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2O研究 ] 没有在2014年引爆的零售O2O,也许本来就是伪概念?

[ O2O研究 ] 没有在2014年引爆的零售O2O,也许本来就是伪概念?

[ O2O研究 ] 没有在2014年引爆的零售O2O,也许本来就是伪概念?

京东3月份吹响进军线下的号角,宣布与万家便利店携手,共同打造“十五分钟达”+“一小时达”的服务体系,时至年终,当初的豪言壮语已经在柴米油盐的拉锯战中消磨殆尽,又传出了京东“一县一店”的o2o落地计划。

2011年试水便利店模式后,今年5月份,升级版的“嗨客”又强势“入侵”几百个小区,一度让外界惊呼马云有对头了。不过目标人群定位的摇摆和”伪体验”模式让嗨店基本沦为顺丰的“自嗨”。近日嗨客商城的上线能否拯救半死不活的“嗨客”尚待观察。

而社区 O2O的那些小型玩家们今年也纷纷触壁掉头:快书包彻底放弃死扛几年的“一小时送货”,向现实低头;曾经势头凶猛的叮咚小区全面收缩展现,退守上海市场,“闭关转型”;就连一度在朋友圈刷屏的社区001近日也屡遭爆料模式落后,越做越亏、难以为继。

就在线下玩家纷纷”下凡“,向商超便利夫妻店发起冲击的同时,线下的零头巨头们也没有困守愁城、坐以待毙,而是期望借O2O的这个风口让自己沉重的身子“飘起来”。“灵魂深处闹革命”的苏宁云商三季度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52.26%,是个不错的迹象;万达联手百度、腾讯,在电商方面“任性”地砸钱,要在一两年内用真金白银“趟”出一条 o2o最佳模式;本土超市巨头大润发和湖南零售“军阀”步步高的“飞牛”和“云猴”,今年都宣布完成了从电商平台到 O2O平台的“转身”,前些年一直半死不活的零售业电商平台能否搭上 O2O的快车死而复生?

纵观各路人马今年在零售O2O领域的排兵布阵,虽然阵型各异、兵法不同,但是大家好像都没有在起跑线之外走出多远,在社会上造成的动静也远不足“双十一”的一个零头,距离改变人们的生活仍然“路漫漫,其修远“。

反观本地服务O2O,就仿佛一下子从默片时代来到了《变形金刚》时代,沉寂几年的“千团大战”有了借尸还魂、卷土重来之势,从年初快的、滴滴的”烧钱大战“到年中美团、饿了么地推人员的流血事件,再到58、赶集这一对千年冤家在O2O战场上的狭路相逢。再加上连续创业者雕爷对于“解放手艺人”的连续鼓吹,家政服务O2O公司的群雄争起……本地服务O2O似乎正处在爆发的前夜。

为什么零售O2O在今年没有像服务O2O那样“火”起来,是哪些暗礁让探路者在今年纷纷“折戟”?线上巨头、线下霸主各自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零售 O2O是不是一个伪概念?钛媒体年度总结一一来拆解。

O2O 的流量困境

“我经营大润发17年了,从来没有为引流这个事情伤过脑筋”,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瑞的一句话一举道破零售业面临的最大困境——海量的进店客流如何转化为线上客流。

或许是因为“从来没有为引流伤过脑筋”,零售企业做电商往往会把“流量转化”这件事想象的过于轻而易举。深耕湖南市场19年的步步高,年进店客流10亿人次,在他们的规划中,明年,交易流量的转化率要达到30%,后年要达到60%。为了诱导顾客“上网”,他们将用电子小票取消纸质小票,施加各种小恩小惠。

然而,基于各种流量入口的“网络地产”和线下盘踞黄金地段、坐等客户上门的“商业地产”,逻辑完全不同。哪怕线下客流的转化率能够达到10%,早就没有阿里、京东什么事了。目前电商的新客获取成本已经达到了300元左右。传统零售商如果要和电商拼流量基本上毫无胜算。

对于社区001这样的“白手起家者”,流量获取依然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尤其是他们将目标客群锁定在了家庭主妇、老年群体这些“入网率”低的人群,基于位置的线下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散发传单、社区活动、和物业合作……线下的流量获取成本一点都不会比线下便宜。

而对于京东这样的流量巨头,图样面临着线上流量“本地化”的问题——如何将消费者引导至附近的便利店下单?便利店如果自己开通本地公众服务账号,获取的流量难道不是更“本地化”吗?何须依傍京东这样的“居心叵测者”?

“一小时配送”是不是步子太大了?

一小时配送究竟是不是平民百姓的一种强需求?

