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角力团购 美团、大众点评、糯米三强格局已定

从当年百团大战“剩”下来的团购三强,最近表现得足够活跃。

7月8日,美团网被曝出大额融资计划。按照业界流传的消息,美团网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融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融资后美团网估值将超过150亿美元。但美团方面对此不予置评。

此外,被百度收购之后颇为低调的糯米网在几天前突然被推到了台前。按照百度董事长CEO李彦宏的表述,百度将在3年内对糯米业务追加200亿元投资。

而在此之前,美团的老对手大众点评,被媒体报道将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新兴板的首批挂牌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众点评官方一直没有松口,但大众点评获得8.5亿美元投资的消息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得到广泛传播。

从团购网站排名来看,美团网、大众点评、糯米网前三名的顺序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变化。团800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美团网的销售额是86亿元,大众点评是46亿元,糯米网则是14亿元。

只不过,不管是美团网、大众点评、糯米网,还是已经独立海外上市的窝窝,这批当年的团购网站如今已经更习惯用“O2O”代替“团购”两个字。

事实上,早在2014年5月获得C轮3亿美元投资时,美团网已经宣布从团购网站转型为O2O平台,为此在团购之外,电影、酒店、外卖这三大垂直领域是美团网布局的重点。2015年1月美团网获得D轮7亿美元投资后,美团CEO王兴的野心已经变成“搭平台,建生态”的开放型O2O平台。

今年4月,美团在移动端APP上增加了“上门”的一级频道入口,提供美甲、推拿、美容等上门到家服务,并且在其上门服务开放平台接入了家政、美业、汽车洗护等品类上门服务提供商。

一个月后,到家服务的军团又添了名新成员:大众点评。与美团类似的是,大众点评的新版本也将“到家服务”添加到了一级入口,首批接入的品类包括家政、美甲、美睫、推拿及洗衣5个品类。

而刚刚宣布将获得百度为期3年200亿注资的糯米要做的也是O2O。对于百度罕见的大手笔投资,李彦宏给出的解释是因为百度糯米承载了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希望。

而正在餐饮行业进行积极投资布局的大众点评则得到了盟友腾讯不少的支持。

相比之下,接受了阿里的投资但依然表现得相对独立的美团网,除了应对来自糯米网和大众点评的挑战,还要面对阿里的竞争。

6月底,自称放了“四年长假”的口碑网,被阿里和蚂蚁金融宣布将投资60亿元使其“复活”。此外,刚刚更新的支付宝9.0版本在添加了“美食”、“电影”、“酒店”、“周边游”等产品之后,已经从单纯的支付工具转化成基于支付场景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但与当年团购混战不同的是,竞争门槛不断被筑高的O2O行业,如今更像是巨头们搏杀的舞台。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滴滴快的融资20亿美元 创非上市公司融资纪录

7月8日,滴滴快的对外确认已完成一笔20亿美元融资。据了解,公司已明确一站式出行定位,如近期内测拼车功能,未来还将上线代驾、大巴等业务。据了解,滴滴快的这轮融资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笔非上市公司融资,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大规模融资。

滴滴快的总裁柳青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出行服务使用频次高,未来当平台上产生大量服务需求时将形成生态圈,为滴滴快的引入金融、保险、汽车维修等服务带来可能。长期来看,公司将通过全平台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价值。

  融资将主要用于国内市场

5月22日,滴滴快的推出新业务快车时,就曾表态今后要做覆盖多种出行工具的一站式出行平台。6月底,滴滴快的董事长兼CEO程维的一封致股东信曝光,信中确认传闻已久的新融资正在进行,计划15亿美元的融资因获得超额认购将扩大规模。

昨日,阿里、腾讯、淡马锡、高都资本等现有股东追加了投资,另引入资本国际私募基金(Capital International Private Equity Fund)等新投资者。滴滴快的称,本轮融资中还有数亿美元的剩余额度,未来1个月还将有新的投资方加入,预计本轮融资全部结束后,融资金额将远超20亿美元。

“之所以做这个融资,最朴素的想法(是)我们在做的事情,是需要有资本投入的,这个资本投入不是说在补贴上的投入,而是在技术、产品、大数据以及市场方面的投入。”柳青表示,滴滴快的的关键词是一站式出行平台。融资后,该平台将拥有35亿美元的现金储备,眼下这笔融资的核心用途是服务中国市场。

柳青称,滴滴快的目前估值和此轮融资的详细投资方不便透露,但投资方对其除了资本支持,在生态体系的打造和战略定位上也将提供帮助。此外,滴滴快的会专注在出行领域,此基础上围绕怎么让平台的用户体验、司机贷款买车和车况保养等得到更好的帮助,未来也会考虑在垂直领域以开放平台的身份投资布局。

 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价值

获得20亿美元的单笔融资后,程维的最新内部信也被曝光。他提到,专车变革到了关键时期。专车作为市场化的出租车,不仅不会“消灭”出租车,还会推动出租行业的进步。今后专车业务要坚持市场配置供需、调节价格,坚持服务影响收入。

谈到补贴策略,柳青直言,“一旦有了补贴很难避免带来作弊的情况,这个情况的危害在于资源没有分配给那些按劳所得的司机,而钱被刷走了,刷到了犯罪团伙或者不劳而获的人身上,这个肯定对行业是毁灭性的。”滴滴快的有专门的算法和安全部门跟刷单“作战”。换个角度,当订单量足够大时,司机不依赖补贴就能获利。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轮融资后,滴滴快的将在代驾、大巴、拼车合乘等新业务、新功能的布局上有更大想象空间,但这也意味着多项业务将同台竞争。未来如何让平台发挥协同价值?

柳青称,首先是用户端、司机端可分别实现导流。比如,用户端,代驾的用户可能是滴滴快的的B2B用户,公交用户其实是出租车的用户。类似的,司机端也会产生协同,很多代驾司机来自于出租车业务,这些司机认路多且方向感强,顺风车的司机在周末可以去做代驾司机或快车的司机。其次,出行软件属于高频服务,为金融、保险、汽车维修、O2O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带来可能,这将是全平台的价值所在。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Win 10新增“微软Wi-Fi”快速购买收费热点

Win 10新增“微软Wi-Fi”快速购买收费热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Wi-Fi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周四,微软针对测试者再一次升级了Windows10版本,其中新增加一个软件“微软Wi-Fi”,可以让用户在户外场所购买Wi-Fi热点和接入服务。

按照计划,7月29日,Windows10将正式发售和对外推送。不过目前针对“WindowsInsider”计划的测试群体,微软仍然在推送最新预览版的Windows10。周四,微软新推送了一个版本,版本号为10166。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VentureBeat报道,这一版本的Windows10,最重要的新内容是增加了一个名为“微软Wi-Fi”的工具。实际上在上个月,就有媒体披露微软团队正在开发这样一个Wi-Fi工具,不过周四这一传闻正式变成了现实产品。

这一Wi-Fi工具有何用途?微软公司操作系统业务中负责数据和基本功能的负责人Gabe-Aul周四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功能。

据介绍,这一工具将会对当前用户电脑识别出的Wi-Fi网络进行鉴别,如果某个付费热点支持快速购买,用户可通过微软官方的“Windows商店”,购买付费接入的Wi-Fi热点。

在购买Wi-Fi热点的支付工具上,微软提供了信用卡、借记卡、微软礼品卡、PayPal支付工具以及移动运营商话费账单扣费等模式。由于采用Windows10内部的支付框架工具,因此用户的账户信息将得到保护。

另外,如果用户已经是“Windows商店”的注册用户,那么购买Wi-Fi付费接入服务的过程更为简单,无需输入更多的个人信用卡信息。

这位微软高管表示,购买Wi-Fi热点的服务目前暂时在微软总部所在的西雅图市进行测试,未来将会拓展到美国其余地区。

这一服务是否会推广到美国以外的全球市场,还不清楚。

据悉,周四新编译的Windows10版本中,微软还对一个开发包工具进行了更新,但和普通消费者关系不大。

WindowsInsider是微软操作系统的内部测试计划,消费者可以通过申请成为测试者。微软此前也表示,为了感谢测试者给Windows10做出的贡献,微软将会让所有的测试者免费升级到正版的Windows10(不论他们过去是否使用过正版的Windows系统)。

在对Wi-Fi更加渴求的智能手机平台上,已经有许多厂商开发出了Wi-Fi工具,最常见的工具是对免费提供Wi-Fi接入的热点进行了用户众包模式的收集和整理,手机用户在餐馆、酒吧间等设施,可以自动登录已经被采集的Wi-Fi热点,无需再向服务人员询问热点密码等等。

预计Windows10正式发布之后,或许会有第三方的公司,推出面向Windows10电脑的Wi-Fi热点共享工具。

另据美国一家科技新闻网站报道,未来,微软也会把“微软Wi-Fi”工具延伸到iOS、安卓和苹果电脑平台上,让更多的用户能够购买付费Wi-Fi热点。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王凯、李叫兽等10位顶级大咖,对内容运营的实用性建议

王凯、李叫兽等10位顶级大咖,对内容运营的实用性建议
  有小伙伴问插坐菌:做微信内容运营没有思路,能不能推荐几本书看呢?

