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微店app,凭什么估值15亿美金

又一家十亿美金级互联网公司

难怪上个月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写长文惊叹中国创投圈正在变得过于火热。融资额屡创新高、公司估值和上市行情节节攀升——昨天,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微店大会”上,口袋购物公布获得3.5亿美元C轮融资,其中腾讯领投1.5亿美元,占股比例10%,其他股东还包含H Capital、老虎基金、Vy Capital、DST以及腾讯。

按腾讯领投1.5亿美元,占股比例10%估算,口袋购物的整个估值是15亿美元,但口袋购物的主打产品手机开店应用微店是今年1月份才上线。仅仅几年前市场衡量一家科技企业上市后的价值指标还是“十亿美金俱乐部”,可今天你们会发现众多的非上市科技企业已经轻松到了这一量级,口袋购物可称其中最新的典型案例。

凭什么值15亿美元

对投资者来说,微店的15亿美元估值,取决于其用户数据和产品的未来。

口袋购物成立于2011年9月,主打移动平台上的个性化和精准化商品推荐,这次获得融资的主体,是口袋购物旗下的微店App产品。微店APP于今年1月初上线,很快获得了关注,并迅速传播。两周时间内,微店APP即登上App Store排行榜TOP10。按王珂披露的数据,到今年9月份,微店覆盖172个国家,吸引了超过1200万家店铺入驻,月独立访客8300万,成交额150亿。在微店之外,口袋购物还有一堆垂直市场APP,包括口袋购物(综合性一站式手机购物APP),今日半价(1-5折官方旗舰店正品,爆款折扣类应用),美丽购(专注服务年轻女性的服饰类APP),代购现场、美铺(与美图秀秀合作),以及微店联盟等各种集聚买家客流的市场。

简单说口袋购物的15亿美元估值来自以下这些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微商、微店、微信、腾讯。

如果没有腾讯的领投,口袋购物的前景不会被这么看好,腾讯对口袋购物的投资,实际上起到了溢价的作用,毕竟微信是口袋购物基础商业模式很重要的一块阵地。

微商和微店是口袋购物获得高估值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伴随产生了一个高度繁荣的微商群体,这些精明的微商开起了微店,主要就是利用社交分享、熟人经济进行朋友圈营销。微商由于目前处在初始阶段,因为鱼龙混杂而产生一些看法上的争议,但它在商业上的优点也一目了然:抓住微信流量入口、传播成本低、成交率高、有天然的信任感、容易产生二次购买等。更关键的是,微商为移动电商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移动电商不只是把亚马逊模式平移到手机端,还能发动千万家小店主营造生态圈,这其实是腾讯在各种电商尝试都没有成功之后,有可能逆袭淘宝的最后一条路,所以腾讯同时支持口袋购物和拍拍微店两大微商平台。

微店大会

口袋购物创始人、CEO王珂说口袋购物的微店是市场上第一个“微店”,但随后,市场上忽然崛起了六十多家微店,包括京东最近大力推广的的拍拍微店,王珂很困惑: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友商都起名叫微店?“可他们60多家类似的产品加起来的份额还没有我们大。”

这次在朝阳体育中心举办的微店大会规模不小,原计划有500个微店主,但到场人数远超出了预期,有主会场,还是8个垂直市场展区,场面都相当火爆。微商们大多是冲着明星微商来学习“干货”的,但没想到除了这些王珂还给出了一些惊喜。

在微店大会上,王珂除了公布官方数据、融资数额、腾讯支持等消息来提振士气之外,还宣布:微店接下来将投入2亿元资金,用于为微商们引流。

王珂现阶段对微店没有任何盈利要求,也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规划,他推崇的是淘宝模式,信仰的是免费,“用户规模到了一个阶段,钱自然就会有了”!这又流露出他想把微店折腾成“移动端淘宝”的最高目标。

王珂最后表达了他的情怀:我信仰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我相信互联网将把市场经济推到一个新的境界,市场经济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市场失灵等,但互联网可以改变其中一些弊端,大大提升市场的效率,未来,所有企业都是互联网的,都是移动互联网的。

什么样的O2O公司是好公司

前几天,一条关于叮咚小区资金链断裂的新闻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这家由上海知名母婴社区丫丫网创办的主打社区O2O的项目,曾经高调宣布天使融资1亿元RMB,之后我们频繁地在地铁看到他们的广告。

而随之而来的用户,则开始吐槽其产品设计和用户门槛设置;也有一些评论家们不禁唏嘘“这拿了一亿的产品也太……”。

虽然后来叮咚小区官方澄清了所谓的“资金断裂”传闻,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这个项目可能现在活得并不好。

相对于叮咚小区的高调,这一轮从2012年开始兴起的所谓O2O概念热潮中的公司或多或少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也就是彼时,经纬创投也开始在各个细分领域的O2O进行布局:

截至到今天我们投资的O2O类相关公司已经超过20家,涵盖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婚庆、丽人、生活服务、汽车等方方面面;他们中的“佼佼者”可能已经融资多次,估值N亿美金,并且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老大。

但我们也知道其实更多的O2O企业似乎在一波又一波的讨论中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当然从创业成功率的角度看这也是正常的,最为痛苦得或许只有我们这些VC了。

那么从整体角度出发,到底我们该如何看待O2O类公司的发展呢?我的核心观点有三个:

1、多用“交易”的角度去看待这类公司;

2、初期这类公司可能都是“慢”的;

3、小范围模式走通的优先级要远远高于所谓的覆盖量;

“交易”

今天这个时点优秀的O2O类公司其实都是在做“交易”,用交易的角度看O2O公司更容易分辨什么方向在现在这个时点相对更容易发展起来。

不同类别公司之间的区别都可以用诸如平台方的参与程度、职责边界、毛利水平等看上去“简单粗暴”的指标来衡量。

而同时我们也容易比较出同类目下不同O2O公司的差异,比如/用户哪里来,获取成本如何?交易物/服务谁来提供,获取成本如何?交易最后实现的成本/难易度/时间长度是怎么样的?交易频率是怎么样的?交易额度是怎么样的?

而所有的这些考核指标其实在每个人心中的得分都不同,那么最后选择看好谁,不看好谁也就是所谓的“眼光”和“判断”了。

类似的角度在我们投资快的的时候被多次采用;从个人角度,我更愿意把打车类应用划分到所谓的泛的交易平台概念,今天打车软件所面临的问题是这个交易所发生的费用不在平台上流转,但这可能是暂时的,或者未来有其他尝试收入的可能(商务车的尝试已经开始)。

而把概念放大到整个O2O领域,其实绝大多数创业项目做的事情只有一个:促成交易。比如找餐馆的项目、找保姆的项目、找驾校的项目,甚至是找借款人贷款人的项目(P2P)、找教育机构和课程的项目。

打车这个交易相对于其他交易,从重复购买率和产品标准化程度考量,其交易达成可能性都高出其他交易N个量级……当然它也有问题,比如单价低、存在一定可替代性等,但这世上哪有完美的生意?