快书包用4年时间的试错帮助后来者趟了不少地雷。几年下来,他们发现适合一小时配送的品类太少了,除了口罩、白酒、卫生巾之外,绝大多数商品在便利性和丰富性上他们都不比便利店和大电商更有优势,属于两头不讨好。

与之相反,普通人对于服务上门的需求就要强烈的多。

普通家庭大件日用品的周末大采购,举家出动、四处寻找停车位,人们当然希望可以直接送货上门。然而,这和 O2O没什么关系,可以直接从物流中心送到用户手中,也是一号店、淘宝等电商平台已经在做的事。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商本身难道不就是零售 O2O么?

对于人们的紧急性需求,或者高端消费者节省时间的需求,UberLyft那些“兼职跑腿儿”的司机们“顺手”送起来会更有效率,人人快递的“兼职快递员”也可以做这件事,用不着在每个便利店驻扎几名随时待命的送货员。

估值刚刚超过20亿美元的Instacart就是这么做的,Instacart采用众包的采购和配送方式,没有自建仓库和车队,而是与独立采购员签约,采购员凭借一部智能手机和一辆汽车便能够加入到Instacart。当用户在Instacart下单后,距离最近的采购员将前往最近的合作商家进行商品采购,然后负责配送到用户手里。

要知道,Instacart的送货费并不便宜,如果用户购买不足35美元的货品,1小时内送到的价钱是9.99美元,超过35美元运费是5.99美元。在中国,大部分人的时间成本还没这么高。

没有什么O2O ,只有电商的不断进化

电商企业家们还记得赖以起家的长尾理论么?无限延伸的货架可以摆放无穷无尽的商品,满足人们千差万别的长尾需求。电商的目标从一开始就定下了,此后的十年不过是不断用仓储、物流、配送的智能化来使这个美梦成真,使这个美梦的延迟更短。

零售O2O则似乎是在走回头路。在快捷送达和品类丰富之间有一种难以调和的天然矛盾。日常零碎所需去楼下的夫妻店,日常大件采购周末去市里的大型超市,    非紧急需求通过网购解决。这都是人们在便捷性和丰富性作出权衡后的选择。

将电商和商超、便利店嫁接,弥合了这一对矛盾了吗?没有,不仅不是优势互补,反而可能是两种模式弱点的二倍放大。

因为要兼顾展示和购物引导功能,因为消费者购买的随意性,所以便利店货架的利用效率、智能化远远不如仓储中心。不仅如此,便利店的选址依据是线下客流的分布,而线下与线上客流的分布、需求的分层则迥然有异。这也决定了,电商把便利店作为配送中心不如自建物流点更有效率。

也许意识到了这一点,京东年底开始自己建店,而不再奢望“抄近道”。快捷到达和品类丰富之间的矛盾只能靠物流的智能化、仓储的毛细血管化、电商的渗透率来解决,别无他法。这是电商自身的演进,和O2O没什么关系。

电商是对线下商业的一种摧枯拉朽后的重构,为什么O2O这个概念出来之后,大家都忘了这一点呢?两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继续共存,但电商会不断蚕食便利店货架上的地盘,在不牺牲品类丰富性的同时不断缩短送达时间。

只不过,这和O2O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站式O2O APP开发

外媒怎么看春节“抢红包”?

外媒怎么看春节“抢红包”?

作为春节期间最热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中国人过年新风尚,而中国全民“抢红包”的现象也引起外媒的关注和解读。

【红包文化新风尚】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9日以《2015中国新年:传统礼物数字化》为题进行报道。文中说,传统上,中国人在春节期间见面习惯说一句“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的吉祥话,随后送出一个装满崭新钞票的红包。今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电子红包让这个传统习俗发生了“数字化”的转变。

27岁的上海居民毛慧(音译)说:“这样方便多了……带着现金出行并不是最安全的,特别是带着钱上火车。”她认为,发送电子红包可以在忙碌的春节假期中节省不少时间。在西班牙卡纳利斯公司工作的妮科尔・彭(音译)则认为:“很多中国人在城市工作,远离亲人……用这样的形式传递红包很容易。”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网(CNBC)日前报道指出,中国人有在春节期间向父母、未婚青年、儿童发红包的传统习俗。现如今,人们用智能手机传递电子红包,成为红包文化的一种新风尚。

26岁的广州居民黄静(音译)告诉CNBC记者,虽然她还单身,但她已然开始和朋友们交换红包。她说,电子红包数额可以低至1元,她和她的朋友在微信群里散发红包,然后看谁的运气最好、手气最佳。

