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开发者到了收割用户的时候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业的最好选择仍旧是做一款app。

不论你的业务类型、商业模式,最终还是要落地到app上。你总得通过智能手机来触达你的用户吧?也有创业者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积累用户,但到了一定阶段仍旧需要开发和运营app。寄人篱下不仅仅是风险倍增,本身也不符合创业行为。

创业者现在面临的问题是,app数量太多,脱颖而出太难。

来自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的app数量大概在300万款左右,而单个用户得常用app 不会超过10~30个。抢占用户手机,意味着要从几十万app中脱颖而出,其难度不言而喻。触达用户不易,而获得忠实用户更难。所以现阶段一个比较好的选 择是:激活自己的存量客户,提升用户活跃度,这比获取新用户更重要。

从行业背景看也是如此。2008年苹果推出appstore到2015这七年时间里,app产 业从无到有,再到繁荣;2011~2014这四年是app开发者们真正高速发展的四年,成功的app创业项目纷纷斩获了用户和资本。2015年,app开 发者集体进入了移动互联创业的深水区,获取用户渐渐变成了开发者们的第二需求,而活跃已有用户成为了第一需求。

目前行业主流提升活跃的三大手段有:积分体系、社区运营、现金补贴。

1、积分体系——最典型的运营手段,适用于各种app以及O2O项目。

使用积分体系、积分商城的典型案例是滴滴打车。

进入个人中心,便可看到滴滴的积分商城。在商城中,滴滴的各种打车券最为抢手,也有各类商家提 供的丰富礼品。从每天上线就被抢光的滴滴打车券来看,积分商城成功达到了活跃用户的目的,其缺点是人力投入太大,滴滴打车的积分商城有二十余人的运营团 队。对于大部分团队来说,从产品搭建到后期运营都是极大的挑战。

一个完整的积分体系,由两个必备的环节组成:积分任务&积分商城。

积分任务,即用户为获得积分而去完成的既定任务。常见的积分任务如:签到、分享、评论、完善资料等用户活跃行为。这个环节的关键在于积分任务要尽可能的简单,要把用户理解成本和执行成本降到最低,这样才能培养起用户完成该既定任务的习惯。

积分商城,即用户使用积分去兑换奖品、参与活动。这一环节是积分体系运营成败的关键,对app 团队的产品、运营、商务都是极大的挑战,且绝大多数app团队没有足够的资源、精力投入。但是,若没有丰富、优质的内容,则无法刺激用户完成任务去获得积 分,通过积分来提升用户活跃的预期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也正是因为积分商城的搭建及运营具有门槛,所以很多app开发者选择接入市场上成熟的“app 积分商城服务平台”,比如赶集网、春雨医生选择接入“兑吧”,同样也能实现滴滴打车积分商城的效果。一方面,兑吧提供了成熟的积分商城管理工具,功能强 大、对接简单,这为开发者省去了大量的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兑吧还提供持续的内容支撑,包括后台同时在线的数百种免费奖品、定期发布的各类主题活动,让积 分商城的运营后顾无忧。

在创业成为常态的今天,类似兑吧这样的专业公司越来越多。除了提供积分商城服务的兑吧,还有提供推送服务的、提供测试服务的、提供存储服务的等等。此类提供商可以统一归结为B2D(developer简称D)。

2、社区运营,最有效的运营手法,难度大、成效慢,但效果持续。

在app内打造社区的典型案例是嘀嗒拼车、魔漫相机、墨迹天气等。

以魔漫相机为例,在新版本中增加了“活动专区”,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ugc社区。社区本身只是一个用户交流平台,官方只作引导而不主要产生内容,比方说“秀夏日生活”、“秀彩色双人照”等主题活动,吸引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用户参与、互动与回帖,爆发了强大的能量。

打造一个活跃的ugc社区需要比较长时间的积累和运营,第一步是搭建平台,给用户一个互动交流 的渠道;第二步是话题引导,举办各种活动,培养用户习惯;第三步是培养版主、意见领袖来管理社区、引导话题,让社区内容正向循环。社区是最有效,但是耗时 最长、难度最大的活跃用户方法,一旦达到一定的用户基数,社区给app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活跃用户了,还能培养铁杆粉丝,形成一股势能。比如小米手机的千万 米粉,就聚集在其pc端中的小米社区上。

有一些偏重ugc的创业项目本身就是强运营的产品,例如美拍等,更加需要在社区运营上投入大力气。一方面培养达人产生源源不断的产生优质内容,另一方面鼓励用户在社交渠道传播和分享,从而完成生态建设。

3、现金补贴,简单粗暴的烧钱方法,见效快但不长久

此类的典型案例以O2O平台比较多,比如饿了么、美团等。

由于O2O正处于培育用户、花钱砸市场、抢占份额的阶段,因此也都是疯狂融资,给予用户现金补贴,来培养他们的使用习惯,增强他们的使用频次。饿了么,美团等,都已经融资超过3轮,大量的资金被投入用于用户激励。

这种真金白银的的用户活跃手法,见效快,但很难持续;一方面是烧钱模式本身不是健康手段,再多 的钱也有被烧完的时候,等到停止补贴,用户很有可能会面临流失;另一方面,现金激励本身就是一种辅助手段,挖掘产品价值,培养用户对产品的黏性与忠诚度才 是核心竞争力。现金补贴不适用于大多数创业者,也不适合作为一种长期手段来运营。

除了上述三种主流手段外,可能还存在其它大量的用户活跃手法,但是用户活跃的重要性是已经得到 论证的。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中说,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便可生活。对于移动创业者来说,找到并激活自己的核心用户,同样 也能实现商业模式的正向循环。

作者张小湖,关注创业,在多家媒体开设有专栏,微信公众号wenyixiaohu,转载需注名作者和来源(我的公众号id:wenyixiaohu)。

转载自:百度百家

手机(手机app)泄密方式五花八门:哪种最应警惕?[app开发]

手机(手机app)泄密方式五花八门:哪种最应警惕?

  当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必备品之一。手机的私密性使得用户在手机上的信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手机一旦遭受恶意软件、病毒的侵袭,就会妨碍机主的使用,容易泄露个人隐私,损害用户经济利益,严重的甚至危害国家安全。手机如何防偷窥、防泄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手机泄露个人隐私的途径五花八门

  据统计,截至2015年4月,我国共有手机用户12.93亿户,不少人还拥有两部以上手机,每年全国淘汰和废弃的手机就有约1亿部。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接近80%,超过了台式电脑,手机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手机遭到恶意软件攻击的数量也不断攀升,隐私泄露已经司空见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个人位置信息、通信信息、账号密码信息、存储文件信息等四大类。

  那么,手机是如何泄露这些信息的?第一,是因为应用程序本身不完善。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Android(安卓)系统。有关研究显 示,Android系统已经成为恶意软件的重点感染对象,国内市场中近六成的Android应用程序有问题,约有四分之一的安卓用户隐私遭到泄露威胁。

  有专家表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Android是开源的,软件用户有自由使用和接触源代码的权利,可自行对软件进行修改、复制及再分发,直接 进行信息交换。有些用户还会自己对系统进行破解,并获取权限。这些都是造成Android平台泄露个人信息的重要原因。一些山寨手机甚至还留有后门程序, 固化窃听软件,并通过远程遥控使手机话筒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把手机变成一个窃听器,造成个人隐私泄露。

  第二是软件监管不力。目前,国内Android市场用户获取软件的途径不一,难免鱼龙混杂。Android软件二次开发者本身也比较混乱。 加之软件上线审核和监管不严格,开发者会有意无意滥用权限,在软件中加入某些获取用户信息的功能,造成泄密。比如一款游戏APP,居然要访问用户的通讯录 和通话记录,甚至地理位置信息,而这些并不是软件所需要的权限,这就使大量用户隐私面临泄露风险。

