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来了!苹果(ios app开发)将在发布会上公布这些信息

干货来了!苹果(ios app开发)将在发布会上公布这些信息

苹果将在北京时间3月10日凌晨1点于旧金山芳草地举行主题为“Spring Forward”的特别发布会。外界分析认为,这一发布会或许是苹果在2015年中举办的最重要发布会,因为苹果不仅将在这一发布会上透露有关苹果手表包括售价和发布日期在内的更多信息,同时还有可能发布全新Macbook、iOS更新等消息。日前,媒体就为读者精心整理了苹果有望在本周发布会上公布的六大信息,具体内容如下:

1. 苹果手表定价和首发地区

目前,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苹果手表的售价在349美元,因此剩下的问题就剩下了这款手表的最高零售价格会是多少了。

据悉,运动款苹果手表的售价为349美元,这一版本采用了一体机身设计和橡胶腕带,因此是售价最低、也是苹果用于扩大自己手表产品普及率的一个主要款式。同时,所有苹果手表都将有两种大小可选,因此我们也十分期待在发布会上看到这两个尺寸产品之间的价格差。

据美国知名科技博客Daring Fireball的约翰-格鲁伯(John Gruber)预计,不锈钢腕带版本苹果手表的平均售价将在1000美元左右,这一版本的起始售价可能低至700美元,但最贵款式的售价依旧将远远超过其1000美元的平均价格。

当然,有关18k金版苹果手表的具体售价才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目前,有不少分析人士猜测这一手表的价格将同一块优秀机械手表的价格不相上下,也就是在1-2万美元之间。但知名开发者、微博客Tumblr首席技术官马尔科-阿门特(Marco Arment)则认为这一预计价格有些过高,并表示18k金版苹果手表的价格将会在5000美元左右。但无论如何,18k金版苹果手表都将成为史上最贵的苹果产品之一。

在此之前,苹果已经表示苹果手表将在今年4月开始出货,因此苹果几乎肯定会在当地时间周一的发布会上公布具体的发布时间以及预售开始日期。

2. 腕带和配件

同许多其他手表一样,个性化元素一直都是苹果手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消费者也可以为苹果手表更换自己喜欢的表带样式。在去年的苹果发布会上,该公司就已经展示出了许多苹果手表表带设计,但在这次的发布会上我们将会看到真正推出市场的表带款式以及它们的具体价格。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所有运动款苹果手表的表带都将可以单独出售,但其他版本的部分表带或将由于颜色搭配的考虑而无法做到这一点。

至于第三方表带,我们或许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听到更多信息,因为苹果素来不会在自己的发布会上讨论过多第三方厂商的产品。另据科技媒体TechCrunch报道称,苹果或将鼓励第三方厂商开发出更多可以同手表本身展开互动的“智能腕带”,不过这一功能有可能要等到第二代苹果手表才能够实现。

3. 手表应用

在去年9月的发布会上,苹果展示了一部分苹果手表应用,但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会在这次的发布会上看到有关这一话题的更多内容。此前,苹果已经将开发工具发布给了应用开发者,因此他们有着大约4个月的时间准备好自己的应用程序,而苹果也将肯定会在本次发布会上着重演示部分最出色的第三方手表应用程序(亦有可能是来自苹果官方的手表应用)。

与此同时,苹果极有可能宣布应用商店可能会迎来的一些变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用商店暂时或许不会迎来太多变化,因为手表应用会同手机应用区分开来。但我们认为苹果有可能在未来单独开设一个“手表应用商店”来满足苹果手表用户的需求,而这一全新应用商店有可能的出现时间则是今年晚些时候。

4. 全新Macbook

苹果肯定会在年发布一款全新Macbook,而下周的发布会似乎是最有可能的发布时间。外界分析认为,苹果会在此次发布会上发布Macbook Air的继任产品,而该产品将更轻、更小,同时拥有更好的显示屏幕。

根据美国科技博客9to5Mac一月份的报道指出,苹果准备在2015年发布全新设计的12英寸MacBook Air,这款设备移除了全尺寸USB接口、MagSafe电源接口和SD读卡器,并配备了超高分辨率的显示屏。这款12英寸全新MacBook Air要比11英寸的MacBook Air窄四分之一英寸,且新MacBook Air塞入了更大尺寸的屏幕,使得屏幕边框大幅变窄。

除了屏幕变化以外,12英寸MacBook Air的整个Unibody铝合金机身都进行了全新设计。据悉,这一设计灵感来自乔布斯10年前发布的12英寸PowerBook。其中,键盘除了采用边到边设计外,每个按键的距离也进行了缩减。键盘上方是4个重新设计的扬声器开孔,此外这些开孔也是新款MacBook Air的散热孔,因为12英寸MacBook Air将使用无风扇设计。

12英寸MacBook Air可能是苹果电脑中接口最少的产品,其设备左侧只有标准的耳机接口和双麦克语音录入和降噪系统。右侧只有全新的USB Type-C接口,USB Type-C连接器尺寸更小、速度更快,比现在电脑上使用的USB 2.0和USB 3.0功能更多。USB Type-C连接器可以取代目前苹果笔记本上的Thunderbolt显示屏接口,因为Type-C支持显示器连接。此外,USB协会曾表示USB Type-C可以用来为电脑提供电源,这也使得标准的MagSafe电源接口变得多余。

9to5Mac表示,这款设备将成为自2012年Retina MacBook Pro发布后MacBook产品线中最大的一次革新。

另外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指出,新款MacBook Air将在今年4-6月开始出货,因此苹果极有可能会在下周的发布会上正式介绍这一产品。

5. Macbook Air更新

虽然苹果极有可能在发布会上推出全新12英寸MacBook Air,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公司就彻底抛弃了老的MacBook Air产线,因为苹果一直有将旧产品保留并降价出售的习惯。不过,这也要求苹果对老款MacBook Air产线的零部件进行一些更新。

目前的MacBook Air上一次更新是在2014年4月,苹果当时为其加入了英特尔最新的Haswell架构处理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苹果会尽快为其搭载更新一代的Broadwell处理器。这也就是说,未来的MacBook Air将拥有更强劲的性能以及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而如果苹果果真发布一款12英寸MacBook Air的话,那么老款MacBook Air的价格也会迎来调整。

6. iOS 8.2

苹果手表只有在和手机配对的时候才能够正常使用,而要做到这一点苹果就首先需要为手机推送系统更新。据悉,iOS 8.2会在下周正式发布,该系统将正式支持苹果手表,目前苹果已经将它的GM版本交给运营商进行最后测试了,其主要是对健康应用的改进、稳定性增强以及错误修复。而且这一系统版本中还新增了一个苹果手表“伴侣”应用,该应用可以让用户在手机上更改手表设置。

可惜的是,更丰富多样的emoji表情图标要直到iOS 8.3才会同我们见面。

你不会看到的消息: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曾在媒体中闹的沸沸扬扬的12.9英寸iPad恐怕并不会如期出现。因为根据《彭博社》日前的报道指出,苹果原本预计在本季度开始量产12.9英寸iPad,但由于屏幕面板供应方面的问题,苹果计划将量产时间推迟至9月份。

与此同时,外界对于一款全新Apple TV也已经期待了很长时间,但近期有关这一产品的消息已经逐渐被苹果手表所淹没。我们依旧相信苹果会在未来更新Apple TV产线,只是不会在近期看到这一消息而已。

另外据科技博客9to5mac援引音乐界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在即将到来的“Spring Forward”新品发布会上,苹果不会推出基于Beats的流媒体音乐服务,但预计该服务将在今年6月初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亮相。

报道称,全新苹果iTunes流媒体服务基于其收购的Beats Music公司技术,包括播放列表、基于云的媒体库和面向个人的定制化服务。该服务定价为每月7.99美元,较当前Beats Music、Spotify、Rdio等音乐服务更为廉价。苹果原本计划在2015年早些时候推出这一流媒体音乐服务,但由于关键员工离职,加之整合Beats原有人力和技术资源难题而导致了上市延期。(汤姆)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移动应用开发者的末世之舞:做APP的好时机已过?

