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用功能机的人为何还这么多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本周发布2015年趋势报告,其中有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手机用户数达到52亿,其中使用功能机的用户占60%,要高于智能手机的40%。

2013年,智能手机在全球的出货量首次超越功能手机,近年来智能手机迅速发展更让其在手机市场上无限风光,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用功能机呢?

哪些国家和地区的人还在用功能机?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功能机的畅销区在部分中东国家和非洲地区,非洲的功能机和智能机的比例为3:1。不过根据IDC发布的中东和非洲地区手机销量和市占率数据显示,该地区的智能手机销量正在迅速上涨,功能机的市场份额开始被智能机蚕食。

此外,IDC数据显示,目前印度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仅有35%,另外的65%手机用户还在用着功能机。基于印度庞大的人口数量,自然也会为功能机的市场份额“添砖加瓦”。

不过还有一个国家,可能会让你感到有些吃惊,那就是日本。今年3月,科技媒体近日Engadget对日本手机市场进行了调研,对象包括KDDI等主流运营商。KDDI表示,智能手机无疑是发展趋势,但很多用户对功能机仍有极大需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手机早期打下的良好基础。

2000年初,夏普联合当时的运营商J-Phone,发布了首款拍照手机J-SH04,开创了手机拍照的概念。随后,搭载光学变焦镜头的机型也是由夏普推出。

不过有趣的是,日本厂商对待智能系统、互联网的态度,实际上是相对保守的。早期,日本手机厂商对智能系统并不感兴趣,这是由于基于WAP、JAVA的手机服务在日本相当丰富,诸如天气预报、电子书、手机网游、电视等服务,很早便在日本普及;同时由于手机普及率相当高,日本手机上网用户一度超越传统计算机。

由此可以看出,早期的日本功能手机已经拥有媲美目前智能手机的应用、服务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在的用户。在采访中,日本手机资讯网站Autoblog JP的主编表示,传统的翻盖功能机对日本用户依然具有杀伤力,它们拥有宽大的物理按键,容易输入,功能方面也很全面,另外翻盖设计依然很酷,从某种程度上已经代表了日本文化。而由于日本生活形态的关系,很多用户不需要复杂的应用程序,比如导航软件(新干线十分发达),这也使得一些用户没有动力去学习新的智能手机系统。

法国也掀起了一股手机“复古潮”,消费者对只具备发短信和打电话功能的手机需求有增无减,从2013年起,功能机销量开始突增,有的机型已经卖到1000欧元(约人民币8400元)。怀旧人群对功能与来越复杂的智能机感到厌烦,将手机回归最基本的功能视作时尚,成为功能机的主力消费人群。

在国内市场,功能机概念一定程度上等于老人机,操作简单,通话质量好又经摔的功能机向来是子女孝敬老年父母的常见礼物,而没有上网功能不影响孩子学习,又成为了学生家长选购功能机的原因。

此外,从2006年开始,诺基亚就开始“下沉”在中国的渠道体系,多数县城、农村城镇都有专柜,性价比高诺基亚品牌依然很受欢迎,也培育起了中国广大城镇、农村用户对功能机的依赖。

哪些功能机品牌现在依旧畅销?

在国内电商网站看,在智能手机行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手机品牌并没有完全放弃功能机市场,联想、华为、中兴、金立的功能机凭借品牌优势抢了不少销量。除了诺基亚,在智能机时代丧失先机的摩托罗拉、飞利浦也“放下身段”向功能机阵营投入兵力。波导、大显、优摩等国产功能机品牌也在市场上收获了不错的反响,在特定适用人群中评广受好评。

诺基亚可以成为功能机时代的代名词,“能砸核桃”的诺基亚功能机至今仍是不少人心中的经典。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部门后,暂停了Asha、Series 40和Nokia X等功能及产品线的设计与研发。近日,微软推出的诺基亚RM-1134和RM-1133的两款新机已于通过入网许可,预计不久后就会上市,让不少老用户感到亲切和激动。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雷军隔空喊话乐视:友商为什么不能成为朋友

雷军隔空喊话乐视:友商为什么不能成为朋友

  6月10日下午消息,雷军今日对外公布了“小米10亿美元投资视频内容产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数据显示,经过了半年的时间,小米电视上接入播控平台的正版视频内容总量达到18051部,小米手机上为33213部,接入视频内容的硬件终端总量过亿,整体已经达到了友商的2倍。

具体的分类数据为:电影数量是友商的2.4倍,电视剧数量是友商的1.4倍,综艺节目数量是友商的6.7倍,动漫节目数量是友商的1.1倍,纪录片数量是友商的7倍。

除了在电视终端,在手机终端上,五大内容总量为友商的3.2倍,其中,电影是友商的 4.2倍,电视剧是友商的 2.4倍,综艺节目是友商的3倍,动漫是友商的1.5倍,纪录片则是友商的9倍,同样,小米手机3.5倍于友商的内容,均无捆绑,零年费。以上数据由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公证,公正日期为6月8日。

雷军认为,小米在内容上建立的优势与其平台化的发展思路密不可分。他透露,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小米与超过100家的视频内容提供商达成了合作,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5%,而友商作为一个孤立的视频网站,市场份额不足7%。

雷军重申,小米并不像自己做视频内容,希望借助小米的平台,将内容和渠道进行有效的打通,对于视频网站依靠小米平台也能够获得一定量的增值市场。根据艾瑞公布的在线视频APP排名,在前12名中已经有10家与小米合作。

对于没有达成合作的内容方,雷军发出了“友商为什么不能成为朋友”的慨叹,而根据小米提供的表格来看,雷军提到的友商指的是乐视。

2014年11月,小米18亿人民币入股受奇艺,紧接着又投资优酷土豆,入股华策影视,小米从视频网站到影视剧制作公司都进行了资本注入。小米的逻辑是,在互联网产品上,除了硬件产品带来的感受之外,只有通过更加丰富的互联网服务和高质量的视频内容才能得到更高的转换率。

雷军表示,小米将在内容方面持续投入,并继续扩大其内容类型。将来小米会推出多项内容服务,其中包括:与看看新闻、新京报动新闻、凤凰新闻合作的视频新闻服务,与 PPTV、芒果TV合作的体育比赛直播服务。

此外雷军还透露,小米未来将会解决互联网电视与电影的融合,尝试让院线电影与互联网电视同步上映。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前黑莓CEO:急于求成让黑莓一败涂地

前黑莓CEO:急于求成让黑莓一败涂地

6月10日,《圣何塞信使报》报道称,前黑莓联席首席执行官吉姆・贝尔斯利(Jim Balsillie)表示,苹果发布iPhone,而黑莓急于抗衡iPhone,这些事件对公司造成毁灭性打击。

