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洪科技渠道合作副总经理王桐:低门槛商业智能化发展

 

10月23-24日,由艾瑞咨询集团主办的“2014上海艾瑞互联网营销峰会”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隆重举办。作为艾瑞年度高峰会议的第三站,2014上海艾瑞互联网营销峰会延续了此前北京、深圳两场峰会“守正出奇・融合创新”的主题,以“营销”作为切入点,邀请诸多行业内的重量级嘉宾分享营销案例与心得,探讨互联网营销的变革与创新,为新经济时代下的互联网营销模式把脉。

  以下是永洪科技渠道合作副总经理王桐接受艾瑞网专访实录:

主持人:您好,欢迎参加艾瑞上海峰会。其实我们知道永洪科技突破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成为目前国内比较领先的可视化数据分析企业。而对于很多国内企业来说,大数据尚且停留在概念层面,您认为,这类企业应该如何转变思路?

王桐:很多的传统企业还像你刚才说的处在一个等待的阶段,因为过去我们做数据分析的成本太高,无论是金钱的成本还是投入到学习的成本,还是中间花的人力时间的成本,这些都非常高。这就造成了很多传统企业不敢尝试去做这么一个事情的局面。以前我们迭代试错的成本实际上是比较高昂的,我们现在在想有没有一个更好的方式,让广大企业都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非常快速的进入到数据分析的过程当中,体会到数据给他们带来的价值。永洪做的事情就是把数据分析的门槛和迭代周期的成本不断的降低,低到以前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才能让更多企业在大数据时代当中一起参与进来。

  主持人:你刚刚说降低成本,你是说从一个很基础的层面来进入,如何进入有没有什么好的分享?

王桐:降低成本并不是单单降低费用的成本而是学习的成本,时间的成本,人力成本都要降低,很多企业在做分析的时候,一开开始就是想做一个大而全非常完善的分析,但是这样的一个分析,比如我想看哪些指标,想看哪些数据的报告,实际上很难在一起的时候就由客户或者自己想清楚,就会造成他们不断的梳理需求,不断去做咨询调研,但是这个事情一直无法启动。现在提供互联网迭代式的做法,就是我不管大而全的东西是什么,我直接开始先做起来,我想到几个指标我先开始把这几个数据算出来,然后每天看着,随着数据用户量不断的上涨,自然就会产生更多的想法,那我可能就会想切换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指标去看,找到这些问题的原因,自然就会丰富和完善我分析的过程,这样很快就能够启动起来,并且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去完善我们分析的过程。

主持人:从技术层面来说,您认为永洪的产品跟一些同类型的产品相比有哪些优势呢?

王桐:我们做数据分析或者做商业智能BI这个领域里面,从第三方的咨询机构已经把它分成了传统BI跟新一代敏捷的BI,传统的BI,像ICP的BO等属于传统的BI,新一代的比如永洪、国外的Tableau等等这是敏捷的BI。这两者有两点区别,第一点区别过去用传统BI做数据分析的过程非常复杂,会造成一个局面,业务人员只能去提分析需求,具体在系统里面的操作,建模,做各种复杂的东西都只能由技术人员去完成,节会造成有分析需求的业务人员跟有能力执行分析过程的技术人员是两个不同的人,中间要反复沟通协作才能让这个过程进行下去。所以发现业务人员想看一个数据,经常要以周或者月为单位才能够得到这个结果。敏捷BI把中间一些复杂的环节埋藏在背后,让业务人员也能够通过简单的点击和拖拽的操作,在没有技术背景的情况之下,自己自服务的完成分析的过程,现在用敏捷BI做分析可能不是以周和月为单位,而是以小时,分钟,以天为单位,这样更好的满足企业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第二,在现在越来越大数据量的情况之下,用传统BI去做几百万级数量分析的时候,它的速度和性能都会非常慢,可能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才能算出计算的结果。敏捷BI在日益成熟的大数据计算新的架构支撑之下,比如我们就可以做到,不管你是百万级甚至百亿级的数据,都能够在秒级的时间之内得到你想要的结果,敏捷BI会比以前传统BI有几十倍到上百倍性能的提升,主要是这两点的区别。

主持人:您也提到了敏捷BI,永洪是基于自身什么样的优势完成这样一套产品?