“慢”与“快”

由于O2O类企业在初期需要和已有的线下行业发生比较大的“交集”,很难有项目第一天就会找到那根“一针扎破天”的“针”,所以尝试各种可能的突破点和切入方式是各种O2O类公司在发展初期都极为常见的运营方式。

线下越传统、参与整个交易的环节越多、服务越不标准的细分行业的O2O类项目越容易在初期“慢”,比如美容/美发行业、装修行业,我们也都在类似行业有过布局。

在这些行业中的O2O项目如果希望其在初期就把交易流程完全走通是不现实的,而投资标的的选择我们则更偏向于选择那些了解线下行业,又了解互联网产品的运营方式和流量获取方式的“综合性”团队。

投资后充分信任创业团队,并给足够的时间让团队去尝试各种可能性,以图找到突破点。

当然也有项目从初始就把所有的环节都揽在自己身上,那么这类项目就必然要选择一个“小”行业作为切入,比如最近非常多的用互联网思维卖小龙虾的项目。

小范围模式走通

沿袭“慢”的逻辑,在初期摸索的过程中O2O类项目一般会积累用户和商户(或者平台本身就是商户的“变种”。优秀的O2O项目会在某个时点找到模式走通的“最短路径”,而所谓的走通是通过并不大的用户覆盖和商户数量,在小范围内的走通之后迅速把模式放大到更大的范围中。

在初期就力图大面积用户覆盖和商户覆盖的项目往往都较难执行,比如前面提及的叮咚小区。而从交易的角度衡量就是即便你有了一定量的用户,也有了一定量的你希望在你平台上的商家,但因为匹配很难,所以交易的成功率极低,平台的价值就没有了。

我们投资的外卖订餐类网站饿了么即是小范围模式走通后迅速拓展的最好例子。这家今天这个时点日订单超过100万的全国最大外卖网站是在校园市场起家的。

外卖这一业务所有人要做的时候都要面对“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饿了么采取的方式就是把交易范围缩小到可控的范围:大学校园。这个切入点的选择使得平台在初期执行难度骤降,交易效率极大提升。在吃透了校园市场之后,饿了么自然而然的顺延到白领市场。

当然以上所有的内容都是“纸上谈兵”,对于任何一个O2O类的创业者而言,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比我上面罗列的要多得多,这其实也是为什么今天这个时点一旦这类项目有一定的执行效果(即我前面所说的在小范围内模式跑通),VC就会蜂拥而至的重要原因

移动APP市场火热

中国软件网:App应用作为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标签之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大众的生活中,并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2013-2014年间,APP应用走到一个巅峰时段,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局势,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身到移动互联的App开发市场。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客户对应用体验需求的提升,仅仅工具类的APP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APP社交化逐步成为开发者的焦点,然而对于行业/企业级用户,社交化的同时安全管理的问题凸显,以软件+硬件的一种新型APP模式似乎成为了目前比较看好的一种新形式。

App应用作为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标签之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大众的生活中,并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2013-2014年间,APP应用走到一个巅峰时段,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局势,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身到移动互联的App开发市场。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客户对应用体验需求的提升,仅仅工具类的APP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APP社交化逐步成为开发者的焦点,然而对于行业/企业级用户,社交化的同时安全管理的问题凸显,以软件+硬件的一种新型APP模式似乎成为了目前比较看好的一种新形式。捷思锐科技自主创新研发的公网集群通信软件+硬件产品—-“集群通”应运而生,成为了“软硬兼施”的产品代表。
“集群通”起源于行业专网“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一款基于3G/4G的公众移动互联网及终端的多媒体通信类APP应用软件。它拥有可灵活实现集群对讲、音视频通话、GPS定位、语音会议等功能的APP软件前端,全方位的管理平台软件后端,并配有有线/无线手咪、3G公网对讲终端、行业专用智能终端等定制化硬件产品。“集群通”软硬兼施的创新模式,在APP汹涌出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客户提供从前端到后端,从软件到硬件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轻松的满足生产管理、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等行业多媒体集群融合通信需求,为行业/企业用户提高工作效率、安全生产、建立先进的企业级通信环境创造福音。
“集群通”APP软件+硬件的系列化产品诞生,改变了以往APP软件的存在与使用常态,不仅提供搭载于智能终端的APP软件,还提供可对前端用户可管可控的管理后台,以及定制化的智能终端等一系列硬件产品,形成行业/企业“私人定制化”的系列产品链。“集群通”通过创新的技术实现了以往专用对讲机才能实现的集群对讲功能,并同时实现了传统对讲机无法实现的语音会议、音视频通话、GPS定位、后台管控等功能,区别于大众化的社交网络APP,“集群通”提供了具有优质专业性的行业/企业级安全化、可管理化的内部通信软硬件。在APP不断涌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集群通”顺应了其发展趋势,以软件+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占领专业化的行业市场,开启移动应用新的营销模式。

2014年软件行业市场风起云涌,全新的状态下的软件产业与传统软件产业之间的博弈不断,“第七届中国软件渠道大会”旨在帮助广大软件厂商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不仅秉承了多年的成功经验,搭建软件行业权威、导向性的行业平台,还汇聚了众多软件厂商的参与,将最新的软件技术进行全面展示,为各界参会嘉宾提供无与伦比的参会体验,致力打造软件产业的“权威盛会”。

O2O的六款简洁玩法

这几天出差和盯着我们的一个大活动,没有及时更新实战分享。今天汇总了一下我们实战中经过验证的有效玩法六个,供大家参考。 所谓有效,一是简单,上手快;二是效果显著;三是可复制,有可持续力量。
一、微信面对面建群(群众)

具体怎么建,你肯定会的。我们说的许多场景都会和微信有关,谁让它已经是o2o的利器呢?所以你首先需要充分地掌握这个工具。

在任何一个场合,都可以来面对面建群。我们曾经在集贸市场上这样玩过,很快就加了100多人。对于一些消息而言,微信群的直达效果,往往大于公众号,其互动性也比公众号要好。当然要运营好它也不容易。在促销现场(商超、沿街店铺、社区等)、培训会(面向店长、面向伙伴会员的)等都可以用 。如何利用群来做O2O业务?这里先简单介绍两种,一是吸纳会员,将公众号分享在群中,辅助海报说明,很快可以吸纳,当然需要一些激励措施;二是传播活动消息,让微信群成为有效活动消息的集散地。“面对面建群”的退群率比其他方式要低,当然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需要用积极心态去运营它。关于微信群的应用春节期间抢红包游戏的时候,我们建了十几个,还有许多体会,容后再报。

二、介绍新会员给积分(病毒)

这好像没有什么新鲜的。但是是非常有效的。9月18日,我们推出了一个“介绍两名新会员,领取一份培根”的活动,非常有效,原计划一个月才能执行完毕的活动,提前26天完成了预定任务。每介绍一名新会员有500积分奖励,操作也就是三四步,当然,你已经注册成为会员的,系统还奖励你800积分。这可以做许多事情。要求是会员注册机制极简,极简到极致!积分变化实时可见。积分的实地使用场景也是可视化的。这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当然,进来的不一定是你的目标受众,但是没有关系,“来的都是客”!

三、限时限量的活动(稀缺)

活动不是普惠的,是为传播能力强的会员设计的。活动会叠加活动。限定时间、限定数量,就将一些资源从无限变得有限,这样会形成一个“稀缺效应”,当然这是相对的。基于稀缺资源的特性来做活动,你懂的,那需要“抢”,这样造势就非常实际。活动的频次,实践表明,一周至少一次。

四、找店(1:50效应)

还不是寻宝之类的游戏,是通过和会员互动的系统让会员来寻找便利他进行消费的店。这些店可以是专卖店,也可以是“轻店”、镜像店。也就是有我们货,或者是可以迅速链接到我们的实体终端。找店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他所需要的商品或者服务。店是一个承载。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的初步观测表明,每一个发端于线上的有效寻找(找到并消费)将直接、间接带动50个店堂消费订单(一个星期的时间范围内)。这就是难得的红利。

五、接触点设计(窄众)

接触点,有效接触点。之前都谈过。接触点的设计需要考虑,至少是假设考虑,我们的目标对象是谁。是需要尊严的?有面子的?还是希望能讨点便宜能奔走相告的?往往我们设计接触点就是想着是“客户”,而忽略了到底是什么性格的客户。有效的接触点设计一定是基于一个特定的性格群体展开的。所谓共性中的个性,大众中的小众。积累许多业务数据了,我们会更加容易地识别出不同的客户来。