我的回答是:别看书了,微信的发展太快,几个月前还算成功的案例放在今天,很可能已经过时或者违规。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看一下顶尖的微信运营者在做什么,和他们交流,向他们学习。

所以,插坐菌整理了如下选题,摘录了10位一线微信大咖的经验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启发,打开思路。

文章很长,建议先收藏。

  李叫兽:360营销顾问,运营公众号李叫兽

如何写一篇至少及格的微信文章?

根据公众号和知乎的特点,最关键的是:

1,创造缺口,让他们产生对答案的渴望;

具体方法:

(1)“找到违背直觉的部分”。

(2)指出别人的错误

(3)讲“起点”和“结果”引发读者对过程的疑问。

(4)讲一个成功案例,引发读者好奇――他为什么会成功?

2,顺应读者的疑问,让人一直读下去;

写完每一句话都要想一想:

这时候读者看完这句话,内心产生的疑问是什么?期待下面出现的内容是什么?我将要写的下面那句话是否能解答这个疑问呢?

如果不能,你的文章就会变的逻辑混乱、晦涩难懂……

3,制造“启发感”――在熟悉的事物中,看到新的解释。

  魏武挥:知名博客ItTalks运营人

把媒体当目的做的,都活得苦哈哈的,把媒体当手段做的,都还活得不错。

我一向认为,内容生产和内容运营是两码子事。前者类似一个产品制造过程,而后者,是产品推销。

相对来说,我更擅长内容生产。我不是不会内容运营――怎么说当年也是做过BBS运营,做过首席运营官的,而是我一来没这个时间和精力,二来也放不下身段来。

所以我的个人品牌打造之路――除了我自己在内容生产,还需要别人帮我进行内容运营。我的方法就是给媒体写稿子――从这个角度讲,稿费相对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从来不查媒体有没有给我稿费这件事。

机构媒体都有专门的运营人员,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付费获取我的内容,既然付了费,就会希望最大化挖掘这篇文章的传播价值。其实公号这个领域中,我绝对算是个小号。我可以很坦诚地告诉各位,我弄到现在不过三万粉。但我的文章,真的有那么点小小的铺天盖地之势。

小马宋:暴风魔镜创意合伙人,前奥美互动助理创意总监,运营公众号中国文联

该怎样正确地运用“用自己说话的方式写作“这个方法指导自己的写作方式,并且能够在帮助自己克服消除不自信心理的同时,能够确保写出来的文章不会像是个笨蛋在夸夸其谈而已呢?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个人的黄金法则――“七步速成法”。

1.设想自己正与一个很知心的好朋友聊天。

2.把自己在陈述问题时所说的话录下来。

3. 深深吸一口气,放松,再放松,给自己几秒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用自己说话的方式写作,你会不自觉地在写作中带入你的个人观点。

4. 多使用日常生活用语写作。

5. 丢掉所有条条框框的规则包袱吧!写作不需要搞得那么复杂!

6.找个熟悉的好朋友看一下文章。

7. 把文章大声地读出来。

  阑夕:虎嗅2014年度作者

如何写一篇有传播力的文章?我自己总结有3类:

一、这个文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大家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欲,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如果恰好有这么一篇文章,把他想要说的话说出来,那么他就会把它转到朋友圈来证明自己。

生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你能不能代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发声、代表他们说出心里话,这决定了你文章传播的广度。

二、说出他不知道的事

有一个购物社区叫小红书,它的用户就很明显,就是居家的女性,她们时间很充裕,每天对信息获取的渴望非常大,对什么事都好奇。所以小红书做文章就设计的很精巧,比如去日本旅行,哪10个东西最值得买?又或者7个最好的美妆用品,一些技巧性的东西。

这类N个事物的标题很容易吸引用户阅读,同时很容易开启他们的脑洞,原来有这么一个事儿我不知道。在传统门户时代,招编辑的一个要求就是要会写10大系列的文章。比如10大最帅的动漫男主角之类的。

为什么大家刻意把这个点出来,就是因为它很能够吸引人,同时能够让你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事儿我不知道。非常精确的量,这类容易被转发到朋友圈。

三、代表一种品位

可能一个人本身品位不高,但如果一篇文章能够代表一种格调,或者能够帮助他提升品位,他很容易去转。你朋友圈肯定有这样的朋友,说白了就是很装,没事转什么葡萄酒的几种饮用方法,这代表了他向往的一种生活。

  徐妍:深夜发媸运营者

“我们之所以追热点,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追热点”

运营第一个账号时不追热点,虽然内容由南方某数一数二的媒体集团专业记者亲自操刀,但在没有足够推广资源、几乎纯靠内容引流的情况下,结果可想而知。“每次阅读量超过300就会欢呼雀跃一阵。”

后来对开始追各种热点操作文章,发现――追热点的效果太特么好了!只要热点抓的好,内容是渣又何妨。大部分受众并不“高精尖”,他们是真的喜欢看热点。

目前徐妍在运营PPmoney这个企业自媒体,从实际效果的角度来探讨,她认为:

1、从用户的反馈来看,追热点是值得的

在我们追热点做创意的文章大量出现后,粉丝的忠诚度、黏度得到了大幅提高,后台经常收到正向反馈,“内容很精彩,段子好好玩,求认识求勾搭”,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建立了粉丝群。

甚至有用户把PPmoney和杜蕾斯的互动营销拿来相提类比,有时候一篇10W+的热点文章做出来之后,还会被很多公司的市场部拿来作为学习案例,不少甲方拿着我们的传播案例去问他们的乙方为什么没有及时作出这种借势文案。

2、从被转载和抄袭的规模来看,追热点是值得的

PPmoney公众号并非纯原创,但几乎所有的原创内容,都会被各种公众号、企业迅速复制和抄袭。

3、从企业公号的吸粉效果来看,追热点是值得的

热点借势内容的吸粉效果各不相同,主要看品牌与内容结合是否紧密,以及引导关注的过程是否流畅,在好的时候,一篇10W+的文章可以吸粉几千,没做好的时候,一篇10w+的文章只能吸粉不过寥寥几百。

对于这些,我们也在不断反思,毕竟有时候,不是追热点带不来粉丝,而是我们的引导做的还不够机智。因此,如何巧妙的追逐热点还有待深入研究。

4、从向各大企业学习的角度来看,追热点是值得的。

举个简单例子吧,前几日刘翔宣布退赛,各大品牌48h之内迅速出击,各种创意文案层出不穷,颇像一场混战,好不痛快。

追逐热点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正如知乎友人@金鹏远所言:“用时效带动实效”。这不仅是企业自媒体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更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反应速度最直接的体现。

  任牧:青年菜君联合创始人

如何把品牌故事讲得有意思:我们怎么把一个很传统、无聊的故事变一种方式,让它很拧巴。因为一旦拧巴,用户可能就看不懂,一旦看不懂,他可能就会觉得你讲的很有意思。

我们推广时采用两种方式:打折和送优惠券,都很low。

传统的方式是什么?一个6块钱的早餐,我4块钱给你,同时还送你一个5块钱的代金券――可以购买当晚的晚餐。但如果这个事儿这么讲,用户会觉得无聊极了。

而我们呢?会这么告诉大家:青年菜君要做一个实验,去年股市不好,大家不知道怎么理财,那长理财我们不做,我们可以做一个超短期的理财――早上你花4块钱买一张5块钱的代金券,然后这张券你当晚就可以用,相当于8――10小时之内,你可以获得20%的投资回报。同时,我们还请你免费吃一份6块钱的早餐沙拉。

这个故事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用户会觉得,我花4块钱买一张5块钱的券,本身就白挣了1块钱,我还能免费白吃一个6块钱,包装那么好,那么不一样的早餐沙拉。效果非常好。

大家想过吗?这个故事背后有一个很好玩的心理学原理,就是我们消费买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在饭店吃饭时,送你的代金券你不用?因为很多人会觉得券是白送的,白送的从来都不值钱,所以券也没什么用。就像我们以前也海发5元代金券,大家用的概率是很低的,而且我们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用。

