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创业:赌那1%成功率值吗

如今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创业,似乎创业变得越来越容易。10年、20年前创业开公司,需要租场地、找生产线生产,还要销售产品。在PC时代,还需要租个域名,买服务器带宽,需要一定成本。但移动互联网年代创业成本更低,门槛变低,投入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今天我可能要给大家泼点冷水,尽管现在创业成本低,但是成功率同样也很低。基本上,99%的创业都会死掉。

互联网是高风险行业,因为门槛低,所以竞争激烈。全中国13亿人想到同一个idea的会有成千上万,可能还有人比你先开始,所以互联网创业比传统行业创业竞争更激烈。我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创业,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很多人看成功学、听名人演讲,听的时候觉得成功是必然的,有道理可循,但实际上和他用一样方法、做一样的事的大有人在,只不过大多都失败了。和他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很多人都game over,所以不要轻易迷信经验之谈。个人建议如果年轻人愿意尝试创业,不愿意打工,那宁肯你多研究研究别人是怎么死的,尤其是行业里的典型案例,研究他们怎么死的,为什么死,死在哪里。这样相对来说更有利于创业的成功。

为什么现在大家觉得互联网创业容易?

第一、门槛确实低。现在是智力、脑力劳动时代,教育很发达,大学生遍地都是,10个人中9个是大学生还有1个是研究生。做个APP或网站,一两个礼拜就可能上线。

第二、复制容易。别人好不容易想出天下第一的idea,只要一上线,两个月内就可能出现1000个类似产品。所以走得早不见得就是最成功的那一个。比如当年的千团大战,一夜之间全国8000多个团购网站,到今天剩下的寥寥无几。

第三、用户选择太多。今天的苹果、安卓应用商店,智能手机的应用数量超过百万,五花八门,你如何成为那百万个里被用户看上眼的一个?

第四、免费横行。现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创业时,手里有10万元,雇3个员工,需要租办公场地,很快花光所有钱。免费的服务赚不到钱,甚至连方便面都买不起。

第五、获客容易,挣钱很难。前短时间一个有关逃课的应用在学生群体里下载量很大,一下子就火了起来。有如此多的用户,但怎么赚钱?这个是对互联网创业的极大挑战。

第六、傻子太少。这里的傻子不是说用户,而是创业者本身,傻傻坚持自己梦想不改变初衷一直往前走,别人骂你傻、不靠谱,但还能坚持下去的人太少了。要么自己否定自己,要么家人否定自己,不停换行业、改主意,现在像阿甘式的人物太少。

当然,创业成功率低,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不能创业,否则就没有今天美好的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创业,第一要拒绝“裸创”,千万别光着身子跳进鳄鱼池。首先要积累第一桶金,到底多少钱虽然不一定,也许5万,也许50万,但第一桶金很重要。不得已时也可以找家人朋友借,总之必须有初始资本,至少有钱吃得起方便面。

第二,很多人一点工作经验没有就去创业是非常恐怖的。不一定说非得通过上班获得经验,现在很多大学生大三、大四、研二出去做兼职、做实习生也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有创业梦想的话,可以早一点走出校门,通过做实习生研究他人的APP怎么做的,如何管理的,团队如何搭建的……

第三、对自身能力要有一个充分的评估。有些人内心很脆弱,或者是完美理想主义者,现实中遇到一点事就哭鼻子,这种人不适合创业,因为创业远比想象要痛苦的多。

最后,创业不是说有一个好idea就开始干,有了好idea还要反复论证出好的方案,自己觉得八九不离十的时候,找朋友、长者咨询再去创业,这种情况才是ok的。如果没有完全准备好,非常不建议创业,因为可能会死的很惨。

如果真的想创业,可以好好问问自己下面这几个问题,这几项你都OK吗?

