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手机品牌未来或被并购

这些手机(手机app)品牌未来或被并购

  过去的几年,智能手机的增长不断地重塑着市场格局,各大手机品牌在出货量、市占率、产品规格、平均售价等方面你争我抢。尤其是在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发生在手机品牌之间的并购交易、资本渗透等动作愈加频繁,可以说智能手机正在回归当年PC市场的厮杀洗牌,危如累卵下,会有哪些手机品牌出局或被并购呢?

  日韩系手机命悬一线

曾几何时,日系手机在中国市场一度风靡,如今在市面上能看到的品牌也仅剩索尼。但随着索尼手机去年的不佳表现以及大裁员动作,也基本宣告了日系手机在中国的全面溃败。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4财年索尼手机和通信业务的营业亏损高达2150亿日元(约合110亿元人民币),还有统计称近七年内,索尼手机业务已六度亏损。

岌岌可危的索尼手机同时还不断遭遇国内舆论频传“索尼将退出手机领域”的消息。不过,索尼官方称系“独立运营”,并非出售。而事实是,索尼CEO平井一夫一直在推动“同一个索尼”的战略。然而目前迫于业绩压力,他正在将公司分拆,并尝试出售,持续收缩消费电子业务。在相继出售VAIO PC业务、分拆电视业务后,索尼宣布将于今年10月份分拆音频与视频业务。

如此情形下,索尼手机未来被出售也是大有可能。

尽管三星的销量不断下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是手机行业最重要的品牌之一,同是韩系的LG就没有三星那么好运,在中国市场的这几年表现一直萎靡不振。曾一度也被“退出中国市场”传言缠身的LG电子,早在2013年高调重返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不过此时非彼时,其周围猛兽环伺。

据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去年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手机市场厂商份额前十名有苹果、三星、华为、小米、vivo、联想、Oppo、酷派、金立、中兴。这也意味着,在经历了溃败和重返中国市场近1年之后,LG仍然没有进入前十。

对此,LG电子总裁慎文范最近向媒体承认,2013年在重返中国市场后,手机销量并不理想。

尽管LG手机在其他市场的表现依旧强劲。甚至在北美智能手机市场获得了16.3% 的市场占有率,紧随苹果、三星之后,但被业界戏称为赢得了世界,却输了中国的LG,未来的前景并不明朗,一如曾经的黑莓,难以依靠美国市场长期生存。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日韩系的手机企业由于文化、政治等背景因素,相比中国企业与欧洲、北美等企业谈及并购交易等要复杂的多。其次,对于收购任何一家手机品牌而言,并购者多数不是为了专利,就是需要借其在该市场的一定优势,拓展自身的海外市场。倘若收购索尼手机,自然是奔着专利去,去年时代周刊给出的专利排名索尼位列第四。倘若并购LG显然是要进军北美等海外市场。

  国产排名前十外都危险

反观国内市场,2015年已被公认为国产手机大洗牌的关键之年,因为在2015年刚刚过去还不到90天,手机行业的并购、合作案已频频发生。TCL正式收购国际老牌Palm手机、已被联想揽入怀中的摩托罗拉正式回归中国、360与酷派大神成立合资公司、阿里注资魅族等。

据互联网消费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国产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1至5月,中国手机市场上参与竞争的本土厂商数量均在80家以上。2014年6月以来,随着手机市场竞争加剧,参与竞争的本土厂商数量急剧减少至70家以下,并于2014年12月降至最低,仅有59家。而在2015年这个数量还将继续减少。

从目前国内手机品牌的格局来看,排名前十位的基本可以说相对安全。如第一阵营的小米、中兴、华为、联想,无论在出货量、份额以及整体实力上都暂时不会成为被收购的目标。虽然中兴手机近一两年的表现有些萎靡,但研发实力以及专利储备依然可以让使其坚持很久,甚至会有可能通过并购来加速内部转型、稳固位置。

第二阵营的vivo、OPPO等在各自渠道及市场相对稳定,尤其是vivo去年的表现提升很快。有数据显示,在2014年第三季度,vivo 在华市场份额超越苹果,处于第六位。而在 2013 年 vivo 的市场份额仅为第十一位。此外,去年12月和今年1月,TCL手机在国内销量连续两个月突破100万台,凭借海外运作阿尔卡特的成功经验,可以预见2015年TCL的手机表现不会太差。

而HTC和天语两个手机品牌,目前国内市场份额如果算上洋品牌,均跌出前十,且这两个品牌早先都曾有过被收购的传闻,所以在2015年国内智能手机大洗牌之下,这两家的命运相对较为坎坷,不排除被收购,或合作。

据IDC统计的报告,2014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前十位里国产品牌占据八席(单位百万台),排名从高往低依次是:小米(60.8,单位百万台)、联想(47.3)、华为(41.3)、酷派(40.1)、Vivo(27.3)、Oppo(25.5)、中兴(18.2)。其他品牌总份额则为40.5百万台,市场份额在5%以下,这里面包括HTC和天语。

在股价跌落,市场萎缩之后,关于HTC是否会出售公司的传闻一直在流传。坦白说,相比于黑莓,HTC更好卖,这家台湾企业不论是产品、文化还是市场,到早先的代工经验都尚有可发力之处。也正是如此,HTC似乎也在卖与不卖之间纠结,一位业内人士表示,HTC会不会卖,主要取决于董事长王雪红。

但在中国市场,HTC中国区的负责人至今仍是空缺,由其CFO张嘉临兼任。HTC摇摆不定的策略造成的低销量、低份额的不利局面不得不让王雪红重新考虑生存的方式,尽管其后来表态不会卖掉公司,但不被并购也难逃出局的命运,或者寻求新的组合不失为一个扭转当前局面的好办法。

天语手机上一次被业界关注还是在阿里欲收购其的传闻里,徘徊在不高不低的销量、品牌认知度止步不前的状态下。天语手机被并购的可能性很大,至少其十多年的生产制造技术还是一个不错的卖点,可以弥补对于那些供应链不足的品牌,类似的还有海尔、海信、康佳等手机品牌。

除此之外,某些与运营商深度捆绑的品牌未来也存在着盛极而衰的可能性,但相比上述两家公司,更有竞争潜力。

从诺基亚的轰然倒下开始,手机行业早已经成为了巨头最没安全感的行业,上述在中国智能手机高速发展期未能顺利切入的品牌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当然,2014年开始,印度为主的东南亚市场已经开始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如果这些品牌仍未能迅速抓住机遇,被并购或许是唯一的选择。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开发] 2015餐饮业大变局(下)

[ O2O研究 ] 2015餐饮业大变局(下)

未来五年餐饮消费人群会发生什么变化? 

2020年,60后可以退休了,他们正好是51–60岁;(在外就餐基本跟60后没太大关系了)  

2020年,70后可以功成名就了 ,他们正好是41-50岁;(家宴、宴请的主流,追求极致美食的核心人群) 

2020年,80后不敢说年轻了,他们正好是31-40岁;(商务应酬会很多,80后一直是最苦逼年代,感觉他们马上就熬出头了) 

2020年,90后该谈婚论嫁了,他们正好是21-30岁;(90后别装嫩了,21世纪的孩子出来混了) 

2020年,2000后要出场了,他们刚好是11-20岁;(这才是真正的小鲜肉好不好)

有兴趣你们可以类推,再过十年是怎样?

做生意不看到未来五年到十年的变化,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90后和2000后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新生代,他们大多数是含着金钥匙、银钥匙,个别是玉钥匙、钻石钥匙出生的。贫穷、物质缺乏在他们的脑海里压根就没概念。更重要的是,他们一开始就生长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上,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社交方式会与上一代有明显的区别。

还有,绝大多数90后压根就没有在家做饭的概念。

[O2O开发] 2015餐饮业大变局(下)

这个才是对餐饮业最重要的机会。餐饮老板们,不研究90后你的生意会很危险。(跑题了,貌似这篇文章不是探讨90后的好不好)

还是接上一篇文章讲讲移动互联时代吧。(其实没跑题,因为移动互联时代是属于90后的时代)

上一期提到我们又迎来的移动互联时代,那些被资本疯狂追捧的餐饮o2o,互联网餐饮,他们是典型的“快鱼吃慢鱼”,也更可怕。他们真的就像餐饮业内同行说得那么不堪吗?就是泡沫吗?资本真的都是傻逼吗?

