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辉的网络文学帝国:400万写手铺就黄金之路

当2002年吴文辉和几个网友一起创办起点中文网,没人预料到,这些年轻人正在干一件改变行业的大事。很多相关者的命运将因此发生转折。比如2014年斩获5000万版税的唐家三少。此时,他正在一家IT公司打工,对4000块的月薪心满意足,并不知裁员的厄运向他逼近。

起点中文网不是中国最早的原创文学网站,却是第一个直接谈钱的。钱,让网络文学这座空中楼阁有了夯实的地基。

13年后,2015年3月16日,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合并的新公司“阅文集团”正式挂牌,吴文辉担任阅文集团CEO。阅文集团旗下拥有创世中文网、起点中文网、言情小说吧、潇湘书院、云起书院、小说阅读网、起点女生网、红袖添香8家原创网络文学网站,注册写手超过400万。

400万写手,400万个写作的理由,400万种写法。他们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冲动,却相同地选择了在网上书写并贩卖自己的故事。其中的佼佼者,成为年入千万的作家富豪。而在成名之前,无人相信他们身上隐藏着这样的天分,包括他们自己。

产业链的健全带来巨大利益,作家富豪们的故事刺激更多人投身其中。这个最初由兴趣、宣泄或自我证明聚集起来的圈子,开始变成一个真实的名利场。小圈子的规矩不再适用,野蛮生长的网络文学,终究要直面资本的法则,甚至国家法度。

  权力的游戏

这个商业故事的戏剧化程度,完全可以和起点中文网上的小说媲美。少年侠客,风起青萍;开宗立派,拜入名门;岂料祸起萧墙,被迫远走,却得南粤高人襄助;适逢天下群雄并起,侠客携神兵重返武林,最终一统江湖。

吴文辉的网络文学帝国:400万写手铺就黄金之路

  吴文辉

  2013年3月26日,吴文辉在微博写下“一个时代结束了”。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沮丧,完全无法料想,仅仅两年之后,他将会重新回到舞台中央。

他不可避免想起11年前的那个春天。北大计算机系毕业的他,顺理成章在北京做一名码农。那时流行交网友,大家都在网上泡妹子,他也去试了,却一次都没成功过。

没有泡妹子的天分,只好干起泡汉子的傻事。因为痴迷网络小说,吴文辉在论坛上结识不少网文爱好者。他登高一呼,竟和自己的网友创起业来。

2002年5月,顶着“黑暗之心”的网名,吴文辉和“宝剑锋”(林庭锋)、“藏剑江南”(商学松)、“黑暗左手”(罗立)、“意者”(侯庆辰)以及“5号蚂蚁”(郑红波)一起成立了起点中文网的前身―“玄幻文学会”。

那时的创业和现在比起来真如儿戏。没有项目书、没有投资人,只有几个素未谋面、散落在天南海北的网友,拉起一个QQ群,便凭一腔热血干了起来。

当时的网络文学还处于免费时代,全靠兴趣驱动,创作热情和作品质量都无法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吴文辉策划了网络文学界第一套有偿阅读系统。每千字0.02元人民币的“VIP收费”制度,网站从读者处收费,再与作者分成,第一次确立了网络文学的商业逻辑。

创新的商业模式很快令起点中文网这个后起之秀在网文江湖夺得一席之地,并引来巨头青眼有加。2004年10月,起点中文网被盛大网络收购成为全资子公司。起点的黄金时代正式开启。

此后,吴文辉一路攻城略池。2008年7月,盛大文学成立,吴文辉任总裁。到2010年3月,通过四处出击收购,盛大文学已经拥有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榕树下、小说阅读网、言情小说吧、潇湘书院6家原创网络文学网站。

但盛世之中却已埋下危机的种子。早在盛大文学成立之际,盛大董事长兼CEO陈天桥从北京找来时任新浪副总编辑的侯小强,担任盛大文学CEO,吴文辉则任总裁和起点中文网董事长。一山二虎的权力结构,注定了盛大文学日后裂变的结局。

在陈天桥的计划里,吴文辉和侯小强,一个悍将一个贤相,共同完成对盛大旗下文学网站的整合,打通上下游,最终带领盛大文学上市。

而现实却是,在利益纠葛、观点分歧和性格差异下,吴文辉与侯小强油水难溶。

2008年的一个台风天,为了配合媒体宣传,吴文辉和侯小强一起爬上天台拍照。摄影师的镜头里,吴文辉的皮肤还紧绷,侯小强尚未早生华发。二人皆是踌躇满志姿态,头顶是密布的浓云,脚下是错综的管线。

此后数年,这张照片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对盛大文学的报道里。也许因为两人像样的合影太少,也许是那种黑云压城、山雨欲来的画面,最适合诠释他们的关系。

吴文辉和侯小强矛盾的焦点,在移动战略和IP运营,具象化到侯小强力推的移动阅读平台“云中书城”。

在吴文辉看来,从2010年开始,移动互联网来袭,渠道资源重新整合,正是盛大文学迅速扩张地盘的时候。而“云中书城”却完全不能适应行业变化,渠道不力造成读者增长放缓,新写手“成神”也就越来越难。

而在IP运营上,不管是改编动漫、游戏还是影视剧,小说IP正在快速产业化和变现,盛大文学却动作迟缓错失良机。

吴、侯之争,事实上是藩镇割据和中央集权之战,是强悍的、贡献盛大文学七成盈利的起点中文网,和不断收拢权力、希望以整体品牌示人的盛大文学的统独博弈。

在侯小强做“云中书城”的过程中,起点的无线运营权、影视剧衍生运营权和第三方合作运营权先后被盛大文学拿走。在起点创始团队眼中,这无疑是一场赤裸的夺权计划。

此后,盛大文学两度上市梦碎,长久积累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接下来便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恶斗,吴文辉釜底抽薪,侯小强则迅雷不及掩耳。而裁决者陈天桥,最终选择了侯小强。事实上,作为“中央集权”的“帝王”,陈天桥几乎不可能站到“割据藩王”吴文辉那边。

踌躇满志许富贵,无言相告走麦城。这个讷于言辞的理科生在微博写道,“以为将是凝重的一刻,忽然却发现已经静悄悄的过去了,只留下你嗅着空气,试图寻找着已经发生过的余味。”

幸而前路知己的大腿够粗,尚能安慰离愁。新东家腾讯所拥有的渠道资源,正是吴文辉一直梦寐以求。

然而故事并不就此平顺展开,而是如网络小说一般,步步惊心,一地狗血。

2013年5月底,起点创始人之一罗立被盛大文学以涉嫌倒卖、贱卖作者版权为由举报,遭刑事拘留。

当今中国最知名的两家互联网公司都在为这个案子奔走。盛大不满起点团队出走,使出杀招。新东家腾讯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四处运动要把人捞出来。

风雨飘摇之中,起点创始团队和腾讯联手打造的创世中文网正式上线。为避嫌疑,吴文辉没有露面,只在微博极力声援罗立清白。

在上海第一看守所的第68天,罗立终于等到无罪释放的消息。他瘦了20斤。

“一个50亿的案子,差点就黄掉。这要是在南美,都够杀10个人了。”现任阅文集团副总裁的罗立这样对我说。“金钱到了这种量级,发生什么事都不奇怪。盛大花400万搞我,我认了。”

尘埃落定,吴文辉开始带领团队大展拳脚。文学网站的竞争,关键是对写手资源的争夺。为了挖“大神”转会,吴文辉亲自带着几百万预付金去大庆找起点白金写手猫腻。等侯小强上门拜访希望续约之时,猫腻已经投入腾讯怀抱。

2014年底,江湖上不断传来盛大文学被腾讯收购的消息,据说价格是50亿。这个消息遭到相关人士多次辟谣,最终在2015年1月被证实。

2015年1月4日,起点中文网的注册公司法人变更为吴文辉。2015年1月26日,由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合并的阅文集团成立,吴文辉任CEO。

人们用“大仇已报”形容吴文辉的胜利。

“有点小激动,但并不是大仇已报。这件事没有仇,只有选择。陈总(陈天桥)有他的选择,侯小强有他的选择,我有我的选择。最后我用我的道路回到了舞台中央。”吴文辉说。

自2013年从盛大出走后,他和陈天桥、侯小强再无联系。吴文辉出走后不到一年,侯小强也离开了盛大文学,后来还皈依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今年5月,侯小强复出,做了一款类豆瓣产品――“毒药”。那样的文艺范儿,应该比草根的网络文学更适合他。

阅文集团挂牌当天,吴文辉发表了一封踌躇满志的内部信,透露阅文集团已拥有300余万册图书,近亿访问用户,近20亿年收入,和1200名员工。

“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通往云端的巨大巴别塔,那历史使命的承担者舍我其谁?”吴文辉豪情万丈。

新的网文巨无霸诞生。而江湖不息,争霸不止。今年4月,阿里文学成立,又一场对写手的争夺战拉开帷幕。

  时速

骷髅精灵第一次为自己的小说落泪,是书写到一次死亡。

这是一场小人物之死。平时最怯懦的配角,在关键时刻为主角挡了一枪。他对主角说,“我可以死,但你不能死。”

