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WP系统真的兼容安卓app应用了,对微软而言是好是坏?

若WP系统真的兼容安卓(安卓app开发)应用了,对微软而言是好是坏?
  还记得 Apple Watch上市时支付宝迅速推出适配版本,而被WP用户怒斥支付婊的事情吗?最近,有消息称微软正在考虑WP手机兼容安卓应用,以解决WP用户应用匮乏的问题。

由于IOS和安卓两大操作系统垄断智能手机市场,众多开发者几乎只针对安卓和IOS系统开发应用,其他小众系统遭到冷落,陷入了应用匮乏、用户流失的尴尬境地。

微软WP系统、黑莓BB10系统虽然在市场排名上分列第三、第四位,但用户数量级与安卓和IOS系统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根本无力竞争。

因此,业内几乎公认,小众手机系统的竞争关键,除了本身系统的优化和硬件产品之外,更主要决定于其平台应用的数量和带给用户的使用体验。

黑莓自营应用生态失败的教训

以黑莓为例,尽管在启动BB10系统之初就意识到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早早地着手吸引开发者开发BB10应用,甚至不惜以重金奖励的方式。

但由于过于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把控,导致大量粗制滥造的安卓转制应用登陆黑莓应用商店。黑莓为此付出了数以亿计美元的巨额成本,却没有吸引到多少真正有实力的开发者,反招来一大帮用转制应用赚美元的投机分子。

当黑莓BB10手机上市后,用户便即刻遭遇到应用少、体验差的使用困难。手机帅酷、与众不同固然很炫,但毕竟绝大多数用户购买手机是拿来用的。而每个人的偏好和需求是不一样的,黑莓世界BBW里少得可怜的应用根本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实在国外黑莓BB10手机上的主流应用还是不错的,但在国内目前甚至连微信、微博、QQ这样的主流APP都难以得到保障。当WP用户在怒斥支付宝为支付婊时,BB10用户却连微信朋友圈和微博都无法正常使用。

在如今智能手机APP当道、消费者随时随地追求个人享受的娱乐时代,黑莓BB10手机无法为用户提供起码的基本应用和体验而遭遇惨败,也在情理之中。

兼容安卓应用是把双刃剑

黑莓兼容安卓应用,也走了一些弯路。最开始,黑莓颇有雄心大志,打算建立自己的应用生态圈的。尽管对安卓转制应用开了后门,但目的是先满足基本需求,逐渐再提高质量。

最终这个想法破灭,在程守宗出任CEO后,他采取了务实的做法,承认黑莓在打造应用生态圈失败,无力与安卓和IOS对抗。随后黑莓BB10系统升级到10.2,容许普通用户从第三方平台下载安卓APK应用直接安装到手机,这比起来从前仅允许开发者通过申请口令才能转制安卓应用的繁杂过程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这也就是人说所说的黑莓BB10系统兼容安卓应用。

后来,黑莓与亚马逊达成了协议,黑莓用户可以通过亚马逊应用商店购买下载应用,有了更多选择。对于缺少应用的黑莓用户来说,总归是雪中送炭的好事。

但兼容安卓应用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好,主要是安卓应用的兼容问题难解决,很多应用启动后卡顿、闪退、发热等现象频频发生,用户体验非常不好。至今黑莓仍未解决好安卓应用兼容问题。

兼容应用难提升份额,WP恐步黑莓后尘

兼容安卓应用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则是大量安卓软件通过兼容得到推广,导致黑莓原生应用开发者的生存更加困难,使得原生应用开发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困境中。既然反正都兼容安卓应用了还效果不好,拿什么理由来说服用户选择你呢?

因此,我们看到,即使实现了兼容安卓应用,但黑莓手机的市场份额并未有明显提高的迹象,相反甚至还在近几个季度里不断持续下滑。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兼容安卓应用毫无用处,至少它是一个次优选择:在无力提供最佳服务的情况下,用户的基本需求得到了部分满足,比如国内用户已经可以较为流畅地使用安卓版微信、支付宝钱包和今日头条等部分主流APP,不至于被时代抛弃。此外,虽然黑莓手机份额在下滑,但如果没有兼容安卓应用的话,可能其下滑的速度还要快一些。

若微软也无法实现WP完美兼容安卓应用,导致卡顿、闪退、发热频发的话,只怕步黑莓后尘,对提升市场份额帮助不大。毕竟目前微软应用商店的WP应用数量已经达到近40万之多,成为第三大应用平台,新增一批质量不高的应用对用户的吸引力不大。

小众手机系统期待H5春天的早日到来

当然除了APP应用外,小众手机系统其实还有HTML5应用可供选择。相对于APP,HTML5应用最大的特点就是跨平台性,无论是苹果IOS还是安卓,或者WP还是黑莓、火狐OS,只要其手机搭载的浏览器支持HTML5,就可以通过移动搜索或输入网址的方式加载HTML5 应用,无需下载安装,即可使用。

2013年第一批黑莓Z10手机进入国内,因为应用严重匮乏,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外几乎啥也干不了,不少买到手的用户纷纷抱怨不已甚至声称要抛弃。

这时,一家名为MINI123的轻应用集成网站进入黑莓用户的视野。只需通过手机浏览器登陆该网站,黑莓Z10用户即可轻松享受资讯、音乐、视频、电视直播、购物、论坛、在线小游戏等全面服务。

使得很多用户继续使用Z10手机,留在黑莓阵营中。一个小网站就轻松解决了一直困扰黑莓用户的应用匮乏问题,而MINI123正是基于HTML5技术建成。

在目前IOS和安卓吸引了绝大多数开发者的情况下,其他小众系统想做大做强的阻力和难度都非常大,有经验、有沉淀的黑莓和有钱有资源的微软先后遭遇失败,表明不是偶然。

如果未来HTML5能够顺利发展起来,成为与APP一较高下的应用形态,将使得各操作系统之间的应用鸿沟不复存在,那么对于黑莓、WP、火狐、Tizen等一干小众系统而言将是大利好。当H5春天到来时,WP、黑莓们的机会就到了。可是现在的问题是,这一天究竟什么时候能到来呢?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宽带战场扩容 新兵入局或打破资费格局

宽带市场从去年开始就变得不怎么平静,而春节过后,各地宽带价格战又悄然开始。

“移动最近在上海的宽带价格可以达到400元左右,还有一个78元的月套餐,包括有线电视、200分钟通话和20兆的宽带。”鹏博士上海地区的一名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事实上,随着国家政策的放行,民资与三大运营商之间在宽带市场上的博弈将会更加激烈,除了上海地区,移动在各地的“降价”趋势也非常明显。而为了接招,鹏博士、方正宽带等民营企业也在推出低价宽带。

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对记者表示,随着虚拟宽带商牌照的发放,传统运营商的资费模式肯定会被打破。他表示,增值服务发展快的话,甚至有可能会促使宽带实现免费。

  价格战硝烟四起

近日,不少用户都收到了上海移动宽带套餐的促销短信,每个月几十元,一年四五百元就可以享受高速宽带上网。移动人士透露,上海移动已经制定了2015年宽带发展计划,在宽带上的攻势要比去年“猛得多”。

而除了降低宽带价格,移动在推广方面也比以往更加积极。有媒体报道,部分移动营业厅要求一线员工每晚都去小区门口设摊销售宽带。除了公众客户市场,移动也投入大量成本在政企客户市场进行争夺。

“移动是抢市场,它是后入者,价格战也正常。”蜗牛移动的一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电信要在固网宽带上挣钱,而移动是布局全业务,它的利润点在移动业务上。

中国移动于2013年底正式获得经营固网业务的资格,之后迅速出牌,针对公众用户推出了“和家庭”业务,主打有线宽带、移动虚拟网、智能机顶盒,希望借助有线宽带拉动4G移动业务的发展。从去年开始,中国移动在全国各地的宽带广告随之铺开,口号是“一天只需一元钱”。

“移动在本地网接入布局上投钱很多,比如在一些城市,移动与开发商、物业签订排他性协议,出高价进小区。”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宽带服务商对记者说,宽带的价格战事实上已经开始。从数据上看,电信运营商宽带接入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由于移动互联网发展,宽带市场仍然不饱和,后期对用户争夺会更加激烈。

而上述鹏博士相关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这个价格打下来并没有问题。“一方面用户要考虑质量问题,另一方面移动用的不是自建网络,服务和业务环节可能会被拉长,比如说订单的分解流程。”上述鹏博士人士对记者说。

  资费包模式将打破

“在过去,宽带是非常不透明的,举一个例子,一些厂商批发过来5条10兆的(线路)给一个楼的居民去使用,但用户付费的时候收取的可能是每户10兆的价格。假宽带、黑宽带现象非常严重。”邹学勇对记者表示,随着价格战的竞争,宽带价格下滑趋势不可避免,可以预见,未来靠宽带价格获利的企业肯定是不行的。

“沉闷已久”的宽带市场也许是时候来一场暴风雨了。

在互联网+等热潮下,宽带已经成为ICT行业中最重要的连接工具,但从市场数据来看,虽然获得相关牌照或者资质的服务商不在少数,但宽带始终是少数人玩的游戏:目前,民营企业宽带接入只占据不到10%的市场份额。

去年12月25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关于向民间资本开放宽带接入市场的通告》,鼓励民间资本以建设宽带接入网业务所需基础设施、与基础企业开展合作并分享收益、租用基础电信企业接入网络资源等多种模式进入宽带接入市场,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选择更好服务,今年3月初该通告正式实施。

“国内向民资企业开放宽带市场的首批试点城市已有16个,包括上海、广州、南京等,试点时间为3年。”邹学勇对记者说,通常,一个地区牌照不会少于两个,所以预计会在32张以上。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分享通信、苏宁互联等虚拟运营商,以及蓝汛网络、网宿科技等CDN服务商在上述城市争相申请宽带接入网资质。

邹学勇对记者表示,民营企业进入宽带市场最重要的是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情是要瞄准打击原来的黑宽带,让价格和速度更加透明;第二件事是打破原有的运营商阵营垄断,尝试用更加灵活的付费模式替代以往“资费包”模式。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视频网站申请了宽带牌照之后,使用该服务的用户可以获得视频服务的“定向”流量和服务,宽带将更加个性化。

上述鹏博士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宽带作为一种资源被贩卖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更倾向服务。

