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全球APP最赚钱TOP30榜:10部来自中国

10月,移动应用市场又发生了些许变化,全球App Store及Google Play综合收入TOP30排行榜中,共10部app来自中国发行商,比9月份多出两部。入榜的非手游类应用共有三部:快手、爱奇艺、腾讯视频,其中快手在中国应用市场进步明显,由9月份第16位上升至10月的第六位;腾讯视频仅凭来自中国iOS收入,两年来首次打入全球综合月收入前15强。

10月全球APP最赚钱TOP30榜

从全球范围来看,今年10月期间,全球App Store和Google Play商店综合收入最大的30部移动应用产品中,24部为手游作品,占总数的80%。与上月入榜的26款手游相比,数量稍有减少,但主宰位置依旧。

打入全球前30强的中国开发app一共有10部,比上月多出两部。其中,共三部非手游类app入榜10月全球TOP30,比9月多出了两部:快手和爱奇艺。这两部应用相对上月排名进步尤其突出:快手在9月期间排名全球综合收入仅64位,10月已经上升至第29位;而爱奇艺从9月的第45名上升到了上月的第30名。

而作为9月份唯一一部入榜的中国非手游类应用腾讯视频,不但在10月期间继续保持全球TOP30的位置,而且纵观过去两年,腾讯视频今年10月期间更是首次打入全球App Store加Google Play综合月收入前15强。

七款入榜的中国手游作品中,两款来自中国手游巨作仅凭中国地区iOS收入打入全球前五强:《王者荣耀》与《梦幻西游》。这是今年初以来中国app占据全球综合月收入TOP5数量最多的一个月。而全球排名前四的app均为手游,也与9月前四强相同。

与其全美表现相似,Playrix新作《梦幻家园》上月期间排名全球综合收入第10位。考虑到上线以来,美国玩家在《梦幻家园》里花销占比最高,其接下来几个月的排名趋势如何,我们还需进一步观察。

 

原生 App与Web App该怎么区分?

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基于原生环境的移动端开发方兴未艾。同时,Web开发者也不甘寂寞。基于移动端浏览器开发可自适应多屏幕的Web应用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各类已有网站迅速被移动化了。此时的Web开发者和移动端原生开发者泾渭分明,各自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辛勤搬砖。一个弄网站,一个弄App。

App开发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但有时令人困惑的地方。应该选哪个类型的应用程序没有明确的答案。你的选择将取决于你的技能、预算和时间要求,还有对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的理解。

当我们开始考虑开发App的时候,要考虑一堆技术成本。iOS和Android有什么区别?原生App、WebApp到底是什么?更重要的,哪个才是最适合你以及你的App?今天亿点时代就帮助大家弄清楚原生与WEB之间的区别。

基本概念

Web App是基于浏览器存在的,用户必须通过浏览器访问,不需要下载安装,实现了跨平台,也就是说不用像原生App那样做两个版本,版本也统一,不需要去下载更新。

原生App是需要去应用商城或者其他的地方下载安装包,安装后才能使用,每一次更新都需要用户主动去操作,而且版本众多,需要去维护旧的版本。

开发方面

原生App

a. 每一种移动操作系统都需要独立的开发项目;

b. 每种平台都需要独立的开发语言。Java(Android), Objective-C(iOS)以及Visual C++(Windows Mobile)等等;

c. 需要使用各自的软件开发包,开发工具以及各自的控件。

移动Web App

d. 因为运行在移动设备的浏览器上,所以只需要一个开发项目;

e. 这种应用可以使用HTML5,CSS3 以及JavaScript以及服务器端语言来完成(PHP,Ruby on Rails,Python);

f. 这里可没有标准的SDK,基本任意选择别忘了有一些跨平台的开发工具,比如PhoneGap, Sencha Touch 2,Appcan以及Appcelerator Titanium等等。

版本控制

移动Web App

g. 所有的用户都是用同样的版本。

原生App

h. 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是否更新软件版本,所以会出现不同用户同时使用不同版本的情况。