但我告诉他,这张5块钱的代金券是你早上花4块钱买的,那它被使用的概率就大大提升了。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早上买到券之后,当晚就跑过来使用。因为他们会觉得,如果不用这张券,早上那4块钱就白花了,他不会觉得花4块钱还吃了早餐,因为他觉得这个早餐是白送的。

所以同样一个故事,大家看到两个非常传统、老土的营销方式――打折和代金券,但效果却完全不一样,你换一种方式,把故事讲得无比拧巴,拧巴到用户听不懂时,这就变成了一个好玩儿的故事,也就有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和营销效果。

  万达君:万达集团运营团队

  给企业新媒体同行的一些建议:

第一,多做创新。

如果别人都在拼创意了,你还在只坚持以内容为王,你就死定了。内容一定为王,但是要与时俱进,没事也得玩玩H5。

第二,多学习别托大。

移动互联网发展太快了,一时不留神跟不住,就被动了。而且,这个圈子其实入门门槛并不高,似乎谁都可以嘴里跑个火车J两句互联网思维宣称自己是新媒体,现在浮躁的人太多,沉下心学习、实践反而挺可贵。

第三,团队很关键。

新媒体绝对不是一个人能做好的事,一定是一个团队作战,所以要做好新媒体,得找到一群靠谱的人,人对了,事也就成了。

  孙冠男:微信第一大号微信路况负责人,车托帮副总裁

做内容的人很容易有一种思维定式,我希望把这篇文章写出自己的态度,然后让它精美,但是在这个快速消费信息的时代,这个并不重要,反而是你能一句话把这个说明白就行了,我着急看下一个。在这方面你没有特别强的优势,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个。

所以你应该把服务性质的东西做出来,放在微信上,因为服务是不可替代的,内容的可替代性太强。你看我们微信路况用的最多的是问路、查违章。用户不取关你,不是因为你文章写得好,而是因为你的服务不可替代――用户在我们这里注册了一个号,每个月给他推送查违章的信息,他就不会对你取消关注。

所以大家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想好大家为什么要留着你这个号。就像新榜,它的榜单独一无二而且有权威性,别人没有办法复制。

  王凯:凯叔讲故事负责人,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自媒体的成长掘了自己的坟墓。越来越多的企业为自己加入了强大的媒体属性,越来越多自媒体大号的出现稀释了媒体的广告收入。

自媒体不具备传统媒体的威慑力,自然也打不了闷棍,指着软文活着那是饮鸩止渴。

基本可以断言,不下沉到产业的自媒体基本没有出路。凭着广告收入能够打平就算优质了。

以凯叔讲故事为例,建立社群之后,打造第一款收费产品《凯叔西游记》,1个月以来已经有100多万的收入,应该是创下了有声语言售卖价格的最高纪录。双11前一天才做准备,联系了出版社团购,一天卖了10万元。

如果不下沉,这些收成是不敢想象的。

  李雪虎(吴晓波频道主编、运营总监)

第一个是热点。我们做很多话题的时候,都会尽量去靠一下热点,你去找一下最近微博上在热炒什么,和热点结合。

第二个,是知识点。容易让大家去转发、分享。

第三个,是盈利点。你让大家有好处拿,或者是有钱赚的建议。

  鱼肚(杜蕾斯微博运营文案负责人)

  新媒体怎么做内容营销?

一款产品要做内容营销,首先产品本身要有故事,甚至要有争议,没有故事的东西靠广告公司来赋予新的故事是不够的。

其次应该找到对的人来做新媒体,如果你了解社交媒体的用户,这样就简单了,做些标题党或者用他们的语言来说话,这就融入群体了,这也是我们团队为什么各种年龄段的人都会存在的原因。

最后我觉得就要出奇,做一些没有做过的尝试,社交媒体广告投入比较传统广告来看花费会很少,可以不停的来尝试新的手段,不要怕失败,一个战役没有响动,可以再来一波。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应用分发市场上半年盘点:中小商店被加速淘汰

今年移动应用市场不像去年那么热,至少在媒体上被O2O抢去了不少风头。但作为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流量和用户入口,看似波澜不惊的水面下,依然充满着第三方手机应用商店和手机厂商之间的明争暗斗。

前几天,沙水恰好看到一份国内15个安卓应用市场的刊例报价表,某手机应用商店首页精选推荐位的报价到了60000/天(CPT,按广告位时长付费),这一价格已较去年同期涨幅达2倍左右,让人不禁感慨APP推广成本飙升速度竟如此之快,可见市场需求之旺盛。这也意味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消失,既有利益者会继续守住这块大蛋糕,而更多后来者则会加入抢食,比如今年纷纷发力自有品牌应用商店的手机厂商们。

简单回顾下2015年上半年的移动分发市场,有些事情值得关注,不求全面,但求找出几个有标志性的典型事件,权当管中窥豹。

  1、三甲市场格局稳定,应用宝有望弯道超车360

事件:百度仍占据头把交椅,应用宝正在逐步对实现360手机助手的弯道超车。

点评:腾讯是进入应用分发市场最晚的,应用宝能在这半年多里虎口夺食,首先得益于手机QQ和微信的导量,证明应用宝在腾讯移动战略平台中的重要性相较此前大幅提升,其次是在产品和市场端的投入均有所增加,最后也有竞争对手不争气的原因。过去半年多以来,360手机助手在移动端缺少上游流量持续导入,且经历了几轮人事动荡,以及移动战略重心转向手机和智能硬件后,增长乏力。

在近年来腾讯内部架构的调整中,应用宝几度易主。2013年9月,随着腾讯卖掉搜搜入股搜狗,本来归属MIG的应用宝也随之划入SNG。而就在今年上半年,应用宝被重新划入了MIG。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代表着腾讯对应用宝的认知和定位在不断地调整和重塑,同时也很可能是内部博弈的结果。比如有件很吊诡的事情,在应用宝重新划入MIG之后,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副总裁林松涛仍是应用宝的实际负责人。而对于应用宝而言,要从手Q和微信获取流量,却无法回馈同等的流量,这将使应用宝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后,将经历增长的瓶颈;收入上则是要挂靠IEG,因为应用宝的游戏收入大部分来自腾讯自营游戏的变现分成。

最后看看百度。年初的时候,百度高层公开表示,希望帮助更多中长尾应用分发和变现,战略上由“入口到生态”,逐步打造一个高效繁荣的开发者生态。生态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野蛮生长后,已经牢牢占据移动入口优势的玩家,早已看清开发者生态就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以百度很看重开发者影响力,比如面向创业初期开发者的扶持项目“金熊掌奖”,拿出了很多免费的资源扶持开发者。

总结起来,上半年百度在练内功、建生态,360想巩固老二位置但心有余力不足,腾讯一边抢地盘、一边拉拢开发者。对于未来分发市场格局的走势,不可忽略的还有手机厂商应用商店的蚕食和分流,但短期内对百度、腾讯和360的三甲地位影响不大,这个后面会做分析。

  2、谷歌希望补贴手机厂商入华,注定困难重重

事件:前段时间有消息称,谷歌希望在中国发布新的应用程序商店,并在努力地和中国品牌手机厂商洽谈,谷歌的条件是,如果手机厂商愿意预置谷歌的应用商店,每部手机将补贴1美元。

点评:沙水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算了一下,如果以小米的销量预测,仅此一项将每年将为小米增加近5亿人民币利润。这么一算想必各位看官都已经明白,谷歌若撒钱,各国产手机品牌可以坐着数钱,看似是一门包赚不赔的买卖。洋土豪撒钱补贴虽好,但是也需要市场买账。

第一,主流手机厂商不care这点补助,太小的手机厂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两年国产手机厂商如小米、华为、OPPO、中兴、联想等都在积极打造自己的手机应用商店,小米应用商店更是跻身进了国内前五的行列。在这个重要关口,相信大多数主流手机厂商都宁愿不要这份补贴,而选择继续发展好自己的手机应用商店。

第二,Google Play要重新培养品牌和用户习惯特别难。尤其对国内用户而言,在使用惯了诸如百度、腾讯、360的手机应用商店后根本玩不转谷歌应用商店。还有就是,谷歌并没有很好地在国内建立起自己的开发者生态,应用接入的数量远远不及国内第三方应用商店。

更重要的是,谷歌还是要面对处理好和中国政府的关系,否则一个国内被墙的应用谈什么市场都是扯淡。过去几年,数度传出谷歌应用商店入华的消息,但是想要真正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即使未来真的进来了,也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那时的竞争壁垒和获取用户成本会更高。

