问后直接中转对新浪博客,引发众人唏嘘一片。

新浪的轻博客是在2011年5月时上线,是在新浪在其微博和博客都具有一定传播时推出,有直接导入新浪微博好友资源的功能,是轻博客中最典型的“富二代”。只是不同于微博和博客的成功,新浪微博客的发展不温不火,甚至还惹过抄袭风波。2013年时,网易曾发声明,谴责新浪轻博客的抄袭。2015年6月30日,Qing下线,网站已无法打开,直接跳转新浪博客,专注博客、微博的新浪,轻博客的下线是无奈之举,自媒体时代进入新一轮的转型厮杀。

又一个远去的时代背影:轻博客们,再见了

 

轻博客,介于微博与博客之间的一种网络媒体,轻博客的鼻祖是Tumblr,成立于2007年。下面小编为各位理一理国内已经远去和仍然健在的那些轻博客们。

那些已经远去的――

√ 盛大推他

又一个远去的时代背影:轻博客们,再见了盛大推出的“推他网”于2011年5月5日公测。经过半年的运营推广,凭借产品结构在交流互动上的特点,在动漫,时尚,插画,摄影等内容下聚集了大量的活跃用户。并提出了推他的宣传标语:一个人的分享,一群人的狂欢。盛大推出轻博客推他网,整合了盛大旗下酷6视频、麦库记事、盛大文学等资源。使推他网在视频发布,文档共享,音乐上传,小说资源发布等方面在轻博客领域享有独特的优势。2013年5月6日项目组解散,网站无法打开。

√ 搜喜欢

搜喜欢是国内首家基于时尚及购物分享的轻博客社区,主要面向的用户为爱购物、爱美丽的时尚女性。搜喜欢是将“兴趣”立足于女性“购物”这个更加细分的领域,以及由购物衍生的时尚、搭配及文艺爱好。由此可见,搜喜欢作为一家轻博客网站定位非常清晰,就是专注于细分领域的兴趣,不贪求大而全。与美丽说、蘑菇街一样,搜喜欢虽说是以“购物”为主[1]题,但本身并不向用户销售任何物品,而是提供一个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平台引导用户理性、健康购物。目前网站已经无法打开。

√ 人人小站

人人小站是国内实名制社交网站人人网打造的轻博客,该小站于2011年7月对外公测。网友可以在人人网的个人主页左侧点击进入,浏览精彩的小站内容。可与人人网账号同步,并同时发布到人人网,是轻博客中的又一“富二代”。人人小站以兴趣为导向,内容由网友自主产生,涉及摄影、音乐、设计、美食、时尚、电影等多个方面。小站的最大优势在于与人人账号同步,网友在个人主页中直接登录小站,发现、浏览感兴趣的内容,不需要再次注册账号;用户在人人小站中发布的状态、文字、图片可以选择同步分享至人人网,吸引更多的好友关注;此外,小站采取兴趣分类的原则,用户发布的内容都会加注标签进行细分,便于挖掘感兴趣的内容,聚合相同爱好的网友。目前正常运营。

√ 维锐网

又一个远去的时代背影:轻博客们,再见了维锐网创建于2011年8月,是一家轻博客理念的娱乐社区,致力于打造一个以兴趣、爱好、职业为纽带的社交网络,通过别具特色的栏目“维我秀”和“酷顽城”融合了美女帅哥主播视频、语音话题讨论、轻博客等元素,让每一位用户都能轻松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关系,并能从中获取回报,只要创造或分享价值,就能得到相应的收获。目前,网站无法打开。

√ 身旁网

身旁网是一个以轻博客为展现形式的轻社区;以进步草根、学生、创业者为用户目标的轻社区。身旁网团队,是一支以华工,广外,华师等高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主体的团队.团队,以轻松,个性,创意为追求目标。身旁网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草根,创业者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分享与学习。身旁网将以分享交流,兴趣爱好,项目开发与合作,产品展示与人才展现。目前,团队已解散,网站无法打开。

那些还坚强着的――

√点点

国内最早的轻博客为点点网,成立于2011年2月,由许朝军创立的轻博客服务,目前来看点点网在这个领域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一方面也是因为创新工厂,一方面也是因为许朝军个人在SNS领域的背景。点点网已经推出了iPhone和Android客户端,已经开放注册。“高质量内容社区”是点点建站目标。2011年2月点点网成立、4月7日正式开放注册,到6月3日注册用户已经超过百万人;截至7月8日用户数量已超过200万人。目前还在正常运营。

√ Lofter(乐乎)

网易公司推出的“LOFTER”,于2011年8月30日内测,12月1日正式开放注册,是国内唯一一款内测时间长达3个月的轻博客产品。虽然内测时间跨度较长,推广力度较小,但LOFTER凭借优秀的产品气质及稳妥的运营策略,吸引了大量国内摄影师、设计师等视觉创作者入驻,从而形成了“原创、品质”的内容社区氛围,甚至包括许多一线的国内摄影师及设计师入驻。目前成为最受欢迎的轻博客。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国产机血拼价格战 一个月线上普降200到300元

国产机血拼价格战 一个月线上普降200到300元

据美国市场某研究公司统计,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15年第一季度销售总量为1.1亿部左右,同比下滑3.7%。这是过去6年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首次季度同比出现下滑。

出货量和上市机型放缓都释放出一个信号,国内手机市场渐趋饱和,需求不再旺盛。酷派集团副总裁曹井升的预测有了印证,今年的市场增长预计是个位数,国内市场上各大品牌之间的竞争将非常激烈。今年下半年,国产手机将进入大淘汰,比拼的是持久力,更多取决于整体生态系统的能力。“并不是所有鸟儿都飞翔,当夏天过去后,还有鲜花未曾开放,我害怕看到你独自一人绝望,更害怕看不到你。”李健在魅族MX5的发布会上唱了这首《向往》。

独家调查

一个月线上普降200到300元

借着618的余温,手机厂商又推出了一波暑期降价,主要集中在2000元以下的中低端机型。

6月29日,小米官网上,小米note的价格从2299元降至1999元,此前,小米4的价格已经从1699元降到1499元,红米2A从599元降到499元,甚至一度将小米note 64G版的价格下调300元,降至2499元。

小米的友商魅族,MX4和MX4 Pro也都直降了300元,16GB版本调整售价后分别为1499元和1999元。华为跟风将荣耀6降至1499元,酷派大神也将X7降至1499元。于是,1499元便成了中端旗舰机的标配价格,距离上一个标签“1999元”又是500元的跨度。

一个月之内,小米、华为、魅族等国产手机品牌的旗舰机普降了200到300元,连低端机都下血本调价100元左右。有消息称,红米2A降价半天后就销售了20万台。

是什么造成了这个降价“怪圈”呢?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现在国产手机厂商享有的资源是差不多的,供应链越来越透明,大家的手机配置都差不多,没有特色。”一旦一家发出降价信号,其他手机厂商不得不跟着降价。