  第三是未能妥善处理旧手机。在处置不用的旧手机时,很多用户没有彻底删除相关信息,或者只是采取了简单的删除、格式化等方式。无论这些旧手 机被转送给亲朋好友,还是转卖到二手市场,被删除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恢复工具还原,使旧手机上个人信息存在泄露的隐患。目前,不法分子和敌对情报机构 已经把触角伸向二手手机交易市场,利用数据恢复技术搜集整理情报信息已经成为不法分子非法获取信息的新方式。此外,如果手机意外丢失或被盗,其存储的敏感 信息更易泄露。

  第四,通过侦听定位设备截获信息。目前,针对手机通信的各种侦听设备层出不穷,性能不断提高。特别是使用WIFI时,由于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传输的路由,如果路由设备被人控制,个人隐私自然就泄露了。

  而侦听设备只要对截获的手机信号进行相应技术处理,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取手机信号的语音和数据信息。比如,美国研发的“梯队系统”可对全球 95%的各种无线电信号进行窃听。很显然,除个人隐私外,如果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武装力量的活动等国家秘密被敌人掌握,将严重危及我国国家安全。

  另外,手机的定位功能在为用户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的同时,也使手机成为一部定位器,将用户自己的位置信息暴露出来。美军成功击毙基地组织二号人物阿布・祖巴耶达赫,就充分利用了手机的定位技术。

  第五,黑客入侵窃密。手机在使用移动增值业务时,实际上成为一台连接国际互联网的终端。黑客们编制的病毒、恶意软件、流氓软件等可对手机进 行非法启动、私自联网、私自发短信、恶意扣费,能够窥视和窃取短信、通讯录、个人邮箱,以及手机中的照片、私密文件、账户账号、密码信息等,还能够监听通 话内容。木马程序在通话完毕后,就会启动上传程序,将通话录音等上传至不法分子搭建的服务器上,使用户隐私暴露无遗。这样,用户个人信息就会在本人毫不知 情的情况下任人摆布。

  黑客的间谍软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其植入到被窃听人的手机中:一是将木马端生成短信或彩信,并以诱人标题骗取用户点击或运行。或将恶意代码 隐藏在“空白短信”中,一旦用户打开短信,手机系统后台就会自动下载恶意软件,并借此将窃密软件植入手机中。二是伪装成手机常用应用软件,如游戏、安全补 丁、免费资料以及电子书等,上传到部分缺乏安全验证的中小手机软件论坛中骗取用户下载安装,或以蓝牙、红外等方式传给被窃听人,诱骗对方进行安装。三是借 用手机装入恶意软件,或将窃听软件植入到新手机中,以礼品形式赠送给被窃听人。

  此外,我国现行使用的手机技术体制,大部分都源于国外,加密体制受制于人也是手机在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防止手机泄密的招术多种多样

  信息安全无小事。个人、单位、国家的隐私和秘密一旦泄露,往往会对社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各种信息泄露事件反映出来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和行业不规范等问题,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手机信息安全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

  防止手机信息泄露,普通用户并非无能为力。只要增强信息安全保密意识,掌握手机安全防护常识和技能,学会科学使用手机,减少甚至杜绝个人信息泄露,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一,要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现在,有很多人只会使用手机,对手机存储卡信息数据的销毁、手机信息安全隐患和技术漏洞,缺乏了解或知之 不多。因此,要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加强学习,切实认清手机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认知手机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充分意识到手机泄露秘密的 严重后果,做到手机防泄密“警钟长鸣”。

  第二,要掌握安全防范常识。对特殊人群、特殊场所、特殊内容,要使用特殊的手机管理方法。对于涉及秘密的人员,如军人、机要人员等,需制定 严格的手机管理使用制度,或配发保密性强的专用手机,做到专机专用。对于涉密场所,要按照保密规定,设置手机安检设备。做到不在涉密的场所携带和使用手 机,不用手机记录、录音、照相和传输涉密内容。

  同时,不要轻易接听、接收陌生人的电话、短信、彩信、邮件,必要时关闭手机,彻底切断手机电源,防止被植入病毒或木马。不要把手机设置为自 动登录,每次登录都应输入密码。要充分利用手机自带的图案和密码锁屏功能,防止别人解锁屏幕偷看个人隐私。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网络服务后,应及时注销手机账 号登录状态。还应经常及时清除可能的敏感信息。

  第三,严格遵守各项保密规定。各项保密规定不仅对于保护企业数据、商业秘密乃至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保护个人 隐私。为此,要切实遵守各项保密规定,尤其是要做到不在手机中存储、处理涉密的重要信息,从源头上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要避免在通信、微信、QQ、电子 邮件中泄露相关重要信息。不在手机中存储核心人员的工作单位、职务等敏感信息。也可采取简写或使用代号避免重要敏感信息完全暴露。

  第四,利用正规平台下载软件。智能手机用户下载软件时,应登录官方平台下载,避免到论坛下载。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浏览不良网页。 坚持在正规的手机运营商处维修维护手机,防止被植入病毒程序。安装软件时,一定要详细查看软件索取的权限列表,出现敏感权限时要特别警惕。如果软件要求提 供与服务无关的通讯录、短信等,或者安装一个阅读器程序却要求摄像头的访问权限,就要警惕是否有陷阱。

  第五,严控系统权限。手机用户应树立风险意识,尽量避免将访问个人隐私的权限和访问网络的权限同时授予可疑程序。对于平常不用或很少使用的 功能,如蓝牙、红外、手机定位、高清摄像等,应予以关闭或停止使用,避免手机被远程攻击或被病毒搜索到,需要使用这些功能时再打开。当免费使用WIFI 时,只使用自己了解和信任的网络,并且不轻易向外发送重要的个人信息。

  第六,彻底删除不需要的信息。当用户删除或格式化手机存储介质中的信息时,这些信息并未真正被清除掉,只是删除了主引导区信息,修改了它的 控制结构,并被标记为可覆盖。当有新的信息存入时,就可以覆盖原有信息,但未被覆盖时,只要不是物理原因被破坏,这些信息依然保留在存储介质中,能够被恢 复。因此,在更换手机或需要删除相关信息时,可以选用具备数据粉碎功能的手机软件,或者对手机格式化后重复存储大量电影视频、垃圾文件、图片等无用数据到 手机内存,再反复删除这些信息,使无效信息反复填满手机空间,彻底覆盖掉原来的信息,增加数据恢复难度。另外,对旧手机尽量不要随意转让或出售,应当进行 物理销毁,以规避暴露隐私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部手机,将工作和个人通信用途的手机与上网娱乐的手机从物理上分开,尽量将通讯录、短信等资料存在SIM卡中,把照片、图片等文件存到手机以外的外接存储器上,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应用分发市场上半年盘点:中小商店被加速淘汰

今年移动应用市场不像去年那么热,至少在媒体上被O2O抢去了不少风头。但作为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流量和用户入口,看似波澜不惊的水面下,依然充满着第三方手机应用商店和手机厂商之间的明争暗斗。

前几天,沙水恰好看到一份国内15个安卓应用市场的刊例报价表,某手机应用商店首页精选推荐位的报价到了60000/天(CPT,按广告位时长付费),这一价格已较去年同期涨幅达2倍左右,让人不禁感慨APP推广成本飙升速度竟如此之快,可见市场需求之旺盛。这也意味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消失,既有利益者会继续守住这块大蛋糕,而更多后来者则会加入抢食,比如今年纷纷发力自有品牌应用商店的手机厂商们。

简单回顾下2015年上半年的移动分发市场,有些事情值得关注,不求全面,但求找出几个有标志性的典型事件,权当管中窥豹。

  1、三甲市场格局稳定,应用宝有望弯道超车360

事件:百度仍占据头把交椅,应用宝正在逐步对实现360手机助手的弯道超车。

点评:腾讯是进入应用分发市场最晚的,应用宝能在这半年多里虎口夺食,首先得益于手机QQ和微信的导量,证明应用宝在腾讯移动战略平台中的重要性相较此前大幅提升,其次是在产品和市场端的投入均有所增加,最后也有竞争对手不争气的原因。过去半年多以来,360手机助手在移动端缺少上游流量持续导入,且经历了几轮人事动荡,以及移动战略重心转向手机和智能硬件后,增长乏力。

