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舰手机(手机app)S6或许救不了三星 Note 5就能?

旗舰手机(手机app)S6或许救不了三星 Note 5就能?
  本周,三星公布了第二季度的初步业绩数据,完整的财报要到本月晚些时候才会公布。

三星周二预测,第二季度的运营利润可能会出现下跌。也就是4月到6月期间,它的运营利润可能会达到6.9万亿韩元(约合61.3亿美元)左右,较去年同期下跌4%以上。

这份预期财务数据要低于分析师的预期。据彭博新闻社汇编的数据称,三星第二季度运营利润将会达到7.2万亿韩元。

自2013年底以来,三星的利润就一直在下跌,由于智能手机行业日趋饱和,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不过,三星电子二季度营业利润较上一季度的5.98万亿韩元环比增长了15.38%。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得感谢三星的新旗舰Galaxy S6和Galaxy S6 Edge。

  新旗舰S6肩负重任

去年,三星Galaxy S5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其在发售后三个月中的销售只有1200万部。据悉,这一数量还不及此前的旗舰机型Galaxy S4所创下的1600万部。

而在今年4月,三星发布了两款新旗舰手机,与前两款Galaxy手机不同,S6获得了很多好评。三星也一直将扭亏为盈的希望寄托于第六代旗舰智能手机上。

鉴于2014年推出的Galaxy S5不温不火的窘境,三星在S6上做了许多改变和创新。酷炫的曲面屏,2560×1440像素的主屏分辨率,玻璃与金属材质的结合……以上种种都曾让三星S6成为一款业界瞩目的机型,三星也一度希望借此突破业务瓶颈期,因此三星曾预计S6将实现创纪录的销量。

发布之后由于受到各方的许多好评,因此一些机构曾预期今年S6销量将达7000万。也有分析机构称,S6有望超越iPhone 6系列成为最畅销的智能手机,年底销量有望达到5000万部。但是实际上,这两款产品的销量并未达到三星预期。

S6销量未达各方预期

旗舰手机(手机app)S6或许救不了三星 Note 5就能?
  据市场调研公司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自4月10号到4月30号,三星共向分销商和零售商发了1000万部S6,其中约600万部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一数据高于去年同期Galaxy S5的销量,但并不敌iPhone 6和iPhone 6 Plus 的同期销量。

Counterpoint的数据称,4月份,iPhone 6的销量攀升至首位,iPhone 6 Plus位居次席。Galaxy S6排名第三位,而更加创新的S6 Edge则排名第四位。鉴于新一代Galaxy手机是4月10日上市的,取得这样的排名也在大家的预料之中。

鉴于形势不乐观,今年5月,三星调低了S6系列年销售预期,从之前的5000万台下调到4500万台。近期,德意志银行对S6出货量预期也进行了更改,该银行预测,截止到今年年底,三星S6销量有望达到4500万台。

其他证券公司也均下调S6第二季度出货量预期,从一个月前的2100万台调低至1800万台。

而随着Galaxy S6销量下滑,在截至6月的第二季度里,三星预期营业利润下降4%,至6.9万亿韩元。至此,三星遭遇了连续七个季度的利润萎缩。

  喜忧参半 S6救不了三星

据韩联社报道,他们从“三星高级官员”口中得到证实,三星S6和S6 Edge在上市一个月后的全球销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部。不过,这一销售成绩并未打破此前三星S5和S4的销售记录,两者达到相同销量,分别用了25天和27天。

尽管销售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但Galaxy S6系列手机还是Android手机市场的佼佼者。三星依然是用户Android手机的首选品牌,不过鉴于iPhone 6的攻城略地,以及中国智能手机军团的崛起, 2015年下半年,三星的日子可能并不好过。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最新发布的报告,Galaxy S6第一个完整月份的销售表现令三星在美国市场上重新获得了市场领导地位。在截至5月份为止的三个月时间里,三星在Android智能手机销售量中所占比例达到了55%,相比之下,截至4月份为止的三个月时间里为52%。

在世界各大销售市场上看,得益于S6的推出,三星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上表现较佳,Galaxy S6成为美国第三畅销的智能手机,仅次于iPhone 6和S5。而在欧洲市场上,对iPhone 6的需求则十分强劲,英、德、意、法的智能手机市场上均是iPhone 6拔得头筹。

IDC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752亿部。三星和苹果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旗鼓相当,三星为7510万部,而苹果为7450万部,雄踞前两位排名。

在一线手机厂商中,其他厂商均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势头。唯有三星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了11%。

而在各家必争的中国市场,三星也出现了节节败退的趋势。IDC的数据显示,2014年四季度三星手机出货量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由年初的20%降至8%,并且连续三个季度被中国厂商赶超,华为、联想、小米都跑在了它的前面。

三星在中国的电商渠道布局也并不理想,加上国产品牌的赶超,三星部分线下零售店也出现了业绩下滑。

供货问题影响销量

尽管对于S6的具体销量如何尚存异议,但对于S6销量何以不尽如人意却基本有着一致的结论:三星公司的“营销失误”。

分析师们纷纷调低对此前外界期待极大的S6的预期,韩国东部证券分析师Yoo Eui Hyung称,“市场对S6的销售预期过高,分析师正在纷纷下调S6今年的出货量预期,因为Edge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其他版本则因为与iPhone 6差异不大而销量不佳。”

据悉,三星在对S6 和S6 Edge进行销量预估时认为二者的出货量比是4:1,但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却遇到S6积压而S6 Edge 供不应求的窘境。

尽管三星及时进行了方案调整,但受限于S6 Edge的产能问题,三星未能有效抓住S6销量的“窗口期”,并在后续销售中一直也没能翻身。“Galaxy S6的销售势头显然不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强劲。”HMC Investment Securities投资公司的格雷格・卢(Greg Roh)说。他指出,生产延误可能削弱了S6 Edge手机的销量。

更根源的问题或许还在于,鉴于S6 Edge成本较高而利润空间较小,三星可能根本就没打算进行大规模量产。

至此,三星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可见一斑。相较于苹果iPhone 6系列上市一年以来销量势头保持迅猛的状态,曾一度有望挑战iPhone 6的三星S6则光环渐褪。

 能寄希望于Note 5?

旗舰手机(手机app)S6或许救不了三星 Note 5就能?
  Galaxy S6的供货乏力使得三星失去了提高其产品销量的窗口期,而老对手苹果公司的下一代iPhone即将在9月份发布,无形中又给了三星许多压力。

市场传闻称,三星计划推出一款更大屏的S6,据悉这是一款 5.5 英寸的 Galaxy S6 Edge,而当前的S6 Edge的尺寸为5.1英寸。三星已经向美国商标专利局提交了有关“S6 Edge+”的注册商标。在不少人看来,这款新手机是不必要的,因为三星即将推出Galaxy Note 5。

虽然三星电子尚未公布有关Note 5的细节,不过可以预料的是,这款平板手机将沿袭Galaxy S6和Galaxy S6 Edge的设计。近期爆出的消息称,这款平板手机将使用5.9英寸2K(或者4K)显示屏,4100mAh电池以及升级的八核处理器。

鉴于现阶段爆出的新闻称,苹果的iPhone 6s似乎也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提升,所以三星的这款平板手机产品在高端手机市场还是有机会的。