优势

原生App

i. 比移动Web App运行快;

j. 一些商店与应用市场会帮助用户寻找原生App;

k. 官方应用市场的应用审核流程会保证让用户得到高质量以及安全的App;

l. 官方会发布很多开发工具或者人工支持来帮助你的开发。

移动Web App

m. 跨平台开发;

n. 用户不需要去卖场来下载安装App;

o. 任何时候都可以发布App,因为根本不需要官方卖场的审核。

缺陷

原生App

p. 开发成本高,尤其是当需要多种移动设备来测试时;

q. 因为是不同的开发语言,所以开发,维护成本也高;

r. 因为用户使用的App版本不同,所以你维护起来很困难;

s. 官方应用市场审核流程复杂且慢,会严重影响你的发布进程。

移动Web App

t. 无法使用很多移动硬件设备的独特功能;

u. 要同时支持多种移动设备的浏览器让开发维护的成本也不低;

v. 如果用户使用更多的新型浏览器,那问题就更不好处理了;

w. 对于用户来说,这种App很难被用户发现。

在“互联网+”时代,出版机构开发APP迎难而上

近年来,出版机构开发APP已成为其进军新媒体的重点攻坚领域。今年6月上线的《新华字典》APP,就因为收费查字和40元的定价引发热议。相比注册便捷的微信、微博,APP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都比较高。出版机构投资APP项目也就比较谨慎。但实际上找到可靠的盈利模式并实现收支平衡的APP并不多。很多APP上线的时候轰轰烈烈,几年后就无疾而终了。这些出版机构APP项目的经验或教训有很多共通之处,值得深入研究。

数字出版转型 APP成风潮

APP是出版机构进军新媒体的“两微一端”中的客户端,而且在这“两微一端”中投入大,运营难度也高。相比微信、微博,开发APP有其特定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出版业数字转型的大势所趋。例如,近日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其募集资金到位后,将投入12个项目,其中至少6个项目涉及APP或以APP作为主要平台。

出版机构的数字出版转型选择APP作为载体,有很多考量因素。首先,在PC端网站逐渐被移动端取代的今日,APP的功能更全面,可以将PC网站的大部分内容搬到移动端。这符合习惯于PC端的用户需求,也便于出版机构内容的积累。APP是移动端较能“撑门面”的运营模式,也是较能代表一家出版机构的移动客户端。

其次,APP可以更方便地实现电子书的销售和展示,尤其是有声书、多媒体形态的电子书。对于纸书销售,可展示的图书远远多于微信售书的方式。而且读者查阅、找书更方便。因此,很多APP选择销售纸书和电子书:中华书局、爱花城(花城出版社)等APP销售本社图书;而咪咕中信书店、中版书城等APP从诞生之日起就定位为综合售书平台,销售多家出版社的图书。

再次,APP可以作为线上社区,实现编辑与读者、作者之间的互动,便于组织各种线上和线下活动,从活动中获得收益。

此外,APP还可以实现在线辞典(例如《新华字典》)、游戏(例如少儿社的一些产品)、专利注册和申请(例如专利通)、导游导览(例如掌上故宫)等功能,而这些功能都有盈利可能。可以说,有了智能手机,尤其有了APP之后,游戏机、电子辞典等硬件设备将会逐渐消失,这实际上降低了出版机构进入数字出版领域的技术门槛。

虽然APP有以上这些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出版机构开发APP,相对于微信、微博来说难度更大。一个图文并茂的APP可能有100兆以上,而且需要登录注册等手续,所以一般适用于经常使用的用户人群。偶尔使用的用户,不会下载APP。这就需要出版机构经常更新,有较大的人力、物力支持,其后期的维护投入远远大于微信公众号的投入。

更无奈的是,目前在线市场盗版现象并没有杜绝,如《新华字典》、各种词典、畅销小说等,有大量APP能提供免费资源,这就影响了正版APP的市场,版权成为出版社开发APP之路上的问题。

  百舸争流 谁能拔得头筹

毋庸讳言,和很多数字产品一样,APP的开发也有很多“半途而废”或者中途转型的情况。有的出版机构开始雄心勃勃开发APP,后来发现收益不足以支撑运营成本,APP就停止更新,转为微信或其他方式。也有的出版机构的APP是由成熟的PC端社区平台转型而来,事先就有长期的用户积累,到了移动端用户依旧活跃。

