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APP如何改变双11

从今天零点开始,天猫双11就源源不断地发出各种刷新纪录的数据,我毫不怀疑,今年的双11将继续创造销量奇迹。

但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电商领域最具标志性的节日,双11经过六年的发展,已经初现疲态。(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可及时获取更多深度原创)

【双11大变局:电商增长放缓】

我们可以看看天猫(之前的淘宝商城)历年双11当天交易额数据的变化,从2009年的5000万、9.36亿、33.6亿、132亿、到2013年的350亿,虽然交易额逐年递增,但增长率呈递减的趋势,从最开始的几十倍回落到两倍多。

今年的双11宣传明显比往年来得要早一些,各大电商平台从10月下旬就开始进行宣传,也从侧面说明今年的双11需要更长时间预热。

这折射出来的是整个行业大势:中国电商经过黄金十年发展,已经开始进入相对平稳的增长期。你想想,淘宝京东都到了去村里刷墙的地步,网络购物早已被普及成为一个日常消费行为!而不再是过去那种集中爆发的话题性行为。

而且各大电商平台热衷人工造节,除了双11和各种“店庆”,“618”、“419”、“双十二”、“春节大促”层出不穷,对于已经习惯网购的人群来说,低价几乎天天有,再加上物流等瓶颈,双11的低价已经不再是致命诱惑。

可以说,伴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双11正在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历年的双11虽然热闹非凡,但其模式几乎没有变化。唱戏的主角始终是几大电商平台,主打的商品局限在服装、数码产品、化妆品等实物商品,用户的行为也年复一年地固定下来——宅在家里、盯着屏幕刷单抢购,而人们消费的另一大块——餐饮、电影、旅游、酒店等服务类消费则一直缺席。

【O2O:重新定义双11】

其实,服务类消费是更大的一块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6.1%,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随着服务业的兴起,在整个电商版图中,基于服务业的电商即O2O平台正在强势崛起。团购领域出现了美团等代表性企业;机票和酒店领域中携程、美团酒店占据了主流市场;电影票领域,猫眼电影、微信电影票等各类在线电影票平台云集,今年电影票在线销售的份额即将突破50%;外卖领域更是增长迅猛,美团外卖在一年之内就做到日订单达超百万级别。如同五年前的电商行业,O2O行业正在出现平台级的公司。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的双11出现与往年不同的一大亮点——O2O平台开始强力介入。美团就抢先推出了第一个“O2O双11”,号称投入亿元,从11月7日到11日,让全国百余个城市在内的3000家影院、餐厅、酒店、KTV等在美团网上以团购价五折的价格出售。

那么,O2O的双11到底有什么不同?

一、商家:从网店变成实体商户

双十一是在网购的市场背景下诞生的,因此传统的双十一市场主要是网络电商的角逐地。阿里、京东正打得火热,苏宁易购、国美在线、一号店等电商巨头也纷纷加入到促销战之中。对实体商家来说,它们以前一直是被排斥在双11之外的,迫切希望分享到这个全年最大规模促销活动的红利。O2O的双11,则第一次把实体商家纳入到这次购物狂欢之中,美团此次促销旨在与全国百余个城市在内的3000家影院、餐厅、酒店、KTV等商户合作,以O2O为链接,线上为线下引流,将消费者带到数以千计的实体店中。

二、产品:从实物商品变成生活服务

传统的双十一期间,商家通过价格直降、购物返券等促销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大量的折扣特惠,商品基本是实物类,如3C产品的热销等。但是美团网结合自身团购网站性质,通过与名店大牌的合作,为消费者提供超值优惠的生活服务。极大地丰富了双十一的产品内容,改变了消费者对双十一的传统定义。

三、用户:从一个人宅在家刷单变成走出去与朋友欢聚

与实物电商的双11不同,美团网鼓励用户走出家门,来到线下实体商户进行消费。这次美团网双11大促,号称在光棍节帮消费者“脱单”。不管是聚餐、看电影、住酒店还是唱K都意味着要与他人共同享受生活,从线上走出,来到线下来消费服务。与其独自刷单,不如约三五好友狂欢,这样的双十一才是真正的狂欢节,真正的消费者盛宴。

四、O2O的加入不仅补齐了双11的概念,还摆脱了实物类电商的物流瓶颈。

双11其实是一个人为制造的销售高峰,卖家一接到订单就要立即发货,大量的接单、发货、收货都堆积在一个时间点上,对于用户和卖家而言都是非常糟糕的体验;而餐饮、电影、酒店等O2O服务是需要预定的,完全没有物流的压力,商家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消化订单。

【O2O双11:为何今年才出现?】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用户和商家对O2O领域的大型促销活动有如此旺盛的需求,为何直到今天才真正出现O2O领域的双11?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综合性O2O平台的出现。

在2009年阿里推出第一个双11的时候,O2O概念还未兴起。2010年出现的团购网站第一次让线上支付、线下消费的O2O形式成为现实,但旋即就陷入了混乱的千团大战,直到2014年,美团以过半的市场份额稳居团购老大,并把品类也从单一的餐饮扩展到酒店、电影票、外卖等领域,整个O2O市场方成气候。BAT等巨头也纷纷在此时入局,腾讯入股大众点评,百度收了糯米、发力地图、推出直达号,阿里更是亲自做了淘点点。也就是说,一直到2014年,O2O领域才真正出现了类似电商领域的阿里和京东的综合性平台,能够支撑跨品类的大型促销活动。