靠抢购国产机已无利可图

在上海最大的数码商城――太平洋数码广场,记者发现,卖得最好的是华为和小米的手机,除了华为荣耀有几款机型缺货外,其他机型基本都有现货。

“现在我们卖华为的手机还有点小钱赚,卖小米手机基本没什么钱赚。”一位店主对《IT时报》记者说道。

虽然线下渠道还没有被线上渠道价格战所波及,但线下的溢价空间明显缩小。去年一直很紧俏的华为mate7,高峰时期高配版可以卖到5000多元,现在线下降到3600元左右,甚至比官网定价还低了99元。还有几款畅销机型,比如荣耀6 Plus、荣耀畅玩4X,线下店家出价都只比官网高100元左右,小米note更是与官网定价相同。

在渠道从业多年的一位手机代理商分析认为,“线上降价对线下渠道的影响不会马上显现,春节过后到9月份之前都是手机的淡季,下半段时间的出货量基本是上半段的2倍,所以手机厂商可能想通过价格战跑量。”

他认为,价格战对线下渠道的伤害很大,“现在线下渠道对小米手机兴趣在下降,利润空间小。总体而言,线下最多能加价50到100元,像苏宁、国美这种大渠道,赚五六个点的利润就已经很不错了。”

“以前是喝汤,现在是喝洗锅水了。”王峰(化名)感慨道,他是“小黄牛”中的一员,他们赚的就是差价。一些散户、学生党在线抢到手机之后,王峰会以高于原价几十元到上百元的价格收货,把货收回来之后,上家大黄牛再以更高的价格购买他手中的货。但今夕不同往日,轻轻松松就能捞油水的日子,对王峰而言,一去不复返。

“最近价格战打得厉害,几款手机赚得都差不多”,王峰把最新的手机报价单拿给记者,记者发现,排在报价单最前面的依旧是小米手机,魅蓝note 官网售价799元,收购价是873元;荣耀4C官网售价同是799元,但是收购价却高达955元。华为高收购价的原因是,“华为卡单子厉害,同一个收货地址根本不发货。”王峰说自己有一批货就这样被扣下来了。

开放购买,无利可图,现在王峰基本不碰高端机型,经他手的单子清一色均为千元机,包括红米2A、红米note、荣耀4C等。王峰表示,这块没有太大的走量压力。

以前靠小米就能赚得盆满钵盈,现在小米、荣耀、魅族三驾齐驱也没能改变王峰收入下滑的现状,他一度洗手不干了。短暂“休业”之后,他决定换个模式,不再收别人的货,而是自己抢。“我把要抢的手机转换成淘宝客的链接,然后用自己专门买的抢购软件抢单,最终赚的是返利的钱。”

“以前一台机子至少赚30元,现在这个差价已经算多的了。搞手机就是在走量,没量根本没收入。黄牛时代已经过去了。”王峰说道。

深度阅读

价格已血拼到位 下一站是……

2014年,国产手机市场已是一片红海。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4.2亿部,同比上升 19.9%。但由于市场趋于饱和,IDC预测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增速趋缓,同比仅有7.8%,这是自2009年以来增长率首次降至个位数。

即使国产手机市场已经十分拥挤,但仍有不少大佬为布局移动端而进入市场。小米、大神、魅族、乐视,又卷入新一轮价格战。但是价格战已经快要见底,接下来国产手机还该拼什么?

拼资本:乐视拼过锤子的秘诀

为手机厂商撑腰的是资本的力量。

今年2月,魅族科技第一次引入战略投资,2月9日宣布阿里巴巴将投资魅族 5.9亿美元,海通开元基金也将投资魅族6千万 美元。随后3月,魅族MX4 Pro降价300元2199起售,5月又再降300元。魅族最新发布的旗舰机MX 5售价也只有1799元。这几次压价行为,迫使小米手机也进入降价通道。

资本的涌入对手机厂商的格局影响不容忽视。“通过资本补贴,可以将短板补起来”,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指出,资本对于互联网手机厂商,尤其是新兴品牌非常重要。产品初期元器件采购时,新品牌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如果货源相对紧俏,有资本做背书的新兴品牌便通过价格补贴、或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采购,甚至在进入市场后,“资金充裕的一方完全可以贴着成本、或者亏本卖,以迅速打开市场。”王艳辉表示。

“这就是同样都是互联网新品牌,为什么乐视手机销量要好于锤子的原因。”电子产业研究所分析师潘九堂认为,乐视手机首轮融资为3亿美元,而锤子手机A轮融资只有7000万元人民币,B轮是1.5亿元人民币,相差甚远。2014年在发布新机后,锤子一度深陷产能危机、舆论危机和财务危机。

6月28日,酷派发布公告,宣布乐视旗下公司Leview Mobile HK Limited以27亿港元入股酷派集团,成为酷派第二大股东。乐视这一举措被业界看好,王艳辉认为,既为乐视手机产业链进行布局,又为乐视的内容生态找到入口。但这一切都是在资本支撑的前提下。

拼供应链:最核心竞争力

2014年9月,手机厂商之间的“1799元”骂战正酣,友商跳出来指责魅族MX4性能有问题。但友商并没有指出关键性问题,产能才是魅族MX4最大的硬伤。有业内人士透露,联发科MT6595处理器在2014年的产量不足300万片,更何况联想、酷派、中兴、TCL都要来分一杯羹。屋漏偏逢连夜雨,魅族MX4还与iPhone 6撞车,富士康玩命造iPhone 6去了。

去年9月16日,魅族无奈发表长微博来解释MX4迟迟跳票的原因,文中提到,MX4的预估备货量是MX3的10倍,但由于MX4复杂工艺导致良品率下降,使得MX4的备货量只有MX3的5倍,日产量在1万台左右。

面对770万的预订量,魅族副总裁李楠只能在微博上“苦求”用户不要再预订魅族MX4了。当时还有向小米4炫耀之嫌,回过头来看,2014年魅族总销量只有500万台,确实是产能出了问题。

因上游产业链供货不足而导致的产能跟不上并不是个案,潘九堂表示,一部手机有200到600个不等的零配件,对手机厂商来说上游产业链不仅复杂、波动性大,管控起来也十分困难,“如果是中低阶零配件出现问题相对容易解决,照相模组这些零配件因发展很成熟,也不容易出现产能问题。关键是指纹识别、摄像芯片、系统芯片等中高阶零配件,技术只被一两家企业掌握,一旦出现问题,直接影响下游的手机厂商。而能拿到货的,一定是品牌知名度较高、出货量大的手机厂商。”

