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者心理看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做好APP营销

从消费者心理看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做好APP营销

  随着手机从功能性向智能性发展,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到来。面对移动互联时代,企业需要建立起全新的营销理念,以此捕捉未来的商业机遇与发展。移动互联下商业模式,就是在把用户时间与注意力作为稀缺条件,借助移动互联的交互式传播方式牢牢把握住了商业价值链中客户端体验黏着价值与应用内容端整合提供价值,并通过两类价值的有效互动,形成了企业商业价值的滚动放大,从而实现品牌营销的目的。在移动互联下实现营销价值目标最重要的是应用APP营销。

APP营销是指通过定制手机软件、SNS及社区等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来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称, APP营销多指第三方智能移动平台的应用程序营销。与传统移动媒体营销相比,APP营销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传播方式上,传统移动媒体主要是以短信形式为主,让消费者被动的接收产品或品牌信息,而APP营销是企业将产品或品牌信息植于应用制作,通过用户自身主动下载,在使用应用的过程中达到信息传播。

在传播内容上,传统移动媒体传播的产品或品牌信息只是在字面上做文章,用户对产品或品牌不能产生全面的感知,而APP中则可以包含图片、视频诸多元素,用户可以全方位的感受产品或品牌。

在用户行为上,用户应用传统移动媒体是被动的单向接受信息,往往容易产生反方面的效果,而APP营销是依靠用户自己下载并可进行互动,更加容易达到传播效果。APP营销是当今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APP有望成为企业品牌的标配。

  开发移动互联下APP营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产品定位和用户价值。其次,承载的产品核心能力与差异性。再次,产品发展的专注程度。要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产品竞争中胜出,就要抓准核心用户价值来定位产品,围绕定位打造或引入核心竞争力,专注相关产品发展,尽可能的抓住并扩大先机,是制胜的重要原则。

从消费者心理角度来看如何做好互联时代下的APP营销,同样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精准把握用户心理,深入挖掘用户内在需求与喜好,将互动、整合发挥到位

社会化网络时代用户的行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接受来自企业的直接营销宣传,而是从自身需求出发,透过对自身的全方位分析,评估可购买性,以此决定最后的购买行为。社会化营销注重的就是这种与消费者深入的对话,任何企业在展开APP营销的时候都应该清楚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考虑自己的产品特点是否符合用户需求,思考什么样的产品特点才真正符合用户生活或者心理诉求以引起用户的共鸣。记住:企业在进行APP营销的过程中,只有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准确把握用户所想、所求,引发用户心理互动,才能最大程度的引导其参与其中,成功的向用户进行营销。

企业推出的APP的设计首先要符合品牌或产品的目标消费群的口味和偏好,做到精准的把握其内在需求,为其量体裁衣。而对用户的心理不能擅自主观揣测,对用户的需求也不能随意妄断,要以企业收集的目标消费者的历史数据和最新研究结果来做支撑,根据客观的分析来总结出用户的喜好与需求。分析消费者和用户的行为,挖掘其内在的需求和兴趣点,这是构建企业APP及其系统营销策略的关键。

其次,要学会有机融合品牌元素,让品牌APP开发为消费者深化品牌形象助力。

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品牌或产品,建立起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关联,是企业APP开发营销的核心所在。这需要基于消费者的情感、信任基础上的开展营销活动,利用品牌APP传递品牌理念,深化品牌形象,树立品牌口碑,帮助品牌和产品认知的提升,搭建起品牌与消费者间沟通的桥梁。

如Nike为帮助用户实现锻炼计划,推出了一款名为Nike Training Club(Nike训练营)的APP。这个具有综合性训练功能的APP由专业教练研发,将Nike多年的训练研究和专长集结成一个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身体验服务的工具,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拥有个人训练师,用户可实时查看训练计划,追踪训练进度,督促自己坚持锻炼。用户在应用此款APP获取价值的同时,对Nike品牌也产生了极高的好感,提升了消费者与品牌间的粘性,增强了与品牌间的情感联系,潜移默化中向消费者传递了Nike崇尚运动、健康、美好生活的品牌理念。

企业可以用与众不同、新颖奇特的创意内容与品牌或产品的核心概念相融合,这能有效地反映出产品主旨或品牌理念,让消费者在使用APP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产品和品牌信息,让用户在娱乐的同时对品牌形成一定的粘性,使其在选择此类产品时能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品牌。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推出能为消费者提供主动便捷服务的APP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提升品牌的亲和力,树立品牌的良好口碑。在能够使用户通过APP实现某种功能与支持的同时,融入品牌或产品元素,与推广品牌与产品有机结合,让品牌APP成为消费者接触品牌与产品的最前端,与品牌其他”营”、”销”渠道有机结合,才能最终实现促成产品销售的目的。

企业在进行APP营销的过程中,只有精准地把握用户心理,深入挖掘用户内在需求与喜好,引发用户共鸣,才能最大程度的引导其参与其中,成功的向用户进行营销。同时,企业应把以用户为主导的双向甚至多向互动作为APP营销模式的主旋律,更要发挥整合效应,顺应APP营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整合其他营销手段,整合多方技术,带给消费者突破性的体验,延伸移动营销的价值。企业APP营销的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品牌或产品,以建立起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关联,企业的APP营销还要注重有机地融合品牌元素,让品牌APP成为消费者深化品牌形象的有效助力,帮助品牌和产品认知度的提升,最终实现既提升品牌又促进销售的目的!

app开发

全民级跑酷神作再出击 《滑雪大冒险:幻想之旅》App Store首发

由游道易推出的全民级跑酷神作――《滑雪大冒险》特别版《滑雪大冒险:幻想之旅》登陆App Store首发上线啦!清新卡通的画风,新晋加入的排行榜功能,重磅开启的伙伴强化系统,新主角“甜心”闪亮登场,甚至还能带上胖狗“逗比”一起冒险……瓦特?小摔哥居然有女盆友了?!火速来围观吧!还有很多用来约会的新地图,不想来窥探下么?