虽然各出版机构运作模式不同、内容各异,但数字出版有很多共通之处。这些出版机构APP的经验或教训,都值得其他机构深入研究。按照出版机构开发APP的初衷,可以大致将这些APP分为六类,类别不同,每一类APP的开发注意点也不相同。

一类是销售电子书和纸书的APP。如中华书局、中信书院、广西师大社等APP中,电子书提供富媒体形式,包括听书等多种形态,让纸书增值。有的也提供当当、京东等图书电商的链接,可以直接购买纸书。这种模式有利于出版机构建立品牌,汇集粉丝。但一家出版机构的图书比较单一,更新往往不是很频繁,而APP又是很占空间和流量的手机程序,如果不能吸引铁杆粉丝,很容易就被用户删除。

二类是为一部书、一套书、一位作者建立的APP。如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发的《十万个为什么》,福建人民出版社开发的的《公主涂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开发的《毛泽东传》等APP。如果是为一部书建立的APP,多半是正版收费的APP,采用类似购买电子书的盈利模式,但如果是一位作家或者一套系列书,那就需要搭建与读者交流互动的平台,打造粉丝群体,为后续的图书出版营造良好的环境。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出版机构向服务机构转型的一种尝试。比如,编辑成为作家的版权代理人,那么这个APP就可以成为这位作家的粉丝聚集地。但这种模式如果不建立论坛,APP相比微信或其他电子书模式就没有优势;如果建立论坛,就要专人维护,费时费力。

三类是为教辅、教科书做的APP。如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大学体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筑八大员岗位资格考试”等APP,这其实是教材教辅的升值版。因为教材教辅本身有固定的市场,这类APP也就有与之绑定的盈利模式。这类APP是纸质教材教辅向在线教育过渡的产品,可以弥补纸质教材教辅授课方式单一的不足,而且习题可以反复练习,有助于考生(读者)取得好成绩。而且出版机构可以将纸质书的习题答案纳入APP中,只有正版书可以下载答案,这样可以打击盗版。

四类是为出版机构的上级机关单位开发的APP。一般是机关单位下属的出版机构,为上级单位开发的APP。例如石油工业出版社的“中油书店”、科学普及出版社的“科普中国”和“科猫”、故宫出版社的“掌上故宫”等APP。这些APP其实是大型国企新媒体营销整体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些APP不直接面对市场,但也要考虑上级单位、同级单位乃至用户的多种需求,比如中油书店要考虑石油行业员工的真实需求,掌上故宫要考虑故宫游客的需求,科普中国和科猫要考虑科普工作者和普通读者、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发难度并不比面向市场的APP小。

五类是与出版业外的其他单位合作的APP。如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与多家医院联合研发的“随糖”APP,专门协助糖尿病医生精准、高效、高质量管理更多患者,提供药品代购、医疗器械商城等。这类APP与上一种的不同之处在于,出版社与合作方并无隶属关系,所以出版人要与自己的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这也是出版机构转型成为服务机构的更进一步尝试。

六类是辞书APP。如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地质出版社的《俄汉地质辞典》等APP,《新华字典》收费版40元,《俄汉地质辞典》收费版25元。据悉,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英汉大词典》APP也将在近期上线。辞书APP首先面对的竞争对手是盗版的各类在线字典、词典。目前APP上用“新华字典”作为关键词搜索,可以找到很多APP,大多数没有经过出版社授权,算是打擦边球。其次面对的对手是搜索引擎、百科类网站等,出版物的内容权威而精准,但网上内容博大芜杂。所以辞书APP必须做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才能有市场。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英汉大词典》以前与电子辞典合作,成功地获得了可观的收入。现在该社将硬件上取得的经验转移到APP上,希望能复制这样的成功。

酒店预订系统APP开发公司

在人生四字箴言衣食住行里,住排第三,乃刚需。对满世界溜达的驴友,和全球各地到处飞的商旅人士来说,住显得更为重要。这不仅是舒适度的问题,还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所以宾至如归,才成为了我们评价酒店的核心标准。在APP时代,酒店预订系统应用就好比古时的红娘,是住客通往“家”的桥梁。

下面由酒店预订系统APP开发公司带大家了解下酒店预订系统有哪些呢?

