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产手机(手机app)哪家强: 小米、锤子or360手机(手机app)?

  手机哪家强?这还用问,苹果啊,很多人都会说。不过,在2015苹果就一定强?

  苹果――错失之处

  你买苹果是为什么?答案肯定千奇百怪。“别人买,我也买”;“证明我买得起”;……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炫耀。

  如果你在办公室,会议室,经常看到把手机放桌上的,是苹果;一个手拿着手机不放,还一个劲挤公交、挤地铁的,拿的也是苹果;甚至自拍时“不小心”漏出手机LOGO的,电视剧、电影里演员需要手机的,还是苹果。――买了苹果不炫耀,等于你没有买。

  苹果错失在哪里?

  第一个,苹果不应该出5C。既然都要炫耀了,你还敢说,我的这苹果比其他苹果差一些?你还不如买其他品牌的手机呢。

  第二个,最好不要出小屏mini。传言要出小屏的iPhone 6S mini,据说是因为6屏幕大了,不好用。但是,外形跟老手机iPhone5、4相差不大的话,没人愿意买。既然是炫耀,外形却跟老iPhone一个样,你还敢一只手拿着过气的iPhone挤地铁?

  第三个,大不是主要问题。屏幕大小不是问题,问题是外形特征是否突出。苹果销量比不过三星时,就归罪为消费者在乎屏幕。消费者其实不在乎你的屏幕大小,只在乎你的外观跟其他手机是否相似。如果相似,我怎么把手机拿手上?怎么才让人会一眼认出我买了苹果?你认为是三星手机屏幕大,所以销量会超过你?下面聊聊三星。

  三星,HTC――高端手机的集体缺失

  很多人很苦恼。人人都在用iPhone,都成街机了,国民老公都跟国民用一样的手机了,我怎么才能跟他们的不一样?很可惜,没有。

  三星?别提了,同样是大屏幕,有的一千块,有的几千块,让我买?谁认得出我的手机值几千块,还是值一千?想想还是算了。

  HTC?行了吧,现在人们都不知道这个牌子了,我还得一边拿着手机,一边跟别人解释,这是几千块的手机?

  从数据上来讲,2014第三季度全球三星智能手机销量为7321万部,同比减少700万部,市场份额为24.4%,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为什么三星会出现这种过山车式销量?

  第一,三星头两年销量为什么好?废话,一个高端手机(当时我们认为是)突然出了千元左右的手机,看起来跟几千块的没什么区别,当然得买了。

  第二,为什么现在三星销量不好了?现在它不是高端手机了。高端卖不掉,低端有其他牌子,运行没他卡,听说是配置比它好,干嘛还买三星?傻蛋啊,不服?跑个分!

  锤子――关键不在价格

  锤子手机降价后,销量果断提升。甚至达到降价后一小时内,销量超过之前一个月。不过,这只是假象。就跟三星手机出低端手机后,销量短时间提升一回事,长期来看,还是卖不动。

  锤子手机为什么卖不掉?

  把锤子手机当话题的倒多,当然也有人说,“锤子手机真好,我要是买,就买锤子手机”,就是没见人拥有过。

  随便问问,锤子手机好在哪里?“……”“……”“他系统好”,回答不出来!这才是原因。锤子手机,你好在哪里都讲不出来,谁敢买?光知道罗老师能说,光知道是牛鼻团队。慢着,牛鼻团队做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从摩托罗拉挖人就一定强?摩托罗拉自己手机都卖不掉了,拜托。

  这个购买理由真的那么重要吗?当然了。问问普通人,为什么你买小米?配置高,价格低。看看印度哥们说的“在印度,具有同等性能的手机,没有2.5万卢比搞不定,而小米才1.3999万卢比,几乎是其他品牌的一半”傻子才不买呢。

  小米――无所不能?

  小米手机,本身做得很不错,本身想点赞。但是,出了红米,更可怕的是又出了小米NOTE,开始学三星了。

  小米卖给谁?“为发烧而生”,针对的是年纪不太大的那一群。而红米呢?竟然价格跌落到千元以下,隔壁王大婶就买了一款!你让拿着小米的年轻人情何以堪?

  大婶拿着带“MI”的手机,你的手机也带这“MI”,街坊一看,“不错哦,你俩的一样,小米。”你想分辩,大叔,她这是红米,不是小米。很可惜他只认识“MI”符号,并不能辨认你这到底是什么米。就像满大街“SUMSUNG”一样,谁能搞清楚你这是几百的还是几千的?

  推出红米、小米NOTE,短期看,会刺激销量。长远看,几百元的、两千元以上的小米都是一个样――同个LOGO,会造成高价位的用户弃你而去。想想看,买个手机,别人不知道价格,还有比这个更悲剧的吗?在这一点上,国内后起之秀更有机会,比方说单一型号的锤子。

  虽然国内,只有雷布斯学苹果最像,却单单漏了一个强项没有学到――爆款:苹果的外形几乎两年才来次大更改,让大量果粉熟识每代的特征:你把苹果手机所有型号排一排,让所有没买苹果的,看他们是否都认识每个型号?再试试,把带小米LOGO的手机放一排,让那些买过小米的,请他们看看,是否认识每个型号?

  你会问,这认识与否有什么用?

  其一,保证购入手的果粉在一段时间内的优越感。不用介绍,都知道你拿着5S;其二,会促使果粉去更新。6出现后,马上就有人放弃原来的苹果

  小米呢?你刚刚购入小米3就说4要发布了,等刚刚开售了小米4,小米NOTE又出现了……你发现到手的永远是过时货,你会不会有挫败感?

  360――大神就算了

  360公司与酷派合作了。这手机,首当其冲就是名字问题。

  如果手机名字延续叫大神,直接玩完。不管你是什么先进技术,什么牛逼设计。消费者一看这玩意,大神,神马东西?这么土鳖的名字安在手机上,别说三四线城市,连五六线城市的人都不会去买。网友神回复:“朋友问:你这是什么手机?你:本来打算脱口而出‘大神手机’,但想了想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其次,为什么要买360手机?

  为什么不买其他手机?就认你360?手机要卖掉,最起码得有两点:

  其一,设计。拿出来得有惊艳感。譬如iPhone的外观跟界面、大屏幕的三星、小米的外观和系统。至于锤子手机的界面设计……这个时候,我们不谈它好么?什么,你觉得他好看?视频上看锤子的界面能转动,是很炫,但有几个消费者会去看视频?你去拿其他手机界面的图片与锤子界面对比一下。

  

2015,国产手机(手机app)哪家强: 小米、锤子or360手机(手机app)?

