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开发] 2015终端酒水类大地震一封家书(二) 致酒行业伙伴们的一封信

[ O2O研究 ] 2015终端酒水类大地震一封家书(二) 致酒行业伙伴们的一封信

 

2015年大街上60%的烟酒店都要倒闭!

 

 [O2O开发] 2015终端酒水类大地震一封家书(二) 致酒行业伙伴们的一封信

 

 伙伴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大街上越来越多的烟酒店面关门了,或者贴上了“转租”的告示,郑州市作为烟酒店的发源地更是逃脱不了这个魔咒,同一时间集中爆发;而且往年这个时候,正是各大酒企开经销商年终表彰大会的时候,热闹非凡,而今年的经销商大会也是异常平静。

 
       事实上,2012开始中国的酒水企业就面对一股“暗流”的侵袭,这股暗流究竟是什么?能持续多久?中国的酒水行业该如何转型,看完此文你就有了答案!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酒界大佬们的小动作:


       2014年,中国的白酒市场各大品牌的扩张也都是放缓了脚步,面对整个白酒行业不景气,状态深入调整,过于分散的白酒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不少酒企面临着淘汰的风险,甚至出现收缩市场主打本地市场比如酒鬼酒,如今酒鬼酒放缓了对外扩张的脚步而是钻营湖南本土市场,目标成为湖南本土市场的老大。更甚至部分三四线小酒厂纷纷出现倒闭潮,也同样是步入了寒冬,各位酒企老大疾呼“为什么,我的酒这么好怎么就卖不出去呢”。

 

[O2O开发] 2015终端酒水类大地震一封家书(二) 致酒行业伙伴们的一封信

                                                        (昔日的辉煌,今日的沧桑,转租中)

2014年6月5日,五粮液与京东商城达成战略合作,即日起将在京东平台上独家发售五粮液1618(618ml)。此次五粮液入驻京东,无疑是布局电商的重要一步。五粮液总经理刘中国表示,“打通从需求到销售的通路,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白酒商品,是选择与京东合作的出发点。接下来,双方将通过深度的战略合作,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共同推进白酒市场的电商布局。”

 

     2014年6月25日,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与酒仙网及旗下o2o平台“酒快到”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衡水老白干宣布将携近万家终端点入驻酒仙网的O2O平台“酒快到”,发力电商渠道,引领冀酒渠道变革新方向。


     酒企都在转变,想要突围;那么对于经销商来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街边的烟酒店呢?不改变那就是等死的节奏了。


      一、同质化经营模式,创新能力差(传统的经销批发)


    经销商盈利模式实际上是重复的,层层加价,层层施压,到最后大家比的不再是赚到多少钱,而是比的谁的仓库大,“四疯子”受邀最近走访了多个经销商的仓库;同样的问题真的是无法转变吗?自己把自己最终逼到一个个墙角。


      二、靠单点单品支撑,一旦市场受堵便陷入亏损境地(代理产品单一)


      随着分销商的逐渐成长和厂家的通路扁平化,变得困难重重、陷阱叠叠,大多数经销商手中是一个或者几个单品的代理或者经销,靠单点单产品单业务越来越难以赚钱了,盈利结构发生变化了,盈利规律也改变了。


      三、渠道的扁平化(传统强营销团购模式)


     未来随着渠道扁平化的深入发展,有钱大家赚的局面不复存在,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渠道,那么能赚钱的人赚钱的机会会越来越多,而不能赚钱的人会感到越来越难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改变了,未来每个人都会是优秀的业务员,传统的团购模式越来越难做了,强营销无法复制,客群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


       四、店面成本越来越高(零单销售:产品价格透明化)


      经销商都是租用的商铺,随着商铺租金的水涨船高,店面成本也越来越大,此外还得加上人员工资,广告费,送货费,推广费,人情费等,随着日益进步的电商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而不再是原来的信息不对称稳坐家里赚差价,喝酒的都知道出厂价了。 


      五、赢利空间越来越小(促销就是价格战)


      现在已经到了“不促不销”的境地,无形中把经销商的利润空间给摊薄了。天天卖特价,有利润的卖不动,价格越卖越低,货量是起来了,只见辛苦不见钱。


      点评:传统的商业布局方式已经不再适应这个时代了!尤其是“渠道变革”时代到来了!


      随着社会的变革,移动互联网深入人们的生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改变了,并不是市场份额变小了。然而酒水行业的终端销售模式也迎来的很大的的转变,酒水行业在电商领域里也是飞速发展,新的销售模式的诞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B2C模式的酒仙网;酒类终端连锁直供的1919;为终端消费者提供及时性服务的酒便利;酒水类异军突出的黑马本土化O2O模式的开创者,酒水类行业的颠覆者酒运达;这些企业以更加接近消费者的真实消费场景来提供特殊化的服务,酒运达开创O2O酒水行业新模式,保真、价低、便利是他的经营服务理念;线上的微信商城+自主开发app+400客服电话到线下的实体店,线上下单基于LBS架构的定位服务,20分钟郑州市区即时配送,标准的服务流程,注重于客户接触的每一个细节,客户的梯级化粉丝管理;货到付款,上门送货服务还能提供更为专业的酒类产品知识介绍和代购服务。

 

[O2O开发] 2015终端酒水类大地震一封家书(二) 致酒行业伙伴们的一封信

 

   2014年的双十一,酒类电商大战之疯狂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某家的1111元可以买到一瓶53度飞天茅台加一瓶52度水晶盒五粮液;移动电商就是这么牛逼。


      所以,未来的商业不再是人群聚集,而是信息聚集、目光聚焦。我们要懂得顺势,更应该懂得借势而为。酒水类的移动电商蓬勃发展,酒水类的新模式异军突起,你是否看在眼里。

 

    引用一句话:“趋势绝对不会在等所有人都叫好的时候才来,而奇迹总是在不认可声中产生”——马云

 

 

    都是疯言疯语爱咋地咋地。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中国四大O2O体系已成型!

[ O2O研究 ] 中国四大O2O体系已成型!

[O2O开发] 中国四大O2O体系已成型!