  “入口”争夺

“民营企业对于宽带市场感兴趣,从根本上说也是在寻找增值业务入口。”邹学勇对记者表示,显而易见,宽带是进入社区的最大入口,每家每户都需要宽带的链接,这有点像物流的一种形式,争夺“最后一公里”为的是使自己的业务进入每个家庭,继而通过增值业务赚钱。

邹学勇认为,对于虚拟运营商来说,有的有志于成为智能家庭建设的小米、海尔等,有的希望在教育或者游戏上有自己的发展,而宽带也是进入家庭市场必不可少的工具。“任何的智能家庭业务都离不开网络,虚拟运营商既有移动宽带业务,也有了民营宽带牌照,就如虎添翼,在建设和推广自己的智能家庭产品时没有了网络控制权丧失之忧。”

此前,鹏博士在2013年10月推出了高清机顶盒大麦盒子,还将上市大麦路由器、大麦影棒、大麦游戏手柄;在云服务层面,鹏博士通过入股牌照方银河互联、与多家视频网站合作获得海量视频内容,同时推出了云游戏、云教育等多种服务。

鹏博士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解释,公司把客户群并不是简单地区分为个人、宽带,而是拆细成“个人宽带家庭看片用户群”、“个人宽带家庭游戏用户群”、“个人宽带家庭教育用户群”,针对性做销售,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付费用户,比如说游戏有增值收费,远程教育也有增值收费。

“在销售的过程中我们会这么和客户说,你有没有看片的需求,有没有家里智能家居的产品需要连接到WiFi上进行管理,这些东西不是传统运营商卖东西的做法。”鹏博士上述负责人表示,运营商管理体系比较单一,局限于通信,业务很难做得很细致。家庭这块拉长了产业链,超级路由器、智能家居,这些是传统运营商不做的,未来也很难做。

“但业务争夺下,宽带市场红海之战很快就会来临,要与基础运营商在传统通信业务上争食绝非易事。”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宽带服务商表示,牌照的发放至少要到下半年才能开始,这一场降价战役不会是一场短期战役。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手机App三年内将彻底消失 HTML5将颠覆原生App开发?

手机App三年内将彻底消失 HTML5将颠覆原生App世界?

2007年W3C(万维网联盟)立项HTML5,直至2014年10月底,这个长达八年的规范终于正式封稿。

过去这些年,HTML5颠覆了PC互联网的格局,优化了移动互联网的体验,接下来,HTML5将颠覆原生App世界。这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但若认真分析HTML5的发展史,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确实就是这样。

HTML5对开发者的7大优势

跨平台:在多屏年代,开发者的痛苦指数非常高,人人都期盼HTML5能扮演救星。多套代码、不同技术工种、业务逻辑同步,这是折磨人的过程。有点类似个人电脑早期世界,那个时候的每家电脑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开发者疲于做不同版本,其实DOS的盛行也很大程度是因为开发者实在没精力给其他电脑写程序。跨平台技术在早期大多因为性能问题夭折,但中后期硬件能力增强后又会占据主流,因为跨平台确实是刚需。

快速迭代: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谁对用户的需求满足的更快,谁的试错成本更低,谁就拥有巨大的优势。互联网产品大多免费、且有网络效应,后入者抢夺用户的难度非常大。使用原生开发,从招聘、开发、上线各个环节的效率都慢一倍以上,而且参与的人越多,沟通效率往往拖慢不止一倍。

持续交付: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原生应用上线Appstore,突然有一个大bug,只好连夜加班修复,然后静静等待2周或更长时间的Apple审核,这2个星期被用户的涂抹淹死,市场上一片差评,用户大量流失。等新应用被审核上线了,用户已经卸载了。但是,HTML5没有这些问题,你可以实时更新,有问题立即响应。

大幅下降成本:创业者融资并不容易,如何花钱更高效非常重要。如果你使用原生开发的App和竞争对手使用HTML5开发的App没什么区别,但你的开发成本高出一倍,我相信没有投资人会喜欢给你投钱。

开源生态系统发达:HTML5前端是开放的正反馈循环生态系统,大量的开源库可以使用,开发应用变得更轻松、更敏捷,当然这也体现在了快速迭代和成本下降上。不过更重要的是,这种开放的正反馈循环生态系统未来的生命力是比原生生态系统更强劲的。

开放的数据交换:HTML是以page为单元开放代码的,它无需专门开发SDK,只要不混淆,就能与其他应用交互数据。开发者可以让手机搜索引擎很容易检索到自己的数据, 也更容易通过跨应用协作来满足最终用户需求。

更容易推广、更容易爆发:导流入口多:HTML5应用导流非常容易,超级App(如微信朋友圈)、搜索引擎、应用市场、浏览器,到处都是HTML5的流量入口。而原生App的流量入口只有应用市场。聪明的HTML5开发者当然会玩转各种流量入口从而取得更强的优势。

流量大: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风靡一时《神经猫》,这个游戏如果放到Appstore,绝对没有那么多流量,超级App带来的流量,远大于原生应用市场。假如微信允许游戏在桌面创建快捷方式、假如游戏后续升级解决持续娱乐问题,未来不可想象。

导流效率高:除了入口多、流量大,导流效率高也不可忽视,谁都知道:页游和端游打同样的广告,广告变用户的转化率,页游远远高于端游。

HTML5对最终用户的3大优势

大幅降低使用门槛

为什么流媒体会替代下载视频成为主流?为什么页游会如此火爆?只因用户太“懒”。让用户更方便的满足需求,有时效果好于更多的满足需求。

用户眼睛看到一个兴趣点,点击后,就应该立即开始满足用户需求。比如流媒体可以立即看,页游可以立即玩。而目前的原生应用市场,用户需要这样操作:选一个应用、等待下载、确认权限、等待安装,然后点击打开。这样糟糕的体验迟早要被颠覆。

不管是App、游戏还是音视频,未来都将即点即用。谁先满足用户这个需求,谁就制胜。

实时更新、差量更新的优秀体验

HTML5应用可以绕开应用市场的限制进行自主实时更新,用户可以快速享受新服务。

而且这种更新完全可以是差量更新,比如某个HTML页面或某个js文件有问题,只更新这个几k的小文件就可以了,这比原生应用的更新体验好太多。

跨应用的使用体验

目前手机应用切换是以桌面或任务管理器为中心的,但事实上这些中心很影响效率和体验。用户想出差三亚,先打开去哪App订票,然后切回桌面,再找到并打开天气App,搜索输入三亚,再切到桌面,找到并打开航旅纵横App,输入航班号值机,哦对了,航班号多少来着,再切到桌面,找到并打开去哪App看航班号,最后找到并打开租车App,输入租车地点,然后再切回桌面。

在原生应用体系下,用户只能这样。但在HTML5体系下,他不需要切回桌面,他可以在App间方便的直接跳来跳去,而不是使用一个一个孤岛App;他更不用重复录入数据,应用间可以方便的互相传递数据。

这种模式需要一点想象力,但未来迟早会来。

分析至此,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不管是站在最终用户角度、还是站在开发者角度,HTML5必将取代原生应用当前的位置。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颠覆。

还有什么会被改变?

HTML5的爆发,原生App生态系统的颠覆,是一场产业革命,很多角色都会受到影响,我们来预测一番。

新型HTML5引擎战火将烧起

标准的HTML5引擎并不能解决HTML5的所有问题,拥有大流量入口的互联网巨头,莫不在思考内嵌更优秀的增强引擎。腾讯推出了X5浏览器引擎,就是看中这个机会。目前各路浏览器厂商、应用市场厂商、甚至rom厂商,都在努力整合更优质的浏览器引擎。假使微信内嵌的Webview可以运行更优秀的canvas游戏、假使360手机助手可以发行即点即用的HTML5应用并且能力体验与原生一致、假使小米rom内置更强大的webview使得所有HTML5应用在小米手机上运行的更流畅。

一个巨头开始行动,所有巨头都会闻风而动,没错,这场战役会是移动互联网世界的二次世界大战。

应用发行市场将洗牌

由于超级App的巨大流量能轻易成为HTML5应用的入口,并且会形成大者更大的效应,传统的应用商店、甚至线下预装,这些流量不足和效率偏低的发行模式将被挤出市场主流。本身也是超级App的大流量应用商店,如果转型得当,也将以发行HTML5应用为主。

广告和统计市场

原生的广告和统计SDK提供商会面临尬尴,Google、百度等基于网页的广告和统计服务会取得更大的优势。开发者不再需要打包SDK,引入一个Script即可。

开源技术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更加流行

HTML的开放性造就了大量的开源产品,也反向促进了HTML的繁荣。在Github上有大量的JS框架,而原生的开源代码数量相比甚少。而未来移动互联网世界将因为开源而发展的更迅速,这里也同样存在类Github厂商的机遇。

开发工具的变化

早期HTML只需要记事本写几个Tag,中期的HTML、JS、CSS比较复杂,需要更高级的文本编辑器,但HTML5到来后,它的代码量、复杂度、开发模型将与原生开发看齐,需要类似XCode、Eclipse等专业的IDE工具来解决开发、调试的问题。一些以会使用记事本写代码为荣的开发者,将面临思路转换甚至被更高效的开发者淘汰。

性能分析调优

目前很多针对原生应用的性能分析调优工具或服务,未来也面临转型,HTML5应用的性能分析调优是另一个世界。

混淆与产权保护

HTML5是开放代码的,好处也带来弊端,有些东西开发者希望暴露,但有些东西开发者希望保护。混淆技术就变得更有商业机会。PC Web上Gmail的混淆就做的不错。除了JS混淆,离线数据加密相信也有不少空间。

安全厂商的新机会

HTML5的强大会引发很多安全问题,并且解决思路与原生不一样,业内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安全厂商领导者。

熟知历史才能预知未来,让我们来看看HTML5为什么诞生、这8年是怎么过来的。

HTML5的诞生

自W3C于1999年发布HTML4后,Web世界快速发展,一片繁荣。人们一度认为HTML标准不需要升级了。一些致力于发展Web App的公司另行成立了WHATWG组织,直到2007年,W3C从WHATWG接手相关工作,重新开始发展HTML5。

HTML5的发展史,有用户的需求在推动,有技术开发者的需求在推动,更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在推动。

