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争夺酒店业务,OTA们都是用什么手法烧钱的?

为争夺酒店业务,OTA们都是用什么手法烧钱的?
  过去一周,虽然携程经历了网站瘫痪12小时的巨大失误,但也顺利收购了艺龙,更加确定了在OTA业的领头地位。而对于携程而言,某种程度上,其酒店业务一直是它的核心所在,在2014年全年73亿元的营收酒店业务营收32亿元,占比41%,所有业务当中最高。

酒店,正成为携程的命脉,而其先后与同程、艺龙的投资,以及传说当中与去哪儿的合并,无一不是出于这个维度竞争的考虑。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这个产业,从平台到垂直,竞争的力度正越来越大。

 平台角逐

酒店行业佼佼者不多,基本是携程、去哪儿、艺龙三家鼎立,后来美团、大众点评、也加入其中,市场玩家不多,也却各有特点。

资本丰富的一站式服务型玩家――携程、去哪儿。携程、去哪儿涉及机票、酒店、渡假、企业商旅、景点门票、餐饮等许多领域,以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这类玩家由于资金雄厚、不差钱,在酒店业务优惠力度也相当大,酒店70%属于直签,除此之外,平台亦可利用大数据专攻酒店大数据业务。

集中发力单一型玩家――艺龙,如果说携程、去哪儿们追求的是“全面发展”,艺龙则专注于酒店预定。尤其是中低端的酒店预订业务,并自研基于云端和支持移动设备的云掌柜和住哲酒店库存管理系统为其助力,一直致力在技术、产品和营销上加大投资力度。

渗透拓展玩家-美团、大众点评,这类玩家采取走捷径,利用平台强大的流量入口,以及移动端众多忠实的用户,虽是后起之秀,但是也笼络了大量酒店与之合作。以大众点评为例,在酒店旅游业务上,大众点评营收是年初的5倍,覆盖酒店数相比年初增长近10倍,订单量是年初的6倍,海外优质商户数增长了10倍,海外用户数已达年初的近4倍。

虽然玩家类型不一,但抢占市场的打法一致――价格战,利用线上预定优惠的价格以及返现金券赢得用户,前期一直是“烧钱”模式大量投入,但回报甚微。

从财报数据来看,各类玩家在酒店业务都有较大涨幅,但携程2014年Q4财报显示净亏损为2.24亿元人民币,去哪儿、艺龙也同样亏损。截至目前,整个在线旅游行业几近集体亏损。以烧钱模式换用户似乎奏效,但其投入就像无底洞,深不可测。

钱烧去哪儿?

根据实际投入分析,不管是市场费用还是渠道费用,投入力度只会越来越大,资金也会越用越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价格血拼对于行业的恶性影响已经通过财报逐渐显现,并不是长久之计。

各个玩家在争夺市场中,占一大头就是产品渠道费用。以去哪儿为例,2014年Q3、Q4,去哪儿产品渠道费分别为1亿和1.11亿,直销酒店间夜数分别为510万和588万,每间夜直销库存的获取成本为19.6元和18.9元,而间夜营收为11.2元和11.5元,对比明显入不敷出。

而另一烧钱的就是市场营销费用,主要包括如返现和流量费。携程2014年Q4市场费用较2013年Q1增长了164.5%;同期去哪儿市场费用加流量成本增长了94.6%。

用返券争夺旅客投入也越来越多。2013年Q3到2014年Q3,携程返券成本从约占酒店业务收入的18%升到21%,携程2014年返券成本约为5.76亿。但由于无法区别用户复购原因,所以返券投入吸引的客户收入也计入总营收,从总营收看,仍然亏损。

现在市场竞争导致价格战越演越烈,惨烈的“肉搏战”从年初打到年终:酒店返现金、机票平台战、景点门票1元钱……各种烧钱,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趋势。

 内忧外患

这种情况下,OTA们似乎唯一的出路就是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抢夺更多的客户和眼球,因此也不得不进行疯狂的广告投放和不断推出各种市场营销活动。一方面佣金比例不断下降,一方面还要不断追加市场成本,商业前景堪忧,

而各大知名酒店都在大力推动自己的官网建设,在价格区别不大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是这些酒店官网直接下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些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的APP应用,也进一步加强了自身互联网业务获客的能力。

加上微信公众号以及酒店自己推出策划活动,同样在移动端,帮忙抢占了用户,线下酒店开始不断优化服务,转为自营模式,逐渐弱化平台依赖性,这无疑是对线上平台最大的隐患。

目前酒店行业仍处于草莽阶段,格局尚不明朗,线上线下没有形成无缝对接,酒店O2O难成闭环,因此线上各玩家除了烧钱模式饮鸩止渴之外,还得拿出点真本事。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别问我深度链接是什么 没有它移动营销会少很多粉丝

别问我深度链接是什么 没有它移动营销会少很多粉丝
  深度链接是Deep Linking的中文意译,它是移动互联网的链接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以绕过被链接网站首页,直接链接到分页,目前主要由APP开发者通过主动内嵌一种网络编码方式来让更多的智能手机用户发现应用中的相关信息,促使不同APP间可以像网页链接一样产生平台间的跳转与浏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当站点内链接深度增加,内页的互访性能也就提升了,使得一个站点每个内页都具有相关性,大大节省了用户时间,提升用户体验。简言之,深度链接下的APP不再是独立的个体平台,更像是网站一样可以相互友情链接的移动网络媒介。