1223日,万达商业在香港挂牌上市,股价平开后表现平缓涨幅不超1%。按万达商业地产股价表现,王健林没能超越马云成为首富。

王健林没有超过马云成为中国首富,成为了当天媒体的头版新闻,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万达商业及早发力o2o,无形中万达商业也成为中国最大的O2O体系之一。而且万达商业将入股“腾百万”成立的电子商务合营企业,借此引入电商概念,把百度和腾讯的线上资源和其线下资源整合,进而将O2O概念做大做实。

事实上,O2O作为近年来互联网领域最为流行的词汇,早已经不是线上企业或者线下企业的专利,热门的互联网企业和顶级的几家传统零售巨头无不涉足O2O领域。经过几年的发展,在笔者看来中国目前有4O2O体系在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或者为中国O2O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万达系

万达商业地产是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拥有超过100家万达广场或者购物中心,预计2014年收入规模在2000亿以上。万达已经成功进行了三次转型后,将会在明年117日正式宣布第四次转型计划,未来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将成为新万达的主营业务。

万达旗下各类商城租户超2600个品牌,并且万达自由一系列线下品牌,这些品牌共同组成了万达O2O战略的基础硬件,未来和主流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会进一步挖掘这些品牌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潜力。餐饮、电影、酒店等业务将会成为万达O2O业务的重中之重。 

阿里系

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阿里算做O2O最早的公司。阿里集团于200610月收购生活服务点评网站口碑网,开始布局本地生活服务O2O领域。2010 3 月淘宝聚划算平台上线开团,同年 10 月聚划算宣布进入本地化服务市场。2011 年后,阿里集团逐步把口碑网并入淘宝本地生活(虽然口碑网后来失败,但为阿里后续的O2O战略打了一定基础),并在 2011 7 月领衔投资了团购企业美团网。

美团作为中国最大的团购网站,通过美团公布的数据走势来看,美团预计2014年成交额在400500亿人民币,2015年则有可能达到1000亿。 并且美团在餐饮、电影票、酒店等多个领域的O2O市场取得行业领先地位,而且趋势进一步加速。

从此之后,阿里在布局O2O领域的步伐再次加速,尤其在2013年和2014年期间消耗超过400亿资金收购或者入股了数十家行业优秀企业。从影视娱乐到社区物流,从大数据和物流的建设,可以说未来阿里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O2O企业。 

百度系

百度做O2O的野心一直就有,从百度贴吧发布之日起,百度就提前打造一个链接中国主流地域的生态体系。但很显然,百度在O2O领域的布局成果来看,明显落后于老对手腾讯和阿里。在移动端,百度已拥有14个“亿级用户数”的产品,流量早已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将移动端的流量变现,进而为其O2O战略提供服务是百度需要考虑的。

所幸,百度在2013年后通过发力百度地图(目前市场份额老大,而地图是做O2O不可少的标配工具),收购糯米网(中国团购网站前三名),推出百度直达号和百度钱包等等一系列产品,并且投资了部分潜力的行业垂直企业,逐步开始在O2O领域做的风生水起。未来,百度难以成为中国最大的O2O企业,但在5强里面可以有一席之地。 

腾讯系

腾讯在 2008 年上线了 QQ 电影票,开始涉足本地生活服务领域。2010 10 月,QQ美食的推出表明腾讯加大了对本地生活服务O2O 市场的投入力度。2011 年,腾讯投资了团购网站高朋网和 F 团。

2012 6 月,腾讯正式推出微信会员卡,大力吸引包括餐饮在内的本地生活服务商户在内的线下商家入驻;11 月,腾讯收购餐饮 CRM 企业通卡,增强其技术及线下能力;12 月,微信联合高朋网推出微团购,并计划逐步和财付通打通以形成 O2O 的闭环。20138月,微信5.0版本推出微信支付后,腾讯的O2O真正成为集团战略,随后入股了大众点评网和58同城这两家本地生活信息服务网站,未来结合腾讯庞大的社交体系,其O2O体系所能发挥的效应不可估量。

此外:苏宁、国美、大润发这些优秀的传统零售企业,虽然从收入来说可能比BAT还要大,之所以没能入选是因为在我看来,这些企业不管做多大,未来在O2O产业中只能扮演参与者的角色,无法去主导市场。他们需要做的是和以上的几家企业配合好,共同来完善这些企业所谓的O2O战略体系。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展望2015,看中国O2O发展六大特征

[ O2O研究 ] 展望2015,看中国O2O发展六大特征

本文总结了2014o2o发展六大特征:1,行业发展大势多于炒作噱头;2,国内团购O2O大多反人类;3,不同于电商,O2O百花齐放;4O2O三国演义共赢可期许;5,向交易化平台发展;6O2O未来的发展蓝海是本地化、社交化和无界经营。

[O2O开发] 展望2015,看中国O2O发展六大特征

“如果你不懂O2O是什么,那么你一定知道团购,团购就是O2O最初级的应用”,这是当年O2O在中国风头正劲时行业专家对O2O价值的定调。走过不平凡的2014年,回顾团购O2O在中国发展的《战国时代》,它从最初的令人《心花怒放》,到今天离泡沫破灭只有《一步之遥》,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的互联网思维,O2O过去如何?未来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翻开O2O的《匆匆那年》。 

趋势一、是行业大势,还是《后会无期》?——行业发展大势多于炒作噱头

在团购发展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平台和商户都是以反常的低价噱头为运营的发端的,从整个行业生态链来讲,赔本赚吆喝而导致的未来链条断裂并不是“天方夜谭”,众多商家盲目的大额促销定位而导致的消费者投机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困扰团购发展的双刃剑。但纵观互联网领域发展的趋势来看,团购O2O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随着4G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的崛起,手机平板成为上网终端,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带来了真正的融合,肯定会产生新的效应,一种叠加、甚至是累积的效应,与此同时,大量的实体消费市场O2O仍旧没有沾染,9万亿的消费市场也是未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趋势二、《英雄有梦》,所以泡沫无限?——国内的团购O2O大多反人类

“想喝咖啡,京东下单,好邻居就给送上楼”,这是2014年最著名的京东O2O布局,京东基于O2O概念打造“实时点对点”物流配送体系,1个小时须送达,便利店15分钟极速达,在理想中这是一种全新的“京东生态链”,但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传统零售业的毛利率普遍不到20%,大型商业品牌掌握谈判主动权,做类似团购的营销就是简单的“你是否配合的问题”,对于中小商户这样的弱势群体,他们压缩了本身就微薄的利润,用投机客户换取好生意的假象,真实的情况就是每卖出一笔便赔一笔,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商户的服务质量因突然变大的人流跟不上,导致消费者不满且有怨言;而团购类平台利用渠道优势换取自身的扩张和品牌声量,不关心中小商户的生存压力,经常拖压商户的款项不及时回款,中小商户成为消费者和渠道商之间的夹心饼干,压力之大可见一斑,这种英雄壮举是改变世界还是反人类,就看资本市场与用户需求之间谁能真正撑到最后。 