自2012年离开黑莓,贝尔斯利近日首次公开发表评论。他表示,iPhone于2007年问世,黑莓随后推出触摸屏智能手机Storm,但这款手机的“退货率为100%”。当时,他就知道黑莓已经无力回天。

贝尔斯利在加拿大帝国俱乐部表示,匆忙推出Storm手机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作为黑莓的最大客户,Verizon为此终止合作。

与《失去的信号:黑莓大起大落的背后》(Losing the Signal. The Spectacular Rise and Fall of BlackBerry)两位作者的问答环节中,贝尔斯利发表了这番言论。

1999年,黑莓彻底改变商业交流文化,从此商业人士可以通过手机收发电子邮件。2007年,iPhone为手机带来了更多的功能。

“我们对Storm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它有触摸屏,有可点击的显示屏,有新的应用,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开发,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失败了。当时,我知道我们无法在高端手机市场立足。”贝尔斯利说道。

他表示,由于在新兴市场销售低端设备,两年间黑莓一直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公司。AT&T给予苹果公司全权委托和无限流量,以发展快速网络浏览、视频下载等服务,AT&T和苹果引起了一场巨变。黑莓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市场局面非常困难。这的确让黑莓感到震惊。”贝尔斯利说。

他表示,随着iPhone和Android手机崛起,他坚信黑莓需要面向其他智能手机平台开放知名的黑莓消息服务。大家认为黑莓通过硬件业务赚了很多钱,但他表示黑莓服务同样赚钱。但是,直到贝尔斯利离开黑莓,而且WhatsApp等消息应用已经流行,黑莓才面向其他平台发布BBM。

2009年,黑莓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接近50%。如今,这个数字显得微不足道。2008年6月,黑莓是加拿大最具价值的公司,市值高达830亿美元。目前,黑莓股价已经从140多美元跌至10美元以下,市值仅为50亿美元。

黑莓正尝试转型为企业安全和软件公司。贝尔斯利称,他祝现在的管理层好运。

问及他现在使用哪款智能手机时,贝尔斯利表示自己仍然使用黑莓Bold。

“你们要等我死了才能从我手中拿走手机。”他开玩笑道。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iOS与Android相争 Win10能否渔翁得利?

2015年5月28日,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正式推出Android M,随后6月9日,苹果世界开发者大会(WWDC 2015)正式公布 iOS 9,而在7月29日,Windows10正式版将会降临拯救微软,三大操作系统发布接踵而至,空气中隐隐然充满了火药味。

iOS与Android相争 Win10能否渔翁得利?
  从移动端份额上来讲,Android无疑占据第一,2014年市场份额高达81.5%,iOS占据15%,WP8全球市场份额2.7%,在中国仅仅只有1%,更令人担忧的是,WP的全球市场份额仍呈下降趋势。如果仅仅从占有率上来看,Android貌似势不可挡,WP可以被判死缓了,不过事实果真如此吗?

  谷歌的愿望实现了吗?

别忘了Android 5.0(L)发布时,谷歌的雄心壮志,试图将Android凝聚规范起来,可现实是,到目前为止,Android 5.0在Android所有版本占据的比例刚刚超过10%,而在国内市场5.0版本的比例更低,除了国内厂商几款刚发布的新机外,大部分仍然搭载Android 4.4,即使用户不断呼吁升级,但是厂商仍旧不为所动。

Android 5.0的成功在于开放,但是这种开放越来越不受约束,如果把Android形容为联邦的话,谷歌这个联邦政府的首脑权威一再受到挑战,并且联邦公约也逐渐失效,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谷歌无法掌控硬件。谷歌当初也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收购了MOTO,一方面觊觎其专利,一方面也尝试从硬件上建立联邦军队。

不过随着MOTO硬件业务出售联想,宣告谷歌的尝试失败,不过谷歌并未一无所获,反而成为一家更为纯粹的互联网公司,谷歌能做的只有不断的提升Android的体验,通过Google play等嫡系服务和应用控制安卓,并在Android M再次收紧权限,推出Android Pay、指纹解锁等。

想法很美好,然而在国际上,Android面临CyanogenMod、亚马逊的挑战,在国内面临MIUI、Flyme等一众第三方ROM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仅是版本号的差异,而是要把联邦变成诸侯割据。

在第三方ROM里,谷歌的应用和服务都被移除,多数换成自家的应用和服务,以小米为例,从商店到游戏、从服务再到支付,全部来自小米系,而从中小米也获得高额的营收。同样亚马逊也屏蔽了所有谷歌应用和服务,搭建了自家的应用商店、内容商店、浏览器、云存储和 E-mail。

可以说Android成为小米、亚马逊等公司的嫁衣,从而掌握了互联网的底层入口,截留了本该属于谷歌的收益。当然,有的人会说因为我国的特殊国情,谷歌服务无法使用,从而催生了第三方ROM的兴盛,其实即使没有这个客观环境,Android迟早也会四分五裂,因为谷歌从始至终只是在引导厂商而非强有力的进行控制。

曾有人这么评价Android的开源:“「开源」就如一只妖精,一旦放出来让它再回到水晶瓶里可没那么容易”。开放的Android让厂商纷纷加入谷歌的阵营,从而迅速让Android成为全球占有率最高的移动操作系统,但是这个阵营是松散的,谷歌与厂商、厂商与厂商之间没有契约关系,甚至产生激烈的竞争和厮杀。

而在这种内耗中,HTC衰落了,三星也逐渐式微,而兴起的小米却越来越不受谷歌所控,干起了另立炉灶的打算,例如小米4支持刷入windows10移动版,这一招数正如三星当年如同一辙,另立一套Bada从而要挟谷歌,谁让谷歌没有自己的军队呢?

所以当谷歌推出Android 5.0后,厂商不是想着尽快升级,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不损害自身的利益,并把这种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国内厂商,在Android M发布后,绝大多数竟依然停留在4.0时代,如小米为了给小米Note顶配版铺货,竟然迟迟不给小米4、小米Note标准版推送5.0升级。

  Android M 能否击败iOS 9 ?