嗖的一下,时光回到10年前,也就是2005年,那时候你网购吗?你会认为在网上买衣服、家电、甚至钻石、旅游、生鲜水果是常态吗?

还记得那帮做线下零售的说马云是骗子、淘宝是假货市场必将倒闭吗?

2011年前后可爱的苏宁董事长在一次家电行业高峰论坛上,还大喷互联网卖家电是伪命题,可是第二年就决定投了几百亿要干苏宁易购。可是就算他把苏宁易购改成苏宁云商,今天京东的市值可以买他好几个。 

奕宏经常跟身边的朋友分享,过去的十年是PC互联网挤压、侵占传统零售业份额的十年;而未来的五年是移动互联网颠覆和破坏传统服务业的五年。

为什么是五年?

1PC互联只是信息传播的革命,移动互联网不仅效率更高,传播更快;移动互联更是生态的革命;(请原谅我知识浅薄,想不到更好的词,只能暂时用生态这个词来替代)

2、比起传统零售业,传统服务业无论是企业实力、创业者还是从业者综合素质都稍稍弱些;(别打我,这是事实,不信你们看服务业的信息化程度就知道。)

3、电商抢实体零售只是抢顾客,移动互联对传统服务业破坏根本就是野蛮性地摧枯拉巧,不按牌理出牌,甚至是让传统企业空心化;(想想河狸家)

4、这一轮,资本已经吸取上一轮瞧不起马云、刘强东等时代大忽悠的经验教训,宁可做错,不可放过,资本迅猛程度远胜上一个时代。

为什么说是颠覆和破坏?

若不是行政管制,滴滴打车(各种专车)瞬间就灭了出租车公司;58到家,各种阿姨,E袋洗,让传统洗衣店、保姆中介立刻就关门大吉。 

你以为雕爷是搞美甲吗?是在做活雷锋吗?河狸家,当他拥有10000个、甚至10万个、百万个美甲师、美容师、摄影师等等,他就是全国最大的美甲集团、美容集团、美业集团。

(别说我忽悠,10年前你能想到双11,淘宝一天能卖571亿,一年能卖万亿,这尼玛是全球最大商场好不好)

再讲讲咱们餐饮行业的大众点评、美团、饿了么、零号线,资本疯狂地砸钱,动辄数亿美金,这些平台掌握了中国8590后的就餐数据,传统餐饮你还觉得不够可怕吗?

要知道,你有的,别人瞬间就可以有;(品牌、职业经理人、厨师)他们有的你就是再干100年也没有(海量消费者和海量消费者数据)。更何况他们还有永远花不完的钱,还有你不会玩的资本市场的商业模式。(你亏损就倒闭,他亏损就能融到更多钱;因为你们讲的故事不一样,资本市场评估你们的标准不一样)

讲讲咱们餐饮行业在移动互联网下的真正失控,奕宏暂时只总结了三条。这是我跟那些拿到资本的人交流时总结的,你可以不当真,因为他们一定是为自己的利益说话。

一、降维攻击

这个词来源于刘慈欣的小说《三体》,脑补一下:是一种通过降低敌人所在世界维度而毁灭敌人的方法 。比如说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 ,降维攻击会把我们的世界变成平面的二维世界, 作为三维生物的我们 自然无法生存 ,而这个词的引申意义则是 :处在低层次的人把别人拉到和他一个层次上, 然后再进行攻击。

这是坑爹的百度给出的答案,奕宏的理解就是,你不会水,我把你拉到水里,我是两栖动物,你是陆地动物,于是你淹死了。

现实的案例就是京东如何打败苏宁,因为京东改变了零售业的成本结构,把昂贵的、年年上涨的房租、大量的、低效的店内营业员成本全部干掉了,然后大幅降低产品零售价,再用自建物流的方式,就可以实现最高效送货、最性价比价格、最便利退换货服务优势,然后就把苏宁给打败了;而苏宁童鞋匆忙间发现被京东降维攻击,还没有学会游泳的时候,就线上线下同价,放水开闸,跟京东打价格战,可是他线下的实体店、营业员成本依然在啊,所以财报就会很难看,股价市值就只有京东的三分之一。

我们来看看餐饮业三大死结,以及降维这件事在餐饮企业是如何发生的:

1、房租越来越高。 

商业地产的租赁价格是根据供求关系,而不是你生意好不好做。

由于第一篇讲到现在由于零售业不好做、政务关系生意不好做,很多外行杀进餐饮,这帮土豪根本不懂还价,尼玛房租被炒得越来越贵。

2、人员成本越来越高。 

3000块你想找个包吃包住的服务员,是不是很困难,只有做老板得才知道。放心,央行又放水了,人员工资涨到5000、甚至8000,我们在未来五年多半会看到,但是该死的竞争对手还在打折,可是菜品价格却不能够大幅上涨啊!!

3、食材价格上涨与食材浪费。

这几年开发商弄掉了我们多少土地,大家想必都有感受,你住的地方曾经是农田。因此,未来五年,食材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再加上那些外行餐饮老板又没经验,食材浪费会更大。

其实还有一个我们正在面对的成本,就是那些打着帮助餐饮企业引流的各种互联网团购平台。可笑是很多企业到今天还没明白,那明明是用你的用户,你的利润在帮互联网平台建立用户习惯,在帮他们引流。

因此,如果你的餐饮企业面临以上三大症结,无论你如何努力,也只是向管理要效益罢了。

而我们再看一组品途网2014餐饮O2O数据报告。(2013年全国外卖市场30亿,2014年井喷到150亿,注意是增长500%,而同期传统门店餐饮的增长是个位数。你看出什么门道了吗?)

为什么那些打着互联网餐饮旗号的企业会获得风投的青睐,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降维攻击。

他们大多数采取堂食结合外卖的方式,而外卖往往比堂食还要更大份额。这样他的坪效就会大大增加,如果外卖是预定制的,还会大大降低食材的浪费成本,同时,外卖还大大提高了人效。

这里不得不提到咱们南京走出去的企业:“零号线”(这个还是值得我们骄傲的,而且奕宏跟他们几位创始人交流过)

零号线最近刚拿了腾讯投资的3000万美金,绝不是因为他是个送餐饮外卖的。

零号线的推出“厨房店”概念,就是让餐饮初创者无需门店、无需大量服务员、无需自建配送团队,甚至零号线提供的零品牌、零管家服务,帮你把品牌建设、产品描述、线上推广工作全包了,你只要怀揣一颗对美食的敬畏之心,对分享美食给更多吃货的梦想,对美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可以拥有自己的餐饮品牌了。

不需要被房东放鸽子、催缴房租,无需招聘管理服务员、你若是产品做得好,完全可以采取限量限时供应,按需生产,也就没有了食材的浪费。这不就是餐饮业的降维攻击吗?

你把省下的房租、人员、食材的节约成本付出小部分给零号线,让利部分给吃货们,甚至因为限量限时还可以卖出溢价。(话说我在网上买了一些互联网餐饮卖家产品,都不便宜。因为我要的是好吃,而不是便宜)

再讲一个互联网餐饮牛逼之处,就是你的产品如果不是太受限制,你无需开分店,就可以做全城的生意。而线下店呢?只能做周边。(雅座的CEO白昱说过,餐饮店的服务半径最大就是方圆1-2公里,70%——80%的顾客就来自于周边。)

这就叫降维攻击!