  3、手机厂商欲分羹,加速淘汰中小应用商店

事件:当手机硬件利润越来越薄,手机厂商开始越来越多地将创造营收的机会瞄准了手机应用商店。手机厂商与第三方应用商店的较量也开始浮出水面,部分手机厂商(如魅族等)还收回了代理出去的应用商店运营权。

点评:“如果把手机当做一个航母的话,应用商店就是航母的重要引擎。连接用户与系统UI的一个中间介质就是应用商店,应用商店既能结合硬件本身,又可以结合和软件、操作系统,还实现了与用户的联系。”这是某手机厂商负责人的一段话,从中能看出其对应用商店的重视。

相对于百度手机助手、应用宝等第三方应用商店,手机厂商的优势在于自己掌控硬件,并且可以阻击一些存在竞争关系的第三方应用商店。每年的手机出货量是对新增用户的保障,并且很多手机厂商预装的应用商店的是不能卸载的。劣势在于,多数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起步晚,在人口红利消失、竞争陷入“零和博弈”的行业背景中很难获得突破性的增长。如果以1亿日分发量的分发能力作为评判标准,恐怕目前没有一家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能跨过这道门槛,即使小米和华为,其他国产手机厂商更加参差不齐。

沙水并不是唱衰手机厂商做应用商店,除了已经错过高速成长的机会,本质上应用商店就是流量分发的生意,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缺少上游流量入口的支持,很难做大。无论是百度、还是腾讯的应用商店,都是在一个移动生态中互惠共生,如移动搜索、浏览器和手机QQ、微信等都可以给应用分发导流,而绝大多数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并没有这样的生态支撑,仅靠手机出货量很难保证长期稳定的流量。

总体而言,手机厂商发力应用商店还有机会,尤其对于行业中的中小型第三方应用商店,如豌豆荚、安智、木蚂蚁等,这是一个很迫在眉睫的威胁。

  4、谷歌终于推出搜索分发和inApp搜索,比国内晚了2年

事件:今年4月底,谷歌面向Android平台推出了一项新的移动搜索功能,可以在用户搜索内容时向其展示移动应用安装广告。这相当于把谷歌移动搜索页面变成一个应用发现服务,对于移动开发者而言是一件好事。

点评:作为墙内的中国互联网用户,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很多关注和讨论。不仅是Google的这项技术和中国的开发者、用户几乎没有一毛钱关系,而且用搜索引擎做分发,国内早就是这么玩了。但之所以把这事单独提出来讲,一是想证明其实中国互联网不是没有创新,只能一味copy国外的技术和模式。二是想说,inApp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是手机应用商店的未来趋势。

Google的inApp搜索技术和用移动搜索做分发的模式,大概比百度晚了2年。百度在2013年就提出了“双核分发”(应用商店+搜索引擎)的模式,其中inApp搜索技术就是用搜索引擎做App分发的关键。

inApp技术的本质是通过应用中的内容和搜索关键词匹配,进而推荐最符合用户需求的App。比如你用安卓手机搜索租房或家政服务等需求时,搜索引擎通过计算后会为你推荐包括此类内容或服务的App,并提供下载的提示和链接。

除了在搜索引擎中的应用,inApp搜索也已经在手机应用商店内得以应用,比如目前可以实现的,用户在应用商店内搜一个电影或一首歌曲的名字,应用商店在计算判断后会提供包括该电影或歌曲的App,如果你恰好下载了这款App,那么可以直接在应用商店内打开播放。对于手机应用商店而言,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移动内容和服务的搜索引擎;对于开发者而言,这项技术有助于刺激用户的下载或活跃度。虽然对二者都有利,但inApp技术需要开发者提供App的后台接口,以便于应用商店抓取内容,这需要应用商店和开发者之间达成某种共识。

  5、应用商店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是生命力,生态是护城河

事件:着眼上半年和未来几年,第一梯队应用商店的角力更加聚焦在品牌差异化和开发者生态。

  点评:(1)应用市场品牌的重要性一度被忽略。

很重要的原因,首先是之前的市场处在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大家都在想尽办法跑马圈地,尽可能去占据入口、抢夺小白用户。进入到2014年,随着应用市场的格局逐渐稳定,百度、腾讯、360三家几乎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其次,手机应用商店一直以来难以摆脱下载工具的产品属性。对于很多用户而言,手机应用商店的工具属性极强,但是对其品牌认知却很少。用户对于品牌的忠诚度低,打开率和人均下载普遍偏低。据百度去年发布的移动分发市场报告,虽然各家应用商店号召都有数亿用户,然而市场整体的人均下载还不到3个/天。(我怀疑这个数字也未必准确)应用商店必须具备创造用户下载APP需求的能力,否则只是在用户拥有很明确的下载APP需求时才打开,那么应用商店始终难以摆脱“下载工具”的认知。

所以品牌之于应用商店的重要性,就在于给一个用户选择A而不是选择B的理由,并逐步把用户培养成粉丝。

率先打响品牌战的是第一梯队的三家应用市场,比如百度手机助手、应用宝、360手机助手先后在上半年走进大学校园,虽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核心目标都是面向以95后为主流的大学生群体提升品牌的认知和美誉度。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手机助手还发起了国内首个手机应用特权节“周六九点档”,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前两期累计下载量超过千万。这也是手机应用商店通过送给用户福利,刺激用户下载强化认知的手段,相信这也会成为应用商店长期行之有效的运营手段。即把传统的推荐、排行榜转化的下载,用对用户更有诱惑力的方式达成,这要比所谓的“社交分发”更务实。

  (2)说开发者生态是移动应用市场的护城河丝毫不为过。

应用商店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壁垒其实就是开发者生态。国内的安卓市场和苹果市场有很大的差别,苹果生态相对封闭、纯净,唯吾独尊,开发者对苹果绝对依赖;安卓则是群雄争霸,相对开放但也比较混乱,开发者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所以应用市场之间不断用各种第三方数据吹嘘自己在某个维度第一,以及分发和帮助游戏变现能力有多强,其实都是给开发者看的,这些是表面功夫,见仁见智。

真正对各家有战略价值的,还是看这些平台是不是真的足够开放,比如给那些中小、长尾的应用多一些免费的资源支持,而不只是想着通过头部应用变现。当然,开发者也是逐利的,尤其对于中小开发者,有限的推广预算一定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的。

尤其对于像百度、腾讯这样的大平台,建设开发者生态的重要性在于:一、可以更早地发现对自身业务有价值的产品和项目,联动投资并购部门;二、当开发者对一个平台有足够的信任和依赖,他们的市场推广预算大部分肯定要花在这里;三、培养嫡系部队抵御竞品,让更多的小弟跟着你玩。

我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当下,移动应用推广成本水涨船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由于应用商家自身的同质化、APP资源的相似度高以及头部APP效应,使得用户下载什么应用,与在哪里下载应用的行为习惯已经形成定式,一旦用户做出第一次选择,未来也可能不会改变。所以,在应用商家自身面临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以百度、360、腾讯为首的移动分发第一阵营必须在增加品牌的附加值与差异化方面求变创新,以此稳固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地位。

每一个维度的细分与精细化运营都能带来自身品牌的差异化定位,从而增强用户的品牌认知,提升用户粘性。应用商店品牌意识应该从“我是谁”向“你是谁”方向进行转变,让差异化成为用户对你的标签化记忆,这样才能摆脱同质化胶着竞争的泥潭。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在应用分发行业沉默的外表下,各方正在打着一场喧嚣躁动的暗战,各应用商店正在从技术、到开发者、再到品牌等各个维度展开明争暗斗。原本以为市场格局早已尘埃落定的应用分发市场,在安卓人口红利消失之后,又增添了很多新的势力与变数。究竟分发行业会如“千团大战”一样经历市场优胜劣汰,仅存最经得起考验的几颗硕果呢;还是像新闻客户端市场一样,共存共立,维持一种动态的生存平衡?沙水不敢妄下定论,各位看官还得自己琢磨。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国产手机(手机app)大跃进:份额超半 互联网品牌加速洗牌

国产手机(手机app)大跃进:份额超半 互联网品牌加速洗牌

过去的半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可谓触目惊心,价格战、资本渗透、渠道厮杀等此起彼伏,尤其是打着互联网思维的手机品牌,在冲击传统品牌的同时也加速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洗牌。

Gartner预计,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涨幅将降至3.3%,主要因为中国市场表现低迷。Gartner还在一份声明中称:“在中国,首次购买手机的消费者越来越少,这意味着中国的手机市场正趋于饱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昨日发布最新数据,2015年6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812万部,同比下降10.2 %,延续了今年以来整体下行的局面。

如此情形之下,各品牌之间的竞争必然愈发激烈,而大浪淘沙后谁主沉浮呢?