六、构造卖场(聚气)

在烟台试点区域的100都个店中,我们至少已经举办了800多场次的线下活动。这些活动非常简单,就是用展台、烧烤盘、海报、包装盒等做成一个小型卖场,呈现在店堂门口、小区、集贸市场等地。利用下班的客流、早上买菜的人流进行蓄客销售。一个2-3小时的卖场运营通常会有80-240人次的到访,以及80%以上的品尝,30%以上的购买。除了直观地感受到产品之外,还可以通过移动端持续地与品牌进行互动。

O2O改造传统服务业的N种姿势

o2o是最适合传统服务行业改造的模式。以美发行业为例虽然入门易、但是深化却很难。本文梳理了若干美发O2O项目,给传统服务行业改造提供借鉴。

美发行业,大部分女性的需要,传统的本地生活代表。按说市场很大,油水不少。 根据速途研究院公开资料,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成交量所占比例中,餐饮美食为37%,休闲娱乐27%,旅游酒店19%,美容美发9%,其余8%。2011年美发营业额为1006亿元,2014年预计为2300亿元,虽然不算爆发式的成长,但是也算是平稳。

 

然而,在“美发O2O”这个正逐渐被互联网改造的领域中,目前尚没有特别大的投资项目披露,倒是已经有不少鲜活的“死亡”案例。在本文中,我们主要选取自2013年起,对该行业有(过)一定影响力的美发O2O进行梳理,看看他们走通或者没走通的路。

 

在正式开始前,我们需要先明晰这个美发O2O的几个特点:

 

1.美发行业离生活很近,但整体上互联网化的进程很慢;

2.美发行业供求双方主要矛盾集中且明显,除了本地化特点明显外,美发行业的主要矛盾可以归结为两个关键词:信任感(顾客和发型师之间关于发型以及美发产品性价比的矛盾)、打折卡——而后者涉及到美发店的主要盈利模式;

3.在解决矛盾时,美发O2O项目选择了不同的切入角度,但目前仍未有一个成熟的大而全的项目,能够一次解决那两个“关键词”;

4.无论是投资还是开发产品,目前这一领域还没有巨头介入;

5.由于美发不是高频需求,所以每次点击需要能够带来较高的价值——虽然有些美发O2O项目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但它们中的大多数还没有这么幸运。

 

虎嗅看到了美发O2O的几种模式:

 

一. 以客户为核心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展示发型来选定所需要的发型师,或通过LBS来推选附近的理发店,并辅以点评系统以便更精确地选定发型师。这类产品对解决“信任感”和“打折卡”矛盾有不同尝试:

 

1、 美美豆

 

【特色】侧重C端的保护:线上整合与透明条规的实施来确保消费者的利益。

【形态】App(iOS,安卓)

【融资情况】2012年11月获得青松基金提供的数百万人民币种子天使

2012年6月即上线的美美豆App在预约美发为核心内容的前提下,主打对客户体验的保护,其官方称,美美豆已积攒了百万用户。

 

美美豆希望通过满足客户需求,解决传统美发业两个显著的问题:一是美发院的消费卡充值,二是美发师所用产品的不透明。许多消费者都遇到过美发店倒闭充值卡无处退款的情况或者做完一次美发后遇到“天价消费单”。针对这两点,美美豆一方面推出“美美豆一卡通”(全平台沙龙通用)保障充值金额不会“无处退款”;另一方面,用户在线上预约美发师时,能看到其所用的产品及价格标示——“美美豆消费保障计划”明确提出发型师不允许在理发过程中做推销,否则会被处以“下架”,另外如果客户对最终剪裁效果不满意可以在两周内免费预约相同项目。

 

然而,这种“通卡”模式等于从美发店拿走了发型师和充值卡的管理权。众所周知,理发店推出通卡的用意为吸纳定期客源和提前吸存资金,不仅如此,还会通过给员工回扣的方式,让员工竭力推销自家会员卡——这本身已经在店内形成一套闭环。美美豆想要从美发店把这两项权力全部收走(触及到美发店根本利益),除非能够为美发店带来显著的客流及收益增长,否则在日后恐怕会面临重重阻碍。

 

2、时尚猫

 

【特色】B端管理系统:让用户评价发型师,但把管理权还给理发店

【形态】App(iOS,安卓)

【融资情况】其官方于2013年8月宣布获得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同样作为具有帮助顾客“找理发店/师”功能的产品,时尚猫将自己定位为“高端美发O2O平台”,并于2014年6月底推出了“时尚猫旺铺”,试图解决垂直O2O线下体验和线上管理之间割裂的现状——特别是在高度重视用户忠诚度的美发行业。

 

为此,时尚猫旺铺做了一个为理发店打造的管理系统,店长可以通过这一系统来管理监测整个店面的经营情况以及发型师工作情况,将预约信息更好、更确切的交代给每个发型师,并能通过顾客对发型师的评价判断员工表现。如果说美美豆在做的是深化C端体验,那么时尚猫的思路就是深化B端控制,做出合适的奖惩制度,将对理发师的管理退还给理发店的同时也减轻了自己的运营压力。

 

3、已成流星的产品们:

 

a.放心美

 

如果在2013年谈论美发行业的前景,有一个产品一定会被横向提及——放心美。而且其创始人许单单也是3W咖啡创始人和拉勾网董事长。放心美在2013年10月完成400万元天使轮融资——听起来一帆风顺,但许单单也于同期宣布不再担任放心美 CEO 一职,将放心美团队交由可可团核心团队接管,而2014年4月,放心美宣布已走入破产流程。

 

打开安卓App一看,发现放心美是基于使用户的引导性进入(即站在用户角度层层递进最终敲定理发师),功能齐全整洁,又有成功创业者背书,可以说放到现在也是一款不错的产品。

 

b.美秘

 

2013年11月25日上线的美秘基于问答机制帮助用户选择发型师,他们认为普通的发型展示并不能很好的使顾客相信这个发型师。通过一系列问答确定发型师最后再进行点评的模式来帮助顾客寻找合适的发型师。

 

c.简部网

 

2013年8月最后一次更新的简布网App目前已经下架,但通过一些简单介绍,虎嗅也能大概推测其模式只是简单的预约美发类模式,应该包括发型展示,寻找发型师,看附近理发店,优惠券等。

 

从这些已经死掉的产品不难看出,它们共同的特点在于只是试图去解决美发行业内相对容易解决的痛点——帮助用户找合适的理发师,但又没能创造出合适的机制为这一种低频需求带来粘性或者更高的附加值,所以最终流产。

 

二. 从发型师切入

 

4、波波网

 

【特色】通过成熟的UGC讨论区获得用户的青睐

【形态】web、iOS、Android、WP

【融资情况】A轮800万人民币,B轮千万人民币

【盈利模式】线上广告和线下活动应该都是盈利点

 

2010年初,波波网通过类似电子杂志的形式希望解决发型师紧跟潮流的需求问题。但那时的波波网其实不能算是一个O2O产品。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波波网开始尝试组建一个基于UGC内容的学习讨论区,之后这一讨论区逐渐承接了发型师和消费者之间的对接功能,在今年7月推出波波美发助手App后,波波网通过打通提问环节形成了发型师—用户闭环。

 

波波网的发型分享里有众多优质UGC内容,精选发型则是对内容的再一次整合。根据其官方透露,波波网目前已经拥有350个城市、38万发型师以及20%左右的日活量。

 

在波波网App新上线的商城里,既可以购买发型工具,也有美发教程学习(比如网络教程或某沙龙自发组织的线下教程)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发型师间的一整套服务。而新推出的波波美发助手App则更注重C端,通过与波波网的对接,试图构建一套美发产业的”Quora”。

 