二、跨界打劫

移动互联时代与工业时代最大差别在于,工业时代,企业经营产品,因此产业可以多元化,但行业划分清晰,消费者绝不会去一个卖服装的店吃一碗牛肉面。但是移动互联时代,企业经营的是人群,拥有的是铁杆粉丝,只要你们感情好,你可以为他定制任何产品。(你们去看看小米是不是就是这么做的。)

年前奕宏去了一趟三全食品上海公司。三全鲜食,是三全食品集团基于写字楼白领的午餐痛点,而重金打造的充满互联网思维的“三全鲜食”。一个原本卖速冻食品的公司,居然染指盒饭生意,你若是以为他是看上午餐市场,就TOO SIMPLE 了。他们是看中了一二线城市白领这个人群,只是借用消费频次最高的盒饭,切入市场。

在上海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他们在写字楼和一些大公司布置的智能盒饭贩卖机,透过APP与每一个白领连结。未来,三全可以透过APP、智能贩卖机轻松地干掉楼下的7-11等便利店。这是赤果果地打劫超市的行为。如果你们去体验一下三全鲜食的高逼格盒饭,就知道他不过是顺便打劫了一下附近的个体快餐店。

讲到跨界打劫,不得不又要提到老潘的五格货栈,你说你好好地经营你的社交电商就罢了,居然最近和豆果美食战略合作,搞起了O2O线下体验店,豆果(轻餐、甜品、咖啡)。当我问到老潘为什么要做豆果线下店,他说这是五格货栈的O2O布局啊。(说得是振振有词!)

 你说一个做美食分享APP的,突然跑到线下来开美食店,这算不算跨界打劫。要知道豆果上可是有千万级别的顶级吃货啊,这得什么样的餐饮集团,多少年才能累积这么多的精准用户。天啦,想想太可怕了。

再来讲讲金百万的互联网全智能自助体验式餐厅,这是金百万餐饮集团今年的重头戏。一个店,三种业态:正餐、智能自助餐、吧餐。正餐做的是传统饭店的生意,智能自助餐跨了超市净菜的界,而吧餐又跨了酒吧、清吧的界。

失控!彻底地失控!乱了,一切都乱了!

而奕宏恰恰认为这种失控,这种乱是未来包括餐饮业等一切行业在这个新时代的新常态。

奕宏最近在筹备全国首个互联网餐饮俱乐部,也在计划带领俱乐部成员参观国内一批互联网餐饮企业。(目前暂定有人人湘、晓得29号、金百万、三全鲜食、豆果等),如果你们觉得你们有更好的名单,欢迎提供给我。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2015餐饮业大变局(中)

[ O2O研究 ] 2015餐饮业大变局(中)

本来不打算写“中”,又不是投稿,可以多赚稿费,但是后来想想突然就过度到科幻片的“下”,实在太快了。

“服务员,买单!你们有什么团购啊?”

[O2O开发] 2015餐饮业大变局(中)

服务员热情地介绍,还帮不会操作的顾客完成团购订单。(这场景经历过不?无论你是否经历,事实上每天都在餐饮业上演)

可是,不是说团购是最好的引流吗?

不是o2o吗?为啥70%的团购是到店发生的?

这尼玛顾客已经到店消费了啊?没有团购他也要买单啊?这到底是为谁引流啊?

奕宏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关于团购是解药还是毒药。结果文章被大转,90%的商户都痛骂团购,可是明知道那是毒药,为什么还争先恐后地去喝呢?

因为,他们认为饭店要想赚钱,需要有足够的客流,需要挤满了人。既然自己不会引流,就找团购或者其他餐饮O2O平台引流。

可是究竟挤进来的是什么人,他没想那么多。

老板,有个名词叫“团购党”,你知道不知道?

她们只吃团购,哪里便宜吃哪里?不团购就不吃。

所以,醒醒吧!开饭店靠团购,那说明你根本不知道如何定位客群,不知道如何正确选址,根本不知道如何营销,把命运放在团购手上,建议你看一下附后的一篇文章。《团购对于餐饮,是谋财害命还是救命稻草?》

团购不行,我就自己搞打折,开业第一天一折,第二天二折,第三天三折;有钱,任性!

果然开业人流如织,排了满满的人,然后,恢复原价后,就没有然后了。

外婆家,绿茶也有很多人,可是未必单店都赚钱啊?他们赚钱恐怕是靠挤压供应商,甚至是靠现金流游戏赚钱吧?

你跟着去学他的低客单价高翻台模式,多半学不会,没翻台,先翻车了。

低价餐饮,打折餐饮,团购餐饮,是餐饮大忌!

大多数餐饮是一个非标准品,也就是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店都不相同,更何况餐饮不仅仅是卖产品,还卖氛围、服务等等,怎么可以用低价、用打折这么LOW的手段呢?

再说房租,人员,食材成本一直不停地大幅上涨,而菜价却在不停地下降,这尼玛是不合罗辑思维啊!

但是大家为什么都忙着团购打折呢?难道仅仅因为你的同行都在团购打折吗?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上海知名餐饮人赖林萍老师说:无论是一线,还是二三四线城市,餐饮市场都是较大的竞争!餐饮不是不好做,而是看你怎么做!

企业定位模糊,管理机制不健全,策划乱打折,企业无论在哪个城市都是没有活路的。

我的跟帖是:餐饮还可以做,但肯定不是随便做了。

那么,怎样才叫不随便做。

对于传统餐饮来说,餐饮业已经进入到白热化充分竞争时期,同质化的产品、同质化的服务,那种妄图随便开个店就赚钱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反了。

餐饮业也必将像零售业、快消业一样,进入到品牌化、全国化、精细化、个性化、主题化当中。

缺乏品牌,只有品类是这个行业最大的危机。

没有市场营销,只有促销团购打折,是这个行业最大的杯具;

没有忠诚会员,只靠不断高成本拉客,是经营者最大的失误。

对于一家有5家以上分店的连锁企业来说,不懂品牌建设、不做会员管理、没有系统策划,那只有靠老天保佑了。

中国餐饮连锁百强的企业一旦进入到你那个城市,尤其跟你在同一个商圈,跟你经营相同品类,你基本就只有挂的份。

所以,对于中小餐饮企业来说,给你的好时光也不会很久了。

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本地餐饮企业,随着资本的介入,伴随着SHOPPINGMALL的扩张,全国那些龙头连锁品牌很快就会杀到你的城市,你的身边。

餐饮品牌化,连锁化,全国化已经正在发生,并将愈演愈烈。(外婆家、绿茶、海底捞、西贝,慢慢你的城市都会有)

就像快消品伴随着全国连锁超市的渠道扩张,全国性品牌迅速蚕食本地化品牌;家用电器伴随着苏宁、国美等大型连锁的渠道扩张,而像南京本地那些熊猫、三乐、伯乐等不知进取的品牌瞬间就被海尔、格力、美的这些全国性巨头干掉。

五年后,我们再来看看,还会有多少本地餐饮品牌存活。

当然,餐饮这个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市场极度分散,龙头企业不过数百亿营业额,对于一个数万亿市场来说,集中度极低。

数据提供商欧睿国际(EuromonitorInternational)称,2013年百胜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6.4%降至5.1%,百胜在中国经营着6200多家肯德基、必胜客、东方既白和小肥羊餐厅。百盛失势的同时,中国本地竞争对手正从中获利,其间,顶新的市场份额由1.6%小幅升至1.8%

正是如此,一方面各种小而美餐饮才有生存空间,但那些中不溜秋又不思进取的企业恐怕就最危险了。

未来五年,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餐饮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也会看到更多的并购发生,行业从分散到集中这是必然。

中国从事火锅行业的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将寻求通过IPO筹资至多11.4亿港元(约合1.47亿美元),以帮助自己在未来四年内把中国门店数量增加一倍至近1000家。

市场调研公司英敏特(Mintel)的数据显示,德克士炸鸡连锁店的所有者、台湾公司顶新国际集团在2011年至2013年间开出了978家餐馆,现在经营着逾2000家德克士门店。欧洲私募股权投资公司CVCCapitalPartners今年早些时候收购了拥有400多家门店的大娘水饺的控股股权,希望在收购后这家餐饮连锁品牌的业绩更上一层楼。)

看到这,我们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2015年后的本地餐饮业,不过,这只能算是越来越被控制啊,与文章标题不吻合啊,但是这又是事实,所以,我才不得不写了这篇“中”。

事实是,我们从2011年起,基本就算拉开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幕,同当年快消品、服装业、家电行业相同的是即将和正在发生的“大鱼吃小鱼”,同步,我们又迎来了移动互联时代,还有那些被资本疯狂追捧的餐饮O2O,互联网餐饮,“快鱼吃慢鱼”更可怕。他们真的就像餐饮业内同行说得那么不堪吗?就是泡沫吗?资本真的都是傻逼吗?

