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口上的视频社交:市场未死,风口未到

视频社交的风口显然还没有到来,但依然有众多人在坚持。腾讯微视的夭折证明视频社交这条路愈发艰难,然而更多的创业者依然没有放弃对于视频类社交产品的尝试,比如趣拍,趣拍创始人王强宇依然乐观相信视频社交的未来。但对趣拍这样并非市场顶尖玩家的创业企业而言,现在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和底气去奢谈商业化,商业变现最关键的前提――用户和流量――他们都并不具备多大优势。

站在岔道口的视频社交,用户在哪儿?创业方向在哪儿?以下是来自记者的深度报道:

小凡打开 Instagram,用自己最喜欢的 Ludwig 滤镜将刚拍的照片修饰一番保存了下来,然后发到了朋友圈。

6月20日,在农历中是端午节,地点在北京园博园。根据赛事组织方的统计,大约有2万人在这一天参加了2015年的ColorRun(彩色跑)活动,小凡即是其中之一,尽管大多数时候她并没有在跑。像大多数年轻女孩子一样,她也对拍照、在微博朋友圈发图颇为热衷――在6月的前3个星期,她总共发了33条朋友圈消息,19条都是她拍的照片,根据小凡的观察,这样的频率和数量在她的朋友中其实也仅仅算是普通水准而已。

“拍视频?你瞧现在这么乱糟糟的样子,拍什么呢?”

面对我的问题,她扬手指了指周围在缤纷的彩粉中打闹的人们,露出理所应当的表情,“再说,我这个月的流量已经没剩多少了。”

和彩色跑现场众人头上川流不息的自拍杆相比,用手机、平板拍视频的人显然罕见得多。活动当天,小凡的微信朋友圈中共出现了大约30余条与此相关的消息,其中只有两人发了4段视频,而这些画质模糊的视频甚至让小凡无法确认这些朋友究竟在哪里拍的这些视频。

“视频社交?这东西现在大概就是个伪命题吧。”说完,她对着镜头,摆出一副可爱的姿势迅速拍了一张照片,然后盯着手机屏幕认真浏览起来。

小凡的态度无疑代表了不少用户对视频社交的想象和认识,但事实上,在中国,视频社交产品市场并不如他们意料得如此惨淡冷清。从另外一重意义上来说,或许,这块沉寂许久的市场正孕育着前所未有的一场大爆发。

折翼的企鹅

“这是一个经典的大公司做产品从极盛到极衰的案例。”

王强宇如此评价腾讯“微视”的失败。

2011年,微视最初是作为一款类似于Skype 的视频通话产品面世的,与此同时,这年年初,身处广州的张小龙团队也默默无闻地推出了微信,或许两款产品的产品经理都不会意识到在以后的4年时间里,他们会以一种诡谲的姿态见证了腾讯在视频社交上的失败与困顿。

让我们把视线暂时转到大洋彼岸的美国。2012年6月,霍夫曼(Dom Hofmann)、尤苏普夫(Rus Yusupov)及克罗尔(Colin Kroll)3人一起创办了短视频应用 Vine,用户可以通过它发布时长限制在数秒内的视频,仅仅4个月后,Twitter 就在这款应用正式发布之前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它。

此时,除了 Vine 之外,美国的视频社交市场上还充斥着包括 Viddy、Keek、Tout 等在内的创业公司。

就在霍夫曼等开始创业的那个夏天,成立于2010年的 Tout 刚刚获得了一笔1300万美元的 B 轮融资,这个把发布者的视频时长限制在15秒内的网站在一年内吸引到1200万访客,它的用户包括奥尼尔――“大鲨鱼”的退役声明就是在 Tout 上发布的――以及真人秀节目主持人普洛斯特等明星,奥尼尔的声明在发布后3个小时内帮助网站获得了超过50万浏览量。

2013年1月,Vine 正式上线,然而仅仅1个月内,这款应用在 Twitter 高活跃用户中的使用比重就达到2.8%,到了4月,Vine 攀上 iTunes 免费应用排行榜第一名。

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再说清“微视”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 Vine 的启发,这款在2013年9月推出的应用主打8秒短视频早起仅在推广上的投入就超过数亿元,黄晓明与范冰冰的“微一下,视不同”的广告在线上线下都让人应接不暇,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你知道一个人太有钱了以后,其实并不是好事情。”王强宇对微视的夭折有自己的看法,这是他和同事、同行曾经不断复盘并讨论的一个问题,“腾讯一开始的条件太好了,我们都很羡慕,流量就哐哐哐往上跑,毕竟明星的力量还是挺大的,最后它又去抄别人的……我觉得一个内容社区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气场和内容的调性,这样下来,它不死也很难了。”

当时市场上的视频社交应用除了微视之外还有美图秀秀的“美拍”,美拍有一个颇受用户欢迎的 MV 功能,结果微视在自己的一次更新中也加入了这个功能,在王强宇看来,这使得微视一下子就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到最后甚至最初的8秒限制也增加到5分钟,这些手段不仅吸引不到新用户,同时让老用户疲倦。

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微视最初主打的明星路线渐渐显露出弊端,各路明星在经过早先的好奇和新鲜之后,发布视频的频率和内容质量都大幅下降,被明星吸引而来的用户面对这种情况自然也纷纷流失。2014年12月,微视产品部总经理邢宏宇辞职并加入58同城,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下,微视团队几近解散。

腾讯首次在微视频社交上的尝试最终以惨痛的失败告终,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

在2014年推出的6.0版本更新中,经历了微视从一个视频通话产品到微视频社交产品再到最终失败的微信,也加入了自己的小视频功能。

然而,效果并不让人满意。王强宇告诉我们,他也就此和微信内部成员进行过交流,后者表示小视频的数据并不好看,亦不乏人评价6.0大版本更新是“蛮失败的”。

“我个人觉得朋友圈这种氛围,其实并不是很适合视频浏览,因为视频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比较鲜活的,内容冲击力比较强的,但朋友圈本身是一个看静的东西的地方,它是没有办法充分展现视频的表现力的。”王强宇对朋友圈视频本身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他自己也在做一款叫“趣拍”的短视频应用,这款应用现在面临着和微视、微信小视频同样的难题,同时,这也是所有的视频社交产品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寻找用户并培养起用户的使用习惯?

新浪潮

“我们觉得视频社交这件事是会发生的。我们不相信,在微博、微信之后,就没有产品能够在产品内容形式上有更大的突破。但是就像智能手机出来一样,不可能很容易就出来,可能需要很多条件、很多折腾的东西。”王强宇告诉我们。

2014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Vine 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率小幅落后于 Twitter。就在今年3月,Twitter 1亿美元收购了视频直播应用 Periscope,而另一款直播应用 Meerkat 的迅速流行亦足以证明视频社交正显现出成为主流社交产品的巨大潜力和可能性。

视频社交产品在中国有着自己的特殊国情。

从微博崛起至今,中国用户逐渐养成在社交工具发图片的习惯不过才6年,但是美国用户早自 Facebook、Tumblr 等社交产品时代起就已经习惯于发图片,中美用户仅仅在发图的用户习惯养成之间就相差了2~4年。这种用户习惯的差异势必会增加用户从图片社交跨越到视频社交的困难。

但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狂飙突进式的发展和微信朋友圈的流行极大地减轻了中美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使用和接受方式上的迟滞。

要加快中国用户使用视频社交产品的进程,一个需要每一个视频社交产品开发者回答的问题是,用户究竟为什么要用我们的产品?用更专业的说法则是,美拍、趣拍等视频社交产品的用户使用场景究竟是怎样的?

在做趣拍之前,王强宇的创业项目是一款兴趣社交产品,无论前者还是后者,用户使用场景的问题一直是他关心的。

在他看来,较之静态的图片,动态的视频更符合社交产品发展的规律,限制在几秒或十几秒之内的短视频有着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而形式的多样化一直都是社交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

也就是说,以视听语言的表现方式为核心的 Vine、趣拍、美拍、微拍们不仅让社交产品本身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同时也极大地扩展了用户在社交上的表现力和可能性。它不仅能够增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趣味性,也能刺激其他人的分享和互动欲望。

或许小凡的故事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王强宇的观点。她在彩色跑当天发在朋友圈的3张照片共收到14条赞与21条回复,而她那位发了3段短视频的朋友收到了24条赞与18条回复。

用户之所以从早期 Twitter 式的文字社交发展成以 Instagram 为代表的图片社交,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一图抵千言”,这是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产品的减法,而从图片社交进化到视频社交,则是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理念的加法。

形式上的多样性往往会给内容本身带来足够的广度和深度,异常冗余的现实内容需要用更具容量的承载形式去展现,而内容上的多元化则又会进一步推动内容生产者即用户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这正是Vine、趣拍等产品基于视频新形式和社交的传统理念所构建起来的维度。

“我觉得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的话,总是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用户和技术往前走――一定会有内容形式的突破。”王强宇这样总结道,“用户习惯就是你要去熬嘛,愿意为他去等去做这件事情,但是每一个伟大的产品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去做出来的呢?”