在网络小说里,这样的小人物随处可见。他们在主角升级的过程中充当炮灰,不管是死的重于泰山或是轻于鸿毛,他们的生命都比主角卑微。

但这次骷髅精灵忽然痛哭失声。每一个小人物在自己的世界都是主角,他可能只有这一次闪光,却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进入自己的小说世界,外面的世界消失了,体验犹如入魔。他惊惧于自己的失态,继而开始认真思考前路。

时间是2004年,骷髅精灵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由上海返回烟台老家已经有几个月。家乡的生活成本低,他在家准备司法考试,希望可以成为一名律师。这份体面的工作也是父母对他的期待。

和千万毕业等于失业的大学生一样,迷茫和失重感始终纠缠着他。一方面,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眼前只有别人指给他的路。另一方面,他又浑身是劲儿,一腔热血。

这一代青年似乎已经丧失了书写中国大历史的可能,他们的青春热血只能在幻想世界得到释放,比如网络小说,比如网络游戏。

一开始骷髅精灵只是喜欢读网络小说。后来,他觉得自己也能写,开始在起点中文网连载。尽管他从小语文不好,但这些作品很快在读者那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并给他赚得300块稿费。

在写作时,他不再茫然失措。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他笃定、安心并充满控制力。读者的肯定让他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他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放弃司法考试,返回上海专职网络写作。父母认为他的冲动只会有两个月的热情,也就任他去了。

离家是这个决定里重要的一环。在上海,他不是被父母呵护的孩子,也不再是一个失败者。

因为没钱,刚到上海时,他蹭住在一个同学租的房子里。同学很热情,在电话里戏称自己住“水岸豪庭”。他到了一看才知道,是挨着臭水沟的危房。没有窗,门一踹就开,很快就被拆迁改造了。

幸而他的写作生涯进展得很顺利。2004年正是起点中文网开始商业化的年份。骷髅精灵是起点最早一批写手。通过读者付费订阅,骷髅精灵第一个月赚了300块,第二个月就入账5000块。一年半后,他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100万。

他的小说涉及类型很多,游戏、都市、校园、魔幻、科幻、神话、仙侠。但有一个设定是必备的,就是校园成长。他曾经是个认真读书的学院派,他不愿否定自己。

这些小说的共同内核是立志。一个小人物凭借坚持和运气最终走上巅峰,过程虽有磨难,但结局必定欢喜,而主角一定不死。就像他自己,从一个待业青年,成为起点中文网的白金作家,年入千万。

“最终要开心。这世界有很多人写大道理,我不需要再写大道理,我更愿意写勇气、正义。”骷髅精灵喜欢写的东西,也正好符合他读者的期待。这些读者的年龄跨度,从十岁,到五十岁。他感动读者的技巧就是要先感动自己。骷髅精灵声称为自己的每一本书哭过。

网络文学的创作有时更像一种体力活,像唐家三少那样创作十年,日更八千的战绩,在其他门类写作者看来简直是奇迹。但在这一行,日更几乎是个基本要求。

骷髅精灵不像唐家三少那样产量惊人,但也相当可观。出道十年有余,他基本可以保证日更5000字。他把这种坚持归因为对成功的渴望,“男人一定要对自己狠一点,不然就轮到别的男人对你狠了。”

地铁、机场、出租车,任何地方他都可以写作,但这两年他还是更喜欢咖啡馆。他每天花3个小时写作,时间一般在上午,多则1万字慢则5000字。

时速,这个概念罕见于其他文学创作领域,在要求稳定出产的网文界却十分必要。在国内最大的网络文学讨论站“龙的天空”(简称龙空),写手们经常讨论彼此的“时速”和如何提高“时速”。职业写手码字,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4000字。传说中一位叫“君落花”的写手,时速最高可以达到1万字。而业界公认的快手是唐家三少,最高时速8000字。

为了提高时速,写手们除了要多读多记,加强自己对情节构思的训练,常常还会练习使用双拼输入法和五笔输入法,提高打字速度。

克服拖延症是写手修行的关隘。像骷髅精灵这样经过十年磨砺的写手,已经有极强的自制力,可以不为外力所扰。普通写手则需要借助专业写小说软件,强制码字。

女频写手君枫苑正在使用一款叫做“小黑屋”的强制码字软件。在开启这款软件后,她不能上网不能玩游戏,只有码完约定字数才能解除电脑的锁定。现在,她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4000字。而刚写文时,她1小时只能写1000字。

在做职业写手之前,君枫苑干过财务工作、开过化妆品店。因为喜欢看网上的言情小说,又嫌作者更新太慢,她索性自己开始了创作。

“还有一种想法,就是人生如此无聊,说不定可以换一个方式让这个世界记住我。”君枫苑对我说。她很符合我想象中言情小说作家的样子,留着中分的黑长直,穿开衫、连衣裙,眉目是成熟,但言语间有小女儿情态。

起初她是在晋江文学城连载,连载到第5天,就有编辑找她签约。签约上架后,读者订阅每千字小说,她可以赚入3分钱。签约第1天,她赚了50块。

2011年君枫苑从晋江跳槽到腾讯的云起书院,谁知第一本书就仆街了。

仆街,原为粤语中咒人横尸街头的意思。在网文圈,常用来形容一本小说乏人问津,读者不爱编辑不疼,颇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味道。

君枫苑到云起的第一本书叫《纵横四海:王妃偷心攻略》,才连载了几章,她就发现:不好,这本书“仆”了。

这本书“仆”在晋江和腾讯的风格差异上。晋江读者年龄层更高,而腾讯年龄层跨度大,且普遍偏小,更偏爱平铺直叙且略微卖萌的文风。像“纵横四海”这样的题目,可以说必“仆”。

通过对读者的分析,君枫苑20天就完结了这本书,开了本新书。

新书大火,一下就登上了云起女频的销量榜第一,当月她的收入就到了2万元。这回这本书叫做《好吃懒做:芊芊的米虫生活》。除去文风更加“小白”,这本书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填补了当时云起书院穿越小说的空白。

这本书她一共写了200多万字。在琼瑶或席绢的年代,言情小说通常只有十几万字。而网络小说,特别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长”成了作者和读者的共识。

对于作者而言,依靠订阅获取稿酬,开新小说要担“仆街”的风险,自然愿意把成功作品一直写下去。读者发现一个喜欢的作品,也希望可以一直看下去,省去了找新作品的麻烦。而且手机屏幕比电脑屏幕小,就意味着榜单变小,能上榜的都是有积累的大长篇,促使大家都越写越长。

谈恋爱怎么写那么长?《红楼梦》还不足80万字。这就需要引入男频的手法,不断转换地图。在这本言情穿越小说里,随着女主际遇的变化,种田、宅斗、宫斗、江湖等各种类型文都被穿插其中。

另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写系列文,兄弟几人每人一本书,他们的孩子再来一套书,加起来过千万字,读者、作者双赢。

君枫苑2014年写了近300万字,收入50万元。这种巨大产出,不菲收入背后,是身体、精力的透支。

腰椎、颈椎问题是写手们的职业病。2013年,君枫苑因颈椎问题卧床,稍一动弹就呕吐不止,她陷入了最长一次断更,三个月。而只要断更一个月,作品就会被读者抛弃。

  证道

2013年的春天,创世中文网总编杨晨忽然发现,网站上的新作者像雨后春笋一般,大片大片冒出来。

并非人们的文学梦骤然在一个春天苏醒,而是因为起点中文网的四位白金作家,也是当年网络作家富豪榜版税收入前四名,上了湖南卫视的高收视节目《天天向上》。

这是一场形式奇妙的作家宣传,作品不是重点,炫富才是主题。唐家三少2012年3300万的版税如此晃眼,我吃西红柿大一就用稿费买房,天蚕土豆“几个月没看,卡里就多了几百万”的发言更是引起一片惊呼。

如果说早期作者都是出于喜欢看小说这个朴素初衷而加入了写手行列,那么此时涌入的新作者目标无疑很明确,就是金钱驱动。

又一个千金买赋的时代,来了。

吴文辉的网络文学帝国:400万写手铺就黄金之路

  唐家三少

  2014年,唐家三少以5000万的版税蝉联网络作家富豪榜榜首。骷髅精灵觉得自己去年成绩一般,不愿多谈。他名列第七,版税1350万。

在大神级写手里,唐家三少无疑是炫富小能手。他迷恋翡翠,衣服穿VERSACE、ARMANI、MCQUEEN,鞋子都穿HERMES。骷髅精灵也不遑多让。他喜欢跑车,一辆奔驰,一辆玛莎拉蒂。我们见面时,他戴一块售价超过100万的百达翡丽铂金万年历腕表。

在文学网站的刻意安排下,这样的“高富帅”写手不断闪亮登场,刺激人们的神经,促使一批又一批写手加入码字大军。

这一行乍看起来门槛极低。不止一个大神级写手说自己“语文不好”,事实上也的确只能算文字流畅。而回报却如此丰厚,除有偿阅读外,实体出版、游戏改编、动漫改编、舞台剧、影视改编等版权收入更是惊人。

骷髅精灵之前在台湾出版实体书持续畅销,占他收入的大半。2008年后,大陆版权市场崛起,除实体书、漫画外,他还有一部真人电影和一部动画电影已经签约,版权价格均为百万级别。