1、酒店展示
展示酒店企业信息(地理位置、规模大小、星级状况、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人才招聘、招商加盟等信息。

2、酒店预定
预定服务是酒店APP最基本功能,利用酒店App客户端,用户可以在线订房,选择房型,价格,入住时间等等,可以直接在线支付,也可以到店支付。

3、自助登记
用户可以直接在APP中使用身份证扫描进行自助登记,在一天的车马劳顿之后,不必排队进行登记,大大方便了用户。

4、虚拟钥匙
酒店APP为用户提供虚拟钥匙技术,以便用户可以直接使用手机APP来进行开门和关门,更加方便、安全。

5、餐饮展示
展示酒店特色餐饮,包含菜品图片、名称、价格信息,可以多种菜系选择,具有名菜推荐,特惠推荐等功能,以及提供喜宴特色酒席、商务特色酒席等等多类别选择,可进行在线支付预订。

6、客房展示
展示酒店客房、会议厅信息、棋牌娱乐间、KTV包间等等图片、价格、房号信息,以及详细房厅说明,可进行在线支付预订。

7、酒店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酒店APP直接预订送餐,按摩,水疗等等服务,只需在房间舒舒服服地躺着就能呼叫特定的客房服务产品,方便了酒店,更方便了客户。

8、地图导航
具备地图导航功能,方便顾客通过导航功能入住酒店,可以请求酒店派人接送顾客。

2017上半年健身APP市场报告

当下,人们对于健身有了全新的认知,健身不再只属于专业人士,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减肥,如何通过运动健身获得更强健的身体、完美的体型、更加有活力的精神面貌成为新追求,甚至能否坚持健身还被挂上了意志力强弱的标签,在这样的氛围下,为健身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各类健身APP在需求的刺激下诞生,丰富的功能让人们的健身活动变得更加专业和有趣。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根据互联网公开市场数据和监测数据,结合相关用户调查取样,分析讨论2017上半年健身APP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016年6月,为促进健身产业发展、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近年来,国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明显提升,对于体育用品的消费观也基本成熟,从而带动健身行业产值平稳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健身行业产值为1300亿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1590亿元,而到了2020年将达到2000亿元。

2018年健身APP用户规模将达到7200万

从健身APP用户规模走势来看,2016年用户规模增速最快,增长率高达72%,到了2017年以后增速开始放缓,用户规模预计达到5200万。一方面,进入爆发期后的健身APP逐渐出现同质化现象,导致用户兴趣的丧失,另一方面,融资趋于冷静,行业热潮开始降温。虽然增速放缓,但伴随部分热门产品不断的升级优化,还将继续刺激新需求,用户规模在未来仍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19年将突破9800万。

33%用户使用健身APP的目的为减脂

健身APP的诞生改变了传统的健身模式,让人们不找私教也能获得相对专业的健身训练计划,并且通过签到、健身教学视频、健身计划定制、论坛互动、训练及身体数据监控等功能,提升用户健身热情和体验感。

如今,人们对于健身的追求愈发强烈,以往健身的目的大多为减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期望通过健身提高免疫力、增肌塑形、提高心肺功能的用户数量增加,占比超过半成,不过目的在于减脂的用户仍占绝大部分,占比为33%。

面对市面上几近相同的健身APP,用户必然会失去新鲜感,虽然很多APP推出定制课程功能,但是总体而言,这些课程还是无法满足用户更为细致的需求,专业程度也很难与健身房的私教相匹敌,毕竟用户在使用APP锻炼的过程中出现动作不规范等问题,健身APP是无法发现并提醒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较低了训练的效果,增加身体受损的概率。目前健身APP对运动数据的监测仅停留在初级水平,未来通过连接专业的可穿戴设备,实现更为准确的运动数据监测和动作指导,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运动环境还需要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多加配合,积极探索。