请把此文转发到朋友圈,给那么想开饭店的人看看,善莫大焉!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电影O2O烧钱大战:明珠还是陷阱?

[ O2O研究 ] 电影O2O烧钱大战:明珠还是陷阱?

 打车大战刚刚落下帷幕,电影补贴大战又开始了。电影o2o的未来究竟为怎样?

[O2O开发] 电影O2O烧钱大战:明珠还是陷阱?

 

2015年贺岁档电影异常火爆,仅在大年初一就新上映7部电影。虽然声势比不上红包大战,但大众点评、美团猫眼、百度电影、微信、格瓦拉等电影O2O平台分别推出各种9.9元、19.9元特价电影票争抢票房。

据大众点评公开消息,2015年春节贺岁档期间,大众点评全国半数以上的电影场次都可以享受9.9元票价,另一半场次可以给到用户30元以上的补贴优惠。大力度补贴下用户自然活跃,214日当天,大众点评每秒有4对情侣在线选座购票。大年初一贺岁档密集日,大众点评当日销售70万张电影票,其在线销售市场份额已经超过10%

此前不久,美团猫眼推出19.9元预售《智取威虎山3D》,淘宝推出19.9元预售两张贺岁档电影票,而微信电影则99价格预售《一步之遥》首映前四日黄金场次,同样吸引了大波用户参与。

至此,原价40-80元的电影票,彻底被打入10元以内的级别。而根据电影票销售相关规定,这些平台如果希望销售低价,只能用真金白银来补贴,平均每张电影票补贴力度在30元以上。据知情人士透露,大众点评贺岁档补贴做了3亿元的预算。

然而,熟悉电影行业的人都清楚,销售一张电影票只能拿到2-4元服务费,即使此前在华东区域占据在线售票份额60%的格瓦拉,其所赚的服务费用也几乎无法覆盖售票机器、人工和运营费用,更不用说这种疯狂玩法。

纵观历史,试图用互联网手段服务电影行业的有资讯、社区切入的时光网、社区影评模式的豆瓣,在线售票模式的格瓦拉、网票网,以及后期进入但声势浩大的美团猫眼电影、大众点评乃至BAT

到底被称为本地生活服务“明珠”的电影行业有多大光环和诱惑?又暗藏着多少陷阱?这些新进平台通过烧钱能摆脱此前屡战屡败的魔咒么?

电影O2O的那些陷阱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经提到过电影是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明珠”。而美团利用此前积累庞大流量,用很低的价格销售电影票,很短的时间内站在电影票在线销售市场份额占据了一席之地。

美团发力之前,跟电影相关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尝试多年,但一直未寻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可以说电影行业一直是科技公司的一个带着光环的陷阱。

时光网从专业的电影新闻、社区开始做起,经过多轮融资一直没有做大规模,豆瓣做影评,后期接入在线售票之后很短的时间就把这部分业务停掉了,线下太累。而格瓦拉是国内第一个做在线选作售票的网站,并很短时间站稳了华东市场,遗憾的是在开拓城市方面步调比较慢,但资本希望看到格瓦拉可以复制到更多地区。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美团利用此前积累的流量优势迅速切入售票领域。而大众点评则利用其媒体属性优势与《匆匆那年》合作营销推广活动。但是,猫眼电影虽然看起来用低价电影票切到很多用户,但低价模式本身并不是门槛,大众点评通过一轮砸钱市场份额在短期内提升到10%。而且2014年百度、淘宝、微信分别都在电影领域发力,而在这些移动APP展示端,电影的入口位置也越来越明显。

2015年贺岁档电影临近,美团、淘宝、微信、大众点评都开始斥重资补贴争抢票房,启动新一轮补贴大战,虽然声势没有红包浩大,但真金白银的力度也让人心颤。

尽管试错成本巨大,但一波一波的互联网公司前仆后继在深耕电影行业,到底电影行业的诱惑在哪儿呢?

电影“明珠”的诱惑

从电影行业票房来看,2014年全国票房296亿,其中一半是国外电影的票房。而国内所有票房收入汇总,也仅有150亿左右。根据目前40%多线上售票的比例,中国电影票在线销售的全部市场不过60亿,即使全部电子化,总额是150亿。当然,一个利好的消息是国内电影票房每年增幅在30%左右。

反正对于这些动辄烧钱几亿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票房显然不是各个互联网公司的目标。而疯狂烧钱砸出来的票房,无非是增加一个与上游谈判的资本。

那么电影发行的渠道费用能入这些平台的“法眼”吗?当然也不是,据一位电影行业内人士描述,电影行业最大成本是制片,制片之后发行成本虽然各有差别,但基本在10-15%范围内浮动。这意味着每年发行渠道相关费用最多有45亿。这个市场空间是非常容易看到天花板的。

那么电影被称为“明珠”的诱惑到底在哪儿呢?其实,电影的最大魅力在于其硕大的光环效应。比如某一部票房未必很高的电影,但其中涉及到的一款产品可能就成为淘宝上的“爆款”。如果在公交站牌放大幅的某公司logo,吸引眼球的效果就不如放《匆匆那年》的明星外加公司logo。而这些票房之外的光环才是互联网公司的真正所图。

去年猫眼电影与《心花怒放》的案例被反复传播,猫眼电影号称贡献电影《心花怒放》一半的票房,但事实上这个案例并不被电影行业内人士认可。因为《心花怒放》电影票的销售渠道放到哪儿,对最终结果影响都不会大。与其说美团帮《心花怒放》售票,不如说美团在借《心花怒放》营销自己。而《心花怒放》最看好的反而是后期营销部分。

另外,在一个城市综合体中,电影院是一个非常好的吸引客流的场所,因而可以拿到整个城市综合体中最低的价格,而其吸引来的人流本身就是商业综合体的最大价值。如果把这些人群汇集到网上平台,同样是O2O平台眼中的“大肥肉”,也是电影行业的诱惑之一。

当然,电影也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陷阱”。中国每年出产几百部影片,其中确实会出现一些“黑马”,但也经常会出现制作精美、投资巨大、明星汇集的电影上市之后却面临惨不忍睹的票房。

一方面是可能瞬间爆发的光环,另一方面是可能踩错的点儿。这就是电影行业的魅力和诱惑。

疯狂与未来

电影行业的光环确实成就了不少公司,比如光线传媒居高的股价,以及华谊兄弟、有望独立上市但被合并的乐视花儿影业都取得非常好的发展。

面对光环和诱惑,以及大批线下流量的吸引,这些互联网公司“嗜血”而动。疯狂砸钱来让用户把电影和自己的平台产生关系。而低价电影票显然是最粗暴的一种。美团猫眼电影利用低价电影票切到一块市场份额之后,其他巨头随之跟进,大有把价格战打到底的架势。

其实价格战就是囚徒困境,一旦开打就很难停止。大家都不能忍受市场份额和用户份额落在别人家,但是价格战对行业的损失显而易见。一位传统品牌电影院副总说,之前看电影是一个消费比较高,比较有情调的事情,现在价格低到,没地方坐了,去电影院坐会儿。

互联网真正应该给电影行业提供的价值是,与其单纯做一个线上售票渠道,不如探索更多与营销相结合方式来深入。此前,电影推荐距离交易太远,而现在决策到交易越来越近,也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完成。换句话说,美团猫眼电影做电影行业的垂直整合,从低价电影票开始,向上游发行、制作环节发力,而大众点评是做横向整合,基于吃喝玩乐的现状,做电影的决策到交易的闭环。同时与吃喝玩乐流量做交叉整合,挖掘增量市场。

2014年,大众点评尝试与电影《匆匆那年》的合作就偏重于营销而非票房,其一方面推送优惠的电影票给用户,并结合电影院周边的吃喝玩乐做二次营销。贺岁档期间的9.9元电影票背后同时也有各种与吃喝玩乐相关的增值活动在同时推出。另外具有媒体属性的还有百度,百度把电影搜索和在线选座结合起来,使用户在搜索决策的时候更容易直接交易。而美团猫眼电影则直接成为电影《心花怒放》的联合出品人,另外王兴2014年曾与业内多位制片人沟通,希望继续向电影产业链上游发力。

虽然温和的营销显然不如粗暴的补贴来的更快,这也是2015年电影行业补贴大战开启的原因。但随着补贴减少,各家真实的用意和布局才能浮出水面。当潮水落下,才能看到谁在裸泳,只有补贴停止,才能看到谁在背后用心做服务。

同时,这些平台拼命烧钱的时候也别忘了,看重电影行业的人太多了。在万达商城的大森林体系以及万达O2O推进的核心都是电影院。到底这些线上线下的人流最终被怎么切割和分配,2015年会有更多的看头。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外卖O2O的三个机会

[ O2O研究 ] 外卖O2O的三个机会

可以说,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已经成为外卖o2o领域的巨头,实力雄厚。但外卖O2O是个很大的市场,也是个不争的事实,难道对于那些想进入该领域的人,就没有什么策略可以绕过巨头,实现逆袭的可能吗?

