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app Uber的共享经济学只需五步

有消息传出,Uber正计划新一轮融资,融资额度达10亿美元,届时估值将达到500亿美元。

如今Uber俨然成了按需响应市场的代名词,虽然Uber并非首家通过整合供求来创造财富的公司,不过这并不能阻碍Uber大张旗鼓甚至是用一种破坏性的方式将其加以推行。共享经济能够如Uber一般快速增长。

我们仔细观察这家企业的特征:1、几乎没有付出硬件成本,用户使用自己的闲置资源,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功能产生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2、用户广泛参与,买卖双方均得利。把自己车的闲置时间拿出来载客并获得额外收益;乘客因为多了一种出行选择,而不必为打不着车苦恼。3、服务的内容准标准化。出租车出行是标准化,服务内容是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载客服务。4、产品是入口,社交是用户黏性。现在网上各种传言,说Uber取代陌陌,成新一代约炮神器社交app。话虽然夸张了点,但说了一个核心事实:通过Uber叫车可以结交各职业人群。

要想实打实通过Uber模式赚到钱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儿,光是产品和策略本身就够主宰你的沉浮了。不过Uber这种分享经济模式还是值得借鉴并可以复制的,成为下一个Uber,比你想象中还要简单,只需这么五步:

1、定位市场

2、争取顾客并管理顾客

3、管理供应商

4、与顾客沟通

5、内置地图让顾客一目了然

Uber实践成功的共享经济已经摆在眼前,你参不参与,它就在那里,只增不减。期待开发下一个共享模式App

BAT上半年o2o布局整理,都是o2o app

百度

餐 饮:

重金支持百度外卖【http://waimai.baidu.com/】,分拆独立融资2.5亿美金

1000万美金投资智能点餐平台客如云【http://www.keruyun.com/】

出行服务:

百度地图上线顺风车【http://wuxian.baidu.com/map/】

投资二手车电商优信拍【http://www.youxinpai.com/】

投资51用车【http://www.51yche.com/】、天天快车【http://www.ttkuaiche.com/】

投资国际出行平台Uber【访问:https://www.uber.com.cn/】

本地生活:

投资200亿百度糯米,打造生活服务平台【访问:http://www.nuomi.com/】

再次投资齐家网,重点布局O2O领域 【访问:http://beijing.jia.com/】

入股分类信息网站百姓网【访问:http://beijing.baixing.com/】

移动入口:

投资16wifi【访问:http://www.16wifi.com/】

 

阿里

餐  饮:

蚂蚁金服与阿里集团共同出资60亿元,重启口碑将淘点点资源并入 【访问http://www.koubei.com/

本地生活:

控股银泰,推出O2O购物产品“喵街”等产品 【下载 https://itunes.apple.com/cn/app/miao-jie-wo-guang-jie-shen/id976048109?mt=8

出行服务:

投资实时公交应用“车来了” 【下载 http://www.chelaile.net.cn/

电  商:

补贴10亿元打造“天猫超市”【访问 https://chaoshi.tmall.com/

 

腾讯

本地生活:

参与58同城并购赶集网,增持58股份;【访问:http://www.58.com】

参与大众点评网新一轮融资,扶持点评;【访问:http://www.dianping.com】

出行服务:

参与滴滴快的新一轮融资 【访问:http://www.xiaojukeji.com/website/index.html】

移动入口:

入股迈外迪 【访问:http://www.wiwide.com/】

农村电商:

与京东共同投资买卖宝【访问:http://pc.mmb.cn/wap/pc/html/index.htm】

印尼地震7.1级,地震防灾类app推荐

示意图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7月28日05时41分在印度尼西亚(南纬2.7度,东经138.6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

据悉,震中位置距离印尼巴布亚首府查亚普拉约248公里,而2002年当地人口约为20万。

另据美国地震勘探局网站消息,专家称震中及沿海将有强烈震动,而当地山势陡峭,并且有密集的雨林覆盖,这意味着当地可能会发生山体滑坡。

小编就给大家推荐几款和地震相关的应用。

1、余震监测报警
余震等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时甚至不逊色于地震,利用一些手机软件或许能帮助大家在余震发生时及时作出反应。
《震动监测》
Android 设备上都有一个振动感应装置 – 加速度感应器。这是一个敏感的传感器,可以报告设备的振动情况。使用这款软件时,设置警报延迟为零,阙值调低到零点几,只要轻微震动就会响警报。面临余震 危险的人,睡觉前启动此软件,放在地上,可确保余震发生时立即被吵醒,而不是延迟数秒后才醒,这几秒的时间很关键!

《地震警报器》
总是有些地震发生在人们熟睡的时候,如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的唐山大地震。人类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准确的预测地震,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叫醒睡梦中的人们,为他们争取到更多的响应时间和逃生机会。希望能够为减少地震伤亡尽一点力。

《地震感知警报器》
本地震感知警报器可用于侦测地震或其他震动。当使用者睡觉或休息时,可开启此软件,背景执行感知侦测,当地震来时手机会发出警报声响,警示赶快逃离躲避!
使用者可根据对三维空间之三轴的变异量来设定警戒值,并启动背景感知侦测,当感知其中一轴的变异量超过使用者的设定量时,手机即会发出警报声响!
使用者设定的变异量警戒值,仅对当次启动的背景感知侦测有效。

2、遇难求救
当灾难发生时,身处废墟的受灾者最需要的就是让救灾队员发现你,如果遇险无力求助,可以用到下列软件。
《SOS口哨》
这是一款紧急求生软件,打开后点击即可发出SOS求救口哨的声音,再次点击即可停止。当你遇到危险无力求救时,请使用它!

《求救发讯器》
这个软件可以拿来当即时定位地图参考,还可以让您利用Android手机即时或定时的发出内含“卫星定位资讯”与“定位地址”的“电子邮件”或“简讯”给您的亲朋好友,让您可以呼朋引伴或尽快脱离困境与险境。

3、地震快讯播报
《地震讯息》
这是一款提供最新最快全世界地震讯息的软件,方便您第一时间获知世界各地最新地震信息,同时也提供历史数据的检索服务。
提供14个地震信息源选择,全面覆盖全球范围的地震多发区域。

4、危急时刻急救和逃生
当灾难发生时医护人员不可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所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正确的急救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或许你的一个正确的急救方式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
《现场急救指南》
伤 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当专业救援队员还没到达或无法到达的时候,开展妥善的自救和互救对于保全生命和降低伤残率都至关重要。实践证明,急救重在最开始的黄 金5分钟,坐失良机或错误施救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死亡或严重残疾。目前我国心脏骤停急救成功率不到1%,低于全世界的2%,而美国的拉斯韦加斯州已经高达 74%,急救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生存能力。
《现场急救指南》由急救专家编制,汇集了国内外有关损伤及急症现场救护的知识和技法,综合、全面、 简洁、实用、图文并茂,可以帮助用户在遭遇紧急情况时开展及时有效的伤病救护。即便是完全缺乏急救常识的用户,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和步骤科学组织施救, 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逃生大全》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生存手册,本书保留了普通生存手册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讲述了许多逃生故事与自 救方法,让你对自救有更深刻的体会。悲剧也许在下一个瞬间就会上演,只有你才是你自己的救世主。 请相信,也许就是你在闲适时无意中的一瞥,本书会在所有危急关头为您和亲人找到逃生之路。

4、逃出升天

今日一文》下载地址:http://www.yidiantime.com/yiwen/
每天一篇精选优质短篇小小说。
汇聚海内外最新最优秀小小说,让读者尽览人生百态社会万象。
简单阅读,优质生活,品位人生,从今日一文开始。

今日英语》下载地址:http://www.yidiantime.com/yiyu/
今日英语-金山词霸英语口语听力金牌栏目每日一句
1000万的用户,800万的活跃用户,500万的好评,打造出的PC端金山词霸金牌栏目“每日一句”成功移植移动手机端《今日英语》,IOS、安卓双版本,让你用手机也能体验如此精彩的英语学习!