AI时代,APP运营是否会被淘汰

早在8月8日,中国地震台网的公众号就发布了一篇《四川阿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的文章,值得关注的是,该篇文章是由机器自动编写而成,且仅用时25秒。而网易门户网的编辑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早几年,业内普遍拼速度、拼独家、拼深度,最后却难以与今日头条的技术算法抗衡。互联网产品似乎已是技术驱动的天下,对于APP运营人员而言,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APP市场现状

从2014年,滴滴、Uber等打车APP烧钱补贴大战,2014年,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等o2o烧钱补贴大战,再到2017年的共享单车大战。这些APP为了争夺市场,不惜烧钱补贴,仔细分析这些APP,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形态上几乎类同,唯一不同的是各自的运营方法。整个APP市场也是如此,产品越来越趋向同质化,唯有各自不同的运营方法将产品差异化。由此可见,运营在互联网行业中仍旧处于重要的位置。

二.运营的工作

运营可分为内容运营、用户运营和活动运营。在这三大运营方向中,除了常规的运营方法,运营更是要懂得如何撬动用户。

1. 内容运营

一款APP要吸引到用户,就必须有内容。内容运营人员在APP上线之初,必须为APP填充所需要的内容,并且为长期的内容填充做规划,确保每日的内容更新。而这些只是最基础的内容运营工作。作为一位合格的内容运营人员,必须对内容运营的工作进行思考。

(1)用户是否喜欢你所提供的内容。

这里说到的内容,是较为基础的日常内容。不同类型APP所提供的内容不同,比如简书APP,提供的内容是别人的优质文章,美拍APP,提供的内容是别人录制的视频,电商APP,如淘宝APP、京东APP,提供的内容是商品价格、详情页。

运营人员在为自己平台选择内容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平台特性、用户喜好,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内容。

(2)内容的形式是否可以更多样化。

除了基础的日常内容,内容运营还可以为APP策划专题内容。

新浪微博在刚投入运营的时候,由运营人员每天编辑10个话题,供用户讨论,以此刺激用户产出新的内容,到后期,每天都有几千万的话题在微博上被讨论,而且这些话题是由用户自发发起的。运营人员只是为用户制定内容的形式,具体的内容则是由用户产出。

网易云音乐在毕业季之际,推出了“毕业放映厅”专题内容,将学生时代经历的寝室、散伙饭、情侣三个主题以歌单的形式展现,用户进入这些歌单,就可以听到相关主题的音乐。网易云音乐原本是一个音乐播放平台,但内容运营人员通过策划与节日相关的内容,丰富了用户可消费的内容形式,而且,每个人都经历过毕业季,这么动人心弦的内容,用户没理由不会喜欢。

技术固然能够为用户推荐他感兴趣的内容,但感兴趣并不代表用户会喜欢,有趣的专题策划往往更能抓住用户的心。

2. 用户运营

APP的内容准备完毕,即可适当引入用户。用户运营可分为开源、节流、留存和转化。每一个步骤都有其对应的方法,拿开源来说,应用商店推广和新机预装都是开源的方法,用户运营这一角色在运营中必不可少,这是因为,固定的方式固然能够为APP带来用户,但忠诚度不高,往往容易流失。之前盒子菌就曾说过,在做用户运营时,可以将用户分层,明确每一个层次的用户结构,针对性地对每一层顶部用户做运营,能够将用户运营的效果最大化,关于用户分层,可以查看盒子菌写过的《APP用户运营:如何做好用户分类并用对运营方法》一文。

另外一个用户运营人员需要考虑得问题是,如何提高用户的忠诚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为用户提供意想不到的服务。盒子菌之前在某电商APP购买了商品,迟迟未收到商品,页面却提示已签收,给电商APP留言之后,盒子菌又尝试着联系快递人员,无奈没有结果,正犯愁时,接到了电商APP的用户运营发送的信息,告知盒子菌,已着手为盒子菌解决问题,最后虽寻找不到商品,但是该电商APP平台的用户运营对该问题快速反馈,让盒子菌提升了对他们的好感度。

用户运营人员需要和用户做沟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传达出产品的温度,这是技术所无法取代的,所以用户运营人员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

