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亿量级APP要如何炼成?

作为科技圈为数不多的女性创业者,从小有着漫画梦的任晓倩,创业就想做漫画相关的产品。红极一时、收获1亿多用户的APP“魔漫相机”,承载了任晓倩最初的梦想——让大众能够简单地拥有、享受漫画。

在国外留学时,任晓倩遇到了合伙人黄光明。两个人一拍即合,碰撞出了“魔漫相机”的创意。魔漫相机最初的商业策划书是在赌场写完的,因为国外赌场24小时不关灯、饮料免费,在资金拮据的情况下,任晓倩和黄光明在略显艰苦的条件下,慢慢打磨出了魔漫相机的雏形。

2008年两人带着商业策划书回国,早期魔漫相机没有天使、没有外部资金注入,仅给用户定制个人漫画肖像和印有漫画的纪念品,依靠纯人工创作。任晓倩回忆,当时完全没有成型的方法论,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推进,后来才知道依靠人工创作的模式太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下定决心开始开发软件产品,专注于移动端产品设计。

模式上的转变给魔漫相机带来了新机会。当任晓倩带着团队去杭州动漫展展示产品时,吸引了不少动漫爱好者的关注,任晓倩的一个朋友看到当时热闹的场景,当即给项目投了100万元,任晓倩当时难掩激动,“至少我心里有底了,知道产品方向没错,至少有人认可”。

伴随产品的不断更新,任晓倩清晰地看到自己要做的是全自动的个性化卡通技术,希望借助技术和移动产品的便捷操作,来实现为不同个体“定制”漫画。“投资人说这个方向并不好做,因为一旦涉及到个性,用户会变得挑剔严苛。但我很坚定,看到每个人在漫画世界里变得更快乐,就是产品的价值,也是我的初衷”。

坚持初衷、初心很长时间都在指导魔漫相机前进。通过前期积累,魔漫相机移动端在短时间内爆发:第一个月魔漫相机就获得了数百万下载量,迅速冲上APP Store榜首。魔漫相机上线后,随着朋友圈的病毒式传播,最高峰曾拿下单日新增325万用户、4日新增用户超千万、7个月破亿的爆红记录,爆红后不乏抄袭者和唱衰者。

任晓倩说,魔漫相机是不多见的被国外抄袭的工具产品,然而国外的抄袭产品也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快速凋亡。当国外的合作电话和咨询邮件不断找来,她才意识到魔漫相机的海外市场已经有着不小影响力。

“我们的产品看起来单一,其实也在不断创新。魔漫相机从第一版只有15张漫画,到一个月后每日更新15张精彩主题,3个月后推出动画表情,5个月后推出合影漫画,在春节的时候让回家过年的朋友能拍全家福漫画,到后来的搜索等,用户可以在百万漫画图库里找到想要的配图,这些都在提升用户黏性”,任晓倩解释说。

任晓倩表示,在爆发之后的发展阶段,要把握住产品方向。“产品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能突出核心价值越好。爆发前的坚持需要的是信念,爆发后的坚持需要的清楚。所以要保持清醒,看清自己给用户提供的核心价值”。

任晓倩也透露,魔漫相机近期拿到了一笔金额不小的融资。在融资后任晓倩可以继续完善和发展她心中的梦想,持续专注于产品本身。

11个在新终端上的网页设计趋势

设计与开发之间本有一线界限,但当时代步入又一个十年,这个线变得更加模糊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使用PS设计网页版面,足矣?或许五年前是吧!现在的互联网用户要求越来越多。没有内涵的华丽很快就会被丢弃。如果你追求华而不实的设计,那么相信你很快会被时代遗弃。

2011年不再属于单纯的华丽而是注重功能。新的一年或者未来十年的设计趋势是响应设计(responsive design)、持续联系(constant connection)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作为设计师的你,2011年会作神马打算?真正的设计师设计的东西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在艺术和功能上做到两全其美。。

肤浅的赞赏易得肤浅的设计也易被遗忘。出色的设计师犹如造梦师,给用户创造一个梦境,让用户感觉到如此真实而不知道自己是在梦中。这样的梦需要几个元素:优秀的配色,直观的设计,良好的交互性和快的响应速度。

此外,永远不要低估简约的力量。2011年,你的设计不但要考虑笔记本、台式电脑,还要考虑智能手机、上网本和平板电脑等设备。你都准备好了吗?

2011年网页设计趋势有何变化?一起关注11个网页设计趋势热点:

1、更多的CSS3 + HTML5

这是期待已久的事情。在过去的几年设计师已经开始关注和使用CSS3+HTML5,但在2011年CSS3+HTML5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网页 设计师最终会抛弃Flash。Flash不再是昔日的王者,新技术(指CSS3+HTML5)将会取而代之。2011年,Flash渐行渐远,魔术师“HTML5”成为舞台的主角:

当然,说HTML5代替Flash为时还早。从上面的两幅截图你可以知道Flash和HTML5还是有差距的。因此,2011年两者会各自保持属于自己的位置。

不过2010年以前网页设计师滥用Flash的现象会慢慢减少。现在很少设计师会整个网站都是用Flash设计,他们会在一些可用的地方使用 HTML5替代Flash,使网站变得简单运行更快速。然而,目前HTML5还不能够取代Flash,Flash的某些效果HTML5暂时还不能够实现。

然而最值得人兴奋的是CSS3的应用越来越广,在某些地方甚至超越PS(Adobe表示有鸭梨),因为利用CSS3来实现文字阴影、图片圆角和图片透明实在是easy job。如果你还不会,是时候去了解CSS3和HTML5。

2、简单的配色方案

没有比纯色的背景更直观更简洁。纯色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不要老是黑白灰神马的,太不给力了。多点考虑绿、黄或者红作为你的网页主色调。当然,颜色最好保持使用2到3种。调整颜色的透明度,或许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只是简单的绿色,通过调节透明度设计出如此美观的Twitter可视化工具。可要知道:这个网页只是用了XHTML/CSS和Javascript,给力吧!