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全新观点大总结

在7月21日开幕的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说:“未来5-10年,移动互联网仍然是信息通信产业最重要的驱动力和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领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在会上介绍,我国3G和4G用户已达6.7亿,其中4G用户为2.25亿。我国已成为全球4G第一大市场。

移动接入流量增速达98%

“我个人认为,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最快的是美国,排在第二位的就应该是中国。”余晓晖说。

据余晓晖介绍,截至2014年,全球移动用户达73亿,基本覆盖了通信人口,其中3G和4G用户比例达到39%。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已达51%。

余晓晖介绍,2014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是2000年全球互联网流量的30-40倍,这给移动运营商带来了1.15万亿美元的年收入。

中国的更替效应更为明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显示,2015年5月我国3G和4G用户增速从2014年的45%放缓至39%,但移动接入流量增速却从2014年的56%暴涨至98%。

而运营商已瞄准5G时代,“5G总的目标在于满足社会需求,包括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要让5G技术媲美光纤,达到零延时。”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沈红群说。

除了带来移动流量增长,移动互联网还助推了移动应用程序产业的发展,而这在与会专家看来,是一个与硬件设备、通信运营行业逆向发展的朝阳行业。

余晓晖介绍,全球应用程序下载次数已累计超过5000亿次,APP使用量在2014年增长了115%。移动应用、内容及相关服务收入达到1360亿美元,年均增长26%。

“移动运营商的利润已经很低,几乎只有3%、4%左右,但OTT等移动互联网服务商的利润很好。”余晓晖说。

中国已成为这个迅速增长的市场的领头羊。余晓晖透露,截至今年5月,苹果商店中的应用规模约90万,谷歌商店约110万,微软商店约6万。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发现,国内36家主要第三方应用商店中的应用规模已达450万。“去掉一些重复后,也还有386万个,是谷歌商店的三倍之多。”余晓晖说。

移动互联网拉动增量消费

与接入流量和应用程序产业相比,我国智能手机和穿戴设备市场只是呈现平稳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顶峰是2013年,这一年的出货量超过4.23亿部,在经历2014年的负增长后,2015年上半年重新实现7.4%的同比增长,出货量超过2亿部。

余晓晖认为,“智能手机的发展已经开始退潮,但这个潮流远远没有结束。”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预测显示,到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将比2014年增长2.3倍,达到61亿用户。

在这股潮流之中,蕴藏着行业自身的调整和洗牌。Gartner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联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1.89亿部,以800万部的优势勉强领先华为,位居全球第三。但联想13%的同比增长已落后于华为的34.6%增速。

联想和华为仍是国内智能手机的巨头,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趋势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国内前10名智能手机厂商的市场出货量占比已达83.6%,前5名厂商的占比为59.5%。

“可穿戴设备的增长则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快。”余晓晖说。研究机构IDC预测,2015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4570万,其中包括2000万台非智能可穿戴设备。

这一市场的前景仍被看好,《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认为,“中国消费者对健身和娱乐领域的可穿戴设备最感兴趣。同时,移动医疗设备市场也将快速发展。”

与硬件市场发展相反,移动互联网正成为诸多细分市场的引领因素。《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认为,“手机购物越来越普遍,其并非PC购物的替代,而是在移动环境下产生增量消费。”

这份报告中还介绍,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连续两年保持超高增长,2014年的数字为5.99万亿,同比增长391.3%。

“当前,虽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但电子商务却逆势而上,发展势头强劲。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总体规 模已经超过13万亿元,特别是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社区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等细分领域都获得了较快增长速度。”一名行业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 经济报道记者。

亦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未来5年移动互联网影响最大的领域,将分别是健康及监护、智能家居、汽车等。

 

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透露的消息显示,与移动互联网直接相关的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速放缓,或“没有预期的那么快”。但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显示,移动互联网正强劲带动着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网络游戏、电信设备等行业的发展。

在此次大会的开幕致辞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要持续推进网络的提速降费。“当前,特别要重视抓好网络的提速降费工作,加大统筹协调和企业的推广力度,推动宽带服务机制和配套政策尽快落地。”

沃尔玛吞并1号店:于刚、刘峻岭白白为他人作嫁衣[app开发]

沃尔玛吞并1号店:于刚、刘峻岭白白为他人作嫁衣

7月14日晚,注定是闹腾的一天,各大热点齐齐上阵。沃尔玛控股下的电商1号店再度传出重磅消息,沃尔玛全球高管与1号店高管召开沟通会,现场宣布1号店董事长于刚、CEO刘峻岭离职,原CBSi中国总裁王路将担任沃尔玛全球电子商务亚洲区总裁。本有望荣登头条,却被随着而来得优衣库桃色事件捷足先登。真是和汪峰同病相怜。

我们再为1号店错失头条感到惋惜的同时,先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一下原因。关于国内首个前十的B2C电商创始人集体离职事件,业内人士关注度很高,大家纷纷猜测,业绩亏损,以及与大股东沃尔玛相处不融洽是导致二人离职的导火索。

业绩亏损或是下课重要原因

2014年1月15日,于刚对外公布了1号店2013年的销售额:表示实现了115.4亿元的销售业绩。同时发布了2014年1号店五大战略:品类扩张、移动业务加速、区域拓展、商务模式创新及大数据应用。

然而,在今年1月初,于刚公布的1号店成绩单缺少了最核心的销售和利润数据。当时于刚表示,这是因为1号店为了尊重战略合作伙伴沃尔玛,所以不公布任何关于交易和运营的数据。

但是,据有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其实1号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尤其是去年,1号店市场投放费用10亿元,陷入巨额亏损。

1号店为何陷入如此僵局?

一、难以磨合的经营理念

1号店想要打造中国顶尖的网上超市,于刚等管理层偏好烧钱扩张,而沃尔玛线下业务是其主营业务,相对追求稳健发展。三年前沃尔玛对1号店增资同时签署了“对赌协议”,对三年后,也就是2015年的销售额及用户量提出了考核标准,显然两位创始人并未达标。

二、受制于人

其他投资公司不同,沃尔玛收购1号店,更多的是为了实现沃尔玛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1号店于刚等高管的话语权相对薄弱。

三、服务系统落后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客户与企业的沟通渠道更加多样化,碎片化以及社交化,传统的客服“QQ+电话”比较滞后,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这也是现在许多企业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这也为沃尔玛敲响警钟,想要开展线上业务,搞好客户服务是关键。企业需要和用户保持相同的“节奏”,SaaS服务的发展给了企业新的选择,微信、微博、电话、移动APP、邮件、web、即时通讯(IM)等等,无论用户在偏爱那种渠道,无论用户的声音在哪里,一切大数据都会在Udesk系统中得到明确的展示。

四、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下降

1号店在几年的时间内迅速被苏宁易购等电商新生力量超越,同时被阿里、京东挤压。据《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十强榜单》数据显示,1号店的市场份额在逐年下降;截至2014年12月,1号店市场份额排名第七位,仅为1.4%左右,与2013年相比,份额下降1.2%。特别在京东、阿里陆续上市后,国内电商生态和格局正在逐渐发生变化,1号店战略仍显保守,未凭借在食品类电商的优势趁势而出,反而是阿里和京东在2015年已加速发力食品、生鲜电商,1号店的领先优势受到冲击。