手机行业分析师孙昌旭更是坦言,在新的时代下供应链已成为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而新兴手机品牌在这方面的控制力相对弱于知名品牌,“现在,对于一个新兴手机品牌来说,硬件上的差异化已经很难做到。所以起步阶段核心的命脉在供应链能力。如果一加、乐视、锤子、奇酷等全新品牌没有人为它们做供应链背书,那么价高缺货将会造成重伤。”

拼人才:为生态链铺路

7月1日,荣耀、魅族发布会后的第二天,小米宣布,任命周受资为首席财务官。周受资是国际顶级投资基金DST的合伙人,2010年到2015年,5年间在DST投资的公司包括小米、京东、阿里巴巴、滴滴打车等。至此,周受资是小米继Hugo Barra、陈彤和王翔之后引入的又一位高管。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相继进入手机领域,为的不外乎是在未来智能生态链中占据制高点。但如果准备不足,往往会“死得很惨”。奇虎360董事长周鸿t(微博)在投资奇酷前,便曾与TCL做过阿尔卡特360特供机,最终销量只有2万多台。周鸿t曾对此自我检讨,“拉了很多不靠谱的小伙伴。”互联网公司对供应链的控制和谈判往往是缺乏经验的,所以必须找经验丰富的人解决自己的短板。所以,他们将目光放到了自己的对手身上。

不仅仅是小米,乐视、锤子等新兴品牌都从主流的手机厂商去挖人。乐视挖来的3位高管分别是魅族负责营销和研发的副总裁莫翠天、马麟,原联想集团副总裁、MIDH中国业务部总经理冯幸。据了解,冯幸擅长手机渠道的建设,在运营商渠道资源较多,他的加盟主要解决乐视手机的渠道销售问题。

潘九堂对《IT时报》记者说,在用人方面,锤子手机稍逊一筹,“锤子科技从摩托罗拉挖来了不少人,但摩托罗拉了解的是国际行情,对国内手机市场了解并不深,这也为锤子手机后期的问题埋下了伏笔。”

前不久,在小米的媒体沟通会上,导演冯小刚、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优酷土豆董事长古永锵(微博)、博纳影业总裁于冬等大腕为雷军(微博)站台,小米工作人员表示,这其实是他们副总裁、前新浪网总编辑陈彤的人脉。在国产手机竞争当中,人起的作用往往更加微妙。小米挖来美国高通公司前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王翔,用意十分明显。

拼专利:下一个赛点

在取消高通反向专利授权之后,华为、中兴等传统手机厂商和中国互联网手机厂商的关系开始微妙起来。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公开数据显示,酷派、OPPO、小米、魅族的发明授权分别为334、103、10、4件,而华为、中兴的专利授权则分别为22169和14493件。如果华为、中兴发动专利战进行商业竞争,那么小米、OPPO等新兴手机厂商的手机市场将全面受到影响。

近几年专利诉讼的案例并没有断过,但国产手机品牌之间的专利战一直没有发生,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此前透露,一家知名国产手机品牌的专利代理公司将于近期起诉另一家知名国产手机品牌。

互联网厂商已经意识到专利的重要性。小米选择收购大唐旗下的联芯科技,奇虎360选择与酷派合作,乐视入资酷派,联想收购了摩托罗拉,纷纷开始在专利领域进行布局。王艳辉表示:“这一轮价格战结束的话,那么接下来可能就是专利战。”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打击预装软件 中国走在美国前面

  三星情何以堪

“终于有人就预装软件的事起诉三星了!”,这是美国科技博客Gizmodo的新闻报道标题,因为上海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简称:上海市消保委)就手机预装软件一事向三星和OPPO提起正式诉讼。

事竟如此,三星情何以堪;相隔万里,美国媒体的那种幸灾乐祸依然可以感受的到。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预装软件这一问题已经是全球共怒,人人反感。总说美国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是美帝良心和业界楷模;这一次,中国却走在了行业前列,着实值得肯定。

不过,坦率的说,我并不认为三星和OPPO是预装软件问题上的最无节操者,至少他们预装的软件还是知名应用。相比之下,国内运营商定制的一些低端机型,手机连锁商出售的一些机型,预装的软件更加无所忌惮,而且其中还包括了一些木马性质的恶意应用。

上海消保委选择三星和OPPO显然也是出于威慑目的。选择一家国际顶级厂商和一家国内主流厂商,提起国内首起消费维权公益诉讼;这起诉讼的判决结果,或将对未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起到重要影响。

  预装软件痼疾

打击预装软件 中国走在美国前面
  “终于有人就预装软件起诉三星了”,这是国外媒体对上海消保委起诉三星OPPO一事的标题。

预装软件并不是智能手机的固有问题,在PC上也同样存在。只是相对于PC的运算能力和存储空间,过多预装软件对智能手机带来的影响更为明显,占据大量的存储空间,延缓手机运行性能,后台消耗移动数据,因而也更加容易遭致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一款智能手机在出厂时通常包括系统商的系统应用、设备商的功能应用、运营商的服务应用以及第三方应用。系统应用保障了智能手机正常运行,通常也是必需存在的;消费者不满的通常是后面三种应用的泛滥成灾,而其背后根本原因就是直接商业利益。

为了获取新用户以及保障用户活跃度,第三方应用提供商会向手机厂商和运营商支付费用,在智能手机里预装应用。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手机厂商的利润越来越稀薄,每笔1-5元人民币的预装软件费用已经成为安卓厂商的重要收入来源。

举例来说,微软就与三星、索尼、LG、戴尔等30多家厂商以及Cyanogen这样的系统商达成合作,将自己的Office、OneNote、OneDrive和Skype应用预装到后者特定机型的Android手机与平板之中。不过,微软利用的是自己手中的Android相关专利进行交换。(Android是谷歌开发的免费系统,但其中涉及到微软的相关专利,微软一直向Android厂商收取专利授权费。)

此外,美国最大的广告主、电商巨头亚马逊也会通过合作以及付费的方式,将自己的购物、阅读、音乐和应用商城应用安装到其他安卓手机之中。同样预装软件的还有Facebook以及旗下WhatsApp、Instagram等社交应用。虽然这些预装应用都是用户常用的,但无法卸载的问题依然引来了诸多抱怨与投诉。

  运营商的施压

在预装软件的问题上,美国运营商并不会比中国同行更有节操。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运营商不仅会收取费用在旗下渠道销售手机上预装应用,还会因为利益问题干涉手机厂商此前预装的应用。AT&T和Verizon都曾经阻止过微软在三星Galaxy S6手机中预装应用。

为了获得运营商的支持和销量保证,绝大多数手机厂商都会尽力配合运营商的各种合理以及不合理的要求,其中也包括了预装运营商应用。对于那些销量严重依赖运营商渠道的手机厂商来说,这一点尤其明显。或许只有苹果敢于对运营商说不,即便实力强大如三星也无法得罪运营商。