红色绝对经典,如果配色做得好给人的视觉冲击就更……。上面的网站独特的红色和易友好的文字设计让人不得不为之折服

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智能手机,ipad和上网本随处可见,OMG,2011年这个现在将会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你的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设备。

创建适合移动设备的网站不是简单地在原有的设计去掉华丽的元素,那将会是没有灵魂的设计。尽管在原有的设计再设计一个支持移动设备网站是件痛苦的事情。幸运的是,新的技术让一切变得更简单。

在使用CSS3的情况下,设计移动网页方便多了。最重要的是你可以修改一个CSS文件完成整个网站修改以符合用户使用不同设备进行浏览网页。

你也可以设计一个移动设备专属的网站,但相信那个网站不久还是要改版的,以现在科技产品的发展速度来看。越来越多的移动网站包括原始网站的浏览选项。

如果你不提供这个选项或者你的原始网站没有针对移动网络标准优化,那你并未准备好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据相关预测,智能手机销量将会超越个人PC。赶快准备好,迎接移动设备大军的来临。

4、Parallax Scrolling

先来解释下Parallax Scrolling,Parallax scrolling 是让多层背景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形成运动视差 3D 效果,虽然纯属视觉效果,但在内容滚动时形成的视觉体验仍然非常出色。

2011年的网页设计趋势热点就是要创造这样的深度视觉效果。Parallax Scrolling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CSS技巧或jQuery插件来实现(示范站点:站点1 站点2)。

Parallax scrolling运用于网页设计的次要元素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header、footer或者背景。不过最好不要运用于网站导航,那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app推广要认真对待中小渠道

这几天看到几篇文章,都是吐槽app推广太难做的,什么这个没量,那个没量,这个价格太高,那个价格太高,出去聊了一圈,大家都说难,我感觉大家真的是太浮躁了,太负能量了,所以我就写一些正能量的文字给各位行业同仁打打气。

请不要抱怨,先做事

在一个公司做一件事情,我经常能听到一种声音,这个说一堆原因,说没有效果,那个说档次太低,不值得做,本来有的人想做事,如果被同事,被老板几次三番负面情绪,大老板主义阻挡下去,估计也没有人愿意做了。

先说,做事,那些说这个不行的人,你去做了吗?你做的时候细心了吗?你认真对待每个细节了吗?很多人说做沙龙,做活动没有效果,我觉得这是目光短浅,如果你想做一场沙龙或者活动天下人皆知,那大家都去做了,很多时候只有一定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换句话,你吃一次饭,就能长大么,还是要吃很多次。

现在很多公司雇佣一些没有经验的人,或者高学历的人,这些人没有从底层做起的经验积累,好高骛远,央视一套报道最有效果,你能上得起么。我曾经做一个公司的市场,做了很多沙龙和活动,后来发现,公司网站搜索引擎带来流量占比到40%, 没做之前还不到1%,外在的品牌知名度得到了很多提升。

所以说,别看一个事情没有效果,就不去做,其实在做的时候这个是量的积累,猎豹上市了,大家都觉得傅盛多么牛逼,但是你们可知道,他曾经让技术分析了将近300个流行app的程序,为了做到不清理到正常程序,那是多大的工作量。所以成功源于细节,成功源于积累,把细节做足了,成功是必然的。总是抱怨,而不去做,那你一定不会成功。

请认真对待中小渠道

态度决定一切,现在大家都想从大渠道要到量,为什么,因为大渠道有量,但是你有钱么?大渠道也要赚钱,也要生存,对方也有KPI,凭什么为了你的“饭碗”不要我的“饭碗”。所以,很多渠道人员太浮躁了,大渠道上不去,中小渠道看不上,就像找对象一样,你看上了高富帅,高富帅看不上你,不是高富帅的你还不愿意要,到最后一直单着,单到徐娘半老,韶华失去,一切没了机会。推广也一样,过了app这阵“台风”,你想飞都没有机会。

中小渠道,拐拐角角都不要放过,对于中小渠道,你如果搞好了关系,来的量也是非常可观的,记得我们当时有几千万用户的时候,我还找小渠道要推荐位,还有几个wap站,带来了很大的流量,而且我还发掘了很多不知名的牛逼的渠道,所以别老是盯着大渠道,中小渠道,拐拐角角要认真耐心对待,把每个渠道的最大价值做起来,做渠道推广的最高境界不是你找到一个大家知道的渠道,而且你找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大量渠道,大家都不知道。拓宽渠道的视野,就能找到更好的渠道,就像把妹子一样,你总是说自己学校的美女少,你不会到学校旁边的村子里看看,说不定就会发现美若天仙的村姑。渠道也一样,公交车上的wifi,链接后,能下载APP,这个也是渠道,你们是否注意到了呢?据说,这个wifi架设了1万多辆公交车,你可以估算下访问量应该不会太小,当然这个数字还在扩张,这个也是一个渠道。所以,做渠道,中小渠道,不要放过,如果等大家都知道这个渠道了,你也就没有了机会。

