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开发] 赵锡刚:从餐饮产业看O2O的变迁和发展

[ O2O研究 ] 赵锡刚:从餐饮产业看O2O的变迁和发展

[O2O开发] 赵锡刚:从餐饮产业看O2O的变迁和发展

2014年对于中国餐饮o2o企业来说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度,整个行业的运行走势不同于任何一年,行业仍然有大量的新企业诞生,但是也有更多的企业开始退出。

很多被餐饮界引以为自豪的营销手段和操作模式已经面临奔溃,苦心修行的商业技巧一夜之间变得可有可无,新的餐饮生态系统正在全面重建,餐饮企业如何突出重围,是所有从业者必须思考的课题。他在俏江南十多年的市场总监从业经验,让他对餐饮市场有深入的了解。在第十三期餐饮O2O之道沙龙现场,他将从餐饮看O2O行业发展,这样的思考和交流值得我们共同参与。

整个社会习惯改变 市场格局在调整

以前餐饮行业被关注是因为它是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有统计数字显示曾经年均增长率超过16%,远超GDP的增长。过去由于房地产的爆发式本身就给餐饮市场提供了发展空间,这种粗放式的增长持续了很长时间。这几年房地产不景气了,餐饮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餐饮产业在不断碎片化。虽然大家都说它是一个刚需行业,但其结构性的变化会有很大的调整。以前是中式正餐的天下,后期崛起的是快餐、火锅,快餐和火锅在市场中份额超过2/3。这两年市场中有许多创新,如小而美、单品类等,传统的中式正餐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一些新式餐饮的市场份额会不断增加。

团购模式存缺陷 消费缺乏忠诚度

餐饮营销最主要的是服务,互联网产品目前服务内容则比较少,主要的表现方式是折扣。互联网目前的产品逻辑太单一,服务功能也很难体现出来。这也是餐饮进互联网市场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现在市场中火的都是像团购、代金券、补贴这样的营销方式,而没有真正深入餐饮企业内部,去凸显餐饮O2O的本质。不稳定的商户群和不稳定的客户群注定了市场的动荡。一方面对于新品牌、新市场团购有他一定的价值,另一方面,团购优势以牺牲餐厅的利益为前提,因此即便是新市场新品牌也不能多用不能常用。

现在的团购与商家之间是没有黏性的,所以说停就停了。餐饮O2O现在还处于概念炒作阶段,而恰巧概念炒作这件事情是餐饮企业最不擅长的,也是值得餐饮企业去学习的。餐饮O2O如果要获得快速发展,必须深入餐饮企业内部去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实现其工具化的功能。餐饮O2O企业需要让餐饮商家更清楚地看到餐厅自己的用户是谁,通过会员权益与会员身份的维护,增加消费者的黏性。让商家知道用户喜欢什么,用户需要什么,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用户导向经营。在此基础上,商家也会知道该用怎样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通过商业模式的转换,为企业带来全新的成长机会。

深入破局之道,互联网改造后厨

在之前的采访中,曾有文章提到过,赵锡刚说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学习,总结下来我们自己看到,本身对于一个中餐企业来讲,移动互联网的作用首先是可以拓宽我们的服务范围,以前想获取本地餐饮企业菜品的时候一定要走进他的前厅或者餐厅,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其次,餐饮企业对用户的服务内容发生了变化,很多互联网企业包括BAT都在做餐饮这件事,体现在品牌宣传、团购、评价与口碑、外卖、点餐、收银、预订、CRM,这8个方面是我们个人感受到的移动互联网对餐饮企业带来的一些变化方式或者正在解决的一些问题,它也也让用户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以上8个方面其实都是发生在餐饮的前厅,一个用户进入到餐饮企业,跟用户发生一切的交互环节全部是在前厅里发生的。没有一个任何餐厅企业请顾客看后厨,但从人员结构上看,餐饮人有40%50%集中在后厨。通常我们认为目前的互联网整体产品思路包括发展方向都是基于餐饮的前厅在做所有思路的部署,如领位和点菜、送菜等等,这是餐饮服务企业或者本地服务企业向用户服务的前端服务环节,但真正体现产品本质是在后厨,这点不会改变。赵锡刚表示,对于真正的餐饮而言,本质仍然是后厨中产品产生的过程,如招牌菜和加工工艺。这一点是任何非餐饮的人无法颠覆的,移动互联网也无法改变这一点,“用户对中餐的钟爱更多的是侧重其口味而非优惠”。互联网该如何改造后厨,让我们一起走进餐饮O2O之道第十三期沙龙现场一起探讨。

商业模式之本 一体化成就新势力

赵锡刚认为,真正理解并打通线上线下的需求,实现商户和互联网公司的双赢,才是本地生活O2O的未来,才是诞生连接人与服务巨头的机会。未来,本地生活O2O市场应该诞生很多上市互联网公司。

未来餐饮发展趋势是单店小而美,菜品少而精。当了解消费者和商家的痛点和需求之后,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也是餐饮O2O企业真正崛起的机会。他说二八原则适应于所有行业,80%的收入来自于20%的精准用户,同时消费者经常选择的菜品其实也只占整个餐厅菜品的20%。所以餐厅如果借助O2O优化产品,既可以从源头节省原材料,也可以更好地增加消费者粘性。当厨师和原材料成本都减少之后,餐厅的利润自然也就会随之上升。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餐饮企业不是三高,而是浪费太多。这样的结论也只有实践才能得出来,现场肯定会有更多精彩的内容等着大家来分享。

结语:2015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餐饮优胜劣汰开始的一年。餐饮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涉及到性价比、品牌、品质、品种以及服务的竞争,而多元化的良性竞争也促使整个餐饮行业更加活跃。2015年餐饮市场将更加寒冷,餐饮行业会更艰难,但每一次危机的背后都是机遇,把握好机会,就能取得更好的收益和进步。在未来,以消费者个性化、特色化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嫁接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餐饮企业将成为行业的主导者!

他说互联网行业比餐饮业辛苦,当最开始听到这个论点的时候特别诧异,在我们印象中,餐饮人的累是出了名的。但赵锡刚说餐饮是体力活,只要付出辛勤就会有收获,但互联网你付出得再多,也许都没有任何收益。这样的感慨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话说曾经有段子说互联网人西行求法,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空手而归伟大告别市场的占绝大多数。这样的现状也让我们对餐饮O2O之道第十三期沙龙现场的精彩度增加了超强的画面感,如果你不来,那真的是遗憾!

一站式O2O APP开发

国际品牌逃离,只因中国市场对性价比太执着?

国际品牌逃离,只因中国市场对性价比太执着?

  在国产手机集体崛起的这些年,我们一方面看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手机市场,一方面却又听闻曾经如雷贯耳的国际厂商正纷纷离开中国。在民族主义者的眼里,或许可以将其粗暴地理解为一场逆袭。但雷锋网从某个“日薄西山”于中国的国际厂商那得知,这只是中国市场特殊化的一个缩影,就好比也有很多中国厂商在竭尽全力开拓海外市场一样,作为一个生产者,利益才是永恒的话题。

  中国特色

最早从2011年开始,LG、MOTO、诺基亚、索尼、三星等国际厂商都陆续曝出在中国大面积裁员和撤离工厂的消息,更有甚者则是直接离开中国。谈到这个问题时,某国际厂商的手机老兵张坤(化名)显得很无奈,他认为,国际厂商之所以面临今天的窘境,原因就是无法为中国市场专门设计产品。

据张坤描述,中国手机市场的特殊远不是“不规范”三个字可以概括的。其实在小米做手机之前,三星的战略里就有走性价比,其动机也非常简单,就是要大面积铺量,保住出货量世界第一的地位。当时小米的横空出世,在他们看来,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雷军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直销路径。

当国际厂商缓过神来的时候,内部都有讨论是否用同样的方式在中国卖手机。即使像小米一样主推超高性价比,其成本并不会高出小米很多。因为在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都是固定的。但令国际厂商尴尬的是,它们的产品是面向全球的,无论是专利保护还是上市标准都有严格的指标。所以当它们去找代工厂时,后者的回应往往是,没想到你们比国产手机还“过分”,这样的方案我们做不了。

在交流中,张坤给雷锋网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据我所知,国产手机的跌落测试中,华为的标准是最高的,在0.8m~1m之间,但在美国市场,运营商的跌落标准则是1.5m,这样的差距对产品要求非常高。”

即使是最后把产品做出来,同梯队同价位的机型基本上就是在营销和渠道上过招。如果国际厂商想做到小米那样的营销效果,巨额的营销费用是超高性价比很难承载的。即使如法炮制一个小米,参照其利润,国际厂商在这样的抉择中往往十分现实,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如果股东做了大量投入之后,结果财报显示利润很低甚至出现亏损,那怎样的大饼也画不过残酷的现实。

  外面的游戏规则

当国产手机海外受阻的时候,人们习惯性地将目光聚焦在专利上。张坤表示这只是一张入场卷,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交钱就行。并且在这方面不存在所谓的专利阴谋,所以无论是什么厂商,在当地法律的保护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交完了专利费后,就意味着你已经有资格进入“大名单”,这时候真正的难题就是如何进入当地市场,让消费者见到你。

如果想让自己的产品在美国热卖,国产手机必然要和运营商合作,因为后者十分强势,手握大部分市场份额。这样的话,摆在国产手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插队和长期合作。运营商自己在做市场调研时,如果想推某款手机,却发现与之合作的手机厂商都没有意愿做,这时候他们会在备选的大名单中搜索目标。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外来者能否抓住机会就靠其公关能力了,如果两方面人马一拍即合,那恭喜你,插队成功。

至于长期合作,这就需要手机厂商实打实的技术和投资,西方人在经营中讲究合理和共赢,他们不会因为利润上的些许差距而喜新厌旧。那些与运营商长期合作的手机厂商,他们在立项之初就会保持积极的沟通,虽然运营商不至于干涉手机厂商的产品思路,但在共同研发之后,产品的市场预期显然要更有底气。