由于工作的原因,平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app,不过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在试用过或者报道完之后随手就删了。如果你手里正在做一个尚未完工的移动应用,那么看完这篇文章可能会让你觉得不舒服。在经历了几年爆发式的增长过后,我现在有一个越来越强烈的疑问就是:在app已经泛滥的情况下,现在还是一个做app的好时机么?

移动应用开发者的末世之舞:做APP的好时机已过?

 

  2008-2014年App Store应用数量的增长趋势

  什么叫做爆发式的增长呢?我们先来看看数据。根据维基百科上的资料,截至到2014年8月,Google Play上的应用数量在130万以上;过了一个月后,App Store的应用数量同样超过了130万款。由于Google Play和App Store分别是在2013年7月和2013年10月累积到100万款应用的,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两者的应用增长数量都在30万款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800多款新app出现。

在国内,豌豆荚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1月时,其收录的app数量超过100万,而2014年最新的数据显示这个数字已经涨到了150万。由于国内有些开发者没有把Android应用提交到Google Play的习惯,所以中国的Android应用数量高于Google Play的统计数字也不必奇怪。

对于正在做app的创业公司来说,这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毕竟你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了。不过除了应用数量暴涨之外,我这里还有两个坏消息。

首先我们还是来看数据,根据移动数据分析公司Flurry的数据,2014年的移动应用使用量同比增长76%,而2013年这个数字是115%。(Flurry对“使用”定义是,用户打开app,并且记录一次“会话”。)

移动应用开发者的末世之舞:做APP的好时机已过?

  左图为2014年数据,右图为2013年数据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到,除了生活方式和购物、健康这两个类别的应用使用量有比较好的增长之外,其余的像工具、效率、社交、通讯、音乐、娱乐、游戏这些分类应用的增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滑。

生活方式和购物类的应用使用量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增长,这个在之前的文章中PingWest品玩已经做过解释;至于健康类的应用,大家应该都想的到,随着iOS、Android在2014年都把身体数据追踪做到系统级别,再加上可穿戴智能硬件的兴起,这直接引起了这个分类应用使用量的爆发。

所以,这第一个坏消息就是几乎所有分类的移动应用使用量增幅都在放缓。而除此之外,智能手机的增长红利也正在消失。

按照IDC的预测,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相比2014年将增长7.8%左右,这是自2009年以来增长率首次降至个位数。如果从全球范围来看,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是10.042亿部,较2012年的7.253亿部增长38.4%;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7亿部左右,同比增长26.3%;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是14亿部,但是同比增长率仅剩下10%多一点。按照IDC的测算,从2014年到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是9.8%。所以智能手机的增长红利也在慢慢消失。

对于移动应用的开发者来说,应用数量暴涨、多个类别的应用使用量增幅放缓、智能手机人口红利慢慢消失,这三个信号可以说都不是好消息,它们分别意味着:

1.你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2.用户已经在智能手机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但一天还是只有24小时,这个时间难以再继续大幅提升;

3.新智能手机用户增速在大幅放缓。

我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这些因素互相之间的冲突。不过由于各种自动化工具的出现,开发者事实上可以越来越快的制作出新的移动应用。无论你想做的是Web应用还是原生应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些对应的开发工具让你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做出一个可用的移动应用,而这毫无疑问将会继续催生app的数量。

当新app越来越多时,推广也就成了一件麻烦事。在国内,负责渠道推广的人们会觉得同样的推广方式,现在的新增下载量却没法和以前相比;在国外,连马克・扎克伯格也感叹Facebook的“应用下载推广广告”真的很赚钱。对于那些有幸被用户安装到手机中的app来说,由于使用频率比较低,以至于“通知栏”这种地方都已经有了新的称谓――“入口”。

对于像工具、效率这些分类的新应用来说,除了面临推广难题,还有质量困境。因为这类应用,无论是在iOS还是在Android平台都不乏80分的产品,但新出的同类新产品往往只是个及格水准。用60分的产品去抢同类80分产品的市场,何其困难。在微博上,连前网易知名产品经理、旅游类应用“蝉游记”创始人纯银也感叹:

在移动互联网上,能够存活壮大的只剩下这么一种情况:“用户忽然产生了一个强烈的需求,而且他很清楚,打开某个app能充分满足这个需求。”其他所有弱需求,模糊需求与小众需求,都会生存得相当艰难。

所以你还会觉得现在是一个做app的好时机么?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并不是在彻底否定做app这件事。在我看来,像社交应用、游戏应用这些你只要做的好玩有趣,一直都是有人愿意去玩的;但如果你正在做一个对用户来说可有可无的app,那么或许该考虑一下这件事是否还值得做,因为靠吃行业红利、顺势而为、做风口上的猪这些都已经行不通了。简单来说就是风向变了。

app开发

HTML5定稿了,为什么原生App世界将被颠覆

2007年W3C(万维网联盟)立项HTML5,直至2014年10月底,这个长达八年的规范终于正式封稿。

过去这些年,HTML5颠覆了PC互联网的格局,优化了移动互联网的体验,接下来,HTML5将颠覆原生App世界。这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但若认真分析HTML5的发展史,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确实就是这样。

熟知历史才能预知未来,先让我们来看看HTML5为什么诞生、这8年是怎么过来的。

  一、 HTML5的诞生

自W3C于1999年发布HTML4后,Web世界快速发展,一片繁荣。人们一度认为HTML标准不需要升级了。一些致力于发展Web App的公司另行成立了WHATWG组织,直到2007年,W3C从WHATWG接手相关工作,重新开始发展HTML5。

HTML5的发展史,有用户的需求在推动,有技术开发者的需求在推动,更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在推动。

在互联网的早期,对用户而言,能打开浏览器接入到互联网世界就是一个神奇的事情,但互联网发展到2005年前后,开始出现下一个变化,就是宽带互联。

随着宽带的普及和电脑性能的增强,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通过互联网看新闻、收发邮件,消耗更高带宽的娱乐产品开始出现,就是流视频和网页游戏。其实视频和游戏是古老的需求,在互联网不普及的时候,需求的满足方式是离线传输的VCD和游戏光盘;后来互联网逐渐普及,人们更改了使用方式,通过下载软件+本地媒体播放器来看视频,下载体积较大的端游玩游戏。

但是对消费者体验更好的新方式还是出现并颠覆了以前的一切,那就是流媒体和网页游戏。Youtube等公司把握住潮流飞速崛起,各种页游公司也如雨后春笋。

但是HTML标准没有把握住产业的变化及时演进,浏览器产品也未升级,这块新需求被浏览器插件满足了,那就是Flash。这个部署在亿万浏览器里的商业插件俨然成为事实标准。2005年Adobe巨资收购Macromedia,把Flash收归旗下,紧接着大幅推广FLV流媒体和action script语言,很明显这桩收购可以列为IT并购的经典案例,FLV流媒体和Flash游戏风靡互联网,Adobe在新的产业升级中攫取了大量的利润。

除了Flash这个商业产品成为了事实标准,W3C还面临一个尴尬,就是另一个私有扩展协议的制造者―IE。IE当时在桌面浏览器占有垄断地位,并且扩展了大量的IE Only语法,开发者完全不知道这些语言是谁定义的。整个web世界,就被两家公司微软+Adobe绑架了。