据悉,三星Note 5将于今年9月在德国IFA电子消费展上发布。 或许Galaxy S6 Edge+和Note 5能够成为三星的救命稻草,在今年下半年止住下滑趋势。然而,三星一贯通过发布新机获得销量动力的战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星S6的宣传标语号称“让未来,现在就来”(Next is now),可是几乎每一次,三星都把希望寄托于未来。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苹果(ios app开发)独占智能机行业92%利润

北京时间7月13日早间消息,市场研究公司Canaccord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在全球8大主要智能手机厂商中,苹果占全部运营利润的92%,高于去年同期的65%,而三星占15%。

根据Canaccord的计算方式,苹果和三星的运营利润在整个行业中合计超过100%,这是因为其他多家厂商仅仅维持盈亏平衡,或是出现亏损。

苹果(ios app开发)独占智能机行业92%利润
  上周的一些消息反映了智能手机厂商的发展势头。例如,苹果要求供应商生产新款iPhone的数量创下历史记录,而三星则给出了令人失望的第二季度利润预告。此外,HTC报告了季度亏损,而微软则减记了从诺基亚收购而来的智能手机业务的80%价值。

苹果目前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份额不到20%。销量和利润份额之间的巨大差距表明,苹果有能力维持较高的手机价格。苹果的竞争对手大多使用谷歌Android系统,因此很难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进而不得不展开价格战。此外,三星和HTC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战略失误。

苹果(ios app开发)独占智能机行业92%利润
  另一家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执行主管尼尔・莫斯顿(Neil Mawston)表示,许多Android厂商目前受困于小米等中国廉价手机厂商,以及苹果的两面夹击。

他表示:“这样的困境很危险。”他估计,全球目前有约1000个智能手机品牌,其中仅中国就有数百个。

三星以往曾凭借多种价位的智能手机取得了成功,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样对该公司造成了不利影响。上周,三星预计,第二季度利润将连续第7个季度出现滑坡。三星似乎误判了最新款手机的需求,生产了过多的Galaxy S6,同时未能满足市场对曲面屏手机Galaxy S6 Edge的需求。

这一结果也表明,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Canaccord的估计,当苹果2007年推出iPhone时,诺基亚是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先者,占整个行业利润的约2/3。而到2010年左右,苹果和黑莓开始崛起,与诺基亚一同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三大厂商。而到2012年,苹果和三星几乎平分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目前,苹果已经一家独大。

Canaccord董事总经理迈克・沃克利(Mike Walkley)表示:“三星曾占领的高端市场正在苹果转移。”

毫无疑问,许多智能手机厂商有着与苹果不同的战略,并正在获得越来越高的销售收入。微软和小米正试图通过付费应用下载、手机配件,以及其他周边产品来获得收入。三星则通过生产智能手机元件来盈利。

三星、HTC和微软的发言人没有对这篇报道置评。华为发言人表示,该公司的消费类业务是盈利的,而随着该公司销售更多的中高端智能手机,目前利润正在增长。

联想去年10月收购了亏损中的摩托罗拉移动。当时,联想高管表示,计划在6个季度内使摩托罗拉移动扭亏为盈。苹果发言人拒绝对这篇报道置评。

Canaccord的数据并未考虑私营公司,例如小米和印度的Micromax。沃克利表示,这些公司的盈利情况不太可能对整个行业的大趋势产生影响。

苹果高利润的关键在于较高的定价。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去年,苹果iPhone在全球的平均售价为624美元,远高于Android手机的185美元。在截至3月28日的第四财季中,苹果的iPhone销量同比增长43%。与此同时,由于大尺寸屏幕的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销售,该季度的iPhone平均售价上升60多美元,达到659美元。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成熟,增长放缓,这一市场在某些方面已类似于PC市场。PC的平均售价已大幅下降,而大部分厂商都面临盈利难题。根据Bernstein Research的数据,去年苹果在全球PC市场的利润份额超过一半,但销量份额仅约为6%。

尽管过去10年中,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业内人士认为,苹果在盈利方面的领先很可能将可以持续。Verizon前首席运营官丹尼・斯特里戈尔(Denny Strigl)表示:“苹果的领先很难被超越,除非苹果犯错,但我认为这不太可能发生。”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火爆背后,综艺节目IP手游缺点暴露

火爆背后,综艺节目IP手游缺点暴露

随着《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节目的热播,越来越多综艺节目IP被改编为手游。但是这些手游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到底综艺类改编手游遇到了哪些问题,又应该如何走出目前的状况?

现状:综艺改编类手游表现差强人意

近年来,以《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为代表的综艺节目可以说是红遍大江南北。每周都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在电视机前收看节目或在电脑前观看回放。以《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最后一期为例,城市网收视率为2.83;收视份额14.34,成为当天的收视之王;而在爱奇艺上也获得了超过12亿次的点击率。

但是其同名正版手游的变现却差强人意,在发布首日曾登上App Store免费榜第一位后,排名一直下跌。而其在畅销榜的位置一直在百名以后徘徊,最佳位置也仅为第80名。其手游在App Store上的成绩与其超高的收视率并不相符。可以说,《爸爸去哪儿2手机游戏》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好“爸爸去哪儿”这一IP。

其实这一现象并不罕见,国内大部分的综艺IP手游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极少的玩家数目与巨大的收看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原因:时间节点错误、持续刺激弱、游戏类型单一

为何有如此大收看人群的综艺节目没有成为吸量又吸金的手游IP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大原因:

1、游戏发布节点与节目播出时间不符

以《奔跑吧兄弟2》为例,其官方正版手游于7月3日才正式登陆App Store,而当天正是其节目大结局。虽然在发布当天能起到推广的效果,但是由于综艺节目的可替代性和观众的高遗忘率。在综艺即将结束时才发布同名手游是极其不利与手游的宣传和推广的。

2、综艺节目连续性不强,不能持续对用户产生刺激

与电视剧IP不同的是,大部分综艺节目属于周播,不能对观众产生持续的刺激。以“奔跑吧兄弟”这一关键词为例,其百度指数能十分明显地显示出综艺节目的特点。每周五、六该关键词的搜索指数都会激增,而此后又将回落至低谷。而手游的搜索和推广又和综艺节目本身息息相关,基本上是随着综艺本身的波动而波动。

此外,长达半年或以上的“休季期”更不利于手游的推广,到底此类以综艺为IP的手游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3、游戏类型单一,玩法单调

纵观已经上线的综艺IP的手游,大部分是以跑酷、赛车为题材。虽然此类游戏较易上手,但是无论在留存还是付费上都与中重度游戏有着较大的差距。此外,由于开发者成本较低,市面上休闲游戏的竞争也比中重度游戏激烈。即使有IP护身,游戏质量不过关的话很快就会被玩家放弃。

出路:“对症下药”,结合播出时间推广事半功倍

找到原因,就应该“对症下药”,因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1、配合综艺节目播出时间,事半功倍

游戏中加入IP的最大目的就是吸量。因此,综艺IP手游应该配合综艺的播出时间进行宣传及推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上文中提及的《爸爸去哪儿2手机游戏》,虽然上文曾提及其最终成绩一般。但是在推出时间上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由于其推出时间和“爸爸去哪儿”的播出时间相差无几,在推出首日获得了下载榜第一的成绩。上线的一个月内也稳定在付费榜的前列,而有趣的是每当周五的时候排名都会大幅的提升。证明节目的播出为其带来了不少的曝光,吸引了大量的玩家。