以美国最大运营商Verizon的定制机摩托罗拉Droid Turbo为例,除了谷歌的系统应用和摩托的特色应用,还预装了Verizon自身的短信、导航等6款服务应用,以及来自亚马逊、美式足球联盟NFL、网络电台Slacker Radio等7款第三方应用。这意味着消费者在买到Droid Turbo的时候,手机内已经有了总计40多款应用。而且这些应用完全无法删除。第二大运营商AT&T也同样好不到哪里。

比Droid Turbo更加夸张的是三星今年的旗舰Galaxy S 6。当美国第四大运营商T-Mobile用户买到这款手机时,机器内已经有了56款应用,其中包括微软OneDrive和WhatsApp等大量第三方应用以及来自T-Mobile的多达6款应用。第三大运营商Sprint也在自家销售的S 6内塞入了十多款非必需应用。虽然S 6凭借其设计和性能赢得了诸多好评,但预装软件问题依然是三星面临的一大负面。

  苹果相对节操

在预装软件方面,苹果无疑是业界楷模。无论消费者是购买裸机或是合约机iPhone,手机内只有苹果自己的系统应用,而不会有任何第三方应用。随着苹果近年来的去谷歌化,iPhone此前预装的谷歌地图和YouTube应用也不再随机附带,整部iPhone中只有苹果自己的全套系统和功能应用。

当然,苹果的相对节操来自于他们的强大业界实力。得益于iPhone高达50%利润率和巨大的销量,苹果不需要考虑预装软件这一收入来源。拥有强大的业界地位,苹果有足够的底气拒绝运营商的任何预装软件要求。不过,即便苹果刚刚进入智能手机行业的时候,苹果并没有多少选择,但他们也顽固地扛住了运营商的压力。

这是乔布斯的完美主义思维。他曾经公开表示,很多手机厂商错误地把零售商、运营商等渠道合作伙伴当作自己的客户,而苹果则相信终端用户才是唯一,因此不会考虑运营商的要求和压力。实际上第一代iPhone之所以选择AT&T独家合作,也是因为只有AT&T看到了iPhone的前景,愿意满足苹果当时看来极其傲慢的要求。

不过,即便iPhone上没有任何运营商和第三方应用,有洁癖的消费者依然不能感到满意。部分用户根本不需要Game Center、Apple Watch这些应用,缺少它们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功能正常运行,但苹果用户依然不能自主删除这样系统应用,只好眼不见为净。此前,深圳一位消费者就曾经就苹果手机预装软件将苹果中国告上法庭,这起诉讼目前还在二审过程中。合理解决方案

或许意识到预装应用给Android手机带来的困扰,因为绝大多数预装软件问题都存在于Android手机中,谷歌在Android 5.0中授予了用户停用部分应用的权限。但以美国地区销售的三星S 6为例,大量预装应用只是可以停用,并不是直接卸载;尽管不会再消耗流量,但依然占据着大量机内存储空间。

要免受运营商和第三方软件困扰,Android用户最好解决方案就是购买谷歌Nexus系列原生Android手机,或者通过Root卸载这些软件,或者购买非运营商渠道的无锁机。但Nexus在中国大陆并不实用,Root机器可能导致失去保修。国内安卓手机是否预装应用以及是否可以卸载,依然只在于设备厂商和运营商良莠不齐的节操。

去年深圳市消委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根据其随机抽选的6873名消费者问卷调查显示,95.32%的手机存在预装软件,88.91%的预装软件不可卸载。98.60%的受访消费者认为预装软件不合理,不满意。今年6月,深圳已经约谈了三星、华为、联想等手机厂商,劝谕各家厂商允许自由卸载预装软件。

上海消保委的诉讼要求并不过分:要求两家手机厂商在手机外包装和说明书明知预装软件的详细信息以及提供直接卸载预装软件的解决方案。所有消费者都痛恨删不掉的预装软件,尤其是运营商和第三方的预装软件。上海消保委这起诉讼同样引起了全球科技媒体的关注。

这起国内首起消费维权公益诉讼,或将给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未来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并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起到示范作用。至少这一次,中国走在美国前列,配得上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的体量。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迪士尼如何通过“影游互动”的模式布局手游市场?

迪士尼如何通过“影游互动”的模式布局手游市场?

20世纪迪士尼动画电影一直遥遥领先,其动画新技术的开创能力也是顶尖的。2014年,102分钟的动画电影《冰雪奇缘》总票房高达10.72亿美元,成为历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当然,迪士尼的游戏以及玩具也一直是广受欢迎的。在手游时代,迪士尼某些著名动画也改编成了手游。迪士尼这个娱乐影视帝国是如何做影游互动的?迪士尼美丽的城堡已经深入了人们的记忆,那么与迪士尼相关的游戏在全球不同地区的玩家心中留下了什么印象?

一、迪士尼是如何将游戏模式推广到中日韩等亚洲地区?

很多国际游戏厂商都十分看好中日韩移动游戏市场,在这些地区迪士尼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影视互动的?按照外媒的报道,这也叫做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迪士尼游戏模式。

1、中国站:国内领先手游平台+亲子路线的“鳄鱼小顽皮”游戏模式(物理解谜,并加入中国风的创新元素)

通过与中国领先的手游平台触控合作,并将中国流行动画形象、中国风道具等中国元素融入到迪士尼经典系列游戏模式之中。以迪士尼与触控科技联合发布的亲子手游“喜羊羊小顽皮“为例,单从名字上来看,你是不是已经想到了曾经风靡全球的迪士尼《鳄鱼小顽皮》、《米奇小顽皮》爱洗澡系列之一呢?不错,《喜羊羊小顽皮》在很大程度上海延续了经典玩法。该系列的核心玩法就是物理解谜。至于前面所说的微创新就是:道具、技能、关卡系统的变化。

1)道具方面,玩家在通关的时候会收集到绣花鞋、团扇等中国传统器物,还会有甄盅虻某鱿帧

2)技能方面,游戏首次将中国五行元素与技能系统、装备系统相结合,巧妙利用了金、木、水、火、土的自然属性;

3)关卡方面,新增关卡类型也用到了中国隼铆这样古老的机关设计。

2、日本站:依托日本LINE社交平台+三消休闲游戏模式(充分运用迪士尼玩偶形象)

一是从迪士尼以《冰雪奇缘》为主题制作的三消游戏《冰雪奇缘?冰纷乐》来看,游戏并没有对对传统三消玩法做出太大的变化。最大的亮点是在150个关卡中能够和Anna、Elsa这些电影中的角色们一起挑战。登陆日本地区AppStore当日位居游戏类下载榜466,第二天就直接上升至20位。整个游戏的前进与电影故事紧密结合,比如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Hans王子、Pabbie、Kristoff、Olaf等片中人物都可以解锁。