能不能连续吃半年方便面,甚至同一个牌子?能不能每天工作12个小时,甚至16个小时?能不能接受一年没有休假,没有国庆没有春节,没有娱乐,没有时间玩游戏、看韩剧,没有时间谈恋爱?能接受创业前三年是工作狂人吗?当然你还不能生病。公司8个人,作为董事长的你住院两个月,公司早就倒闭了。早上开会,你生病没到,初创公司不是很成熟,员工都不知道要什么。当然,还要面对投资人的压力和刁难,可能会经常泼冷水,这些能不能接受?团队不稳定,人员离散,初创公司刚开始不赚钱,团队成员没有高工资,你靠什么留住员工?这些有没有想过。当然特别重要的一点,家人不支持,结婚前来自父母的压力,结婚后来自另一半的压力。他们会像唐僧一样天天叨叨,直到你放弃为止。这些你受得了吗?能坚持吗?最惨的是头一个月、三个月、一年后失败了,这种失败你能承受吗?尤其是你人生第一个项目,你能不能接受这种打击?……

所以创业前一定要想好,三思而后行。创业是一场身心煎熬的炼狱之旅,而且绝大部分人到不了天堂。总之还是希望年轻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去想成功之道。

创业的基本要素首先是需要有好的点子,去探索一个新的领域。现在互联网创业不是生产制造,点子很重要,从哪个角度切入,服务人群是什么?

第二,需要有充分论证的商业计划书,反反复复打磨不止10遍,需要经历身边朋友的多番拷问,经得起潜在投资人的质疑。

第三,创业需要团队。创业单干很吃力,一个老板其他人都是员工,根本原因是不愿意分享。不分享如何能做大?即便马云当初创业也是18罗汉一起,所以一定要有三五个合伙人,而且合伙人还需要混搭,需要擅长管理、技术、产品等各方面的合伙人。当然几个创始人中还是要有一个leader,他的股份明显多于其他人才能拥有最终决定权,否则太平均容易也导致失败,一旦大家争论不休无法得出结论,最终要么散伙,要么不了了之。

第四、不领工资也有钱吃饭。千万不要指望创业之初就能挣钱。要充分考虑到也许一年、两年、三年不赚钱,有没有钱吃饭。最后,一定要充分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不是说没有家人的支持就不能创业,而是家人不支持的话后患无穷,会面临唐僧般的叨叨。

基本要素有了,我们谈一下方向三原则。

第一,你的项目是否面对特定人群?当然有些产品和服务全中国、世界通用,但这种机会很少。我建议从基础开始做,用户不一定是13亿人,而是其中一部分人。比如说做大学生相关项目、儿童项目、老年人项目,可以按年龄、城市、兴趣等划分。当然特定人群不能太小。

第二、强需求项目。吃饭是强需求,每个人每天都要吃饭。用手机描绘头像的APP——脸萌在今年6、7月份的时候很火,但这类需求是一过性需求,开始大家很新鲜都爱玩,但没有人天天给自己画手机头像,最终这类产品会变成僵尸产品。

第三、频繁需求。所做的产品要有持续使用的需求,否则很难有持续的商业价值。选择方向项目至少满足这三个原则,达到这些之后才能有创业的基础与前提。

旅行类APP一网打尽

APP,与“旅行天生就在路上”的特性高度吻合。随着使用智能终端的旅行人群逐步增长,旅游产业的下一个高潮无疑是无线时代——除了携程、艺龙、百度、淘宝、腾讯、京东等网络大公司相继开始了在旅游APP上的新探索外,根据旅游消费的不同环节,各类细分市场的APP也在迅猛增加,如线路预订、资讯提供、旅游点评、行程规划、分享社区、定制服务等等。

《旅行家》杂志近日对现在已有的几类旅行类APP做了一个介绍,虎嗅摘编如下:

一,预订类

比起网络预订,APP最大的优势在于可实现随身随时预订,更符合用户当即决策的思路。途牛旅行网新近数据显示,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浏览景点、周边路线等指示,进而直接预订旅游产品,通过手机预订旅游产品的人数在以每月30%的比例上升。

艺龙旅行网在2011年第四季度,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及网站的预订已达到63%,远高于去年同期的45%。

点评:“良好的预订体验”已成为APP竞争的标配,但要脱颖而出,“特色信息服务”才是兵家必争之地。

代表项目:

HotelTonight:搜索当天特价酒店

赶集网的蚂蚁短租:搜索特色短租房。

航班管家:提供航班实时信息

酒店达人:使用体验十分愉悦

租车达人:按位置搜索租车信息
二、导游类

这里的“导游”已颠覆了传统导游的概念,而成为了地图、导航、语音解说、行程规划等各种功能的叠加。

导游类APP又分四种:城市导览、景区导航&室内地图、虚拟现实、图读。

1、城市导览

代表项目:TouchChina

TouchChina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城市导航。从各个方面为游客提供全套的导航服务。

