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统计,豆瓣此前已经分别发布了豆瓣阅读、豆瓣小组、豆瓣电影等13款独立APP,每一款都是针对某项细分功能推出。2014年8月,豆瓣开始内测一款名为“豆瓣”的APP,功能涵盖豆瓣的所有主要类服务。详情查看钛媒体此前文章《“豆瓣”APP内测:从各自为战转为集团作战?》,之后至今豆瓣还在阿北的带领下,寻求新的移动新生。
截至2月1日,超过2万名用户参与了豆瓣的反馈调查,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详细的颇具典型性的豆瓣用户的数据样本来分析豆瓣的移动化策略得与失以及这家公司未来的可能性。钛媒体记者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类整理:



也就是说,在这个2万多人的调查样本中,60%以上的用户使用豆瓣的主要场景依然集中在网站上,尽管自去年起豆瓣就已经明显已经加快了移动化推进的节奏,但传统用户到移动端用户的转化并不理想。
让我们再看看其他几家公司的情况。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大众点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7亿,手机移动端流量占比已超过80%,移动端用户数超过1.8亿;至2014年美团用户总数超过2亿,在460亿元的交易额中,移动端占比超过90%。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各大平台竞相追逐的潮流,创业公司已然如此,其他如狼似虎的大公司在上面的投入和取得的成绩当然自不必言。不过,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豆瓣的移动化步伐现在走得相当蹇滞。
移动端用户量的弱势之外,用户在“豆瓣”App 上的使用习惯亦颇有值得玩味的地方。

然而,讽刺的地方在于,用户可以在网站上方便地购买电影票和图书,但是,在“豆瓣”App 上,用户只能标记电影却无法购买电影票,豆瓣主动在自己的应用上舍弃了这个用户使用最频繁的功能里里最具有商业潜力和前景的延伸环节。一位内容生产商不久前告诉我,比起豆瓣、时光的评价和推广,他们现在更关心的是格瓦拉、美团等平台的宣传和评分,因为用户往往是在后者网站上真正产生消费行为的。
关注和创建豆列并不是目前“豆瓣”App 用户的主要使用习惯。
但是,无论在网站还是移动端,豆瓣最近一直通过改版乃至将其推至首屏的手段来强调和突出“豆列”,试图通过这种信息聚合的方式来增加信息的内涵和丰富度从而更好地利用用户数据。可是,在豆瓣内容和微博、微信等的同质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受制于整个平台的封闭性,豆瓣本身的信息传播途径和方式又无法取得像微博等一样的效果,用户真得会如豆瓣预设得那样热忱地去参与内容的贡献和再组织吗?


尽管80%以上的用户会保持每周至少打开一次的使用频率,但问题却在于,打开 App 之后,用户究竟能从中得到什么?满足怎样的需求?
不能买电影票,和淘宝结合起来的能够购物的“东西”隐藏在豆列之中并且无法进行搜索,“关注”友邻功能也被隐藏在二级菜单中……如果 App 无法解决用户这些现实生活切实需求的话,如果 App 不能够提供媲美网站的功能和体验的话,那么又如何推动用户向移动端的转化呢?而这样的短板又进一步限制了豆瓣在移动化和商业化的作为。

但是,这些都并没有帮助豆瓣在商业上逐渐走向成熟和繁荣,尽管面临移动端的蹉跎、功能和商业模式之间的缺失以及 UGC 自身发展等不少困境,但这家让人尊敬的互联网公司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步奏。但,残酷的是,世界留给豆瓣的时间并没有它想象得那么多了。
如今,在豆瓣推出措施要求用户必须登录才能查看内容之后,我们仿佛看到了它亦步亦趋地走上了人人网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