二是从《LINE迪士尼消消看》(DisneyTsumTsum)来看,其登陆日本市场取得好成绩后,好获得了苹果AppStore和GooglePlay游戏下载榜冠军,收入榜第3名。

3.韩国站;联合LINE推向全球后,在韩国表现差,主要因为LINE在韩国的渗透率不高。

根据LINE官方14年11月对外公布的数据:《LINE迪士尼消消看》全球累计下载量突破3000万次大关。但是,在韩国,《LINE迪士尼消消看》无缘跻身韩国GooglePlay应用畅销榜前250名,而在iPhone应用畅销榜上,进入前100名行列的次数也非常低。

4、除日韩之外的其他亚洲地区:表现很好。

《LINE迪士尼消消看》在亚洲的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市场,该游戏表现不俗。比如,在台湾地区,《LINE迪士尼消消看》上线后绝大多数时间内都位于iPhone应用畅销榜前100名内。

二、游戏与玩具互动玩法游戏模式:与任天堂、乐高、华纳兄弟合作,并成立迪士尼消费者产品与互动媒体部

在公司机构调整方面,昨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华特迪士尼公司宣布旗下子公司迪士尼互动(DisneyInteractive)将与迪士尼消费者产品部(DisneyConsumerProducts)合并为一个部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拥有“共同的创新战略”,“能够创造出超越消费者期望值,独特且令人沉浸其中的产品与体验”。

在游戏与互动玩具玩法方面,《迪士尼无限》融合了游戏与互动玩具的玩法,还在后续系列中与其他游戏厂商合作。《迪士尼无限2.0》主打漫威角色,而将在今年8月23日发售的《迪士尼无限3.0》则以星球大战角色为主要卖点。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动视宣布将推出一款新的《小龙斯派洛》游戏,将提供部分任天堂角色与载具。华纳兄弟也与乐高公司联手推出了《乐高次元》(LegoDimensions),将乐高积木玩具与《蝙蝠侠》、《指环王》和《回到未来》等经典系列结合到了一起。而任天堂的Amiibo玩具也一直维持着高销量。

结语:

迪士尼动画影视娱乐帝国在实现影游互动的时候,也积极采取了影视IP的利用、借助了社交平台,最大的不同是在自己影视IP、别的国家地区影视IP与自身经典游戏模式相融合,并利用了自己游戏玩具的全球优势。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iPhone 6S 8月量产 代工厂悄然启动万人招聘

iPhone 6S 8月量产 代工厂悄然启动万人招聘

  前不久,苹果代工厂之一和硕科技董事长童子贤在股东大会上暗示,苹果新一代智能机iPhone 6S即将进入量产阶段,和硕大陆工厂正在扩招。与此同时,《IT时报》记者发现,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硕科技子公司,下简称“昌硕科技”)已启动了大规模的招工计划,如无意外,8月iPhone 6S将进入量产阶段,仅昌硕科技上海工厂就计划招工4万人。

  工人涌来 奔着6S量产

  7月1日早晨8点不到,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秀沿路3668号的昌硕科技门口,已经聚集了几百名求职者,不少人拖着硕大的行李箱排在队伍当中,慢慢向前挪动着。前几天还空无一人的面试通道前迅速排起了长龙,几名安保人员高举着喇叭维持现场秩序,穿着红马甲的招募人员不断进出,向求职者讲解招工细则,平时略显冷清的工厂门口,一下子喧闹了起来。

  记者了解到,昌硕科技本年度最大招工于6月30日开始,目的就是为了8月iPhone 6S量产储备人力。昌硕科技此次招聘声势浩大,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招聘将从6月底持续到10月份,招聘总数在4万人左右。

  “这个工厂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会忙碌起来,因为6S要量产了嘛,这里马上就是旺季”,来自江苏,去年曾在昌硕工作过的小李告诉记者。

  “听在这里工作的老乡介绍,说苹果新款要上市,现在进去(昌硕)上班,工资能有四五千。”来自河南商丘的王慧刚从老家过来,拖着自己的行李。

  7月1日当天,不断有人涌进面试通道,队伍不断壮大。据记者现场观察,相当一部分求职者正是冲着iPhone 6S即将量产,才前来应聘的。

  加班有限制 工人月入4500元

  此前昌硕科技曾被媒体曝光过员工宿舍条件差,加班过度过劳死亡,据记者了解到,如今昌硕科技对宿舍条件进行了改善,不仅安装了空调,而且每个宿舍的人数也从12人减为10人。

  “活不是很累,现在厂里限制加班,不会让(一个人)无限制地加班了,我们工资一个月卖力点能有4500元”,刚从iPhone 6生产线上下班的小吴告诉《IT时报》记者。而来自黑龙江双鸭山的熊先生则坦言,住的条件差点没事,新款苹果要生产了,“工人能挣到钱就行”。

  记者现场了解到,当天的招聘从早8:00开始,下午2:00结束,而本轮第一波招聘一共将持续4天。虽然到场的求职者众多,每天能被最终录取的却不到200人。“7月中旬刚刚试产,试产需要的人并不多,主要为了进行初期的人力储备。等到7月中下旬招工人数会持续增加,8月将有更大规模的招工”,昌硕科技人事部工作人员解释道。

  和硕“抢单”富士康

  众所周知,在iPhone产业链中,富士康才是当仁不让的大佬,同样来自台湾的和硕科技往往只能分到不多的一杯羹。但近两年,和硕董事长童子贤似乎成了郭台铭的眼中钉,因为他正试图地从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手中抢走了越来越多的iPhone代工订单。

  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和硕董事长童子贤在股东大会上的暗示可算十分高调,从此次昌硕科技的招工人数来看,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和硕科技的iPhone订单数正不断攀升。

  据消息人士透露,按照往年惯例,新一代iPhone或将于9月15日正式发布,25日开卖;当季的首批出货量将达到2500万台,而第四季度这一数字或翻倍到5000万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昌硕科技必先进行大规模的人力储备,才能来得及应对大量订单。

  对此,华强电子产业研究所总监潘九堂表示,昌硕招工的举动很大可能因为他们接到了比往年更多的苹果订单,他们的招工时间也与合iPhone新机发布的时间相吻合。

  目前已经可以确定iPhone 6S将采用全新的Force Touch压力触感技术和A9处理器,但据业内人士分析,新机并未对iPhone 6作出革新性的改变,外形相似,性能也只是做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因而代工厂工艺和产能带来太大影响。

  如今,离iPhone 6S今年8月量产的日子已经不远,这对果粉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想运营好企业的新媒体 你必须达成7项自我修炼

想运营好企业的新媒体 你必须达成7项自我修炼
  去年底,我在创新传播峰会上有过这样的观点:

你每天编辑的微信公众号,可能是一家公司或一个品牌的对外传播渠道,但归根结底它是你的作品,甚至它也是以你为核心的一个独立媒体,而你是主编……当你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去生产、传播内容时,你会发现所有问题都不一样了,企业微信编辑最终还是要对用户价值与市场效益负责,这也是对一个微信公众号编辑的最高要求。