国产手机市占率超50%

尽管有两款新旗舰智能手机Galaxy S6和Galaxy S6 Edge助阵,但三星仍旧未能摆脱业绩下滑的处境。

昨日,三星发布第二季度业绩,公司运营利润为6.9万亿韩元(约合6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这也是三星连续7个季度运营利润同比下滑。

对此,三星方面解释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继续转向购买其他品牌智能手机。众所周知,三星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苹果,但过去的半年来自国产品牌的打压更为明显。

从出货量来看,今年上半年华为以5000万部紧随苹果、三星之后,其中5月单月销量突破1000万部。

华为终端消费者BG CEO余承东在出席活动时表示,华为手机市场份额目前全球第三,中国市场超过苹果、三星,市场份额第一,尤其是今年华为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幅超过70%。

目前,在中国市场华为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15.9%,三星为为13.7%,苹果约11%,但在全球市场,苹果占有率依然最大。

其次是小米,在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小米仍在今年上半年创下3470万台的全球销售量,但这也是小米自公布半年出货统计以来,首度出现下滑,小米去年下半年的出货量为3500万台。

若按照今年8000万部至1亿部的目标,即便已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下半年对于小米而言依然压力不小。因为对标的品牌越来越多,如乐视、奇酷等。

之后是联想,今年前3个月,联想全球手机销量为1870万台,其中摩托罗拉780万台。同样目标全球智能手机出货1亿台,现在来看联想的压力最大,尤其是在品牌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若想改变下半年销量状况难度颇大。来自国内线下最大零售渠道迪信通的数据显示,6月销量排在前列的品牌中,联想排名第七,畅销机型TOP 15联想仅有一款,其他多是苹果、三星、华为、小米、vivo。

综合单月数据,TCL上半年手机出货量约3200万台(功能手机+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其份额依然很低,但在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TCL通过阿尔卡特手机品牌在功能机市场仍有很大市场份额,并且利润率较高。作为一个家电、通信行业的老兵,TCL正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寻求转型之路,下半年就要看么么哒这个新品牌能否担起TCL通讯构建移动互联网生态的重任。

中兴的转型也还在继续,中兴通讯终端中国区副总裁温良良在上周举行的天翼终端交易会期间对媒体透露,截至到今年上半年,中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完成全年计划的50%。中兴2015年目标手机销量目标1亿,其中6000万台智能手机。

转型虽然遇到了一些阵痛和挑战,但好在中兴年初明确了3+1的整体战略,效果开始凸显出来,不过现在占据中兴终端最大出货量的还是千元机,导致品牌认知度不高,而随着运营商补贴的逐渐下降,中兴能否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取决于一款像华为mate 7、小米note、vivo x5pro等这样的爆机。据悉,三季度中兴将推出一款新定义的手机,网传和拍照、美颜有关。

酷派没有公布上半年的出货量,酷派高级副总裁赖赣峰对腾讯科技表示,“上半年的出货很有质量,卖一台利润等于去年卖十台”。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追求高利润的产品,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暂时放弃规模。对于酷派而言,酷派、ivvi和已并入奇酷的“大神”这三个品牌之间如何发展、与乐视、360的关系如何平衡是影响其下半年发展的关键。

魅族上半年出货量还不到华为一个月,但其增幅最大。魅族官方公布的数据称,2015年上半年销量达890万台,同比增长540%。vivo、OPPO、HTC等没有公布半年销量,但据一项报告称HTC One M9三个月的出货量只有495万台,比去年的HTC One M8同期少了近一般。

以各家表现来看,三星与苹果的霸主地位不是不可以撼动,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以华为、小米为首的国家队正在驶入快车道。数据显示,2013年苹果和三星总计出货4.57部智能手机,市占率合计为47%;2014年则减少了7%至40%,随着国产品牌上半年整体不俗的表现,可以预见这一下滑趋势还将继续。粗略估算,除去其他洋品牌外,国产品牌市占率已超过50%。至于谁会成为这一轮洗牌的胜利者以及出局者现在定论还为时尚早。

互联网品牌让洗牌提前

如果说这一轮国产品牌的迅速崛起靠的是对研发的高投入、产品的快创新、营销的大手笔,那么被誉为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手机品牌则是有效的粘合剂,他们的存在加速了行业的洗牌。

日前,乐视宣布21.8亿元投资酷派,成为酷派的第二大股东。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一众业内和媒体的热议。回想一下,一向低调沉静各自卖力发展的手机行业,自打小米、乐视等互联网新军涌后,行业变革就从未停止过,可以说他们的加入,让智能手机的洗牌提前。

首先是“中华酷联”的格局发生微妙变化,迄今为止,这四家的出货量半数以上来自运营商,而随着运营商重金补贴从去年开始大幅下降,他们受到的冲击也自然最大;其次,虽然小米的增长放缓,但其出道以来对传统品牌的影响不言而喻,按照上半年的出量,“中华酷联”大有变为“中华米魅”之势。

另一个变化则是受到互联网涌入者的刺激,传统品牌应对市场的策略也在不断提速,纷纷推出旗下独立手机品牌以对抗冲击。截至今年上半年,华为的荣耀、魅族的魅蓝对小米的冲击已让雷军(微博)坐如针毡。来自渠道的经销商对腾讯科技表示:“以往小米的机器是抢手货,溢价也很高,而现在是荣耀和魅蓝。

迪信通的6月零售数据显示,销量最前的机型是荣耀畅玩4X,用户7月份期待的机型是魅蓝Note2、荣耀7以及乐视手机,而此前几月小米的机型还排在前列。

相比之下,中兴的努比亚、OPPO的一加、金立的IUNI、天语的尼比鲁等互联网品牌还在摸索中。其中,努比亚被中兴寄予厚望,上月“努比亚”正式独立,宣布成立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今年目标出货1000万台。

此外,在互联网品牌的带动下,新一轮国产手机出海规模变得更加庞大。据悉,荣耀已进入74个国家和地区,接下来将加大在全球市场的投入力度,如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日本市场,并抓住印度、印尼、俄罗斯等新兴市场,进军拉美、中东等区域。而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表示,今年魅族海外的火力主要集中在印度。就连刚刚在国内卖了50万台手机的乐视移动也制定了具体的海外拓展战略,正在全面备战。“乐视手机的生态模式完全可以走到海外。”乐视移动总裁冯幸说。酷派董事长郭德英也称,预计未来五年全球手机市场将是中国手机品牌的舞台,能够活下来并且活得很好的估计只有四五家厂商。

最后不得不提到资本市场,有钱才能任性,资本的涌入对手机厂商的格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过去半年,魅族引入阿里6.5亿美元战略投资,360斥资4亿美元与成立合资公司、乐视21.8亿元入股酷派。虽然目前乐视刚起步,但乐视手机首轮融资3亿美元,估值超30亿美金,创造了全球互联网及手机产业首轮估值及融资额的双重纪录;奇酷产品还未出世,但360通过酷派旗下大神手机的并购完成了在手机业务上的布局,未来也是一个不轻的角色;而魅族之所以能够在此后快速降价迫使小米手机也进入了降价通道,与资本作为后盾密不可分。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是什么阻碍了品牌广告在移动营销上的投入?

