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逃离,只因中国市场对性价比太执着?

国际品牌逃离,只因中国市场对性价比太执着?

  在国产手机集体崛起的这些年,我们一方面看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手机市场,一方面却又听闻曾经如雷贯耳的国际厂商正纷纷离开中国。在民族主义者的眼里,或许可以将其粗暴地理解为一场逆袭。但雷锋网从某个“日薄西山”于中国的国际厂商那得知,这只是中国市场特殊化的一个缩影,就好比也有很多中国厂商在竭尽全力开拓海外市场一样,作为一个生产者,利益才是永恒的话题。

  中国特色

最早从2011年开始,LG、MOTO、诺基亚、索尼、三星等国际厂商都陆续曝出在中国大面积裁员和撤离工厂的消息,更有甚者则是直接离开中国。谈到这个问题时,某国际厂商的手机老兵张坤(化名)显得很无奈,他认为,国际厂商之所以面临今天的窘境,原因就是无法为中国市场专门设计产品。

据张坤描述,中国手机市场的特殊远不是“不规范”三个字可以概括的。其实在小米做手机之前,三星的战略里就有走性价比,其动机也非常简单,就是要大面积铺量,保住出货量世界第一的地位。当时小米的横空出世,在他们看来,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雷军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直销路径。

当国际厂商缓过神来的时候,内部都有讨论是否用同样的方式在中国卖手机。即使像小米一样主推超高性价比,其成本并不会高出小米很多。因为在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都是固定的。但令国际厂商尴尬的是,它们的产品是面向全球的,无论是专利保护还是上市标准都有严格的指标。所以当它们去找代工厂时,后者的回应往往是,没想到你们比国产手机还“过分”,这样的方案我们做不了。

在交流中,张坤给雷锋网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据我所知,国产手机的跌落测试中,华为的标准是最高的,在0.8m~1m之间,但在美国市场,运营商的跌落标准则是1.5m,这样的差距对产品要求非常高。”

即使是最后把产品做出来,同梯队同价位的机型基本上就是在营销和渠道上过招。如果国际厂商想做到小米那样的营销效果,巨额的营销费用是超高性价比很难承载的。即使如法炮制一个小米,参照其利润,国际厂商在这样的抉择中往往十分现实,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如果股东做了大量投入之后,结果财报显示利润很低甚至出现亏损,那怎样的大饼也画不过残酷的现实。

  外面的游戏规则

当国产手机海外受阻的时候,人们习惯性地将目光聚焦在专利上。张坤表示这只是一张入场卷,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交钱就行。并且在这方面不存在所谓的专利阴谋,所以无论是什么厂商,在当地法律的保护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交完了专利费后,就意味着你已经有资格进入“大名单”,这时候真正的难题就是如何进入当地市场,让消费者见到你。

如果想让自己的产品在美国热卖,国产手机必然要和运营商合作,因为后者十分强势,手握大部分市场份额。这样的话,摆在国产手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插队和长期合作。运营商自己在做市场调研时,如果想推某款手机,却发现与之合作的手机厂商都没有意愿做,这时候他们会在备选的大名单中搜索目标。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外来者能否抓住机会就靠其公关能力了,如果两方面人马一拍即合,那恭喜你,插队成功。

至于长期合作,这就需要手机厂商实打实的技术和投资,西方人在经营中讲究合理和共赢,他们不会因为利润上的些许差距而喜新厌旧。那些与运营商长期合作的手机厂商,他们在立项之初就会保持积极的沟通,虽然运营商不至于干涉手机厂商的产品思路,但在共同研发之后,产品的市场预期显然要更有底气。

与美国市场有些许区别的是,欧洲除了运营商,那些连锁的手机大卖场也是国产手机拿到专利通行证后主要的合作对象。至于如何攻克,用张坤的话是:“一切都是关系,搞定了当地的牛人,这些都不是事,就像当年在法国卖得风生水起的波导手机。”这样看来,渠道和运营商在海外市场就像两个“仲裁者”一般存在。

厂商们为何如此“卑微”呢?其实这都是消费者决定的,对海外的运营商巨头来说,它们没想过在硬件上获取太多利润,而是通过服务来放长线钓大鱼,所以在购机的时候,消费者会喜闻乐见地从运营商那里买更便宜的手机。

据张坤介绍,当年乔布斯是很排斥和运营商合作的,当第三代iPhone开始席卷全球时,运营商逐渐丧失了合作的主动权,因此乔布斯是一个改变了手机市场游戏规则的人。这其实和前文中的插队有异曲同工的意思,只不过插队是运营商自己认为消费者需要什么,而后者则是厂商证明了消费者非常需要什么。

  手机离PC的距离

谈到国际厂商的业务重心时,张坤毫不犹豫地表示,大家都在往可穿戴这条路上走,原因很简单――高利润。以手环为例,很多知名的国际厂商,可以将千元以上的智能手环卖得很好,但小米做了智能手环之后,大家其实也能看到这里面的利润空间有多大,这都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况且,手机厂商经过多年的积累,延伸去做可穿戴设备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虽然可穿戴设备至今还没有普及,但想在热度尚存时大捞一把的大有人在。即使是那些的确有抱负的创业团队,单纯的一个idea是很难拿到风投的,所以最坏的打算,无非是用第一代产品赚到能做下一代产品的资本。

至于传统的手机厂商,张坤透露说,为了进入海外市场,其实很多国产手机都有找它们谈合作,合作形式无非是借鉴国际厂商的经验,并将自己的产品以国际厂商的名义走向世界,这样就有了与运营商谈合作的资本。听上去如此卑微的举措,无非是相比国内市场,海外至少还可以保证一定的利润,真是一个令人唏嘘的理由。

谈到自己公司的命运时,张坤笑道,大公司的问题就是太大,面对问题的时候,机动性太差,为了对股东负责,财报上准确的数字远比画大饼要实在,所以如果哪一天大公司调整战略部署或者直接兜售手机部门,那都是很正常的。而巨头们衰落之后,永远会有后来者接管市场,如果做不到像苹果那样惊涛骇浪的话,熟透后的手机行业迟早会像PC一样,在沉默中继续保持沉默。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苹果(ios app开发)爆发在线服务全球性故障 股价受到冲击

苹果(ios app开发)爆发在线服务全球性故障 股价受到冲击

周一,苹果公司光鲜亮丽地发布了苹果手表,然而美国时间周三,苹果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噩耗”,其iTunes商店、App Store软件店以及多个互联网在线服务发生了全球性大面积故障,中断时间达到了匪夷所思的11个小时,苹果公司公开对用户道歉。目前,各项服务已经陆续恢复正常。

据彭博社、美联社等媒体报道,这是苹果在线服务一次全球性的重大故障事件,全球多个用户受到影响,其中包括美国、瑞士、中国、中国香港等市场。海量用户反映,无法通过苹果软件商店下载软件,或是登陆账号时发生问题。

在网络上有关苹果服务的论坛上,大量用户反映,在登录软件商店时看到了系统错误提示“STATUS_CODE_ERROR”。在社交网络Twitter上,全球的果粉集体吐槽,纷纷通过“#appstoredown”和“#itunesdown”这两个标签,描述自己面对服务停摆的遭遇、表达不满情绪。

苹果官方的系统网页信息显示,在周三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点45分时,苹果的iTunes商店、AppStore软件店、Mac软件店已经恢复了正常。当天,iBooks数字书店也发生了中断,另外“iCloud Mail”以及其他苹果互联网服务,也发生了长达四个小时的故障。

据美联社的报道,在美东时间下午1点30分时,苹果大量的iPhone和iPad用户,仍然无法正常使用软件店等服务。

苹果官方在一份发送给媒体的声明中,对此次故障表示道歉,苹果表示表示此次大面积服务故障属于一个“内部系统错误”。苹果表示:“我们正在尽快让所有的服务恢复正常。”