【背后是商业大战】

法新社报道了中国春节“抢红包”现象,认为这背后是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商业大战。2014年,腾讯旗下拥有超过4亿用户的手机应用软件微信推出了电子红包业务,很快获得成功。今年,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加入电子红包大战。

报道称,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认为微信的电子红包是对支付宝的“偷袭珍珠港”。

最近几周,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电子红包大战愈发激烈。支付宝允许它的1.9亿用户通过阿里巴巴占股的新浪微博传递电子红包。腾讯禁止支付宝通过微信发送红包,称这些红包可能造成“安全威胁”。近期,微信还屏蔽了阿里巴巴旗下的虾米音乐。

为争夺市场,两家公司拿出巨额资金,通过在线游戏、电子红包的方式向用户发钱。腾讯表示会通过微信和QQ平台在超过十天的时间里发送8亿元的红包。每个用户收到的红包数额可能低至几分或高达几千。阿里巴巴支付宝则承诺发出近6亿元红包,此外还有价值几亿元的电子优惠券等。

法新社指出,腾讯和阿里巴巴不只是在扮演“圣诞老人”的角色,慷慨散钱的背后是推广需求,目标是占有更多用户。

根据艾瑞咨询集团的数据,支付宝控制了中国82.6%的手机支付市场,与之相比,腾讯的财付通占有10%的份额。但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微信红包推出之前,财付通只占有4%的市场。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 O2O研究 ] 听雕爷吹吹牛13,一个创意就值1.5亿

[ O2O研究 ] 听雕爷吹吹牛13,一个创意就值1.5亿

雕爷,原名孟醒,互联网知名人士,漂网董事长,淘宝精油第一品牌阿芙的董事长,,雕爷牛腩创始人,最近又开始折腾美甲行业,这个连环创业者又一次出手。爱美的姑娘只要打开手机下载河狸家App,或是关注河狸家的微信号,然后预约、下单,便可享受美甲师上门美甲的服务。随着河狸家半年前开始上线,上门美甲的手艺人越来越多,模仿者也开始出现。

雕爷自然不懂美甲,但他负责天马行空,他和他的团队懂服务。河狸家,粗浅来看是在做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美甲服务,细一点看将是一个融合美甲、美发、飞手(美容)、造型等高端服务的美业平台,但实际上,它是自品牌手艺人之家。

融资5亿,还得是美金

互联网改变服务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为持久战做准备。既然现在行情好,多融点钱也不是什么坏事。当然稀释股份会多一点,但马云为我们做了一个好表率,马云十个点都不到,但一样掌控整个集团,当然这里面会有一些技巧。之前基本都是我一个人控股,百分之九十几的股份,但有什么用呢?最终还是要分给团队。

[ O2O研究 ] 听雕爷吹吹牛13,一个创意就值1.5亿

我去年启动的这个项目,认为自己都想通了,就去找李丰做印证。等我说完了,李丰说:你的想法跟我一样,而且执意要投。但当时虽然我都想清楚了,但(河狸家产品)一行代码没写呢。几千万的天使(投资)我也不需要。之前阿芙他就想投来着,没投进来。因为的确不需要那么多钱。餐饮封测的时候,李丰也感兴趣,但他又晚了一步。这次他就不行了,说必须得投,晚了又投不进去了。我本来想把他吓跑,一开口就1.5亿天使投资(估值),什么都没有,就是一想法。后来经纬跟我讲,这1.5亿肯定是贵了,如果创业者经历特别好,5千万一创意的天使估值没问题。我就觉得李丰是真仗义,他也知道我这人就这样,一还价就不谈了。

1.5亿确实是个不要脸的价格,但我每轮都编这种不要脸的价格。而且他还想多买,他想要20%,最后只给了12%。后来他又用3亿的估值另外增持了3个点,到15%,后来到B轮时就将近十亿。还有宽带(资本)要投,然后李丰还跟投。而且这次C轮融资也是李丰掇我的,他说:现在市场好,你也不在乎股份稀释,就拿着呗。我一路跟到底。

河狸家马上要进行C轮了,估值比上一轮乘个3,差不多会到5个亿美金吧。只是现在还没开始谈,但有一个VC界鼎鼎大名的女中豪杰已经在跟我们接触,哈哈。

花钱的方向主要还是集中在就是整个的培训招募体系,往往是很多的消费者看不见的东西。

我们请法国美甲师过来给讲课,把自己顶尖的明星美甲师直接送日本去培训。事实上你要把它算成说你每个月其实都在做类似的培训的时候,这个钱也就不少了。还有各种补贴,因为我为了追规模,要补贴美甲师的。他们是全职的,我还要补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现在一个月烧一千万,很多钱主要是直接就赔进去的。而且我不会做低成本的生意,我找的高管、租的房子什么的都不便宜,未来河狸家的规模会越大,我现在已经开通三个城市,今年年底前会开通到6个城市(北上广深成杭)。这就明白为什么我还得融那么多钱了吧。