请先交朋友

现在做商务浮躁有海水不可斗量感觉,之前参加一个行业沙龙,换名片第一句话,你是渠道吗?当时我就想,我脸上写有渠道两字吗?你见做渠道的,有量的,脸上都写着渠道,大量吗?连名字都不问,直接上来就是要量,要渠道的。试想下,那些渠道从业人员,每天被N多人这样像要饭一样要量,他是多么痛苦啊。就像把妹一样,你连名字、爱好等情况都不了解,你上来就说嫁给我吧,妹子肯定被吓跑了,脾气好的可能会说你神经病。所以,先做朋友,关系好了,谈合作都是非常顺利的事情,即使谈不成合作,也可以交到一个朋友。这个和把妹一个道理,你带着一张阴谋脸,反而更不容易成功,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这个道理,对待渠道从业者,可以先建立关系,做朋友,后期根据双方各自需求变化进行合作。移动互联网行业是个变化非常快的行业,今天合作不成,也许明天就能合作成。最后,希望各位同仁能放掉浮躁,细心做事。

医疗美容行业App会是下一个爆点

美容行业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足够多的痛点,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但对于满足人们美容需求的作用非常有限,美容App也许就是下一个爆点。

相比餐饮等其他行业,美容业是一个十分垂直且新兴的行业,而医疗美容不过是在最近几年才有了发展;综合看来,这个行业具有足够的市场空间、足够多的痛点,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但对于满足人们美容需求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可以说医疗美容App将会成为下一个爆点。

美容市场空间足够大

据第三方数据表明,2013年餐饮o2o市场规模达622.8亿,目前全国城镇女性大的数量约为3.6亿,她们每年均用于美容消费的金额为1000~3000元,这个市场足够大同时增长潜力可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美有更高的追求,而医疗美容处于刚起步阶段,同时在国家政策逐步放宽的倾向和暴利的刺激下,这个市场有望在几年内爆发。

行业的痛点在哪?

相比高频低额的餐饮业,美容业是典型的高额低频,具有决策周期长、选择成本高等特点,在地域上南方尤其广东沿海地区女性整容的比例高于北方;对于美容院来说,其最大的痛点是新用户获取成本太高,而用户的最大痛点是正确抉择合适的美容院很困难。

从以往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美容院获取用户的方式还非常传统,即广告营销。以广州华美为例,每年投入电视广告2000多万元,报纸广告700万~800万元,网络广告200万~300万元。网络广告以购买百度关键字为主,虽然搜索广告相比传统媒体广告是离用户成交最近的广告形式,单次价格也不低,但竞价排名机制和激烈的竞争导致关键字价格日益上涨;几年前医美行业百度热门关键词的广告价是25元,据品途网采访真优美创始人蒋智了解,现在已达到80元~200元,营销成本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医疗行业也是百度推广的两大客户来源之一。

从用户角度说,医疗机构良莠不齐,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前些年国家对开办整形美容医院管理不严格,尤其是在广州、深圳,注册开办整形美容专科医院比较容易;而在上海、北京的话,民营老板就通过承包公立医院整形科室或者与公立医院合作运作整形美容中心的方式切入,早期干这行的老板都是莆田人。

移动互联网可以带来什么?

1,打破单一入口论,PC的流量百度一家独大,对于美容院来说在PC端买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而且广告位展示总是有限的,比如说用户只能看到前面20家品牌广告。但在移动端流量分散的,用户的时间是零碎的,很多垂直类App有了崛起的可能。

2,打破地域限制,在PC上美容院投放竞价广告时会选择地域(本地优先)和时段,这是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也和服务半径有关。而在具有很强的位置属性的移动端,位置的重要性可能不那么重要或者需要综合比较,用户可以选择最合适的而表示最近的美容院。

3,有效的决策手段,用户在选择一家美容院时很难通过一次广告点击就可以完成,这个过程相对是持续而较长的,PC上的体验并不适合;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不管PC端还是移动端,目前还没有一个医美行业的用户口碑分享平台,去帮助用户做正确的决策。

据所知,形容网、整吧、真优美都在做这个市场,走的是平台模式,非中介模式,即对交易结果不负责。总部位于深圳的形容网于2013年初成立,以问答互动为主,信息齐全且覆盖地域较广;创立一年的整吧App暂无更新动向;北京的真优美进入较晚,但创始人熟知医疗行业且对团队有信心。随着移动支付等用户习惯的培养,移动化是必然的趋势,最终谁能赢得消费者还不一定,医疗美容App可能是点燃市场的下一个爆点。

一个新的App该如何推

由于经常写关于App推广的事情,经常有朋友打电话过来咨询我关于新的App的推广事宜,有的是旅游的app,有的是女性的app,有的是社交类的,问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有的说没有预算,怎么推广,有的说有点预算但是不多怎么推广,经常电话给朋友们解答,索性今天我就把我的思路写出来,以飨初进行业做推广的朋友,如果是行业高人,可以略过。

先说下初步的推广思路,一个新的App刚出来,无论有没有预算都可以按照这样来。
第一步:为你的App建立一条百科。

刚出来的app在网络上肯定是一篇空白,网络上还没有任何关于新的app的信息,建立一个关于App的百科,有用户搜索的话,用户可以从百科上更详细的了解你,同时,如果后期做品牌营销的话,也能为你引来更多的潜在用户,当然,百科不一定只仅仅是百度百科,你可以举一反三在各种百科上建立你的词条,建立的越多越方便用户快速的搜索到。建立百科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有的百科看起来简单明了,有的百科看起来一头雾水,这里面也是有技术含量的,所以建立百科时一定要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通,同时配上清晰的截图,这样用户才能更快的了解,明白。国内很多app的百科写的很烂,为什么很烂,一是写的很专业,二是还有很多修饰性词语,三是还很啰嗦,这样的词条带着很重的主观思维,用户也不会喜欢,所以通俗的告诉用户你的app能帮他们干什么,可以更方便他们下载。

