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话题持续升温。早在去年年底,虎嗅曾揭底“黑车”借助打车APP“专车化”, 差不多同一时间,Uber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加速在华专车业务。而随着滴滴、快的宣布合并,出租车火拼告于段落,将精力放在专车业务上。
并在5月22日高调宣布,补贴10亿元推出“滴滴快车”业务,但是虎嗅曾撰文指出,快车业务实质是将专车业务入驻门槛降低,变成“全民专车”,并为滴滴快的此后开通的拼车、顺风车业务获取车源。
如此一来,必然会激化社会矛盾,出现两个极端,正如文章所料的极端之一。6月10日下午,广州专车司机遭到“钓鱼执法”后,上升为专车司机与交管部门群体冲突事件。两天后的12日22时许,在杭州市教工路和余杭塘路出现同样的情况。而就在昨日,15日中午时分,在汉阳钟家村一带,武汉运管部门联合当地民警,对抗专车司机反“钓鱼执法”的暴动。
专车同行竞争加剧,社会矛盾激化
短短一周之内,出现三起专车司机与交管人员暴力冲突事件,且事态一次比一次严峻。
也就在上周,Uber CEO特拉维斯・卡拉尼克在致投资者的一封题为《成功的Uber在中国》的邮件中表示,“Uber日订单已经逼近100万,今年计划向中国投资70亿元人民币(约合11亿美元),来进行业务扩张。”
作为回应,昨日(6月15日)传出消息称,滴滴快的计划融资至少15亿美元,以便在中国市场对抗Uber。更早一周,还传言易到用车被携程收购,但随后携程方面回应只是战略投资,是易道少数股东。
专车竞争企业资本战、公关战,互相厮杀的同时,给传统出租车行业带来了生存危机,间接导致了地方交管部门与专车司机剑拔弩张的局面。
如何化解这种专车带来的社会矛盾?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扮演何种角色,值得探讨。
避免不了讨论“专车”是否是“黑车”?
所谓“黑车”,是指没有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办理任何相关手续、没有领取营运牌证而以有偿服务实施非法运营的车辆。
现在的“专车”是采取“四方协议”形式加盟:打车平台先将私家车挂靠在租赁公司名下,再通过一家劳务派遣公司聘用车主,从而签订一份由软件平台、汽车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司机共同签订的“四方协议”。
黑车不受监管,没有公开透明、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标准,而专车虽然没有在交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但挂靠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受到一定的约束,且同一专车平台,价格、服务标准是统一、透明的。
因此,黑车与专车不可完全等同,专车这一产物正好钻了当前法律法规的漏洞,而交管部门以当地《汽车租赁管理办法》为依据,像打压黑车一样制裁专车。
专车在不同地方受到不一样的交管“待遇”
当然对待专车,各地交管部门的态也存在差异。
举个例子。在今年的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向各界人大代表们力挺“滴滴专车”。随后由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四大出租汽车企业和“滴滴打车”三方共同参与创建了“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并于6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这下你知道,为何滴滴快的补贴10亿元,在全国12个城市推出周一免费坐快车活动的名单中没有上海了吧?就是任性,不需要!
所以,滴滴快的CEO程维会理直气壮地说,“在两年多时间里,我们与各地政府都有探讨,上海是最开明的。”
不过“滴滴快车全民体验月”,在开始两个周一后就主动对外宣布终止,其官方给出的原因是“某些@#%*#~……原因(肯定和钱无关)”,也就是宣布取消周一免费做快车的补贴活动前两天(6月2日),北京市交委约谈了“滴滴专车”平台负责人,明确指出“滴滴专车”及“滴滴快车”业务,使用私家车和租赁车配备驾驶员,从事按照乘客意愿提供运输服务并按里程和时间收费的客运服务,违反了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所以,什么说的“某些原因”懂了吧?
各地接二连三的地方专车司机与交管部门的冲突足以证明,他们与北京市交管部门对待专车的态度一致。虎嗅也从北京的滴滴快车司机那边了解到,他们接单载客能够持续,是因为有打车平台的承若,若因被交管部门抓到非法运营,罚单可由打车平台报销。
政府“招安”打车平台是否可行?
显而易见,面对打车市场的乱象浮现,政府不会袖手旁观。那么政府如何参与到打车“共享经济”中来。第三家颇具代表性的是广州市交委。据《南方日报》报道,今年5月,在广州市交委查处了Uber 的广州分公司之后,将会推出一个由广州市交委牵头搭建的约租车平台――“如约”。
与滴滴快的、Uber同为打车软件,不一样的是“如约”平台上的约租车则是经过审核、拥有许可牌照的运营车辆。据了解,去年底广州市交委组织了听证会,计划投放 2950 辆约租车。1 月份完成招投标,结果显示,2950 辆约租车指标全部由广州交通、白云、广骏、丽新 4 家国有出租车公司中标。
说白了,广州市交委的做法就是“排除异己,自立门户”,不看功能,“如约”最终成为一个移动打车版的12306体系,缺乏互联网产品与技术背景的官办打车平台,用户真的会如约而至?除了技术、产品能力的考验,运营能力也需要有所保障。
但不是所有的地方政府具备自造“如约”的能力,也不是一个”如约“能打通全国打车市场,更不是每个地方有再造”如约”的必要。一、二线城市,本身打车市场供不应求,打车难是用户痛点,所以有打车平台壮大的“土壤”。而三、五线城市,打车市场供给相对均衡,更多的是需要借助用打车平台改善,出租车行业服务质量和打车效率。
不管在哪,政府在打车市场的主导地位是不可改变的。由各地政府指定的出租车公司发放牌照、组织营运,打车平台介入后,将私家车带入专车化市场运作,本质上挑战着政府的行政垄断地位,只要专车一天没有运营牌照,就会背上“黑车”名义一天。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妨设想政府还会呈新的“收编”方式:
第一种,政府给打车平台发放出租车运营牌照,赋予打车平台与出租车公司一样组织运营的职能。而这样的做的前提是,打车平台需要提供车辆,不吸收外来车辆,其性质也与受份子钱的出租车公司并无二致。打车平台需要卖车,开支会增加,模式会变重,没有实现“共享”闲余车辆的目的。
第二种,政府将现有的出租车牌照统一收回,根据市场供给情况调配,发放新的牌照。但如果是有偿收回,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而如果对自行购买出租车牌照的司机而言,牌照升值的溢价得不到补偿,他们也不会交出。因此,理想的重新洗牌方式,几乎不可能。
专车问题只是打车平台搅局传统打车市场的一个缩影,即便目前没有明确的“收编”方式,但未来通过牌照规范、纳税规范的方式介入打车平台,要比“钓鱼执法”直接打压的方式见效好。可以肯定的是专车问题,宜疏不宜堵。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