  (锤子)

  

2015,国产手机(手机app)哪家强: 小米、锤子or360手机(手机app)?

  (小米)

  其二,与众不同。你到底比其他手机有何不同。也可以按周鸿t方法,叫做微创新。譬如首创不使用键盘的iPhone,大屏幕的三星(除了大屏幕,三星没有别的,而大屏幕又不能成为三星专属),小米的性价比。你非得说“情怀”吗?老妈天天喊你回家吃个饭,你都没时间,会有情怀买锤子?

  会是安全?

  谁会为不掉手机、预防手机信息丢失而埋单?预防的事情,永远不会出现在消费者身上,他宁肯生病后吃药,也不会没病时多锻炼。

  先针对企业安全吗?即使你找到很好的安全点,让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先用起来,也不行。单位安排的手机,你会喜欢?会造成上班用360,下班还用自己买的手机。而且这样会造成负面口碑的传播,致使这手机只能在单位上用,人群面变得更狭窄。

  等下,这其中还是会有点点机会,那就是用了360安全手机,话费不对,十倍奉还;网购被骗,十倍奉还;流量有误,十倍奉还。担心话费、流量以及网购的,还是较多,不用再去教育。但,这只是其中一点,而且这不能成为消费者购买不购买的主要决策点。

  举个例子,iPhone有个红外线功能,放到耳朵边,可以自动进入待机状态。这是很好的一个点,但用户并不会因为这个而去购买iPhone,也不会因为没有这个而不去购买iPhone!这不是最突出的点,并不能影响消费者的决策。

  会是性价比?

  高价?这到是个出路,因为iPhone都成街机了。只是不知道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中国的高科技”而埋单。虽然有人说,国内有个牌子的高端机,“很多人都在打听”,这打听也只限于打听,买就不一定了。特别是国外人眼中,同样的手机,如果是韩国产的,怎么也得500美金;什么,中国的?最多也就300美金吧。

  低价?这个路已经堵死了,小米甚至把路都堵死到国外了,在小米不犯错的情况下,很难突围。除非……免费。那么问题来了,硬件免费后,如何让消费者感知这是好手机?打电话免费吗?你敢干,其他厂家就更敢用了。

  2015手机归纳:苹果依然坚挺,三星等老牌持续下降,小米国内增长将首次放缓。如果360手机没什么特别之处,锤子手机销量会上扬。

北京app开发公司

iPhone卖疯了说明硬件才是王道

iPhone卖疯了说明硬件才是王道

苹果在2014年最后一个季度取得了18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的,最大功臣就是iPhone,它的收入占到三分之二。当智能手机都没什么区分度的时候,苹果凭借其产品强大的硬件基础大赚特赚。

  算上iPad、Mac和iPhone,苹果在上个季度一共售出了1.01亿件设备,加上ipod、Beat耳机等产品,苹果93.5%收入来自硬件。这掩盖了苹果软件系统的优越性,有着卓越品质和多样性的iOS应用对消费者存在着致命的诱惑,但这个比率也说明硬件仍是苹果的立足之本,核心地位不容置疑。苹果依靠独特的硬件、软件、售后服务赢得了广大的消费者,几乎都是靠实物销售赚取信誉。

  一切围绕硬件

  不可否认,一些iPhone的消息只是纯粹的炒作。即便事先做了大量的功课、调足了消费者的胃口,软件应用系统的性能也卓越不群,但如果没有足够好的硬件支持,iPhone的销售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即使有人抱怨iPhone容易弯曲,但消费者对它仍充满了赞美之词,轻薄的设计、优雅的侧边、可靠的触摸型指纹传感器等等。

  苹果取得今天的销售记录还应该感谢iPhone良好的设计史,此前发售的iPhone 5S和iPhone 5C仍畅销世界。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其他的科技公司非常乐意借鉴。

  打造一款优质手机很难,但并非不可能

  经常挂在智能手机开发商嘴边的话就是利润微薄,让产品差别化几乎不可能了。这就使得手机制造商提供性价比手机。一直以来,三星在中国市场就奉行这样的策略,并取得了高额的回报,直到遭受中国更廉价手机的重创。但苹果表明,有着卓越设计和良好用户体验的高价手机在市场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移动技术产业变得越来越广阔和复杂,但最终还是要依赖某些基本的方式来挣钱。可以是通过卖硬件,就像苹果那样;也可以是通过广告植入,如Google的广告收入。Netflix以及亚马逊的Kindle商店在跨平台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移动软件上消费与以往我们在桌面应用Office、Photoshop上的消费不一样。

  当产品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甚至可以互动的时候,就更容易卖出去。这就是为什么HTC开发稀奇古怪的相机;LG和三星陆续推出智能手表,以期望寻求突破。尽管在残酷的竞争中处于下风,但HTC、LG等公司在智能手机业务方面仍是盈利的。三星销量下滑,但是还不至于由赢转亏。

  硬件公司卖软件,软件公司卖硬件

  苹果的最高季度利润,证明了硬件对科技公司的利润至关重要。即使那些在不断拓展收入来源的公司,例如Google,亚马逊,他们最终还是不得不将精力投入到硬件方面。

  微软希望推出尽可能完美的Windows,因此推出了Surface平板系列。Facebook也希望成为你打开手机后看到的第一款应用,因此它也有相关手机项目。

  虽然取得硬件的突破还不意味着成功,看看诺基亚就知道了,但苹果的巨大成功是基于硬件水平,而且这种情况会延续。

  via verge

北京app开发公司

移动支付领域认怂?亚马逊钱包APP将从商店下架

移动支付领域认怂?亚马逊钱包APP将从商店下架

美国科技媒体近日报道称,亚马逊已开始通过电子邮件通知用户,该公司将停止亚马逊钱包测试项目,并将该应用从各应用商店下架。亚马逊并未透露钱包应用还会不会卷土重来。

6个月前,亚马逊在Google Play和亚马逊应用商店上架了“亚马逊钱包”,后来发布的Fire Phone智能手机也预装了该应用。虽然名为“钱包”,但用户却不能用它来购物,只能存储奖励和礼品卡。近来,移动支付领域发展迅猛。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称,2014年移动支付服务处理的资金规模达520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将增长至1420亿美元。

移动支付也是各家科技公司的必争之地。谷歌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基于NFC(近场通信)的支付服务谷歌钱包,但市场反响平平。

去年10月,苹果公司的移动支付服务Apple Pay正式上线。根据金融投资公司ITG的报告,Apple Pay到11月就已占据美国移动支付市场1%的金额。

app开发

生活“应用化”: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APP

我内心里一直是有点抗拒现代科技的。每次我看多了各种横幅广告和营销手段,我就能立马联想到市场上机器人的飞速崛起;这时你若再递给我一副谷歌高科技眼镜,我可能就相信机械战警这电影是部真实的纪录片了。