沃尔玛抢夺中国市场的战略部署

那么,事实的真相果真如此吗?这显然就是沃尔玛蓄谋已久,可怜于刚、刘峻岭白白为他人作嫁衣。

一、沃尔玛的强大野心对中国市场势在必得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编著的《互联网+:海外案例》一书中显示,沃尔玛主营业态包括沃尔玛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沃尔玛中型超市和沃尔玛社区店。其而在电子商务方面也好不逊色,将网络销售确定为自己优先发展方向。在中国以外的不少国家,已经实现了O2O的销售模式,而中国便是沃尔玛的下一个目标。

二、控股1号店,优势互补, 渗透偏僻市场

2008年,于刚、刘峻岭创立1号店;2010年5月,平安出资8000万元,收购1号店80%股权。而在2011年,平安就将50%股权转让给沃尔玛;沃尔玛终于成功入驻沃尔玛,2012年,沃尔玛对1号店增加投资,持股提高至约51%,成为了最大股东。

对1号店的控股成功,打响了“通过电子商务,渗透到更广阔的偏僻市场”战略部署的第一枪。电子商务无地域性限制,沃尔玛通过其门店的配送,进步一渗透到更大的市场,同时,也带动了线下门店销售额的进一步提升,进而摊平沃尔玛整体的物流配送成本。这也是沃尔玛作为一个拥有成熟的线下门店系统的零售巨头,收购线上平台迅速切入电子商务的一个巨大优势。

三、1号店需按沃尔玛节奏发展

2015年沃尔玛开始强调自己是个O2O公司,不过,在网上渠道探索非常谨慎,目前仅有山姆会员店网上商城和刚刚推出两个月的O2O平台“速购”,加在一起也不过约2万种品类,因此作为沃尔玛其有利补充,1号店按照沃尔玛的节奏来发展是必然。

如今互联网O2O群雄争霸,沃尔玛线上业务开展面临着很大的难度。

北京app开发公司

 

货运O2O成新投资风口:解决信息不通痛点

  货运O2O成新投资风口:解决信息不通痛点

  比出租车、专车的个人出行更有想象力的货运市场正在接受类似“滴滴打车”们的改造,通过APP用户可以完成车主找货和发货找车交易。

嗅觉足够敏锐的投资机构已经愿意砸下重金。在货运O2O平台,罗计物流日前对外宣布已完成B轮1.26亿美元融资。同样被炒热的还有货物运输管理系统的服务商。定位社区型运输协同平台服务商的oTMS也宣布获得来自成为资本、经纬中国和百度的总额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主打货运运输O2O平台的应用,业界普遍的说法是数量已超过200家。其中,大多数货运APP都将自己定位为货运行业的“滴滴打车”,只不过货运市场的复杂程度和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使得部分投资人和创业者对于货运版“滴滴打车”的前景看法并不统一。

被资本热炒的“车货匹配平台”

与专车、快车、拼车等新型出行方式不同的是,移动互联网对于物流行业的改造带来的最直接感受还是层出不穷的融资消息。

今年5月,货运平台罗计物流宣布获多家机构联合注资的1.26亿美元B轮融资,这一笔融资金额成功刷新了同类平台融资的新纪录。

一个月后,坐在记者对面的罗计物流创始人兼CEO宋睿又给出了一个新的数据。“(在B轮之后)我们马上会做一个B+轮,其实这个投资方当时是想B轮一起进的,但是当时行动稍微慢一点。”

此前,罗计物流相继获得徐小平五百万的天使轮融资和IDG资本的千万级的A轮融资。

“我们不算很高调也不算很低调。其实我们的竞争对手很多也是(在不断融资),我觉得有点坐着我们顺风车的感觉,可能(是我们)把资本市场给带热了。”宋睿这样调侃道。只不过,在他的理解中,这样一个快速融资的现状更多是得益于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O2O领域的关注。

而资本对于物流领域创业项目的热情也相当容易理解,特别是在滴滴快的、Uber等公司成功改造个人出行市场之后。

“在各种交通领域里,互联网形式已经很大程度地颠覆了传统,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个模式搬到物流呢?如果看投资的热度,风已经到了,只不过是风口这么大,选哪个位置作为切入点。虽然现在已经看到各个点上的创新,但这个点是不是能够做成很大规模,我们还不确定。”成为资本合伙人顾旋这样告诉记者。

而包括罗计物流在内的车货匹配平台模式更多移植了打车软件的玩法:点对点对接货车司机和货源。

“可以想象成我们是一个很大的虚拟运力提供池。由于波峰波谷的存在,现在很多的物流公司运力是不能满足自己需求的,所以他们是需要很多的这种临时解决需求的车辆。”宋睿解释道。

不过,和滴滴打车等负责个人移动出行类产品不同的是,车货匹配平台做的事情要麻烦得多,由于货物本身受诸多条件限制,比如货物的体积、尺寸对车厢长度、货车载重、是否具备冷藏条件等特殊要求,使得货物、货车、司机三者匹配很复杂。

此外,在业务拓展上,车货匹配平台更多需要“讨好”的对象是货主。业内的普遍观点是,货车司机的空驶率的成本是远远高于出租车空载时的成本,所以货运市场尤其是卡车司机对车货匹配平台的需求更强。

而从专车发展的轨迹来看,补贴将成为车货匹配平台的必经之路。

“现阶段司机更多是在比较传统方式和互联网哪个更好,在这期间其实我们和同类竞争对手是一个阵营的。但两个产品都没有一个明显的竞争力的时候,司机最看重的就是哪个划算,多五毛钱都是差别。”

不过,宋睿也坦承,目前各家车货匹配平台做的事情的确差不多,“但体量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可能因为执行力或者是一些产品的体验可能有一些亮点,然后会更好地让用户来使用,所以我们的(用户)量会上得比较快。”

向企业卖服务的生意

车货匹配平台的发展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提高货主和货车车主信息匹配效率,绕过信息中介环节,降低货车司机获取货源信息的成本,再通过提前预订返程运输的货物,降低货车空驶率、提高司机收入。

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货车司机数量达到3000万,承载着全国超过75%的货运量。交易形成多基于家族、同乡、圈内好友之间相互介绍,甚至与物流企业交易也是基于熟人模式。这些现象都激化了货找不到车、车找不到货的矛盾。

只不过,在这个市场,行业过于分散并且缺乏统一管理,想要快速连接买家和卖家实现交易并不容易。

在oTMS联合创始人及首席运营官段琰看来,现在物流有很多痛点,但实际的根源之一就是信息不通。

具体来说,货主一般会外包给一个大的物流公司,然后继续外包,这其中包含一些中型运输公司,然后是专线、司机,最后走到终端客户。

oTMS的思路是通过“SaaS平台+移动App”的模式将企业运输环节中的各相关方,包括货主、第三方物流公司、专线运输公司、司机和收货方等汇聚在一个平台上并彼此互联,形成一个社区型的现代商业网络。

事实上,这类创业项目主要是面向企业提供TMS(即运输管理系统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服务。

“从企业端入手,我们会一层一层连接到司机和收货人,从上往下去切入的方法更适合我们对行业的认知。”在段琰的理解中,未来TMS可能会有多家公司并存,但会有一家比较大的。

而在宋睿看来,现在的车货匹配平台和TMS在业务上是有交集的。“TMS是一个交通管理系统,我们(车货匹配平台)解决的是它的运输需求,当然它也可以拿我们的系统来管外面这些运力。如果在两年后车货匹配不做TMS或者是TMS不做车货匹配,我会非常吃惊,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上下游关系。”