二、O2O平台与商家协调的难度。

双11这样的全国性促销,考验的是一个平台调动海量商家的能力。电商网站的双11全部在线上完成,达成促销方案,卖家就可以按照备货、上线的流程走起来。O2O商家则不然,它们非常分散,分布在全国成百上千个城市,并且线下的情况千差万别,同一个品牌的不同店面也面临不同的需求,任何合作就依赖平台与商家一家一家进行的线下沟通,其协调的成本和难度远大于线上商家。从这次美团双11参与的商家也可以看出,主要是新辣道鱼火锅、金逸影院、博纳影院等头部商家,估计主要也是出于降低协调难度的考虑。不过对比天猫(当时还叫淘宝商城)2009年第一次双11的时候只有27家商家参与,美团这次召集3000家商户的参与,规模已属空前。

三、移动端的兴起。

O2O做的都是吃喝玩乐等消费型服务,有很强的即时性,在场景出现的时候才会产生需求,而手机等移动设备的随身性支持了对即时需求的满足。之前的互联网公司全部都在转型为移动互联网公司,到今年,BAT纷纷宣布自己的移动端的流量超过了PC,美团更夸张,移动端流量占到其流量的八成,成为移动属性最强的电商公司。用户对移动端的依赖,让他们随时随地订餐、订酒店、买电影票的行为成为习惯,这也成为O2O双11得以实现的基础。

但我相信,随着O2O的高速发展,“O2O的双11”在未来必将能与阿里、京东一起PK交易额!

爱信不信—-直到你又一次错过大趋势带来的黄金商机。

迪斯尼发布视频流应用Android版APP

新华网11月5日电 据美国科技博客Gizmodo报道,在今年年初,迪士尼推出了一款适用于iOS的应用程序,支持 Disney、Pixar 以及 Marvel 出版的所有电影。现在,它同样适用于Android了。

该应用程序的Android版本承诺,将提供与在iOS上非常类似的体验:你可以解锁获得大约400部Disney、Pixar 以及 Marvel 出版的DVD或蓝光电影,支持 iTunes 帐号同步。

另外,如果你注册Android版本,即可免费获得一部《无敌破坏王》。

监管互联网APP涉及上百万应用开发商

近日,国家网信办表示将出台办法,对APP应用程序发展进行监管,这项涉及上百万APP应用开发商的政策,引发强烈关注。昨日,广东省互联网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则表示,预计对APP的监管将采取备案制,相关开发者需进行备案以及年审。此信息一出,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移动APP是近年互联网发展最迅速的一个领域。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国内的APP开发厂商已经超过百万,开发的各类APP也在百万以上,是互联网最活跃、最被看好的领域。当然,由于开发厂商良莠不齐,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缺失,APP也成为互联网行业最混乱的领域之一,窃取用户隐私、恶意扣费、色情暴力等问题层出不穷,多次被央视等权威媒体曝光。

显然,对APP实施监管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但对APP这个最具活力的行业究竟该如何监管,却值得商榷。是按照传统模式,设置前置审批,还是采取弱监管模式,实行备案制?其实都不合适,都不符合互联网规律。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APP开发最强调速度快、周期短,甚至一周更新几个版本,在这样一个行业实施严格的备案监管,只会产生两个结果——要么被管死,失去活力,要么监管流于形式,不管哪一种结果都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

既然如此,要对APP进行监管,就必须探索出一套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动态管理模式。就目前互联网发展与监管现状来看,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先做探索。

首先,要创新APP监管模式,不能旧瓶装新酒,生硬地照搬传统领域的监管思路。对APP的监管应该“宽进严管”,对APP的准入不设门槛,具体管理,参考微博、微信的举报机制,建立起畅通的举报渠道,当用户发现APP存在违规时,可以第一时间举报,接到举报,再进行严厉的审查和查处,而不应该要求个个审批,家家备案。其实,用户是最了解APP的人,如果靠监管部门,面对百万APP及海量的信息,无论用什么方式都难以监管到位,都会让监管形式大于实质。

其次,要明确APP的法律责任,明确出了问题怎样处理;在什么情况下,APP开发者该承当怎样的法律责任;让APP开发者明明白白知道法律的边界在哪里,一旦越过将承担怎样的后果。APP之所以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缺位和法不责众,违法成本极低,甚至是无成本,让开发者产生一个共同的心态:大家都是这么干,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现在是时候将其装在法律的框架内了。

最后,APP的监管机构要明确,尽快解决目前APP监管九龙治水的局面。目前的互联网监管,历来是工信部、网信办、新闻出版局、网监等“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如果继续下去,法律制定得再多,在部门的扯皮中,加强监管只能是一阵风、一场运动,既不能规范行业发展,也不能惩治利用APP违法牟利的人,反而会产生权力寻租空间。

因此,要想将APP监管常态化、长效化,就必须给出一个准确的监管接口,就像大家在微博上发现违规问题,都知道找“微博小秘书”一样,有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一条方便的投诉渠道。当用户合法权益被侵害时,不会投诉无门。要真正监管好海量的APP,也只有依靠群众,打一场APP监管的“人民战争”。

外卖APP:网上高大上 线下黑作坊

打开电脑或手机APP,动动手指,图片上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食就可以送到餐桌。“鼠标加车轮”的O2O订餐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白领和学生族的青睐。

但是,这些“高大上”的美食果真如屏幕上看上去那般光鲜吗?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在微信圈和“饿了么”“美团”等网络订餐平台好评如潮的“美食店”,却是无证无照、污水横流、油污满地的“苍蝇馆子”。

不少网站热门店面实际为“苍蝇馆子”

登录“饿了么”网站热门店面,“怡味轩”菜单上的葱油鳊鱼、水煮鱼片、马铃薯排骨煲等看起来美味精致;在美团网外卖频道中,“食尚好粥道”的菜单从冷菜到煲汤一应俱全,还有赠饮,看起来既美味又正规。