在推广上,我没花那么多的钱。在今天砸硬广是一个傻不拉唧的事,效果特别的差。但是我说的那个广告即内容,内容即娱乐,硬件即软件,软件即服务是成立的。

河狸家永远不收提成。羊毛出在猪身上,大家用微信从来不用向微信交一分钱,但总有人花钱在微信里面玩游戏。VC给我的钱够我烧好几年的了,(盈利)我着什么急,先去扩大规模,占领市场,未来美甲就是一个我要垄断的行业。河狸家未来具体怎么羊毛出在猪身上,现在还不能说。跨行业收钱可能是河狸家今后的一个收入方向。比如,美甲师上门服务时可以附带卖阿芙精油,给张雕爷牛腩的券,到时候就拥有了成千道上门的流动渠道。就这样我能够抓住这些好消费的消费,高收入人群才可能会吃我的牛腩,会买我的精油,来个下午茶,或者请给她开次家庭Party。我们最喜欢做、会做的就是这种跟美相关的事。雕爷牛腩他为什么摆盘那么漂亮,我和我团队都在乎这个。

河狸家如何做运营

o2o没法热启动。O2O在线上大流量没有用的,线上大流量转化率是难看,腾讯的流量又怎么样?有几个是关注美甲?,而且还叫人上门?你看为什么腾讯都做不了团购,为什么美团这么强?美团就是靠地推,千万别信说什么美团有那个后端CRM系统,那些死了的团购网站没有做系统啊?我不是说系统没用,但是在赢到最后面并不是靠CRM系统,说白了你说你作为一个顾客谁关心你美团的什么后台系统啊,你就今天开出了个团够不够便宜,是不是我想去的那个地,你开那个好店我想去又便宜我就团你们家。

前期得先活下去,每天要有足够的订单;后期才能向规模要效益。团购中早期就看谁能开出好团来,所以需要铁军去生磕。美团往阿里挖来的阿干(干嘉伟),他带着人一只阿里铁军,把美团线下地推起做起来了,起到很大作用。

所以,我(河狸家)也要去地推。一方面,我们去美甲店偷偷摸摸挖美甲师——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因为这要美甲师从店里辞职,美甲店店主要打我呀。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推广启动用户市场。比如,我可以给你们公司提供一次员工福利,让美甲师上门为女员工免费做美甲。做到一个人,她很可能本身很喜欢美甲,发个美甲照片到朋友圈,影响到身边喜欢美甲人,这个人也叫一次(美甲)。

O2O冷启动就是砸人力,砸钱做广告没用,地推是一个非常苦和累的过程。

这没有巧妙的事。别看我有18万的微博粉丝,还有6万的微信粉丝,我不信里面有几个是美甲师的。我再写多少篇文章,对粉丝喊话,也没法把这个市场启动起来。

当然营销是我擅长的。品牌营销对于做O2O而言有多重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这牵涉到斟酌性决策和随机性决策:比如打个车就是随机型决策,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谁都行,只要你别给我扔到荒郊野外去,60分我就满意了,下次还是我找谁都行,他不挑人。保洁阿姨你挑什么,你也不挑人,就谁给我打扫都行,只要她别偷东西。但是剪发就开始挑人了,女性剪头,这次剪的很满意,她下次一定还找这个人,美甲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这种谨慎性决策就要需有品牌来背书。

一站式O2O APP开发

获6.5亿美元输血 魅族“叫板”小米

“事情算是办好了”。2月9日早上,魅族创始人黄章在微博上写下这几个字。

当天,魅族宣布获6.5亿美元战略投资,其中阿里巴巴集团领投5.9亿美元,海通开元基金也将投资魅族6000万美元。这是魅族第一次引入战略投资者,也是阿里巴巴自上市以来金额最大的一笔投资。

“魅族已经做好局了。”魅族副总裁李楠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魅族和阿里做的是3-5年之后的事,也许大家现在看不懂,没关系,明年再看也许就能清楚些。

李楠的语气颇有马云的范儿。擅长战略布局的马云,在多个场合说阿里通常是提前布局15年,很多人看不懂就对了。

那么,这次马云和黄章牵手,又是布的什么局?