在互联网的早期,对用户而言,能打开浏览器接入到互联网世界就是一个神奇的事情,但互联网发展到2005年前后,开始出现下一个变化,就是宽带互联。

随着宽带的普及和电脑性能的增强,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通过互联网看新闻、收发邮件,消耗更高带宽的娱乐产品开始出现,就是流视频和网页游戏。其实视频和游戏是古老的需求,在互联网不普及的时候,需求的满足方式是离线传输的VCD和游戏光盘;后来互联网逐渐普及,人们更改了使用方式,通过下载软件+本地媒体播放器来看视频,下载体积较大的端游玩游戏。

但是对消费者体验更好的新方式还是出现并颠覆了以前的一切,那就是流媒体和网页游戏。Youtube等公司把握住潮流飞速崛起,各种页游公司也如雨后春笋。

但是HTML标准没有把握住产业的变化及时演进,浏览器产品也未升级,这块新需求被浏览器插件满足了,那就是Flash。这个部署在亿万浏览器里的商业插件俨然成为事实标准。2005年Adobe巨资收购Macromedia,把Flash收归旗下,紧接着大幅推广FLV流媒体和action script语言,很明显这桩收购可以列为IT并购的经典案例,FLV流媒体和Flash游戏风靡互联网,Adobe在新的产业升级中攫取了大量的利润。

除了Flash这个商业产品成为了事实标准,W3C还面临一个尴尬,就是另一个私有扩展协议的制造者―IE。IE当时在桌面浏览器占有垄断地位,并且扩展了大量的IE Only语法,开发者完全不知道这些语言是谁定义的。整个web世界,就被两家公司微软+Adobe绑架了。

很多IT巨头都坐不住了,尤其是苹果和Google。PC操作系统的世界难有突破,Web浏览器被苹果寄予厚望,而且第一代iPhone只支持网页,那时还没有Appstore,Safari是乔布斯非常看重的产品;新贵Google虽然大量赞助Mozilla,但并未对IE的地位产生实质影响,收购了YouTube后发现底层被Adobe控制,也是非常难过,而且Google每年给IE的搜索框和Adoble FLV缴纳的费用真不是小数目。

既然大家都是W3C的主席单位,好吧,我们重新开始做HTML5吧。

是的,HTML5其实就是这么诞生的。那是2007年,IE和Flash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HTML5第一阶段: Web 增强与破垄断

自HTML5诞生以来,一共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是Web增强和移动互联网。我们先从Web 增强说起。

web体验的丰富增强主要表现在:1. webapp,比如gmail;2. 流媒体;3. 游戏。我们就这3个方面来讲HTML5做了什么。

1. webApp

HTML5新增了离线存储、更丰富的表单(比如Input type=date)、js线程、socket王乐、标准扩展embed、以及很多css3新语法…

2. 流媒体

HTML5新增了audio、video

3. 游戏

HTML5新增了canvas、webgl

当然还有Google努力在HTML5中推进Header和Section等标签,以利于搜索引擎分析,这些不多述。

HTML5补充流媒体和游戏能力后,加上苹果强势拒绝在iOS上引入Flash,成功的遏制了Flash的发展,然后就该遏制IE私有语法了。

在HTML5标准的升级过程中,苹果和Google同时也看到了浏览器市场重新洗牌的机会,他们一方面参与HTML5的规范,一边在浏览器产品上发力。Apple首先开始大力发展Safari,建立WebKit开源项目,Mac、iOS、Windows多平台齐发力;Google起初是赞助Mozilla开发Firefox,后来自己开发了v8引擎,合并WebKit,于2008年正式推出Chrome。“IE的私有规范+Flash不是标准,我们才是标准”这样的口号在新一代浏览器大战中打响,IE瞬间成为千夫所指的垄断代表,甚至成了阻碍Web发展的罪人(当时IE6已数年未更新,并且丝毫不惧Firefox的发展)。

偏偏微软此时也出了晕招,推出了一系列即不完整支持规范又互相不兼容的IE7、8、9、10,彻底失去了开发者的心。

Adobe的Flash被遏制,与Web霸主的位子擦肩而过;IE的私有标准被遏制,并且造成IE市场份额不停下滑,直到IE最新的移动版本反过来开始支持WebKit私有语法,真是令人唏嘘。不知道HTML6是不是该打倒WebKit垄断了。

HTML5第二阶段: 移动互联网

随着Chrome和Safari的高歌猛进,以及IE+Flash的衰落,HTML5告一段落,进入了下一个时代――移动互联网。HTML5的跨平台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进一步凸显。HTML5是唯一一个通吃PC、Mac、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等主流平台的跨平台语言。Java和Flash都曾梦想这个位置,但梦断于iOS。此时人们纷纷开始研究基于HTML5开发跨平台手机应用。很多人当时认为,原生应用只是过渡,就像当年从C/S结构转变为B/S结构一样。而且学习Objective-C和Java很费劲,我既然会网页开发,为何不试试HTML5。

W3C此时成立了Device API工作组,为HTML5扩展了Camera、GPS等手机特有的API,然而麻烦的是,移动互联网初期的迭代太快了,手机OS在不停的扩展硬件API,陀螺仪、距离感应器、气压计。。。每年手机OS都有大版本更新。而W3C作为一个数百家会员单位共同决策的组织,从标准草案的提出到达成一致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跟不上移动互联网初期的快速迭代。

PhoneGap的出现,给开发者打开了一扇窗。很多人期待PhoneGap不停扩展API,来补充浏览器的不足。Adobe看到PhoneGap仿佛看到了重振江湖地位的希望,但在Adobe收购PhoneGap后,又发现这个东西可商用性不足,而且开源使得Adobe无法像Flash那样获取商业利益,于是就把PhoneGap捐给了Apache,改名为Cordova。

因为各种原因,Cordova的定位最终没有成为浏览器的强化,而走向了混合式开发。基于当时的背景,他们认为原生是不可替代的,“原生+HTML5”的混合模式更有意义。所以现在Cordova的使用模型是“原生工程师+HTML5工程师”一起协作完成App。

这时Facebook加入了W3C,牵头成立了Mobile Web工作组。Facebook是混Web圈的,并且在手机OS上没有自己的领地,他不喜欢被苹果和Google掌控的原生应用生态系统。Mobile Web这个工作组的重要目标就是让HTML5开发的网页应用达到原生应用的体验。然而,事与愿违,它不努力也就算了,结果是努力了却失败了。2012年,Facebook放弃了HTML5的新闻充斥了全世界的IT媒体,HTML5瞬间被打入冷宫。

Facebook为何放弃HTML5?核心是当时基于HTML5真的做不出好的移动App。对比Twritter等竞争对手的原生App,Facebook的HTML5版本实在无法让用户满意。比如Push功能,到现在HTML5的推送和原生的推送体验差距依然巨大,更不用说HTML5应用的页面切换白屏、下拉刷新/侧滑菜单不流畅等众多问题。看着原生工程师轻松实现摇一摇、二维码、语音输入、分享到朋友圈等功能,更是让HTML5工程师感觉自己站错了队。

即使Facebook不喜欢被控制,也不能拿被用户抛弃来冒险。而且Facebook并没有掌握关键点―手机浏览器内核。如果浏览器不跟上,徒然定一堆标准草案落不了地。

而浏览器在手机上的表现是什么呢?先看Google,Chrome性能虽高,但Android上的浏览器却并非Chrome,而是WebKit改出来的一个蹩脚的Android浏览器;再看苹果,iOS上不允许其他浏览器引擎上架App Store,而且其他使用Safari引擎的应用也无法调用苹果自己的JavaScript加速引擎Nitro。结果是苹果和Google不但不在浏览器上积极实现HTML5关于移动App所需的规范,反而对HTML5做出种种限制。

不管是当时硬件能力不足,还是手机OS厂商的故意限制,总之结果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初期,一定是原生应用生态系统的天下,iOS和Android首先自己的地盘稳固后,产业才会向下个阶段升级。

Facebook也好,PhoneGap也好,想在移动互联网初期就分一杯羹是分不到的,但坚持下来,机会往往会出现。

HTML5这回真的来了

终于,在2014年10月底,W3C宣布HTML5正式定稿。这个时间,不晚不早,硬件性能更强、手机OS迭代速度下降。

随着HTML5标准定稿,一切纷争将告一段落,现在,属于HTML5的时代到来了。

有人说,光标准定稿没用啊,配套起来了吗?HTML5做的应用究竟能否匹敌原生App?答案是,HTML5不但可以匹敌原生App,甚至它天然的很多特性超越了原生App。

我们先谈谈HTML5原来不如原生应用的地方,业内俗称HTML5有“性工能”障碍。即HTML5性能不如原生、开发工具不如原生、能力调用不如原生。

手机App三年内将彻底消失 HTML5将颠覆原生App世界?

这几个问题导致开发者无法使用HTML5做出与原生一样的App。然而,不管是硬件升级还是OS厂商策略变化,以及相关软件技术的成熟,已解决了HTML5的“性工能”障碍。

1. 硬件升级

2011年,iPhone 4s的CPU是A5,现在iPhone 6是A8,按苹果的历次发布会的说法,速度共提升了7.5倍。这3年间7.5倍的速度提升,抹平了太多HTML5的性能问题。

2. 苹果、Google的策略变化

Google在2013年底发布的Android 4.4,内置的Webview不再是蹩脚的Android WebKit浏览器,而是Chromium,性能大幅提升。从最新的Android5.0开始,Webview可以通过Google Play Store实时更新,和Chrome的升级保持一致,用户就可以不刷机享受到最新的浏览器引擎;再看Apple方面,2012年iPhone 5发布后,HTML5在iOS上的表现已令人满意,Safari独家的JavaScript加速引擎Nitro不再那么重要,不过在iOS 8发布后,苹果还是很识趣地取消了三方程序调用Nitro的限制,现在任意浏览器或应用调用iOS的UIWebview都可以利用Nitro加速,这样在前端使用JS做大型运算也成为可能。两大手机操作系统霸主和浏览器巨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使得HTML5在手机上的发展不再受限,而且这个变化不可逆只能继续向前,这种变化势必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 软件技术的成熟

PhoneGap的发展虽然放缓了,但其他产品技术却成熟了。2014年的iWeb大会上,众多厂商的产品提供了面向开发者免费或开源的HTML5性工能障碍的解决方案。

(注:编者作为从业人员,也会在分析各种方案时提到我们公司的方案,但编者会客观不夸张的陈述方案,而且该方案是纯免费的,没有商业销售嫌疑。)

DCloud公司在iWeb大会上发布了系统的HTML5“性工能缺失”的解决方案,包括:

a) 性能:提升HTML5性能的手机端引擎,让侧滑菜单、下拉刷新等动态交互卡顿的问题得以解决;

b) 工具:HTML5开发IDE产品HBuilder, 超快的编程利器;

c) 能力:把40万原生API封装成JavaScript对象,以解决HTML5能力不足问题的Native.js技术;

d) 最接近原生体验的高性能框架:MUI框架,体积只有几十K,加载、运行远快于一般框架。

基于该方案开发的HTML5应用完全可以达到原生App的功能和体验。

手机App三年内将彻底消失 HTML5将颠覆原生App世界?

