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江湖:巨头间一场殊途同归的战争

物流江湖:巨头间一场殊途同归的战争
  在盛行网购的中国,平均每个人每年会接收10个包裹。无论江湖怎样对决,最终殊途同归,其实都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海量包裹更快更好地送达每一个消费者手中。

 

6月18日,已经过了晚上10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在北京的家中签收了当日早晨10点在京东商城下单的几本书。接过签收单,配送员刘磊用商量的口吻提议道,“如果不着急的话,你能不能每天早上11点后再下单?”

每年6月18日是京东店庆日。围绕“店庆”主题,京东通常会在整个6月推出一系列大型促销活动,“6・18”当天则会迎来订单的最高峰。但京东承诺会继续履行“211限时达”服务,用户如果在中午11点前下单就能在当天收到货。

最近刘磊经常要忙到晚上10点多、送完三四百单才能下班,这是他在非促销季节工作量的近两倍。与此同时,北京南六环外马驹桥地区,几万平米的京东华北仓库仍然灯火通明,几百名分拣、分装和打包人员正在各自的岗位忙碌着,一张订单从打印、拣货到完成打包的时间,只需要20分钟。而更远的地方――京东在全国其他地区新建成的中心仓,仓库外的空地上,索性扎起了成排的帐篷,驻扎为“6・18”临时招募或调派的员工……

每年“6・18”大促所形成的物流极限战,在京东内部被视为一年之中最佳的物流能力大练兵。用京东华北区总经理邵继伟的话来说,“这是一次全面的考验和充电”。一直以来,自建的仓配一体且覆盖全国的物流体系,让京东人颇为自豪,也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这种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体系一直受争议。支持者认为这保障了用户体验,怀疑者则认为正是过重的物流基础建设严重拖累了京东的盈利能力。无论如何,京东凭借多年来不断地砸钱砸人锻造出的这身物流硬实力,就连中国最大的电商阿里巴巴也不敢小觑。

阿里一向反对“自建仓配一体”方案。马云2015年初断言“京东将是悲剧”后,出任菜鸟网络总裁的童文红近日又公开表示,“未来京东必将阿里化。”不过,这场围绕物流服务的较量,光“文斗”是远远不够的。

2013年,阿里几乎联合了其电商平台所能集结的所有第三方物流伙伴,成立了菜鸟物流,启动了对电商物流基础设施――“中国智能骨干网项目”的建设。阿里的物流战略核心,是充分协同和整合社会化物流资源。

彼时,阿里电商平台所采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模式,城际间的包裹送达时间通常需要2到3天,京东则早已面向中国一二线城市基本实现了“211”这样高水准的电商物流服务。某种意义上,菜鸟还是一个“追赶者”。

2014年,中国共产生和投递电商包裹近140亿件,平均每个人每年接收10个包裹。无论京东和菜鸟两大阵营如何对决,其实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思考和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让海量包裹更快更好地送达每一个消费者手中。

  京东物流升级之路

2007年,刚刚拿到今日资本千万美元的风险融资,京东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强东就决定自建物流,当时他给出了一个令今日资本的徐新大跌眼镜的数字:预算10亿美元。

2010年,京东推出“211限时达”服务――用户在晚上11点前下单,就能在次日下午3点前收到货,在中午11点前下单就能在当天收到货。配送员的工作频率由每天一送变为两送。这成为京东提升标准化配送服务的重要转折点。

2011年京东完成C轮融资后,刘强东又对外升级了他的物流投建预算数字,称“京东将在未来3年投资100多亿加强物流系统”。2014年,京东用于物流基础设施及团队的成本达到80.67亿元人民币,在总销售收入的占比为7.01%。

“我们2014年一季度70%的自营订单都是在当天或者第二天送达消费者,今年上半年在三到六线城市提速,我们希望更多订单在24小时内送到,上门刷卡,货到付款,退货可以上门去取,当面给你钱。”2014年夏天,刘强东在中欧商业院发表演讲时,对京东物流的用户体验提出以上总结。

刘强东说,假如京东不采用这种仓配完全自建的办法,想达到上述的服务效果,意味着要在全国700多个城市布建仓储,同时至少还要选用顺丰这样级别的快递企业合作――而执行这一方案,不仅意味“成本失控”,效率也是个问题。

进入2015年,京东物流费用继续扩大。2015年一季度,京东的物流费用支出为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

截至2015年3月31日,京东在43个城市中拥有143个中心仓库,在1961个县市拥有3539个配送站和自提点。而在2014年3月,京东的招股书显示,当时仅拥有86个仓储中心,总面积150万平方米,拥有1620个物流中心和214个自提点。公司CFO黄宣德在3月末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中曾提及,位于上海的10万平方米自建仓储中心“亚洲一号”已投入使用,另外两个位于武汉和沈阳的自建仓储中心,也将分别在今年年中和年底投入使用。

此外,2014年至今,仅京东的华北大区,便新采购了约500台7.6米和9.6米的斯堪尼亚和奔驰全封闭厢式货车,令目前整个华北仓储的车辆储备接近2000台。2014年3月,整个京东也才拥有1500辆这样的货车。

货品从工厂的库房到达京东的各个中心仓,这一半的物流运送任务,是由供应商一方负责解决。所以在刘强东眼中,京东的物流模式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从仓储送到消费者家里这“半程”。仓库越来越多,货物离消费者越来越近,货物移动的距离越来越短。所以,京东物流设计的核心思路是尽量减少物品流动,从而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2012年,邵继伟由DHL快递加入京东,如今负责华北区物流体系。目前京东华北大区一线员工约2万人,其中负责配送的有1.2万人。在物流配送这一核心竞争力建立的背后,包括仓储位置选择、分拣流水线建设及干支线物流布局,货物的运输、分拣、配送,特别是商品从各个仓库到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公里”,都得依靠这支庞大的队伍。

“每年‘6・18’,单量都比平时有近一倍的增长,到今年已差不多是我刚入职那年的7倍,备货的总量也达到了平时的3-4倍,但是没有再出现过爆仓的情况。”在邵继伟看来,两个原因促使京东在这几年物流配送的能效大幅度提升:一方面订单的密度增大,令作业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是流程的梳理比以前更清晰。

在京东,物流仓储队伍充分运用军事化作战管理经验,如半封闭式集体住宿,严格执行作息,以及小组式的竞争和比拼。由邵继伟分管的马驹桥3C仓,占地1.4万平方米,容纳超过300万件存货。平时这里的员工不到300人,6月大促期间通过招募临时工和学生工,增加到400多人。邵继伟说,一个仓库拣货人员,每天走的路程抵得上一场马拉松。

邵继伟也把DHL的一些经验带到了京东,比如在中心仓和配送站之间,增加了二级分拣体系。以北京为例,现在全市有5个分拣中心,每天由箱货把大批货物从中心仓运送至各个分拣中心,再由分拣中心转运至各个配送站,这比直接由仓库运送至配送站更加节约成本。

  阿里的另一种路径

尽管在消费者体验上,阿里和京东面临同样的竞争标准,但阿里作为平台级电商,物流的路径明显复杂于京东。依附于阿里平台的几百万网商,无论规模大小,目前最主流的做法依然是由店铺自己解决仓储和打包,随后包裹配送则交由第三方快递公司完成,而且往往涉及跨省长途运输。因此,阿里电商的物流标准化和配送速度都受到制约。

2013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控股,以及顺丰、“四通一达”等物流合作方,共同组建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最大股东,天猫投资21.5亿元,占股43%。银泰通过北京国俊投资公司投资16亿元,占股32%。富春集团通过富春物流投资5亿元,占股10%,上海复星集团通过上海星泓投资公司投资5亿,占股10%。圆通、顺丰、申通、韵达、中通各出资5000万元,占股1%。

作为“平台”方,阿里始终需要依靠广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协作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物流大业。用菜鸟网络总裁童文红的话说,“有一点我们从一开始就是非常坚定的,我们不做快递,不是抢物流公司的饭碗,菜鸟要做物流企业想做但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从大数据入手,菜鸟希望充当整个物流网络的“脑部”,推动数据协同下的高效运营和技术支撑下的流程再造。

2013年,由菜鸟自主研发的“物流雷达预警”在双十一完成首秀,保障了1.56亿包裹顺利运送。2014年5月,京交会上,菜鸟与国内13家主流快递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物流大数据平台。整个2014年,根据菜鸟网络监测的物流数据,天猫和淘宝产生的包裹占中国快递市场份额超过60%。这张网络对接了十几家快递企业,可及时呈现超过150万快递员的揽收、送递包裹的实时情况。

低调运营了两年之后,2015年5月28日,第一届菜鸟合作伙伴大会在杭州举行,其间首次对外公布菜鸟物流的成绩单,称“在全国12个节点城市建设仓储系统,通过社会化协同的方式,一张覆盖全国的骨干网络已经形成,年内将实现50个城市次日达”。

童文红在会上表示,京东必须“阿里化――也就是平台化”,阿里则不会京东化。随着京东引入开放平台战略,包括物流在内的服务品质,相较于之前的纯自营时代,一定会有下降,但平台化又是京东的必由之路。