结盟“对付”“小米(滚动资讯)圈子”

在牵手阿里前,魅族刚刚“搭上”海尔。李楠说,在魅族的布局里,阿里、海尔和魅族是个铁三角,缺一不可。

由于面临共同的对手和威胁:“小米圈子”,铁三角的结盟可谓“水到渠成”。

魅族创始人黄章和小米创始人雷军曾是“好基友”,后因雷军“知道得(魅族)太多”后,另起炉灶做手机,让黄章觉得被朋友背后插了一刀。此后二人多次公开骂战。

目标千亿美元的小米发展迅猛,从成立至今基本“无往不胜”。对魅族来说,与小米之战,基本已经落败。

同样手机起家,2013年魅族手机销量160万台,小米手机销量1870万台;2014年,魅族手机销量大约在500万台左右,小米手机出货量达到6112万台;2015年魅族预测手机销量为2000万台,小米预测手机销量有可能超过1亿台。

“手机行业正在大盘缩水,洗盘期到了。”李楠说,根据预测,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行业会出现缩水,整个市场仍有几百个参与者,未来两三年恐怕只能剩下五个品牌。而活下来的第一件事,是必须把产品规模做上去。“不过上规模,需要的是资金。”

对阿里来说,小米也是潜在劲敌。近半年,小米和雷军本人很少谈小米手机了,更多的是讲小米在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布局,这是未来小米冲击更高估值,成为下一个阿里巴巴的关键。此外,阿里的其他“敌人们”:百度、腾讯、360都已争先做好手机布局。因为未来智能硬件的核心必然是手机,而目前国内靠谱且需要投资者的手机厂商,只剩下魅族。

对海尔而言,被尊为家电行业“千年老二”美的,前几年风头正劲,业绩狂飙。虽然在智能家居行业根基尚浅,但和小米深度合作后,也成为不可忽略的对手。更为关键的是,海尔在智能家居布局多年,但一直苦于没有找到突破口。现在有互联网巨头和手机企业入伙,且能保住海尔的独立地位,这事当然比小米靠谱。这大概也是当初海尔拒绝小米合作邀约的原因。

除个人恩怨,放眼科技领域,在2014年,科技行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硬件竞争,更包括系统、云服务的竞争,还包括手机与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竞争。换而言之,这场角力已经上升到了平台和生态系统级别。

“铁三角”共谋智能生活平台

阿里、海尔、魅族三家的合作关系,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也简单。三家企业希望互相借力扶持,打造一个智能生活平台。

在三家合作体系中,阿里提供底层服务,通过阿里云的大数据挖掘,制定智能平台的标准,打造一个智能云的底层系统,将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开放。魅族是阿里在此方面的第一个合作伙伴,魅族将阿里的智能云平台和魅族自己的Flyme系统打通,提供最适合阿里智能云平台的手机产品。海尔则将海尔智能家居的U+平台和魅族系统对接,成为魅族手机在智能家居生活的落地平台,也可以说,魅族是海尔智能家居终端的一员。

如果三方合作顺利,其共同打造的平台,将实现无缝对接。比如,未来魅族手机将能自动识别用户离家距离,会自动打开电灯、空调等家用设备,甚至会根据加入平台的智能手环等其他智能设备,监测用户当前的身体数据,若刚刚做完健身运动,系统会自动调节空调温度等。

未来在魅族手机中,也会植入更多阿里的服务,运用阿里的底层架构、大数据和云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优的体验。比如,当支付宝或者淘宝账号登录手机时,用户通过淘宝订了一张机票后,手机会帮用户使用滴滴叫车接机。

根据阿里的说法,阿里会和终端企业进行整合应用开发,包括购物、支付、旅行、O2O,浏览器、地图、视频、音乐等,阿里可以与终端公司展开深入合作。

“现在的智能家居基本要靠APP手动设置,这是很初级的阶段。第二阶段是系统自动监测,第三阶段是智能硬件服务。我们三家的合作是奔着第三阶段去的。”李楠说。

“铁三角”的合作并不排外,其他手机和硬件公司都可以加入进来。据称,和小米“很铁”的美的,也已经加入了阿里云平台。

下一步寄予物联网

“铁三角”的合作,是奔着下一个风口去的。“到时候所有的设备都会联网”,李楠说,物联网时代很快就要来了。

“万物互联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这背后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大数据。让大数据真的流通,能够深度挖掘。这是平台的力量,这事只有阿里才能做。”李楠说,虽然现在一些企业也在推广类似的概念,但基本都不接地气,这事要想做成,必须开放,让各种应用和设备都进来,让数据能够真正流通。

据李楠分析,三者合作会在未来三年到五年内逐渐有成果。

目前,在这方面小米也有所布局。以MIUI为中心,以小米手机为基础,小米及其生态链推出了智能路由、智能电视、智能手环、智能插座、智能摄像头。有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小米智能硬件的市场占有率很可能会超过25%。