“我们要不然会合作,要不然会整合,一定会放在一起。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把所有的过程提速了,对于我们来说时间越来越少了。”宋睿补充道。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炒股App全调查:比“模式”更疯狂的是“圈人”

炒股App全调查:比“模式"更疯狂的是“圈人”

仿佛一夜之间,“跟随高手炒股”变成一件唾手可得的事。

与2007年“大牛市”不同,2014年以来的大牛市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微信、移动新闻客户端等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

2007年时,股票投资者还需要在同花顺、大智慧等PC客户端浏览行情;而今,几十个乃至近百个新式“炒股APP”蓬勃而生,为无数赶场赴牛市的“85后”新生代投资者提供参考。

对于这批尚未经历牛熊周期的投资者而言,“以最简便的方式赚钱”成为最原始而粗犷的需求,这种血脉喷张似的“入市热情”对于早已准备多时的诸多创业公司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

然而,剧烈震荡的股市、层出不穷的后来者、疯狂烧钱未见盈利的行业现状,都预示着,这场牛市里的风口追逐才刚刚开始。

牛市催生“炒股App”火热

打开任意一个APP Store,与“炒股”相关的新式APP有几十至近百个之多,包括公牛炒股、优顾炒股、短线放大器、投资堂等。与传统第一代炒股软件大智慧、同花顺、万得股票以及第二代的东方财富股吧等APP不同,这批新诞生的“炒股APP”主打新一代投资经验尚浅的年轻股民,讲究轻便灵活的体验,这使其很快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年轻的股民大多尚未经历完整的牛熊周期。以6月19日为例,A股市场重幅下挫,上证指数跌破4500点,收盘报4478.36点,下跌6.42%。牛市已呈高度敏感状态,但涌进A股市场的各路人马却并未收敛热情。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数据显示,上周(6月8日到12日)A股新增投资者数量为141.35万,尽管与高峰时期每周近300万的新增投资者数量已有所差距,但毫无疑问A股投资者数量仍在以较高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深交所金融创新实验室此前发布的《深市新开户个人投资者学历分析报告》,在2014年初到2015年3月31日之间的新开户投资者中,30岁以下人群占比达到37.7%。这批在互联网土壤上生长起来的“85后”、“90后”,对移动APP具有天然的接受能力和使用习惯,如此背景之下,以股票社区APP为主的证券类移动端产品的勃兴成为必然。

对于“股票社区APP”这个细分的互联网金融子领域而言,牛市无疑创造了绝佳的发展之机。多位从事炒股App开发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与牛市同步,其所创办的炒股APP用户数在近一年内取得了非常大的增长。百度指数也显示,近一个月内关键词“炒股软件”的搜索指数整体同比上升了834%,移动端同比上升超1000%。

2011年成立的股票雷达CEO冯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股票雷达总用户数已经达到600万左右,其中有400万都是这轮牛市中(2014年7月至今)新增的,用户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而90后占比接近40%。另外,股票雷达日均活跃用户数接近100万。”

同样成立于2011年的雪球的情况也十分相似。雪球CEO方三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雪球推出后用户一直稳步增长,进入2014年下半年开始,伴随着本轮牛市行情的持续高涨,雪球用户进入爆发期。目前雪球日活跃用户接近100万,月活用户接近500万,主要为普通用户,专业投资占其中很少一部分。”

与股票雷达、雪球等此前已有几年积淀的APP不同,此轮牛市中,绝大一批活跃的炒股APP是识“时事”才新诞生的。一位年初刚从腾讯离职的IT技术人员陈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离职正是由于想投身于炒股APP市场,“因股市大热需把握时机”,其带领团队迅速开发了一个炒股APP,不过由于成立时间过短,目前该APP仅推出了安卓版本。

而诸如陈某的创业人员绝非少数,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创业人员都是去年至今年才加入“炒股APP”大军,股票APP的热潮才刚刚兴起。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股票社区这个市场还十分薄弱,目前正好处在风口之中,因此市场上才会在短时间内诞生出如此多炒股APP。”

打通交易与社交,各谋成长之术

尽管炒股APP处于刚刚勃兴阶段,但业内几乎在短时间内迅速就其产品模式达成了共识――将交易与交流相结合,组建日常化的投资社区。在此之下,不同背景与定位的炒股APP开始探索各自的商业模式,谋求符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雪球是国内较早开发的社交化投资平台,从最初的社交领域,到现在涵盖上市公司、券商、基金及投资者的完整生态体系。由于较早集结了一批专业投资者,雪球很快声名鹊起,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小白”用户被专业投资者吸引而来,雪球面临了新的问题。

方三文此前谈道,“由于碎片化形式存在的文本信息,对于大部分受众来说接受门槛很高,转化成投资决策非常困难,而脱离仓位和时间背景的单宗交易,参考意义也不大。因此,对大部分雪球用户诸如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什么价格买等最简单的投资需求,雪球并未能较好满足。”

在此背景之下,2014年11月“雪球组合”的推出成为一件水到渠成之事。方三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正是针对投资者最关心的‘买什么股票’的需求,雪球逐步建立起了从行情数据、交流沟通到下单交易的完整产品体系。”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国金证券、方正证券、国联证券等多家券商接入雪球,而近期雪球组合最新推出的“一键飞单”功能,更可以让用户在1秒内买入20只股票。

值得一提的是,“跟踪组合投资”模式并非雪球原创,国内外此前都已有相似的投资模式。2011年成立的股票雷达就是国内较早推行“跟高手炒股”概念的先行者。冯月坦承,三年多前创办股票雷达的初衷正是为了构建一个帮普通投资者获得盈利的金融生态,正是凭借这一初衷,股票雷达迅速在业内先行立稳脚跟。

冯月谈道,“我对比了很多行业,2011年时就发现当时互联网化在国内已经触及多个层面,仅有医疗、金融两个领域没有被互联网彻底颠覆,而我本身有二级市场的工作经历,因此最后选择进入金融市场,希望从产品到技术都把金融市场革命一番。”

在创建股票雷达之前,冯月曾在搜索领域深耕近十年,凭借在搜索领域积累的大数据功底,冯月与另两位合作伙伴在北京的一个小四合院开始了股票雷达的创办过程。“一直以来,中国股市的特征都是散户为主、信息混乱、缺乏诚信,因此我们决定通过大数据去消除这种信息不透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link(链接),使普通投资者能获取收益,而投资高手得以一展身手。”

在做法上,股票雷达要求投资者都必须公布自己的投资记录,形成交易数据公开;通过一定时间内的收益排名数据比较自动推出“股票高手”,允许用户跟着高手跟投。一旦关注某个高手后,平台会自动向投资者发送该高手仓位实时变化消息。凭借“有迹可循”和“跟单交易”的新颖模式,股票雷达很快就吸引了首批用户,截至目前,股票雷达实盘日交易额已经有几亿元,股票雷达团队也已突破100人。

显然,无论是股票雷达的“跟投模式”还是雪球的“雪球组合”,都在传达一个跟高手投资的理念。但由于定位不同,各自呈现了独自的状态。而除了股票雷达、雪球等社交投资领域的先行者外,2014年成立的嘉实金贝塔、富途牛牛等同样凭借符合自身优势的明确定位,而迅速在社区投资APP领域崭露头角。