[O2O开发] 外卖O2O的三个机会

如今的外卖O2O市场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竞争也是无比激烈,所以为了分一杯羹,各种外卖App不断涌现。

CnitResearch统计的九大安卓应用分发平台包括百度手机助手、91助手、安卓市场、豌豆荚、360手机助手、应用宝、安智市场、木蚂蚁和金山手机助手。截至20145月底外卖类App下载量及环比增长情况如下图:

[O2O开发] 外卖O2O的三个机会

从图中可以看出,淘点点下载量依然稳居榜首,而饿了么和美团外卖App环比增速最大。如今,提到外卖O2O市场的领先者,你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事实上也是如此,美团网公布2014年业绩显示,目前美团外卖的高校市场份额接近70%。美团外卖已在全国230余个城市开展外卖业务,全面覆盖北京、天津、沈阳、厦门、宁波、武汉、昆明等重点城市,各大主流商圈都能看到美团外卖的身影,超过70%的交易额来自移动端设备。 而饿了么最新的运营数据也显示:截至20149月,它占据了外卖订餐70%的市场份额,用户量过1000万,覆盖了全国近200个城市,加盟餐厅18万家,日均订单过100万,员工从4月份前的200人激增到了现在的3000人。

可以说,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已经成为外卖O2O领域的巨头,实力雄厚。但外卖O2O是个很大的市场,也是个不争的事实,难道对于那些想进入该领域的人,就没有什么策略可以绕过巨头,实现逆袭的可能吗?也许,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一,从时间上切入

众所周知,人们点外卖的时间通常集中在午餐和晚餐时间,所以,早餐O2O是容易被忽虑的。而我们也知道,早餐是一天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餐;早餐摄食的能量占人体一天所需能量的30%.事实上,忙碌快节奏的生活总让很多上班族忽略了早餐,贪睡、时间紧、不顺路、选择性少等原因成为人们不吃早餐的最重要因素。据一项数据调研显示,目前早餐市场的分布数据为:用户选择路边摊和街边小店解决早餐的比例有67%,在品牌连锁店用餐比例占20%,其余为13%. 据了解,市场上早餐外卖公司也并不多见,北京的早餐佳和杭州的呆鹅算是两个知名企业了。 如果不想在午餐和晚餐外卖市场上和外卖巨头硬碰硬,从早餐外卖切入将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从地域上切入

如今的外卖平台巨头,做的规模很大,地域铺的很开,并且在一线城市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进入者若想在规模、一线城市的竞争上超越他们,着实需要费很大的气力,也需要很强的资本背景。不过巨头要想形成具有本地化特色的外卖品牌却也有些难度。前一段时间,餐饮外卖平台“零号线”完成由由腾讯领投,红杉资本及戈壁资本跟投的3000万美元的融资,成了外卖O2O领域的一个大新闻。据悉,零号线采取异地扩张战略,从南京、苏州、武汉等二线城市发力扩展,避免了在一线城市与饿了么、美团、到家美食会等外卖O2O对手的正面竞争 ,并且主打“零品牌” 概念,在品牌上实行“用二线城市包围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数量很多,地域很广,但形成自己城市或地域的外卖O2O品牌的很少,所以,地域特色的外卖O2O还是有机会可言的。

三,从用户的需求上切入

目前很多的外卖O2O平台总是尽可能多的增加线下商家的数量,给用户尽可能多的选择,而没有真正深入用户的内心,去考虑用户的另类的心理需求。比如,很多的北漂一族,成为所谓的城市白领阶层,对他们来说,叫外卖虽然实惠方便,但始终离乡背井的他们渴望在吃的方面能够有一种家的感觉,渴望家乡时代爸妈手艺里的“儿时味道”。而“妈妈的菜”就是为北漂上班族解决这个问题而新出现的外卖平台。通过小区内赋闲在家的大妈这些烹饪者们,让用户会在“吃”的体验上多几分儿时味道。用户的需求是难以捉摸的,也是无穷无尽的,每一个用户的需求都可能成为一个行业的爆发点。当然,外卖O2O领域也不例外。

结语

有人说,当今的外卖O2O已经是红海一片,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让人来折腾了。但是,市场上从来都不缺少机会,缺少的只是洞察机遇的眼光。外卖O2O真的毫无机会可言吗?我看未必,至少在上述三个方面,新进者的逆袭大佬的机会还是存在的,关键是看谁能有能力抓住它了。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O2O全链条:新旧配送公司眼中的唐僧肉

[ O2O研究 ] O2O全链条:新旧配送公司眼中的唐僧肉

    o2o的资本热情逐渐从O2O运营本体向下游的城市配送行业蔓延。进入2015年来的一个月,包括风先生、云鸟配送、本来生活、全峰等四家配送或配送相关企业获得投资的消息相继传出。在未来一段时间中,更多的资本将进入这一市场。

[O2O开发] O2O全链条:新旧配送公司眼中的唐僧肉

O2O的资本热情逐渐从O2O运营本体向下游的城市配送行业蔓延。

进入2015年来的一个月,包括风先生、云鸟配送、本来生活、全峰等四家配送或配送相关企业获得投资的消息相继传出。

而在未来一段时间中,更多的资本将进入这一市场。“据我了解,目前还有其他几家新型配送公司或者自营配送的O2O公司正在洽谈投资事宜,未来几个月陆续还有几家公司将公布吸引到投资的计划。”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新型配送公司

受资本青睐

在近一月宣布获得投资的4家公司中,其中3家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同城配送公司,其中云鸟配送和风先生主营业务为同城配送,而本来生活主营业务为生鲜电商,同时提供冷链配送服务。

与快递行业动辄上亿的融资数额相比,基于新型配送公司在融资数额上基本在亿元以下,云鸟配送获得的由中国、金沙江、盛大资本联合投资的金额就为1000万美元,而风先生与本来生活的融资金额虽然没有具体公布,但均在千万美元的级别。

新型配送企业的受资本青睐与物流配送在O2O行业瓶颈现象越发明显息息相关,风先生创始人、CEO郑飞科曾表示:“未来整个公司的核心价值和真正的产品不是APP,而是一支强大的遍布全国的配送员队伍”。

巧合的是,在O2O餐饮行业已经颇有盛名的“饿了么”在近期宣布了E轮融资,获得了来自京东、腾讯等公司的3.5亿元投资。而在获得投资后,饿了么CEO张旭豪表示,将“搭建以自有物流为中心,社会化物流为辅的物流配送平台,覆盖最后一公里物流网络。”

“做互联网烧钱,做物流更烧钱,对O2O企业而言,如果要自建物流,一般都会选择进行新一轮融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而据这位人士表示,目前这一类公司的普遍做法是选择一个城市作为试点,通过在一个城市的表现来调整自己的运作模式,然后吸引投资,并利用资金将这一模式推广至多个地区。“从一个城市到多个城市需要的资金是巨大的,而且配送团队是必须要落地的,从人力到设备都需要资金,而这一环节又是O2O落地必不可少的环节。”该人士表示。