为什么在移动互联网下需要深度链接呢?这里并不讨论网络技术层面的意义,主要是从消费者角度来进行分析。移动互联网营销是一种粉丝经济,粉丝们通过社交网络将鲜活生动的个性内容,在品牌社区进行分享、对话,把被工业社会、大众营销烤干的人情又重新湿润起来,所以也称”湿营销”。这里”湿”的本质其实就是回归人性的真诚关怀,回到人类那个充满感情和信任的社会中。”湿”营销的结果不仅能产生用户,更能产生乐于传播品牌的用户(社交网络口碑)。可以说移动互联网营销是一个”无粉丝,不营销”的年代。很多客户都在津津乐道自己在微信平台通过活动或者一些吸粉工具吸引了多少粉丝,其实留住粉丝比吸引粉丝更重要。提升粉丝黏性主要是要通过与粉丝们的互动,互动的形式不仅是联系与沟通,还包括通过内容推送、通过各类线上与线下的活动、通过品牌社群让粉丝通过参与获得良好的品牌体验,从而实现营销目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接触点变得非常丰富,拥有更大的自由度与机会。这给习惯于传统营销方式的企业带来很多困惑,因为在传统营销时代,其实就是争抢眼球和流量经济的时代,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多是一些信任与体验,具有深度链接的APP应用对于粉丝来说就是满足他们需求的有效方式之一。

以上的解释说明了为什么要推出深度链接。从网络技术层面上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部分流量入口都已经变成了各个APP的应用,而非浏览器。这样的结局就让搜索引擎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优势越来越少,更多的流量被分散到了各种功能的APP的应用上,而搜索引擎所能获取的移动互联网数据仅仅限于网页,对于各类APP内的信息搜索引擎完全无从获悉。有调查发现,80%的移动互联网流量都是通过各类APP的应用创造的,而通过移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流量还不到整个移动互联网流量20%。也就是说,当我们拿出手机的时候,打开微信、QQ空间客户端、谷歌地图、掌上公交、支付宝钱包等这类APP应用的几率要比我们打开手机浏览器的概率高出几十倍,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完全脱离了浏览器这个入口工具,这也就间接的让移动搜索引擎失去了意义。可见推出深度链接是为了顺应用户开始转移至移动设备的大趋势,今天智能手机用户将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APP应用当中,而不是浏览网页。

如何做好移动互联网下深度链接在营销中的应用呢,微信营销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微信营销是指企业利用微信平台,通过向用户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实现企业品牌力强化或产品、服务销量增长的一种营销策略,这一营销策略对深度链接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以往在互联网下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可能也获得百万、千万的微博粉丝,但信息的单向传播特点仍旧较为明显,是否真正能够让信息融入受众心理还是个未知数。与微博影响不同,微信的强制推送功能使得信息能够百分百传达到目标受众,微信的特点是一对一地、互动式的私密营销平台,企业通过微信能够与用户进行更为直接的深入的沟通,这也使得微信营销的成本远高于微博,传播速度也比不上微博,但影响作用深远,这就需要运用深度链接通过微信转发将有价值的APP应用联系到需要的用户那里。因为一个有价值的APP应用在微信上的传播一定是到位的,或点对点的,这就有点类似口碑一样,一定会比广告值得用户依赖。从消费者心理角度讲,微信粉丝的质量显著高于微博粉丝的质量,这主要得益于微信的”互动性”优势。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最大的亮点是支持语音对话,丰富了传递信息的渠道,帮助企业或品牌和用户之间建立联系与沟通的平台,消除信息不畅的障碍。

深度链接的营销应用说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营销需要更多地关注人,关注客户的沟通方式。从消费者心理角度讲深度链接的营销内容要深刻理解、洞察消费者需求,真实的情感,让营销内容更加贴近客户生活。深度链接要求在移动互联网下营销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内容与消费者密切联系。如果当用户感知不到营销信息对他们的价值和意义时,接受度将会变得低,很容易被淹没和忽略。只有当内容与消费者产生互动并变得非常重要与有价值时,消费者才会信任内容,深度链接的营销应用才有意义。在深度链接下移动互联网营销产生了很多新的模式,如精准广告、品牌社区、网络视频等营销模式。这些模式表明运用深度链接的移动互联网营销关键是需要理解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而获得回报的过程不是简单地信息传播。所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不论如何发展,对于企业营销来说,竞争优势的唯一可持续来源就是更好地理解客户心理。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联想三个手机(手机app)品牌同时作战 杨元庆强调互联网化

联想正在努力改变自己的PC气质,变得更加年轻化。5月28日,联想Tech World大会在北京举办。除了发布一系列新品外,联想还发布了“ZUK”这个新的互联网手机品牌。

事实上,联想正在建立更多的“互联网”品牌,以实现短平快的“小舰船”作战。

第三个手机品牌

在联想与MOTO之外,联想又有了第三个手机品牌“ZUK”。

联想投资的互联网业务子公司神奇工场,在5月28日正式发布了其手机品牌“ZUK”。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神奇工场于今年4月1日正式成立,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领域业务。

神奇工场CEO陈旭东表示,“首款ZUK手机定位中高端,将于下半年发布,希望通过高性能的硬件配置、极致的用户体验、创新的商业模式赢得市场口碑,打破现有智能手机市场格局。”

此外,ZUK将不会采用机海战术,每年仅推出一款手机。值得注意的是,ZUK的推出除了将与小米、华为等国内手机厂商对阵后,也将不可避免地与联想旗下的手机产生竞争。

事实上,联想此前也推出了自己的首款互联网手机乐檬K3。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刘军表示,联想与MOTO两个手机品牌,未来还会有更深层次的融合。

他表示,虽然去年开始,MOTO就开始作为联想旗下的产品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了,但是,此次Moto Maker开始向国内消费者提供服务,才正式标志着MOTO品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全面“互联网化”

建立互联网品牌的并不只有联想的手机。

就在一周前,联想推出了全新的智能电视互联网品牌17TV。新发的55嫉缡樱3999元的低价外,还选择了天猫做为独家销售渠道。此外,全系的17TV产品都基于阿里YunOS进行深度优化。

线上品牌的推出,源于联想智能电视在线下的惨淡。

资料显示,联想的电视业务在2011年成立,推出多款智能电视,但销售业绩并不理想。

据记者了解,联想电视的销售团队并入PC业务,而电视产品团队则加入新成立的电视公司继续研发“17”电视。

IDC中国研究总监王吉平对记者表示,17电视与联想电视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产品,而是在于这个电视团队从过去属于联想内部,变成了联想投资的外部公司。“互联网时代,一切都被打散了,这要求大企业们要转变模式,从大航母变成小舰船,短平快作战。”