与美国市场有些许区别的是,欧洲除了运营商,那些连锁的手机大卖场也是国产手机拿到专利通行证后主要的合作对象。至于如何攻克,用张坤的话是:“一切都是关系,搞定了当地的牛人,这些都不是事,就像当年在法国卖得风生水起的波导手机。”这样看来,渠道和运营商在海外市场就像两个“仲裁者”一般存在。

厂商们为何如此“卑微”呢?其实这都是消费者决定的,对海外的运营商巨头来说,它们没想过在硬件上获取太多利润,而是通过服务来放长线钓大鱼,所以在购机的时候,消费者会喜闻乐见地从运营商那里买更便宜的手机。

据张坤介绍,当年乔布斯是很排斥和运营商合作的,当第三代iPhone开始席卷全球时,运营商逐渐丧失了合作的主动权,因此乔布斯是一个改变了手机市场游戏规则的人。这其实和前文中的插队有异曲同工的意思,只不过插队是运营商自己认为消费者需要什么,而后者则是厂商证明了消费者非常需要什么。

  手机离PC的距离

谈到国际厂商的业务重心时,张坤毫不犹豫地表示,大家都在往可穿戴这条路上走,原因很简单――高利润。以手环为例,很多知名的国际厂商,可以将千元以上的智能手环卖得很好,但小米做了智能手环之后,大家其实也能看到这里面的利润空间有多大,这都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况且,手机厂商经过多年的积累,延伸去做可穿戴设备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虽然可穿戴设备至今还没有普及,但想在热度尚存时大捞一把的大有人在。即使是那些的确有抱负的创业团队,单纯的一个idea是很难拿到风投的,所以最坏的打算,无非是用第一代产品赚到能做下一代产品的资本。

至于传统的手机厂商,张坤透露说,为了进入海外市场,其实很多国产手机都有找它们谈合作,合作形式无非是借鉴国际厂商的经验,并将自己的产品以国际厂商的名义走向世界,这样就有了与运营商谈合作的资本。听上去如此卑微的举措,无非是相比国内市场,海外至少还可以保证一定的利润,真是一个令人唏嘘的理由。

谈到自己公司的命运时,张坤笑道,大公司的问题就是太大,面对问题的时候,机动性太差,为了对股东负责,财报上准确的数字远比画大饼要实在,所以如果哪一天大公司调整战略部署或者直接兜售手机部门,那都是很正常的。而巨头们衰落之后,永远会有后来者接管市场,如果做不到像苹果那样惊涛骇浪的话,熟透后的手机行业迟早会像PC一样,在沉默中继续保持沉默。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开发] 2014餐饮行业年终盘点之餐饮O2O篇—— 找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 O2O研究 ] 2014餐饮行业年终盘点之餐饮O2O篇—— 找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O2O开发] 2014餐饮行业年终盘点之餐饮O2O篇—— 找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国餐饮o2o经过了几年的野蛮生长之后,行业出现了清晰的未来格局,国内餐饮O2O的秩序逐渐明了,餐饮O2O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可以说,这些脉象和格局都将在2015年一目了然的演绎和呈现,今年无疑是中国餐饮O2O市场走向新起点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战略元年,同时也是行业发展关键的一年,涉及到每个餐饮O2O企业和餐饮企业未来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及存亡的核心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度的探讨一下餐饮O2O的市场形势和发展脉络。  

互联网餐饮正在快速崛起

大家在分析餐饮市场时,经常用“盘子很大,市场集中度很低”来描述。就像现在最大的餐饮连锁百胜集团,他们一年也就400500亿。对于3万亿的市场份额来说,这个数字简直不足为道。在其他所有行业里都没有这种现象。事实上,市场集中度在宏观环境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在微观环境上已经开始改变了。

给大家举个例子,今年年初去北京爱琴海购物中心,那里面很多餐饮品牌如雕爷牛腩、外婆家等都有。在周末晚上六点多到那里,现场的景象让我震惊了。外婆家在三层,在他们店及周边排队的人有四五百号人,店内有近300号人,整个楼层消费者有一千多人。但是在四层和五层,其他所有餐厅加起来的人都不如外婆家一家餐厅外排队的人数。

现在有类似于像雕爷牛腩、黄太吉、西少爷这样的互联网标签下的餐饮企业正在不断崛起。互联网大潮来了,这些互联网从业看到餐饮行业里有非常大的机遇。他们的做法跟传统餐饮的做法不太一样,很多传统做餐饮的人会有非常大的震撼。在一段时间的喧嚣过去以后,很多人开始反思并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餐饮人明显感觉到,在新的时代,消费者的信息传播方式、口碑传播方式都在转变,消费行为也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这是传统餐饮人必须要重视的。

如现在许多川菜餐厅的口味是比较重的,重辣重油是典型特征。随着忠实客户年龄的增大,很明显来的次数在不断减少。按照常理,很多年轻人是愿意来吃比较刺激的菜。但事实上,餐厅老板会明显感觉他们餐厅年轻消费者人群比较少。老客户在不断流失,新客户进不来。原因是什么呢?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者在发生变化。你的餐厅如果还是原来那样的一种氛围,还是原来的模式和格局,会明显滞后于时代。

免费化酝酿餐饮O2O平台诞生

餐饮软件未来的趋势必然是免费化的,现在单机装软件卖钱已经非常困难,能收一点服务费就不错了,很多干脆直接就免费了。做软件针对餐饮行业之前企业是啃不动,啃不动是因为做法没有垄断市场的谋略和背后缺乏资金支持。

现在很多人开发餐饮云服务的终极结果必然是免费,免费的结果是市场将形成一种垄断。这种所谓的平台最典型的就是淘宝,淘宝跟用户之间是免费的。淘宝通过这种方式制造了一个上万亿的庞然大物。市场蛋糕只有那么大,他们让传统小零售店、批发商的客户都去了淘宝,那么这些企业要么就走向淘宝、要么就只能关门。整个市场都集中到了淘宝平台上,这样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垄断。马云一直说阿里巴巴是一个国家公司,其存在变成一种像电信局一样的公共事业,一种社会基础服务。未来餐饮O2O也会变成这样。

现在O2O企业都在谋一个大局,他们的终极目的与淘宝是比较相似的,当外卖与堂食都打透了以后,当餐饮市场一半的销售额被引导至线上,那么这个平台的实力将远胜于阿里巴巴数倍。但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团购网站几千家最后剩下两三家。团购是O2O的初级模式,未来外卖、堂食O2O会有更大的企业和资本去投入和开发。这样的野蛮市场开发过程未来5——10年或许都会不断进行。

当这样的平台一出现,很多餐饮企业就会变成他们的供应商。他们的销售环节涉及到营销、宣传、交易等内容都将转至线上。我们之前的餐饮企业确实没有那么高的视野,也没有那么大的资源去投入。但现在互联网开始渗入餐饮行业,其本身就有大资本进行支撑。这种官二代加富二代的企业,与传统靠一点点卖产品进行资本与品牌积累的方式完全不同。

全国几百万家餐饮企业里装的软件至少有上千种,上千种软件之间都是互相不通用、不匹配的,也无法互相交换数据。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缺乏强势企业的进入,未来餐饮软件的格局必定会被餐饮O2O改变。这个行业兼并整合的过程,也就是餐饮信息化普及的过程。

餐饮上下游产业链正在整合

餐饮上下游整合一种是依靠大的供应商,这是为了解决成本和配送的问题,如黄焖鸡米饭之所以能发展如此迅速,便是因为背后有大的供应商在支持。其如果单靠企业的零星配送是无法完成的。其次,便是原生态的特殊食材,通过特殊渠道的垄断提供实现整合。

现在的互联网与餐饮存在一个整合与被整合的问题,如果餐饮被互联网整合了,那么餐饮企业最终的命运就是变成了互联网的一个供应商。互联网把餐饮的供应链、营销、销售环节全部拿走,餐饮企业只负责生产产品。这就像一个代工厂,而在这个时候,餐饮产业就是一个非常低端的加工行业。现在跟餐饮有关的互联网平台还不够强大,如果再过三五年,按照现在的趋势,未来的潜能不可限量。如果餐饮企业真的变成了供应商,那么这些企业就不一定还能生存,因为互联网平台不需要那么多同质化的供应商。如果餐饮把互联网整合了,把工具用好了,那么就有可能插上飞翔的翅膀,可以成龙成凤。

餐饮O2O对于餐饮企业需要工具化,餐饮企业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有些企业就算是拥抱了互联网,也早就应该关闭了。餐饮行业大家都不肯轻易认输,不管生意有多差,有没有翻身的可能,都不肯接受赔本的现实,反而导致越赔越多。一旦有点希望,在垂直挣扎的过程中,甚至什么方法都会用。曾经以为团购是救命稻草,现在又以为餐饮O2O是救命稻草!