第二步:为你的app建立一个微博

微博是一个大众化的产品,很多人的手机上可能都装有,当用户从词条哪里了解了你的app之后可以很轻松的通过微博关注你,和你互动,包括信息反馈,有的人说用户可以通过app里的“留言反馈”可以和你互动啊,这个是大错特错,很多用户在不了解一个app之前是不会轻易下载的,除非这个app是非下不可,而且很多app的用户反馈都藏的很深,用户一般找不到。相反,通过微博,用户可以实时的了解你,好的微博内容还会引起用户的转发和扩散,这些都是建立微博的好处,当然微博不仅是新浪微博,其他的微博也都要入驻,别让腾讯微博的用户去新浪微博找你,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步:在权重高的论坛发帖

通过百科和微博的信息填充,一个新的app算是有一定的品牌基础了,接下来就是在论坛发个帖子,别小看发帖子,我曾经一篇广告帖子可以传播几百万页面,而且被各种淘宝店当做教程,直接贴在卖手机的说明书里,我这样说的意思是别小看一篇帖子,你要把帖子写的用心一些,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让用户看了觉得非常有用才行。帖子写好了,就要找论坛发,找什么样的论坛,那肯定是找权重高的,那些网站论坛权重最高?建议用站长查询查询下,权重高的论坛搜索引擎的抓取速度是最快的,一般是一分钟之内抓取,我建议发个20~50个论坛,之前在推广APP时候,论坛带来的流量能高达一两万激活,现在应该更多。

第四步:拓展200个渠道

前面三步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在网络上布置关键词,方便用户搜索,提高app的曝光量和自传播力,接下来是拓展渠道,把新的app上传到各种应用商店,软件下载站上,拓展200个渠道,目前的渠道很多,你可以根据类别进行分类,同时发掘一些新的渠道。渠道的定义为能给APP带来展示和下载的网络媒介,谈渠道不是只指那些APP商店,比如有些公交车的免费wifi也提供APP下载的,也是你的渠道,另外一些微信粉丝比较多的应用自媒体,经常会推荐一些APP,也能为你的APP提供一些下载量,这些都是你的渠道。另外,铺渠道是一种比较累的工作,但是确实很有用,我曾经只铺渠道就带来了一百万的量。铺渠道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通过自然下载可以知道一个app在用户心中是什么位置了,也可以知道自己的app到底优秀不优秀,同时也可以帮你更详细的了解各个渠道的质量,为以后的付费推广做铺垫。铺渠道当然不能只是简单的铺渠道,在铺渠道的过程中,要了解渠道的一些情况,比如是否对新的APP有推广资源、首发资源等,可以为后续的大量推广做铺垫。

第五步:结合受众人群做活动营销

前面说了那么多,都是免费推广APP的一些方法,当然如果有一点预算又不是很多的话,可以做一些活动营销,花费不会很多,你可以在论坛,在渠道做一些活动,活动形式要简单,可玩性强,而且奖品要吸引人,通过用户的参与可以提高APP的下载量,可以提供曝光度。活动营销要和你的APP属性相结合,找到你的特定人群,比如做女性APP的,可以在校园里办活动,也可以在线上的女性社区办活动,做旅游APP的,可以和一些旅行社合作等等,所以做活动营销一定要和受众人群合作。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APP的推广思路和方法,在推广APP的时候要视野宽泛,举一反三,切不可思维定势,同时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的新APP一出来,大部分一开始就是换量,建议不要做,换量这种推广方式,一方面对产品的影响比较大,一方面对产品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换量适合做垃圾APP。 此外,本文的思路适合没有资源的个人和中小团队。

做app推广要认真对待中小渠道

这几天看到几篇文章,都是吐槽app推广太难做的,什么这个没量,那个没量,这个价格太高,那个价格太高,出去聊了一圈,大家都说难,我感觉大家真的是太浮躁了,太负能量了,所以我就写一些正能量的文字给各位行业同仁打打气。

请不要抱怨,先做事

在一个公司做一件事情,我经常能听到一种声音,这个说一堆原因,说没有效果,那个说档次太低,不值得做,本来有的人想做事,如果被同事,被老板几次三番负面情绪,大老板主义阻挡下去,估计也没有人愿意做了。

先说,做事,那些说这个不行的人,你去做了吗?你做的时候细心了吗?你认真对待每个细节了吗?很多人说做沙龙,做活动没有效果,我觉得这是目光短浅,如果你想做一场沙龙或者活动天下人皆知,那大家都去做了,很多时候只有一定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换句话,你吃一次饭,就能长大么,还是要吃很多次。

现在很多公司雇佣一些没有经验的人,或者高学历的人,这些人没有从底层做起的经验积累,好高骛远,央视一套报道最有效果,你能上得起么。我曾经做一个公司的市场,做了很多沙龙和活动,后来发现,公司网站搜索引擎带来流量占比到40%, 没做之前还不到1%,外在的品牌知名度得到了很多提升。

所以说,别看一个事情没有效果,就不去做,其实在做的时候这个是量的积累,猎豹上市了,大家都觉得傅盛多么牛逼,但是你们可知道,他曾经让技术分析了将近300个流行app的程序,为了做到不清理到正常程序,那是多大的工作量。所以成功源于细节,成功源于积累,把细节做足了,成功是必然的。总是抱怨,而不去做,那你一定不会成功。

