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精心”设计方案 提速降费雷声大雨点小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要求三大运营商应下调流量资费,让利于民,更好地促进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如今资费调整的进展如何?

  运营商能拖则拖

5月15日三大运营商响应要求,纷纷发布了提速降费方案。中国联通表示将把全网移动用户数据流量综合单价降低20%以上,北京联通原2G、3G移动用户全升为4G,宽带用户网速免费提升一倍;中国移动提出年底流量综合资费同比降35%以上;中国电信承诺单位宽带价格降35%左右。

让三大运营商郁闷的是,这些措施没能让公众满意。中国网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83%的参与者表示对三大运营商的此次降费不满意。

从《证券日报》记者在三大运营商营业厅现场的调查采访来看,提速降费方案公布已经将近一个月,广大手机用户还是没有享受到真正的降价。除了中国移动表示某些业务在7月份之后可以办理,某些是五星级用户才能办理外,电信和联通官方客服对自家公司提出的手机流量降价方案似乎并不知情,而其营业厅工作人员也直言“一切还是按照以前的流量套餐情况”。

有业内人士指出,手机流量资费下调,可能对三大运营商的收入产生一定影响,所以运营商在执行时间上,能拖就拖。

  资费下调运营商业绩压力大

对此,三大运营商也感到很委屈,不少运营商人士就表示,面对大规模的宽带建设投入,短期内运营商难以收回成本,现在又面临资费下降,同时还要完成利润考核指标,自然,三大运营商出炉的提速降价方案,也就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一方面要加大4G建设,一方面要降低流量资费,今年对于运营商来说,或许将是较为艰难的一年。

自上月中公布“提速降费”方案以来,三大运营商在港股的股价一直跌跌不休。据网上调查显示,公众对于运营商降价方案并不满意,不排除未来运营商在舆论和监管层双重压力下公布进一步的降价方案,对ARPU值(平均每个用户贡献收入)和收入造成压力。

从第一季度业绩能看到,三大运营商一季度的ARPU值不断下降, 有券商预测,三大运营商的ARPU值今年年内还将继续下降。

对三大运营商来说,由于建设4G, 行业资本支出会维持在高位,虽然铁塔公司可以减少电信股的开支,不过由于业务开展需要2~3年时间才能全面运作。市场预计中联通及中电信会逐渐增加在铁塔公司的份额,可是如果不能同步增加收入份额,铁塔公司的租赁费用大增,反而会拖低运营商2016年及2017年的盈利。

不过,某证券分析师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表示,提速降费对运营商的业绩肯定会有一定影响,但这个影响有多大是需要测算的。“比如,尽管降价,但如果使用的量起来,那么整个的价格敏感性肯定会降低。”

并且,安信证券研报认为,按照规划,运营商三年内投资不低于11300亿元,在收入和利润下滑的情况下,资本开支维持高位,将倒逼运营商加速向流量经营转型。

  倒逼运营商流量经营

从运营商发布的降费方案就能看出其向流量经营转型的用心。

申银万国研报指出,三大运营商精心设计了相关资费下调方案,以最大程度提高用户数据流量,或者创造用户额外的流量消费/需求,最终抵消单价下滑的影响。

例如,中移动的10元1GB的夜间流量套餐仅适用于晚11点到早7点,这期间大部分的用户不是在休息就是在有Wifi接入条件的室内,真正能享受到夜间流量优惠的消费者并不多,更何况此前大部分的省份都有类似的夜间优惠套餐。

又例如中移动7月份将推出的4G流量卡,50元2G,实质是创造了新增需求。再例如话音短信不限量套餐,起步套餐资费就是338元(含3G?流量),实际上是提供用户额外的内容,而尽量保持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不下滑。

对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一般是对于低速套餐(例如2Mb)免费升级,对于高端宽带(20/30/50/100Mb)分别下调资费15%-40%。运营商期望消费者在享受更低资费的同时升级更快网速的套餐,最终基本保持收入不变。

实际上,过去一年的4G迁移过程已经带动流量资费下调。以中国移动为例,2014年平均移动数据流量单价为人民币133?元/GB(同比下滑34%),主要是因为2G/3G?用户的流量单价相对较高,4G用户的流量单价约为50元/GB。2015年中国移动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综合流量资费下调35%,同比降幅并没有显著加大。

申银万国研报认为,市场预期已经相当反映了这次降价方案,因此维持对于三大运营商2015年Arpu的预测。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事关内容的PK大战:小米乐视开打

事关内容的PK大战:小米乐视开打

  对于昨天(6月10日)下午小米“海纳百川”的发布会,事先有很多猜测。不过,似乎所有人都猜错了,最终这实际上是一场关于内容撕逼大战的开始,现在是小米挑头,对手则是乐视。

这场发布会无关手机,也无关诸多小米生态链企业,而是关乎于小米曾经的短板――内容生态。有意思的是,雷军在展示小米在半年内取得的成绩和下半年的规划时,也不忘处处揶揄“友商”,也就是乐视。

赤裸裸的叫板

这次发布,硝烟味非常浓,应该是小米这些发布会里战争味道最浓的,在很多方面直指对手乐视。比如:

1、在内容收费方式上,与乐视的499元年费模式叫板。

2、在乐视现在主推的音乐、赛事直播方式上,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的方式进行对标。

3、在视频内容的数量和质量上,也明着暗着与乐视进行了对比。比如小米公布了几组数据,以表明自己在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动漫和纪录片的片源数量方面数倍领先于对手。

这次小米提出的大联盟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核心是视频资源共享,据一位业内人士对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分析,小米这次想做的是一个综合的视频分发渠道。

雷军将智能电视的含义拆解为“电视+智能+内容”,前两者小米在去年已经搞定―雷军称目前小米电视和盒子累计销量已达677万台。但内容方面,则一直是小米的短板。

根据现有信息,小米视频网站联盟成员已经超过了100家,小米电视上接入播控平台的正版视频内容总量达到18051部,手机上达到33213部。

雷军同时举例称,已与国内前12大视频网站中的10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借此占据了超过85%的市场份额,但非常微妙的是,没有合作的这两家里,雷军将乐视标黑指出,但却没有列出另一个没有合作的App,也就是排名第一第腾讯视频。

对此次小米提出的大联盟概念,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建立视频网站联盟不是什么新概念,2013年家电厂商海信曾搞过一次类似的“联盟”,万达和百度也曾有过合作,但似乎还并没有人将这一模式玩的很好。

雷军认为,“小米不是视频网站,所以小米可以和所有视频网站合作。电视业务正是因为拥有了众多视频网站和影视制作公司的合作才会换来良好的口碑”。

不过,小米并未透露视频网站大联盟具体的合作模式。但依据行业此前的惯例,会有利益分成,一般采用三七开的分成方式(平台占30%,视频网站占70%)。

 政策风险仍存

对小米大张旗鼓地和多家视频网站合作,一位竞争对手乐视的员工甚至认为是“引火上身”,原因是在视频行业都会遇到的问题,即广电总局针对电视内容的相关规定。

根据去年广电总局颁发的181号文件,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不得有其它访问互联网的通道,也不得与网络运营企业的相关管理系统、数据库进行连接。简言之,视频网站的内容被严令禁止进入电视,包括利用APP和网页浏览器。