3. 活动运营

活动运营可以分为日常活动和主题活动。

日常活动一般是以抽奖、大转盘、H5游戏为主的活动,用户通过参加活动,获得积分或优惠券奖励。日常活动普遍存在于各个APP中,部分用户也已麻木,若是要提高日常活动的参与率,可以根据用户行为触发对应的活动,比如,用户首次打开APP,即可看到新手注册大礼包,用户只需要注册账户,就能获得这个新手大礼包。日常活动的参与率,其实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来提高。

活动盒子这一APP活动运营工具,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触发对应的活动,以此提高活动的参与率。

主题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某一指标,活动运营最基础的工作内容是活动内容撰写、活动流程设计、活动规则制定、活动成本预估、活动预期收益、活动效果统计和活动改进措施。

每一个主题活动的流程都大同小异,但内容可就大不相同。一个好的活动创意往往能够为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饿了么和网易就曾合作开过一间名为丧茶的快闪店,因名字有趣,吸引了一众年轻人。活动需要创意,而技术无法为活动提供创意,这也是为什么技术无法替代运营。一个活动单单只有创意是不够的,活动运营人员还需要懂得如何在活动中发力,让用户跟着你的运营节奏走,具体可以阅读盒子菌之前写过的《APP运营:如何设计一个让用户欲罢不能的活动》一文。

活动运营人员在活动运营中,更多是扮演一个监管的角色,从活动创意的诞生,完成策划,到活动上线,每一步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当意外发生时,运营人员必须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对意外做补救,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说,活动需要运营人员的存在。

总结:运营的工作更多是和用户做沟通,察觉用户的情绪,从而找出用户真正喜欢的东西。无论是运营的哪一方面,都是技术无法取代的。

ios开发者警告iPhone X全面屏APP适配度差:首批慎买

10月27号就是iPhone X正式全款预购的日子,距离发布会过去一个半月之久,苹果也是多方面准备,主要是产量产能,同时还有市场宣传以及非常关键的系统软件工作。

所谓系统软件工作主要就是针对iPhone X优化过的iOS11系统以及一系列的APP,因为在iPhone X发布后,一些早期的上手体验显示,顶部的“刘海”会对APP内容遮挡,十分让人不快。

从直观来看,只有在纯黑色的背景下才能最大程度弱化“刘海”,实现较为一体化的效果,否则即使做类似iOS11主页那样的左右侧适配,依然有些丑陋。

据NPU报道,资深iOS开发者Zacwest在Reddit上发文表示,苹果的Safe Area API依然非常新鲜,对于开发者来说,无法预先支持,而且很多场景缺失。

因此,他预计,早期的iPhone X用户在多数APP中都会遭遇刘海问题,主要是刻意露出的额头等。

没办法,这可能是iPhone X作为一款先锋作品所必须牺牲的,然而,苹果要用3年呢,有的是时间(囧)……

政务APP已经成为“僵尸APP”

前些年,各地各部门的政务网站遍地开花,基层乡镇、县直部门家家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然而,政府网站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不少成了徒有其表的“僵尸网站”或“半僵尸网站”,问题百出,服务质量很低,反而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从上至下费了好大的力气规范政府网站,开展了一次又一次调查督导,关停、整合了一大批政府网站,才逐渐收到成效。而今,各地各部门又争先恐后地开发政务APP和公众号,虽然顺应了信息管理和服务创新的时代潮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为民众带来方便,但联想起“僵尸网站”的教训,必须提醒各地各部门一句——决不能再让政务APP、公众号重蹈“僵尸网站”的覆辙了。

实际上,现在不少部门的政务APP、公众号已经有了“僵尸网站”的影子。有些政务APP、公众号的功能有限、实际价值有限,缺乏吸引力,关注度低,大多数时候“自娱自乐”,沦为门面摆设。而这摆设并不“便宜”,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政府部门建APP,大都是外包给一些公司,价格少说也要数十万元,多的上百万元甚至更多,维护、升级也需费用。开设公众号虽然不要钱,但内容维护等需专职力量参与。很多政务APP、公众号的功能、覆盖范围以及信息内容重叠交叉,强制要求本系统、本区域公职人员或管理服务对象安装、关注,甚至下达推广任务,以致很多人违心地安装或关注了多个类似的APP、公众号。一窝蜂赶时髦地开发政务APP、公众号,刮起了一股新的形式主义之风,暴露出政务决策的简单盲目。