联想的互联网化并不仅限于硬件。

“茄子快传”是联想一个团队开发的设备间快速传输文件的应用。它是独立于联想而存在的一个品牌。

王吉平对记者表示,互联网时代,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降低,众多企业都在做多品牌策略,这其实是以前多个产品系列的变通,并不会造成内部竞争。

正如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tech world 大会上所说,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联想,“别把我们看成是‘中年大叔’。”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复盘58与赶集之战:关于烧钱和变现的更多观察

复盘58与赶集之战:关于烧钱和变现的更多观察

58和赶集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本来认为,像分类信息领域这种有强网络效应的领域,领先者将不断拉开差距,终局必定是赢家通吃,只是时间的问题。58这场仗打了这么多年,本来就让我有点意外,最后竟然选择不打了,更是出乎意料。在观察他们之间的战斗过程中,我也学习了不少东西,抛砖引玉,和大家讨论。

首先,两家的流量差距并不是很大。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百度指数的PC趋势和移动趋势的58和赶集的对比图。

复盘58与赶集之战:关于烧钱和变现的更多观察

在PC端,有接近10%的用户是把搜索框当成收藏夹来用的,所以百度指数一定程度代表用户访问(尤其是“主动访问”)的趋势。从这两张图可以看出,赶集和58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在移动端,赶集的增长势头甚至更猛。

这其实有点奇怪。在大部分的国家,分类信息网站都是一家独大的。

美国的Craigslist常年雄踞流量排行前几名(最近几年被Facebook和Twitter超过掉到第9名)。据说在移动端还一度超过google当过一段时间第一名。它的网站界面极其简单,信息其实也很杂乱,但是能长盛不衰,依靠的就是“网络效应”。 Craigslist的页面见下图。

复盘58与赶集之战:关于烧钱和变现的更多观察

Craigslist有三种网络效应:第一,C2C的“单边市场”――买家也是卖家,卖家也是买家;第二,b2C的“双边市场”――小商家是卖家,消费者是买家;第三种网络效应是我自己YY出来的理论,叫“低频品类间交叉销售”,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当你的大部分品类的体验比竞品好的时候,那些体验还不好的品类的需求端流量也会被带动,再带动供给端,逐渐改善体验。顺便扯开说一句,这种类似的网络效应也存在于搜索领域和电商领域,许多垂直搜索和垂直电商网站最后还是被百度/淘宝/京东干掉了,就是因为频次太低。

三种网络效应中,第一种(C2C)是最强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是最懒的,他们习惯了用一个网站,轻易不愿意更换,而小商家是很贼的,没有什么忠诚度,哪里有流量,他们就往哪里去;另外,C2C的“买卖身份会切换”的特性还会进一步增强网络效应。

为什么这么多年了,中国分类信息市场没有出现一家独大呢?

以下是我的一些猜想:

原因之一,过去几年间,中国的互联网渗透率、分类信息网站的渗透率都还在不断增加,所以分类信息网站花钱打广告还很有效。

读者请看2011年PC端的百度指数,赶集瞬间超过了58,那就是因为赶集砸了3个亿请姚晨做了一个“赶驴”的广告,而下半年58又反超,因为他们砸了5个亿请杨幂做了一个“神奇的网站”的广告。除此之外,在搜索引擎和网址导航花钱,也非常有效。

原因之二,中国的C2C领域的网络效应还不够强,而这又加强了“打广告还很有效”。

首先中国的C2C二手商品交易量远远小于美国(例:中国的新车销量已经超过美国了,但是二手车交易量还比美国低一个数量级;其他很多类目也类似)。Craigslist的五分之三的流量来自C2C的内容,而58和赶集的C2C交易带来的流量估计只有五分之一。

其次,58和赶集会互相抓取数据放到自己网站(几乎准实时),而且在中国这么做不违法,这极大地削弱了C2C的网络效应。

另外,Craigslist上面的“personals”那一大块(未满18岁请不要点进去),58赶集因为政策环境不一样,没太做起来,而这一块流量极大。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搜索引擎的黄颜色的搜索占全部搜索次数的差不多40%,基本上代表整个互联网的流量分布。

网络效应降低的结果就是,体验差距没有显著拉开。

原因之三,百度比较邪恶。

早年分类信息网站大部分流量来自百度(今天应该还有相当一部分)。分类信息网站既是百度的“内容供应方”,又是他的广告主。对于百度而言,最好是不要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这样大家就会拼命地在百度上花钱买广告。所以百度就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在“平衡”战局,谁落后了,就帮谁一把,把他的搜索结果多展示一些。(小度,你肯定不肯承认,不过,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哦。)

可能你要问了:好吧,就算烧广告费有用,但是人家从投资人那融来的钱总有烧光的时候,而你58都上市了,账上坐拥6亿美金,只要拼着把竞争对手烧死,不就O了吗?

58是否可以利用现金优势把竞争对手烧死呢?

我们先来看看58同城的财报。2014年,58同城的经营利润只有560万美金,而经营净现金流竟然接近1亿美金。下图是58同城2010-2014的经营现金流。

复盘58与赶集之战:关于烧钱和变现的更多观察

观察58的财报,会发现它大部分的经营净现金来自预收款项(Unearned Revenue)的增长,这个“Unearned Revenue”,就是这些小商户购买的“年度套餐”。在一个100%年增长的行业,如果今年就能把明年的钱给提前收了,意味着今年即使亏损100%,现金流可能还是正的。

58同城的良好现金流,不是因为它有啥秘密武器,主要是因为它恰好在一个奇葩的行业――分类信息。广告销售的对象是小商户,这些小商家不但不问你要账期,而且给一点折扣就愿意预付一年两年的广告费。

而赶集和58是同一个行业的,C端流量相差又没有那么大,那岂非现金流也很好?Bingo。设想一个敌人如果有“无限复血”的法宝,你怎么把它打死呢?赶集就是这种敌人,现金流太好。

