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APP帮到你满足春节需求

本周开始进入农历的腊月,这意味着春节长假已经近在眼前了。不管大家是要拖儿带女返乡过年、还是要和家人集体出游享受长假,估计都已经开始做起具体规划来了。这里提醒大家一下,在你的规划中,不妨考虑加入一些互联网的要素吧!要知道在这个移动互联“无所不能”的年代,无论你过年有着怎样的需求,总有一款APP是能够帮到你的哦!

  抢票回家不妨试试网易火车票

  春节回家购买火车票是很多人心中永远的痛,求爷爷告奶奶、通宵守在电脑前,最后常常还是要加价从“黄牛”那里才有可能买到票。今年春运,铁路部门实行新政,可以提前60天在网上订购火车票,但这似乎并没有缓解购票难的问题,反而加剧了抢票的难度。除了官方出品的12306手机客户端,不少应用开发商也推出了帮助消费者抢火车票的软件。

  网易火车票就是一款是由网易官方出品,集火车时刻表查询、余票查询、车次查询、票价查询等功能于一体,个性化定制抢票方案,全方位为用户提供购票、抢票服务的应用。在抢票流程与功能上,网易火车票与其他抢票软件大体相似,但它比较贴心的是多出了一个“余票不足时提交部分订单”开关选项,更适合“有票先走”的商务人士。在刷票速率上相对智能,无需用户手动选择,会自动识别当前网络环境进行速度切换,保证刷票速率的同时最大程度为用户节约流量。

  每年春节时,不少人都会感慨如果有辆车就好了,比如想要集体短途游但却搭不到车,全家人要走亲戚但交通是个麻烦,又或是一家老小回乡出了机场还要辗转各种交通工具的时候,确实是租辆车来自驾会方便许多。

  一嗨租车是国内最大的连锁租车服务提供商之一,目前已经在全国90多个城市开设了700多个服务网点,出租率、周转率等重要指标均位居行业前列。消费者可以在线租车、异地取车,有超过100种车型可供选择,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春节期间一嗨租车还在iOS客户端推出下单立减的优惠,更增经济实惠。

  春节期间消费者对于酒店的需求也相当大,不仅是出游人群,越来越多返乡过年的消费者,相比较和父母、亲戚“挤挤”,更愿意订酒店,住得更舒服些,因此各种酒店预订应用在需要装备起来。

  作为全球领先的在线旅行服务公司,携程旅行手机客户端提供国内110000余家酒店、客栈、酒店式公寓,海外430000余家酒店、民宿的在线预订服务,还提供快捷预订今夜抢拍酒店、手机专享价酒店、神秘酒店、特卖酒店、特色酒店、品牌酒店、精品酒店等。而且在1月底之前,所有iPhone和iPad用户登录携程旅行客户端,进入活动页面即可领取50元酒店优惠券。

  现在消费者过春节的观念也与传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比较守在家里团圆,越来越多人和合家出门旅行去。想点子容易,做旅游攻略难,常常是看了一圈游记和攻略之后,被大量的信息淹没了,难以找到能够解决自己实际需求的信息,行程计划还是一片空白,需要有能够帮助用户制定旅行计划的应用。

  去年上线的应用“出发吧”目前整合了行程安排、景点资讯、地图导航、备忘提醒、目的地天气、清单记账等功能,力图与用户的行程紧密结合,做到旅行信息一站式收纳,并可随时随地查阅调整。值得一提的是出发吧貌似整合了许多功能点,但其界面却简洁、清晰,推荐路线、主题旅行地、发现精彩、我的计划等板块,使用户能一目了然、便捷地上手使用。

智能家居APP爆发,谁能引领潮流?

2014年初,谷歌收购了“iPod之父”托尼·法代尔创办的智能家居公司Nest Labs.Nest的主打产品是智能温控器,这对于拥有独立小楼的美国家庭来说,或许是必备产品。但在住高楼住公寓且有暖气和空调的中国市场来说,却未必适用。在智能家居爆发之际,中国市场也会有自己的Nest,什么产品可以引领中国智能家居潮流,成为很多智能家居关注者共有的疑问。在国内智能家居产品市场上,什么企业会成为Nest Labs一样引领智能家居潮流的领头羊?