对于商业,写手们经历过一段懵懂摸索。像天下霸唱的《鬼吹灯》,以很低的价格就被买断版权,以致作品爆红之后作者获利不多,直到《鬼吹灯2》才大有改观。

前人的血泪史让新人学会精明。他们不仅要和版权开发者采取分成模式,更要对方支付预付金,并给版权加以时限,确保自己的作品能被迅速制作,制造更大的影响力。

比起男频作品能够改编成手游这个现金牛,女频作品的优势在改编影视剧,但版权价值就差得多。据创世中文网总编杨晨介绍,顶级的影视版权也不过卖个几百万,游戏版权则可过千万。影视改编带给像《何以笙箫默》、《甄执氛庋底髌返纳桃导壑担挂偻ü堤迨槌霭胬幢湎帧

在“龙空”上,写手们喜欢用一个词:“证道”。天地有大道,吾辈以身证之。这个由修真小说里流行起来的词汇,被写手们用来形容在网站发表小说并获得成功、最终封神的过程。

“道”就是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唐家三少用实体书证道,我吃西红柿用游戏证道,顾漫用影视证道,乱用有偿阅读证道。“道”形态万千,但终极规律都是内容为王。

由吴文辉和他的伙伴们所开创的“道”就在那里,由唐家三少们荣耀验证过的“道”就在那里,写手们只需前仆后继,写文“证道”。

和大多数行业一样,网文写手也呈金字塔结构,顶端是唐家三少、骷髅精灵这样的“大神”,年入千万,粉丝众多,对市场、类型和读者心态都成竹在胸。随着全版权运营和IP价值不断提升,他们的年收入正在向亿元大关挺进。

像君枫苑这样的职业写手,则是整个行业的中坚力量,收入在十几万到上百万不等,主要来源于有偿阅读和少量实体出版。早年全职写手非常少,但随着这一行收入飙升,一个中等写手每天更新5000字,获得4000左右读者订阅,月收入就可以达到1、2万,就能够支持全职写作。据杨晨估计,现在国内全网络的职业写手有近千人。

此外还有大量业余写手、初级签约写手。仅阅文集团旗下7家原创文学网站的签约写手就有近10万人。这些人大多数吸引不到多少读者付费,只能依靠网站提供的福利。创世中文网和起点中文网都为写手提供全勤奖,签约写手每天更新4000字,一个月就可以拿到600块全勤奖。

一心想赚钱的跟风之作常常要“仆街”,就像“站街”的性工作者也总是做不成生意。但商业化写作又和传统文学不同,确实存在套路和技巧,甚至还有勤能补拙。

有人讽刺唐家三少的作品十年如一日:“一男两膀,坐拥三妻四妾五奴六婢,同占七八九女,十足种马。十步九杀,踏遍八荒七岭六河五湖,连闯四三二界,一等YY。”

然而,正是这种始终保持在同一创作水准,才能一直满足最底层读者的情感需要。旧的不去,新的总来,人气越聚越高。而转型则意味着可能丧失老用户,人气就会起起伏伏。

杨晨在做编辑前,曾经也是起点中文网的人气写手。为了指导新手创作,他在微信开了一个公众号,“杨晨说网文”。

怎么研究读者,怎么学习套路,如何架构文章,如何写好结局,这堪称最实用主义的文学评论。杨晨告诉我,起点的一位白金作家,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靠领网站低保过活的底层写手。但他极为好学,不管是和编辑还是和写手谈话,都抱着求教态度,还要用本子记录下来。

“他天赋不如那些作者好,但靠着努力来提高。传统文学可能需要一点天分,但商业化写作有规律可循。就像漫威,他的每一件衣服、每一种颜色,都是有固定的套路或者说理论。”这无疑是给底层写手的一剂强心针。

“成神”是道窄门,写手们不得不一次次面对“证道”失败。“旧神”的地位也不是江山永固。网络文学的祖师爷黄易,2012年在起点连载自己的新书,成绩平平,远不能与看他书长大的“新神”们较量了。

作为连续参加10届网络文学峰会的大神级写手,骷髅精灵对圈内的人来人去感慨良多。当年那些为梦想聚集在一起苦闷青年,真像他们笔下的人物一样实现了逆袭,变成了讨论豪车、名表和珠宝的作家富豪。昔因志合,今以利聚,人事也变得纷杂。刷榜、枪手、抄袭各种潜规则层出不穷。

新旧更替有时会让骷髅精灵这样的“老人”觉得残酷。“新人的创作力是很可怕的。像蝴蝶蓝就是这种典型例子,他用一本书一下子就变得非常红。这是创造奇迹的地方。”

2014年,蝴蝶蓝凭借电竞小说《全职高手》斩获800万版权收入,登上网络作家富豪榜第17位。这部小说对男性友情的出色描写为他带来大量女性读者,和《盗墓笔记》一样具有极强的粉丝号召力。

在《全职高手》完结后,蝴蝶蓝拒绝了编辑写《全职高手2》的建议,开始创作仙侠类新书《天醒之路》,成绩大不如前。

“大神”也在不断迭代。有的人承受不了写作的压力,放弃了;有的人只是出于兴趣写作,又回归了自己体面的本职工作;还有更多的人,就是“仆街”了,一蹶不振。

“有时是对自己要求太高,跳进自己的小圈子出不来。自我的不满足、读者的不满足、商业的不满足,商业需要和个人坚持的冲突,都是瓶颈。”骷髅精灵对我说。出于对转型的忧虑,他不敢冒进。

毕竟,陷入自我怀疑就意味着创作生命的终结,自我肯定和自我复制能力是商业化写作的要义。

  入流

“在起点中文网可以读懂中国。”

一位偶然结识的年轻创业者曾这样对我说。这话说得很大,似乎有标题党的嫌疑。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比网络小说更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了。

逆袭、官场、重生、总裁……欲望在这里不加掩饰。国人的怕与爱,焦虑和希望,400万写手有意识的书写背后,是一个躁动时代的集体无意识。

“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到篇文章,讲中国人现在最关心的10个话题。我拿着和我们的小说排行榜对照一下,果然很对应。教育、医疗、腐败,你会看到大家作为普通人对社会的认知和反思。”吴文辉说。

然而过于赤裸的欲望常常令人感到尴尬甚至畏惧,是要被圈进笼子里的。2014年,网络文学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净网行动”展开,各大原创文学网站,特别是女频网站受到强烈冲击。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晋江文学城的“大灰狼事件”。2014年6月,晋江作者“长着翅膀的大灰狼”因涉嫌非法出版和传播淫秽色情读物被刑拘;7月,晋江文学城被“新闻联播”点名。

“净网行动”令晋江文学城这家创办超过10年的女性向文学网站一时间风雨飘摇。随即,晋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自净行动”。

“您只需要判断一个尺度:有无亲热描写或身体描写。特别提醒:晋江执行的是脖子以下不能描写的标准。即使您看到的是正常的亲热描写,也需要归类到‘有亲密描写’的类别,等待专审人员的进一步审核。”

这封名为“拯救晋江大作战,晋江邀您来评审”的公开信,在两个月内吸引20万以上读者参与到了审核过程,将晋江此前积压的1500万章节的小说审核完毕。

最终,晋江渡过一劫。但只要主流文化还将网络文学视作末流,以审视甚至排斥的态度对待,那么如恒河沙数的网络文学,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内容永远不会擦枪走火。

“入流”,接受主流文化的规范,融入主流文化,成为起于草莽的网络文学的迫切需求。

阅文集团正式挂牌后吴文辉的第一封内部邮件,并没有谈备受关注的IP运营,而是全篇聚焦“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这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多次提及的词汇,听上去很像某种社会公益或国家口号。吴文辉却将其描绘为阅文集团未来十年的目标,寄望通过扩充内容、强化搜索、甚至开发电纸书硬件来实现。

扩充非网络文学内容的意义何在?不止外界,阅文集团内部也有所质疑。事实上,就在数年前,吴文辉本人也是这一战略的坚定反对者。

2010年,还在盛大文学主事的侯小强力推“云中书城”,试图将线下出版物导入线上。此举遭到吴文辉及其身后起点团队的强烈反对。在吴文辉看来,在盛大文学的基础上架构云中书城,渠道能力不足,无法形成良性商业循环,成功概率极低。

此后,“云中书城”果然运转不畅,侯小强因此背上“文青病”的指责。曾一度担任盛大文学CEO的邱文友也在2014年接受采访时表示,“盛大文学过去将所有内容集中在云中书城的做法是错误的,现在移动端都在强调个性化,起点的用户就是看仙侠,红袖的用户就是喜欢看言情,将内容集中在一个App让用户漫无目搜书的做法是开倒车。”

重掌庞大的数字阅读集团,吴文辉为何穿新鞋走老路?这老路还是自己当年对头要走的路。吴文辉曾提到希望阅文集团在2017年上市,“全民阅读”会是一个上市故事吗?