Android 5.0无疑让安卓焕然一新,默认使用的ART机制让Android摆脱了“卡、慢”的恶名,全新的Material Design设计,让Android甩掉了“丑”的帽子,让用户眼前一亮,这样的Android无疑成为iOS最强有力的对手。

可是,仅2014年第四季度,苹果iPhone的销量便高达7483.2万台,在全球智能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继续保持高增长,尤其在欧美和中国等市场,并且带动桌面产品Mac的销量逆势上涨。

自从乔布斯死后,很多人认为苹果的衰落是必然,库克只是在消耗乔布斯的遗产,可是事实是,苹果不仅没有衰落,反而继续保持高增长。苹果是怎么做的的,毕竟无论iPhone 还是iOS 从实质上来讲,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甚至在部分用户眼中倒退,但不妨碍他们购买。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苹果能够给用户提供一致、标准化的优质体验。这也是iOS的核心竞争力。Android 5.0本质已经是一个已经媲美iOS的系统,但是却处于失控的状态,无论厂商还是APP,谷歌都无法做到有效的控制。

在Android的产品上,体验大都不相同,在Nexus设备上可以体验到操作的流畅和丝滑,然而却缺少本地化的服务,而在合作厂商的设备上,由于每个厂商的定制不同、优化不同、审美不同、提供的服务不同,导致每个Android产品给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体验也是良莠不齐。

而这时候某些流氓APP也不免会浑水摸鱼,其中包括诸如BAT这样的知名互联网公司,利用Android对权限的开放肆意妄为,霸占用户的服务资源,拖累系统的运行,从而进一步破坏用户的体验。

所以苹果自然选择另外一条道路,我们可以称之为专制。大到硬件、产品链的控制,小到APP的设计和权限,苹果始终设立严格的监控标准,在自己的生态系统里自己就是上帝。

所以,苹果难免也会遭到攻击,无论开发者还是竞争对手。相对于Android的开放,苹果太过于单调和沉闷,你只能接受苹果给你什么,而不能改变,或者说,我想要什么。除非越狱,你自定义一首铃声也要忙上半天。可它就是苹果,即使它约束了开发者和用户的想法,阻挡了创新。

从谷歌和苹果的开发者大会上来看,Android M与iOS都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前者在底层加入对谷歌支付和指纹的支持,来进一步加强对Android的控制,让关键性的应用置于闭源的 Google app保护伞之下。然而厂商究竟是否会采用,我们不得而知。

可以说,Android M做的就是想法设法的进一步夺回Android的控制权,而iOS 9则是进一步打通整个生态,利用标准化的操作体验和服务,将更多的设备置于苹果的生态系统中,当然这也正是Windows 10想做到的事情。

  Windows 10还有机会吗?

在Android正陷入四分五裂的内战,苹果忙着全线进攻的时候,微软当然也没闲着,把未来押在Windows 10上,可以说Windows 10就是微软的全部。

与苹果利用云同步打通整个生态系统的思路不同的是,微软选择了大一统,所有的设备无论桌面还是移动端还是家庭娱乐设备,运行的都是统一的操作系统Windows 10,通用appx格式。

这种思路与苹果对比无所谓孰是孰非,因为时间才是见证者,我们现在下任何结论都会冒着被打脸的风险。不过,我还是坚持认为,Windows 10将会迎来在复兴,尤其在移动端上。

Windows 10移动版的前身WP8犯下过太多的错误,比如在WP7升级WP8时坑了用户,在WP8升级WP8.1坑了开发者,并且在更新速度上远远落后其它两大操作系统,这里我又得吐槽微软用了3年的时间才听从用户的需求加入了旋转锁屏的功能。

第三方应用就不用吐槽了,就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只能通过Windows 10 大一统的策略解决。这些错误源自于微软的傲慢和自大,让微软付出沉重的代价,不过微软毕竟是统治PC端的霸主,它可以为昂贵的代价买单,并且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提速降费”或影响运营商年内收入

受电信联通合并传闻影响,昨日包括中国联通在内的多只国企概念股涨停。随着国企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就行业而言,电信与联通直接合并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在国家“提速降费”政策要求下,三大运营商今年业绩下行压力仍相当大。

工信部数据指出,前四个月移动用户净增长690万户,增长量同比跌70%,行业收入同比跌超4%。

运营商或进一步降价

日前,瑞银发表报告将联通(00762.HK)评级由“中性”降至“沽售”,目标价由16.5元下调至12.5元。报告还指出,因股价近期升势强,主因市场传言有机会与其他电讯商合并,不过该行认为可能性不大。该行反而更为看好电讯设备股,如中通服、中兴通讯。

虽然手机的数据流量使用同比升90%,不过并未改变行业收入下跌的势头。上月中,三大电信运营商均提出提速减费方案,下调移动数据费用约30%~50%。

对于“提速降费”的影响,广州一家运营商说:“到年底,各项业绩指标公布就能看出来了”。自上月中公布的“提速降费”方案以来,三大运营商在港股的股价一直跌跌不休。据网上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受访者对于运营商降价方案并不满意,不排除未来运营商公布进一步的降价方案,对ARPU值(平均每个用户贡献收入)和收入造成压力。

从第一季度业绩能看到,三大运营商一季度的ARPU值不断下降,显示微信等OTT业务对语音、短信的替代作用已经对三大运营商的发展起了直接的影响。中国移动一季度ARPU值环比下降8.82%。

有券商就这样预测,三大运营商的ARPU值今年年内还将继续下降。

  今年业绩下行压力大

对三大运营商来说,由于建设4G, 行业资本支出会维持在高位,虽然铁塔公司可以减少电信股的开支,不过由于业务开展需要2~3年时间才能全面运作。市场预计中联通及中电信会逐渐增加在铁塔公司的份额,可是如果不能同步增加收入份额,铁塔公司的租赁费用大增,反而会拖低运营商2016年及2017年的盈利。

不少运营商称:一方面要加大4G建设,一方面要降低流量资费,今年对于运营商来说,将是较为艰难的一年。

也有专家认为,三大运营商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而应该成为公益型企事业单位。未来,电信运营商专心做管道,互联网公司做应用,三大国有运营商可能形成“网业分离”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重组合并也有可能。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上海交管委招安滴滴快的:专车试点方案有望出台

6月1日起,中国地方交管部门和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打车公司,终于互开大门。上海市交通委打算部分放开市场,滴滴快的打车平台打算部分共享数据。双方从出租车业务合作起步,被纳入约租车范畴的专车业务则紧随其后。

转折来得有些突然。这一刻,距离上海市查扣“非法营运”专车,只有不到半年时间;距离部分地区运管部门完全禁止所有专车业务,也只有不到一年时间。

随着“互联网+”从企业战略走向国家战略,在交通部尚未出台专车相关管理规定的情况下,在交通部指示、认可下,上海、义乌等地正在借出租车行业改革,给专车监管找一条出路。

记者获悉,再过一两个月,“上海版”专车改革试点方案有望出台;但截至目前,围绕“专车能否独立于出租车序列”“私家车能否被允许从事专车业务”,双方尚未达成一致。

无论是启动改革的上海、义乌,还是阿里巴巴集团总部所在地――持观望状态的杭州,都在等待交通部就专车定位、私家车身份、数据共享标准“一锤定音”。

这次试水,会是专车“洗白”的前夜吗?