很多IT巨头都坐不住了,尤其是苹果和Google。PC操作系统的世界难有突破,Web浏览器被苹果寄予厚望,而且第一代iPhone只支持网页,那时还没有Appstore,Safari是乔布斯非常看重的产品;新贵Google虽然大量赞助Mozilla,但并未对IE的地位产生实质影响,收购了YouTube后发现底层被Adobe控制,也是非常难过,而且Google每年给IE的搜索框和Adoble FLV缴纳的费用真不是小数目。

既然大家都是W3C的主席单位,好吧,我们重新开始做HTML5吧。

是的,HTML5其实就是这么诞生的。那是2007年,IE和Flash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二、 HTML5第一阶段: Web 增强与破垄断

自HTML5诞生以来,一共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是Web增强和移动互联网。我们先从Web 增强说起。

web体验的丰富增强主要表现在:1. webapp,比如gmail;2. 流媒体;3. 游戏。我们就这3个方面来讲HTML5做了什么。

1. webApp

HTML5新增了离线存储、更丰富的表单(比如Input type=date)、js线程、socket王乐、标准扩展embed、以及很多css3新语法…

2. 流媒体

HTML5新增了audio、video

3. 游戏

HTML5新增了canvas、webgl

当然还有Google努力在HTML5中推进Header和Section等标签,以利于搜索引擎分析,这些不多述。

HTML5补充流媒体和游戏能力后,加上苹果强势拒绝在iOS上引入Flash,成功的遏制了Flash的发展,然后就该遏制IE私有语法了。

在HTML5标准的升级过程中,苹果和Google同时也看到了浏览器市场重新洗牌的机会,他们一方面参与HTML5的规范,一边在浏览器产品上发力。Apple首先开始大力发展Safari,建立WebKit开源项目,Mac、iOS、Windows多平台齐发力;Google起初是赞助Mozilla开发Firefox,后来自己开发了v8引擎,合并WebKit,于2008年正式推出Chrome。“IE的私有规范+Flash不是标准,我们才是标准”这样的口号在新一代浏览器大战中打响,IE瞬间成为千夫所指的垄断代表,甚至成了阻碍Web发展的罪人(当时IE6已数年未更新,并且丝毫不惧Firefox的发展)。

偏偏微软此时也出了晕招,推出了一系列即不完整支持规范又互相不兼容的IE7、8、9、10,彻底失去了开发者的心。

Adobe的Flash被遏制,与Web霸主的位子擦肩而过;IE的私有标准被遏制,并且造成IE市场份额不停下滑,直到IE最新的移动版本反过来开始支持WebKit私有语法,真是令人唏嘘。不知道HTML6是不是该打倒WebKit垄断了。

  三、 HTML5第二阶段: 移动互联网

随着Chrome和Safari的高歌猛进,以及IE+Flash的衰落,HTML5告一段落,进入了下一个时代――移动互联网。HTML5的跨平台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进一步凸显。HTML5是唯一一个通吃PC、Mac、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等主流平台的跨平台语言。Java和Flash都曾梦想这个位置,但梦断于iOS。此时人们纷纷开始研究基于HTML5开发跨平台手机应用。很多人当时认为,原生应用只是过渡,就像当年从C/S结构转变为B/S结构一样。而且学习Objective-C和Java很费劲,我既然会网页开发,为何不试试HTML5。

W3C此时成立了Device API工作组,为HTML5扩展了Camera、GPS等手机特有的API,然而麻烦的是,移动互联网初期的迭代太快了,手机OS在不停的扩展硬件API,陀螺仪、距离感应器、气压计。。。每年手机OS都有大版本更新。而W3C作为一个数百家会员单位共同决策的组织,从标准草案的提出到达成一致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跟不上移动互联网初期的快速迭代。

PhoneGap的出现,给开发者打开了一扇窗。很多人期待PhoneGap不停扩展API,来补充浏览器的不足。Adobe看到PhoneGap仿佛看到了重振江湖地位的希望,但在Adobe收购PhoneGap后,又发现这个东西可商用性不足,而且开源使得Adobe无法像Flash那样获取商业利益,于是就把PhoneGap捐给了Apache,改名为Cordova。

因为各种原因,Cordova的定位最终没有成为浏览器的强化,而走向了混合式开发。基于当时的背景,他们认为原生是不可替代的,“原生+HTML5”的混合模式更有意义。所以现在Cordova的使用模型是“原生工程师+HTML5工程师”一起协作完成App。

这时Facebook加入了W3C,牵头成立了Mobile Web工作组。Facebook是混Web圈的,并且在手机OS上没有自己的领地,他不喜欢被苹果和Google掌控的原生应用生态系统。Mobile Web这个工作组的重要目标就是让HTML5开发的网页应用达到原生应用的体验。然而,事与愿违,它不努力也就算了,结果是努力了却失败了。2012年,Facebook放弃了HTML5的新闻充斥了全世界的IT媒体,HTML5瞬间被打入冷宫。

Facebook为何放弃HTML5?核心是当时基于HTML5真的做不出好的移动App。对比Twritter等竞争对手的原生App,Facebook的HTML5版本实在无法让用户满意。比如Push功能,到现在HTML5的推送和原生的推送体验差距依然巨大,更不用说HTML5应用的页面切换白屏、下拉刷新/侧滑菜单不流畅等众多问题。看着原生工程师轻松实现摇一摇、二维码、语音输入、分享到朋友圈等功能,更是让HTML5工程师感觉自己站错了队。

即使Facebook不喜欢被控制,也不能拿被用户抛弃来冒险。而且Facebook并没有掌握关键点―手机浏览器内核。如果浏览器不跟上,徒然定一堆标准草案落不了地。

而浏览器在手机上的表现是什么呢?先看Google,Chrome性能虽高,但Android上的浏览器却并非Chrome,而是WebKit改出来的一个蹩脚的Android浏览器;再看苹果,iOS上不允许其他浏览器引擎上架App Store,而且其他使用Safari引擎的应用也无法调用苹果自己的JavaScript加速引擎Nitro。结果是苹果和Google不但不在浏览器上积极实现HTML5关于移动App所需的规范,反而对HTML5做出种种限制。

不管是当时硬件能力不足,还是手机OS厂商的故意限制,总之结果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初期,一定是原生应用生态系统的天下,iOS和Android首先自己的地盘稳固后,产业才会向下个阶段升级。

Facebook也好,PhoneGap也好,想在移动互联网初期就分一杯羹是分不到的,但坚持下来,机会往往会出现。

  四、 HTML5这回真的来了

终于,在2014年10月底,W3C宣布HTML5正式定稿。这个时间,不晚不早,硬件性能更强、手机OS迭代速度下降。

随着HTML5标准定稿,一切纷争将告一段落,现在,属于HTML5的时代到来了。

有人说,光标准定稿没用啊,配套起来了吗?HTML5做的应用究竟能否匹敌原生App?答案是,HTML5不但可以匹敌原生App,甚至它天然的很多特性超越了原生App。

我们先谈谈HTML5原来不如原生应用的地方,业内俗称HTML5有“性工能”障碍。即HTML5性能不如原生、开发工具不如原生、能力调用不如原生。

HTML5定稿了,为什么原生App世界将被颠覆

 

  这几个问题导致开发者无法使用HTML5做出与原生一样的App。然而,不管是硬件升级还是OS厂商策略变化,以及相关软件技术的成熟,已解决了HTML5的“性工能”障碍。

  1. 硬件升级

2011年,iPhone 4s的CPU是A5,现在iPhone 6是A8,按苹果的历次发布会的说法,速度共提升了7.5倍。这3年间7.5倍的速度提升,抹平了太多HTML5的性能问题。