餐饮O2O将改变商业模式

真正的餐饮O2O必须对行业目前的商业模式、经营模式、运营模式做变革,这种变革是非常长远且非常深远的,需要经历的时间也会比较长。现在的餐饮模式与未来的餐饮模式一定会不同,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餐饮企业为了对抗市场因素中的高房租、高人工成本而转向小而美经营。

这些转型其实都是有方法的,如商业模式要调整,为了对抗高房租,以叫个鸭子和西少爷为代表,不设门面或者将门店面积大幅度缩小。原先几千平米的店面不断小型化,这样做既可以控制风险,也可以提高坪效。人工成本则可以通过自助化点餐、买单来解决。自助化则能够减少经营方对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

海尔张瑞敏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没有成功或不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种商业模式的调整和变革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哗啦啦网就是这种属于时代的企业。只有跟着时代的步伐走,才能成功。未来三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餐饮O2O这个热潮都不会过去,它将一点一点渗入进餐饮企业内部。我们从电子商务的发展就可以找到最好的样板。下一个十年都会是餐饮O2O的热潮时期,为什么呢?因为电子商务以马云、刘强东为代表的人物,他们已经有十年的探索。到现在,电子商务依然在迅速发展。未来O2O服务的商户互联网化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而大家需要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下去。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2015年,汽车后市场扎堆爆发,九死一生

[ O2O研究 ] 2015年,汽车后市场扎堆爆发,九死一生

[O2O开发] 2015年,汽车后市场扎堆爆发,九死一生

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7000亿元,5年内将超过1万亿元。这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给出的数据,也是在汽车后服务市场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也许正是盯上这块还未被开垦过的处女地,汽车后服务市场便迎来今年o2o创业热潮。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庞大的汽车市场也搭上了移动互联网和O2O的快车。根据《中国汽车后市场 2013 蓝皮书》显示,2013 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 1.37 亿辆。在发达国家市场,60%的利润是在汽车售后的服务领域中产生的,但是中国目前的服务占比仅为12%。也许正是盯上这块还未被开垦过的处女地,汽车后服务市场便成为了今年的O2O创业热潮。

广义的后市场是指汽车新车售开出4S店后,车辆生命周期中围绕车辆需支付费用的所有服务。如汽车金融保险、维修保养、二手车等;而狭义的后市场仅指汽车的维修保养、美容装潢改装、洗车养护等直接与车辆日常维护直接相关的服务。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给出的,仅仅是狭义上的汽车后市场规模。

除了市场巨大的想象空间之外,投资者的看好和资本的追逐,也给了众多创业者极大的信心。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主要投融资,二手车领域融资6起,上门洗车领域融资5起,上门保养维修领域融资18起,而这三个也是创业热潮最为频起的领域。

二手车电商的资本热潮

C2C虚拟寄售是二手车市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模式,作为国内较早起步的人人车,其CEO李健向记者表示了对这个市场的看法:

从大环境来看,中国二手车市场刚刚迎来爆发性增长,但是传统交易模式式仍然存在不透明、缺诚信、吃差价的情况。C2C的模式,不但可以压缩中间流通环节的成本,而且省去了线下场地费用,能够更加高效的匹配二手车买卖双方。

于是二手车电商市场便变得更加热闹起来。1114日,58同城宣布,58二手车正式接入二手车评估平台。12月,赶集好车高调宣布投入1亿美元进军C2C二手车领域,阿里巴巴紧随其后,宣布成立淘宝二手车交易平台。

其实二手车电商的火热也并非没有道理。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二手车交易量达到53.28万辆,而前10月销量则达到了491.1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6.78%,交易额为2944.79亿元,同比上涨27.08%。从数据上来看,二手车交易的增速远高于同期的新车整体市场,而传统交易中存在的车辆评估标准不清、车辆信息不透明、存在中间加价、售后无保障等问题也已经饱受诟病,用户的刚性需求在催生着新模式的出现。

单从模式上来看,C2C虚拟寄售模式似乎遵循了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圣旨,将交易双方直接通过平台连接,压缩了中间流通环节15%-50%的成本,但是中立的车辆评估、车辆信息、定价的公开透明仍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健表示,C2C二手车主要从三点服务来赢得车主的信任,一是靠中立的检车和定价服务。平台会派出专业评估师,上门对车辆进行数百项检查,并依据行情、车况给出估值而买卖双方以平台意见为参考自由议价;二是简单可靠的交易担保。对于卖方如果车辆期限内无法售出,他们则会以评估价买进。面对买方,则提供 14 天无理由退车,以及 1 2 万公里质保。此外,在交易环节上也尽量缩短流程,协调双方时间和需求,整个交易流程大致在两三次看车之后就可以确定。

据易观数据显示,2014上半年占中国二手车电商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是车易拍和优信拍,交易量分别在10万和4万。而李健表示,自7月份成立以来,目前他们的月交易量300左右。对于坚持C2C模式的二手车平台来说,线下车源的获取也成为摆在面前的问题,这势必会冲击传统汽车交易市场和车贩的利益,我们正在把线下的模式做的越来越重,在车源的获取上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李健表示。

而除了传统交易市场和车贩的竞争外,以优信拍、车易拍为代表的B2B拍卖模式,以汽车之家为代表B2C卖场模式,还有赶集网、淘宝网这类信息综合网站,也将是市场的瓜分者之一。

这是九死一生的模式李健说道。

那么二手车电商的赢利点在哪里?

在采访人人车和赶集好车时,记者了解到,这种C2C寄售模式,目前采用的都是收取3%左右的服务费,从开业到现在一直没赚到钱。在优车诚品展厅内,一位汽车销售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也这样说道。李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后续可能会将业务链拓展到相对高频的保养和维修上。

创业者为什么都选择了上门保养维修

根据《中国汽车后市场 2013 蓝皮书》的数据显示,成熟的汽车市场中,除了汽车金融和零部件售卖之外,汽车维修保养是利润较大的市场,占比18%。而中国汽车流通会给出数据称,汽车维修保养有5000亿的市场。 

(成熟的汽车市场产业链条的利润分布)

2013年开始,卡拉丁、e保养、易捷卡(后改名为博湃)、后卡等创业公司纷纷踏入上门保养的行列,而汽车之家这样的平台方也加入了这场战争。17日,汽车之家声势浩大的集结了众多4S店商家,正式宣布推出了养车之家平台,声称要将4S店和车主连接起来。也许是盯上了这块巨大的蛋糕,也许是认为维修是件有技术含量还相对高频的事情,从数据上也看出,2014年,汽车后市场中在维修保养这一领域的资本也最为火热。

记者在采访了市场上几家主流的上门保养企业之后了解到,目前他们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日常的4S店保养项目,分为小保养(更换机油机滤)和大保养(更换机油、机滤、空调滤、空气滤),收费情况也大同小异。

e保养的创始人高峰跟记者说道,目前是采用保养所需配件费用+150人工服务费的收费模式,每单平均比4S店的便宜200—600不等。

4S店维修保养混乱的市场已是行业内众所周知的事情,但车主们除了线下4S店和街边的维修小铺好像再无更好的选择,而这些颠覆者们想提供给车主们多一种的选择。

但市场并不像这些颠覆者们想的那样简单,博湃的创始人吉伟对记者说道,当初我们上线的时候,其实真正的挑战就是消费者的的问题。我们去随机问了一下,80%的人不知道汽车还可以上门保养。尽管已经发展了近乎两年,博湃的路走起来还是非常的坎坷。

e保养的高峰跟记者表示,汽车电商这几年一直在迸发,后市场的发展是符合规律的,这也正是资本涌入的原因之一。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提供比4S店更加透明、贴心的服务,这是e保养下一步的着力点,优优爱车的创始人孙合立说到,上门的概念根本不足以吸引用户,毕竟保养并不是多么急需的事情,安全透明的服务和良好的体验才是保持用户粘性的根本。

对于创业者们而言,选择从保养切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保养是一个中间的环节,向上可以拓展维修、向下很容易向洗车、美容等高频、高收益的业务拓展,而洗车则不然,不少的创业者也已经开始了尝试。不过也有众多的创业者发表了对上门洗车的看法,他们认为洗车虽然属于高频需求,但是对用户不足以形成黏性,而且上门洗车的最后一公里”——废水回收,成为这个行业最难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已然成了趋势,连腾讯都要带着路宝来搅局,而除了二手车、上门保养维修领域之外,汽车金融、零配件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市场、利润也相对颇丰。曾经有人称,汽车美容市场的利润可高达100%——200%,而目前这一行业仍被4S店所垄断,提供上门保养的e保养和博湃,在不同的时间段里都曾表示,建立线下合作点,开展更多具有盈利性的业务,是将来会考虑的事情。

踩着汽车后市场的浪潮,这些创业者们在自己的领域里野蛮生长着,不过,更多的问题也需要他们去解决,到底谁能够抓住浪潮顺势而起,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用互联网优化餐饮业流程,请避开几个坑

[ O2O研究 ] 用互联网优化餐饮业流程,请避开几个坑

[O2O开发] 用互联网优化餐饮业流程,请避开几个坑

俏江南高级总监赵锡刚曾说过“餐饮业是世界上文化最低的一帮人做了流程最复杂的一件事”,而在互联网技术去不断去改造传统行业的时代,餐饮可以说是最先接触到软件系统和互联网的行业,餐饮o2o也一直是品途网重点关注和讨论的一个话题;悠先点菜CEO侯峰告诉品途网:“杭州老头儿油爆虾的老板非常传统且年纪很大,之前也接触过很多互联网公司做的产品,但是他不相信一群互联网人能够想象复杂的就餐环境,解决餐饮人细致的需求”。

正是如此,餐饮O2O之路显得漫长,而其中最难的在于利用互联网改造餐饮业落后的流程上,其中有面向商家的系统提供商,如已上市的石基信息,大众点评去年入股的天财商龙等多家餐饮软件信息商;也有同时面向B端和C端的互联网公司,且偏向于通过改变用户的就餐习惯来优化餐饮的流程并提高效率,即从前端切向后端,前端是水龙头,后端是蓄水池。那么,在第二类中有哪些玩家,他们各自情况如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什么经验教训,这即是本文所讨论的议题。

玩家:他们这样改造餐饮业流程

在整个餐饮业,快餐市场占比23%,中餐市场占据了62%,而剩下不到5%的高端餐饮在面临转型的压力;那么在中餐领域,传统的就餐流程通常是:进店—等位(找位)—上菜单—点菜—下单—制作—上菜—支付—离店,而互联网所能改变是从等位到下单这段过程,这其中的关键节点是点菜,因此有不少产品选择从点菜切入,包括文中未提及的小灰灰点餐。

遥摇排队: 201210月在北京成立,是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排队应用,同时具备提前点菜的功能,并为B端提供排队机(安卓平板+打印机),商业模式主要是广告。

番茄快点:20133月在北京成立,是一款基于LBS定位的手机点菜应用,特色是系统可以根据餐厅、就餐人数,通过摇一摇自动点出一桌菜,创始人黄炜曾任职百度地图和58的无线部门,现产品已归入58同城旗下。但是使用场景是用户就餐落座后点菜,模式存在一定的硬伤(下文有分析)。

美味不用等:20134月在上海成立,是一款远程排队App(也开发了微信服务号),提供点菜及排队功能,到号时会提醒用户就餐;其从排队切入获取用户,同时为餐厅提供一套包含软硬件的客户管理解决方案,现已获2000万美元B轮融资,并接入支付宝和百度地图。