趋势三、从“大树底下寸草不生”,到O2O多极化《星图》——不同于电商,O2O百花齐放

行业舆论无论是“捧”是“杀”,不能否认O2O在未来的巨大前景,线下的拍手叫好,巨头的强烈青睐,资本的热烈追捧,都在无时无刻带动着整个O2O行业的快速发展。根据粗略的统计,目前国内和O2O相关的企业已经有了近1000家。从行业的生态来看,电商领域,除了阿里和京东之外,垂直电商正在大量死去,O2O却区别与电商,O2O的线下优势和地域属性让它有了更大的存在空间和价值,在电商巨头垄断的现状下,O2O仍然可以小而美的活着。 

电商重产品,O2O重服务,这好比OnlineOffline的差距与碰撞,如今的O2O平台更多让我们看到的却是“线上线下两张皮”。众多的互联网人仍然以“模式为王”和“产品为王”的电商思维运营着所谓O2O,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发现,在这样的两张皮模式下,用户买得到的线上产品,却买不到线下的服务。因为这种“赔本赚吆喝,流量为王”的传统互联网模式让整个O2O生态链没有生存的空间,不能得到健康发展的机会。互联网行业如今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论国内消费市场体量来说还仍然是冰山一角,众多的线下传统服务业仍然有众多难以撼动的市场优势,如Spa、美发、沐足行业等等,这些领域所占据的市场空前目前仍然很难被互联网颠覆,同时,传统行业没有利益驱动的同时也不希望将线下的服务优势提供给线上消费者,线上难以影响线下,线下不能反转线上,这就是典型“O2O的失败”。

O2O从无数人不断失败的征程中走来,走到今天这个时代,诸多的从业者和专家已经意识到了过去所犯的错误,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工具将线上线下资源真正的实现“无缝对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很多的尝试与革新,比如现在刚冒头的寻蜜鸟,正在打造中国首家本地生活社交化平台电商,以移动支付为中小商户提供跨界互联增值服务,全方位构筑“吃喝玩乐购”消费生态圈,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平台,以服务中小型商户获利为最终目标。用互联网思维帮助商户打破时间和物理空间的限制,从而颠覆中国中小型商户未来的生意模式。以创新的商业模式联合中小商户为消费者的常规原价消费提供消费返利。

互联网生态永远像“天道”一样不可琢磨,电商的生态是大树底下寸草难生,而O2O的生态会是百花齐放,目前O2O各个细分领域都崛起了一批优秀企业,不管是餐饮、旅游、家政、美容,还是医疗、房产、社区、婚庆等等,比如大搜车的为广大车主选“最好的二手车”,搜房网的为网民提供“最优质房源”,寻蜜鸟的让天下商户“永不打烊”为愿景等这一批企业将是未来细分领域O2O时代的后起之秀!

趋势四、O2O独角戏或将《后会无期》?——O2O三国演义共赢可期许

O2O平台自成立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第四个年头,团购网站们自导自演自吹,商户则无动于衷,一旁看戏。这四年的“独角戏”并没有让O2O平台在商家心里留下了“救世主”的形象,相反,四年的O2O发展,实际没有哪家商户从中受益。无论是用户的积累、经营规模(如连锁)、品牌塑造提升等等,甚至连最基本的互联网手段都没有学习到多少,重蹈了医疗行业互联网营销的覆辙。

提供给用户消费者服务、体验、感受的主角是商户!当商户的利益不能够保障,商户没有参与,就必然导致了团购市场份额停滞不前。 

过去,“流量为王”是被无限追捧的万能互联网模式,但随着互联网生态的变化与发展,流量的生意正在逐渐衰落。起初绝大多数的餐厅和商户都相信O2O会为企业带来大流量,但随着时间和效果的检验,赔本赚吆喝的模式最终迎来的可能只是消费者的投机,做团购时门庭若市,不做团购时门可罗雀,中小商户的互联网O2O营销第一步就陷入了恶性循环,身心疲惫不相信“爱”。共赢是商业持久的法则,当一方利益受损,短期合作循环会形成,但无法持续运行。O2O平台需唱好三国演义,让平台、商户、用户均能获益共赢。当然从商户角度来说,也需要提升内容,增强客户体验。对于希望深耕O2O行业的企业来说,如何从企业内部管理入手,提升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内部员工管理、如何开发更多针对B端和C端的跨界互联网增值服务,如何将O2O模式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是需要每个企业去定位和研究的问题。 

趋势五、从平台化向交易化的《星际穿越》——从单纯的信息中介向交易化平台发展

与近期处于风口浪尖的P2P行业类似,O2O在发展初期时都希望只做真正的纯信息中介,打造大平台,但由于商业模式的不清晰,导致这种信息中介中的“信息”很难变现,前期的投入过大,需要资本的长期支持和追捧,但在中国“第二个京东”并不会那么轻易出现,为保证企业的现金流和未来用户的消费习惯,交易化平台会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在未来,二手车交易,房屋交易这样的大额订单可能在线上都有可能实现。

趋势六、本地化、社交化、跨界融合,打造O2O《超体》。—O2O未来的发展蓝海是本地化、社交化和无界经营

随着O2O领域的进步,低模式化和高渗透率的行业领域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未来更多的机会可能是在类似于本地服务、家政、健康、婚庆、二手车等等这样的底层品类,未来如何将O2O平台打造的更加本地化、社交化,如何在蓝海中开发更多的商业模式,实现跨界经营,将是未来是否能够成为O2O《超体》的关键。 

对于中小商家来说,“修内功”永远比“借外力”来的重要,未来的O2O,是一个会更加关注中小商户利益,让中小商户成功的生态链,走向真正的平台整合互联之路,在2014年整个中国消费市场增长放缓的寒冬,平台之间如何抱团取暖,利用平台吸引更多用户,充分挖掘用户价值,让用户消费行为跟商户真正发生关系,才是互联网思维让商户真正受益的体现。在这个跨界融合的重要时代,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商业模式,才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蓝海。 

一站式O2O APP开发

微软从低端市场挖安卓(安卓app开发)“墙脚” 能变硬吗?