  2. 苹果、Google的策略变化

Google在2013年底发布的Android 4.4,内置的Webview不再是蹩脚的Android WebKit浏览器,而是Chromium,性能大幅提升。从最新的Android5.0开始,Webview可以通过Google Play Store实时更新,和Chrome的升级保持一致,用户就可以不刷机享受到最新的浏览器引擎;再看Apple方面,2012年iPhone 5发布后,HTML5在iOS上的表现已令人满意,Safari独家的JavaScript加速引擎Nitro不再那么重要,不过在iOS 8发布后,苹果还是很识趣地取消了三方程序调用Nitro的限制,现在任意浏览器或应用调用iOS的UIWebview都可以利用Nitro加速,这样在前端使用JS做大型运算也成为可能。两大手机操作系统霸主和浏览器巨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使得HTML5在手机上的发展不再受限,而且这个变化不可逆只能继续向前,这种变化势必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 软件技术的成熟

PhoneGap的发展虽然放缓了,但其他产品技术却成熟了。2014年的iWeb大会上,众多厂商的产品提供了面向开发者免费或开源的HTML5性工能障碍的解决方案。

(注:编者作为从业人员,也会在分析各种方案时提到我们公司的方案,但编者会客观不夸张的陈述方案,而且该方案是纯免费的,没有商业销售嫌疑。)

DCloud公司在iWeb大会上发布了系统的HTML5“性工能缺失”的解决方案,包括:

a) 性能:提升HTML5性能的手机端引擎,让侧滑菜单、下拉刷新等动态交互卡顿的问题得以解决;

b) 工具:HTML5开发IDE产品HBuilder, 超快的编程利器;

c) 能力:把40万原生API封装成JavaScript对象,以解决HTML5能力不足问题的Native.js技术;

d) 最接近原生体验的高性能框架:MUI框架,体积只有几十K,加载、运行远快于一般框架。

基于该方案开发的HTML5应用完全可以达到原生App的功能和体验。

HTML5定稿了,为什么原生App世界将被颠覆

  使用HBuilder开发HTML5应用

  英特尔公司发布了Crosswalk引擎,可以让Android 4.0-4.3的手机上的应用打包Chromium引擎而不是Android WebKit。毕竟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Android 4.0-4.3的手机,同时统一的webview也避免了兼容性的烦恼。

在专业方向上很多公司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触控的Cocos2d-html5、Egret runtime和Ludei CocoonJS强化了Canvas的表现,让HTML5游戏体验更好;UC、猎豹等手机浏览器都强化了音视频播放的表现。

不管是硬件升级、软件成熟,还是操作系统厂商策略变化,都在强力推动HTML5的爆发。

不过要注意,我说的HTML5爆发,不是指手机浏览器会替代桌面成为应用入口。有人说HTML5不好,因为用户讨厌打开浏览器输入URL的过程。我想说这种想法是对HTML5的片面理解。HTML5!=传统浏览器,虽然编程语言还是HTML、Javascript、CSS,但发行方式绝不是传统网站那么简单。HTML5应用的入口,反而很少是启动浏览器输入URL,它可以是存在于手机桌面的图标、也可以来自超级App(如微信朋友圈)、以及搜索引擎、应用市场、广告联盟。。。到处都是它的入口。它的入口,比原生App更多。

  五、原生App的颠覆

HTML5的“性工能”障碍得到解决,可以接近原生App的效果,所以它就可以替代原生App吗?很多人认为,即使HTML5会发展的比现在好,也将是与原生App各占一部分市场的格局,要求不高的长尾应用会使用HTML5,而主流应用仍是原生App的天下。

但我认为这样的想法很危险,就像Apple成立前,HP的高层告诉沃兹:谁会在家里摆一台电脑呢?未来HTML5肯定会颠覆原生App。“性工能”障碍的消除,只是HTML5的劣势被削弱,但劣势被消除后,它的优势就会大放异彩,HTML5的优势是什么?我们分别就开发者和最终用户来看。

  HTML5对开发者的7大优势

  跨平台:

在多屏年代,开发者的痛苦指数非常高,人人都期盼HTML5能扮演救星。多套代码、不同技术工种、业务逻辑同步,这是折磨人的过程。有点类似个人电脑早期世界,那个时候的每家电脑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开发者疲于做不同版本,其实DOS的盛行也很大程度是因为开发者实在没精力给其他电脑写程序。跨平台技术在早期大多因为性能问题夭折,但中后期硬件能力增强后又会占据主流,因为跨平台确实是刚需。

  快速迭代: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谁对用户的需求满足的更快,谁的试错成本更低,谁就拥有巨大的优势。互联网产品大多免费、且有网络效应,后入者抢夺用户的难度非常大。使用原生开发,从招聘、开发、上线各个环节的效率都慢一倍以上,而且参与的人越多,沟通效率往往拖慢不止一倍。

  持续交付: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原生应用上线Appstore,突然有一个大bug,只好连夜加班修复,然后静静等待2周或更长时间的Apple审核,这2个星期被用户的涂抹淹死,市场上一片差评,用户大量流失。等新应用被审核上线了,用户已经卸载了。但是,HTML5没有这些问题,你可以实时更新,有问题立即响应。

  大幅下降成本:

创业者融资并不容易,如何花钱更高效非常重要。如果你使用原生开发的App和竞争对手使用HTML5开发的App没什么区别,但你的开发成本高出一倍,我相信没有投资人会喜欢给你投钱。

  开源生态系统发达:

HTML5前端是开放的正反馈循环生态系统,大量的开源库可以使用,开发应用变得更轻松、更敏捷,当然这也体现在了快速迭代和成本下降上。不过更重要的是,这种开放的正反馈循环生态系统未来的生命力是比原生生态系统更强劲的。

  开放的数据交换:

HTML是以page为单元开放代码的,它无需专门开发SDK,只要不混淆,就能与其他应用交互数据。开发者可以让手机搜索引擎很容易检索到自己的数据, 也更容易通过跨应用协作来满足最终用户需求。

  更容易推广、更容易爆发:

导流入口多:HTML5应用导流非常容易,超级App(如微信朋友圈)、搜索引擎、应用市场、浏览器,到处都是HTML5的流量入口。而原生App的流量入口只有应用市场。聪明的HTML5开发者当然会玩转各种流量入口从而取得更强的优势。

流量大: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风靡一时《神经猫》,这个游戏如果放到Appstore,绝对没有那么多流量,超级App带来的流量,远大于原生应用市场。假如微信允许游戏在桌面创建快捷方式、假如游戏后续升级解决持续娱乐问题,未来不可想象。

导流效率高:除了入口多、流量大,导流效率高也不可忽视,谁都知道:页游和端游打同样的广告,广告变用户的转化率,页游远远高于端游。

可精准导流到二级页:我们都知道搜索引擎可以直接进入到

  HTML5对最终用户的3大优势

  大幅降低使用门槛

为什么流媒体会替代下载视频成为主流?为什么页游会如此火爆?只因用户太“懒”。让用户更方便的满足需求,有时效果好于更多的满足需求。

用户眼睛看到一个兴趣点,点击后,就应该立即开始满足用户需求。比如流媒体可以立即看,页游可以立即玩。而目前的原生应用市场,用户需要这样操作:选一个应用、等待下载、确认权限、等待安装,然后点击打开。这样糟糕的体验迟早要被颠覆。