19世纪见证了雷达的发明,流水作业的出现,同时崛起的还有光纤技术和塑料的制作。而如今21世纪呢?我们发明的APP,即智能应用,居然都能告诉我们邻近的小区里有谁有意愿约炮的。

像我这样经常发邮件并热衷于使用社交媒体的人,虽然极不情愿这一辈子都这样被科技束缚住,我还是不得不承认自从可以在iPhone上玩拼字游戏之后,我的生活质量真是有显著提高。将来在我迟暮之年,再回首等地铁时或者飞机起飞前玩拼字游戏打发时间的时光,我必将怀念不已,这是年轻的岁月啊。

所以如果拼字游戏给我带来了这么多乐趣,是不是其他的APP可能也这么神奇呢?市场调查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在2011年预测了到2015年从APP市场中收取的年收益大约能突破380亿美金。这如此惊人的数字使得我这种对科技极其不感冒的人都不禁好奇起来。

于是过去的三个星期里我便开始尝试用APP来改善我的生活。首先我分析了下自己,确定了自己有三方面需要帮助:我可能需要减肥了,家里也有些久置的家务活儿还没解决,除此之外我的衣柜里可能还需添置些新衣物。接着我就兴致勃勃地在谷歌上查找起来能帮助我的APP。

首先是我的减肥大计。天气凉下来后我去游泳和散步的计划就都怠慢下来;肚子两边松塔塔的赘肉让我的肚子看着就像老式拨号电话的旋转盘。于是我就花了2.99美金买了一个叫Meal Snap的APP:拍下每顿饭菜的照片,Meal Snap就能自动算出图片中食物的总卡路里量。

我一开始寻思着这个APP大概能让我吃零嘴的时候稍微有所控制吧。毕竟我需要拍下所有我下午吃的零食和晚上宵夜的照片,这可能会让我下次偷吃巧克力派的时候感觉自己简直犯下了战争罪之类的滔天大罪。

我的计划大概只起效了一两天。每天晚上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时,就连想吃一小把腰果也得费力气找到手机来拍照先,这倒是压制了一些我的食欲。但是渐渐地我意识到,非得用照片来监督我的减肥计划也未免太可悲了吧。这简直就像是安迪・沃霍尔痴迷于他的出租车发票,或者是霍华德・休斯病态地收集他自己的尿液。

生活“应用化”: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APP
  与此同时,我还天真地认为我的午后“天使们”,各式烘焙者们和糕点师,会阻止我给他们的食物拍照片,给我的减肥计划增加些动力。但恰恰相反,他们简直爱死Meal Snap了。

“哟,这APP不错!”我在百老汇大街下游那里买小松饼蛋糕,卖蛋糕的人看我拍照片竟不断称赞。联合广场农贸市场那里Bread Alone分店的店主还抢过了我的手机自己拍起照来,说他那边的角度更好些。休士顿和百老汇街那里有一个瘦弱却精力充沛的男人,推着辆小车贩卖咖啡和甜甜圈,他也非常积极地鼓励我多拍照。他总是嬉笑道:“今天的科技实在是太发达了。我相信总有一天,不远的将来,机器人们就能指挥我们的大脑了,向左走,向右走。”

我忍不住问他:“这是你理想中的未来吗?”他的回答有些无奈:“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甜甜圈拍出来的照片好好看。”

有一天在逛休斯顿街一家超市的时候,我的朋友瑞恩问我有没有尝试过从一些不寻常的角度来拍我吃的零食,这样可以减少APP计算出的卡路里数。我听了大吃一惊,赶紧把一个苹果松饼蛋糕放在超市的地上,果不其然我的手机显示出了0卡路里。我不禁笑了起来,我们发现APP的漏洞了。

另外两个我下载下来监督我锻炼身体的APP我用的更顺心些。有一个教怎么跳街舞,我大概跟着学了三集。视频里是个长得像演员塞缪尔・杰克逊的叫洛克教授的教练在带领大家跳舞。他还经常嘟囔着他的口头禅:“这是毋庸置疑的!”或者“你们要让衣服像游泳衣一样湿透!”

最先的几节入门课包括“跟着节拍走”和“肩部动作”。接着慢慢地更难的课程就来了,像是“机械舞”或者“摇摆步”。再后面的课难度一下子提升上去,从“猫老爹”、“蓝精灵舞”一直跳到“海绵宝宝”还有“水门之舞”。虽然我穿着健身的运动服站在我租来的办公室里,我还是尽我最大的努力跟着这些视频跳了。我看着简直就像是动画片人物呆伯特想要努力融入一家潮流十足的夜总会。

不过这个APP毕竟还是通过一套系统来学街舞,对我来说更合适的是紧凑而专业的健身系统教学,即我用的另一个APP,Johnson&Johnson七分钟健身。这七分钟,大量的俯卧撑、开合跳和层出不穷的锻炼模式,保证让你心跳加速,大汗淋漓,但是伴着较短时间的训练(约60秒)和休息间隔,训练过程也变得有趣多了。

这个APP会鼓励大家做三个七分钟训练的循环,但我不禁指出这其中矛盾的地方,毕竟连起来那就是“二十一分钟训练”而不是“七分钟训练”了。这种吸引大家的广告手法简直就像找出每一份印有“战争与和平”的出版物然后把前面的字都划掉只留下“和平”二字。

接着轮到我家家务活儿的问题了。目前最紧急的一个问题是我家好几个门铰链都坏了,家里的状况也是乱七八糟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找到一个目前我最喜欢的APP,叫做TaskRabbit。这是一个给家庭用户介绍各种家务服务和家庭活动助手的平台。

我在手机上输入了我需要完成的家务活,我家的地点以及日期,TaskRabbit上便显示出来12个相关技术人员的迷你页面,时薪大概是从38美金到250美金。有一个叫安迪的,是所有人当中收费第二便宜的,但是页面上却显示了大量正面评价,于是我就选了他。

生活“应用化”: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APP
  安迪是个热情洋溢的高个小伙子,身边带着一大盒工具。神奇的是他可能是进来过我男朋友家或者我家里的最帅的男人了。他一到我就尴尬地记起了我在页面上填写的装修请求里有说我澡盆的水龙头把手不停地往外喷水。安迪在一个小时内就有规划地快速修理完了我的四个门链和一个坏了的抽屉。他居然还是个演员呢(来这儿前刚去完一个叫Irish Spring牌子的广告海选),简直是太厉害了。