“全民阅读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故事,但是我们一项基础工作。”吴文辉认为,腾讯较之盛大,最关键是具有渠道优势,能够触达6亿中国网民。从资金、团队和渠道上,全民阅读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也坦陈,虽自觉心中目标清晰,但团队还没准备好。“大家会觉得太大、太空了,没办法执行。但我从盛大得到的一个教训是:如果我的员工没办法跟上我的战略思路,我需要花更多时间和耐心去说服他,而不是强势改变他。”

商业上的功过需观后效,眼前的好处是: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吴文辉登上了《人民日报》,和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星云大师等政治、文化名流共享一整版的文章――《全民阅读,书香社会》。

“我遇见的很多领导和传统媒体,他们承认我们是一家不错的网络文学平台公司,但最后一句总是‘希望你们在全民阅读上做更多努力’。潜台词就是:我对你公司有兴趣,但你的内容我看不上。”阅文集团副总裁罗立说,“现在我是全民阅读的坚定支持者。这个行业要做大,必须把我们的内容和作家推向主流。”

如果将“全民阅读”视为挟网络文学半壁江山的阅文集团对政府示好的“主流化”运动,这一切立刻显得顺理成章。

令吴文辉和骷髅精灵们可以倍感欣慰的是,这种“主流化”运动不仅涌动于江湖之远,也生发在庙堂之高。

北大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从2011年开授网络文学课程。在她看来,网文中最优秀的作品不但在文学的精彩上不输于金庸,更具有丰满的当下性。他们对制度的反思,对文明道路的思考,都以中国当下的处境为出发点,这是阅读金庸小说不能替代的。

网络文学发展的这些年,不但中国正处于道德恐慌期,全世界都处于“启蒙的绝境”的精神危机之中,人们不得不回到“黑暗森林”,重新探索生活的法则。网络文学的种种“类型文”不但分门别类地满足着人们的心理需求,形成了一套“全民疗伤机制”,并且在“爽”的基础上重建道德底线。这些道德很朴素,很原始,一点也不高大上,但却是在欲望深处升起来的,特别靠得住,是重建‘主流价值观’的基础。

而参与到“重建主流价值观”中的写手,理当取得相应的社会认同。这也是文学网站在极力推动的事:将草根写手包装成真正的文化名流、社会明星。

搞签售会、做粉丝见面会、组建网络作协、推荐写手加入全国作协、加大媒体宣传,都是包装写手的经典方式。

上海兰心大戏院的聚光灯流转,最终打在舞台中央戴着黑框眼镜的、微胖的青年身上。这是创世中文网新“大神”乱的新书发布会。尽管穿着他明显不习惯的西装,但这个年收入1300万的90后写手并没有丝毫慌乱,显出一种被培训后的沉着。

“此刻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他俏皮的开头。

“造神时代”已经逝去的悲观情绪在底层写手中间蔓延。像乱这样在新平台、新题材成长起来的新“神”,酷炫登场,犹如一场充满钱味的龙卷风,将裹挟更多写作者投入到400万人的洪流中去。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互联网变革10年 媒体经历了怎样的脱胎换骨?

互联网变革10年 媒体经历了怎样的脱胎换骨?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就像是一只栖居在光驳斑斓的彩灯下的变色龙,敏锐善变,伺机而动,任何一种最新的科技创新或传播方式,都有可能使其发生质变,互联网风生水起的10年媒体所经历的变迁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行业变迁和角色转换

最近10年间,数字媒体从门户网站到社交媒体,再到移动媒体平台,在媒体形态上完成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变革的成果具体表现在:更加注重信息传播的简易性、双向度和自主性,简而言之,就是数字媒体已经从专业定位,转变为所有用户提供最简单、易用、易获得的内容服务。前不久在戛纳国际创意节(The Cannes Lion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reativity)上荣膺第62届”年度媒体人物”殊荣的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在他的获奖感言之中提出,作为新媒体典型的腾讯网络媒体业务(包涵了腾讯的视频、门户、微博、新闻APP等)的目标,已经从追求技术革新,转变为借助技术的力量,努力让千千万万普通用户能够平等的享受数字媒体带来的便利。

数字媒体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之中,首先呈现的是传播介质的日渐分散化。如同刘胜义说的:“媒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媒介与非媒介的界定会越来越模糊,汽车、大厦、牙刷、垃圾桶,也能承载一定的大数据信息,也就有可能成为媒体的一部分。

伴随媒体形态的衍变,数字媒体的改变,还同样呈现在于针对受众的信息发布和内容的变化上。在互联网门户时代,用户看到的信息大多数是编辑推荐的产物,而在以门户网站为主的Web2.0时代,用户从中获取个性化信息就难得多。由于门户网站向用户提供的是综合信息,分门别类,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看什么。久而久之,当用户只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这种多而不精的信息就无法再满足用户需求了。

未来媒体的归宿

在媒体由高大全的门户网站转向小而精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过渡的阶段,尤其是在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社交平台上,每一个账号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个性化媒体,用户热衷于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把麦克风。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自主选择的权利加强,进一步催生了微博、微信社交媒体的使用密度,以腾讯的媒体产品作为研究对象,你会发现,当人们在使用腾讯新闻客户端阅读新闻的时候,可以通过转发及评论等功能深度参与到新闻和评论本身,还可以分享到腾讯微博,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中,个人立场汇聚成观念趋势和意见潮流,资讯本身不断被验证、求实、获得支持、以及围绕资讯产生一浪高过一浪的认知跃升和行动延伸,这些扩散和延展发酵,通过匹配社交关系链和兴趣图谱,在信息的二次传播上起到了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

所以,诸多的变革,都让数字媒体更加的贴近用户对资讯这种产品的使用本质:精准连接人对资讯的消费需求,门户网站、社交、移动媒体都在围绕这个本质展开,当媒体形态还不足以达到满足一切资讯需求的宏观战略时,在终端、场景上的进一步拓展的变革趋势仍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以微信为镜,可以窥见未来媒体走向趋势,微信实现所谓的“连接一切”,体现在新媒体上,就是连接所有的资讯需求,除了人与信息的连接,“人与人”、“人与资讯”、“人与服务”以及“智慧生活”的连接,都将成为未来媒体的归宿。这也正是刘胜义提出的Mega Web概念的核心内容,即在Mega Web时代中,用户会越来越趋近于和机器智慧和谐共生,互联网会像电一样浸润生活的各个角落,不可剥离。

“当所有的物体都被连接,我们所搜集到的大数据将会具有解释性和预测性;而当所有的人也都被连接,我们便能迅速触及每一个人,为数据所揭示的需求空白做出实际的行动,即便那可能只是某一部分群体的需求,也能汇集大家的智慧,产生共鸣。”刘胜义对于未来媒体的趋势有这样一个判断。

这样看来,在接下来的下一个互联网10年,数字媒体还将继续演绎“为了连接一切,并满足普罗大众的全民需求”的目标,而继续推动脱胎换骨式的变革。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视频网站的广告越来越长 那是因为影视资源过于分散

视频网站的广告越来越长 那是因为影视资源过于分散
  2012年底,优土CEO古永锵曾预测,“领先的视频网站会在2012年年底的移动端日播放量过亿,2013年将成为移动视频营销的起点,并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而现在,移动端的视频广告已经正式向PC端看齐,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几大主流视频网站广告的平均时长都超过了1分钟:优酷土豆大约65秒;腾讯、搜狐、乐视高达90秒;爱奇艺甚至已经凑到了梁山好汉数――108秒。

这是商业演进的必然结果,移动端越来越长的广告之后,其实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的影视内容付费,至少目前,依然处于无力的状态,这其中,用户的付费习惯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但同样不可回避的是,中国的影视内容的高度分散性。

  移动端的崛起

在2013年以前,移动端视频很少有配备广告的,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广告主们对于移动端视频广告的不看好。

其中,首先一个不可回避的是,在移动端,用户往往是先在家中将所需观影的内容下载到移动端,而观看的时候可能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或者是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当中,这毫无疑问是大大影响了广告主的意愿。

而另外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相比于电脑上的展示的效果,小小的手机屏幕是不如的,同时,在一些需要转化率的广告主那边,PC端用户浏览广告并进行下一步动作的意愿和概率都比手机端高出太多,手机端的操作毕竟还是太复杂了。

但是2013年之后,随着4G的普及,流量费的下降,以及终端数量的直线上身,移动端开始逐渐有了赶超PC端之势的时候,广告主们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

据资料显示,腾讯视频移动端在2013年实现了日均视频播放次数过亿,季度环比增长100%的突破。古永锵则透露,优酷土豆的移动流量已超过了PC流量。

而据业内人士的估算,移动端一年半达到的流量值相当于PC端用了五年左右所达到的量级。

艾瑞分析认为,用户通过移动端观看在线视频的行为已经较为普遍,但是移动端的流量变现还有较大的挖掘空间。2013年几乎所有视频网站的移动端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目前都不足10%, 大部分仅为4-7%左右。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端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用户数为 2.47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了 1.12 亿人,增长率高达83.8%。

手机视频跃升至移动互联网第五大应用。从用户层面来看,视频网站的移动业务已经具备了变现的基础和动力。

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在线视频移动端广告市场规模为8.3亿元,较2014年第一季度的5.4亿元增长53.2%。中国在线视频移动端广告市场规模占整体广告市场规模的比例为21.3%。

视频PC端从2005年开始,在中国经历了十年之久,但是移动端在两年里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效。