在近年来腾讯内部架构的调整中,应用宝几度易主。2013年9月,随着腾讯卖掉搜搜入股搜狗,本来归属MIG的应用宝也随之划入SNG。而就在今年上半年,应用宝被重新划入了MIG。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代表着腾讯对应用宝的认知和定位在不断地调整和重塑,同时也很可能是内部博弈的结果。比如有件很吊诡的事情,在应用宝重新划入MIG之后,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副总裁林松涛仍是应用宝的实际负责人。而对于应用宝而言,要从手Q和微信获取流量,却无法回馈同等的流量,这将使应用宝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后,将经历增长的瓶颈;收入上则是要挂靠IEG,因为应用宝的游戏收入大部分来自腾讯自营游戏的变现分成。

最后看看百度。年初的时候,百度高层公开表示,希望帮助更多中长尾应用分发和变现,战略上由“入口到生态”,逐步打造一个高效繁荣的开发者生态。生态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野蛮生长后,已经牢牢占据移动入口优势的玩家,早已看清开发者生态就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以百度很看重开发者影响力,比如面向创业初期开发者的扶持项目“金熊掌奖”,拿出了很多免费的资源扶持开发者。

总结起来,上半年百度在练内功、建生态,360想巩固老二位置但心有余力不足,腾讯一边抢地盘、一边拉拢开发者。对于未来分发市场格局的走势,不可忽略的还有手机厂商应用商店的蚕食和分流,但短期内对百度、腾讯和360的三甲地位影响不大,这个后面会做分析。

  2、谷歌希望补贴手机厂商入华,注定困难重重

事件:前段时间有消息称,谷歌希望在中国发布新的应用程序商店,并在努力地和中国品牌手机厂商洽谈,谷歌的条件是,如果手机厂商愿意预置谷歌的应用商店,每部手机将补贴1美元。

点评:沙水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算了一下,如果以小米的销量预测,仅此一项将每年将为小米增加近5亿人民币利润。这么一算想必各位看官都已经明白,谷歌若撒钱,各国产手机品牌可以坐着数钱,看似是一门包赚不赔的买卖。洋土豪撒钱补贴虽好,但是也需要市场买账。

第一,主流手机厂商不care这点补助,太小的手机厂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两年国产手机厂商如小米、华为、OPPO、中兴、联想等都在积极打造自己的手机应用商店,小米应用商店更是跻身进了国内前五的行列。在这个重要关口,相信大多数主流手机厂商都宁愿不要这份补贴,而选择继续发展好自己的手机应用商店。

第二,Google Play要重新培养品牌和用户习惯特别难。尤其对国内用户而言,在使用惯了诸如百度、腾讯、360的手机应用商店后根本玩不转谷歌应用商店。还有就是,谷歌并没有很好地在国内建立起自己的开发者生态,应用接入的数量远远不及国内第三方应用商店。

更重要的是,谷歌还是要面对处理好和中国政府的关系,否则一个国内被墙的应用谈什么市场都是扯淡。过去几年,数度传出谷歌应用商店入华的消息,但是想要真正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即使未来真的进来了,也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那时的竞争壁垒和获取用户成本会更高。

  3、手机厂商欲分羹,加速淘汰中小应用商店

事件:当手机硬件利润越来越薄,手机厂商开始越来越多地将创造营收的机会瞄准了手机应用商店。手机厂商与第三方应用商店的较量也开始浮出水面,部分手机厂商(如魅族等)还收回了代理出去的应用商店运营权。

点评:“如果把手机当做一个航母的话,应用商店就是航母的重要引擎。连接用户与系统UI的一个中间介质就是应用商店,应用商店既能结合硬件本身,又可以结合和软件、操作系统,还实现了与用户的联系。”这是某手机厂商负责人的一段话,从中能看出其对应用商店的重视。

相对于百度手机助手、应用宝等第三方应用商店,手机厂商的优势在于自己掌控硬件,并且可以阻击一些存在竞争关系的第三方应用商店。每年的手机出货量是对新增用户的保障,并且很多手机厂商预装的应用商店的是不能卸载的。劣势在于,多数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起步晚,在人口红利消失、竞争陷入“零和博弈”的行业背景中很难获得突破性的增长。如果以1亿日分发量的分发能力作为评判标准,恐怕目前没有一家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能跨过这道门槛,即使小米和华为,其他国产手机厂商更加参差不齐。

沙水并不是唱衰手机厂商做应用商店,除了已经错过高速成长的机会,本质上应用商店就是流量分发的生意,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缺少上游流量入口的支持,很难做大。无论是百度、还是腾讯的应用商店,都是在一个移动生态中互惠共生,如移动搜索、浏览器和手机QQ、微信等都可以给应用分发导流,而绝大多数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并没有这样的生态支撑,仅靠手机出货量很难保证长期稳定的流量。

总体而言,手机厂商发力应用商店还有机会,尤其对于行业中的中小型第三方应用商店,如豌豆荚、安智、木蚂蚁等,这是一个很迫在眉睫的威胁。

  4、谷歌终于推出搜索分发和inApp搜索,比国内晚了2年

事件:今年4月底,谷歌面向Android平台推出了一项新的移动搜索功能,可以在用户搜索内容时向其展示移动应用安装广告。这相当于把谷歌移动搜索页面变成一个应用发现服务,对于移动开发者而言是一件好事。

点评:作为墙内的中国互联网用户,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很多关注和讨论。不仅是Google的这项技术和中国的开发者、用户几乎没有一毛钱关系,而且用搜索引擎做分发,国内早就是这么玩了。但之所以把这事单独提出来讲,一是想证明其实中国互联网不是没有创新,只能一味copy国外的技术和模式。二是想说,inApp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是手机应用商店的未来趋势。

Google的inApp搜索技术和用移动搜索做分发的模式,大概比百度晚了2年。百度在2013年就提出了“双核分发”(应用商店+搜索引擎)的模式,其中inApp搜索技术就是用搜索引擎做App分发的关键。

inApp技术的本质是通过应用中的内容和搜索关键词匹配,进而推荐最符合用户需求的App。比如你用安卓手机搜索租房或家政服务等需求时,搜索引擎通过计算后会为你推荐包括此类内容或服务的App,并提供下载的提示和链接。

除了在搜索引擎中的应用,inApp搜索也已经在手机应用商店内得以应用,比如目前可以实现的,用户在应用商店内搜一个电影或一首歌曲的名字,应用商店在计算判断后会提供包括该电影或歌曲的App,如果你恰好下载了这款App,那么可以直接在应用商店内打开播放。对于手机应用商店而言,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移动内容和服务的搜索引擎;对于开发者而言,这项技术有助于刺激用户的下载或活跃度。虽然对二者都有利,但inApp技术需要开发者提供App的后台接口,以便于应用商店抓取内容,这需要应用商店和开发者之间达成某种共识。

  5、应用商店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是生命力,生态是护城河

事件:着眼上半年和未来几年,第一梯队应用商店的角力更加聚焦在品牌差异化和开发者生态。

  点评:(1)应用市场品牌的重要性一度被忽略。

很重要的原因,首先是之前的市场处在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大家都在想尽办法跑马圈地,尽可能去占据入口、抢夺小白用户。进入到2014年,随着应用市场的格局逐渐稳定,百度、腾讯、360三家几乎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其次,手机应用商店一直以来难以摆脱下载工具的产品属性。对于很多用户而言,手机应用商店的工具属性极强,但是对其品牌认知却很少。用户对于品牌的忠诚度低,打开率和人均下载普遍偏低。据百度去年发布的移动分发市场报告,虽然各家应用商店号召都有数亿用户,然而市场整体的人均下载还不到3个/天。(我怀疑这个数字也未必准确)应用商店必须具备创造用户下载APP需求的能力,否则只是在用户拥有很明确的下载APP需求时才打开,那么应用商店始终难以摆脱“下载工具”的认知。