全民级跑酷神作再出击  《滑雪大冒险:幻想之旅》App Store首发

全新篇章,女神萌宠华丽亮相

《滑雪大冒险》这款号称“史上最惊险刺激”的另类跑酷游戏,经过游道易本土化研发之后,曾获得App Store及各大安卓市场的官方推荐,迄今为止中国区已经拥有近1亿用户,是国内最成功的海外产品之一。

此次《滑雪大冒险:幻想之旅》迎来全新突破,其新主角可谓亮点十足哦!备受玩家喜爱的人气主角小摔哥,终于找到了女盆友,不再单身的小摔哥将携女友“甜心”在新版中亮相。

与此同时,萌宠胖狗“逗比”也将出现在新版本中,女神、萌宠两大全新形象的加入绝对萌翻全场。全新篇章中,“甜心”与“逗比”将与小摔哥一起,不仅可以重温原有剧情与地图,还能在全新加入的甜蜜蜜“糖果王国”与奇葩遍地的“奇幻岛”原创新地图中开启“约会生活”!

熟悉的经典玩法,全新的风格和体验,将带你开启一场无与伦比的幻想冒险之旅。

全民级跑酷神作再出击  《滑雪大冒险:幻想之旅》App Store首发

全新排行,众乐乐的社交体验

《滑雪大冒险:幻想之旅》引入了全新的排行榜与社交系统,玩家只要坚持游戏,通过赚取金币不断升级即可轻松提高成绩。全新的排行榜系统,让玩家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到自己在游戏大排行和好友中的排行地位。玩家不再独乐乐,而是和小伙伴PK一较高下,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幻想之旅滑雪王。但永远别忘了那句俗掉牙的老话: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除了拥有不吃不睡要超越好基友的决心,也别忘了在萧瑟秋季为好友送上一颗暖暖红心,没有这雪中送炭的一条“老命”,如何让他死而复生享受被虐的畅快呢?O(∩_∩)O

全民级跑酷神作再出击  《滑雪大冒险:幻想之旅》App Store首发

互动分享社区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滑雪大冒险:幻想之旅》增加了社区功能,玩家进入社区就可以随时将自己在游戏中碰到的趣事儿、高分、图片等,分享到其中,还可以与一众认识的、陌生的盆友相互点赞、讨论,让你真正不再寂寞。社区的引入和排行榜的出现,让《滑雪大冒险:幻想之旅》休闲社交氛围更为浓郁,绝对符合玩家期待。

强化升级,奇葩伙伴助阵更带感

全新地图和角色,当然少不了全新伙伴的加入。《滑雪大冒险:幻想之旅》全新跑酷之旅中,一路上有很多奇葩小伙伴陆续加入到玩家的逃亡队伍共度难关。小伙伴们不但造型各异,同时具备各种搞笑举动,为游戏增添了无穷乐趣。

全民级跑酷神作再出击  《滑雪大冒险:幻想之旅》App Store首发

不过更值得期待的是,此次游戏中加入了高大上的升级系统,可以用来提升小伙伴的综合能力。在完成小伙伴阶段升级后,它们就可以跑得更快,飞得更高啦。有了强力小伙伴助阵,玩家的升级和过关,将变得更为轻松。

作为休闲游戏超人气大作,《滑雪大冒险:幻想之旅》的推出,势必又会让这一跑酷神作爆发出新的魔力。拿起手机,一起来开启一场更加刺激的跑酷之旅吧!

app开发

手游加电影?福克斯将电影与APP结合

当众多电影公司都在忙着出经典电影续集赚钱时,20世纪福克斯已经开始另辟蹊径――试着将电影和手机APP相结合。也就是说,他们打算花大价钱把大热的手机游戏拍成电影,“愤怒的小鸟”成了他们最重要的一块“试金石”。

电影版《愤怒的小鸟》正在制作中,从近期曝光的首张电影造型图中不难看出,原本游戏中玩家熟悉的二维游戏角色形象,已经成为栩栩如生的3D版本,造型图上展现了游戏中最富知名度的三个角色――暴脾气小鸟“大红”、飞毛腿“恰克”以及游戏中威力十足的“无敌神鹰”。目前,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异常兴奋,盼望着他们的电影能赶快在大银幕亮相。

事实上,《环太平洋》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监制的3D动画电影《生命之书》已于上周五上映,而其电影同名手游《生命之书:糖果粉碎》也先行在安卓平台和脸书上架。不过福克斯不希望通过游戏把玩家强行拉进电影院,当然,如果能在APP上取得成功,也能为电影造势。

