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安卓app开发)iOS渐行渐远:是否复制Windows模式成区别

安卓(安卓app开发)iOS渐行渐远:是否复制Windows模式成区别
  腾讯科技讯 iOS和安卓,成为全世界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双寡头垄断者,“霸占”了近95%的份额,微软基本出局。在一般人看来,iOS和安卓在系统功能和商业模式上日趋雷同。从去年开始,安卓和iOS开始走出手机,向智能家居和物联网领域扩张。另外,苹果各种发布会上发布的新功能,也被安卓粉丝嘲笑是“若干年前就有的功能”。

当地时间周一,苹果2015年全球开发大会将举行,苹果又将发布一系列新技术和新业务计划。外界也将通过这次大会,进一步观察苹果和iOS未来的发展走向。

美国科技新闻网站Appleinsider日前发文认为,iOS和安卓并非越来越雷同,在发展路线上其实上市渐行渐远,最大的标志是是否模仿1990年代和2000年代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模式。谷歌(微博)安卓正在扮演当年Windows的角色,而吃到历史苦头的苹果,已经走上了一条特立独行的“高毛利软硬件封闭”道路。

业内已经达成共识的是,谷歌安卓系统,正在成为后PC时代的微软“Windows”,安卓目前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的份额,类似于Windows在电脑操作系统的份额。

微软依靠Windows,击败了苹果公司,成为PC时代的王者。如果说微软是靠强大的软件技术实力,掌控了PC时代。那么谷歌的安卓,则是依靠开源、开放和对外合作,建立了安卓操作系统的“帝国”。

虽然名义上安卓和iOS处于双寡头垄断地位,但是在市场份额上,安卓是iOS的五倍之多,安卓用户数和设备数量,远远超过了苹果设备。

当年,“IBM-PC”将自我软硬件封闭的苹果公司MAC踢出了市场,随后PC市场也出现了大量的价格低廉的IBM-PC克隆机,便宜的硬件,再加上微软Windows的垄断优势,推动了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

而在iOS生态系统的发展上,苹果并未重演1990年代MAC电脑或是微软Windows的战略,而是效仿了2000年代推出的音乐播放器iPod和MAC产品的商业模式。

苹果每年对操作系统进行完善,并让第三方开发者能够更简单地为苹果系统开发应用软件。与此同时,苹果几乎每年都会推出新的iPod播放器,推动用户更新升级,工业设计成为苹果新硬件的最大筹码。

和当年的iPod一样,苹果针对iPhone手机和iPad,构建了AppStore软件商店和数字内容零售体系,和当年的iTunes如出一辙。所有第三方服务商要在苹果的“花园里”开展业务,都必须给苹果支付收入抽成。

和苹果完全相反的是,谷歌将操作系统免费提供给安卓手机厂商,和微软一样聚焦安卓生态的运营环境。和当年林林总总的Windows电脑厂商一样,谷歌也在鼓励各国的手机厂商,推出价格越来越低廉、低收入人群有能力购买的安卓手机。

在安卓生态中,谷歌的开放可以让安卓手机厂商构建自己的数字内容商业模式,从而进一步降低安卓手机的价格。比如在中国和印度这两大国,最畅销的100到200美元的安卓手机,性能上已经今非昔比。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谷歌也推出了“安卓One”计划,通过承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方式,推动了大量100美元以下安卓手机的上市。

Appleinsider认为,安卓硬件的低价普及、厂商的低毛利趋势,可能不利于安卓生态的发展。作为对比的是,掌握高毛利的苹果公司,可以利用利润投资于先进技术的研发。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库克遭打脸!顶级零售商不接受Apple Pay

库克遭打脸!顶级零售商不接受Apple Pay

在今年1月召开的苹果投资者大会上,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曾信心满满的表示:“2015年将成为名副其实的Apple Pay年(the year of Apple Pay)。”自此之后,该公司便开始更加积极的同零售商洽谈Apple Pay合作事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们和美国100家最大商家都谈过了,其中大约有一半将在今年内接受Apple Pay,而明年还会有更多商家加入。”苹果一名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然而,在对分析师、商家和其它一些普通消费者进行采访后,我们却发现苹果的预测有些过于乐观了,因为有许多零售商对于该支付系统仍存有疑虑。

应该说,Apple Pay是苹果近年来所下的最大赌注之一,因为该公司希望利用该服务把客户更加紧密地与苹果手机及智能手表绑在一起,并从每笔零售交易中进行抽成。

为了更加清楚的掌握Apple Pay的发展情况,《路透社》日前根据全美零售商联合会(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提供的100家最大零售商名单展开了调查。而且,这100家最大零售商中有98家都是拥有实体店的商家,只有两家采用了纯网上销售的方式。在此次调查中,有85家提供了详细回复,另外11家简单回答了是否接受Apple Pay这一问题,只有2家没有就此给予回复。

我们发现,尽管一些美国大型零售商表示他们使用、且非常喜欢移动支付系统,但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零售商目前接受Apple Pay支付。同时,有近三分之二的零售商表示,自己在今年内还不会接受Apple Pay,另外只有四家零售商明确表示自己计划在2016年加入Apple Pay支付系统。

这些零售商指出,他们不接受Apple Pay的主要理由是顾客需求不足、无法获得Apple Pay交易所产生的消费者购买数据以及实现这一支付技术方面的成本考虑。一些零售商表示,他们还在考虑是否加入一个由零售商联盟在今年稍晚启动的全新移动支付系统。

潜力无穷

应该说,有关消费者移动钱包支付方面的数据从来都无法被商家轻易获得,因为无论是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还是信用卡发卡机构都不会轻易透露这一数据。但有分析师认为,目前美国仅有一小部分的零售交易是通过移动支付手段完成的。