2、扩展游戏类型,增加游戏玩法

其实针对游戏类型单一的现状,已经有公司做出了新的尝试。例如37手游与百度游戏共同发行的《真正男子汉》。如果去掉IP也是一款不错的第三人称射击类游戏。由于市场越发重度化,未来只有在保证游戏质量的前提下,尝试更多样的游戏类型以及加入更多的游戏玩法,才能吸引玩家留在游戏。

结语

在综艺节目越来越火热的当下,如何能利用好其IP值得的深思。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比尔盖茨:15年内,医疗投资依然回报最大

比尔盖茨:15年内,医疗投资依然回报最大

 

图片: 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月初比尔盖茨在gatesnote上发表了一篇讨论增资医疗的文章,提到了投资决策与目标设定,虽然慈善投资与风险投资是两条设定,但我想,也很值得在周末品读一下吧。

生活需要我们做选择。不管是在慈善领域还是其他领域,许多优秀的项目值得我们关注。但如果你试图投资所有项目,就会发现收获其实大打折扣。这就是梅琳达和我选择关注少数几个领域的原因。即便是重点领域,我们也会设定优先项目,对他们投入更多时间和金钱。

接下来的几个月,世界领导也会做出相似的选择。九月,他们将在纽约制定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目标,这将有助于确定接下来 15 年的全球发展议程。提议的目标包括健康、气候变化和海洋方面。目标一旦被采用,领导人将优先考虑这些方向,做出具体的资金和精力分配。

我们基金会强烈认为医疗目标为首要目标。

为什么?因为当涉及救助及改善生活方面,投资医疗拥有我见到过的最惊人的回报。

看看世界已经取得什么成就。从1990年,我们将5岁之前死亡人数降低一半(从约为 10% 降为 5%)。而我乐观的预测,到2030年,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据再砍一半,这将使 6100 万儿童免受死亡:

比尔盖茨:15年内,医疗投资依然回报最大
  由美国前财政部长Lawrence Summers和盖茨基金领导的团队对潜在影响力进行过研究。发表在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报道指出,如果我们重点投资几个领域将大大减小富裕国家儿童和贫穷国家儿童的死亡率差距。这就是我想看到的――全球范围内实现医疗平等。

救助儿童只是医疗投资好处的一个方面。就像我今年初夏一篇文章写到:通过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截至 2030 年,我们将可拯救 300 万母亲;通过肺结核防治项目,我们将可另外拯救 1000 万生命;通过艾滋病方案,我们将还可拯救 2100 万生命。

我们该怎么做来实现这些目标呢?

一方面我们需要瞄准好目标。在这方面,联合国2000 年关于千年发展目标就做得很好,设定了一系列宏伟的数字目标。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哪些国家落后,哪些国家正超速前进,这能帮我们更容易找到急需改变的地域。如果我们想完成联合国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就需要用同样的方式完成今年的新目标。

另一个关键步骤就是考虑外国援助的动态变化。不管是富裕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及贫穷国家,都应承担救助生命的责任,但这种责任从接下来的十年来看,应当会非常不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意味他们将减少对外援助依赖,而更多地去解决本国人民医疗服务成本。

《柳叶刀》杂志计算了上文我提及的目标所需费用。它发现到2030年,重度贫穷国家和中度贫穷国家将需要投入3%的GDP在医疗方面,而现在这个数值仅仅不到 2%。当然,这么大规模提升不会一夜发生。虽然它是个巨大挑战,需要国家领导者拥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但我认为这还是有可能的。

该报告还发现,短期内,34 个最富裕国家,将大力投入研发新疫苗和其他生命拯救工具。理想情况下,他们会加倍医疗救助。但现实情况下,预算很紧,这件事很困难。然而提高医疗救助总目标数和增加高强度医疗项目份额能得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为支持医疗援助,我们需要向各国领导者游说:这不仅能拯救生命,也能引导人们走上自给自足道路。因为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加入全球中产阶级(部分由更健康、更有效的劳动者带来的变化),他们很少需要外部援助。实际上,《柳叶刀》报道指出,随着时间发展,发展中国家将有能力支付医疗花销增长的75%。

这种转变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一些国家将很快变得很富有而不能再被列入救助目标。但这些国家仍有很多人极其贫穷,没有足够钱来填补自身差距。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越南都面临这种问题。所以相对于关注贫穷国家我们更应该更多关注穷人,不管是他们住哪。

在医疗领域进行大量投资,其收益将远远大于成本。据《柳叶刀》报道,重度贫穷国家收益会达到总投入的9倍,中度贫穷国家为20倍。

全球医疗是个美妙的投资,它应该是全球议程最优先考虑的事。弄清如何实行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我们需要做出许多艰难决定,但全球医疗这个决定不应该艰难。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微软说智能手机(手机app)大战已落幕, 错!错!错!

微软说智能手机(手机app)大战已落幕, 错!错!错!
  落幕的伴音不是锣鼓喧天,而是一声哀鸣,外加一份微软的备忘录。

7月8日,微软公司CEO Satya Nadella宣布,微软将缩小其手机硬件业务规模。Nadella将这一重大转变称之为一次“重组”,选择了像是“高效而专注”以及“长久的重塑和迁移”等词语对此加以描述。但请务必认清一个事实:这份声明(宣布裁员7800人,并进行价值约76亿美元资产减计,主要与微软手机业务及其去年对诺基亚的收购有关)其实是一封投降书。

这场关于智能手机的霸权之争已经结束,实际上,它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智能手机市场疆土的分割早已明确,众人对此并无异议。Nadella可以说是识时务者,这一点值得赞赏,但说实话,这早已是大势所趋,他的决定只能算是应景之举。

Nadella值得称赞的地方还有很多,使公司最不可或缺的服务,例如Outlook和Word,与几乎已经独自称霸手机行业的iPhone兼容,就是其中一项。三星、HTC和其他手机厂商都已经意识到与iPhone竞争完全是徒劳,就算你研制出一款炫酷的手机,照样还是卖不出去。大多数想要购买高端手机的消费者会径直选择iPhone。你所生产的手机可以像Galaxy Note 4那样拥有巨大的屏幕,或是像Galaxy S6 Edge那样在设计上标新立异,但是“我该买哪款手机”的默认回答只会是iPhone。iPhone已然独霸天下。

剩余市场的统治者则是安卓手机,这类产品的价格不断降低,品质不断提升,发展的速度也是异常迅猛。裸机售价仅为129美元的Moto E就是一款很好的产品。像是Alcatel, OnePlus 以及 Blu这些大众未曾听闻过的企业也都推出了几乎会人见人爱的产品。微软也推出了几款售价较为低廉的手机,例如Lumia 520,微软曾经表示它将会是一段时间内最为畅销的Windows产品。不过,仔细观察Android设备的价格和品质趋势你就会发现,过不了多久,售价仅为50美元的Android智能手机就会上市,到了那时,Lumia便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Surface的未来

说句公道话,其实微软并没有完全退出手机市场。微软可能将会推出一款Surface Phone,或者与之相类似的产品。Nadella甚至在备忘录中也对此有所提及,称将“为微软粉丝打造一款将会深受他们喜爱的旗舰设备”。从各方面来看,Surface对微软依然非常重要。但无论微软推出何种旗舰设备,都会与谷歌的Nexus相类似,目的并非是为了创造销量,而是为开发者提供顺手的工具。微软也希望借此能够鼓舞自己的硬件合作伙伴开发出一些真正优秀的产品。不过,千万不要奢望微软会为此组织大规模的营销活动,或是面向全球的运营商展开全面铺货。微软还是希望由合作伙伴来开发使用微软软件的硬件,这一直都是微软的目标。

相较于微软九十年代在PC界的称霸,今日的光景已经大不相同。免费使用的安卓系统,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审美上来看,都是一款一流的操作系统,它在全球各地已经是势不可挡。微软也需要相同的合作伙伴助阵,但是像是HTC、索尼、三星以及LG等品牌却表现出对于微软平台的毫无兴趣。微软的这份声明并不表示该项业务将就此关门大吉。

在已经被安卓和iOS牢牢掌控着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即使是像微软这样实力雄厚的企业拿下的份额也不过是个位数。现在,已经开始逐步撤回资源的微软又该如何展开竞争?哪怕仅仅是假装竞争呢?