所以品牌之于应用商店的重要性,就在于给一个用户选择A而不是选择B的理由,并逐步把用户培养成粉丝。

率先打响品牌战的是第一梯队的三家应用市场,比如百度手机助手、应用宝、360手机助手先后在上半年走进大学校园,虽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核心目标都是面向以95后为主流的大学生群体提升品牌的认知和美誉度。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手机助手还发起了国内首个手机应用特权节“周六九点档”,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前两期累计下载量超过千万。这也是手机应用商店通过送给用户福利,刺激用户下载强化认知的手段,相信这也会成为应用商店长期行之有效的运营手段。即把传统的推荐、排行榜转化的下载,用对用户更有诱惑力的方式达成,这要比所谓的“社交分发”更务实。

  (2)说开发者生态是移动应用市场的护城河丝毫不为过。

应用商店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壁垒其实就是开发者生态。国内的安卓市场和苹果市场有很大的差别,苹果生态相对封闭、纯净,唯吾独尊,开发者对苹果绝对依赖;安卓则是群雄争霸,相对开放但也比较混乱,开发者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所以应用市场之间不断用各种第三方数据吹嘘自己在某个维度第一,以及分发和帮助游戏变现能力有多强,其实都是给开发者看的,这些是表面功夫,见仁见智。

真正对各家有战略价值的,还是看这些平台是不是真的足够开放,比如给那些中小、长尾的应用多一些免费的资源支持,而不只是想着通过头部应用变现。当然,开发者也是逐利的,尤其对于中小开发者,有限的推广预算一定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的。

尤其对于像百度、腾讯这样的大平台,建设开发者生态的重要性在于:一、可以更早地发现对自身业务有价值的产品和项目,联动投资并购部门;二、当开发者对一个平台有足够的信任和依赖,他们的市场推广预算大部分肯定要花在这里;三、培养嫡系部队抵御竞品,让更多的小弟跟着你玩。

我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当下,移动应用推广成本水涨船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由于应用商家自身的同质化、APP资源的相似度高以及头部APP效应,使得用户下载什么应用,与在哪里下载应用的行为习惯已经形成定式,一旦用户做出第一次选择,未来也可能不会改变。所以,在应用商家自身面临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以百度、360、腾讯为首的移动分发第一阵营必须在增加品牌的附加值与差异化方面求变创新,以此稳固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地位。

每一个维度的细分与精细化运营都能带来自身品牌的差异化定位,从而增强用户的品牌认知,提升用户粘性。应用商店品牌意识应该从“我是谁”向“你是谁”方向进行转变,让差异化成为用户对你的标签化记忆,这样才能摆脱同质化胶着竞争的泥潭。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在应用分发行业沉默的外表下,各方正在打着一场喧嚣躁动的暗战,各应用商店正在从技术、到开发者、再到品牌等各个维度展开明争暗斗。原本以为市场格局早已尘埃落定的应用分发市场,在安卓人口红利消失之后,又增添了很多新的势力与变数。究竟分发行业会如“千团大战”一样经历市场优胜劣汰,仅存最经得起考验的几颗硕果呢;还是像新闻客户端市场一样,共存共立,维持一种动态的生存平衡?沙水不敢妄下定论,各位看官还得自己琢磨。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从收购到裁员,看微软如何毁掉Windows Phone

从收购到裁员,看微软如何毁掉Windows Phone

微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手机部门裁员7800人,资产减记76亿美元。这一消息被迅速解读为微软正在弃守智能手机这一扶不起的阿斗。

实际上,微软为此次裁员做足了铺垫。CEO萨蒂亚・纳德拉早先在新财年的愿景展望中便表示未来将在“运转不畅”的领域做出抉择,而上个月,加盟微软的诺基亚前CEO史蒂芬・埃洛普也宣布离职。

不过,今日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于裁员计划本身――从Windows Phone 7到8.1再到Windows 10 Mobile,Windows Phone的生命已历经5年,而这5年来的起起伏伏之后,它也终于被微软给玩死了。当然,还有沦为陪葬品的诺基亚。

那么,微软是如何一步一步将Windows Phone带上绝路的呢?未来,微软在移动业务的新布局又是怎样的呢?

Windows Phone之路:从未有过辉煌

5年前的2010年2月,微软正式推出了Windows Phone 7,以替代已日趋没落的Windows Mobile。时任微软CEO的史蒂夫・鲍尔默称这是当年微软“最酷”的产品,而其首批合作伙伴也拉拢了三星、LG、戴尔和当时正如日中天的HTC。

1年后,微软与前自家高管埃洛普领导的诺基亚结盟,后者放弃了Symbian及其内定继任者MeeGo,放弃了谷歌抛出的Android橄榄枝,宣布今后的智能手机产品将全线采用Windows Phone系统。当时的艾洛普曾信心满满的对外表示,双方的合作将创造出一个全球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的生态系统,并与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形成三强鼎立的格局。

实际上,尽管当时苹果和谷歌阵营正在迅速崛起,但诺基亚仍然牢牢占据着智能手机老大的宝座,且Symbian依旧保持着高速的用户增长。但在当年7月,鲍尔默却在微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不得不坦承,Windows Phone 7销售迟缓且业绩低于预期。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尼尔森当时的数据显示,上述系统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仅为1%。

此后,微软在2011年至2014年间陆续推出了Windows Phone 7.5、8和8.1版本。但截至去年年底的高峰时期,Windows Phone的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始终低于5%,即便在诺基亚的大本营欧洲市场,其份额也长期徘徊在10%左右。而在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中国,截至今年5月底,其市场占有率仅为1%。

从收购到裁员:微软也曾努力过

2013年9月,在智能手机市场迟迟不见起色的微软孤注一掷,耗资72亿美元全盘收购了诺基亚持续亏损的手机业务。根据协议内容,微软将获得诺基亚为期10年的非排他性专利授权,“诺基亚”、“Lumia”、“Asha”品牌和产品将被保留;而诺基亚旗下3.2万名员工也将加入微软,这其中包括4700名芬兰本地员工和约1.83万名制造部门员工。

同时,微软将产品重点转向入门级――在过去的1年中,微软未发布任何旗舰机型,却一口气推出了6款中低端产品。的确,这种策略提升了微软手机产品的出货量。但缺乏与苹果iPhone 6和三星Galaxy S6为代表旗舰产品对抗的机型,也让微软几乎在手机市场失声。

历经1年半,两家难兄难弟的合体并未扭转Windows Phone的颓势。苹果和谷歌Android阵营不但占据了超过9成以上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也掠获了绝大部分利润。

而实际上,这笔由鲍尔默主导的交易并未得到当时微软部分高管的支持,据传言反对者之一便有现任CEO纳德拉。巧合的是,2014年7月,上任不足半年的纳德拉就抛出了1.8万人的裁员计划,而重灾区便是被收购不满1年的原诺基亚手机业务部门,其占据了微软庞大裁员计划的70%,即1.25万人。该计划于今年年初完成,原诺基亚中国区的业务遭遇重大冲击,北京、东莞的工厂被关闭,研发部门也遭到大幅裁撤。

实际上,微软试图通过收购诺基亚重振Windows Phone的努力已经事实上失败,而Windows 10的到来则彻底宣告了Windows Phone的谢幕。今年年初,微软发布了这款跨平台系统,通吃PC、平板和智能手机。这意味着Windows Phone 8.1将成为其最后一代版本,尽管微软依旧会按照惯例为其提供为期3年的技术支持。