由电子支付工具生产商VeriFone 以及Wakefield Research给出的研究报告指出,截至今年1月移动支付交易在全美零售交易中所占的比例为4%。

专注于科技产业的美国投行Pacific Crest分析师史蒂文-韦恩斯特恩(Steve Weinstein)表示:“Apple Pay自发布以来的市场份额已经迎来了大幅上涨,而在过去6个月左右Apple Pay更是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谷歌(微博)钱包则有些停滞不前。”

今年1月,库克曾援引内部数据称Apple Pay已经占据了“无接触式交易”中三分之二的资金份额,但他当时并没有给出具体数据来佐证这一观点。

不过几乎可以肯定的是,Apple Pay的确在过去一段时间迎来了大幅进步,该服务在今年3月的时候就表示拥有超过70万商家合作伙伴,其中包括有各类自动服务终端、自动售货机以及停车缴费机等设备。

而且,苹果似乎还在通过加大营销力度的方式进一步向各大商家推销这一支付系统。

“他们在过去几个月内的宣传力度非常强,即便是在我们作出了最终决定后,他们也依然打电话来试图说服我们。”一家并没有计划采用Apple Pay支付系统的大型商场代表说道。

据悉,该大型商场没有采用Apple Pay支付系统主要是因为几乎没有消费者提出过希望使用Apple Pay来完成支付的需求。

最大困难

不过,有不少已经采纳了Apple Pay的企业均表示自己的用户对该系统非常满意。美国有机食品超市全食Whole Foods发言人迈克尔-希弗曼(Michael Silverman)表示:“目前通过Apple Pay完成的交易金额大约占据了2%的比例,我们相信这一比例会在未来继续迎来提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的顾客似乎非常享受Apple Pay快捷、方便和安全的特性。”

不过,对于其他商家和消费者而言,苹果似乎还没有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Apple Pay究竟能让商家和消费者获得什么好处?”

目前,Apple Pay并没有为消费者推出任何会员计划,同时也不会向商家提供宝贵的用户信息。对于《路透社》此番调查中的28家零售商来说,无法获得Apple Pay交易所产生的消费者购买偏好数据是自己拒绝接受Apple Pay的最主要原因。

“最大的问题便是数据控制。”沃尔玛高级总监马里奥-德安玛斯(Mario De Armas)说道。

具体来说,当我们通过刷卡完成交易时,商家可以得到消费者姓名和卡号这些信息,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消费者发布促销信息。因此,沃尔玛此前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加入苹果的移动支付系统Apple Pay,并且将继续开发移动支付平台CurrentC,该平台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正式推出。

CurrentC支付工具的东家美国零售业统一支付联盟MCX官员表示,MCX不允许参与CurrentC项目的零售商家在2016年前接受其他任何移动支付方式。所以,全美零售商联合会所给出100家最大零售商名单中就有19家因此而无缘Apple Pay。

与此同时,《路透社》发现商家迟迟不愿接受Apple Pay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出于交易终端和电脑升级成本方面的考虑。

“资金回报情况怎么样呢?看起来并不太好。”美国著名食品服务供应商Ahold USA资金部主管马奥伦-艾尔沃西(Maureen Elworthy)在一个行业会议上参与有关Apple Pay的小组讨论时说道。

艾尔沃西透露,Ahold USA没有接受任何手机钱包的计划,因为公司认为这些投资成本不能产生及时效益。而且,不同商户接受移动支付的成本相差甚大,这主要取决于各自现有的技术和硬件水平。

据悉,零售商必须在今年10月前升级信用卡终端才能接受使用内置有芯片的信用卡,而这一全新信用卡终端机通常也会支持类似Apple Pay这样的非接触型支付方式。不过,美国资讯科技审计公司Coalfire总裁瑞克-戴金(Rick Dakin)的指出,移动支付还需要搭配后台系统,而这些后台系统的成本同样不菲,对于一家同时接受多种移动支付系统的大型连锁零售商来说则更是如此。

苹果拒绝就零售商接受Apple Pay的相关成本支出给予置评,但建议《路透社》就此问题咨询与苹果合作的支付处理商Elavon执行副总裁伊恩-德瑞斯戴尔(Ian Drysdale)。

“只要零售商升级到够支持非接触型支付技术的支付终端,那么接受Apple Pay支付的额外架设成本是非常低廉的。”德瑞斯戴尔这样说道。

平心而论,Apple Pay未来能否成功或许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诸如斯科特-布莱克尔(Scott Braeckel)这样的普通iPhone用户。布莱克尔拥有一部iPhone 6,也使用过Apple Pay,但却仅用过一次。

布莱克尔指出,自己喜欢Apple Pay的使用体验,但他通常都是通过信用卡付钱,即便是在接受Apple Pay支付的麦当劳也不例外。

今年3月,市场研究公司InfoScout与支付创新和广泛商业生态系统新闻和评论知名网站PYMNTS.com联手公布了一份针对1000多名iPhone 6用户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大约15%的iPhone 6用户曾经用过Apple Pay,但其中只有6%的用户选择继续使用该服务。

“这是很有趣的新鲜体验,但老实说它还没有成为我的日常习惯。因为我不常在接受Apple Pay的商店消费,而我平常去的日用杂货店及药房并不接受Apple Pay。”布莱克尔最后说道。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失守1999元:国产手机(手机app)梦断高端的背后

继近日魅族MX4、华为荣耀6之后,小米手机4成为第三个加入1499元的2014年国产旗舰机型的厂商,再加上2015年发布的努比亚Z9 Mini和乐视乐1,国产手机厂商竟然集体失守国产高端旗舰机自定的1999元价位,这与之前国内厂商宣称的为了营收和利润,要在高端市场发力的策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国内手机厂商不约而同地纷纷下调旗舰机的价格?这背后反映了当下及未来中国手机厂商和产业怎样的竞争处境和特点?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2014年,国内手机产业及厂商似乎迎来颇为值得骄傲的一年,而这个骄傲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我们在销量上击败了三星和苹果,并成为拉动全球智能手机增长的中坚。但进入到今年,随着苹果iPhone6的热销,中国手机市场反而成为全球手机市场增长放缓的主要诱因。据IDC预测,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增速将继续放缓,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速将由去年的27.6%收窄至11.3%。而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的部分原因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2015年成为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增速(2.5%)低于全球市场的首个年份。那么为何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会出现增速减缓?仅仅是因为市场趋于饱和的原因吗?