记者日前跟随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杭州市区城中村九莲庄现场检查,赫然发现“怡味轩”“食尚好粥道”的菜品,都出自这里的黑作坊。

记者看到,九莲庄60号就是“食尚好粥道”的实际地址。这里大部分业务都来自外卖网站。执法人员在屋内发现厚厚一大旮订单,从送餐地点看大多是周边写字楼。外卖盒子上还贴有二维码方便顾客查询。

令人惊讶的是,做出这些网络“美食”的厨房,却是典型的“脏乱差”:院子里两间房,一间做厨房,一间用来办公、生活。厨房里食材、炊具和灶台摆放凌乱,地面湿滑,布满了陈年(微博)累积的油垢,散发着恶臭的下水沟就暴露在外。经查,这家小作坊是店家每月花800元租来的,根本没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九莲庄这里拥塞着一家家“苍蝇馆子”,但是当地居民只要看过厨房现场的都不敢来吃饭。

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城管、环保、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日前在九莲庄共清查发现35家无证无照、环境恶劣的餐饮小作坊。

记者又来到位于杭州滨江高校园区附近,纵横交错的几条小路形成的一片区域被称作“垃圾街”,由于此地农民房房租低,区域内集中了数百家餐饮小店和大排档。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中间的三座开放式垃圾中转站。蚊蝇围着腐臭的垃圾嗡嗡作响,有的小食店开门就正对垃圾站。

通过查处九莲庄等地的黑作坊,杭州市场监管部门顺藤摸瓜发现此次涉嫌违规的网络点餐网站有闪食网、淘点点、美团网、饿了么、爱订饭等5家,其中饿了么、淘点点、美团网是行业龙头。覆盖率最高的“饿了么”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42个大中城市开展业务,线上用户300万,线下商户5万家,日均订单超过12万单。

此次清查后,“饿了么”杭州负责人称下架了平台上杭州地区30%的商家。

微信朋友圈更隐蔽 作坊卫生多不达标

除了互联网电商平台外,一些“黑作坊”抓住年轻人追求时尚、彰显个性的心理,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营销。

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期联合温州市消保委、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前后花费3个月对温州当地10家有一定影响的微信食品店实地走访,发现7家证照不齐,食品卫生指标检测随机抽取熟肉制品、蛋糕、糕点等44个批次,结果不合格率高达56.8%。

检查人员发现:有些工作室与卫生间仅几步之隔;案板、调料,称量器、纸巾盒,甚至笔记本电脑和手机都堆放在客厅的长桌台面上;开封后的沙拉酱不见生产日期标签,用了一半的黄瓜也未密封;食品运输基本没有采取保鲜措施……

记者了解到,网络点餐平台正在快速发展时期,不少风险投资都在争相进入。为了提高覆盖率,对食品经营户的证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返回腾讯网首页>>

移动App乱象多 国信办要出台管理政策了

腾讯科技讯 近日,中央网信办主任鲁炜在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的座谈会上透露,国家网信办将出台App应用程序发展管理办法,以此监管移动应用行业出现的各种乱象。

国家将加强互联网立法,依靠严密的法律网来打造规范的互联网。根据国务院授权,国家网信办负责网上内容管理和网上执法。

除了国信办,北京网信办主任佟力强也在会上透露,北京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APP应用程序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时规定实施细则》、《北京市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审批暂行办法》等系列法规。

智能手机的兴起催生了移动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病毒、后门、盗取用户信息等行业乱象层出不穷。在移动应用安全问题不断凸显的同时,国信办即将出台的管理监督政策值得关注。返回腾讯网首页>>

过亿App的前100万用户怎么来的

一直以来,很多过亿App的产品都是大家争相曝光的对象,也是大家认为最为成功的产品,但是在曝光的过程中很少有人说到是怎么推广出来的,大多把用户数的增长归功于产品,偶尔说到推广的时候,也只是只言片语,不敢说太多。这是因为推广方法是很多产品成功的核心秘密,任何人不会实诚的把自己的推广方法公布于众,主要是害怕被对手学到,今天笔者就借曾经在推广界混的人脉,把问到的几个上亿APP的前100万用户的推广方法公布出来,以飨各位读者。同时,为了保护App隐私以及避免广告嫌疑,在本文暂不提及App的名称,各位只看方法即可。

采访对象,某阅读App早期的推广人员,据悉,目前该App用户数已经突破3亿。为什么采访一个公司早期的App人员,是因为这样的人员知道更多的干货,“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是这个道理。
1.问:请问你们阅读App前100万用户用了多长时间?

答:4个月。

2.问:4个月靠线上渠道就能来100万用户量?没有其他渠道了?

答:4个月是线上渠道的量,不算线下的,如果算线下的,1个月就到100万的量了。

3.问:线下渠道这么厉害?都是哪些渠道?

答:我们的线下渠道主要是厂商预装这块,当时主要的厂商是华为、中兴、三星、酷派、联想,这几个是比较大的,其实当时是所有的厂商都预装了。

4.问:这么牛逼?据说预装都是比较难的,你们怎么这么牛?你们当时预装了多少个厂商,预装的数量有多少万啊?

答:我们线下厂商这块独占鳌头,是因为我们的总裁是厂商出身的,当时厂商覆盖是100%,后来除了小米预置了多看外,其他的厂商我们全部预装,具体预装的量是多少,我没有看。

5.问:你们的线上推广渠道有哪些?首发?版本更新?