淘点点:最早取名淘宝点点,于20136月在杭州低调上线,选择从点菜切入是有意避开竞争激烈的团购、优惠券,用户可现场点菜或在线点菜,通过现场扫描二维码来提交订单;虽然花了很大力气推广营销但是效果不佳,2014年初开始把重心转向外卖领域,此后走上了与饿了么、美团外卖厮杀之路,目前在外卖行业市场份额居前三。

案例:悠先点菜如何提升餐厅效率

品途网了解到,悠先点菜(原名优先点菜)最近刚获得来自纪源资本的A轮投资,此前获得了王刚的天使投资,王刚早期投资了滴滴打车、友友租车。悠先点菜于20139月上线,是一款基于在线点菜,通过C端提前点菜并支付来帮助B端提升经营效率的App,用户的账户红包还可以直接抵现,目前合作商户近千家,主要是杭州、上海两地的连锁中端餐厅,未来会覆盖到更多的城市。

一般来讲,单店提升营业收入的方法最主要有两种:增加客流量、提高翻台率,因此新餐厅的痛点是引流,而对于知名餐厅来说,他们需要考虑的则是效率问题,加之餐饮业的一大特性是具有集中性,在午市、尤其是晚市高峰期,等位是经常性的。当桌位成为稀缺资源后,有效的解决办法包括:在线取号排队(也可现场取)、预订桌位(门槛较高,恐有最低消费)、提前点菜,预留桌位的话用户的等待时间是最少的但对餐厅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单纯的排队系统能减少客人的流水但还是不能提高翻台率,在线点菜通过尽力节省用户的点菜时间来帮助餐厅提升效率,间接地增加了营业额,但对于用户习惯还是一个挑战。

悠先点菜的解决方式就是把时间提前到就餐前,把空间放大到餐厅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看菜单及点菜下单时间,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改变;据悉,与悠先点菜合作的杭州老头儿油爆虾星光店接待量从晚市的250桌提升到了320桌,效益还是可见的。此外,目前用户点菜后 没有就餐时间的限制,一周后到店都没有问题。

教训:创业初期要跳过这几个坑

第一个坑:没有B端的服务。

客如云也曾经推过一个应用“找位”,反响并不好,彭雷最后总结出的经验是先做好B端再做C端,没有B端就别谈O2O了。同理,笔者认为番茄快点这种互 联网点菜方式看似比纸质菜单方便环保,但实际上仍是一种资源浪费,重要的是没有对餐厅起到帮助;在理论条件下,厨房并不是限制餐厅服务能力的最大瓶颈,应该是桌位,桌位的闲置以及就餐时间过长都会造成浪费,而番茄快点既没有做到提前点菜,服务员还不能起到推荐的作用(要知道菜品的利润是不同的,有些比较高),最坑爹的是最初菜谱的上传者还不一定是餐厅工作人员,服务价值与推广缺失的矛盾显示了该模式的弊端。

第二个坑:不顾成本和用户体验。

侯峰告诉品途网,悠先点菜App较早的版本还保留了二维码验证这个功能,但他们在实践中它被部分验证是不合理的。虽然二维码技术的应用场景很多,但多用于支付上,而在验证订单这个环节用户比较习惯的还是手机验证码,悠先点菜尝试二维码验证所带来的问题有:第一,餐厅需要额外配置扫码设备(手机也可以),不仅增加了成本,服务员操作还需要培训;第二,摄像头的像素和识别的速度相关,而验证费时这种经常发生的事情很一些用户体验。在走过弯路之后,悠先点菜使用了手机尾号来取代二维码。

第三个坑:贪多嚼不烂。

创业时创始人的另一个职位是产品经理,他们对方向把握不好而更迫切地想知道用户的需求,因而侯峰早期还充当了客服的角色,他总是能接到用户的反馈电话,或是抱怨或是提各种各样的需求,比如预订(留位)、外卖、自提等。这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他确实这么做了,而一味满足用户需求所带来的是业务多而全,但贪多嚼不烂,创业团队本身还没有摸清餐厅的实际情况就去冒然涉足堂食以外的其他领域,实际服务是明显跟不上的,那么线上的那些功能入口也基本形同虚设,后来全部砍掉了,只留最核心的在线点菜功能。

在优化餐饮O2O服务流程的道路上,品途网见证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此,包括客如云、好哇智慧餐饮,我们希望创业者不仅有热情,还有聪慧和眼界去避开这些可能的坑。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O2O预测2015:红利减褪,红海初现

[ O2O研究 ] O2O预测2015:红利减褪,红海初现

[O2O开发] O2O预测2015:红利减褪,红海初现

2010年,美国一家支付公司TrialPay创始人Alex Rampell发表一篇文章阐述o2o概念的时候,肯定没有想象到这个词语在大洋彼岸落地生根。 

经过几年酝酿和试错,O2O概念几经修正和升级。而被称为O2O元年的2014年,O2O概念被过度透支,一边是高层大佬等对“O2O”的质疑和否定,比如阿里COO张勇提出O2O是一个伪概念;一边是抑制不住的资本狂热,饿了么3亿美金、快的6亿美金、滴滴7亿美金……屡次刷新纪录。 

笔者在O2O行业已有3年实战以及观察经验,从对概念的一知半解到的深度思考之后的略有心得。现在斗胆做一些2015年的预测,一部分是关于趋势的,一部分关于业务的。这是个有趣的事情,2015年底就可以看看哪些得到实现,哪些在妄言。

O2O趋势判断 

√ 概念升华:线上线下到虚拟和交易 

O2O的英文概念是Online to Offline,其1.0的概念是线上购买线下消费。其初步实现的形式是,线上推广,线下消费。能否完成信息采集就是所谓的能否完成“闭环”。当时丁丁优惠展示即用的优惠券就是这种形式。 

O2O2.0则是在完成消费到店数据、支付数据的采集之后,生成线上线下的多次联动,反复联动。进而沉淀更多的数据,为商户和平台的进一步深入合作奠定基础。美团、大众点评都已经完成支付数据、点评信息的闭环2.0 

O2O目前的概念进入3.0阶段,已经没办法用字面来直接翻译,其寓意是,建立一个渠道来沟通线上虚拟世界的感受和消费,以及线下实际场景的体验和交付。 

综合来说,O2O1.0很多还停留在媒体属性,线上看到直接信息并触达消费,2.0多了汇集信息、数据的功能,从带缺口的闭环成为可以相互促进的完整闭环,而3.0O2O则代表着又一轮信息革命,代表着更多之前未“触电”的商户将得到一轮技术洗礼。 

此前信息化革命覆盖了大型公司、行业,进而制造了一个个封闭孤立的系统,而互联网带动的新一轮信息革命将覆盖更多层面。一方面随着云计算普及,技术门槛降低,一方面互联网诞生了一些简单粗暴放之四海皆准的产品,比如连一个四五线城市街角的饮料店都被团购销售反复灌输过互联网概念。

√ 场景深入:烧钱到沉淀

2014年,O2O大力度烧钱几乎成为主旋律。春节期间的打车大战,高额补贴建立了门槛,把打车市场烧到了双寡头时代;持续全年的大众点评、美团、百度糯米在团购领域的烧钱抢市场份额大战,表面上市场份额变化不大,但事实上前线战争已经高度白热化,下半年得到融资的饿了么与美团又开启了月度数亿元的外卖烧钱大战。 

烧钱是为了吸引用户参与,而烧钱之后真正能沉淀下来的用户场景才能以持续。2015年,O2O公司将从烧钱比拼过渡到场景比拼。比如打车软件可以使早班主持人不用在凌晨四点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叫一份健康美味的外卖比便宜三五块钱更吸引人。在临时起意吃饭的时候,能迅速找到附近时间、菜品、预算都合适的商户,这是垂直细分的用户需求。 

2015O2O场景将从简单粗暴到逐渐细分,将会诞生更让人性化的细分应用。换句话说,O2O所代表的两端,从之前简单粗暴的接触,随着产品技术的发展和沉淀,将延伸出更多深入合作的场景。 

√ 红利期:勇敢者游戏到巨头操控游戏 

近几年O2O大热潮中一些新兴公司脱颖而出,比如快的和滴滴、饿了么,也有一些在垂直的细分行业中拿到投资,比如云家政、e家洁、PP租车等。 

但随着线上流量成本和用户成本的快速提升,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已经接近尾声,而坐拥庞大流量的大公司开始启动的一些O2O项目将对之前创业者造成一定影响,比如说58同城推出的58到家项目借助原有资源可以在短期冲刺到一定的高度。 

O2O创业者的机会在于做巨头不愿意去做的苦活儿、累活儿,或者某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价值耕耘。幸运的是,因为过于苦累,巨头不愿意自己做。更愿意采用资本接入来操控游戏。 

不能说2015年新启动的O2O项目没有机会,但是2015年已经到了商业模式验证初见成效的阶段,会有比2014年更多的O2O创业公司倒闭,而真正适合的公司,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垂直领域点评 

O2O平台:抢跑IPO 

大众点评和美团将在2015年抢跑IPO。至于哪家抢在前面,我个人判断大众点评可能性大一些。当然,对于逆天而为的窝窝团我不评价,不管上市不上市,从目前窝窝团披露的信息来看,没什么机会。 

尽管美团声明其在2017年才上市,但我认为也可能是欲盖弥彰的战术。君不见各大公司上市的时候就跟修仙破劫一样,说不清楚会遇到什么麻烦,释放点烟雾弹不稀奇。 

补充一下,我不是说美团2015年一定会上市,但其一定做好了上市准备。根据价格、竞争对手情况的变化随时应对。目前美团公司处于上一个阶段的发力期,下一个阶段的蓄力期,确实不是上市的好时机。因此,上不上市在一个临界点。

借用嘉实基金的一位投资人说,美团和大众点评都是好公司,IPO只是时机问题。

我高度认可36kr执行主编袁茵的一个看法,张涛坚持一些理念,也可以说是理想,也许在七八年的时间都在约束大众点评的发展,但在接下来的十年会受益于此。而王兴所坚持的东西,在短期把美团带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但接下来十年需要付出代价来完善。