上一次端坐在电视前认真观看节目超过10分钟而不碰身边的手机是什么时候,我已经不记得了。不过据专家研究说我们每天平均查看手机超过150次。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6亿,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45%。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消费者每天花费在手机和平板装置上的时间已经超过花费在PC甚至接近PC加电视的时间。而且这个趋势仍然在不断攀升。由于消费者注意力的迁移,移动广告在2014年增长高达330%(eMarketer)。2014年移动广告占广告整体市场的11.7%,2015年预计将达到19.6%。

但如果你是一个品牌广告主,你的日常广告投放预算集中在电视广告、网络视频广告和优质网络展示广告的投放上,这样大规模的消费者行为变化和媒体形态变化可能并不会对你的广告预算分配产生太大触动,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通过访谈和意见征询的方式收集了超过20家广告主、媒体代理公司的意见。事实证明,大家虽在移动端的广告预算有了明显增长,但由于本身基数太小,对于市场的影响力仍不显著。这意味着品牌广告预算仍远落后于用户注意力的迁移,移动广告的价格和触达率红利仍然主要为效果型的移动应用广告和各类电商广告独享。

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品牌广告在移动营销上的投入?我们听到的声音可以汇总为以下几点。

  创意大爆炸

是什么阻碍了品牌广告在移动营销上的投入?
  如果有一个亿要用在电视广告上,创意规格是比较简单的,一条30秒TVC为主可能就够用了。在现阶段,如果有一个亿要用在移动互联网上,创意素材设计和不同尺寸规格的构思、制作、确认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由于移动媒体上第三方广告伺服(ad serving)仍接受度不高,向各个投放渠道更新素材亦比管理TVC的版本复杂多了。

除了创意素材的规格复杂,各种创意新形式比PC互联网时代来得更加百花齐放。这本来是个好事儿,毕竟广告行业是最热爱创新的行业,但频繁创新和技术规格推陈出新的结果是给广告主的营销规划造成了短期的难度,规划人员始终处在学习曲线的陡峭阶段,还没来得急充份消化“开屏”与“插屏”的异同,“原生广告”又来了。

创意问题的解决最终将是通过各界联合将行业标准统一并辅以创意技术平台的充分进步。不过暂时标准落实和创意技术平台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广告形式创新的速度。

  优质移动媒体仍然不足

品牌广告的诉求与APP应用推广、电商类的广告还是有差异的。移动媒体的兴起是以一种泛娱乐、泛工具和碎片化的形式迅速崛起的。媒体的数量、内容超过了广告投放规划人员熟悉的手工规划模式所能管理的范围。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媒体在移动互联网已经趋于稳定阶段,优质移动视频内容、和阅读内容的增长放缓。虽然有超过5万个常用APP提供几乎覆盖全国每一个网民的载体,但在“品牌安全”技术解决方案没有普及之前,权衡利弊,广告主很难对这些长尾广告资源动心。

  不能有效监测就不能大量投入

由于其新生,由于其技术平台与PC差异较大和移动平台本身的多样化,在移动广告平台上广告主目前获得的广告投放监测数据处在落后于PC端的阶段。首先是移动端用户的跨屏识别是个大问题,在跨屏监测未能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广告主无法准确地评估不同渠道(PC、移动)对目标人群的触达规模和效率,也较难进行广告效果的归因分析,来评估不同的渠道实际效力。

跨屏、移动平台上的品牌广告监测这个大问题很可能只有大厂商联手才能解决,并且只有提供到与品牌广告当下最大的预算落点即电视广告监测类似的指标,让移动端的媒体投放监测与电视媒体监测使用同一种语言和度量衡标准才能够真正为品牌广告主激活移动广告。

目前正在“享受”移动广告带来的红利的是APP推广、广义电商类的广告主,这类广告主由于建立了不依靠第三方监测的独立效果监测评估体系而能够在移动广告上投入积极、游刃有余。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接受调研的品牌广告主回答“什么能促进您对移动广告的投入”时,多说广告主回答“明确的效果可以促进在移动广告上投放”并进一步说明,“效果”可以是类似GRP的触达率数据也可以是对品牌在网络上的电商销售提升的数据,但不是CPC、CPM这一类的纯粹的计量数据。

当然现有的GRP也需要从深度(检测方式)和广度(从视频覆盖到展示)等方面来提高监测标准,进一步提高公信力。

  移动DMP其实知易行难

是什么阻碍了品牌广告在移动营销上的投入?
  最有效率的移动广告投放方式是通过程序化媒体购买。程序化媒体购买的基础是拥有数据管理平台DMP。必须面对的现实是移动DMP不同于PC端基于cookie的DMP。广告主希望通过建立可靠的DMP并通过数据驾驭移动程序化媒体采购的难度比在PC端要难度大很多。主要挑战来自唯一用户识别和受众资料的收集、分析处理。

移动端识别用户的ID不是太少,而是太多。移动端的浏览器虽然也有cookie, 但是在in-app(应用内广告)的场景下基本没有作用,移动设备上其他可以依靠的唯一用户标识还有网卡MAC地址、IMEI,Android ID , AdID (谷歌出品的匿名广告用户标识),IDFA(苹果出品的匿名广告用户标识)等等。取决于用户使用何种操作系统、APP所获得的权限及用户的隐私设置,以上标识APP并不都能传递给广告SDK。任何标识都无法获得的情况也不少见。广告主通常没有自己拥有的、具备海量安装量的APP(Hero APP), 而程序化交易平台多数会将用户唯一标识进行加密,第一方数据基础的建立十分不易。

不同于PC端,移动端的优势在于更聚焦多元数据的受众精准/个性化。因为同一受众在移动上更多更频繁的生活行为数据源,在同一个ID上能有更精细的受众画像。在此,DMP竞争的是如何更深更广的打通各类数据源分析出受众洞察行为。

  移动上的专属特色功能多数处于创新测试阶段

由于智能手机的功能进步迅速,移动平台上的广告也有了更多非比寻常的功能:基于位置的广告、声音互动、摇一摇、扫一扫的功能都被各移动广告服务商开发出来,能够支持向消费着提供更及时、精确、生动的信息,并且唤起消费者与品牌更深入的互动。

根据研究,现实的情况是基于智能手机功能实现的移动专属特色功能的可用率并不高。以每一家移动广告服务商都能够实现的服务“基于位置的广告”为例,目前携带有明确位置信息(如经纬度)的移动广告资源仅占移动广告资源总量的15%左右,由于移动广告技术生态的复杂性,并非每一项新技术和功能都能够大规模使用。这也影响了品牌广告预算的大规模投入。越是移动专属的功能、越创新,可以使用的广告资源就越受限制。

  解决展望

上述问题的彻底解决实乃超越了单个广告技术服务商的能力,而大型互联网公司将是未来品牌广告主预算导向移动广告的最大受益者,他们有最大的动力去协助整个移动广告生态进行完善。他们正在由效果型的移动广告向服务品牌型的移动广告转变,这是上述诸多障碍有望消除或弱化的风向标。

已经发生的行业动态包括大型互联网公司对广告主和媒体代理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开放移动平台的受众数据,协助效果评估,进行更多优质广告资源的开放等。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不可逆转地迁移到了移动平台,相信移动广告涉及的媒体资源、受众定向、数据管理、监测、效果评估都会由于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推动而在近期获得长足的进步, “预算落后于眼球”的形态不会持续太久了。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互联网+医疗:从外部颠覆到里应外合

互联网+医疗:从外部颠覆到里应外合

   重点提示

  不能否认,新政策的出台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实际上,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的互联网医疗早已“野蛮生长”了多年,并以其所展示出的强大生命力而受到来自资本市场的长期追捧。

“互联网+”和医疗分别是时下最为火爆的概念,一旦入手便会身价倍增。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又会预示着怎样的前景?互联网+医疗,正在挑战着所有人的想象力。

不久前,《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公布,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全面呈现了医改决策层当下对互联网+医疗的思考图景。总体而言,互联网在健康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应用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点:便捷和普惠。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后,互联网+医疗不再是一个完全抽象的概念,而是已经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1.互联网+医疗的基本内涵

首先是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关于互联网究竟能够提供怎样的医疗卫生服务边界上并不清晰。虽然当下的政策并不允许在线诊断的发生,但是有很多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创业者相信,在线诊断是发展趋势。

当然,这样的分歧只能留待时间去解决。但很明确的是,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一个必备条件,这就是信息共享。否则在传统的由信息孤岛组成的医疗体系中,互联网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第二点是便捷的服务。互联网在其他领域应用所产生的最明显的作用就是便捷,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这种便捷性再一次大大提高。

从已有的实践看,移动互联网在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都已经有所应用,包括很多掌上医院、送药O2O等。而这也正是指导意见中所提出,希望利用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服务。

第三点是远程医疗。这是诞生远远早于互联网医疗概念的医疗服务形式,只不过受制于定价、医保等政策因素,远程医疗多年来的发展比较缓慢。

但互联网在近年的进步却给予了远程医疗更大的可能性。虽然仍然是以诊断、会诊等为主要内容,但远程医疗正在呈现出一种平台化的趋势,医院、医生、患者,甚至设备、药品、数据等企业都可以接入其中,形成所谓的“空中医院”概念。

第四是鼓励联合。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两类联合,一个是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一个是有资质的医学检验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发展基因检测、疾病预防等健康服务模式。

医疗是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对医疗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单凭互联网企业的外部努力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成本。而且庞大的医疗产业链,也很难出现单独一家公司通吃的局面。很多互联网医疗的从业者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都谈到,联合是未来的必然。

再有不能忽略的是,指导意见还提出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与其他几项所用“支持”、“鼓励”、“发展”不同,这里还仅仅是探索,难度、争议可能更大。

总体而言,指导意见当中所明确的互联网+医疗的五项内容可以归结为一点:在线医疗卫生模式。

可以说,指导意见对互联网+医疗内容的归纳已经相当全面,几乎已经囊括了时下所有相关的创业和创新形式。不过略有欠缺的是,指导意见当中没有提到在线支付的问题,而这实际上是目前困扰绝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的问题所在。但指导意见的出台仍然是对火爆的互联网医疗创业的又一个推动。

  2.互联网+医疗还是政府主导?