在此我们不妨看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季度的具体表现。从IDC的统计看,在排名前5的厂商中,苹果、小米、华为均为正增长,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2.1%、42.3%和39.7%。而另外两家厂商三星和联想为负增长,同比下滑为53%和22.1%。从增减幅度看,苹果和三星均处在榜首,可以某种程度上,说这两家企业的增减对于整个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从苹果和三星的旗舰机价格接近(相似的用户消费群体),而最新的统计显示,苹果iPhne6近50%左右的用户来自Android手机用等看,即便是在中国市场,三星损失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也应该是被苹果夺走了,但谁都清楚,苹果夺走的这部分市场几乎与国内手机厂商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依靠价值驱动,但无形中又抢夺了市场份额)。

失守1999元:国产手机(手机app)梦断高端的背后

  IDC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名

  但有一点有关的是,作为拉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中坚力量的三星损失的市场份额,国内厂商未能很好地弥补,尽管小米、华为同比增长率也不低,但鉴于之前的基数与三星相比差距过大,这意味着即便是看似不低的同比增长率,仍不足以弥补因三星出货量下滑而造成的市场空白,也就是我们国内厂商的增长率还不够高,至少在三星市场份额因被苹果蚕食而留下的空间后是如此。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究竟在靠谁拉动?实际上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苹果在依靠价值驱动令三星市场份额增长下滑的同时,国内厂商在以价格驱动争夺市场份额的市场中也未能体现出充分的市场竞争力。恐怕这才是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首次负增长的真正原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手机厂商要想继续保持出货量的增长,或者说保持出货量增长的动力恢复,惟有降价或者说不得不降价来达到新的可以促进出货量增长的价格点(从1999元降低到1499元)。

与此同时,从未停止过竞争的千元机市场今年竞争的加剧也给国内高端机市场造成了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是通过千元机市场不断走低的价格与不断飙升的配置来传导给高端机市场。未来千元机市场势必会是低价高配的走势,在与旗舰机配置缩小的同时,拉大了彼此间的价格,进而导致旗舰机价值在用户心理的认知缩水而不得不靠降低价格来缩小这个心理落差。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国内的千元机市场的盈亏点是500万部,即千元机单品出货量达到500万部以上才能盈利(至于盈利多少不详),以这个标准衡量的话,未来国内千元机市场高配低价的趋势仍将延续,而高端机价格的降低,无疑会更加加剧千元机价格的进一步下滑,最终的结果可能是高端机与千元机相互挤压(配置接近,价格区间在不断走低中日益缩小)的恶性产业循环。

除上述之外,国内手机产业及厂商间的不理性竞争及部分厂商偏资本层面的运作也刺激高端手机价格的下降。最典型的就是不久前乐视打着“让用户变得更聪明更理性,不为硬件溢价买单”的旗号公布公布手机BOM(物料清单)价格的做法。对此,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称,这些不理性的做法,其实是让竞争更加剧烈。而业内知道,对于国内厂商而言所谓竞争更激烈无非就是降价、降价再降价,此次国产旗舰机从1999元降至1499元就是明证。不过如果按照乐视公布的BOM价格衡量的话,不能说这些旗舰机降价后就一定会亏,但较之前的1999元的价格,其盈利空间势必大幅缩小。这无疑让国内手机厂商利用旗舰机获得更高应收和利润及体现手机价值的初衷落空。试想一下,连底价都公布了,其他厂商能不降价嘛,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手机厂商均缺乏在高端机市场获利途径之一的品牌溢价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像乐视这样打着成本价销售手机的企业几乎都是以“生态之名行资本之事”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靠生态挣钱不知猴年马月,最现实的是可以借此不断从资本市场拉来投资来填亏空而已。这种“周瑜打黄盖”的模式倒也无可厚非,只是长此下去,将会让其他多是靠手机本身盈利来生存和发展的手机厂商及以此为基础构成的中国智能手机产业永远处在价格驱动而没有品牌溢价的价值驱动中,进而极大削弱相关厂商和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力。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国内高端机市场1999元价位失守梦断高端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手机厂商及手机产业仍处在价格驱动市场份额(走量)增长的低级阶段,且这个发展模式也遭遇了很大的压力,即难以拉动整个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增长,同时残酷的竞争(包括非理性竞争)又在加剧这种竞争方式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未来这种竞争方式不能得以改变,国内手机厂商不仅在国内市场,在群起而去的海外市场也很难体现出应有的产业地位和价值。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谷歌推出Android Pay抗衡苹果(ios app开发)

谷歌推出Android Pay抗衡苹果(ios app开发)

5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告,为了与苹果的Apple Pay抗衡,谷歌今天在旧金山的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了Android Pay。

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如火如荼,谷歌自然也不甘人后,在几次小试牛刀失败之后,谷歌于周四在旧金山的开发者大会上再次出击移动支付领域,正式发布了他们全新的支付平台Android Pay。与Applye Pay类似,Android用户可以使用Android Pay在Google Play的商店中购买应用,图书,影音作品等,同时Android Pay也支持第三方应用使用其API为用户提供移动支付功能。