传统快递企业

多种形式进入O2O市场

在新型快递公司倾力O2O市场的同时,传统的快递行业也正在尝试利用资本或合作的形式进入O2O市场。

1月份,有消息称全峰快递在2014年获得云峰基金的投资后,又刚刚获得了新一轮的投资,记者在全峰相关人士处确定了该消息。

据介绍,此次全峰获得的投资总金额为2亿元,而在获得投资后,全峰将主要布局O2O市场和本地生活市场。

与其他快递公司对资本谨慎的态度不同,创立时间不到5年的全峰快递与资本的接触显得更为频繁。截止到目前,全峰已经进行了四轮融资,其中三轮的金额均在亿元级别。

而早在2014年,全峰就曾经表示过要布局一个包括快递、快运、、O2O等板块在内的整体链条。据全峰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全峰已经开始和一些零售端以及相关企业进行接触,加快自己向本地生活和O2O行业的脚步。

O2O市场表现出兴趣的传统快递企业并不是全峰一家,从顺丰嘿客开始布局以来,包括韵达、圆通等多家快递企业都相继通过合作的形式进入O2O市场。

韵达快递在1月份宣布与十足便利店正式开启合作,通过十足便利店布局浙江省内的O2O市场,而在5个月前,韵达以同样的方式与大连的太阳系便利店合作,布局了省的O2O市场。

“便利店有落地的优势,选择与便利店合作的形式对快递O2O落地的程度有很大的帮助。”韵达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风投看重

城市配送行业细分

对于风投而言,选择城市配送作为收益的新板块也并非一贯而为之。

“以往也有一些同城配公司,但是相对模式比较传统,以往资本对于这些行业的热衷度并不高。”一家投融资咨询公司相关人员表示。

究其原因在于以往的模式与B端近,离C端远,而且大型快递公司需要的投资数额巨大,回报周期较长。“以往的配送公司更多的集中在从B端到B端,而直接到达C端的服务很多会直接由B端的销售商自己建设,而且整体的市场份额也没有像现在O2O兴起后那么大。”该投融资咨询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

对于新型配送对资本的吸引力,钟鼎董事长董中浪也表示了认可,他曾表示,如果同城配要获得资本的青睐,就要去电商化,落地配企业不能只为电商活着,要利用像移动互联、本地化生活圈,开展城市内配送,这样才可能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而在新型配送公司之间,风投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就我的了解,资本一般会先看行业细分,在目前的O2O市场,比较受欢迎的是生活类服务,比较餐饮、快消品一类下游的配送企业;在行业细分的基础上,会看团队构成,比如这个团队是不是有足够的技术背景和物流运营背景,在现在这些新型配送公司里,具有传统物流运营背景的人才很受欢迎;如果模式、团队都没问题,就看具体的执行细节、以往运营闭环的营收利润数据等。”上文所述的投融资咨询公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O2O之火愈烧愈烈,但别轻易谈颠覆

[ O2O研究 ] O2O之火愈烧愈烈,但别轻易谈颠覆

o2o似乎已经在去年开始渐显端倪,但O2O是互联网经济流于形式、强塞模式、包装概念的产物;不要把O2O定义为无所不能,欲成功最终需回归产品本身;现今O2O企业基本全依靠烧钱营销,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不足,营销很重要,运营更重要。

[O2O开发] O2O之火愈烧愈烈,但别轻易谈颠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许多的思维和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动辄就是颠覆行业格局,倒逼行业改革等等用于描述宏大场面的句子。小米颠覆了手机,E袋洗颠覆了洗衣店,自媒体倒逼传统媒体改革。仿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不颠覆一点什么行业,改变一些什么格局,都不好意思说是混互联网的。在这种局势下,猪,一夜之间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图腾。所有企业与人都认为再往前一点就会出现风口,互联网公司谈颠覆,传统企业谈转型,不遗余力的争相成为那头风口上的猪。

而互联网下一风口似乎已经在去年开始渐显端倪:那就是O2O

但似乎很多人都没有想过,就算猪站在了风口上并且成功飞了起来,可是等风停了,猪的下场又会如何?想要成为没有翅膀的动物,竟然还期待着不可控的外力把自己吹的飞起来,那么离摔死还远吗?

答案是:可能真的离摔死会很远,因为这种猪先会被自己蠢死。

O2O是互联网经济流于形式、强塞模式、包装概念的产物

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段子:

在互联网时代,放高利贷改叫P2P, 乞讨改叫众筹, 统计改叫大数据分析, 忽悠改叫互联网思维, 做耳机改叫可穿戴设备, 办公室出租叫孵化器, 看场子收保护费叫平台战略, 搅局叫颠覆式创新。 借钱给靠谱朋友叫天使投资, 借钱给不靠谱朋友叫风险投资,送外卖的叫O2O

这个段子虽然搞笑成分大于实际意义,但从中却说明了一个非常直观的问题:流于形式、强塞模式、包装概念已经成为了当先网联网经济中的通病。而其中,以去年大火的O2O为尤。自从大众点评、美团等一系列号称结合线上与线下模式的所谓O2O平台开始取得了广泛关注后,O2O成为电子商务主流的观点越来越被大众接受。而快递打车、滴滴打车的迅速崛起,而彻底让O2O成为了去年大火的概念。这种热度到现在丝毫未曾退却,它不光成为了草根创业者的首选、传统企业转型的方向,而且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其中,希望能够在新的一轮的互联网风口中打造一头跟自己有关系的猪。因此,所有人都在讨论,O2O今天颠覆了什么,明天又要颠覆哪个行业。

其实,如今所谓的O2O模式,没有上百也有几十,零售O2O餐饮O2O、家政O2O社区O2O、汽车O2O,似乎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带有线上和线下就可以称之为O2O模式了。但是,从实际经营角度出发,每一个行业在线上与线下的实际情况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几十种不同的模式把它称之为O2O,似乎存在一些争议。更重要的是,从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渗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线上线下链接是一个必然过程,不同的行业线上和线下的连接,把不同的产品升级为有互联网思想和互联网行为来支持的新商业,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在不同行业里选择的方式和商业模式会不一样 ,这个变化很难用一个统一或者单一的O2O命题去解决,讨论这个话题必须要看行业场景及痛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升级,如何利用大数据等等。 单单一个O2O就把它定义下来,并不稳妥。作者在这认为,O2O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商业进化行为。即打通线上线下的过程可以称之为O2O,而这个打通的过程,将是持续的,理论上不停歇的。

不要把O2O定义为无所不能,想要成功最终需要回归产品本身

除了互联网企业的推动,O2O大火的另一个重要推手就是传统零售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随着电商行业发展,同时由于传统零售业面临的租金、人工纷纷上涨,网络购物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线下实体店生意难做,唱衰传统零售行业的声音不断地被提及和放大,为了摆脱电商试衣间和展示厅的命运,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规模以上的连锁经营企业有2000多个,绝大多数都已经在转型道路上一往无前。互联网公司群魔乱舞,传统公司蠢蠢欲动,才造就了当下O2O概念的大火。

在互联网浪潮下,一个企业想要成功,互联网化已经势不可挡,但作为从传统行业起家的传统企业,不应该把O2O当做无所不能的法宝。无数的互联网O2O公司失败的案例,就是因为把O2O当做了无所不能的法宝。比如邻味网、比邻店、点点网、有宅网、一号便民站、家庭在线、多客多米、小宋网、500mi云超市、hello管家等。而当他们失败的那一刻,也许都没有明白,不是他们没有玩好O2O,而是O2O并不能当做无所不能且唯一的法宝。唯一的法宝是“产品”。唯有有品质的产品才可以深层次延伸到服务和用户体验上。

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想要打通整合渠道资源,线上线下同步数据化数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将会遇到各种问题。但不要为了打通而打通,一切都应以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享受为目标。同时不要太天真,认为有风口就能飞起来,那是小孩子才读的童话。想办法变成有翅膀的猪才是王道,即做出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不站在风口上你也能飞。无论是移动电商,网商平台,传统渠道商,“电”“网”“移动”只是工具和手段,核心依旧在于“商”,也就是产品本身。O2O的使命不是颠覆而是升级,帮助行业完成升级目前面临难题

O2O虽然动辄就大喊颠覆,但这能颠覆的目前还未出现,更多的则是成为了被颠覆行业们升级进化的驱动力之一。以传统食品零售商良品铺子为例,在O2O大浪兴起之初,良品铺子并没有刻意将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推动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但没有被颠覆,2014年其电商销售额还超过4亿,线下1400家连锁店销售更是稳超21亿。而其线下的销售成功,线上的同步营销功不可没。