下面是我根据销售额以及增长率估算出来的赶集的现金流。

复盘58与赶集之战:关于烧钱和变现的更多观察

你会发现,2011年其实是赶集最惨的一年,那一年的广告大战消耗了大量弹药,虽然流量增长很显著,但是销售能力没有跟上,导致2011年和2012年一亿多美金的巨额现金亏损。如果2012年58同城继续拼命,可能真的就把赶集的打死了,可是他选择了做利润,上市。结果赶集缓了口气,而且把销售能力给提上来了,靠打折促销甚至能卖出三年的会员卡,结果现金流在2013年大幅改善。

这下可好,怎么打呢?小商家的广告,基本上是按效果付费的,不存在独家性,即使你降价,也未必能攻击到对手的收入和现金流。

看上去,姚劲波的选择的确就是从成本端来攻击,想烧死对手。在上一次季度业绩发布会上,58放出消息,2015年不准备盈利了,要加大市场投入。换言之就是准备持续打广告来攻击流量端,不断抬高竞争对手的流量成本。 但是,

这场仗会打得很艰苦。

首先,移动互联网快速渗透,导致自然流量占比快速上升,同时互联网总体渗透率的增幅放缓,大家对广告的依赖都在下降。

其次,这是一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万一打到两败俱伤的时候,还有别的敌人趁虚而入,就麻烦了。

58现在战线拉长了,确实出现了新的敌人。一方面各个垂直领域都有新型的打法出来搅局,房产领域有搜房、链家、爱屋及屋,二手车领域有众多的B2C、C2C、C2B的新玩家,还有一堆像代驾、洗车、家庭保洁、厨师、美甲美容这种 O2O on-demand 服务。另一方面,一些大家伙也虎视眈眈,比如美团、京东、大众点评,甚至淘宝和百度,纷纷从不同角度切入本地服务(上门服务、外卖、生鲜等等)。

这些人都想当螳螂后面的黄雀。

所以,58和赶集都需要赶紧结束战斗。

58和赶集合并了,我其实心里还是有点小遗憾的,就像看武侠小说看了前两部,最后一部找不到了。不过,胡思乱想是咱的爱好,不如一起来YY一下――

接下来怎么搞?

我觉得,最重要的也是最紧急的事情,是“挥刀自宫”。说实话,以新时代的标准来看,58的体验糟糕透了(赶集也一样)。房产、汽车、招聘频道里充斥大量“钓鱼贴”(甚至大部分都是),虚假信息、重复信息。关键是,明明知道影响用户体验,还不敢动刀子,只能强行忍着。

为啥呢?一方面58需要各大中介公司交来的端口费用来和赶集打仗,另一方面,“钓鱼贴”常常都长得比较美,图片又好看价格还低,把钓鱼贴都给干掉了,不但影响收入,还会影响短期的用户数据――这些需求都是低频需求,口碑传播和重复使用的影响都需要较长时间,所以许多用户还傻乎乎的看哪里的信息多、价格好就去哪里。现在合并了以后,后顾之忧去掉了,所以应该赶紧把虚假信息全砍了。

另一个威胁来自高频垂直领域的新玩家。58现在的做法是,容易做的就自己做(比如保洁、美甲),不容易做的就接入第三方,同时投资一些领头羊。听上去很符合逻辑,不过执行起来挑战会相当大。58的组织架构、激励机制、核心团队的经验,都已经为做好分类信息网站优化过了。换言之,就是他的“基因”适合做线上信息运营和地面销售,但是直接做本地服务的运营,需要另外一些58不具备的(甚至可能是互斥的)技能,例如服务供应链建设和管理。

他的线上流量看上去是个优势,但是在 on-demand 服务领域,由于初期阶段的供给匮乏,需要依靠地面推广先点后面,线上的流量导入可能反而会同时伤害需求端和供给端的体验和口碑。怎么破?咱们以后慢慢讨论,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蓝湖资本”。

按照惯例,还是给创业者一些建议。

1)充分了解地形和规则,打起仗才能把握节奏,该花钱时就花钱,该变现时就变现。好的判断力来自于勤奋地思考和观察,而不是照搬别人(或国外)的经验和理论。

2)销售管理能力对于现金流还是很重要的。互联网的战争已经过了阳春白雪的时代了,公司是不是要做“重”,得由市场和形势决定的,不能凭兴趣。

3)有时候,乘胜追击,比上市更重要。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郭广昌也来玩P2P,目标真的是下一个陆金所吗?

郭广昌也来玩P2P,目标真的是下一个陆金所吗?

  6月8日下午些时候,有消息称,复星将于六月底开始建设P2P平台,目标是现在的陆金所。郭广昌,终于忍不住动手了,正式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

关注复星互金动向很久了,这里笔者将深度挖掘解剖复星进军互金的商业逻辑以及背后的博弈。

  复星此前在互联网金融的布局

  复星在互联网金融的投资,主要分为三类:

  与好基友马云的“基情”投资

在2010年,郭广昌就和好基友马云,一起设立了阿里小贷。互联网小贷公司的成立,使复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

当时的蚂蚁金服,可远非今日的蚂蚁金服。甚至一度是郭广昌为马云的余额宝信用背书。

五月底刚刚成立的网商银行,大家也可以看到复星的身影,持股为25%,仅次于阿里的30%。

在金融领域,随处都是可见的马云和郭广昌的合作投资。

  单独的投资

去年9月1号,复星进行了对随手记账APP随手记的千万美元B轮投资,本轮投资由复星集团旗下昆仲资本领投,随手记的A轮投资者红杉资本进一步追加投资。

随手记坐拥1.2亿用户,这笔投资是对互联网金融流量入口的投资,不可谓不高瞻远瞩啊!