目前,小米通过与未来电视、银河互联网电视两家播控平台的合作解决了牌照的问题,但上述文件中的核心门槛其仍然无法直接规避。不过,根据小米在其同日发布的新款路由器上主推的远程下载和无线播放的功能,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推测,小米的逻辑很可能是这样的:用户通过手机上的视频网站APP将剧集下载至小米路由器,再通过接入路由器的智能电视进行播放。这样一来,其播放的剧集即为本地视频,不牵扯在线播放,也就不会触及到广电总局181号文件的红线。

 小米的视频软硬一体逻辑

按照现在小米的逻辑和大联盟的布局,小米的目标是借助手机、平板、电视及盒子等产品的庞大用户基数,通过合作的方式成为国内最大的内容分发平台,这与乐视的目标并不太一样。

而乐视由于拥有庞大自有版权库,尽管合作方不多,但其也通过版权分销和技术手段使用户可以在其平台上搜索到主要视频网站的内容。所以,在普通用户的实际体验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判断到底谁的内容更丰富。

几个疑问

首先即所谓“免年费”的问题,其实是二者在收费模式上的不同。一直以来,乐视通过包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平台内全部内容的观看服务;而小米尽管不收取年费,但其平台上的视频并非完全免费,一些热门电影和剧集需要用户单独付费。

其次是陈彤的10亿美元花在哪了?目前来看,主要用在了投资视频相关公司。去年,陈彤加盟小米并牵头建立了规模10亿美元的视频网站联盟,先后入股了爱奇艺、优酷土豆和华策影视。当时,雷军夸下海口称“半年之内,内容翻天覆地”。如今,半年过去了,再次登场的雷军用“Great Change(巨变)”来形容小米在内容生态建设上的成绩,并拉来了冯小刚、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和优酷土豆董事长古永锵站台。

 这场PK谁会是赢家?

从内容上讲,乐视手里的牌有三张:版权内容、自制内容和第三方合作内容;而小米,仅有最后一张。

而从硬件和用户体验上看,二者的优劣也并不明显,前者甚至也推出了自己的手机。

砸下10亿美元巨资、拉拢几乎所有能拉拢的人马,组团狙击乐视的小米能否再次改变行业格局,下半年也许就能见分晓。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苹果(ios app开发)等科技巨头大举投资企业债

苹果(ios app开发)等科技巨头大举投资企业债

6月10日,消息人士透露,苹果甲骨文和其他科技巨头正在大举投资企业债券。由于持有资金总额达到5000亿美元,这些科技公司已成为规模庞大的一类债券投资人,并在某些债券发行过程中认购了一半的份额。

以往,债券市场投资者主要是大型债券基金,包括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Vanguard Group,以及富达投资。债券是投资经理最喜爱的投资目标之一,尤其考虑到美联储已连续7年使短期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

悉尼Westpac Banking Corp财务主管科特・扎波尔(Curt Zuber)表示:“我们将它们视作与富达或Vanguard类似的投资者。”在从去年10月1日开始的这一财年中,该银行已发行了61亿美元的美元债券,而自2012年10月以来的发行总额达到了220亿美元。

澳大利亚四大银行非常依赖海外债券市场。消息人士表示,这些银行已派遣代表前往内华达州Reno,而这是苹果的资金管理部门Braeburn Capital所在地。甲骨文的资金管理者也常驻Reno。Reno以赌场和博彩业著称,这里的酒店价格每晚最低只需69美元。相对于纽约、波士顿和加州Newport Beach等银行业集中地,这里的住宿更便宜。

近几年,由于美国国债等安全投资品的收益率太低,寻求投资机会的企业财务主管开始关注企业债券市场。而相对于其他行业,科技业持有的资金量最多。

根据彭博社的数据,苹果、甲骨文、谷歌,以及其他7家大型科技公司目前持有超过5000亿美元现金和可交易证券,超过2008年时的3倍。问题在于,很大一部分资金位于美国国外。如果希望将资金转移至美国国内,那么需要缴纳高额税款。因此,这些公司选择投资债券市场。

来自监管部门的文件显示,截至3月28日,苹果的海外子公司持有1713亿美元的现金和可交易证券。这样的趋势正在给传统投资者带来新问题。

花旗集团美国高评级信用策略负责人杰森・舒普(Jason Shoup)表示,获得企业债券配售是基金经理跑赢基准债券指数最简单的方式之一,因为配售价格相对于市场价通常存在折扣。这些债券需要到每个月末才会被加入指数,因此早期投资者可以获得最多0.2%的额外收益。

截至3月28日,苹果持有的现金和可交易证券总额为1935亿美元。消息人士透露,苹果目前已经是投资级企业短期债券最大的买家之一,在总额10亿美元的债券发行中常常买入多达2亿美元的份额。

市场研究公司Greenwich Associates市场结构及技术研究主管凯文・迈克帕特兰(Kevin McPartland)表示:“可以肯定,Vanguard和Pimco的基金经理会希望苹果打电话给他们,让他们管理资金,而不是与他们竞争。”

两名知情人士表示,苹果和甲骨文等科技巨头主要购买在2到3年到期的投资级证券。尽管大部分投资投向了金融公司,但这些科技巨头也开始瞄准高评级公司,例如埃克森美孚、默克和沃尔玛的债券。

随着对债券配售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公司也在主动接触可能发行债券的企业,希望在它们的债券发行中锁定部分份额。

澳大利亚国家银行全球固定收益销售总经理约翰・贝内特(John Bennett)表示:“随着大公司来到美国债券市场,很明显需求越来越大,这带来了更大的价格压力。”

提交给监管部门的最新文件显示,甲骨文已向企业债券投资258亿美元,而谷歌则投资了115亿美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担心,如果这些大公司决定将资金挪作他用,那么将对美国债券市场整体造成冲击。

包括苹果、谷歌和辉瑞在内的公司正在游说美国国会,让它们可以以较低的税率将利润从美国国外转移至国内。此外,如果美联储加息,那么这些公司可能会将资金投入更安全的美国国债。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美有苹果(ios app开发),韩有三星,为何欧洲品牌尚未出现?

随着诺基亚手机业务被微软收购,最后一个广为人知的欧洲手机品牌也落下帷幕,成为了美国品牌。根据最新调查显示,即使是在欧洲本土市场上,苹果和三星也占据了过半的市场份额,甚至来自中国的品牌都攻城略地,拿下超过10%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高端手机市场上,如果想要选择一款品牌性能都不错的手机,只有苹果和三星可以选择,至于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美有苹果(ios app开发),韩有三星,为何欧洲品牌尚未出现?

而在那个最辉煌的年代,欧洲一度有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飞利浦、西门子等品牌,它们如今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还想要选择来自欧洲的品牌,已经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为什么在这个百花齐放的年代,欧洲品牌反而沉默?

败下标准之争

尽管移动电话最早是在美国被发明出来,但第一次的统一标准制定,则是来自于欧洲。早在1982年,欧洲标准电信协会就成立了特别小组,1991年开通第一个GSM系统,至今GSM依然是应用最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

美有苹果(ios app开发),韩有三星,为何欧洲品牌尚未出现?