√ 出行O2O:产品到生态雏形 

2015年,打车、约租车、私家车共享等出行相关的产品将随着政策松动的力度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整个行业生态的格局雏形将会出现。 

快的、滴滴打车将从出租车打车市场的战火蔓延到约租车市场。随着百度和uber联合,易到用车新融资到位,约租车市场的争夺今年将提前白热化。 

PP租车、宝驾租车等所从事的行业依然在政策灰色地带,但目前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因此2015年还在蓄势期,不会有突破性进展。 

另外,快的、滴滴打车其实应该改名字了,随着资本的热捧,这两个公司已然不是一个产品公司,而是有希望去布局一个围绕汽车出行的生态雏形。

除了目前的一些场景,2015年将诞生更多围绕汽车的应用场景,比如你在机场可以打一个专车让去家里取遗落的护照,或者可以接送老人、孩子等,汽车+服务的工作。 

此外,我觉得带社交性质的分享型出行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跟高端、专业比起来,“便宜”是一个好切入点。 

√ 家政O2O:双重革命的契机 

家政行业的有趣在于,第一,家政行业本身依然停留在传统行业,而且家政行业跟餐饮行业相比,使用频次比较低,因此互联网化也很弱。因此,O2O大潮可以对这个行业直接进行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的双重革命。 

但是由于家政行业本身在信息领域的落后现状,结合中国目前的现状,服务行业属于非常典型的非标品,2015年家政O2O行业不会有井喷式发展,距离像美国那样出现一个Care一样的上市公司,或者像Homejoy一样的规模化公司,还需要时间。 

目前家政行业参赛选手有从为家政门店做系统的云家政、还有个人对个人的e家洁、58到家等。而这些公司在2015年需要圈用户、沉淀以及优化服务流程。 

58到家依托的原有流量可以在短期冲数量,但是云家政这种从系统开始的公司则需要修炼更久的内功。2015年家政行业不会有爆发性的进展,而耐住性子耕耘的公司将拥有更好的未来。 

√ 电商O2O:屡败屡战

2014年,万达、银泰、王府井都在追随O2O大潮。但现实是,什么都准备好了,就是什么都做不成。 

一位负责万达大数据的高管说,从技术角度用户数据行为采集、WiFi入口等都已经准备完全,但是看着万达每天出出进进那么多人,不知道用什么来当做入口把用户吸引到万达的数据体系中。 

银泰接受阿里巴巴的入股之后也在尝试O2O应用,此前绫致服饰曾经与微信进行合作。其所描述的场景大同小异,现场体验、快递到家,更多致力于优化体验,而非单纯折扣。但是因为商超系统过于庞大,目前还未出现重量级应用。

 虽然沃尔玛和梅西百货在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O2O应用,但鉴于国内商超本身已经背后品牌、产品、数据对接的难度,2015O2O依然是这些公司需要啃的硬骨头。 

除了这些大型商超在与BAT联合之外,京东商城尝试与地方便利店进行O2O尝试,一号店的则与发迹于山西的美特好超市进行合作。 

但目前这些合作依然在探索阶段,2015年也不可能有太大的爆发机会,究其本质还是虚拟应用和现实交易场景的对接没有做好。比如万达,本来WiFi是一个很好的入口,但只有部分等待的人才愿意消磨时间,大部分人去商场为了体验,因而导致期望的入口并未实现。 

零售商业本身已经有几十年发展沉淀,因此即使改变也不会一蹴而就,更多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修正和提升。 

√ 支付O2O:衔枚疾行 

说到O2O,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支付,当然支付的门槛非常高,参与者寥寥。今年随着二维码支付被叫停之后,走在前面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被迫减缓发展脚步,等待银联、银行们跟上来。 

这一年的支付之战表面波澜不惊,水下暗流汹涌。明面上看着快的和滴滴在补贴大战,事实上争夺的是支付场景。二维码支付被叫停之后,支付宝钱包索性展示了指纹、掌纹、声波、敲击键盘、笔迹和人脸识别等六种技术。堪称“政策设壁垒,我就绕过去”的典范。 

微信的强场景应用抢了支付宝一部分小额支付的功能,而双方在公交、医院、机场等高端支付场景应用层面的战斗更为的关键。 

目前看来,支付宝钱包在支付应用上有非常好的技术背景,但是基于微信社交场景的强支付也确实在蚕食支付宝钱包的市场。双方的斗争已经不局限于一城一池,而在于对未来的控制权。 

2015年双方将继续互相拆招,分食目前各个行业。反正支付领域的O2O代表就是双方,另外的参与者要么是传统银行,要么是一个小的pos机类的创业团队,这些创业团队可以选题依托支付宝或者微信这棵大树,进而形成楚汉相争的格局。

 后记 

由于O2O概念的过度透支,很多人几乎出现了闻O2O欲呕的阶段。但是我坚信线上虚拟场景的优化,以及线下交易场景的完善,勾连这二者的机会无穷尽。就像几年前热炒的云计算一样,现在虽然没有颠覆世界,但量变的积累一直在发生,改变未来只是时间问题。 

就像刘慈欣的小说《地火》提到的,煤炭气化试验失败,主人公自杀,而几十年之后,这项技术已然成为一项基本应用一样,也许十年、几十年之后回头看,才能明白O2O所蕴含的势能和未来。何其有幸,我们可以见证一个动荡中蕴含着无穷生机的时代。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将被O2O模式改造的6大行业

[ O2O研究 ] 将被O2O模式改造的6大行业

o2o本质是促进资源的高效与精准对接,无论是B2CC2C还是B2B,真正解决用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才是好平台。

 [O2O开发] 将被O2O模式改造的6大行业

无论是对行业巨擘还是草根创业者,O2O都是惹人垂涎的香饽饽。但O2O并不像可穿戴设备和人工智能那样,曾经站在“神坛”让人高山仰止。O2O是个非常接地气的概念,渗透你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并不是什么新词,但是这一理念在网络日益发达、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态度深刻转变的社会环境下被激发出新的活力,也正是因此O2O将给多个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 

首先将被O2O改造的几个行业总结下来大概有几个共同点:其一,受众也就是潜在用户对互联网接受程度高,在面对传统方式与互联网方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互联网渠道;其二,这些行业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都非常成熟,也就是有着非常体系化的服务模式或者说易于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拥有大量的服务提供人员,简单来讲就是行业基础扎实;其三就是行业规模大并且存在较大范围的利润调整空间,使得此类O2O服务具备产出高性价比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可能。 

 

对于工作繁忙的都市人来说,“吃”越难也越容易,难在选择太多,易在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吃到心仪的食品。想要做菜却错过了买到新鲜菜品的时间,这也不难解决,只要网上下个单,自有新鲜蔬菜、果、肉送到你家中。这是最为典型的O2O模式,但同时也是非常基础的。对于餐饮行业来说,O2O之于其发展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或者说O2O能在餐饮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不妨从已经被炒得热得发烫的O2O概念里跳出来,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看,怎么在“吃”上做O2O 

先从外卖来说,线上下单支付,线下配送,这种形式的O2O,在市场份额或者说收益上来说对于传统餐饮行业,所占比例小得可怜。要依靠外卖形式给传统餐饮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这个力度还是略弱了一些。但是外卖形式的O2O服务还是非常有存在的价值的,是应该作为一种基础服务普遍存在餐饮行业中的,只不过目前市场已进入红海,在未来,将迎来逐渐筛选淘汰的一个发展阶段,外卖市场将呈现少数几家独大的市场格局。 

那么O2O的概念如何来让餐饮焕然一新?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相比快捷的外送服务,大多数国人更希望在一个舒适的环境当中,享受周到的服务以及美味的佳肴。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更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但是如何找到距离合适、品质好、性价比高、有特色的餐馆,并且能够预定到位置,这是消费者们头痛的问题。其实很多团购网站确确实实地在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服务上的差异以及口味是否真正适合自己,这些都很难保障,影响着用户的体验。 

所以是时候该把O2O做深入了,根据用户的饮食习惯、喜好来推荐优质的餐厅、菜品,并且建立具备同类属性的社区,形成用户的自推荐,并将用户的体会、食后感等等反馈至餐厅,使得餐厅获得新菜品的研发方向,最终形成一个服务闭环,这才是O2O之于餐饮行业的新的意义。 

 

在“住”这一行业,O2O的应用大致包含3个方面:买卖房、租房以及家装。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这3个方面所需要花费较高,都是需要非常谨慎地做决定的。在买卖房、出租房方面,O2O的概念主要被用于提供信息来源方面,无论是买卖双方的哪一方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便利。而装修方面,将是O2O理念为“住”带来的新的活力点。 

装修是很多人头痛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就是3个字—不了解。没错,装修所要用的瓷砖、地板、墙漆、涂料—不懂;不同的设计风格的花费有哪些不同—不懂;哪里能找到靠谱的设计师和施工队—不了解。信息不对称、消费不对称,这么明显的问题不正是互联网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吗?线下如此重要的领域不正是该O2O大展拳脚?的确,改变这种局面将是O2O带给“住”的新活力。但是可以预见,有什么的内容能够登上线上平台,这需要非常严格的审核机制以及评价体系;线下服务的质量以及进度和线上的匹配、联动等等方面是保证家装O2O平台服务质量的关键点。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家装行业的O2O是非常“重型”的发展平台,但是一旦做成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家装行业的价格合理化、服务标准化。 

 

人们对行的需求有两个,一是目的性需求即需要快速到达目的地,二是过程性需求,即更为在意路途中的体会。简单来讲就是日常出行和旅游。 

大众的日常出行工具包括公共交通以及出租车和私家车,O2O理念针对这3种不同的出行方式也体现着不同的作用,对于公共交通来说,需要为用户提供到站时间、运行状态等等信息方便用户选择;出租车行业,则更多的是体现预定的功能,而在私家车方面则是在路况以及道路选择上提供指导。O2O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通过国外一些经验我们看到,交通O2O平台与传统出租行业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这是挑战但同时对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来说都是刺激新型发展模式推出的强劲动力。