“对手”变伙伴

在快门声中,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滴滴快的CEO程维和一家出租车公司的负责人,并肩而立,彼此双掌紧扣。

孙建平宣布,“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将于6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该平台由市交通委、本市四大出租汽车企业和“滴滴打车”三方共同参与,初期将重点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车辆和驾驶员身份识别。“滴滴打车”帮助及时剔除“黑车”和“克隆车”;二是实现车辆运营状态识别。承接“滴滴打车”及其他预约业务的车辆,其顶灯实时转换成“电调”,有效消除乘客扬招中存在的误解;三是提高车辆运营安全性。对载有乘客的车辆进行屏蔽,不再发送预约信息,提高车辆运营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孙建平在讲话稿中不再提及专车“非法营运”等字眼。出租车业务的合作只是起点。孙建平介绍说,该部门还在开发约租车身份识别功能。从事约租车服务的车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应资质条件,并加入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可提供身份核实服务。具体操作办法正在研究制定中。在上海市交通委看来,约租车就包括了专车。

滴滴快的打车负责人王兴渠则告诉记者,专车监管和改革方案需要上报交通部审批。“我们和上海市交通委还在沟通,如果快的话,估计会在一两个月内把方案拿出来,然后再确定执行时间。”她说。

对于这次合作,上海市交通委官网解读为:“标志着上海交通委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互联网+’精神要求,鼓励支持传统交通运输行业与互联网企业融合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上海方面,上海市委常委4月份举办学习会,听取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的专题辅导报告。市委书记韩正说,政府管理服务必须秉承开放理念,以“互联网+”的思维,不断改革创新。他提到,“互联网+”时代不断产生的新模式、新业态,往往对政府传统的管理服务产生颠覆性挑战,而这些挑战往往超前于各种法规和规范。

然而,就在4个月前,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还给专车平台开具首张“非法营运”罚单,而滴滴公司上海地区负责人并未前来领取罚单。先扣车,后罚驾驶员,进而还要罚专车平台――这是当时全国已公开的案例中,对私家车从事专车业务查处力度最大的一例。

从“对手”到伙伴,滴滴快的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说,滴滴、快的合并是一个重要转折点,企业和政府的心态都会发生改变。对企业而言,国内两大专车平台由竞争转为合作,腾讯和阿里也在打车软件上结盟,不再竞相“烧钱”。对政府而言,“两个小孩不打架了,变成青壮年了,政府也放心了,觉得可以坐下来谈事情了”。

“上海的改革试点有一定的特殊背景,不是别的地方想学就能学的。”接近上海市交通委的城市交通专家华铭哲(化名)说,上海出租车行业大部分实行公司经营,四大出租车公司占全市的市场份额至少一半以上,而且驾驶员本地化的比例较高。一方面,出租车公司可以消化一部分的内部矛盾,避免出租车司机因专车蔓延而掀起停运、爆发抗议;另一方面,上海四大出租车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尽管他们也会去游说对专车进行更严格监管,但上海市政府对他们的动员力也很强,有能力要求他们按照既定政策与专车平台合作,并让它们起到全行业“定海神针”的作用。

找最大公约数

“交通部早就有规定,全中国都一样的。”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简称运管局)出租车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斩钉截铁:“私家车是禁止接入专车平台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面对“私家车能否进入专车运营”的提问,交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永远不允许。”

不过,杭州市运管局这名工作人员也有底气不足的时候:“每一天,杭州有10多辆私家车因为‘非法营运’被扣、被罚款。我们运管处把坐办公室的、临时工都加进去才400来号人,全杭州有五六万辆专车,结果是运管部门‘每天都在抓,已经连轴转,没得歇了’。”

在合法运营车辆和“黑车”之间还有一定的法律模糊地带――快车、顺风车、拼车……

对于一则网上咨询,上海市交通委近日就答复说:“本市正规租赁公司使用Y牌照车辆从事租赁业务,这是合法的。但是否可以通过打车软件从事出租汽车经营业务,目前市交通管理部门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估计今年上半年将会出台相关规定。”

如果是私家车呢?上述杭州运管局工作人员推测说,上海不会允许私家车直接接入专车平台,可能的操作方式包括:以第三方的名义接入,或者把行驶证的抬头改掉了,或者办理了委托代管,“是要走一定的法律程序的”。上海市交通委不愿对此予以置评。

从北京到上海,从杭州到义乌,所有接受采访的地方交管部门都依据国务院颁布的《道路运输条例》及地方立法认定:私家车不具备营运资质,而非营运车辆一律不得从事出租汽车和专车经营业务。

对此,今年1月,原滴滴公司政府事务部反驳道:“专车业务不属于经营性道路运输服务,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的理由完全没有充足的法理依据。”其理由是:“2004年4月公布的《道路运输条例》是目前道路运输管理领域具有最高效力的法规规范,其中对经营性道路运输根本没有做出任何解释。”

而在获得交通部官员认可的浙江义乌,该市交通局绕过了这一规定,宣布从2018年开始,有序开放出租汽车市场准入和出租汽车数量管控,实现出租汽车市场化资源配置。这意味着,包括专车平台、租赁公司在内的各市场主体,都有申请经营出租车公司的机会。交通部服务司副司长王水平在交通部例行发布会上表态,支持义乌这样的地方先行先试,为全国出租车行业改革提供借鉴和示范。

《义乌市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还涵盖约租车业务:“在确保驾驶员从业资格条件、符合车辆技术条件、明确公司主体责任前提下引进招车、专车的新业态,满足市场多元需求。”义乌交通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这个方案是义乌自主改革的,但在方案出台之前,交通部、浙江省交通厅都过来调研过,给过我们指示。”

这次和上海合作,私家车从事的专车业务,究竟是会部分或全部“洗白”,还是仍然处于被禁止状态?王兴渠不愿明说:“我们还在沟通,大家找一找最大公约数。”而更多的地方,则在等待交通部出租车行业改革方案和专车管理规定。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杭州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伟强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举例说,去年开始,政府说私家车是非法营运,滴滴、快的公司马上改口说,自己平台不存在私家车,最后有私家车被查到了,又改口说是“拼车”“顺风车”。“政府专车管理办法还没制定出来,现在又逼着它去界定什么是拼车、顺风车,政府就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吴伟强建议说,行政规制应当保留足够的弹性,适应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

“不敢放手拥抱”

在和优步(Uber)打过一轮价格战之后,王兴渠告诉经济观察报,滴滴快的公司和上海市交通委都认为,城市约租车(包括“专车”)在价位、服务的定位上都应该高于出租车,并在企业资质、车辆来源、保险赔付、驾驶员培训方面做得更好。不过,她强调,专车平台并没有被纳入出租汽车序列进行管理。

去年9月,交通部审议通过了《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在交通部官网上,交通部运输司在对其进行解读时表示:“(该规定)建立了只允许接受预约、不得在道路上巡游揽客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模式。”当时快的、滴滴、优步(Uber)专车业务尚未兴起。