谷歌的副总裁Dave Burke 说:“我们致力于将Android Pay打造为一个开放平台,为人们提供最为便利的支付方式”。

目前在美国已经有70万家不同的实体店铺支持Android Pay,各大电商团购公司如Lyft, GrubHub, Groupon等也都已经将Android Pay整合适配到自家的应用和服务中,各支付巨头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 Discover也都已经与Android Pay达成了合作。整个Android Pay的平台将作为谷歌下一代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 M的一部分一起隆重登场。

“现在地球上每四部智能手机中就有三部运行着Android系统”Groupon的CTO Sri Viswanath 在一个声明中说道,“Android Pay极大简化了这些用户的移动支付体验,让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在Grouopn上完成下单。”

谷歌早在今年三月的时候就披露了Android Pay的计划,但是当时并没有提及过多的细节。Google Wallet是谷歌在移动支付领域最早的尝试,但对于它的未来谷歌并没有在今天的开发者大会上给出明确的答案。

尽管在过去几年中谷歌不停的在移动支付领域进行尝试,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打动消费者将移动支付变成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自去年苹果发布了Apple Pay之后,由于苹果在终端消费者中的巨大影响力,移动支付领域立刻掀起一阵东风,这也使得今年各类移动支付系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三星的Samsung Pay和专注美国零售领域的Current C都是如此。在如此大势良好的背景下,谷歌再次发力移动支付,收购了Softcard的部分移动支付技术推出了Android Pay,而Softcard背后还有着美国电信运营商们的支持。

如果Android Pay在未来能够和Apple Pay分庭抗礼,那么移动支付业务的爆发可能真的很快就要来临。去年整个美国移动支付的交易总额为35亿美元,而根据eMarketer的估算,这个市场的规模在短短三年之后到2018年将会达到1180亿美元。万事达的总裁Ed McLaughlin在采访中说到:“苹果的Apple Pay成功的开辟了移动支付这个潜力巨大的产业, 而Android Pay则对完成整个拼图举足轻重。”

根据eMarketer的统计,iOS和Android加起来的市场占有率在美国和英国都达到了绝对的统治级:在美国Android的占有率是51.3%,iOS的占有率是42.3%,在英国这两个数字分别达到了55.9%和30.8%。考虑到两个操作系统对于移动市场长期稳定的统治力,Apple Pay和Android Pay加在一起几乎已经掌握了移动支付领域9成的市场份额。

苹果和谷歌不仅可以在用户的每一次移动支付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收益,更可以收集用户消费支付行为的大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而对于用户来说,使用移动支付可以使他们支付体验更加简洁顺畅,同时获得了比使用传统实物信用卡更好的安全性。 万事达的总裁McLaughlin也评价道:“我们坚信,移动支付将比任何使用实物信用卡的支付方式都更加安全。”(雷右使)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联想正在朝着小米的方向狂奔 靠谱吗?

联想正在朝着小米的方向狂奔 靠谱吗?

在联想宣布移动高层重大变动之后,近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与其移动业务部门的高管们的内部沟通也被媒体曝光。

从曝光的内容看,我们不难发现,联想的这次重大人事调整不仅在外部,在联想内部也激起了轩然大波,进而间接证明我们此前分析的这次重大人事调整背后联想内部确实存在着战略分歧。所以杨元庆此番高层的调整,首先达到的目的就是要统一思想、统一战略,至少在联想移动业务的未来的发展中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必须和无可厚非的。那么剩下的关键问题是联想未来的战略或者说移动业务换帅之后的战略是什么?如何走?

从杨元庆与联想高管的内部沟通内容看,曾经被联想肯定的,甚至作为移动市场开拓优势的PC产业中积累的研发、营销、销售等均被否定,一直被联想嗤之以鼻的互联网思维、粉丝经济、社交媒体等成为了联想未来的座上宾

这些内容给业内(包括我们)最直观的感觉是,联想彻底否定了之前移动业务的战略,取而代之的是所谓全新的战略,尽管这个战略在中国市场已有阶段性成功的范例,那就是小米,没有之一。

实际上早在联想去年宣布成立神奇工场时,我们就分析认为联想欲再造一个“小米”,这之中既有试水和与联想既有移动业务在产品、营销等方面相互补充的成分,更有资本运作的意味,甚至资本运作的意味要远大于实际意义(只是我们当初主观的拙见,不具任何参考价值),毕竟一个仅成立5年左右的企业,估值竟然超过自己奋斗数十年企业的市值,放到谁身上都心有不甘(不必否认,这是人之常情)。

基于此,我们当时分析后的结果是担心联想此举会分散联想的资源,尽管联想一直对外声称神奇工场是完全独立运作,还以一个担心就是联想有可能在神奇工场的投入会打了水漂。不过既然已经决定要尝试了,试着玩玩倒也不妨,毕竟在联想之前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例如业内共知的联想在传统互联网泡沫时期投入数亿美元最终无疾而终的FM365。不过从杨元庆与联想高管们内部沟通看,试水和带有投机意味的神奇工场,或者说创新工厂的产品、营销等将很可能成为未来联想移动业务的重心,即已经不是玩玩的心态时,我们认为联想就非常危险了,或者说风险极大,因为它影响和决定的将是联想整个的移动业务和转型。

其实杨元庆之所以在今天还有沟通的资本,就在于之前联想移动业务取得的市场地位,虽然说自去年开始,其业务进展放缓,但依旧在全球智能手机处在第3,国内市场前5的位置,这对于一个全球化的企业至关重要,况且目前中国的手机企业都在将竞争的重心和市场逐步移向海外市场,而联想由于并购摩托罗拉移动,已经是捷足先登。