美国媒体纷纷指出,此次重大故障来的不是时候,就在本周一,苹果举办了春季新品发布会,对外发布了苹果手表和全新设计的MacBook笔记本,引发了消费者热议。

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发生故障,并不算是新闻。然而此次苹果的全球性故障,延续了11个小时之久,这震惊了科技行业内外。

美国“哈德逊广场研究公司”的分析师丹尼尔・恩斯特(DanielErnst)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无法回忆起以往什么时候遭遇过如此长时间的服务故障,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依靠云服务,我想我们将来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在线服务故障发生,不过这样的故障还不会带来太严重的影响。”

重大服务故障,也冲击了苹果公司的股价。周三,苹果股价大幅下跌了1.82%,下跌幅度为2.27美元,收盘价为122.24美元。据悉,这是苹果股价2月10日以来的最低点。不过,苹果公司的市值仍然高达7120亿美元。

如此大面积、长时间的网络服务中断,对于苹果公司也是相当罕见。上一次苹果故障发生在去年九月份,当时iTunes商店的部分用户反映无法正常访问,故障延续时间为不到六个小时。

日本野村证券国际公司的分析师斯图尔特・杰弗里(StuartJeffrey)表示:“如果这是一次黑客对苹果数据中心的攻击事件,我们还能够理解,但是在不知道故障原因之前,还难以判断此次故障对苹果带来的影响。”

美联社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苹果发生中断的,都属于全球用户众多的盈利性业务。苹果的iTunes交易平台是数字内容零售的中心,囊括了软件、游戏、电影、音乐、数字图书、杂志等等,其中的移动端软件单独采用AppStore品牌。

iTunes商店平台从2003年开始运营,当时主要面向iPod播放器用户,提供数字音乐的下载,后来iTunes提供的内容越来越广泛,用户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iTunes一共在全球拥有8亿个捆绑了信用卡的消费者。

而侧重软件的AppStore从2008年开始启用,起初面向iPhone手机,后来扩大到iPad平板电脑,最近又覆盖了最新推出的苹果手表。据官方统计,AppStore软件商店已经对外累计提供750亿次的软件下载服务。许多软件属于收费软件,而苹果公司也将获得三成收入的分成。

去年,苹果从iTunes、iBook以及MAC电脑软件以及其他数字内容零售服务中一共获得了185亿美元的收入,相当于每天进账5000万美元。不过和苹果2000多亿美元的总收入相比,iTunes营收占比并不算大。

众所周知的是,全球海量的iOS应用软件开发者,也通过iTunes和AppStore获得收入来源,因此本周三的长时间故障,也将影响到这些开发者的软件下载收入。去年,苹果一共向移动软件开发者提供了100亿美元的下载收入分成,相当于每天2700万美元。

本周一,苹果在旧金山的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苹果手表和全新的MacBook笔记本。苹果手表的定价从350美元到一万多美元不等,将会在4月24日大面积销售。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智能手表来了,如何让用户聚焦它的内容?

智能手表来了,如何让用户聚焦它的内容?

新闻机构已经从印刷业务转移到数字业务和移动业务,现在Apple Watch高调面世,内容呈现屏幕变得更小。内容出版商应当如何为用户服务,并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智能手表上?

过去一个月,《赫芬顿邮报》英国分部读者发展主管杰克・雷利(Jack Riley)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新闻媒体应如何对待Apple Watch、Android Wear,以及其他一些戴在手腕上的新型可穿戴设备?机遇、风险和挑战有哪些?

以下为第七部分:

几年后的智能手表会是什么样的?

虽然即便是最乐观的硬件销售预期也不敢妄言可穿戴设备的变革潜力到底有多大,但是仍有很多分析师表示,他们相信可穿戴设备将在未来几年内引起主流消费者的兴趣。我发现,出版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对于大多数组织来说,它们之所以愿意接受可穿戴技术,更多地是因为好奇和品牌宣传,而不是因为商业需求。BBC的派穆布鲁克(Pembrooke)说:“真正的增长点似乎仍然在于它是移动设备。”

他说:“眼下,这已经演变成为大型出版商之间的军备竞赛,目的是为了确保让尽可能多的忠实用户安装它们的应用,我强烈怀疑手机上的应用是否仍然能够作为用户管理各种设备上的联系人信息的个性化中心而存在。”

我采访过的很多出版商都对可穿戴产品最终的接受度怀着既热情期待又充满怀疑的态度。菲尔普斯说:“不管你在什么时候将一款新产品引进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会做的第一件事都是说,‘我为什么需要它?它将是一款彻底失败的产品。’当年手机刚刚问世的时候就是这样,人们认为它只适用于各种紧急事件,而且肯定不适合用来上网或阅读。现在,我听到很多人对智能手表也提出了类似的质疑。不管苹果什么时候进入一个全新的产品领域,人们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新产品的推出过程也总有一些不顺的地方,然后就会开始大卖特卖。两年之后,人们就会开始想,‘我简直不敢相信以前没有智能手表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尽管如此,苹果一家公司推出某一类新产品并不能保证就一定能够激发消费者需求的增长,这一点在业内也是公认的。《华盛顿邮报》的马布格说:“各种新平台、新设备和新媒体层出不穷,看似火爆但其实不然。我们正在关注它们,但是我们的任务是不要让读者们认为能够让你读到头条新闻的手表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麦特加里甘相信,苹果扭转乾坤的能力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仍然能够发挥作用。他说:“Apple Watch能够对可穿戴设备做出的贡献将堪比iPhone对智能手机做出的贡献和iPad对平板电脑做出的贡献。我们以前也有过这样的设备,但是直到现在情况才会开始发生变化,我们以后将看见这些领域的巨大潜力。我认为,现在有太多的人将Apple Watch与以前的智能手表相比,这与有些人拿iPhone与黑莓相比并且抱怨iPhone没有配备物理键盘没什么两样。这将开放我们的思想,它将完全改变很多事情。可穿戴市场还有很多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在两三年之内弄清Apple Watch的全部意义。但我相信,它的影响将会是十分巨大的。”

【结论】

出版商们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凭借可穿戴设备获得大量的收入和用户。新闻出版行业或许可以利用智能手表平台在早期发展阶段的新奇感来获利,但是他们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因为拥有了最先进的产品而产生的光晕效应上。或许还有少量商业广告合作也能给他们带来直接的收益。

最早接受智能手表的消费者从数量上来说将相对较少,但是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来说却会对出版商们很有吸引力

与智能手机的蓬勃发展相比,智能手表一开始的接受度将非常低,这是肯定的。但是最早接受Apple Watch很可能会特别受媒体公司的珍视,他们年轻、懂技术且富有,而且通常也都很喜欢健身。已经瞄准了这个相对富裕的消费群体的出版商们将在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可穿戴设备将鼓励人们养成同时使用多种设备的习惯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出版商们最关键的转变将是将他们的iPhone和Android产品视为部署多平台战略的工具,这种体验不论从技术还是经验上来说都与用户息息相关。手机和手表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这种联系比以前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联系要更为紧密一些。很多用户体验将由不同设备之间的移动来决定。

通知和内容必须是个性化的、与用户有关的和能够一眼看完的

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他们不能只是将已有的内容移动到一个新的平台,而应该根据内容与用户的关联程度来制作和选择内容,以个性化的方式向用户提供那些内容,并且让用户们能够一眼看完。通知是智能手表的一个很重要的互动模式,但是出版商们对于用户可能会对通知信息作出何种反应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出版商认为内容体验将从智能手表扩展至智能手机,另一些出版商则把重点集中在可穿戴设备的通知功能上。尤其在后一种模式下,内容的适配性以及内容被直接从手表界面分享出去的可能性才是打造有效的用户体验的关键。

新的社会规范将围绕着你对手腕的关注而发展起来

智能手表是否会让我们更加关注我们的手机?或者让我们减少对手机的关注?时不时地瞄一眼手腕上的智能手表是否会被视为对他人的不敬?如何围绕着智能手表建立新的社会规范将对智能手表的长期普及产生多大的影响?