微软已经无力竞争,短期内也不会再徒劳对抗。微软的关键问题在于Windows 10操作系统能否在各种设备间构建一个兼容的平台。如果没人开发Windows手机(这似乎已经成定局),那么整个计划都将泡汤。

Nadella在备忘录中暗示智能手机的霸权之争或许已经结束,但是微软预计今后还将会有更多颠覆性的产品出现。该公司同样还对物联网、增强现实、云计算和虚拟助手进行着密切关注。这些领域都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新战场,微软已经开始了全面布局。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手机不会消失,反而成为各种技术的核心枢纽。手机可以让人们对电灯和咖啡机进行远程遥控,成为虚拟现实体验的引擎,与助手进行交流的口袋麦克风。由此看来,未来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只不过,留给微软的机会却已经不多。

via wired, 快鲤鱼翻译,转载标明出处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阿里发起制定“电商第三方软件安全规范”

阿里发起制定“电商第三方软件安全规范”

7月10日消息,由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集团共同发起的2015阿里安全峰会“天下无贼”在北京召开。

阿里宣布了一项旨在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的最新举措,发起制定《电子商务第三方软件安全规范》,指导电子商务第三方软件的安全开发、管理和运营,促进电子商务第三方软件安全开发的标准化、规范化。

阿里巴巴安全部副总裁杜跃进表示,“阿里巴巴在过去15年沉淀了完善的安全风控技术和流程,但平台上快速发展的卖家,有些还缺乏信息安全防控意识和能力,所以阿里主动把多年积累的安全能力,通过行业标准的形式向整个平台输出。未来只有审核符合安全标准、具备安全能力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才能为阿里平台上的商家服务,同时基于这种标准,我们也将逐步引入专业的安全服务上为ISV服务,把客户信息保护做到更高的层面。”

目前,《电子商务第三方软件安全规范》已完成初稿,很快将推广至阿里平台的全部核心服务商。

7月6日,全国人大官网公布了网络安全法草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从国家、企业到个人,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7月9日,在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集团共同发起的2015阿里安全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副总裁杜跃进说:“我们今天所做的IT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不再是过去提高生产效率的机房里的安全,而是保护整个企业和机构的业务安全。”

阿里高级安全专家郭睿在谈到打击网络黑产问题时指出, “现在,通过互联网的漏洞进行牟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线下犯罪正在向线上犯罪转移,并正在从传统的利用互联网基础系统漏洞的犯罪转向利用业务规则漏洞犯罪,完成黑产到灰产的转移。针对上述情况,阿里安全打造了一套完善的大数据风控系统。”

数据显示,随着黑色产业链的高速发展,某些黑色产业链中,位于顶端的几个团伙,就掌握了该黑产市场80%的份额。前段时间阿里安全部门曾查处过一个垃圾注册团伙,该团伙的3名成员就控制了多个网络平台上近500万的垃圾帐户。(然雨)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苹果(ios app开发)手表销量跌落 可穿戴市场进入调整期?

苹果(ios app开发)手表销量跌落 可穿戴市场进入调整期?

 

  每天早晨,家住旧金山市区的29岁的凯文? 奥斯本(Kevin Osborne) 都会雷打不动地去公寓楼下的健身房内进行慢跑锻炼。作为一名长期健身的人士,凯文关心自己身体的各项指标,一个Fitbit运动手环便满足了他的这一需求。

凯文还有一块可以在户外进行精确GPS定位的佳明(Garmin)专业户外手表,每次进行户外长途徒步旅行时,凯文就会戴上它。

“有了这些,我不再需要一台Apple Watch(苹果手表)。”凯文这样说。

像凯文这样的运动爱好者和个人健康管理者原本是苹果手表的潜在目标用户,他们年轻、追求时尚、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愿意尝试,他们对个人健康指标十分关心,会科学地通过自身的健康数据来指导自己的运动计划。但现实却是,这些人最终并没有实际转化为苹果手表的用户。

在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狂热“果粉”的追捧和第一批尝鲜用户后,外界对上市不到3个月的苹果手表的热情正在迅速冷却,留下的是惨淡的销售量数据。根据最近的一份第三方机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苹果手表在美国的销量已较上市初期下滑了90%。

和之前不少人所预期的那样,苹果并没能成功地向市场证明,目前苹果手表是一款人人都需要的产品。这款苹果“后乔布斯时代”的全新产品,未能重现苹果之前新产品上市所取得的辉煌战果。苹果公司过去“指导市场、教育消费者”的“神奇魔力”似乎也失去了效用。

无论在智能手机还是更宽泛的移动设备领域,苹果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毋庸置疑,在可穿戴设备这一全新领域,苹果的“出师不利”,或多或少会对整个行业的造成打击。拥有可穿戴设备领域专利数量最多的三星电子的一位 工作人员向腾讯科技表示,苹果手表销量不佳,或将使行业不得不重新评估可穿戴设备市场,同时对于相关产品的研发、推广等也将做出调整。

但一个令人乐观的迹象是,在苹果手表销量惨淡的同时,另一支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新军Fitbit却在市场中大放异彩,受到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双双追捧。除此之外,Jawbone、Misfit等专注于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公司市场表现也都不错,这样的现象正如一位分析人士所指出的那样,目前这一细分市场的“痛点”,只需要更为廉价且功能实用的运动类手环产品就能够解决了。

从可穿戴设备概念之初,众多厂商的蜂拥而至,到苹果手表的“滞销”,或许标志着可穿戴市场发展已经从开始的“狂热期”进入新一轮“过渡期”:消费者和用户的需求一如既往地难以捉摸,厂商在前期研发、推广等大量投入后,则需要冷静下来,更多地打磨内功,思考或重新定位策略,以期在下一轮趋势中站稳脚跟。

  用户对苹果手表热情迅速降温

这是一款带着争议上市的苹果全新一代产品,早在苹果手表正式上市之前,外界对于其质疑声便不绝于耳,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电池续航、智能手表功能实用性、性能局限性等方面。在苹果手表上市后一段时间内,这样的争议声似乎小了些:虽然电池仍撑不到两天,但每晚充电并非难以接受的习惯,虽然受限于屏幕面积,在手表上看文字消息十分痛苦,但抬抬手臂就能得到简短提示也算不错的体验。