使用HBuilder开发HTML5应用

英特尔公司发布了Crosswalk引擎,可以让Android 4.0-4.3的手机上的应用打包Chromium引擎而不是Android WebKit。毕竟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Android 4.0-4.3的手机,同时统一的webview也避免了兼容性的烦恼。

在专业方向上很多公司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触控的Cocos2d-html5、Egret runtime和Ludei CocoonJS强化了Canvas的表现,让HTML5游戏体验更好;UC、猎豹等手机浏览器都强化了音视频播放的表现。

不管是硬件升级、软件成熟,还是操作系统厂商策略变化,都在强力推动HTML5的爆发。

不过要注意,我说的HTML5爆发,不是指手机浏览器会替代桌面成为应用入口。有人说HTML5不好,因为用户讨厌打开浏览器输入URL的过程。我想说这种想法是对HTML5的片面理解。HTML5!=传统浏览器,虽然编程语言还是HTML、Javascript、CSS,但发行方式绝不是传统网站那么简单。HTML5应用的入口,反而很少是启动浏览器输入URL,它可以是存在于手机桌面的图标、也可以来自超级App(如微信朋友圈)、以及搜索引擎、应用市场、广告联盟。。。到处都是它的入口。它的入口,比原生App更多。

原生App的颠覆

HTML5的“性工能”障碍得到解决,可以接近原生App的效果,所以它就可以替代原生App吗?很多人认为,即使HTML5会发展的比现在好,也将是与原生App各占一部分市场的格局,要求不高的长尾应用会使用HTML5,而主流应用仍是原生App的天下。

但我认为这样的想法很危险,就像Apple成立前,HP的高层告诉沃兹:谁会在家里摆一台电脑呢?未来HTML5肯定会颠覆原生App。

结语

其实未来如何发展是没人能准确预测的,变量非常多。但我想让用户和开发者都更方便的趋势是不会错的。

我在这里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但我希望我们能理智的分析,在争议中提炼真知,而不是未经思考或验证仅因为害怕被颠覆而无谓的乱喷。也祝愿大家在HTML5的浪潮中,把握住机遇,享受下坐在风口当猪的感觉。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在智能手机中掀起一阵狂潮的一加手机,可不仅仅只是手感爽爆啦而已,莫博士称一加是最具硅谷味的中国创业公司。纵观它的发展历程,你完全可以将它定义为一部逆袭的宝典。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且看一加如何所向披靡!

此款智能手机便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市场的神机,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灵活的市场营销战略计划。一加手机已经摘得了中档智能手机的桂冠,而且关于这个产品的好评如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国外用户之间广泛传播。

这款曾经只能通过在官网上“邀请制”来出售的智能手机做得非常好。因为这一方式,一加官网的访问量猛增,在2014年12月时已达到了2560万的访客量。难以想象这样的伟绩都在一加开通官网的一年后就已圆满达成。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一加手机营销策略是如何打造的?

一加野心勃勃的市场营销战略主要包含三个主要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他们本身创作团队的改革创新。将这三个要素全部整合起来,一个全面的三管齐下的市场营销战略便新鲜出炉。它不仅在铺天盖地的宣传炒作上大获成功,而且最大程度上刺激了用户蠢蠢欲动想要购买这款智能手机的欲望。这一切到底得归结于哪三个法宝呢?

首先,这款手机很便宜而且在质量上不算含糊,相比此低价位的手机,它拥有一定的性价比优势。

其次,得益于它只能通过“邀请”方式购买的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方式就是掀起一加手机热潮的背后推手。制造商巧妙地迎合了人类的这种心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只能通过“邀请”购买的方式使得制造商能循序渐进地满足用户不停的预定要求。而且用户在此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增加对此款手机的期待重视,毕竟这些有机会购买一加 One的幸运儿可都是挤破了头才获此殊荣的呀。

最后一点便是此款产品在手机市场中处于有利的位置,相对于它现存的对手来说,一加手机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利基市场――极客手机(也为发烧而生?)。

把这三个要素全部融入到非常精巧的广告宣传竞争中,再贴上一加自己的流行标签。这些加起来便构成了一加随时可能准备占领整个市场的秘诀。

以一加一些让人卓有成效的广告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非常清晰流畅,简洁明了。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他们会就激烈的竞争揶揄调侃一番。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一加正贪食海外智能手机市场份额

一加的市场营销战略非常有效,他们希望能抓住全球范围内用户的注意力,因为产品网站的访客是全球范围内的对此款手机感兴趣的人。

我们可以看看下图,这是一加网站上访问量最多的15个国家。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毫无疑问,美国人民雄踞榜首,成为一加海外市场的忠实小伙伴。大家可以看到虽然现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并不高,但是印度市场一加手机的销售比率却同比增长了81.72%!这无疑预示着印度将成为一加又一个蒸蒸日上的海外市场。除了印度,还有很多国家的增长比率也非常惊人。可以说,一加在海外市场的人气照样可以用爆棚来形容。

所向披靡,力压强敌

这款新手机在业界享有“凡是科技大咖必须人手必备一部”的美誉。这样的评价对一加网站访问量的剧增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其他有关科技方面的网站,这些网站的主页通常会有意识地引导用户去点开它们产品的页面,这样,用户对该品牌的认知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加强。

以下图表解释了这一现象,网站通过推荐分享可以加强产品效应,使之保持持续不退的热度。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那么一加究竟是如何在这场恶战中出奇制胜的呢?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一加的竞争商们将如何应对这个智能手机市场中的风头正劲的后起之秀呢?

为了得到取证考察,大家可以看看究竟它是如何在相关网站的访问量上出奇制胜的,我们这一次以黑莓,HTC,摩托罗拉和小米为例。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通过上图大家不难发现,这与其说是竞场,还不如说是一加的个人秀。一加在数月内就以惊人的速度反超了它的竞争对手们。而且它的访问量还在以神一般的速度向上飙升。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便是:一加网站的访客并不是萍水相逢的匆匆过客,这从他们在网站上逗留搜索,其时间的长短便足以证明他们对一加的迷恋程度可见一斑。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一加的决胜锦囊:与社交媒介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目前,虽然一加在访问来源的限制使得访问总量出现了下滑,但是,和一加一些竞争对手相比,一加是唯一一个在网站的直接访问上就拥有难以忽视的用户群的主力军。毫无疑问,这揭示了一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它在业界获得了优良口碑早就超出了自己的设想。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可能这还不够明显,那么,大家可以看一下一加通过社交媒介获得的访问量大小。一加在社交媒介获得的访问量早就可以把它的竞争对手甩出几条大街了。

也许相比起其它的主流网站访问来源,社交媒介只能这一小支略微显得有些上不了大台面。(特别是与直接访问和搜索引擎相比而言)但不得不说一加还是占据了社交网络这一领域的制高点。社交媒介为一加提供了将近总访问量的8%!当然这还处于不断飙升中。Facebook、Reddit和Twitter这社交界的三巨头占据了社交媒介访问量的半壁江山。

同时,一加在访问来源的分配上也做得相当出色。这使得它在这场恶战中能够独善其身。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一下这款手机在满足手机的独家专享的情调上做的努力。当一件东西只能通过“邀请”的方式购买时,每个人都难以按捺,心里像猴抓猫挠般地想要得到它,于是大家便会口口相传,无意间便扩大了它的影响力。

  最后的蓦然回首,更加的摄人心魄

一加的营销战略中最出彩的一点便是用户只能通过“邀请”方式购买。这促使一些有独特品味的企业家也开始通过“邀请”的方式参与其中。这给商业模式中关于实现手机的持续性发展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黑色星期五和剁手星期一便随之而来,在这两天里,一加会暂时解除只能通过邀请购买的禁令,大家可以正常地在网上购买到手机,一解可望不可及的相思之苦。这也大大提高了这个手机品牌的格调品味。

2014年10月28日,一加的日访客量已经达到了250万。这个数据相比9月份日平均访问总量增长了226%。要知道这个访问量可只是一加一天的访客!然而相对于相似网站而言,整个10月份的总量能到达这中水平都实属不易。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在那以后,一加开始允许用户在星期二免邀请购买手机,当然这影响不大,一加照样还是炙手可热的单品。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如果“邀请”解禁持续的时间更长,一加手机在用户中掀起的热潮是否能够延续下去仍要拭目以待。但是即使对一加的未来是好是坏持怀疑态度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在一些相对来说不那么具有影响力的新生品牌来说,一加 One的成功确实有它的独特之处。一加用它精巧的营销战略作基石和强大的社交媒介作后盾,使它的各项业务迅速攀升,终于练就成为了中档手机中的战斗机。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以为创业公司上市就万事大吉?其实战争才刚刚开始

以为创业公司上市就万事大吉?其实战争才刚刚开始

  如果是第一名先上市,第二名的价值在投资者眼中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无论创业者们如何表明“不觉得上市是最重要的事”,处在上市档口时,他们无不摩拳擦掌,或明或暗地施展十八般武艺,冲刺或者阻击对手IPO。

每年都会有众多的创业公司把IPO提上日程,期望能够成功地体会到那“做梦一般”的时刻,这一过程犹如一场冲锋与阻击兼具的战役,结果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年也不例外。

“上市不是一件重要的事,公司业务的发展更重要。”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在面对“如何看待上市”这一问题时,都会抛出这么一个“标准答案”。但不论承认与否,上市是创业者的“终极梦想”中最关键的一个。