  付费难 视频网站将继续整合

此时,移动端的视频广告算是正式开始走入用户的手机当中。

而广告主逐渐认可了移动端视频广告的价值,以前碍于移动端备的尺寸,如今发现小尺寸反而使用户注意力更集中、专注于推送而来的广告信息,有助于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

此外,移动设备随着人的物理位置变化在移动,广告商可依据地理位置高度精准地推送相关广告内容给附近用户,提高广告点击率。移动端广告价值得以凸显,越来越受广告主欢迎,很多品牌广告主也开始认可。

从被作为PC广告的“赠品”而存在,到现在PC端、移动端同一部热播剧所配的广告并不相同,各大网站实现广告的增量。

但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是,从PC端的广告到移动端的广告,实质上,视频广告的营收的主要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而这与此前国内视频网站发展之初所宣扬的“Hulu+Netflix”模式相去甚远。

其缺少了Netflix这种订阅用户的收入,主要以Hulu这种广告模式为主导。

为何付费模式在中国难以展开,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中国的用户习惯了免费的模式,从当年的盗版DVD,到此后的盗版电影,用户从来没有为内容消费的习惯。

但是目前的中国的主流互联网用户是90后,他们对于付费与否其实与此前的用户是相去甚远的,如果能得到更好的服务,他们是不Care付费与否的。

此时,我们不得不提到的另外一个问题,资源分散,视频影视的资源极度分散。

以电影为例,优土有的,乐视不一定有,乐视有的,爱奇艺不一定有。

这给用户的付费其实造成了一定的排它性选择的难度,因为在当下为内容付费刚刚兴起只是,是极少有用户会选择全部订阅的,不得以只能选择一家都不订阅。

这又是一个极端现实的问题,而解决的方法或许是联盟,打包出售,但又会出现一个数据资源极度集中的问题,这是各家不愿意看到的。

这有可能将成为视频网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最终当资源集中后,付费业务才能得以展开。

那一天,或许不远了。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开发] 互联网+时代,O2O模式助力旅游渠道商

[ O2O研究 ] 互联网+时代,O2O模式助力旅游渠道商

 旅游业这几年,OTA快速发展,一度打得线下旅行社难以招架。各种论坛上充斥着OTA与线下企业的互掐,动不动就有谁要要灭了谁的言论不时冒出来。随着o2o概念逐渐火热,线上线下的融合开始真切发生,渠道商应该思考如何实现O2O

[O2O开发] 互联网+时代,O2O模式助力旅游渠道商

2007年开始做渠道,一心想打造一个旅游业的国美、苏宁,当时想法很简单,目标也很明确,路也似乎基本上按照当初的规划一步一步在走。然而,市场变化永远超出你的预想,技术的进步带动消费行为的改变,传统做法开始失灵,渠道商面临巨大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我们希望学习的苏宁转型为了云商,而转型不太成功的国美日子似乎就没有这么好过了。

旅游业这几年,OTA快速发展,一度打得线下旅行社难以招架。各种论坛上充斥着OTA与线下企业的互掐,动不动就有谁要要灭了谁的言论不时冒出来。但是到了2014年,市场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一家传统线下旅行社众信旅游上市了,线下企业也有了资本撑腰,于是线下旅行社都看到了翻身的希望。随着得到“干爹”钱的线下旅行社越来越多,论坛上线上线下争斗的声音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热词O2O,线上线下融合更多的被提及。这种现象不光停留在论坛上,进而出现在市场上。携程收购了华远,去哪儿入股了旅游百事通,线下旅行社众信收购了优哉。途牛、同程也纷纷开设线下门店,一时间,融合真真切切的发生了。

但是资本的融合好实现,业务的协同则要困难得许多。但是如何才能做好协同,特别是渠道商如何才能实现O2O呢?

渠道商的本质是渠道,连接着买家和卖家。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高度透明,于是乎按照去中间化的理论,渠道就要消失了。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渠道只要转型升级得当,则可以创出另外一条道路,体现出其自身价值。这条路就是全渠道。

全渠道的关键在全,我们要讨论的是这“全”都包含了哪些要素。我个人认为:

一是通道全。不论是你找到客人的通道还是客人找到你的通道是全的。渠道必须是立体的,是存在于实体和线上虚拟空间中的。也必须是无时间限制的,存在于整体或是碎片时间当中。一句话,客人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你,你也可以随时随地找到客户。这当然要借助新技术,传统方式是根本做不到的。

二是功能全。渠道的功能不再仅仅是分销产品(将来渠道商的销售功能更多在线上开展),还包括另外的功能,1、面对面服务。主要在地面满足客人从咨询到出游不同阶段的地面需求。出行前是顾问,出行之中有问题时跟进解决,回团后的售后维护。2、品牌推广和客户管理。过去的渠道不太重视客户,而现在必须要学会对客户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客户的分类管理。充分利用好CRM,门店wifi数据采集等工具,挖掘好管理好客户。3、产品研发和资源掌控功能。过去的渠道商几乎都是拿来主义,供应商有什么就销售什么。这种现象在发生改变,因为渠道商第一时间接触用户,对用户的需求有深刻的了解,这时可以反向给供应商提出产品建议,甚至主动参与产品设计,与供应商一同去掌控资源,形成渠道独有的优势产品。

三是生态全。渠道商不光是要链接好买家和卖家,还应该组织好众多参与者的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客人的“物流”(旅游中就是客人流动)。传统渠道供应链单一,品类少,而未来的渠道商会成为汇集不同类型产品的供应商:跟团游、自由行、目的地游、机票、酒店、签证、景区门票、wifi等等。同时渠道的另外一端还会出现门店、合作分销旅行社,在线商城、微网站、个人代理等形态。这样的渠道参与者其信息流方式,资金结算方式,交易规则,以及希望渠道本身给他们提供的支撑与服务各不相同。全渠道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整合方案和技术手段来实现和支持这个生态系统。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尝试去打造旅游百事通的全渠道体系。

建设立体通道。除了线下渠道继续扩张外,借助与去哪儿的合作,打通在线渠道。“掌旅通”微店,为门店构建一个利用移动社交媒体开展接通客人或者客人通过移动社交找到门店的通道。在去哪儿网上设立“旅游百事通去哪联合旗舰店”,通过去哪儿的APPPC为门店在线上导流。

改造渠道的功能。手段主要有:

1、把销售功能往线上引,通过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引导门店习惯使用在线销售工具,引导客人通过掌旅通、去哪儿APP等在线方式咨询报名。

2、把线上客人往线下引,就是把需要地面服务的客人引导进门店。

3、准备开一批联合品牌门店,进一步强化线上销售线下服务的互动。

4、充分利用好CRM,门店wifi数据采集等工具,挖掘好管理好客户。

生态圈的打造。首先是把双方的产品库打通,把各种资源提供者引进生态圈。其次,重新构建一套可以涵盖所有参与者对信息流、资金流需求的系统,并完善对各参与方的服务支撑。

到目前这个阶段再做渠道,已经与当年有了太多的认知改变。与在线企业深入融合,发挥出彼此优势和协同效应,做好全渠道的转型升级,渠道商才能在新的时代中迎来新的高速增长。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大品牌还在犹豫什么? O2O模式喊你来!

[ O2O研究 ] 大品牌还在犹豫什么? O2O模式喊你来!

o2o模式将会是未来的趋势,并且有很多的小型企业走向了成功,可为什么这些大企业却无动于衷呢?①企业高层执行犹豫;②利益分配机制不均匀;③不理解O2O模式的精髓。传统企业,尤其是大型传统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

[O2O开发] 大品牌还在犹豫什么? O2O模式喊你来!

O2O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O2O的概念非常广泛,既可涉及到线上,又可涉及到线下,就可通称为O2O。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均对O2O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有所介绍及关注。2013O2O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开始了本地化及移动设备的整合,于是O2O商业模式横空出世,成为O2O模式的本地化分支。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O2O商业模式在中国开始大肆流行,各品牌、企业都在喊着要运用O2O模式经销自己的产品与品牌,可仔细一看,在现有的营销环境下,真正采用此种模式依然只有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小型企业,纵观国内一些成熟或者大型企业是很少采用此种模式的。大家都明知O2O模式将会是未来的趋势,并且有很多的小型企业走向了成功,可为什么这些大企业却无动于衷呢?