他跟我坦白说他不知道怎么修理水龙头把手,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我们浴室里松动的地砖。不过我第二天在TaskRabbit上写评价的时候,还是夸口称赞,说安迪真是给我们家带来好多便利。接着TaskRabbit要求我给他评个星级,于是我就点了九颗星。APP又问我为什么评九颗星,我就写道:“他帮我解决了好多麻烦,又实在是个大帅哥。第一次服务还给我减了15美金。”

一周之后我和格雷格又聘请了一次安迪,想让他修理我们餐室椅子里松松垮垮的弹簧。我有些恼怒地发现自己正在暗暗期待可以再次一睹他帅气的模样,于是在他来之前把整个公寓都擦洗了一遍。一个小时之后我告诉安迪:“我看到你的推特账号上说你是个信基督教的演员。又是基督徒还又是工匠:这压力一定很大吧。”安迪回答道:“我可不是万能的基督。”

我又问了:“那你要不考虑下,像基督那样把头发留长点然后经常做出处在痛苦中的表情?”安迪被我嘲弄得苦恼不已,不禁叫冤:“你们到底想要怎么折磨我!”

大约两个半小时后,我跟安迪感叹有人能帮忙做这些零碎的家务活真的是太棒了。在我的理想世界里,安迪大概就是住在我们家后院的Kato Kaelin,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他突然细声细气地用奇怪的口音大叫:“我们摔坏了你的东西!”后来他尴尬地笑着承认:“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用了南方口音。”

我们第一次就挑中了安迪是不是也真的是我们的运气?几天后我又通过TaskRabbit聘请了另外一个清洁工,25美金一小时,负责清扫书籍和地毯之类的。塔内尔出现的时候我发现他是个来自海地的幽默友好的年轻人。我开玩笑跟他说:“我马上要跟你说一个我隐藏多年最肮脏最不为人知的秘密。”塔内尔吓得眼睛都睁大了:“你确定吗?”接下来他就帮我和我男朋友一起把我们的木质大床挪开大概三米远,我才好不容易清理了床底下的一团糟:18年累积下来的猫毛堆积在一起,还有数不清的旧鞋。第二天我就在页面上给塔内尔点了个赞:“塔内尔棒呆了!”

另外一项令我头疼的家务活儿便是做饭了。我做的晚饭主菜一共大概也就只有15个左右的选择颠来倒去,我需要些新变化。于是我订阅了一个叫做Plated的每周服务,预订后寄来的包裹中会包含菜品所用到的材料和详尽的食谱,每道主菜价格大约是12美金吧。第一次尝试时,我在10道听上去都很美味的菜肴之间举棋不定,最后定下了配有烤欧洲萝卜的牛柳烩意粉,以及胡萝卜香草汤配上香烤鹰嘴豆。

两天之后我买的食物就送到了,装在一个被冰袋包裹住的严实的纸箱里。接着我发现他们并没有寄给我牛肉意面,而是寄来了一袋黄芥末鸡肉。我打电话给Plated公司,一位叫希瑟的友好的工作人员立即用电邮给我发来了鸡肉的食谱,然后这一服务竟也收费24美金。左折腾右折腾大约三十分钟后,我才发现公司只寄来了一包鸡肉,而食谱里写着两包。

当我正在给他们公司写邮件描述少掉的一包鸡肉时,我的电脑收到了一份自动回复,问我对Plated的客户服务有什么想法,我当时简直就要抓狂了。我只好在回复里写,我很喜欢Plated出产的食物,但是又很疑惑公司怎么会犯下少给食材的错误。“噢,你真让我焦虑。我总担心这时候你正给另一个客户使眼色呢,或者跟他说悄悄话,‘看呀,多给你一块鸡肉’。”

几小时之后希瑟就回复了我。我后来又多预定了几份菜,接着就决定不再继续续订下去了。希瑟知道我要退出的时候发邮件给我表示她很遗憾:“我们很重视您的加入,我们并不是只把客户看成送货单上的一个号码而已,希望您不是这么认为的。”

生活“应用化”: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APP
  购物方面呢,我坚持觉得在网上购买裤子和鞋子不靠谱,因为这些东西是需要你当场试穿的。所以在我尝试各种APP的过程中,我决定通过APP来买一条羊毛裤子。我在三个时尚品牌的APP里输入了关键词,这些APP分别是Hugo Boss, Shop it to me和Gilt Groupe。很快我就定下了六条裤子,每条都是可以返还的。

于是随着一大批纸箱寄来我的裤子也都到货了。我最喜欢从Gilt买来的两条裤子:一条Incotex牌的打着皱褶略微起毛的羊毛羊绒混织裤子(129美金),还有一条Michael Bastian的白色和酒红色条纹的法兰绒平面裤(129美金)。那天晚上在试穿这两条裤子时,我跟格雷格讲:“快告诉我应该选哪一条。偷偷提醒你正确答案是,‘或许你可以两条都拿下。’”格雷格假装思考了下,严肃地说:“或许你可以两条都拿下。”

与此同时我把其他裤子都返还回去了。他们要不就是不符合最标准的全球化尺寸,要不就是因为身为客户我没办法现场感受到商品的材质所以才选择错误。从Shop It to Me买来的裤子中,有一条Brooks Brother的人字形图案羊毛轻量裤(248美金),穿上后发现实在太紧了。还有一条Tiger of Swerden的平面裤也是这样(169美金)。我在Gilt的网站上评价道:“这裤子紧得跟防静脉曲张的紧身袜似的。想要从里面脱出来我可能还得用剪刀把裤子剪开呢。”

我正好有些事情要办,就在SoHo的Hugo Boss实体店附近,于是我就顺道把两条Hugo的裤子交给了一个热心的叫豪尔赫的店员,他说他之后会寄回给我的。我跟另外一个面带笑容的漂亮店员(豪尔赫的同事,长得像穿着灰色套装的演员露皮塔尼永奥)说:“这些裤子要不就是羊毛不够多或者给我的感觉怪怪的。这裤子好像在说穿它的人就是在办公室里负责换墨盒的,而我可是想要穿这裤子惊艳大家呢!想象一下我穿着条迷人的紧身裤,办公室里的男士们都抢着请我喝酒。”露皮塔(我就暂且叫她这个名字好了)听后兴奋地大叫:“啊我都能想象出来!太棒了!”三分钟后我离开商店的时候,她热情地跟我道别:“亲爱的,好好享受别人请的免费饮料哟。”