但王兴渠认为,很多地方将专车适用于交通部的《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这是不恰当的。无论是交通部还是各地,都没有一个被各方都认同的法律法规。成都还出了规定,连租赁车辆都不能做专车,这是违背交通部精神的――这一次,滴滴快的和上海市交通委准备制定一个“被各方都认可”的方案。

5月22日,滴滴快的公司公布了合并后的首个业绩数据:出租车覆盖全国360个城市135万司机,专车覆盖61个城市40万司机,出租车日订单400万单,专车日订单最高150万单。

从政府“没听过”“不认同”到“严厉打击”再到今天的“变相支持”,体量日益庞大的专车平台,还要进一步争取政府的“正式支持”。而城市管理者们则在算另一笔账。

掌握城市公共交通核心数据的华铭哲说,公交每天是720万乘次,地铁每天是1000万乘次,正规出租车每天也就300多万乘次,哪怕专车能达到出租汽车的程度,也不能完全替代公共交通出行。就算能完全替代,现在的道路承载能力也不允许――出租车日里程大概340公里。全上海有181万辆私人小汽车,如果其中的三分之一转为营运车辆,出行里程从30公里一下子上升到100公里,道路拥堵状况会恶化到什么程度。“到时候,你一看APP上的路况信息,就会发现到处都是行驶缓慢和拥堵的提示。”他调侃道。

华铭哲强调,专车模式能满足向往“有车一族”的城市居民,或者富裕阶层以低成本享受个性化出行方式的需求。然而,这个城市还有坐不上专车甚至坐不上地铁的中下阶层,我们不能让少部分先富人群的利益侵犯了大部分后富人群的利益。他建议,对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尤其是它的核心商务圈来说,公共交通肯定是最佳出行方式,为此要限制个性化出行频次,并增大个性化出行代价。

这是专车平台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微妙时刻。过去,马婧(化名)在上海市交通委开决策咨询会时,时常建议他们拥抱互联网、拥抱新兴企业;现在,她反过来想,平台公司也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马婧说,她跟专车平台负责人也说过,交管部门非常希望专车平台向其开放市场规模、车辆运行、驾驶员身份识别等信息,为交通决策提供帮助,但专车平台也不愿跟交管部门共享这些数据。直到这次三方合作之前,“上海市交通委想跟滴滴、快的要高峰时段的出租车运营数据,专车平台一概不睬”。

在马婧看来,更令决策者持谨慎态度的,是专车平台不清晰的盈利模式。和多个专车平台均有接触的马婧说,到现在为止,滴滴快的都是亏损的,它们并没有对外公布盈利承诺,或者明确补贴期限。决策者会产生诸多疑虑:一旦专车平台“一家独大”,垄断性的平台会不会向驾驶员收“平台费”?如何既给驾驶员把关,又不欺凌驾驶员?

“地方政府既想拥抱互联网平台,又不敢太放手,生怕它出个大招,搞得自己手足无措。”马婧说,双方合作,还有一段路要走。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打败苹果(ios app开发)的不会是另一个苹果(ios app开发)

打败苹果(ios app开发)的不会是另一个苹果(ios app开发)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近日为行业呈现了一份非常耐人寻味的报告。他们预计于4月10日上市的Galaxy S6/Edge 4月份的出货量为1000万部,但其中400万部还停留在零售渠道。不过,该报告分析认为,S6/Edge的大卖并不会对势头正猛的iPhone 6造成丝毫的影响。

去年,三星和苹果不约而同的在各自的旗舰手机上作出了重大改变:iPhone突破自己设定的4计聊坏慕鹂朴衤桑瞥隽恕氨雀蠡垢蟆钡iPhone 6/Plus;Galaxy Note系列终于打破一直不变的塑料材质,Galaxy Note 4加入了金属边框。很显然,这对拥有“剪不断理还乱”关系的对手,都开始了彼此同化学习的过程。遗憾的是,有了苹果味的三星,却已经再也无法干掉苹果了,因为苹果也有了三星的味道。

  没找准对手的三星

我们对比IDC 2015 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可以发现,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厂商的中,除了三星,所有厂商的市场份额都在增加。更重要的是,除了三星之外的Android手机厂商的份额的增长,都没有丝毫影响苹果。

如果对比2014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数据,我们可以更清晰的发现三星和苹果完全相反的发展命运。尽管三星的设备出货量摇摇领先,却仅比2013年增长 0.6个百分点。可正是在保持出货量领先的同时,三星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却大幅下滑。需要注意的是,彼时苹果的份额小幅下降,但是却保持了出货量的猛增。这样来看,三星的市场份额并没有被苹果抢走,而是输给了Android阵营中的其他小伙伴。

三星在过去的一年中真正的问题在于,并没有搞清楚究竟自己的对手是谁。很显然,三星的危机来自于本土手机厂商的兴起,以及本土手机厂商的全球化扩张策略。遗憾的是,三星到目前为止,还只是把苹果当成自己的主要敌人,步步紧跟苹果。三星在过去的一年中,努力让自己看的起来更像苹果:Galaxy S6采用了全金属外壳、放弃了可更换电池、指纹识别变成了和苹果一样的按压式(按压式指纹识别体验效果更好)、推出了Samsung Pay(谷歌随后推出了Android Pay)……

  越来越三星的苹果已经变的无法战胜

这并不是说三星对标苹果,就是个错误。因为iPhone自从推出以来,就一直成为了智能手机行业的标杆性产品。三星和苹果多年来关于“抄袭外观设计”的官司,也说明了Android手机厂商对苹果的借鉴,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益处。

不过情况在近两年发生了变化,因为三星在学习苹果的同时,苹果也渐渐具有了三星的味道。最有说服力的一个证据是,苹果不惜自打脸,推出更大尺寸的iPhone。要知道,大尺寸屏幕曾经是Galaxy Note系列成功的关键。除了尺寸变大了之外,苹果在系统优化与营销策略上,也越爱越借鉴三星等Android阵营的对手们。

观察iOS和Android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可以把iOS 8作为一个分水岭。如果在此之前,iOS和Android还可以说是沿着各自清晰的发展道路而分化发展的话,那么从iOS 8开始,苹果在诸如第三方输入法、应用间的分享通道、通知栏快速操作、CloudKit等多个领域,开始了对Android有选择的学习借鉴。苹果在逐渐摆脱用户使用不自由、过于封闭的帽子。而在推广上,苹果自从和中国移动联姻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三星为自己的高端用户推出高达600多美元的免费应用不同,苹果Apple Store针对中国区用户,推出了银联卡绑定支付,1元超值应用优惠下载等活动。此外,库克一反乔布斯的形象,过去两年中多次来中国和运营商、政府等进行接洽,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刷脸。总而言之,苹果让新兴市场的用户感觉越来越亲切。