智能手表将促使人们在新的地方消费媒体内容

虽然智能手机在家中的使用频率比它们在户外的使用频率更高一些,但智能手表低摩擦的用户体验或许会给出版商们提供一个提高用户数量的机会。

数据将会是一项挑战

有用的用户分析是很难甚至不可能获得的,至少在早期版本的可穿戴设备上是看不到的。这将让人们很难判断出版商们提供的内容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涉及到用户界面、典型用户、用户测试的质量报告将成为出版商们打造用户的可穿戴体验的必要组成部分。

现在还不能保证可穿戴设备一定能够得到广泛采用

智能手表的接受度可能要在几年之后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苹果的Apple Watch将对同样想在可穿戴领域建功的其他厂商构成威胁。但是与iPhone不同的是,Apple Watch是想在用户体验中增加一款新的设备。鉴于Apple Watch的售价偏高并且要求与iPhone配套使用,再加上智能手表尚未得到很多消费者的接受,Apple Watch、Android Wear、Pebble和其他的智能手表都将力争占据一个主流地位。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开发] 2015年S2C这类玩法,让你清晰认识B2C、C2C、O2O本质

[ O2O研究 ] 2015年S2C这类玩法,让你清晰认识B2C、C2C、O2O本质

                                               [O2O开发] 2015年S2C这类玩法,让你清晰认识B2C、C2C、O2O本质

      S2C即Service To Consumption ,利用互联网服务引导用户消费商品,简单的理解即通过互联网工具掌握用户需求并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引导用户消费商品(摘自 微营养创始人鲍虎观点)。

      以初创产品《微营养健康管理应用》为代表的一类S2C服务产品,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微营养提供的服务应该说是传统B2C、C2C、o2o等模式下向用户提供产品服务的一次升级,也就是S2C服务模式。想必这也是这个领域创业者,消费者以及商户一直追求的东西。笔者认为微营养这类健康生活S2C服务模式不是一种创新,也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故弄玄虚,因为这种健康服务模式带来的改变将直接让四类用户得到很大好处:一是追求健康饮食的消费者;二是线下餐饮、生鲜、营养品商户等;三是亚健康问题突出的上班族;四是健康管理类医疗保健服务机构。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类用户——追求健康饮食的消费者。

      虽然用户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自身也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去追求健康生活。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时段、不同健康特征和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了用户口味和消费理念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这些正是传统平台、商户现阶段无法解决的多样化需求。需求就是市场,这就意味着这些需求要被解决,商家才能赢得用户。

      现在市面主流的饮食、健康类管理平台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产品服务,但是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且多数以降低价格去吸引用户,很少考虑到用户自身的真实需求,而S2C模式下,美食、健康服务类的产品兴起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真实需求。

      通过手机摄像头实时获知食物的营养与热量并提供预警是满足用户健康需求的一个极佳案例。这一功能市面上也有一些产品,除了文中提到的微营养,还有SRI推出Ceres项目(识别热量)、Meal Snap(识别热量),饿了么也在愚人节提出了类似的概念产品,如卡路里相机等,这一功能让用户实时了解食物营养与热量是否超标或合理;其次是用户通过量化记录并参照了国家的营养量化标准知道自己每天摄入了多少、差多少、超标了多少,自主管理自身健康。又如大姨妈管理女性生理健康周期、乐动力生活健康运动、Cuptime做饮水健康等。基于移动智能软件实现让用户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很好地管理并知晓自己的生活健康、亚健康状况,相当于用户身边拥有了免费的健康管理顾问。这对追求健康饮食消费的人群来说显然是件好事,便捷、实时、经济、个性化都能得到满足。

      第二类是迫切想将产品服务推销给用户的商户。

      基于用户自身数据,判断出用户的每次需要营养与热量摄入是多少,然后提供进一步的饮食健康服务。这种服务的现实实现就是把线下合适的美食、生鲜产品、营养品等免费推荐给用户。

      现在的商户产品其实很好,也较为丰富,健康产品服务的意识也越来越强。那么商户的这些商品如何推销给合适的用户,这是商户很头疼的事情。而符合健康服务的餐饮、生鲜、营养品等商户越来越多,产品滞销给商户带来损害。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完善,如上文提到的依托移动健康软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美食服务可让商户更容易赢得用户信任并赢得市场,相信越来越多的健康服务平台能够满足这些商户更好地向用户推销好的产品。

      但是有些商户会说这会很麻烦。暂且听我说说利用这一类平台的好处:

      一是用户消费意识的提升,健康需求旺盛。相信商户自己也知道,随着生活压力增大、经济收入的增高,用户的消费越来越追求品质化和个性化,且追求不同的口味还注重健康合理。其实这对商户是一个极大的机会,如果你满足了用户的这些需求,你的产品不愁没有销路,在很长的时间不用考虑去打价格战了。你这个时候也很容易与自己的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商户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用户或许会免费的给你宣传,关注你,这样用户就会成为你的忠实粉丝了。目前市面主流的饮食服务平台多以价格战去吸引用户,很少考虑到满足用户自身健康饮食服务需求,这就造成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迟迟不能得到满足。

      二是精准营销。如果你作为商户刚好就在用户附近,也有适合的产品服务适合该用户,那么平台就会帮你自动地推荐给他,这对商户来说是极好的一次免费广告。商家好的产品不光体现在各种配料调出的美味,而且要体现用户自身需要的健康合理,这是用户健康层面的真实追求,也是商家面临解决的问题,前提是你商家真心想发展。平台免费给你导流量,消费者知道你商户在哪里、怎么去、怎么联系。这种精准营销相较于纯价格战更有意义,因为商户只要专心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销路不是问题。

      三是未来的趋势。要知道一个人除了社交需求之外,健康需求非常重要。饮食与健康是永远的一对组合,将饮食与健康结合起来,是大势所趋。用户个性化饮食健康消费需要商户去重视且满足。苹果推动HEALTH功能就是为了在可见的未来掌握用户的健康数据,进一步提供增值服务。

      第三类人是亚健康问题突出的用户

      其实说到这个地方,心情还是有些沉重,因为就在前不久,亲人因为患糖尿病去世。她患这个病已经十几年了,也是经常跑去医院,时而按照医院的嘱咐,时而遗忘,结果病情越来越严重,相信我们大家也都深有体会。有时候明明知道是应该善待自己,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做。糖尿病患者对饮食的控制要求很高,如果从一开始就能够很好的控制,相信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每个人的营养摄入量(包括亚健康的情形下)都是可以量化的,这个量化消费者自己也许比较懂,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法长期坚持。通过一个平台可以自动地帮助用户计算出一次饮食营养摄入有多少,全天还差多少,或者超出了多少。这样的一个服务对亚健康患者来说是个福音。用户从一开始,简单记录一下,不用自己计算,不用自己去想,根据平台推荐的合适美食,自己做合理的搭配,这是一个很简单但很健康的生活行为。个人认为这样的服务可以被看做是亚健康管理一次质的提升,点对点的用户服务,让处于亚健康严重的患者能够很好的得到健康预警。亚健康用户自律是问题,好的服务必然会得到这类人群的关注。更何况,不用花钱的服务、个性化的服务,是每个人乐意去追求的。

      第四类用户是健康服务管理类企业机构

      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未来可以实现跟医院、健康服务等机构连通。机构通过平台实时追踪用户的饮食健康等生活数据,可以做到提前发现用户一些可能潜在出现问题的地方,结合服务机构本身的服务给出实时解决方案,这样可以让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想象有这么一天,有一个专家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帮你跟踪你与家人的生活健康问题,提供预警服务,在线咨询交流服务等。这个时候你或许只需要一点点的顾问费用(因为一个专家可以在线服务几十、上百个用户),就可以享受到自己的私人健康顾问服务,同时健康专家的服务效率、收入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样,将来你去医院只做治疗,也就不再需要因为一些简单诊断的问题去跑医院排队取号….