GSM标准的建立,离不开各国政府的支持,但更重要的还是来自于工程师、技术人员在幕后默默的努力,研发成果汇入欧洲各公司,成为了当时手机研发的基础。在这些通讯基础上生产并制造的手机,成为了当年销售的主力军,不少品牌也因此声名鹊起,开始信心勃勃的向世界进发。

但进入3G年代后,无论是WCDMA还是CDMA2000,甚至带有中国特色的TDS-CDMA,都有大量核心专利来自于高通,欧洲想要回避几乎不可能。即使是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也极少有支持CDMA的机器。俗话说“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标准”,在标准制订之争中落入下风的欧洲,到了3G年代则开始节节败退。

研发周期偏长

iPhone一年一更新,让众多品牌产生了危机感,三星甚至一年两旗舰。这并不是偶然,而是正在演化和发生的事实,手机逐渐从耐用消费品转化为快速消费品,很多人手机一年一换,甚至几个月一换也不稀奇。

在欧洲,人们往往不会因为所谓的“性价比”去购买牺牲某些方面性能或是用户体验的机器,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功能稳定、系统完成度更高、品质有所保证的成熟机型,这种上至企业下至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追求,正是欧洲品牌往往能制造出保时捷等传世产品的原因。

对原材料的严格筛选,对整机质量的把控,对设计工艺的考究,对出厂的严格,都是欧洲品质的一部分。品质并不是“发烧”,而是一个整体,一个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体。这些品质都写在欧洲厂商的基因中,然而这种基因带来的问题就是研发周期被拉长,手机功能快速更迭的那几年里,手机新功能层出不穷,由于厂商对品质的重视,尽管许多功能更早更好地在欧洲的实验室里被研发出来,却由于不够完美,未达到厂商自身设定的标准而延迟出厂。

有些品牌靠着不那么成熟的技术和强大的营销博得了市场,工业技术遥遥领先的欧洲,却因此仍未有品牌重新崛起。

市场需要高品质

但在手机市场上,仍然需要苹果和三星以外的高端机的选择,手机不仅是快速消费品,也是日常生活用品,我们离不开手机,我们也需要更好的手机。

十几年前被市场抛弃的精工细作,现在却又被市场欢迎;手机在性能上恶补几年课程后,终于在制程无力大突破下开始停滞。两年前发布的高通骁龙800,到现在,小修小补后依然是顶级处理器;一年多以前索尼的IMX214发布感光原件,到现在依然是拍照手机首选;塑料机身被高端机器抛弃,改为加工难度更高,废品率也更高的金属机身。在性能发展到现在,绝大部分手机都可以满足日常用机需求时,消费者也开始关注机身的材质、细节,而不仅仅是品牌和外形。

而这些,也正好是欧洲品牌所擅长的,将手机制成工艺品,用精雕细琢,满足自己对品质的追求,也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日益挑剔。在欧洲,各厂商都放下手机制造已久,想要重启也并非易事,不仅如此,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手机生产品质。这些都需要更为完整、完善的工业加工体系。现在的手机加工早已今非昔比,各厂商都希望在制造工艺上更上一层楼,制造出更完美的手机。德国提出的工业4.0代表了未来工业化的趋势,德国工业也能代表制造业中顶级技术。手机是目前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也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如果将德国品质和手机结合,也许在高端市场上,我们就能多一份安心,多一个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能有德国品质的手机回归市场呢?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开发] 外卖O2O:维持供需平衡,砸出用户忠诚度

[ O2O研究 ] 外卖O2O:维持供需平衡,砸出用户忠诚度

目前餐饮o2o发展的热火朝天,其中外卖O2O平台发展尤为迅速。据《2015年中国外卖O2O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餐饮外卖市场范围已超越1600亿元,外卖O2O营业额95.1亿元,同比增加125%。无数创业者看到外卖O2O这块广阔的大市场,那么外卖O2O真的给创业者们带来了机会吗?

[O2O开发] 外卖O2O:维持供需平衡,砸出用户忠诚度

外卖O2O:自营新风口

 目前的外卖市场还是以美团、饿了没和淘点点等以BAT为背景的大平台为主导,通过任性的补贴砸钱在抢占市场份额。外卖O2O逐渐变得成熟的同时,并没有大量可沉淀的忠诚用户。换句话来说,通过补贴带来的订单量不是外卖真正的市场。用户最终选择的还是跟利益相关的,例如服务、价格等等,也就是说,一旦停止补贴,他们会毫不犹豫转向其他平台。

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考虑,只有真正的实惠才能让他们成为忠诚粉丝,然而团购网站之间的竞争注定不会让他们“忠诚”。社区王小姐同时是美团和大众外卖的“忠实粉丝”,昨天午餐在美团外卖点了一份宫保鸡丁,满2012,觉得非常划算,今天午餐在大众点了一份农家小炒肉,立减5元,“平时吃饭的时候也会两个团购网站对比一下,感觉哪个比较划算一些就在哪家下单。” 

这样也导致了很多餐饮商家对平台有一定的顾虑,比如他们在入驻美团、饿了没等外卖平台以后,把原本的客户引流到平台上,由于团购网站的大肆补贴,用户容易因为利益而转向平台上的其他商家,另外还要交给平台一定的佣金和抽成因此商家真正要考虑的不是暂时的客流量和营业额,而是要考虑,平台停止补贴后还剩下什么?订单减少是肯定的,如果不做活动了,有多少忠诚用户? 

商家们当然不是傻子,他们得另谋出路啊,于是很多餐饮商家考虑到自主经营模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了他们很好的机会,通过微信公众号、APP,建立自己的餐饮管理系统,拥有独立的客户管理模式,这样一来,客户资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再通过市场的推广和运营,形成属于自己而非平台的粉丝,以此来发展忠诚用户。 

小编认为商家不能太依赖平台,相对平台靠资本运作,商家的被动性太强,因此背靠平台的同时还需要有自己的CRM客户管理,如何把平台和自营渠道在内部相互转流才是背靠平台的重点所在。” 

市场真的有那么大吗?

餐饮行业基于本地性的服务,它的顾客范围相对狭窄,和电商B2C不同,电商的顾客可扩展到全国甚至是跨国比如一些特产,但餐饮行业的区域性注定客户量不会非常大幅的提升,至少在短期内可能性很小。更别说是以配送范围为基础的外卖O2O,其地区局限性更大。一个人可能会开车半个小时到喜欢的餐厅吃喜欢的食物,但不可能让配送员花1个小时的时间送餐到家,就是这个道理。 

在目标用户这个市场有限的情况下,商家除了大量砸钱带来的订单外,如何吸引忠诚客户呢?