目前,日均超过3000万的物流订单信息在菜鸟的系统流转。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整个菜鸟公司,员工规模不过是600人,其中超过一半―350人左右是技术团队的。

以大数据为驱动力,菜鸟口中的“天网”已经日渐清晰,剩下最大的悬念,还是“地网”的搭建。目前,菜鸟对外仅明确提出“针对12个节点城市建设仓储系统”。

菜鸟打造的仓配网络,主要用途并不是让快递公司做包裹的分拨中心,而是提供给商家囤货,以便让货更接近消费者。这一思路,其实与京东的仓储架构理论非常相似。

过去两年,菜鸟加紧运用收购的办法,圈定一批现成的物流资源。比如从亚马逊手中收购一个两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仓库。“仓库也是一个比较头大的问题,商家包括合作伙伴都希望有弹性有冗余,不希望一年半年以后就搬。”童文红说,菜鸟的地网,也就是仓配资源,原则上是租凭给那些有仓库管理经验的第三方服务商打理后期的运营。最终,通过这些合作伙伴的运营,菜鸟地网希望输出给商家的,不只是仓库的空间,更重要的将是围绕仓储的各种物流服务。

5月中旬,阿里联合云锋基金,战略投资拥有国内20%左右快递市场份额的圆通速递。这笔投资总金额在数十亿元,对圆通持股在10%左右。显然,菜鸟期望用资本敦促快递企业改变,引导快递行业变局。童文红说,菜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包裹国内24小时送达,全球72小时必达。菜鸟成立之初,马云曾表示菜鸟将投资3000亿元,时间表则是5到8年。

  配送渠道争相下沉

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的饱和,发展乡镇及农村成为各家电商近两年的首要任务。与之相呼应,2014年以来,阿里、京东、苏宁在内的几大电商巨头,都忙于将配送渠道进一步快速下沉至国内三至六线市场。有统计显示,农村大家电价格比电商平台普遍高10%~20%左右。不仅如此,由于农村消费者居住地远离城市中心,很多物流公司都无法触及。

2014年初,京东推出先锋站计划――鼓励京东配送员回到家乡,去当地成立的京东配送站。先锋站多处于国内偏远地区或此前尚属京东市场盲点区域,比如各远郊区县或村镇等,日均递送单量在15~20单。同时,方圆150公里范围内有京东自营站点,以方便接驳。先锋站在完成商品配送的基础上,还承担业务开拓等任务。到2014年11月,145名员工建立了135个站点。顺丰、神州租车等也都推出了员工回乡创业计划,让老员工回家乡成为加盟商。

此外,京东开始布局全国大家电“京东帮”服务店网络。面向4-6级市场的“京东帮”服务店,只限经营大家电业务,与京东属于合作关系,承载京东自营家电业务,主要解决的是配送和安装问题。而刘强东不久前对外透露针对渠道下沉推出的第三项计划――2015年6月前发展数万名村民代理,覆盖中国数万村庄。

也是在2014年,阿里巴巴宣布启动渠道下沉战略。阿里旗下淘宝、天猫、聚划算联合,借助菜鸟网络平台的物流标准化服务及手机淘宝二维码扫码购等,推出了覆盖范围最广的标准化产品大家电送货入户业务,声称“大家电配送可直达2600多个区县、50多万个村”。目前菜鸟在宁夏、贵州、吉林、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实现了村淘商品送货入村,而且“村淘”约20%的订单,已实现当日或次日即可送到。

2014年,苏宁则把各地原有的200家乡镇售后维修点升级为新式“乡镇服务站”,提供代客下单、最后一公里配送、售后维修、批发销售等综合物流服务。苏宁表示,未来5年,通过自建和加盟方式,公司还将建设一万个类似的乡镇服务站,覆盖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乡镇,成为苏宁线下近1600家连锁门店和数十个物流基地的延伸。

城市环境的配送,菜鸟也在尝试与快递公司合作实现所谓的“分层服务”。菜鸟先与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高校,以及万科、绿城旗下的社区物流合作设立“菜鸟驿站”,随后又与全国大部分连锁超市完成了关于建立驿站的相关谈判和签约。目前,菜鸟在全国拥有2万多个驿站,通过社会化协同,形成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末端公共服务网络。

“有了驿站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你可以做约送,你可以做准时达……”童文红说,驿站已经成为菜鸟网络在快递、仓配、跨境、农村之后要着重发力的第五大战略方向。

不只是菜鸟,各大快递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创业公司,眼下也各自在琢磨更为多层次的收货路径。2015年6月6日,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联合宣布,共同投资在深圳创建丰巢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智能快递柜业务。其商业模式是由丰巢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建设丰巢快递柜,为物业公司、社区业主及快递公司、行业用户和电商企业打造智能快递管理终端。

  众包、无人机和机器人

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体验和节省成本,各家电商物流企业也把配送变成了新技术和新应用的试验场。

今年6月,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亚马逊近期将推出名为“On My Way”(我在路上)的移动应用,其功能主要是发动小零售商或普通市民加入城市包裹配送的大军中。

协同经济成为风口的今天,全民参与配送确实在成为趋势。2014年,亚马逊曾在旧金山地区测试通过出租车和Uber车辆运送包裹,并为每件包裹支付5美元。实际上,“同城快递”业务已在滴滴快的、AA租车等公司的规划中,京东则甚至表示过,未来会发动广场舞大妈参与物流配送。

亚马逊的运输成本去年增长了31%,增速超过营收增长速度。发展新的配送模式,显然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亚马逊的购物体验,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控制高昂的物流成本。

一向被视为成本楷模的UPS快递,在美国寄送一个包裹的平均费用是8美元。目前亚马逊平均每天发送350万个包裹,每单的配送成本为2-8美元,如果亚马逊真能招募众多业余快递员,势必将冲击整个快递行业。

今年早些时候,将发展目光转向O2O和跨境电商等全新领域的刘强东,曾表示京东要做一个O2O平台,连接消费者、商家,而配送员主力将不再是京东人员。为此,京东成立子公司“京东到家”,并向社会招募众包物流配送人员。招聘页显示,一部智能手机、年满18周岁即可报名成为京东到家众包兼职配送员,男女不限、时间自由,经培训后上岗,抢单配送完成后可以获得每单6元的奖励。

除了各种城市市民、广场舞大妈,一些更为先进智能的科技角色,也开始进入物流配送的市场。

为实现存货在需要时“信手拈来”,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面积为25500平方米的Quiet Logistics运营中心,有200台机器人帮助工人每天处理10000至20000个订单。

这些机器人是由亚马逊子公司Kiva设计的,能够追踪商品存放地点,以确保机器人从货架上准确取回所需商品。由于精心设计的路线,他们在货架之间穿行的速度能够达到10公里每小时,工作准确率能达到99.99%。目前,这个运营中心仍然需要400名工人维持正常运转,但在机器人的帮助下,这个物流中心的总体工作效率能提升3.5倍至5倍。

6月19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副局长迈克尔・惠塔克表示,无人机监管规定“将在一年内出台,可能会在2016年6月17日之前”。对亚马逊的无人机配送计划,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早在2013年12月,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首次对外透露了亚马逊的“Prime Air”物流计划,希望通过遥控无人机运送小型包裹,但受美国政策方面影响,亚马逊一度将测试搬到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区。

公开资料显示,亚马逊快递无人机的飞行半径在距离配送中心10公里左右的范围,最大承重在10公斤内,非常适用于偏远地区和紧急件的派送。而金融研究公司ARK Invest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亚马逊无人机送快递每件成本最终有望降低到约1美元,配送时效则可提升至最快30分钟送达。

追随亚马逊的步伐,顺丰也正在珠三角地区大量测试无人机的配送效果,为将来整体运营和系统调试提供数据支撑。不过,由于政策问题,无人机真正大规模在国内投入快件配送,可能至少要等到四五年以后。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联想上市市场变脸:柳传志为何心情沉重

 联想上市市场变脸:柳传志为何心情沉重

  6月29日,联想控股在香港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3396。对于联想控股上市,柳传志这样评价:对联想控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

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但也是一个最差的日子:6月26日,一位联想控股的投资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内地股市刚刚出台“双降(降息降准)”政策,香港股市的资金会抽到内地股市。但他并不认为投资联想控股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联想控股是一家有内涵价值的企业,投资联想控股更看中的是这家公司的长远价值。

联想控股公司发行价为42.98港元,开盘价为43.15港元,上涨约为0.4%,收盘价为42.95港元,下滑0.07%。上市首日交易量为6265万股。联想控股招股书显示,联想控股发售后的总股本24亿股。按照发行价42.98亿港元计,联想控股当日市值约为1031亿港元。上述投资人认为:联想控股上市首日表现主要是受资本市场大气候的影响。

联想控股上市过程中有众多基石投资者参与,其中包括首都旅游、建发集团、中国人寿富兰克林、中再资产、中国建材、中兵投资、易方达香港、易颖、Fidelidade、瑞群投资、富邦人寿、国开金泰资本、绿地、广州基金、禧永投资、工商银行、Invest Highway、琨玉基金、Lead Connection、中国平安、方圆投资、上海国和投资、苏宁国际、惠理基金等24家基石投资。上市当日,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等基石投资者出现在上市发布会现场。