答:当时貌似没首发吧,我们当时主要是书的资源,限时免费 。至于推荐位,我们基本上都要了,而且很多市场也都推荐了,主要是我们的产品做的好,另外我们的阅读App有一个本地书架,帮各大市场做期刊啥的,比如安卓市场周刊等,我们是第一家做这个的,我们做成了书可以放网络书城的,类似于攻略,这个也是市场帮我们推荐的原因之一。

6.问:你们产品好?产品转化率高?做活动了吗?

答:活动基本没有吧,我们产品的主要优势是转化率高,转化留存都破70%的,估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7.问:那你们真是太牛了,估计还是竞争对手太少,做的好的几乎没有?

答:也对,当时就只有开卷有益、熊猫看书、QQ阅读这些,其他的几乎没有。同时加上运气好和产品好。当时我们的阅读体验是超越那些竞争对手的,比如仿真翻书都是我们先搞起来的,在产品创新和阅读体验方面,最先推出背景阅读,仿真羊皮纸啥的各种阅读体验,并且在书籍打开速度上做提速了不少,同时我们还没有广告,我们在阅读体验方面上下了很大功夫。

8.问:我听说很多小说网站太监书比较多,你们多不?还有当时你们的阅读主要是专注那块?而且书的话涉及到版权问题比较多?

答:我们专注出版方面的书,而且我们有版权。实体书,很多那种可能看着不受欢迎的,但是的确有用,我们和各大出版社谈,记得当年的《百年孤独》、《货币战争》等书,看的人嗷嗷多。并且前期出版社,没现在那么难谈,他们更多的想打开电子书市场,同时我们也切入的早。

9.问:还有铺渠道方面,你们铺了多少渠道,花了不少钱吧?

答:花钱?这点你还真说错了…在公司两年…线上市场…我就没花过钱。另外,渠道方, 我们几乎大小渠道都铺了。

……

以上是采访的内容,经过了一些整理。通过采访可以看出,这个阅读App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第一是:市场切入早

市场切入早,主要在当时读书软件市场还不被人注意的时候,迅速切入。抢占了市场的先机,当传统的出版商还在看着电子书市场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做阅读App市场了,同时传统书商对一些实体书的不关注,使得他们在谈一些实体书的版权方面更好谈,这个也为高质量的阅读内容引入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是:线下预装强

说到线下预装,笔者是非常佩服这个团队的,预装能达到100%,也是其非常大的优势,这个其实是人力优势,可见优秀的人才引入,还是非常重要的,至少这样一个内置的高手,可以抵一个线下预装团队了。

第三是:产品强

产品的转化率能超过70%,这个真是罕见,说来甚是惭愧,笔者曾经推广的App,曾经在3G门户上做过一次首发,结果转化率才只有10%。如果能达到70%,估计很多推广人员睡觉都是笑的,这个也说明了产品设计和创新上确实高出一筹。

第四:推广强力。

虽然当时没有花什么钱,但是在人脉拓展和铺渠道方面,这个团队还是很用力的,其实早期从事App推广的人员,基本都非常踏实实干,大小渠道基本都没有不放过。而不是像现在的很多推广人员一样,比较浮躁,小的渠道看不上,大的渠道上不去。所以说,做推广一定要接地气,要脚踏实地,这样才能成功。

什么样的O2O公司是好公司

前几天,一条关于叮咚小区资金链断裂的新闻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这家由上海知名母婴社区丫丫网创办的主打社区O2O的项目,曾经高调宣布天使融资1亿元RMB,之后我们频繁地在地铁看到他们的广告。

而随之而来的用户,则开始吐槽其产品设计和用户门槛设置;也有一些评论家们不禁唏嘘“这拿了一亿的产品也太……”。

虽然后来叮咚小区官方澄清了所谓的“资金断裂”传闻,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这个项目可能现在活得并不好。

相对于叮咚小区的高调,这一轮从2012年开始兴起的所谓O2O概念热潮中的公司或多或少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也就是彼时,经纬创投也开始在各个细分领域的O2O进行布局:

截至到今天我们投资的O2O类相关公司已经超过20家,涵盖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婚庆、丽人、生活服务、汽车等方方面面;他们中的“佼佼者”可能已经融资多次,估值N亿美金,并且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老大。

但我们也知道其实更多的O2O企业似乎在一波又一波的讨论中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当然从创业成功率的角度看这也是正常的,最为痛苦得或许只有我们这些VC了。

那么从整体角度出发,到底我们该如何看待O2O类公司的发展呢?我的核心观点有三个:

1、多用“交易”的角度去看待这类公司;

2、初期这类公司可能都是“慢”的;

3、小范围模式走通的优先级要远远高于所谓的覆盖量;

“交易”

今天这个时点优秀的O2O类公司其实都是在做“交易”,用交易的角度看O2O公司更容易分辨什么方向在现在这个时点相对更容易发展起来。

不同类别公司之间的区别都可以用诸如平台方的参与程度、职责边界、毛利水平等看上去“简单粗暴”的指标来衡量。

而同时我们也容易比较出同类目下不同O2O公司的差异,比如/用户哪里来,获取成本如何?交易物/服务谁来提供,获取成本如何?交易最后实现的成本/难易度/时间长度是怎么样的?交易频率是怎么样的?交易额度是怎么样的?

而所有的这些考核指标其实在每个人心中的得分都不同,那么最后选择看好谁,不看好谁也就是所谓的“眼光”和“判断”了。

类似的角度在我们投资快的的时候被多次采用;从个人角度,我更愿意把打车类应用划分到所谓的泛的交易平台概念,今天打车软件所面临的问题是这个交易所发生的费用不在平台上流转,但这可能是暂时的,或者未来有其他尝试收入的可能(商务车的尝试已经开始)。

而把概念放大到整个O2O领域,其实绝大多数创业项目做的事情只有一个:促成交易。比如找餐馆的项目、找保姆的项目、找驾校的项目,甚至是找借款人贷款人的项目(P2P)、找教育机构和课程的项目。

打车这个交易相对于其他交易,从重复购买率和产品标准化程度考量,其交易达成可能性都高出其他交易N个量级……当然它也有问题,比如单价低、存在一定可替代性等,但这世上哪有完美的生意?