门槛

让我们试着回答那个关于使用场景的问题。

视频社交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和照片相比,这种形式能够为他们提供在表现方式、时间限制及用户交互上更多更新更有趣的体验,而选择这种体验并不意味着用户就必须同时放弃图片乃至文字等社交形式。

我们不妨这样说,只要一个产品足够创新、足够为用户带来新的体验、足够能产生并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么,这样的产品最终会推动用户创造适用的使用场景,并让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自己。

“这就是应用场景,普通用户可以通过视频应用做很多事情,成本也会变得很低。”王强宇对视频社交产品在未来的应用有许多的设想,在他看来,这些可能性都意味着趣拍在未来的前景。

即使乐观相信视频社交未来的王强宇也并不否认,对现在的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视频社交产品的确存在着不低的门槛。

在和微信团队聊过之后,腾讯的开发人员将微信6.0版本尤其是小视频的失败主要归于用户对流量的担心。尽管无论是微信小视频还是包括趣拍等在内的视频社交产品在技术上都已经实现了将视频容量压缩在1~2M 之内。

随着主流运营商对网络资费水准的不断调低及 Wi-Fi 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事实上,流量问题正越来越少地成为阻碍用户对拍摄、发布短视频的障碍。

“对视频社交应用来说,最基本的就是你必须把视频的 UGC 做得足够简单,现在谁能够屏住呼吸做得足够简单和用户体验足够好,谁就有可能成为这个市场的王者。”王强宇这样描述一款合格视频社交产品的素质,“还有,就是要做得足够好玩。”

“简单”包括使用逻辑、用户交互界面、操作过程等方面,我们可以将之视作视频社交产品形而下的“器”,王强宇用“小而美”形容之,并将此视为视频社交产品必经的初级阶段。

然而,内容、形式上的“好玩”却是形而上的“道”,开发者对此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办法,真正是实施实现这一目标的只有用户自己。

而这恰恰是视频社交产品发展和繁荣的最大阻碍。在最初的新鲜和好奇阶段之后,绝大多数视频社交产品的用户都不知道接下来究竟拍什么,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生产“好玩”的内容。

尽管短视频的时长限制最初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考虑到这种情况从而有意降低用户的使用难度,但问题实质上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内容尤其是优秀内容的生产速度和频率随着视频社交产品的生命周期延长而逐渐降低,导致用户的活跃度和黏性不断下降,最终使得高质量内容贡献者不断流失,老用户留不住,新用户留不下,这几乎已经形成一个难解的恶性循环。

于是,视频社交产品各逞其能,试图通过各有特色的手段来吸引、引导、留存用户进而促进整个用户社区的活跃度及对产品的黏性。

条条大路通罗马,然而,通往罗马的最短路径往往只有寥寥几条而已。

曾经的微视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人气明星来吸引用户,美拍、微拍等则专注于依靠小模特、小艺人和段子手等 PGC (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与 UGC 截然对立)来吸引用户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截至今年年初,美拍在推出仅仅9个月后就获得了超过1亿用户。

煎熬的岔口

相形之下,趣拍无疑低调和普通得多。

“我们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是,移动互联网的确还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结构,我们想做的就是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一个很平的产品。”由于已经获得阿里巴巴的投资,王强宇无法透露趣拍的用户数据,但从他的神情言谈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这样的结论,趣拍显然不是一款主流的视频社交产品。

尽管王强宇承认自己或许有时候会对明星的视频感兴趣,但更多的时候,他相信大多数用户关注的还是自己周围的朋友。这样的认识并不是王强宇一开始就有的,趣拍最初实际上选择的是和微视同样的通过明星等吸引用户的路线,但微视失败的教训以及王强宇一直以来对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反思使得趣拍最终走上了一条和同类产品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趣拍中,没有明星和段子手等 PGC,更多的是通过“有趣的人”和“附近的人”这样的入口来为那些“好玩”的内容和用户提供一个让更多人认识到他们的途径。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关注朋友的朋友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与此同时,趣拍还计划推出类似 Periscope 和 Meerkat 的视频直播功能,并且和富士康合作生产 GoPro 那样的硬件设备,靠这样的方式来延伸趣拍用户的使用场景。

“这件事情怎么想我都想不通,因为你是 PGC 的东西,最后只是在手机上看而已,那除了视频时间长短之外,和优酷、土豆、哔哩哔哩其实没有什么差别,而且你的可看性还比不上人家,那为什么你还能存在下去呢?”王强宇现在坚信社交本身就是去中心化。

实际上,王强宇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所坚持的是否正确。一块未知的蓝海市场,一个在市场上并不拥有优势的应用,一套看似和主流相悖的理念和方法论,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似乎预示着无论对他还是趣拍而言,未来都将是一条艰难乃至走入歧途的道路。

“我宁愿在这个方向上作死,我也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因为人心是很软弱的,人性总是局限在现在的,只有很少的人能看到未来,更少的人会为未来坚持。”王强宇说出这样冠冕堂皇的话,一度甚至让我怀疑他是否提前打了腹稿。

于是,我有意把话题引到趣拍的商业化上面试图获得他的真实想法。

“我们还真没想到这些,我们现在并没有太多考虑商业化。”和王强宇讨论引入社区虚拟币打造一套经济系统后,他这样告诉我。尽管王强宇理解视频本身具备的广告价值以及和阿里巴巴在电商方面合作引流的前景。

但对趣拍这样并非市场顶尖玩家的创业企业而言,现在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和底气去奢谈商业化,商业变现最关键的前提――用户和流量――他们都并不具备多大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劣势无意间又成了趣拍的一项隐性优势。

由于现在并未在商业化投入太多关注,反而使得王强宇他们能够在产品上有更多“好玩”的尝试,在经过了三四个月的调研和对视频社交产品上“赞”、“评论”等传统交互方式的研究之后,他们正在开发一套适用于视频社交的类似于“弹幕”的新交互方式。

而另一方面,王强宇在去中心化议题上的固执己见最终也成了趣拍筛选用户和投资人的过滤器。阿里巴巴的投资人一开始对他执意不走明星路线的做法颇有微词,然而在对趣拍的了解加深之后便没有再干涉,放任王强宇顽固的摸索。

“其实创业真正的考验是创业者内心的煎熬,所有的创业都是这样,能够度过这个煎熬并且能够真正判断出未来越来越靠近未来的才是成功的人。”王强宇颇为感慨地告诉我。

趣拍是否会成功,前途未得而知,但是,小凡似乎现在已经赢了。

父亲节那天她第一次拍了短视频发给她父亲,从回复来看似乎效果颇佳,她勉为其难地告诉我:“看来,这东西也不只是个没有价值和用处的伪命题。还不错吧。”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开发] 百度O2O的十二年战略征程:我凭什么亮剑?

[ O2O研究 ] 百度O2O的十二年战略征程:我凭什么亮剑?

日前百度糯米发布会上,李彦宏三年追资200亿的消息让糯米再次闪亮登场。但在o2o这场漫长的拉力赛中,BAT等巨头的大战未来仍将继续,本文笔者着重分析了百度在O2O中的战略布局及其优势所在,但谁能最终有效撬动服务的杠杆,将背影留给竞争对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O2O开发] 百度O2O的十二年战略征程:我凭什么亮剑?