但在经历了上市初期的热捧后,人们对苹果手表的热情骤减,“吐槽”声又多了起来:听到很多苹果手表的第一批用户抱怨,最直接的描述便是“不好用”。具体表现在打开程序卡顿明显,打开几乎任何一个苹果手表上的程序都要等待很长时间。消息界面不友好,与其盯着手表的小屏幕看,不如直接掏出手机来看。

销量数据的惨淡显示了这样的“吐槽”已经转化为用户“用脚投票”的行为。根据近期一份第三方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苹果手表的销量较最初上市时相比下滑了90%,每日卖20000只左右,上市最初几天每天的平均销量是目前的10倍。也就是说,无论是“果粉”也好,还是想“尝鲜”的人也好,在第一批苹果手表卖出去之后,对这款苹果新产品感兴趣的人已经不多了。

虽然这仅仅是第三方数据所呈现的结果,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值得注意的是,苹果过去历来在新产品发布后不久,便会急切地对外公布该产品的销量,以显示自己的产品如何受到市场的热捧,但这一次,苹果罕见地拒绝对外公布苹果手表的销量,这一现象也不得不令外界猜测,苹果手表的确卖的不好。

在苹果已经卖出的苹果手表中,大多数以最低端的利润率相对最低的运动版为主,而更为高端、利润率更高的纯金打造的版本却少有人问津。据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从苹果手表上市以来,纯金版苹果手表在全美总共才卖出2万支。

有分析人士指出,苹果手表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的不同版本的市场定位也存在问题。普通版的苹果手表和高端的钢制或纯金制苹果手表在功能上没有丝毫差别,仅仅是做工材料上的差别,这让很多想“尝鲜”的用户纷纷选择购买最低端的运动版苹果手表。同时,在大多数人眼中,苹果依然是大众消费品品牌,与奢侈品品牌的概念相去甚远,尽管苹果刚刚宣布要推出高端“奢侈版”苹果手表的消息让很多顶级名表品牌着实紧张了一下,但事实证明,这样的紧张起码目前看来有些多余。

 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扑朔迷离

对于苹果公司,在营业收入越来越倚重iPhone时,苹果需要在新的领域有所突破,实现产品收入的多样化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苹果手表的“出师不利”,让苹果公司这样的努力遭遇挫折。

对于全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行业来说,苹果的“遭遇”也是行业的一次“震动”。无论在行业的竞争者眼中还是普通用户眼中,苹果公司素来是智能移动设备行业的领军者,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苹果下一步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会给行业带来什么,苹果手表的销量惨淡,令整个行业的信心有所动摇,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前景或许需重新评估。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拥有专利数最多的三星公司,是苹果的劲敌之一,该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腾讯科技表示,厂商未来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策略可能出现调整,更注重技术和功能的提升。

在苹果手表遭遇低迷的同时,可穿戴设备领域另一支新军Fitbit的表现则令人刮目相看。这家刚刚上市的初创公司,无论是销量还是盈利数据,均令人振奋,尽管将苹果手表和专注于个人健康运动数据采集的Fitbit手环直接对比有些牵强,但二者同属于可穿戴设备这一大领域,从苹果手表销量的不尽人意和Fitbit手环的热卖这样的强烈反差可以看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复杂性超出了之前很多人的预期。

作为可穿戴设备领域首支上市的公司,Fitbit对该领域具有指标性意义。上市首日Fitbit股价一度暴涨60%,足见投资者对于这一领域新军未来发展的信心。从成立至今,Fitbit总共卖出了超过2000万个设备。去年已经实现了1.3亿美元的净利润。今年第一季度3.3亿美元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倍,净利润则同比增长了近6倍。目前,Fitbit的市值已经高达87亿美元。

根据IDC的数据显示,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在2014年从2100万大幅增长至4560万,预计到2019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长至1.26亿。在这一新领域中,Fitbit无疑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截至今年第一季度,Fitbit在全美运动跟踪设备的市场份额高达85%,在全球市场占比达34%。

无论从市场接受度还是公司业绩角度来看,Fitbit无疑是该领域中目前来看最为成功的公司。

从其具体产品来看,与苹果手表提供全面的功能所不同的是,Fitbit专注于个人健康数据管理领域,其手环产品线丰富,根据功能的不同进行划分,从低端的仅能显示时间和消耗卡路里的功能到最高端的提供GPS定位、消息显示、音乐控制、实时心率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手环产品。

与之相比,尽管苹果手表提供的功能更丰富,但对于用户来说,功能显得有些多余且不适用,尤其是手表有限的屏幕显示是众多功能影响实际用户体验的瓶颈。对于消息类应用,苹果手表无法完全替代智能手机,而对于个人健康管理类应用,苹果手表又不如Fitbit等健康手环实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苹果手表的定位着实尴尬。

在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众多厂商都在寻找下一个大规模的用户兴趣点所在,可穿戴智能设备是未来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一大共识,但该行业目前正处在不稳定的发展时期也是毫无争议的事实。正如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在智能手表“卖不动”,智能手环却“大行其道”的现象,也许表明了市场目前的“痛点”,只需要更为廉价而实用的运动手环便能够得到解决,未来智能手表能否随着其功能、续航等当前瓶颈的突破而重新获得市场欢迎,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监管忧心 市场乐见 网络配资风往哪吹

监管忧心 市场乐见 网络配资风往哪吹

  杠杆、配资、平仓……在这轮股市行情震荡中,一些原本还陌生的概念被频频提及。场外配资被视为行情下跌的导火索,配资平台以及P2P股票配资业务也因而受到关注。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平台早在证监会摸底场外配资时就停掉了配资业务,有些则仍持续至今,并在回应中称没有太大变化。

已经存续多年的场外配资是否因为互联网就大不相同?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究竟会是哪方占上风?

  配资平台分化

“之前券商查两融的时候清理场外端口,当时合作的证券公司比较保守,就要求我们停了。现在看起来还挺幸运。” 在北京一家P2P平台负责人看来,如果真的遭遇了这波暴跌行情,风险显而易见,“很多股票每天一开盘就跌停,平仓都平不掉。”

对于此前的业务,他已不愿过多回应,称业务上线时间很短,还没起量的时候政策就来了,停的时候也没有很大动静。只是当时股市还在高走,一些客户颇有怨言。

与这家直接以P2P债权对接配资需求不同,还有一些配资平台是以自有资金购入伞形信托的劣后资金,再以此获得来自银行等机构的成本较低的优先级资金。

5月5日刚刚上线的配资平台财猫网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该平台上1-3倍杠杆的配资业务是对接P2P债权,4、5倍杠杆的业务则是后一种形式。

一位要求匿名的互联网配资业务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网上配资大多使用HOMS系统,先由配资平台开立账户,客户再缴纳保证金,配资成功之后便获得一个子账户,在该账户下的操作与客户自己的证券账户操作完全一致,而平台则可以对这些子账户实时监控,必要时平仓止损。

同时,保证金与获得的配资资金都放在平台的指定账户,而非客户的个人银行账户中。当账户资金低于警戒线时,就会要求客户追加保证金;低于平仓线时就强行平仓。

“行情稳定的时候,从警戒线跌到平仓线可能要一两天。但如果遇到连续跌停板的极端情况,无法平仓就只有亏损。”该人士表示,在他们的平台上,一般客户本金亏损超过50%就会平仓。

如果对接P2P债权的配资业务遇到了亏损,是否意味着平台要代为垫付?“反正现在没见过有哪家平台敢不还投资者钱的。”该人士这样回应。

她同时透露,配资常见的有1-5倍杠杆,资金成本也相应不同。一般5倍杠杆月息1.8%左右。而警戒线和平仓线因各平台而有所不同。

采访中,除了前述停止业务的,还有平台在政策敏感期时曾暂停业务并进行调整。也有平台坦言与券商的合作并未受影响。

由零壹研究院在7月9日向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涉足股票配资并且已有交易数据的P2P借贷平台有15家,交易规模在15亿元左右;2015年上半年,对应的平台增加到60家,交易规模达到150亿元左右,其中658金融、投哪网、PPmoney三家平台便占到70%-80%的份额。

数据监控同时显示,在这波市场行情之下,一些小型平台比较惨淡,很多将杠杆从5倍降到2-3倍。有5家平台停止了配资业务,还有至少6家平台终止了配资业务开发。

另外,“那些从线下转到线上的民间配资公司,一般都是公司自有资金借钱给配资客,杠杆可高达10-15倍,上半年规模估计在300亿-500亿。”零壹研究院股票配资分析师回应表示。

  谁是风险导火索?