这是一个理想状态,我相信每个公司都需要这样的传播人才。那如何达到这种状态吗?我觉得至少需要达成以下7项自我修炼。

  用户思维:深刻理解公司业务

有很多企业在招新媒体运营人员的时候,会优先选择有编辑记者工作经验的。理论上,这种做法没有错,但实际是有待商榷的。

企业新媒体不同于大众媒体,其信息传播一定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或企业用户需求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企业新媒体就会失去其基本的价值。

因此在我看来,企业新媒体负责人熟悉企业产品与服务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千万别埋怨你的老板“只认钱”或“只发软文”,这是老板的职责,老板就是要为企业负责的。而作为企业新媒体负责人,你的职责也很简单,帮助企业更好的传播,做出更好的软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用户与品牌美誉度。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前提:深刻理解公司业务。

如何做到深刻理解公司业务?你要热爱公司的产品与服务,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如果不认同,就去沟通,如果怎么都不认同,那就赶紧换下家,彼此不耽误),要对公司的产品价值了若指掌。

  具体的途径无非三种:

1、多与老板谈,多与业务部门谈,多与一线运营人员谈。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用户反馈以及发展前景等等。

2、多与用户谈。你怎么也得有100+好友是公司官方微信、微博的“订阅用户”,同时再运营几个群。多观察大家对于公司产品与服务的评价。甚至和其中一部分人私下聚聚,成为真实的朋友,这都是你理解公司业务的前提。

3、成为公司产品与服务的用户。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优秀的产品并不多,导致多数从业者并不热爱自己公司的产品与服务,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但你必须想办法找到一些兴奋点,只有这样,你才能认同自己的工作价值。

  产品思维:架构立体的传播体系

目前还只有少数企业能够配备专业的市场传播部门。大多数公司老板,还分不清销售与品牌传播的区别。这为企业新媒体从业者带来了很大困扰。

但还是那句话,老板和公司都是没有错的,如果你懂、你专业,你就去引导、去解释、去影响老板和公司,告诉他们销售与品牌不是一回事儿,然后获得支持。

企业新媒体从业者的第一要务是进行品牌传播。也就是把企业的产品价值与服务理念,“翻译”给更多人。

在我看来,企业新媒体从业者不应该背负明确的销售指标,因为从根本上讲,销售的关键在于产品本身。企业新媒体负责把信息传播到用户,到转化率如何是整个公司综合运营的结果,不是新媒体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使命。

当明确了品牌传播这个第一要务之后,企业新媒体从业者就要努力解决下一个问题:我的用户在哪儿?是微信上?微博上?百度贴吧?豆瓣?知乎?还是线下的商城、大学食堂?

理性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用户通常存在于很多个地方。这就要求我们要同时覆盖很多个“场景”(当然,这里面有主次之分),也就需要一个完备的传播矩阵。

所以,插坐学院内部授课时,讲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公司真的一定要做微信公众号吗?言外之意,可能其他渠道更重要。

所以,新媒体从业者要有一个全局观,要有跨平台的架构能力。

除此之外,企业新媒体负责人还要有较强的产品思维,也就是同一个平台内,你要有通过不同的手段满足用户需求,完成用户服务。比如,微信菜单栏目设置,就是典型的产品思维的体现。不同的公众号差别非常大。

优秀的微信负责人甚至可以轻松过度到产品经理岗位,承担App的架构设计。

  三五个特别优秀的同行朋友

有很多人喜欢混圈子,我其实最不喜欢混圈子。甚至创业之后,四个人以上的饭局,我都很少参加,可能是我这个人太不会社交了吧。

我觉得一个人在一个领域里面,有三五个特别优秀的同行朋友就够了。假设你是地产公司的新媒体负责人,这三五个人可以按照如下比例分布:

行业老大(万科或万达)、行业内最会营销的(SOHO中国)、资深行业媒体人(《地产杂志》)、相似客群的其他行业老大(招商银行或者南方航空等等)、跨界营销高手(杜蕾斯等)。

交朋友也有几种方式,一种是互相学习的,也就是水平差不多的,那就多沟通个人感情。一种是亦师亦友的,也就是水平比你高的,那就多虚心请教,一定要记住,请教比自己水平高的人,最关键的就是学会提问,言之有物,言有所指。

这方面,建议大家多看一些对话录和访谈类节目,包括有一本书叫《学会提问》。

  资讯饥渴症

国内最大的企业家社交平台正和岛,其官方微信拥有近100万的订阅用户,企业管理层居多。我曾问过正和岛官方微信负责人陈为:一个新媒体从业者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有哪些?

他排在第一位的是资讯饥渴症。

也就是每天都要通过不同的渠道阅读大量的资讯内容,不仅包括社会热点,也要阅读时政类以及商业类新闻,总之,要保持对资讯新闻的饥渴,保证较高的摄取量。

国内最知名的科技自媒体之一、2014虎嗅年度作者阑夕,也曾在插坐学院内部教学时提到,文字工作者“读10个字儿,写1个字儿”的基本前提。

我们都知道新媒体从业者最宝贵的能力,就是大开大合的应变能力与表达能力。没有足量的阅读基础,是不可能做到的。以下是我在内部课堂上提给学员的建议:

  美的修养:看待事物的标准与眼光

我在插坐学院内部教学时,有一个100个PPT,第一页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你。

我想表达的,是每一个新媒体从业者,都能从内心深处充满自信:你看待事物的标准与眼光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企业新媒体从业者还需要具备美的修养,又是需要长期修炼才能达成的能力。

每个人的审美都不一样,看上去各有各的道理,但较高的审美水平,依然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以为,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企业新媒体从业者,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提升自己的美学修养:

1、著名设计品牌的广告、logo、店面、商品,比如每个城市都有一两个高端的奢侈品商城,那里绝对不仅仅是价格高,美感也高。真的别以为人家仅仅是贵。

2、著名设计师的作品,比如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的自传,原研哉的设计随笔以及著作等等。

3、经典话剧、音乐剧、舞台剧。

4、对日常事物的捕捉,尤其通过iPhone6就可以拍摄的那种(非果粉别黑我),不断优化你的观察角度以及审美水平。

5、旅游,看不一样的世界,尤其那些历史悠久又充满故事的城市,我个人推荐欧洲。

6、精品杂志。我至今仍然保留阅读杂志的习惯,不是它的文章有多好,而是整体的设计感、图片的感觉,还是比电子阅读精致得多的。如果没有一个更高的阅读体验追求,你很难做出超出预期的内容。

  学会管理上级

做新媒体工作,比协调同事更重要的是管理上级。就像万达新媒体负责人提出一个我认为非常经典的问题:如果老板内容一般的演讲稿必须发头条,怎么办?