3年先拿200亿吧。”日前,在位于百度总部旁的中关村软件园内,李彦宏为百度糯米发布会站台的一席话给持续升温的O2O市场又添了一把火。

从收购百度糯米、投资Uber51、入股星美影城再到追资糯米等,百度的一系列投资并购似乎都在透露着一个信息。过去“连接人和信息”的百度有决心、有技术、也有资金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连接人与服务”布局O2O生态。

百度O2O战略起点——百度贴吧

正如糯米所处的并不是一个新市场一样,严格来说,百度的O2O战略布局也并不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早在2003年底,百度就在无意中构建了一个O2O平台——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的创意来源于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但当时并没有O2O的概念,创建贴吧的缘由是:与搜索引擎紧密结合,把握用户需求来建立一个在线的,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平台,让那些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地交流和互相帮助。

之所以说百度贴吧承载了一部分O2O的性质在于,在百度贴吧,很多用户跟商家可以自己发出信息完成交易。举例来说,人们想在百度贴吧上买电影票,通过线上沟通达成交易后,线下去拿票看电影;或者我们通过线上发起了一个同城活动,大家在线下聚集到一起。这些都属于典型的O2O性质。

撒钱布局求稳不求全——投资风格决定成败

尽管早期百度还没想过O2O能够成为风口上的领域,在后来的战略布局上也不如阿里、腾讯显得积极主动,但事实上,百度在O2O布局上有着自己的战略打法。

不求面面俱到的百度在投资并购上向来出手谨慎,对于看准的一定会大手笔全资收购拿下绝对控制权,如91无线、百度糯米、PPS等,然后以整个百度资源全力推进。这种形式更像以一个百度孵化另一个行业的百度。

此外,百度布局O2O初期就把地图作为核心入口和平台,而围绕出行行业,百度对Uber51、天天用车投资后,也已将其接入百度地图系统。对于任何消费层次的百度地图用户来说,可以不用安装一大堆专车、拼车软件,不用多次重复跳出点击软件,查完路线后根据需要一键叫车的模式,自然更易形成用户与企业双赢的局面。与此同时,数据显示,在2015Q1中国手机地图累计用户市场份额中,百度地图牢牢占据65.5%。如此大的人群基数,将可能使百度地图成为未来出行行业的一个重要入口。

总的来说,在自有产品及几次收购完成后,百度拥有百度地图(出行)、百度糯米(生活服务)、百度旗下如安卓市场、91、百度应用助手三大安卓类市场(移动互联网应用分发、流量平台)、百度直达号(为传统行业提供吸引新用户、维系老用户的便捷渠道,为消费者画像,通过贴标签帮助加入直达号企业进行个性化营销推广)百度钱包等几大杀手级产品O2O平台优势愈显。

无论在PC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入口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有了流量一切商业机会也才具备了变现的可能。

百度O2O独有优势——数以百万计付费企业级客户

O2O投资布局的广度来看,百度相比阿里、腾讯有点文火慢炖的意思。但在笔者看来,相比腾讯在用户层面的优势,阿里在电商交易层面的优势,百度在企业级客户层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众所周知,百度主要靠搜索引擎竞价排名赚钱,这一过程中百度的客户触及餐饮O2O、医疗O2O以及58、赶集等各行各业中几乎所有的国内知名企业。一旦百度发力做O2O,这部分客户愿意追随百度并不意外。

这一点从百度直达号可见一般。从去年9月到今年7月,百度直达号入驻了海底捞、望湘园、万科云家政顺丰速运、福奈特、平安车险等各行各业的70万商户。因此,对于百度来说对接传统生活服务行业来布局O2O生态战略并非难事。

战略要点:打蛇打七寸——与商家共建会员体系

这两天关于百度糯米追资200亿,“会员+”战略逆袭O2O的言论不绝于耳。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建立自己的会员体系至关重要,百度“会员+”战略聪明之处在于,正确运用了“打蛇打七寸”的理论来实现共赢,即与商家共建会员体系。

简单来说,“会员+”战略是指百度糯米将联合商户,打通百度糯米会员体系与商户CRM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为商家管理和营销提供精准决策依据,不断提高客户留存率和消费频次。同时建立百度糯米VIP机制,为商家多入口、多场景导流新用户,并提升糯米平台的整体用户粘性。

至于笔者之所以说共建会员体系是聪明之举,可以看看腾讯当年的例子。早在2012年腾讯旗下微生活就推出了微信会员卡,为什么腾讯微生活没做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冲击了商场原有的会员体系。试想,当微信可以充当会员卡优惠打折,用户还要随身带着以前的会员卡做什么?但这些原有的会员体系是伴随企业几十年发展建立起来的,要他们放弃既有会员体系转投微信怀抱是很难的。

“我们不再划分合作阵营,不管你是阿里系、腾讯系还是小米系,你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不害怕合作伙伴来洗用户,要与合作伙伴一起来做360行,让互联网的力量能够驱动传统产业。”李彦宏如是说到。

目前来看,百度抓住了商户线上导流、自主营销、线上线下会员冲突、团购用户缺乏粘性等痛点问题,希望带动整个O2O行业的生态升级。但最后到底能不能像描绘出的蓝图一样我们仍不得而知。不过笔者认为,一个持续做出正确选择的人,同样能为百度的每一步战略带来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生活服务领域布局展望——下一步投资并购餐饮企业?

“我昨天看了一下,百度帐上大概还有500多亿现金。我们先拿200亿吧,来把糯米做好。”李彦宏一句颇带调侃意味的话引发互联网界沸腾。“区区一个糯米网花得了200亿吗”、“O2O那么大,200亿怎么花”,思考明白这些,也许我们离看懂百度的下一步动作就更近一些。

从目前的已知信息来看,百度糯米今年主要在餐饮、电影两个重点品类试水“会员+”战略。事实上,在得到资金之前,百度糯米已经悄然承担起百度转型的重任。电影方面,百度通过五一观影节、Angelababy助阵“看电影来手机百度约一票”、王思聪现身手机百度观影选座公益活动等各种造节营销制造话题。而日前,百度刚刚参与了4.5亿港元入股星美影城,购入星美控股6亿股新股份。

反观餐饮,尽管百度糯米也通过“请粉丝吃国宴”、“助力传统餐饮转型”等活动连接用户和商家。但目前为止并没有大手笔对餐饮企业实施投资并购。对于寄希望于电影票和餐饮撕开本地生活服务口子的百度来说,下一步投资并购呷哺呷哺、煌上煌、新辣道等知名餐企或互联网餐企显得顺理成章。

可以预见,此次百度糯米200亿资金将在补贴糯米、投资扶持嫡系项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使“会员+”战略真正实施落地。

从去年开始,O2O产业链已逐步形成了“入口+服务+支付”的框架。如今,阿里有“口碑”,百度推“糯米”,加上坐拥大众点评股份的腾讯,此时回想起美团王兴的”2015年是O2O决战年“似乎又多了一层理解。但无论如何,巨头决战对于用户和商家来说最好的消息是:“这个美好的夏天可能从占便宜开始。”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医疗O2O:如何改变传统医疗?

[ O2O研究 ] 医疗O2O:如何改变传统医疗?

在国内,无论是医生还是医疗设备都是稀缺资源,o2o的飓风已全面席卷了各行各业,医疗行业也不例外,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布局和资本的投入,医疗O2O的关注度也逐渐被提高。那么医疗行业未来将会如何发展,又如何改变传统医疗呢?

[O2O开发] 医疗O2O:如何改变传统医疗? 

医疗O2O:机会与挑战共存 

据统计,我国移动医疗在2014年融资已达到6.9亿,其中可统计的投资事件73件。目前来看,医疗O2O已成为各家巨头互相抢夺资源的战场,以BAT等巨头为首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医疗O2O领域,百度系的百度医生,阿里系的阿里健康,腾讯也布局了丁香园和挂号网,另外还有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等。 

回归医疗O2O的本质,还是为了解决当下老百姓看病难、贵的现状,同时需要提高医疗行业的效率,就需要利用互联网工具实现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病患的就医体验和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那么就需要打通线上线下通道,目前主要体现在:通过移动软件、硬件设备等实现在线上完成医疗咨询、诊断及健康管理,如病情的症状,挂号流程等,这样就能病患提前快捷的得到医生的建议,线下则能更精准的就医,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百度医疗O2O采用数据+智能硬件,百度流量和大数据为医院带来病患,同时医院为百度医患提供多种医院、医生信息,打造服务对接闭环;阿里主要采用“大数据+支付宝”战略:阿里健康、未来医院、天猫医药馆;腾讯布局融资+微信支付+医疗社交,投资丁香园、挂号网,并以“公众号+微信支付”为自营业务,上线微医疗,利用通讯社交优势,建立医生与病患链接。 

丁香园、春雨等在也在线下开设诊所,201411月,丁香园在线医疗网站发布了线下诊所计划,20155月,春雨医生的“春雨诊所”也宣布在全国五个重点城市开设25家线下诊所,通过线上线下完整的结合,充分利用医院和医生的资源,形成O2O闭环。 

随着医疗O2O的持续升温,资本也争相涌入,4月,华康移动医疗获2亿B轮融资;5月,移动医疗新锐“一呼医生”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6月,奇虎360与国药国华宣布,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电商公司。 

医疗O2O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贵的痛点,让他们看到了一条更方便看病的桥梁。然而目前国内的医生资源和医疗技术设备是相对稀缺的,这些又不是能简单的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解决的,而且相对一些欧美国家的医生来说,国内医生的服务水平和平均素质不是很高,不能很好的满足病患的需求,即供不应求,另外在国内一些比较好的医院往往是人满为患,而普通医院则是门可罗雀,因此纵索科技小编认为医疗O2O还需要解决的一个方向就是如何平衡两极化的看病。那么无论是对于传统医院的转型,还是线上医疗开展线下业务,都是一个巨大考验。 

医疗O2O:如何改变传统医疗? 