2013年底,戴京焦离任嘉实基金首席投资官职务,跨界创办了社交组合投资平台金贝塔,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打造“投资界的英雄联盟”的发展之路。金贝塔创始人兼CEO戴京焦谈道,“投资是一项专业且复杂的事情,简单地套上互联网马甲并不能万事大吉。互联网应用可以很大程度提升用户体验,但投资绝不仅仅是体验。如何找到专业的团队、如何辨识谁能持续地给用户赚钱、如何管控投资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仍旧是最核心的问题。而这些能力和经验,若非长期在资本市场浸泡,是不可能具备的。”

正因如此,金贝塔对专业投研人士与普通用户进行严格划分,目前金贝塔认证的“大V”用户均为专业投研人士。除了战略合作方嘉实旗下公司的量化研究团队,还有从外界引入的具有丰富投研经验的专业人士。该量化研究团队会根据市场信息面的变化,通过量化模型在金贝塔平台创建出各种能够契合不同市场风格的“王牌精选”组合。

金贝塔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些经过严格实名认证的专业投研人士,他们能够给用户带来信任感,这是金贝塔和其他纯投资社交平台的本质区别,也是我们的最大竞争优势。”

与前述多家APP“跟投模式”不同,富途牛牛发展出了另一种模式。作为中国最大的提供美、港股投资服务的互联网券商富途证券旗下移动端,富途牛牛着重于在“体验”方面发力,为客户营造良好的使用体验,同样迅速在港股和美股投资者中推广开来。

行业暗礁潜泳

然而,看似一片欣欣向荣各谋生长的背后,行业生态的黑暗面却也开始显现,最为典型的正是抄袭。

冯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不讳道,“目前市场上活跃的股票社区APP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抄袭者。你推出一个功能它就跟着推出一个功能,甚至连图标都懒得改,对这类APP,都不能称为竞争对手,只能叫Copycat(复制者)。如果问他们做这个APP的初衷是什么,有没有社会价值,他们是答不上来的,因为Copycat的目标永远都不会是成为有远大理想的机构,他们的目标仅仅只有盈利。”

而冯月认为,像雪球组合、金贝塔等,虽然相较股票雷达是后来者,但却是值得称赞的竞争对手。冯月坦诚,“虽然雪球组合推出时间较晚,但它并非直接抄袭复制他人原有模式,而是在研究了自己用户的特征和喜好后,推出符合自己用户口味的功能;而金贝塔则将基金、券商、互联网金融三位融于一体,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创新,与抄袭者的调调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好像雷军做了小米手机后,也没有人说罗永浩做锤子手机、刘作虎做一加手机是抄袭一样。”

确然,抄袭似乎已经成为股票社区APP这一细分行业的某种生态。一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有十多年经验的业内人士周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这一领域的相互抄袭已经十分普遍,基本上一个原创APP一推出后,马上就能出现十多家抄袭者。”

不过,对于这一现象,冯月认为无需过于在意,“目前正处于风口之中,大家都去做股票社区APP,这很正常,但是对于那些直接抄袭毫无创新的APP来说,即使短暂活跃最终也会随着市场发展而淘汰。”

多位人士与冯月观点一致。方三文谈道,“与其他平台相比,雪球上的用户特征是投资时间较长,有一定专业性,净值通常也比较高。由于社会化投资平台的建设极其艰难,它不但需要互联网产品技术做支持,也需要定位清晰的运营。一旦平台形成稳定的气质和人数规模,它就很难被模仿和超越。因此,其他竞争对手要模仿雪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除了抄袭之外,部分APP打着“跟高手赚钱”的旗号骗取投资者钱财的现象则是更深的行业陷阱。

前述资深业内人士周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除了少数真正为用户考虑的APP外,现在市场上很多五花八门的炒股APP,很多都是出来骗钱的。每一轮牛市中都会有这么一波人,采取诸如卖宝箱、投资锦囊、加QQ群等低端骗术谋取钱财。此外,部分股票社区APP还开始涉及高杠杆配资业务,从中抽水,加速整个行业恶化。”

除此之外,刷榜也成为了炒股APP的行业潜规则之一。周某谈道,“目前只有少数几家炒股APP是不刷榜的,基本上很多APP都有刷榜行为,一天的成本在几十万左右。业内基本心知肚明,一些APP实际下载量很低,但总能出现在下载榜单中,基本都是花钱刷出来的。”

对于社交投资平台存在的风险点,戴京焦表示,“作为社交投资平台的提供方,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用户被社交所误导。毕竟这种社交通常是在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进行的,他们直接的信任程度需要取决于自身的判断。而社交投资平台的普通用户多数为缺乏投资经验的金融‘小白’,因此投资者教育也是社交投资平台需要承担的责任。”

盈利模式待解

一片喧嚣之下,一系列问题正在考验这个行业:如今股市已经大幅反弹至历史高位,牛市进入后期阶段是否会影响在牛市中崛起的社交投资平台?随着愈来愈多的竞争者出现,用户抢夺是否将进入白热化?未来社交投资平台是否能找到持续的盈利模式?

对于短期市场走势影响的问题,多位社交平台CEO认为无需担忧。方三文提到,“在本轮牛市中,雪球依靠自身APP独特的功能与服务,在用户增长上有很大的突破。我们并不担心市场后期走势对APP影响,而是要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产品体验的提升。市场难免波动,雪球只要能给用户带来独特的价值,那么潜在用户的增长空间还会非常大。”

股票雷达冯月亦有同感,“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客户的增量是否会减速,而是如何提高软件后台的运营速度。尤其是牛市以来一大波新的客户涌进来,后台承担了较大的压力,因此系统优化是目前我们最紧要的问题。”

除此之外,金贝塔创始人兼CEO戴京焦则认为,即使是牛市步入后期阶段,对产品的推广的影响也不大,反而还能凸显专业平台的价值所在。

他表示,“一方面,市场波动加大,投资者的社交需求会更高。因为他们不能像在牛市时买什么股票都能涨,他们就更需要向投资专家了解如何管理风险,自己投资的标的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度,对社交组合APP承载的内容会有更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股市完全走熊也是小概率事件。即便在去年年底大牛市启动之前,A股还长期处于熊市氛围之中,但市场也并不缺乏个股机会,有相当部分股票上涨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这种市场中,有能力的专业投资者,他们的经验能够给‘小白’用户有意义的帮助。”

对于用户的争夺,专业人士认为,“行业的发展必然会加速用户争夺的激烈,这波牛市中很多APP都在抢时间推出,目的都是为了圈住用户。但圈住用户是一回事,保持粘性又是另一回事,如果真正出于长久考虑而不是为赚快钱,那么后期能把握客户心理,真正能为‘小白’客户实现简化投资的APP将最终取胜。”

而在盈利方面,尽管目前行业无一家APP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但却呈一片乐观之态。“如果做一件事情是有社会价值的,那么赚钱也将成为一种功能,把用户需求满足好,盈利也将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同样,方三文也认为,“未来在满足用户需求基础上,雪球会逐渐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及商业体系。我们认为建立在‘社交+交易’的风口上,盈利模式只是时间问题。”

而戴京焦进一步指出,在国外,金贝塔这类平台被称作smart beta(聪明的贝塔),在美国市场中,“聪明的贝塔”过去十年容量增长了不止十倍。整个行业将近4000亿美元的空间;在欧洲也是一样,在过去十年也有快速增长。但在中国,“聪明的贝塔”的比例还很小,刚刚被小部分人关注到,行业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广阔。

实际上,包括腾讯、百度、新浪等互联网企业都已经有股票资讯相关业务。例如2015年春节后,百度正式推出了百度股市通,基于百度大数据,为股民在全球股市提供最新选股信息。互联网巨头在这一领域的触角显然已经在深入。

一位投资者感叹道,“聪明的投资者显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在第一波赚快钱的APP消沉之后,这个领域行业的竞争才真正开始。”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小米:“互联网+”会掀起一场“新国货运动”

小米:“互联网+”会掀起一场“新国货运动”

进入海淀清河一带,桔黄色的MI字标志逐渐增多,循此轻易地找到了小米大厦。直达18楼,公司的人带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穿过一个开放式的大办公室,推门走进一间宜家风格简易装修的小办公室,我们就在房内的小会议桌旁坐下。

“这是你的办公室?”记者问工作人员,“不,是雷总的办公室。”这间全球非上市公司估值最高的新创公司掌门人的办公室,略略让记者有些意外。从进门到坐下,公司里一种直接、简单的平民化气息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不是就是互联网公司的气息?