对于旅游方面,其实在线旅游可以算是是较早的O2O理念实践者。如今,乐于在线购票、预定酒店的用户已经占据市场一半左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O2O将让在线旅游焕发第二春。 

在线旅游平台对于用户来说应该是一个“旅行管家式”的存在,在出行前,根据用户对目的地的熟悉程度,推荐合适旅行路线、旅行日程以及适合居住的酒店等等,在达到目的地后,能够对线下服务有所把控,提升用户体验,并获得更为真实的数据帮助线上平台的调整与优化。这种更为贴近用户需求的O2O模式将会成为在线旅游新玩法。 

 

“美”这一行业有着非常明确的用户群体属性,并且有着一定的刚性需求。但这一行业却是触网最晚,方法最为原始的一个行业。因为存在很大程度的主观因素,用户对于“美”的要求是最为严苛的,所以在线的如团购这种形式的O2O用户体验难以保障,当然也就很难为线下美容美发机构带来新的发展活力。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主要还是依靠口碑相传以及“试错”这种形式来找到合适自己的机构或者个人来寻求美容美体服务。 

O2O理念将在很大程度上,拉近用户与提供“变美”服务的最直接提供者之间的距离,节省用户时间,提高发型师、美容师等等服务提供者的收益。依靠完善的审核机制、作品展示、标准化的服务体系以及配套的交流社区都为用户提供更为真实的参考数据。让用户免于进店必接受推销的烦恼,更为自在地获得更贴近自身需求的美容美体服务。 

 

服装行业的疲软态势已现,而对于被遗忘很久的“裁缝”则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私人定制成了传统服装行业试水O2O的全新模式。有人怀疑这种“慢”消费适合现在的快生活吗?举个西服的例子,鉴于用户体型上的区别,对于合体要求十分高的西服套装来说,成衣的号码很难达到完全合身,而且价格高。而对于奉行O2O理念的服装定制平台来说,传统服装销售当中多级渠道产生的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这部分成本被省略掉。除了高性价比。用户还可以在面料的选择、服装的款式等方面与设计师有更深入的探讨,更多的表达自己的需求。而这部分走O2O模式的服装行业平台补充了目前服装行业的短板,其将作为丰富服装市场的新类别发展壮大。

 

专业咨询行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像上面五个领域使用频次那么高,但是无论是法律咨询还是心理咨询,对于有需求的人来说都是会在问题处理过程中被用户依赖的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行业本身内部复杂,外部的用户要找到可信赖的咨询师或者律师等则是难上加难,受骗经历也是屡见报端。在咨询服务的供需双方中,有需求的消费者往往是偏弱势的群体,而行业内部资历较老的律师掌握着大部分用户资源,由于时间及精力上的限制,这些资历老的律师再将客户转交给其他律师,在这样的一个服务体系中,用户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而O2O理念的引入,使得“找”变得容易,同时更合理地分配了内部资源。O2O将把这一“高冷”的行业带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用户的专业程度以及各类咨询师、律师等的成长速度都将被加速。

总得来说,O2O理念本质上是促进资源的高效与精准对接,无论是B2CC2C还是B2B,真正解决用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的平台才是好平台,最终能否成功,市场是最好的检验者。 

今年,在中国科技产业火的概念有很多,O2O就是其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概念之一,行业发展的速度有惊喜也有些“惊吓”,我们也看到一些泡沫论,但都湮灭在发展的大浪潮中。但是有不同的声音才是发展生态的正常生长状态,全是一种声音这未必是好事。互联网服务是基于用户对于快生活的需求产生的,但与快相反把产品、服务做稳、做沉是任何行业或者公司能够成就基业长青的根本动力。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这一年,进击的O2O(上)

[ O2O研究 ] 这一年,进击的O2O(上)

从年初的势头渐起,到年末的疯狂烧钱,称 2014 年为 o2o 的进击之年真是丝毫不过分。

[O2O开发] 这一年,进击的O2O(上)

2014 年,O2O 市场迅速升温。一方面,市场中的玩家数量越来越多,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几乎覆盖到人们日常消费中的各个方面,新概念、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对 O2O 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无论是早期投资还是中后期投资,都不乏大手笔,而资本的簇拥也让一些 O2O 公司开始敞开了烧钱。在这波浪潮的冲击之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正面临着或主动、或被动的升级和变革,比特世界对原子世界的改造正在大张旗鼓的展开。

一、大小巨头纷纷布局

O2O 是目前 BAT 这等巨头们眼中的香饽饽,其对 O2O 市场的布局战火从去年一直蔓延到了今年。一年中,BAT 各自在 O2O 领域进行投资或进行自有产品的升级,可谓“投资 + 自研”双管齐下。

在投资方面,今年 3 月刚获腾讯战略投资的大众点评陆续投资饿了么、家餐饮 ERP 厂商和商用 WIFI 服务商;腾讯则参投嘀嘀打车、e家洁、袋洗等 O2O 公司;阿里的野心则表现在对高德的全资收购以及对银泰集团、快的的投资上;百度一直以来都比较保守,但在年末也阔绰了一把,与Uber达成战略投资与合作。

而在产品开发方面,BAT 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搭平台”的方式,并不断开放平台的能力。目前,腾讯的微信公众号、阿里的支付宝服务窗以及百度的直达号是 BAT  O2O 市场中发起的诸侯之争。可见,巨头们不仅在通过资本稳步布局,同时也在自己构建 O2O 生态,以期形成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 O2O 生态圈。

采用相似“生态圈”思路的还有万达。今年 8 月,万达与腾讯、百度在香港注册成立万达电商公司,不卖商品,只卖服务。因此,这个电商平台的背后是 O2O 的逻辑。12 月,万达又以 20亿战略控股快钱,补上了 O2O 闭环中的关键一环。

还有一些本已在O2O领域耕耘多年的“小巨头”则开始向着更垂直的O2O市场深耕、其注意力从信息层转入交易层。 58 同城、赶集网、美团、大众点评等在 O2O 领域内模式相对轻量的公司都选择了这样的路径,比如,58到家和赶集好车分别瞄准上门服务和二手车交易服务。与 BAT的平台思路不同,他们切入的是实实在在的业务层,这对同领域内的创业公司来说不是个好消息。而美团、大众点评也分别在电影、外卖、酒店、旅游、婚礼等垂直领域做布局,希望在扩充品类的同时打通 O2O 的服务闭环。

二、较成熟的O2O服务领域发生了进一步的细分化和垂直化

家政服务普遍于去年起步,模式已经比较成型。在这个基础上,家政服务的概念已经开始泛化,并逐步细化为保洁、洗衣、月嫂、家电维修等多项垂直服务。这些垂直领域都在不断的涌现出新的创业团队,而原有的创业团队也相继拿到融资。

事实上,由于巨头的盘踞,创业团队想做 大平台已经变得非常困难。并且,没有自己的流量入口也撑不起平台的规模。因此,已有一定用户或资源基础的O2O创业公司选择通过扩品类来寻求规模效应,并开始重视品牌塑造,比如阿姨帮、58到家、家洁。当然,这种能够上门的 O2O服务将是一个重要趋势,这不仅仅局限于家政,而是任何能够解救“懒人用户”的服务。

三、O2O 业务范围继续扩大,新的O2O 市场不断被开发

社区零售、半成品生鲜电商、厨师上门、婚嫁、美业、二手车交易等都是今年迅速热起来的细分市场。当然,也不是每条路都能走通的,一些方向还需得到市场的验证。下面具体来盘点几个垂直领域:

社区服务

社区的概念是在今年才兴起的,而社区 O2O 是连接小区业主、物流、周边商超、小店以及用户的服务,是将社区服务深入到每户家庭中去的新的连接方式。这其中既有主打小区便民服务的小区无忧、叮咚小区等,也有主打社区零售服务的社区 001、爱鲜蜂、59store、拉卡拉等。在资本方面,叮咚小区称收获了亿元天使轮,而社区 001、爱鲜蜂、小区无忧的 A 轮也达到亿元人民币规模。然而,近一个月来,随着叮咚小区资金链断裂传闻的爆出,社区 O2O 服务也频受质疑。社区 O2O 服务的关键不仅在于聚合社区内的商家和上门服务者,而还要为他们提供易用的效率工具,并跟进服务预订、平台监督、用户反馈、支付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帮助其持续优化经营。

半成品生鲜电商

半成品生鲜电商是今年的热点之一,涌现出了不少创业团队,比如新味、青年菜君、蔬客配达等,其中新味、青年菜君已经拿到了 A 轮之前的融资。一方面,半成品生鲜电商发掘出了人们曾经未发现的需求,并且在饮食方面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又有趣的选择,的确是一个新的市场。但另一方面,这类服务的需求真实性、购买频次、客单价、配送成本、复制性等方面也受到了一定质疑。因此,这类服务在逻辑上是否走得通还需市场的验证

婚礼服务

与结婚相关的 O2O 服务在今年明显多了起来。这是一个难度很高但同时利润也极高的市场,利润高不需赘言,而难度则在于与结婚相关的环节繁多(有婚纱摄影、婚宴礼服、婚庆、婚宴等十几个环节)且市场不规范、信息不透明。同时,这也是一个重决策的服务。不过,在高利润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进入,其中也包括阿里、大众点评这样的大玩家。而在创业公司里也有做的不错的,比如易结网、聚喜猫、婚礼纪等。

美业

都说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那么 O2O 服务中出现专门针对女性的服务也是理所当然的市场延伸。一方面,美发、美甲、美容等行业毛利高、获客成本高、信息不对称严重,符合被 O2O 改造的条件;另一方面,在这个近万亿的市场里,市场集中度很低,行业老大也不过 5% 的份额,同时线下商家小而分散,很适合被线上渠道整合。

从去年底到今年,与美发、美甲、美容、化妆相关的 O2O 服务逐渐多了起来,比如美发市场的波波网、时尚猫、美甲市场的河狸家、嘟嘟美甲、为 B 端美业商户做信息平台的美丽加、美容整形市场的更美等。这其中,上门美甲无疑是崛起之势最猛的,河狸家 8 月最新的 B 轮融资完成后估值达到 10 亿,嘟嘟美甲也在 10 月获得了千万美元 A 轮。这也说得通,美甲服务相对标准、使用频次相对更高、服务轻便(与美容、美发、按摩等相比),更容易被互联网思维改造。