O2O作为医疗行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并不是要颠覆原有的医疗模式,而是通过提高医疗行业整体素质和效率,达到真正为病患服务的目的,那么在互联网+下,医疗行业如何改变传统医疗? 

获取优质的医生:根据数据显示,国内平均每千人拥有1.5个医生,而美国是2.2,欧洲是3.3,所以国内亟需获取优质医生来改善医生稀缺的痛点,互联网医疗一方面可采取与优质的医疗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无论医院机构的大小,只在乎医生的个人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培养人才,即自建渠道,通过建立完善的诊疗方案渠道来培训医生,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医疗O2O不是简单的线上的咨询、支付和线下看病,而是应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推行线上营销和用户管理,以此来培养用户习惯。同时,医生、医院需要与病患及时互动,保持医疗的时效性和可预估性,培养病患忠诚度。 

共享资源:通过智能设备和在线平台,医院、医生和患者之间可共享医疗资源,让资源和信息有效流动,促进医患沟通,把服务做透。 

发展可穿戴设备:未来医院通过将互联网、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相互结合,将信息技术收集、软件体验和信息交互等融合协同,通过在讲信息上传到云端,并对核心数据进行分析管理,来实现数字化医疗。

 

一站式O2O APP开发

车联网公司效仿谷歌“拼车”服务

日前,谷歌旗下的Waze地图宣布启动一款类似“顺风车”的乘车应用测试,这一消息传出后立刻引起Uber等打车软件公司的警觉。

有趣的是,7月1日,国内一家名为“飞驰镁物”的车联网公司也推出了首款面对消费群体的汽车共享服务品牌“Soda”。按照这家公司的构想,对消费者提出这一汽车共享的服务仅是其提供位置移动方案的开始,其未来将立足共享业务进军车联网,甚至向智能化汽车进军。

然而,目前滴滴快的、Uber等公司已占据“专车”、“拼车”服务的市场先机,后来者能否从中分一杯羹仍值得观察。值得关注的是,汽车共享这一理念及基于手机端应用服务的迅速传播,引起汽车厂商的高度关注。前不久,通用旗下的欧宝宣布一项名为CarUnity的汽车共享业务,尽管这一业务没有进入中国,但各大汽车厂商不断试水汽车共享服务,以迎合年轻消费人群以租车取代购车的新消费行为。

  汽车共享模式潮起

近两年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汽车共享服务模式层出不穷。PP租车、凹凸租车等新兴的P2P(peer to peer)公司,不断向传统汽车租赁公司发起挑战,而业务增长速度也快于后者。

去年7月,PP租车曾发布消息称,其在北京拓展的半年时间里,线上注册的车队规模已超过3万辆。

同时,共享服务的理念正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据飞驰镁物创始人兼CEO王强介绍,Soda是智能汽车共享服务品牌,目标是提供给人们自由出行的体验,满足消费者短线即时出行需求。这或成为其区别于传统汽车租赁公司的定位特点。

王强介绍,Soda服务与传统汽车租赁模式最大的区别是按分钟计费,用户只需通过Soda应用便可完成选取车辆、控制车辆、使用车辆、支付费用的整个过程,且无需在固定地点取车还车,方便消费者。

不过,与其他汽车租赁公司不同的是,Soda提供的用车聚焦于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仍在于电动车型的推广。据飞驰镁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余涛介绍,飞驰镁物计划自掏腰包,以开源的方式制造汽车。其次,飞驰镁物也考虑以互联网金融众筹的方式,制造车辆。

7月1日,意大利开源汽车制造公司OS Vehicle的样车亮相,这家公司的CEO兼董事长廖家良表示,这辆手工打造的样车成本在4万元人民币,基础底架和核心部件之外,其他均可按照飞驰镁物的定制需求来生产。

“我们也会与传统汽车租赁公司、整车厂等各种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厂商展开合作。”余涛表示,目前Soda已与多家国内外新能源车企合作,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始内测工作。

  厂商推共享智能车

某咨询公司预测,P2P租车市场未来将出现每年30%的增长,到2020年,该行业的利润将达到42亿~63亿美元的规模。因此,汽车共享理念的风潮以及带来的市场商机,正引发汽车厂商对于市场风向变动的高度关注。

彭博社报道称,有研究报告显示,欧美地区年轻一代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欲望明显降低,他们更倾向于共享汽车。甚至有分析指出,若汽车共享模式未来继续推广,汽车厂家将不得不逐渐转型至服务领域,不再售卖汽车而是提供出行服务。

这或许正是戴姆勒、宝马、福特和通用等汽车公司相继投入汽车租赁、共享等新兴市场业务的原因。继宝马和福特分别推出各自的汽车共享平台DriveNow和GoDrive后,通用旗下的欧宝品牌也公布了CarUnity汽车共享服务。

尽管国内本土汽车厂商仍聚焦于从制造到销售这一相对传统的领域,但戴姆勒、宝马等豪华车商已开始逐渐将汽车共享业务这一更具互联化服务特征的模式伸向全球各地市场。宝马表示,他们想借DriveNow计划吸引年轻用户,潜移默化地发展潜在客户,希望年轻一代消费者在未来购车时“会优先考虑入手宝马汽车”。

这一新动向也正在被国内新兴的车联网公司所关注。据余涛的介绍,Soda的核心产品理念是“汽车共享、绿色出行”,而汽车共享也是飞驰镁物对未来智能汽车的理解之一。“Soda打造的是下一代城市的出行方式,我们会与包括整车企业在内的合作伙伴一同打造一款为共享而生的智能汽车。”余涛这样解释Soda的理念。

不过,共享品牌或智能汽车的理念仍只是未来的愿景。当下,飞驰镁物以传统车联网业务为基础,与整车厂商进行合作。在传统车联网业务领域,飞驰镁物以前装TSP为核心优势给整车企业提供车联网整包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通过云服务和汽车情商两大核心产品平台,开始为整车企业提供真正符合移动互联网用户交互体验的车联网产品。

“我们与一汽轿车的首个(车联网)合作项目是在奔腾车型上,这一新车型将在2016年面市。”王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可以预期,未来基于云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基础,各大汽车厂商为解决90后新生代消费族群的用车需求而推出的新服务或产品,将被更快地提上日程。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除了H5,移动营销还能怎么玩

  除了H5,移动营销还能怎么玩

  微信上风光无限的H5,其实不过是手机版的长微博。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对风风火火的微信营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对于那些做过几个标榜走心文案和互动体验的H5就宣称掌握了移动营销秘诀的品牌来说,我们只能说图样图森破。

定创意、编故事、做设计、引流量,品牌的H5营销手段其实只是在内容营销的大坑里换一个地方原地踏步。只不过,除了为了让故事更走心、让互动更脑残而不断血虐乙方之外,进贡给企鹅蓝厂和微信大号们软妹币也更多了。

逼格很高但预算有限的品牌们,在微博上被僵尸粉和营销大号蒙得找不着北,而跟风到了微信之后依然被同一拨骗子骗得晕头转向。让人肝颤的是,企鹅比围脖更懂得榨干你口袋里可怜的预算。

如果不吸取微博营销犯下的错误,那么在微信和H5上面依然会继续拧巴。直到,下一个微信或微博到来。

是时候从“言毕称微信”、“信H5得永生”的美梦里醒过来了,一个连微信粉丝自动回复都懒得做的公司能靠H5做好移动营销吗?微信并不是移动营销应有的模式,在这个“社交基因”缺乏的平台上做营销,本身就是对数字营销的讽刺。即使是微信官方,也从来都否认自己是“服务平台”而非“营销平台”。即使,它是无比诱人的流量入口。

作为品牌打破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壁垒的手段,H5本身就充满了缺陷。从形式上说,它直接违背了“少即是多”的内容营销原则,如果用户的手机不给力,那些高大上的H5大多沦为H5僵尸。H5解决了品牌内容展示之后,在如何解决与用户互动这个问题上举步维艰。这是数字营销现在面临的尴尬。不做,你会纠结,因为它是最大的移动流量入口和用户平台;做了,你更纠结,特别是碰到如何与天猫淘宝对接的时候。

那么是否可以尝试移动广告购买,比如初级的应用广告或者高级的程序化购买?或者DSP+DMP?这个话题,恐怕需要一本书才能讲清楚,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讨论。谁用谁知道。即使在技术更成熟和操作更规范的美国,根据IAB Mobile Marketing Center of Excellence的调查,只有27%的品牌愿意试水程序化购买。何况,在互联网思维和用户至上的风口,你还好意思讨论广告吗?