“慢”与“快”

由于O2O类企业在初期需要和已有的线下行业发生比较大的“交集”,很难有项目第一天就会找到那根“一针扎破天”的“针”,所以尝试各种可能的突破点和切入方式是各种O2O类公司在发展初期都极为常见的运营方式。

线下越传统、参与整个交易的环节越多、服务越不标准的细分行业的O2O类项目越容易在初期“慢”,比如美容/美发行业、装修行业,我们也都在类似行业有过布局。

在这些行业中的O2O项目如果希望其在初期就把交易流程完全走通是不现实的,而投资标的的选择我们则更偏向于选择那些了解线下行业,又了解互联网产品的运营方式和流量获取方式的“综合性”团队。

投资后充分信任创业团队,并给足够的时间让团队去尝试各种可能性,以图找到突破点。

当然也有项目从初始就把所有的环节都揽在自己身上,那么这类项目就必然要选择一个“小”行业作为切入,比如最近非常多的用互联网思维卖小龙虾的项目。

小范围模式走通

沿袭“慢”的逻辑,在初期摸索的过程中O2O类项目一般会积累用户和商户(或者平台本身就是商户的“变种”。优秀的O2O项目会在某个时点找到模式走通的“最短路径”,而所谓的走通是通过并不大的用户覆盖和商户数量,在小范围内的走通之后迅速把模式放大到更大的范围中。

在初期就力图大面积用户覆盖和商户覆盖的项目往往都较难执行,比如前面提及的叮咚小区。而从交易的角度衡量就是即便你有了一定量的用户,也有了一定量的你希望在你平台上的商家,但因为匹配很难,所以交易的成功率极低,平台的价值就没有了。

我们投资的外卖订餐类网站饿了么即是小范围模式走通后迅速拓展的最好例子。这家今天这个时点日订单超过100万的全国最大外卖网站是在校园市场起家的。

外卖这一业务所有人要做的时候都要面对“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饿了么采取的方式就是把交易范围缩小到可控的范围:大学校园。这个切入点的选择使得平台在初期执行难度骤降,交易效率极大提升。在吃透了校园市场之后,饿了么自然而然的顺延到白领市场。

当然以上所有的内容都是“纸上谈兵”,对于任何一个O2O类的创业者而言,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比我上面罗列的要多得多,这其实也是为什么今天这个时点一旦这类项目有一定的执行效果(即我前面所说的在小范围内模式跑通),VC就会蜂拥而至的重要原因

移动互联网创业:赌那1%成功率值吗

如今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创业,似乎创业变得越来越容易。10年、20年前创业开公司,需要租场地、找生产线生产,还要销售产品。在PC时代,还需要租个域名,买服务器带宽,需要一定成本。但移动互联网年代创业成本更低,门槛变低,投入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今天我可能要给大家泼点冷水,尽管现在创业成本低,但是成功率同样也很低。基本上,99%的创业都会死掉。

互联网是高风险行业,因为门槛低,所以竞争激烈。全中国13亿人想到同一个idea的会有成千上万,可能还有人比你先开始,所以互联网创业比传统行业创业竞争更激烈。我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创业,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很多人看成功学、听名人演讲,听的时候觉得成功是必然的,有道理可循,但实际上和他用一样方法、做一样的事的大有人在,只不过大多都失败了。和他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很多人都game over,所以不要轻易迷信经验之谈。个人建议如果年轻人愿意尝试创业,不愿意打工,那宁肯你多研究研究别人是怎么死的,尤其是行业里的典型案例,研究他们怎么死的,为什么死,死在哪里。这样相对来说更有利于创业的成功。

为什么现在大家觉得互联网创业容易?

第一、门槛确实低。现在是智力、脑力劳动时代,教育很发达,大学生遍地都是,10个人中9个是大学生还有1个是研究生。做个APP或网站,一两个礼拜就可能上线。

第二、复制容易。别人好不容易想出天下第一的idea,只要一上线,两个月内就可能出现1000个类似产品。所以走得早不见得就是最成功的那一个。比如当年的千团大战,一夜之间全国8000多个团购网站,到今天剩下的寥寥无几。

第三、用户选择太多。今天的苹果、安卓应用商店,智能手机的应用数量超过百万,五花八门,你如何成为那百万个里被用户看上眼的一个?

第四、免费横行。现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创业时,手里有10万元,雇3个员工,需要租办公场地,很快花光所有钱。免费的服务赚不到钱,甚至连方便面都买不起。

第五、获客容易,挣钱很难。前短时间一个有关逃课的应用在学生群体里下载量很大,一下子就火了起来。有如此多的用户,但怎么赚钱?这个是对互联网创业的极大挑战。

第六、傻子太少。这里的傻子不是说用户,而是创业者本身,傻傻坚持自己梦想不改变初衷一直往前走,别人骂你傻、不靠谱,但还能坚持下去的人太少了。要么自己否定自己,要么家人否定自己,不停换行业、改主意,现在像阿甘式的人物太少。

当然,创业成功率低,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不能创业,否则就没有今天美好的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创业,第一要拒绝“裸创”,千万别光着身子跳进鳄鱼池。首先要积累第一桶金,到底多少钱虽然不一定,也许5万,也许50万,但第一桶金很重要。不得已时也可以找家人朋友借,总之必须有初始资本,至少有钱吃得起方便面。