Windows 10之后:去留的纠结

“我们将再造整个设备业务,创造跨越所有设备的移动体验!”纳德拉这样定义自己的新计划,而新计划也正在推进。

今年以来,包括Office、Outlook和Skype在内的微软核心产品先后登陆iOS和Android平台,全新的Windows 10也增加了对前两者应用的支持。对于开发者来说,他们不用再为Windows单独开发应用,仅需要对iOS和Android上现有的应用进行相对简单的重新编译――微软,似乎正变得前所未有的“开放”。

不过,纳德拉也承诺将继续保持对自有Lumia手机产品的支持,并否认将借此退出智能手机领域。此前,微软已经用自己的Logo代替了Lumia手机上诺基亚的标识。

根据彭博社的消息,今后微软在智能手机领域将聚焦于高性价比手机、商务手机和面向粉丝群体的旗舰手机3类产品,且每个类别每年仅推出1至2款产品。而适配于智能手机的Windows 10 Mobile将于今年9月正式发布,届时我们将可以得到更多Lumia未来产品策略的信息。

后续:诺基亚要重操旧业了

对于微软来说,Windows Phone不是一个成功的产品,而搭错船被坑惨了的还有诺基亚。不过,曾经被迫断腕的诺基亚如今也不再甘心再受微软的掣肘,回归大业已在酝酿。

近日,诺基亚总裁拉吉夫・苏立(Rajeev Suri)对外吹风,表示一旦与微软的禁业协议在2016年到期,将立马重返智能手机市场――据悉,全新的诺基亚智能手机将搭载Android系统,由富士康代工制造,明年将率先登陆中国、印度和欧洲市场。

Windows Phone启示录:注定会输的赌注

很难说Windows Phone生不逢时。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Windows10需求旺盛,但微软更应该担忧

Windows10需求旺盛,但微软更应该担忧

  被喻为微软扭转移动市场颓势和转型的重量级操作系统Windows10即将发布上市。那么Windwos10能否受到市场的热捧将关系着微软未来在移动市场的前景及其CEO提出的“移动为先,云为先”战略能否付诸实施。而日前,面向IT专业人士的调研机构Spiceworks发布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微软的Windows 10操作系统潜在需求异常旺盛。即打算在两年内安装Windows 10系统的用户比例达到了73%,其中40%左右的用户计划在一年之内安装Windows10系统。由此看,Windows10系统的需求确实旺盛,至少与它的前代Windows8系统相比。按理说如此高的市场和用户需求,对于微软来说应是喜才对,但在我们仔细研读该报告中用户升级或安装Windows10的主要驱动因素后,Windows10的旺盛需求对于微软未必全是喜,甚至有忧的意味。原因何在?

在Spiceworks的报告中,Windows 10系统最受关注的是传统开始按钮回归,64%的受访者认为,Windows 10系统传统开始按钮回归,是其最受欢迎的一个特性;其次,微软面向Windows 10向Windows 7和Windows 8用户提供免费升级,得到了55%受访者支持,成为第二大受欢迎特性;51%的受访者认为,安全性能增强,是Windows 10系统第三大受欢迎特性。不知业内看到这三个主要驱动因素作何感想?

首先从第一个驱动因素看,与其说是Widows10的创新,不如说是对于前代Windows8错误的纠正,业内知道,Windows8由于取消了传统PC用户习惯的开始按钮而备受业内的指责,并成为Windows8市场表现不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是所谓免费造成的升级因素。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对于传统PC的冲击及PC应用的高度成熟,传统PC用户自Windows8起就已经失去了对于Windows系统升级的动力,所以微软在Windows10上不得不采取免费的市场策略来刺激用户的升级,所以55%受访者认可微软Windows10的免费,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能是对于Windows10价值(收费)的一种否定。最后是安全性。众所周知,安全性一直是Windows系统比较注重的方面,毕竟在目前的多数企业IT系统(包括PC)运行的是Windows系统,所以安全性是Windows理所当然做到的。综合上述Windows10升级或安装的三大驱动因素,我们认为Windows10需求旺盛的背后是并非Windows10本身创新的正向驱动力所致,而是对于之前Windows系统纠错和变向价值贬值(从收费到免费)的一种市场反弹,而这与之前市场和用户Windows的升级或者安装是因其创新性的价值所致截然不同。

Windows10需求旺盛,但微软更应该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Windows10发布会上微软刻意强调的某些创新功能,例如Cortana、the Edge浏览器以及Continuum drew等并未引起被调查者的关注,即这些所谓的创新功能并未成为市场和用户升级和安装Windows10的主要推动力。另外,不知是没有设置调查项还是其他的原因,Windows10同时支持iOS和Android应用的特性并没有出现在用户是否欢迎和选择Windows10的占有多大的比重的调查中。也许用户根本不在意Windows10知否支持iOS和Android的应用。那么问题来了,支持iOS和Android应用是Windows10在移动市场最大的卖点,而在PC逐渐边缘化的时代,微软开发Windows10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希望借此赢得智能手机市场,并最终实现微软跨平台、跨设备、统一体验的“移动为先”的战略。

Windows10需求旺盛,但微软更应该担忧

  实际上业内对于Windows10支持iOS和Android应用一直颇有微词。首先是在软件移植中会出现一种“最小公分母现象”(比喻大众化的产品最为平庸),即那些最希望采用低成本手段,将软件移植到其他平台上的人,也是最不愿意在每一个平台上,将用户体验做到最精致的人。言外之意就是Windows对于iOS和Android的兼容和移植,无法吸引到iOS和Android平台中最优秀的软件。另外,在Windows10兼容Android和iOS软件的情况下,移动应用开发者认为更加没有理由专门开发Windows版本,而这只能使得本就脆弱的Windows Phone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况且如果市场和用户更喜欢Android或iOS平台应用的话,又何必通过Windows平台来体验呢?看来市场和用户对于Windows10兼容Android和iOS应用的不在意或者说没有成为选择Windows10的理由不是没有根据,而这势必影响到Windows10在移动市场的价值和表现。

综合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Windows10表面需求的旺盛(还有待市场的最终检验)更多是在其在传统PC市场再次纠错和价值妥协的结果,而非是真正价值的体现,同时市场和用户对于其在移动领域功能的漠视,也似乎预示着Windows10在移动市场较之前的Windows8不会有太突出的表现,所以从Windows10可能会在PC市场获得较Windows8高的升级或者安装量看对于微软是喜,但从Windows的价值及微软整体跨平台、跨设备、统一体验的“移动为先”战略的角度,很可能是忧。因为作为可能是最后一个Windows版本,在此版本的生命周期内,上述战略将难以实现。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最快退市的任性陌陌:是不是华尔街不懂你?

最快退市的任性陌陌:是不是华尔街不懂你?

  中概股私有化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任性”退市,并刷新纪录。

社交概念股陌陌创立于2011年,不到3年即实现上市,成为移动互联网佳话,但仅仅半年后这家公司又再度转身退市,到底是A股市场诱惑,还是华尔街不懂陌陌?

最快退市的中概股

6月24日晚间,中概股上市公司陌陌宣布收到私有化建议,成为最新一家提出私有化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12日,陌陌才刚刚登陆纳斯达克市场,从上市到提出私有化建议,时间仅仅过去了6个多月,刷新了此前创梦天地的退市纪录。

6个月之前,对于登陆美股,陌陌呈现的还是坎坷和兴奋,上市前夕陌陌管理层还一度陷入网易纠葛,但转瞬之间就将与华尔街劳燕分飞,给人留下了“任性”的印象,这不禁让人想起其“约炮神器”的争议名号,以及创始人唐岩在上市当晚随意竖起的中指。

陌陌公告显示,此次私有化收购财团包括唐岩、经纬中国、红杉资本和华泰瑞联基金,报价为每ADS(每股美国存托股)18.90美元,这一报价较前一个交易溢价22%。目前收购财团及子公司持有陌陌47.8%已发行股,代表84.1%的投票权。

虽然中概股私有化已成家常便饭,但对于陌陌如此神速的转身,外界还是非常好奇。不过对退市具体原因,陌陌方面并未作出解释,该公司人士表示,私有化及后续进展,“一切信息以公告为准。”

美股估值太低,抑或抢夺回归A股时间差?