请认真对待中小渠道

态度决定一切,现在大家都想从大渠道要到量,为什么,因为大渠道有量,但是你有钱么?大渠道也要赚钱,也要生存,对方也有KPI,凭什么为了你的“饭碗”不要我的“饭碗”。所以,很多渠道人员太浮躁了,大渠道上不去,中小渠道看不上,就像找对象一样,你看上了高富帅,高富帅看不上你,不是高富帅的你还不愿意要,到最后一直单着,单到徐娘半老,韶华失去,一切没了机会。推广也一样,过了app这阵“台风”,你想飞都没有机会。

中小渠道,拐拐角角都不要放过,对于中小渠道,你如果搞好了关系,来的量也是非常可观的,记得我们当时有几千万用户的时候,我还找小渠道要推荐位,还有几个wap站,带来了很大的流量,而且我还发掘了很多不知名的牛逼的渠道,所以别老是盯着大渠道,中小渠道,拐拐角角要认真耐心对待,把每个渠道的最大价值做起来,做渠道推广的最高境界不是你找到一个大家知道的渠道,而且你找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大量渠道,大家都不知道。拓宽渠道的视野,就能找到更好的渠道,就像把妹子一样,你总是说自己学校的美女少,你不会到学校旁边的村子里看看,说不定就会发现美若天仙的村姑。渠道也一样,公交车上的wifi,链接后,能下载APP,这个也是渠道,你们是否注意到了呢?据说,这个wifi架设了1万多辆公交车,你可以估算下访问量应该不会太小,当然这个数字还在扩张,这个也是一个渠道。所以,做渠道,中小渠道,不要放过,如果等大家都知道这个渠道了,你也就没有了机会。

请先交朋友

现在做商务浮躁有海水不可斗量感觉,之前参加一个行业沙龙,换名片第一句话,你是渠道吗?当时我就想,我脸上写有渠道两字吗?你见做渠道的,有量的,脸上都写着渠道,大量吗?连名字都不问,直接上来就是要量,要渠道的。试想下,那些渠道从业人员,每天被N多人这样像要饭一样要量,他是多么痛苦啊。就像把妹一样,你连名字、爱好等情况都不了解,你上来就说嫁给我吧,妹子肯定被吓跑了,脾气好的可能会说你神经病。所以,先做朋友,关系好了,谈合作都是非常顺利的事情,即使谈不成合作,也可以交到一个朋友。这个和把妹一个道理,你带着一张阴谋脸,反而更不容易成功,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这个道理,对待渠道从业者,可以先建立关系,做朋友,后期根据双方各自需求变化进行合作。移动互联网行业是个变化非常快的行业,今天合作不成,也许明天就能合作成。最后,希望各位同仁能放掉浮躁,细心做事。

微信会成为打车APP终结者吗?