第二,很多人一点工作经验没有就去创业是非常恐怖的。不一定说非得通过上班获得经验,现在很多大学生大三、大四、研二出去做兼职、做实习生也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有创业梦想的话,可以早一点走出校门,通过做实习生研究他人的APP怎么做的,如何管理的,团队如何搭建的……

第三、对自身能力要有一个充分的评估。有些人内心很脆弱,或者是完美理想主义者,现实中遇到一点事就哭鼻子,这种人不适合创业,因为创业远比想象要痛苦的多。

最后,创业不是说有一个好idea就开始干,有了好idea还要反复论证出好的方案,自己觉得八九不离十的时候,找朋友、长者咨询再去创业,这种情况才是ok的。如果没有完全准备好,非常不建议创业,因为可能会死的很惨。

如果真的想创业,可以好好问问自己下面这几个问题,这几项你都OK吗?

能不能连续吃半年方便面,甚至同一个牌子?能不能每天工作12个小时,甚至16个小时?能不能接受一年没有休假,没有国庆没有春节,没有娱乐,没有时间玩游戏、看韩剧,没有时间谈恋爱?能接受创业前三年是工作狂人吗?当然你还不能生病。公司8个人,作为董事长的你住院两个月,公司早就倒闭了。早上开会,你生病没到,初创公司不是很成熟,员工都不知道要什么。当然,还要面对投资人的压力和刁难,可能会经常泼冷水,这些能不能接受?团队不稳定,人员离散,初创公司刚开始不赚钱,团队成员没有高工资,你靠什么留住员工?这些有没有想过。当然特别重要的一点,家人不支持,结婚前来自父母的压力,结婚后来自另一半的压力。他们会像唐僧一样天天叨叨,直到你放弃为止。这些你受得了吗?能坚持吗?最惨的是头一个月、三个月、一年后失败了,这种失败你能承受吗?尤其是你人生第一个项目,你能不能接受这种打击?……

所以创业前一定要想好,三思而后行。创业是一场身心煎熬的炼狱之旅,而且绝大部分人到不了天堂。总之还是希望年轻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去想成功之道。

创业的基本要素首先是需要有好的点子,去探索一个新的领域。现在互联网创业不是生产制造,点子很重要,从哪个角度切入,服务人群是什么?

第二,需要有充分论证的商业计划书,反反复复打磨不止10遍,需要经历身边朋友的多番拷问,经得起潜在投资人的质疑。

第三,创业需要团队。创业单干很吃力,一个老板其他人都是员工,根本原因是不愿意分享。不分享如何能做大?即便马云当初创业也是18罗汉一起,所以一定要有三五个合伙人,而且合伙人还需要混搭,需要擅长管理、技术、产品等各方面的合伙人。当然几个创始人中还是要有一个leader,他的股份明显多于其他人才能拥有最终决定权,否则太平均容易也导致失败,一旦大家争论不休无法得出结论,最终要么散伙,要么不了了之。

第四、不领工资也有钱吃饭。千万不要指望创业之初就能挣钱。要充分考虑到也许一年、两年、三年不赚钱,有没有钱吃饭。最后,一定要充分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不是说没有家人的支持就不能创业,而是家人不支持的话后患无穷,会面临唐僧般的叨叨。

基本要素有了,我们谈一下方向三原则。

第一,你的项目是否面对特定人群?当然有些产品和服务全中国、世界通用,但这种机会很少。我建议从基础开始做,用户不一定是13亿人,而是其中一部分人。比如说做大学生相关项目、儿童项目、老年人项目,可以按年龄、城市、兴趣等划分。当然特定人群不能太小。

第二、强需求项目。吃饭是强需求,每个人每天都要吃饭。用手机描绘头像的APP——脸萌在今年6、7月份的时候很火,但这类需求是一过性需求,开始大家很新鲜都爱玩,但没有人天天给自己画手机头像,最终这类产品会变成僵尸产品。

第三、频繁需求。所做的产品要有持续使用的需求,否则很难有持续的商业价值。选择方向项目至少满足这三个原则,达到这些之后才能有创业的基础与前提。

O2O营销的3大痛点和方法

o2o火热之后,受过团购服务教育的商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一是能多挣钱的方式肯定要尝试,二是传统的本地生活服务业生意的确不好做,三是会借势营销的互联网人的炒作与宣传。于是乎,牛鬼蛇神都开始活跃起来,企图在中间捞上一票,有做微信公众号开发的,有做微信营销培训的,有做微信代运营的,有做微信营销的……这里面骗钱的骗子或忽悠占多数,这绝对是再正确不过的大实话,但无可奈何,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不明真相的传统生意人免不了要交学费。
O2O火了之后,巨头的心思也发生了小变化。微信开发了公众号接口,不仅在第三方开发后可以让商家在上面开通微商城卖东西,还有广点通结合订阅号做营销,更是提供微信支付服务完成所谓的O2O闭环。从这几天的消息来看,微信全面取消了2万元的支付保证金,大有鼓励中小商家入驻的势头,被看作是微信公众号强势阻击百度直达号的回应。关于二者的话题在百度直达号出来后就有了很多分析文章,在此不再赘述。如果站在商家的角度来认真分析O2O营销服务的话,又会是怎样呢?