对于退市的中概股,业内普遍的观点是因为估值原因。“目前中概股私有化非常热,据我们所知,已经有大量公司在操作或者咨询中介机构。热潮的主要原因是境内外资本市场对于同类型公司给出了相差较多的估值。”国内一家律所合伙人告诉记者,视频行业领域里暴风影音和优酷土豆地位显然不同,但暴风影音回归A股后,市值超过了土豆,估值差刺激中概股,同时国内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都在调整,转为注册制后明显有利于TMT公司上市。

不过对于陌陌而言,情况可能略有不同。

目前陌陌依然是上市时间最短的中概股公司,虽然上市之后表现一般,甚至在3月份一度遭遇打压,不过自今年5月份以来,陌陌股价实际上处于上升态势,目前其股价也基本在价格区间的高位。

从整体市值规模上看,陌陌目前市值为32亿美元,较早于陌陌上市的另一家社交概念股新浪微博目前市值为37亿美元。两家社交概念的公司,股价和整体市值规模并未有明显差异,但从活跃用户规模上看,微博用户远远超过陌陌。

一名关注社交APP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比其他社交平台,陌陌的用户粘性不错,这也是其具有商业价值的地方,但今年以来,陌陌活跃用户下降,这可能是私有化的一个因素。

移动数据监测机构Queast Mobile数据显示,截至5月份,陌陌Android平台月活跃用户为3246万,相比之下今年1月份该数字为3813万;iOS端相对稳定,但也有小幅下滑,5月份活跃用户为1469万户,今年1月份则为1521万户。

前述业内人士认为,在社交概念领域,目前微信和QQ依然在增长,用户粘性持续加大,已经形成黑洞效应,与此同时,互联网人口红利也基本结束。在用户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情况下,加强社交游戏、广告等商业化能力可能会成为陌陌的下一步策略。

 A股的吸引力

随着新上市公司也纷纷私有化,A股返乡潮期待日趋膨胀。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经有20多家中概股公司提出私有化,其中不乏360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前述律师人士认为,随着分众传媒和360的示范效应,预期未来会出现大量中概股回归案例。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概股将彻底与美国资本市场分道扬镳,该律师表示,优质、有国际竞争力和同类型对标公司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依然会受到境外资本追捧。

众筹平台天使客创始人石俊也认为,未来在是否私有化上,不同的企业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如果业务和用户都在国内,这样的企业会倾向回国内,但如果有大量海外业务,比如大疆,可能会倾向于继续保持原有架构。

对于已走上回归路的中概股,前述律师人士认为,主要面临的挑战是拆除VIE架构,并在重组后达到国内上市或者挂牌标准,其中涉及控制人权益落回境内、境外投资人退出、税务、外汇等诸多问题,其中关键地方在于找到“接盘侠”,也就是国内出资人提供资金帮助公司从境外投资人手中回购股权,使公司控制人变为内资。

长城证券并购部总经理尹中余告诉记者,国外资本市场监管非常严格,动辄就有各种调查、诉讼之类,同时拆除红筹架构也面临税收成本、资金来源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概股回归注定是一段坎坷路,但A股的高估值,对于中概股而言诱惑太大,“创业板PE已经达到150倍,而国外也就15倍。”

他同时表示,国内资本市场对于中概股有吸引力,一些好公司从国外回来也确是好事情,但另一方面,这种狂热,也反映了国内市场定价机制问题。

有意思的是,退市的公司中不少都抱怨估值太低。尹中余认为,虽然的确有部分企业因为文化差异、中国运营模式等原因,不被国外投资者理解,市值低估。但更大的问题不在于国外低估,而是国内自己把泡沫吹大。

尹中余以游戏概念为例,实际上游戏因生命周期、不确定性等原因,国际资本市场给出的十几倍PE市盈率已经算比较合理,但现在国内突然暴涨了五六十倍,完全没有道理。

不过尹中余认为,目前中概股大规模回归,实际上是期望在国内资本市场疯狂、混乱状态下“套利”,这对国内投资者而言,并非是一件好事情。对于进一步丰富A股市场的预期,尹中余认为有些“想当然”。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创新能力已丧失 索尼移动未来何去何从?

创新能力已丧失 索尼移动未来何去何从?

索尼移动虽然在世纪之交才进入手机市场,但这家日本厂商很快便凭借着多款高品质的产品跻身第一阵营,和当时的RIM、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几家巨头平起平坐。但和这些厂商一样,索尼低估了2007年问世的iPhone,并开始沦为智能手机市场的配角。

昔日的老对手如今要么被收购要么转行,而索尼还在凭借着自己Xperia系列手机苦苦挣扎。而经历了4代的发展,这个手机系列几乎一成不变的设计让外界开始质疑索尼是否已经丧失了创新能力。索尼在今后要何去何从?他们能否躲过看似不可避免的死亡?

创新能力已丧失 索尼移动未来何去何从?

在索尼爱立信时代,这家手机厂商曾经推出过许多的经典机型,它们不断拉高了旗舰手机的标准,甚至重新定义了我们使用手机的方式。但和摩托罗拉、黑莓(当时名叫RIM)、诺基亚几大同时期的手机巨头一样,索尼爱立信并未认识到iPhone所具备的威胁。

创新能力已丧失 索尼移动未来何去何从?

虽然iPhone之前已有厂商推出过全触屏手机,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电阻屏,执行触控操作时的流畅程度相比iPhone的电容屏相去甚远。随着iPhone的流行,全触屏的概念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对于手机的期待,但索尼爱立信却没能推出任何一款可以挑战iPhone的产品。

在2011年10月,索尼移动宣布回购爱立信所持有的股份,并因此获得了公司的完全控制权。他们在第二年2月完成了回购,索尼移动通信由此诞生。经过了大规模的内部整改之后,索尼将智能手机的研发重心完全转移到了Android平台,并在2013年推出了延续至今的Xperia Z系列旗舰手机。

该系列的第一部产品Xperia Z被不少人认为具备着足以和iPhone相匹敌的设计,但经历了Z2、Z3和Z3+几代旗舰之后,该系列的设计并没有发生任何足够明显的变化,这不免让人有些担忧。

在Xperia Z系列手机当中,索尼聪明地加入了来自旗下其他产品系列的技术,比如X-Reality Engine、BIONZ图像处理单元和Exmor-R感光元件,但这些显然不足以阻止自己走下坡路。

作为一家知名的相机厂商,索尼在相机技术方面应该具备着不俗的实力。但讽刺的是,虽然使用了相同的相机模组,三星和苹果的手机在拍照表现上就要比索尼自家的产品好得多。

创新能力已丧失 索尼移动未来何去何从?

Xperia Z系列的Omnibalance设计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三防功能也带来了独特的卖点,但关键的问题在于,索尼所选择的发布周期并不够长。消费者虽然很快就能看到新的产品问世,但这些机型看上去似乎都是一个样的,这显然很难勾起购买欲望。对于索尼来说,日本本土市场的情况可能并不相同,但在其他市场,他们应该坚持每年推出一部旗舰手机的周期。

除了延长升级周期之外,这些产品之间还必须具备足够明显的区别,不管是升级显示屏,更改设计还是提升拍照能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索尼只是单纯为了出新而出新。

除了变更产品策略之外,索尼还应该更加重视其他的设备类型,比如可穿戴设备、智能相机和平板电脑。

如果索尼能够跳出固有思维,在下一步智能手机当中实现真正的创新,那他们的未来发展还是很有希望的。但是,如果索尼的下一部旗舰手机还是无法带来足够大的不同,那消费者对于这家公司的期待可能就真的消失殆尽了。索尼已经不再是全球10大智能手机厂商之一了,如果再没有敢于变得与众不同和挑战自我的勇气,那这家公司就真的没机会了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微软谷歌苹果(ios app开发)同质化:科技行业是否正在大一统?