好莱坞当然已经注意到手游单纯购买行为背后的巨大利润。这也是为何社交游戏网络(SGN)的老大克里斯・德沃夫带领团队开发《生命之书》游戏的原因。“任何人都能看到这类手游有带来巨大利润的潜力。”这位Myspace创始人提及,“各类工作室都在将手游列为首屈一指的盈利方式。”

《生命之书:糖果粉碎》称为《生命之书》版的《糖果粉碎传奇》,游戏玩法简单,通过上下左右调换糖果实现成三消除,当成型的是四个甚至五个时,可以分别得到条纹糖果以及彩虹糖果,对应消除整行以及相同颜色的糖果。  SGN不但知道玩家需要什么样的游戏,还懂得如何吸引用户。于是他们和福克斯“一拍即合”,之后团队仅用了不到六个月时间就开发了游戏,福克斯负责提供艺术和动画指导。德沃夫希望SGN未来的三分之一游戏都能效仿这种方式发展。

游戏公司Seriously则走着相反的路线。近期,该公司的最新游戏“最好的朋友”已在ios平台亮相,“最好的朋友”是其游戏三部曲之一,游戏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因此如果推出电影似乎也顺理成章。“我们可以做好莱坞的后备支持。”CEO安德鲁・斯坦博表示。

目前,手游市场遍布全球,还是最直接的联系消费者的平台。斯坦博表示,大型的游戏制作工作室都筹划在未来五年将游戏改编成电影。

“最好的朋友”游戏类似于连线消除游戏,玩家需要通过滑动屏幕,将三个以上的同类物品连线消除,而玩家扮演的虫子守护队则通过连线消除获得力量,以此和鼻涕虫军团战争。如果玩家在游戏中“卡壳”想要继续,或者快速增加力量,就要额外在游戏内部进行消费。开发者认为这样的对战题材也有被开发成电影的潜力。

app开发

Google Play下载量远超苹果App Store

Google Play下载量远超苹果App Store

Google Play应用下载量远超苹果App Store

北京时间10月16日早间消息,移动市场研究公司App Annie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上季度,谷歌Play的应用下载量比iOS App Store高60%,但iOS App Store仍带来了更多营收。

去年同期,谷歌Play应用下载量仅领先25%,但由于Android在巴西、泰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发展,谷歌Play的用户活动出现大幅增长。随着这些市场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升,谷歌Play和iOS App Store之间的营收差距上季度已小幅缩小至60%,而未来还将进一步缩小。

报告指出,游戏仍占谷歌Play全球营收的很大一部分,上一季度也维持了同样的趋势。实际上,谷歌Play在韩国和北美的几乎全部营收增长都来自游戏。随着全球移动游戏市场的规模将从当前的175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354亿美元,游戏仍将是移动开发者优先关注的领域。

在美国,谷歌Play中关键的移动游戏包括《部落冲突》、《海岛奇兵》和《Fire Age》等免费增值策略游戏,以及《金卡戴珊的好莱坞》和《Bubble Witch 2 Saga》等休闲游戏。

在所有新兴市场中,巴西和印度是谷歌Play上季度下载量增长的主要动力。而谷歌Play在巴西的下载量市场份额增长幅度最大。

App Annie还指出了印尼市场的重要性。印尼是全球人口排名第四的国家,对谷歌Play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过去9个季度,印尼的谷歌Play应用下载量都维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而由于年轻人群和中产阶级人数的增长,未来4年印尼的智能手机渗透率将超过40%。

app开发

新媒体到底应不应该做独立APP?

新媒体到底应不应该做独立APP?

美国科技新媒体The Verge,最近在告诉读者,不要再下载自己的APP,而在移动浏览器订阅该网站。

The Verge,脱胎于Engadget,Engadget前主编Joshua Topolsky以及Nilay Patel在2011年11月份创办。虽然年轻,这家网站抱负不小,The Verge的意思是总在最前沿,在成立不到2年后一举拿到5项威比奖,该奖项被誉为“互联网奥斯卡”。

The Verge这么做,有其背景在。它的编辑曾经在一篇名为“fanboys”的文章做实验,不管在Android和IOS等移动浏览器里,还是在Windows和OSX电脑系统浏览器中,这篇文章的浏览翻页等阅读体验做到一致。

APP制作的成本居高不下,推广成本更是一般小企业难以支撑,新媒体一般是赔钱项目,除了花国家钱的土豪,独立APP越来越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以2012年微信公众号开启为起点,越来越多的新媒体项目放弃了开发独立APP,依托于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有关是否保留web网站、独立APP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

完全依托第三方平台是有一定风险的:最流行的微信公众账号曾经在今年4月份开始,封禁了大批的公众账号,从那时开始,一些账号也屡屡遭到微信的几天到一周不定的禁闭。

新媒体独立APP的制作成本价格不菲,这笔钱并不能一劳永逸,持续更新的以及维护需要人力,但更贵的是推广成本。

越来越多的APP在争夺用户的手机,新媒体的投资在其他行业烧钱土豪面前不值一提。经过野蛮生长和苹果打击,在IOS里刷榜单变得越来越有风险,价钱也越来越高,面临着动辄就被苹果下架AppStore的风险;众多的Android应用商店虽然对推广明码标价,但价钱已经贵到惨绝人寰。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得成本越来越高,电商获得一个用户的成本是一二百元,P2P获得一个充值用户的成本已经突破500元,即便是用户获取成本较低的资讯类移动产品,一二十元的成本也是稀松平常。