过一会,雷军结束一个会议,一个人推门进来,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专访。

小米是一家什么公司?“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的模型

《21世纪》:小米有很多面,在您看来,小米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雷军:我们已不在意大家说我们是什么企业了,是一家好企业最重要。如果非要说,我觉得小米是一个新形态的企业。我们刚开始讲叫“铁人三项”,“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的模型,就是一个实体有很多面,是一个交叉学科的产物。

小米肯定是一家手机公司,同时又是中国一家电子商务平台,还是中国前几大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今年移动互联网的收入就有五六十亿元人民币了。(移动互联网服务收入)才刚刚开始,占比可能比例还不高,明年就会过百亿。

从手机角度看,我们已经是中国第一大手机公司;从电商角度看,GMV超过千亿元,阿里巴巴、京东之后的排名就是小米网了,排第三名,唯品会、美团的GMV都比小米低;从互联网服务收入,过百亿只排在BAT之后,排第四名。

从不同的侧面再看小米,小米都很不错。或者说,小米是一个三好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1世纪》:与五年前小米创立时相比,手机产业似乎已经进入瓶颈,小米手机如何创新?

雷军:我同意智能手机创新到了瓶颈期,但我觉得瓶颈期不是坏事。到了瓶颈期,各个厂商才会用心地做好每个细节。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厂商没有时间停下来考虑细节问题。细节问题却往往是用户的痛点,比如永远觉得电池容量不够、永远觉得画质不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用户痛点问题很不容易解决,并不见得比进行颠覆式创新简单。

小米Note顶配版与小米Note的标准版是一样的尺寸,功能更多,逻辑更复杂。但顶配版的主板是全部重新设计的:体积是固定的情况下,实现了功能更复杂,而电池容量更大。实现这一点,暴力堆砌无法实现,需要花很大的代价。多大的代价?小米手机所有团队技术攻坚,为时数月,发布时间也因之后延。这些代价花很多钱,但不是钱能衡量的。

唯有解决用户痛点,才能完成平凡中的超越,在平凡中的超越是更有技术难度的超越。

小米下的是一盘什么样的棋?进行生态链建设

《21世纪》:2014年小米在快速扩张,我们频繁地看到,小米在硬件、文化娱乐、金融、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都有不少投资,您能否透露下,小米的整体布局是什么样的?

雷军:就是在进行生态链建设。在中国的公司中,小米是(互联网时代)最早启动的生态环境建立的公司,也是执行最快、执行得最好的公司。在五年的时间内小米投资了将近100家公司来完善小米的整个生态系统。有些事情不用自己做,而是通过投资进行生态系统展开。

《21世纪》:你们通过投资进入了很多行业,比如智能手环,空调等,这些在产品在小米体系中的地位是什么?

雷军:空调跟智能家居对接,手环跟手机对接,盒子跟电视对接,跟路由器对接,相当于三个核心产品的周边。小米做的本质是电脑+屏幕,智能手机是不是“电脑+屏幕”,智能电视是不是“电脑+屏幕”,小米路由器就是服务器。

如果说传统产业是“互联网+”的模式,硬件终端产业其实就是“PC+”,两者相互作用,推动智慧时代的到来。

《21世纪》:从整体上来说,小米科技的业务模块如何划分?

雷军:小米基本业务有三块,手机部门、电视部门、智能家具部门;中间业务是MIUI操作系统,云服务,游戏中心,小米金融四块,面向前端,也就是客户端的业务有两块,就是小米网和国际业务。

21世纪:小米金融刚刚进入了互联网金融,对于这一块业务,小米有哪些构想?

雷军:小米还是在摸索,还没有定下来,我们定下来的几个东西就是怎么改善用户体验。比如说一个用户要借两万块钱,借还是不错?能不能保证一分钟借出去,不需要任何东西。这就基于大量的云服务、大数据技术。

21世纪:小米与其他电商平台相比,大数据方面的优势是什么?

雷军:电商看到的只是电商的数据,小米看到的是用户使用手机的所有行为,当然这些行为是以数据方式存于后台的。小米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就是基于数据对用户画像进行商业决策。

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早就开始了”

21世纪:小米在很多行业都取得了成功,互联网思维支撑着小米不断进行边界拓展,那么您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雷军:我觉得互联网思维是经过互联网几十年发展中积累下来的方法论、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方向论用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点石成金的效果。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因为这些价值观,方法论都是互联网行业经过激烈竞争之后总结出来的。互联网行业为什么会有极度恶劣的竞争?因为赢家通吃,赢家把其他对手都搞死了。

在互联网行业生存,一上来就要追求极致,就像两强相遇勇者胜。什么叫勇?就跟黑社会打架一样,先捅自己三刀,然后再跟你去拼命。不要命地追求极致。所以互联网对极致的追求,如对用户口碑的追求,对速度的追求,都是极致的。

还有极优性价比,小米手机价格定那么低,在传统模式看来,就是先捅了自己三刀。

《21世纪》:极致应该算是一种目标吧,那么达致这种目标的手段是什么?

雷军:极致也是目标,如果实现不了极致就会死在路上。其实很多传统企业也可以实现极致,能否实现的根本原因是改变价值观,变成纯粹的互联网思维的价值观。互联网给这个世界最关键的改变是信息比较对称,信息对称以后正向口碑和负向口碑都是对称的,在信息这样的情况下,做假的代价很大,做好的成本也很高。

在信息对称下,厂商敢做假吗?任何一个同行拆解,说数字是假的,就会衍化为一场灾难。传统环境下,厂商造假,曝光很难,信息流动慢。在互联网时代,监督由网络人民战争完成。互联网的极致就是被监督出来的。

互联网也不是全都是美好的,也有坏的。只是总体上而言,在激烈的竞争与网络人民战争中,整个道德标准,整体对产品要求是特别高的。骗子还有,但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的第一点,在极致的思维下,就会极度重视口碑,口碑背后有一整套改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效率,实现极优性价比的体系。必须这样做才能生存,才能无敌。

如何做到极致,赢得口碑,必须专注,技术迭代很快,您得比同行快。专注、极致、口碑、快,是互联网“七字诀”。

《21世纪》:现在大家都在提互联网+,您觉得这一领域的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雷军:早就开始了。互联网最先冲击的其实是软件行业,20多年前我们当时进入软件业,做金山软件,最早感受到了互联网对软件业的冲击;接下来冲击了媒体行业,从门户、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移动APP媒体,传统媒体已经被史前化;现在才开始冲实体经济。行业必须革命才有出路,金山以前是被革命者,现在脱胎换骨成为革命者,我们革命更彻底。

互联网+掀起“新国货运动”从细节入手,解决用户痛点

《21世纪》:那么这种互联网思维的操作是否可以复制到各行各业,产生了一场场革命?