商家对O2O营销服务的三大痛点需求

1、甭管白猫黑猫能挣钱的才是好猫

传统商家都是生意人,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如何挣到钱,如何快速地挣到钱,如何挣到更多的钱,这事商家的痛点需求。对互联网O2O服务提供商而言,大多跟商家讲的故事是,只要你使用我们提供的服务,我们就能帮你更容易的挣到钱,挣更多的钱。然后,有趣的一个反问是:“如果真能利用这个服务更快速地挣到那么多钱,那你自己怎么不快点去发财呢?”当然这只是沙水个人的调侃。

沙水个人也在从事餐饮O2O领域的创业,身边也结交了一些餐饮人朋友,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对怎么样利用O2O的方式提升客流量和营业额十分感兴趣,但又不知从而下手。另一方面,对于餐饮O2O的付费服务他们又表示出了质疑和纠结,担心投入的金钱成本会打了水漂。而且,还有很多商家不仅运营着公众号的,而且还自建了App和网站,如肯德基、俏江南等,不过俏江南已经易主了,另外一个上市的餐饮企业湘鄂情已经在转型了。虽然都是奔着挣钱去的,但结果还是有些残忍的。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能帮助传统商家挣钱的O2O服务才是真正的好服务。

2、人笨手粗易学习是必须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O2O营销服务这回事,互联网人显然要比传统商家要懂得多,实操起来也得心顺手得多。加之传统商家的服务员们大多学历低,对互联网的各种工具和玩法大多不熟悉,甚至就是一张白纸完全没有概念,需要重头学习。例如,你让一个商家老板或服务员去开通一个微信公众号,去做内容,去做推广,他们肯定会满脸迷茫的样子,使劲摇晃着脑袋说他不懂不会做不了。

正是因为这个比较优势下,帮商家开个微信公众号做代运营也能成为一门生意的原因。当然运营得好坏与否,如何给商家作交代,以什么来做考核那是另外的本事了,按下不表。但沙水以为,传统商家想要真正做好O2O,自己必须得学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O2O服务提供商必须要保证自己的服务是传统商家能学的易学的,学习成本不能太高,这个很重要。

3、人少活多省事才是关键

传统商家是很忙的,服务员也是很累的。各大商场基本是早十点到晚十点,餐饮是早十点到晚十一二点甚至更晚,洗浴按摩是下午一点到凌晨一两点,KTV则可能是24小时营业……对大中型的服务商家来说,也许会有专门的营销策划部门,但是能做好O2O营销的恐怕也不多,也得重新招人;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服务商家来说,让他们重新招聘一个人来专门做O2O营销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互联网O2O服务提供商还必须认真考虑商家的运营能力,商家是否有能力将所提供的O2O服务用得上、用得好。例如,第三方微信开发服务商即便为商家开发了一个很棒的微信公众号,在上面用户能够方面的查看商家的各类服务,能够方便的购买和支付,甚至推送消息,那么商家能否运营好这个公众号呢?能否制作出吸引用户的营销内容呢?能否将这个公众号推广给大多数的老客户并发展既定目标的新用户呢?如果用起来特别的不省事费人力,还效果平平的话,商家是不会有动力继续下去的,因为惟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他们大多希望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事传统商家的普遍偏好。

传统商家该如何做O2O营销

上述三点主要是站在商家做好O2O所需的金钱成本、学习成本与运营成本等角度进行的分析,也是沙水接触过的商家朋友所共同面对的痛点问题。说实话,从当前的餐饮O2O服务方案来看,还木有一个能将这三个痛点问题全部解决的服务提供商,所以沙水一般会跟他们做以下建议:

1、不唯器,专研术

在沙水看来,无论是微信公众号还是百度直达号,都是在“器”的层面,工具而已。除了这两个,还有很多其他的O2O营销工具、营销渠道存在,拥有和做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不幸也是庆幸的是,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关于O2O营销服务成功的案例,而且就是那么几个,这是宣传的需要,市场培育期必要的营销。

但是致力于借助O2O营销的商家而言,必须先了解清楚O2O是什么,用O2O可以做什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利用O2O希望能实现什么,自己想要影响的受众用户是哪些,自己了解的O2O营销渠道有哪些,自己能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影响目标受众……最后,问问自己以上问题之后,你再问问自己当前真的具备能力做好这些吗?如果能,那么立马干吧!如果不能,先从低成本试错与学习总结起步吧!

2、广撒网,勤分析

对于本地生活服务的商家而言,可以利用起来做O2O营销的工具和渠道有很多,例如微信公众号、团购网站、本地论坛与社区、豆瓣同城、以及新出的百度直达号与陌陌到店通等。前面几种方式都是大家普遍了解的,沙水也一直建议做餐饮的朋友去尝试。当百度直达号和陌陌到店通出现后,沙水也第一时间让做餐饮的朋友关注并尝试。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为每一个新生的事物都孕育着全新的机会,一旦发展起来则先行者将获得先发优势,有可能享受到丰厚的红利回报,所以对于百度直达号这类拥有海量用户的新型服务必须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餐饮O2O营销与互联网产品营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要秉承着有目标用户的地方就是渠道的思维,你就会发现有很多的渠道可以供我们去触及用户,我们也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尝试覆盖每一个渠道,去影响到每一个渠道下的目标用户。

但是在广撒网式的覆盖各类渠道之后,我们必须对各个渠道下的用户行为数据勤加分析,找出目标用户阅读量高的、点击率高的、回复率高的活跃渠道,并按照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优先级排序,经过多轮实践后我们就能筛选出最有效的渠道,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针对这些有效渠道的用户特性与偏好,量身制定营销策略与方案,进行长期维护。

3、定目标,重执行

Ok!传统商家如果有了“器”也掌握了“术”,然后通过“广撒网”和“勤分析”也筛选出了有效的O2O营销渠道和方式,那最后需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定目标了。而且这个目标必须是符合Smart原则的,即目标明确、可衡量、可实现、有相关性、有时间限制。例如,如果请第三方开通开发微信公众号,上线微商场的话,那么在半年内计划发展多少订阅用户,卖出多少产品,实现多少销售额等;如果是开通百度直达号的话,计划进行多少广告投放,期望日均用户点击多少,带来多少新顾客,实现多少新增交易额等。