微软谷歌苹果(ios app开发)同质化:科技行业是否正在大一统?

6月11日,《连线》杂志本周刊文称,微软谷歌苹果近期接连在旧金山举办了年度开发者大会。在这些大会上,这些科技巨头的产品正呈现出同质化趋势。那么,科技行业是否正在走向大一统?

以下为文章全文:

有句老话说,“优秀的艺术家总是善于借鉴”。在旧金山Moscone Center会展中心的3楼,我们仿佛看到了幻觉。谷歌10天前来到这里,微软选择了几周之前。而本周一,苹果又在这里发表了两个小时的主题演讲,发布了一系列软件和服务。

事实上,苹果此次发布的所有新产品都是其他厂商的老调重弹。分屏多任务!三星早已实现。基于环境的智能个人助理!谷歌已有这样的工具。自然语言搜索!谷歌和微软早已从事这方面的开发。固定浏览器标签!Chrome已有这一功能。流媒体音乐服务!多种多样的流媒体音乐服务早已充斥市场。强大的笔记应用!交通导航!移动支付的奖励项目!新闻阅读工具!这一切都不再新鲜。

从许多方面来看,这样的相似性是一件好事。如果Windows的窗口模式很好用,那么我们没有必要通过古怪的新方式去并排显示两款应用。由于苹果提供了更好的方式,Android已放弃了此前的复制/粘贴设置。总而言之,如果用户了解通用的功能和操作方式,而无论具体使用何种设备,那么将带来巨大的帮助。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这样的相似性将会有多强:当前时代最强大的消费类科技公司,包括谷歌、微软、苹果、三星和亚马逊,正在开发几乎同样的产品。(不过通过Fire智能手机,亚马逊正在尝试不同的发展方向。)某些时候,这样的相似性很微妙,例如通用的手势和界面设计;而另一些时候,相似性非常明显,例如Windows将原生地支持iOS和Android应用。随着这些公司继续相互模仿,我们正接近于所谓的“完美平台”。关于平台的战争即将结束。对于用户如何使用科技产品,整个行业将达成共识。

这可以被称作“完美操作系统”。当这些升级发布,服务全部开启之后,无论具体运行什么系统,你的手机看起来都会像是这样的“完美系统”。

在“完美系统”中,你可以通过语音命令完成一切操作。你可以通过指纹解锁手机,并开始聊天。你的设备将处于监听状态,等待你发送命令或提出问题。

在苹果今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Siri变得非常重要,成为了多种功能背后的大脑,帮助用户完成基于环境的搜索,或是通过Apple Watch回复电子邮件。苹果软件业务负责人克雷格・费德里西(Craig Federighi)宣称,Siri的单词出错率只有5%,而苹果将把Siri的更多功能开放给开发者使用。与此同时,谷歌也在不断讨论Google Now语音助手、语音搜索,以及大幅下降的出错率。微软的Cortana语音助手已成为Windows 10的旗舰功能。这3款服务的最明显不同在于名称,而用户可以对它们提出同样的问题,并获得几乎相同的回答。

基于“完美系统”的手机将非常了解用户。手机将使用用户的历史记录、偏好设置、所处位置,甚至当前的情绪状态来判断用户想要什么,何时需要,并及时提供所需的服务。互动将更具会话性。例如我们会听到这样的问题:Siri,请在我出门时提醒我拿这个文件夹。Cortana,电影几点开场?OK Google,我能否将会议挪到周四?

这样的趋势并不仅仅出现在核心平台的层面上。无论我们使用哪家公司的地图服务,我们的地图都可以提供交通导航功能。此外,我们的钱包也已沦陷,而流媒体音乐和强大的笔记应用将是所有人的未来。当我们使用平板电脑时,你会从屏幕边缘滑动切换新应用,而在全屏幕窗口中你会移动一个滑块去调节应用大小。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手机已成为我们的车间,所有工具都整齐地排列在那里,供我们在需要时使用。目前,手机甚至已出现了“工厂化”的趋势:只需按下一颗按钮,最终产品就会自动出现。

你可能会有自己喜爱的设计风格,但这也将成为iOS、Android和Windows的唯一不同之处。目前来看,设计仅仅只提供了皮肤,而用户将获得完全一样的应用和服务。Apple Music已经进入Android平台,微软Outlook成为了iPhone上的最佳邮件应用,而Windows则将原生地支持Android和iOS应用。移动产业曾一度出现过“赢家通吃”的激烈竞争,而目前看来已变成了一个共享的“点子库”。苹果未能“杀死”Android,因此转而对Android示好。谷歌也没有疯狂到将谷歌地图和Gmail彻底抽离iPhone平台。

毫无疑问,这些平台仍有一些差异化元素,例如苹果承诺确保用户数据安全,谷歌承诺给开发者提供更好的工具。然而对大部分用户来说,这些差异化元素意义不大。手机就是手机。

这样的大一统趋势似乎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终结,这也是最合理的一个结果。从近10年前开始,我们的智能手机逐渐变成我们生活的全部。手机占据了我们的空闲时间和注意力,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东西。苹果制作的关于App Store下载量突破1000亿次的视频非常真实:应用正在改变一切,将世界带到了我们的智能手机中。随后,智能手机变成了我们的世界,因此我们开发了助理服务,帮我们管理这一切。

目前看来,这已经成为每一家公司的计划。所有强大的公司都有着相同的理念,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开发了相同的功能和产品。当然,这样的现状有利于互操作性,从而使我们受益。当所有人都达成一致时,抄袭也将不复存在。

或许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状态。当所有人、所有一切都已上网之后,平台壁垒变得不再有趣,甚至成为了痛点。例如,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应当可以与苹果的无人驾驶汽车通信,以避免交通事故。当所有人都拥有工作电脑、家用电脑、手机和智能手表之后,跨平台功能将带来巨大的帮助。

那么,在未来10年的竞争中,是否所有公司的目标都是抢先推出同质化的产品?实验室中有着许多古怪的新点子,例如手势控制技术、支持触控功能的裤子,以及能阅读用户情绪的相机。未来的路线图并未就此定案,而上述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很清晰。目前,由于巨头们投下了重注,因此这些疯狂的点子无法出现在Moscone Center的舞台之上。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app开发报价单

企业在找app开发公司或者外包公司的时候,首先会问上一句:app开发外包价格多少呢?对这个问题,总是没有直接给出一个具体的价钱。因为亿点时代觉得,对于一个专业的开发外包公司来说,app费用问题不是一个数字能够说得清楚的。

企业在决定开发app的时候,应该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开发app价格的问题,app质量也非常重要。但app开发外包价格是可以调节的,企业如何才能把自己的app外包开发价格降到最低呢?

一:找专业的APP外包开发公司制作企业APP

开发一款app并不便宜,为了降低成本,不少中小公司选择了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节约成本,比如雇佣一个身价较低但缺乏经验的设计师和开发者。虽然短期内可以让你沉浸在新品出路的喜悦中,但长期看真的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没有质量支撑的app不会给企业带来太多的经济收益。

有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那就是找专业的app软件外包开发公司帮忙解决。他们有这专业的app开发团队以及精湛的app开发技术,能在最短的软件开发周期里面开发出一款优秀的app。同时,app开发周期的长短也是影响企业app开发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其它影响企业app外包开发费用因素有哪些?