“上市是一件好事,可以使公司更正规,融资渠道也更多。全世界最优秀的100家公司,有90家是上市公司,这就说明了问题。有些人上市之后赚到钱,反过来说没必要上市,却也没见他们退市,这叫放下筷子骂娘。”向来说话直率的陌陌CEO唐岩在上市前曾对《财经天下》周刊谈论他对上市的看法。后来,在IPO现场,他表示敲钟的一刻如“做梦般美妙”。

“市场上的第二名可能更着急上市,第一名反而不那么着急。”美团CEO王兴、赶集网CEO杨浩涌都曾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过这个意思,这两家公司都被传将在今年排队上市。实际上,不论第一名,还是第二名,当其中的一个要上市时,剩下的那个总会不舒服。

上市,意味着更多的融资渠道,这当然是竞争对手不愿意看到的。而如果是第一名先上市,第二名的价值在投资者眼中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无论创业者们如何表明“不觉得上市是最重要的事”,处在上市档口时,他们无不摩拳擦掌,或明或暗地施展十八般武艺,冲刺或者阻击对手IPO。

  赶集网VS58同城:冲刺与阻击

赶集网和58同城,可谓是一对老冤家了,都成立于2005年,目标受众一致。2013年10月,58同城登陆纽交所,看起来,两者之间的拉锯战暂时有了一个结果。不过,杨浩涌不这么认为。2014年8月14日,赶集网获得老虎基金和凯雷投资的2亿美元的第五轮融资,随后杨浩涌表示将在2015年6月赴美IPO。

当时,杨浩涌说,“它们刚刚出的财报,然后股票开始跌,从54块跌到了47块多。原因是什么?一是我们融资了,58同城也说:‘我们有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再就是分析师会分析我们两家的增长速度,我们也比他们快不止一点点。”杨浩涌强调,公司不会以第二名的身份去上市。“我们当时想,是2014年做IPO,还是至少再等1年,后来决定2015年做。”

而58同城CEO姚劲波的思路也很清晰,他明白融资之后的赶集网必定会在2015年冲击美股,他当然希望将这个进程扼杀在摇篮里。

虽然58同城和赶集网都是分类信息平台起家,但各自都在进行O2O服务的探索转型。半年多来,双方你来我往,在家政、汽车、房地产、招聘等各垂直领域不断见招拆招。

作为赶集网首个O2O项目,赶集好车于2014年12月上线。杨浩涌表示,其中第五轮融资中的1亿美元被投入到了赶集好车中。杨浩涌表示,赶集做二手车业务,旨在重构二手车交易产业链。他的期望很高:2015年,赶集好车项目将完成100亿元交易额。随后,58同城摆出了“下足血本做汽车生意”的架势,2月27日宣布全资收购驾考平台驾校一点通,同时还投资了273二手车、e代驾、宝驾租车、卓杰行(汽车拍卖平台),还有自有的58陪练与计划中的58违章查询。可以看出,58同城对汽车市场不只是虎视眈眈,而是面向汽车行业布局全面的产业链。

房地产是O2O市场中公认的大蛋糕,赶集网在2013年就内部孵化了蚂蚁短租项目,今年3月,58同城宣布2.67亿美元正式并购安居客集团,直接进军房地产项目。3月9日,土巴兔装修网完成C轮融资,58同城表示,除了以3372万美元参与此次投资外,还将投入大量广告资源及战略性合作资源。

招聘也一直是双方的主战场,2014年11月,58同城宣布公司已于近期全资收购一家垂直行业招聘网站“魅力91”。3月12日,赶集网宣布针对中基层蓝领劳动者推出了一个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务)的移动招聘应用易招聘,杨浩涌表示,2015年在线招聘营收目标为15亿。

在家政市场上,2014年12月底,赶集网宣布推出生活服务领域的放心商家服务,整合线下的商家。而58同城则重金打造了58到家。

双方的战争从业务布局甚至延伸到了代言。针对58同城的杨幂,最近赶集网换掉了此前的代言人姚晨,转而启用了范冰冰。赶集网的解释是,大数据调查显示,范冰冰才是赶集网的主要用户――蓝领阶层心中的女神。

至此,在“招聘、汽车、房产、线下服务 O2O四个万亿市场”以及代言人上双方都展开了布局。白驹过隙,现在距离杨浩涌所说的6月,只剩下3个月的时间。对于58同城和赶集网而言,都到了紧要关头。

  美团网VS大众点评:大众点评更着急?

美团网和大众点评,都被认为是2015年最有可能上市的企业。3月12日,传言称大众点评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可能达到8.5亿美元。就在1月,大众点评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团网宣布获得最新一轮7亿美元融资。

根据第三方行业分析机构的统计报告,2014年第三季度,美团、大众点评团、百度糯米占据中国团购市场份额前三名。其中美团名列第一,占据团购市场份额的55%,大众点评团占比22%,排名第二,第三名百度糯米占比13%。整体来看,目前中国团购市场竞争格局已成“三足鼎立”之势,未来针对市场份额以及用户的争夺主要集中在前三名当中。

美团和大众点评都把自己定位于提供“吃喝玩乐”服务的公司。2014年,大众点评、美团就都曾发起1元甚至零元“吃喝玩乐”活动。比达咨询《2015年1月外卖O2O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外卖O2O订单量市场份额中,饿了么以28.4%位居第一,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分别位居第二、三位。其中,饿了么在1月完成3.5亿美元的融资,大众点评是投资方之一。

电影消费是除了餐饮消费之外通过补贴实现激增的领域。美团猫眼在电影O2O领域有其先发优势,覆盖了全国3500家影院。不过,大众点评2015年春节期间也售出了650万张电影票。据统计,目前,猫眼电影和大众点评加起来大约在国内电影市场覆盖逾40%的市场份额。

2015年1月初,大众点评CEO张涛发邮件宣布告别“慢公司”,并发力三四线城市。大众点评称,目前公司旗下团购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在今年新开拓的三四线城市中,已有近20城实现逆袭,实现了当地团购市场占有率第一。目前大众点评在业务营收、用户数、服务覆盖等方面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150%。不过,这与美团网的数据统计似乎有所出入。根据美团网的内部统计,美团已经在800多个城市进行了布点,其中80%为三四线城市。目前市场占有率不是第一名的城市仅有北京、上海、苏州及个别县市。

其实,美团网已经占据了团购市场的老大位置,但是大众点评网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排名。由于大众点评被收购在腾讯旗下,这让整个团购市场未来的格局成为了未知数。2015年,腾讯从大众点评又分出了婚礼业务,开创餐饮预订业务,看起来,腾讯对大众点评的改变还只是开始。有了腾讯的支持,大众点评的实力大增,有了更多想象力,其非常渴望能在此时实现反扑。但如果美团率先成功IPO,势必削弱大众点评的气势。

 滴滴VS快的:合并也是光明大道

2015年,最具戏剧性的情节,莫过于滴滴与快的合并。2014年,滴滴与快的之间掀起了这一年最为惊心动魄的“烧钱大战”。创业公司间的资本战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正如经纬中国管理合伙人、快的投资人徐传所说,“滴滴和快的这两年多的故事,很像2005年、2006年的视频大战,以及2009年、2010年的团购大战,中国的互联网江湖,每两三年都要打一次。”滴滴背后是腾讯,快的背后是阿里,这样的格局注定让这场战争打起来更为剧烈。

但双方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最简单的解释,是1月21号那天,两个CEO在过去一年半里不打不相识,共同决定一起做比分开做更好。”徐传认为,即使双方合并了,打车市场的战争仍没有结束。神州租车、易到用车、uber等接下来将发起的挑战或许不会亚于2014年的“烧钱”大战。就像当年的优酷、土豆的合并,并没有对中国视频网站形成垄断一样。

但无论如何,滴滴与快的合并后,新公司市场份额占据了9成以上,市值达60亿美元。徐传也言辞模糊地表示,“我个人认为,上市是为了聚集更多资本来做更大的事情。目前公司在银行里还有刚融好的资金,足够未来几年的业务发展。如果时机成熟,也会考虑上市,不过短时间内肯定不会。”

滴滴CEO程维称:“未来六个月是滴滴全新的挑战,六个月后,我们会交出答卷。”按照目前的企业布局和资本整合速度,滴滴和快的最快有望于6月启动上市。上市后,滴滴快的无疑将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的打车软件企业,其启动IPO时很可能成为百亿市值的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开发] 旅游O2O亏损背后:市场争夺步步惊心

[ O2O研究 ] 旅游O2O亏损背后:市场争夺步步惊心

互联网这个行业,背后真正玩的是资本。从千团大战、滴滴快的对决再到今天的在线旅游混战,烧钱似乎永远都停止不下来。近日旅游o2o领域四大在线旅游上市公司的集体大亏损,更是让外界有些咋舌。本文就为您盘点旅游O2O烧钱大战的主要战场。

[O2O开发] 旅游O2O亏损背后:市场争夺步步惊心

携程,作为国内在线旅游市场的老大,首次加入了亏损的行列。携程2014年第四季度净亏损2.24亿元,这是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去哪儿,2014年全年总营收为17.568亿元人民币(2.831亿美元),同比增长106.5%,但与此同时,2014年去哪儿全年运营亏损高达18.448亿元人民币(2.973亿美元)

途牛,2014年净收入为35亿元人民币(5.697亿美元),同比增长81.3%。但同时,全年四个季度全部亏损,2014年净亏损达到4.479亿元(7220万美元)

艺龙,2014年第四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2.462亿元(约合3970万美元),但2014全年同样净亏损2.69亿元,亏损额度相比去年进一步放大。

其实,亏损的远远不止这四家旅游O2O公司,几乎所有的旅游O2O都在亏损。刘旷认为,旅游O2O平台之所以都会如此疯狂地砸钱抢夺市场,其实都是在做百米冲刺前的加速。眼下旅游O2O领域正处于一个两超多强时代,还没有完成形成定局,但是未来3年左右的时间里,旅游O2O这个市场定然将会迎来寡头时代。对于所有的旅游O2O平台来说,如果现在不烧钱,到时候想烧钱都没有机会了。在资本的推动下,以下五大领域成为了旅游O2O烧钱大战的主要战场。

一、酒店O2O

酒店对于旅游O2O来说,是他们争夺的重心所在。在酒店团购出现以前,在线酒店预订的市场份额几乎被携程、去哪儿、艺龙这三家所瓜分,通过在线预订的酒店也几乎都是以经济型的酒店为主。而团购出现以后,又集中在经济型酒店,但是低价的酒店团购却对此前的在线酒店预订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传统OTA相比,酒店团购有着不小的优势:

其一、酒店团购采取的都是先支付的形式,一旦客户先在线付了款,客户的到店率就能大幅提升。据统计,酒店团购的到店率能够达到90%,这大大超过传统OTA的到店率。

其二、对于商家来说,把一些酒店入住率不高的时段低价团购出去,这样既能保证收益率,同时还能通过团购进行品牌宣传,甚至还能把一些经常喜欢团购的用户变成自己的忠实用户,所以很多酒店商家都愿意与团购网站进行合作。

其三、酒店团购的价格往往比较低,这比传统OTA的在线酒店预订要低很多,对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刘旷本人外出也经常会通过在线预订和团购来预约酒店,对比之下我会发现同样星级服务的酒店,你通过团购入住的价格至少要比在线预订入住的价格低三分之一以上,自然我也就更愿意选择团购的方式。除非是在一些假日期间,酒店不进行团购促销我才会选择在线预订的方式。

其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酒店O2O大为兴起。很多人会直接通过手机来搜索附近的酒店,而团购借助地图、手机APP等应用占尽了先机,大大刺激了本地市场对酒店产品的需求。

既然酒店团购相比传统OTA有着明显的优势,在线旅游平台也就开始纷纷转向酒店O2O,并进军酒店团购,抢夺市场份额,成本也就大幅提升、利润大幅下降。

第一、原来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的酒店预订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在这些城市展开团购合作多少都会有些资源积累。但是面对美团、大众点评纷纷进军三四线城市,在线旅游平台自然不能放弃这部分市场。所以从去年开始,去哪儿、携程等旅游平台纷纷大举进攻三四线城市,与团购网站展开酒店O2O竞赛,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线旅游平台的亏损。

第二、对于酒店在线预订平台来说,进军酒店团购同时也就伴随着价格的降低,自然也就意味着利润空间的大幅缩减。

第三、人工、广告成本大幅增加。尤其是进军酒店O2O,打通线上线下,需要大量的地推人员。

二、票务市场

说到票务市场,机票是在线旅游平台渗透率最高的一个领域,而这个领域几乎被携程和去哪儿霸占。很多人都说目前国内的在线旅游分为四大派系,分别是携程系、腾讯系、阿里系和百度系,其实都不过是人云亦云。如果说淘宝旅行属于阿里系,这自然无话可说;说去哪儿属于百度系,也勉强说得过去,实际上虽然百度占股70%,但是运营管理却完全是去哪儿单独作战;不过要说艺龙、同程等属于腾讯系,穷游等属于阿里系,这完全说不过去,毕竟阿里、腾讯只是战略投资,不能说阿里、腾讯投资了,这家旅游平台就跟阿里或者腾讯姓了,那其他还有那么多股东能答应吗?

所以不要觉得BAT有多可怕,也不要什么都跟BAT扯上关系,在未来的万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一定会有新的公司颠覆BAT。就拿机票在线订购来说,阿里和腾讯又有多少市场份额呢?真正冲击在线旅游平台票务市场的,还是团购和O2O,尤其是旅游景点的门票团购。

O2O出现以前,在线旅游平台除了机票预订比较火爆之外,其他实际上都没有太多的市场份额。火车票更多还是在线下和铁道部官网购买,而旅游景点门票和汽车票则几乎很少有人通过旅游平台购买。

O2O和团购出现之后,引爆了旅游景点门票的在线购买。面对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糯米等团购网站的步步禁逼,旅游平台不得不出来竞争,同时也推出门票团购与之竞争。与酒店O2O一样,为抢夺市场份额自然也就导致利润下降,亏损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三、租车、专车市场

移动互联网时代涌现了很多新的公司,滴滴、快的两大打车公司从对战到最后结合点燃了国内整个旅游租车市场。于是,携程、去哪儿等旅游平台又纷纷开始进入到旅游租车市场,并推出了租车、专车等服务,携程还投资了易到用车。

要吃下旅游租车市场,在线旅游平台面临的竞争着实不小。短线出租车市场已经被滴滴快的所霸占,根本没有旅游平台什么戏了。而专车市场领域,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哪一个都不弱,同时还面临着来自PP租车、宝驾租车、友友租车等P2P租车平台的竞争。

对于在线旅游平台来说,新业务的推出和拓展同样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上的输出,不亏损才怪呢。但是要打造一个完整的O2O产业链,租车、专车市场却又是旅游O2O平台不得不做的,对于旅游O2O来说,吃、玩、住、行缺一不可。

四、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对于各大在线旅游平台来说,是他们竞争相当激烈的一个领域。目前在国内市场,休闲旅游占据了整个旅游市场份额的20%左右,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未来国内的休闲旅游市场份额将会和发达国家持平,达到50%

这几年,自驾游、自助游、房车游等新型休闲旅游方式的兴起,也让各大在线旅游平台开始逐步转移旅游市场的重心,并纷纷推出了“漫游”型、自由行、半自助游等旅游产品。于是,休闲旅游市场也就成为了各大在线旅游平台新的战场,从去年开始,这个领域就正式迎来了剑拔弩张、硝烟弥漫的“乱战”时代。

去哪儿网特制“消费者可用1元最高换购500元现金红包”;携程旅行网首次推出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同程、途牛也纷纷推出了一元门票活动……

五、无线市场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O2O的全面发展,而旅游O2O也因此大为兴起。争夺无线市场,抢占O2O这一制高点也就成为了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的重中之重。不管是去哪儿、携程,还是途牛、同程等旅游平台都把未来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无线业务上,当然成本也自然就随之不断增长。

首先,当然是人工成本的支出。成立移动端事业部,需要引入新的技术人才和运营人才。

其次,开发成本的增长。移动APP的用户体验十分重要,要打造一款适合用户、体验更佳的移动产品,需要领先的核心技术。

最后,推广成本是最大的一块支出。和几年前刚开始推出移动端不同,目前不论是去哪儿、携程,还是途牛、同程、艺龙等,其获取一个移动端口用户的成本都在不断增加。

可以毫无异议地说,各大旅游O2O平台未来谁能够称霸无线领域,谁就能称霸整个市场。

结语:总体来说,抢夺市场是导致四大上市旅游公司集体亏损的主要原因。2014124日,携程CEO梁建章在新产品发布会上透露,未来携程将拿出10亿元继续开打价格战,推出不同档次和领域的零利润旅游产品。次日,去哪儿网CEO庄辰超在公司内部讲话中高调表态,两军相逢,看总收入没有意义,去哪儿网有技术和成本结构上的优势,不怕打价格战,而且可以旷日持久地竞争下去。

放弃利润、拥抱市场”已经成为了旅游O2O平台竞争策略的主基调,未来他们还会继续在酒店、票务、租车、休闲旅游以及无线这五大领域展开烧钱大战,而且火药味会更浓。

一站式O2O APP开发

都不能带好“自家孩子”的周永明和鲍尔默

  3月20日下午,“为了确保HTC成功进入下一个10年成长阶段”。在HTC认为对的时间里做出了更换CEO的战略性决定。HTC宣布:HTC创始人、董事长王雪红将替代原CEO周永明亲任公司CEO;而原CEO周永明将退居二线,专注于面向未来的产品和技术研发。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周永明做得很棒,CEO人选不会有其他考量。”的王雪红还是换下了周永明,改由自己出山。而此刻换帅,更说明HTC的困境已愈发强烈,已到了不得已而为之的时刻。
  消息一出,业界哗然。而此时又让我想起了另一位行业大佬――史蒂夫・鲍尔默。2013年8月,为了使微软摆脱”旧时代象征,重新快速的驶入新航道“。掌舵微软14年的史蒂夫・鲍尔默宣布他将在12个月内辞职。微软也在2014年2月4日迎来了新任CEO――萨提亚・纳德拉。

周永明和鲍尔默这两位生于相同年代而又性格迥异的行业佼佼者有着太多相似的轨迹。

  一、周永明

生于1954年的周永明,在完成学业后初始加入了迪吉多电脑,担任资深工程师;随后在1997年与王雪红、卓火土共同在台湾桃园县创立HTC,并担任HTC首席执行长至今换帅。

周永明作为HTC的执行长,在他的带领下,HTC曾凭借敏锐的嗅觉,在塞班与微软Windows Mobile争霸时期,HTC选择与微软合作,垄断了Windows Mobile手机8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在安卓刚刚崭露头角之时,HTC又敏锐的与谷歌合作,推出全世界首款安卓智能手机。通过在不同时期选择合适的队友。HTC迅速成为安卓阵营前期的领头羊,确立了高端品牌形象,在美国市场超越苹果的市场份额,并在2011年一度达到了市值超335亿美元的巅峰。

但好景不长,HTC在在达到市值巅峰之后,情况急转直下,不仅吃了苹果谷歌和三星的闷棍,更自恃过高,错估市场形势,错失了中国市场这块大肥肉,并且在产品上又上演了创新不足,迷茫而又混乱的戏码。一次次的混乱与失误,一次次的错失机遇,让安卓头把交椅易主。HTC痛定思痛,欲要做出改变,想重回巅峰,合纵连横但均收效甚微。与微软合作,推出WP手机,但由于WP生态单板和诺基亚的存在,让HTC在WP阵营总是处于可以忽略不计的万年老二位置。与Facebook合作推出HTC Firs也无疾而终。自2013年推出的全新旗舰HTC ONE M7,以及随后的M8,虽在诸多方面备受好评,获奖无数,但却落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境地。在高中低端全面出击,也没能为HTC带来能够使之再次崛起的关键销量。这一切的转变,都没能给THC带来他所希望的回归,而一步步的混乱,让HTC在衰退的泥潭不能自拔而至今日艰难求生。

  二、鲍尔默

生于1956年的史蒂夫・鲍尔默,在完成学业后初始加入宝洁公司担任了两年的产品助理经理,随后于1980年开始为好友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效力,从销售到微软公司销售支持执行副总裁在到接替盖茨担任微软公司CEO,直到最后的2014微软找到新任CEO。