 不是所有的餐饮商家都适合做外卖O2O,例如人流量少的街道,没有特色的食物等等。在人流量多的地方,而且产品具有特色,价格公道,才会拥有较高的顾客回头率。比如学校旁边,除了食堂,学校周围的餐厅、饭馆就会成为学生的第二个食堂,学生会选择不同的饭馆吃饭来“换口味”。再例如商业大楼周边的餐厅,也是白领的食堂

事实上,对外卖O2O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用户群体,忠诚用户对外卖商家来说是极其“奢侈”的,竞争更剧烈,因此对商家来说,需要有剩余的产能消化。对用户来说,如果只有价格上的优势,而菜品不过关,或者没有按规定时间送餐,也很难形成回头客,所以对用户来说,价优、味美、及时才是最重要的。而留住他们的核心,就是商家和用户之间的这种供需平衡。

一站式O2O APP开发

分众传媒,价值千亿的回归如何完成

分众传媒,价值千亿的回归如何完成

  分众传媒是第一家从纳斯达克退市并以借壳方式登陆A股的中概念公司。正如马化腾点所说,A股那些风光无限的科技公司“在行业里根本排不上号”。毫不夸张地说,分众传媒是第一家在A股交易的优质科技股。

分众传媒重组方案有什么细节、估值是否合理、各方收益如何?

  资产重组方案

2014年12月11日,主营硅橡胶的宏达新材(002211.SZ)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开始停牌。半年后,重组方案终于水落石出。

2015年5月20日,宏达新材公告称“已初步确定拟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分众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分众传媒”) 100%股权。公司股票将不晚于6月9月复牌。”

可能由于心情激动,宏达新材工作人员把“6月9日”打成了“6月9月”,当夜11点36分不得不发了更正、致歉公告。激动是可以理解的,宏达新材停牌前的股价为8.93元,市值仅38.6亿。分众传媒的业绩甩暴风影音大半个太阳系,宏达新材复牌后至少会有十几个涨停,保守估计市值在1200亿以上。(注:好事多磨,宏达新材并未在6月9日按期复牌)

6月3日,宏达新材发布《重大资产置换并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重组方案正式曝光。#名称长吧?内容更长,737页!#

根据重组方案,上市公司将以宏达新材全部资产(作价8.8亿)与分众多媒体100%股权(作价457亿)置换。差额部分以股票及现金补偿:以7.33元/股向分众多媒体原股东方发行54.42亿股并支付现金49.3亿(全数为分众多媒体境外母公司FMCH所得)。现金通过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发行新股获得(不超过5.51亿股)。

重组完成后(增发5.51亿股之前),总股本为58.74亿股,原股东持有4.32亿股,占比7.35%,江南春通过Media Management(HK)持有宏达新材14.55亿股,占比24.77%,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分众传媒其它44家旧股东,按比例获得宏达新材股票,占比从0.1%至9.13%不等。江南春所获股票限售期为36个月,其它旧股东为12个月(持有分众传媒股票不足12个月者禁售期为36个月)。

分众传媒,价值千亿的回归如何完成
  有意思的是分众传媒将换到手的资产(作价8.8亿的原宏达新材)全部转交宏达新材原大股东伟伦投资。根据“人随资产走”的原则,宏达新材全部员工的劳动关系,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关系,均由伟伦投资继受。

  从差点收购新浪到险些被新浪收购

2003年,分众传媒营收仅为375.8万美元;2014年营收、净利润分别达到75亿和24亿(折合12.2亿美元和3.93亿美元),经营活动净现金流25.2亿。#十一年,营收增长324倍!#

分众传媒,价值千亿的回归如何完成
  在漫长的十二年当中,分众传媒并非一帆风顺。收购框架、吞并聚众、收购好耶,江南春曾是中国科技界第一收购狂人。2007年,分众称自己是仅次于央视和上海文广的传媒集团,甚至准备动手收购新浪把“仅次于”改写为“超越”。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商家广告投放大幅减少,特别是金融、汽车等领域的高端客户压缩开支、乳品广告受到“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全军覆没”,加之做空机构的推手,分众市值暴跌90%(最低跌至5.16美元)。险些被新浪以13亿美元收购,收购终止的原因是未通过商务部审批(原因是构成垄断)。#江南春要感谢政府#

经历了2008年、2009年的波折,分众传媒又新走了正轨。

截至2009年底,分众传媒商业楼宇联播网安装的液晶屏和数字框架总数为13万块,框架网络非数字框架总数为22.5万个,卖场终端联播网液晶屏总数为4.5万个。

到2014年12月31日,分众传媒视频媒体达13.4万个(覆盖全220多个城市)、框架媒体达96万个(覆盖46个城市)、卖场终端5.88万台(分布于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卖场,共约1900家)。此外,还与220多个城市的770多家影院签约。

根据益普索、艺恩等咨询机构的报告,分众传媒要楼宇视频广告、电梯框架广告及影院广告三大市场的份额分别为95%、70%和55%。#再次感谢商务部#

  分众传媒的估值

2014财年,分众传媒营收、净利润分别达到75亿和24亿(折合12.2亿美元和3.93亿美元),经营性活动净现金流25.2亿。

分众传媒,价值千亿的回归如何完成
  截至2014年末,分众传媒账面现金和净资产分别为48.8亿和56.9亿。评估机构用收益法对分众传媒给出的估值为496.3亿。粗略算来,分众经营性资产估值约为440亿,净态市盈率为18.3倍。另外,分众传媒卖方承诺2015年、2016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9.6亿、34.2亿和39.3亿,则440亿估值的动态市盈率为15倍。

由于A股中没有与分众传媒类似的公司,难以用市场法进行估值。2015年6月3日收盘,宏达新材所在的中小板平均市盈率83倍。按50倍净态市盈率,分众传媒(原宏达新材)市值将在1200亿,对应股价20元出头。

50倍PE、20元股价、1200亿市值,在当今的A股市场是相当保守的估值。

  私有化、回归A股

2012年12月,分众传媒正式宣布私有化方案:由Giovanna Parent Limited(简称Parent)牵头,以每份ADS(美国存托股)27.50美元的价格收购分众传媒全部流通股。收购价对应的市值约为37亿美元。江南春以股权为抵押从多家金融机构获得超过15亿美元贷款,所以分众私的有化是迄今为止中概股最大的一次杠杆收购。

Parent的股东包括江南春、凯雷亚洲、中信资本、光大控股、复兴国际、鼎辉投资、方源资本等。2013年5月23日,分众传媒完成私有化,江南春及复兴透过Parent持有分众传媒35.5%股权。

2014年12月,相关各方正式终止了VIE架构下的权力、义务,VIE架构被成功拆除。

2015年回归A股之前,分众传媒进行了两轮股权腾挪。4月初,FMCH将所持分众89%股权转让给9家境外机构(它们是分众私有化的资金提供者)。随后这9家机构又将部分股权转让给30多家境内机构。(注:在资产重组中,FMCH以剩余的11%股权换取49.3亿现金)

下表为置换前分众传媒45家股东的持股比例、置换后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数量及市值(按每股20元计算)。其中江南春持股市值约为290亿元。

分众传媒,价值千亿的回归如何完成
  重组完成后,宏达新材原股东持有的4.32亿股将“鸡犬升天”,市值飙升到86亿以上。其中,原大股东伟伦投资持股市值达33亿。

  回来之后做什么?