最近从史玉柱隐退到淘宝大张旗鼓搞开放日,淼叔在外地出差了一个多星期没太跟进热点。昨晚“小道消息”说,最近唱衰打车APP的声音有点密集;于是赶紧上网一看,真是反了啊,一下子三篇唱衰的!这一篇比一篇帽子扣得大,前面还能冷静地分析分析获取成本、运维代价,后面两篇加价违法、政府管制都出来了,还上升到骇人听闻的公共资源分配矛盾乃至用户隐私的程度。淼叔森森觉得,在一个想黑人的锤子眼里,全世界都是钉子啊。
作为一个一年里在打车APP上花了六七千块钱、跟几个成型APP创始人都有或直接或间接接触的观察者,淼叔来说说对打车APP市场的看法。
微信会成为打车APP终结者吗?
从前有一个传说,投资人要为难一个创业者,就会问他,腾讯抄你肿么办。后来这个问题被网易出来的创业者纯银V近乎完美地解答了,大家可以直接去读他的文章。
但黑人者们并没安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当他们要黑一个应用时,直接套过来问一句“微信来做肿么办”,立刻就可以黑完收工,去吃一碗茴香豆。从黑新浪微博到黑一切移动互联网产品,微信都成了百用不殆的大杀器。淼叔实在忍不住要说一句黑你妹啊,黑得有点技术含量好不好。
自从3Q大战之后,腾讯在“模仿”这个领域就已经非常谨慎了,马化腾公开表示过,做得不好的程序就砍掉。张小龙的风格更为内敛,微信每个功能扩展都做得谨慎精致。微信团队高级主管曾鸣,在今年年初文莱的一个发布会上首次公开了微信的三大目标:通讯,社交,开放平台。
了解微信团队的人都知道这个团队的低调,张小龙至今也总共只接受了不到三次公开采访。曾鸣能有这么明确的目标表述,已经可以说是确定了微信的总体方向。只要别在通信和社交这种核心功能上挑战它,微信才看不上打车这种分众市场。至于开放平台,那是各家第三方服务商的舞台,打车APP要迁移、扩张到那里仍然有先天优势,这点后面再谈。
有些人可能觉得,杭州已经有微信车队了,这难道不会是微信取代打车APP的前奏?淼叔刚好用过微信车队,他们只接机场的活儿(众所周知这是出租车活儿里的白富美),要提前一小时预定或者起飞前预定。这个车队要靠人工义务、兼职调度,所以只能接这些利润率很高的活儿。一旦上到规模化、随时随地应用,立刻就退出竞争了。本质上这跟很多五星级酒店提供的叫车服务一样,很小众的市场,也因为没有成体系的运营系统,不可能做大。
打车APP挑战了出租车公司和管制部门的利益吗?
一只倒霉企鹅的文章应该说是这三篇质疑文中质量最差的,把一个跟帖评论注水扩充起来就发出来了。文章里没有任何数据、实例,基本都是“估计”“觉得”“可以说”一路论证到尾。
这篇文章不多的信息量,也就在于预想出,打车APP允许加价,可能导致出租车公司不满甚至政府部门干涉,因为目前管理部门的确不允许出租车加价。
实际上,出租车公司当然不可能对打车APP不满。公司的主要收入是份子钱(这后面的重重黑幕不在本文讨论之列,网上报道多得是),打车APP不但不会影响份子钱,反而会因为减少空驶、允许加价,提高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减少他们的怨气,客观上有助于公司的管理。
摇摇招车的创始人王炜建跟淼叔聊过,摇摇招车一开始也就是在机场、饭馆给司机装一下APP,微博上向用户宣传下。但到了今年,突然有不少小公司负责人找上门来要求安装,一装就是一二百台车,一些使用车台的车队也成批换装。没别的原因,大家都发现这东西有共赢效应了。
至于行业协会和管理部门呢?管理部门现在最头疼的是提高出租车利用率,而不是私自加价问题。北京日益严重的拥堵让管理部门千夫所指,现在出来几个打车APP,减少空驶、增加利用率,欢迎还来不及呢。
北京市交通委官员在多个场合表示,今年要推进电话叫车、打车APP。他们的核心意思也不过是增强交通的预见性和规划性,减少盲目空驶带来的拥堵和污染。这会儿要去与民争利,微博上就骂死他们了。
在电话叫车方面,北京原来有金银建公司的96103,摇摇招车又向交通委申请到了96109,嘀嘀叫车也将开通叫车特服号。也就是说,未来第三方打车企业可以会APP、电话双模式运营。实际上,用APP叫车还是用电话叫车,不过是个界面问题;核心竞争力在于后台的运营数据与经验。这也将是未来打车APP盈利的可能模式。
打车APP需要靠向司机或乘客收钱来盈利吗?
对打车APP的终极质疑,可以说是集中在商业模式或曰盈利方式上。不过在这方面,质疑者们也往往犯了先打枪后画靶的错误。
打车APP与一般o2o的模式存在不同,它不一定以最终成交为终点,也就不一定要像其他O2O服务一样,要靠向商家或消费者收取佣金、提成来获取利润。
因为交通是一个硬需求,打车行为一旦养成,大部分时间会持续发生,也许频率疏密不同,但基本上可以确定,需要安装APP来打车的,一般不会是一年只打一两次车的用户。
也就是说,一个打车APP所拥有的用户群,是一个拥有特定习惯的用户群体。这个群体的消费水准,应该至少在城市的中层和以上。即使对这个群体进行最原始的广告投放,也具有巨大的价值——比如说,向他们投放汽车广告,是不是比一般群体更具有针对性和购买力基础?汽车广告恰好是一切媒体行业的大金主。
淼叔查了一下媒体报道,以摇摇招车为例,他们现在在北京地区已经有了20多万用户(不含司机端),这是发展了半年的数字。以这个增速,当规模达到80到100万人时,已经具有很高的广告价值了吧。而嘀嘀打车会在车内不停地播放订单,如果将来插播一些广告呢?六万台出租车,以前已经能养活一个触动传媒了。
而如果对他们进行大数据挖掘呢?那就更是金矿了。比如,对他们一年打车的总费用进行统计,费用和频次最高的那一层通常买车的意愿最强烈;上班地点较为集中的地方则可以发展餐饮广告推送;路线较长的可以跟移动运营商联合推流量包、视频服务;数万辆出租车带有APP终端,则无论是路况采集还是街景拍摄,这些数据都会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而在需求层面,用王炜建的话说,这个市场也的确存在“痛点创新”的空间。乘客打车难不用说了,司机总是空驶其实也很痛苦;而且看到路边招手的人时,很多司机不敢停,因为停下来万一客人上车了再说不顺路,是要被投诉拒载的。所以北京、广州等地一到交班和近午夜时就很难打车。直接说明了起点终点的打车APP则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归根到底,打车APP突然火起来,并不是因为风投闲着没事儿干了热炒,而是在衣、食、住、行这四大基本生活需求中,打车APP与公交车、自购车等方式共同解决了一个行的需求。衣的需求衍生出天猫凡客,食的需求衍生了估值可能达到10亿美元的大众点评,住就更不用说了。相对来说,热钱涌入还基本属于空白的出行市场,不是很正常吗?
可以下一个论断,凡是能占领智能手机前三屏的应用,一定都有其商业价值,因为它对用户注意力的吸引和用户数据的掌握能力摆在那儿呢。所以现在摇摇、嘀嘀、快的都在砸钱占领司机,因为司机数量有限,占领司机才能反过来占领用户,也会阻挡住后来的进入者。这时候的砸钱与团购、电商的亏损不一样,每个城市也就是在争夺几万个用户,不会无限制亏损。同时,也不会出现四十几个城市同时铺开的情况——目前值得打车APP去占领的城市不会超过10个。
打车APP真正可能遇到的考验,极端来说,可能会是在所有司机和所有有效乘客都安装了APP之后。这时候必然会出现用APP下单的人远远超过司机人数的情况,打车难的情况就会重演。但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出租车的空驶基本上也已经被消灭了,它们带给城市交通的压力会减少很多,主管部门也有空间再去增加出租车数量——有爱较真的问,那如果再堵呢?淼叔觉得,你不能把解决城市规划、交通这种大任压在几个小小的APP上,否则你就真的走上了职业黑人的不归路了。真要出现那种情况,那至少所有司机的信息化程度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无论在数据分析还是城市规划方面,都能引导出台一些更新、更合理的措施。