在中国当前的智能家居市场上,已经有一大批国内互联网公司,先后探索出了机顶盒、路由器、Wi-Fi插座甚至智能开关等智能家居产品。但直至如今,整个市场还没有一家拥有较大的规模。之所以难以实现市场规模化的成绩,进而代表他们身处品类带动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和他们的产品应用场景与应用频率还不够高有着很大关系。

与之相比,近期备受智能家居行业热议的家用监控摄像头,在应用频次上或许更有优势。谷歌全资收购Nest之后,又于6月收购了亚马逊销量第一的家居摄像头Dropcam.从巨头布局动态、到家用摄像头易用性、拓展性和交互频率上看,家居的安全的确是用户最关注的领域之一,被互联网化的家用摄像头切入智能家居市场,也是智能家居厂商非常正确的一个选择。智能家居的进一步爆发,需要出现引领潮流的品类,家用监控摄像头是否有能力承担这一艰巨的任务呢?

互联网化的摄像头,应用场景大大增多

家用监控摄像头的使用场景,比其它智能家居产品更贴近生活。从最简单的场景看,我们可以给自己家安装各种智能产品,让我们享受更为方便的生活,但是相同的产品如果是为父母服务的话,效果却可能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监控摄像头不仅可以替随时操心家中财物和人员的安全,还可以让父母通过摄像头进行视频对话和留言,甚至在急病等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直接了解现场情况,多元化的应用场景让家居摄像头的产品黏性不断提升,整体的应用频次也得以上升,这使摄像头这类产品有连接其它智能家居产品的基础条件。

从这个核心的基础条件出发,只要用户愿意经常使用,以基础条件为中心增加摄像头的应用场景并不是难事。但和智能插座、路由器等智能家居产品对比,传统插座、路由器的应用场景本身就不及摄像头,智能插座、智能路由器在智能家居时代,可以扩展除插座和路由器之外的其他功能,由于在功能的感知会发生一定偏差,摄像头作为图像纪录、家庭监控的工具,其在扩展应用场景上就要比智能插座和智能路由器更有优势。

安全:互联网摄像头引领潮流的敲门砖

当摄像头作为安全防范设施的时候,摄像头要比其他智能产品具备更高的用户交互等级。要注意,这里的高等级并不是指高频率,而是能够双向交互并对用户决策产生影响。举个例子,家中被盗这样的事情肯定不是常发生的事情,但为了防备万一,用户会很自然地需要地保持让系统长期处于运行状态,并随时有通道可以收到意外提醒。也就是说,当摄像头充当安全监控工具之时,其与用户关于安全主题的交互要比智能插座、智能路由器更为频繁,纵然身处家居之外也会拥有比插座、路由器更高的使用频次。

在未来的智能家居生活中,机顶盒、路由器以及电源插座都有可能成为智能家居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包含路由器、插座这些产品在内的很多智能家居硬件,仅仅只有当用户需要的时候才得以被使用,不需要的时候就只能处于关闭、停止状态,无法向摄像头所牵动的监控安全系统一样,让产品与用户能够保持高频次双向交互,这让智能家居界的安全设备将拥有“长期运行”的优质生存环境。在渠道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掌控可以影响用户的通道才是布局之核心,720P高清、Wi-Fi一键设置、视频自动上传云端、实时对讲、硬件人体感应、红外夜视等附加功能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构建用户满意的通道。

监控摄像头这个可以整合视频和语音的安防家居设备,如果这个品类成功掌控了用户最关注的通道,那么他们就能对整个智能家居系统产生核心影响力,从而引领整个智能家居的发展,安全也就将真正成为了互联网摄像头引领潮流的敲门砖。

智能家居爆发,谁才能引领潮流?

要引领智能家居的发展潮流,除了产品要能说话之外,家用摄像头这个品类还需要证明自己的市场能力可以引领潮流。

在当前众多智能硬件创业者中,百度、小米、360这些将未来赌在智能硬件上的互联网厂商,已经先后推出了小批量测试的家居监控摄像头产品。如果将摄像头的目标定位在引领潮流之上,擅长软件和交互的互联网企业推出硬件产品时,或许需要更强的技术沉淀,稳步前进。

和战无不胜的互联网企业发展史有些差异的是,如今互联网公司在硬件领域被迫放慢了扩张的步伐,这主要是源于:在智能家居这个新硬件领域,互联网公司直接挑战的各大品类的地头蛇们,将比以往更加强大,如果互联网公司的玩法不因为对手的变化而做出改变,其在于传统厂商的对抗中的优势将难以快速扩大,真正可以实现产品市场规模化发展,引领潮流的或许还是传统企业。