良品铺子在电商化之初,便开始针对社交入口进行了一些布局。良品铺子虽然在天猫有不错的销售额,但其更为重视在线下1400家门店的基础上孵化属于自己的O2O渠道,利用线上的微博、支付宝等服务窗口的社交平台互动特点,积累粉丝,激活互动,产生线上交易的同时,也同步结合线下进行一些列活动,进行互补。像近期的扑吃活动为例,线下门店购买微笑测试机器,发布到线上后可以领取红包奖励,这比互联网出身的O2O电商们具有非常强的优势,毕竟,那些叫嚣这颠覆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公司们,线下短板非常明显。线上作为一个公开的扁平化的平台,传播速度快,可以有效地增加产品的曝光度,提升品牌形象和交易额。而其庞大的线下门店用户基数,对线上进行了有力的流量支撑,促使线上进一步传播。可以说,O2O的模式帮助良品铺子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进化。但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活动几乎全部都是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线上线下渠道的互补性,在他们身上充分的展现。所以,更多情况下,O2O不但不具备颠覆性,还是很多行业升级进化的好出路。

近期良品铺子牵头国内一些知名电商、店商举行了“中部力量零售行业的O2O变革 ”论坛, 对O2O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虽然北上广互联网企业为主的阵地中,O2O已经几乎成为最为热门的话题,每天颠覆某某变革某某的呼声基本都是从这些地方发出。可是这个会议却是先行一步,在华中这个相对封闭和传统的区域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从侧面反应出以传统企业尤其以是零售行业为主的二三线地区,对O2O概念在已经不再是盲从甚至瓦解互联网企业们的声音,那些怀揣着理想和情怀的传统企业们试图靠自己的力量从另一种角度解析O2O的实际价值,重新构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关系,以此加速企业在020全渠道领域的发展步伐,让O2O帮助自己完成一次升级。

但更多的企业O2O之路似乎并不顺利,而想要让O2O帮助一个行业升级,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当前的很多O2O企业基本全是依靠烧钱营销,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很多情况下营销很重要,但更应该记住:任何时候,运营更重要。现在很多企业基本把运营和营销混淆一谈,是极为无知的。尤其是很多企业认为O2O就是线上做流量,进行清理库存降低成本的促销,殊不知,如何处理好线下最后一公里才是核心。当你能理解到这些问题所在并开始寻球解决办法之时,我想,对于O2O你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同时恭喜你,你终于不是一只等待站在风口里的猪了。

 

一站式O2O APP开发

苹果表让支付婊躺枪,受委屈的还是WP用户

 

苹果(ios app开发)表让支付婊躺枪,受委屈的还是WP用户

  昨天,“iBitch”一词火了起来,其释义为:不公平、忽略用户感受。创造者则是一众WP手机用户。在该词的背后,还有一场不可谓不轰烈的运动。

事情的起因是支付宝钱包官微昨天发布微博称,支付宝已经完成适配Apple Watch版本的开发工作,中国用户在订购Apple Watch后,可以在第一时间用到最受欢迎的移动支付功能,而在目前的版本里,支付宝钱包则提供了余额宝、付款码和汇率查询三项功能。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却遭到了一群WP用户的抵触,一时间在该微博下骂成一片,纷纷指责支付宝此举是跪舔苹果而歧视WP用户,“支付婊”一词也应运而生,更登上了微博热词排行榜。

事实上,支付宝和WP用户之间的过节也不止这么一次,只是在层层叠压之下终于在当下集中爆发了而已,何况支付宝对于WP平台的长期不重视却也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支付宝钱包在Android上的官方版已经更新到了8.5.4.021502版本,更新时间为2015年2月15日,在iOS上支付宝钱包的版本号为8.5.3.012402,更新时间为2015年1月26日,而WP应用商店中的支付宝钱包还停留在8.2.1.806版本,更新时间则为2014年8月12日,再算上Apple Watch还没上市就支付宝钱包就推出了适配应用,也难怪还在用去年产品的WP用户会炸毛了。

更别说在功能方面,WP版本上其他两大平台上早已部署的功能许多都缺失,甚至是连一些基本功能都没有,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前不久春节时支付宝大发红包,但这跟WP用户就没有丝毫关系。

  支付宝委屈吗?

对支付宝来说,是肯定没有预料到此事的,毕竟这哪跟哪啊。而且不止是支付宝,同为阿里系的天猫、旺信等产品,以及其它公司产品的WP端大多数也都已经更长时间没有更新,但很显然,一切的账都被算到了支付宝头上,说不委屈是不可能的。(或许支付宝的台词是,其实一开始WP用户让我开发WP版支付宝,我是拒绝的。)

而理性点,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支付宝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很简单的就是目前iOS和Android已经占据了高达96%的移动操作系统份额,这部分显然是市场大头,甚至可以说是全部。而为了剩下的4%另外开发应用(更别说其中还不止是WP一家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产出和投入不成正比的事情,再加上企业又不会被情怀和爱心驱动,有取舍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核心的问题在于,做了是情分,不做是本分,你像网银不给Mac适配,有人抱怨,可上升不到歧视层面,但你支付宝只做一半是几个意思?作为一个必装的移动应用,支付宝在当下的iOS和Android上都在向一个移动生活中心发展,但在WP上,它顶多只是个工具类应用,就这一点,从企业良心和态度上,支付宝显然都是不过关的,因此被痛骂也不为亏。

  阿里委屈吗?

跟据网友在知乎上的爆料称,整个阿里内部负责WP版的工程师只有一位,还同时兼任iOS团队的开发工作。而如果事实属真,那么该谴责的就不是支付宝,而应该是阿里。

即便上述爆料有虚,可阿里对于WP平台从态度上的偏差也早就可见一斑,之前就连淘宝的触屏版都没有专门为WP上的IE 11适配,以至于去年还是微软主动更改了浏览器标识才使后者可以正常使用,但在没多久阿里更新了首页动画后,WP用户又没办法用了,而当有人向阿里方面问询此事时,阿里方面则表示从未考虑到这一问题。

而且,一款高质量App的开发确实挺有难度,阿里无线端当时很缺人也是人所共知,但针对浏览器的适配工作量其实极低,也就是说这里面无关难度大小和资源如何的问题,而仅仅是态度决定了一切。

企业要做大做强,除了在于时运和决策外,长远的眼光和公平的态度都是极其必要的,更何况如今阿里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科技大牛,却在自家窝里得罪了成百上千万的WP用户,这根本不是一个优秀企业该应做的事情。

 微软委屈吗?

微软肯定是委屈的,虽然自己声称自己是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虽然按照2.7%的份额来算WP手机去年的出货量仍有3490万台,虽然自己壕壕的买下了诺基亚,但现实的巴掌却还是没有停下呼过来的节奏,甚至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用户的Apple Watch都比自己要受重视,而且这么做的也绝不只是支付宝一家。

更令人委屈的,还是微软做也做了,喊也喊了,但WP生态还是这个样子,有几次伴随着新品发布之类的活动,国内WP市场的确受到过小规模的重视,但档口一过,一切如旧,对于微软来说,可能它自己都找不到什么好办法了。

当然,即便微软再委屈,这还是自己的责任,还是得憋着,就像孩子受了委屈,当妈的应该要反思是不是自己没有做到位,而不是跟着一起哭,因为WP要是自己够争气的话,也不至于会让自己的用户受这么大委屈,更何况在WP7向WP8升级时,微软还自己带头坑了WP用户一把。

  用户委屈吗?

其实叫得越凶的用户,心里就越委屈。

作为消费者,大部分人都知道WP和其它平台的不同,真金白银掏出来以前,也一定多少思量过值不值得的问题,但最后,为了小众、低调和诺基亚等等理由,他们还是选择了这个系统。

而正因为WP不完美,很落后,追随他的人就格外的忠诚,就好像弱国之人往往很团结一样,而站在他们的角度看,是你支付宝要到WP平台上卖服务,既然卖了,就应该有基本的态度和体现,没有也就算了,最后服务不好,姿态还挺高,不骂你骂谁?