现在这三周的APP狂热期已经被我抛在脑后了。我的公寓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也学会了无论人处在何方都可以执行的健身计划,还收获了两条看着很不错的羊毛裤子,最后可能手机里还多了真是数也数不清的松饼蛋糕的照片。每天我的邮箱都会被这些我用过的APP发来的邮件炮轰一通。如今我再看到时尚类应用软件发来的“冬季毛衣季节特价”已经麻木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

之前潘多拉音乐软件发给我提示,问我:“您最近还在收听吗?”我当时真是气死了,这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软件还给我这么多压力。不过什么都比不上我人过四十还跟着潮流去挤紧身裤来的气人。

这么看来我似乎是往前迈出了两大步但又后退了一步。总的来说,我现在对于任何能够帮我联系到信得过的服务或者专业技工的APP,都持有开放支持的态度。不过每次收到商业广告的邮件时我也更加难以抑制自己的恼怒之情。

我的故事至此也算是喜忧参半。我知道我应该是永远不会变成那个卖甜甜圈男人所说的被机器支配着走路的人的。但目前就我所知,科技技术的确可以让拍甜甜圈拍出来的照片更好看。

app开发

移动应用开发者的末世之舞:做APP的好时机已过?

由于工作的原因,平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app,不过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在试用过或者报道完之后随手就删了。如果你手里正在做一个尚未完工的移动应用,那么看完这篇文章可能会让你觉得不舒服。在经历了几年爆发式的增长过后,我现在有一个越来越强烈的疑问就是:在app已经泛滥的情况下,现在还是一个做app的好时机么?

移动应用开发者的末世之舞:做APP的好时机已过?

 

  2008-2014年App Store应用数量的增长趋势

  什么叫做爆发式的增长呢?我们先来看看数据。根据维基百科上的资料,截至到2014年8月,Google Play上的应用数量在130万以上;过了一个月后,App Store的应用数量同样超过了130万款。由于Google Play和App Store分别是在2013年7月和2013年10月累积到100万款应用的,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两者的应用增长数量都在30万款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800多款新app出现。

在国内,豌豆荚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1月时,其收录的app数量超过100万,而2014年最新的数据显示这个数字已经涨到了150万。由于国内有些开发者没有把Android应用提交到Google Play的习惯,所以中国的Android应用数量高于Google Play的统计数字也不必奇怪。

对于正在做app的创业公司来说,这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毕竟你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了。不过除了应用数量暴涨之外,我这里还有两个坏消息。

首先我们还是来看数据,根据移动数据分析公司Flurry的数据,2014年的移动应用使用量同比增长76%,而2013年这个数字是115%。(Flurry对“使用”定义是,用户打开app,并且记录一次“会话”。)

移动应用开发者的末世之舞:做APP的好时机已过?

  左图为2014年数据,右图为2013年数据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到,除了生活方式和购物、健康这两个类别的应用使用量有比较好的增长之外,其余的像工具、效率、社交、通讯、音乐、娱乐、游戏这些分类应用的增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滑。

生活方式和购物类的应用使用量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增长,这个在之前的文章中PingWest品玩已经做过解释;至于健康类的应用,大家应该都想的到,随着iOS、Android在2014年都把身体数据追踪做到系统级别,再加上可穿戴智能硬件的兴起,这直接引起了这个分类应用使用量的爆发。

所以,这第一个坏消息就是几乎所有分类的移动应用使用量增幅都在放缓。而除此之外,智能手机的增长红利也正在消失。

按照IDC的预测,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相比2014年将增长7.8%左右,这是自2009年以来增长率首次降至个位数。如果从全球范围来看,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是10.042亿部,较2012年的7.253亿部增长38.4%;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7亿部左右,同比增长26.3%;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是14亿部,但是同比增长率仅剩下10%多一点。按照IDC的测算,从2014年到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是9.8%。所以智能手机的增长红利也在慢慢消失。

对于移动应用的开发者来说,应用数量暴涨、多个类别的应用使用量增幅放缓、智能手机人口红利慢慢消失,这三个信号可以说都不是好消息,它们分别意味着:

1.你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2.用户已经在智能手机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但一天还是只有24小时,这个时间难以再继续大幅提升;

3.新智能手机用户增速在大幅放缓。

我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这些因素互相之间的冲突。不过由于各种自动化工具的出现,开发者事实上可以越来越快的制作出新的移动应用。无论你想做的是Web应用还是原生应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些对应的开发工具让你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做出一个可用的移动应用,而这毫无疑问将会继续催生app的数量。

当新app越来越多时,推广也就成了一件麻烦事。在国内,负责渠道推广的人们会觉得同样的推广方式,现在的新增下载量却没法和以前相比;在国外,连马克・扎克伯格也感叹Facebook的“应用下载推广广告”真的很赚钱。对于那些有幸被用户安装到手机中的app来说,由于使用频率比较低,以至于“通知栏”这种地方都已经有了新的称谓――“入口”。

对于像工具、效率这些分类的新应用来说,除了面临推广难题,还有质量困境。因为这类应用,无论是在iOS还是在Android平台都不乏80分的产品,但新出的同类新产品往往只是个及格水准。用60分的产品去抢同类80分产品的市场,何其困难。在微博上,连前网易知名产品经理、旅游类应用“蝉游记”创始人纯银也感叹:

在移动互联网上,能够存活壮大的只剩下这么一种情况:“用户忽然产生了一个强烈的需求,而且他很清楚,打开某个app能充分满足这个需求。”其他所有弱需求,模糊需求与小众需求,都会生存得相当艰难。

所以你还会觉得现在是一个做app的好时机么?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并不是在彻底否定做app这件事。在我看来,像社交应用、游戏应用这些你只要做的好玩有趣,一直都是有人愿意去玩的;但如果你正在做一个对用户来说可有可无的app,那么或许该考虑一下这件事是否还值得做,因为靠吃行业红利、顺势而为、做风口上的猪这些都已经行不通了。简单来说就是风向变了。

app开发

抢票APP火车票达人曝漏洞 泄露300万用户密码

抢票APP火车票达人曝漏洞 泄露300万用户密码

1月8日早间消息,据360补天漏洞响应平台显示,国内流行的手机抢票APP“火车票达人”存在高危漏洞,包括数百万机票、火车票订单用户的身份证号、用户名、明文密码、详细票务信息等数据泄露。

  360补天平台分析验证,证实“火车票达人”APP的数据库暴露在网络上,外网可以直接连接下载。补天平台立刻通知了“火车票达人”的开发厂商,对此漏洞进行紧急修复。

“火车票达人”由一个名为“移花互动”的团队开发,该团队还开发了多款iOS和Android版本的APP,包括“酒店达人”、“影讯达人”、“租车达人”等,主要提供一站式移动出行生活服务,包括预定酒店、机票、火车票、电影票、美食、租车等服务。