当前的互联网摄像头市场中并不只有互联网企业,一大批已经在安防市场扎根多年的技术企业,实力强大。如IMS全球视频监控企业第一位、国内最大的安防公司海康威视,旗下的萤石家用摄像头C2S,产品节奏抢在了小米、360等还在小批量测试的互联网公司之前,在智能硬件发展潮中显得不可思议。

互联网企业最擅长便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运营模式。在智能家居领域,如果继续上演硬件赔钱、广告攒钱的老套路,要挑战已经建立较强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行业老玩家,恐怕是个很大的问题。从产品、渠道、技术上的突破,或许才是互联网厂商要挑战传统厂商的方向。

不可否认的是,从硬件进军互联网的企业,在用户互动、粉丝经济、用户体验上起初可能并不完善,但其多年的研发沉淀会让其产品成为竞争的最大优势。随着传统硬件厂商们以开放的姿态,选择合适的互联网合作伙伴,他们在粉丝经济、用户互动上的劣势也将不断优化,最终配合其在产品功能、产品技术上的优势,得以提升其综合的产品竞争优势。但对于从互联网进军硬件的企业来说,硬件基因的缺失非常致命。智能家居的很多创意,需要通过能够交付用户使用的产品才能实现,如果没有较大的生产量将很难压低成本,追求大批量生产又与快速改进功能相违背。近期话题不断的罗永浩正是因为设计出一部还不错的手机,却因为生产线和供应链的原因始终无法供货,难以按照预期就大举进入市场,错失良机,甚至最终陷入被迫降价的困境。类似的麻烦是所有初入硬件领域的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

互联网摄像头所具备的产品条件,让这个品类有机会引领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对于智能家居市场来说,虽然当前概念化的产品试水很多,但真正的竞争尚未开始。无论是谷歌收购的Nest Labs,还是Nest后续收购的Dropcam,都只能说他们掀起了智能家居发展的势头,面向家庭的庞大市场并没有真正启动。

智能家居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只有好用的产品不断催生用户的消费需求,才可以充分享受市场增长的红利。至于这个硬件为王的领域谁才可以引领潮流,究竟是从互联网进军硬件的公司,还是从硬件进军互联网的公司,或许都不是最重要的,市场的发展会令双方的技术优势不断融合,合作与收购也会越来越多。

最终,靠产品说话的谷歌式硅谷创新风格,将会成为引领智能家居市场的主流驱动力。

智能家居APP:快步走在成熟路上

互联网厂商与传统家电厂商的抱团游戏,从来没有玩的如此紧张激烈过。

小米投资美的刚刚过了一个月,一直把小米当做假想敌的魅族也迅速的与海尔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考虑到海尔手机目前还在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状态中而魅族也断无送艺术下乡的可能性,那么双方合作的目的就很清晰了:智能家居。魅族有手机更有情怀缺的是家电产品线,海尔纵横“黑电白电”两条道三十年唯独手机一直没做起来,双方实在是互补的水到渠成,搭配在一起那就是完整的一套智能家居控制解决方案哪……

如果说2013年是智能手机大爆发之年的话,那么2014年被称作智能家居年则毫无争议:在这一年中,Google收购了NEST,Apple推出了HomeKit智能家庭平台,Samsung等大厂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一时间智能家居在国际上这个词大热,频频见诸于各科技媒体,国内的智能家居企业也不甘寂寞,同时搭上智能硬件大潮,像智能插座、智能摄像头等小智能家居硬件更是层出不穷……难道说智能家居行业真的到了爆发的时候了?

相对于部分人持续唱黑智能家居产品或行业来说,我们的态度可以用一个外交词汇来回应,那就是“谨慎乐观”,毕竟智能家居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走到了用户认知、技术成熟度、产业环境都已经非常清晰的节点上,对于有志于在智能家居行业有所作为的企业该是加大投入跑马圈地的时候了,分析原因如下:

首先,对于智能家居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用户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智能家居这个概念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提出,虽然当时人们对于智能家居而言更多的直接感受来自于科幻影视作品中的描绘,但智能家居历史上标志性事件-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为自己花费巨资将豪宅打造成智能家庭,使得更多的人们意识到智能家庭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科幻产品而是已经一步步的接近我们身边。虽然影视作品对于智能家居的描绘中带来了一些类似于隔空取物、瞬间移动等在现阶段还近似于幻想的想法,但同时也将语音指令、远程控制以及双向视频通话等在技术评估上具有可实现性的场景介绍给观众并同样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这些科幻电影的受众-少年儿童的成长以及知识层面上的丰富,对于智能家居的概念就形成了自然而然的认可。