移动营销的世界那么大,你难道不想多看看?

  虚拟现实

移动设备+虚拟现实的玩法,比简单的H5互动逼格不知道高多少倍。前提是得舍得花点钱。

虽然谷歌眼镜老是跳票,但是Facebook收购Oculus, 苹果收购Metaio, 谷歌大手笔投资Magic Leap, 以及微软对HoloLens紧抓不放,这一系列动作都证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势头。美国人比我们更懂得移动营销该怎么玩,也更懂得哪张才是能抵达移动互联网终点的船票。美国科技网站Techcrunch.com预测说2020年全球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的市场份额将达到1500亿美元。

比如,一向神秘的Magic Leap,估值已经达到了120亿美元。这个神秘的公司传说只凭一个理念以及不完整的代码就让谷歌和高通等公司掏出6.4亿美元。

《福布斯》杂志援引该公司首席未来学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所说“每一种成功的媒介都是建立在一种杀手级的应用上,我认为当一种全新的技术问世时,人们并不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我们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任何跳出来说他知道对应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那一定都是错的。”

简单来说,Magic Leap就是真实地将光投射进用户的视网膜上,营造出虚拟物体真实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假象。这是要完爆微软HoloLens的节奏啊。

这些神乎其神的东西离营销还远吗?宜家在1年前就开始使用增强现实技术,让用户在自己家里摆放“虚拟家具”,来挑选合适的家具。无论是汽车3D体验游戏还是曾经风靡的3D小熊游戏,我们身边的真AR和伪AR其实已经挺多的了。

而让AR和VR加速走进数字营销圈的是美国Adtile 这类的公司。Adtile公司的最新应用Adtile VR可以让用户在不佩戴VR设备的情况下,利用肢体语言与虚拟世界互动。这一技术将帮助我们在迷宫般的机场和体育场自由畅游,可以从“上帝的视角”查看周围的一切。这样的体验大概和四维空间观察三维空间类似。

关于移动营销追求的“深度互动”、“游戏化”、“定制化内容”和“感应式实时反馈”,都在Adtile VR即将推出的广告平台Mobile Ads上可以实现。

  地理位置和场景

获取用户实时地理位置是移动营销区别于传统互联网营销的最大优势。这使得Uber和滴滴打车等应用成为现实,也催生了场景营销这一全新领域。几年前,以“签到”为核心的应用曾经风光无二,现在披着“O2O”外衣的各类玩家又一次齐聚风口。

在巴西,妮维雅可以在杂志上附赠免费的儿童监测手环,妈妈们在享受日光浴的同时再也不用担心熊孩子跑丢了;在美国,Bluebrain 乐队发行了第一张基于地理位置的唱片,当你漫步在华盛顿的不同景点,音乐会随之改变。

这样的营销工具离我们远吗?其实,这两个基于地理位置的营销案例,第一个发生在2014年,而第二个远在2010年。

微信早已经开放了基于地理位置的API,而H5本身就强悍地自带用户位置功能,但是这样利用用户实时地理位置构建互动机制的玩法我们真的想过如何玩好吗?

很多营销界的大师会告诫我们说使用iBeacon必须下载软件,使用NFC有安全隐患。其实,每一个技术的进步和营销的革新都会有副作用,但这些不足以成为我们放弃探索的理由。试错,是数字营销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往往,我们被迫选择原地踏步。

关于场景营销,我们可以利用的不仅是地理位置。创意工场和电商Quirky监测用户所在地方的实时温度,温度高时推送智能空调广告;时装连锁Urban Outfitters在顾客店内试衣间提醒用户自拍并送上优惠券。这些不仅关于创意,更关于对用户的观察和理解。

关于场景,如果我们再把“动作”和“状态”加入“实时地理位置”,那么移动营销的玩法就更多了。可穿戴设备为移动营销提供了用户的“状态”和“动作”,如果用户愿意分享个人数据,品牌就有可能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服务。

比如脑洞一向很大的Zappos拉上手机健身应用MapMyFitness, 根据MapMyFitness用户的运动行为和时间,监测他们鞋子的磨损情况,在恰当的时候提醒用户“该换一双新鞋了”。古灵精怪的可穿戴设备Dorothy可以放进鞋子里,与IFTTT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跺三下脚叫一辆Uber或者跳两下在最近的星巴克点一杯星冰乐”的功能。

  四维空间

有没有听说过在手机上发一条关于Marc Jacobs的推特可以当一块钱用的新闻?有没有听说过Taco Bell在Snapchat上推送1元套餐的神奇故事?

说到底,H5只是移动营销的三维模式,而移动商业(Mobile commerce)才是我们追求的四维空间。

记得你在超市里听到的“本超市商品全城最低价”的广播以及“如若在其他超市发现同类商品价格更低,全额补差价”的承诺吗?在沃尔玛看来,如何把这一承诺变为现实是它们移动营销战略的一部分。沃尔玛推出的Savings Catcher手机应用可以让用户扫描自己的购物小票,并智能对比当天全城其他超市和网店同类商品的价格。 如果用户在沃尔玛购买的商品价格不是最低,该应用将自动计算差价并退还给用户。这一战略不仅让沃尔沃提升用户体验,也获得了与亚马逊等电商竞争的武器。

当我们谈到移动营销,就不能不提星巴克,正如谈到最好的篮球运动员不能不提乔丹。仅仅凭借一款名为Starbucks的应用,星巴克就足以证明谁最懂移动营销。它是O2O, 也是手机支付;它是eCRM,也是互动社区;它是自动点餐和支付系统,也是外卖送货系统。

这款品牌官方应用的月活跃用户数量是1200万。在很多人嘲笑星巴克营销预算少得可怜的同时,需要认真想想其他品牌需要多少预算才能够每个月带来相同数量的活跃用户。这款应用每个月为星巴克带来600万美元的收入。这对于跪舔电商的大多数品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如果星巴克愿意,开放自己的支付系统,它具备和全球所有支付平台一较高下的实力。

从星巴克闹钟到星巴克Spotify音乐服务,星巴克在移动营销的各个领域都是先行者和为数不多成功者。尽管其中许多玩法在中国水土不服,但这也证明了星巴克的移动营销理念: 移动营销不是mobile first, 而是people first。没有对中国消费者的深入了解,没有对中国市场的深刻洞察,照搬美国的经验注定是缘木求鱼的尴尬。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PayPal称将通过国际并购狙击苹果(ios app开发)进攻

PayPal称将通过国际并购狙击苹果(ios app开发)进攻

7月7日,全球移动支付领域的巨头PayPal将正式从母公司eBay分拆为一家独立上市公司。单飞的PayPal将拥有60亿美元现金,而其已经展开一系列国际巨额并购,对苹果支付、安卓支付等对手进行狙击。

在移动支付市场,苹果姗姗来迟的“苹果支付”和谷歌的“安卓支付”(谷歌钱包的替代品)屡屡成为新闻话题,但是在全球移动支付市场,PayPal才是毋庸置疑的老大,在美国的支付份额也是苹果和谷歌的几十倍。

并购将是优先战略

华尔街分析师和活跃股东普遍认为,PayPal多年来一直作为电商企业eBay的子公司,其发展前景和动力遭到了压制,必须坚决从eBay公司分拆出来,在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变得更加积极活跃,与此同时将股东的价值最大化。

PayPal首席执行官丹-舒曼(DanSchulman)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在从eBay分拆成为独立公司之后,PayPal将拥有60亿美元的现金,而收购兼并将是PayPal的一个优先战略。

舒曼表示,PayPal的财务状况将支持公司在全世界寻找有价值的并购目标和机会,“我认为在全球移动支付市场,有巨大的并购机会。”

舒曼表示,PayPal的资金实力也可以支持未来推出更多的贷款业务。

从本周一开始,PayPal从eBay的分拆将进入操作阶段,eBay公司股东将为每股eBay股票新获得一股PayPal公司的股票,7月17日,PayPal的股票将会分配到eBay股东手中,7月20日,PayPal股票将独立挂牌交易。

PayPal公司诞生于1998年,2002年公司上市,而在同一年,PayPal被eBay收购成为一家全资子公司。在加盟eBay旗下时,PayPal六成的支付业务来自eBay平台。

本月的分拆,意味着PayPal在十多年时间之后,将重新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据更加主导的地位。

在电子商务市场,eBay遭到亚马逊的打压,而PayPal的业务发展速度和前景,均明显超过了母公司。去年PayPal的收入猛增了19%,用户数量增长了13%,增速高于eBay,更重要的是,PayPal越来越多的支付业务和用户来自eBay平台之外,eBay再也无能为力继续推动PayPal的发展。