6月29日,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基础投资者因为信任而投资联想控股,并不只因为短期收益。

基石投资者有一定的锁定期,此外,还有一些在询价阶段进入的锚定投资者,他们没有锁定期。

6月29日,柳传志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希望未来股价会跟随业务上行,对得起长线投资者。他同时也表示,对于一些锚定投资者来说,上市后股价短期内的波动或者下滑会给他们带来影响,柳传志说自己心情“有些沉重”。

在敲钟仪式上,柳传志说了三个“对得起”:对得起客户、对得起员工、对得起长线投资者。

 “最差”时刻

因为选在一个最差时刻上市,柳传志心情有些沉重。柳传志回忆说,联想控股决定上市的时候,资本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形势变坏从上周开始:周五(6月26日),内地股市近1000多只股票跌停,即使周末宣布“双降”政策,仍然没有止住市场的下滑趋势。

股势形势坏并不是柳传志所担心的,柳传志说:联想科技1994年在香港上市,1997年、1998年是联想科技业绩飞速发展的时候,但股市并不好。他说自己担心的是公司的业绩发展,甚至担心公司股价脱离业绩发展虚高。

事实上,与资本市场大环境相比,联想控股的表现还算不错:上周五A股大跌,拖累港股下挫的情况下,联想控股暗盘逆市上涨3.3%;在路演过程中,因为投资者看好,联想控股发行价定在上限42.98港元。联想控股国际配售部分也获得超10倍认购,6月19日公开认购结束后,联想就已经获得了44倍的超额认购,冻结资金约346亿港元。

朱立南回忆路演时的情形说:在路演过程中,很少有投资人问到特别尖锐的问题,都是首轮路演就下单。朱立南认为,这些投资人投资联想是因为对联想“投资+实业双轮驱动”业务模式的认可,对联想控股长期发展的认同。

柳传志对朱立南说:那你们的路演比我们当年的路演(1994年联想科技香港上市)幸运多了。言下之意是,那时投资者问了很多尖锐的问题,柳传志回答这些问题颇费思量。21年过去了,联想的口碑与品牌已经被资本市场认可。

对于24家基石投资者为联想控股保驾护航,朱立南认为除了业务模式,还有三点比较重要:一是对联想控股现有团队比较认可,投资者认为这是一支成熟可依赖的团队;二是联想品牌已经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三是柳传志的个人品牌。

除了资本市场的下滑,柳传志认为还有其他不确定性会带来挑战,特别是技术的不确定性:众所周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都在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联想控股作为一家投资控股公司,必须具有技术前瞻性。

柳传志自身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很多年,31年前创立联想,一直重视技术创新。就在两年前,柳传志邀请马云去了一趟联想控股,给大家讲互联网,有部分员工觉得云里雾里。柳传志说:现在联想控股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新技术带来的紧迫性。

因为对互联网的重视,联想控股投资了很多互联网的项目与企业,包括互联网金融业务翼龙贷、云农场等。朱立南表示联想未来会把更多投资倾向于互联网业务。

 “联想+”问道

人们普遍感到好奇的是,联想控股上市之后,柳传志真的会在某一个时刻选择隐退,不做江湖人,不问江湖事,享受超安逸的人生吗?

柳传志一生中,有两次上市敲钟经历,第一次是1994年,联想在香港上市,第二次则是联想控股上市。时隔21年,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联想这家公司则成了柳传志一生最壮丽的事业,因此媒体评价说这是柳传志人生的第二次巅峰。

留给人们的悬念是:处于人生第二次巅峰的柳传志,是否就此止步?还是会继续奋斗,打造人生的第二次巅峰?柳传志的答案是“会在合适的时候退下来,享受超安逸的人生”。言语之间,是对平凡生活的无限向往。

享受超安逸的人生,或许会成为柳传志的人生安排,但不一定成为现实。早在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时候,笔者问过柳传志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类似。那一年,柳传志60岁,60岁的他“享受超安逸的人生”的心情与今天十分相似。不过,柳传志却没有完全退回到个人生活中去,因此才有了十一年后的联想控股上市。

在中国商业史中,柳传志这样的人会有其坐标,柳传志也会很在乎他能给世界留下什么。

对于柳传志来说,联想是他留给这个时代的东西,无论联想集团,联想控股,或者联想旗下为数众多的公司。除了联想之外,还有他个人三十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柳传志有个很大的愿望,就是把联想过去三十的商业实践传承下去。

很多企业家选择著书立说,比如台湾的施政荣,日本的松下幸之助。柳传志的做法略有不同,他更注重通过商业实践的方式传承联想的商业智慧,比如投资:投资一个企业,不仅投资金钱,更投入联想过去三十年的管理实践与商业智慧。这是联想投资与其他投资不一样的地方,也是联想控股过去这些年投资比较成功的原因。

笔者将这种实践称为投资+,联想控股则称之为“投资+实业”双轮驱动。其实叫“联想+”更为准确:除了投资之外,将联想的商业经验复制给更多公司,这些公司比一般公司更易成功。这些公司成功了,联想就有了基业长青的基础。

在一段时间内,柳传志的商业实践将不是三次创业,而是通过联想控股平台实践联想+。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看视频必须先付钱,视频网站要自我革命?

看视频必须先付钱,视频网站要自我革命?

  去年阿里巴巴以高姿态收购了优酷土豆16.5%的股份时,给在线视频行业带来了许多波动。就在人们都以为马云要入主在线视频时,阿里巴巴却没有了声音。一年后的现在,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引进Netflix、HBO的网络流媒体运营模式,用精心打造的独播剧,推出先付费再看的模式。作为2015阿里巴巴的重头戏,阿里的在线视频服务(Tmall Box Office)简称TBO,正式掀起新一轮的在线视频大战。

  Netflix是美国最大的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随着DVD租赁市场的衰弱,Netflix在2013年转型进入原创内容市场,与传统电视平台和HBO进行厮杀。Netflix和HBO的盈利模式就是付费观看,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包月或是购买单集。平台提供给用户没有广告、高质量保证的品牌内容、且保证观看内容的完整性的优质服务。然而这种模式也有重大的弊病,那就是对原创内容数量的需求很高,而且也因为原创剧的独播性质,导致播放渠道太窄。

  以HBO为例,多年发展让HBO拥有数量庞大的影视库,但观众需要新鲜内容,口味不一的用户群给HBO造成了制作压力。想要做精品剧就需要投入巨额制作经费,同时还要顶着失败的风险,这就是围绕HBO这个金字招牌的攻坚战。

  先付费的体验直观而明显,像HBO主打的没有任何广告,专注精品剧的做法受到大多数用户的认可。然而,HBO选用这种模式,跟美国当地的电视台收费模式相似,HBO在过去也是电视台出身,在国外的接受程度较高,这也是网络时代到来后国外用户能很快适应先付费模式的原因。反观国内市场,在线视频长期主打着免费观看,先付费模式一旦进入中国难免有点水土不服。

  过去国内也有类似模式的网站,比如激动网、红宝石影院乃至优酷土豆等。但当时受制与带宽限制,包括内容上的欠缺,不成熟的付费机制使得它们很快的消失在市场上。此后国内进入强制播前广告、付费会员去广告的时期,虽然给在线视频平台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这种绑架式的体验也引起了用户的反感。但在线平台依靠购买电视台优质内容源的手段,依然吸引了大批用户。

  很显然,阿里巴巴所提的TBO模式是过去几年视频版权之争的延续。在线视频网站们为了争夺电视王牌节目的独播权,纷纷打起了价格战,从《爸爸去哪儿》到《奔跑吧兄弟》,动辄过亿的版权费用就算是行业龙头优酷也直呼给不起。优酷土豆从2013年起,转型效仿youtube模式,主打UGC原创内容,一时间《万万没想到》等微电影短剧横行,虽然有着短期话题性,但依然不是饕餮级王牌节目的对手。

  版权贵,在线视频网站只能流血拼个你死我活,用户关心的是你的网站里能不能提供他想看的,没人在意背后的惨烈。这不仅仅是因为市场的选择变多了,随着社会开放,中国的观众可以很方便的在网上看到视频,观众口味慢慢被养叼。普通的网上视频内容已经失去了新鲜的魔力,中国的观众现在更注重那些质量上乘的内容,而这点恰恰是多数网络视频所欠缺的。

  先付费模式一旦进入中国市场,注定会受到人们的质疑。众所周知,中国影视长期里给观众的印象是质量低下,模仿成风。用户对国产缺乏信心,谁会想先花钱当冤大头?所以一旦TBO运作起来,首先要剔除观众的偏见。以目前国内在线视频网站的运作模式来看,热门IP的衍生运作是相对稳妥的方式。爱奇艺在《盗墓笔记》的网剧中率先采用了Netflix的差异化会员付费制度,每周会更新一集免费提供给所有人观看,但付费的用户则可以一口气得到全部剧集,不需要一周周的去等待更新。此举获得了极大成功,爱奇艺月度付费VIP会员数已达501,7万以上,同比增速765%,这说明一旦有优质内容的产生,用户还是愿意买账的。