鉴于此,当面对一个在营销、尺寸、系统自由度(可以满足iOS用户更多的需求)完全不在下风,并且在使用体验上还绝对强于自己的对手面前,三星基本上没有战胜的可能。

  打败苹果的不是另一个苹果

打败苹果一定不是通过再造一个苹果的方式。特别是当苹果开始学习三星,由原先的创新进取,变为一个成熟的守成者时。

正如上文所论述的那样,三星真正的命运威胁来自于Android阵营内部的挑战者。想要打一场翻身仗,似乎不应该执着于和苹果的纠缠,而转而观察下那些后起之秀。

特别是当曾经的挑战者,变为如今的强势进攻者之时,苹果味的三星的对手们,开始变成“三星味的小米、三星味的魅族……”了。这样看来,是继续固执己见,盲打误撞,还是认清现实,开始一场降级攻击呢?降低营销成本,采取更为便捷的社会化营销渠道,也许是挽救手机业务的当务之急。

当然,即使是手机业务的溃败,也不会让庞大的三星死去(甚至依然会活得很好),毕竟,三星已经在手机元器件上游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从2C到2B的转变,似乎成了三星未来可以退守的主战场。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美股网游公司私有化潮流之下,畅游会不会赶这个时髦?

美股网游公司私有化潮流之下,畅游会不会赶这个时髦?
  又一家美股的网游公司开启了私有化大幕,6月1日,儿童节当天,专注于儿童网络游戏的淘米宣布收到创始人私有化建议书,以每普通股0.1794美元的现金对价,收购公司发行在外且不被私有化财团所持有的所有流通股。在淘米前,盛大、巨人都完成私有化,完美世界也正在私有化。截至目前,在美国上市的老牌网游公司只剩下九城、网易、畅游以及完成转型的空中网,昔日游戏中概股的辉煌几乎只剩下网易以及畅游支撑局面。

而在近日,畅游宣布将在原有游戏业务等第一层业务基础上,实现对第二层面业务,包括浏览器、语音平台、手机应用商城和电影传媒等的拓展,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收入和利润规模较大的新兴业务。

畅游正在准备一轮新的故事,而其核心指向的一个:是否会开启退市再上市的资本游戏?

资本布局

在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时任畅游CEO的王滔表示畅游在该季度完成了畅游未来5年的规划,并制定了长远的战略目标:

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决定是,我们不再满足于作为一家游戏产品公司,所以我们会投入一些资源去推广一些移动应用…….我们也在通过一些工具,寻找一些新的市场机会,以便明年进行大规模推广。

2013年下半年,畅游推出了面向海外的平台化产品Mobogenie,一款类似360手机助手的软件,其在印度在等第三世界成功打了一个时间差。根据畅游2014年5月透露的数据,Mobogenie全球用户达2.7亿。

同样在2013年下半年,畅游旗下17173游戏网实现改版,不再局限于游戏资讯以及导流的,先后推出多项网游服务项目。其中游戏直播、以及秀场直播被抬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2013年11月20日,畅游以5000万美元收购昆仑万维旗下的RaidCall语音62.5%股权,一款类似YY的游戏语音聊天软件,在海外拥有不错的成绩。

2014年7月16日,畅游以9100万美元收购海豚浏览器开发商百纳信息51%股权,海豚浏览器在海外拥有1亿以上的用户,对于畅游而言也可以作为海外渠道推广的一个渠道。

从这一些的布局当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两个很重要的信息,海外、渠道。

现状所逼

作为中国五大游戏公司之一,畅游目前已经与手游市场的“第一军团”渐行渐远了,根据第一手游网2015年4月中国手游曝光度报告显示,4月份百强手游曝光度Top 10中,畅游的主力军《天龙八部3D》仅仅排名第九,曝光度为487万,前八名均在500万以上,前四名则在600万以上,排名第一的《梦幻西游》为972万。4月份热门手游厂商排行榜Top10中,搜狐畅游排名第五,曝光率711万,远逊于排名前三的腾讯游戏(4329万)、网易游戏(2142万)、完美世界(911万)。而在艾瑞网2015Q1上升最快的游戏Top15中,没有一款畅游的产品。

根据畅游此前的财报显示,端游《天龙八部》在2014年全年收入4.119亿美元,较2013年减少了4660万美元,收入萎缩了10%,而《天龙八部》的收入却依然占畅游在线游戏业务收入的63.2%,占畅游整体收入的54.5%。其手游业务收入在2012年是0,2013年收入仅为170万美元,2014年,手游业务收入激增至6620万美元。

虽然2014年手游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其中绝大多数收入来自2014年10月底才上线的《天龙八部3D》。该产品在两个月内即贡献6500万美元的营收,可见在手游领域,《天龙八部3D》是目前畅游唯一的依靠。

从端游时代,到手游时代,畅游的《天龙八部》烙印丝毫没有减退,反观腾讯、网易,早已经开始在手游市场实现了多点开花。

而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畅游开始着力的打造属于自己的渠道的原因,并且将目光更多的放在海外。

国内市场,畅游没有胜算

在国内市场,无论是浏览器、手机助手还是语音平台,亦或是游戏直播,畅游都没有机会。而在海外则不然。

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原创游戏海外收入为30.76亿美元,与2013年相比增长69.02%,其中手游占据了整个市场41.1%的比例,而页游、端游分别为30.9%、27.7%。

在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端游,在海外出口上却是最小。这个原因在于,在海外的游戏细分产业当中,电视游戏、客户端网游一向强势,但手游的竞争却并没有那么激烈,市场的饱和程度远远不够。

同时在文化上,欧洲包括在美国,他的玩家的习惯跟亚洲差距很大,韩国也好,越南也好,其实跟中国的玩家性质很相似,武侠文化他们完全可以接受,但是到了美国他们是难以接受的。

手游与端游相比,更轻,更加容易做好本地化,但端游不行。

所以,手游未来的海外市场将成为手游厂商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在中国市场逐渐成为刺刀见红的战场时,海外市场将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一个正在发生的事情是,目前做海外发行手游的创业公司正在越来越多,最新的消息是前游族的副总裁方师恩离职在此方面创业。

在国内处处受到压制的情况下,畅游选择海外作为突破是一个明智之举,相似的案例我们可以参考猎豹的成功以及当年昆仑万维的战略。

阵痛期

战略布局上,畅游没有问题,但这带来了严重的亏损。

据畅游2014财年财报显示,2014全年其营收为6.520亿美元,较2013年下降3%。净亏损为2120万美元,同比增长3.076亿美元。网游公司,在保证自身营收的情况下,突然的业绩大变脸,是很少出现的,但畅游做到了。这一切都与畅游不计成本的投入有关。

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畅游市场费用支出达到了2.3亿美元,比正常年费的支出增长至少1.4到1.5亿美元,而这些支出主要都是为了打造平台化服务。

但巨大的投入并没有带来一个有效的成绩,其在平台化的布局上,虽然看上去成绩不错,但你仔细看会发现,它的用户过于分散,并且在各个维度都并不是拔尖的存在。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状,中庸。

 资本故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畅游决定在这个方向发力,将重心转移至此。

而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或许还是适应目前资本市场对于游戏公司过于单一产品线的担忧,从而在资本上讲一个更完美的故事。

因为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畅游正经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前CEO王韬以及前总裁王一已经宣布离职,而就在今年4月,传闻畅游还进行了1000人规模的裁员。

这无一不是在证实,表面大于内在。而这个核心指向在于是否会回归A股?