二手车交易

二手车线上交易平台不新鲜,但C2C模式是今年二手车交易服务的一个探索方向。二手车本身非标性强,加上买卖双方需求的多样性,导致个人之间交易撮合的难度比较大。但在今年,人人车先后获得两轮融资,赶集网打算投入 1 亿美元做赶集好车,好车无忧也在年末获得 2000 万美元 A 轮,这是否验证了 C2C 二手车交易模式的可行性?虽然资本给了市场信心,但二手车 C2C模式仍然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正需要更多玩家进来共同教育市场。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2015年教育O2O将出现更大变革

[ O2O研究 ] 2015年教育O2O将出现更大变革

       被不断神化的互联网思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已深入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

  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似乎成了一个致胜的法宝。在线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2014年彻底地爆发了。

  这一年以来,互联网对教育行业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这一个人类最悠久的行为分支,在近一两年中被迅速地改变着。学生们从单纯依赖教室授课的模式,变得更多的利用屏幕接触知识。

[O2O开发] 2015年教育O2O将出现更大变革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年初以来,平均每天有2.6家在线教育公司诞生,另外多达60家在线教育企业获得了投资,有的甚至未上线就已获投。

  相比传统教育,在线教育的富媒体内容、碎片化时间利用、不同地区教学资源整合的三大优势,让这个行业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

  以后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质量最佳的授课内容,这些内容比任何单一大学提供的都强。多年前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预言。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在市场化环境中迅速爆发,另一边公立教育体系也在艰难转型。

  而转型的总体思路不外乎,一是以信息化的方式让教育资源公平化,二是继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能力教育转型,让学生所学能够更多在实践中应用。

  而在线教育无法与面授相提并论,这是大部分人的共识,当然在未来也许技术的改革会改变这样的状况,但至少在当下,这样的问题仍然是困扰着受教育群体。

  业内人士把2014年的在线教育行业总结为是由1.0版向2.0版进阶,而2015年则会有更多想象。在线教育市场逐渐成熟,再加上线上和线下团队结合,资本和创业结合,技术的突破,更宽松的政策,似乎都在预示着教育行业在2015年将会有更大的变革。

  教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2014年初,在线英语培训机构VIPABC的广告开启了这一年在线教育的火爆局面,姚明代言的广告充斥在街头的各个角落,似乎预示这一年在线教育市场的不平静。不久之后,阿里巴巴、淡马锡和启明创投宣布投资1亿美金给VIPABC的东家TutorGroup

  这1亿美金仅仅是开始。很快,坊间不断爆出各种在线教育公司的融资新闻,而在一整年的时间里,这样的新闻已经不再稀奇。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年初以来,平均每天有2.6家在线教育公司诞生,另外多达60家在线教育企业获得了投资,有的甚至未上线就已获投。

  43日,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迎来了达内科技,这是中国首家上市的职业教育公司。达内科技成立于2002年,通过首创的IT培训o2o互动教学模式,在全国校区推广直播课程,兼顾了集中教研和规模化学习管理。

  A股市场也开始为教育企业上市放松闸门。618日,新南洋收购昂立科技终获证监会批准,成为中国教育第一股。这个事件可算是A股之光,新南洋之后,谋求A股但先借道新三板的教育企业就如雨后春笋了。

  在线教育公司呼唤教育拥抱互联网的同时,精于谋篇布局的互联网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不约而同将触角伸入教育领域,网易、奇虎360、谷歌、凤凰网、优酷等也不甘落后,在教育方面都有动作。

  阿里淘宝同学、网易云课堂、腾讯精品课和腾讯课堂,以及百度推出作业帮等教育项目接二连三亮相。这些巨头坐拥流量和技术优势,主要以平台的方式切入,争相吸引线下机构入驻,教育行业这块大蛋糕,BAT显然不愿错过。

  百度、阿里、腾讯全部上了教育平台,三家公司创始人都是我的朋友,却毫不犹豫地冲进了我的领域,他们很不地道也不和我商量一下,我从来不对朋友做这样的事情,但这就是商业。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此前在一次会议上曾这样感慨。

  教育行业的坚冰被互联网思维融化了。

  20142月底,欢聚时代公司的YY语音宣布成立100教育,推出全免费的雅思、托福强化班,大股东雷布斯同学更是放话说要2年内在互联网教育领域砸下10个亿。

  3月初市场即传出新东方和腾讯合作的消息,称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专注做在线教育。7月底,这个传闻已久的公司终于亮相,是微学明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潘欣任CEO12月,新产品优答上线,旨在移动端和机器学习。

  除了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与教育企业进入这一行业外,2014年这一年也涌现出了更多的在线教育创业者。113日,原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离职,7月,他的创业项目跟谁学第一次跟大家见面。

  在后来的媒体访谈中,陈解释了辞职创业的原因:可能是源于某种危机意识。陈向东之后,新东方高级副总裁沙云龙、集团团助理副总裁邓弘以及网络运营部总监兼乐词CEO祖腾相继离职。

  不只是新东方,互联网巨头百度的高级技术管理者、公司基础体系与大数据首席架构师林仕鼎也在5月从百度离职,投身创业,开发K-12阶段的学校管理、教学、学习的产品云校

  这些重量级人物加入在线教育创业,让从业者们看到了希望,也让资本对教育更有信心。教育和互联网的融合也在继续。

  据21世界经济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大致可分为几大领域: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留学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外语教育、兴趣爱好培训以及综合平台类。其中,职业技能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然而只是把传统的课题搬到线上,显然无法支撑起整个在线教育的发展。2014年,在线教育公司也在摸索可能的盈利模式。

  据公开资料显示,耕耘在线教育10年时间的新东方在线以及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网校,在线教育对各自品牌整体收入的贡献也仅3%左右。

  而更多的互联网企业进入在线教育领域,也因其不真正懂得教育,片面追求所谓的盈利空间,导致最后成功者寥寥无几。

  100教育负责人刘豫军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虽然人人看好在线教育的未来,但是现在依然没有人保证其所坚持的模式就一定能够在未来实现盈利。

  据悉,在目前的在线教育领域,相对最容易赚钱的是幼教类APP。然而,所谓的赚钱也仅仅是接近盈利的边缘,并没有完全真正实现盈利。

  我做在线教育已有10年。在现实的在线教育行业里,大家认为有商业模式的其实还是通过教学内容在赚钱的这样一批公司。新东方在线CEO孙畅表示。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近两年在线教育资本涌入很多,社会关注度也在提升,但用户并没有大规模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国内在线教育仍处在早期阶段。

  但这也并没有阻挡住在线教育行业的再一次爆发。

  9月,在 2014 全球互联网教育创业者大会上,沪江网与乐视网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在线教育从 PC/手机端拓展到电视端,探索在线教育的新模式和方向。

  此次合作中,沪江网提供内容,乐视提供平台。沪江网可基于乐视超级电视的家庭使用场景,将在线教育移植到电视平台上,并获得新的用户市场。对于乐视而言,这就意味着正式进入了在线教育领域。

  对于未来,在线教育必将与更多的行业所融合,这不仅符合互联网的发展的规律,也进一步证明着它自身的活力与潜在市场的巨大。2014年正是最好的例证。

  在线教育需本质突破

  业内投资人士指出,在中国,教育虽然至今不被认为能够产业化,但实际上教育和培训一直都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教育投入是先付钱后服务的非实物性投入,市场前景巨大。总的来看,中国的教育程度还是不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同西方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教育行业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有巨大前景的投资方向。

  做互联网的不懂教育,做教育的不懂互联网这个一直被盛传的在线教育梦魇在2014年依然没有破除。

  如果在线教育仍然是要把应试教育的那种思路贯彻到底,把应试作为唯一的目标和结果,我宁愿不做。在儿童英语在线教育领域创业的潘鹏凯对21世界经济经济报道记者说。其所创立的爱乐奇公司,目的是通过创新英语教材以及通过在线教育方式来改造传统的儿童英语教育模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快乐地学习和应用英语。

  这种目的显然与很多题库类的APP和网站不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高压下,在互联网教育行业也涌现出了很多考试培训的在线教育公司,而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其开发的产品能有效提高使用者的成绩。

  效果成为衡量在线教育好坏的一个决定性标准。所以有人也指出,在线教育是把应试教育彻底地武装到了牙齿

  若顺着这样的思路想象,未来的学生依然无法逃脱课外补习的负重,改变的也许只是:先前是去补习班,而现在是对着电脑。

  虽然这一年不断有在线教育公司涌现,每个人都高举改变教育的情怀时候,我们不禁要反观一下这一年在线教育是否真正有所突破。

  首先在互联网教育行业里,直播与录播的模式依然延续孰好孰坏的争论。一直在教育行业垄断地位的录播,在2014年进一步被直播这种模式给重构和平分天下。

  有分析人士指出,直播模式一直在某些行业中存在,但是直到2014年才开始在教育行业大幅度出现。

  如今,教育行业的受众已经从过去信奉机构转变到信奉老师,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邢帅学院能够如此成功。

  其次在技术的促进下,互联网教育越发智能化。拍照答题、作业帮等等智能化的APP,都在不断帮助用户迅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个效果显然在当前的背景之下,提高成绩无疑是被大部分人所寄予希望的。摆在在线教育面前并非钱,而是如何做到用户心中真正的需求。所以总结来看,在这一年中,在线教育行业的自身的突破依然微乎其微。

  目前互联网企业做在线教育愿望是美好的,但真实的用户需求没那么大,只不过做这行的人多了。其实核心是还没有真正找到用户的需求,或者没有找到解决用户需求的办法,所有网络教育的从业者都没有想明白一个问题,就是传统的面授教育问题到底在哪儿?面授不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而在线教育可以带来什么?”新东方在线副总裁潘欣公开指出。

  有业内人士更是指出,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诠释发生的补充。围绕这两个词不断做形式上的补充,终端上的补充,效率加效果。