而上文也说过了,支付宝事件只是一个缩影,是WP用户长期被压抑在一个落后生态中的集中释放,支付宝和阿里被骂不冤,微软被阿里歧视也不冤,可最后,真正委屈到的只有用户。

“支付婊”的事情很快就会过去,但监督和审视的眼睛却还是会盯着阿里,接下来也就看其是否愿意做一个负责、大度和为用户考虑的企业了,最直观的一点就是该对WP应用开发和升级的提速。当然,微软也应该拿出更多的诚意和表示,推动国内WP生态的引导与打造,毕竟看在这么多用户都豁出的面子上,自己再不争点气,再不给自家用户撑腰的话,那就当真是让用户错付了。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HTC高管谈小米:商业模式很短命,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HTC首席营销官Idris Mooteein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很多人都在谈论小米公司,但他们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有一百万个理由相信他们不能到美国市场来,我认为他们的商业模式会很短命(very short lifespan) 。”

Idris Mooteein代表了HTC对千元机市场的一贯态度。在此之前,包括HTC董事长王雪红、CEO周永明都明确表示HTC不会进入这一市场。

HTC刚刚发布了2014年财报,当年营收1906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377亿元),比去年增长8%,净利润新台币207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0.94亿元),比去年增长16%。从财务数据上看,HTC盈利状况正获得改善。

不过HTC在全球市场份额方面依旧低迷。在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最大的中国市场,由于在中低端产品在小米、联想等中国企业的冲击下毫无竞争力,在高端市场又因定价过高被苹果、三星、甚至华为旗舰机型打压,2014年市场排名已跌出10名开外,份额仅约1%(赛诺数据)。在美国市场,HTC手机市场份额也跌出前5名之外,排在中国手机厂商中兴和摩托罗拉(联想)之后。

面向高端市场,HTC本月在2015 MWC上刚刚发布了新旗舰手机HTC One M9,市场预计将于3月25日在美国市场发售,售价649美元(人民币4064元),加上税率因素,HTC One M9售价预计会超过5000元人民币。

针对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HTC董事长王雪红本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HTC是第一个智能手机厂商,若未来手机厂商只剩下2家可以生存,HTC一定是其中一家。

《壹观察》认为,摩托罗拉曾是第一个手机厂商,但已被联想收购,传统手机巨头诺基亚也被微软收购,过往历史并不能成为当今市场的背书案例。HTC如果目标成为“手机厂商只剩两家HTC也在其一”的愿望,那么2015年将迎来最终检验,市场留给HTC转变的时间不多了。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开发] O2O年检:泡沫堆积 资本对赌飙入“生死时速”

[ O2O研究 ] O2O年检:泡沫堆积 资本对赌飙入“生死时速”

o2o融资领域既频繁出现BAT的身影,更多的资本也在往细分与垂直中纵向深入,特别是能够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细分领域。2015O2O仍然被视为风暴眼,垂直行业将仍然是O2O持续发力点,但渗透绝对不会那么快。此外,如何在体验式增长中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提高留存率都还是问题。

[O2O开发] O2O年检:泡沫堆积 资本对赌飙入“生死时速”

日前O2O领域频传融资消息,网上订餐平台“饿了么”获腾讯与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3.5亿美元。滴滴打车刚刚宣布获得新一轮超过7亿美元融资,由淡马锡、DST及腾讯主导投资。继赶集网完成2亿美元融资之后,分类信息网站百姓网日前宣布完成D轮融资,金额近1亿美元。

O2O犹如曝光在聚光灯下,一年之内被资本从各个角度反复审视选择进攻角度,现在进入密集发布期。”风投业内人士表示,之前不少融资项目早就敲定,选择现在发布既有年终盘点的意味,也是为配合来年的进攻。更重要的是,即使大家都表示对O2O的进入越来越理性,实际的情况是,资本对赌的心态越来越重。 

一、赛道垂直化

值得注意的是,O2O融资领域既频繁出现BAT的身影,更多的资本也在往细分与垂直中纵向深入。

以“饿了么”获腾讯与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3.5亿美元为例。饿了么CEO张旭豪谈到为什么与大众点评联合时认为,大众点评搭好了横向的大平台,自己在纵向的垂直领域精耕细作,形成T字型的一横一纵的交点,这个交点只有跟大众点评才能找得到。在此之前,大众点评CEO及创始人张涛在内部会议上也梳理了行业投资的逻辑。“整个O2O行业还将有710年的快速增长时间,接下来二三年将是巨大的红利期,行业的市场格局也将在这一阶段定局,这也成为目前该行业竞争白热化、越来越多资本疯狂地进入的原因。”大众点评显然想得也很清楚,O2O领域往线下走的过程,作为大的平台大众点评做不到事必躬亲,要持续纵深走,借助外力投资与合作是不错的路径。

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来,BAT通吃的时代不再,PE界逐渐认识到,在每个细分领域里都可能有创新企业走出来。另外一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推进,纯线上项目竞争“白热化”,更多的创业者开始用互联网化手段“改造”传统行业。在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孙梦子看来,2014年的O2O总体呈现三个典型性特征:首先是往垂直化走,家政、汽车,外卖、美甲等等,行业越来越细分;其次是重度消费品,比如汽车、售房、装修也开始往线上迁徙;除此之外,传统厂商也在往互联网上搬。这集中造成了2014O2O全行业遍地开花,直接的表现为投资人投资心态的变化,“多个项目一起投,如果有一两个做成了,就算成功。”

除了外卖、美甲、家政、洗车、按摩等想得到的服务领域之外,一些新的领域和创业项目也脱颖而出。据一家VC不完全统计,2015年涉及运动类APP投资超过12个,但与大部分O2O细分行业相同,运动健身O2O也是一个相当早期的领域,解决用户需要还是最基础的“找组织、找活动和订场馆”。

二、警惕泡沫 

O2O的疯狂崛起毫无疑问与资本的推动密切相关。

投中集团《2014中国天使投资年度报告》显示,互联网、IT行业最受天使投资人追捧,2014年年初至今的投资案例数量占比分别为43%33%,投资金额分别为22.9亿元和11.8亿元。天使投资行业对TMT的偏好以94%高居榜首。

 一方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属于轻资产运作行业,企业所需资金规模较小,具有高成长性、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容易获得后轮跟进融资,退出周期相对较短;另一方面,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行业创业者最多,创业门槛相对较低,可供选择的项目数量较多。总体来说,O2O、教育、制造、物流、旅游、社交、互联网金融、电商、手游等细分领域均有投资人涉及。特别是能够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细分领域,被投资人一致看好。

另外一面,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投向创投领域的资本约为3000亿元,主要行业包括TMT、大消费、医疗健康和清洁技术等领域,不少项目与O2O有关。在2014全球创业周上海站的天使投资人分享论坛上,投资人毫不隐晦地吐槽水涨船高,“拼的是速度和决策力,好的项目几家同时在谈,当时不拍板,再回头价格已经涨了”。在经纬中国合伙人肖敏看来,刚刚过去的2014年实在是疯狂的一年,大量新钱的涌入让创业变得前所未有地热闹。

 “被加速、被投资的公司特别的多,应该有过万家。对投资人来说是非常煎熬的年代,曾经有过一个星期见到一个创业者还很不错的,一个星期后,他说非常抱歉,我们的估值从4000万美元到8000万美元……整个状态就是疯狂融资疯狂烧钱。”

 投资扎堆无可避免地泡沫堆积,O2O现阶段还存在盈利模式不清晰、项目易拷贝、成长速度缓慢等问题。即使2015O2O仍然被视为风暴眼,分出高下却绝对没有那么快速。在孙梦子看来,垂直行业毫无疑问将仍然是O2O持续发力点,但是渗透绝对不会那么快,主要还将集中在用户消费习惯好的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下沉还有待时日;而厂商目前消耗的仍然是体验式增长的红利,如何在体验式增长中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提高留存率都是问题。

 一位已经获得融资O2O表示,2015年是持续高烧与生死时速的一年,融到钱的要想办法迅速将市场份额做上去,资本对赌的心态越来越重。热钱会持续涌入,但会更加集中。要么找到BAT抱大腿,要么借助资本力量迅速成为细分市场领头羊,泡沫论之下生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站式O2O APP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