2、景区导航&室内地图

代表项目:中国商城掌图是中国最早尝试室内导航的APP,与百度地图的合作也使得它的发展前景更加被看好。

3、虚拟现实

将手机的照相镜头瞄准身处位置的四周环境,手机屏幕上便会显示出附近的主要景点、商店、餐厅、地铁等信息,然后点选这些景点、商铺,便可获取详尽资料。

比如香港旅游发展局2011年与国泰航空公司联合推出的“香港.AR旅游导览”APP,这是一款应用扩充实境(AR)功能的智能手机旅游程序。
4、图读世界

每一个城市都有数千张由专业摄影师专门拍摄的震撼人心的照片构成,而所有照片都被有序分类和整理,足不出户图览全球 ,让你在手机上浏览各个城市的照片。

代表项目:Fotopedia。

该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多媒体公司,由五位前苹果员工于2006年创立。Fotopedia从Ignition Partners,Banexi Ventures Partners、Ron Conway、Reid Hoffman、Joi Ito等投资商里得到$6.5m的融资 。

下图是Fotopedia的截图。
三、分享类

1、在手机上打造新型旅游社区。

代表项目:

TripAdvisor.com: 全球最大的旅游社区

Gogobot.com: 最优秀的旅游社交网站

Mafengwo.cn:蚂蜂窝,目前国内人气最旺的旅游社区,APP“旅游攻略”

Tukeq.com:途客圈,专注于提供“旅行计划”功能的旅行社区

下图是Gogobot的截图。
2、旅行直播

通过纪录下每张图片的GPS位置,系统自动地在地图上将行程足迹串连起来最终自动生成一张完整的足迹图和带时间轴的照片墙,真正实现了边走、边记、边分享(与社交旅游有一定的重叠)。

代表项目:

tripcolor:行程纪录和分享

在路上:行程纪录和分享

遨游记:轨迹纪录的好工具

其中,“在路上”于2011年10月上线,创始人是前盛大开放平台总监陈伟。下图是“在路上”的截图。

教育类APP暗隐巨大金矿

IT商业新闻网通过不完全调查统计发现,目前教育类APP可以大致分成趣味问答游戏、外语学习、幼儿教育、百科常识等几大类,且其中大部分应用中具备有加入商业经营因素的可能性。个人开发产品与公司开发产品并驾齐驱,单从软件界面及用户体验上看未能出现明显优劣区别,且部分个人开发产品也能上到付费榜靠前位置。以目前在苹果APP中排行较前的知识趣味问答类教育软件为例,除可对应用程序进行收费下载外,程序中内嵌广告或问题中嵌入广告均已作为盈利方向进行尝试。

7月18日消息,教育类移动互联网APP应用,严格意义上讲并非全部是实体教育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延伸。由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娱乐性及互动性较强,在同教育过程进行结合时,会被衍生出更多业务和功能上的可能。

儿童教育软件研究机构工程师爸爸网创始人、总经理李文华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采访时表示,教育app显著改善了儿童传统教育媒介的表现能力,儿童非常感兴趣,家长愿意投入,这三个方面都预示着教育app未来良好的发展空间。

背单词App软件拓词CEO薛淡也向IT商业新闻网称,在娱乐、社交和购物几个需求被一定程度满足后,同样作为基本需求的教育必将被逐步触发。

正所谓古语中之“书中自有黄金屋”,商业模式的嵌入是个别应用必须经历的一环,不过在目前来看,整个教育类APP的发展也仅处于用户量的积累阶段。

IT商业新闻网通过不完全调查统计发现,目前教育类APP可以大致分成趣味问答游戏、外语学习、幼儿教育、百科常识等几大类,且其中大部分应用中具备有加入商业经营因素的可能性。
幼儿教育应用软件宝宝巴士运营部经理郑芸向记者介绍,因为宝宝巴士做的是学龄前的儿童教育产品,因此我们必须放弃掉大部分的盈利效果非常好的盈利模式,比如积分墙、道具等等。“我们只采用2种方式:付费下载,或免费的产品内含一些有选择的广告条。”郑芸对IT商业新闻网如是说。

记者从苹果商店上看到,目前教育类App时下热门应用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教育、语言学习领域,数量上仍是以国外相关应用居多,但排名靠前多为国内应用。