政府有必要将规范政务APP、公众号纳入治理政府网站的统一范畴,明确开发主体、条件、程序,明确某一地区、系统、行业的开发功能限制和数量限制,明确管理者的权利义务,从而确保政务APP、公众号简约、务实、高效,进入健康理性的发展轨道。

霍村开发APP以监测球员身体状态

霍村开发了一款APP,球队教练层将通过这个APP来采集数据,以监测球员的身体状况。

对此,霍村主帅纳格尔斯曼表示:“球队这么做,只要是为了监测球员是否训练过度,或者看看有没有在最佳状态里。”

“对我而言,APP所提供的数据,也将是我安排球员是否出场或者首发的依据之一。”

这并不是霍芬海姆的一次使用高科技,在赛季开始前,纳格尔斯曼就引进了一个新的高科技设备,一台高3米宽6米的超大电视。

这台超大电视显示屏将有助于教练团队在训练场现场直播分析球员们的训练,并且及时纠正错误。现场将会有四台摄像机现场拍摄,并将画面显示在电视上,他们也是德甲首支引进这台装置的球队。

校园O2O商城有什么发展前景?

校园O2O过时了吗?当马云提出“新零售”后,O2O的经济模式又流行起来,如春风般吹拂着每一个大学校园。全国将近5000万的大学生,平均大学生月生活费1500元,生活服务类的费用要占一大半,可想市场前景之大,人人都想在高校校园这个千亿级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今的校园大学生都是以90后、00后为主,懒、宅和快节奏是大多数人的标签,因而催生了校园O2O经济和共享经济。目前,针对高校校园O2O市场,可以从外卖切入,可以从配送切入,可以从信息切入,可以从打印切入,从高频刚需切入。

要做好校园O2O,首先,要了解高校环境,了解大学生,熟悉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需求是什么,并发现其中的商机。其次,自建校园创业团队,可以和知名的校园平台合作。如何管理庞大的校园团队,如何协调合作商家,保证服务质量,是需要不断尝试的,实际操作中还会面临各种挑战。

那么如何做好校园O2O,有哪些经验可以学习呢?

1、对于校园O2O市场来说,只有专注高频刚需、极致服务、口碑价格以及快速迭代才可破局而出,特别是口碑和价格,更要重视客户口碑,价格上也应该好好细分。

2、对于校园O2O消费者来说,针对学生痛点,校园O2O长远发展的前提并不是单量多或送货快,而是其他的因素。

(1)高性价比的可持续性,为学生持续提供物美价廉的东西,学生经济能力能够承受;

(2)支付方式高度自由,多种支付方式并存;

(3)场景的多元化,任意场景即可销售;

(4)细分学生群体的品类定制,定制学生产品将是重要的利润来源;

(5)配送上门省时贴心,区分即时配送和定时配送。

最近,新零售这个概念十分火热,主打开放式零食货架,它有很多弊端,主要有两点,一是人少的地方不会提供这种开放式零食货架,二是开放式货架零食容易丢失,投放在市面的零食架基本上都是在试水。其实,它的本质就是校园商城,但是它主要是资本经营的,学生创业者根本没有机会。

校园商城是一个不错的项目,经营一些学生购买频次较高的商品,轻松满足学生们的需求,采用自营,就能直接从厂家那里采购商品,提升盈利能力和对商品的把控能力。

如果配送上门,在时间点上,要分清何为即时需求,何为计划需求。学生居住比较集中,建议送货到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兼职廉价劳动力,可以同时配送更多订单,节约配送成本,养成消费习惯,解决了有些大学宿舍零距离到达的限制。

校园O2O模式帮助在校大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校园O2O应该全渠道,全盘打通、融合在一起的,没有线上线下之分。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的场景,商业最关键的是给消费者提供超预期的服务,创造超预期的价值。未来校园O2O将会实现商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将会发生不可估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