      S2C未来是啥?

      第一,抓住用户的高质量“数据”.

      以健康为例:病始从口入,90%的病都是因为饮食不合理造成的。未来一个用户打算关注健康饮食或相关消费的时候能够首先想到一类健康服务平台,查询自己的健康生活记录等等,从这个平台入口,步入他的健康生活之旅。此时用户数据的产生、收集与加工也将变得容易、高效。又如微信这次推出的广告,也是基于用户在微信上面的数据,圈子、支付、交流记录、购买行为等多维度抓取用户的日常数据,以此向用户推销相应的广告。

      第二,基于用户数据引导线下Consumption

      1.精准营销

      文章中的一部分论述已经说明了这一点,通过了解用户的相关数据,分析用户的需求,然后进一步将需求与商户的产品服务进行精准的对接。

      2.S2C服务

      转载一个例子:

      今天某用户上到了一家餐厅吃饭,点了菜以后,服务员端菜上来并说:我们营养配餐师傅通过后台终端看到您不适宜摄入太多热量,所以这盘菜我们少放了油并适当增加低热量的食物比例。另外师傅也基于您早、中午的营养与热量摄取含量和您当天应该需要摄取的含量做了对比,在您点的这道菜里多增加了约30克的鸡肉,以满足你本人今天对蛋白质含量的摄取需要。谢谢!

      这是餐饮商户未来需要向用户提供的S2C服务在O2O模式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你也可以把这个场景应用到B2C、C2C模式中。软件与商户的结合,让商户可以从平台上面发现自家消费者自身需求状况、附近消费者的需求趋势、竞争对手的产品营销等等,基于这些信息,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做到提前了解用户需求。商户可以据此提高自己的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效率、产品服务创新体系、会员信息管理系统等。

      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产品服务薄弱的情况下,各种类型的商户如生鲜市场、健康服务机构、健康增值品生产销售等等都面临把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推销给合适消费者的问题。对商户来说花少量的费用吸引足够多的用户,很值,不是吗?

      第三,“数据”逐步确定优势?

      现在的很多商品是靠价格战来博弈市场,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说,哪家便宜就买哪家。生活数据是另一种概念,它是一个过程。这也就是说,你作为一个用户,你的生活数据合理与否最终会反映到你的需求上来。用户不可能线下自己去为了记录而记录。那么同样的数据、不同时间的数据,一个用户是不会愿意在两家或多个平台上去记录,这不同于看价格选商品。对平台来说,把握住了一个用户的数据,就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了很重要的优势,一个用户不可能轻易放弃自己在一个平台上长期积累的生活数据,因为这些数据反映了他的生活需求状况。

      可以预见,未来哪家掌握用户的数据且质量很高,那么哪家就可以将这些数据更好地转为商业化的产品,并赢得市场。

      第四,让“支付”来的更猛烈一些

      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交易”。互联网的今天已然将“交易”变得更为便捷通畅且安全。那么随着我们的世界进一步发展,个人的潜在需求被进一步的发掘,多样化的支付体系将被进一步的完善(支付宝、微信支付、会员卡、积分抵付、信用消费等)。

      S2C服务给了消费者更好的支付理由。用户对于商家的服务效果可衡量、可跟踪、可反馈。相较于传统的电商平台的商品服务模式(如团购),S2C很低的可能性会陷入价格战。消费者接受的价格对商家来说是一个合理的、不以牺牲服务品质为代价的价格。商户实现支付以外的信息,让用户感觉你在主动的关注他、呵护他,满足了用户个性的需求,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让用户感觉到这些个性化的服务相较于那些传统的优惠来的更有价值。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艺术品电商不要端着,用点O2O思路


[ O2O研究 ] 艺术品电商不要端着,用点O2O思路

摸索新的在线发展模式,做起闭环,建立艺术品大数据,成为艺术品电商急需解决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三个方向:(1)和苹果相反,艺术品可以线上体验,线下成交;(2)拓展线下购买人群,让年轻人买年轻人的艺术品;(3)艺术品衍生品。

[O2O开发] 艺术品电商不要端着,用点O2O思路

艺术品电商,就像艺术品本身一样,在一个普通人并不熟悉的角落里孤芳自赏,艰难成长。而我觉得在线上售卖艺术品的思路是错的,因为成交的闭环做不起来。 

原因之一,艺术品不标准化

严格说来,艺术最不适合做商品,因为艺术太不标准化了。如果把艺术标准化就成了工艺品,也就不是艺术品电商的范畴了。艺术品都和艺术家本身联系在一起,对一件艺术品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如果一个艺术家在业内的知名度很响,即使不是特别喜欢他的观赏者,也会觉得这是一件值得收藏的东西。而问题就是很少能拿到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放在线上公开拍卖。淘宝拍卖虽然成交金额在所有的艺术电商里排名靠前,但基本上较多的是拍卖一些文物或者手工艺品,可以说是相对标准化和去个性化的艺术品。 

原因之二,线上交易存在风险

线上成交的风险即使能网罗到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放到线上售卖或者拍卖,也没有人敢直接下单。比如放一个草间弥生的南瓜上去,开价50万欧元,我即使有钱任性,也非常喜欢,但我敢买吗?更不用说真假难辨的书画作品。即使从艺术品的鉴定、保险、物流等关节上做到系统上的保障,也很难一下子改变传统艺术品成交的方式和观念。 

原因之三,收藏艺术品的群体在哪里

我的一个艺术家朋友说,现在有能力收藏艺术品的,基本上是一些企业家或者官员。而这些人是没有习惯来线上购买艺术品的。而作为网生代的中间力量,8090后们是否有财务能力以及鉴赏能力来购买艺术品,这个问题的解答是不言而喻的。我并不完全认为因为教育的问题使得年轻人不会鉴赏艺术品,这当然是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如果你要去做艺术品的电商,你当然不能期待过了今天,年轻人都一下子接受了很好的艺术品鉴赏的教育了。 

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艺术家),你要么找到这些收藏艺术品的成功者们,把他们从线下转到线上。要么,就去寻找适合现在年轻人品味的艺术品。而艺术教育那是一个长期的事,等人们都有了品味和财力再去做艺术品电商,听上去就不太靠谱。 

传统的艺术品交易市场都是在线下进行的,今天我们要做艺术品电商,是否也能借鉴其他行业o2o的经验,去改造一下这个行业,而不是代替这个因为商品的特殊性而极为特殊的行业。 

尝试一,和苹果相反,艺术品可以线上体验,线下成交 

其实我们要做的是艺术品行业的信息化工作。 

苹果店的做法相反,但思路一致。苹果是把线下店当成体验店来做的,用户在商店里身临其境的看到和体验各种苹果产品,然后回家去网上购买。我觉得艺术品电商可以反过来做:就是在线上体验,线下成交。比如书画可以看做是印刷行业,线上的体验可以做的很好。 

借鉴众多行业O2O的做法,把这个线下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化,比如把全国的画廊信息化掉。给画廊老板一个后台,上传画廊作品、作者等信息,实时更新。这样所有人都能看到每个画廊的作品和作者信息。当然这个工作肯定不好做,但是这也是几乎所有线下行业O2O化的必经之路:要经过漫长和艰苦的地推工作把行业的信息化工作先做起来,比如餐饮行业先把餐厅的信息放到互联网上供顾客查阅。当然在当下的环境下,信息化的速度会快很多,毕竟互联网无论在观念还是在基础设施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线上有个详细的浏览之后,潜在购买者可以去线下画廊具体交涉交易的事情。 