在美国资本市场,一个很现实的案例是,当年的盛大布局比现在的畅游更加大,并且成绩也相当出色,但美国资本市场并没有给出与之相匹配的估值。而反观A股现在的各家网游公司,以游族为例,这家页游公司,目前正在朝泛娱乐的概念演进,而其最新的估值约400亿元,动态市盈率接近100倍。畅游的这出资本故事极有可能不是为美国的资本所讲述的,而是为中国的投资者。

对于回归A股这个话题,在畅游发布今年Q1财报时,畅游CEO周晶表示,“搜狐是畅游的最大股东,而搜狐并没有此类私有化方案。”

从搜狐的角度去看,目前整个搜狐的中心毫无疑问在视频业务上,张朝阳亲自挂帅,频频站台,而视频是一个至今依旧需要持续烧钱的业务。

畅游也一直被视为搜狐集团的现金奶牛,但现在,这个现金奶牛正遇到麻烦,搜狐对于畅游的态度或许也将发生变化。

参考另外一个现金奶牛的盛大游戏最近的一些境况,畅游难免会随盛大一样,而这是最好的选择。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猎豹和APUS干起来了,新仇旧恨一起算?

猎豹和APUS干起来了,新仇旧恨一起算?
  据说汪峰这周六又要开演唱会了,于是乎,各路神仙都纷纷出马,头条争夺战再度爆发。仅在互联网行业,这几天就先后发生了支付宝崩溃、携程宕机等惊天大事件。正当大家以为一切又要风平浪静之时,猎豹在美国一纸诉状起诉了APUS,圈里顿时再起波澜。

这好端端的,猎豹干嘛非得和同胞撕起来呢?难道真是要去抢头条?小内觉得此事没这么简单。

新仇旧恨一起算?

关于猎豹和他们的“豹变老总”傅盛,在互联网江湖如今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这个顶着个洋名的APUS又是何方神圣呢?让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差不多一年前。

2014年7月,360资深VP李涛宣布离职。不久后,他便带着创业项目APUS Laucher重新出发,旨在主攻国际市场。联想到李涛在360期间曾先后负责过无线和国际市场业务,APUS Laucher的问世也就毫不意外了。

在随后的时间里,这个“突然的APUS”让依靠海外市场实现逆袭的猎豹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APUS在问世的半年时间内就实现了用户破亿,并在多国的Google Play位居类目第一。今年1月,APUS又获得了金额高达1亿的B轮融资,李涛更是表示APUS的野心将是成为平台化产品。

说到这里,朋友们应该都明白了,APUS的问世和崛起可以说是抄了猎豹的“老巢”。在此情况下,猎豹做些反制措施也是理所当然。但是,这回他们是起诉APUS有商业诋毁等诸多劣行,让人感觉还有更多名堂。

按理来说,双方都是从360出来搞创业的,还都瞄准了海外市场,怎么着也得有点昔日同僚惺惺相惜的感觉吧。两家公司不说相亲相爱,至少也是齐心朝外扩张。这猛然狠撕起来,小内着实不太理解。但直到我发现,APUS的扩张之路,不仅是无形中挤压了猎豹的份额这么简单,他们某些行径也“坑”到了猎豹。

去年12月9日,风生水起的APUS Laucher突然从多国的Google Play榜单上消失了。当时,Google方面还发出警告信要求APUS停止广告投放立刻整改,否则将面临最严重的处罚――从Google Play全面下架。

据了解,APUS当时是顶着Google严厉打击诱导推广的整治之风而逆向行事。比如,用户手机上会显示如下字样:“警告!你的操作系统已经严重过期,如果不能立即更新,系统会有崩溃的风险!” 但用户点击更新系统的按钮后,却跳转到Google Play下载APUS Launcher。Google在察觉之后立即采取了封杀的措施,这才导致APUS Laucher在榜单消失。而因为整治行动随后波及到全部Laucher应用,猎豹的CM大师,久邦的ZeroLauncher随便都通通遭遇了“封杀”,它们显然是被APUS Launcher连累了。

另外,小内再八个卦,APUS创始人李涛并非如当时传言所说和周鸿t闹翻而出走创业,这个“傅盛第二”的帽子是扣错了,他其实是“红衣教主”的妹夫。这么一来,APUS Laucher是不是有点360想孵化一个自己的猎豹的意思?

总之,猎豹和APUS作为先后两个在国际市场上风生水起的移动互联公司,双方有着不少新旧纠葛,为了宝贵的用户和市场,直面交锋其实是早就注定的。

较量,其实是多方的角逐

在纵览猎豹和APUS之间的种种纠葛之余,小内还惊异地发现,在这些实行海外战略的移动互联公司之间,相互的竞争关系简直是乱到不行。

除了在“封杀门”中那些内容几乎一样但指向却截然不用的文章,这几家公司家间其实早就在明里暗里进行过舆论交锋。

去年9月,网络上接连出现了所谓久邦数码内幕的文章。其中,关于360投资扶植APUS,360“背叛”昔日盟友久邦,久邦高管愤然出走的消息让久邦数码、360、APUS在一时之间都站到了风口浪尖。好在谣言终究会被攻破,涉事诸方很快就对事实予以了澄清。

本着谁获益谁就有嫌疑的原则,猎豹无疑成为幕后潜在的推手。联想到2014年4月份,久邦在猎豹上市前夕宣布与360达成战略合作,从而使猎豹失去了“GO桌面”这个重要的海外分发平台。不禁让人觉得猎豹是想找机会予以反击的。

特别是,久邦在结盟360后更是加大了自己GO系列产品的海外推广进程,这无疑更加打击到了猎豹。再加上APUS在下半年的异军崛起,猎豹当时可以说明面上是在与久邦、APUS交锋于市场,在暗面上其实是与老冤家360在搏杀。

至于后来的情况,猎豹“以一敌三”完成了上市及市值的翻倍,而傅盛也实现了豹变,成为圈内的新一代偶像大佬。而久邦和360这边就黯淡多了,股价都持续走低,久邦还连续失去了两位创始人。

反倒是新生力量APUS实现了如当年猎豹一般的茁壮成长。2015年,他们凭借用户破亿和1亿融资之底气继续向海外市场发起冲击。为此,和猎豹的正面交锋再所难免。据猎豹在诉状中所言,APUS为了打压对手,竟在自己产品内摊窗提示用户不要使用猎豹移动的产品。