雷军:小米做的就是把互联网思维向各行业复制,铁人三项,小米电商,生态链建设是这一思维的结果,在这一思维下,会产生更多结果,每一个结果都是一个创新型的业态。小米现在手机、电视行业,未来会在更多行业产生类似效果。

除了小米在这样做之外,很多行业都已经开始了,小米算是最早的践行者,却不是唯一的践行者。你或许不知道,包括眼镜这样传统的行业都开始了小米化,也就是“互联网+”。“互联网+”会掀起一场运动,我称之为“新国货运动”。

这场新国货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十年之后,中国所有的行业都会变好,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形象会彻底为之改观。

《21世纪》:回到刚才的话题,如果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那么小米如何胜出?

雷军:我觉得小米能够胜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举一个小例子,我们一个月前发布了小米插线板,插线板在中国品牌很多,大家都觉得没有什么创新空间了。小米用了一年半时间,花了1000万费用研发插线板。4月8日发布后,3分钟卖掉25万只,整个四月份因为产能问题一直供不应求,不到一个月就卖了60万只。

插线板有什么创新空间?小米的插件板用小米盒子同频,可与小米手机互动;同样的功能,小米的体积小了一半,方便出差携带;带三个USBhttp://product.it.sohu.com/list/subcate_682_1.html高速充电器,能充苹果、iPad;然后所有的线,插头都极为精致,售价只有49元,一般的插线板售价超过200元以上;再看看包装,跟apple watch的包装一样精致。从细节入手,解决用户痛点,小米是这样胜出的。

《21世纪》:小米这样做,会不会让同行觉得没有了生存空间?

雷军:不是把他们搞得没法生存,我们是倒逼所有行业都改变。插线板其实是小米和中国第二大的插线板公司合资生产的,小米教他们互联网+。事实上很多行业都被小米搅局了。除了插线板,我们去年搅局了一个行业,就是充电宝,我们的铝合金充电宝做很精致,售价只要69元。我们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售价都在200元以上,质量还很次。

小米在刺激同行,这些行业如不改变,等搅局者来变,生存空间就没有了。小米发挥的是鲢鱼效应:把“互联网+”注入这些行业,用极致的思想改变行业。于是一个结果产生了,中国产品不再是低劣产品的代名词,而是全球最好的产品。

在智能硬件领域,小米已经投资了29个公司,未来会投资100家。小米希望把这100个行业搅和起来,用互联网的方法把中国企业变成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企业,让中国在这些领域成为全球最佳商业实践。那时候中国制造就变成了中国智造,而不是依托于低成本劳动力,劣质,低价的代名词。中国正处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小米希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小米的边界“还没有和行业讲透的是云服务和大数据”

21世纪:听您这么介绍,感觉小米是一家很有野心的企业,那么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小米的布局是否覆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雷军:没有。我们就做了几件事。我们只是做了手机、电视、智能家居。在这些设备后面,有操作系统(MIUI),云服务,互联网金融,在这些设备里面有芯片。区别是,以前的硬件只是硬件,现在的硬件是入口,后面是互联网服务。

因为通过小米的入口,可以访问很多互联网服务,这些服务又跟生活相关,所以看起来小米就进入了很多领域。

《21世纪》:小米的投资布局,也被业界不少人认为是行业的一个风向标,您能否透露一下,2015-2016年,小米有哪些战略投资?

雷军:布局已经结束了,牌都在桌子上了。还没有和行业讲透的是云服务和大数据。小米的智能家居战略发布了;内容生态链10亿美金投资也发布了;小米金融发布了,唯一没有发布的是小米在做芯片,但行业内基本也都知道了吧?过去五年的小米在幕布后面,布局完成,小米大幕全部拉开了,所有的角色都在舞台上了。

过去五周年小米在布局,五周年之后布局就告一段落了。基本就是这几个业务模块,每个业务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腾讯投资穆亦飞:公开分享腾讯互联网医疗投资理念

腾讯投资穆亦飞:公开分享腾讯互联网医疗投资理念

  腾讯缺乏对中国医疗体系和医生群体的深刻理解。说到传播,“微信圈里某些疯转的‘健康帖子’堪比百度竞价推广里面的虚假广告,不仅普通百姓转,还有医生转。从腾讯布局丁香园和挂号网的动作来看,其进军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意向强烈,从丁香园的年轻医生,到挂号网的七旬名医,腾讯似乎也充满纠结和困惑。”

2015年6月11日,在“第五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大会”的主题分享环节,腾讯投资执行董事穆亦飞指出,腾讯并没有想过要颠覆医疗,而只是作为修路者的角色,帮助创业者开车开得更快一些。穆亦飞认为,医生、医院、患者、药品公司这四个角色中,任何一组都可以成为互联网创业的切入口,比如病人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医生和医生之间的交互。本文转自投资界,以下为穆亦飞演讲全文

刚才主持人说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引发了BAT三家疯狂的投资,我觉得很好,至少腾讯还是比较冷静的,其实我们投得并不多,去年一年投了一些优秀的公司,但今天这个场合应该是腾讯第一次向外界传递我们所理解的互联网医疗行业。为什么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没有对外出声,没有把我们的观点呈现出来呢?坦率讲是觉得我们不懂,我们是个外行,我们在专业领域里面,在座各位都是我们的老师,所以今天我也非常诚惶诚恐能站在这个地方,跟老师们讲一些我们不成熟的见解。

  互联网不会颠覆医疗

比起我们的老祖先,现在人的脑容量平均值是下降的,也就是说比5万年以前的人要笨。这个我非常诧异,为什么呢?因为老祖先他们要掌握的技能非常多,他们要知道麦子怎么种,见到老虎怎么跑,打不过的动物怎么打,水果怎么采,邻居有不怀好意的人怎么去提防他,他要操心的事很多,可是现在人除了自己所掌握的之外,对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是一无所知的,比如我只知道腾讯投资是怎么样的,但一棵玉米上长几个玉米棒子是不知道的。

为什么即便如此,我们的社会在不停的飞跃和不停的进步呢?是因为5万年以前我们的老祖先发明了文字和语言,所以他们可以用实践以外的虚构的精神上的理解,达成一些共识,然后可以把这个信息非常快地进行复制和演化。其实那时候人类就有别与其他动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因为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的认知革命,就是互联网革命。可能对于我们非常多的传统产业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帮助,但腾讯一直不认为互联网是要颠覆医疗的,腾讯是个修路的,把路修好了之后路上跑的车还是各位去开,我们只是帮助大家能开得更快一点而已。

  医疗健康领域市场足够大,并会持续增加

首先互联网认知革命到来,医疗健康领域是我们一个重点的修路方向,是因为这个领域足够大。首先中国医疗卫生的产业到2020年有5~8万亿市场,非常大的市场。腾讯是靠游戏起家的公司,整个游戏市场连这个零头都不到,但足以支撑起这么大的上市公司,这个市场更大。

即便如此,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的GDP的占比相比其它国家还很低,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市场还会增加。我们认为有四个角色,医生、医院、患者、药品公司,任何一个都可以变成互联网的切入口。比如病人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医生和医生之间的交互,我们大家知道丁香园一直在做这件事。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动怎么做?当然现在有非常多的创业公司也在切入这个领域,所以这里面任何一组都可以成为大家的突破口。

有一个新闻,本来一个学生想考同济医学院,可是后来怕被砍死就算了。现在新出来的毕业生,他们把研究生当作是十年前的本科生用的,为什么医生不满意呢?第一个原因是怕被人打,第二个原因是收入太低,第三个原因是考试难、SCI难、升职难,主任和副主任不死,自己基本上不去了。医院有什么不满意呢?医闹多,伤医事件又出来了。大医院病人很多,但其实缺乏高质量的病人的,14块钱一个专家号,一天看200个病人,其中180个是他的徒弟的徒弟就可以搞定的,但直接找到他,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质量是难以平衡的,怎样尽可能地压缩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其实很难平衡。患者更不满意,救医难、看病贵,好不容易挂个专家号,2分钟就赶出来了。

  医疗行业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

不信任成本;

信息孤岛。每个医院的数据和其它医院是不能打通的;

低效。挂号和付费的窗口要去两到三次,路线设计的是上楼下楼,最简单的一件事是整个就医流程没有人想过用户体验优化,当然很多地方也很低效;

缺少有机层级。我们医院虽然有一级、二级、三级医院,但彼此之间没有层级的,我们的小医生、中医生、大医生和专家,在本院还好,跨医院的没有层级结构,所以这些都导致了不满意。

  移动互联网可以为医疗带来哪些改变?