发型师只需要看波波网上的圈子,看附近的人有哪些需求主动接单,顾客则可以通过发型师在波波网上发布的内容来判断其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波波网CEO史良瑞曾说“同时抓消费者和发型师对一个初创公司难度太大,所以一开始(波波网)只做发型师的。”

 

【同类产品】

 

a.尚美:2014年7月刚上线,其思路与波波网大抵一致,比拼的是内容生产者的质量,由于其上线不久,数据不够完善,这里就不予比较了。

 

b.乐秀网:目前仍是针对美发师技术分享。

 

5、死掉产品:美聊

 

【特色】针对发型师的一款社交软件

【形态】iOS

【情况】已经下架

 

美聊的初衷是做发型师之间的社交软件,其存活时间没超过1年。类似的特别垂直的社交产品有农民工间的社交“一米工作”,有减肥类的社交”薄荷”,但无论是兴趣导向还是职业导向的,一旦选择了“垂直化社交”,都会面临用户总量天花板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粘性问题。

 

从发型师之间、发型师与顾客间垂直互动切入是另一种美发O2O模式,并成为近期新产品的趋势之一。从发型师入手,这种模式一定程度可以更好地解决客户与发型师之间不信任的矛盾(绕过了打折卡那块不好啃的骨头),但这种垂直+社交的特性决定了最终会“庄家通吃”的局面。

 

三. B端C端并进,试图解决两种矛盾的尝试

 

6、艾美云

 

【特色】尝试一次性解决两种矛盾

【形态】App、网页、自有平板

【融资状况】未披露

【盈利模式】平板销售,B端的增值服务(地理位置广告、高级会员功能)、C端的打折卡和理发店分成

 

艾美云比较特殊,这款产品已经产生了特有的盈利模式。其战略部署是线上B端C端App并进,线下依靠传统美发连锁集团和发型学习中心——不仅如此,他们还定制了专有平板电脑。

 

B端App名为美发通。这款软件只能试用3天,3天过后想继续使用就需要购买艾美云的平板电脑。这款App的功能主要是让用户进入店里,在线拍一张照片,让“美发通”结合客户的脸型、头皮情况和肤色来推荐出适合顾客的发型设计,并通过自有程序来让客户看到最终可能的样式(类PS),避免客户对发型师的不信任。除此之外,美发通还具备会员管理、收银管理等功能。

 

在C端则定位于顾客的形象顾问,并与B端完成打通——也就是说,当顾客在B端试用美发通拍照片时其数据 (头皮、脸型、肤色、第一次做的什么发型、选择的发品等) 都被导入到C端,借此来给用户做一些个性化的保养知识以及活动推荐。艾美云的品牌效应已经初具规模,他们在B端产品通过与一流美发学院进行推广,C端则通过大型连锁机构如名发世家、东田造型等铺设开了一张大网。

 

艾美云主要帮助店家提高成交量,解决顾客对理发师不信任问题,管理则还是交由理发店解决(这点与美美豆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尝试“通卡”。

 

【类似产品】:Stylr

 

Stylr的模式和推广方法都与艾美云差不多,现在只针对新加坡市场,即将进军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和印尼的雅加达。

 

软硬兼施的思路其实与国内许多行业的主流推广思路差不多,通过硬件来掌握其流量,但又不仅限于流量。其战略希望通过与全国连锁店和发型学习机构合作也算是挺好的切入点。

 

总结起来,美发行业痛点明显,但也很顽固

 

纵观这些近2年才慢慢火起来的“美发App”,不难发现若是只做简单的“导流”工作,即便有资金链的支持,也很难支持下去,因为美发行业的互联网程度偏低。美发O2O行业难做,对此,电商业内人庄帅曾总结为何美发O2O尚未真正触及行业痛点的原因:

 

1、 目前美容美发O2O平台核心的发型师人数不够,用户更看重地域性,所以平台的美发师端难做;

2、 对于理发店来说,互联网暂时还不会成为获取客源的重要渠道,发型师在这些O2O平台上更新信息的动力不会太高;

3、 用户对美发行业的不信任感不能因现有产品而消失;

4、 美发O2O盈利模式本身有问题。发型师流动性很大,特别是好的发型师,经常自立门户。如果把获取顾客的成本让理发店来承担,这就产生了一种矛盾。其实,理发店还是会热衷于传统那种办卡获取客源的模式,好处是可以沉淀资金、获得现金流、稳定客源,真正把发型师流失的损失降到最低。

 

反观现有美发O2O的模式,多是解决理发师与顾客之间建立浅度联系的问题,但真正触及“筋骨”的,涉及到理发店或理发行业不透明成本价格、以及半强迫式(不办卡价格极高)的打折卡制度问题的少之又少。

生活中常见的O2O方式

1、lbs+指导,高德、百度地图, 通过地图将线下实体进行整理汇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地图将通过店铺展示、优惠券发放、支付等形式成为线下实体店铺的流量大本营。这当然是个很动听的故事,阿里在全资收购高德地图之前高德自身也已经在讲这个故事了。

2、线上下单,线下消费,通过线上浏览相关服务,到线下具体门店进行消费,天猫、苏宁等门店自提等方式都属于此种方式,例如团购网站,通过搜索附近商家所提供相关的消费项目,到门店进行消费,可以理解为团购网站为O2O模式的主要践行者,虽然后面死了一大片一片,剩下美团与大众点评在坚挺着。

3、下线分发,商家对员工、亲朋好友等对象进行下线设置,下线协助商家通过自身熟人圈等资源进行推广商品,商家根据交易情况进行相应的奖励机制,属于是变相的阿里妈妈联盟,只是将范围扩大,不局限于线上线下,倘若是具备品牌号召力的商家,则可以通过粉丝传播进行宣传,达到“全民推广”的展示。例如罗辑思维的粉丝向身边有同类爱好的群体进行推荐,推荐完成可获得罗胖胖的奖励,当然,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是硬道理。例如前段时间的国美app,中兴手机微店,大家推。

O2O玩法,针对的应当是小而美的单品展示,或者是线下活动预热,O2O只是手段,而非营销的主要目的。而针对淘宝竞争激烈且同质化内容严重的现状。不管是淘宝内部的无线端战略,还是微信、O2O等移动互联网发展之路,小而美,个性化产品提供会是淘宝商家的发展之道,而内部广告流量+外部淘客流量并不能满足商家的需求,多流量入口会成为电商主旋律,而移动互联网的特征恰恰是满足了这一特征。

关于淘宝电商的认知,后续会进行撸文,包括淘宝开店的事项,淘宝规则,淘宝运营的些许等经验分享。

有什么说得不对的,还请斧正,请原谅我年纪小不懂事。

家居建材的如何做O2O

我们应该已经熟知家居建材电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并且对如何解决问题也有非常明确的思路:那就是o2o模式。可是,近期家居建材行业在电商发展上的努力表明,这个O2O模式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倍感困难。我用一句话总结家居建材行业电商发展的困难处境:线上的下不来,线下的上不去。

家居建材电商发展可能是目前为数不多甚至可以称之为仅存的尚未全面展开电子商务的行业。在全球如火如荼的电商高歌声中,这种现象显得很不协调。究其原因,不是家居建材行业不想与时俱进,而是行业电商发展存在着相当的困难。

在一次传统商场总经理培训班上,我把家居建材电商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总结成四大:大趋势、大挑战、大危机、大战略。

其中大趋势讲的是企业经营的整体环境,大挑战谈的是家居建材行业电商发展的困难,大危机是谈家居建材传统渠道商所面临的电商挑战危机,而大战略则谈传统企业应该如何制定并落实电商发展战略。