APP软件“脸萌”都开始A轮融资了~

一款名为“脸萌”的APP在微信圈火爆开。在这个以90后为主的创始团队构想中,“脸萌”是“做给年轻人的,更多的是给90后的,爱表达的,喜欢玩的,用户够垂直”。这也正是私募股权基金IDG资本初期以400万投入“脸萌”的简单理由。

如果你不是90后,对不起,你不是“脸萌”的核心客户。

几乎“一夜成名”,一款名为“脸萌”的APP在微信圈火爆开,6月首周下载量轻松突破2000万。

在这个以90后为主的创始团队构想中,“脸萌”是“做给年轻人的,更多的是给90后的,爱表达的,喜欢玩的,用户够垂直”。这也正是私募股权基金IDG资本初期以400万元投入“脸萌”的简单理由。

早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脸萌正与多家风投洽谈A轮融资,融资量在千万元,IDG资本还将跟投。

在资金到位后,“脸萌”创始人郭列告诉早报记者,“脸萌”下一步想做“社交化的朋友圈表达,通俗点就是朋友圈场景的配图”。

90后的速度

1989年出生的郭列在去年底率领一帮90后团队创办了“脸萌”。

简单来说,“脸萌”是一款超萌拼脸软件。脸萌里有多种发型、五官、背景、气泡等可以选择,通过这款应用,可以拼凑出和真人相似度很高的头像。

“脸萌”团队一共有9人,除了郭列,其他都是“90后”。团队成员中,1个香港、1个台湾,其他的都来自内地。

9个人的具体分工为:4个技术、4个美术,郭列自己负责产品策划。创立“脸萌”之前,郭列在腾讯做过产品经理。

在今年年初拿到IDG资本百万元的天使资金后,“脸萌”保持着一周一个版本迭代的速度。整个5月,脸萌就连续做了三个版本更新,分别是增加五官的写实度,增加表情、气泡功能等。

核心客户也是90后

“‘脸萌’创始团队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他们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东西、做给谁用、将来要做成什么样的。”对于这个90后团队,IDG资本副总裁李丰显然非常看好。

李丰告诉早报记者,在最初投资“脸萌”时,主要看重两点:一是同类产品中成熟度比较高的;二是喜欢他们年轻的特质,做只有年轻人才了解的事情,所以觉得挺值得一试。

有意思的是,在那些60、70、80后的明星、名人玩着“脸萌”刷微信时,李丰一捧“冷水”泼下。

“(脸萌)是做给年轻人的,更多的是90后的。”在李丰看来,一阵热潮过后,最终其中很多人会慢慢流失,“核心用户最终会是比较年轻的用户”。

正接洽A轮融资

目前,“脸萌”正在接洽A轮融资,IDG资本将继续跟投,但不会是领投方。投资金额、持股比例都签了保密协议。

李丰透露,有意向的投资方很多:“蛮多人想投的,比较活跃的早期投资如盛大、经纬、启明、光速都对‘脸萌’有接触。”

“脸萌”融到的资金主要还是用于漫画产品的研发、品牌建立上。

在郭列的构想中,“脸萌”想做社交化的朋友圈表达,“通俗点说就是朋友圈的场景配图”。

朋友圈的场景配图,听郭列的意思,就这样玩:比如早报记者现在拍外景拍写真,除了自己的五官可以自行选择拼图外,早报记者做的动作、手势姿势也可以一并添加选择而成。

此前同样火过一阵的动漫类APP“魔漫相机”,是以真实照片为基础,转化成卡通形象。很多网友在郭列加V认证微博下留言问,“脸萌”是否会增加此功能。

郭列笑着跟对早报记者说,“脸萌”不太会走“魔漫相机”这条路,还是更看重用户拼玩的创意。

未来通过手游变现

“脸萌”的火爆背后没有做任何推广。也许是意识到互联网的威力,在下一步的规划中,郭列称,未来会加一点运营、客服。

但是,在众人眼里俨然“金饽饽”的“脸萌”并不忙着商业化。

“暂时没有考虑到商业化。”郭列的底气来自投资方的力挺。

李丰并不急着让“脸萌”变现,甚至于植入APP广告之类小的盈利模式,李丰都表示暂时不会去做:“‘脸萌’可能到B轮融资之后才会做(盈利方面的)明确尝试。”

李丰心里很清楚:“虽然‘脸萌’现在有很多用户,但不一定都是核心用户。所以在动漫领域做大、做深,找到核心用户打留住,是‘脸萌’现在要做的。”

而手游是“脸萌”最终会考虑的变现方向之一。

用李丰的话来说,“脸萌”的未来是“动漫类轻度社交类手游”。

揭秘一款App的开发成本是多少?-北京App开发公司亿点时代

App为什么这么火,App开发工程师大概的薪资又是多少?实际开发一个App大概要多少钱呢?如果有人确实有开发App的需求,而且预算非常有限,还有其他办法吗?
北京App开发公司亿点时代开发App需要多少钱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对于互联网创业,点子从来都有不少,但真正能做出来就是考验真本事了。创业者通常除了迷茫从哪里找到资金外,对开发成本无法估计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刚好一定程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专门访谈了一位做了多年外包App开发的兄弟,希望他专业的知识能让大家对App开发成本有更清晰的认识。

(Q为我的问题,A为他的回答)

Q:App为什么这么火,App开发工程师大概的薪资又是多少?