生存在微信等第三方平台,并且做好移动时代自家网站移动站的适配,带给用户统一而良好的体验,也不失为新媒体生存的一条道路。

The Verge赖以起家的本事就是精美的网站设计,网站首页平均分配4-8篇头条新闻,通过不同的色块进行区分。新闻标题采用单独设计的字体,增加辨识度,同时便于突出文章内容。

头条新闻下面是制作精良的90秒短视频节目,The Verge的主编和记者们出现在视频中。

据媒体介绍,The Verge目前大约有70名成员,他们按照不同分工被分为4个组,分别是专注突发新闻的新闻组,从事传统报道的纪实组,专注杂志风格写作的特写组,以及负责视频内容的视频组。

虽然The Verge的APP设计也很精美,但他们还是选择放弃了。

相比之下,国内很多媒体网站丑陋不堪,尤其是移动页面惨不忍睹,因为不重视,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bug。有一次我拿手机浏览京华时报的新闻,三个悬浮的方块广告几乎将文字盖得一干二净。

非常接地气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看到了这一点,并默默为此做了适配。

一些新媒体项目别先口气吞天要成为第二个马云啥的,先把自家网站的移动版做好行不?

编辑:app开发公司-北京亿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APP创业:试错成本低,生存不容易

APP创业:试错成本低,生存不容易

  因可爱的卡通形象,席卷了各网络用户头像的“脸萌”APP,开发的人是一群90后大学生;“超级课程表”一键便能搜索3000多所高校的课程,方便了学生间共享高校课程资源,这个APP最初的想法源于一名90后大学生……

这些耳熟能详的APP名字,代表着一群早在象牙塔里就酝酿着“创业梦”的90后大学生的创业果实。同时,创拓中国首届大学生移动APP创新创意大赛、北大青鸟“学后杯”APP创业大赛等针对大学生APP创业而搭建起来的比赛平台也应运而生。伴随移动终端的发展,APP创业对于有着创业梦的大学学子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试错成本低

在2014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兼职猫”APP创业项目获得金奖,不仅突破了50万用户大关,还获得了百万元级天使投资。“兼职猫”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免费、高效的找兼职平台,其创始人是广州中医药大学90后毕业生王锐旭。

2012年5月,大二的王锐旭创立了校园媒体“魔灯团队”,专门为企业做校园推广策划。当年10月,“魔灯”的月业绩就突破了20万元,服务企业超过300家。由于客户中有不少是做手机移动APP的企业,王锐旭开始关注移动APP。在2012年“魔灯”招新时,王锐旭发现一些兼职黑中介会在大一新生入学时趁虚而入,他决心打造一个绿色兼职平台,维护同学们的利益。结合他以往的兼职经历,“兼职猫”APP的雏形渐渐在他心中形成了。

王锐旭认为选择移动APP作为创业的切入口,最大的优势是试错成本较低。如今智能机的普及,移动APP的用户需求量大,大学生只需要掌握技术和搭建核心团队,就能够在低的试错成本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IU校园”APP是华南理工大学的“爱柚”团队研发的,其定位是校园社团组织自主发布活动信息的平台,搜集大学生用户各类校园信息。据该团队的创始人之一赵艺峻介绍,他们创办“IU校园”的初衷是看到校园内的社团活动等信息的宣传一般都效率不高,而且使用海报、小广告的方式又不够环保,于是他们打算建立一个有针对性地集合校园内各类活动、社团咨询的平台。“爱柚”团队对比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账号等常规平台后,看到了APP的优势所在:利用自主技术,能更自由地设置平台信息,让用户体验更有针对性的平台分享服务。

赵艺峻认为,APP创业确实成本很低,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他来说,只需要一台电脑,把自己平时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技术开发上去就行了。当然,一款APP的研发光靠技术是不行的,其背后还需要一群懂运营、页面设计、财务计算的成员。“爱柚”团队就是由来自经贸、工商、美术设计等专业的同学组成。

  生存更艰难

如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移动APP开发出来,可是能够长久生存下来的APP却为数不多。面对热潮不减的APP开发,被同化、被淘汰的残忍市场规则,大学生需要更细化、更持续化地运营APP产品。面对困境,怎样维持和运营,对于大学生APP创业者来说是攸关生死的问题。

王锐旭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问题根源,是APP市场中的泡沫化因素。由于看到了手机移动终端的发展前景,许多投资人都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APP领域。可是,又因为许多APP开发者在创业前并没有做好详细的定位、规划,以至于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便难以维系。

王锐旭的一个同学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校园生活服务的APP平台,囊括了社交、商家优惠等一系列服务,资金资源也比较充足,在创业初期可谓一切顺利。可是,在初期声势浩大的宣传过后,却很快地销声匿迹了。王锐旭总结了他的看法:一、对产品的定位,应该要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作出调整,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二、用户需求必须考虑。如果一个生活服务类型的APP,做出来的内容只是“大而全”,它就只能成为同类大型APP的炮灰。因此,王锐旭建议大家在开发APP时,应当尽量选择“小而美”的来做,做出自己的特色。