在鲍尔默执掌微软的十多年里。他不仅微软妥善解决了当时的多达20个国家的反垄断调查,40个州的206项集体诉讼以及12家竞争企业的申诉,成功的维护了微软的公众形象,避免了微软可能被分拆的命运;而其在他的带领下,微软成为了企业市场中最大的技术提供商之一,他主导下的”Exchange、Windows Server、SQL Server、SharePoint、System Center 和 Dynamics CRM、Office365、Windows Azure云服务”这些产品如今成为某个领域有力的竞争者或者主导者,而正是这些产品奠定了微软成为企业市场巨人的基础。并且他带领下Xbox也成功的闯入了消费者的客厅,成功挤掉了任天堂,与索尼分庭抗礼,结束了日本统治游戏主机市场的格局。而且在鲍尔默掌舵期间,虽然经历了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的失败,但微软在PC操作系统的王者地位依然无人能够撼动,Windows和Office这两头吸金巨兽也源源不断的为微软贡献营收。鲍尔默执政期间,使得微软收入增加了3倍,利润也增加了一倍。

但人们更容易记住的是别人犯下的错误,一切的功劳都比上错误那么刻骨铭心。在鲍尔默治下,过度关注微软自身,保护Windows和Office,忽视外界而错失网络搜索和移动互联网,让谷歌和苹果迅速崛起并抢去微软光环;虽然随后在搜索领域推出Bing搜索对抗谷歌,在移动操作系统上先后推出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以及后续的Windows Phone 7、8操作系统对抗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但时至今日,微软在搜索领域和移动操作系统上仍是举步维艰,而其任期期间的Windows Vista和Windows8以及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的失败、Kin系列手机和Surface电脑的表现糟糕。让鲍尔默和微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陷入了空前的被动。而鲍尔默也由此被贴上了旧时代的标签。

都不能带好“自家孩子”的周永明和鲍尔默
  回溯HTC从代工厂的成长重生,到市值一度超越诺基亚的达到超335亿美元的巅峰,再到兵败苹果三星与国产小伙伴的今朝衰落和未来的渺渺无期的这段历史。HTC的辉煌与衰落都离不开王雪红的亲密战友周永明。回溯微软在鲍尔默治下一路的坎坎坷坷,PC端的王者,移动端的落后者,虽仍是业界巨无霸,但光环不再,未来艰难。微软的辉煌与迷茫也都离不开盖茨的亲密战友鲍尔默。

  三、结语

周永明和鲍尔默,他们都在创始人的极度信任下带领公司走上巅峰,但也同时让公司陷入新时代的困局之中。功过几分,实难讨论。但我们唯一能确认的是他们对于自己公司始终如一的爱,也许在他们眼中,公司就是他们的孩子。但残酷的是:他们已经不能够继续带“自家的孩子”了。

在离职演说上,一向风风火火的鲍尔默在告别他所热爱的微软时潸然泪下,失声痛哭;而周永明,虽然消息不多,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心酸。好在,微软在新任CEO纳德拉的带领下,已经重新起航;但HTC有能否在王雪红的带领下再次扬帆呢?

最后送上一首《临江仙》来告别这两位对公司有着狂热爱的前任CEO: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开发] 探例O2O的前生今世那些事儿

[ O2O研究 ] 探例O2O的前生今世那些事儿

o2o营销模式又称离线商务模式,是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特别适合必须到店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比如餐饮、健身、看电影和演出、美容美发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模式除了原有的B2BB2CC2C商业模式之外,020消费模式已快速在市场上发展起来。

2013O2P营销模式出现,即本地化的O2O营销模式,正式将O2O营销模式带入了本地化进程当中。究其本质,O2O营销模式的核心O2是在线预付。

[O2O开发] 探例O2O的前生今世那些事儿

O2O营销模式的优点

用户层面

1、用户可以获取更丰富、全面的商家及其服务的内容信息。

2、同时,能更加便捷的向商家在线咨询并进行预售。

3、节省支出,用户可以获得相比线下直接消费较为便宜的价格。

商家层面

相对用户群体,对于商家来说O2O更是长久发展之路:

1、商家能够获得更多的宣传、展示机会吸引更多新客户到店消费。

2、推广效果可查、每笔交易可跟踪,更加透明。

3、商家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可以大幅度提升对老客户的维护与营销效果。

4、通过与用户的沟通、释疑更好了解用户心理。

5、通过在线有效预订等方式、合理安排经营节约成本。

6、新模式对于拉动新品、新店的消费更加快捷。

7、降低线下实体对黄金地段旺铺的依赖,大大减少租金成本。

O2O平台本身而言

1、与用户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能给用户带来便捷、优惠、消费保障等作用,能吸引大量高粘性用户。

2、对商家有强大的推广作用及其可衡量的推广效果,可吸引大量线下生活服务商家加入。

3O2O数倍于C2CB2C的现金流。

4、巨大的广告收入空间及形成规模后更多的盈利模式。

另外,020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势主要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实体供应商而言:以互联网为媒介,利用其传输速度快,用户众多的特性,通过在线营销,增加了实体商家宣传的形式与机会,为线下实体店面降低了营销成本,大大提高营销的效率,而且减少它对店面地理位置的依赖性;同时,实体店面增加了争取客源的渠道,有利于实体店面经营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在线预付的方式,方便实体商家直接统计在线推广效果及销售额,有利于实体商家合理规划经营。

2)对于用户而言:不用出门,可以在线便捷的了解商家的信息及所提供服务的全面介绍,还有已消费客户的评价可以借鉴;能够通过网络直接在线咨询交流,减少客户的销售成本;还有在线购买服务,客户能获得比线下消费更便宜的价格。

(3)对于020电子商务网站经营者而言:一方面利用网络快速、便捷的特性,而且能为用户带日常生活实际所需的优惠信息,因此可以快速聚集大量的线上用户;能为商家提供有效的宣传效应,以及可以定量统计的营销效果,因而可以吸引大量线下实体商家,巨大的广告收入及规模经济为网站运营商带来更多盈利模式。

O2O模式的多元化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提及O2O模式时指出,“你如果不知道O2O至少知道团购,但团购只是冰山一角,只是第一步。” 眼下仍旧风靡的团购,便是让消费者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

然而,团购其实只是O2O模式中的初级商业方法,二者区别在于,O2O是网上商城,而团购是低折扣的临时性促销,对于商家来说,团购这种营销方法没有可持续性,很难变成长期的经营方法。不过,也正是团购的如火如荼,方才拉开了O2O商业模式的序幕。

据易观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0四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销售规模达到1728亿元,但其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份额仅为4.5%。因此,实现线上虚拟经济与线下实体经济的融合,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020模式的发展也正在逐步展现其多元化的一面来。

O2O模式多元化上也出现了很多应用的误区:

1O2O为了闭环而闭环

2O2O平台越多越好

3O2O可以托管代运营

4O2O平台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O2O三大派系

百度度系

百度凭借流量入口的优势,其很多业务进展都相当顺利。让商户自主通过百度的平台开展O2O业务是百度更愿意接受的方式。

1、由百度和新京报共同投资的京探网于20096月上线,定位于区域性生活服务平台,百度和新京报各占一半股份,具体内容由新京报提供和运营,百度提供的是则是资源和流量支持。

2201011月,百度的LBS产品“百度身边”正式上线,以美食、购物、休闲娱乐、酒店、健身、丽人、旅游等类目为主,整体属于信息点评模式,并整合了各种优惠活动信息。

3、百度的C2C平台百度有望于201010月推出生活频道测试版,20114月正式转型生活服务平台,同年11月改名爱乐活,并分拆独立运营,百度联合IDG和启明创投向爱乐活注资5000万美元。

420106月,百度旗下的Hao123上线了团购导航,20116月,“hao123团购导航”被升级为“百度团购导航”,百度团购开始由单纯的导航向O2O的方向进化。

5、百度于20132月开始上线自营团购业务,20138月以1.6亿美元战略控股糯米网。

6、百度地图2008年上线,20104月开放API,开始引入第三方网站增加POI信息。百度的O2O战略以百度地图为中心,百度团购和百度旅游(包括去哪儿)作为两翼,打造大平台和自营相结合的模式。

720141217日下午,百度Uber正式在北京的百度大厦签署战略合作及投资协议。Uber宣布接受百度投资,包含围绕技术创业,开拓国际市场及拓展中国O2O服务等多个方面。


一站式O2O APP开发

模式之争:专车市场在走向两极分化

模式之争:专车市场在走向两极分化
  专车的问题,从诞生之日起,就保持了相当高的热度。去年年底,抵制专车的声音越来越大,进入2月,滴滴和快的合并,再一次引发了极高的关注,两会期间,交通部长的一席话,再一次把专车推上了风口浪尖。

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在接受采访时阐述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专车有发展空间,但是要加强监管;私家车“永远”不能进入专车运营。

舆论几乎都关注在杨传堂“永远”的说法上,诚然,这种说法的确过于绝对,但话又说回来,市场需要稳步推进,一下子放开,会有很多难以预料到的问题。这可能是监管部门最大的疑虑。就目前的实际来说,监管部门不会一下子放开私家车进入营运市场。

对从事专车服务的企业来说,改变监管部门恐怕不太可能,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些企业最现实的做法是:在规则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就现有的市场模式来看,一种是互联网引以为傲的“轻资产”模式,代表企业是滴滴快的;一种是“重资产”模式,代表企业是神州专车。轻资产模式的典型特点是,低成本、平台化,车辆来源上,充斥着大量的私家车,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政策风险。重资产模式是指,所有的车辆都来自于租赁公司,司机专业的第三方劳务公司集中过招聘培训上岗。这在政策上是合规的,服务可控、标准化,但是资产偏重,容易带来质疑。两种模式孰优孰劣?都大规模烧钱,如何盈利?针对这些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神州专车副总裁臧中堂。

神州专车上线一个多月,目前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臧中堂:目前订单量上升的很快,导致有用户抱怨高峰期有叫车难的问题,例如在北京前期投入了1000多辆专车,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家都喜欢,但随着订单量的急剧上升,在高峰时段和其它平台一样,都存在叫车难的问题。

 那么,咱们的车源足够吗?如何保证车辆供给?

臧中堂:神州专车的车辆全部来自神州租车,是专业租赁车辆,在北京,神州租车有充足的牌照支持专车发展,另外在资本上,神州租车是上市公司,不但可以不断再融资,本身现在还有充足的现金,因此,车辆不是问题,我们会不断的增加车辆供给,解决用户叫车难的问题,真正“专人专车,随叫随到”。

神州专车的车辆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长期租来使用的,一类是工作日租车低谷时期调给专车的,第三部分是客户取还车之间空挡时间使用。这是一个租车和专车动态、互补调配的过程。

拓展出专车业务出于什么考虑?