微软从低端市场挖安卓(安卓app开发)“墙脚” 能变硬吗?
  这两年,微软在移动市场经过诸多努力,但仍不见起色,而最近,微软找到了一个方法,尝试用低价产品来入侵安卓阵营。

这一变化可以在今年的微软MWC2015大会上看出。没有新旗舰,没有正式版Win10。在今年的MWC大会上,微软的表现或许会让人有些小失望。不过,通过这次大会,微软却透露出了一些重要信息:在拿掉诺基亚品牌后,微软的硬件策略越来越接地气,并开始尝试用低价的产品来抢夺安卓的市场份额。

  回避高端旗舰市场,从低端市场“变硬”

在这次MWC大会上,微软发布了两款低价高配的Lumia智能手机:Lumia 640和640 XL。这是微软在放弃诺基亚品牌后,首次以“Microsoft Lumia”品牌发布的两款机型。与其他手机厂商抢在MWC大会发布旗舰机不同,此次微软仅仅是发布了这两款低价的中端手机。

在规格方面,两款手机的配置偏中端。Lumia 640配置了四核1.2GHz的高通400处理器、1GB内存、8GB存储空间、5英寸720P 屏幕和870万像素主摄像头;640 XL在处理器和存储空间上同640一样,但屏幕升级到了5.7英寸,并采用了1,300万像素的卡尔蔡司摄像头。软件方面,两款手机都为用户提供了一年的Office 365个人版免费使用权,除了在手机上,用户还可以在PC、平板上享受完整版Office套件。甚至还提供了高达1 TB 的OneDrive存储容量。并且,微软也承诺将来都可以免费升级到Win10。

而最吸引人的是这两款手机的价格,640和640 XL的起步价分别为139欧元和159欧元,这个定位相当于国内的千元机。

不到200欧元的价格,中端偏上的配置,以及包括Cortana、Skype、Office、Outlook、OneDrive等软件服务,这使得640和640 XL在低价市场拥有一定的吸引力。微软设备集团执行副总裁Stephen Elop由此认为,“由于这两款产品价格如此亲民,在发展中国家会显得非常有魅力,甚至可能会对价格敏感的美国消费者也有吸引力。”

此次,微软没有急于推出旗舰机型,而是发布低价的中低端手机,是其有意制定的策略。

一方面,由于苹果、三星、HTC等实力厂商刚刚推出旗舰机型,高端市场势必会掀起一阵厮杀,微软此时推出旗舰机型将会处于弱势。而据微软手机营销主管Neil Broadley透露,微软将会在Win10正式发布之时,推出旗舰机型。微软在近期回避高端市场,等到Win10发布后推出旗舰机,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而另一方面,微软发现了中低端市场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并且开始尝试用低价策略来抢夺市场份额。

  利用低价产品,挖安卓用户“墙脚”

其实,早在今年2月,微软就启动了一个名为“Africa Initiatives”的非洲项目,计划在非洲市场推出75至100美元的WP手机,以期在新兴市场获取市场份额。

而此次推出640和640 XL,是低价策略的延续。微软认为,这两款中低端手机能提供比同价位的安卓手机更好的体验,这或许能吸引大量安卓用户进入微软生态圈。

利用低价的高性比产品,争取那些“善变”的安卓用户,是微软最近找到的一个突破口。

最近,微软做了一项研究,结论表示,“在新兴市场,低成本智能手机的安卓用户,远不如苹果用户忠诚。安卓手机的体验差异巨大,不同版的安卓系统体验也大为不同,并且还存在安全问题。因此,这容易导致低端的安卓用户转向其他平台。”

“微软最大机遇之一是争取安卓用户。”

微软移动设备销售副总裁Chris Weber在这次MWC大会上如是说。

而为了“争取”更多的安卓用户,微软或将采取一些激进策略。Chris Weber表示,“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推动,让价格更低,但并不止于此,价格最低但价值也要高”。一方面,为了增加手机价值,微软提供了免费的Office 365和One Drive存储等软件服务;而另一方面,微软将继续拉低WP手机的价格,以跟低端安卓手机进行竞争。

 建立生态联盟,挖安卓厂商“墙脚”

并且,微软不仅仅是想“挖”安卓用户的“墙脚”,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对安卓阵营的厂商下手了。

去年,微软开始深入深圳白牌厂商,建立技术生态联盟。通过这个联盟,微软为合作厂商提供技术、推广、渠道等多层面的支持,而合作伙伴则负责设计、制造和终端。在这个联盟中,大部分成员来自安卓的OEM/ODM厂商。据微软在去年11月27日公布的数据,在中国市场目前已有24个OEM/ODM厂商合作伙伴加入Windows生态系统,这其中有昂达、台电、原道等十余家公众所不熟知的深圳厂商。而通过拉拢这些厂商,微软能够快速借鉴安卓厂商的模式,快速生产低廉的高性价比设备,以此来进军非洲等新兴市场。

微软在移动终端市场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的尝试,但至今还没有找到改变其市场地位的方法。据最新数据显示,Android和iOS系统已经占据了市场96.3%的份额。在这种情形下,微软开始变得越来越接地气,甚至是想通过用低价的产品来抢夺安卓市场份额。不过,这只是微软“自臆”出来的一种策略,能否行得通,还需要时间证明。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索尼2.0意在“去消费化”?

索尼2.0意在“去消费化”?

  继出售PC业务、精简手机部门后,索尼又计划在电视业务上动刀。

近日,让业内议论纷纷的一则消息是,索尼计划剥离旗下电视部门并成立单独子公司,国内海信集团将有望接盘。但涉及双方很快均辟谣称,没有类似并购计划,其中索尼电视部门只是转换成为全资子公司索尼视觉产品公司,并由其独立经营并自负盈亏。

在此次拆分中,索尼重点强调了病症与解药――由于电视和移动通信业务的市场变化太快并且竞争激烈,对这类业务索尼将谨慎选择产品开发类别,控制资本投资规模,以达到降低风险并确保利润的目的。对于疲软的市场,索尼的药方是通过内部科技积累和元器件优势,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主打高端市场。

不难看出,在平井一夫和其团队的带领下,这家深陷亏损沼泽中的公司正在做一场经济手术,通过裁减冗余部门、削减开支控制成本等一系列手段,朝着盈利版本的索尼2.0一路狂奔。就在索尼刚刚提出的未来三财年计划中,部件、游戏、网络服务、影视音乐等服务将成为提升利润的重点驱动,而处于低迷和亏损的电视、智能手机、音频等业务将逐渐被边缘化。

这剂猛药取得了应有的效果。翻开索尼2014年的财报,不难发现这家企业的情况正在逐渐好转:在去年前3季度中,索尼取得了3650亿日元的营业利润,这几乎已经是15年来的最高纪录,同比激增170%。而且这份成绩在糟糕的大环境下显得格外亮眼,如三星手机部门减益42%,电视部门减益30%,佳能相机部门减益30%,微软游戏部门减益20%,夏普、东芝及松下的电视部门仍在亏。

以上种种玩法,更像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黑白电、手机这种规模已经达到极限的成熟业务中,对手企业已经瓜分了大多数份额,索尼要依靠削减成本和当前份额扭转格局,几乎成为了不可能的选择,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壮士断腕。这与日立、东芝等日企转型几乎如出一辙,通过砍掉拖后腿的消费电子业务,控制投资成本和规模,专业聚焦工程机械、云计算、智能城市等B2B业务,实现市场转型和盈利。

但更重要的是,索尼这家传统日企离消费电子产品愈行愈远,手机、电视等产品将会变得更加小众。等其成功扭亏为盈迎来2.0时代的同时,跟消费电子业务的关系已经不大了。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可穿戴市场进入井喷期?是时候泼点冷水了

可穿戴市场进入井喷期?是时候泼点冷水了

此前业内预期,2015年将是可穿戴设备的井喷期。然而,随着1月19日谷歌眼镜“停摆”,给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如今,Apple Watch上市后能否重燃市场对可穿戴市场的热情?