不管是App、游戏还是音视频,未来都将即点即用。谁先满足用户这个需求,谁就制胜。

  实时更新、差量更新的优秀体验

HTML5应用可以绕开应用市场的限制进行自主实时更新,用户可以快速享受新服务。

而且这种更新完全可以是差量更新,比如某个HTML页面或某个js文件有问题,只更新这个几k的小文件就可以了,这比原生应用的更新体验好太多。

  跨应用的使用体验

目前手机应用切换是以桌面或任务管理器为中心的,但事实上这些中心很影响效率和体验。用户想出差三亚,先打开去哪App订票,然后切回桌面,再找到并打开天气App,搜索输入三亚,再切到桌面,找到并打开航旅纵横App,输入航班号值机,哦对了,航班号多少来着,再切到桌面,找到并打开去哪App看航班号,最后找到并打开租车App,输入租车地点,然后再切回桌面。。。

在原生应用体系下,用户只能这样。但在HTML5体系下,他不需要切回桌面,他可以在App间方便的直接跳来跳去,而不是使用一个一个孤岛App;他更不用重复录入数据,应用间可以方便的互相传递数据。

这种模式需要一点想象力,但未来迟早会来。

分析至此,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不管是站在最终用户角度、还是站在开发者角度,HTML5必将取代原生应用当前的位置。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颠覆。

  六、 还有什么会被改变?

HTML5的爆发,原生App开发生态系统的颠覆,是一场产业革命,很多角色都会受到影响,我们来预测一番。

  新型HTML5引擎战火将烧起

标准的HTML5引擎并不能解决HTML5的所有问题,拥有大流量入口的互联网巨头,莫不在思考内嵌更优秀的增强引擎。腾讯推出了X5浏览器引擎,就是看中这个机会。目前各路浏览器厂商、应用市场厂商、甚至rom厂商,都在努力整合更优质的浏览器引擎。假使微信内嵌的Webview可以运行更优秀的canvas游戏、假使360手机助手可以发行即点即用的HTML5应用并且能力体验与原生一致、假使小米rom内置更强大的webview使得所有HTML5应用在小米手机上运行的更流畅。。。

一个巨头开始行动,所有巨头都会闻风而动,没错,这场战役会是移动互联网世界的二次世界大战。

  应用发行市场将洗牌

由于超级App的巨大流量能轻易成为HTML5应用的入口,并且会形成大者更大的效应,传统的应用商店、甚至线下预装,这些流量不足和效率偏低的发行模式将被挤出市场主流。本身也是超级App的大流量应用商店,如果转型得当,也将以发行HTML5应用为主。

  广告和统计市场

原生的广告和统计SDK提供商会面临尬尴,Google、百度等基于网页的广告和统计服务会取得更大的优势。开发者不再需要打包SDK,引入一个Script即可。

  开源技术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更加流行

HTML的开放性造就了大量的开源产品,也反向促进了HTML的繁荣。在Github上有大量的JS框架,而原生的开源代码数量相比甚少。而未来移动互联网世界将因为开源而发展的更迅速,这里也同样存在类Github厂商的机遇。

  开发工具的变化

早期HTML只需要记事本写几个Tag,中期的HTML、JS、CSS比较复杂,需要更高级的文本编辑器,但HTML5到来后,它的代码量、复杂度、开发模型将与原生开发看齐,需要类似XCode、Eclipse等专业的IDE工具来解决开发、调试的问题。一些以会使用记事本写代码为荣的开发者,将面临思路转换甚至被更高效的开发者淘汰。

  性能分析调优

目前很多针对原生应用的性能分析调优工具或服务,未来也面临转型,HTML5应用的性能分析调优是另一个世界。

  混淆与产权保护

HTML5是开放代码的,好处也带来弊端,有些东西开发者希望暴露,但有些东西开发者希望保护。混淆技术就变得更有商业机会。PC Web上Gmail的混淆就做的不错。除了JS混淆,离线数据加密相信也有不少空间。

  安全厂商的新机会

HTML5的强大会引发很多安全问题,并且解决思路与原生不一样,业内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安全厂商领导者。

  七、 结语

写到结尾,感觉话题有点大了。其实未来如何发展是没人能准确预测的,变量非常多。但我想让用户和开发者都更方便的趋势是不会错的。

我在这里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但我希望我们能理智的分析,在争议中提炼真知,而不是未经思考或验证仅因为害怕被颠覆而无谓的乱喷。

也祝愿大家在HTML5的浪潮中,把握住机遇,享受下坐在风口当猪的感觉:)

 

创新APP帮到你满足春节需求

本周开始进入农历的腊月,这意味着春节长假已经近在眼前了。不管大家是要拖儿带女返乡过年、还是要和家人集体出游享受长假,估计都已经开始做起具体规划来了。这里提醒大家一下,在你的规划中,不妨考虑加入一些互联网的要素吧!要知道在这个移动互联“无所不能”的年代,无论你过年有着怎样的需求,总有一款APP是能够帮到你的哦!

  抢票回家不妨试试网易火车票

  春节回家购买火车票是很多人心中永远的痛,求爷爷告奶奶、通宵守在电脑前,最后常常还是要加价从“黄牛”那里才有可能买到票。今年春运,铁路部门实行新政,可以提前60天在网上订购火车票,但这似乎并没有缓解购票难的问题,反而加剧了抢票的难度。除了官方出品的12306手机客户端,不少应用开发商也推出了帮助消费者抢火车票的软件。

  网易火车票就是一款是由网易官方出品,集火车时刻表查询、余票查询、车次查询、票价查询等功能于一体,个性化定制抢票方案,全方位为用户提供购票、抢票服务的应用。在抢票流程与功能上,网易火车票与其他抢票软件大体相似,但它比较贴心的是多出了一个“余票不足时提交部分订单”开关选项,更适合“有票先走”的商务人士。在刷票速率上相对智能,无需用户手动选择,会自动识别当前网络环境进行速度切换,保证刷票速率的同时最大程度为用户节约流量。

  每年春节时,不少人都会感慨如果有辆车就好了,比如想要集体短途游但却搭不到车,全家人要走亲戚但交通是个麻烦,又或是一家老小回乡出了机场还要辗转各种交通工具的时候,确实是租辆车来自驾会方便许多。

  一嗨租车是国内最大的连锁租车服务提供商之一,目前已经在全国90多个城市开设了700多个服务网点,出租率、周转率等重要指标均位居行业前列。消费者可以在线租车、异地取车,有超过100种车型可供选择,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春节期间一嗨租车还在iOS客户端推出下单立减的优惠,更增经济实惠。

  春节期间消费者对于酒店的需求也相当大,不仅是出游人群,越来越多返乡过年的消费者,相比较和父母、亲戚“挤挤”,更愿意订酒店,住得更舒服些,因此各种酒店预订应用在需要装备起来。

  作为全球领先的在线旅行服务公司,携程旅行手机客户端提供国内110000余家酒店、客栈、酒店式公寓,海外430000余家酒店、民宿的在线预订服务,还提供快捷预订今夜抢拍酒店、手机专享价酒店、神秘酒店、特卖酒店、特色酒店、品牌酒店、精品酒店等。而且在1月底之前,所有iPhone和iPad用户登录携程旅行客户端,进入活动页面即可领取50元酒店优惠券。

  现在消费者过春节的观念也与传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比较守在家里团圆,越来越多人和合家出门旅行去。想点子容易,做旅游攻略难,常常是看了一圈游记和攻略之后,被大量的信息淹没了,难以找到能够解决自己实际需求的信息,行程计划还是一片空白,需要有能够帮助用户制定旅行计划的应用。