此外,雷军还提出了“All In Cloud的战略”,大举借债扩张金山云。目前小米云服务用户已接近6800万,已存储了241亿张照片和2.47亿段视频,每天新增9000万照片和1100万个视频,明年数据量预计会增长5倍。还有投资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带来的下一轮数据暴涨。

强大的供应链管控能力,加上第三大电商的线上渠道,从实力和优势来看,小米成为物联网平台毫无悬念。

“我们必须要联合组建自己的圈子,和小米抗衡。”李楠认为,除此之外,魅族无法和小米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此,魅族愿意成全阿里云,通过自己证明阿里云是最好的智能硬件平台,吸引更多的硬件伙伴加入进来。

至于魅族在其中能分得多大蛋糕,李楠说,“(硬件)玩家是不能下场,否则平台做不起来,所有的设想都是空谈。事情成了,魅族自然能分享好处。”

“至少,三年后在规模上魅族一定能领先。如果未来国内只剩下五家手机品牌,魅族肯定是其中之一。”李楠说,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五年之内或上市

李楠称魅族内部股权激励计划为期五年,拖得太久对员工来说没有太多意义。此话背后的含义为:魅族会在五年之内尽快上市。

因为创始人的恩怨情仇,魅族一直把小米作为竞争对手。

阿里巴巴入股魅族,有传言称此次阿里的投资占比约为10%,但是阿里和魅族对此都不予置评。若是以10%的市场传言来测算,目前魅族的估值在60亿美元左右。

小米目前估值450亿美元,其2014年手机出货6112万台,税前营收743亿人民币。李楠透露,魅族2014年预计出货量在500万台左右,营收目标超过70亿元(税后)。

李楠称,这轮布局完成后,魅族正在逐渐摆脱家族企业形象,未来不排除IPO,回报员工和投资者。但具体执行还需要看状况。

至于时间表,李楠说,“我能讲的就是公司ESOP(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也就是内部股权激励计划)为期五年,而时间拖得太久对员工来说没有太多意义”。

李楠此话背后的含义为:魅族会在五年之内尽快上市。如果对比雷军今年在多个场合宣称的“小米五年内不会IPO”,意味着魅族会赶在小米之前完成资本上市。这也是目前魅族高管迄今为止首次就公司上市时间进行表态。

“现在魅族的局已经凑齐,只等风来了。”李楠说。

北京app开发公司

马云:以前想与微信竞争 现在会鼓掌

马云:以前想与微信竞争 现在会鼓掌

2月10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微博)今日率团队主要成员在证监会做互联网金融分享,马云表示,原来会想做个东西和微信竞争,但现在会为微信鼓掌。

马云透露,阿里巴巴、阿里妈妈、支付宝、余额宝、蚂蚁金融这些企业名字均是他取的,他寄望“蚂蚁金融”能像蚂蚁一样举起体重两三倍的重物。

马云还说,10年后,真正的资源不在石油,而是数据,阿里巴巴本质是数据公司。阿里未来要做三件事:全球化;农村战略;大数据,云计算。

马云演讲的主要内容如下:

我取名字还是可以,阿里巴巴、阿里妈妈、支付宝、余额宝、蚂蚁金融都是我取的,蚂蚁是为数不多可以举起体重重量2、3倍的动物,我们希望蚂蚁金融业可以做到。

阿里巴巴集团上市融到了250亿美元,不是钱,是信任,是对阿里巴巴的信任,是对中国的信任。如果让我们现在去做阿里巴巴的事情,是没有任何机会的,必须要创造未来。

创办湖畔大学,分享失败,创业,要先做到活着。

改变成功者是很难的,淘宝的成功是因为搞定了小孩子。与其搞定成功者,不如搞定想成功的人。

做公司,一定要问:有什么?做什么?放弃什么?

未来是IT向DT转移的过程,IT是以自我为中心,DT是以他人为中心,利他主义,分享,透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释放的是体能(诞生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公司),进一步释放体能;DT时代,信息革命,释放的是头脑(诞生平台化组织)。

中国的互联网时机很好,世界上最大的10个互联网公司,美国有6个,中国有4个,欧洲为何没有?日本,韩国?

淘宝为何做到这么大?比亚马逊,ebay都要大,是因为做假货么?NO,是因为过去中国的商业环境太差,所以才有这么好的发展机会。同理,中国的金融环境也没那么好,金融机构都在服务20%的人和机构,80%的人和机构没有得到金融服务,所以,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非常有机会。

10年后,真正的资源不在石油,而是数据,阿里巴巴本质是数据公司。

阿里未来要做三件事:全球化;农村战略;大数据,云计算。

提问:请问怎么看互联网公司无底线,无节操的情况?