  不过优质内容的化学反应未必能一直持续下去,Netflix在进入原创市场前选择了经典重拍《纸牌屋》,为此专门请来了大卫芬奇导演,后来为Netflix赢得了开门红,然而之后的《马可波罗》成绩不佳,没有延续《纸牌屋》的成功。优质内容代表着平台优势竞争力,但并不保证市场成功,更多时候是在赌。另一家老牌电视媒体公司HBO驻足原创剧市场多年,虽然推出了《兄弟连》、《权利的游戏》等热门大剧,但他们对内容的选择上异常谨慎,80%的内容都是追求口碑的低成本小制作,真正的大制作始终是少数。

  而先付费模式还有一个须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广告利益链条。传统模式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播前强制广告,从而促使用户购买自家的会员去广告。但先付费模式等同于把购买会员这一步骤提前了,那么视频网站将失去广告这一大收入来源。Netflix和HBO的解决方式是售卖DVD蓝光等碟片,或者把版权卖给国外电视台从中获取利润。中国市场则饱受盗版的侵蚀,DVD的利润微乎其微。而目前国内剧集的质量在国际上远远不如欧美日韩,并不具备竞争力。

  不过这并不意味先付费平台就缺乏盈利能力,相反平台独播性质给植入式广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植入式广告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去年大卖的《变形金刚4》里的伊利舒化奶、联想等品牌令人眼花缭乱,甚至有的品牌因为出镜时间太短而将制作方告上法庭。植入式广告在不破坏原有优质内容的前提下,又能与观众进行互动,可以说是近年最为流行的广告模式。优质的内容配合柔和的植入式广告可以说是合作双方共赢的做法,目前国内以《万合天宜》等专业网剧制作团队的领头下,植入式广告也得到了良好的推广,相比唐突的强制播前广告有着更高的接受度。

  另一方面,全球最大的在线视频网站youtube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在视频内购物,结合植入式广告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将影像情绪转化为购买力,通过和美国一家提供视链技术的公司venvy inc. 合作,改变了视频广告模式。

  视链并非新鲜东西,技术内容是跟踪影像画面内容,为视频画面打上信息标签。过去因为庞大的计算量视链只存在于实验室中。随着家用计算机的普及,如今视链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视链可以给画面里的衣服标上信息,用户甚至能直接点击标签进行购买、查询。目前视链广泛的运用在教育、旅游、商业影像中。

  国内芒果tv的灵犀系统,优酷的边看边买都是这一概念的延伸。目前研究视链技术的有美国的venvy,香港的emotion,以及中国大陆的云视链,最近云视链也已经发布了开放平台Video++,通过一行代码的简单接入,便可直接免费使用云视链的所有技术跟专业数据后台。这样颠覆性的变革也有可能成为先付费模式的一大竞争对手。

  随着国内在线付费环境的日渐健全,80、90后的版权观念逐渐形成,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先付费模式无疑是给当下的中国在线视频网站一条全新的生存之路,但这条道路还有许多挑战在未来等待解决。TBO意味着传统在线视频市场将面临一次革命性的洗牌。在未来,在线视频将以内容为主,各家用自己的王牌让市场充满活力,对于用户来说,无疑是幸福的。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刘强东:不清楚京东股价 对A股也不感兴趣

刘强东:不清楚京东股价 对A股也不感兴趣

  刘强东

  据《悉尼先驱晨报》网站报道,京东CEO刘强东正寻求让澳大利亚公司入驻京东,推动京东的国际化扩张,与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一较高下。

  京东已经与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2 Milk、财富酒业(Treasury Wine Estates)达成合作,建立“澳洲馆”,向中国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销售正宗澳大利亚商品。

  自从去年5月上市以来,京东在纳斯达克交易所的股价已经累计上涨了76%,达到33.46美元。不过刘强东表示,他对于京东股价的波动不感兴趣,对整体股市也不感兴趣,包括中国的A股。中国A股股指目前已经较今年的最高点大跌了19%,可能会结束自中国股票交易制度推出以来所创下的最长牛市。

  “老实说,我从未关心过股市,从没有花太多时间研究它,”刘强东表示,“我只关心为上市公司制定的规则。除此之外,我对股市没有太大兴趣。我甚至不知道我们公司的股价。”

京东已经与澳大利亚邮政签署了物流协议。但刘强东表示,京东可能最终会在澳大利亚建立自己的仓库,以简化发货流程。(编译/箫雨)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零利润”亚马逊估值逼近阿里 云服务成最大功臣?

"零利润"亚马逊估值逼近阿里 云服务成最大功臣?

  阿里巴巴去年美股上市首日,凭借较发行价上涨了30%多的开盘价,当日的市值超过了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和eBay两家公司市值总和。那时,走势远远弱于美股大盘的亚马逊的角色显得相当微妙。

不过,在过去的半年多来,亚马逊已经成功地将其股价由近来285.25美元抬升至452.65美元,上涨了约58.69%。

这背后,以美国东部时间6月26日当天的收盘价计算,亚马逊的市值为2034.47亿美元,与阿里巴巴当日2052.86亿美元的市值相差无几。

只是对于亚马逊而言,成功抬升股价的主要动力似乎并非来自电商业务。

  云服务的想象力

去年9月时,阿里巴巴的业务还没有直接伸到美国,但就争夺投资者和资本的角度看,阿里巴巴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马云和亚马逊创始人兼CEO杰夫・贝索斯(JeffBezos)已经成为真正的对手。当时普遍的市场反应是为了迎接阿里巴巴的IPO,一些投资机构很有可能卖出同类型的美国电商股票,以避免在单一板块敞口过重,不幸的是亚马逊正好与阿里巴巴属于同一板块。

大半年之后的如今,阿里和亚马逊已经全面交锋。

除了表示成为希望向中国出售产品的美国小企业的盟友,马云日前在纽约发表演讲时还曾对比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的区别是,“亚马逊是一个购物网站,人们知道要什么买什么;阿里巴巴则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买到的是惊喜和体验”。

马云在美国扩大阿里巴巴影响力的同时,亚马逊也在中国做着同样的事情。

6月25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处与亚马逊中国宣布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中美间贸易发展,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源自美国特别是美国中小企业的商品。在此之前,亚马逊还与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管理局(ITA)签署了全球框架性协议,而中国是该协议落实的第一个国家。

只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如今的亚马逊更像一个科技公司,而非传统的电商企业,其中,亚马逊的云计算和平台增值服务已经颇具体量。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4月24日,此前走势颇为平稳的亚马逊股价开盘大涨14.33%,股价增至445.86美元。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在当日开盘前发布的201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亚马逊首次公布了旗下“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WebServices)部门的业绩数据,这是自该部门于2006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

亚马逊网络服务部门为创业公司以及流媒体视频服务提供商Netflix等企业提供计算能力,该部门第一季度营收为15.7亿美元,这意味着全年的营收应该至少会达到62.6亿美元,相比之下分析师预期在60亿美元到90亿美元之间。

有意思的是,阿里巴巴也在通过阿里云开展云计算业务,并在硅谷新建一个数据中心,且与Equinix达成了合作,希望扩大其在美国的影响力。

  零利润模式争议

2014年的亚马逊依然很忙。

除了凭借着流媒体电视机顶盒、FirePhone智能手机和LocalRegister支付服务,挺进了三大硬件领域,亚马逊发布了本地化服务集市、不限数量的电子书订阅服务、Pantry杂货配送服务(及其配套的条形码扫描仪),以及一款流媒体音乐服务。

此外,亚马逊还在尝试无人机送货,并向自制剧领域投入了数百万美元。

大量新业务的投入导致亚马逊2014年全年的财报表现并不理想。其财报显示,整个2014财年,亚马逊的净亏损为2.41亿美元,相比之下2013财年的净利润为2.74亿美元。

只不过,上述业绩亏损并不影响资本市场对亚马逊股票的追捧。

发布2014财年财报的当天,亚马逊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报收于311.78美元,上涨7.87美元,涨幅为2.59%。在截至当天美国东部时间17:55的盘后交易中,亚马逊股价再度上涨38.96美元,至350.74美元,涨幅达到12.50%。

事实上,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4月24日发布的201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使得亚马逊股价一开盘就飙升14.33%,股价增至445.86美元。但这一季度,亚马逊依旧保持了亏损状态。

其财报显示,在这一财季,亚马逊的净亏损为5700万美元;而在此前的2014财年第一季度,亚马逊的净利润为1.08亿美元。

长期的亏损背后是亚马逊一直坚持的零利润方针。多年来始终在亏损和盈利的边缘波动,把每一分钱都花出去,使得亚马逊在过去10多年来基本保持了每年20%以上的增长率。

有报道称,亚马逊内部专门聘用了一些人,他们的职责就是确保亚马逊的净利润为零。

事实上,亚马逊的发展轨迹被普遍解读为着眼于长期,敢于制定大胆的决策,通过投资来获取市场领导地位,通过保持零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的状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超级巨无霸。

对此,贝索斯在上市之初的股东公开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些投资将收到回报,有些不会。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能从中吸取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业界的担忧是,电商业务高增长,为投资提供充沛动力,如果这一主血管出问题,亚马逊的经营模式将遭遇挑战,毕竟进入如此之多的业务领域会让亚马逊变得过“薄”。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护城十诀,你的护城河在哪里!