企业高层执行犹豫

传统的大型公司枝大叶大,一项小的改革尚且推行不易,何况是近乎半壁江山的巨变。起初,O2O模式作为互联网环境下的新模式,在一些中小创业者及中小企业的积极采用下,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有很多中小企业获得了成功,这样一种顺势而为的经营模式中小企业运用的如火如涂,可在我们日常所熟悉的大品牌却悄无声息,探其原因,一是小企业应用的模式在大企业的决策层的眼里会觉的是雕虫小技,上不了台面,是大型企业的面子作祟;二就是他们没有预料到互联网经济会这样的颠覆与强大,观望着轻视了。

企业的决策人是公司未来方向的规划者,大型企业的经营模式变动绝对是要有一把手的大力支持与推动的,犹豫、观望或者说是因为事务繁忙而忽略了很多未来一些不太明朗趋势与走向,等到企业的发展发生了大的阻碍时才发现己为时己晚,我们从阿里巴巴的高速发展就可以看出,当初有多少企业看到了网络可能引起的社会变化,有多少企业经营几十年,还不如阿里巴巴十年的发展所带来的效益。这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作为企业决策人,除了用经验来规划公司发展外,还要关注大众行为的变化,不要小瞧任何一种小的模式所带来的变化,也许这种模式就是你企业未来腾飞的机遇。

利益分配机制不均匀

好的商业模式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助力,为企业的成功留下成功基因。可为什么O2O这种互联网时代必须具备的模式却在大企业不受推崇,即使使用这种模式也是犹遮琵琶半遮面,总是时隐时现在消费者与经销商面前,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企业与渠道的利益体系分配不科学,参与各方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收益,从而失去了参与的动力,没有活力的商业模式必然得不到大力的推行与发展,那么最终消费者也就不会关注这个品牌,最终让很多采用O2O模式的中小企业得以快速的发展,而让大型品牌的销量失去了增长的动力。为何大品牌的O2O模式利益分配会无法在渠道与企业之间找不到平衡点,终其原因是谁都想站在强势的一方,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最后是失去了用户,得到了性格。

不理解O2O模式的精髓

O2O模式为西方引入的新的消费模式,也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下消费者行为改变而产生的商业运营模式,新的模式必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签,也没有懂得此种模式的成熟运营团队。大品牌在推行O2O模式时必然会发生许多问题 ,但企业部门设置较细,而一种新的模式是需要众多部门高度配合才能达到较好运行效果,而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最终好的模式就会死在公司内耗中。

最后,在这里说几句,传统企业的基因与互联网的基因是不一样的,他们最初占有的空间层面一个是线下,一个是线上,线下面对的是渠道与人员,成本铺开大,即使是小的变动也是整体的颤动,不容易;而线上主要是人才成本,拥有流量再转化线下,行动起来很轻快,方向变动容易。而且,现阶段,依托互联网起家的企业也都是大企业了,拥有成熟的人才机制,传统企业要想转型,人才是第一位的,而哪里去找人才才是最头痛的,一流的人才看重的不会仅仅是钱,平台是很主要的,那么传统企业是断不能给予得了一流的人才平台,所以找到的人可想而知。

所以,传统大型企业若是转型,其实结盟的形式是不错的,将自己拥有的资源渠道优势与可需求、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结合,将各自的优势共享,共同强大。时间已经很紧了,若是再犹豫,不能决断,只会更受其乱。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大品牌还在犹豫什么? O2O模式喊你来!

[ O2O研究 ] 大品牌还在犹豫什么? O2O模式喊你来!

o2o模式将会是未来的趋势,并且有很多的小型企业走向了成功,可为什么这些大企业却无动于衷呢?①企业高层执行犹豫;②利益分配机制不均匀;③不理解O2O模式的精髓。传统企业,尤其是大型传统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

[O2O开发] 大品牌还在犹豫什么? O2O模式喊你来!

O2O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O2O的概念非常广泛,既可涉及到线上,又可涉及到线下,就可通称为O2O。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均对O2O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有所介绍及关注。2013O2O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开始了本地化及移动设备的整合,于是O2O商业模式横空出世,成为O2O模式的本地化分支。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O2O商业模式在中国开始大肆流行,各品牌、企业都在喊着要运用O2O模式经销自己的产品与品牌,可仔细一看,在现有的营销环境下,真正采用此种模式依然只有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小型企业,纵观国内一些成熟或者大型企业是很少采用此种模式的。大家都明知O2O模式将会是未来的趋势,并且有很多的小型企业走向了成功,可为什么这些大企业却无动于衷呢?

企业高层执行犹豫

传统的大型公司枝大叶大,一项小的改革尚且推行不易,何况是近乎半壁江山的巨变。起初,O2O模式作为互联网环境下的新模式,在一些中小创业者及中小企业的积极采用下,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有很多中小企业获得了成功,这样一种顺势而为的经营模式中小企业运用的如火如涂,可在我们日常所熟悉的大品牌却悄无声息,探其原因,一是小企业应用的模式在大企业的决策层的眼里会觉的是雕虫小技,上不了台面,是大型企业的面子作祟;二就是他们没有预料到互联网经济会这样的颠覆与强大,观望着轻视了。

企业的决策人是公司未来方向的规划者,大型企业的经营模式变动绝对是要有一把手的大力支持与推动的,犹豫、观望或者说是因为事务繁忙而忽略了很多未来一些不太明朗趋势与走向,等到企业的发展发生了大的阻碍时才发现己为时己晚,我们从阿里巴巴的高速发展就可以看出,当初有多少企业看到了网络可能引起的社会变化,有多少企业经营几十年,还不如阿里巴巴十年的发展所带来的效益。这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作为企业决策人,除了用经验来规划公司发展外,还要关注大众行为的变化,不要小瞧任何一种小的模式所带来的变化,也许这种模式就是你企业未来腾飞的机遇。

利益分配机制不均匀

好的商业模式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助力,为企业的成功留下成功基因。可为什么O2O这种互联网时代必须具备的模式却在大企业不受推崇,即使使用这种模式也是犹遮琵琶半遮面,总是时隐时现在消费者与经销商面前,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企业与渠道的利益体系分配不科学,参与各方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收益,从而失去了参与的动力,没有活力的商业模式必然得不到大力的推行与发展,那么最终消费者也就不会关注这个品牌,最终让很多采用O2O模式的中小企业得以快速的发展,而让大型品牌的销量失去了增长的动力。为何大品牌的O2O模式利益分配会无法在渠道与企业之间找不到平衡点,终其原因是谁都想站在强势的一方,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最后是失去了用户,得到了性格。

不理解O2O模式的精髓

O2O模式为西方引入的新的消费模式,也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下消费者行为改变而产生的商业运营模式,新的模式必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签,也没有懂得此种模式的成熟运营团队。大品牌在推行O2O模式时必然会发生许多问题 ,但企业部门设置较细,而一种新的模式是需要众多部门高度配合才能达到较好运行效果,而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最终好的模式就会死在公司内耗中。

最后,在这里说几句,传统企业的基因与互联网的基因是不一样的,他们最初占有的空间层面一个是线下,一个是线上,线下面对的是渠道与人员,成本铺开大,即使是小的变动也是整体的颤动,不容易;而线上主要是人才成本,拥有流量再转化线下,行动起来很轻快,方向变动容易。而且,现阶段,依托互联网起家的企业也都是大企业了,拥有成熟的人才机制,传统企业要想转型,人才是第一位的,而哪里去找人才才是最头痛的,一流的人才看重的不会仅仅是钱,平台是很主要的,那么传统企业是断不能给予得了一流的人才平台,所以找到的人可想而知。

所以,传统大型企业若是转型,其实结盟的形式是不错的,将自己拥有的资源渠道优势与可需求、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结合,将各自的优势共享,共同强大。时间已经很紧了,若是再犹豫,不能决断,只会更受其乱。

 

一站式O2O APP开发

点入李建明:APP推广四个误区 通行关键在平台

点入李建明:APP推广四个误区 通行关键在平台

近几年,移动营销被广泛关注,但是包括品牌广告主、传统互联网企业在内,移动营销都还只停留在浅层海域,“都在说移动营销,到底移动营销是什么,怎么才最有效?”,点入移动副总裁李建明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APP产品作为现在企业最基本的移动营销工具,品牌能否借助APP产品达到最大化的营销效果,这其中移动营销服务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APP产品推广四个误区

1、认为口碑营销可以战胜一切

新APP产品上线,如果不结合有效的推广活动,你的产品再好,用户如果都没有看到,更何谈被应用商店置顶或是被优质媒体关注。

2、只关注用户下载

与下载量相比,用户下载之后的行为更为关键,包括APP的使用,注册,在游戏中达到新的等级,或者购买等,这个指标叫做“用户忠诚度”。

3、忽略营销效果的监测和优化

推广前期渠道达到了推广预期,但是随着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曾经效果不错的渠道也可能会突然失效,开发者一定要对营销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弄清楚失效的原因(渠道因素、产品因素),及时作出调整和优化。

4、过分依赖传统广告公司或营销公司

因为缺乏专业的移动互联网人员做产品推广引导,新的开发者往往把移动互联网推广与传统推广混为一谈,这通常是造成他们推广成本过高、效果欠佳的原因。

如何通过移动广告平台推广APP?  