其次,相关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在规模生产上有了可实现性。上文中提到的比尔盖茨豪宅虽然已经切切实实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在当时这座豪宅所使用的大部分技术还不属于成熟技术,这种强扭不甜的瓜的做法也造成了比尔盖茨为了智能化而付出了六千万美元的昂贵代价,如果我们回顾这座豪宅所带来的几个体验,例如访客识别、无线摄像头追踪等等,会发现想要提供这些解决方案的技术成本已经大大降低:现在一部普通配置的智能手机在人像识别方面已经能够提供不错的用户体验,而无线摄像头的成本已经能够降到200元人民币以内,获得这些提供智能家居核心功能体验的部件成本的大大降低意味着智能家居产品已经为在普通消费者中普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最后,智能家居的相关产业已经蓬勃发展,短板已经逐渐被补齐。智能家居行业之前未能够加速发展,行业环境的迟缓起到了重要的阻碍作用:想要让自己的家庭智能起来,只能在房屋装修之前做好充分的计划准备,由于产品的不规范性导致在装修时潜伏了大量的麻烦,不光在装修的时候要打桩埋线甚至定制某些配件,后期维修保养更是艰难。就以智能家居的重要一环-设备控制而言,不同的智能家居产品都需要自己的无线甚至有线遥控器,在完成整体家庭装修后会发现家中多了一大堆的遥控终端,不仅不好管理而且使用相当复杂;而在相关产业发展成熟后,智能家居产品的安装不仅变得更加简单,在控制方式上也以手机为中心,采用“无线+手机App”的形式不但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的研发制造成本,对于用户体验的提升也非常明显,而想要实现这样的方式,也是和智能手机行业离不开的,正是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才解决了之前智能家居控制的老大难问题。

对于智能家居行业而言,今天的红火只是行业走向正规发展的开始,要达到“爆发”可能还需要3-5年的时间,但是我们毫不怀疑,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与技术的高度整合,智能家居行业成熟的速度,已经是越来越快了。

点餐APP上演补贴肉搏战

“本来餐费是20元,因为有优惠活动减了10元,然后用微信在线支付,再减了8元,最后等于花了2块钱而已。”在五羊新村附近上学的学生小李饶有兴致地说着最近在外卖平台的订餐经历。这种疯狂的补贴正在饿了么、美团外卖、淘点点等外卖平台激烈上演。

  在这类打车软件的烧钱背后,外卖平台又迎来新一轮“炫富”时刻。在美团18日晚间正式确认获得新一轮高达7亿美元融资之时,饿了么获得了某互联网巨头数亿美元投资的消息又传得沸沸扬扬。面对南都记者的采访,饿了么不置可否,仅表示暂时还没有确切消息。

  “现在大家在培养用户的习惯,让用户产生粘性和需求之后,这些外卖平台才能进入到正常的盈利模式中。”艾瑞咨询集团餐饮O 2O分析师刘晓煜向南都记者表示。不过在刘晓旭看来,除了烧钱,这些外卖平台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对餐饮商户,都仍要下功夫做好粘性培养。

  烧钱大战:5折吃外卖

  和打车软件一样,伴随着背后投资方的热捧,这轮烧钱战一直未停歇。2013年12月,淘宝推出移动餐饮服务平台淘点点,背靠着土豪“阿里”,淘点点开始砸市场。返50%红包或者是第二单免费的补贴,阿里一出手外卖市场即一片腥风血雨。

  在去年5月份获得大众点评网8000万美元投资之后,去年8月份,“饿了么”联合分众传媒,在上海推出20万份免费午餐活动,每份20元,共计400万人民币。

  现在,找到了现金“奶牛”的外卖平台仍在狂烧钱,不过烧钱的重点除了“吸粉”之外,还延展到移动支付上来。

  以天河餐饮商圈为例,美团外卖和饿了么斗得难解难分。饿了么的补贴分为赠送红包和在线支付减餐费两种。南都记者尝试在72街点了两份餐,原价50元,其中一份套餐正在做原价25元,限时秒杀10元的优惠,订餐费共35元。另外选用微信支付,再减免10元,最终餐费仅25元,等于打了5折。

  而在这个商圈的多个餐饮门店,均在进行在线支付可减免餐费的优惠促销,比如购满29元减10元,满39元减14元,满49元减18元,满59元减21元,等于享受低于6.5折的优惠。