这些证明联想原有移动业务的品牌、产品、营销等策略均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和竞争力。而这个时候几乎全盘否定原有移动业务(品牌、产品和营销等)不仅有失公允,而且不客观的。当然,这里并非说联想原有移动业务不存在问题,也正是由于此,联想在应该聚焦在这里,毕竟目前联想移动的市场份额、营收与利润均赖于此,且关系着未来神奇工场能否有能力继续所谓的开拓和最终成为联想移动业务新的主打模式。

更为关键的是,杨元庆力推的神奇工场直到今天,我们也未见其独特性和竞争力究竟在哪里,更多看到的无非是小米的影子,仅仅是影子而已。

在此我们并非否认神奇工场存在的价值,但要达到杨元庆理想中的小米的市场效果和影响力,恐怕需要相当的时间和投入,并且鉴于二者企业商业模式及基因的不同,即便是大量的投入,也未必有预想的结果,甚至可能因此伤害了自己移动业务真正的支柱和筋骨,那就是目前联想的手机业务(联想自有品牌和摩托罗拉移动)。

所以我们认为,新任统管联想移动业务的陈旭东应该理性看待联想现有移动业务(包括品牌、产品、营销等)与自己之前负责的神奇工场的关系,不能剑走偏锋,毕竟联想移动业务目前均由自己完全掌管。

需要说明的是,在杨元庆与内部高层沟通的同时,新任神奇工场CEO的常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些ZUK品牌手机的信息。其他不说,单就其透露出的这款手机绝对不是面向一、二线城市看,无非又是一款高配低走的产品,如果这样的话,爆款的点和神奇之处在哪里呢?不过常程(包括杨元庆)均强调了联想未来软件的重要性。

一个定位设备的厂商,想要在软件上大费功夫,这是不是又走极端了呢?难道设备的创新空间真的没有了吗?这里我们希望杨元庆好好研究下苹果和三星这些均已设备为主的厂商。

最后我们再说说联想,确切地说是杨元庆领导下的联想的企业特点(仅是我们的个人拙见而已)。简而言之,就是擅于打“顺风球”,而在逆风的时候往往操之过急,出现战略的极端化倾向。

例如此前并购IBM PCD后,因并购后PC业务增长阶段性放缓,便期望再通过并购扩大增长,尤其进展不利的海外PC市场,结果适得其反,非但再并购的目的没有达成,战略重心也发生了偏移,幸亏柳传志的复出,并将战略重心重新调整到中国市场,才奠定了联想PC今天的基础。

如果之前联想在PC业务还是希望通过并购,利用外来基因来拔苗助长的话,那么到了今天联想移动业务增长放缓之时,这种战略的极端化倾向似乎更为明显。因为这已然是联想自身原有基因的彻底否定。而用一个不确定的基因再造一个业内已经存在的个体,胜算有多大?重要的是,从目前移动产业(例如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趋势看,正向着联想移动原有基因优势(例如拼产业链、渠道多样化等)发挥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联想却以极端化的战略调整来舍近求远,舍本逐末值得深思。

我们深深理解一个企业在面对转型时的纠结与挑战,这不仅是联想一家企业面临的问题。业内大佬英特尔微软等(也是联想在PC产业中的重量级合作伙伴)等也是如此,不过看看人家所谓的转型在干什么?绝对不是彻底的否定,而是在如何更大限度发挥原有优势基础上的扬弃,是以创新的不变应市场的万变。相比之下,联想移动的转型,除了极端化之外,似乎并非抓住转型的主旨,更浮于表面。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并购艺龙 携程能唱好“独立”这出戏吗?

并购艺龙 携程能唱好“独立”这出戏吗?

几乎每一个创业者都有一个“做老大”的梦想,尤其是那些经历过中国互联网行业风霜的洗礼,在数年激烈竞争中已获得阶段性胜利的行业领导者。携程并不例外。

继斥资4亿美元收购艺龙37.6%股份,将多年对手收编之后,携程几乎不喘气地宣布了又一资本动作,获得大股东Priceline 2.5亿美元投资,经此一役,Priceline持有携程总流通股的数量可达到15%。

一出一入之间,携程一方面借收购酒店预订老大哥对外表明了一统OTA江湖的决心与霸气;另一方面接受Priceline的加大入股,则暗示了在独立发展与站队BAT之间,携程已经暂时选择了前者。

根据公开资料,过去两年携程并购的金额已经超过了10亿美金,并购对象从细分市场的新兴公司蝉游记、快捷酒店管家,到O TA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如同程、途牛、艺龙,再到持股三大经济型酒店(如家、华住、7天),控股途家,以及参股易道用车、一嗨出租等。这一系列动作无一不展示了梁建章欲带领携程“做老大”,拓展在线旅游业务边界的愿景。

以舍弃利润换规模的底气,携程通过一系列并购搭建出自己的生态圈,业务从起初的票务、酒店扩展到景区、度假邮轮、商旅、订餐、攻略等诸多领域。但这些细分市场的布局,并不足以影响整个O TA的竞争格局。即便是接手艺龙后,从数据上看两强联合酒店业务足以称霸整个O TA市场(2014年中国在线住宿预订市场中,携程市场份额占比46.2%,去哪儿网占比16.6%,艺龙占比13.5%,携程与艺龙占比共达62.8%),但也仅仅是利于在单项上制衡去哪儿网,在票务及其他领域仍然面临着和去哪儿网对峙的局面。这一举措,更像是防御战术,而非进攻之势。

更何况持续亏损且业务与携程高度重合的艺龙可以为携程带来多少直接的利益或市场份额仍是未知之数。一边是短时间内无法带来财务收益的并购,一边是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和不断赶超的竞争对手,梁建章在线旅游行业霸主地位的愿景依然面临严峻考验。

显然,和最强者联合是改变格局最快的方法之一,这是过去一年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优酷和土豆、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赶集已经给出了示范,通过老大老二的并购迅速结束价格战,回归到良性的市场发展状态,握取行业的绝对定价权。在线旅游行业有可能续演这一过程吗?