360补天平台负责人赵武表示,“移花互动”记录存储用户的明文密码,并且没有对数据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用户隐私信息处于危险境地。赵武呼吁,请广大网民谨慎使用此类缺乏安全保障的抢票软件,以免信息泄露。

赵武表示,凡使用过“火车票达人”相关APP的用户,应立刻修改自己在购票网站的密码;如果有其他重要账号设置了相同的密码,也应予以修改。

编辑:app开发公司-北京亿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唯品会下狠心:团购仅支持App下单

唯品会下狠心:团购仅支持App下单

日前,有商家反映,唯品会旗下的团购频道――唯品团目前已经从PC端下线,该频道下的所有业务将全部转移到唯品团的移动客户端上。

媒体浏览了唯品会PC端的官网,其首页上仍然保留有唯品团频道的入口,但点击进入后却发现,原本的唯品团频道页不再支持在线下单,而是通过二维码和下载链接将用户导向唯品团App。频道页内保留了部分商品展示,但根据上面的提示,这些商品仍然需要使用手机APP购买。

为此,媒体联系了唯品会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证实:自2014年12月25日起,唯品会子频道“唯品团”的商品发售将正式优化至“唯品团移动端APP”进行。而此前会员在PC端产生的订单将照常发货并享受相应的售后服务。

实际上,唯品会此前已经在通过一些小举措来“扶持”唯品团的移动端。此前就有商家透露,唯品团每天会推出一款特价产品,只在手机端销售,类似于专供款,“应该就是为了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

对于此次调整,有商家称暂时还无法评估效果,需要观望一段时间。目前,商户需要配合的主要是在图片制作方面去适合手机端尺寸。

全线搬到独立的App,意味着唯品团未来的业务更多要“靠自己”,首页带来的流量已很难直接转化为订单,而只能是App装机量。这对其用户忠诚度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有可能短期内会减少一部分用户,但长期看,应该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也有商家评论到。其认为,唯品会一直以来在移动端的销售占比就比较高,将唯品团全部转移到移动端,影响不会特别大。

据了解,唯品会旗下的团购频道唯品团于2013年4月上线,主要业务集中在服装、化妆品、家装、配饰、零食等实物类目的团购,供应商主要是三四线的品牌商。相比于唯品会特卖,唯品团的商品单价要低很多(基本上单价在200元以下)。不过有商家透露,近期唯品团也试图引进一些客单价更高的品牌商,不过销售情况暂时还不太乐观。“唯品团里还是价格低的卖得多。”

根据唯品会公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唯品会来自移动端的订单量占比已经攀升至57%。

编辑:app开发公司-北京亿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超级App+Web App将主宰未来的移动互联网?

超级App+Web App将主宰未来的移动互联网?

  自 W3C 于 1999 年发布 HTML4 后,Web 世界快速发展,一片繁荣。人们一度认为 HTML 标准不需要升级了。一些致力于发展 Web App 的公司另行成立了 WHATWG 组织,直到 2007 年,W3C 从 WHATWG 接手相关工作,重新开始发展 HTML5。

纵观 HTML5 的发展,也是一波三折,有用户的需求在推动,有技术开发者的需求在推动,更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在推动。过去这些年,HTML5 颠覆了 PC 互联网的格局,微信朋友圈里的一个神经病猫小游戏,打开了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幻想,优化了移动互联网的体验,接下来,移动互联网将产生一个全新的入口,而由超级 App+HTML5 主导的 web app 将颠覆原生 App 移动互联世界。

 传统浏览器+HTML5 组合的灰色时期

在 HTML5 标准的升级过程中,苹果和 Google 同时也看到了浏览器市场重新洗牌的机会,他们一方面参与 HTML5 的规范,一边在浏览器产品上发力。Apple 首先开始大力发展 Safari,建立 WebKit 开源项目,Mac、iOS、Windows 多平台齐发力;Google 起初是赞助 Mozilla 开发 Firefox,后来自己开发了 v8 引擎,合并 WebKit,于 2008 年正式推出 Chrome。「IE 的私有规范+Flash 不是标准,我们才是标准」这样的口号在新一代浏览器大战中打响。

随着 Chrome 和 Safari 的高歌猛进,以及 IE+Flash 的衰落,HTML5 告一段落,进入了下一个时代――移动互联网。HTML5 的跨平台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进一步凸显。HTML5 是唯一一个通吃 PC、Mac、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等主流平台的跨平台语言。Java 和 Flash 都曾梦想这个位置,但梦断于 iOS。此时人们纷纷开始研究基于 HTML5 开发跨平台手机应用。很多人当时认为,原生应用只是过渡,就像当年从 C/S 结构转变为 B/S 结构一样。而且学习 Objective-C 和 Java 很费劲,既然会网页开发,为何不试试 HTML5。

W3C 此时成立了 Device API 工作组,为 HTML5 扩展了 Camera、GPS 等手机特有的 API,然而麻烦的是,移动互联网初期的迭代太快了,手机 OS 在不停的扩展硬件 API,陀螺仪、距离感应器、气压计……每年手机 OS 都有大版本更新。HTML5 没有跟上移动互联网初期的快速迭代。

PhoneGap 的出现,给开发者打开了一扇窗。很多人期待 PhoneGap 不停扩展 API,来补充浏览器的不足。Adobe 看到 PhoneGap 仿佛看到了重振江湖地位的希望,但在 Adobe 收购 PhoneGap 后,又发现这个东西可商用性不足,而且开源使得 Adobe 无法像 Flash 那样获取商业利益,于是就把 PhoneGap 捐给了 Apache,改名为 Cordova。

因为各种原因,Cordova 的定位最终没有成为浏览器的强化,而走向了混合式开发。基于当时的背景,他们认为原生是不可替代的,「原生+HTML5」的混合模式更有意义。

这时 Facebook 加入了 W3C,牵头成立了 Mobile Web 工作组。Facebook 是混 Web 圈的,并且在手机 OS 上没有自己的领地,他不喜欢被苹果和 Google 掌控的原生应用生态系统。Mobile Web 这个工作组的重要目标就是让 HTML5 开发的网页应用达到原生应用的体验。然而,事与愿违,结果是努力了却失败了。2012 年,Facebook 放弃了 HTML5 的新闻充斥了全世界的 IT 媒体,HTML5 瞬间被打入冷宫。