“互联网+”的概念在今年迅速蹿红后已经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可,此次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很快有地方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山东省刚刚公布的《山东省“互联网+”发展意见》,北京市医疗健康“互联网+”的相关规划也已经透露。

不过,相比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地方上在关于互联网+医疗的部分当中所提出内容则有所不同。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地方相关部门对互联网+医疗的理解和态度。

山东省在自己的文件中提出的互联网+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共享,实现医疗卫生信息资源跨医院、跨地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另一个是医保领域当中,加强省级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平台建设,扩大应用范围。

山东省政府的文件虽然只有两项主要内容,但实际上,这两项内容都是当前医改所要解决的关键内容,也可以算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基础设施”。

北京市关于互联网+医疗的规划虽然全文仍未公布,但北京市卫计委已经通过官方渠道透露了这个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是,2015年内初步建成以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市级卫生信息平台。

北京市所选择的互联网+医疗的切口虽然看上去不大,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可以看作是关系到未来整个在线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因为很多互联网医疗的服务内容都要基于患者的数据,而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是数据积累、分享的前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互联网+医疗是市场上创业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但北京市却明确表示,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在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的建设上必须由政府主导。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主任张文忠表示,在电子病历的使用流程上有严格的授权规定,比如对转诊患者,医生需有患者本人的授权,才能查看其既往病历。但这些保护实现的前提,是北京的“健康云”基础平台须由政府主导,非市场化运作。

不能否认,新政策的出台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实际上,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的互联网医疗早已“野蛮生长”了多年,并以其所展示出的强大生命力而受到来自资本市场的长期追捧。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7.8亿美元,已经接近2014年全年融资总额。仅刚刚过去的2015年第二季度,就有多达41家互联网医疗工资获得融资,总额超过3.5亿美元。

  3.从外部颠覆到里应外合

互联网医疗的兴起是起于互联网领域的创业,但在互联网是否应该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方面却一直存在分歧。

一种是以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模式,更具颠覆性,比如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就曾提到过,未来医疗的发展趋势将是去医院中心化的;而另一则是以医疗为核心,主张互联网更多只是服务于医疗的工具。

这种分歧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双方对于医疗资源的态度。前一种思路是去中心化的,更多强调的是围绕患者需求、医患沟通来搭建平台,而后一种思路的创业公司目前占绝大多数,即以医疗资源为核心,进而出现了在全国范围内竞相争抢医院、医生的乱局。

短期内很难判断两种思路的优劣,况且这两种思路关于未来发展的预期是一致的,均是希望能够吸引足够的用户,包括医生和患者,在此基础上再建立商业模式。

虽然在强大的医疗体制面前,早期高喊着“颠覆医疗”的互联网创业者们已经失去了不少锐气,不过多年的努力之后还是有很大的进展,包括医院和医生都已经越来越多的接受并主动利用互联网。

医院目前对互联网的利用已经颇为常见,主要是在掌上医院的应用方面。这些在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当中已经都有所提及,包括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而且,由于医院开放态度,掌上医院已经成为互联网医疗中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医生对互联网的认知则表现了递进的状态,早期是相对简单的个人品牌的建立和推广,逐步发展则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健康咨询服务,近期随着医生集团概念的流行,医生对互联网的利用又有了新的突破。

不少医生开始以团队的形式进驻互联网,通过在线平台为患者服务,包括健康咨询、预约问诊、诊后随诊等,还有利用远程医疗技术为基层、边远地区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甚至已经有医生提出建立互联网医院。

虽然来自医疗体系的互联网应用很多仍然处于实践初期,但应该看到的是,互联网医疗其实已经明显发生了转变。它正在从最开始纯粹来自外部力量对现有医疗体系的颠覆,逐渐转变成一场医疗领域内外力量“里应外合”共同推动的大变革。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进化or转型 导购网站的生存之道

进化or转型 导购网站的生存之道

依托电商而生的导购网站虽然不像站在前台的电商明星那么耀眼,但也是闷声挣钱的行业。美丽说、蘑菇街等遭淘宝封杀而被迫转型后,导购网站这些年经历了什么?在移动互联网和跨境电商的大潮下,导购网站是得以涅重生还是终将昙花一现?

  模式:引流赚钱

一向低调的“什么值得买”,这次终于也高调了一把。高调的底气不仅来自庞大的流量,还与其找到业务紧跟消费潮流找到新业务增长点密不可分。

在五年来首次召开的发布会上,什么值得买创始人隋国栋向公众展示了平台的发展历程及商业模式。2010年成立的什么值得买最初只是一个博客式网站,用隋国栋的话说,“300人同时访问时,这个网站就会崩溃”。五年之后,什么值得买已经成为集导购、社交、工具等多功于一体的平台式网站。根据Alexa统计显示,什么值得买全球流量排名达到262位,中国网站排名达到第38位。

导购网站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什么值得买也同样如此。隋国栋表示,什么值得买的收入主要来自独立广告位和销量转换带来的佣金,此外没有其他收入。虽然没有对公司的资金及盈利状况进行详细介绍,但他透露,目前网站资金状况良好。

在融资方面,隋国栋继续保持了以往的神秘感。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什么值得买未曾曝光过任何融资信息,2013年曾流露出的千万美元A轮融资也被官方否认。在团队建设上,隋国栋表示,什么值得买现有团队成员约200多人,运营、技术、市场的占比为2:2:1。

熟悉互联网行业的人士对此次新任职的什么值得买CEO可能不会陌生,他正是原京东智能集团副总裁那昕。北商研究院方面认为,公司化运作大多需要由职业经理人进行,那昕的出任,预示着什么值得买已经进入发展正轨。在那昕看来,什么值得买将五周年视为一个里程碑,这是行业环境和团队规模成熟后自然迈出的一步。新战略发布后,什么值得买将从构建消费决策工具、对接海外品牌、构建数据桥接计划等五方面实现战略意图。

在导购网站领域,美丽说、蘑菇街等平台已经先后转型,而什么值得买则走向了深挖海淘市场的道路。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传统导购网站通过推广低价商品,体现平台价值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走向一定是以推广性价比高的优质商品为主,客单价会逐步提高,海淘类商品导购网站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出路:海外淘金

导购网站主要依托电商平台而存在,虽然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优势,但电商平台的“大腿”并不好抱。有电商从业人员表示,对于大型电商平台而言,平台自身拥有庞大的流量基数,导购网站的导流作用仅属于锦上添花,他们的存在颇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意味;而规模较小的电商平台则难以帮助导购网站形成规模。这是导购网站存在的痛点。

此前,美丽说、蘑菇街因被淘宝封杀而走向自建平台的转型之路,而一向低调的什么值得买一直到今天仍然活得很好。对于此类风险,什么值得买方面仿佛并不担心。“什么值得买需要做的是更好地帮助用户进行决策。”那昕对于什么值得买的既有模式充满信心。什么值得买导流的目标并不局限于京东、天猫某一个平台。隋国栋称,除了国内电商平台外,什么值得买还将目光瞄准了国外电商平台。

在什么值得买推荐的商品中,有不少来自于美国亚马逊、eBay、新蛋等国外电商平台。“国外电商最初很排斥来自中国的流量,什么值得买用三年时间向国外电商证明了平台的信用以及国内用户的购买力。”隋国栋表示,现在美国亚马逊等国际电商已经成为什么值得买的合作伙伴,这让平台在行业中具备了很大优势。

细看什么值得买发布的“消费门户”战略布局,实现海淘2.0,从对接海外电商扩展到对接海外品牌是什么值得买的重要工作之一。那昕称,什么值得买将在五年内对接100家海外优质品牌,通过直接与品牌对接,选择电商渠道展开更精准的营销举措。纵然将目光投向了海外,但什么值得买仍离不开电商平台的渠道资源。

  格局:导购低价

在电商迅速崛起的热潮中,曾有一批又一批的导购类网站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什么值得买、美丽说和蘑菇街,还有类似返利网、折800、网购值值值等第三方折扣类导购网站,以及惠惠网、一淘网、今挑细选等由互联网巨头运作的导购网站。这些网站有的转型、升级,有的消亡,还有部分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延续至今。