目标定好了,最最重要的就是执行了。关于执行力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往往一个好的解决方案都是因为执行不到位而半途而废。执行力对传统商家来说其实也是一大挑战,最主要的是因为意识和人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毕竟像海底捞那样的传统企业还是极少数的。沙水只能说,传统商家朋友们尽全力把,只要持之以恒的不断尝试,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执行——检查与反馈——优化与调整——持续改进”的模式进行,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但绝对能避免坐以待毙的危险。

从明星应用上榜说App的成功之道

今天的新闻报道一则关于汤姆•汉克斯的打字应用冲到排行榜第一的新闻,引起我的关注。据了解汤姆•汉克斯是美国的影视演员,在twitter上有800多万的粉丝,其开发的应用叫Hanx Writer,是一个打字机的应用,目前这款应用是美国ipad应用效率分类排行的第一名。对于影视明星开发App这个事来说,是很大的一个跨界,一般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在这之前中国有不少例子,比如韩寒的《one一个》,还有很多明星艺人代言的App等等,成功的几乎没有,而影视明星汤姆•汉克斯的Hanx Writer App能取得成功也是非常罕见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于是我也下载了这个App进行了研究一番,下面就说说我的感受。

这个是一款好的产品

从笔者的感觉来看,这个是一个好的产品。什么是好的产品?就是从产品创意、产品功能、用户体验、界面设计,使用感觉等方面来说,整体感觉都是非常好。先说下产品功能,这个产品创意和功能上比较简单,就是一个简单的老式打字机,通过敲击键盘能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可以自动换行,同时还可以移动纸张,还可以换皮肤,同时还可以外接蓝牙键盘,和老式的打字机几乎一模一样,完全合乎一台老式打字机的功能,满足打字已经不成问题。

接着说下用户体验,说下几个让我感觉有亮点的地方:第一个是删除键,正常的键盘删除键会轻松删除很多字,但是hanx writer的删除键是一个一个删除的,这个对写字容易多删的朋友是个福音;第二个亮点是配音,打字的“嗒嗒的”按键配音和老式的打字机发出的声音非常接近,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滴答滴答的打字感觉非常舒服,对无数喜欢写作的朋友是个福音,同时退格的声音也非常逼真。这个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算是做足了功课;最后一个是UI设计方面,整个UI模仿老式的打字机的界面,这个和tom thanks个人的爱好分不开,tom thanks 喜欢收藏老式打字机,对各种打字机的外形,使用感觉了如指掌,并也参与了产品设计,这个对hanx writer的UI起到了帮助,使得产品的UI更加符合打字机的感觉。同时从产品角度来说,tom thanks对产品显然更加了解,虽然跨界,但是其产品理念更符合了产品的感觉,这个和hanx writer的成功不无关系。国内很多明星也做了App,但是却是失败的,代表作品如韩寒的《one 一个》,虽然韩寒在写作上有很高的造诣,但是其产品感觉还是非常不足的,这个单纯利用明星效应的App,注定是失败的。

明星效应只是个好的开端

按照常理来说,让明星代言一款App或者推广一款App应该会带来非常好的效果,明星的粉丝比较多,品牌效应比较强,通过信息传递,可以带来App较强的增长量,就像App推广方式中,你有一个好的渠道一样,但是其实不然,明星效应一般是短暂的,明星粉丝的关注度更多倾向于明星本身,在一定时间的广告效应过后,传递给App的效果会越来越弱。比如吴奇隆、刘诗诗代言的腾讯手机管家,吴莫愁代言的百度音乐,冯绍峰代言的国美在线等。另外还有一些明星App厂商润华联动开发的十几款明星App也没有取得多大的起色,在App商店的排行榜上,明星代言的App永远是深沉榜底,甚至连分类前十的排名都无法达到。其实,很多明星不懂产品,这种跨界营销只会让App更加没有说服力,看看那些失败的明星App和代言App就可以足以说明这些问题。App的使用更多和个人习惯有关,很多明星App只是作秀,而不是真正的为粉丝着想,更没有真正的产品体验,明星代言的App或者很多明星做的App都必定走向失败。但是不得不说明星效应是能带来好的开端,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会带来一些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能在一个月到几个月有余;除非一些沉下心来,用心去做产品,非常接地气的明星可能会取得成功。

好的产品会说话

好的产品是会说话的,就像你发现了一个产品的秘密,你会乐于分享你的感受,这个其实就是产品在说话,好的产品会给用户带来乐趣,而不是带来各种麻烦。比如使用hanx writer打字能有许多打字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打字的人可以更加安心和愉悦。当然也有一些产品设计很失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控制用户习惯,套取用户的信息,比如很多产品的注册功能,不仅让你填邮箱、还有填各种联系方式、填身份证号码等等,我感觉是设计史上最大的败笔,这些填写项代表着产品设计人的贪欲,却从不考虑用户的感受。就像你要逛个超市,先把你的个人资料登记一遍一样,这种窥探隐私,满足自己的产品设计是设计史上最大败笔,但是现在敢于改变的产品经理几乎没有。好的产品对人类的习惯是一种引领和加速,比如滑动解锁技术,诺基亚的解锁估计大家都还记得,需要按*键等,这种没有人性化的设计最终走向了灭亡,虽然他们不知道怎么了,其实是他们太笨了。苹果后续的指纹解锁更是引领了时代的潮流,不仅让解锁更加简单,还提高了安全性。这些产品功能让全球的新闻媒体帮他说话,这个其实是产品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