企业新媒体在企业内部通常属于附属部门,极少有企业认为新媒体能发挥核心价值。这就导致了新媒体从业者的地位相对尴尬,甚至不权责不清晰。外包、兼职、随机分配工作的现象非常普遍。但现如今新媒体市场又异常火爆,所以很多老板看到那些10万+的刷屏文章,又会给团队试压。

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所以,企业新媒体从业者必须学会管理上级,从总监到副总到老板,都要有不同的管理策略。管理上级的关键就在于依据现有资源、能力、成本,经过充分沟通,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你必须告诉上级:

这次传播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别一堆目的)

这次传播的合理目标是什么?(别不自量力)

这次传播需要哪些资源及成本?(必须要支持)

这次传播可能存在的风险是什么?(丑话说在前)

也许你会说,我的上级根本不听啊?好吧,那你为什么还给他打工呢?

  不断的自我否定与自我突破

我对我们公众号负责人的要求就是:公众号版式、编辑细节等每个月升级一次;个人能力两个月上一个台阶。因为做好一件事,是没有止境的。

所以,这项修炼没啥好说的,牛逼人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综上,我们认为企业新媒体负责人至少应该从这7个角度进行自我修炼,如果你有哪一项没有做好,就赶紧做吧,抱怨没用。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手机(手机app)购物体验不如桌面 科技公司们如何破?

手机(手机app)购物体验不如桌面 科技公司们如何破?

国外媒体近日发表文章称,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它来浏览各种商品,但说到下单购买,人们大多时候还是会使用电脑来完成。屏幕较小、输入不便等因素给手机购物造成了制约。对此,谷歌、Pinterest等科技公司有什么应对之策呢?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供职于圣地亚哥的一家广告代理商的丹尼丝・查普曼(Denise Chapman)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在手机上浏览漂亮的衣服或者礼品。但在下单购买上,她却不会在iPhone上进行,而是选择她那台老到掉牙的戴尔电脑。

“我都到了压根就会尝试用手机来网购,”查普曼说道,“我总是觉得会出现麻烦,比如手指触碰错了得重新输入信息。我会直接用电脑去购买,因为我觉得这样要更加轻松。”

如今,包括谷歌、Facebook、Twitter和Pinterest在内的数家科技公司纷纷在尝试打造简单易用的“购买”按钮,以消除智能手机浏览与桌面购买之间的隔阂。

购买按钮其实在互联网出现之初便已诞生,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亚马逊的“一键下单”。透过该功能,人们在完成商品筛选后,直接点击该按钮就能够用预先存储的信用卡付款,下单配送到指定地址。

而新型的购买按钮则可以让科技公司充当移动购物者和零售商之间的中介,由此跳过手机糟糕的触控输入体验,并将一键下单推而广之,让成千上万的小型零售商均能受益。

下单时要输入的信息并不是很多,看起来不是很麻烦。但对于科技公司来说,那可是事关重大,因为它们数十亿美元规模的广告业务越来越移动化了,且仍跟能否促成网购高度关联。

虽然美国人每天盯着手机的时间接近3个小时,但他们的网购活动却大多是在电脑上进行。因为电脑屏幕更大,键盘更大,更便于浏览和输入包括信用卡号码在内的信息。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估计,今年手机在美国人的上网时间中的占比将达到一半左右,电商销售占比方面则只有大约20%。

另一家知名研究机构comScore的副总裁安德鲁・利普斯曼(Andrew Lipsman)指出,“我们发现购物行为已经很大程度上地转向了移动端,但人们在移动端的网购支出跟所花费的时间并不成正比。”

背后思路

着手打造新型购买按钮的公司的思路是,在日益移动化的时代,人们少进行手动输入了,而更多地进行触碰交互,要提供更加可预测的支付流程来为消费者消除“麻烦”,从而促进销售。在那些公司看来,网购过程中的不便之处,不管看起来有多么地微不足道,都有可能会让消费者犹豫,放弃下单。

移动应用在提供顺畅消费体验上可谓典范,因为它们存储了用户的账号登陆信息和信用卡信息,形成了封闭的系统让人们点一下就能够叫车和订购杂货。当然,前提是你有下载相关的应用。对于喜欢在网上随意溜达物色商品的人来说,购买体验还是不大好。

comScore的调查发现,购物者不满意的地方包括:在智能手机的小屏幕上看不清商品;配送和支付方面的选项点击很麻烦。

旧金山移动支付公司Stripe联合创始人约翰・科里森(John Collison)指出,“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开来之时,人们给其网站做出了新版本,减少了空白处,但整个体验却是完全照搬过去,因而运行很糟糕。”Stripe目前为包括Pinterest在内的数家公司提供购买按钮的技术支持。

Pinterest的“可购买图钉”是这么运作的:让用户在Pinterest应用内输入信用卡号码以及购物细节;看到想要购买的东西时,直接点击“购买”即可,与此同时,零售商会被告知履行订单出货,以及接受基于信用卡或者苹果支付服务Apple Pay的支付。

销售转化率低下

对于科技公司来说,人们点击了它们的广告,但最终没有去下单购买相关商品,那就是“销售转化”失败。致力于在搜索引擎以外销售搜索广告的adMarketplace表示,比起桌面搜索广告,来自零售商移动广告的用户点击转化成销售交易的比例要低出84%左右。

adMarketplace总裁亚当・爱波斯坦(Adam J. Epstein)指出,明显低下的销售转化率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移动搜索广告的价格只有桌面搜索广告的一半左右。

当然,并不是说桌面上的结账流程做得顺畅无比。但是,在移动设备流行起来之前,网购的竞争对象是实体店购买,网上支付流程做得再糟糕,也总比亲自开车去实体店买东西然后又开车回来轻松吧。

“而对于移动购物来说,它的对手是桌面购物。要想促进销售,你就得使得它的体验比桌面购物更加简便。”

在移动广告领域,没什么公司取得的进展能够跟谷歌相提并论。该科技巨头建立起的广告帝国始于电脑端,如今正快速转向移动设备。

谷歌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10个国家,移动搜索量已经超过了桌面搜索。另外,eMarketer也估计,今年美国广告主在移动搜索广告上的支出将首次超过桌面广告――它们的规模将分别达到128.5亿美元和128.2亿美元。

在过去的几年里,谷歌广告的每点击成本(cost per click)呈现下降趋势。

谷歌效能媒体副总裁杰森・斯佩罗(Jason Spero)说道,“你在桌面上的体验是完整的电商体验,搜寻研究,购买或者预订,这是个闭环;我们能够对其进行追踪。”

而手机则模糊了网购和店内购物之间的边界,因为人们在实体店内购物的时候往往也会使用手机来查阅相关信息,又或者搜索手机号来订购商品。

融合广告与消费

然而,要是广告展示和购买直接关联,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会更加方便轻松,同时可能也会推升广告的价格。