数百亿美元市场“蛋糕”

Apple Watch就是苹果CEO库克多次强调的“革命性”新产品。记者注意到,此前苹果在全球抢注Apple Watch商标后,便把钟表、手表等领域也纳入专利保护等级,这显示了苹果推Apple Watch的决心。

业内预期,随着Apple Watch上市,可能会刮起一阵可穿戴设备的炒作之风。

市场调研机构IHS预计,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额将从2012年的97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33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2.9%。以出货量来看,可穿戴设备有望从去年的9000万台增加到今年的1.4亿台,年增速有望达到62%;其中,智能手表将成为可穿戴产品的先行者,出货量年增长率将达235%,比重将逐步上升。

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2016年智能手表份额将达到可穿戴设备的40%。

一位长期跟踪电子行业的券商分析师指出,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的创新亮点之一,通过各式可穿戴设备,可以形成一切互联、无缝互通的愿景,市场潜力巨大。

记者注意到,各大IT巨头已纷纷推出相关产品,如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爱普生智能手表PS-500等。国内厂商也在积极布局这一新兴市场,如果壳电子的智能手表Geak Watch、百度联合TCL发布的Boom Band手环、华为TalkBand B1等。

谷歌眼镜意外“停摆”

就在企业和机构纷纷看好可穿戴市场前景的时候,谷歌发布的一则消息却给市场泼了盆冷水。1月19日,谷歌宣布停止谷歌眼镜的“探索者”项目,同时还将关闭“探索者”软件开发项目,整体转入另一个部门。

记者了解到,谷歌眼镜是由谷歌公司于2012年4月发布的一款智能穿戴眼镜,它的亮相点燃了可穿戴设备的星星之火,之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呈燎原之势。谷歌眼镜引领的风潮得到其他公司的响应和不断改进,例如索尼对外推出智能眼镜产品Smart Eyeglass的原型机。

谁也没料到,如今谷歌却打了“退堂鼓”。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谷歌眼镜的停售首先是成本过高,1500美元的价格使其难以得到大范围推广,谷歌眼镜也缺少可以展现其技术潜力的杀手级应用,此外,谷歌眼镜还因为在隐私、安全方面带来的问题使其饱受争议。

智能穿戴行业专家陈根表示,真正制约谷歌眼镜发展的并不是硬件本身,而是在于“软”的层面,即大数据平台无法支撑其价值的实现。宣布第一代谷歌眼镜停售之后,谷歌将会花更多时间用于移动互联网的系统平台与数据库的搭建上。

可穿戴市场同质化严重

谷歌眼镜突然“摔倒”,背后彰显的是产品用户体验性、实用性欠佳等问题。

一位行业人士直言,目前智能穿戴市场的同质化严重,很多产品即无痛点又非刚需,实用性难以让购买者兴奋,成了“鸡肋”。比如健康手环,种类很多,核心功能就是测步、监控睡眠等,很多产品都很类似。

记者注意到,市场上已经有众多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包括以谷歌为代表的智能眼镜、三星Galaxy Gear为代表的智能手表、Jawbone为代表的智能手环等。

以智能手表为例,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可大致分为两种:不带通话功能的,依托连接智能手机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操作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等;带通话功能的,支持插入SIM卡,本质上是手表形态的智能手机。

为什么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功能大都相似?业内人士指出,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移动互联网热潮驱使各大公司按照相似的技术路线开发智能可穿戴设备。

上述业内人士给出了一份可穿戴设备零部件的报价单,记者发现,可穿戴设备的零部件价格低廉,其中蓝牙芯片8.4元,二轴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8.75元,高度、温度、气压传感器6.8元,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2元,叠层片式天线0.5元,扁平振动马达3.2元……产品目录里面最贵的就是原相心率传感器,价格为19元。

一位行业资深项目工程师告诉记者,可穿戴市场空间巨大,但是行业门槛不高,加上成本低廉,稍微有技术的企业就能购买零部件来做,所以造成了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

该人士指出,迄今为止可穿戴市场并没有如人们预期的那样成为类似智能手机那样的千亿美元级市场。另外,人们对于智能穿戴产品的依赖度远不及手机。

移动市场研究公司Endeavour Partners最近对美国可穿戴市场进行了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依赖性并不强。在18岁以上拥有可穿戴设备的消费者中,虽然有1/10的人拥有活动追踪设备,但是超过一半的人已经不再使用;1/3的人会在6个月后放弃使用。消费者会购买和尝试可穿戴设备,但是很少形成依赖性。

(原标题:企业争夺数百亿美元可穿戴市场 产品同质化严重)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雷军:小米5年内不IPO 我没说干掉苹果(ios app开发)

“我希望大家帮我澄清下,小米没有做电动车,也没有做家装,也不会进军房地产。”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接受《华夏时报》等媒体记者采访时澄清,市场上流传很多小米什么都做的传闻,但其实很多跟小米“没有一分钱关系”。

2014年,小米成为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雷军表示,2015年小米销量将达到8000万到1亿部,不过,对于超越苹果的说法,雷军表示,小米更注重市场规模,“与苹果是不同类型的公司。”

  不是什么都做

今年全国两会,雷军提交了两份建议,其中一条是其呼吁多年的《公司法》修订,另一条则涉及炙手可热的智能家居领域。雷军呼吁,互联网与家电等传统企业开放合作,建立起智能家居统一标准。

雷军认为,目前智能家居比较混乱,各家都有自己的产品标准。“每个人都希望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甚至是封闭的生态系统,但我认为封闭的生态,没法长久。”他表示,希望各方合作,能够最终形成比较开放的生态。

在手机市场初步立足后,2014年开始,小米陆续开始产业链投资,按照雷军的计划,希望未来投资100家智能硬件公司。截至目前,小米已经完成了紫米科技等27家创业公司投资,涉足电源、摄像机、空气净化器等多种产品;同时,小米还与美的、优酷、爱奇艺等达成了战略合作。