  自设平台

今年4月8日,复星控股的上海豫园商城发布公告称,宣称拟投资参股设立广州复星云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互联网特色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其中豫园商城出资32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6%,而其余四家合伙人同为复星旗下子公司。

也就是说,通过参与阿里小贷的建设,和为马云余额宝信用背书,复星完成了对互联网金融的最初的积累;

通过对随手记APP的投资,完成了互联网金融入口的建设;

最护就是今年四月初完成互联网特色小贷公司的建立;

今天也就爆出了新闻,六月底,完成P2P平台的建设,平台正式上线。

  目前对于关于复星玩P2P一般人的认识

复星进军P2P界,有人主复星是要和平安的陆金所竞争;当然有人也和笔者交流道,说复星不是搞产业链投资,估计是玩产业链金融。

笔者认为,这两种解读度欠缺考虑,下面深度挖掘一下。

  下一个陆金所传闻

这个版本,乍看上去,十分有道理,稍微顺着分析一下:

1、复星产业投资,资产缺乏流动性

2、复星的保险业资产,也缺乏流动性

3、复星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集团,与平安集团类似

4、都在上海,自然目标定位在“远东非标资产交易中心”

  这么分析,感觉好有道理,竟无法反驳啊。但仔细深思,有以下疑点:

  (1)时间不对,发力过晚

作为郭广昌这种商界顶尖精英,而且是玩金融等投资的,为什么时间加入互联网金融领域这么晚 ,要知道,陆金所2011年就开始了。再怎么次,复星也不可能今天才动手啊,难道是战略疏忽,这个笔者认为不太可能

  (2)基因不对

复星集团一直都是号称”东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也就是说,它们的定位是长久的价值增值,通过资产增值来完成目标,而关键点不在于资产的流动性。

这个和平安的基因有区别。平安是金融集团,而复星本质是一个价值投资公司,两者诉求是截然不同的。

  (3)已打不过陆金所

现在,陆金所,羽翼已丰,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非标资产交易中心“;复星再去同城和平安竞争,这不是搞笑啊。

笔者认为,以郭的智慧,不至于笨到这种地步吧。

说复星想复制陆金所,这不是典型的想当然吗?

  供应链模式

当然,这会也有很多人的解读为类似产业链金融。

最好理解的例子,比郭广昌年长一点的,曾经的中国首富――刘永好旗下的希望金融,依托新希望集团,在农业饲料方面,展开供应链金融。

查一查复星控股的公司,大家或许会有以下发现:

“海矿+金融+互联网矿石交易平台+物流”;

“南钢+金融+互联网钢材交易平台+物流”;

“豫园黄金+金融+互联网黄金交易平台”;

“ROC+金融+互联网油品交易平台+物流”;

为此复星还将大力投资医药冷链物流、参股菜鸟、建设连锁物流天贸城、筹办食物冷链物流等;

未来还会积极推进产业融合移动互联网和金融的升级转型,发展出“产业+投资+金融+移动互联网”的模式等等。

似乎也非常有道理。

但是呢,你们觉得以郭广昌的眼光,真的这么低吗?况且郭广昌本人早就表达过”互联网金融就是把不该赚的那部分中介费用消灭掉,这是将来的商业模式“等意思,说明他就意识到了目前的问题。

所以,简单的认为复星玩供应链金融,那是对郭的低估。

最大可能――类似于保险成本吸储,产业投资开启新模式

复星的模式,实慢是模仿巴菲特的方式:保险+产业投资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双轮子模式,一个轮子以保险为核心,形成综合的金融集团,以期低成本获得大量资金;另一个轮子以产业为基础,进行全球投资,利用中国快速发展契机,以期获得价值投资收益。

应该说,复星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简单的模仿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不可能成功的,随便聊聊以下几点:

1、在巴菲特大规模组建保险公司时,机构们并未意识到保险是一种低成本获得资金的方式,所以巴菲特抢占了先机。

2、巴菲特本质上是一个企业家,而后才是一个投资者。巴菲特入股的企业(长期持有的),一定会对企业进行改造,和李嘉诚一个思路,而非简单的买入卖出。

3、巴菲特进行的是企业投资,而郭广昌的复星进行的是产业链投资。

所以,在比较这两家企业时,他们的逻辑肯定要仔细思考。

但是,复星为什么现在才加入互金战场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复星扩张速度,一直被资金限制

产业链的投资,涉及大量资金(德隆的死掉,就是资金链断裂)。目前国内保险业的竞争,过于激烈,复星不可能通过保险业,获得大量低成本的资金。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也不可能,因而,资金的缺乏,直接限制了复星扩张的节奏。

而刚好,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展开,或许能够解决目前复星发展的困境。

  (二)、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目前介入,时间点恰好

由于资金的吸收,涉及非法吸储非法集资等问题;若复星过早介入互联网金融,吸收民间资金,这个法律风险,太高了。

(万达目前也介入房地产众筹,宣传12%的年化收益率,其实说白了,就是自融,只不过打着众筹的幌子,进行着互联网金融创新,法律的风险目前已经非常明晰了)

目前互联网金融刚刚火热,温度刚刚好,恰逢国家政策宽松,试探性介入进来,以P2P名义,吸收资金,合适。

当然,笔者有理由认为,像这种顶尖商人,通过最近两年的观察,市场的表现,已经试探出政府监管底线,应该是有可能的。而且他们本身也有一定的消息来源,对法律政策的把握,应该非常成熟。

所以,基于以上考虑,复星进入太早,那就是作死。在搞清楚具体情况后,也通过参与马云主导的一些互联网金融投资,渐渐摸清楚了政策和法律等因素,才下决心尝试P2P。这一天,郭广昌等了好久好久。

  (三)、如果事成则开启全新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模式

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做产业链的整合投资或者是巴菲特那种投资模式,最重要的就是低成本稳定的吸收现金。

在保险玩不转的情况下,搞清楚了国家法律政策的底线、容忍度等,尝试一种新的获取资金的方式,通过互联网金融或者P2P,应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此种方式完全可以实现复星的愿景,甚至更进一步的讲,开创了”东方伯克希尔・哈撒韦“新模式。