最新收购汇款公司

就在上周,PayPal宣布将斥资10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电子汇款公司Xoom,收购交易将会在今年四季度完成。CEO舒曼表示,未来将会利用Xoom的相关产品,拓展PayPal在全世界的电子汇款业务,让国际汇款变得更加简单易用。

Xoom收购一旦完成,PayPal还将拥有50亿美元的现金展开并购。

PayPal发展历史上规模较大的并购还有2013年底的Braintree(收购金额为8亿美元),该公司主要从事移动支付,服务的客户包括Uber、Airbnb、闪购网站Fab等。

本身也是收购对象

需要指出的是,PayPal本身正在瞄准通过国际化并购,来增强和苹果支付、安卓支付等巨头的竞争能力。与此同时,PayPal也被认为是一个移动支付领域的热门被收购对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已经逐渐成为各大巨头的一种标配业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第三方厂商提供的专业性服务。面对苹果支付的强势发展,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三星电子,也收购了美国Loop公司,将在其手机中推出“三星支付”服务。

移动支付和相互转账也逐步成为“明星APP”和“超级APP”的标配功能,比如Facebook旗下拥有7亿用户的手机聊天工具Messenger,以及美国Snapchat、日本的Line、中国的微信等,都已经推出了手机钱包或好友转账服务。

在科技巨头涌入支付市场之时,PayPal、Square这些专业独立的移动支付服务商,纷纷传出并购新闻。

苹果推出支付服务时,Square扮演了“专业顾问”的角色,而据报道,苹果公司曾经计划收购Square,苹果报价30亿美元,但是遭到Square拒绝,Square认为自身价值在60亿美元。随后,媒体再次报道PayPal公司可能并购Square公司。

特殊公司治理条款

美国资本市场有名的激进型股东卡尔・伊坎,目前持有eBay公司不少股权,他一直敦促eBay将PayPal分拆成为一家独立公司。

伊坎认为,PayPal独立之后,有可能成为其他巨头的并购目标。他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曾表示,移动支付行业必须进行整合,要么PayPal出面亲自进行更多并购,要么PayPal和其他支付行业内的玩家进行合并。

今年初,在eBay和伊坎达成的有关公司分拆的协议中,相关条款规定PayPal将采用特别的公司治理条款,未来一旦有其他公司对PayPal提出收购,PayPal董事会如果反对将面临极大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科技公司分拆逐步成为潮流,PayPal和eBay成为最新的案例。惠普公司将分拆为个人业务和企业业务两家公司,赛门铁克业将分拆为两家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国产手机(手机app)上半年:小米首次环比下滑

7月已至,国产手机厂商们到了晒半年“成绩单”的日子。

在中国智能手机销量连续增长乏力,甚至开始出现衰退的情况下,今年主要国产手机企业依旧提出“大跃进”般的出货目标。包括华为、联想、小米、TCL都将手机目标销量定为1亿台。那么半年过后,国产手机厂商的“半年考”完成得怎么样?

  国产手机上半年“成绩单”

  华为:全球出货5000万台,其中荣耀2000万台

华为2014年智能手机出货7500万台,同比增幅超过40%。其中,荣耀出货2000万台,营收超24亿美元。2015年,华为智能手机目标出货1亿台,其中荣耀目标出货4000万台,营收超50亿美元。

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全球总出货量5000万台,其中5月单月实现销量超1000万台关口。荣耀方面,上半年全球销量2000万台,销售额达到26亿美元,半年时间便完成了去年全年的销量水平。华为荣耀总裁赵明曾对《壹观察》表示,目前华为荣耀的季度增幅基本上保持在30%以上,完成年初制定的全年任务“无压力”,估计余承东会把全年目标再次上调。

  小米:上半年出货3470万台

小米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小米手机销量为3470万台,同比增长33%。

雷军之前曾对《壹观察》表示,小米2015年的销售目标为8000万台至1亿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上半年并未达到目标的一半,但手机行业下半年销量一般会超过上半年,再加上按照惯例小米会在三季度推出小米5、新一代红米/红米Note,因此小米完成8000万台出货量应无问题,但是1亿台的目标挑战很大。

  魅族:上半年出货890万台

魅族官方公布的数据称,2015年上半年销量达890万台,同比增长540%。

魅族副总裁李楠之前曾对《壹观察》透露,魅族2013年出货量约200万台,营收50亿元,2014年预计出货量在400-500万台,营收目标超过70亿元(税后)。2015年, “魅族手机目标为1999万台”。

随后黄章在微博上表示:“离智能手机前三还有差距,下半年还要努力。”

  联想:今年第一季度1870万台

联想一半会在8月公布新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根据其2014/15财年第四季度(即自然年2015年第一季度)财报,今年前3个月,联想全球手机销量为1870万台,其中摩托罗拉780万台。

联想2015年目标全球智能手机出货1亿台。从其2015年第一季度出货数据,以及第三方机构的前5个月国内市场份额来看,联想今年前6个月与其既定目标差距不小。不过联想是按照其标准财年(而非自然年)的目标形式,因此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时间和机会。

TCL通讯:上半年手机(功能机+智能手机)出货约 3200万台

TCL目前还未公布上半年财报。综合其每月公告数据:1月574万台,2月442.7万台,3月566.2万台,4月572.6万台,5月550.8万台,前5个月合计约2700万台,其6月销量也预计会超过550万台,因此其上半年手机出货量约3200万台。

需要注明的是,3200万台数据包括的是TCL功能手机+智能手机的总出货量。在中国市场,虽然智能手机普及率超过90%,但在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TCL通过阿尔卡特手机品牌在功能机市场仍有很大市场份额,并且利润率较高。

2014年TCL实现全球销量7349万台(包括功能手机),同比增长33%,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为760万台。2015年TCL目标全球手机出货达1亿台,实现30%的营收增长目标,其中智能手机国内市场出货量1500万台以上。

  中兴:第一季度1260万台

中兴通讯并未在其第一季度财报中公布其手机出货数据,仅仅称:“手机终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97%”。

不过根据Gartner数据,中兴今年第一季度出货量1260万台。中兴2015年目标手机销量目标1亿,其中6000万台智能手机,其中“美国市场要实现占比1/3,中国市场占比1/3,其他国家占比1/3。”

按照Gartner数据,中兴年内实现6000万台智能手机的目标应该问题不大,关键是其中国区能否扭转销售颓势,以及美国市场和其他新兴市场能否继续业绩上扬。

  数据背后:国产厂商新格局重塑

  综合以上数据,《壹观察》分析如下:

  1、传统“中华酷联”解体,新格局时代到来

随着运营商重金补贴大幅下降,三大运营商对国内手机产业的影响和控制力快速削减。传统与运营商捆绑力度较大的中兴、联想、酷派在2014年受到的冲击,在2015年上半年依旧延续。而华为、小米、vivo、OPPO、魅族等企业上升势头依旧非常明显,成为了新格局中重要的组成力量。

  2、小米首次环比出货下滑

2015年上半年,小米手机销量为3470万台,同比增长33%,如雷军所言“跑赢大势”。不过2014年小米出货量6112万台,其中上半年销量2611万台,也就是说其2014年下半年出货为3501万台。

从数字上来看,小米自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了半年销量环比下滑的状况。不过如之前所言,手机行业下半年销量一般会明显超过上半年,再加上按照惯例小米会在三季度推出小米5、新一代红米/红米Note,小米今年完成8000-9000万的销量应该在预期之内,仍可以冲击国内智能手机前两名的位置。不过在手机业务上,小米要延续过去5年的高速增长已经不太现实。

  3、中国市场占比全球市场份额将持续下降

无论是IDC还是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我国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都出现了明显下滑。IDC数据称,今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在全球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9%,下滑到了25%。即从三成降低到了四分之一。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超过90%,饱和度甚至超过美国和欧洲市场。

于此同时,IDC预计,未来几年内,全球智能手机的增量市场将主要来自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说,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平稳甚至萎缩,以及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快速崛起,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比全球份额未来几年内会出现持续下滑。

  4、出海!出海!