而在 HTML5 定稿之前,国内绝大多数浏览器也已经支持 HTML5,包括 UC 在内的很多手机浏览器已经迫不及待发展 Web App,用于抵消原生 App 所吞噬的流量。在 HTML5 之前 Web App 曾经试图和原生 App 争夺手机桌面,不过限于 Web App 天生的缺陷―卡顿、无法 Push 等,其体验流畅程度远远落后于原生 App,导致目前手机桌面依然是原生 App 的天下。

 HTML5 定稿 WebApp 迅速崛起了

Facebook 为何放弃 HTML5?这一事件,甚至让别有用心的人经常拿来唱衰 HTML5 以及 Web App。

核心原因是当时基于 HTML5 真的做不出好的移动 App。对比 Twitter 等竞争对手的原生 App,Facebook 的 HTML5 版本实在无法让用户满意。比如 Push 功能,到现在 HTML5 的推送和原生的推送体验差距依然巨大,更不用说 HTML5 应用的页面切换白屏、下拉刷新/侧滑菜单不流畅等众多问题。看着原生工程师轻松实现摇一摇、二维码、语音输入、分享到朋友圈等功能,更是让 HTML5 工程师感觉自己站错了队。

即使 Facebook 不喜欢被控制,也不能拿被用户抛弃来冒险。而且 Facebook 并没有掌握关键点―手机浏览器内核。如果浏览器不跟上,徒然定一堆标准草案落不了地。

Facebook 也好,PhoneGap 也好,想在移动互联网初期就分一杯羹是分不到的,但坚持下来,机会往往会出现。

终于,在 2014 年 10 月底,W3C 宣布 HTML5 正式定稿。这个时间,不晚不早,硬件性能更强、手机 OS 迭代速度下降。HTML5 的定稿的预示着新时代的起航。

对于移动设备来说,硬件性能的提升移动程度上抹平了 HTML 的不足,同时补充了流媒体和游戏能力。行业支持上从最新的 Android5.0 开始,Webview 可以通过 Google Play Store 实时更新,和 Chrome 的升级保持一致,用户就可以不刷机享受到最新的浏览器引擎;iOS 8 发布后,苹果还是很识趣地取消了三方程序调用 Nitro 的限制,现在任意浏览器或应用调用 iOS 的 UIWebview 都可以利用 Nitro 加速。

Google 在 2013 年底发布的 Android 4.4,内置的 Webview 不再是蹩脚的 Android WebKit 浏览器,而是 Chromium,性能大幅提升。从最新的 Android 5.0 开始,Webview 可以通过 Google Play Store 实时更新,和 Chrome 的升级保持一致,用户就可以不刷机享受到最新的浏览器引擎;再看 Apple 方面,2012 年 iPhone 5 发布后,HTML5 在 iOS 上的表现已令人满意,Safari 独家的 JavaScript 加速引擎 Nitro 不再那么重要,不过在 iOS 8 发布后,苹果还是很识趣地取消了三方程序调用 Nitro 的限制,现在任意浏览器或应用调用 iOS 的 UIWebview 都可以利用 Nitro 加速,这样在前端使用 JS 做大型运算也成为可能。

两大手机操作系统霸主和浏览器巨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使得 HTML5 在手机上的发展不再受限,而且这个变化不可逆只能继续向前,这种变化势必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新的互联网入口超级 App+Web App 的时代来临

首先从硬件方面来说,随着 Apple iPhone6 的发布,硬件性能的提升,已经抹平了 HTML5 的性能劣势。Apple 和 Google 的策略也在发生变化,在 2013 年底 Google 发布的 Android 4.4 内置的 Webview 已经不再是 Android Webkit 了,而是 chromium。2012 年的 iPhone5 上面的 HTML5 表现已经令人满意,Safari 独家的 Javascript 加速引擎 Nitro 已经不再那么重要。而且在 iOS8.0 发布后,Apple 还取消了第三方程序调用 Nitro 的限制,现在任意浏览器或应用调用 iOS 的 UIWebview 都可以利用 Nitro 加速。两大移动巨头有意或无意的改变,让 HTML5 再说手机平台上面的发展不再受限。

而对于开发者而言,开发者为什么不愿意开发 WP 版本,很多时候是因为工作量太大,除了版本适配,分辨率调整等,一旦有新版本推出,在原生 App 中开发者不得不等待多达两周时间去接受审核。另外内容维护上也很麻烦,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媒体开始放弃原生 App 鼓励读者使用 Web App 的原因。除此之外,跨平台在多屏时代给开发者非常痛苦的体验,人们都期待当年 Java 的一次编译处处运行的理想情况。HTML5 目前正在扮演一个开发者救星的角色。

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诞生了很多基于 HTML5 的开源技术框架,并且非常受用户欢迎的原因。云适配是一家只有两年的小公司,他们主要基于 HTML5 在 PC 网站植入一行 JS 代码就能实现 PC 网站的移动适配,而其在 2014 年推出的中国首个开源 HTML5 跨屏前端框架 Amaze UI 推出仅仅 3 个月就收到了近 10 万的下载,帮助众多的中小企业成功建立了自己的 Web App,在全球最大的社交编程及代码托管网站――GitHub 上,获得近 2000 用户的星级标注,成为中国最受欢的 HTML5 开源框架。而这一切,都意味着 HTML5 带来的移动互联网的风向转变。

  你手机里装了多少 App,最常用的有哪些?

可能最多的回答是,我用「微信、QQ,或者其他浏览器」等等所谓的超级 App

对于其他更多的原生 App,要先进入 App Store,每次下载都要输入密码,而安卓则不得不经历一系列的权限确认、安装等,App 下载安装所需要的用户成本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家使用 App 的障碍。但是在 Web App 中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它极大的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用户眼睛看到一个兴趣点,点击后,就应该立即开始满足用户需求。比如流媒体可以立即看,页游可以立即玩。

而 HTML5 应用导流也非常容易,超级 App(如微信朋友圈)、搜索引擎、应用市场、浏览器,到处都是基于 HTML5 的 Web App 的流量入口。而原生 App 的流量入口只有应用市场。

目前可以看见的是,国内外各大浏览器都在推广 Web App,效果已经慢慢显现。然而,可以预见的是,短时间内原生 App 还会占据主流,但是基于原生 App 本身的缺陷和门槛,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潮流,说不定就在 HTML5 中实现。

编辑:app开发公司-北京亿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专车APP为何会让黑车钻了空子?