那么,分众靠什么去支撑甚至做大千亿市值呢?据腾讯科技报道,在宏达新材复牌前夕,江南春见了一干投资人,阐述他对分众未来的设想,主要的意思是:分众要利用2.5亿存量用户的资源,做好人与信息、人与服务、人与金融对接的O2O生态。

未来,分众要做O2O服务,如何把服务植入到写字楼、公寓楼当中,提供最便捷最个性化的O2O的服务。

在分众2.5亿用户当中,既有人要用余额宝存钱,又有人要在这个市场上借钱,中国最活跃的消费者,他对于借贷、理财,透支,有一系列的所谓金融方面的需求。

分众在未来是参与还是自己投资去做都有可能。分众是个开放式流量平台,把流量当孵化器,无论用合资还是投资方式,未来跟写字楼社区有关的O2O和金融服务,一旦看中,分众就投资加资源注入,帮他累积用户再转化成交易。

在未来的三年当中,分众将继续巩固人与信息对接的同时,我们将会在人与服务的对接,人与金融的对接上尝试,关键是怎么服务好这2.5亿主流的消费群。他在那边会发生很多种需求,他对于生活服务的需求,对于金融等需求,都在这两个(写字楼与公寓)最核心的场景中发生的时候,我们如何能很好的满足他。分众最容易用最低的成本拥有这些用户,如何把这些用户转向交易转向O2O服务和金融服务。

分众会经历三个过程,一个是卖土豆的时期就是卖广告,第二个是卖弥猴挑就是做O2O服务,第三个就把农业地变成商业用地盖大楼,就是做好楼里的人的金融服务。

资本市场是否看好他画的这个饼?让复牌后的宏达新材来给出答案吧。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乐视牵手联通造互联网+ 未来或在汽车领域合作

主打线上渠道的乐视,开始在运营商渠道上发力。6月9日,中国联通与乐视网宣布结盟,将共同推出4G联通定制合约机――乐视超级手机1(简称“乐1”)联通版。据悉,乐视网计划年内发售100万台。

乐视移动公司总裁冯幸表示,乐视手机、电视等终端、乐视生态衍生品以及乐视各种服务形态,将进驻联通营业厅,打造生态服务型营业厅。此外,乐视与中国联通将开展CDN布局等平台级深度合作。联通与乐视合作,将打造全球首个生态运营商,引领全球运营商进入生态时代。

乐视相关人士透露,与联通在手机上的合作只是开始,未来乐视将与联通在电视和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精细合作,除了云服务、充电桩等内容上的合作或还将涉及其他层面。

此前,乐视推出手机等终端通过主要线上销售,此次其将目光瞄准在运营商渠道上。价格方面,乐1联通版售价1899元,套餐包括联通话费、乐视全屏影视会员服务、流量等。相较华为、中兴等运营商合作手机的套餐,优惠力度不相上下。

冯幸称,乐视联通采用专供首发方式,联合打造双4G专供乐视手机,优先其他运营商版本6周-8周上市。同时,联通方面为该款产品配属最优政策,年内销售目标超100万台。全球行业格局已经在发生变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手机用户超过12.86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57亿。中国联通和乐视的合作,意在让手机跨入生态时代,掀起移动生态普及风暴。

此次,乐视和联通实行阶梯优惠。新入网用户和联通老用户均可以根据4G套餐的标准,享受不同的购机优惠。联通方面称,与其他手机厂商相比,此种方式尚属创新,以后值得在与其他厂商合作中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在渠道和销售商,乐视与联通将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互联网+”营销体系:在线下,乐1将在联通全国31个省4800家旗舰营业厅和联通乐视指定合作卖场及联通打造的B2B平台――沃易购平台同步首发。联通方面称,联通线上与乐视线上销售也将同步启动销售,不会构成冲突。

据悉,未来超级电视也将入住联通营业厅,乐视生态衍生品将全面入驻联通营业厅,将联通营业厅升级为生态服务型营业厅,推动中国联通向生态型运营商的转型。此外,乐视将与中国联通在全球CDN布局,以及云平台建设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同时,乐视还有可能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达成合作,双方共同提供云服务,联通营业厅设置乐视超级汽车充电桩等。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联通和乐视牵手,瞄准4G手机换机潮,抢占同行市场份额,乐视的影视、娱乐等海量内容将给“中华小酷联”等倚重运营商渠道的国内手机厂商带来压力,或许将改变当前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业绩触底之后 HTC给自己开了四个药方

在经历了业绩低谷后,有关HTC业务调整的消息风声四起。

近日有消息称,HTC将出售一部分股权,收购方为小米公司,并且可能会伴随着部分人员调整,但该收购消息被小米方面否认。小米总裁也在微博上辟谣:“大家别传谣言了,洗洗睡吧。”

“放弃中国市场?无稽之谈。”对于上述消息,HTC官方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进行了否认,称被收购也属于外界想象,HTC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而HTC内部人士则对本报记者表示,内部确实在做调整,主要是为了“重新上阵”。

对方透露,目前HTC内部正在筹备两个新设备事业部,并强化智能手机发展、改善营业成本及提升营运效率、内部流程优化、积极发展新业务。

不管怎样,在经历了业绩低谷后,如何重振市场情绪,成为HTC当下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6月2日的HTC股东会上,董事长王雪红为创下六年净利润新低的4月业绩鞠躬致歉。根据最新公布的业绩情况,4月份HTC营收为4.399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1924亿美元锐减38.8%,比3月的6.5244亿美元下降32.26%。

  “四个药方”

近日在台北举行的股东大会上,王雪红履新首月的成绩单未遂人意。为此,王雪红给HTC开出了“四个药方”,分别是强化智能手机发展、改善营业成本及提升营运效率、内部流程优化、积极发展新业务。

“HTC一直以来在智能手机领域为消费者提供创新体验。未来,HTC仍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同时相应地进行业务模式及营销策略的调整。”HTC近日通过官方微博对近期的传言予以澄清。

“从一季度开始,我们确实开始进行成本控制等措施,这也让一季度的业绩有所回暖。”HTC内部员工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HTC着手提升生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及优化零组件的供应链,也适当地委外代工增加营运的灵活度,进一步改善成本。在营运费用方面,也在更积极地改善成本结构。

但不管怎样,作为红极一时的品牌,HTC确实走到了调整的十字路口,而从4月份的业绩看,HTC尚未恢复持续的稳健增长。

“HTC靠创新打进美国市场,以使用接口上够友善获得青睐,曾一度成为北美最受欢迎的手机。然而,随着近几年高端智能机种苹果、三星快速走高,中低阶智能机产品又有国内厂商追兵不断,在全球都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宏达电在整体定位上面临着较大挑战。”艾媒咨询CEO张毅对本报记者表示。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则认为,目前,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上立着苹果和三星两座大山。苹果拥有自己的生态,独立于安卓的操作系统,是目前用户体验最好的手机;而三星尽管也遭受业绩下滑,但背靠较为齐整的产业链,仍极具实力,HTC的处境较为尴尬。

“但HTC并非没有机会。”张毅对本报记者表示,或许是意识到问题所在,HTC在E9+等One系列上价格靠近中端市场,在中国大陆市场智能手机销量增幅下滑的情况下,HTC过往的品牌积累将有助于其提升市场地位。