电商市场风云变幻,原有的商业模式或已不再适用于当今市场。具有多年电商从业经验、优曼家纺创始人王文钢表示,传统导购网站主要以推荐低价商品居多,对商品品质把控力度较弱。在消费者对商品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的当下,这种模式已不适用。导购网站未来的出路一定在于推广性价比高、品质优良的商品上,在此情况下,客单价也会逐步提高。

什么值得买掘金海外电商平台的做法也为导购网站提供了一条出路。在电商专家赵占领看来,现有电商行业中,导购网站依托国内电商平台很难将规模做大,但海淘有着用户门槛,通过提供信息服务减少用户海淘难度,让导购类网站出现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鉴于国内导购网站“难成大器”的现状,“大而全”的品类布局对多数平台而言很难实现。北商研究院方面表示,差异化定位是导购网站的生存基础。针对目标用户,明确核心导购商品种类、保持在特定导购领域的专业性、在导购形式上多元发展,这些才是导购网站发展的原动力所在。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薛蛮子的B面:“天使投资第一人”光环背后也有败局

  薛蛮子的B面:“天使投资第一人”光环背后也有败局

  在创业者心中,天使投资人们被光环所笼罩。他们抑或是人生导师,抑或是创业达人,于创业者而言,能够得到知名天使投资人的青睐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毋庸置疑的是,天使投资人们大多有着极具代表性的投资案例,这些成功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了他们的成功。但正如硬币的两面一样,那些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同样有着不愿提及的B面。当创业者考虑是否接受天使投资人们投资时,不妨透过他们的B面了解最真实的投资人。

  在盘点投资界的那些大腕天使们,会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风格与喜好。比如:李开复难被忽悠,需要经得起推敲的故事;雷军喜欢投资大公司出来的,要找熟人推荐。薛蛮子则是大小通吃,什么都投,弱点是告诉他别人要投,并且再打点折扣基本就搞定了。

薛蛮子, UT斯达康创始人之一,曾担任中国电子商务网8848董事长、中华学习网董事长等职务。曾被周鸿t称为”中国天使投资第一人”,他投资过的项目包括蔡文胜的265网站、李想的汽车之家、方三文的雪球财经以及杜子健的华艺百创等公司。

薛蛮子也是微博上知名大V,2015年1月以来,他自称6个月投了34个创业项目,绝大部分项目都是跟金融创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区经济、分享经济、互联网金融有关。

但薛蛮子错失良机的时候也并不少见,他自己曾说没投马云是最大的失误。当年孙正义准备投资马云,薛不屑一顾:“这厮长成这样儿,有什么前途?”2000年左右,王功权曾经带薛蛮子去看过周鸿t,当时周的“3721”中文网址输入创建不久。薛的态度是:“什么叫不管三七二十一啊?”2003年,雅虎以1.2亿美元收购了3721,薛蛮子大呼“我瞎了狗眼!”;之后薛蛮子“误交损友”周鸿t一起投资了羊奶,亏损百万等等。

  8848失败之殇:价值十亿美金血的教训

8848,地球的最高点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也曾经是中国的电子商务之巅。但现在已不是,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军者也早已换成阿里巴巴、京东等一大批后起之秀。

2000年初,8848谋上市,自然要迎合资本市场的需要。由此便宣布进行业务转型,做他们并不擅长的B2B业务。对应的,王峻涛主动提出把B2C业务分拆出来,成立一家叫my8848的公司。于是也就出现了两个8848的故事。B2C做得好好的,为什么又去做B2B,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和一个叫薛蛮子 的投资人有关。在8848这个局中,薛蛮子不是天使,但其后来却成为这个资本迷局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薛蛮子的适时出现,不仅拉来自己的好朋友趋势科技的张明正、拉来了孙正义最成功的投资项目雅虎的CEO杨致远当股东,他也成功说服孙正义一起入局,同时,薛蛮子还带来了一个叫谭智的新CEO。但谭智本人之前是做销售的,并没有当过CEO,最后败走也是必然。但耐人寻味的是,最开始的几个发起方都对此听之任之。这是因为8848已经有多轮投资进出,最早的投资者都套现走人。

2009年3月25日,8848创始人王峻涛在博客中透露,8848域名已遭别人抢注,目前该域名直接指向淘宝网。随着8848最有价值的域名的沦落,8848归于尘埃。8848这个故事本质上是一个内地上市公司资本、海外风险投资、本土产业资本以及一群梦想在互联网寻求机会的投资人、冒险家和投机客共同催生的泡沫故事。

  五百城:深陷撤站裁员风波,一年便陨落的腾讯弃子

2011年7月,薛蛮子54万美金投资五百城,投资后薛蛮子还在为自己这个罕有的投资项目四处奔走,为五百城鼓与呼;而同时作为腾讯早期电商布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五百城,成了第一个“价格战”后祭旗的3C类电商。

定位于3C家电的北京五百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2011年6月开始试运营,曾以一城一网、本城服务的“联邦制”为核心,上线伊始便同步开放全国60个城市站点,以期用O2O的模式来撬动3C类电商的蛋糕。五百城曾放下豪言,计划三年内实现全国500座城市的同城配送服务,致力于做最专业的3C产品销售平台、做中国最具价值电商企业的公司,薛蛮子更是对其赞赏有加并大力维持。

据深圳触电网CEO龚文祥透露,五百城解体,除4名五百城员工被招入易迅,其他员工在获得补偿后已经全部解散。

其实,它的倒下并不意外。除了自身发展策略有问题。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几大3C电商巨头一轮接一轮的价格战下,行业门槛进一步提高,成立时间最短,原本就“先天不足”、品牌力偏低的五百城不堪重负,迅速掉队并被挤压的喘不过气来。

另一方面,腾讯发力电商,而3C已经是电商的兵家必争之地。腾讯战略投资五百城,本希望借其3C基因为自身电商事业布局,而在整合能力更强的易迅之后,腾讯显然把易迅看作“亲子”,百般照顾。相较易迅,五百城无奈沦为腾讯“义子”,在更具实力的“亲子”与虽有雄心壮志却皮薄肉嫩的“义子”之间,答案不言而喻。

  “来无影去无踪”的拍家网、Golf Media

据私募通数据显示,2012年1月,薛蛮子和上海荷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迈可百茂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数百万元人民币。

拍家网,一个酒店用品采购平台。采用依托于互联网的B2B商业模式,增加供货商参与程度,在采购环节中突出酒店和供货商之间的互动,使酒店用品采购过程变得更加多元和透明。而如今网上找不到有关拍家网的信息,网站也已关闭。

同样, 2013年薛蛮子投资了北京高福美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种子轮。北京高福美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高福美地”)是一家深入研讨、经营高尔夫类人群并从事高尔夫相关广告及活动的专业传媒公司。拥有专利技术的高尔夫击球测距媒体,“i-golf”触摸屏记分系统,最广泛的高尔夫球会球场媒体资源,和最专业的活动策划执行团队及互动“高福会”网站。

而如今百度这家公司却有了如下显示:

薛蛮子的B面:“天使投资第一人”光环背后也有败局
  龚海燕二次创业梦破碎,91外教被对手收购

91外教网成立于2012年11月,由婚恋网站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创办,主要提供在线英语口语1对1视频网站。2013年7月,获得网易资本、徐小平和薛蛮子A投资。曾获得网易资本的400万美元的A轮投资。91外教经历过多次动荡,2015年1月51Talk已全资收购了91外教,后者的全部业务将纳入51Talk旗下。

大概在2014年底,91外教已经显露出颓势,CEO郑新礼离去、员工纷纷辞职,龚海燕也开始为91外教寻找新的下家。龚海燕在发布会上表示,选择51Talk,一方面是确实体验了他们的课程和服务,也知道他们拿了7000多万美金的融资,对91外教现有的学员和服务有一个更好的保障。另一方面是他们总部在北京,91外教的一些员工可以到51talk继续工作。

第一次创业成功后,龚海燕有些高估了自己,把摊子铺的太大。她自己也检讨,“二次创业非常值得检讨,我们并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了解、观察,就很仓促的做出一个决定――做在线教育,做了91外教。当时就是怕赶不上这一拨在线教育的风口,怕晚个一两年,就彻底晚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应该给自己更长的时间去好好了解、调研这个行业。准备越充分,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失败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我第一次创业成功后,顶着这个光环再去创业比较重有时候,你成功过,再去创业的话也有你的劣势。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