马云:互联网公司恰恰是有底线,有节操的。我认为人有2种排泄物,粪便和情绪。这是一定要发泄的,情绪是通过互联网发泄是最为方便的。俗话说:七个人中有恶人,六个人中有圣者。人之初性本善?善与恶斗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我们要通过后期的不断教育,疏导,让人向善,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我自己也有恶,也需要去不停的修正。

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太极的原因。包括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巴巴,我们一直在进行疏导,把所有问题都阳光化,包括之前的店小二,聚划算腐败,都是我们内部查出问题主动曝光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拥抱监管的原因。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委屈。

提问: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局域网?BAT互相封闭怎么说?

马云:只有知道什么不能开放,才能做到真正的开放。中国的未来一定是属于年轻人的,但是封建基因在中国的根基太强大,不是一下子可以改变,我们正在改变。我原来会想做个东西和微信竞争,但现在会为微信鼓掌。这种竞争是一种乐趣,我们会在竞争中此消彼长。

北京app开发公司

评论微信生态战争前 这些知识你应该先知道

评论微信生态战争前 这些知识你应该先知道

话说,国内第一移动App“微信”正陷入舆论危机中,近日,支付宝再度指责微信“锁国”,网易也因旗下音乐App被封杀前来助拳。

其实这一年多以来,阿里、腾讯的生态战争愈演愈烈,淘宝、支付宝、新浪微博、快的打车与微信互相封杀,大家本来见怪不怪。但微信又对网易云音乐等App出手,让腾讯坐实了“恶霸”形象。

作为科技从业者,大家不免评论几句,但如何才能摆出正确姿势呢?至少在下判断之前,这些事情你应该明了:

1.封停支付宝的红包接口,背后是阿里、腾讯的移动支付战争。

随着农历春节临近,红包成为互联网支付产品推广自身的好手段,腾讯家的微信支付、QQ钱包都在酝酿利用红包拓展市场,微信甚至有在春晚投放红包广告的计划。

这与阿里家的支付宝产生了竞争,马云甚至称微信红包是“偷袭珍珠港”,而支付宝的应对手段就是自己也做红包,但红包想传播好其实还是要依赖社交平台。

阿里家的几个大生态:淘宝、天猫、支付宝的社交属性的都很差,新浪微博又实在不咋给力,无奈之下只有暗度陈仓,向微信端延伸,却被腾讯不出意外的打了回来。

微信对支付宝红包的封杀,其实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看待,移动支付产品领导者地位,事关万亿级市场,仅以感情论,未免显得肤浅。

2.阿里系、腾讯系是互相封杀。

微信封杀支付宝红包,仅是阿里系、腾讯系生态大战争一角,淘宝、支付宝、微博与微信、QQ、京东互相封杀早已是糊涂账,说都说不清楚。

但可以清晰看到的现象就是,阿里、腾讯各有攻防两端:

进攻端是自己的工具类产品,比如阿里的支付宝、UC浏览器、地图;腾讯家的微信支付、微店等;

防守端,则是自家的生态,比如阿里家的是淘宝、微博;腾讯家的则是微信、QQ等。

两家都希望将自己的工具产品,延伸到对方的生态中获取最大利益。但就像淘宝不可能接入微信支付一样,腾讯也要拼命拦截支付宝。

在保护自家生态,并试图将工具延伸到对方生态这方面,其实阿里、腾讯的逻辑、做法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高尚高明。

3.封停网易云音乐,网易真称不上冤枉。

与微信封杀支付宝不同的是,腾讯对网易云音乐的封杀,是腾讯被舆论坐实“恶霸”形象的关键。但对这事,其实微信是有话要说的:

此前,新华社等官方媒体,多次指责微信对版权保护不利;还有个人因原创内容被盗版并在微信中传播,状告腾讯。这也让腾讯高层意识到微信作为社交平台,允许盗版内容传播,自身要承担风险。

因此,微信公众平台最近不断发声明要保护原创。而刚好QQ音乐一直在状告网易云音乐侵权,就被腾讯顺手封杀。

那么网易云音乐是否侵犯了腾讯的利益呢?一位腾讯内部知情人士的说法是,腾讯签过华纳、YG等唱片公司的独家数字版权,这些内容在网易云音乐中随手可搜到,总计数量过万首。