臧中堂:发展专车业务是神州租车的重要业务发展战略。主要有三个考虑:第一,产业链的延伸,神州租车上市时的招股书中就说了,神州租车的目标是做“移动出行入口”,短租、自驾只是这个战略的一部分,从自驾到带驾,这是产品的发展和产业链的自然延伸;第二,专车业务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神州租车的车辆使用效率;第三,专车业务消费频次比较高,能增加神州租车与神州专车交叉销售的机会,增加客户黏性。

滴滴和快的的市场份额占据了90%以上,神州专车如何突围?

臧中堂:首先,这个数据我不知道哪里来的。神州专车在法律上是完全合规的,专业车辆和专业司机、以及神州专车全国范围内的线下网络资源,可以保证服务的标准化,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专车业务本身还是线下生意,不是单靠线上就可以的。其次,长期来看,神州专车不会靠车辆和牌照资源,最重要的是要靠成本结构和用户体验在竞争中取胜。

都在说神州专车的资产重,是重资产模式,你怎么看?

臧中堂:模式的轻重不重要,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当年被吹上天的轻资产模式有几个现在做的好的,PPG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网上卖衬衫的,现在还活着吗?过轻的模式意味着没有门槛,没有竞争壁垒,你能做为什么我不能做呢?竞争一定是惨烈的,包括当年的团购网站,也一样。轻重最重要的看效率,神州专车的模式,能有很高的效率,很好的用户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延伸阅读:

神州专车的模式跟神州租车的业务模式紧密相关,神州专车拥有有充足的车源,而这些是滴滴和快的等专车平台所不具备的,随着监管的收紧,专车之间的竞争势必要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如何转变原有的业务模式,找到差异化的点,是摆在滴滴专车面前的一道难题。

表面上的滴滴专车和神州专车之争,实际上是两种商业模式的博弈。新公司喜欢标榜软资产模式,从而获得一种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但是,高资本回报率对应的,往往是高风险。

以专车为例,滴滴专车实际上是游走在一种现行法规的边缘,赌的是监管政策的放宽,这种经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稳健,其风险比较高。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求的是一种实惠和便利,滴滴专车也好,神州专车也好,用哪家都无所谓,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一旦触及政策红线,遇到的可能是一个大坎。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下一商业爆点:关于无线充电的一切

事实上,早在19世纪90年代,号称爱迪生一辈子的对手尼古拉・特斯拉就发明了“特斯拉线圈”,这项发明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电力,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特斯拉的无线输电设计并没有投入到商业应用,但是也正是特斯拉开启了无线式电力传播的时代。

直到近年,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智能设备与终端的全球普及,特斯拉带动的电动汽车逐步全球普及,这项有着早远积累的技术在商用和民用市场一夜爆发,据调研机构IHS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无线充电市场份额在2013年已达2.16亿美元,2014年开始为人熟知,将在2015年更广而爆发,并有望在2018年达到8.15亿美元。类似Witricity这样在核心技术领域积累多年的专利企业,就越发显示出在商业市场中的优势来。

当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越来越常见,无论医用市场、汽车市场还是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市场的迅速扩张,无线充电已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机会领域。

 

下一商业爆点:关于无线充电的一切
 

 

 

三大无线充电标准之争

一、WPC 推出的 Qi 标准,以诺基亚为代表

Qi 标准是由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简称WPC)于2008年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WPC也是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Qi标准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技术”,需要近距离接触,充电效率高。

Qi 标准目前主要应用于手机设备,以Lumia 920、925以及谷歌Nexus 4为代表,想要充电时,只需把设备放置在支持 Qi 标准的充电器上即可完成充电。目前,三星、索尼、诺基亚、HTC、LG等都采用这一标准,所以 Qi 标准在业内的影响力最大。

 二、Duracell Powermat 公司发起的PMA标准

Power Matters Alliance 标准是由 Duracell Powermat 公司于2012年发起,该公司是由宝洁与无线充电技术公司Powermat合资经营。与此同时,Powermat 还是 A4WP 标准的支持成员之一。PMA标准采用的是和 Qi 相同的“电磁感应技术”,为符合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的手机和电子设备提供无线供电标准。目前加盟者有星巴克、Google和AT&T等成员。

 三、高通、三星和 Powermat 共同创建的A4WP标准

A4WP 是 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 标准的简称,由三星、高通和 Powermat 共同创建,其采用的是“电磁谐振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这也是为何A4WP标准可以把适用范围延伸至家居、电动车领域,并且可同时对多个设备充电。

A4WP 还特别推出了 Rezence 独立品牌,试图建立无线充电标准,其中还增添了 WiTricity 和 Intel(两家都是 A4WP 的成员)间的技术授权协议, 这个协议让 WiTricity 未来可以以符合 Rezence 规范为基准,被应用在 Intel 装置上。

不过在2014年初,A4WP 与 PMA 突然宣布携手合作,力促双模无线充电技术,为市场投下一颗震撼弹。业内纷纷表示,PMA 与 A4WP 的合纵策略无疑是为了联合次要敌人,以打击主要敌人,主要敌人自然就是无线充电联盟(WPC)。

 WiTricity,无线充电技术商用的破局者

三大主流标准的乱战,不可否认的推动了整个无线充电市场的可持续,也激活了一大批硬件厂商,但由于几大联盟采用的仍然是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技术,在充电所需要的距离、充电速度上的弊端也很明显,加上标准的建立更需要底层技术的支持。如何更进一步?硅谷一家专注底层物理研究10年的 WiTricity 似乎有意打破这一局面,成为无线充电技术破冰者。

Witricity 由美国MIT助理教授 Marin Soljacic 博士发明,目前在磁共振方面已经掌握了100多项专利。

与电磁感性的无线充电技术不同,WiTricity 采用的是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具有相同谐振频率的两个谐振物体能以非常高效的方式交换能量,这个技术的关键在于非辐射性磁耦合的使用。WiTricity 技术可以穿透墙壁等障碍物,支持远距离电力传输(目前最远距离只达到2.4米),对位置要求没那么严格,同时可以为多款设备充电,也就是说 WiTricity 实现了真正的“隔空充电”。

Witricity 最大的潜力在于,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只要能想象到的需要续航的设备,都可以使用该技术。

WiTricity CEO Alex Gruzen 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说道:这就好像变魔法一般,在未来所有的设备都将实现无线化,并且会有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

“我们希望做出这样的一种技术,当呈现给用户时,他们会立马喊出:这就是我想要的”,Alex Gruzen 很兴奋的告诉钛媒体。

Alex Gruzen 表示,目前 WiTricity 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阶段,在专注技术研发的基础上,接下来要做的是帮助类似苹果等厂商在智能家居方面的拓展。不难看出,WiTricity 也把目光瞄准了即将爆发的物联网,以此实现智能家居产品的无约束供电。

WiTricity 无线充电技术还将用在汽车领域,Alex Gruzen告诉钛媒体,汽车厂商也都纷纷表示愿意与他们签订合作协议,声称会把WiTricity 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在自家的汽车上,这些汽车很可能会在2017年推出。

Alex Gruzen还谈到特斯拉, 在他眼中特斯拉是一家很有趣的公司,未来不排除合作的可能。事实上,特斯拉开拓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充电网络不够完善,布局充电网络需要大量的资金,让其陷入愈来愈深的财务泥潭,如果能够使用 WiTricity 无线充电技术,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WiTricity 想要实现的场景是,以后你去咖啡厅,只要把手机放在桌子上,手机就在充电了;当你在办公时,桌面无需任何连接线,所有电子设备均可处于充电状态;在家中,只需要一个中央充电基座,便可供室内所有设备供电;无人机快没电了,到无线充电站绕一圈,充满电,然后再飞向目的地……

Alex Gruzen 向钛媒体透露,今年9月会逐步把 WiTricity 技术带入更多国家,他表示很看好中国市场,目前陆续在和台湾、国内的汽车厂商们交流推广策略,并且针对大众市场进行用户调研。

 还有哪些炫酷的无线充电技术?

事实上,除了 WiTricity 之外,也有诸如 Wi-Charge、Energous 等具有代表性的初创公司在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开疆辟土。

Wi-Charge 是一家来自以色列的初创企业,他们研发了一种红外光充电系统,这套充电系统利用发射机将能量转化为红外光,借助电子设备上附带的接收机将红外光转化成电能,可供约50平方米范围内的设备充电。Wi-Charge 目前聚焦于平板、笔记本以及手机等电子产品上。这套系统比较明显的缺点是无法保证充电质量,因为发射机的功率电平是特定的,每部发射机能够发散的红外光有实际极限,除此之外,整个范围内有多少部电子设备,以及多少部发射机,也会对充电质量造成影响。

成立于湾区的 Energous 公司则依靠自己推出的 WattUp 无线充电路由器来实现无线充电,WattUp 内置的蓝牙模组是实现无线充电功能的关键,它可以识别 4.5m 范围之内兼容的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灯泡等等),之后与充电设备相连,紧接着 WattUp 就会将无线电波传送至欲充电装置。值得一提的是,Energous 在2014年底的时候与海尔签订了合作协议,WattsUp技术将很快应用于海尔家用电器。

不可否认,在无线充电技术探索方面,已经陆续涌现一批有技术积淀和潜力的企业,但是无线充电技术的普及,依然需要面临很多难题。比如,WiTricity 无线充电技术,一整套系统的售价高达995美元(约合人民币6218元),加上很多用户对于无线充电是否对人体造成损害持有怀疑,可能还会有人问:这样充电,电费怎么算?安全吗?万一有人蹭电怎么办?

以上种种,也是导致无线充电在短时间内只能是消费电子领域的配角的原因。所以,想要实现像 Wi-Fi 那样拥有更好稳定性、对人体无伤害、超远传输距离的无线充电技术,仍然需要突破技术障碍以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未来还可能面临国家机构的监管。

与此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市场上真正的无线充电将会迎来潜在的大爆发时刻,到那时被众人诟病的电池困境也将终结。或许也正如《三体》中所说的那样:无线供电损耗非常大,当人类能源发展到能忽略这些损耗的程度时,就是无线供电普及的时候。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