在深圳大学读书的王灏今年凭借自己团队开发的“兼职达人”APP夺得了2014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但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兼职达人”他们并不打算做下去了。个中原因,除了团队成员有各自不同的职业追求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自身产品的客户群难以拓展。

“兼职达人”利用手机地图的方式,把碎片化的兼职信息通过地图地标的模式显示。其主要客户群一开始定位在学生,可是当他们想要扩宽市场时,就不得不想办法满足学生以外客户群的需求,相对的技术要求、资金投入、人力资源也将随之提高。无法满足新用户的需要,是王灏决定放弃的理由。

王灏说,刚开始进行APP时并不难,最难的是如何生存下来。每天成千上万的APP应运而生,但真正生存下来的是能够抓住用户需求的。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创业前要做好充足准备与长远计划。“脸萌”的设计者林远志也认为,移动APP产品有他自身的热度周期,用户的自然流失不可避免。只有不断地围绕着“脸萌”这个产品推出更加好玩的APP,才能够留住用户。“APP创业应该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趋势,找准用户的痛点,帮用户解决他们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咬紧牙关坚持去做了。”

赵艺峻也认为客户的需求对于一个APP的存亡是很重要的。为了适应用户的需求,APP研发团队就必须不断提高技术含量与用户界面的美观度。对于移动APP来说,用户可能都是一些“外貌协会会员”,好看的设计有时候可能会比移动APP的实质内容更吸引客户。除了外表的美观外,拥有独特的技术更是APP创业团队的核心。

在回答关于对大学生创业有什么建议的问题时,有过创业经验的王锐旭和王灏都不约而同地这么回答――创业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要慎重选择。王锐旭甚至说:“不想赚大钱的人不适合做商人。”王锐旭认为,无论是什么人出来创业,都必须要面对盈利的问题,想要盈利就要有优秀的技术以及完备的经营模式,这不仅是关乎创业未来方向的问题,更是能否获得投资的关键。

关于团队成员,很多创业团队都很有可能会遇到成员因职业的选择而退出的状况。王锐旭的团队自大二起就已经成熟,随着团队的发展,有人默默离开。王锐旭认为,只要“把产品办得更好”的信念在,依旧是能留下优秀成员的。目前,他的公司现成员一半是原创业团队成员,另一半则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士。

赵艺峻认为,因为大学生创业者的身份,在选择创业时,不能只是做简单的买卖,“我们学习了专业知识,做产品时,就更要注意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

编辑:app开发公司-北京亿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8个APP让你远离隐私泄露担忧

由苹果引发的隐私泄露事件所带来的后果正在持续发酵。受此影响,苹果股价下跌、连黑莓也不忘来嘲讽两句。当然,最直接的影响还是人们对手机安全问题的担忧愈发明显。不过,也有一些 App,它们能尽量做到擦除你在网络世界里留下的痕迹,让你的隐私不被泄露。BI 整理了其中的一部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Hemlis

8个APP让你远离隐私泄露担忧
  这是由 Pirate Bay(海盗湾,全球最大的 BT 种子分享下载网站)的联合创始人开发的一个IM类App。Hemlis 在瑞典语中的意思是“秘密”,可见它对隐私性的要求很高。用 Hemlis 发消息时,只有在消息发出之前的那一小段时间里,消息会存放在 Hemlis 的服务器上,一旦发出,就会从服务器上删除。如果一条消息太长时间没有发出,Hemlis 也会删除该消息,并要求用户再次发送。

  2、Passible

8个APP让你远离隐私泄露担忧
  与其让浏览器自动记住你的密码,不如采用更安全的方式?Passible(iOS)是一个密码管理类App。它采用先进的加密标准AES-256来管理你的密码,这项标准同时也在被银行和军队使用。

  3、Wiper

8个APP让你远离隐私泄露担忧
  Wiper(iOS/ Android)是一个 IM 类应用,它有一个独特的功能:擦除按钮(Wipe button)。言下之意,Wiper 的用户可以使用 Wipe button 随时擦除自己和对方的聊天记录,动画效果跟橡皮擦一样。不想留下信息记录的朋友们,既可以方便的选择要删除内容又不用逐条选中删除是不是很方便?

  4、Signal

8个APP让你远离隐私泄露担忧
  Signal(iOS)是一个VoIP类App,但用户通过 Signal 拨打的电话都是加密的。Signal 使用了双重实时加密工具来保证用户通话内容的安全。它甚至还允许用户设置一个密码,这样别人用 Signal 给你拨打电话的时候就需要输入这个密码,以确保通话双方能够确认对方的身份一定是真实的。(好麻烦的功能啊)

  5、Cyber Dust

8个APP让你远离隐私泄露担忧
  Cyber Dust 是一个IM类App(iOS),由美国著名投资商、达拉斯小牛老板 Mark Cuban 开发。它和 Snapchat 很像,是一个阅后即焚的应用,但它更专注在短消息上。在短消息发出后 30 秒,Cyber Dust 会自动帮用户删除发送记录,并且这条信息也不会存储在任何服务器上或云端。