为了更好的推广产品,避免推广误区,建议CP提高自己团队的APP营销摸索能力或选择专业的移动广告平台,但是前者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或达到成效。专业的移动广告平台兼具渠道特征,拥有海量的媒体资源,具备精准投放、效果监测及优化的条件,目前来讲是APP推广的最佳选择。

据李建明介绍说,“作为专业的移动营销服务商,点入移动接入一次新的APP产品推广合作,首先要做的就是筛选产品:1、评估推广渠道是否与产品属性匹配;2、了解CP的产品推广目标,预算及推广周期;3、全方位估算开发者需求是否现实可行;”

开发者联合移动营销服务商做产品推广,首先要测试用户成本、用户体验,了解用户留存、活跃度、产品Bug等,然后通过移动营销服务商,根据这些指标找渠道,主要渠道包括应用市场、push推送、插屏、banner、富媒体等。

应用市场:目前主要有百度助手、360助手、腾讯应用宝、小米商店等,应用市场的用户量大、质量高、但是推广成本相对也高;

富媒体:可以有效提高用户下载、注册量和转化率,用户留存率高;

插屏、banner:转化率高、获得用户留存率更高,但是成本也高;

目前移动广告平台推广的APP产品主要分为行业类和品牌类,行业类以游戏类为主,品牌类有理财、视频、通讯、社交、电商、工具等。行业类的推广周期一般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品牌类的推广周期要长一些,一个月到三个月起步,个别应用要到一年。

李建明说:“一个行业类App和一个品牌类App的推广方式绝对是不一样的,任何一个推广渠道都不是绝对神器,只有充分了解你的产品,选择适合的推广方案才是王道。”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腾讯投资穆亦飞:公开分享腾讯互联网医疗投资理念

腾讯投资穆亦飞:公开分享腾讯互联网医疗投资理念

  腾讯缺乏对中国医疗体系和医生群体的深刻理解。说到传播,“微信圈里某些疯转的‘健康帖子’堪比百度竞价推广里面的虚假广告,不仅普通百姓转,还有医生转。从腾讯布局丁香园和挂号网的动作来看,其进军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意向强烈,从丁香园的年轻医生,到挂号网的七旬名医,腾讯似乎也充满纠结和困惑。”

2015年6月11日,在“第五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大会”的主题分享环节,腾讯投资执行董事穆亦飞指出,腾讯并没有想过要颠覆医疗,而只是作为修路者的角色,帮助创业者开车开得更快一些。穆亦飞认为,医生、医院、患者、药品公司这四个角色中,任何一组都可以成为互联网创业的切入口,比如病人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医生和医生之间的交互。本文转自投资界,以下为穆亦飞演讲全文

刚才主持人说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引发了BAT三家疯狂的投资,我觉得很好,至少腾讯还是比较冷静的,其实我们投得并不多,去年一年投了一些优秀的公司,但今天这个场合应该是腾讯第一次向外界传递我们所理解的互联网医疗行业。为什么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没有对外出声,没有把我们的观点呈现出来呢?坦率讲是觉得我们不懂,我们是个外行,我们在专业领域里面,在座各位都是我们的老师,所以今天我也非常诚惶诚恐能站在这个地方,跟老师们讲一些我们不成熟的见解。

  互联网不会颠覆医疗

比起我们的老祖先,现在人的脑容量平均值是下降的,也就是说比5万年以前的人要笨。这个我非常诧异,为什么呢?因为老祖先他们要掌握的技能非常多,他们要知道麦子怎么种,见到老虎怎么跑,打不过的动物怎么打,水果怎么采,邻居有不怀好意的人怎么去提防他,他要操心的事很多,可是现在人除了自己所掌握的之外,对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是一无所知的,比如我只知道腾讯投资是怎么样的,但一棵玉米上长几个玉米棒子是不知道的。

为什么即便如此,我们的社会在不停的飞跃和不停的进步呢?是因为5万年以前我们的老祖先发明了文字和语言,所以他们可以用实践以外的虚构的精神上的理解,达成一些共识,然后可以把这个信息非常快地进行复制和演化。其实那时候人类就有别与其他动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因为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的认知革命,就是互联网革命。可能对于我们非常多的传统产业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帮助,但腾讯一直不认为互联网是要颠覆医疗的,腾讯是个修路的,把路修好了之后路上跑的车还是各位去开,我们只是帮助大家能开得更快一点而已。

  医疗健康领域市场足够大,并会持续增加

首先互联网认知革命到来,医疗健康领域是我们一个重点的修路方向,是因为这个领域足够大。首先中国医疗卫生的产业到2020年有5~8万亿市场,非常大的市场。腾讯是靠游戏起家的公司,整个游戏市场连这个零头都不到,但足以支撑起这么大的上市公司,这个市场更大。

即便如此,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的GDP的占比相比其它国家还很低,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市场还会增加。我们认为有四个角色,医生、医院、患者、药品公司,任何一个都可以变成互联网的切入口。比如病人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医生和医生之间的交互,我们大家知道丁香园一直在做这件事。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动怎么做?当然现在有非常多的创业公司也在切入这个领域,所以这里面任何一组都可以成为大家的突破口。

有一个新闻,本来一个学生想考同济医学院,可是后来怕被砍死就算了。现在新出来的毕业生,他们把研究生当作是十年前的本科生用的,为什么医生不满意呢?第一个原因是怕被人打,第二个原因是收入太低,第三个原因是考试难、SCI难、升职难,主任和副主任不死,自己基本上不去了。医院有什么不满意呢?医闹多,伤医事件又出来了。大医院病人很多,但其实缺乏高质量的病人的,14块钱一个专家号,一天看200个病人,其中180个是他的徒弟的徒弟就可以搞定的,但直接找到他,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质量是难以平衡的,怎样尽可能地压缩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其实很难平衡。患者更不满意,救医难、看病贵,好不容易挂个专家号,2分钟就赶出来了。

  医疗行业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

不信任成本;

信息孤岛。每个医院的数据和其它医院是不能打通的;

低效。挂号和付费的窗口要去两到三次,路线设计的是上楼下楼,最简单的一件事是整个就医流程没有人想过用户体验优化,当然很多地方也很低效;

缺少有机层级。我们医院虽然有一级、二级、三级医院,但彼此之间没有层级的,我们的小医生、中医生、大医生和专家,在本院还好,跨医院的没有层级结构,所以这些都导致了不满意。

  移动互联网可以为医疗带来哪些改变?

互联网可以降低信息获取或者是对接的成本,提高效率。具体的表现方式是用重构的方式,二是异步化,最后是结构化和标准化,从而去中心化。

这里面有几个案例,首先是滴滴打车,最直接地降低了出租车和乘客之间的撮合成本。右边的案例是丁香医生,这是它的移动APP,可以看到,原来对医疗毫无所知的普通病人,怎样最短的时间找到那么多精准信息,可以找到附近的药店或者专业的医师咨询,这个就为患者提供很好的入口。

医疗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所以专业的服务信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确越好。在当前的社会可能需要做一些减法,有时候找到的信息是带有“推广”两个字的,这个信息我们需要减掉的。我们去找医生,让他推荐医生是更加靠谱的,因为他有专业的筛选。

再看一下重构,这是我们投的杭州公司叫优先点菜。我们知道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帮你预约餐厅、排队类型的公司,其实餐厅的痛点是翻台率提高,我们知道去就餐坐下来才看菜谱,才点菜、下单、买单、结帐、开发票,这里面一统计真正就餐的时间只有二分之一,剩下的二分之一是做点菜这类的事情,如果我们把这类事情跟就餐无关的在路上就解决,快到餐厅的时候发一个信息,比如我离餐厅还要50米,餐厅就把菜放上来,吃完就可以走,我可以解决一半的时间,餐厅也可以节约一半的时间,我们说这是一个流程的重构。

当然还有成本的重构,比如电商的重构,把原来的人员成本变成仓储重构。另外我们投的是一家是挂号网,这也一个效率的提升。

另一个是异步化,大家知道中国只有300万的医生,其实这300万医生还是有水分的。因为以前是同步化,我来这是要跟他发生交互的,这个大量的耗用专业人士的时间,但互联网可以异步化,所有的方案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或者互联网平台进行周转,这个是一对多的异步化工具。

最后是一个结构化和标准化,以前的数据信息都是孤岛,数据无法打通。这是国外公司的尝试,这是中国另一家公司的尝试,成为本次之间能读懂的数据,病人把自己完整的病例进行归档,进行汇总。

去中心化,现状是医生、医院,只有在医院的医生是所有的医疗业务核心,未来我们希望去中心化和多中心,无论社区医院和药店都发生多中心的联系,这样会更有效的提升效率。

  最后总结一下腾讯的观点:

相较前沿理念,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利用互联网对现有体系改造。

互联网医疗是服务而不是简单商品,不能脱离线下和专业人群。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医生是不会失业的,我们认为医生永远是医疗服务的核心。

数据是服务的核心。腾讯是希望做一个大的数据平台来支撑各个创业公司,或者生态环境的数据整合。

最后我们希望是一步一步向外渗透,当然腾讯内部还有一些关于医疗行业的漏斗模型,这里就不拿出来的。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开发] 生鲜O2O前景广阔,解决行业痛点是重点

[ O2O研究 ] 生鲜O2O前景广阔,解决行业痛点是重点

移动互联网下,整合营销时代的发展,生鲜蔬果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生鲜o2o市场前景看好。20155月中旬,“食行生鲜”获得1.8亿元人民币融资,生鲜O2O领域获得越来越多资本的关注,生鲜O2O市场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达到实质性的爆发期?