O2O护城十诀,你的护城河在哪里!

六月初,网络曝出“华东地区O2O项目死亡名单”,更有雕爷在演讲中预言很多O2O产品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死掉,死亡率将超过90%,O2O的每个领域都拥斥着近百家参与者,谁会胜出谁会死亡。

第一道护城河是“命”,指领袖的理想。

你这一生中有没有一天突然被一道闪电击中,然后如梦方醒的说“我此生一定要完成某一件事情”,这就叫天命所归。汉高祖刘邦见秦始皇出巡,立誓“大丈夫当如是也”,这一远大理想一直伴随他建立大汉王朝。孙中山先生立志救人,开始以医术救人于病患,后来发现社会黑暗无数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性命朝夕不保,毅然弃医从戎,推行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政府建立民国。所以,做任何事,理想决定了最终的结果,企业有理想不一定最后能存在,但没有理想是绝对不会存在。理想还有个要素是其正义性,就是说他是不是以造福于人为最终目的的,如果是逆人性的理想,基本上也走不下去。

第二道护城河是“信”,指领袖的信念。

无数人立下志愿,可真正走到终点的人万中选一,左右这个结果的就是信念。信念是对价值观的坚持,马云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比别人幸运,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二秒钟”;唐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毛泽东带领红军长征三十万部队历经二万五千里险阻围剿只有二万五千人到达终点;王卫九次抵押家产东山再起终铸就顺丰神话。这些真不是励志小说,而是大概率的活生生的现实。每一个走上今日神坛的领袖无一不是在无数次放弃和坚守抉择中经历了信念拷问的人。对一个企业而言,领袖的信念、团队的集体信念是立身之本,信念一旦丧失,企业立即崩塌。

第三道护城河是“众”,指强大的团队。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组织的成功不是依靠团队的力量取得,阿里十八罗汉、腾讯五虎、小米七侠都是团队集体成功的范例。而命运多桀的企业例如盛大、李宁,多有团队崩离在前,企业重挫于后。最著名的团队故事是,1945年,为与蒋介石争夺东北,毛泽东出险招,在一架飞机里塞进了日后建国的三位元帅和十五位中将运送至东北,所以毛才得以“决胜千里之外”最终赢得东北战局。每个领袖都深知与团队共存亡荣辱的道理,团队盛则企业盛,团队灭则企业灭,最近的一个关于柳青和嘀嘀七人团队去西藏,被深深打动决定加入的故事,也深刻的讲述了团队在战役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道护城河是“利”,指制度和分配。

企业的基础在于制度,动力在于分配,不同的分“利”方式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华为1990年率先试点员工持股方案,时至今日造就了无数千万富翁,也缔造了华为世界五百强的辉煌。而阿里特色的合伙人制度,无疑也是马云精心设计通向102年伟大企业梦想的重要保障。不同的制度典范还有小米的极度扁平化制度;新加坡亚洲价值观下的独特民主制度;以及习李政府一系列推动中国进入世界主导者的制度创新。对于企业而言,由于领袖运作企业的艺术有所不同,所以会存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创新,可以评判的是,能推动内外力量完成企业使命的制度就是好制度。

第五道护城河是“同”,指外部联盟。

历史上,能成就霸业者,无不是深谙联盟之道。刘邦之所以在垓下之战让项羽陷入十面埋伏,是联盟韩信、彭越、英布的结果;清末孙中山为推翻清政府设计的九角十八星旗,兼顾了当时18个省的反清力量的政治诉求,也是孙中山联盟精神的体现。企业壮大的过程是不断交朋友发展友邦的过程,而不是不停的结怨攻伐,类似360发动的3Q、3B、小3大战等,使360建立了独夫黩武的圈内印象,显然对其调动社会资源时会起到负面作用。同样,腾讯和阿里在电商和社交领域也交手多次,但他们也会联盟投资众安保险和华谊兄弟,充分说明了马云马化腾在政治上的成熟。联盟的最高境界是:帮他人实现梦想,我顺带实现。

第六道护城河是“异”,指独特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企业盈利和快速壮大的方法,最首要的是定位,即做什么服务谁。以汽车后服务市场O2O为例,拿到风投支持的上门保养品牌就有弼马温、卡拉丁、E保养、易快修、摩卡i车、博湃养车等十多家,如果再多一家同类型的,风投还会感兴趣么?一桌菜都是雕爷牛腩再好吃也腻了。那我们做个“中国最大的公允第三方汽车故障检测以及维修方案提供者”如何,就跳进了蓝海,在风险投资这一役就有更高的胜算。对商业模式设计有两个思维和大家交流,其一是建立围棋思维,棋艺之精在围不在杀,不战而胜为至胜;其二蓝海思维,如果太拥挤,换个维次,就不拥挤。

凡做APP平台工具的,必须要下沉与内容同盟,你不下沉,竞争对手会掏空你,要向上下产业渗透,反过来支撑工具的存在。

研究美国新加坡的国家模式、基督教佛教的宗教模式也能有启发,他们都是最大的“企业”。

第七道护城河是“相”,指独一无二的印象。

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都是在建立印象,诺贝尔、奥斯卡、米其林因为建立了不可替代的印象所以经久不衰,奔驰、宝马、香奈儿、巴宝莉也是如此。京东正是建立了能始终对所售商品负责的印象,所以能不断侵蚀阿里的份额;而小米建立了优质发烧低价的印象,从无数手机竞争的红海中脱颖而出。陌陌建立了“约炮”的印象而胜出,现在转为兴趣社交,或许面临惊险一跃,他能否成功亦未可知。网易用丁磊代言考拉海购或许反而模糊了印象。

第八道护城河是“融”,指源源不断的资源供给。

雷军说“先融到用不完的钱再出发”,道出了融资对企业成败的决定性作用,嘀嘀快的数十亿的烧钱大战也是惊心动魄。企业不仅要有融资的能力,还要有融人才融渠道融伙伴融智慧的能力。

用愿景和战略来融资源是融的最高境界,阿里率先发布“大汽车平台”计划和“汽车生活APP”立即调动无数资源向他聚集;阿里和腾讯为什么短期内先后推出同名书籍《互联网+》,也是借此影响省市政府和创业者,为战略落地整合资源。

第九道护城河是“变”,指权变和创新。

内外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更是以传统行业五至十倍的速度巨变。

企业的学习、代谢和改变的能力成为基本要求,这就不难理解小米一周六天早十晚十的工作状态了。

企业应对竞争变化应习兵法之要,顺势而为,以正兵作正面交战,以奇兵出奇制胜,那战法变化就会像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这也是马云痴迷于太极的原因。

企业变化要把握“风林山火海”节奏。风,像感知风一样感知形势的变化,听风辩器;林,在引爆点要蕴藏,不能太早暴露目标,所以获得投资不要张扬宣布;山,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巍然不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藏在对方看不到的地下;火,一旦对方暴露可乘之机,立即如大火蔓延,速胜;海,战争过后要一切予以抚平,包容,海纳百川。

“变”还有两个重要思维:第一是永远聚焦于顾客之心;第二是永远有三代产品在手,你抄袭我第一代,我立马出第二代直接灭掉你。

第十道护城河是“约”,指内外同盟的契约。

婚约,是婚姻的护城河。新约旧约,是基督教信徒间长久维系忠诚关系的心灵护城河。所有的关系都要约定才能长久,企业对内约定使命、约定组织、约定分配、约定文化使组织稳定,然后可以同心同德、荣辱与共,战必胜攻必取。企业对外约定和顾客的长期承诺、和供应链的利益共存、和投资人一起成就梦想上市敲钟。约定是一切关系落地的保障,是最重要的护城河。

巴菲特在他的护城河理论里提出了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经济、成本优势四个方面,指出了形成护城河的企业所呈现出来的“相”,基本的核心都在如何构建垄断上。而对于当下的O2O创业者而言,达成垄断需要漫长的征伐和累积过程,当下最切实际的护城河核心是”更快更好更强”,在运动中建立相对差距,今提出的护城河十诀“命信众利同,异相融变约”立足于道,领悟者自可生出万千法。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分众与360 回归之得失

分众与360 回归之得失

随着奇虎360和陌陌先后收到要约,6月份宣布私有化的中概公司达到7家。另外5家是博纳影业、易居中国、乐逗游戏、世纪互联和人人网。2015年初至今已有24家公司披露私有化意向,涉及金额230亿美元。

私有化成风令人产生错觉:在美国资本市场只会被误解、被低估、被做空,纳斯达克和纽交所是人间地狱;私有化才能逃出生天;回到A股就可升入天堂。

其实,去美国不一定就是资本“孤儿”,这些中国公司远渡重洋赴美上市曾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创业团队和投资人在敲钟时也曾满脸幸福。它们都实现了“美国梦”,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大洋彼岸的日子有血泪也有欢笑。