总结全文,笔者认为:复星低调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低成本吸收储蓄,类似于巴菲特的保险模式低成本吸收储蓄,进而进行产业投资,实现产业链整合,最终达到价值增值的目标。

这应该说是复星投身P2P的最大可能。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支付宝携程宕机:互联网便利背后的危机

支付宝携程宕机:互联网便利背后的危机

  5月27日下午到夜间,很多用户发现自己的支付宝无法登陆。引发各种恐慌和猜测。5月28日凌晨,支付宝官方回应:“因杭州市政道路建设导致网络光缆被挖断,从而使部分用户今日下午短时间出现了无法正常使用支付宝的情况,对此深表歉意。也非常感谢大家的理解!给大家添麻烦了。“

支付宝方面还对外表示,会推进技术的升级改造,继续完善异地多活的系统架构,未来即使再次出现光缆被挖断等意外情况,进行异地切换时,也尽量做到让用户最小感知甚至无感知。

就在大家松一口气的时候,28日上午又有携程的用户发现携程APP的数据出了问题。

携程方面称,部分服务器遭到不明攻击,导致官方网站及APP暂时无法正常使用,目前正在紧急恢复,但目前无法给出具体的系统恢复时间。

随着这几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方便快捷的互联网的服务,但是这两天的事情告诉我们,在方便背后是黑色危机。

离不开的互联网生活

5月27日,是笔者一些收入入账,信用卡还款的日子,查看下支付宝的账单,看看水、煤、电缴费,看看信用卡还款情况,看看理财账户的收益,支付宝都是方便快捷的方式。

而在数千里之外的一次施工,就可以让一切中断。你的隐私暂且不说,支付宝余额、余额宝的理财都是真金白银。网络出点问题也好,阿里的服务器有点麻烦也罢,你的钱就会成为一笔糊涂账,这是很可怕的。

同样,现在很多人都依靠携程预订行程。尤其在携程投资易到用车以后,出行从订机票、出发车辆送机场,到落地对方城市车辆接到酒店,再到酒店住宿,返程机票,车辆接送,几乎走了一条龙的服务。

因为携程可以提供全程各种消费的打包发票,很多商旅出行都喜欢使用携程的服务来解决。然而携程出现问题,很多预订了行程的客人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因为网络或者服务器的问题,机票没出,车辆没订,酒店没订,或者时间拖延,出行者就会遇到大麻烦。

我们的生活已经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互联网就像空气一样必不可少。具有行业主导地位的互联网公司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不亚于银行、电信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企。他们出点问题,就会是社会性的大问题。

  被忽视的社会责任

其实,银行与互联网公司有点像,同样是信息化服务,同样关系到社会每一个人的重要信息。但是银行是有内部网络的。

通常金融机构都使用电信提供的专线服务,而且有足够的备份线路,与大家所使用的互联网互相隔绝。银行的业务网络也不与互联网联通。

在数据备份方面,金融机构有严格的制度,有应对各种灾难的异地备份预案,对于安全有非常高的警惕性。

而互联网企业没有国企的强势地位,它的平台是建立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商业网络上,接入互联网,更多的考虑商业运营。

当一个企业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实际这个企业已经不仅仅代表股东或者与员工的利益了,而是代表全社会的利益,它的安全问题也就成为了全社会的问题。而社会并没有帮助这些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

我们知道,航空公司是有严格的行业标准的,因为飞机出点问题就是百十人的性命问题。虽然航空公司商业运营,但是有各种机构对其进行管理监督检查,保证航空公司能够承担起他的社会责任。

而互联网企业发展到现在,实际上也承担了沉重的社会责任,如果阿里出问题,全体阿里顾客的个人账户成为一笔糊涂账,所引发的后果,不是阿里公司或者马云所能承担的,这就需要政府、行业帮助阿里这类企业建立足够强大的风险防范和灾难应对体系,保护全社会的利益。

没有这种体制,互联网行业中的所有人就都处于黑色的危机之中,也许现在看起来一切都很正常很方便,但是一旦出现问题,整个社会都会付出代价。

有备才能无患

其实,国家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早就有指导。2007年,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对信息安全等级做了明确规定,规定了测评,监督的办法,要求对各种风险分级并做出预案。

这次携程的事情,传言很多,有的说是外来攻击,有的说是离职员工报复,但是无论哪一种,携程都没有针对攻击做好预案,即时切换备份。

如果是离职员工报复,那么说明携程的内部管理,权限划分是有严重问题的。单个员工掌握的权限不应该造成重大损失,更别说是离职员工了。

阿里的事情简单一些,就是外来线路被挖断,而这种灾难级别是很轻微的。这种风险都没有即时反应,如果遇到汶川这种灾难性事件,全国人民的支付宝恐怕就是一笔糊涂账了。

其实,涉及到实体经济,有一定地位的互联网公司,其信息安全应该参照金融企业管理,由国家机构直接干预,这样才能避免潜在的重大危机。

作为个人消费者,应该对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危机有所警觉,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面,多准备一些途径,互联网途径暂时中断,有其他途径可用,这也算是一种个人的应急预案。

希望互联网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不再带给我们这种黑色危机。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从I/O大会看谷歌:终于变成了下一个微软

从I/O大会看谷歌:终于变成了下一个微软

  如果你已习惯了Google在每年开发者大会(Google I/O)上亮相些颠覆性产品的节奏,那今年Google I/O大会只能让你失望了。

没有人从天而降,没有将科幻变成现实的无人车类产品,脑洞成真的Google Glass也没有被提到半句。

即使是新操作系统Android M的发布,也无法让人印象深刻。你会发现很多功能在iPhone上已经有了。Google Now中的新功能不错,但这不应该是Google正常该做到的更新吗?