[O2O开发] 生鲜O2O前景广阔,解决行业痛点是重点 

生鲜电商商业模式多 

第一种是以阿里、京东这类综合性电商平台,利用平台流量获得第一批用户,去掉中间推广环节,能减少生鲜厂家的压力和风险。这种模式主要是发挥了大平台的流量属性,有一定的优势。 

第二种是由以本地生活服务为基础的垂直化生鲜O2O,如莆田网、沱沱工社等,这类生鲜主要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个性化服务,食品优质、高端。其自建的配送体系战线较长,经营成本过大。 

第三种是以“顺丰优选”为代表的物流企业,主要靠自身强大的物流体系。

第四种是以沃尔玛为代表的线下超市,优势是线下业务强大。 

生鲜O2O发展前景广阔 

生鲜市场需求旺盛,生鲜O2O发展迅速。有数据显示,生鲜电子商务的毛利率平均可达30%40%,其中海鲜产品最高,达到50%以上,冻肉类20%30%,水果次之。

 社区林小姐是个网购达人,近期经常在某电商平台上网购生鲜,“通过生鲜频道在网上买一些熟食、肉品还有水果。主要是又快又新鲜。” 

另外,生鲜产品相对于人们购买的频次来说比较高,而且一旦形成了一定的评价等级建立了用户信任体系,用户粘度相当高。在加上消费者对网购行为的逐渐成熟,而一些有机食品及进口食品的利润空间大,生鲜电商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生鲜O2O发展前景尤为广阔。 

生鲜O2O如何解决行业痛点?

 虽然生鲜市场发展前景很广阔,然而还是有一些行业痛点亟待解决,才能真正的沉淀优势,去其阻力,发挥市场潜力。 

1.生鲜属非标产品,用户体验成难点 

生鲜产品与其他电商产品不同的是,即使是同一种产品,也不会完全一样,例如由于季节和产地的不同,外观和口感也大不相同,到消费者手上也感觉各不一样,因此生鲜产品的标准化不强,用户体验也难以把控。

 例如同一种水果,可能有的甜有的酸,而消费者无法从购买的过程中体验到,在线下可能会很仔细的去挑,而线上却难以把控。纵索科技小编认为生鲜产品的标准化涉及到的环节太多,如生产、存储、运输等,这些环节从一个产地难以把控到所有消费者,如果生鲜O2O企业能通过与不同产地的生鲜厂家合作,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则能减轻非标化带来的难题。 

2.生鲜产品的安全管理 

生鲜产品属于非标准产品,另外加上易损耗的特点,很容易产生安全性问题,因此除了电商自身对品质具有较强的把控能力,还需要建立一定的监管体系,例如阿里要求食品经营者提供食品生产、卫生等许可证,京东要求销售商提供品牌质检报告、食品流通许可证等证件。

 3.冷链供应问题 

由于生鲜类产品本身具有很短的保质期,因此需要冷链仓储、冷藏车辆等保鲜措施。但是这里又涉及到冷库温度不可控,因此生鲜的质量又收到严重威胁,而且冷链供应比较烧钱。如果是像京东、顺丰优选等生鲜电商一样选择自建供应链,则需要强大的资金链作为后盾,而且短期内无法很快实现盈利。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生鲜O2O可将冷链供应与自身分开,借力其他供应链体系,着力于发展自身的线上平台。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创业高危预警!!卸下O2O外衣,你的企业还剩什么?

[ O2O研究 ] 创业高危预警!!卸下O2O外衣,你的企业还剩什么?

o2o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一个词语,一夜之间,许多企业都纷纷贴上了O2O的标签,仿佛没有O2O就不是互联网公司。其实,经过这么长时间,不管是投资者还是用户,大家对O2O早就有点审美疲劳了。创业者需要深思,抛开O2O的外衣,我的企业还剩什么呢?

[O2O开发] 创业高危预警!!卸下O2O外衣,你的企业还剩什么?

近来,跟周边移动互联网圈子里的朋友们聊天,大家都有个差不多的感觉:O2O大势已去,玩概念这回事在投资人和市场那儿基本上都不感冒了。

圈内有句玩笑话,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的时候投资人是见了O2Otou,但2015年以来,投资人是见了O2Otou疼。

O2O真的是没法玩了吗?

NO!我倒认为目前大家都还没认清真的O2O到底是啥样。

O2O不是去中介

O2O真的只是干掉中介,通过移动互联网让用户和服务提供者直接单点对接吗?如果是这样,那眼下的披着O2O外衣的公司有几个能做到?

家政做到了吗?

家政在2014年的时候真的被资本市场炒得很火,那时候群狼并起,都希望在这个大市场里切到一块蛋糕。甚至大佬们都迫不及待,迅速包装,迅速垂直,迅速抢占市场。但硝烟渐冷,他们当初的愿景真的做到了吗?他们真的是要打造一个这样的家政O2O吗?现在看来,它们倒更像是个传统的家政大门店。用户通过APP下单,然后根据LBS之类的规则匹配订单,然后人工干预派单,然后家政服务者上门服务,然后给出评价。

停!停!停!这跟传统的家政门店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仅有的区别只在于传统家政门店是通过电话接单,你们是通过APP接单罢了!除此之外呢?

当然,移动互联网的确能够帮助你们迅速包装,迅速抢占市场,迅速全国化运营。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打造一个大家政门店,去干掉散落在市场上的小家政门店,真的是O2O吗?

此类的家政O2O不过是干掉了无数小中介,成就了几个大中介!

当然还有一类家政O2O会说我只是打造一个平台,为众多的小家政门店去接单、去营销,但在你们还没有对线下的服务者和服务质量做出任何改造和升级之前,请脱掉O2O的外衣老老实实的承认你们只是中介的中介!

美甲做到了吗?

美甲从解放手艺人的口号喊起来之后,的确风起云涌,全国开花。到处都是美甲O2O,然后横向扩充又搞出了一堆美业O2O。但无独有偶,它们的问题和家政并无不同。如解放手艺人,打造个人品牌的,不过是干掉了以前的美甲店,又扶植了一批新的美甲店。因为手艺人也会考虑,单纯依靠某一单一平台实在太冒险,他们也会把线上的流量引入线下,然后顺其自然的有了自己品牌的美甲店。这不是成就了一个新的中介吗?

其他的问题跟家政并无二致,不过是成就了大中介或成为了中介的中介。

外卖做到了吗?

不得不承认,外卖O2O经过这几年的长足发展的确有了骄人的战绩。至少从下单到完成订单,人工干预的都很少,大部分都是智能匹配。但他们几乎从来都不会疾呼:干掉中介!所以外卖领域的中介(饭店)依旧还在,并且被外卖O2O们改造的很好。这些饭店(中介)逐渐被智能化,然后开始主动依靠智能化运维整个饭店。不得不说这才是一种质的改变!至少促使移动互联的红利让更多人受惠。并且对于用户来说,这才勉强算是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

当然目前市面上也有一批O2O开始玩什么私厨的概念。诚然,的确是把厨师从憋闷的后厨里解放了出来,但它们做的不过是打造了一个新的大饭店,然后把厨师从酒店的后厨送到了千家万户的厨房里。这真的是O2O吗?它们真的能干掉中介吗?它们不过是个新中介!

家电维修O2O做到了吗?

家电维修是个很低频的市场,目前市场上也的确有不少玩家在切这块市场。但基于它们的模式,它们依旧很难逃脱要么成为新中介,要么成为中介的中介这个宿命。

自己养活一批工程师,然后派单,这是O2O吗?

O2O绝不是简单的圈用户

言至于此,难道市场上真的就没有靠谱的O2O公司了?或许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到底真的O2O是什么?

有人说O2O要解决的其实这样几个问题:黏住用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到达用户。

这些我都认同,但真要解决这些问题,却不是用现在的O2O的做法。

黏住用户

黏住用户,最根本的地方在于服务质量而不在于所谓的标准化。我始终认为标准化这件事是个加分项,但不是基本项。而现有的O2O公司把标准化玩的花都能开了。但在最根本的服务质量上,却乏善可陈!

提升效率

这是O2O要解决的命题,但这不仅仅是O2O要解决的命题。工业时代的流水线就要解决效率问题嘛!这是一切商业行为都要解决和提升的地方,不是O2O的专利。当然我们希望O2O能够更有效的解决这个命题,但解决了吗?效率是和成本挂钩的,当垂直到线下的玩法大行其道的时候,这真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吗?

降低成本

好吧,这也是工业时代要解决的问题。并且上述第二点也亮明了我的观点。

到达用户

利用移动互联网精准找到用户、到达用户,这倒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出彩的地方。但大面积地推和扫楼却是现在O2O的做法。或许是笔者吹毛求疵,刻板严求了,也许这是个阶段问题,但却不是O2O

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就被贴上O2O的标签,那么映入我脑海的首先就是富士康!富士康通过集中化作业和流水线生产解决了效率和成本的问题,规模化承接生产和借用品牌生产商的销售渠道解决了黏住用户和更精准达到用户的目的。

富士康O2O公司吗?

显然不是!

O2O是啥样,是去中介吗?

也不是!

O2O不是去中介,不是简单的圈用户,那O2O是要干吗?

它们或许能解释什么叫O2O

O2O要干吗?实话讲,这个问题太大,笔者内功有限,只能试图从案列中窥得一二。

l  Uber

抛掉一切烂捧的观点,我们细细看看Uber现在在干吗?

1  对用户而言,它的确改变了用户的出行方式,或者说正在改变用户的出行的方式。一键叫车,价格实惠的体验,确实不错!

2  对“司机”而言,确实享受到了共享经济的红利。

3  对出行方式而言,无外乎多了一个更强势的选择。

4  而且Uber还在不断尝试将周边能够配送的、能够链接的都尽可能链接到了Uber的体系里,如外卖、鲜花、短距离快件甚至奢侈品。

一站式O2O APP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