活跃的投资,使得小米开始陷入“什么都做”的争议之中。

对此,雷军在媒体沟通会中直喊冤屈,并表示,市场上流传很多哭笑不得的传言,比如电动车、家装等,其实与小米没有任何关系。

“过去一年我也很蒙,怎么一天到晚有人说我做电动车,直到3个月前,才真正查清楚,是有一家公司背后推动传闻,这家公司居然叫‘雷军电动车’;但这个公司,跟我与小米一分钱关系都没有。”工于营销的雷军,也笑言,“这种营销有点坏”,目前正通过各种渠道,与这家公司进行沟通。

除了电动车外,另一个颇为微妙的是“小米家装”。过去几个月,关于小米进军装修行业的传闻不绝于耳,很多用户甚至咨询小米家装的报价服务、加盟情况。对此,雷军澄清,小米没有做家装。事情背后,是因为有创业者与自己沟通后,创办了一家名为“爱空间”的公司,自己旗下的顺为资本“投了一点钱”,但这个公司和项目,与小米并没有关系。他同时表示,小米未来也无意涉足房地产。

按照雷军的描述,经过5年时间,小米目前已经完成了布局,不会再涉足新的领域,将专注在手机、平板、电视、盒子、路由器5大核心产品,“其他的产品,都是别的公司在做。”他同时表示,虽然小米有意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导致外界认为,小米只跟自己投资公司合作,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刚开始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跟我们合作,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去做些投资,去做些推动。”雷军表示。

  5年内不会IPO

在本次媒体沟通会上,雷军还首次披露了2015年业绩目标。

据雷军透露,2014年小米供货6500万部,销售了6100万部手机。2015年,小米预期手机销售目标为8000万到1亿部,营收达到1000亿至1200亿规模。他同时重申,未来5年,小米不会寻求IPO。

值得注意的是,被市场热捧“潘磕嫦钡男∶祝肫还荆苁潜幌肪缧越卸员取

多家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14年小米开始晋级国内手机市场出货第一,挤掉三星龙头地位;但另一方面,第四季度以来,由于大屏iPhone推出,苹果出货也开始爆发,在国内市场地位也一路飙升,原本一直稳居在前5名左右的苹果,开始杀入前两名,这也引发了小米与苹果智能手机的龙头之争。

加上之前有部分媒体报道,雷军放言10年内干掉苹果的说法,更是挑起两家公司争议的话题。不过雷军本人在媒体沟通会上澄清,自己并未说过干掉苹果。

“我们跟苹果不一样,苹果可能根本不追求市场第一,我们是互联网公司,最在乎的就是用户量,超过了营业额和利润关注;所以我们考虑的是,10年内能不能成为市场份额第一的互联网手机公司,而对于苹果来说,这个可能人家根本不在乎。”雷军称。

2014年,小米正式启动国际化进程,陆续进军印度等多地新兴市场,但与此同时,在国内追捧之外,小米也首次遭遇了海外专利巨头诉讼;其中,爱立信就在印度市场,对小米兴诉,一度引发禁售风波;除此之外,苹果公司高管,也曾有过小米抄袭的说法,也让人担忧,未来苹果是否也会对小米发难。

对此,雷军认为,专利战在智能手机行业,只不过是个游戏规则,即使是苹果、三星每年也会被诉讼很多次,大家既是原告也是被告,“小米专利积累比较少,所以比较吃亏。”他同时坦言,未来3到5年内,都会有这方面的麻烦,将会采取积极心态对待,“诉讼是小米成人礼,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传言称Uber和易道“走到一起” 你怎么看?

本以为互联网租车市场在滴滴快的合并之后会平静一段时间,此时却在脉脉上爆出Uber与易到合并的消息。有网友在脉脉上声称自己同时拿到了Uber和易到的Offer,正在纠结去哪家的时候,却惊闻两家已成一家,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不过在小编看来,这要是真的,那多省事儿啊,等于同时去了两家公司。

传言称Uber和易道“走到一起” 你怎么看?

  为了确认此消息的真伪,雷锋网第一时间进行了求证,某投资圈人士表示已经获得了相关的消息源。但除此之外,目前还没有更多消息。于是问题来了,对于这桩“有可能”的合并,圈子内是如何看待的呢?

“可能性很小,Uber发展挺好的,而且专车模式和他们不一样,易到也不一样。”

知名自媒体人霍炬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直言不讳的表示。

“如果政策定了,合并没有意义啊,私家车会死掉。”

长期关注互联网专车作者路北最担忧的是监管政策,表示如果今年上半年即将出台的监管政策禁止私家车接入专车,那么对于易到来说无异于将其逼入穷途末路,死于政策也是可能的。

“从资本方来看不确定,从市场来看Uber不需要”

一位业界投资者如此评论道。

不过也有声音对合作表示了可能。雷锋网专栏作者maomaobear:

“如果消息属实的话,算是易到的卖身,Uber毕竟强的多,但是易到在中国有点份额,面对滴滴快的的绝对优势,易到边缘化是必然的,独立生存可能会困难,卖身Uber算是选择之一。Uber来华未必能战过滴滴和快的,之前积累太多了,习惯养成,用户培养完毕。易到加入也不行。”

雷锋网另一位专栏作者科学的fan 对此事也发表了看法:

“BAT另外两家勾搭上了,而外界看不懂百度入股Uber,但如果勾搭上易到,给市场传递积极信号,股票就涨了,所以两者勾搭,是双赢。”

在雷锋网看来,虽然这场中外合并的事件很突然,不过也并非不可能。互联网租车在烧钱大战中强势登场,然后在监管中艰难求生,最后在滴滴快的的合并中后各自休养生息,不过滴滴快的的强强联合让本来还能一分天下的易到与神州等陷入被动,缩水严重。于是,就在滴滴快的合并后不久,易到用车便向有关部门指控滴滴快的存在垄断行为,据悉,两家公司目前在打车市场上的份额合起来已经超过了90%。易到,需要有所行动。

而在Uber方面,据业内人士透露,Uber很想进军中国,并且主动找过百度谈合资公司。虽然后来百度投资了Uber,不过与阿里和腾讯的大力发展专车市场不同,百度除了投了钱,并无大的动作,这对于外来者来说急需在中国寻找靠山。

与滴滴和快的这对冤家不同,易到曾被认为是Uber中国版,在运营模式上会更加契合,而且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易到与外来者Uber确实有合并的需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百度于去年8月投资易到,并推出“百度专车”。

目前该消息并未得到Uber中国和易到的官方证实。对于Uber中国和易到走到一起,你怎么看?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余承东“叫板哲学”:吃不着的葡萄都是酸的!

余承东“叫板哲学”:吃不着的葡萄都是酸的!