同样,回到中国来不一定就一定能成为“宠儿”,回归是新的冒险,A股能否哺育健壮的互联网巨头还未经验证。

本文以分众传媒和奇虎360为样本,看看中概公司赴美上市的荣辱与回归A股的得失。

大赢家分众

1)皆大欢喜的IPO

2005年7月13日,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上市,以单价17美元发行1010万份ADS(美国存托股,每份代表10股普通股),募集1.72亿美元。与发行价对应的市值为12.6亿美元。

分众传媒上市前进行了三轮私募,融资总额为5000万美元,IPO中旧股东出售310万份ADS已经收回全部投资。2005年9月,旧股东再次按IPO发行价抛售151.5万份ADS,套现2567万美元。

当年1.72亿美元的募集金额已不算少,更重要的是先于聚众传媒登陆资本市场,严重挫伤竞争对手及其投资人的信心。在双方投资人的撮合下(软银、IDG、凯雷、鼎辉等),聚众委委屈屈被分众吞并。2006年1月9日,分众传媒宣布收购聚众传媒100%的股权,代价为4400万美元现金及770万份ADS(30美元/份)。若干年后,58同城领先上市,赶集网百般挣扎仍不免被收购。如果当年分众没能领先上市,它的命运将与赶集网一般无二。什么私有化、回归A股、1000亿市值,统统谈不上。仅此一项,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上市就值了。

2006年1月底,分众传媒以43.5美元的单价发售678.8万份ADS(其中529万份为旧股东套现)涉及资2.95亿美元,分众传媒获得其中的6242万美元。分众、聚众的投资者赚了个盆满钵满。

上市融资、投资机构套现退出、吞并强劲竞争对手。除了对聚众,当年分众完成的是一次皆大欢喜的IPO。

2)资本市场为试错买单

鉴于楼宇广告存在“天花板”,江南春试图通过并购扩大广告营收规模。继收购框架、吞并聚众之后,江南春又先后收购了好耶、玺诚等媒体,成为中国科技界第一收购狂人。到了2007年,江南春在多个场合宣称“分众已是仅次于央视的中国第二传媒集团”。而且,分众已着手收购新浪,把“仅次于”改写为“超越”。

2008年初,分众传媒被央视“315”了,市值在一周之内跌掉26.6%。许多人认为这是江南春过于张扬惹的祸。从此,分众传媒“时来运转”了: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2008年5月份发生地震,不合时宜的“升息提准”、奥运会过分地“如临大敌”,房地产熄火、股市暴跌、三聚氰胺重创乳品企业……分众传媒业绩大幅回落,连续低于分析师预期,股价一度跌至10美元以下。

江南春被迫开始做减法:剥离被315的分众无线、出售玺诚传媒、贱卖好耶。甚至赖以起家的楼宇广告业务也在出售之列!2008年12月22日,新浪发布公告称将增发4700万股以10亿美元购买分众传媒旗下的分众楼宇电视、框架广告以及卖场广告等业务相关的资产。只因未通过商务部反垄断审批,才没有最终成交。

回过头来看,为江南春一系列高买、低卖的“折腾”买单的其实是资本市场。如果没有在美国上市,江南春连试错的机会也没有。

3)被做空、退市

2011年,分众传媒的业绩重现升势,当年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53%和45%。股价亦回复到25美元一线。

就在此时,分众传媒成为做空机构的“猎物”。2011年11月21日,浑水对分众传媒提出多项指责和质疑:虚报LCD显示屏数、高溢价收购导致高额亏损、资产减值不合理。分众传媒盘应声跌落50%,市值蒸发超过13亿美元。

分众传媒据理力争,才算逃出虎口,股价逐步回升。但纳斯达克的凶险让江南春心寒,况且这里也没有什么梦想可以实现了。

2012年8月13日,分众传媒发布公告称收到私有化要约。由江南春牵头,凯雷亚洲、中信资本、光大控股、复兴国际、鼎辉投资、方源资本等机构参与,拟以每份ADS27美元的价格收购全部流通股(最终,收购价上调至27.5美元)。按总共发行1.293亿份ADS计算,私有化时分众传媒市值为36亿美元。江南春以股权为抵押从多家金融机构获得逾15亿美元贷款,分众传媒私有化是迄今为止中概股最大的一次杠杆收购。

2013年5月23日,分众传媒完成私有化,江南春及复兴透过Parent持有分众传媒35.5%股权。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分众退市后将借宏达新材之壳在A股上市,保守估值在1200亿以上。

总之,分众传媒在美国上市、退市都是明智的选择。纳斯达克给了江南春和投资人想要的,给不了的只有到A股市场淘。

奇虎360,坐过山车不怨投资者

1)鲤鱼跃龙门

2011年3月31日,奇虎360在纽交所挂牌,开盘价为27美元,较发行价高86.2%。奇虎360共发行了1211万份ADS(每2份代表3股普通股),发行价为14.5美元,募集1.76亿美元(没有旧股东套现)。以上市当日开盘价27美元计算,奇虎360市值达31亿美元。

奇虎360的上市有三个引人注目之处:

一是用美国投资者没见过的“奇葩”盈利模式来讲故事:作为一家杀毒软件提供商,奇虎360免费为用户提供服务,却从广告中取得收入(2010年67.3%的营收来自于此)。可以说奇虎360是冒险上市,而周鸿t居然成功了。

二是上市后,管理层持有71.68%的股权,其中周鸿t个人持有24.4%。相比之下,阿里、京东上市时,马云、刘强东个人持股比例分别低于10%和20%。说明奇虎360私募融资的效率相当高,以较少的股权为代价,到达了上市的彼岸。

三是上市时机的把握。奇虎360上市后两三个月,中概股就陷入低潮。2011年有14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其中13家在上半年),融资22亿美元;全年却有27家中国公司私有化或被管理层收购,涉资78亿美元。到2011年下半年,股价低于1美元、市值低于3500万美元的“双低”公司有数十家之多。尽管奇虎360也曾跌破发行价(2011年10月),但如果周鸿t没把握住“股灾”前的上市窗口,局面会非常被动,有可能要拖到2014年与京东、阿里争夺投资人了。

在通报私有化的内部邮件中,周鸿t肯定了海外上市的积极意义:“2011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360更是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力量,保持了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2)坐过山车不应抱怨投资者

奇虎360早年营收的相当一部分来自谷歌,即将360安全浏览器和网址导航页的搜索流量导给谷歌。根据艾瑞数据,2010年Q1谷歌在中国搜索市场按收入计算的份额为29.5%(百度份额为67.8%)。谷歌退出中国搜索市场后,大多数份额落入百度手中。按收入计算,2012年百度的市场份额达到79.5%。随着收入的扶摇直上,百度市值一度相当于腾讯的90%(当时阿里巴巴已从香港退市)。

但周鸿t本就是做搜索出身的,只是早早地把3721卖给了雅虎。没有了谷歌这个大客户,周鸿t当然不甘心把流量导给百度。经过一番准备,360搜索于2012年8月“低调上线”。通过浏览器、网导航页导流,在5天内拿下10%的搜索流量份额。尽管货币化尚需时日,但360搜索的势头着实惊人。当时百度市值在450亿美元一线,奇虎360仅为百度的十五分之一,上升空间巨大。

分众与360 回归之得失

从2012年8月开始,贯穿整个2013年,奇虎360一直是投资人眼里的黑马。2013年8月末,也就是搜索业务上线一年之际,奇虎360市值达到101亿美元,涨幅超过200%;2014年8月末,奇虎360市值为113亿美元,一年的涨幅还不到12%;2014年9月起,奇虎360市值开始回落,于2015年2月跌破60亿美元。

奇虎360估值下行的根本原因是:百度完成移动转型、保住搜索份额后,开始从收信息展示费到赚交易成功费的第二次转型;奇虎360失去在搜索领域逆袭的机会,而在BAT的打压和搜狗、猎豹的牵制下,想在移动安全、移动分发领域维持现状态都有些吃力。

可见,奇虎360市值坐过山车不应抱怨投资者。

3)回归是新的冒险

拿美国人看不懂的模式和区区5766.5万美元营收(2010年)去敲纽交所的大门,周鸿t当年的这次冒险成功了。启动私有化、带奇虎360踏上回归之路,周鸿t正在进行新的冒险。

首先,是放弃纽交所上市的机会成本过高。

以纽交所上市公司的身份,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都非常便捷(估值高时增发新股、估值不理想就发债),资金几乎可以随用随取(2014年奇虎360完成一轮10亿美元的债权融资)。而从私有化到在A股上市,即便一切顺利,耗时也要将近两年。上市后能否融到资、融多少完全没有把握。