  寄望新领域起跳

重新对市场进行规划和调整也许是HTC业务能否反弹的关键。

“目前内部确实正在做调整,主要是希望业务的各个流程更加合理化,并且我们也在组建新的团队发展其他业务。”HTC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

从上述内部人士的说法来看,大陆市场目前进入存量市场,对中高端机型的需求日益强烈。但从整体竞争环境来看,对于HTC来说,重新攻破中国市场也并不容易。

事实上,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以华为、小米、vivo、酷派和联想等为代表的传统手机厂商瓜分了除三星、苹果之外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且在中高端市场的渗透已非常明显。张毅对本报记者表示,非传统领域的互联网巨头势力也在试图分一杯羹,市场竞争激烈程度难以想象。

而对于过往大陆地区的表现,王雪红曾经坦言,与三星相比,HTC没有将产品的特点和差异化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做得不好是事实。未来,HTC将坚持创新本色的同时,“走群众式宣传创新路线。”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此前HTC中国区在产品和营销方面并没有太多决策权,需要总部的更多参与,延缓了对大陆市场的反应速度。

张毅认为,从王雪红在股东大会上开出的药方看,除了手机外,HTC已经开始把未来的发力点放在了新业务上。

此前,王雪红曾经公开表示虚拟现实将是未来令人振奋的新市场,可以发挥宏达电结合软硬件的坚强实力,而个人智能医疗则在内部积聚了较强的研发实力。

HTC内部人士则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新的事业部将会围绕虚拟现实和智能医疗板块,但成立新事业部不表示HTC“去手机化”,未来手机业务依旧是HTC的重点,而在调整架构时,或涉及人员变动,但并非外界所传的“裁员50%”,公司高管依然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对大陆市场更加重视。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携程入股艺龙上演“我们”:去BAT加速度

携程入股艺龙上演“我们”:去BAT加速度
  艺龙旅行网的CEO崔光福多年来有个惯例雷打不动:艺龙每个季度财报公布后,他都会在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的艺龙总部召开媒体说明会。会上通常会解读财报、分析在线旅游行业,以及“必不可少”地调侃死对头携程。

不过,这一幕很可能以后不会再现了。2015年5月22日,这对撕扯了10余年的冤家意外“牵手”:当天下午,携程宣布联手铂涛集团等收购原艺龙外方控股股东Expedia(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所持有的62.4%的全部股权。交易完成后,携程将持有艺龙37.6%的股权,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如无意外,这桩发生在行业老大和老二之间的“和亲”事件有可能将是国内OTA(是 OnlineTravelA-gent,即在线旅游社)领域年度最为重磅的新闻。按照在线酒店预订规模计算,携程艺龙两家公司的合并酒店在中国酒店第三方线上分销市场将占有50%以上的份额。

此举将有望改变长久以来深陷价格战泥潭中的整个行业格局,对于携程一直致力于打造的庞大旅游生态闭环链而言,无疑意味着“跑马圈地”的新一阶段加速跑。

“声东击西”

有趣的是,在携程“牵手”艺龙的消息正式公布之前,携程最大的“绯闻”则是与去哪儿网的合并。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2014年中国在线住宿预订市场中,携程市场份额占比46.2%,去哪儿网占比16.6%,艺龙占比13.5%,携程与艺龙占比共达59.7%,三家企业共占76.3%的市场份额。其中,携程当年度酒店间夜量约为8000万,艺龙和去哪儿网分别以3420万间夜和3210万间夜位列第二第三。

2014年在线旅游市场整个行业陷入集体亏损。去哪儿、艺龙常年亏损,即使有着“现金牛”之称的行业龙头携程,也在2014年Q4和2015年Q1开始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亏损。

通过整合竞争对手尽早终结“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价格血战,正是携程和去哪儿网当初合并传言的背后诱因。在2014年年中时,关于这两家双方股东预备换股合作的具体细节甚至都一度被传得绘声绘色。

谁也没想到这是一场“声东击西”的并购。“携程和去哪儿网确实谈过,百度非常希望能够促成这笔交易。”多位消息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证实说。

百度是去哪儿网的控股股东,其早早拿下去哪儿网就意在布局在线旅游,但即使推动去哪儿网实现了上市,依旧没能改变其身陷价格战持续亏损无法盈利的困境。消息人士称,百度有意通过换股方式,实现携程和去哪儿网的整合,以此来巩固自身在OTA领域的布局。

不过,这场被寄予厚望的谈判显然推进并不顺利。控制权问题是双方争执胶着点之一。对于未来哪方在合作中掌控主导,去哪儿网的CEO庄辰超和携程掌门人梁建章一直互不相让。

去哪儿在谈判初期最先放出消息,庄辰超甚至明确表态:“所有谈判都是以去哪儿管理层长期主导未来为前提开展的。”一位接近去哪儿网的人士称,庄辰超是一个聪明人,“但非常好斗和强势”。庄在一则朋友圈中就曾经写道:“没有一个人可以站在去哪儿网与成功之间,我发誓不惜一切将任何阻碍揍成齑粉,荣誉与骄傲永存。”

而作为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同样强势,其对于携程的一直期待则是基业长青百年公司。

一个未得到双方核实的细节是,在去哪儿网对外放出消息并号称要“长期主导未来”后,梁建章“非常光火”,随后第二天便有了携程所在地上海某媒体发布的关于携程梁建章独家采访内容。在采访中,梁建章针锋相对地回应称:“在携程独立的前提下,对投资持欢迎的态度。”

事实上,关于双方合作控制权的这一分歧直至最后也没有解决;此外携程内部亦有声音认为去哪儿网的股价偏高,已经脱离了真实价值,这亦影响了其并购热情。

2015年年初携程举办公司成立15周年庆典,梁建章邀请了铂涛集团董事长郑南雁、华住酒店集团董事长季琦等多位携程元老一同前来叙旧。当时谈及行业竞争时,郑南雁就和梁建章建议,“中国的旅游行业应该有一些力量让它更有创新能力,携程应该来牵头,减少这个行业里没有价值的低层次竞争,比如价格战。这些竞争会耗掉所有精力,对行业的发展作用有限。”“我当时只是表明我个人的一些观点,这个是否对梁建章有所触动我并不太确定。”郑南雁事后对经济观察报回忆道。

约三个月后,郑南雁意外接到了来自携程的邀请,问铂涛要不要一起来投资艺龙。而倘若外界去翻阅彼时也就是2015年4月份的新闻,会发现最新一轮关于携程与去哪儿网合并的新闻正在那时发酵升温。“携程谈判策略和推进节奏掌握得很好,这明显是一种声东击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艺龙是国内老牌OTA行业,与携程同时成立于1999年,商业模式亦十分接近。自来自宝洁的职业经理人崔光福上任以来,其一直试图通过凌厉的“价格战”从携程手中争抢市场份额,“在酒店预订领域必须要做行业第一,行业第二没有未来。”