无疑,市场最期待携程能向百度靠拢,与去哪儿合并,成就在线旅游市场当之无愧的市场领导者,退一步至少和阿里合作,收下去啊的资源。但无疑,Priceline增持股份的举动已经加大BAT进入携程的难度,梁建章再一次展示出了“独立”的愿景。只是这一次携程到底能坚持独立多久呢?每个创业者都有一个独立的梦,但BAT却是最大的变数。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阿里砸12亿入股第一财经:重心或不在媒体业务

阿里砸12亿入股第一财经:重心或不在媒体业务

今日下午,阿里巴巴和SMG联合宣布,阿里将斥资12亿元人民币入股SMG旗下第一财经,双方将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目前双方并未透露阿里巴巴占股比例。

阿里方面表示,此次合作将成为数据社会化构建的重要一步。第一财经将在阿里巴巴的商业大数据和其它商业数据来源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分析和整合能力,以大数据的媒体化、资讯化为契机,探索大数据的商用路径。

目前,双方已经展开的合作包括:基于支付宝的用户数据,第一财经已经成为其股票行情系统的资讯服务商,第一财经财富资讯管理夜将很快登录手机淘宝。

此外,双方还将于本月发布大数据消费报告,并成立互联网金融智库。

一财传媒隶属于上海文广(SMG),旗下拥有第一财经电视、《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广播、《第一财经周刊》、一财网等媒体平台,并在积极探索数字新媒体业务和金融信息服务。而阿里巴巴此前也一直寻找合作机会。

金融资讯与数据

在传闻发酵之前,第一财经已经和蚂蚁金服就财经资讯的整理和输出进行密切沟通,目前在支付宝钱包的应用里,已经单独设立了“第一财经”资讯精选的专区。这或许是阿里提前释放的信号。

一财在财经新闻报道、资讯速递方面都有积累,为阿里提供内容不在话下。

而当第一财经供应出有价值的金融资讯、数据,阿里巴巴也有办法再度利用这些内容。阿里系的恒生电子(600570.SH)拥有国内证券基金行业交易软件最大的市场份额,这无疑将为第一财经的金融信息服务提供搭载和分发平台。

早在去年11月24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微博)个人间接控股的恒生电子就首度公告了阿里系与SMG的合作,其子公司金融资讯和数据产品提供商恒生聚源将引入SMG的一财传媒和阿里系的蚂蚁金服两家战略投资者。

金融数据,这几乎是所有财经媒体梦寐以求的盈利模式。对于一财的期望,恐怕要上升到中国版彭博”了。

支付宝理财

一财对支付宝的贡献不只是内容。

目前,支付宝日益偏重的理财功能,让其不可避免的会向二级市场的投资需求靠拢。可见,一财将会利用阿里的大数据资源,建设针对投资人群的数据库

如此一来,对于阿里来说,一财弥补了其在财经方面的缺口;对于一财来说,阿里的介入定会带来无限的数据与流量。此前上海文广和阿里就已经展开合作:东方卫视与阿里娱乐宝、综艺节目与天猫……而双方此次合作也可以说是黎瑞刚“千亿传媒帝国”故事的新章节。

以下为阿里巴巴媒体业投资概要:

2013年4月阿里巴巴宣布战略投资《商业评论》杂志。

2014年3月阿里巴巴用8.04亿美元成为香港China Vision公司最大股东,该公司制作的电影包括《让子弹飞》、《西游降魔篇》、《功夫》等。

2014年6月阿里巴巴以七位数人民币投资商业和科技新闻网站虎嗅。

2014年11月阿里与腾讯共同投资华谊兄弟。

2015年3月阿里投资光线传媒。

2015年5月阿里巴巴与北京青年报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物流、O2O等方面展开合作。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从支付到手游渠道交易平台 寻求转变突破的运营商

从支付到手游渠道交易平台 寻求转变突破的运营商

随着时间进入2015年,国内运营商的动作越加频繁,在支付之外的手游发行业务也正式被纳入范畴。而联通沃商店独立运作成立小沃科技、咪咕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原中国移动游戏基地)正式挂牌也标志着运营商的大踏步改变。

中移动统一游戏业务接口咪咕游戏成唯一运营实体

在2014年初,中移动提出了“三条曲线”的发展模式。第一条曲线是以语音和短彩信为代表的传统移动通信业务,第二条曲线就是流量业务,第三条曲线是数字化服务的发展。前两条曲线可以被认为是当前的主业,而第三条曲线的发展,则被寄予到咪咕新媒体公司和中移互联网公司身上。而2015年3月17日,中国移动游戏业务新品牌“咪咕游戏”亮相北京2015TFC全球移动游戏大会,并正式公布了咪咕互娱是中移动旗下数字内容游戏板块的唯一运营实体。

无论是移动电信联通联合推出三网融合计费以提升合作伙伴接入效率,还是首推版权四方分成新模式为CP、IP搭建版权合作桥梁,亦或是携手运营商共同制定智能电视游戏操控规范从而打破行业操控混沌局面,我们看到运营商在努力、在推动着行业改变。当然,我们这里重点说到了中移动的咪咕游戏,这是因为在运营商的短代支付收入中,移动占70%的份额,而目前咪咕游戏是中移动游戏支付的唯一接入口。