场外配资市场究竟有多大规模?证券业协会在6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通过恒生HOMS、铭创、同花顺三个主要系统接入证券公司的客户资产规模约5000亿元。

而P2P配资目前的资金规模能对市场产生多大影响?

PPmoney相关人士在7月9日向本报记者回应认为,P2P的配资业务在场外配资中的占比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但与超过2万亿的券商融资规模相比很小。而且股票配资业务长期以线下形式存在,互联网化有利于提高监管的透明度。

在回应中对方表示,证监会叫停场外配资被视为引发非理性暴跌的诱因,对不少股票配资平台开展业务都带来了一定影响。“我们的配资业务前期受到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客户总量基本保持稳定。”

“这一块业务在绝大多数股票行情下都是安全可控的,在极端行情特别是近期的单边下行甚至非理性下跌行情下,会经受考验,但也是可以应对的。”PPmoney方面表态认为,有消息称配资平台未来将依据备案制运营,而这样的监管是“急需的、合理的”。

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也在7月9日针对旗下配资产品91股神进行回应,称“这一波震荡并没有给配资业务带来负面影响,客户数量一直稳步增长,融资额也在可控范围内。”

而以91股神为例,作为配资平台会对用户购买的股票有一定限制。除了不得购买ST股、不能打新,对单只股票的持有比例也会进行监控。

“其实配资业务发展这么多年,已经比较成熟了。不管是场外配资、P2P配资还是券商融资,其实就是借钱炒股。”在上述匿名业务人士看来,与券商融资相比,场外配资的风险点很明显:门槛低。例如融资要求个人证券资产不少于50万元,而P2P平台门槛只有几千元,开户审核也没有前者那么严格。另外,融资业务一般是1倍杠杆,配资平台的杠杆显然要高。

“券商融资业务在客户资质,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承受能力、操盘能力上都比场外配资的客户相对要好。”该人士认为。除此之外,在同样的市场行情中两者的风险并无明显差异。

但不可否认的是,与证券公司有指定银行账户不同,配资平台的资金账户如果缺少有限监管难免会有道德风险。配资平台跑路的案例也真实出现过。

证券业协会此前也曾表态认为,部分场外配资活动“涉嫌违反账户实名制、禁止出借证券账户等相关规定”。相比于券商持牌的优势,场外配资在很多地方仍处灰色地带。

据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接入HOMS系统的约4400亿元配资额度中,近两周以来强制平仓金额只有约150亿元。此前有两家配资平台都向本报记者表示,前期下跌行情中自己平台有近1/3的客户被强行平仓。

对此,上述人士认为这一比例“有可能”,但无法断言就是普遍现象,这与平台规则、用户能力等都有关系。对于自己平台的业务,她表示比起前段时间业务确有下降。这种影响会持续多久,“还得看市场走向”。

“用不恰当的比喻,配资客户其实类似于赌徒的心理,拿着借来的钱收益可以翻几番。只要股市回暖,业务肯定会持续下去。”她说。

而零壹研究院相关分析师也认为,从运营角度来看,因为有保证金和强行平仓机制,P2P配资平台一般都是赚钱的。主要风险还是来自政策方面。

“5月底,证监会叫停场外配资端口,导致不少配资平台成了瞎子,无法监控配资客的账户情况,影响平仓机制,导致亏损风险增加。但某些和券商有合作关系的平台可能不受影响,有特殊方式监控账户变化。8月起,允许券商向第三方提供接口,这是监管层对当前股市忧虑的选择,对中小型平台而言是极大的利好,估计届时会有一批平台满血复活,新平台也会加紧进来。”该分析师认为,股市下跌初期,配资客并未大量逃离,直到6月底才大幅减少。

网贷天眼数据研究员陈宇杰却表示,配资业务是一种结构化的产品设计,在排除系统性风险、政策风险,较之于其他的业务还是要相对安全。但考虑到监管对杠杆的严格限制,“股票配资业务只能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大肆发展基本不太现实,平台必然会面临转型的。”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开发] 创业者不认识的生鲜O2O—数据篇

[ O2O研究 ] 创业者不认识的生鲜O2O—数据篇

本文来自友范 CEO 石头先生(微信:GGgouwuba007)|时尚社交o2o领域,专注O2O研究与分析

[O2O开发] 创业者不认识的生鲜O2O—数据篇

关键并不是物流和损耗

美国90%的生鲜购物发生在超市,在日本、法国、英国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比例也超过50%以上,而这一个数字在我国约为30%。另外一组数字的差异也让人颇感意外,外国生鲜品类的损耗约为3-5%,而我国生鲜品类的损耗约为20-30%

从以上数据看,生鲜供应链的链条上存在着明显的改造空间。与之对应的是生鲜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冷链供应链发展成熟,冷冻库、冷藏车等设备完善,物流信息化管理做到极致的国外,生鲜电商的发展不管是从销售规模还是扩张速度来看,都显得不那么性感。

生鲜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市场,无论是从市场规模,消费粘度,还是从消费习惯上都趋于稳定,因此在商超市场份额超过50%以上的基础上,即便是冷链供应链发展极为成熟的国外,外国生鲜电商和生鲜O2O无论是市场的开拓、品类的选择还是互联网效率的优势,都难有用武之地。

我认为,生鲜品类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特点,与各地经济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光是从数据上,国外生鲜还难以作为我国生鲜行业的发展前瞻。

首先,在开辟市场上,中国的生鲜电商和生鲜O2O显然面临的阻力要小一些。

由于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超级城市,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市规划等问题,使得我国无法像国外拥有完善的超市覆盖网络,这也是生鲜品类购物发生在超市仅有30%的根源所在。

30%的市场份额对应的是国内超市发展现状,在国内电商冲击下,国际连锁超市纷纷涌现关店潮,通过增加超市店面,让我国生鲜和国外生鲜一般大幅增加生鲜市场份额不太现实。在这个角度来看,生鲜电商和生鲜O2O在开辟白领等中高端市场上更为容易一些,比较容易在菜市场中寻找到差异化价值,这也是我国目前生鲜创业业态远比国外丰富的本质原因。

其次,在选品上,我国的生鲜可选择的范围更广,品类差异化的要求不高。

国外生鲜电商,不管是基于本地化还是全国配送,往往选择客单价较高的品类,但从物流和损耗成本上看,国外生鲜选品策略不完全基于成本考虑。我认为,国外生鲜选品是因为超市生鲜市场份额过高,在通用品类上电商没有优势,这一点上,国内的生鲜电商和生鲜O2O,本质上是走入一个盲区的。

生鲜链条存在的各种改造环节,都在显示生鲜电商,生鲜O2O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这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口分布不均,超市分布网络集中,同时在日用品类上备受电商冲击而关店的特定环境下发生的。

物流环节貌似是生鲜互联网+的关键环节,而目前的生鲜电商,生鲜O2O着力的重点,正是基于供应链进行的改造,自建物流、产地直采、进口水果,社区生鲜,餐馆B2B等,都是在物流环节上寻求生鲜品类的突破。

然而,通过国内外物流数据和损耗比对可以看出,中国生鲜行业在冷链供应链以及损耗上显然存在着误区。

10倍损耗差距,误区在哪?