再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现在故宫在做一些故宫藏品的信息化工作,把某个作品做成APP,供所有人下载观看和了解。当然它的目的不是做艺术品电商,但也可以看做是艺术品互联网化的一种很好的尝试。比如最近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每个人如果都能这样详尽的看到艺术品的信息,相信肯定会起到给线下交易带来推动的作用。 

尝试二,拓展线下购买人群,让年轻人买年轻人的艺术品

这其实也类似O2O线下地推的工作。拿餐饮O2O来举例,就是开拓适合年轻人消费的餐厅,让餐厅互联网化更容易。

一方面我们期待年轻人的品味能提高,另一方面也要尝试去获取一些符合年轻人审美口味的艺术品。一谈到艺术品每个人都觉得很高大上,并不是谁都有能力收藏,即使是一个品味非常好的人,如果他没财力,那也只能望洋兴叹。 

所以我觉得一方面艺术品要年轻化,另一方面也要人能买的起。流行文化是一个方向,不那么严肃的艺术品,具备更多的娱乐精神。也不能说这就没品位,比如奈良美智的作品深受年轻人喜欢,也影响了不少年轻的艺术家,你也不能说它就没品位。还有漫画风格的作品等等。 

借用年轻人的话说:艺术品电商,不能端着。 

我想到院校。比如中国美院每年都会举办毕业展,那些学生的作品不乏有意思的艺术品,学生也期望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而且价格也肯定不会像知名艺术家那般贵,很有可能你我都能买得起。还有学生们平时的作品,比如课上制作的一个陶瓷,创作的一幅油画等等。如果你去学校提出要购买学生平时做的这些东西,他们肯定很乐意。

艺术品都是要和艺术家相关才会有价值,因为艺术就是私人的以及人性的,需要打上个人的标签。院校的学生们没有名气,但是可以依托院校的知名度来提高整体的质量感以及可信度。比如中国美院,中央美院等等,在中国也不在少数。让美院的学生有一个工具或平台可以展示和售卖自己的作品,这些年轻人肯定会很乐意。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我收回文章最开始的那句话,艺术品电商在线上还是可以走通的。

 尝试三,最后说说艺术品衍生品 

这个就很像电影院靠卖爆米花赚钱,打车软件靠专车服务赚钱一样,往大了说也可以看成是建立一个行业的生态系统。 

艺术衍生品不太像纯艺术,因为纯艺术不具备实用的功能(当然也不能说一把包豪斯风格的椅子就不是艺术品,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衍生品的市场巨大,这个毋庸置疑。比如手机壳,艺术家把自己的作品印上去就增加了产品的趣味性和个性。再比如抱枕、围巾等等居家用品。只是一旦艺术品实用化了之后,将面对的是激烈的商品竞争,你从艺术家的天堂一下子跌落到了商品的地域里。比如假如你做一个印有自己作品的抱枕,我也不一定会买,因为市场上有更好的选择:我可以找到到一个印有毕加索画作的抱枕。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艺术品实用化后更具备交易条件了。 

这要看创意和创造力。把实用的东西做成艺术品,这也是商品文化发展的方向。反观日本欧洲等国家在商品上下的艺术功力,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去提高,也意味着潜在的市场。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精致,也会带动艺术品电商的发展。现在有一些做的还不错的平台,比如暖岛,比如豆瓣的东西,都在朝此方向发展。 

因为人们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个商品,同时也代表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雕爷:谈谈O2O创业的使命、战略、与战术

[ O2O研究 ] 雕爷:谈谈O2O创业的使命、战略、与战术

[O2O开发] 雕爷:谈谈O2O创业的使命、战略、与战术

——写在河狸家日均万单来临前的一些思考 

刚写下这个题目,脑海里突然想起小时候读钱钟书的《谈艺录》,一开篇,余雅喜谈艺,与并世才彦之有同好者,稍得上下其议论……”我呢,为啥喜欢谈战略?因为我也不会别的呀……估计我的读者,也有不少和我一样,属于四肢简单、头脑发达,不过你也知道,任何战术,都应当服从战略的指导,而战略又应当符合使命的方向。从属关系搞错,就会变成我以前说过的,赢了战役,输了战争,非常可怕。

先说企业使命,这个东西最虚无缥缈。其实,太小的初创企业,往往是机会导向,逮住一个机会赶紧赚钱要紧,所以通常没想过到底啥才是咱创业的使命。但早晚有一天,你得面对这个问题——如果度过了初创阶段,企业开始有些发展了,你还不去思考这个问题,你和小伙伴们没头苍蝇般,仍然只知道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跑……跑着跑着,估计就迷路了。

拿河狸家举例,使命是解放天下手艺人,让他们拥有一生守护的自品牌”——怎么样?听着够的吧?可是你得知道,过一会我谈到的种种战略取舍,都必须围绕着这个虚的使命才能行,如果某个战略听着很炫,但违背了手艺人、自品牌的使命,则无论如何也不会被我们采纳,更别说落地到战术层面去执行了。 

而且,使命的确立,还一个好处,就是能跨越一时的得与失”——大家都知道,河狸家由于不收美甲师佣金,一时半会儿赚不到半毛钱,每月都是巨亏,所以内部员工而言也麻烦呀,赚不到利润,工资也没办法太高——但你猜为何他们还士气高昂到爆棚?要我说使命感的洗脑起到了巨大作用!就拿昨天(115日)来说,搞了个月中冲单,当天7424单,106万营业额实付,当天最高的美甲师Wendy一天就赚了一万五千九百元!可最开心的是我们内部员工,虽然他们很多人一个月的收入还比不上这些美甲师一天的,但因为他们坚信解放手艺人的理念,发自内心的喜悦,洋溢在眉梢。 

使命是如何指导战略呢?让我们抽丝剥茧细细来聊——制定战略的一个要点,不但要告诉自己该做什么,更要告诉公司全体员工不该做什么!还拿河狸家举例,既然是解放手艺人,那么对应的就是非手艺人我们就解放不了啦!”……哦,听起来好怪异呀,那什么是手艺人?简单说,后缀是字的,通常是手艺人,比如教师、厨师、美发师、美甲师、造型师、医师、律师……而后缀不用师的,通常就不是手艺人,而是各种乱七八糟的:比如司机、服务员、保洁阿姨、修理工、看门大爷、保安叔叔、快递哥哥……所以中文还真是博大精深呀!大家看清了没?快递小哥也很可爱,但我们的使命中并不包含解放快递哥哥这一项,主要就是因为他们不是手艺人,也就没办法拥有自品牌,我们就算想解放他们,也无能为力。 

服务也和商品相仿,分标品非标品,比如出租司机和保洁阿姨的服务,就是标品,顾客不会有什么额外的预期,只要平台管理规范,任何人的服务看起来都差不多。不存在一辆出租车比另一辆出租车更卓越,或一个保洁阿姨比另一个保洁阿姨打扫得更精彩”……在标品服务中,只存在及格不及格,平台的作用就是消灭那些不及格的服务者,但及格了之后,提升空间就没太大了。 

河狸家是做非标服务的,同样一个款式,不同美甲师来做,可能结果是基本满意,或者非常满意,甚至超级惊喜!因为美甲毕竟是门手艺啊!另外,美甲师还经常是半个心理咨询师,做美甲的时候和顾客聊天,你说这种沟通陪聊的艺术,怎么规范?怎么做标准化?毕竟每个人的天分是爹妈给的、完全不同。 