这一策略一度确实为艺龙带来了市场份额的急剧攀升,也让携程措手不及。直至2011年年底梁建章复出宣布高调加入价格战后,艺龙亏损加剧,明显经营开始力不从心。

2014年艺龙曾屡屡传出出售消息,其中意向方包括腾讯、阿里等多个对象。“那时候其外方股东Expedia对于是否要放开艺龙还不完全确定,毕竟这是它在中国市场近10年的布局努力。”一位在不久前离开艺龙的前任高管对经济观察报说。

机会总在不经意间到来。一方面艺龙亏损加剧,另一方面Expedia自身本土的业务也身陷业绩萎靡泥潭。今年5月1日艺龙发布的Q1财报格外“难看”:其酒店间夜量和交通票务量分别同比增长34%和95%,但业务收入则分别下滑7%和37%;而携程在Q1交通和住宿业务分别取得60%以上的增速。

对于已经自顾不暇的Expedia而言,此时的艺龙越来越像一个包袱。种种迹象表示,这个跨国旅游巨头继续持有艺龙的信念已经不复当初。

目前尚不清楚携程与艺龙到底何时牵上线。但可以确信的是,携程非常警惕艺龙和去哪儿网结合的可能性。一个佐证是,梁建章曾私下问过大住宿事业部,“如果去哪儿网、艺龙合并,对于携程的酒店业务冲击会有多大?”

“我不确定今年年初携程是否已开始和艺龙在谈,但是可以肯定,能够让Expedia坐到谈判桌上,携程绝对花费了不小的时间和气力。”郑南雁对经济观察报称。

而之所以来寻找铂涛合作入股,而非独自接盘原股东60%股份,对于携程来说亦很有可能经过谨慎考量。

根据目前披露的合作协议,交易完成后,携程持有艺龙37.6%的股权。“携程其实是非常谨慎的,如此一来携程在酒店预订领域的整体市场份额约50%至不到60%。在线旅游行业本身在线普及率不足10%,隶属细分行业。但是现在大家竞争太激烈,眼球效应也强,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避免竞争对手后期从反垄断层面的舆论攻击。”一位接近携程的人士解释道。

从邀请铂涛入局到最终合作细节敲定,耗时仅用了一个月时间。5月22日,梁建章和崔广福(艺龙首席执行官)“不约而同”各自发送公司内部邮件,宣布合作最终达成。各自表达了良好预期,双方一派惺惺相惜架势。

奠定携程的领导地位

劲旅网创始人、劲旅咨询首席分析师魏长仁分析称,目前在线酒店领域正面竞争的是携程、去哪儿网和艺龙。近年来,去哪儿网在酒店领域进行了较大的投资,与携程在争夺市场份额。此次携程持股艺龙,将会在未来更好地稳固在在线酒店领域的地位。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这场波及整个行业的价格战已经让所有行业参与者苦不堪言。

一方面,在线旅游公司出现集体亏损;另一方面,作为上游合作伙伴的酒店对于被迫拉入价格战泥潭怨声载道。华住酒店集团不久前就因为返现价格纠纷而将自身酒店产品一度从OTA平台集体下架。

价格战亦使得在线旅游企业面临服务质量方面的指责。某社交网站上一度有一篇关于去哪儿网的用户投诉帖被长达数月顶在前列,内容就是一个客人在预订该网站特价度假产品后,没有如约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后期又投诉无门;携程方面亦曾因为低价旅游打包产品严苛的退改条款多次引发纠纷。

这似乎令人很难信服。在线旅游一度因为潜力巨大被称为蓝海市场。2013年整个中国休闲旅游市场规模近4000亿元,其中在线休闲旅游市场规模只有300亿元,行业渗透率仅7.7%,而到了2014年这一比例也还不到10%。

也许情况在接下来将会发生改观。可以预见的是,这桩发生在行业老大和老二之间的“和亲”事件,将很大程度奠定携程在此领域绝对领导地位。

酷讯旅游网CEO张海军认为,OTA行业同质化价格战竞争非常严重,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市场占有率。在此种竞争氛围之下,携程要想长期获利,必须要垄断市场。

事实上,早在2013年开始,携程便已开始了一系列布局,包括入股途家网、APP快捷酒店管家、易到用车、一嗨租车(截至2014年底已是第一大股东)、途风旅游网、APP蝉游记。另外,携程还收购华远旅游、投资途牛和同程等。

依靠龙头老大的行业地位及强大的资金实力,携程一直在试图打造一站式服务:不仅涵盖酒店、机票,还通过参股、控股多家公司介入景点门票、餐饮、出租车及汽车租赁等领域。

据经济观察报不完整统计,携程迄今投资项目累计接近20起,金额逾20亿元。仅其在2013年的投资量就接近10起,相当于其过去10年的投资数量。

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罗海资分析携程收购艺龙案例后,称携程的这一收购体现出三个特点:独立运营、估值10.6亿美元、溢价50%。“回推估值敲定的过程,几乎可以断定,50%的超高溢价是多方竞标角逐下的结果”,他认为携程由此释放出的信息基本是:只要能对战略布局有影响力,携程宁愿出高价买,但可以放弃绝对控制,维持被投资公司的独立运营。

无疑,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依靠投资入股与行业公司形成利益绑定,可以减少价格战的血拼力度,降低恶性营销方面的投入。

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一系列资本关系,携程将搭建起庞大旅游生态闭环链,打造出一个独立于BAT之外的、以自身为中心的旅游业闭环。

一直以来,布局在线旅游被BAT们视为完善自身O2O布局,打通支付环节的重要一环。亦是基于此,BAT们纷纷积极布局在线旅游市场。如腾讯先后投资了艺龙网和同程网;阿里巴巴相继投资了穷游网和在路上两大旅游网站,并推出去啊旅行;百度则于2011年以3.06亿美元战略投资去哪儿网,持有去哪儿网54.82%的股份,成为去哪儿网第一大机构股东。

在某种程度上,BAT的介入让过去在线旅游的群雄激战演变为派系之争――百度系、腾讯系、阿里系。

一度有观点认为,携程也应该纳入其中才能生存。但是之后种种迹象表明,作为行业龙头的携程并不太愿意成为“大多数”。“旅游业进入门坎很高,服务又非常繁琐、属于非常难做的产业,它跟电商很不一样。即使亚马逊与Google想要做好旅游也不容易,因为每个公司的基因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有很强的技术及服务上的要求的。”携程COO孙洁此前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曾如此说。

在她看来,携程并不是非得要接受投资不可,基于携程在行业上的竞争力,携程不需要通过牺牲自己的股权来换取流量。她称“携程希望在旅游业做成BAT式的公司”。

而梁建章在早些时候谈及OTA领域格局之时,亦曾公开表示:在中国,BAT之外,能成为那个“X”,最有可能就是携程。

一位投资行业人士称,市场原本期待阿里成为携程最大股东,携程获阿里旅游资源,或者携程向百度靠拢,携程与去哪儿网合并。但是此次携程投资艺龙加大份额优势,无疑再次加大BAT进入携程的难度。

在携程15周年庆典上,梁建章上台做了一个主题发言,他特别提及到了携程未来要做到7000亿的交易量。要知道眼下携程的交易量才不过是1200亿。

“梁建章想问题战略眼光很远。他这么大的战略构想,不可能靠内部互相掐就能掐出来的。”郑南雁说,国内在线旅游预订行业需要将注意力更多放在产品层面,让自身更有创新、更有活力。

当然对于携程而言,依旧有很多问题不可回避,比如包括艺龙在内的一系列收购公司如何与携程相关业务无缝对接?这些公司一旦出现危机是否会危及携程价值?投资链条过长如何保证战略管理能力同步……这些都将在接下来考验携程和梁建章。

合并涉嫌垄断?