这正是奇虎360与众多“强敌”决斗见分晓的两年。奇虎360面临的是决战、大战和持久战,说到底打的是补给,放弃纽交所上市公司地位的机会成本相当高。

其次,是未必能获得理想的估值。

奇虎360回归,纯粹是为了更高的估值。周鸿t在内部邮件中直言“80亿美元的市值,并未充分体现360的公司价值。”有好事者比照创业板“妖股”的市盈率,为奇虎360算出3000亿甚至6000亿的估值。

但A股市场的妖股都是小盘,总市值不超过500亿,流通市值更小:暴风科技市盈率超过800倍、流通市值不到90亿;全通教育市盈率500多倍、流通市值80亿;乐视网市盈率230倍、流通市值500亿(这已经到了极限)。大盘股估值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中国平安流通市值4000亿,市盈率不到15倍;流通市值1700亿的海通证券,市盈率23倍;号称“科技型投行”的张江高科流通市值450亿,市盈率也才76倍。这是大盘股在“牛市”里的行情,熊市里跌破净资产(破净)的比比皆是。

2014年奇虎360净利润为2.16亿美元,86.6亿美元市值对应静态市盈率达40倍(按6月26日收盘价计算)。按奇虎360的体量,在A股市场靠谱的估值水平应在80倍左右。则根据2014年净利润算出的市值不过170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70亿元。

最后,是A股的大环境会束缚周鸿t的手脚。

维持在A股的上市地位需要盈利,乐视采取手机按成本销售、服务费按年收取的方式(1499/2499元+490元/年)来确保上市公司账面不出现亏损。

周鸿t是商业上的冒险家,曾用免费杀毒颠覆掉一大批杀毒软件公司。杀入手机行业后拿出的大神F1(采用高通MSM8916四核64位处理器,2GB运行内存,8GB存储空间,5寸720P屏)只售499元。

根据奇虎360晒出的BOM物业清单,大神F1每台亏45.58元,F2每台亏26.72元。这还不算,奇虎360还搞起“退小米手机补偿100代金券”的活动。打起价格战不要命的公司(如去哪儿网)最好还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绩优的话首选纽交所)。

奇虎360已经与小米“接火”。小米可以亏几十亿、保住市场份额就会有投资人追捧。而按照现行规定,申请A股上市须要连续三年盈利(而且要呈逐年增长态势)。不能放手打价格战,好比绑住周鸿t的手脚,怎么能战胜雷军呢?奇虎360期盼的多半是传说今年将推出的,淡化了盈利要求的“战略新兴板”。

账上有10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就敢放弃纽交所上市、自断便捷的融资渠道,为了一个“望山跑死马”的估值踏上漫长的回归之路,奇虎360这次冒的险够大的。

小结:分众传媒在A股的前景更乐观

首先,分众传媒借壳上市已经胜利在望,还能赶上牛市的尾巴。奇虎360私有化八字还没有一撇,回归A股之路漫长,充满变数。

其次,分众传媒行业地牢固,盈利预期明确:在楼宇视频广告、电梯框架广告及影院广告三大市场的份额分别为95%、70%和55%;2015年、2016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9.6亿、34.2亿和39.3亿。奇虎360无法从百度抢到更多的份额,只好杀入手机领域挑战小米、乐视,不仅要打价格战,还得组织内容、建生态圈,盈利前景相当不妙。

根据2014年净利润,分众传媒只要获得50倍净态市盈率市值就能超过1200亿。奇虎360在获得80倍净态市盈率市值才能达到1000亿,难度要大得多。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支付宝赴美独立上市传闻又起

支付宝赴美独立上市传闻又起

  阿里目前是当之无愧的国内互联网巨头,从用户体量看,仅比以社交为商业模式核心的腾讯稍逊一筹;从业务范围看,几乎涉及到互联网、娱乐乃至线下的方方面面;从营收和利润、市值来看,也是排在业内前列。但不管怎么说,阿里巴巴的大部分业务还是集中在国内,在国外即使有业务交集,也基本只是属于小打小闹,或者具有前瞻性的布局而已。

  不过,近日阿里旗下重磅级产品支付宝有可能赴美独立上市,引起各方关注。之所以引人侧目,一是因为支付宝无可比拟的用户数量,在国内绝对是NO.1,赴美之后必然会大肆抢占市场,在美国搅起腥风血雨;二是因为支付宝是单一产品,与QQ类似,单独上市似乎不合常规,起码也得是蚂蚁金服上市,这凸显出支付宝的底气。支付宝赴美独立上市,到底是“争馒头”,还是“争口气”?

  争馒头?阿里依然利益当先

  阿里有太多理由让支付宝孤身前往美国上市,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为了抢占美国市场,攫取更多利益。在国内,虽然有微信支付、财付通、京东支付等在“死扛”,但无论从用户记体量、应用场景,还是服务数量、发展潜力来看,支付宝都当之无愧地在国内支付市场独占鳌头。虽然登顶的感觉很美好,但这也意味着支付宝的潜力即将被挖掘殆尽,必须开拓新的市场来巩固自身。

  而全球经济核心的美国,自然成为支付宝新的目标。如果攻克美国市场,适应其中的生存规则,再向全球市场扩张就会易如反掌。因此,支付宝赴美独立上市,既是全球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必须要先走出的第一步。

  而支付宝在美国上市之后,杀入美国市场最强势的武器就是想购买美国商品,即海淘的国内消费者。要知道,几乎国内所有在线消费的买家,都是支付宝用户。面对支付宝3.5亿庞大用户体量可能带来的高额营收,美国商家不可能不动心,自然会不遗余力地推出支持支付宝的业务。

  由此一来,支付宝便会快速渗入美国市场,携在美上市被人熟知的威名,加上商家的支持,进而就能够影响到美国消费者去接触并使用支付宝。可以看到,支付宝是在打一场没有成本的战争,支付宝到时候拿“馒头”都会拿到手软。

  争口气?阿里欲席卷美国支付市场

  从另一方面来看,支付宝赴美独立上市也是为了争口气。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虽然也被国外同行所承认,也被大众所认可,但依然是被认为只是在中国特殊环境下的奇迹而已,似乎没有全球竞争性。支付宝赴美上市之后,与阿里巴巴本身交相呼应,或将扭转这一看法。

  从最简单的数字看,支付宝注册用户达到3.5亿,几乎是美国PayPal的3倍。但在美国,目前却没有人关心这一点。去年双11,支付宝创造创纪录的93亿美元交易额,举世无双,但也不被国外群体认可。换句话说,不在美国取得成功,支付宝始终只能算是偏安一隅的支付产品而言。

  如果支付宝赴美上市成功,阿里将凭借它席卷美国支付市场,真正将支付宝推向国际舞台。到时候,阿里的商业帝国梦将越做越大。

  无奈赴美!支付宝将面临强敌

  还记得去年双11的时候,马云宣称支付宝会在国内上市,他强调,“支付宝有一天会在中国上市……上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能够让公司治理更加透明化,让全世界的股民、全世界的用户来监督这家公司,共同参与建设这家公司。由于各种原因,阿里巴巴没有办法在A股上市,所以我们希望未来支付宝能够在中国A股上市。”而如今,才刚过去半年,支付宝就调整了策略。

  这是因为2015年证监会发布年度新股发行计划,预计全年会有200只股票登陆A股,而目前有600只股票在排队。显然,支付宝等不起这三年,赴美上市几成定局。虽然看起来支付宝赴美上市之后,将在抢占美国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但肯定会遇到强烈的阻击。PayPal、苹果支付、谷歌支付等都将成为支付宝强有力的对手。稍不注意,支付宝可能就会被压在身下。抢时间、快速进场,将成为支付宝制胜的唯一选择。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开发] 给“互联网+医药“泼一盆冰水 医药大佬们赶快醒醒吧

[ O2O研究 ] 给“互联网+医药“泼一盆冰水 医药大佬们赶快醒醒吧

自“互联网+”战略计划提出,医药行业迅速触网,“互联网+医药”现在热的一塌糊涂,凡是和医药沾边的人都在点评,几乎每家知名药企和知名连锁药店的大佬都在跃跃欲试,像看见了一只蓝海大肥羊,磨刀霍霍向牛羊,哪知大肥羊其实是一头狼,正等着吃人。 

“互联网+医药”大致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自建B2C电商平台;二是第三方B2C平台;三是o2o平台,每种模式都隐含着各自优劣性: 

一、自建电商平台是个连环坑,站着进去躺着出来 

自建电商平台模式,比如金象网、药房网、健客网等就属于自建B2C电商平台模式。以这种模式“触网“,一定是看到淘宝的成功,听了马云“今天看不懂,明天来不及”的言论,这里笔者也有句锦言敬上:“看不懂的就不要贸然杀入,否则躺着出来”。自建电商平台是个连环坑,埋伏重重,一个麻烦套着一个麻烦,不单要解决企业本身遇到的窘境,还要抵御外部强大的对手。凡是自建电商平台的行业大佬们,发现其中的问题远比想象中的多,原本以为驶上一条高速公路,哪知是坑坑洼洼的泥路,速度不但要慢下了,还要想方设法填坑。 

企业自建B2C平台有四大块先天缺陷。 

第一,缺团队。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想做互联网必须有人有团队。医药企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人才都是传统人才,靠渠道经营发家致富,他们手里全部都是传统的渠道资源和多年来经营积攒的传统经营。这种渠道和资源对做互联网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互联网人才具备互联网经验:怎样定位平台?如何创建电商平台?如何为平台引流?需要哪些功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体验等,这些绝对不是大佬们看着淘宝网照样COPY一个就行得通的。 

实现一个电商平台需要有人才,而当今社会,人才是最稀缺的也是最贵的。想自建医药电商B2C平台的大佬们首先需要准备好一大笔资金,专门用来挖人才,独木不成林,还得搭建一支完整的团队,从技术到运营、从营销到市场、从售前到售后等,这就占了很高的成本。 

第二,缺资金。 

钱的事不细讨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算盘。自建平台需要的资金几乎全部超过大佬们的预计,想要做成功一个平台需要千万级别以上的资金:人员工资、运营成本、营销经费等等,推广引流的费用将成为企业最大的成本,拿“618”电商广告大战来说,每一家电商营销推广的费用已经是天文数字了,否则你怎么会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宣传呢? 