A:APP的创富神话远远超过当年的网站,不少APP一夜成名,像最近又很火的“魔漫相机”,一时间微信朋友圈都是各位好友的趣味形象。中国市场有 个特点,什么生意好做,大家就开始扎堆。应该说,国内APP最火的时候应该是在2011年底到2013年初。那个时候,不少“土豪”们争相投资各种APP 或APP开发团队,那个时候,好几个大老板都有意向投资入股甚至收购我们公司,也有投资项目的,我们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加入了一个游戏化社交软件的合作。 这是资本市场的背景,另外,那段时间也是苹果手机风靡全球的时候,因此开发苹果版APP是最热门的需求,因此也催生了一批IOS开发工程师。大学里基本没 有教授这门技能,也鲜有相关的培训机构,大部分的工程师都是靠自学成长。但是苹果系统的封闭性导致了学习IOS开发的成本比安卓的要高很多,至少手头要有 一台能装有苹果系统的电脑,还要有一个苹果手机或平板做测试,申请一个开发者账号也需要好几百块,这些加起来都将近一万多,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因 此,懂IOS开发的人也就少了。在这种求大于供的情况下,IOS开发工程师的薪酬像泡泡一样越吹越大,最疯狂的时候,一个稍微懂点IOS的程序员就能要个 7、8千的月薪,编出来的软件基本用不了,因为经验完全不足。一方面资本的推高,另一方开发成本的高企,直接导致了APP开发的费用水涨船高。安卓APP 因为本身采用的是JAVA语言,又是开放系统,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都相继开设了课程,大量的流水线式的产出安卓开发工程师,但这并不导致开发成本的降低, 反而,因为三星等国内外手机厂家对安卓系统的大力改造和发展,安卓系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市场需求旺盛,所以工程师的薪酬并不比IOS的低很多。

Q:也就是说,1是中国人做事喜欢扎堆,见什么火就跟什么,催生市场需求量很大;2是App开发基本无材料成本,主要还是来自人力成本,那实际开发一个App大概要多少钱呢?

A:如果真正想做一款好的APP,那就得考虑IOS和Android两个平台各做一个APP,同时选择一个好的开发团队,这个很重要,因为差的团队 做出来的产品基本会有很多问题。一个好的APP项目至少需要一个项目经理、一个UI设计师,一个IOS开发工程师和一个安卓开发工程师,另外如果需要后台 数据交互的,还需要一个后台开发工程师,正规的话还需要一个测试工程师。这些人员的月薪加上来已经超过4、5万人民币了,对于简单的APP,设计、开发加 上测试的时间大概需要6到8周,复杂一些的需要8到12周。这样算下来,一个简单APP的开发费用就需要6~10万,稍微复杂些的需要10~15万,这里 包括两个版本的APP。当然这个范围不是很确切的,有些难度较大的或者前后台复杂程度高的系统,价格也会更高。特别是做游戏的,成本可能会是这个估算的好 几倍。

Q:如果有人确实有开发App的需求,而且预算非常有限,还有其他办法吗?

A:我们有句古话:一分钱一分货,现在市场上确实也有一些小工作室,两三个人组成,UI设计、产品经理、IOS、Android和后台开发都肩负在 这两三个人身上,他们可以加班加点把项目赶出来,这样的成本可以省下至少三分之一。但需要清楚的是,这种工作室开发出来的APP质量不高,潜伏问题比较 多,如果只是用来演示或交作业的,他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还想再省点钱,可以找些兼职的人来做,兼职的设计师和开发工程师,如果对开发的时间要求不 高,正常只需要一个月的开发时间对于兼职来说,延长一倍的时间是很正常的。

此外,为了降低开发成本,现在已经有一些平台开发出一些模板,只要从后台把一些基本信息换掉,也可以换套皮肤,更出色的甚至可以更换一些交互效果, 这种模式下,就不是按照人力成本计算的,而是按照产品售价计算的,这些模板目前的费用是1~3万不等,比独立开发可以省出至少一半的费用。但缺点在于只能 基于他们原有的模板进行使用,而且有可能是按年付费的。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开发APP的成本相对还是比较高的,这跟当年网站刚出现的时候类似,只有等市场慢慢普及开来,人力成本的泡沫缩小,市场供需的平 衡,费用就能降下来了。今年年初后,随着微信的快速发展以及百度轻APP概念的推出,WebApp又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各种微信营销培训大会在各地遍地开 花,成千上万的企业被电话邀约参加这些培训大会,并被推荐建立各种微应用、微商城等WebAPP。这些WebAPP被依附在微信的公众平台上,最大的好处 就是能利用微信的传播途径进行快速推广。做一个定制WebAPP的费用大概是在几千元,如果是选用商家的模板,市场上最便宜的已经有几百元的了。关于这些 WebAPP,说实话,其实就是手机网站,开发这类产品的工程师只需要原来懂网页设计开发的人就可以,而这类人早些年已经被市场逼成了IT界的民工,太多 太多了。因此WebAPP的成本就低得多。

过期资料攒出高考复习APP

高考年年有变化 死记硬背不利于考试

今天上午,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语文学科负责人王乃亮表示,高考提纲每年都会有变化,如果APP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没有相应变化,将会对学生考试造成不良影响。

“比如今年高考改革中,语文考试有一个变化,就是朝着灵活性方向改变,如果还按以往那样准备一些‘答题公式’,学生很有可能朝着错误的方向答题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答题。”王乃亮说。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主任邓杨则表示,学生临考前再去看高考APP,反映了“病急乱投医”和侥幸心理,建议学生还是要跟着老师的复习节奏,不能乱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