鉴于上一点分析的情况,国产手机厂商目前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出海”大潮。小米、金立等重金屯兵印度市场,华为荣耀已拓展全球74个市场,中兴加大美国和拉美市场投入,而vivo、OPPO等也在努力拓展印度和东南亚市场。

不过相对中国市场,200美元以下的低端手机仍将是新兴市场增长的主力军,中国手机企业出海过程中除了面临专利大战的隐忧,似乎中国厂商间的“价格战”也不可避免。

  5、中国手机手机品牌将缩减至巅峰期1%

中国手机品牌在最繁荣的“山寨崛起”时期曾一度超过6000家,但随着智能手机和3G市场崛起,中国手机市场在过去五年内经历了全球最为惨烈的红海“血战”,不仅仅索尼、三星、LG等传统手机厂商在中国市场逐渐势微,数千家手机企业也在此时期集体消亡。

据互联网消费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2014-201年中国国产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6月以来,随着手机市场竞争加剧,参与竞争的本土厂商数量急剧减少至70家以下。从赛诺数据来看,我国排名前10的手机品牌,占比了国内95%左右的市场份额。而随着360、乐视等互联网企业重金杀入手机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目前正在经历的399元标准的“新百元机元”残酷竞争,预计未来国内市场能够年出货量保持在100万台的手机品牌不会超过30家,99%的国产手机品牌都将被清洗出国内手机市场。

对于国产中小手机品牌来说,要么加速与主要互联网巨头绑定,如阿里巴巴YunOS、腾讯TOS等,在国内进入巨头整合生态,在海外与巨头绑定出海;要么快速与新兴移动互联网企业合作,牢牢占据一个细分市场(如美图),还有望在洗牌大势下保持一定的出货和利润空间。

  6、三大渠道重塑

运营商市场已从2013年底的50%迅速将至2015年上半年的30%左右,而随着运营商补贴持续降低,在可见的预期内运营商直营渠道份额未来可能在15%左右。

而电商品牌在高速发展5年之后,虽然长远大势仍会明显提高,但未来2-3年内会走向平稳增长。最大的变数来自公开渠道,随着品牌手机企业全面加大对线下市场的争夺和投入,线下市场份额将会明显提升。

当然,三大渠道走向“融合”也已是大势所趋。运营商补贴或套餐正走向全渠道运营商,未来不可能会存在只靠单一渠道销售的手机品牌。而线下体验+购买、线上传播+互动+购买的形势将手机厂商们渠道重塑的重点。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致即将扎堆涌入QQ公众平台的自媒体人

QQ公众平台开了,品途网小编来聊一聊你们不知道的事情。

腾讯每一次的举动都会引起互联网界一阵骚动,巨头就是牵扯万千的航标,一不留神就带走了用户。却不带走一片云彩。

其实,QQ公众平台不是今天才发布的。早在2015年5月22号的时候,已经通知了内测。并且在移动端开展了腾讯内部账号的移动端测试。

第一天的ID注册量就在两万多,到近期已累计注册了30万左右。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发展,最牛的公众账号已经有了1.6亿粉丝量,当然这个腾讯内部的账号!

其他流量和粉丝量高的账号,大抵是游戏,小说,音乐,外加70后,80后,90后,00后,还有各种娱乐明星等等!

这也符合一般粉丝经济的范畴,粉丝最早就是娱乐明星支持者的代名词,虽说我们不再追星,但依然会狂热加关注!

有朋友说,这个QQ公众平台就是个鸡肋,和微信的公众平台不可同日而语,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要想搞明白腾讯的战略,首先要看腾讯公开的数据!

  数据开撸

致即将扎堆涌入QQ公众平台的自媒体人

其中,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86.26亿元,比上一季度增长8.7%,比去年同期增长29%。该项增加主要受智能手机游戏收入的增加所推动,主要反映腾讯的多元化游戏组合及采用毛收入确认收入的较小程度的影响。网络广告收入为27.24亿元,比上一季度增长3.7%,同比增长131%。该项增加主要受视频广告收入随视频播放量的增加而提升及QQ空间手机版和微信公众账号上社交网络效果广告的贡献增加而推动。

  致即将扎堆涌入QQ公众平台的自媒体人

  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5.49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9%,环比增长9.8%。通过腾讯大数据平台显示,移动QQ月活跃账户6.03 亿,微信的月活跃账户5.49亿。也就是说,QQ用户仍多于微信用户。

此外,腾讯方面表示,PC端QQ用户增长速度正在逐渐放缓,但在移动端QQ用户的增长率并没有相应下降,而是与微信并肩,增长率也超过了30%。许多人意料之中的QQ和微信“此消彼长”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还有一说是QQ的用户量是微信的两倍,这还不加单独的QQ空间客户端等数据!

QQ的活跃用户还是有领先位置的!

这样的话,QQ的每一个举动,对营销来说,都有着非常大的参考意义!

我们更多的不是让所有的用户关注,而是找到一小撮兴趣相投或者相近的来关注,然后不断的发生关系,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成交,变现,服务后继续重复购买!

这个其实也就是当今比较流行的社群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哪怕QQ公众平台只是短时间的产品,也会沉淀下来不小的流量和用户,相比其他平台而言,完全值得我们下功夫来折腾一下的!

  腾讯的内部竞争

微信和QQ隶属于不同的事业部,不同的老大,本身就是竞合的关系!

甚至时不时的出现一些所谓的BUG,比如QQ日志分享到朋友圈不显示了等等,其实就是相互制衡的手段!

这个角度来说,QQ不会在意微信公众平台的位置而不去挑战和动摇,真兄弟更得从数据上来挣高低!

  腾讯事业部的内部分工

QQ公众平台这个产品的市场运营是和企业QQ放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就意味着,这款产品姗姗来迟,是做好了商业化的准备!

而相比之下,微信的商业化进程一直不瘟不火,公众平台底部分成广告效果不大,朋友圈前几天出现了李冰冰宣传电影的推广,反应也一般,根本不具备批量操作的可能性!

但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公司大的广告收入靠的必须得是地推大团队,建立本地的销售公司,一遍遍的电话营销外加上门拜访,不断的讲产品,不断的收钱,收钱,变现,变现!

恰恰,QQ公众平台具备这样的先天优势,可以嫁接企业QQ现有的百万付费企业数据和分布在全国的数万销售大军完成本地化销售和服务的工作,顺利实现商业化的进程,也能为QQ事业部的下半年报表添上重重的一笔!

甚至毫不夸张的来说,2015年底QQ公众平台这个单品实现过亿的销售额,易同反掌!

  是“然并卵”还是“深入人心”?

QQ公众号可以在手机QQ的生活服务栏中找到,与微信公众号基本运作模式是一样的:商家推广二维码形式的“生活服务号”,用户关注后,通过对话的形式获取服务。不一样的地方是,QQ生活服务号在显著位置保留

了与商家客服一键语音通话的功能,通过手Q接通的并非传统的客服,而是专为手Q用户设计的、带有可视化菜单的服务。

  “自媒体”还须体勤脑快

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媒体时代,微信、微博、腾讯QQ内置服务公号(微博)所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对于自媒体来说,平台迁移和转出的成本在移动互联网早期相对缓慢,自媒体人从“安逸”的驻扎平台跳出到风速极

快的新型场地。这些主流新媒体平台的速度极快“自媒体”人若想获得生存,就需聚沙成塔。通过招募精兵强将,源源不断的输送自有品牌价值。抵御平台上不可捉摸的海啸――数据。

新瓶装旧酒

腾讯QQ高级产品经理翁翔坚称,所有服务类的APP,都是延迟的,如果通过语音加载的方式,将会更加及时。手机QQ并不是说百分之百的都偏向于服务类的商家,也不是说连接所有的商家,只是希望连接那些实时服务为主的。

以微信为例。服务类商家通常自有APP平台建设,也开辟微信公众平台渠道进行引流。大多以线下餐饮平台、养生保健、卖场零售为主,也含有大量的O2O品类。这些平台的入驻的数据有的有效回流到企业中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果。有的则是在策略上出了错误。

服务号语音沟通自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最常用的微信公众平台客服反馈,到叫车APP上的社交语音都有接入。语音功能+QQ公众平台能否成为联结线下和线上O2O纽带还得去通过时间来证明。

  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渐渐地感觉得到,手机QQ的打开率在降低。QQ团队也是想通过这一方案来挽回用户的粘性,现在QQ更多的使用功能是文件传输,语音,视频,电话会议等功能,而核心的聊天功能转移到了微信上面。对于腾讯的两位战士如何发展我们静观其变吧。

个人认为QQ公众号的推出会激发手QQ的活跃度,致使个人和企业疯狂注册帐号,迎来QQ公众号发展的巨大红利期,企业要抓住可能的机会,注册QQ公众号,以后招聘要不仅会微信公众号运营,也要同时会QQ公众号运营。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微软不能放弃手机(手机app)操作系统的4大原因

微软不能放弃手机(手机app)操作系统的4大原因

腾讯科技讯 微软CEO纳德拉提到,要对一些表现不佳的业务采取“艰难的决定”,此外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WP和手机硬件业务持续没有起色,一些分析师认为,纳德拉的“艰难的决定”可能指的是彻底放弃微软手机操作系统。最近也有传言称,微软可能推出安卓手机,重点推广本公司的安卓应用软件。

