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 Hyperlapse 后,今天 Instagram 又带来了一款工具类的 app――Layout。
启动 Layout 后,用户需要先打开照片库选择照片,然后选择和调整拼图方式,支持对照片进行镜像和反转处理,此外,Layout 还能够识别人脸照片,自动进行居中。
当然,为了适应 Instagram,Layout 所有样式都是方形照片,恐怕是尺寸太局促了,Layout 没有再提供相框的选择。
此外,Layout 还提供了 Photo Booth 功能,用户可以连续快速拍摄 4 张自拍照,进行组合。保存后,用户可以将照片分享至 Instagram、Facebook。
践行这套分拆产品策略最极致的莫过于 Line,围绕通讯软件本身,Line 打造了一个囊括几十 app 的集群:照片处理的 Line camera、贺卡应用 Line card、涂鸦软件 Line Brush……涵盖了通信、数字内容、游戏、工具和媒体及其它类别需求,这些小应用之间各司其职彼此独立,又各自与 Line 核心通讯产生关联,为 Line 衍生价值,增强用户黏性,从而形成一个放射状的生态圈。
一款应用究竟应该是成为海纳百川无所不包的“超级应用”还是应该成为单一功能着眼细分的应用?当两年后我们再次抛出这个问题,曾经肯定的答案或许并不适用于今天。
两年前,我们认为,PC 互联网时代,应用更多被贴上“工具箱”的属性,而用户群相对也更专业化――应用功能的多寡几乎决定了应用的成败,因此我们能看到诸如 Photoshop 这样高度集成化的大型应用,但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用户群走向大众化,应用的工具属性也在走向弱化――没有用户希望在触屏上费尽周折地调用一个功能。因此,轻量级、“小而美”的应用更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生存逻辑。
但是,App Store 生态过份繁荣的背后是红海的竞争环境,如今,开发者要从近 150 万款应用中突出重围如同中彩票一般艰难,即便是 Facebook 这样明星公司也无法捧起一个 Poke 和 Slingshot。
在国内,用户数首屈一指的微信在此前出人意料地推出了一个名叫“微信电话本”的 app,将此前集成在应用中的通话功能分拆为一个 app,时隔几个月这款 app 也快无人问津了。
这是一个新的矛盾:在寸土寸金的手机屏幕上,用户凭什么为你多驻留一个只有一种功能的 app?即便留下了,它被遗忘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个应用还是一群应用?对于 Facebook 和 Instagram 这样的公司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新的问题。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