大趋势

电商发展的大趋势已经无人置疑。倒是其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值得一谈。大半年前,我第一次给传统商场商总讲电商时,还到处找各种数字,什么上网人数,什么网购人数和网上销售额,什么京东发展速度,等等,似乎感到需要这些数字作为强大后盾来证明电商网购的大趋势。

可是过了2012年的双十一,我再给商总培训班讲电商时,就把以前的那些个数字都抛弃了。双十一191亿的销售额,已经深深地印在所有人的脑海里。正如马云所说,双十一淘宝天猫的网购狂欢,已经吹响了电商向传统经济挑战的集结号。

电商发展大趋势中,还有两件值得提及的故事。一是马云与王健林对赌一亿元;二是最近苏宁去电气化后再次更名“苏宁云商”。这两个故事的背后,已经不仅是电商发展趋势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电商发展的方向问题,特别是传统企业电商发展方向问题。

万达的王健林与马云对赌时,并没有彻底否定电商发展的大趋势。众所周知,万达一直在积极筹备自己的电商队伍,谋划自己的电商发展之路。所以说,王健林与马云对赌的,实际上不是电商是否发展的问题,而是对赌电商如何发展的问题。

当轰轰烈烈的电商发展不再存在问题时,人们的关注开始转向电商朝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王健林是站在传统企业的立场看这场商业变革,他所看到的电商发展方向当然与马云所看到的有所不同。王健林仍然坚信线下实体经济为王,可惜他的理念并没有在赌局中得以充分阐述。

倒是苏宁再次改名的故事,把电商发展方向一事公开挑明了。张近东在解释其新的组织变革方针时说:“第一,电子商务的主力军应该是店商,而不应该是电商,无论店商还是电商,零售盈利的精髓都取决于本地化的经营和服务;第二,电子商务的发展要由零售企业自己主导,而不是由电商服务商主宰,电子商务是实体经济不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主导实体经济必然导致泡沫经济。”

应该说,张近东很好地解释了王健林与马云打赌时有关电商与传统经济关系的立场:电商发展只是传统企业电商时代进行组织变革的手段,电商不应该成为传统企业发展的目标。传统企业电商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苏宁称之为“云商”,我称之为“大商无电”。这是传统企业在电商发展大趋势中的方向选择。

这是在家居建材行业电商发展的层面上来探讨家居建材电商发展所面临的与众不同的挑战。我们应该已经熟知家居建材电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并且对如何解决问题也有非常明确的思路:那就是O2O模式。可是,近期家居建材行业在电商发展上的努力表明,这个O2O模式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倍感困难。我用一句话总结家居建材行业电商发展的困难处境:线上下不来,线下上不去。

这就是我所谓的家居建材行业电商发展所面临的大挑战。线上的下不来,目前主要是淘宝天猫所遇到的困难。因为其他电商巨头尚未进入或刚刚开始进入家居建材行业,这个问题还不明显。

淘宝天猫所遇到的“线上下不来”的困难,又集中表现在线上销售的家居建材商品主要集中在五金丶卫浴丶板式家具等标准商品上,客单价较家居建材传统渠道的客单价要低得多,家居建材大标非标品的销售仍然不畅。淘宝天猫竭力试图打通线下通道而建立的爱蜂潮,在第一次失败后再次尝试仍然效果不显着,未能全面推行。

由于家居建材行业销售渠道和商品的特殊性,线上电商企业要在家居建材行业有所发展,就必须打通与线下的通道。这是电商企业下一步发展的主攻方向。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家居建材传统企业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电商,但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成功的案列。这是我所谓的“线下上不去”。总而言之,家居建材行业电商发展线上的要下来,或者线下的要上去,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共同的问题:

1)如何解决家居建材的传统经销体系?是依赖还是否定,或者改造?

2)如何解决家居建材行业的价格体系?怎样解决地区价格差异?是否实现明码标价?

3)怎样解决家装消费者的线上线下体验过程?

4)怎样落实家居建材商品售后的“最后一公里”服务?

5)线上线下双轨制的发展方向和轨迹?

大危机

这里谈的是线下家居建材传统商场所面临的电商挑战危机。如其他行业一样,电商的发展给线下传统商场造成巨大的分流压力。这是线下传统商场所感受到的首要危机。加之恰逢后房地产时代的降临,这种危机感更加显着。

但是我所谈的大危机,还不是指以上电商发展对家居建材传统渠道所带来的压力,而是指电商发展对家居建材营销功能的拓展,能够更好地满足家装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加有效地把控家装消费者的精准流量。一旦家装消费者的精准流量被线上垄断了,线下传统商场所面临的才是真正的生死大危机。这个生死大危机,因为上节所说的“线上下不来”的困难,目前尚未出现明显的危机兆头,但是家居建材网络团购的形成原因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从此可以预测,在表层的家居建材网购电商大战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对家居建材行业未来竞争战略制高点——家装前置性导购信息的争夺战。这场大战类似于互联网中的搜索引擎大战,将成为家居 建材行业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世纪大战。这场世纪大战可能更为惨烈更为精彩,最终很有可能将产生行业中的巨无霸,垄断了行业的大部分用户流量资源。这是家居建材传统渠道竞争不可能达到的市场集中。

大战略

大战略,这是面对传统家居建材渠道企业所说的。战略之所谓大,因为此役对传统企业来说,是生死大战,必须以命相搏。

对家居建材的传统渠道企业而言,这场战役可谓前所未有,出手要快,下手要很,但最重要的,是出手下手的方向要准。

就家居建材传统企业的电商发展战略说上几句:

1) 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特别是从电商渠道满足家装消费者需求的优势来理解传统渠道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2) 对企业的电商发展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电商发展战略当做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的组织变革来做;

3) 要深刻分析企业原有的核心价值,电商发展应该紧密围绕巩固和加强企业的核心价值来部署和推进。千万不可为了发展电商而发展电商。需要牢记的是:电商发展是手段不是目的。企业发展电商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电商战略中O2O模式肯定是核心。但是怎么O2O却是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5) 大战略实施要有有效的切入点,要有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要有前后业务发展的逻辑联系。

当习惯了电商疾风暴雨式的发展节奏后,我们可能需要回过头来重新思考我们的电商发展节奏。其实,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家居建材传统企业的电商发展应该是持久战。

拆解O2O新商机:个性化需求爆发 线下服务是关键

o2o(Online to Offline)风声渐起,让众多创业者看到电商所衍生出的一片新蓝海。李开复曾经判断:“你如果不知道O2O,至少知道团购,但团购只是冰山一角,只是第一步。”现在O2O的巨幅画卷正逐渐展开,来自餐饮、家居定制、旅行预订等领域的多元化模式正在出现。

随着互联网上本地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和实物之间、线上和线下之间的联系变得愈加紧密,O2O被看好会成为电子商务网站的下一个掘金点。实际上,O2O是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同时起到推广和成交的作用。那么,O2O与其他电子商务模式比较,优势与短板在哪里,会带给中小创业者哪些新机会?本期专题将通过真实案例透视O2O应用带来的新机会和潜藏的风险。

拆解O2O新商机

国庆长假一过,分众传媒3万多台新一代互动液晶屏及配套Q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成都等七大城市一齐亮相,宣传已久的“基于位置的卡屏互动”终成现实。Q卡与液晶屏随时互动,方便消费者获取优惠券在线下即时消费,上线一周发卡量便突破百万。分众互动新屏和Q卡开创了从虚拟世界转向实体世界的O2O新模式。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对此评价,“在本地化、互动化方面,O2O是大趋势”。无论你知不知道O2O,这个市场正在被迅速激活。

从团购的发展来看,O2O这种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享受服务的模式也被证实可以很快被消费者接受。因此,团购用低价推销的模式,完成了O2O行业的用户教育工作后,O2O模式的魅力开始显现。