  3月4日,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在巴塞罗那MWC大会上纵论手机市场大势,对苹果、三星、小米、联想等竞争对手一一点评,并表示华为在未来三五年将成为手机市场领军者。余承东在MWC大会上重申他此前观点,“未来,我们的主要对手将是西方公司,而不是中国公司。三到五年后多数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将消失,我们将成为市场领军者”。并表示很少有公司能与华为在研发设计投入上相提并论。谈及竞争对手及其产品,余承东称:“三星(Galaxy S6)没有太大的竞争力。三星的品牌影响力更大,但我们的产品更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看到变化。”“联想太过关注营销和销售,反而忽视了技术和创新”。提及小米及其MIUI用户界面,他表示小米擅长小技巧和小产品,“很多手机厂商看起来非常成功,但它们将很快消失。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它们无法生存。”

是的,你没有看错,偃旗息鼓了一阵的华为“余大嘴”又重出江湖了,并在巴塞罗那MWC 2015大会上学起了曹操,又来了一次煮酒论英雄。尽情设想华为消费终端BG在未来三五年肃清宇内,囊括四海之盛况。但细看下来,华为所点评的对手正是华为所要征服的大山;大嘴所点评抨击的地方,正是华为所欠缺的;而在大嘴所骄傲的地方,华为也不是天下无敌。

  一、华为的底气源自何方?

余大嘴的豪气与自信,源于其所领导的华为消费BG在2014年的强劲表现。根据华为公司自家晒出的2014年成绩单,我们可以看到:在2014年,华为消费者BG的盈利能力保持了持续的上升,并超额完成了年度贡献利润目标,预计销售收入将超过11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0%,在出货量上,2014年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7500万台,同比增幅大于40%,其中用于狙击小米的互联网品牌华为荣耀智能手机在2014年贡献了超过2000万台的销量。在品牌价值方面。华为则首次成为Interbrand Top 100首家大陆上榜公司排名94位,品牌价值为43亿美元。2014年对华为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其凭借华为Mate7成功闯入了3000元以上这个对国产而言的高端市场,并呈现出了一个一机难求的局面。

二、华为的底气足不足?

显然,华为消费终端BG在2014年取得的成绩给了华为以及余承东极大的自信,也给了华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底气,但这样的底气究竟足不足,还得看看华为所点评的这几家在2014年的市场表现如何。根据市场调研机构Trend Force公布的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排名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前十名分别为三星、苹果、联想+摩托罗拉、LG、华为、小米、酷派、索尼、中兴以及TCL。

而从这份榜单我们可以看到华为所点评的公司除小米外,市场份额均在其前列,而领先多少?其中被不断唱衰的三星市场份额为28%;联想(包含摩托罗拉后)市场份额为7.9%,小米市场份额为5.2%,而华为自身市场份额为5.9%。但华为自身的市场份额其实是没有达到华为在2014年初未自己设下的目标的,大嘴曾在MWC2013大会上说道,华为在2014年的目标是要达到市场份额目标是8%-10%,预计将售出超过8000台机器。但是结合华为自己公布的成绩单以及此份榜单来看,华为依旧与此目标差距巨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三、华为所点评的更是华为所欠缺的

华为余大嘴在MWC大会上一番煮酒论英雄所点评的,在我看来更是华为目前所欠缺的。

余承东“叫板哲学”:吃不着的葡萄都是酸的!

  1.品牌影响力

大嘴首先点评了三星,认为“三星(Galaxy S6)没有太大的竞争力。三星的品牌影响力更大,但我们的产品更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看到变化。”

华为大嘴认为三星是胜在品牌优势上,但是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对一个公司意味着:

公司产品及服务在财务方面的优秀表现;

品牌对消费者选择的重大影响力;

品牌在溢价或锁定公司收入的强大控制力。

而我们用华为引以为豪的Interbrand Top 100来做一个对比就会发现,三星在此榜中也是赫然在列,并且排列第7位,领先华为87位,而其品牌价值为450多亿美元,更是华为的10倍量级。而这样的品牌价值更是现在华为所不具备的,是华为急需的。所以我们看到华为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自2012年起,华为手机就在全球范畴内开始了一系列品牌营销活动,包括赞助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俄罗斯足球等全球顶级联赛和国家足球队,同时成为AC米兰、多德蒙德、阿森纳、阿贾克斯等多个全球顶级俱乐部的合作伙伴。

而说到S6这款产品,余承东表示其判断是基于先前泄露的一些信息,但是在S6发布之后,我们看到,三星S6的槽点大幅减少,产品亮点颇多,创新也数独家,各家媒体对其的评价均为正面居多。且S6尚未经过市场检验,大嘴就得出没有太大竞争力的结论的又是否妥当?

而华为的产品又是否更好?好在哪里?全部的胜出?从诸多测评结果来看,产品依旧不完美,所以更好的过论稍显强迁,并且华为Mate7的成功,究竟是必然还是一个爆款的偶然,我个人认为还需要在2015年观其后续产品的表现后才能得出结论。

  2.营销与销售

说完三星,又到联想,大嘴开炮联想说的是:“联想太过关注营销和销售,反而忽视了技术和创新”。

然而营销与销售对于一款产品的成功重要性显然不言而喻,但华为在营销上却是败笔多多。其大嘴更是华为营销与公关部门的头痛之人,其最新力作就是在小米Note发布之后:连续了诸如“最近看到一些公司开始使用2K分辨率屏幕,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对于6英寸以下,人眼几乎无法区分1080P和2K,而2K屏造成手机功耗很大,电池续航能力很弱,最近试用MX4 Pro和Note4等,电池续航能力太差了,体验很差!看到小米Note仅3000mAh电池5.7英寸2K屏,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电池续航能力已达很糟糕!”结果被小米反营销,弄得华为偷鸡不成蚀把米,尴尬不已。

而回归到他所谈及的联想创新问题上,个人认为也是缺乏大家风范的言论。

联想董事长柳传志就认为“虽然联想虽然联想在技术创新上稍微有欠缺,但联想在商业创新方面却占据优势,特别是在管理创新方面。并且认为对于创新的一般理解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在当下,更有人认为创新是互联网技术与产品的创新。这是狭义上的创新,创新可以在各行各业进行,同时不限于技术、产品创新,还有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前者基于技术,后者基于商业智慧。基于商业创新是长跑,类似马拉松,后者是联想的创新之道。”

即便柳传志谦逊,难道联想就当真如余承东所言,只关注营销和销售,而忽视了技术和创新吗?显然不是,联想Yoga就是其创新的一个典型代表,而作为著名的接盘侠的联想,在2014年收获了摩托罗拉之后,其科研创新能力更能更上一层楼。

3.小技巧与小产品

说完三星与联想,大嘴又关注到了小米,提及小米及其MIUI用户界面,他表示小米擅长小技巧和小产品,“很多手机厂商看起来非常成功,但它们将很快消失。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它们无法生存。”