  去年上线的应用“出发吧”目前整合了行程安排、景点资讯、地图导航、备忘提醒、目的地天气、清单记账等功能,力图与用户的行程紧密结合,做到旅行信息一站式收纳,并可随时随地查阅调整。值得一提的是出发吧貌似整合了许多功能点,但其界面却简洁、清晰,推荐路线、主题旅行地、发现精彩、我的计划等板块,使用户能一目了然、便捷地上手使用。

点餐APP上演补贴肉搏战

“本来餐费是20元,因为有优惠活动减了10元,然后用微信在线支付,再减了8元,最后等于花了2块钱而已。”在五羊新村附近上学的学生小李饶有兴致地说着最近在外卖平台的订餐经历。这种疯狂的补贴正在饿了么、美团外卖、淘点点等外卖平台激烈上演。

  在这类打车软件的烧钱背后,外卖平台又迎来新一轮“炫富”时刻。在美团18日晚间正式确认获得新一轮高达7亿美元融资之时,饿了么获得了某互联网巨头数亿美元投资的消息又传得沸沸扬扬。面对南都记者的采访,饿了么不置可否,仅表示暂时还没有确切消息。

  “现在大家在培养用户的习惯,让用户产生粘性和需求之后,这些外卖平台才能进入到正常的盈利模式中。”艾瑞咨询集团餐饮O 2O分析师刘晓煜向南都记者表示。不过在刘晓旭看来,除了烧钱,这些外卖平台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对餐饮商户,都仍要下功夫做好粘性培养。

  烧钱大战:5折吃外卖

  和打车软件一样,伴随着背后投资方的热捧,这轮烧钱战一直未停歇。2013年12月,淘宝推出移动餐饮服务平台淘点点,背靠着土豪“阿里”,淘点点开始砸市场。返50%红包或者是第二单免费的补贴,阿里一出手外卖市场即一片腥风血雨。

  在去年5月份获得大众点评网8000万美元投资之后,去年8月份,“饿了么”联合分众传媒,在上海推出20万份免费午餐活动,每份20元,共计400万人民币。

  现在,找到了现金“奶牛”的外卖平台仍在狂烧钱,不过烧钱的重点除了“吸粉”之外,还延展到移动支付上来。

  以天河餐饮商圈为例,美团外卖和饿了么斗得难解难分。饿了么的补贴分为赠送红包和在线支付减餐费两种。南都记者尝试在72街点了两份餐,原价50元,其中一份套餐正在做原价25元,限时秒杀10元的优惠,订餐费共35元。另外选用微信支付,再减免10元,最终餐费仅25元,等于打了5折。

  而在这个商圈的多个餐饮门店,均在进行在线支付可减免餐费的优惠促销,比如购满29元减10元,满39元减14元,满49元减18元,满59元减21元,等于享受低于6.5折的优惠。

  美团在移动支付的补贴力度更厉害,首次用在线支付下单立减18元。如非首次下单,也可享受约6 .75折的优惠,比如满30减10元,满40减13元,满50减15元。

  不过相对于打车软件在一个城市“普天同庆”的补贴,外卖平台会针对不同的区域或商圈进行不同力度的补贴,更具针对性。

  一位天河商圈餐饮企业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不是平台上所有商家都会有补贴,不同商家获得补贴的力度也会不一样,而且不同的商圈是错开促销的,有些促销可能只做几天,有的则会做一两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O2O趋势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大潮下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冲击,会有非常多新的东西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产生。这让我开始思考传统企业需要什么,做品途网我们定位专注o2o,还没有一个词能比“O2O”更形象的表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这样一件事。

O2O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解释清楚,不同的人对O2O有不同的认识,我认同上海翼码公司万青总裁前面发言中所说的O2O即为线上线下融合。

中国手机上网比例已经超过PC上网比例,在全体网民中有超过80%的用户用手机上网。现在我们每人每天有多少时间花在手机上大家都很清楚,现在的小孩子还没认字就开始玩手机,手机已经在严重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大家在手机上干什么呢?聊天、玩游戏、交朋友、打电话、做生意……什么都做。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个通讯工具,它还是移动电脑、是移动钱包、是移动地图、是移动玩具、是移动图书、是移动店铺、是连接一切的移动网络上的重要触点。

O2O是什么?

我认为O2O就是在企业的每一个经营环节利用移动互联网经营用户,加深与用户的关系,以达到线下销售最大化。在这儿我强调线下销售的最大化,Onling to Offline 顾名思义就是强调线下的重要性,因为线下体验有其无可替代的特点,让用户可以同时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加深对品牌的认知,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和工具去把用户带到线下,尽一切可能让体验更加深入更加难忘,以达到最大程度地转化销售和占领用户心智的目的。

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当中,我个人认为传统企业的O2O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企业即媒体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

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或渠道,以前企业传递信息一般是通过外部渠道,如杂志,电视,收音机等。现在企业完全有条件成为最大的自媒体,有很多自有的渠道来传播信息,如论坛、微博、QQ空间、微信公众账号、百度直达号等。每一个自媒体可以用自己的渠道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我不认为传统的媒体就失去了他自身的作用,传统媒体不会被完全取代。企业作为一个自媒体,会跟传统的媒体形态紧密结合,企业表达自己意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传播品牌理念,而最终目的是卖产品。

在这方面,宜家坚持了很多年去打造自己的媒体产品,就是他们的那本目录册。但在过去,他们只能用投递的方式挨家挨户派发纸质的印刷品,现在,他们把这个做成了APP,并且用AR技术让它具备与用户互动的功能。除了介绍产品和品牌,企业的负责人还可以通过文章让用户知道自己个人对这个领域的专业理解,从而更多地获得用户的信任。

产品即关系

在目前物资非常丰富的时候,产品本身已经不重要,打造产品已经变的越来越容易。而用户则变成了中心。每卖出一个产品,商家收获的不仅仅是钱,而是用户。用户使用产品感觉好,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了这个客户,用户不是会员卡号码,是朋友关系,只有朋友会一直支持你。

如果用户感觉不好,虽然拿到钱但我们终将会失去这个客户,有些人会说,我们很重视客户关系,我们有建立CRM系统,但很多企业的CRM系统仅仅是记录了客户的基本信息,姓名、电话、出生年月日。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关系,朋友关系除了是一种感觉,还是可跟踪可衡量的记录。因为有了移动端,客户的各种行为更容易被记录,有了更多的数据对这种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因为销售产品,开始有了关系;因为经营关系,明白他到底要什么,这样后面的决策和经营都有了依据。

服务即营销

服务就是一种增加产品本身价值的体验,通过体验提升产品价值。服务行业比如餐饮,若订了一份菜,这份菜是产品,而怎么把这道菜呈现出来,是服务的过程。可口可乐是产品,可口可乐包装上面印的那些很好玩的词就是一种服务,给客户情感上的体验。这种服务的形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会变的更加多样化。移动终端让企业了解到客户不同的偏好,然后再去设计出更吸引客户的场景。即,用户个体偏好+移动中的场景=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综上所述,企业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PAD传递信息、深化关系、提供个性化服务来经营我们的用户,以达到线下交易最大化,最终让商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杜蕾斯精神无线移动电源“奇葩”APP

电池兄技术停滞不前,给电源小弟带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我们的需求也不再是充电那么单一,而是要兼具美观、实用,或者摆脱束缚的无线充电方式。

这款来自kickstarter的无线充电器英文名为QiPack,翻译成中文也就是标题中的“奇葩”,同时QiPack也是目前全球最薄的无线移动电源,颇具杜蕾斯精神呀!