一紧一松,从协调为主到参与其中,角色没变业务却在扩展

在移动运营商计费“关停风波”中,我们看到运营商的主要职责是短代计费及协调与各渠道的关系,那么运营商有游戏分发能力吗?答案是有的,主要的资源在移动MM和分省公司手中。不过接入他们必须要走咪咕游戏。

在“关停风波”中,为了降低投诉率,分省公司采取了应急的关停举措,而咪咕游戏方面,则是提高了更加严格的审核标准,“优选”机制让一些并不太好的CP“十分痛苦”。另一方面,咪咕游戏的新举措,在行业内为CP和渠道商率先打造“手游渠道交易平台”,向合作伙伴的发展“瓶颈”发起攻击。也让我们看到了“松”的一面。

目前CP和渠道目前合作主要是在线下进行,存在沟通成本与时间精力消耗。但是又没有一个公正的平台提供数据业务指标的参考。作为一个融合各方渠道和CP的平台,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通过这样的平台,沟通cp和渠道之间的关系,让cp更方便的通过基地平台找到更多的渠道进行合作,渠道也能在平台上查看业务运营的数据来找到更适合自己用户的产品。

不止有渠道,还有运营商省公司的陆续加入

作为定位于行业的合作平台,数据分析和结算中心的“手游渠道交易平台”,目的是要服务所有的内容开发商,中小开发者以及渠道商。在平台上,CP和渠道可以进行双向的选择,还可以计费打包。计费打包主要是对安卓游戏打入计费文件,这样用户才可以付费。平台实现一站式打包,渠道方可以直接选择下载,推广。避免和CP多次沟通,节省时间成本。运营商统一之后,实现一点接入,全网运营。

而咪咕游戏负责人也透露会和省公司陆续签约。同CP合作需要渠道商确认,无论线上线下。和省公司签约后,在平台上,和其他渠道商是一样可以选择游戏。分省公司的加入会更加拉近运营商与CP之间的距离。

目前咪咕游戏依靠短代计费的优势已经聚集了市面上绝大部分优秀的安卓单机产品和部分网游类产品。咪咕游戏SDK搜集了产品的运营数据,渠道的用户消费习惯特征这些大数据,这是也优势所在。期待运营商接下来的表现。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原生 Android:老兵不会死,只会慢慢凋零?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Android 是 Google 在 2005 年收购的一家小公司。彼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收购 Android 顶个球用,包括 Google 董事长 Eric Schmidt 。几年以后,Schmidt 回忆起来,说,“不知什么时候, Larry 和 Sergey 买下了 Android ,当时我甚至压根没注意到”。

Schmidt 只是在开玩笑啦 ―― 买下 Android 最少花了 5000 万美元,这个量级的收购,Schmidt 不可能不知道。但是,这个玩笑确实反映出 ―― 十年前,Google 高管并没有把 Android 特别当回事。

时过境迁,曾经不被重视的 Android 已经成了关乎 Google 未来的重量级产品。现在,Android 已经成了最流行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确切地说,不管在什么硬件上,Android 几乎都是最流行的操作系统。根据研究机构 Gartner ,2014 年,搭载 Android 系统的设备出货量超过 10 亿,是 Windows 的 3 倍, iOS 的 5 倍。

尽管 Android 在市场份额上已经睥睨天下,但它的日子并不好过。你的第一反应多半是:是啊,iPhone 的销量一再刷新纪录,iOS 正在蚕食 Android 的市场份额 ―― 这是事实,但不是重点,重点是,在销量保持增长的情况下,2014 年,Android 智能手机业务营收下降 44%。

来自 iOS 的竞争:不只是市场份额,还有广告商和开发者的青睐

一方面,作为 Android 的头号竞争对手,iOS 的用户往往更有钱,更喜欢把时间花在手机上。偏偏,用户的消费能力和在线时长是广告主最重视的东西,这就让 iOS 成了一块香饽饽。根据高盛最近的一项分析,2014年,Google 在移动端搜索广告上的收入约 118 亿美元,其中,75% 来自 iPhone 和 iPad(FYI,Google 向苹果支付了数十亿美元,让 iOS 设备的默认搜索引擎是 Google)。

另一方面,在硅谷,许多创业公司开发 app 都是“ iOS first ”。2014 年,App Store 总销售额超过 140 亿美元。同年,Google Play 平台上的 Android app 总销售额约为 100 亿美元(Google 从中提成 30 亿美元)。为了保住这块收入,Google 也是蛮拼的。Google Play 市场总监称,在过去的两年半内,经过市场团队的努力,Android app 开发者的数量增长了 15 倍。

踩着 Android 肩膀的异军:Google 的 app 和服务受到排斥

得益于免费的 Android,众多手机制造商,比如小米,能够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手机。但是小米之流并不依靠手机硬件赚钱,它们在寻找其他的变现方式 ――比如,通过定制 Android 系统,在里面植入自己的 app 和服务,而这恰恰是对 Google 自己的 app 和服务的直接竞争。

2014 年第四季度出货的 Android 智能手机中,有近 30% 的操作系统是经过修改或定制的,而在这些系统中,Google 的 app 和服务通常是被排斥的。拿初创公司 Cyanogen 举例, Cyanogen 向手机制造商出售基于 Android 的定制 UI,并和手机制造商进行销售分成。 Cyanogen 和微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 CEO 甚至直言:“现在世界上没几家公司真正喜欢 Google 了,没人希望由 Google 主宰一切,现在是属于(像我们一样)第三方的时代。”

对于原生 Android 来说,长期来看,如果被 iOS 夺去高端手机市场,被小米和 Cyanogen 这些不合作的 Android 玩家夺去中低端手机市场,形式还是有点严峻的。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得ios app开发订单得天下