  美团在移动支付的补贴力度更厉害,首次用在线支付下单立减18元。如非首次下单,也可享受约6 .75折的优惠,比如满30减10元,满40减13元,满50减15元。

  不过相对于打车软件在一个城市“普天同庆”的补贴,外卖平台会针对不同的区域或商圈进行不同力度的补贴,更具针对性。

  一位天河商圈餐饮企业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不是平台上所有商家都会有补贴,不同商家获得补贴的力度也会不一样,而且不同的商圈是错开促销的,有些促销可能只做几天,有的则会做一两周。”

移动互联网APP搅动汽车后市场

车蚂蚁、卡拉丁、有壹手、A车站、捷驶星、好快省,这些玩家在2014年纷纷进入汽车后市场,开发app为消费者服务,也遇到了一些相同又不同的机遇、竞争和挑战。

“车蚂蚁未来要成为像阿里一样伟大的公司。”车蚂蚁创始人李立恒说出这句话时,他面对的不是趋之若鹜的“粉丝”(虽然他很有范儿),而是几十位将信将疑的汽修店老板或员工。

那天是11月18日,李立恒第一次在这些人面前亮相。虽然这些人已经多多少少知道车蚂蚁是一家可以为汽修店带来订单的互联网公司,但眼下他们还很难彼此理解。“现在中国有九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你们懂他们吗?”他把问题一个个抛向听众,仿佛很享受这种有些布道式的氛围,还时不时地打个响指。

虽然从来没有开过快修店,但并不妨碍李立恒在结束阿里十年的职业生涯后,转身跳进了汽车后市场这个汪洋大海。在他看来,缺乏信任,不透明,服务差,效率低下……这些令人挠头的所谓行业“痛点”,不正是互联网自我证明的绝佳机会吗?

事实上,投身其中的创业者们本能地有种即将发现新大陆的冲动。光是下面这一串数字就能让人心跳加速:2013年,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元,这还只是在汽车保有量1.3亿辆、平均车龄仅4年左右的前提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和平均车龄的增加,预计未来十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万亿-5万亿。

在庞大的“蛋糕”面前,他们不怎么把财大气粗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放在眼里——尽管在过去十年,后者在后市场扮演着既得利益者的角色。在颠覆者看来,汽车经销商集团更像是其重塑市场格局的绊脚石。

即便是上汽集团也在10月份宣布A车站正式上线,开始以开直营快修店的方式切入汽车后市场。这让外界捕捉到一个极为刺激的信号,就是整车厂商也跳出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冲在了第一线。

这个群体的共同之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有人希望突破规模和品牌的魔咒,成为美国NAPA那样年营收高达几十亿美元的行业巨头。NAPA是美国最大的汽车维修网络和最大的独立汽车配件经销商。也有人以阿里巴巴为榜样,希望站在互联网的制高点由上而下地改造早已问题重重的汽车后市场乱象。还有人在互联网基因方面没什么亮点,但早已在后市场领域耕耘多年,以吨位论,堪称“航空母舰”。

若干有风向标意义的文件出台,也增强了颠覆者的信心。

2014年9月,国家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利好消息不少,比如2015年起,所有上市新车必须公开维修技术资料,以及允许授权配件经销企业向终端用户转售原厂配件。这意味着之前让创业公司头痛的车辆技术数据和配件来源这两大难题,解决起来将变得容易。

此外,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在2014年10月失约后,也将在2015年1月正式开闸。这意味着之前保险公司跟4S店之间绑定的利益格局将被打破,车主在选择服务时的自主权也会随之增强。

还有比现在更好的时间点吗?

线上狂欢

今年4月,卡拉丁董事长季成在一次论坛上看到的数据更加坚定了他对公司的发展信心。数据显示,九成以上的车主常规维修保养至少半年一次,五成以上至少三个月一次。随着车龄的增加,非4S店将会越来越受青睐。在1-3年车龄的车主中,约三分之二是在4S店保养。而当车龄增加到5-10年后,这一比例不到10%。

卡拉丁就属于“非4S店”中的一员。汽车后市场服务种类多样,但卡拉丁只选择了保养这个环节,为车主提供机油三氯保养、更换防癌滤芯的服务,而且是以上门的形式。

在2012年选择这个业务领域切入后市场的时候,季成接触过的所有人都不看好。但卡拉丁用两年的时间把所有的工具微型化,技师只要五分钟就能把所有工具塞到捷达、POLO甚至奥拓的后备厢,并且把所有服务上门流程标准化,做成一个手册。季成的想法是,做标准化才能复制,才能做成大事。