纤薄的外观是给小造(trendmakers)的第一印象,设计上一方面借鉴了iPhone的风格,另一角度又有点锤子的范儿,这款黑色版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你会误以为是一部老罗锤子手机摆在面前。

QiPack三围尺寸为132×65×8.9mm,整体大小和下图的iPhone6相当,其中8.9m的厚度大家从和iPhone5s的对比中就能感受到,说它为全球最薄的无线移动电源毫不夸张。

电源前面板为玻璃材质,印有一个无线充电的LOGO,侧边及后面板是一体成型的金属材质边框,全部都经过抛光及打磨处理。同时采用了贴合手掌的切边倒角设计,使QiPack极具科技感。

充电时则需要配合专用的手机壳,这种特别定制的手机壳内部藏有薄薄的充电芯片,把手机放在“奇葩”上,缓缓电流便侵入你的爱机。

无论是从堪称工艺品的外观还是充电的性能上,QiPack都无可挑剔,但小造感觉它唯一的不足就是电池容量,仅为3000mAh,这在满大街都是上万毫安的移动电源面前可是逊色不少。

无线充电器的魅力就在于摆脱充电线,利用我们的碎片时间无时无刻为手机充电,“奇葩”QiPack吸引到你了嘛?

O2OAPP回归经营属性

2014年的餐饮行业,与其说是艰难中固守,更不如说是逆流中前行。对于所有餐饮企业而言,今年不仅是转型升级的一年,也是做品牌提升内在的关键性一年。在这一年中,虽然有不少企业在路途中跌倒,从此一蹶不振;但也有一批行业中的顶尖企业锐意前行,高歌猛进,标榜行业方向。

当餐饮行业辉煌时期的神话褪色,数年来,餐饮由暴利转为微利,企业的发展之路也开始由平坦大道走上了崎岖山道,这似乎标志着餐饮业逐渐陷入了发展困局。在今后3至5年内,餐饮的需求总量随着市场经济会迅速增加。巨大的市场空间是不少品牌大肆扩张的动力。这当然意味着餐饮市场的进一步洗牌,许多未能在新一轮市场洗牌的过程中站稳脚跟,没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品牌定位的企业将会被市场竞争和大环境给淘汰出局。

餐饮行业门店与其他相比,因为进入门槛低、可选择条件多等优点,也成为一般创业者的创业首选。自有资金不足是经营者没有胆量硬撑的关键。有的餐厅前期的各种费用过高,使很多人在店面开张后,手里基本没有资金支持,只能靠门店获利,而此时一旦客流与客单稀少,没有人会长时间硬撑下去,只能干巴巴地宣告创业失败。作为门店投资者,必须要清楚核算出门店的年度盈亏平衡点,包括房租、工资等投入成本,很多人梦想着短期内快速收回投资成本,这是不现实的想法,投资作为固定成本来说,要均摊到经营的年限内。

1.发展阶段步步紧靠

第一个阶段:1-3个月内,增大资金周转速度,培育大量顾客数。第二个阶段:4-8个月内,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是对重点菜品的调整。第三个阶段:9-12个月内,本阶段的工作重心是梳理顾客群体,整理重点顾客与普通顾客,建立有效的会员体系,并根据门店的顾客数量,增大与周边有互补性能店面的联合营销手段,扩大店面的盈利机会点。

2.有效化解成本结构

新开餐饮门店一定要知道,正确的经营不是每天要赚多少钱,而是要清楚地知道最重要的是如何活下去。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抛开每单必赚的思维,在新开业期间人气才是经营的第一位。作为餐饮门店经营者一定要明白,新开的门店赚钱不是重要的目的,而是如何使门店能有效地存活下去,加大店内服务质量、员工销售技巧的培训,以满足顾客的服务需要,度过六个月的适应期,在此期间大量培养惯性顾客,并将顾客黏性进行培育,有效分辨出重点顾客与普通顾客的价值供应量,为后期的大步发展做好准备。

3.把握好周边市场

任何品牌的建立都是时间的沉淀,餐饮品牌也不例外。餐饮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周边市场消费者对自己的扶持。任何一个餐饮品牌回头客的影响力都是不言而喻的。与其花大精力抢占别人的领土,不如把握好自己的主场。其不论是经营关系、社会资源都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自己的主场,餐饮企业必须把握。企业还需要压缩成本,建立有效的营销体制和绩效考核体制,才能促进各种制度在销售过程的有效性、适应性,企业的市场营销效益才能实现最大化。

4.精准营销传播

餐饮行业已经进入发展期,而营销的变革就是行业转型的重要一部分,因为差异化的信息化工具对餐饮行业的发展更具推动力。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应用让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商家看到了在品牌拓展、精准营销、品牌塑造、口碑传播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布局餐饮o2o阵地必将成为餐饮行业进入移动互联网创新营销的先锋力量,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手机客户端为整个行业有效的扩充营销渠道、降低宣传成本、迅速树立起了市场口碑,形成强大的市场领导力。

5.加快餐饮O2O布局

现阶段餐饮市场竞争激烈,面对大中型企业花样繁多的营销活动所带来的压力,许多新开门店对未来发展表现得踯躅不前。之所以有此困扰,是因为这些餐饮企业自身缺乏抵抗竞争的实力。所谓穷则思变,面对这些困扰,新开餐饮企业应努力拓宽消费者的获取渠道,减少房租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餐饮企业需要探寻新的营销模式、更加关注创新餐饮经营结构以控制成本。加快餐饮品牌经营结构的合理布局,特别是加快餐饮O2O的优势重构。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助餐厅来引领传统餐饮产业的转型调整,特别是通过创新来推动传统餐饮产业向价值链、产业链的高度优化转移。

现阶段,餐饮行业由于受到成本压力的影响以及品牌战的开启,餐饮行业已经不再是暴利时代,微利时代下的餐饮企业需通过升级谋求更远的发展,无论是品牌还是营销手段,都被提上了升级日程。餐饮行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但是对于中小餐饮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还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饮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快速发展,还需讲究策略。同样的市场机遇面前,机会是公平和均等的。所以餐饮企业能否超高速发展都无法背离宏观的整体环境,均是建立在市场容量的巨增的基础上。

餐饮行业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竞争,更为重要的是品牌竞争。广告战、商家资源争夺战成为餐饮O2O主旋律,大量的餐饮O2O服务企业在品牌包装、广告传播、渠道建设上投入的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通过品牌包装策划、广告轰炸、地面渠道建设加速人员推进将成就不少餐饮企业向信息化的超高速发展。