业内人士表示,O2O打开的将是一个万亿元级别的市场。数据显示,美国线上消费只占8%,线下消费的比例依旧高达92%;而中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和97%。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王周平表示,网购消费只占消费者支出的一小部分,餐馆、理发店、干洗店、服装定制、KTV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消费才是占据最大比重的,而这些服务必须要消费者到实体店去享受。由此可见将线上客源和实体店消费对接蕴含着巨大商机,生活服务类的网销市场或将比货物网销潜力更大。

个性化需求爆发

一个蕴藏如此巨大前景的O2O模式究竟有着哪些骄人之处能被业界看好?王周平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整体来看O2O模式运行的好,将会达成“三赢”的效果,对本地商家来说,O2O模式要求消费者网站支付,支付信息会成为商家了解消费者购物信息的渠道,方便商家对消费者购买数据的搜集,进而达成精准营销的目的,更好地维护并拓展客户。通过线上资源增加的顾客并不会给商家带来太多的成本,反而带来更多利润。此外,O2O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家对店铺地理位置的依赖,减少了租金方面的支出。对消费者而言,O2O提供丰富、全面、及时的商家折扣信息,能够快捷筛选并订购适宜的商品或服务,且价格实惠。对服务提供商来说,O2O模式可带来大规模高黏度的消费者,进而能争取到更多的商家资源。掌握庞大的消费者数据资源,且本地化程度较高的垂直网站借助O2O模式,还能为商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这种三赢从通过一个例子便可以看出。刚刚上线的空间网CEO庄帅介绍,作为家居产品类O2O模式的空间网采用的是“线上销售+线下实体店体验”的模式。这个模式的背后是与曲美等既有品牌又有实体店的企业合作来保证整条供给链的畅通。空间网与曲美合作,采用扣点分成或是给出底价由空间网自由定价的方式分配盈利,曲美线下实体店为空间网提供体验、配送和售后服务。这种合作模式下的O2O运营,空间网既为服务商家提高了销售额,也为购买家具产品等需要体验的用户提供了线上支付、线下体验的购物便捷,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利润。

不难看出O2O强调的是“在店体验式消费”,而此前的电子商务强调的是“在线消费”,与传统商业的关系,前者是互利合作,后者是利益竞争。这也就更能激发传统商业对于这一模式的接受程度。

综合来看,O2O所带来的新的机会,大多存在于需要产品+服务或者是能提供更为便捷的非标准化服务才能完成的生活类消费。首先是有个性化需求的消费,比如家具定制、服装定制。近期,美国一家名叫J.Hilburn的定制男装网站再次获得了500万美元的融资,该公司目前雇有一个1000人左右的“时尚顾问”直销团队,这些人会和客户约定时间拜访并帮助他们测量尺码,提供服装风格建议等,然后客户就可以根据获取的资料通过网站向J.Hilburn下单等待定制服装并收货了。其次是即时性的生活需求,诸如订车、订酒店等服务,比如国内的在线订车网站易到用车网,通过PC端或手机客户端线上支付完成预订,司机按约定时间到达完成用车服务。

除此之外,O2O将为移动支付、二维码提供商提供更广阔的市场。二维码服务提供商灵动快拍有限公司CEO王鹏飞正在为O2O的火热感到无比兴奋,因为线上支付、线下消费为二维码作为准确便捷的消费凭证将会大有用武之地。采访时,王鹏飞现场拿起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他从线上获取的温泉优惠券二维码,拿着手机向商家出示只需五秒的扫描便可完成线下消费的验证环节。“实际上手机中的二维码,成为了O2O模式线上与线下连结的助推工具。”

显然,这些仅仅是O2O模式的开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用户的消费半径中,还会爆发出很多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潜在市场。

红利下的潜在风险

O2O模式作为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的新模式,解决了传统行业的电子商务化问题。但是,O2O模式并非简单的互联网模式,此模式的实施对企业的线下能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可以说,线下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模式能否成功。而线下能力的高低又是因为线上的用户黏度决定的,拥有大量优势用户资源、本地化程度较高的垂直网站将借助O2O模式,成为角逐未来电子商务市场的生力军。

O2O的关键点就在于,平台通过在线的方式吸引消费者,但真正消费的服务或者产品必须由消费者去线下体验,这就对线下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些线上迅速崛起的创业型公司能否掌控稳定的服务体系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美国发展迅速的短期租房网站Airbnb就因为线下的问题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曾有一名房客“洗劫”了房东的房间。Airbnb团队对线下风险把控的不足的同时也显示了这种模式的短板。大多数O2O模式的企业并不能掌握线下服务的质量,只相当于一个第三方中介,在中间起到协调作用。

此外,在线支付、线下体验,很容易造成“付款前是上帝,付款后什么都不是”的窘境。比如定制类实体商品与消费者预定不符,一旦质量低于预期,甚至极为低劣,消费者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而体验式服务没有好的口碑和信誉也很难获得规模化的发展。对于O2O模式而言,线下的主体多半是服务类型的企业,而国内服务存在各种不规范的运营,虽然团购已经进行了先期教育,但是距离稳定完善的服务仍相去甚远,因此如何保障线上信息与线下商家服务对称,将会成为挑战O2O模式能否真正发展起来的一个关键节点。

O2O模式若以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商家如何权衡线上价格和线下价格的差异,同时保证两方消费者的利益,或更重视哪方的消费者,才能吸引到最大客流量也是个难题。

链接

O2O指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家中去,即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团购就是O2O模式中的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全新O2O商业新模式标志着电商新时代的到来。

案例一:依赖前端支付的预订类O2O

酒店达人:与大腕拼颠覆式创新

SoLoMo概念标示了社交、本地和移动相结合的产品将会成为电子商务的下一个大趋势,而O2O模式正是这个概念最好的体现。如果需要把线上和线下做到无缝结合,移动互联网应用便是最好的载体。来自智能手机的魅力就是能以更低成本接触和赢得更多客户,将生意做到消费者的手掌上。

用减法建立优势

在2011年第十届互联网大会上李开复表示,基于地理位置的O2O模式让行业振奋,因为它可以让手机扮演PC无法扮演的角色。时隔不久李开复宣布投资移花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而这个创业团队的主要产品是一款叫“酒店达人”的预订酒店类应用。

酒店达人可一键查询、预订全国2.5万家及全球16万家酒店。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张博表示,创业者踩中时间点很重要,之所以能获得创新工厂的融资靠的就是极致简约化的服务,产品具有先发优势。

其实旅行预订类的“蛋糕”并不好分,同样的服务,携程、去哪儿等行业大腕都相继进入,酒店达人为何还能取得不错的口碑和近百万的下载量?这得益于刘张博对于用户定位和产品聚焦上的把握。刘张博发现,从软件后台的运营数据可以关注到这样的现象,订房的高峰时期为每周的星期六,平均订房价格在300元左右,他由此得出结论:主要用户群的平均年龄是22岁到35岁的都市年轻白领,经常会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短期的进城旅游,没有具体的规划预订酒店。因此他把用户定位为年轻的轻旅行用户。

这类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是打价格差还是首选快捷方便?分析之后,刘张博选择不断优化服务以快速解决问题,让用户爱上“便捷性”。因此酒店达人特别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上线用户解决特定的问题。“用户通过我们的产品进行查询和预订的流程非常高效,平均时间在120秒到150秒,就能够完成从查询到预订整个流程,同时可分类查找经济型连锁酒店和其他各档次酒店,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作为80后的创业者,刘张博认为酒店预订类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懂得如何做减法。他知道,无法和携程、去哪儿比价格,干脆就换个角度竞争,突出自己的优势,即“个性化服务”和“快”。