季成本人在保险行业待过20年,早期的卡拉丁更像一家服务公司,通过电话预约服务,人工下单,主要面对的也是过去的保险和熟人客户,以及一些集团客户。

2013年5月,季成第一次使用e代驾服务,很受触动。“e代驾是我看到的第一个通过互联网应用改变人们生活的和行业形态的公司。”他回忆道。

2013年的七八月份,季成开始重组公司,增加移动互联网基因。公司创始团队中增加了两名成员,其中贾继平是季成1999年就认识的朋友,在商业拓展和投融资上都很熟,而申华章则被称为加州理工男,“互联网技术和产品感觉特别好”。

这一年的8月8日,公司正式改名“卡拉丁”,成为一家以移动互联网为手段的汽车服务公司。之前公司给客户下单前,需要跟配件厂商等各方面联系,报价就需要二十分钟,现在客户自己在网上可以直接下单,操作只要一分钟。公司的后台系统则向顺丰和京东学习,每个技师的手机上也会安装一个APP,可以跟踪工作进度和查看订单情况,类似于顺丰快递员工手持的“巴枪”。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效率极高而且没有店面租金等固定成本,保养技师的工作收入成倍增加。季成算过一笔账,每台车辆的保养用时平均45分钟,加上路途30分钟,一个订单的用时为75分钟。以每天八小时工作制计算,除了吃饭半小时,一名技师一天可以接六单。卡拉丁每单给员工提成30块钱,再加上基本工资,技师的月工资可以达到6000-8000元。

现在,季成可以说上门保养也已经像e代驾一样,成为一种新的服务品类。这个品类也吸引了其他创业者的眼球,比如e保养、易捷卡等。

有壹手创始人周槟是季成在联想之星CEO特训班的同学,前者也在尝试通过互联网手段来让钣喷快修业务变得“轻”起来,车主通过手机操作就可以解决车身钣喷的一系列问题。

“(这个领域的投资)非常热。”季成说,一家创业公司被十几家VC/PE猛烈追逐的报道时有出现,季成也有跟若干波投资人谈到深夜的经历。

在这种趋势下,创业公司对有互联网背景的人的渴求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几乎成了每家创业公司的“标配”。

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某创业公司就正准备从BAT引进一位互联网背景的合伙人。不过现状让创始人有些心情复杂。

“挖疯了,”他叹了口气说,“现在从BAT随便出来一个人,哪怕他就是一个产品经理,跟你谈都希望是合伙人,自我预期太高了。

微商:电商的未来?

2014年电商领域有个非常火的现象,就是微店崛起。2014年1月1日,口袋的微店平台正式上线,如今已经出现了十几家规模较大的微店平台,就连电商巨头京东也加入了微店大战。

在老冀看来,所有开微店的商家当然都可以称作“微商”。那么,到底都是哪些人在开微店?微商与现在的淘宝店主都有哪些区别?带着这些疑问,老冀在12月28日参加了口袋组织的微店商学院北京站交流活动。

这也是微店商学院召开的第二次大型线下交流活动,第一站在杭州,第二站移师北京。在此之前有1000多人报名参加这次活动,为了方便微商们做更深入的交流,最后筛选了200人。

当天,有三位微商代表做了现场分享。

第一位微商代表是20岁的周周,她目前是北京工商大学的大二学生。她前不久做了自己的第一家微店,收获了自己的第一笔订单,并在20天内赚到了1万元的纯利润。
周周做微店是一个偶然的原因,她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电子商务比赛,她用一套天猫店铺的设计方案获得了复决赛的门票。接下来的比赛就不只是设计店铺那么简单了,必须是实际销量最高的才能拿到冠军。天猫的入驻门槛太高,淘宝的流量成本太高,周周只好注册了一家微店“草本美妆”,卖化妆品。

据说周周拿到产品设计图的时候心都碎了,厂商给的图片实在是太Low了!幸好周周学的就是广告设计,她自己一张张地把图抠出来,自己做文案。一开始周周就是利用不上课的业务时间,做文案、发展用户、做推广、进货发货全都一个人包了。后来实在忙不过来,她召集了12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微商小团队。

怎么将客单价做到826元这么高?周周讲了自己的一些心得。她将“四件套“化妆品进行捆绑销售,每件单独卖288元,捆在一起打九折只卖259.2元。最早的用户怎么积累?周周将化妆品送给同学尤其是美女同学试用,然后让她们秀朋友圈。周周还通过口袋购物发红包,分享红包成交后给提成,这样就发展了一批促销员。此外,周周还广泛拜访学校周围的企业,发展集团客户。

虽然还只是一名大二学生,周周讲起自己的微商经验俨然老手:借助热点话题,与周围超市做联合推广,给老客户打回访电话,通过“朋友圈助手”撰写温馨的促销文案……老冀不仅要感叹,如今的90后真不简单!