首先,国外的损耗并不是在物流环节发生,而是在供需两端的环节发生。

美国的超市占据了生鲜90%以上的市场份额,基于超市丰富的SKU组合,构建出一套用户需求矩阵,使得他们对某一具体的单品生鲜没有备货的强需求,进一步盘活他们在供应端的关系。同时,超市对部分生鲜制成熟食,也进一步减少了生鲜的损耗浪费。损耗低,是因为市场供需关系,消费习惯等,稳定的市场份额,稳定的需求,完善的SKU组合,盘活了整个冷链供应链的运能,使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误区:损耗率高反应出我国冷链供应链等基础设施上的不足,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国外生鲜损耗率低并非因为国外冷链供应链建设完善。基于超市的信息化管理,和我国菜市场为主的管理,才是损耗率近乎10倍的差距所在。10倍的损耗差距,是外国超市和国内菜市场对生鲜供需管理控制之差,而非冷链供应链基础建设之差,即便是我国冷链供应链发展到极致,以目前的消费习惯,商业模式,仍无法将损耗控制在3-5%这样的理想状态,仍有超过10%-15%以上的损耗会发生在供应端。相比之下,供应端的完善所需要的投入,远比完善冷链供应链所需要的基础投入,更具性价比。

其次,生鲜品类对超市来说战略意义更大,往往通过其他SKU盈利来补充,冷链供应链的建设基础可以说完全是靠其他品类搭建起来的。我国目前冷链供应链处于十分不完善的早期阶段,生鲜电商和O2O,已经出现了许多自建物流的玩家,让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得有些畸形。

误区: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即便完善冷链物流可以减少15%的损耗,仍然需要投入不少成本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上,目前超市仍然是通过其他SKU盈利的方式来弥补生鲜品类的亏损,也就是说冷链供应链完善的前提,是基于稳定的市场需求和其他SKU的盈利补充,对超市而言,生鲜SKU的战略目的不言而明,盈利并不是重点。而目前生鲜领域的互联网创业,在SKU的运营上显然并不理想。无论是从SKU的组合,还是从每日订单量稳定性来看,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建物流,以单一的生鲜SKU驱动冷链供应链的建设,正是造成目前各大生鲜电商不得不以提高客单价为主要运营手法的重要原因。想要通过高客单价来降低每单物流成本占比,这显然是不符合互联网低价快速拓展市场的特性的。

我认为,我国超市30%的生鲜市场份额和美国超市90%生鲜市场份额的差距,展现出来的一面,是常规生鲜SKU的巨大改造空间,这往往发生在中国的各个菜市场,在各个菜市场之间又是由一个个二级批发市场和一级批发市场组成,余下的10%左右发生在进口水果等负责盈利的品类。

从建设供应链的角度来看,想要驱动供应链的建设与完善,仍应把精力放在大约60%的常规生鲜SKU上。和自建物流相比,做好每一个批发市场之间的信息化管理和供需两端的需求控制,恐怕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一站式O2O APP开发

决战O2O江湖,美团准备来一场生死豪赌

  决战O2O江湖,美团准备来一场生死豪赌

  美团又在为团购的最后一战筹集粮草了。7 月 9 日,WSJ爆出消息称,美团网计划进行新一轮融资,融资额度将超过 10 亿美元。

原报道中使用的“ planning to ”意味深长,说明目前这笔高额融资还没到账。10亿美元可能是美团的“开价”,也可能已经达成的融资意向。如果 CEO 王兴如愿,美团估值将超过 150 亿美元。在今年1月,美团宣布获得 7 亿美元 D 轮融资时,王兴透露公司估值是 70 亿美元。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大众点评,在今年 3 月宣布获得 8.5 亿美元融资,当时传闻的估值是 40 亿美元。

这么大体量的公司在半年内就估值翻倍,许多人会瞠目结舌。10亿美元这么大一笔钱,美团要谈下来应该不太容易。但这笔钱是有能量改变市场格局的,美团能借此直接在估值上甩开对手。

美团对资本也的确极其渴求。过去一年,美团拼命扩大市场份额,代价不菲。曾有媒体透露,美团每个月烧掉的钱就超过2亿人民币,如此算来7亿美元应该所剩不多。融不到钱,过去的投入就打了水漂,美团自身也会严重失血。

2015 年初,王兴在美团年会上说:“今年会是 O2O 真真正正大决战的一年”。如今再看所言不虚,美团正站在最后的战场前――赢,则通吃未来;败,则摧枯拉朽。

 决战时刻

这一战,刻不容缓。不止美团,战场上留给玩家们的时间都不多了,顶多还剩 6 – 12 个月。输的人未必会死,或许仍能无声无息的活着。美团、大众点评、糯米或许还有其它的什么,对这几家曾搞出这么大阵仗的公司来说,那样都是生不如死。

如果从千团大战算起,这场战争已经进行了五年。战局中的人都到了最疲惫的时刻,周围的人也等不起了。

最容易失去耐心的是资本市场。在这么高估值的情况下打一场胶着战,无论对哪一家,资本市场的态度都可能在一夜突变。

虽然这一年多超过5亿美元的超高融资额已不罕见,但获得融资的如小米、京东当时都已是一枝独秀,钱是用来扩充新业务板块的。谁都不愿意见到投出去的钱被烧掉,投入一场不知何时结束的战争,比如当时的滴滴和快的。两家在2014年下半年分别获得7亿和6亿美元的融资,但没两个月,两家就在资本的推动下火速合并了。如今的美团还深陷于和大众点评的O2O平台之战,资本的耐心是很有限的。它不像京东,有业务模式成熟的亚马逊做对标,有谁都能看到前途的成熟物流体系保底,而且京东D轮估值也就是6、70亿美元,没有美团150亿美元这么高。

团队也累了。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上市是激励团队最好的方式。美团或是大众点评,团队都已高强度拼杀了五六年。拿到高额期权的早期员工有的已经异常疲惫,期权也都成熟了。后续的期权随着公司体量变大,吸引力相对变小,比不过外部的创业诱惑。所以去年年底有消息称,校内时期即和王兴一起创过业、后来又加入美团担任销售副总裁的杨俊离职,后续还有各地高管的离职传闻陆续传出。大众点评也一样,虽然目前没有核心高管变动,但高管们有的已经辛苦十几年了,心生疲惫也难免。这不是孰好孰坏的问题,类似的情况在曾经的京东、过去的阿里和现在的小米发生过。

百度又在旺盛的战火上浇了一桶油。

它给糯米砸了 200 亿元人民币,直接点燃了决战。200 亿就算不够给糯米抢个位置,也够搅乱市场,挤压原有的市场份额了。市场格局将因此巨变。无论美团还是大众点评,都必须抢下时间窗,快速确立优势地位。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都同意,团购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在前三名分配市场份额实现721或631之前,价格战不会停止,谁都赚不到钱。

所以各种势力都在挤压着这几家风口浪尖的公司,大战不能避免,又迫在眉睫。

  阿喀琉斯之踵

150亿美元对40亿美元,能直接把大众点评直接甩在身后的估值。如果故事发生在别处,立见胜负,为什么美团就算融到钱还得继续决战?