小而专的想象空间

消费者和商家“从线上来,到线下去” 的观念变化,虽然实现了线上虚拟经济与线下实体经济的融合,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在酒店达人的上面就是携程、去哪儿等巨头,资源价格都不占优势,寻找到生存空间后如何维系?刘张博对此表示,我只做在上下游中间的小而专注的轻型公司,因为我小,我敢去做颠覆性的创新,因为专注我才能获得好的用户体验,这就是为什么到现在近百万人选择用酒店达人的原因。

虽然盈利看起来还很遥远,但是作为公司的主打产品,未来的盈利空间值得想象。目前来看,酒店达人的一个成型的盈利模式是通过线上为线下导入用户获得商家返利,现在这款产品月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相比其他旨在追求酷、完全找不到商业模式的应用,酒店达人在这一点上具有先天优势。刘张博表示,目前他和团队正在梳理酒店进行分类,以便提供酒店宣传服务或者个性化订房的服务。

移动互联网可以使产品像乔布斯的苹果一样,卖的不再是产品而是产品背后的服务,酒店达人在推广上也可倾向互动和有趣。比如借助微博平台,当进入一家酒店时发现自己的博友也住在这家酒店,或是旁边一家地道的当地菜馆,或是最近的电影院,这些都会增加这款产品带来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而这些服务背后则是在原有商家生态链上建立增值服务。这些商家能否最终为酒店达人带来稳定的盈利渠道,还要看其线下与商家的合作推广能力。

其实旅行预订与旅游餐饮相结合也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刘张博说这一切都是他未来两三年要努力做的。至于何时实现盈利?他做了一个保守的估计:“还需要3年左右。”虽然时间还相当长,但是各个公司都在布局这个领域,诸如酒店管家、布丁优惠、布丁生活等,都是在生活服务类应用中相互具有交叉竞争的产品,未来能否盈利还要看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找到一款具有扩展周边生态圈能力的应用来延续其生命力。

案例二:依赖后端供应链的定制式O2O

摩卡巴卡:尝鲜“F2F”个性化定制

当O2O概念被提炼出来后,创业者纷纷涌来,用这种模式来推动网络生活体验。在广州有一家叫做摩卡巴卡的体验店,各种厨房电器售价大约为国美等传统渠道的40%,而消费者会得到双倍于行业规范的售后服务。但这并不是关键,其还提供线上个性化预订,免费上门丈量安装,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厨浴家电安装。

厂家直供带来供给优势

最初的服务提供商将这种服务定义为“F2F”(即从factory to family)模式,广州摩卡巴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卡巴卡)CEO杨建斌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之所以设计现在这种模式主要是基于厨浴家电所需的产品加服务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正是目前国内的厨浴家电网购的短板所在。国内厨浴类家电网购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以京东为代表的网上商城模式,网上平台负责销售,售后服务则由各品牌自己负责,销售和售后服务脱节;另一种是淘宝上的个人卖家,由于部分货品来路不清,无法提供售后服务,所受诟病较多。

为了避免出现这些弊端,杨建斌与团队经过两年左右的筹备,设计出的有针对性的商业模式是:建立线上选购支付平台,配合线下体验店,以线上和线下相互带动,覆盖多维用户。“高端品质,平民价格,区域推进”是这个模式的三个竭力追求的平衡点。杨建斌认为家电产品离不开上门送货、安装等售后服务,而且家电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销售的过程中要有库存,要有实体店,模式要“重”一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厨浴的墙体颜色就有多种,必须要线下对比体验才能决定购买。

定制化门槛来自供应链

让出近60%的价格折扣,还提供免费的上门服务,是什么能支撑这种商业模式?答案就在摩卡巴卡背后的供应链中。杨建斌告诉记者,在传统家电渠道,要想建设一个全新的家电品牌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从高档厨房电器切入,公司股东之一就是一个家电制造商,有着多年为大品牌做代工的经验,能够提供价格低、品质高的家电产品。很多人买厨房电器同时会选购橱柜,所以产品线自然就逐渐拓宽到橱柜产品,未来还要做卫浴产品整体解决方案,甚至会向健康家电领域延伸。其次我们不找代理商,从工厂直接到家,和传统的渠道相比就省去了代理商和卖场环节。体验店不在商场而选在写字楼,给人一种专业的感觉,给消费者以信心。而有的写字楼已经形成了电子商务店商圈,比如钻石小鸟、欧宝丽等O2O模式的钻石品牌就扎堆写字楼,由于租金不高,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通过月增50%的市场销售额来看,摩卡巴卡的模式符合了家居产品的用户需求,线上作为推广销售平台的同时可以看出,对用户来说O2O将线下信息线上化,信息就是一种价值。对商家具有广而告之的推广营销价值,增加收入,且能通过预约来合理安排人力,节约运营成本。对消费者而言,不用去逛遍全市家电城就可以了解产品信息。杨建斌透露,目前正是培养教育用户线上购买阶段,需要定制的橱柜等用户多选择体验店内签协议,而厨房家电类已经有10%左右的用户直接选择线上支付购买、送货上门的方式。

虽然这一模式看来弥补了传统销售的短板,但是对摩卡巴卡来说线上平台、线下体验店、物流安装、售后服务等正如同一个多面镜,需要的是面面俱到,这对一个创业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挑战。线下体验店将电商平台拖入区域化服务,直接影响了其扩展的速度。这也正是摩卡巴卡上线一年多仍只能在广州深耕细作的原因。“我们的原则是广州以外的消费者坚决不卖,只有专心先把广州市场做好,才能逐步向外扩张和提供服务。”

杨建斌认为基于这一模式,摩卡巴卡未来仍需要在两个方面拓展,一是完善品类。按照目前的品类来说,如果能在前一二十个城市做到5%~10%的占有率,销售额至少能达到三五亿元的级别。当前消费者在摩卡巴卡的消费金额平均为三四千元。如果品类扩展,消费者的消费金额就有可能攀升到万元。二是区域拓展。以后去别的城市,我们会复制广州的经验。我们下一步会在珠三角扩张,可能分两步,先是找特约维修商,解决安装和维修问题;第二步是在那些地方开店以及设仓库。

摩卡巴卡的家电厨浴定制化的服务虽然仍处在试水的阶段,但已经显示出了O2O模式的优势,同时也可以看出发展定制化服务的O2O模式需要强大的生产后端支撑和售后服务的保证。进入者其实需要建立一个看似“轻型”实则“重”的产品服务型公司,这就需要从产品到服务都具有一系列把控能力。

案例三:O2O模式第三方提供商——

客多:O2O促成商圈联盟

位于芝加哥的消费研究机构ShopperTrak近期发布报告称,由于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包括百思买在内的零售商们所依赖的“将消费者吸引进来,然后诱惑他们购买并没有购买计划的产品”的盈利模式将受到挑战。

带来威胁的正是随着对互联网越来越精通的消费者们通常在出门之前就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他们一般会直接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然后付款离开。百思买这类传统的零售业盈利模式已经越来越没有效果。传统商家如何减轻互联网带来的挤压,思路之一就是传统商家必须实现与线上相连接。但对传统商家来说这并非易事,广州客多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客多)CEO郑志祥正是看中这个商机,选择了一种先以商户为中心的从线下到线上的(Offline to Online)O2O模式打开市场。

以商家为中心的O2O

与通常从线上再到线下的O2O不同,客多是先从线下聚集商家再逐步走向线上。简单来说,客多通过其研发的一款叫“客多宝”的软件,以城市同一商圈内非同业商户合作、客户共享交叉营销为核心,为中小商户提供整套本地营销工具和服务。