  6、Wickr

8个APP让你远离隐私泄露担忧
  Wickr(iOS/ Android)也是一个IM类App。它曾经是一个军事级防泄密短消息应用,现在已经民用化。它的特点是:没有元数据、制定所发送的设备(该条消息就只能在这个设备上被读取)、设置自动销毁时间。

  7、Bleep

8个APP让你远离隐私泄露担忧
  Bleep还未上架,是一款由 BitTorrent 开发的、受到 NAS 认可的 IM 类 App。这是一个基于 P2P 技术的即时通讯软件,不需要服务器进行中转和存储。这样一来,短消息仅存在于用户自己的手机上,运营方 BT 不会获得任何相关数据。

  8、1Password

8个APP让你远离隐私泄露担忧
  这是一个密码管理类 App(iOS/ Mac/ Android)。它将为每个用户设置一个密码管理账户,进入账户需要设置一个主密码(Master Password)。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1Password 会为每一个需要输入密码的网站自动生成一个唯一的密码,你只需要输入主密码确认即可。在 iOS 8 系统下,用户需要通过 Touch ID 输入指纹来设置主密码。

app开发

你的APP能爆红吗?移动应用开发者都应该进行的用户测试

你的APP能爆红吗?移动应用开发者都应该进行的用户测试

本文作者Ilya Pozin 是连续创业家、作家和投资人。他是在线视频娱乐平台Pluto.TV、社交卡片公司Open me以及数字营销公司Ciplex的创始人。

  你的app足够好吗?它有没有病毒式传播的潜力?这是一直困扰着Mint.com创始人Aaron Patzer的问题。在app上线之前,他和他的团队跑到一个火车站,在毫无准备的上班族中间进行街头突击调查,看他们是否对自己的app感兴趣。Patzer 调查不仅统计“Yes”和“No”的结果,也包括给出正面答案人们态度是否积极和热情。

连续创业者和经验丰富的app开发者Shane Walker对Mint.com的测试进行了简单调整,然后得到了一个不仅能评估兴趣度,同时能测量app是否具有病毒式传播潜力的方法。

  为什么口碑很重要

回想一下你最近下载的app,问自己为什么点击了下载按钮。对很多人来说,下载的原因是你看到朋友或家人正在用,于是自己也不得不去下载。这种天然的口口相传是许多app一夜爆红的背后动力。

口碑是一款移动应用最重要的变量之一,这一理论并不新奇。实际上,口碑是移动应用的最大推荐来源之一。在一个Ofcom的调查中,77%的用户下载了家人和朋友推荐的移动应用。

此外,除了“口碑现象”之外还有“应用商店”现象,38%的用户会下载应用商店排名靠前的移动应用。然而,只有20%的用户会因为app广告或媒体推广而下载应用。

因此,要让你的应用具备病毒传播的基因,首先要让人们开始谈论它。

  你应该知道的口碑测试

问题是,如何测量和改进一个无法跟踪的用户行为,比如对一个产品的讨论?许多开发者认为信息或者邀请中的推荐链接可以作为参考,但是这模糊了分享行为中的一大部分:用户自发的产品使用和朋友圈对产品的兴趣度。口碑相传对移动应用的推动力非常巨大,但它的测量难度也难以想象的大。

2014年6月,Walker团队开发了一些手机照片美化应用的早期版本,这些app设计的目的初衷都是为了美化日常手机照片。他们为应用加入了一系列不同的概念,一些只对初期模型做了简单调整,另一些概念则有些脱离传统的疯狂。

在选择最有潜力的设计概念时,团队与Zynga的产品经理和Bluelight创始人Preet Anand合作,设计的新测试,能够有效测量不同移动产品的“口碑”价值和设计理念。

与Mint.com的方法类似,Walker让员工和实习生在旧金山一个车站等待上班通勤的人们。他们向测试者介绍一个新的移动应用,进行演示,请用户进行几分钟的试用,然后回答用户的任何问题。

这听上去是个相当直截了当的方法,但walker和团队做了一些小花样:被测试应用将在整个演示和试用中对用户完全匿名。

如果测试者在采访中的任何时候询问app的名字或者如何找到这款app,实习生会在“口碑”记号上面打钩。这种简单、有效的测试很快将各种设计概念通过口碑进行了排名。

超过70%的测试者询问了Doublie.com的名字和获得方式,这是一个帮助用户在照片上添加名人图片、流行偶像和贴纸的应用。一些高端的应用概念,比如应用数据可视化概念的app,输给了非常简单,但是极易病毒传播的流行照片应用。

这是Walker的团队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通过如此简单的测试,团队发现了最适合通过口碑推荐进行病毒式传播的设计理念。

如果用户看到app演示之后想要找到这个产品,那么你的应用已经有了口碑吸引力。如果用户在测试中向你提问,那么他们有很大的几率会向朋友推荐app,这意味着你成功创造了一个有分享性的产品。

对于寻找“病毒式传播”或者快速传播捷径的开发者来说,这个在传统用户反馈收集方法中融入创新的简单测试,对于发掘移动应用的增长规律是非常有价值的。

Via TNW

app开发

探app开发市场过亿盈利模式

智能手机催生了APP产业链。开发者在App Store系统开发平台赚得巨额分成后,APP从原始的游戏种类扩展到各个领域,形成了涵盖生活百科、社交应用、娱乐音乐、聊天工具等各类目的发展态势,对传统导航类网站和浏览器服务商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移动互联营销不断升温,手机APP也成为企业和商家在移动端营销的“前沿阵地”,根据国内老牌APP开发商亿点时代公布的数据显示,月订单总量均突破三千,整体营收过亿。