开发者和创业者恐怕也会期待Google在物联网上的推动,但新的底层操作系统Brillo和通信语言Weave不过被寥寥数语带过,开发者预览版本要到第三季度才发布,真正影响到行业恐怕要更多时日。

唯一让人觉得有些想象力的大概是Google Jump项目,能让更多普通人来拍摄和观看增强现实(VR)的内容。但和Google以往颠覆性的产品比,远不能称为疯狂而激动人心。

当然,与这些失望相伴的是另外一个信息:Google在不遗余力地扩张自己已有产品的市场。它努力让更多发展中国家的用户能使用到廉价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即使是在无线连接情况糟糕的区域。这能让它的营收保持增长。

这些很容易让人想到10多年前的微软。

微软稳定的利润来源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由于发展中国家使用计算机人数的高速增加,微软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太需要担心自己的营收。

对于Google而言,稳定的利润来源于互联网广告;而越来越多的上网人数成为了它广告持续增长的来源。

但就像比尔・盖茨早就看到了互联网对微软业务的冲击却无法将远见变成新盈利业务一样,Google也看到了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给其核心业务带来的威胁,但一直无法在新领域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5年前,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已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无论是公司因庞大而失去创新能力,还是需要在新产品线上有更快步伐。因此他在担任CEO后试图大刀阔斧改变Google,例如砍掉员工用20%的时间做出来的试验项目,并将各个产品线进行整合。这种努力甚至体现在设计上,例如,2013年的Google I/O大会上,Google开始将卡片风格的设计贯穿其它产品线;而去年的大会上则推出了Material Design,好让Google的产品有着统一的设计语言。

而在另外一方面,拉里・佩奇试图让Google疯狂创新的一面保留在X Lab,让一群科学狂人般的人物在Google另一个创始人Sergey Brin的带领下做类似“探月计划”般的研发。当然,如果不用那么酷的说法,你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和微软研究院差不多的部门。

一度,佩奇的这种解决方案看上去生效了。当Google Glass面世时,对X Lab不以为然(也看不懂)的华尔街也被打动并改变了自己的说法,认为Google找到了下一个增长点,并认为Google独有的文化让它在面临种种行业转型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而硅谷的风险投资者们则迫不及待地拿钱准备投资未来Google Glass生态系统中的开发者。

但在今年的Google IO上,Google Glass销声匿迹,即使浮光掠影般提到X Lab的项目时Google Glass也没被提到半句。

当然,Google也没能像5年前那样更好解决公司庞大带来的大公司病:更多的员工离职了,这其中包括去了百度的吴恩达和去了小米的Hugo Barra。

或许还有Google开发者和粉丝能记得佩奇在2013年Google I/O大会上用活人节做的比喻。他当时说:“我要鼓励更多的公司能够做出点超出它们舒适状态的东西来,因为我想这会让它们完成更多的事情……几乎每次我们试图做点疯狂的事情都能有所进展。虽然不是每次都如此,但几乎大多数情况都这样。”

很可惜,今年Google完全不像佩奇所期许的那样。当然,佩奇也没有出现在舞台上。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网络游戏周回顾:索尼将发新游戏 上海严查手游刷榜

网络游戏周回顾:索尼将发新游戏 上海严查手游刷榜

Xbox One独占阵容将更庞大 下月公布原创新作

可能有的玩家会不爽,但事实上,微软在2015圣诞档但从阵容上看目前要比竞争对手PS4强很多。当然,下个月索尼公布他们的圣诞档计划之后可能就会不一样了。但目前来看,Xbox One以《光环5:守护者》、《极限竞速6》和《古墓丽影:崛起》三大作品暂时领跑。

网络游戏周回顾:索尼将发新游戏 上海严查手游刷榜

上海工商局立案查处手游刷榜公司

最近围绕“苹果严打”形成的话题风暴席卷了整个行业,今年以来大量新上线手游产品相继被苹果处罚、去排名,后有手游反黑联盟成立。记者注意到上海政府网发布了这样一则公告,刷榜公司的刷榜行为被上海工商部门认定为不正当竞争遭立案调查。这也是国内主管部门首次对手游刷榜性质的进行法律界定,若上海工商局的举措被北上广等地主管部门所效仿,那么紧随而来的将是一场席卷移动互联网营销领域的风暴。

网络游戏周回顾:索尼将发新游戏 上海严查手游刷榜

Google Play引入新的年龄评级系统

谷歌表示,为了帮助消费者在谷歌Play当中正确选择游戏或者应用,谷歌引入一个新的评级系统,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将符合本地评级标准和本地相关的内容分级传达给用户,并有助于提高游戏和APP找到正确用户群的机率。现在开发商在提交应用或者游戏之前,都需要回答一份调查问卷,可以让它们更好地被评级。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开发] 乔布斯方法论系列之二:乔布斯塑造的移动靶时代以及5个精神遗产

[ O2O研究 ] 乔布斯方法论系列之二:乔布斯塑造的移动靶时代以及5个精神遗产

苹果为什么能够成功?显然是乔布斯的方法论是正确的。那么乔布斯的方法论和别人的到底有哪些不同呢?我认为,最大的不同就是:“移动靶”。

[O2O开发] 乔布斯方法论系列之二:乔布斯塑造的移动靶时代以及5个精神遗产

什么是移动靶?

过去,我们针对一个问题,然后提出解决方案。比如耕地用人力太慢,于是我们发明了马拉犁杖。这时,我们的用户需求是固定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固定靶”。

互联网时代基本上也是固定靶。你想看新闻?有新浪有雅虎;你想打游戏?有Xbox有腾讯。那个时候的需求,我们可以称之为基本需求——只要你能做出来,用户就会来找你。

如果大家都是固定靶,那么成败其实基本都注定下来了。这时,乔布斯的“移动靶”到了,固定靶也就遇到了极大的威胁。

所谓移动靶,就是公司要捕捉的目标不会固定下来,而是随着研发的节奏,不断的动态调整。这一趋势被乔布斯准确发现并建立了捕捉方法,从而建立了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以及FacebookTwitter的出现,加剧了去中心化的步伐。这时,个性化需求起到决定性作用,未来更难捕捉,这也进一步催生了移动靶。

移动靶意味着,狩猎者必须要随之瞄准移动靶的位置,不断的捕捉和调整方向,这也要求这种发现必须来自最高决策层,否则调整就会变成一种内耗。这是乔布斯和苹果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最大不同所在。

看《乔布斯传》的时候,你会听到乔布斯吼着: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你给我看到了我就知道!