对商户来说客多提供的是基于软件建立的“会员推广营销+商圈联盟平台”,对消费者来说通过客多网发布的联盟商家优惠券可以享受到实惠。安装有客多宝软件的商户、周边店铺,可以直观看到会员的消费情况,主动选择跟谁合作,如何结成异业商圈联盟。在郑志祥看来,他现在需要做的不是从线上帮商户导入用户,而是通过商圈概念,将一条生态链上的不同行业企业、但是能建立消费关联的商户实现消费者相互导入。举例来说,在一个客多建立起的广州天河城商圈联盟,消费者在理发店消费完,可以在店堂液晶屏上选择一家在周边打八折的日本料理店去吃饭,而这张打折券基于两个商户的联盟可以跟理发店直接索取。作为理发店,只需要登录客多宝软件后台,将优惠券直接冲入消费者的手机号码,存在虚拟客多卡中即可。

在优惠券背后,具体客多宝是如何来帮助商家做相互营销、交叉营销的呢?“我们一方面把商盟中商家列出的优惠信息整合,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库分析记录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需求、消费能力等,通过分类整理,把最适合他们的商家信息,在最适合的时间传递给最可能的潜在客户,从而让客户自己上门找到商家。”郑志祥表示,经过3年多的努力,目前以广州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以及以温州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商家优惠库和消费者数据模型都已经基本成熟,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产品,做好各个城市商圈的调研,进而走向全国市场。

只针对商户收费

相比较目前的团购网站,首先是线上做流量,聚集消费者,然后把这些流量导入给传统商户,但通常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或是完全为便宜而买,难以产生二次消费。由于国内团购竞争激烈,团购价格一再触及底线甚至不惜伤害商家,这实际上是以一种饮鸩止渴的方式在做。而客多的模式是先解决商户资源,通过商户间精准营销,聚集到足够多的商户资源,通过为其提供管理和服务能成为驱动用户消费的第三方。有着发布优惠信息的优惠库,和基于地理位置的商圈消费半径,相互的优惠信息推送都会给商家带来真实有效的用户消费。

实际上客多所做的就是向商户提供了一个相互营销的模式和平台,郑志祥告诉记者,目前客多收费方式分两块:商家年费和周边增值服务费。如果商家使用客多宝,会收取年费。视商家的规模,年费主要分几个等级,有小店铺版、企业版和连锁店版,比如像小商户一年大概六七千元年费,而连锁店可以达到几万、十几万甚几十万元的年费。同时,客多还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如果商家使用这些增值服务,则需要按实际数量来缴纳相应的费用。

不过,由于国内大多数服务型商户互联网程度不高,目前还需要专业的引导和培养。据悉,全国40个热门城市大小餐饮、购物、娱乐、美容美发、健身、酒店、生活服务的总商户可达200多万家。而这些目标客户具有同样的特点,比如市场推广预算不多、缺少营销管理工具和能力、渴望精准有效又价格适中的新型营销方式等。基于这些需求,客多的盈利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随着这些店主逐渐加深互联网化,今后是否还需要一个平台、花费高昂的年费进行推广则是一个未知数。

移动购物在用户体验上如何突围?

产品货不对版?尺寸大了?我们在网购的时候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网购回来的商品货不对板、尺寸不合适都是常有的事情,卖家认账还好,换货起来还比较容易,不认的话,什么心情也被这破坏了。如果在网购之前能可以体验到产品的话,那确实是为顾客带来不少的方便。这真的可以实现吗?最近,在朋友圈发现一条这样的信息,“某商店里面的商品均带有二维码,顾客可以直接扫二维码付款,现场提货,也可以先放入购物车,回家下单,快递送货上门。”这是一种线下实体向移动设备转移的趋势,也就是实体购物移动化。

这种购物移动化多数都是自己的店铺,主要以商场、商店、百货为主,它利用“全渠道零售思维”将线上线下资源进行对接,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购物服务。此时此刻的实体店,就相当于一个产品体验店,无论是先在网上看好产品,然后到实体店体验产品,还是先体验产品,再付款提货,整个过程都在环绕着体验在进行,缺少了体验这一块,就跟传统的网购无异。所以,实体如果想在购物移动化上有所作为,开垦出属于自己的疆土,服务要更加个性化、人性化,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什么才是好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都离不开产品跟服务,我认为好的产品跟服务,必须是理性与感性兼备,直戳人性的,难道不是吗?只有不断满足人性的多层次的生理跟情感需求,才能把握用户,拥有发言权,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中国人做事情,喜欢扎堆、喜欢跟风,众筹平台就是一个好例子,点名时间、酷望网兴起,随后就跟风诞生一大批众筹平台。随着微信的兴起,购物移动化的流行,接下来会有更多微信卖家演变成实体店的拥有者,也有更多的实体店打通端口,接驳微信。如此的话,竞争压力变大,作为实体如何实现良好的用户体验才能把握市场呢?

先有粉丝

新生事物的机遇与挑战往往都是相生相伴的,移动购物虽然可以体验到产品,轻易地获取产品信息,但跟传统的网购平台相比,优势还不是很明显。现在是粉丝经济的年代,有粉丝就有经济,对于移动购物来讲,再好的服务,也需要用户粉丝的来体验。如何吸收粉丝?在利用微博、微信宣传的时候,必要传播有价值、有水平的内容,千万不要在网上随便找一遍资讯在发到微博微信上,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掉粉。这是一个不明智的做法,微信微博作为购物移动化,传播内容的重要手段,必须要生产出属于自己的内容,向粉丝普及产品概念、产品价值,只有让粉丝在你的产品中找到归属感,认同你的产品价值,才能获得粉丝高忠诚度的信任。

粉丝互动

所谓众口难调,要同时满足每一粉丝的需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必须要随时跟上用户粉丝的需求。利用微博微信与粉丝保持互动,让用户全程参与到产品与服务的体验过程中,进而了解用户的体验需要,然后根据用户的需要对产品服务不断做出调整。利用微信微博的等社交工具,对品牌里面的用户,进行投票活动、促销活动、产品体验活动,或者是邀请粉丝参与产品策划、促销、定价等,然后把用户带到实体店去,让用户享受实体提供的产品服务。

合理的营销

购物移动化,有粉丝互动还不够,还需要合理的营销,软硬兼施,才能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这里的营销是指体验营销,好的体验营销不但可以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感官参与,同时使得产品服务得到优化跟提升。类似体验沙龙、讲座、主题会交流会这些体验手段都可以去尝试,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产品、体验到服务,然后对品牌价值产品认同,另外通过体验营销而获得的粉丝具有较高的忠诚度。

无论是传统产业的年代还是互联网年代都离不开营销,再好的品牌也需要营销。购物移动贵在体验,缺失体验,便成了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移动购物需专注体验,在营销中注重体验,利用体验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综合的服务,从而构建用户对品牌的信任。

旅游App使用比例大,旅游App开发将迎爆发式增长

调查显示,近四成的旅游者表示今年将使用APP预订,同比增长10倍,表明旅游APP使用比例将爆发式增长。

携程日前发布《2014年旅游者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国民旅游意愿强烈,超过99%的被调查者计划出游,51%的人选择出游3次或以上;95%的消费者会增加旅游预算或保持不变,1/3的人计划支出1万元以上。

根据网民调查反馈,专家分析,新的一年将出现四大旅游新趋势:

1、带薪休假和错峰旅游的群体比例进一步加大。“假期不够”最影响旅游意愿,除春节、国庆和小长假这些传统热门选择外,80%消费者计划带薪休假旅游。

2、自由行成为最主流的旅游方式。81%的被调查者计划自由行,旅游法将进一步推动自由行市场。

3、旅游网站仍为信息查询和预订的主渠道(九成以上旅游者会选择),但预订产品类型从机票、酒店加速向门票、租车、火车票等领域渗透。

4、旅游移动端APP使用比例将爆发式增长,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最大亮点,全面掀起一场“移动革命”。调查中,近四成的旅游者表示今年将开始使用客户端预订,比一年前增长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