至于QQ音乐是否也有盗版的问题,腾讯公关负责人就表示:QQ音乐不能说100%没有版权问题,但如侵权,肯定第一时间下架,但网易的情况是是屡次投诉依然没有解决。

这样看的话,网易云音乐被封杀,与阿里腾讯的大战争背景还是要区别看待,侵权了人家的内容,还要利用对方平台传播,网易云音乐被封杀倒真心称不上冤枉。

4.微信较为封闭的生态,是腾讯将最高层面的决策

微信的舆论战争演化到这个阶段,已经不是张小龙和他的广研的事情了,而是要看腾讯最高层的决策了。

而腾讯最高层的态度其实很明确:在微信这个平台,侵犯腾讯核心利益的玩法,是不允许存在的。

阿里家的移动支付只是一例,另举个更典型的例子:微信订阅号在上线App广告时,腾讯最高决策层曾明确划定大多数App广告都能做,唯独不允许给社交类App做广告引流。

因此,微信虽然封杀了不少App,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涉及核心利益的,比如与阿里的生态战争,涉及O2O、电商、移动支付等多个层面,腾讯最高层要坚决封杀。

涉及产品体验的,比如H5游戏刷屏、微软小冰(还有人记得这事不…)、营销公众号互推啥的,可以缓一缓,张小龙和广研比较上心。

至于其他的边边角角,尤其是内容层面,只要不像网易云音乐一样与腾讯有版权冲突,或者闹到法律层面,大概腾讯未必有多上心。

北京app开发公司

新媒体到底应不应该做独立APP?

新媒体到底应不应该做独立APP?

美国科技新媒体The Verge,最近在告诉读者,不要再下载自己的APP,而在移动浏览器订阅该网站。

The Verge,脱胎于Engadget,Engadget前主编Joshua Topolsky以及Nilay Patel在2011年11月份创办。虽然年轻,这家网站抱负不小,The Verge的意思是总在最前沿,在成立不到2年后一举拿到5项威比奖,该奖项被誉为“互联网奥斯卡”。

The Verge这么做,有其背景在。它的编辑曾经在一篇名为“fanboys”的文章做实验,不管在Android和IOS等移动浏览器里,还是在Windows和OSX电脑系统浏览器中,这篇文章的浏览翻页等阅读体验做到一致。

APP制作的成本居高不下,推广成本更是一般小企业难以支撑,新媒体一般是赔钱项目,除了花国家钱的土豪,独立APP越来越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以2012年微信公众号开启为起点,越来越多的新媒体项目放弃了开发独立APP,依托于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有关是否保留web网站、独立APP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

完全依托第三方平台是有一定风险的:最流行的微信公众账号曾经在今年4月份开始,封禁了大批的公众账号,从那时开始,一些账号也屡屡遭到微信的几天到一周不定的禁闭。

新媒体独立APP的制作成本价格不菲,这笔钱并不能一劳永逸,持续更新的以及维护需要人力,但更贵的是推广成本。

越来越多的APP在争夺用户的手机,新媒体的投资在其他行业烧钱土豪面前不值一提。经过野蛮生长和苹果打击,在IOS里刷榜单变得越来越有风险,价钱也越来越高,面临着动辄就被苹果下架AppStore的风险;众多的Android应用商店虽然对推广明码标价,但价钱已经贵到惨绝人寰。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得成本越来越高,电商获得一个用户的成本是一二百元,P2P获得一个充值用户的成本已经突破500元,即便是用户获取成本较低的资讯类移动产品,一二十元的成本也是稀松平常。

生存在微信等第三方平台,并且做好移动时代自家网站移动站的适配,带给用户统一而良好的体验,也不失为新媒体生存的一条道路。

The Verge赖以起家的本事就是精美的网站设计,网站首页平均分配4-8篇头条新闻,通过不同的色块进行区分。新闻标题采用单独设计的字体,增加辨识度,同时便于突出文章内容。

头条新闻下面是制作精良的90秒短视频节目,The Verge的主编和记者们出现在视频中。

据媒体介绍,The Verge目前大约有70名成员,他们按照不同分工被分为4个组,分别是专注突发新闻的新闻组,从事传统报道的纪实组,专注杂志风格写作的特写组,以及负责视频内容的视频组。

虽然The Verge的APP设计也很精美,但他们还是选择放弃了。

相比之下,国内很多媒体网站丑陋不堪,尤其是移动页面惨不忍睹,因为不重视,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bug。有一次我拿手机浏览京华时报的新闻,三个悬浮的方块广告几乎将文字盖得一干二净。

非常接地气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看到了这一点,并默默为此做了适配。

一些新媒体项目别先口气吞天要成为第二个马云啥的,先把自家网站的移动版做好行不?

编辑:app开发公司-北京亿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