得苹果(ios app开发)订单得天下 亚洲供应商享受红利
  《金融时报》撰文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三星智能手机日渐衰落,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已经改变。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手机零配件供应商的处境大不相同。

文章全文如下:

最新款iPhone让苹果沐浴在空前的市场需求“阳光”之下,从东京到台北的苹果零配件供应商也在分享这缕阳光。

 手机行业转型

今年一季度,iPhone销量同比增长40%。日本电子零件制造厂村田(Murata)表示,公司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16%。村田是一家储能陶瓷电容器制造商,苹果是村田的最大客户。

中国台湾大立光电(Largan)为苹果供应iPhone摄像头模块,公司利润同比增长61%。韩国乐金显示(LG Display)为苹果供应iPhone显示屏,公司利润几乎是去年同期的8倍。

苹果供应商的出色业绩表明,智能手机市场转型对亚洲零配件供应商和代工商构成了巨大影响。

但是,随着智能手机行业日益成熟,大型供应商和代工商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这些亚洲厂商所处的市场环境势必会发生改变。

汇丰银行亚洲科技产业研究主管鲍礼信(Steven Pelayo)表示:“我担忧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开始放缓。”

市场研究机构IDC统计显示,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长28%,2014年增长39%。但鲍礼信预计,未来三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幅为“7%至9%”。

这种担忧主要缘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日渐饱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但IDC统计显示,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近下滑4%,这是六年来首次下滑。

增长放缓为众多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前景蒙上阴影。最近数年,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的手机销量呈爆炸性增长,它们也缩小了与市场领军者三星在市场份额方面的差距。

过去两年,小米迅速成长为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军者。但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统计显示,过去两个季度,甚至小米手机的销量都已萎缩。

Strategy Analytics警告称,小米的快速增长期现在已经结束。

得苹果(ios app开发)订单得天下 亚洲供应商享受红利
  中国零配件供应商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唇齿相依的台湾供应商也如临大敌。去年7月之前两年时间,联发科股价增长一倍。但从去年7月至今,联发科股价已经大约下滑1/3。联发科主要向中国市场供应智能手机处理器芯片。

除了这样的担忧,围绕联发科的悲观情绪还反映出,台湾零配件行业正面临更大的威胁:中国大陆竞争者已经扩张到更为精密的供应链领域。

与美国芯片商高通相同,联发科必须与中国的芯片设计厂商展讯竞争,后者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攀升。同时,过去一年,总部位于宁波的舜宇光学科技的产品市场份额已经增长一倍。舜宇光学主要向小米、联想等厂商供应摄像头模块。

里昂证券科技研究主管尼古拉・巴拉特(Nicolas Baratte)表示:“显然,中国品牌更加青睐中国供应商。中国公司之间签订一种不同的协议。在容忍规格变化和重新设计方面,中国供应链拥有令人吃惊的灵活性,而且它们的付款条款也非常灵活。”

但巴拉特表示,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部分中国供应商――尤其是闻泰、龙旗这样的手机代工厂商――将更加寄希望于承接其他国家新兴品牌的订单,印度品牌尤受关注。

 日本供应商

鉴于日本手机市场萎缩,日本手机零配件供应商一直依赖国外客户。但是,日本企业采取了有力的应对措施。分析师表示,日本企业为iPhone供应大约1/3的零配件,而且向中国手机制造商销售高端零配件的势头非常强劲。

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公司分析师Shoji Sato表示,中国和苹果的需求为村田这样的日企提供了迥然不同的市场机遇。尽管苹果高端零配件的单位成本是中国手机零配件的10倍,但中国正在大力发展4G通信服务,中国市场对高端手机零配件的需要量预计将大幅增长。

日本手机零配件行业不乏一些大型电子产品制造商,例如索尼和夏普。尽管各自的手机业务举步维艰,但索尼的摄像头模块和夏普的手机显示屏依然保持强劲的销售势头。

未来一年,为了满足苹果、三星、小米等客户的需求,索尼计划投资17亿美元,以提高传感器产量。索尼预计,2015财年公司营业利润可达3200亿日元。

夏普在智能手机零配件行业的经历较为惨淡。尽管在显示面板产能方面大幅投资,但夏普的市场份额还是被亚洲竞争者蚕食。上周,夏普宣布年亏损达19亿美元,并计划裁减1/10的员工。分析师认为,夏普衰落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成为iPhone 6供应商。

  韩国供应商

在韩国,零配件业务也成为三星的最大利润来源。去年,三星手机市场份额大幅下滑,三星存储芯片业务一举超越三星手机业务。

尽管三星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与苹果激烈竞争,但在获得下一代iPhone处理器芯片订单之后,今年三星逻辑芯片业务预计将扭转2014年的营业利润巨额亏损状态。

三星正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意在维持其智能手机业务的利润率。此举也将让三星芯片业务受益。三星新一代旗舰机Galaxy S6便放弃高通处理器,转而采用自主芯片Exynos,而且基频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都是自主制造。

尽管三星零配件业务抵消了手机业务的不利影响,但对于依赖三星的韩国供应商而言,它们没有这样的应对方法。去年,日进显示器(Iljin Display)和Partron营业利润分别下滑62%和51%。日进显示器是一家触摸屏面板供应商,而Partron面向三星供应天线和摄像头模块。

过去6个月,由于投资者预期三星会调整手机战略,部分韩国供应商的股价上涨。但麦格理分析师丹尼尔・金(Daniel Kim)认为,韩国供应商似乎正押注更多的智能手机制造商。

“事实上,每家韩国零配件公司都在努力增加与中国公司的业务往来。2104年三星智能手机业务的表现已经敲响警钟。它们希望多元化经营。”这位分析师说道。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