未来科技的竞争,唯一确定的一点是:发现问题。而答案?答案在风中飘。

换句话说,没有标准答案。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人们终于认识到,除了真理以外,没有权威和标准答案,这不仅改变了产品的发展方向,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年轻人不需要任何“经验”,就开始说了算了),以及定义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撰稿人认为,移动靶时代,乔布斯留下了这五个精神遗产:

1、美是力量的基础,抽象而又具体。

“美”是未来一切产品的刚性需求。如果你不是艺术家,就不要在创业前沿混了。即便是一款简单粗暴的工具类APP,其内在都可以很美。涂鸦、纹身、园艺的未来都是艺术家;如果只是会干活,就去打工吧。

要想着创造更美好的生活,那么,哪怕美而无用,也会有人来买单。记住:生活最美之处,在于有时间可以浪费,在于可以欣欣然地做着无用之事。

做事必求有用,生活就失去了美好。

未来的移动产品开发也是一样。

2CEO是产品经理。

如果CEO不是产品经理,或者说,不是产品的第一负责人,这个产品最后的方向一定是模糊的。如果CEO不知道产品是怎么出来的,就无法让他走得很远。

相反,我认为,未来管理是COO的事,而他的主要职责,就是把所有的资源调配起来,完成CEO的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等等。

3、“初心”是产品唯一锚定的事。

刚才说了,因为是移动靶,所以要美、所以要创始人亲自掌舵。那么创新产品的起点在哪里呢?我认为,创新唯一能够锚定的事,就是“初心”。

过去缸是用来盛水的,但人用缸的初心是为了随时有水可以用。所以自来水就把井和缸一起淘汰了。找出产品的初心,这是创新中可以视为恒定不变的锚(当然,仍然可以随着对事物的深入而进一步挖掘初心的更深层次位置)。

其余的都会是变化。

4、愿景必须要有,而且需要不断修正。捕捉移动靶只有应变、没有说明书。

产品的发展路线,应该是从“初心”到“愿景”的路径。

初心是不变的,那么怎么做产品呢?就要根据初心和世界发展的趋势,建立产品的愿景。这一愿景必须能够立足长远,而且具有可持续性。

但是,愿景本身是可变的,需要不断修正的。由于愿景是基于经济、社会、消费趋势和时尚走向等等一系列不可预测因素而产生的,因此,随着时间的发展,愿景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就好比石油危机时,人们就没有再追求更大空间更高能耗的汽车了一样;要随时根据每一刻趋势变化,捕捉移动靶位。

那种开一次董事会确定了未来愿景,然后就僵化执行的企业不会有未来。

5、清零是每天的必修课。

要不断返回原点。我们常常会在创新中有所发现,这时,要带着这些发现回到起点,再次梳理创新的流程。iPhone研发时,确定了触控操作以后,他们就返回起点,重新思考手机的意义;确定了使用玻璃材质,他们再次回到起点重新构建手机……最终,不断的创新让他们不断回到起点,做出了精彩的减法。

如果创新以后没有清零重塑,而是不断的在原有基础上简单粗暴的叠加,那么产生的创新产品就是……额,比如Surface,比如乐Pad,比如其他种种产品。

移动靶最痛苦的事,是员工突然发现老板不再是万能的了,对于没有自驱力的员工来说,他们更喜欢干那种按部就班的事情;而老板发现原来自己要做所有的事,不是想象中的老板只有赚大钱和骂员工。但移动靶最幸福的事就是,当你不断追着移动靶,反复的练习,慢慢的你会感觉到这其中的规律有迹可循。

一站式O2O APP开发

移动互联网周回顾:谷歌”拯救世界” 京东翻新机疑云未解

  谷歌I/O大会:技术宅改变世界

移动互联网周回顾:谷歌"拯救世界" 京东翻新机疑云未解

  北京时间5月29日凌晨,谷歌I/O(Innovation in the Open)开发者大会在旧金山举行,延续了谷歌平铺直叙的发布会风格,其实干货也不少。

  新版移动系统Android M在支付、充电、网页与APP等六个方向对Android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谷歌支付Android pay确认将支持指纹识别功能。Android wear智能手表平台开始支持全新手势控制,包括摆动手臂让手表自动翻页等。根据最新发布Project of IoT计划,谷歌还将推出物联网操作系统Brillo,它可以被应用在配备较小内存的智能设备(比如智能门锁上)。

  此外,谷歌的Cardboard虚拟现实纸盒眼镜也开始支持iOS操作系统的设备。用极低的成本将VR普及到课堂等应用场景,目前Cardboard全世界使用者已超过100万。谷歌还公布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新进展。

  远看黑科技,近看接地气。谷歌还公布了更低价的笔记本和手机产品,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关注让谷歌散发着人文光芒。在谷歌这里,进击的技术宅真的改变了世界。

相关阅读:

2015谷歌I/O大会总结:技术男带着Android M来了

谷歌推出独立图片应用Photos

物联网,谷歌不会放过你!安卓物联操作系统驾到

  京东iPhone翻新机引发持续关注

移动互联网周回顾:谷歌"拯救世界" 京东翻新机疑云未解

  5月24日,经央视报道某女士2014年在京东商城购买的iPhone 5c被鉴定为翻新机,在其后的维权过程中遭遇障碍的事件。随后,京东商城声明供货来自联通华盛,联通华盛随后称其作为苹果授权代理经销商,货源正规可靠。5月29日消息,京东官方发表声明称,用户在京东购买并注册串号之后才发生翻新情况。翻新机的源头究竟在哪?艾瑞网也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相关阅读:

京东iPhone翻新机调查结果:翻新发生在使用后

京东翻新机事件显行业乱象:野蛮圈地致泥沙俱下

翻新机再引关注 产业链毒瘤已存在多年

北京app开发公司

(本文为艾瑞网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