这些不同,会导致整个团队基因的不同。会有傻子梦想把苹果公司和戴尔公司的优点结合吗?一台笔记本,既有苹果的工艺、审美、细节体验,又有戴尔电脑的低成本和低售价?拜托,这是两个极端啊 !要么你做好苹果,把方方面面都弄得极致,但不可避免就是成本高企、较高售价;要么干脆往廉价里冲,保证基本质量前提下,什么都是压榨成本的取向,也会招徕很多人喜爱并购买——但你就是无法将这两者结合,凡是这么想的,不仅仅是战略无知,甚至是智商堪忧。 

做标品服务或非标服务,也存在着这样的战略取舍——做标品服务,核心是消灭个性,一切都追求及格分,追求成本领先,追求服务一致性、价格一致化;做非标服务,核心是追求发扬个性,追求口碑领先,追求服务差异化、价格多样化 

我为啥经常嘲笑那些把保洁阿姨和美甲师放在一起的平台?因为这种错误,就是上面说的,既想追求苹果的极致和高售价,又想追求戴尔的供应链玩法和低成本……做梦么?团队基因不允许你这种内力冲突玩法的!既追求一致,又突出个性既追求低成本,又突出差异化,上午CEO开会说我们必须追求业内最高品质,下午COO又说削减成本是每个人的核心任务……你干嘛不把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一块练呢,不怕员工内力错乱、走火入魔而疯掉? 

所以,一个明确的战略就是取舍之间的判断,一定得知道自己不干什么才行。拿o2o来说,有太多选择要判断了——从消费者端看,你选了提供随机决策服务,就很难再提供审慎决策;你选了一个行业的环节型切入,就很难再提供闭环型封装服务,虽然前者容易快速起单量,但后者却可提供高毛利…… 

给大家一个基本判断模型:在O2O的各种服务领域,通常是这样,第一类,单量起的又猛又快的,往往是标品服务较高频次环节型消费者随机决策服务所有人群低单价低毛利——比如滴滴、快的打车,饿了么送餐等。 

类似河狸家美业(美甲、美睫、造型、美容等)和功夫熊上门按摩,是第二类,是非标服务较低频次闭环型消费者审慎决策服务窄众人群较高客单价较高毛利率等,这种类型呢,单量起的通常就没那么快了,至少你没办法和滴滴快的饿了么那种一天百万单的比量,河狸家累死累活做了一年也得今年春节前后才能到一天一万单……想想好可怜啊! 

第三个类型是夹在中间的,例如保洁阿姨,几个分析角度都和第一类相似,却不是环节型,而是闭环型,至少阿姨帮、e家洁、58到家他们都是闭环,意即:从招募、到培训、找单、安全监控、支付、售后等等一切都由平台掌控。注意,一旦玩闭环,就别妄想单量长得太凶猛,长得过快很可能是死路一条……为咩呢?你看,2010年的时候,电商双雄最耀眼的是京东和凡客,都是超高速发展,但你看,几年过后,京东依然活得挺好,市值300亿美金了。凡客却收缩到只剩300人了——其中最大分野是京东乃做一个环节的,零售嘛,你在京东买个小米一代,发热量太大你只会骂小米,干京东何事?京东只要保证了正品、低价、送货快,口碑就完成了。可凡客呢?品牌是你做的、面料是你选的、款型是你设计的、工艺细节是你掌控的、甚至如风达快递都是陈年搞的……玩闭环不要紧,可是发展太快,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消费者都骂你!人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在飞速发展的前提下,无数环节个个都搞得完美?倒不是说起量不重要,(嚓,起量太慢,风投就不给你钱呀!)可是,做闭环的模式,您至少得懂得:起量和品质,是同等重要的关系。任何一头失控,都是早死早托生的命…… 

还有很多O2O创业者,都是第三个类型,比如卡拉丁上门保养汽车,多个特征更像第二类,可偏偏服务本身是标品,(他们不是疑难修车,而是换机油、机滤等常规保养服务)……总之,方法论上面给了大家,请自行对号入座,有了基本判断,就能够做出战略取舍。 

至于从战略过渡到战术,就实在太简单了……我平时睡到自然醒,可今天很早起床,因为战术要求,我得参加个美甲师金牌训练营的开营仪式,这是干嘛呢?主要是因为,从使命上,我们要令美甲师建立自品牌,从战略上,非标服务更要凸显每个手艺人的个性,以及窄众人群诸多需求,所以落地到战术,这个金牌训练营,请了雅诗兰黛的培训师教导美甲师怎么给自己化淡妆,请了08奥运会的礼仪培训师给她们培训礼仪规范,请了上个月月收入超过7万元的几位明星美甲师现身说法,讲述提高客单价、并保持顾客忠诚度的秘密,还有日本顶级美甲名师的名师点拨高阶课程…… 

总之,这一条线下来,必须是逻辑一致的。如果,用这套高成本方式培训保洁阿姨,除非你能把打扫卫生这件事一小时卖出150……反过来你用培训保洁阿姨那种大波轰手段培训美甲师,相信我,那将是灾难,任何一个优秀美甲师(或随便一个有尊严的手艺人),都受不了那种侮辱的。 

战术不服从战略,战略不归属使命,只要把时间拉长看,别说O2O了,全世界没一家企业能长久活下来……希望我这篇文章,能够对O2O创业路上的朋友有所启发,当然了,一如既往,很多创业者大概都希望自己和朋友们看到这种实战干货文章,越发明晰自己的战略路径,每一次战术行为,不期速成、但求日拱一卒,方向对了不怕路远,最终登顶胜利;而希望竞争对手千万别看见,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飞驰,东走西顾,左右互搏,越走越偏……哈哈哈哈哈。

一站式O2O APP开发

苹果(ios app开发)表与移动游戏能擦出火花吗?

苹果(ios app开发)表与移动游戏能擦出火花吗?

北京时间3月10日凌晨1点,苹果举行了其2015年的第一场发布会。苹果发出的邀请函中只有简单的两个单词:“spring forward”,译为“一年之计在此时”。

Apple Watch,作为苹果的首款可穿戴设备,主打“健康与健身”、“全新的沟通方式”和“计时功能”三大功能。库克对此透露,Apple Watch 的时间可精确到 50 毫秒、防水、可以提供健康检测和提醒运动功能、锻炼追踪心率、运动积分奖励系统、Apple Pay 支付功能等。但与此同时,用户需要iPhone的帮助,才能使用Apple Watch的大部分功能。

巨头抢滩登陆,微博微信支付宝尝头啖汤

在发布会上,苹果技术副总裁Kevin Lynch演示了Apple Watch操作过程,在演示中可看到Apple Watch内置了微信。据了解,当用户收到微信提醒时,直接点击手表,可选择文字或表情回复,还可浏览朋友圈信息。微信官方表示,这款创新设备的接入,将进一步拓宽微信连接人的维度,使沟通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而健身追踪将是Apple Watch最重要的功能。据了解,Apple Watch的微博版本号为5.1.5(目前最新iOS版为5.1.3),内容似乎已经变身为一款计步排行APP,不但可以记录当天走的步数和消耗的卡路里,还能与微博好友PK。带有了一定的游戏性质。

而支付宝钱包也不甘人后,完成适配Apple Watch版本的开发工作。据介绍,适配Apple Watch的支付宝钱包将化繁为简,仅保留余额宝、付款码、汇率换算三个最适合在手表上使用的功能。用户可以在手表上查看每日的余额宝收益,在支持支付宝钱包付款的商店餐厅用手表付款,在出国旅游的时候也可以直接在手表上查看当地货币的汇率。

巨头们的纷纷发力,无疑是看好智能手表这一市场的未来。并希望在其他对手之前占领这一新领域。

基于apple watch的硬件设备和自身属性,手游那点事认为有以下的游比较适合该平台:

1)挂机类游戏

2014年下半年以来,以《天天挂机》、《全面挂机》为首的挂机类游戏火了起来,更有媒体爆料称该类手游的平均次日留存高达60%。虽然真实的数据可能并没有达到这个数字,但是还是远远高于业内人士对改类游戏的估计。挂机类游戏操作性几乎为零,只需要玩家在其空闲时间进入游戏点击屏幕即可。加上手表的屏幕较小,可以掩盖挂机类游戏UI较丑这一缺陷,所以说最合适手表的游戏类型莫过于挂机类游戏。

2)运动社交游戏

上文已经提及,Apple Watch可以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而运动社交类的手游则可以把这些运动的数据转化成为游戏里面的参数,例如一个玩家在当天消耗了多少的卡路里,游戏中的主角就获得了多少的能量或者技能点,既可以用这些能量值进行副本或pk,又督促了玩家进行运动,一举两得。

3)体感游戏

这里指的体感游戏并不是指安装在手表上的游戏,而是安装在家用机或者智能电视上的游戏,但是是通过apple watch进行操控。通过手表内置的感应器追踪玩家手势的动作,并转化到游戏里面,例如挡隔、出拳、滑动等等动作。比较适合射箭、拳击,保龄球等对身体动作捕捉没有太大要求的运动项目改编的游戏,以及《水果忍者》类滑动屏幕的游戏。

4)模拟养成类游戏

对于模拟养成类游戏是最适合挖掘玩家碎片化时间的,apple watch似乎符合这种游戏的玩法需求,除睡觉时间之外,手表是随时随地戴在手上的,对碎片化时间的挖掘可谓是不亚于手机,但编辑实在想不出在同事有手机和手表的情况下,去打开手表而不打开手机玩游戏的理由。

5)手游客户端的衍生

由于apple watch的屏幕实在太小了,并不适合一款手游直接等比例缩放并移植手表上。倒是可以称为手游客户端的衍生,玩家可以在手表的游戏客户端里面完成手游端的一些简单的功能,例如对体力的查看,对人物的升级或是礼包的开启等简单的操作。降低玩家进入游戏的成本,提高用户的留存率。而且进行推送时也能通过手表的震动来更好地刺激用户,提高用户的回流率。

结语

根据小编的观察,用户会使用苹果表玩游戏的需求暂且不大,因此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游戏与表或许很难擦出火花,暂且不建议游戏开发者去挖掘苹果表是市场。反而在生活服务与健康医疗层面,苹果表比较有想象空间。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详解宣武医院app开发如何出现在了苹果发布会上?

昨天,科技圈最火的是苹果春季发布会,而医疗科技圈最火的事情是苹果发布会上出人意料地正式发布了全新的医疗研究平台ResearchKit,更让中国医疗圈人士所关注的是苹果CEO库克背后的显示器上出现了一家中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从长椿街到旧金山,宣武医院到底是如何、为何出现在了苹果的新品发布会上的呢?今天下午,医策专访了参与ResearchKit平台中针对帕金森的 mPower的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神经生物学研究室主任陈彪教授,看他如何看待此次参与的mPower项目,以及他对当下火热的移动医疗现象的思考。

详解宣武医院如何出现在了苹果(ios app开发)的发布会上?
  一、ResearchKit是什么?

苹果 COO 杰夫?威廉斯在发布会上解释了推出ResearchKit的背景和初衷:目前医学研究仍有几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参与者难招募,医学研究往往需要大量志愿者参与;二是调查数据偏主观;三是数据发布非常频繁。苹果的思路是:既然迄今已有七亿部iPhone手机售出,而每部iPhone手机都是一部能记录用户健康信息的智能硬件,何不利用这个庞大的用户群体,让其中的有志者参与到医学研究中?

于是,苹果此次联合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内的全球多家著名医疗机构用此框架开发了首批五款APP,分别是针对帕金森的 mPower、针对糖尿病的 GlucoSuccess、针对心血管的 MyHeart Counts、针对哮喘的 Asthma Health、针对乳腺癌的 Share the Journey。

  二、宣武医院是怎么出现在发布会上的?

报道显示,宣武医院与非盈利性质的公共医学研究组织Sage Bionetworks、罗切斯特大学共同开发了帕金森症研究治疗的应用mPower。这款应用可以让有志参与帕金森症研究的用户与医疗机构合作,更好地分析和上传日常监控数据。

详解宣武医院如何出现在了苹果(ios app开发)的发布会上?
  “我是在半年前参与了这个项目。我是国际运动障碍病协会的会员,它有一个远程医疗委员会工作小组,我是小组的专家成员,所以他们向全球发出邀请后找到我”

陈彪告诉医策,作为医疗专家,他们能做的是帮苹果公司做顶层设计,确保产品出现以后能用于临床研究。

陈彪教授介绍,正是因为宣武医院患者多,他们才找到宣武医院。“宣武医院是中国接诊帕金森患者最多的医院,2014年全年接诊该病的数量达到35000多人次。”陈彪教授说。这显然印证了宣武医院合作对象Sage Bionetworks的总裁斯蒂芬?弗兰德的说法,“传统的临床研究,有500个研究对象你就得兴奋半天,现在,想想动辄2万个研究对象愿意参与你的研究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吧。”

 三、宣武医院为何参与该事?

陈彪教授告诉医策,宣武医院参与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够供患者来使用,患者自我观察;另一方面能够让医生使用,医生来观察,进而用这个终端来研究相关的问题。

而在数据的获取上,所有佩戴有Apple Watch手表的人都可以上传数据,而mPower临床研究的是帕金森病患者,他们的数据收集上传到苹果云之后,参与研究的医疗机构就能拿到所收集的数据。

患者只有购买了Apple Watch才能和医疗机构合作监测帕金森病?医院若想对帕金森患者进行监控还要让他们购买Apple Watch?显然不是,陈彪教授解释,在购买Apple Watch的人群中,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应该是很少的,将配置在Apple Watch手表里的这块电子原件技术移植出来即可用于非Apple Watch拥有者。医保目前可以覆盖一部分可穿戴设备,医院只需要把这样的设备租给患者使用即可,但前提是医生要给患者提供相应的服务。

 四、苹果为何选择了帕金森病的监测?

陈彪教授对这项应用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期待。首先,以往,医生所看到的患者都在医院,看到的都是每一个个体的患者,而且都在某一个具体的地方,不能监测患者的全部状况。帕金森患者可能每天都在抖,还可能间歇性的不抖了,医生最期望的是靠一个终端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时监测患者的运动数据。

其次,帕金森患者的病症往往表现在形体上,不是器械都能测到的。这说明帕金森是一个适宜选择使用这一手段进行监测的病种。

再者,帕金森病死不了,但让患者很痛苦,这一疾病的依存性要求医生的参与度很强。医生看到一个患者时,如果能获取他所有的监测数据,在诊断和干预上能提供很大的支持。同时,它能帮助医生研发新药和患者管理的新方法。因此,医患双方的需求非常强烈和必要。

  五、“ResearchKit真正启动了移动医疗”

“我们所接触的数据是非常多的,但只有有目的性获取的数据才是有意义的”。陈彪告诉医策,对mpower所在ResearchKit平台而言,其预期效果是非常好的,“它真正启动了移动医疗”,这让大家真正意义上知道了什么是移动医疗,这之前的很多移动医疗都仅仅在关注“方便”,没有核心角色“医生”参与的移动医疗没有触动行业的“痛点”。