  我们只认为目前的产品只能算是互联网时代培训的1.0产品,更多的是把老师、教材、平台、上课体验整合到互联网上,无论如何,在线教育这条路是非常长的,大家都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好外教创始人赵凯说。

  在线教育自身仍然需要不断突破。复合型人才团队、用户体验、资本投入与赚钱、用户的学习需求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大部分能够得到解决,或许,在线教育的爆发点就会真正到来。

  业内专家指出,尽管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但并不能将在线教育领域全覆盖,在许多线下教育培训已经做得很好的细分领域,还有许多方向有待开发。

  例如解决就业或提高收入方向;提升学历方向;基于兴趣的教育细分方向等等。此外,有的则是基于兴趣爱好,比如摄影、滑雪、绘画等细分领域,未来的想象空间会非常大。

  在细分领域的不断深耕,就需要在线教育企业在内容和入口上有更大的作为。有专家指出,内容与入口一直都是不能隔开的,有了入口,就有资源和用户,而有内容就能够不断的提升口碑。

  沪江网创始人伏彩瑞在此前接受21世界经济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就指出,未来沪江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抢占互联网教育的入口。也只有在那样的前提之下才能提用互联网改造教育的梦想。

  未来依然可期

  2014在线教育涌现了各种玩家、玩法,在极度趋热的市场浪潮面前,巨头们不惜重金打造,行业新锐、跨界玩家也都使出浑身解数希望撬动这个千亿级市场。在不断有新的公司涌现的时候,有些公司已经未能等到在线教育市场真正繁荣的那一天的到来。

  据专注在线教育的芥末堆网站对外公布的数显显示,在项目信息库近600家公司之中,已有近60家已从这激烈的竞争中消失。

  其中,早教类:11;K12类:12;英语(课程)类:9;职业类:5;出国留学(课程)4;服务提供商:5;其他平台类:13家。另外,从地域上看,北京:31;上海:12;广州:4;深圳:2;其他:10家。

  在死亡的在线教育机构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要数小龙女龚海燕创办的梯子网、那好网在20149月份关停。

  从当初的高调上线,到最后的默默倒闭,龚海燕在在线教育领域的滑铁卢,给狂热的业界吹来了一股冷风,有人甚至将其形容为在线教育寒冬来袭,而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在线教育遭遇泡沫期的讨论。

  有专家指出,目前在线教育倒闭的原因无非有两种:一种是机构的项目没有遵循教育规律,有些不切合实际,商业和盈利模式不是很清晰,只是一厢情愿,没有作深入调研和场景模拟;还有一种是项目本身不错,未来有成长空间,但是需要烧钱。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在线教育仍旧处在探索阶段,繁荣背后的一些泡沫正在破灭、沉淀。在未来,在线教育市场的投资热会持续,不过人们对市场的判断会更加理性,也会有更多的在线教育机构被淘汰。

  然而外界依然对在线教育充满希望。因为,即使在2014年异常火爆在线教育行业,在中国尚属于发展初期。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远小于欧美发达国家,不及美国的1/5;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来看,我国不仅和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相差较远,而且和巴西、印度、韩国等金砖四国也有一定差距。

  例如,2005年之后,为美国各州K12 网络学校和混合在线教育提供管理系统、教学平台和相关课程产品的教学软件公司都快速发展。在线教育公司成为华尔街投行的新宠。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平板成为学生课堂的硬件入口。谷歌、苹果、亚马逊、微软等互联网公司入局,美国在线教育迎来新的发展热潮。

  有机构统计预测,到2015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0%以上,到2017年将突破3000亿元。

  搜狐教育对2014年在线教育的调查报告也显示,截至201411月,外语教育类投融资案例为11例,投资总额超过20.48亿元;职业教育类投融资案例为7例,投资总额超过9.26亿元。在七大类别中,这两类的投资总额位于前两位。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在市场化环境中野蛮生长,另一边公立教育体系也在艰难转型。转型的总体思路,一是以信息化的方式让教育资源公平化,二是继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能力教育转型,让学生所学能够更多在实践中应用。

  我们时刻在关注着国家的政策,而现在的改革信息对我们来说都是利好,非常看好未来的发展。沪江网联合创始人于杰向21世界经济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透过2014年国家关于择校、高考、职业教育等领域发布的改革政策都无疑对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它们也在相互影响。

  业内人士预判,在线教育从2012年的预热,到2013年的升温,直至2014年的星火燎燃,在2015年势头将更加猛烈。

  当前的绝大多数在线教育企业仍未走出盈利困境,因此融资便成为这些在线教育企业存活下来的重要生存之道。与融资相关的在线教育并购案件在2014年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在2015年这种趋势将越发明显。

  从2014年的并购案例来看,在上市公司中,如百度、欢聚时代、好未来、拓维信息、立思辰等,均启动了并购模式,所并购的项目从数千万元到上亿元不等,而这些上市公司的并购对象,则多为在线教育产业。

  随着在线教育竞争的越发激烈,对于一些不差钱的上市公司而言,在寻求业务转型或多元化之际,并购在线教育机构将成为新选择。跨界从事互联网教育,已经不再新鲜。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不仅仅在信息传递等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在未来对在线教育的影响也必将极其深刻,移动互联网教育将成为主流。

  教育毕竟是个服务行业,虽说教科书、百度上到处都有问题的答案,但是对学生来说,工具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全取代老师。所以还是在摸索的阶段,希望走一步看一步。学习宝CEO黄涌涛认为。

  2015年,对于在线教育,我们依然充满期待,虽然局部泡沫破灭不可避免,但随着在线教育的市场开始逐渐成熟,消费者习惯也开始被培养起来,加之更多的优秀人才和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必然会让在线教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选择。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中国四大O2O体系已成型

[ O2O研究 ] 中国四大O2O体系已成型

[O2O开发] 中国四大O2O体系已成型

1223日,万达商业在香港挂牌上市,股价平开后表现平缓涨幅不超1%。按万达商业地产股价表现,王健林没能超越马云成为首富。

王健林没有超过马云成为中国首富,成为了当天媒体的头版新闻,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万达商业及早发力o2o,无形中万达商业也成为中国最大的O2O体系之一。而且万达商业将入股“腾百万”成立的电子商务合营企业,借此引入电商概念,把百度和腾讯的线上资源和其线下资源整合,进而将O2O概念做大做实。

事实上,O2O作为近年来互联网领域最为流行的词汇,早已经不是线上企业或者线下企业的专利,热门的互联网企业和顶级的几家传统零售巨头无不涉足O2O领域。经过几年的发展,在笔者看来中国目前有4O2O体系在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或者为中国O2O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万达系

万达商业地产是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拥有超过100家万达广场或者购物中心,预计2014年收入规模在2000亿以上。万达已经成功进行了三次转型后,将会在明年117日正式宣布第四次转型计划,未来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将成为新万达的主营业务。

万达旗下各类商城租户超2600个品牌,并且万达自由一系列线下品牌,这些品牌共同组成了万达O2O战略的基础硬件,未来和主流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会进一步挖掘这些品牌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潜力。餐饮、电影、酒店等业务将会成为万达O2O业务的重中之重。

 阿里系

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阿里算做O2O最早的公司。阿里集团于200610月收购生活服务点评网站口碑网,开始布局本地生活服务O2O领域。2010 3 月淘宝聚划算平台上线开团,同年 10 月聚划算宣布进入本地化服务市场。2011 年后,阿里集团逐步把口碑网并入淘宝本地生活(虽然口碑网后来失败,但为阿里后续的O2O战略打了一定基础),并在 2011 7 月领衔投资了团购企业美团网。

美团作为中国最大的团购网站,通过美团公布的数据走势来看,美团预计2014年成交额在400500亿人民币,2015年则有可能达到1000亿。 并且美团在餐饮、电影票、酒店等多个领域的O2O市场取得行业领先地位,而且趋势进一步加速。

从此之后,阿里在布局O2O领域的步伐再次加速,尤其在2013年和2014年期间消耗超过400亿资金收购或者入股了数十家行业优秀企业。从影视娱乐到社区物流,从大数据和物流的建设,可以说未来阿里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O2O企业。

百度系

百度做O2O的野心一直就有,从百度贴吧发布之日起,百度就提前打造一个链接中国主流地域的生态体系。但很显然,百度在O2O领域的布局成果来看,明显落后于老对手腾讯和阿里。在移动端,百度已拥有14个“亿级用户数”的产品,流量早已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将移动端的流量变现,进而为其O2O战略提供服务是百度需要考虑的。

所幸,百度在2013年后通过发力百度地图(目前市场份额老大,而地图是做O2O不可少的标配工具),收购糯米网(中国团购网站前三名),推出百度直达号和百度钱包等等一系列产品,并且投资了部分潜力的行业垂直企业,逐步开始在O2O领域做的风生水起。未来,百度难以成为中国最大的O2O企业,但在5强里面可以有一席之地。

腾讯系

腾讯在 2008 年上线了 QQ 电影票,开始涉足本地生活服务领域。2010 10 月,QQ美食的推出表明腾讯加大了对本地生活服务O2O 市场的投入力度。2011 年,腾讯投资了团购网站高朋网和 F 团。

2012 6 月,腾讯正式推出微信会员卡,大力吸引包括餐饮在内的本地生活服务商户在内的线下商家入驻;11 月,腾讯收购餐饮 CRM 企业通卡,增强其技术及线下能力;12 月,微信联合高朋网推出微团购,并计划逐步和财付通打通以形成 O2O 的闭环。20138月,微信5.0版本推出微信支付后,腾讯的O2O真正成为集团战略,随后入股了大众点评网和58同城这两家本地生活信息服务网站,未来结合腾讯庞大的社交体系,其O2O体系所能发挥的效应不可估量。

此外:苏宁、国美、大润发这些优秀的传统零售企业,虽然从收入来说可能比BAT还要大,之所以没能入选是因为在我看来,这些企业不管做多大,未来在O2O产业中只能扮演参与者的角色,无法去主导市场。他们需要做的是和以上的几家企业配合好,共同来完善这些企业所谓的O2O战略体系。

一站式O2O APP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