从道有道代理商过亿营收探APP市场盈利模式

  移动生活的消费潜力 数以亿计的APP市场空间 国内大中小企业和商家开始注重移动互联营销,从传统互联网的饱和状态往移动互联网过度,利用APP和微信公众账号弥补移动互联营销的空缺,分享移动互联营销这块“肥肉”,为此作出最有力证明的就是去年“双十一”手机淘宝的成交额,当天仅用了12个小时(0:00-12:00)成交额已超29.7亿,累计活跃用户达6460万,占淘宝整体交易额的23.3%。 移动端成为公众又一购物入口不再是秘密,在未来三年内,它能与传统互联网消费分庭抗礼,甚至大有超越的趋势。通过移动互联消费将成为民众的第三种(第一种是传统消费,第二种是PC端互联网消费)消费方式。 基于民众消费方式的转变,互联网产业开始向移动端倾斜,商企推出自家手机APP在移动互联安营扎寨,因此衍生了巨大的APP市场空间价值。微信的200万公众账号极有可能全部成为APP的使用者,“微信+APP”的双剑合璧的营销模式被商家屡试不爽,争夺微信这个海量流量入口和开发自家APP客户端方式,将是未来商家移动互联的“标配”。 由此可见,微信200万公众账号这“首批”APP潜在客户的数量之巨和隐藏的商机价值,只能用天文数字来形容,为APP开放商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开发APP将是未来商企的必然发展趋势,数以亿计的APP市场空间一目了然。   APP掘金的渠道演变 瞄准APP市场空间,想在要新兴的黄金产业中分得一杯羹,掌握相关专业技术的研发人员无疑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这可以从前几年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定制型APP开发公司中可见一斑。 这种度身订制APP的直客商业模式,多被当时主流的开发团队所青睐。这一类的APP产品往往是客户强烈的主观风格体现,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个性化程度高,匹配度好,稳定性优异。很长一段时间,这样的方式都在广泛的大中型客户群体中拥有不错的口碑。 可随着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对传统商业的渗透,越来越多的APP需求转移到了更大范围的中小型客户之中。与定制化产业模式开发周期长、单价偏高、人力物力投入大对应的,他们理想的APP并不需要迭代开发拥有复杂庞大的技术体系,而述求的只是功能齐备、价格合理、开发迅速、使用简单的存在。 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需求在的地方,就有市场。 一些致力于移动营销服务的公司看到了这样的商机,在此基础上塑造出了一种批量开发APP的新商业模式。通过建立开发平台,以成熟的行业个性化模板套用,配合自主的模块化组装APP产品。在某些成熟的平台上,自主封装一个APP的前后周期甚至可以缩短为30分钟。 成本低廉、开发周期快、系统功能强大,新跃升的APP开发模式以蓬勃的生命力进驻市场。可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又出现,虽然市场的需求持续攀升,但这些吃技术饭的公司大多并不擅长商业运作,如何将这样富有移动互联网短平快的高效商业模式更好的推广出去,又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

app开发

大公司们开发独立App:奇葩的生而为败以及背后的逻辑

大公司们那些奇葩的独立App:生而为败,以及背后的逻辑

让十亿人改变习惯是一件可怕的事,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做了Paper这个App。为了避免与十亿用户已经养成的习惯起冲突,2014年,科技巨头们在自己的经典App之外开发起了各式各样奇葩的独立应用――ta们在探索崭新的用户体验。

现在媒体和公众都在关注像Facebook的Slingshot, Instagram的Bolt和Dropbox的Carousel这些App的成败,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真正的要点。独立App就是用来失败的,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

这些奇葩的独立App所处的境地就像在球赛中,裁判已经亮出了旗子但球员仍可继续。球队可以选择自行结束;但同时,他们也可以在不用承担后果的情况下,尝试些有风险的事情。如果事情进行得顺利,他们也可以收获成果。

重新设计有风险

从一般比例来说,十个创业公司中有一个成功,要说拿到全垒打的就更少了。至于成功的消费类社交App,这个比例只能更少,因为你不仅需要一款有趣、易用的产品,你还得建一个忠诚度很高的社区。

在其它App上,既要保留原来的使用体验又不能破坏新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公司早就不这么做了。Facebook和Twitter看起来几年都没怎么变。尽管导航功能更快了,图像更大了,但是它们基本上和2010年时差不多。

重新设计核心功能会很危险。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会流失掉几百万用户以及他们要贡献的钱。正如扎克伯格在去年的一个访谈中告诉我的,破坏一个App的主要特点会让之沦为“二流”。

我们本来只是想在手机上聊天,但是因为Facebook的短信应用,现在两亿用户似乎只通过手机发Facebook信息了。但是Facebook的用户似乎对精心设计的Paper不感兴趣,仍然用传统新闻推送方式。