而在作者方面,个人开发产品与公司开发产品并驾齐驱,单从软件界面及用户体验上看未能出现明显优劣区别,且部分个人开发产品也能上到付费榜靠前位置。以目前在苹果APP中排行较前的知识趣味问答类为例,除可对应用程序进行收费下载外,程序中内嵌广告或问题中嵌入广告均已作为盈利方向进行尝试。

调查显示,中国婴幼儿数量目前已达1.08亿,其中0~3岁婴幼儿保守估计约为7000万。按照主流研究机构预测,随着80后父母数码电子产品消费率的提升,仅婴幼儿早教市场需求,保守估计至少在1万亿元,2015年可达到2万亿元规模。由此可见,教育类App市场潜力至今仍未完全释放。

不过,教育产业本身的复杂性,与App这种新兴表现形式的结合,注定会产生众多不确定因素。

从“教育”二字深涵的专业与责任属性而言,同App与生俱来的娱乐特征理论上讲将格格不入。在实际操作中,教育类应用涉及专业知识,但大多数开发者或商业公司不具备正规的教育资质,需要向教育机构或其他专业知识掌握者获取正规(正确)的知识内容。

例如像“拓词”这种背单词类应用,对知识内容的准确度和词库来源要求相对要高。创始人薛淡对记者表示,目前的词库主体是互联网搜集公开资料,加以校对而成,判定可能涉及版权的素材一概不予采用,自有版权的词库开发和合作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

此外,对于用户的具体定位,无法像游戏应用、工具应用等其他应用那样准确。比如趣味知识问答类应用,虽然能够在短期拥有用户搜集的优势,但很难对具体的用户进行属性定位,这类应用因为偏于娱乐,无法确定用户的价值取向,从而很难获得品牌广告主的认可。

据李文华介绍,目前国内已经有130多家从业者,部分从出版社转型,部分是互联网公司团队创业,比较多是创业者。教育app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和关注。但是碍于目前国内越狱盗版市场发展,以及用户付费意愿的相对低下,教育app开发团队现在还有较大盈利困难。另外,这个市场属于早期,无论从内容的深度,以及从业者专业能力的发展上,都还有一个发展过程。

而薛淡也坦诚,教育类App目前多处在探路阶段,不同产品往往思路上差异也颇大,尚构不成明显竞争,相对游戏和电子商务等成熟领域,做教育应用更像是啃硬骨头,可供参照的成功案例有限,尚未发现相比其他app有明显特殊性。

一场事关“聊天”的战争,社交APP们在如何进化?

人类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许就在于搭建完整且庞大的社会结构,并在其中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与他人沟通,从而形成形形色色的关系网和小圈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时代席卷一切,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应用开始大肆流行。聊天成为互联网上最活跃的态势。
作为灵长类生物——人类,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许就在于搭建完整且庞大的社会结构,并在其中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与他人沟通,从而形成形形色色的关系网和小圈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时代席卷一切,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应用开始大肆流行。聊天成为互联网上最活跃的态势。

但即使是互联网上的社交应用,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以后,更是有着颠覆性的力量。就目前来看,主流社交应用主要分为四大阶段:幼儿期——秘密、啪啪等新生力量;少儿期——微信、陌陌、易信等潜力无限;壮年期——QQ依然稳扎稳打;老年期——MSN、UC等半截身子已入坟墓……

MSN“入坟墓”,与用户say goodbye

近日,微软中国向用户发出邮件称,“距离Messenger(俗称MSN)服务结束还有60天,迁移到Skype,继续你的通话。今年10月31日,国内MSN服务将正式关闭。” 这意味着MSN作为一代社交应用的代表,终于在迎来了自己的死亡日期。不过,中国区还算幸运,让MSN在国内“苟延残喘”了一年多的时间。因为早在2012年,微软就宣布将于2013年4月8日关闭全球MSN服务,由Skype替代。

只不过,中国成为唯一保留MSN服务的例外区。难道是微软觉得中国用户比较懒?不过我更相信是因为Skype当时没有做好进入中国,全盘接手MSN的准备。但好景不长在,在一年多以后,中国用户还是彻底和MSN say goodbye,MSN也正式宣告迈入“坟墓”。