谷歌最近推出了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如支持直接在广告内预订的酒店广告。斯佩罗表示,这种形式的购买按钮将会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一开始将会先出现在Google Product Ads产品广告当中。该热门广告形式包含产品图片和细节。

现在说这种新型广告会给零售商带来什么影响还言之尚早。要是购买按钮取得腾飞式发展,那么购物者访问零售商网站的需求就会降低,忠诚度因而会随之下降。

来自comScore的利普斯曼相信购买按钮能够帮助提高移动购物销售额。

梅西百货数字媒体战略副总裁塞丽娜・波特(Serena Potter)称,她并不在乎公司的销售具体来自哪里。

“我只是希望他们会下单购买,所以不管他们选择何种方式来查阅商品和完成交易,我们都能够接受。”她说道。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央视曝iPhone偷跑流量:每月可耗60元流量费

央视曝iPhone偷跑流量:每月可耗60元流量费

7月1日,由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消保委)提起的一起公益诉讼案正式被法院受理。这次公益诉讼分别以广东欧珀(OPPO)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为被告,诉讼理由是这些手机厂商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海消保委是通过一次对比试验得出这一结论,这次试验是怎么做到的?又得出了哪些详细结论?一起来看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调查。

《每周质量报告》谁动了我的流量?

对比试验一:手机流量

品牌智能手机竟会“偷跑”流量

上海消保委一共购买了20款用于试验的样品,其中不仅包括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手机,还有华为、中兴、小米、OPPO等国产品牌的主要产品。

对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在待机情况下“偷跑”流量问题,上海市消保委从中选出10款进行模拟检测,这10款手机的品牌分别为海信、步步高(002251,股吧)、金立、小辣椒、三星、华为、联想、索尼、诺基亚和苹果。这10款手机中,有5款为运营商的定制机,其中华为、索尼是中国移动(微博)的定制机,诺基亚、小辣椒是中国联通(微博)的定制机,海信是中国电信(微博)的定制机。

在上海市质检院电子电器家用电器质量检验所,检测人员将这10款手机恢复为出厂设置后,插入相应运营商的SIM卡,放在同一环境中,在不人为开启任何第三方软件的待机状态下,每隔24小时记录手机的流量消耗情况。

苹果手机“偷跑”流量最多

一个月“偷跑”60多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消费者手机的流量使用情况,在运营商的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查询。检测人员在对这10款手机开机注册入网并进行120小时的待机试验后,发现即使是在待机状态下,“偷跑”流量的情况也非常明显,竟然有多达9款手机都在开机注册入网及待机过程中“偷跑”了流量。其中,中国移动定制的索尼、华为和中国联通定制的小辣椒、诺基亚4款手机“偷跑”流量较为明显,分别为4113KB、1037KB、589KB、4281KB。

而在这10款手机里,“偷跑”流量最多的是苹果手机,120小时内共“偷跑”了80MB(兆)流量。按照中国移动每110MB流量加油包收费15元的价格计算,消费者每5天被“偷”掉的流量,价值10.9元,消费者要为每个月“偷跑”的流量额外支付60多元。

对比试验二:预装软件

OPPO手机预装软件数量最多 达71个

上海市消保委在对流量消耗进行监测的同时,还对手机预装软件数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智能手机,预装的软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保证手机基本功能的系统必须应用程序,如电话、短信、相机和相册等;另一类是商业软件,如QQ、天气、地图、淘宝等客户端。

实验结果发现,上海市消保委送检的20款手机中,除一款无法开机外,其余19款手机,都预装了不少软件,其中最少的27个,最多的达71个,这款预装了71个软件的手机标称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生产的OPPO牌。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宁海说:“它的视频软件就多达4个,譬如搜狐、爱奇艺等。”

另外,检测人员还模拟普通消费者的操作方式卸载手机中预装的软件。苹果、三星和金立等3款手机,根本无法卸载任何预装软件。其余16款手机中,预装了58个软件的VIVO手机,可卸载软件数最多,达到33个;最少的是预装了30个软件的魅族手机,可卸载软件10个。而预装软件数量最多的OPPO手机,不可卸载软件仍然最多,达47个,不可卸载软件最少的手机是诺基亚,仅有18个。

商家通过预装软件获利

部分软件卸载手机容量竟不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检测人员在卸载部分手机的软件后,手机的容量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专家认为,这种现象说明,消费者看起来已经删除的软件实际上依然存在,根本没有被物理删除。

上海消保委委托检测人员透露了原因:“部分经销商或厂商通过预装软件获利,装一个软件多的话会有3到5块钱,少的话也会有1到2块钱。”

预装软件危害:资费消耗+恶意扣费+隐私窃取+远程控制

手机预装软件数量多、难卸载,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仅仅是干扰正常使用。《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在2013年9月29日,就曾播出过《被预装的风险》,节目揭示预装软件在影响运行速度、浪费手机流量的同时,还对手机预装软件背后隐藏的利益进行了深层次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手机软件预装行业利润巨大,但潜在威胁随之而来。北京一家手机软件安全监测机构就发现,一款手机里的软件暗中操控手机自动发短信,推送广告,给手机用户带来资费和隐私的双重损失。手机预装软件的种种危害,已经给广大智能手机用户资费和信息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对比试验三:手机容量

手机标称容量与实际容量存差异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次上海市消保委组织的智能手机对比试验,发现的另一问题是手机标称容量与实际容量存在差异的情况非常普遍。业内人士介绍,对于手机容量的表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手机厂商在产品外包装或者广告中宣称的容量,即为标称存储容量;另两种为消费者只能在手机系统设置中查看到的实际存储容量以及可使用存储容量。

记者调查发现,这次对比试验用的20款手机,商家标称容量普遍高出消费者实际可用容量。一款用于实验的小米手机,标称容量为8G,但消费者的可用容量仅有4.82G,可用容量仅为标称容量的60%,而另一款同样标注容量为8G的索尼手机,实际可用容量仅有4.26G,仅为标称容量的53%。

维护消费者权益 拒绝沉默

据上海市消保委介绍,从2012年以来,上海消保委受理的手机类消费投诉案件都呈上涨趋势,已经连续3年占到商品类投诉的第一位。另据有关机构统计,2014年,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超过了5亿,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

法律专家认为,智能手机上安装的所有软件,使用与否都应该由其拥有者决定,特别是连接互联网等产生费用的使用,更是应该征得消费者本人同意。然而,上海市消保委这次对比试验却表明,许多智能手机上预装的软件,并没有经消费者主动启用,就在后台悄悄联网,“偷跑”流量,这对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是一种侵害。上海消保委这次提起公益诉讼,可以说是目前法律框架下维护消费者权益为数不多的选项之一。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