1. 支持多个平台

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营收,一个理想的方法就是把你的产品搬到多个平台,比如iOS、Android、WP以及Blackberry。这是开发技术的问题,需要很多个开发者同时参与,大大增加了app开发难度以及软件开发价格。

2. 精简的APP设计

App的设计不必太过复杂,而必须要能给用户带来好的体验。精简设计可以节省开发者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因为它不要求你设计自定义、重图形图像的界面等 等。开发者不用太担心使用现成的配色方案,字体以及UI元素,这些可以加快app开发速度,尽快让你的创意在现实中落地。 这会让设计者在不断地修改自己的设计,app外包开发价格自然要高一点。

亿点认为,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世界,企业必须要在前期把好关口,在合理的app开发价格面前,应该当机立断,快速开展app开发外包行动。

裤子都脱了 苹果(ios app开发)就给我们看了这些东西?

6月9日凌晨,WWDC15苹果开发者大会,没有硬件的出现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整整2个半小时的主题演讲,还是比较失望。裤子都脱了,苹果就给我们看这些?

苹果这次所讲的核心内容无非是这三部分,之前已经传言很久被做实的消息,比如iPad分屏功能、流媒体音乐服务等;一亮出来就被吐槽无新意模仿的新功能,比如iOS的画中画等。第三类则是一些不痛不痒的小升级,地图、Apple Pay、Siri等。

首先是这五大槽点

 一、OS X升级非常有限

我们在总结OS X的第11个版本,EL Caption的时候,甚至找不出一个最大的亮点,从性能到体验都是在小幅完善和改进。

用户显而易见能感知的是备忘录这个小应用不再那么简单了,至少有了标题正文之分,可让列表变成可选清单。这样岂不是又和另一个内置应用备忘录提醒事项相近?或在功能上在向Evernote这样的第三方应用靠。

裤子都脱了 苹果(ios app开发)就给我们看了这些东西?
  二、iOS视频画中画不新鲜

iOS 9在iPad上的新功能画中画播放视频,实在没什么新意,Android平台的很多手机、平板电脑较早之前都在打这个卖点了。

与其相关的iPad版iOS 9上点分屏功能在三星Note等机型上也早已开始尝试。

 三、音乐自启动原来是这样

用“索尼大法”的同学应该都知道,索尼手机的Smart Connect和苹果这次所讲的插入耳机音乐自动启动其实也是一回事,同样是拿来主义的想法。

裤子都脱了 苹果(ios app开发)就给我们看了这些东西?
  四、Ping复活为Apple Music

2010年的时候,乔布斯老爷子亲子发布了苹果的音乐社交服务Ping,2年之后再2012年因为进展缓慢用户有限选择关闭。

这次苹果重启社交音乐服务的概念,推出的Apple Music概念仍然没有太大新意,音乐流媒体服务、社交和音乐人主页,成为音乐人与用户粉丝交流平台是核心逻辑,与Ping相差不大,变化的事收购Beats 1之后,苹果这方面的资源和用户基础更好一些。

  五、News应用抢第三方应用饭碗

如果音乐服务还可以理解的话,苹果自建News应用就是比较诡异了,难道是看到很多Android阵营的对手都在加入这块?比如HTC的BlinkFeed。

一方面抢苹果News的功能与第三方应用Fiboard、Zaker等应用基本一致,只是在媒体源和版面上有所差异,另外苹果iOS本身已有“报刊和杂志”这个用了。

这些槽点一部分是太不起眼,让人感觉苹果在创新和革新自我遇到瓶颈。另一部分的加入则让iOS系统变得越来越重。

除了这几个特别拿出来吐槽的地方,具体哪些变化值得关注总结如下:

裤子都脱了 苹果(ios app开发)就给我们看了这些东西?
  一、OS X 10.11

OS X的第11个版本,取名EL Caption 酋长石,这个地名来自上一个版本Yosemite国家公园的一个景点,从名字也说明EL Caption没有相比Yosemite变化多大。

改变体验和性能小升级,完全可以忽略,主要是浏览器细节修改,窗口管理方式易用性提升,全局搜索功能增强,内置的备忘录功能增强,中文还加入了一个特别的字体“苹方”字体。体积从4.6GB降到1.8GB顺应了用户需求。

EL Caption的推进速度是今天起提供开发者预览版,7月份提供一个公众预览版,秋季推正式版。

裤子都脱了 苹果(ios app开发)就给我们看了这些东西?
  二、iOS 9

iOS 9 与预期的差不多,几个核心变化,主要是优化Siri、全局搜索功能、加入iPad上的分屏功能、输入键盘升级。

同时优化地图功能,地图应用加入公交查询(包含300多个中国城市),减小系统体量,也同步升级优化了Notebook这样的小应用。

推出了新用News(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可用),同时更省电,号称相比iOS8平均延长3小时续航。

iOS 9也会在7月份推出公测版,秋季推正式版,所有支持现有iOS 8系统点机型都将可升级。

裤子都脱了 苹果(ios app开发)就给我们看了这些东西?
  三、CarPlay

本来关注度很高的汽车相关智能,苹果并没有作为重点强调,一句话带过,只是说到支持更多屏幕尺寸。

相对变化很大的一点是,CarPlay去掉了连接数据线的方式,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具体是通过WiFi还是蓝牙的方式,没有具体说明。

四、Homekit

前面的种种预测中,我们认为Homekit会是智能家居的一个重点,会引入更多合作厂商,这次苹果也没有着重强调。

裤子都脱了 苹果(ios app开发)就给我们看了这些东西?
  不过从Siri等相关介绍中,能看到Homekit连接智能家居方面的一些体系的完善。比如,Homekit通过iCloud控制智能家居,iCloud在智能家居方面的作用被凸显出来,同时Homekit还加入了很多监测指标。另外在Apple Watch OS 2的部分,也对Homekit有了更多支持。

这样来看,Homekit还仍然处在一个完善发展阶段。

  五、Apple Pay

很遗憾,Apple Pay虽然已经支持了2500家银行,使用范围还是很有限,中国市场还没戏。

裤子都脱了 苹果(ios app开发)就给我们看了这些东西?
  这次也只是Apple Pay进入英国市场,同时与支付和卡包相关的另一个变化是,让Passbook真的支持银行卡,更名为Wallet,更接近传统物理钱包的功能。

 六、Swift

Swift编程语言进行开源,对开发者特别是企业开发者会是好事,从成本等方面考虑,这应该也是苹果首次开源重要的产品。

按照苹果的数据,已有15000多个应用使用Swift开发,等于目前AppStore上1/100的比例。

 七、Watch OS 2

第二代苹果智能手表系统Watch OS 2主要是在围绕表盘做文章,让表盘可各种定制(可自选照片或延时视频)、时间回溯是个很好玩的功能,通知信息可查看完整版比较实用。

裤子都脱了 苹果(ios app开发)就给我们看了这些东西?
  几个原生App也进行升级,基于Apple Watch控制的Homekit加入通过Siri控制,可以播打Facetime语音;让Apple Watch的应用更加独立,不完全依赖手机,再是加入床头闹钟模式。这些改变其实和OS X的升级差不多,主要是修修补补,没有大的核心突破。

Watch OS 2的具体推进时间是今天提供开发者版,秋季提供正式版免费升级。

裤子都脱了 苹果(ios app开发)就给我们看了这些东西?
  八、Apple Music

Apple Music前面提到,就是Ping服务起死回生的产品,通过个性化推荐、搜索流媒体播放,并与Beats合作。比较开放多一点是,这次Apple Music还会推出Android版和Windows版,也是苹果迈出了第一步,为了推服务,也要做Android App了。

  WWDC15总结

其实每年苹果WWDC开发者大会也都主要是谈谈趋势,和技术发展方向,但要么系统本身有大幅改进,比如iOS 7到iOS 6到翻天覆地的变化,要么会有同步升级几款硬件,比如Mac Pro这样产品的亮相,或MacBook系列产品的升级,但这次WWDC缺失太素了,亮点太少,也难符苹果发布会海报所说的“变革的中心”一说,希望这不是苹果创新乏力走下坡路的开始。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