早在2005年,MSN就进入中国市场,且仅花了4个月的时间,用户增长率就高达25%!而其杀手锏就是打出的“商务社交牌”,凭借简洁的UI赢得白领用户的青睐,更成为白领炫耀的本钱之一。幸好当时还没“屌丝”这个名词,要不然广大宅男还不得被鄙视死。2008年,MSN达到自己的巅峰,市场占有率曾超过60%,当时也让马化腾手忙脚乱,成为QQ最有力的对手。

可惜,MSN太过坚持“商务社交”的路线。但随着上网人数的快速普及,更平民化的QQQ无疑受到绝大多数网民的欢迎。再加上MSN更新不及时、体验差,而QQ版本更迭速度极快,QQ空间、QQ秀、视频、语音等功能的加入,最终击败MSN成为社交应用领域的霸主。据数据显示,2012年MSN用户数仅为4500万,而此时的QQ用户数已达却6亿。MSN作为一代“装X利器”,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让人不胜嗟叹。不作死就不会死,MSN就是典型因为吃老本而提早迈入老年期的代表。

与MSN有着同样命运的还有新浪UC ,新浪UC数年前也是几乎能和QQ分庭抗礼的社交应用,但最终还是因为固步自封,败给了不断进化的QQ。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中,不进就意味着倒退。沉浸在以往的成功,只能是会后来者超越。

正值壮年 QQ进化为“萌大叔”

如果非要在国内互联网选出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那除了Windows系统,绝对非QQ莫属,甚至很多人认为QQ的意义和作用远大于Windows系统。通过桌面互联网,QQ对80、90后的影响无可比拟。其接连打败众多竞争对手,最终坐上国内社交应用的“头把交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QQ也渐渐不敌微信、陌陌等新生代社交应用的冲击,但仍然最具影响力,也随之进化为“萌大叔”。QQ已经不复当年的青春气息,却依旧是人们互联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你可能在远离它,但必定还是会经常回来看看它。

据腾讯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29亿,虽然相比一季度的8.48亿比下降2%。但鉴于QQ自身庞大的用户基数,QQ还是可以说正处于自己的巅峰,还处于自己的壮年时期,离暮年还早得很。更重要的指标——QQ 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2.06亿,比上一季度增长3%,这证明QQ的活力还是无限。而在移动端,QQ也依然在发力,其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达到5.21亿,比上一季度增长6%。

不得不提的是,在QQ快速壮大的过程中,QQ空间出力甚多。截止到目前,QQ空间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45亿!而依托于QQ,QQ空间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社交空间。除了常规的交流以外,它还承载着商业化的重任。比如数千万用户在QQ空间预约红米Note、大量公众账号等。

QQ正变得越来越像“萌大叔”,在给我们温暖的同时,也肩负着从一至终、最重要的聊天使命。即使新生代如何发展,QQ将始终屹立不倒——这可比MSN、新浪UC等强多了。

少年强则未来有望,微信们正在席卷市场

如果说在桌面互联网时代,是QQ与MSN双雄争霸,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形势就更加错综复杂。别看现在微信如日中天,但马化腾就曾经说过,如果微信晚诞生一两个月,那很可能腾讯就会被吞并!可见移动互联网有多残酷。

目前,微信、陌陌、易信等代表社交应用中的少年,它们虽然诞生时间只有短短两三年,却以无可匹敌之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放异彩。而就目前来看,它们也基本垄断了移动社交市场。据数据显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4.38亿,比上一季度增长11%!直追老大哥QQ。而陌陌的用户数量也超过1.6亿,它也正在努力清洗在野蛮生长时期被打上的“约炮神器”标签。此外,易信的用户数量也破亿,让丁磊面上有光。

虽然在移动互联网主流社交应用中,微信还是一家独大,不过其他几位少年也都凭借各自的特点在努力发掘潜在用户,后劲不可小觑。这些社交应用是未来的主力军,将从前辈们的手中接过承载大众沟通渠道的重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它们的潜力还尚未完全开发出来,尤其是商业化之路走得磕磕绊绊。相信给它们足够的时间,将会让整个未来更加精彩。但要注意千万别走上歪路,罔顾用户体验,凭借自己庞大用户量和用户黏性就“丧心病狂”地疯狂敛财,这样肯定会被关进“少管所”的!