美团有它的阿克琉斯之踵。它还无法向资本市场解释,它怎样才能赚到钱。虽然问一家拼规模的互联网公司能不能赚到钱有点可笑,但当一家公司估值到了 150 亿美元的时候,这就不是个可笑的问题了。美团拥有市场份额 60% 左右的整体团购业务,市场份额超过 70% 的猫眼电影业务,间夜量突破 4500 万元、跻身市场第一梯队的酒店业务,还有正在刺刀见红地拼杀着的外卖业务。今天它的交易额计划突破万亿,但毛利仍然很低,赚不到钱。

而且团购这种商业模式本身也正在被广泛质疑。团购的鼻祖Groupon去年都宣称转型做电商。事实上“千团大战”之后,团购模式在中国基本已经日落黄昏。

从本质上说,团购是个让商家喜忧参半的营销工具。喜的角度是团购确实可以给商家带来直接的销量,忧的是要对利润做大幅度的切割,这种对立关系导致的结果是网站和商家两者都难以盈利。 最早打着团购旗号的公司,要么已经悄无声息,成功的如聚美优品早就借过团购概念的利好转型电商了。

美团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些。2014年起,美团开始打造T 型战略,去团购化,使其独立业务更加灵活,铺满整个 O2O 的万亿市场。

但是从团购起家的美团一直吸引的是价格敏感用户。过去两年,它开疆拓土下沉到二三四线城市,虽然获得了海量的用户,但这些用户对价格更为敏感。价格敏感的用户很难培养忠诚度,如果美团停止补贴,或是他人加大补贴,用户容易离开。

它的垂直业务中,占市场份额 70% 的猫眼电影无疑是这三块垂直业务中最稳固的一块。但即使是猫眼电影,目前也尚未实现盈利,并且在蓬勃向上的影视娱乐行业中,院线售票流水其实并不是大头,更肥的业务模块其实被更上游的优酷土豆占据――影视剧的拍摄与发行,是更赚钱的业务。

最让人担忧的是,美团没有在用户心中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对应关系,就像阿里对应着买东西、腾讯对应着交流,百度对应着寻找信息那样。

美团需要一个更加明晰的未来。相比之下,大众点评关于未来的故事很美。

至少两年前,大众点评就建立了新的商业逻辑――它解决的是用户的决策需求,本质上解决的是O2O用户、商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追求生活品质、比较服务质量的一定是更高净值的用户群,消费能力比价格敏感的用户强得多,大众点评能赚到的钱也就更多。

它一直是家很会赚钱的公司。团购出现之前,大众点评就能养活自己了。从最初线下发行《餐馆指南》、到通过积分卡(会员卡)获取佣金收入, 再到之后大力推广电子优惠券,一直做的是实打实的生意。

目前点评主要的盈利模式是打包的大推广,包含了关键字排名、团购和其它,其中结婚业务不但赚钱,而且成长性很快,去年3月的月营业额已达千万,月营收和月流量均获得100%的增长。

它还找到了一头超强壮的现金奶牛。2014年3月,点评正式成立结婚事业部,主要提供包括婚纱摄影、婚庆、婚宴等12项结婚相关服务。大众点评的结婚业务当月营业额就达到千万级,月营收和月流量实现100%增长。

大众点评已经搭建出了新的商业模式。2015年大众点评年会,张涛披露:目前点评只有40%的收入来自团购,而接近60%的收入来自广告或其他业务。 而且他说:“2015年大众点评不仅高速换胎,还想改造其团购业务,最终依靠“服务”取胜。”

但点评的弱点也非常明显,在迷信“唯快不破”的互联网商业世界里,点评一直被外界视为是个慢公司的代表,它在过去8年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游离在市场热点之外,直到2011年年末,整个电商和团购行业遭遇资本寒流、哀鸿遍野之时,才被同行、VC和媒体密集地关注。

美团和点评,一个有规模,一个有更明晰的未来,这代表着两种价值取向。目前资本市场显然选择前者,它们相信规模能换取的时间窗,最终找到高毛利的领域。

  左右互搏

钱,坚定又不坚定。它会坚定的流向最能赚到钱的地方,却永远不会坚定在某个人或者某家公司身上。

能不能融到钱,美团都得同时做两件事。第一,继续用规模换取更久的时间窗;第二,找到属于自己的高毛利领域。但价格敏感和高毛利之间是有天然矛盾的。所以美团一直在寻找着左右互搏之间的平衡。可能融到的10亿美元最终也将撒向这两条轨道。

整体团购业务仍需要大量资金注入,以保持平台的单量以及交易量的成长,更进一步占有团购市场份额,达到70%甚至更高,以稳固整体生态最基础的底盘,也能为其他新业务带去流量。因此,美团需要在整体推广上烧掉大量的钱,这部分钱,点评、糯米也要烧。

同时美团还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更大面积的城市扩张。其中涉及到两类高额补贴:一是用于各地扩张的地推人员费用以及商家日常维护的运营补贴;二是面对用户直接的价格补贴。

这部分钱,美团注定比点评烧的多。因为规模压力美团扩张的城市范围更大,点评的钱则主要烧在那些更有消费潜力的城市。但刚拿了200亿元的糯米不可小视,它也会把钱砸向大量城市快速做规模。在城市扩张上,很可能是美团一直盯着面前的老虎,结果旁边又来了一只狼。

剩余的钱会砸向垂直业务,比如外卖配送。今年7月1日,美团宣布成立外卖配送事业群,称“将以餐饮外卖为核心,延伸到果蔬、便利店、药品、甜点等新的品类配送”,换言之,除了直面饿了么这个竞争对手之外,美团还可能和京东的 O2O 项目京东到家直面竞争。因此,自建物流团队,大量推广线下商户合作 O2O ,对美团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并且要在这个阿里(淘点点)、腾讯(饿了么)、百度(百度外卖)都已经进入的市场中掀起浪潮,恐怕需要的补贴不在少数。

总之,美团这一轮 10 亿美元融资的大额融资信号,或多或少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这六个月 O2O 激烈战争的图景。在这场战争中,美团需要给出的答案是盈利点,大众点评需要给出的答案是能让盈利业务规模化扩大下去的成长速度。

有了滴滴快的的合并在前,已有好事者开始议论着美团和点评合并的可能性了。无论战局哪一方,都还没有走到绝对安全的位置。可以预见,2015年的厮杀会更激烈,会有更多人因烧钱而心疼,也会有更多人会谈论各种合并的可能性。甚至某一家几个月内突然上市都不太让人意外。

很有可能,六个月是美团、大众点评、糯米共同的最后期限。他们要证明自己足够安全,却没有人能绝对安全。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