移动医疗应该真正为患者解决问题,尤其适合的是那些在时间、空间上需要连续管理的疾病,移动医疗的价值才能够大。现在社会上很多力量在推动医疗这项事业,这本身非常好,如果医生能真正参与到移动医疗中,这项事业就真正有希望了。现在中国的医生们都太忙,中国还没有培养出“管人”的医生,大家都只是“管病”,没有真正开展起对患者的全程管理。国外的家庭医生就是很好的模式。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医生参与到移动医疗中?在陈彪教授看来,这还有赖于国家医疗体制和机制的改变,很多现有的利益格局要被触动,移动医疗对医改会有很大的促动作用,突然“颠覆”不太可能,但改变会一步步完成。

陈彪教授透露,针对帕金森病,宣武医院、政府、相关研究机构、企业正在研究与目前类似但高于现有水平的移动医疗产品,可能在半年内就将在临床推广使用。

“全球的帕金森患者有500万人,而其中一半的患者在中国,苹果发布会上出现了更多的中国元素,这证明了中国市场的庞大和其地位的不可忽视。”陈彪告诉医策。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从土豪金到红色表带 中国将成AppleWatch成败关键

从土豪金到红色表带 中国将成AppleWatch成败关键

调整iPhone的整体营销策略以顺应中国市场的口味需求,在诸多业内人眼中,此举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库克时代的苹果公司。而这一次,我们在Apple Watch身上似乎也看到了这一点。

细心的人应该会发现,此次苹果在10000美元起价的Apple Watch Edition版中特意增加了18k黄金材质表盘的选项,而其意图也相当明确――中国人对奢侈品、对黄金的喜爱,让这种材质成为苹果心中土豪产品系列的标配。与此同时,为了“突出重视程度”,本次发布会上,苹果在展示Apple Watch相关功能时,通讯服务功能部分特别选择了用微信演示……哎,真可谓是良苦用心。

有数据显示,随着iPhone 6及iPhone 6 Plus在大陆地区的上市,上季度苹果中国区销量足足增长了70%,大陆区更是为苹果营销总额额外贡献了160亿美元,占苹果当季总营销额的21%,虽然仍未超越北美、欧洲市场,但其潜力不容小觑,因为就连CEO蒂姆・库克都明确表示,看好中国成为苹果未来最大的市场。换而言之,满足了中国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将手机做大,就意味着能打开更多市场大门的可能。iPhone 6及6 Plus用实践证明了这种思路的正确性,那么这一次,Apple Watch也不例外。

中国市场调研会上海区负责人Shaun Rein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将成为Apple Watch的重要发力点”,因为这个品牌在华“口碑高,但定价却不过分”。对此,诸多业内人士均认为,“中国已成为苹果为Apple Watch制定的全球营销战略中的关键部分”。

彭博社称,一款超豪华18k金的定制版Apple Watch,其126800元人民币的在华售价,事实上已经超过了一辆大众POLO小轿车的定价。但恰如Canalys分析师Chris Jones所称,对于一个国际化品牌而言,在产品中加入黄金的概念,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吸引中国消费者的眼球,因为“土豪金版的iPhone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流行”。

此外,中国人好送礼的风俗也是苹果看好Apple Watch中国市场的一部分原因――尽管随着现任政府整顿不良送礼风气,中国大陆地区2014年奢侈品消费总量已首次出现下滑。据了解,以新加坡International Data Corp、Bain & Co为首的部分海外市场咨询机构认为,由于中国政府政策影响及社会整体风气的微变,这一点对拉动Apple Watch销量增长的影响力或有所减弱。

纽约市场调研机构Oppenheimer & Co公司分析师Andrew Uerkwitz认为,“中国是苹果除美国本土外无可争议的重要市场,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关键地区,我很难想象出苹果在手表或是其它新品市场上有十足的把握”,同时,参考了中国市场在传统奢侈品手表的消费力,Andrew Uerkwitz预测,中国大陆市场有望2015为Apple Watch的全球销量助涨1500万块。

张晓红(音译),一位21岁的中国大学生,彭博社在随街采访时,她正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逛街,想选购一块3000到5000元人民币的手表。“我对Apple Watch挺感兴趣,因为我很喜欢苹果的产品”,她说,“我有一部iPhone 5还有一台MacBook笔记本了,它们的设计和质量真的不错”。

但不同的是,另一位受访的路人却有些疑惑:“苹果还做手表吗?……好吧,我以为他们就出iPad那种东西呢”。据悉,这位也在采购手表的消费者心里的消费预测是50000元人民币左右。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苹果对App Store影响下降:付费游戏颓势已现

苹果对App Store影响下降:付费游戏颓势已现

羊年春节期间,苹果App Store推出了一个无应用内购游戏专区,很多媒体将这项新政策解读为苹果公司对免费游戏态度转变,未来将大力推广付费游戏。但移动游戏观察人士卡特・道森(Carter Dotson)认为,苹果或许有意扶持付费游戏,但免费游戏模式已是大势所趋,苹果已对现状失控且无法逆转潮流。近日,道森在为Pocketgamer.biz撰写的一篇评论性文章中分享了其看法。

道森在文章中称,苹果App Store之所以推广无应用内购游戏,与其编辑团队的领头人性格有关。现App Store编辑团队主管迈特・卡萨玛西纳(Matt Casamassina)曾在著名游戏媒体IGN担任编辑,更熟悉传统电子游戏文化,很可能是App Store这项新政策的主要推动者。“习惯了玩儿传统游戏的玩家,也许更喜欢一次性付费的游戏产品。”道森说。

但尴尬现实是,纵然苹果的推荐政策付费游戏倾斜,也已无力阻挡免费游戏主宰App Store。“那些最成功的免费游戏开发商富可敌国,能够通过其他广告渠道推广自家游戏。他们甚至在电视台打广告。他们已经不再需要苹果推荐。”文章写道。

事实上,即便是对于免费游戏,苹果公司也无法确保将一款游戏推向畅销榜前列。道森举例称,苹果最近大力推广MOBA手游《虚无荣耀》(Vainglory),但在iOS应用畅销榜上,这款游戏毫无存在感。

在道森看来,作为平台方,苹果对iOS游戏排行榜影响力下滑已经是不争事实。“苹果有能力让一款游戏在付费榜或下载榜待上1-2周时间,但也仅限于此。”他说。

换个角度来看,在免费商业化游戏成为市场主流的今天,开发者制作付费移动游戏是一桩经济风险很大的“蠢事”。道森表示:“在PC平台,你可以找到一个规模庞大的小众玩家群体。如果你是一间只有两名成员的独立工作室,将一款定价10美元的付费游戏卖出2万套,就足够丰衣足食了。可是在移动平台,独立开发者只能依赖于苹果推荐,且绝大多数玩家更亲睐免费游戏,对付费游戏根本不买账。”

道森认为正是在前述趋势推动下,很多大型游戏公司开始在移动平台发布免费游戏,而独立开发者则将视野转向PC,面向该平台推出付费游戏。在他看来,付费手游要想闯出一片天地,必须向小众游戏类型的玩家群体证明自己比免费游戏更“优秀”。“如果《AG Drive》和《Tempo》(陀螺注:这两款游戏都获得App Store无应用内购游戏专区的推荐)能够成为下一个《纪念碑谷》,那么我将对付费游戏的前景更有信心,但这似乎可能性不大。”

付费游戏不会消亡,真正的问题在于,付费游戏玩家越来越小众,并且他们不玩移动游戏。与此同时,付费手游的价格也远远低于PC平台的付费游戏。“0.99美元是常规定价,像《辐射岛》这样一款视觉效果一流,玩法达到PC游戏水准的游戏,下载定价也才2.99美元。”道森感慨道。“如果苹果真心希望推广付费游戏,推动更多开发者参与付费游戏的研发,起码应该鼓励开发者提升对游戏的定价。“

在他看来,苹果推荐无内购游戏的新政策,实在无法扭转付费游戏在移动平台的颓势。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