幼儿充满幻想,秘密、啪啪等值得畏惧

与微信们相比,秘密、啪啪等社交应用出现的时间则更短,它们更像是社交应用的幼儿——充满幻想,但成长起来却能让比自己年长的对手畏惧。秘密、啪啪等代表的一种全新理念,剑走偏锋,不走寻常路,与主流社交应用大相径庭。而它们也知道自己与主流社交应用争锋无望,因此沉下心去做细分市场。努力针对目标受众,大打个性牌。

实事求是地说,秘密、啪啪等只是主流社交应用的补充。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继续发展,个性化时代的到来,用户还真离不开这些各具特色的社交应用。除了正常沟通的主流应用外,这些社交应用的幼儿,将承担起社交下延渠道的重任。可以预见的是,它们也将在以后为整个社交市场带来不一样的风潮。

分销、加盟模式会被O2O干掉!

最近有两个数据很触目惊心:第一个数据是,2014年前六个月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 0.2%。而阿里、京东等电商交易金额均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第二是8月下旬京东、国美、苏宁先后公布了上半年财报。京东以512.7亿夺得第一名,苏宁以511.5亿屈居第二。

京东超越苏宁、国美背后,就一个关键词:零售

与这个数据相对应的是,最近在晋江做调研时也发现,晋江这个靠渠道模式成为鞋都的地方,正在集体转型,转型的方向就是:从大批发到大零售。

据说,刘强东在内部已经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做网上沃尔玛,下一步挑战沃尔玛。

几年前,刘强东就有一句警告:电商的本质就是零售。对很多品牌企业而言,品牌的本质就是零售。

这也是刘强东对传统企业的几句警告:

1、未来不需要分销商。分销商模式、加盟模式都会被干掉。

中国很多品牌企业采取的都是大批发模式,每年的关键环节就是订货会,但是带来一个巨大的难题:不知道用户是谁,不知道用户喜好什么,不知道如何针对用户的喜好做出快速调整。换句话说,在这个过剩时代,没有对用户感知的温度感必死。

刘强东:“大型超市,以及分销商。3C分销商在美国基本上垮了。现在中国为什么需要分销商?中国的零售商太分散了,几百万家,分布在小县城、小镇上。美国的“淘宝”占了40%的零售份额,中国的淘宝连12%都没有。中国零售市场向前走,走到20个零售商就占40%的市场份额,电子产品前三的零售商就占80%、90%份额,这意味着什么?将来品牌商不需要分销商,只要管理几十个零售商。所有为消费者服务的加盟模式我都不看好。20年前,上岛咖啡采取加盟模式,各个城市找一个,一夜之间遍地都是,一年几个亿赚到手。加盟模式从纯生意角度是最好的方式,但长远来看,价值很少。不仅投资人,包括很多创业者、企业家都追求干活特别少还能赚大钱,但你不想想,你提供那么一点价值,你凭什么赚大钱?我认为,工作做得越多赚的越多,做的工作少就赚钱少,世界是公平的。当然,我刚才说的是整个消费行业,脱离这个行业,规律也许就不适应了。”

2、先进的供应链会打败落后的供应链,比如小米。

不管是手机还是品牌公司,最大的敌人是库存。小米颠覆传统手机的背后,就是把所有中间环节砍掉,砍掉了传统手机的三级代理制,就这一个环节能砍掉30%左右的成本,最重要的是,公司和用户之间的链条非常直接,这种直接的关系,最大的好处是减少了库存压力,比如可以根据用户的预约数来确定产量。

刘强东:“在内部早会上我也说过,大家千万不要说怎么样叫互联网思维,因为可能会走火入魔的,小米的成功核心还是把供应链的效率提升,降低了成本,因为传统卖手机的都要通过渠道,因为品牌商不直接接触用户,而采用层层批发的方式。第二,过去做手机效益很低,从手机出来,到铺完渠道要15天时间,现在当天就可以,比如说物流,我们希望5-7年之后,京东商城60%的货物从工厂大门直接送到家里去,我们现在已经跟手机品牌商合作,比如说一个手机品牌还没有生产下来的时候,我们预售2分钟预定了30万台,以前要送到京东的库房,再送到配送站,配送员再送到客户的家里。”

“这里我们的机器直接送到配送站,连库房都跳过去,配送员直接出发送到客户家里去,我们做了数百个城市,连农村的用户都在24小时收到货了。这是传统零售行业是做不到的,小米还是把成本降低了,效率提升了。背后经济的规律,世界上能发现定律的没几个人,牛顿定律再过二十几年还叫牛顿定律,所有的物流都没跳过那几个定律,这是我的观点。”