围绕微软公司是否会放弃WP(或Windows10移动版)操作系统,近来分析师和媒体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美国投资和财经网站Fool日前分析认为,受到四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微软还不能彻底手机操作系统市场。

微软放弃手机操作系统,这并非一个不符合逻辑的说法。根据多家统计机构的数据,微软在全球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已经下跌到了2.5%左右,而且更糟糕的是,市场份额还在下滑而不是增长,甚至明显低于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之前。

WP成为了扶不起的阿斗,而纳德拉也不愿意被WP束缚了他的移动优先云优先的战略,微软推出了大量的安卓应用软件,并且和许多安卓厂商进行了软件预装的合作。

如果微软如传言所称推出安卓智能手机,微软也完全可以摆脱谷歌(微博)公司的控制,在安卓生态中利用自家的海量应用软件,构建一个“国中之国”,从而建设一个属于自家的移动互联网生态。

不过,仍然有一些因素,导致微软还不能随意放弃手机操作系统。

“一个Windows战略”

伴随着Windows10操作系统的推出,微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单一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生态,能够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游戏机和其他物联网设备。最直接的是,所有的微软设备都将过渡到“彩色瓷砖”的用户界面风格中。

为了构建统一的Windows10生态,微软已经表示将推出第一年内,将让旧版Windows用户免费升级到新系统,当然微软也会面向小尺寸移动设备提供免费的Windows10。

在新系统中,微软推出了名为Continuum的功能,实现了各种Windows10硬件设备之间的无缝切换和平滑过渡,比如用户可以将Windows10手机连接到一个大屏幕设备上,此时手机的用户界面将自动切换到电脑桌面的模式。这意味着在未来,高端的Windows10手机,甚至可以取代部分传统的个人电脑。

虽然在智能手机市场表现疲弱,但是微软如今仍然占据了九成的电脑操作系统份额。换言之,微软仍希望利用电脑市场的垄断性地位,推动Windows10在手机领域的推广。

很显然,如果突然中止手机系统项目,这将不符合微软制定的长期战略。

过去的安卓教训

如果微软推出安卓手机,这将是微软公司第二次拥抱安卓。在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完成之前,诺基亚公司曾经推出两款安卓手机,用户界面进行了定制,酷似WP系统的彩色瓷砖风格。

诺基亚公司当时表示,这些低端安卓手机可以成为一个桥梁,把一些安卓用户逐步过渡到微软系统上。

不幸的是,诺基亚错估了安卓市场和用户,用户可以对安卓手机轻松获取权限并刷机,更换到其他安卓系统上,另外全世界许多用户很需要谷歌的地图、邮箱等工具。在诺基亚两款手机上市之后,许多用户进行了刷机,并且安装了谷歌的软件和服务。

这个项目对于微软而言十分尴尬,收购交易完成之后,微软宣布终止安卓手机项目。

有了安卓盟友

在诺基亚安卓手机失败之后,微软对于如何利用安卓平台的优势有了更聪明的看法。

微软提出了软件预装战略,就是和许多安卓手机厂商合作,预装微软Office在内的全线安卓软件。这让许多安卓用户有机会尝试微软的软件(鲍尔默时代,微软的安卓软件数量稀少)。

对于微软而言,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推出安卓手机会被用户刷机,并且迁移到谷歌的软件上。

微软的安卓预装计划正在大举推进中,三月份,微软和三星电子戴尔等公司签约,在对方的安卓手机和平板上预装软件。五月份,微软又和二十多家公司签约,其中有索尼和LG电子。

显然微软在推广自家安卓软件方面已经拥有了一大批合作伙伴,如果自己推出一款安卓手机和这些伙伴竞争,这并不是明智之举。

移植安卓和iOS第三方软件

微软Windows在智能手机上的失败,最根本原因是用户太少,导致第三方开发者没有兴趣为微软开发手机软件,应用软件的缺失,造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消费者更加没有兴趣购买Windows手机。

之前,微软提出了移植安卓和iOS应用软件的计划。通过这一计划,iOS和安卓的软件开发者,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将应用软件呈献给Windows手机用户。实际上,通过“一个Windows”战略,这些软件移植之后,也将兼容Windows电脑、平板以及Xbox游戏机。

如果iOS和安卓的开发者真有兴趣进行大规模移植,这将会减少Windows手机和安卓iOS在软件上的巨大差距。如果现在就关闭手机系统项目,通过移植软件重振系统的最后一次机会也将丧失。

Fool网站指出,在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之后,微软很快实施了“去诺基亚策略”,在手机上用“微软”品牌取代了“诺基亚”。不过除了品牌之外,在核心的操作系统之外,微软还很难轻言放弃、投奔安卓。

正在实施大规模重组的纳德拉,是否会彻底放弃手机操作系统这个包袱,推出安卓手机,以及是否会对手机业务进行重大资产减记,为鲍尔默的失败决策付出代价,未来几个星期内,微软有可能推外作出重大宣布。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互联网+顶层设计重点部署11大行动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未来三年以及十年的“互联网+”发展目标,提出包括益民服务、便捷交通、普惠金融、协同制造等11项重点行动。

这些行动涵盖了制造业、金融等具体产业,也涉及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方面。如益民服务中,《意见》提出,将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等新兴服务。

  11项行动覆盖经济社会领域

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为此,《意见》部署了“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11项重点行动。

其中“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中,《意见》提出,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空间广阔。”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说,这将推动生产制造模式变革和产业组织创新,智能制造将成为新型生产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还关注到电子政务、医疗、教育等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方面。在“互联网+”益民服务行动中,《意见》提出,要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新兴消费和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

  “互联网+”十年发展目标确定

《意见》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而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 焦点

  互联网+政府服务

  构建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

《意见》提出,要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包括加快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促进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

同时,加快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建设,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响应速度,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

  互联网+便民服务

  推广跨地区医保结算等应用

《意见》要求发展便民服务新业态,包括发展体验经济,支持实体零售商综合利用网上商店、移动支付、智能试衣等新技术,打造体验式购物模式。发展社区经济,在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

《意见》还要求积极推广基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城市服务,开展网上社保办理、个人社保权益查询、跨地区医保结算等互联网应用,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

  互联网+健康养老

  鼓励提供长期个人健康管理

养老产业也更加智能。《意见》表示,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推广全面量化健康生活新方式。鼓励健康服务机构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同时,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互联网+在线医疗

  推动医疗数据跨医院共享

《意见》要求,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

看病有望更方便,《意见》要求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同时,引导医疗机构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

此外,鼓励有资质的医学检验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发展基因检测、疾病预防等健康服务模式。

  互联网+普惠金融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网络借贷

《意见》要求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覆盖面。如鼓励各金融机构利用技术手段,在更广泛地区提供便利的存贷款、支付结算、信用中介平台等金融服务,拓宽普惠金融服务范围,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开展网络借贷、网络证券、网络保险、互联网基金销售等业务。

“过去四年里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很快,许多公司推出了理财、投资、信托产品等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表示,但这些公司产品创新上都存在合规性问题,现在P2P还有法律风险和障碍,“《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将会有监管细则明确下来,让未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此外,针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存在的风险,《意见》要求利用大数据发展市场化个人征信业务,加快网络征信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改进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服务安全性,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外溢效应。

“互联网金融想要走得稳健,法律法规是一条腿,征信数据则是一条腿。”吴文雄说,“网络征信和虚拟评价体系是互联网的优势,将促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健康发展。” 新京报记者 刘夏

  ■ 专家观点

  “互联网+”是要推动经济提质

“‘互联网+’不是找最容易的领域,而是找比较难、对国家整个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型具有意义的领域去推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说。

“互联网+”行动的提出,最大的焦点在于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从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起,中国互联网更多的是发展面向消费者的应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互联网开始加速向制造领域渗透。

高新民认为,“互联网+”行动下将有三类企业主体:互联网企业、驱动升级的技术支撑企业以及转型后的一些传统企业。

“互联网企业所擅长的是融合生活服务业,总体被包含在国家行动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ICT产业研究部主任何伟说,“国家提出‘互联网+’的意图比较明确,就是要推动经济提质升级,主要是融合工业等,属于较高层次的战略性规划。”

互联网融合工业的威力,在美国“工业互联网”倡导者通用电气公司负责人看来是可以量化呈现的:在商业航空领域,工业互联网技术每节省1%的燃油,未来15年将预估带来300亿美元的收益;在燃气发电领域,工业互联网每节省燃油1%,未来15年将带来660亿美元的收益;至于医疗系统,每减少1%的系统低效率,未来15年将带来630亿美元的收益……

“数据显示,假设说提高生产力从1%到1.5%,未来20年可以预见,互联网将使人们的收入提高25%到40%。”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说。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