看来,刚刚从2014年的多方角逐中平复下来的局面,似乎又要因为这起官司而热闹起来了。

说到这里,小内认为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市场的激烈竞争所致。在这里,我们不去妄断孰是孰非,但须知只有顾及用户利益的市场竞争才不是耍流氓。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Uber花巨资死磕中国市场:补贴或达车费3倍

Uber花巨资死磕中国市场:补贴或达车费3倍

  6月9日出版的美国《纽约时报》印刷版刊文称,为了尽快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专车鼻祖Uber已经在这里发放了巨额补贴,并且收到了初步成效。不过,该公司仍然要面临本土巨头的竞争,监管障碍也仍然无法规避。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为了尽快拓展中国市场,Uber可谓不惜血本,他们支付给司机的补贴甚至超过了车费本身。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Uber已经累计融资近60亿美元,堪称财大气粗。该公司发放的红包有时可以达到车费的3倍之多,他们希望借此把美国市场的高速增长复制到中国。

目前为止,这项战略已经起到了效果,打破了人们一直以来的默认共识:年轻的美国科技公司无法对抗中国市场的本土企业。

这种高额补贴已经吸引了众多司机纷纷加入Uber的阵营。某国际电信公司系统分析师Jacky最近就在上海开着自己的福特嘉年华当上了Uber的业余专车司机。5月末,Uber宣布过去一个月已经在中国市场创造了6万多个就业岗位,其服务甚至引发了一些出租车驾驶员的抗议。

“这确实是一个帮我挣外快的好机会。”34岁的Jacky说。由于涉及Uber的内部信息,所以他不肯透露自己的全名。

虽然其他专车服务也会为驾驶员提供补贴,但Jacky表示,Uber的补贴额度最高。他表示,今年5月的前3周,他从Uber赚到了大约1000美元,大约是他2100美元月工资的一半。而实际上,他通过Uber获得的收入有一大部分都源自补贴。

尽管中国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但西方科技创业公司却很难涉足这里。成立5年的Uber目前已经在全球58个国家或地区的310多座城市开展业务,但他们却在中国面临着滴滴快的等竞争对手的挑战,后者已经占据逾90%的市场份额,并且获得了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支持。不仅如此,倘若触及政策红线,还有可能遭遇一夜关停的命运。

然而,由于平均车费至少比出租车便宜35%,而车况却好于出租车,甚至还提供免费的饮用水和更礼貌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生活富裕的中国人纷纷涌入Uber的平台。

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Uber每天在中国提供逾10万单交易,仅为其去年12月宣布的每天100万单全球交易的十分之一。

仅在成都,Uber自2014年以来就吸引了2万名驾驶员,而纽约自2011年以来也只吸引了2.6万司机。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lanick)计划与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展开合作,他最近还曾多次到访中国,包括上月在贵阳参加的一次会议。

“Uber在一线城市表现很好,这令人有些意外。”工银国际驻香港分析师尤娜(You Na,音译)说,“补贴起到了很大作用。”

Uber发言人拒绝透露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规模。该公司正在与投资者展开新一轮融资谈判,计划以500亿美元的估值融资15亿美元。

  障碍重重

Uber仍在中国面临很多障碍,这里的竞争非常激烈,监管政策也难以捉摸。北京迈博瑞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马克・纳特金(Mark Natkin)表示,中国人往往偏爱本土品牌,但有的时候,使用Uber这样的国际领先品牌也可以彰显自己的优良品质。

Uber已经吸引了李玉芳(Li Yufang,音译)这样的中国客户。这位28岁的北京居民受雇于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她今年1月刚刚从另外一家专车公司转投Uber。

“我喜欢Uber是因为它的价格的确比出租车和豪华专车便宜。”李玉芳说。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流传着一个玩笑:Uber为单身女性提供了一种便捷的相亲渠道。

Uber 2013年末开始在广州和深圳试运营,主要帮助用户从持有牌照的汽车租赁公司那里叫车。他们并没有像其他西方科技公司那样,让不了解中国市场的外国高管负责运营,而是聘用了一些本土人才在合适的城市担任运营经理。该公司目前已经在9个中国城市开展业务。

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不同的是,该公司还在中国开展了更加谨慎而合作的措施。避免激怒管理层。去年12月,Uber向百度出售了一些股份,开始直接通过百度的地图应用提供专车服务。由于采用了比eBay和亚马逊更加本土化的措施,Uber最近还得到了中国互联网大佬们的赞赏。

但在去年10月,Uber扩大了新的服务,并因此引发了监管问题。这项服务名为人民优步,模仿了Uber在其他地方的模式,允许私家车主注册并收费搭载其他乘客。这项服务与滴滴快的产品有所不同,后者不仅允许用户直接招揽出租车,还与私营租车公司签订了协议,以高价为用户提供高端车型。

由于人民优步的驾驶员均没有营运牌照,因此此举也引发了地方政府的关注。过去2个月间,成都和广州的监管者已经查封了Uber的办公室,以应对人民优步的非法营运问题。

广州和成都的监管者尚未对此置评。而在查封过程中,Uber表示将与政府合作。不过,人民优步仍在这两大城市继续运营。

Uber在两地被查已经激起了驾驶员的抗议。在一位Uber驾驶员被拘留后,上月有数百名Uber驾驶员聚集在成都当地的交警大队门口抗议。

人民优步也引发了滴滴快的的响应,该公司上月也推出了自己的快车服务。几周后,滴滴快的又宣布斥资10亿元人民币(约合1.6亿美元)以折扣形式补贴驾驶员和乘客。

“我们欢迎所有良性竞争。”滴滴快的总裁柳青在5月22日的媒体说明会上说,“这是我们的本土市场,我们十分热爱这个市场,希望它能良性、持续、安全地实现增长。”

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同,Uber还引发了出租车司机的不满。最近几周。天津的出租车司机就与专车司机发生了冲突。

一位女士的丈夫和公公共同在天津驾驶一辆出租车,她证实了此次抗议活动,但拒绝透露姓名。她表示,Uber等服务的流行导致出租车驾驶员的收入缩水了三分之一左右。

Uber的另外一个问题或许还源自他们自己的驾驶员。淘宝上已经兴起了一个驾驶员帐号的黑市,专门帮助买家绕过Uber的背景审查。Jacky还证实了当地媒体的一则报道:很多驾驶员都利用虚假的乘客帐户登录,通过刷单行为获得Uber提供的补贴。

Uber并未因此退却。

“我们对中国市场很乐观。”卡兰尼克上月在中国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见过世界各地的城市,但我发现中国的市长和市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关注超过其他任何地方,这令我无比乐观。”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