怎么让用户天天使用你的APP

应用商店中有数百万个app。每部智能手机平均安装41个app。人们每天所使用的app平均为8个。用户的下载不再意味着一款产品的成功,而只是漫长成功路上的一个节点而已。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教你怎么从上百万个app中脱颖而出,成为用户下载的41个app之一,但是如何成为人们每天使用的8个应用,却少有人谈及。 那么,怎样才能让用户天天使用你的产品呢?答案非常简单:找到一个触发器(Trigger) 。 1.触发器 假设你所在的社区周三统一清理垃圾,有一次你忘记了,但是周二晚上回家时你看到邻居们都把垃圾桶整齐的放在外面,你会立马想起来。你看到了一个触发器(其他人的垃圾桶),接下来你就会采取行动(倒垃圾)。 Charles Duhigg在他的著作《习惯的力量》中,解释了触发器的原理,以及它是如何塑造人类日常习惯的。Duhigg认为,几乎所有的触发器都可以归结为以下5类: ● 地理位置(Location); ● 时间(Time); ● 情绪状态(Emotional State); ● 其他人(Other People); ● 前一步行为(Immediately Preceding Action)。 一个触发器实际上就是一种提醒,最终会导致某种行动。 2.移动互联网的触发器 我们来看看这5类触发器会在移动互联网中会导致什么样的行动: ● 地理位置:“我到了一个新地点,我会打开foursquare找附近最好的咖啡馆。” ● 时间:“我要迟到了,我会用Lyft或Uber打车,而不坐公交地铁了。” ● 情绪状态:“我是个怀旧的人,所以我会用时光机应用Timehop看看往年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其他人:“别人都没在这,我得把这场景拍下来发到Snapchat上给他们看看。” ● 前一步行为:“我感觉很不舒服,我得上ZocDoc联系一下我的医生。” 3.触发器必须表达出明确的信息 你需要向你的用户解释清楚“你的服务解决什么样问题”,然后告诉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你的产品。 很多公司会用一句简单的宣传语表达使用场景,比如帮助用户征集好友意见的工具Seesaw在“当你需要观点时”使用(他人触发);Pocket的宣传语是 “当你看到一些内容想要稍后阅读时,把它放在Pocket中”(前一步行为触发);价格追踪网站Nifti的应用场景是“当你在网上看到喜欢的东西时。” (情绪状态触发)。 4.启动你的触发器 理想的情况是触发器能够自动启动。但是,很多初创公司的产品在试图改变人们的行为,这时,触发器就很难自己产生作用。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你来触发这个点。最常见的方法是推送通知。200个字符不长,但是分量很重(因为会推送到千千万万人的口袋里)。Foursquare之前的一个版本中添加了地理位置触发器,当你距离某人或某地不远时,会收到通知。 当你的一位朋友要去附近看演出时,WillCall就会使用“他人”触发器来通知你。Fab的目标并不是做日用品交易,但是他们以此起步,引入“时间触发器”,通过促销邮件,做成“精美设计”的在线交易平台。If This Then That(IFTTT) 让你自己建立触发器,差不多属于“前一步行动”类型的。成千上万的用户在平台上制作触发器供人们使用,他们管这个叫做制作“菜谱”(recipe)。 当然,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推送消息需要内容专注并保持与产品的相关性。用户收到信息时是高度警觉状态的,然而,很多公司却越来越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不断地打扰用户。 5.用触发器培养习惯 清晰的触发机制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是形成习惯。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是极具价值的,是培养终生用户的关键所在。 Duhigg在他的书中详细的阐释了习惯循环,很值得一读。接下来就举几个例子,来说明Uber和ZocDoc是如何改变数百万人的习惯的。这里用“触发器”(Trigger)来代替Duhigg原书中所用的“暗示”(cue)这个词,以保持本文的连贯性。 用户感觉不舒服(前一步行为触发器),他们习惯性地打开ZocDoc,身体好些后他们感到满足,下一次不舒服还会用ZocDoc。用户要迟到了(时间触发器),他习惯性地打开Uber应用,最终准时到达,下一次快迟到时还会用Uber。 6.利用触发器盈利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触发器的力量,作为习惯循环第一步的触发器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三方Push服务商Urban Airship能够帮助开发者获得更多的收益。去年,Facebook也开始拓展app安装广告,推出更有效的互动式app安装广告。Estimote Beacons则着力于“地理位置触发”,它可以通过蓝牙推送基于地理位置的通知,精确到一个特定的房间,这样推送的内容与用户的需求相关度极高。 当用户接近某个商场时会收到推送的通知,用户进入商场后收到最新促销信息,并通过室内定位相关的商品,最终用手机支付。 7.在移动互联网的混战中取得成功 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海域,有一种鱼叫引金鱼(Trigger fish),颜色非常艳丽,它的背部长了两根脊椎来抵御掠食者,保护自己。如果要启用第二根脊椎,另一个必须受到了压迫,这种压迫就是一种触发器。两根脊椎相辅相成。 当然,在移动互联网的混战中,你首先需要用户下载你的产品,并利用触发器的原理使产品的作用最大化。不管是在大海中,还是在应用商店里,触发机制是防范天敌和竞争对手的利器, 你默默无闻还是成为弄潮儿,完全取决于自己。

高端人群的O2O是小众生意?

创业者:王亮,YHOUSE悦会创始人及CEO,毕业于浙江大学,主修新闻学专业,电子商务第二学位。在创立YHOUSE悦会之前,王亮曾经投资和创立两家互联网公司、1家广告公司、1家儿童早教公司。

三、 创业三问

1、创业的初衷是什么?

答:解决高端服务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现在大多数的生活服务平台都是针对屌丝人群或者说中低端人群,不能满足高端人群的很多需求,无论PC端还是移动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大众点评等团购网站基本上都不支持大额类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类的消费需求不存在。

而另一方面,一些高端服务的场所或者活动也需要网络平台帮助其寻找精准的目标用户,而目前这一类平台还很少。

2、商业模式是什么?

答:广告(主要是一些高端、奢侈品)和佣金。

3、遇到的困难和瓶颈有哪些?

答:高端活动预订,意味着用户的使用频次不会特别高。但我们抓住用户的方法也不是让他(她)天天预订,而是通过社交方式提高其使用频率,他不是每天都要预订活动,但可以每天都看活动预告和玩家的分享、体验报告,因此我们不会只做一个活动预订的工具,还会是信息、社交的平台。

四、创业故事

对习惯了“降级论”“屌丝理论”的互联网行业来说,瞄准“高大上”阶层或许是个另类的角度。但王亮和他的团队就这么做了,而且对这一市场信心满满。

在王亮看来,互联网经济不能简单理解为“屌丝经济”,“以前被成为屌丝的那一群互联网人口,他们现在都在去屌丝化。当年的一批玩着PC起来的那批人,现在已经很多开始成为各个公司部门的主管以及更高级的企业家,或者是创业家。”

根据《福布斯》中文版的《2014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中国的大众富裕阶层(指个人可投资资产在60万元人民币至600万元人民币之间)人数预计在2014年将达到1401万人。而王亮预计,未来5年内,会有更多人成为大众富裕人群。

因此,在王亮眼中,互联网并非只能低端屌丝,能将富裕阶层服务好同样有市场。2012年5月,高端生活社区YHOUSE正式上线,以精英故事、高端生活资讯等信息聚合为主,通过各种线下体验活动,积累了最初的10万种子用户。

但从今年1月份开始,YHOUSE进行了一次重要转型:将重心放在移动端。PC端的投入几乎只占整体的10%左右。

目前,YHOUSE在移动端的主要产品是悦会App,定位是“高端体验预订平台”,涵盖五星酒店、厨师品鉴、鸡尾酒会、餐厅招待活动、时装秀、旅游、豪华车试驾等14万个产品的在线预订,其中有四分之一能平台内完成全额支付。在9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累积了137万用户。

除此之外,YHOUSE还有一个定位于社交图片分享的应用“Y+”,主要是一些高端活动玩家的图片分享,目标用户群更大。

非标准的、需要线下体验的活动,是悦会App主要定位的产品类型,米其林大厨、美酒活动、战斗机、坦克、越野车穿越沙漠的体验等等,“总之要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这样的定位,也意味着用户的预订频次不会特别高。通常情况下,一个用户一年进行几次旅行、几次品酒活动、买一辆车,就差不多了,这并不足以让用户每天打开App。但悦会App也没有打算让用户天天预订,其黏住用户的方法是提供资讯和社交等。“他可能不会三天两头去预订和体验,但是会看别人的分享,收藏、学习。”

在抓住这批“高富帅”用户之后,悦会怎样在商业模式上做文章?王亮告诉亿邦动力网,YHOUSE悦会目前的主要收入来自两方面,一是广告,二是佣金(通常在10%~15%之间)。据他透露,今年YHOUSE的年收入将达到1亿元左右。

目前,YHOUSE整个团队约70人,王亮预计明年会扩展到两三百人,覆盖15个城市的高端体验线上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