第二个上台做分享的微商代表是满爸。

满爸在广电设备行业工作多年,今年9月23日开始做微商,他开的微店叫做“凤果香”,专门卖山东老家的红富士苹果。最近一个月,满爸的微店完成了将近10万元的销售额,比前两个月的3倍还多。

能够看出来,满爸是个挺会总结经验的人,老冀把他总结出来的八点经验称为“满爸八式”:

第一式: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第二式:宣传产品的知识点

第三式:收集分享来自朋友(消费者)的体验、感受和反馈

第四式:展示产品出产的全过程,引导用户参与其中,讨论并提出建议

第五式:搜集分享产品的权威佐证

第六式:收集分享产品的使用场景

第七式:把产品与热点话题相关联

第八式:做节日活动

这“八式”看起来朴实无华,却都非常管用。

第三位上台的微商是老搜。老搜过去是搞广告的,后来放弃了这种“非人”的生活,开始创业。他做的是典型的O2O模式,卖的产品是手工布艺布偶,通过召集用户到咖啡馆一起来制作手工布艺的,完成销售闭环。

腾讯微众银行今日低调上线移动APP端是业务重点

 在12月16日完成工商注册后,腾讯微众银行官网在28日低调上线。

  考拉君登陆微众银行官网体验,整个页面非常简洁,在“微众银行”四个大字下,打着“科技、普惠、连接”的宣传语,除此之外只有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后出现的是微众银行的H5广告帖,以及招聘信息。

  从微众官网目前的设置来看,印证了微众在业务方向上的两点信息。一是目标客户的定位,即善用互联网的屌丝人群;二是从上线开始就更注重移动端,未来微众的业务操作预计也是以移动端为主,PC端可能只起到对移动端的导流作用。

  从12月12日拿到银监会的开业批复,到今天的正式上线,微众在2014年末进展神速,最终成为第一家上线的互联网银行。

  除了互联网银行的创新在,微众受到广泛关注的另一原因是其背景,第一大股东是腾讯,持股比例30%。另两大股东分别为百业源和立业集团。另外一家获得获批筹建的具备互联网基因的民营银行是阿里系的浙江网商银行,至今尚未获得开业批复。

http://it.sohu.com/20141228/n407342500.shtml it.sohu.com true 搜狐IT 台风口的考拉 http://it.sohu.com/20141228/n407342500.shtml report 660 搜狐IT文/杨舒芳在12月16日完成工商注册后,腾讯微众银行官网在28日低调上线。考拉君登陆微众银行官网体验,整个页面非常简洁,在“微众银行”四个大字下,打着“

那些亏钱的生鲜电商 APP

上个月,当我的一位前同事在微信朋友圈晒照片,告诉大家他开始创业在网上卖橙子的时候,我想,生鲜电商从此要告别“蓝海”了吧。

  这不,12月27日,国内最大的大卖场——大润发旗下B2C电商飞牛网运行近一年后,开始在上海推出生鲜商品。

  今日资本创始人、知名投资人徐新认为,生鲜领域O2O领域是能出一个巨头的。在我看来,飞牛网就具备成为这样一个巨头的潜力,对于国内目前大大小小的数十家生鲜电商来说,又一强敌来到。

  

不计利润要流量

  在大润发做了十几年生鲜采购的吴卫明,在飞牛网决定上线生鲜商品后,他和团队成员从每家生鲜网站购买每种商品来进行研究,并因此决定不销售运输中一定会出现问题的葡萄。

  大润发董事长、飞牛网执行董事黄明端告诉笔者,生鲜产品一向是大润发的强项,但是出于配送上的一些担忧,最初他还不敢在网上做生鲜。可是,在看过几家生鲜电商的仓库之后,他立刻决定,以最快的速度上线生鲜产品,吸引更多顾客解决流量难题,而且对成为中国最大的生鲜电商这件事充满信心。

  在他们看来,由于300家门店的支撑,除了富有经验的生鲜采购团队外,电商仓库就在实体门店旁边,线上平台当日没有销售掉的生鲜商品,可以立刻拿到实体店去清仓处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销售商品的新鲜度,同时也节约了很多成本,是其他纯电商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除了新鲜和安全的保证外,还要以最快速度送到顾客手中。飞牛生鲜商品在上海地区承诺半日达,上午11点前下单,下午5点客户就能收到货。同时,每单生鲜货物免费借用顾客一个保鲜箱,冷藏时间可以达到16小时,彻底解决买家收到生鲜品后的保鲜携带问题。