而携程面临的挑战中,还有市场上关于携程控股艺龙涉嫌垄断的争议。

尽管携程副总裁汤澜对经济观察报称,收购艺龙“不会形成垄断”,但各种担忧还是在酒店业内部蔓延开来――携程并购艺龙后市场份额接近60%,不少人认为这至少已经形成了“经营者集中”事实,具有垄断性优势。

武汉某酒店市场销售总监则对经济观察报称,以后酒店在利益上估计要更加倾向于代理商,因为他们变得更加强大。“虽然携程以前并没有逐年提价,但今年新续约时,估计他们是要增加佣金了。而携程此前虽然跟我们也有商量,但一向也都是比较强势的,估计以后会更加强势。”

持同样担忧观点的还有国内分析机构资深分析师于斌,携程收购艺龙后,酒店业务称霸整个OTA市场,成为行业寡头。于斌指出,对于酒店而言,携程艺龙合并之后,酒店的线上销售渠道变窄,话语权和定价权随之下降并受控。从这一点来看,携程艺龙的合并有很大的垄断嫌疑。

于斌认为,如果携程合并艺龙成功,就意味着占据了80%旅游市场,前几年携程已经在旅游市场广泛布局,很多公司都已经背靠携程系。

一旦携程艺龙收购成功,第三家去哪儿的机会就不多了,未来去哪儿网可能面临的境遇则也是被收购,一旦如此,整个中国旅游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就将进入一个巨无霸的霸主时代。

那么,事情会有转机吗?

人民大学人大法学院副院长杨东对经济观察报称,“从市场角度看,虽然还没有发生,但携程和艺龙的合并具有限制自由竞争的可能性。商务部可能禁止携程、艺龙合并――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一大亮点就是具备强制性提前干预的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营业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但以下情况可以不申报:参与集中的一个经营者拥有其他每个经营者50%以上表决权的股份或资产的;参与集中的每个经营者50%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资产被同一个未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拥有……”

时至今日,根据携程和艺龙两家公司的财报显示,2014年全年(截至2014年12月31日)携程总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8亿元 (约合13亿美元)。艺龙2014年的总营收(不计入营业税和附加税)则为人民币11.641亿元。

根据上述规定,携程对艺龙的投资具有“经营者集中”的特征,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进行申报。

杨东告诉经济观察报,判定垄断有三个条件,除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外,如果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或者发生了“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的可能,也可能被商务部驳回合并,因为商务部就是要预先干预这种可能发生的垄断行为。

杨东举了个例子,最典型的反垄断案例就是可口可乐当年欲并购汇源没有获批。携程和艺龙是在线旅游市场的第一和第三,两家加起来的份额应该达到了60%以上,实际上已经相当于合并了,会对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

两家的合并结果会怎样?杨东的预测是:“商务部可能禁止携艺合并”。国内分析机构分析师于斌也认为,商务部不批准该项投资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市场人士认为,之前滴滴与快的的合并,58同城与赶集网的合并,也有垄断嫌疑,都成功获批,携程和艺龙是否合并还要看后续的发展。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苹果(ios app开发)支付宣布支持商超会员卡 或绕过银联入华

苹果(ios app开发)支付宣布支持商超会员卡 或绕过银联入华

苹果去年推出的“苹果支付”,在美国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仍然十分微小,其原因之一是苹果支付的一个巨大软肋――苹果支付不识别支付者身份,无法和商场超市的会员卡实现整合,难以让老顾客享受到打折的优惠。

在周一的苹果全球开发大会上,苹果宣布,苹果支付将第一次支持商户的会员卡、计分卡、奖励卡等。这有助于解决苹果支付上述的软肋。

苹果还宣布,电子票券存储应用工具Passport将更名为“钱包”(Wallet)。

众所周知的是,苹果支付是和信用卡公司和商业银行紧密合作的产品。苹果利用手机上的安全芯片和指纹识别,提供了一个利用信用卡快速支付的工具,传统的塑料信用卡,可以以数字的方式保存在手机中。

苹果支付仅仅提供了一个信用卡刷卡的数字新通道。苹果不识别支付者的身份,也不知道iPhone手机用户购买了何种商品。苹果认为这将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和支付安全性。

苹果支付的这种特性,也影响了其应用功能。比如一家商户的老顾客,凭借会员卡拥有打折或者积分换现金等优惠,标价100美元的商品,可能只需要消费者支付80美元。但是如果是采用苹果支付,这些基本功能无从谈起。

苹果公司周一宣布,将在三季度开始让苹果支付支持商户的会员卡,首批零售商包括Wegmans、快餐连锁Dunkin’Donuts、药店Walgreens的奖励卡、面包连锁店PaneraBread等。

在苹果支付客户端中,用户可以像添加信用卡一样添加会员卡。而在实际支付时,苹果客户端可以自动识别付款终端设备,自动挑选出特定商家的会员卡。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Verge报道,百货公司JCPenney等的会员卡也将获得支持。

这意味着在信用卡和银行卡之外,苹果支付新增加了一个“消费资金扣费”的新渠道。

苹果此举也有望劝说更多的零售行业,支持苹果支付。众所周知的是,以沃尔玛为代表的美国零售行业,正在开发自有手机支付工具CurrentC。这一工具拥有两大优势,首先可以绕开信用卡(使用会员卡或者银行账号直接支付)和每年不菲的信用卡刷卡手续费,第二个优势就是直接和零售商的各种会员卡、计分卡直接整合,实现打折后优惠价格的支付。

根据规定,如果使用零售业统一支付,商户就必须抵制谷歌、苹果等外部支付产品。

此前有消息称,苹果支付希望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在信用卡刷卡合作方面和中国银联的谈判并不顺利。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苹果支付支持商超会员卡的情况下,苹果支付进入中国的可能性加大,该公司可以暂时避开中国银联和信用卡发卡行,直接和大型的零售连锁企业(比如国美、苏宁、万达旗下百货业务)对接合作。

苹果支付已经成为苹果公司一个新兴的重要业务。从七月份开始,苹果支付将在英国启用。而在周一,苹果介绍说,iOS9中的苹果地图也做了升级,用户将可以看到附近哪一家商场超市支持接受苹果支付。

苹果支付目前已经和美国绝大多数的信用卡公司和商业银行合作,已经可以支持大部分信用卡和借记卡。不过在整体移动支付市场,苹果支付的份额仍然不及谷歌以及PayPal等先发对手。

最近,谷歌宣布利用“安卓支付”取代“谷歌钱包”,另外三星电子也将推出基于收购研发的“三星支付”。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还将日趋激烈。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