互联网可以降低信息获取或者是对接的成本,提高效率。具体的表现方式是用重构的方式,二是异步化,最后是结构化和标准化,从而去中心化。

这里面有几个案例,首先是滴滴打车,最直接地降低了出租车和乘客之间的撮合成本。右边的案例是丁香医生,这是它的移动APP,可以看到,原来对医疗毫无所知的普通病人,怎样最短的时间找到那么多精准信息,可以找到附近的药店或者专业的医师咨询,这个就为患者提供很好的入口。

医疗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所以专业的服务信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确越好。在当前的社会可能需要做一些减法,有时候找到的信息是带有“推广”两个字的,这个信息我们需要减掉的。我们去找医生,让他推荐医生是更加靠谱的,因为他有专业的筛选。

再看一下重构,这是我们投的杭州公司叫优先点菜。我们知道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帮你预约餐厅、排队类型的公司,其实餐厅的痛点是翻台率提高,我们知道去就餐坐下来才看菜谱,才点菜、下单、买单、结帐、开发票,这里面一统计真正就餐的时间只有二分之一,剩下的二分之一是做点菜这类的事情,如果我们把这类事情跟就餐无关的在路上就解决,快到餐厅的时候发一个信息,比如我离餐厅还要50米,餐厅就把菜放上来,吃完就可以走,我可以解决一半的时间,餐厅也可以节约一半的时间,我们说这是一个流程的重构。

当然还有成本的重构,比如电商的重构,把原来的人员成本变成仓储重构。另外我们投的是一家是挂号网,这也一个效率的提升。

另一个是异步化,大家知道中国只有300万的医生,其实这300万医生还是有水分的。因为以前是同步化,我来这是要跟他发生交互的,这个大量的耗用专业人士的时间,但互联网可以异步化,所有的方案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或者互联网平台进行周转,这个是一对多的异步化工具。

最后是一个结构化和标准化,以前的数据信息都是孤岛,数据无法打通。这是国外公司的尝试,这是中国另一家公司的尝试,成为本次之间能读懂的数据,病人把自己完整的病例进行归档,进行汇总。

去中心化,现状是医生、医院,只有在医院的医生是所有的医疗业务核心,未来我们希望去中心化和多中心,无论社区医院和药店都发生多中心的联系,这样会更有效的提升效率。

  最后总结一下腾讯的观点:

相较前沿理念,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利用互联网对现有体系改造。

互联网医疗是服务而不是简单商品,不能脱离线下和专业人群。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医生是不会失业的,我们认为医生永远是医疗服务的核心。

数据是服务的核心。腾讯是希望做一个大的数据平台来支撑各个创业公司,或者生态环境的数据整合。

最后我们希望是一步一步向外渗透,当然腾讯内部还有一些关于医疗行业的漏斗模型,这里就不拿出来的。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红海时代,App如何避免陷入产业链底端

红海时代,App如何避免陷入产业链底端
  古往今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日渐成熟的今天,其利润空间也越发可观,但随之而来的竞争同样激烈,以App领域而论,如今App总量保守估计也要有千万之众,因而说移动App已经处于一个红海厮杀的时代,但作为App从业者,如何能够避免淹没在红海时代的浪潮之下呢?

  解决用户痛点:App增加粘性的关键

“随时随地随需”是移动App的主要特征,App从业者在立足于此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对产品的把控。很多人都陷入一个误区,片面的认为移动端产品只是对PC端产品的延续,如果抱着这种观点来做产品,那么势必会陷入红海时代产业链的底端而不得翻身。

事实上,作为移动时代的典型产物――App,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不过随着竞争的激烈和市场的深挖,在加上用户需求已经产生极致的改变,从业者面临的压力剧增。

这个时候如何做呢?我们以应用类工具为例来探讨一番,大家都知道,当初工具类产品出现的初衷就是解决用户的某点需求,像美柚App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女性朋友比较难以启齿的经期间的一些问题,而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和竞争对手的疯狂围堵,美柚对原有的产品进行了系统性的升级,发展成一个为女性提供备孕、怀孕、育儿、社区交流等功能服务,这样不仅增加用户粘性,还是其奠定女性助手类手机软件的霸主地位。

纵观业内的App,能够有效抓住并留住用户、打破竞争对手的围追阻截,都成功做到随着用户需求的极致变化而做出相应的产品升级,像驾考行业内的App易驾考、餐饮行业内的App饿了么等等都是如此。

  完善产品的变现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发酵加剧行业内竞争,而App必须解决产品的变现问题。做过App运营的人都会感同身受的是,App的成长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烧钱史。

仅靠创业者的筹集资金是远远不能够支撑昂贵的运营成本,这个时候可以从完善产品的变现模式来着手。

红海时代,App如何避免陷入产业链底端
  一般App的变现模式大致如下,首先是通过信息推送、广告宣传等渠道吸引受众,然后通过灵活产品形式、精准丰富产品内容来留住用户,进而通过优良性能、便捷服务和极致体验形成核心粉丝群,做到这三点之后无论是在知名度上、影响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接着主要的变现途径就是通过广告渠道。

不可否认的是广告渠道是App变现的主要途径,但是对于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从业者而言,还要开拓更多的变现途径,对产品的变现模式进行完善和深挖,可以通过App为切入点,把自身的服务范畴延伸到整个行业之内。

在这个方面,包括美柚、快的打车以及易驾考等都是值得借鉴的例子,像易驾考App作为一款驾考学车软件,其变现形式除传统的广告模式之外,还整合驾校资源以及整个汽车市场等。

  整合包装“取悦”资本方

当前市场上运作较为成功的App,绝大多数都有强大的支持,百度系、腾讯系和阿里系等出身的人在资源和人脉上是普通的App从业者所不具备的,而作为普通的APP开发商,此时要包装自己来寻求强大的靠山,像天使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等等都是潜在合作者。比如当下较为火爆的点餐App――饿了么之所以呈现出爆炸式发展就是因为其背后的强大资本机构的支持。

在前文也说过,App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烧钱史,对于从业者来讲,除了提高自身产品的变现能力之外,还需要做的就是寻求资本方的支持,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有着非常充足的资金来源。但想要得到资本方的投资和认同,要做的工作很多,可以从组建基石团队、打造产品完美发展愿景等方面做起,当然通过资本方的路是寂寞的、艰辛的。

在App市场呈现出血流成河的惨烈竞争时代,想要保证自己不被湮没,就必须解决上述的几点,解决用户痛点可以保证App庞大的用户群体,提高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行业占有率,而完善变现模式、提高变现能力和打通资本方可以保证资金链不会断裂,这样可以保证在记录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红海时代的破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