专车APP为何会让黑车钻了空子?
  虎嗅注:国内两大打车APP滴滴、快的从去年这个时候开始掀起“打车补贴”大战,到今年中旬,各自宣布烧掉10多亿后打车补贴大战方才偃旗息鼓。不过随后两件公司又同时盯上了商务租车,先后推出相关专车服务。到近日,有报道指出,滴滴、快的打车的专车服务实质为黑车服务。打车APP鼻祖Uber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近日,Uber在美国费城遭48家出租车公司起诉,被指责不正当竞争,非法运营。

专车APP在专车服务中为何屡遭“助黑”指责,虎嗅整编多家媒体相关报道,与你一探究竟。

相对于出租车,商务租车一般提供的车况和服务更好,瞄准的是中高端人群的出行需求,相对收费也更高。过去两年里,出租车打车软件不断以更低的价格优惠吸引用户。

而目前商务租车市场的商业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以易到为代表,主要招募私家车主,私家车主连人带车加入后,平台方将私家车挂靠给第三方的汽车租赁公司,将司机签订给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通过这种复杂的协议小心规避政策上的“黑车”风险。滴滴的“U优打车”与快的的“一号专车”也属于这种模式。

另外一种是Uber模式,Uber从神州等租车公司租赁车辆,并从劳务公司派遣驾驶人员,为用户提供服务。这种方式在车辆和司机运营资质上完全合规,但在运营车辆的拓展上容易受到限制。

 “黑车”借助打车APP“专车化”的潜规则

12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杨小溪表示,滴滴专车是黑车,营运不合法。同日,山东省淄博市交通运输部门也就滴滴专车即将登陆淄博一事首次表态:任何私家车、社会车辆等非正规出租车辆,通过任何打车软件从事出租客运均属非法行为。

没有相应许可如何营运?

在上个月的央视新闻调查中就曾曝光“打车软件乱象,黑车摇身变专车”:目前这类私家车加盟多采取“四方协议”形式,打车平台先将私家车挂靠在租赁公司名下,再通过一家劳务派遣公司聘用车主,从而签订一份由软件平台、汽车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司机共同签订的“四方协议”。在此种情况下,打车平台提供的是汽车租赁及司机招募两种服务,顾客先租车,之后再招募司机,只不过司机正好是汽车的车主,这样就绕开了汽车租赁不得配备驾驶人员的管理规定,进而规避风险。

有出租车行业人士表示,出租车的营运需交纳一定的管理费用,并接受公司管理和行业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管。相比之下,这些借助打车软件平台的“专车”不承担重大活动、重大节假日疏运服务,也无须交纳出租车营运权有偿使用费,成了变相的“黑出租车”,而且一不需要营运资质,二不受行业监管,与正规出租车抢生意,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来自《济南时报》记者的调查走访 :

滴滴专车的王师傅介绍,他现在开的是自己的车,挂靠在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名下,每接一单,滴滴提成 20%,自己拿 80%,每天接 6 单以上,还可拿到 100 元的奖励,“只是闲时做做兼职”。此外,记者了解到,除私家车,大部分车辆来自与滴滴合作的汽车租赁公司,而司机多是滴滴以劳务派遣形式招聘的员工。

面对这一质疑,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将这一责任推给汽车租赁公司 ,称自己只是搭建的一个平台。

黑车专车化,钻了法律的空白

上车就免费送水,手机能免费充电,雨天会撑伞护送,有大行李也帮忙搬运,想在商务场合体现身份,还有奥迪、宝马和大奔可选……高大上的“专车”,乘客觉得“专车”服务很赞,但就是价格太贵。

可以简单了解两家公司的报价(样板,仅供参考):

  [一号专车]

1.8公里22元,私家车主兼职开“专车”

  [滴滴专车]

2.7公里收费33元,是普通出租车的3倍

除了价格因素外,近一年来,女生搭乘黑车后失踪的消息屡见报端,一些市民对搭乘专车是否安全这一问题存在疑虑。对于正规出租车司机而言,黑车借助打车APP洗白,与其展开正面竞争,一旦“黑车专车化“形成一定规模,必然对租车行业秩序造成紊乱。劣币驱逐良币,会让出租车司机联合抵制。

而目前由于目前国家以及各地对于租赁车能否进行客运的问题还没有出台法律法规,而打车软件登记的车辆大部分就是租赁车,“钻了法律的空白。”

不过,沈阳就成为第一个公开“叫停”专车的城市,有关部门表示,专车业务为非法运营,一旦查处,将按“黑车”处理,给予处罚。而江苏也出现了出租车司机因为利益受到影响,卸载打车软件抵制专车业务的情况。

当然打车APP也不会坐以待毙,除了要依照相应法规办事外,会寻求新的运作模式进行规避。

编辑:app开发公司-北京亿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谷歌封杀亚马逊安卓应用商店APP

谷歌封杀亚马逊安卓应用商店APP
  谷歌的安卓系统,免费向全球设备厂商派送,谷歌在安卓上几乎唯一的盈利模式是Play数字内容商店。然而基于安卓生态的亚马逊,另起炉灶开设软件商店,这让谷歌十分不爽。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Verge报道,亚马逊在谷歌软件商店下载的一个应用中,由于包含了亚马逊软件店的链接,而遭到无情封杀。

亚马逊在安卓生态中建立“国中之国”的做法,一直引发争议。因为亚马逊旗下的手机、平板等硬件,免费使用了谷歌安卓系统,但却没有让谷歌通过亚马逊的海量安卓设备用户获取适当利益。

另外一方面,亚马逊私自开设安卓软件商店,将会加剧安卓生态的碎片化,削弱和苹果iOS之间的竞争力。

亚马逊的软件商店,为一个独立应用,谷歌Play软件商店,自然不会让其上架。早前,亚马逊悄然对官方客户端进行了更新,其中该公司增加了亚马逊软件店的链接,可以让用户更方便地到亚马逊软件店下载内容。

不难看出,亚马逊利用了谷歌软件商店的漏洞,私自推广自家的软件商店。

不过,谷歌发现了亚马逊这一做法,并且提出了交涉,谷歌认为亚马逊违反了Play商店的相关用户协议。

最终,亚马逊被迫对APP再度进行升级,消除了其官方软件商店的链接。

亚马逊对媒体证实,受到Play商店中有关第三方开发商发行内容政策的影响,亚马逊对APP进行了修改。如果用户未来希望获得“完整版本”的安卓客户端,可以通过亚马逊网站下载。

实际上,除了亚马逊之外,中国的大量安卓手机厂商,也在免费使用安卓系统的同时,删除了谷歌官方的应用软件和软件商店,转而建设自己的应用商店和数字内容销售平台。由于安卓属于开源,上述行为让谷歌“哑巴吃黄连”。

之前,谷歌已经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安卓One”计划,就是和手机厂商合作推出100美元的廉价安卓手机,谷歌负责包办手机上的全部软件,这样可以确保自家的软件店和应用服务覆盖更多用户。

编辑:app开发公司-北京亿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