第三,缺时间。 

时间是大佬们疏忽的一个重要关键点。传统行业秉承着大鱼吃小鱼的模式,而互联网行业玩的就是“快鱼吃慢鱼”,别管大小只论快慢,你慢我就吞掉你。当年的淘宝网能够崛起和当时的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因为没有多少对手,时间充裕有了缓息,得以让淘宝网能够慢慢成长。而现在的市场,恨不得今天说要做电商,明天就上线经营,平台与平台的竞争越发惨烈,拼的不只是人才和资金,还抢的是时间,这已经不是红海了,而是一片血海。

第四,缺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最致命的先天缺陷,是互联网行业最基本的应用“工具”,没有互联网思维一定做不好电商。互联网思维最重要是用户思维:以用户为经营核心,围绕用户建设服务体系,服务即是营销,用户利益高于一切。而传统药企和药店以企业本身为经营核心,秉着做好产品等着消费者上门的理论,在当下的时代,已经不怎么好用了,再不主动出击,就要被市场淘汰了。 

格力董明珠和小米雷军的10亿赌局妇孺皆知,在笔者看来,如果赌的是传统行业的竞争,雷军一定惨败,而赌局恰恰在互联网,那么结局可想而知。市场不是谁有钱,谁喊的声音大就归谁的,而是民心所向,谁懂得消费者的心里,让消费者爽了,谁就是市场的主宰。 

综上所述,药企、药店想要自建B2C电商平台,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是天文数字的资金消耗不起,二是人才难找无法实现满意的平台,三是时间紧迫自建平台和其他巨头无法抗衡,四是企业掌舵人没有互联网思维,一定会干扰平台经营发展。这些都是硬伤,而且是隐藏的硬伤,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内伤,摧垮企业自建的电商平台。 

二、合作第三方B2C平台是个大坑,表面很光鲜实际重重埋伏 

目前国内知名的第三方医药B2C平台就要数天猫医药馆和京东医药店了。对于想要触网的医药大佬来说,他们表面上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意味着无限的空间和客户,但是,实际并不是这样,进入后就发现是个大坑儿。 

如果医药大佬们因为上文的原因不愿自建平台,那么和第三方医药B2C平台合作也是个退而求其次的办法。但是,一旦进入电商平台后,你就会发现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红海价格战。对于药企来说,药品经过渠道流通到达消费者手中,是稳定的利润来源模式,不需要付出更多的费用,而触网后,首先需要搭建一支网络经营团队,然后就要降低药价。

企业合作第三方医药B2C平台有四大挑战。 

第一,价格战。 

第三方医药B2C平台是信息扁平化的典型代表,完全去除了中心化,将传统的药品销售渠道的中心优势完全抹杀掉。在没有空间和时间的网络里,只有价格才是吸引消费者的唯一要素。那么,药企或药店只有降低药品网络销售价格,才能赢得顾客,这样做需要挤压本身的药品利润。同样的药品,价格低的具有第一级别的优势。如此竞争似乎是个死循环,降利润打价格战,没利润又打不起,所谓触网只是从一个实体红海市场跳入另一个虚拟红海市场。 

第二,传统消费习惯。 

药品是一个特殊的消费品,首先是药品质量保真问题,据腾讯企鹅智库调查,有超过六成的医药电商用户最担心的是害怕在网上购买到假货。这种观念需要大量的、长期的消费者教育才能打通的。另外,政策禁止处方药网络销售,这道鸿沟是跨不过去的,而仅有的OTC药品市场已经没有多少甜头了。最后,药品具有时效性,一个消费者购药后在家等物流,药品到手时病已经自愈了。药品电商挑战的是消费者传统消费行为习惯。 

第三,平衡利益。 

降低药品价格,虽然可以省去大量的药品流通成本,但是这会伤害到各级流通渠道的利益,在销售渠道看来,药企做的是“背后捅刀子”的事,严重的可能发生销售渠道的抵触甚至叛变,会严重损害药企的品牌和口碑,另外,药企之间竞争激烈,市场一旦出现一个小空溪,就会有人乘机挤进去,大堤的溃塌往往是小缝隙造成的。 

第四,推广费。 

触网后,不单降低了药价,还要花一大笔持续不断的费用做推广。行业内刷单、刷口碑、作假、买广告位的情况已司空见惯,你不做就没人来关顾,所以硬着头皮花钱做,而且是持续不断地。费用主要花在药品搜索位置,站内广告位,活动促销等等,时间长了费用不会少。 

综上所述,药企、药店想要合作第三方医药B2C平台,能够获得的是大量客户流量,与此同时,还会进入另一个虚拟的红海战场,政策和消费习惯的鸿沟也需长期培养。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创业者说:O2O创业不可错过的技术指南

[ O2O研究 ] 创业者说:O2O创业不可错过的技术指南

     打算 o2o 创业,先组建一支靠谱的技术团队,使用 BaaS 服务,高效利用资源,降低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

[O2O开发] 创业者说:O2O创业不可错过的技术指南

      本文作者为 LeanCloud 研发工程师王潇, 擅长 Web 前端。本文作者以从业者和服务者的角度分析了 O2O 创业中需要正视的技术问题。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我们前方有着一切,而我们又一无所有。」

  狄更斯 《双城记》

  阿里巴巴上市之后,当年和马云一起打拼的互联网人纷纷出来做风投。据说,那个时期只要你坐在杭州的咖啡馆里做沉思状,就会有人上来问:哥们儿需要天使投资么,A 轮、B 轮也都可以。段子不一定是真的,但现在创业确实是合伙人好找了,投资人好找了,就连北京的海淀图书城步行街都改名为中关村创业大街了。一切变化都说明,这的确是一个创业的美好时代。

  而现在这个创业时代最流行的莫过于 O2OOnline to Offline),这种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业务了。它完全利用线上技术去改造线下的服务体系,全面依托互联网来支撑整个业务体系。

     O2O 说起来很玄乎,其实它早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比如使用 Uber 就能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专车接送的服务,不仅过剩的私家车都被利用起来,能源也得到了高效利用;使用饿了么就能叫到美味可口的外卖,快递师傅会在一个小时内送达,比男朋友还靠谱;使用功夫熊就能预约到技艺精湛的按摩师傅,还可以根据用户评价择优选择,在线下单支付。

  美团网创始人王兴说过:“O2O 将会是一个千亿美元规模的市场。

  也许你对传统行业极为熟悉,或者对如何革新传统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投入 O2O 创业的大潮了。但不要忘了,线下运营只是 O2O 创业的一部分,要撑起一个倔壮成长的 O2O 服务还需要先进和稳定的线上技术。

  技术团队的重要性

      建立起靠谱的团队后再去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不少创业者,很了解某一传统的行业,但并不熟悉互联网技术。因此,当创业者需要利用互联网来改造整个行业时,都会面临这样一种抉择:究竟是找外包团队,还是自建一个技术团队来做线上端的产品?有经验的创业者对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 —— 一定要自建技术团队。

  滴滴打车的产品原型最初就是找外包软件公司做的,创始人程维当时觉得两个月要把产品做好,现招团队是来不及的。他找到的外包公司要价 15 万,被他砍到 9 万。对方向他信誓旦旦地保证功能肯定都能实现,可结果是交付出来的软件问题频出,根本没法用,比如叫 10 次车,能响 67 次,不该响的时候又会响……最后程维决定组建一支靠谱的技术团队。他由此感悟:

      一分钱一分货,宁可慢一点,建立起靠谱的团队后再去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另外,开发互联网产品,不仅要求你要快速做出一个 MVP(最小可用化产品)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还需要产品能快速进行迭代。类似小米、豌豆荚陌陌等很多依靠移动互联网快速崛起的公司,主产品都保持至少每两个星期有一次版本发布。这就是不断试错、不断完善、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

  如果找外包团队就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因为他们不希望甲方频繁改动需求,不然还得重新进行需求沟通,而且对于甲方来说频繁改动也要加钱,付出更多的成本,一旦交完钱,后续迭代的产品质量也很难保证。

一站式O2O APP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