收购很昂贵

要把这些新App整合进已有的App中的确很难,但是不整合又划不来。

Facebook是世界上最大的照片分享App,但是他最初不是为手机设计的。Instagram 结合了内容筛选和Facebook风格的照片内容推送,然后它就火了。 Facebook为此要花10亿美元来收购这个新公司,以免有麻烦。自那之后,Instagram的用户量从3000万涨到了2亿。如果Facebook稍有迟疑,它就得花更大的代价来买,或者要看着它落入竞争对手的手中。

发现短消息市场潜力的并不是Facebook 、Twitter 或者 Google,而是分享阅后即焚照片的Snapchat。Facebook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弄清楚状况,它用12天的时间克隆了一个打招呼应用Poke,它的确可以发短信,但是也毫无特别之处。Snapchat注定在年轻人中流行。

据说,Facebook准备用30亿美元买Snapchat,但是遭到拒绝。现在Snapchat估值100亿美元,将继续融资。Facebook正忙于打造Timeline,这款产品用来永久记录用户的生活。

为什么不呢?

既然很难在已有App中开发新的用户行为模式,收购新的、很成功的App又很贵,于是大公司开始开发独立于核心产品外的独立App,其优势在于:

便宜:对一个科技巨头来说,召集几个设计师、工程师和产品经理来实现一个点子并不需要花很大代价。

快速:因为不需要将产品整合到现有App中,设计师就可以自由探索新风格,开发也快速很多。

风险低:因为独立于主要App,这些科技巨头不需要担心会流失现有用户。

既然有这么多优势,为什么不走起呢?

最好的情况自然是App一炮而红,科技巨头又多了一个受欢迎的产品。一个独立App可以是公司主打品牌的衍生,为其招徕更多用户。举例来说,Dropbox的独立照片支持App Carousel的一大设计理念就是吸引用户购买Dropbox的储存空间;独立应用也可以独立运营并盈利,就像Instagram那样,当然背后少不了主公司在商业、人事及全球化等方面的支持。

即使独立App不温不火,它也可以收集到数据和用户反馈,帮助改善公司的主打产品。Facebook的首款照片应用Facebook Camera就是新特性的试验场:Facebook在此发现多重拍摄这一试验功能有发展前途,因此即使Facebook Camera这个应用最终下线,它也帮助主App开发并改善了关键特性。

失败不可怕

最糟糕的情况就是App无人问津了。但最糟糕能有多糟糕?没错,一些优秀人才的精力被浪费了,但这些大公司里有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公司可能要花时间将独立App的用户情况纳入到主产品中,但这些科技巨头中有许多团队在同时作业,提高效率并降低风险。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推出了创造性实验室计划(Creative Labs initiative)来培养开发主产品之外独立App的小团队。

使用体验不愉快的独立App可能会让一小部分用户对公司的信心下降。如果独立App下线,那些仍在使用的用户可能会生气。但用不用Facebook的独立阅读应用Paper或Twitter的独立应用#Music和你用不用Facebook和Twitter的主应用没多大关系。这就是“独立”的意义所在――就像对待被抓住的特工,主公司大可拒绝对其负责,继续专注于主打App的改进。

说来说去,做独立应用最可怕的一点大概就是一旦App失败,来自媒体的冷嘲热讽了吧。我作为一个媒体人,也要负一部分责任。冷眼旁观这些市值几百几千亿美元的巨头搞砸点儿什么是很有些刻薄的乐趣的。2012年12月Poke推出时,Facebook的股票几乎翻了三番;但这个糟糕的Snapchat复制品直到现在还是科技博客和硅谷中无数笑话的笑点所在。

但可能我们这些记者和权威人士都错了。独立App就是为了失败才被设计出来的,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如此。当利大于弊时,独立App就是一笔聪明的投资,尽管成功率可怜。

下面是关于最近一些独立App的分析:

Instagram的Bolt是一个超快速分享照片和视频的App,而好友的头像就是快门按钮。我觉得这个“超快速”撑不起一个新App,但也许Bolt会成为人们给最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发照片时的选择。

Dropbox的Carousel能自动将你全部的照片流和手机照片同步到云端来释放空间。Carousel目前的吸引力有限,尽管Dropbox相信许多人很看重手机照片却总忘记备份。但如果它红起来,就可能带动Dropbox的推广。

Facebook的Slingshot主打的是新奇:你可以给好友群发照片和视频,而好友要看你发的东西就必须给你回复。Slingshot才推出不久,但这个回复解锁的机制可能会导致好友间的不和。然而这个机制也可能会造就病毒式的热潮,并帮助Facebook打击Snapchat。

Twitter #Music的用户可以收听并分享被推次数最多的歌曲,以及你喜欢的名人关注的歌手的歌曲。这个App一直无人问津,最终下线。但Twitter肯定从中收获良多,尤其在用户喜欢怎样的音乐分享方式方面。也许日后Twitter会成为一个音乐搜索和交流的门户,就像它在电视方面那样。

Twitter #Music消隐无踪,Carousel日渐衰败,许多人都不看好Slingshot,Bolt也不够特别。但那又怎么样?就像我之前说的,这些不过是几乎没有风险的试验。所以与其和独立App的下载量过不去,不如多鼓励公司去大胆试验创新。毕竟,失败了又不会怎么样。

译自:TechCrunch

app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