  

生鲜电商投资年

  75岁的褚时健靠着种橙子,一年盈利3000万元的故事时刻告诉我们,卖水果是可以赚大钱的。我知道的一个水果经销商,只是凭借向卖场销售猕猴桃这一单品,一年就净赚几千万元。所以,你不难理解,生鲜电商为什么成了众多商家砸钱争夺的高地。

  从未来看,2014年,也许是生鲜电商的投资元年。以褚橙而名噪天下的本来生活网宣称1月拿到了新的融资;3月,号称国内最大的鲜果网购品牌天天果园宣布完成由锴明投资领投的新一轮数千万美元的融资,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也参与了此轮融资;5月,鼎鼎大名的亚马逊在上海宣布入股垂直生鲜电商平台美味七七,投资金额达两千万美元,帮助美味七七从上海开始拓展全国市场;8月,中粮集团旗下繁荣我买网宣布获得B轮融资1亿美元,IDG资本领投,是其历年来在电商行业的最大投资。A轮领投的赛富基金追投,加上A轮所投的3700万美元,我买网创下国内食品电商包括生鲜电商领域的融资之最。有小道消息说,2005年就已创立的易果网已经获得阿里的投资,嗯,这个消息没有求证到,反正,大家知道各路资本都开始投资生鲜电商就对啦。

  不止是上面提到的这些垂直电商,京东、1号店、苏宁易购,几乎每一家综合性电商都陆续上马生鲜业务,连做快递的顺丰、做视频网站的乐视也都玩起“跨界”,纷纷开辟生鲜电商战线。

  

亏本的生鲜电商

  只是,理想虽然美好,但总有坚持不下来的时候。

  你看,国内一批最早进入生鲜领域的垂直电商,目前都没有取得突破性发展。2009年创立的沱沱工社,今年12月刚宣布进入上海,6年时间投入上亿元资金,没有实现盈利;2013年1月初,由于融资困难,生鲜电商优菜网宣布转让;同样在2009年底投入运营的菜管家,2013年获得光明集团注资,到目前仍是亏本。往近点来说,生鲜巨头永辉超市上线的生鲜电商网站“半边天”运营不足两个月就夭折。连本来生活网今年都传出了资金链可能断裂的消息。

  为什么都亏本?业内人士告诉笔者,生鲜商品最注重新鲜和安全,配送上的高成本和高损耗,是赢利的最大困境。和标准化商品不同,水果、蔬菜等生鲜商品,没有经验的人都很难分出好坏,所以挑拣无法靠机器必须人工逐一选择。从仓储到运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冷链配送,一个环节没注意好,商品质量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你如果没注意,把这些有问题的商品送给了顾客,那么好,花几百块流量成本好不容易吸引来的顾客,就这么流失了。谁能解决好这些问题,谁才能挖到生鲜的金矿。

  “每一家现在的做法都不是为了赢利,是为了赢得顾客。”黄明端称,“现在不算利润,将来才有利润。”

互联网巨头抢滩在线教育APP

 面对未来日趋激烈的中国培训教育市场的竞争,互联网巨头不约而同地看好在线教育的市场。近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TV事业部与全球领先的在线英语教育机构VIPABC达成战略合作,VIPABC将在电视大屏上推出“客厅英语教室”,并优先提供新服务课程与用户优惠。今后天猫魔盒以及海尔阿里电视等千万家庭用户可以在沙发上开启英语学习。

  同日,教育科技企业好未来也宣布已经向中国科学技术及教育互联网公司果壳互动注资1500万美元现金,购得其少数股东权益。好未来将借助果壳MOOC学院平台链接中国和世界的优质教育资源,最终加速对旗下在线教育业务的拓展创新。此外,在业务领域,果壳网集合了以大学生为主的科技爱好者,可以与学而思中小学数理化业务实现年龄层互补,帮助好未来完善更高层级的教育领域。

移动互联网APP将成银行主战场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集团近日发布的《2014商业银行互联网化报告》指出,受用户需求以及市场竞争压力推动,银行业的互联网化将是大势所趋,未来,互联网甚至将成为商业银行争夺用户的主战场。

  报告指出,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用户网上使用银行服务的场景越来越多,促使银行推出多元化、全方位的网络业务。另一方面,P2P(网络个人借贷)、基金电商以及民营银行的发展都对传统的银行业务带来竞争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必须探索网络业务满足用户需求,应对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