王桐:以后永洪的核心团队包括我们的CEO本身都是技术人员出身,核心的研发骨干以前都是在国外一些知名的做BI的外企公司做研发出身,所以BI和大数据两个领域里面都有了十几年的经验积累,我们知道传统BI的缺陷在哪里,以及知道怎么改进,当我们出来成立一家自己国内本土化公司,致力于服务本土化企业,重新做一个敏捷型BI的时候,我们会在这方面有很深厚的技术积累,让我们非常快速的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刚才提到我们跟国外的Tableau可能都是属于同得的敏捷BI,但是对于Tableau来讲,它更强调的是处理它BI展现,分析的部分,我们除了在这部分也有我们自己的产品外,在底层我们还有一个大数据计算的数据即视的产品,这是国外的Tableau产品所不具备的。我们会发现,虽然同为敏捷BI,Tableau可能更应对于百万及以下数据量计算的场景,但是我们横跨小数据、大数据,横跨百万到百亿级的数据都能够实现妙级的计算,这也得益于核心骨干过去十几年的技术积累。

主持人:永洪是针对国内的企业做服务的,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选择自己开发一些后台产品,而不是选择第三方公司,对于这样的做法您有什么看法?

王桐:这是一个思路的问题,不管是自己开发还是购买第三方的工具或者软件,其实最终我们考虑的方式是,哪种方式对我们来讲投入产出比最高,更适合于我企业业务的发展,根据这些因素的不同,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选择。实际上,我们现在也有50%以上的客户是互联网的客户,可能是广告类的,电商类的企业或者是其他类的企业,无论他们是用自己开发的方式还是用传统BI的方式,它的建设成本,维护成本跟使用起来的复杂度,满足需求的周期都不如敏捷BI的工具,所以他们也会欣然的去接受一个更好的工具帮助他提供十倍以上的数据化运营的效率,所以现在也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使用我们的工具提升它数据化运营的水平。

主持人:您个人认为在商业智能化方面,未来还有什么发展的潜力?

王桐:技术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从高端的,只有专业人员才会使用的高门槛的形式,不断往下去下沉,最后变成一般的大众用户,都可以很容易上手和使用的产品。对于BI来讲,以前大家一提到数据分析,首先想到的是这是技术人员或者是数据科学家能做的事情,而不是一个普通的用户都能够自己去完成的事情。但是现在每个人都有数据分析的需求,所以BI发展很重要的趋势就是把使用的门槛不断的降低,让更多的人都能够参与数据分析的过程当中,让一个企业不是只有那十个研发人员才能做出数据分析,而是你一百个运营人员,业务人员,市场人员都能够去做数据分析,在你的企业里面,或者在整个商业社会里面,人人都是数据分析师,这是我们希望通过敏捷BI所能够达到的效果。

主持人:接下来永洪在产业布局方面有什么策略?

王桐:现在主要做两个大的部分,一个部分是做前端的数据分析,展现的产品,那就是我们敏捷BI的产品。另外一部分,当客户数据量比较大的场景之下,比如电运营商,银行这些企业,它的数据量非常大,我们有后台MPP数据提示的产品,用分布式的计算,合列存储的方式,去满足它秒级计算这种性能的相应。在之后,我们会把挖掘和统计分析给它进行无缝的整合,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技术领域里面,数据分析,统计分析跟数据挖掘还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我想做一些预测,想利用一些专业性的模型算法做我数据分析的时候,我要用另外的工具。我们明年一季度或者是明年上半年可能会做到的一个事情是把这些成熟的,挖掘的工具,把它内嵌到自己敏捷BI里面,无论我们是做统计分析还是做高级的数据挖掘,都可以通过点击和拖拽完成操作,并且非常迅速的以图片化的方式去做一个展现。

北京app开发公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