然而小米正是凭借MIUI中的小技巧,提升了MIUI的易用性,给了安卓用户几乎是最好的安卓ROM体验,让小米的MIUI用户粘性极高。而反观华为EMUI ROM,用户对此评价并不高,易用性不佳。到了EMUI 3.0才稍有改观,但仍然有诸多槽点。

而在小产品上,也许大嘴说的是诸如小米手环,小米耳机,小米充电器之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诸如小米手环、耳机、充电器正在迅速的扩张,而反观华为,在此市场也是想分羹一杯,但效果却是不佳,据徐钦松介绍,第一代智能手环TalkBand B1自发布以来销量约在50万台左右,而小米手环其销量早已突破百万。可穿戴设备作为下一波热点,华为对比小米,在这些小产品上却是落后的。

至于小米在未来能否生存,小米虽有危机,但小米的合纵连横之术,生态布局的初步完成以及小米目前450亿美元的估值已经给了余大嘴一个答案。

  大嘴所骄傲的,华为也不是天下无敌

大嘴在点评完这些对手后,当然不会忘记夸赞自家,认为“未来,我们的主要对手将是西方公司,而不是中国公司。三到五年后多数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将消失,我们将成为市场领军者”。并表示很少有公司能与华为在研发设计投入上相提并论。华为产品相比竞争对手自然也是更好。但我却要是,未来三五年,华为的对手既有西方公司,更有中国公司。从目前市场份额来看,华为并不占据优势,在大家都看清大势,奋力向前的时候,超越又谈何容易?

而谈到研发,的确华为投入了大力气,每年激增的研发投入以及华为员工是如何的奋力拼搏,让华为成长迅速。但是华为所点评的这些公司,在这个方面的投入难道就低了吗?研发就不占据优势了吗?显然不是:其中以三星为例,我们就可以看到三星2014年总研发投入达到了134亿美金,成为IT界研发投入第一名。而华为其投入与之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五、结语:

华为消费终端BG在2014的确取得了重大成绩,并且在高端立足,这是对华为人以及余承东努力的嘉奖。树立目标,有方向是领导人该做的,但也应该是不骄不躁。彰显自己企业的优秀,为员工树立企业荣耀感也是领导人应该做的,但我认为这不应该建立在对竞争对手的藐视与品头论足上。真正的优秀企业,优秀产品,是不需要用对比来彰显自我的。华为余大嘴是华为沉默工程师文化中的一个异类,但太过于显眼的另异与随性,是否就成了闭关修炼之前的老罗了?在面对2015更加激烈的竞争时,华为想要达到9000万到1亿部的出货量目标,光靠嘴上说是不行的,更需要华为去努力。嘴上赢了可能一时爽了,但实际赢了才是硬功夫。2015的华为,我们拭目以待!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腾讯涉足无人机 好一个美丽的烟雾弹

近日,无人机行业传来一条BAT“捣局”新闻,腾讯将和深圳九星智能航空合推一款四人无人机,预计5月份将登陆京东。

“该产品售价可能为5999元,预计5月初将登陆京东,后续还会在线下渠道开卖。据悉,腾讯无人机的合作商是此前一直做军用无人机的九星科技,双方的合作模式为九星科技负责技术,腾讯负责推广。”

跟往常一样,一个新兴行业一旦有BAT入局的消息传开,大家潜意识里会觉得有种兵荒马乱的感觉,觉得BAT肯定要让这个市场产生一些变化,或格局,或资本,又或者发展速度, 总之不会是不痛不痒的过隙白驹。

但是各位当事人的回答,却比我们想象地要冷静地多……

零度智控CEO“腾讯的重心在后面的视频分享和社区平台上,对前端的设备格局不会有太大影响”。

亿航某产品经理“腾讯我倒是不担心,我担心的是小米(的飞米)”。

某无人机业内人士“无人机其实是很专业的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腾讯若高调入市,硬件很可能并不是重点,看重的很可能是航拍视频分享社区的潜力。”。

大疆那边,目前还未收到当事人回应,不过按照大疆“在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市场,其占据约70%的份额,美国是大疆的第一大市场”这一客观事实,它的头号对手暂时应该是连线杂志前总编辑和原大疆北美CEO科林基恩撺掇的3D Robotics公司,后者被传最近完成5000万美金的新一轮融资(关于大疆和基恩的恩恩怨怨大伙可以百度去自行脑补)。

到此,正值腾讯涉足无人机的开始阶段,我们看到无人机厂家并不像外界揣测的那样,会有多大的担心,倒是其它正在做视频、做社区的竞争对手应该要好好斟酌下,这个涉及的范围暂时不好说,小米、BAT、爱奇艺、乐视都是潜在对手。

不过在调查过程中,有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根据某知情者对雷锋网爆料“大疆对越来越多无人机厂商出现是紧张的”。

腾讯涉足无人机 好一个美丽的烟雾弹

  这让我们有兴趣以大疆为蓝本来分析下未来的民用无人机市场格局。

“2013年大疆销售额达8亿,2014年的销售额预计增长3倍以上”这是网上对大疆2014年的说法,而据上面知情者爆料,大疆2015年的销售额要求也是“较2014年翻三倍”,如果说法准确,大疆2015年的销售额应当在70多亿左右。

但是作为消费级产品的无人机,大疆至今只有“会飞的相机”这一卖点,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民用无人机“要进入农业、勘察、快递”等专业领域,必须开发新的无人机平台,大疆2015年要达到70多个亿的销售额,光靠“航拍”这个细分市场是无法轻易完成的,特别是2014年年底开始,一些专业无人机厂家也开始加入民用无人机的市场角逐了,所以我们最近应该会看到大疆在民用无人机细分市场更多的动作。

而具体的细分市场,可参照一下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在民用领域,无人机价格相对低廉,应用领域包括航拍、植保、地质勘探、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油气管路巡查、高速公路事故管理、森林防火巡查、污染环境勘察、反恐维稳、公安执法、应急救援与救护、抢险救灾、海岸线巡查等。”

回到腾讯若加入无人机阵列这个话题,如果它的主要目标只是“在后面的视频分享和社区平台上”,对前端民用无人机市场的影响或许不大,因为腾讯只是找了家无人机产业作它的视频合作伙伴,未来甚至不排除找大疆零度这些厂家视频合作的可能性。

但若后面BAT相继进入,腾讯被逼对合作的九星科技注入大量资本,确是会对民用无人机市场格局产生真正影响的,因为民用无人机公司的技术壁垒,品牌壁垒再高,还是要小心BAT们的“资本堆砌”。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