3、o2o、大数据是零售战争的下一个战场。

要发现用户痛点,真正的核武器是大数据,只有强大的用户数据,才能对用户行为作出真正的挖掘。而O2O则是一个解决方案,线上加线下模式背后,最大的挑战是精细化运营。

刘强东:“我们的O2O项目,都是围绕我们物流的,只是把它细化,我们过去十年在品类扩充,品类管理来讲做得比较松,但是未来每个都会细化的管理。我们发现电商做了这么多年,不管是京东还是阿里,有一类品类大家都没做好,那就是油盐酱醋,就是商超、便利店,3000个SKU,京东自营模式做不好,因为太便宜了,一瓶水几块钱,但是又是买得最多的问题,发货加上物流成本,利润又没有多少钱。”

“我们利用京东的物流,做了一个项目,把北京分成网格状,我们每一个直径一公里的都有京东2.7个配送员,至少有1个便利店,都是有消费者的。所以我们通过网格状之后,消费者买醋和油的时候,或者买瓶水的时候,我们就找里你家最近的水在哪,有可能在沃尔玛,有可能在7-11,离你最近的水在哪,我们实时对我们的配送员下发指令,让我们的配送员去那里拿一瓶水送到哪里去,这个就是O2O的项目。这样就解决了京东和阿里没有做好的,又满足了消费者高频购物的需求,这只是给大家举个例子。”

杀死你的APP的6个致命错误

没有开发者或者设计师会故意破坏应用的设计。所有的应用程序创建者都对自己的应用寄予美好的愿望,但是很多错误是在他们无意识的状态下破坏app的设计。以下是应用开发者和设计者经常犯的6个错误。
在app设计过程中,开发者和设计师犯过很多破坏设计的错误,不过以下是最明显的一部分,并且也很容易避免。深入理解设计规则和移动应用特性可以帮你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1、糟糕的app icon

通常情况下,用户对应用的第一印象来自于icon。当用户看到应用的icon时,他们经常会做这些猜想:它是安全的吗?我可以信任它吗?这款应用可靠吗?应用是否是由专业人士开发?它值得我投入时间吗?

对于不同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来说,每个人似乎都有他们自己关于什么是好的icon的想法。在App Store的“Camera” 类别中,你会看到一些icon非常引人注目,而另一些icon则似乎被隐蔽了,默默无闻地藏在某个角落。很明显,让icon脱颖而出的是其视觉上的吸引力,但是哪些元素让icon更具视觉吸引力呢?

● 专注于一个独特的形状。是否有一个形状,你可以用在自己的icon中,从而提高icon的可辨认度;

●用色上精挑细选。确保你使用的颜色能满足某个目的,并保证它们彼此之前能相互协调;

●避免使用摄影作品。在一个小尺寸的icon上,用户很难看清摄影作品的细节;

●避免使用大量文本,保证其易读性。

确保你的应用已经遵守了上述几项,从而避免给用户带来不专业的感觉。

2、强迫用户注册

比如,朋友给你推荐了一款非常优秀的应用,而你也非常有兴趣使用它。下载应用,打开,而弹出的第一个屏幕却要求你先注册,很肯定的一点,这不是你期望的第一体验。用户下载应用后肯定希望能立刻体验它,如果你使用计算器应用都需要注册,那么这个设计是非常愚蠢的。不过,有些应用出于功能方面的要求需要首先进行注册,这种情况下,要确保有一个很好的指导过程,并且注册要求应该切合应用的实际需求。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么你可以侥幸首先展示应用,如果用户希望解锁更多功能,比如邀请朋友和跟踪目标,那么再要求用户注册。

3、过小的控件

这一点就如同让一个手指粗大的人穿针引线一样,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儿童来说,我们需要简化元素并将之放大,对于应用来说也一样,大尺寸控件更易于用户与之进行交互。在此前的iOS版本中,计算器应用中控件尺寸已经比较合适了,不过iOS 7使用了更大一点尺寸的控件。

4、难以阅读的文本

对用户来说,滚动阅读要比眯着眼阅读容易的多。很多时候,你想从屏幕上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股票图表,但对于文本来说,滚动方式可以让你更快地进行阅读。不过,阅读速度依然依赖于文本阅读的难以程度。使用更大尺寸的文本没有什么不妥。就像上边提到的控件部分,更大一点的尺寸并不仅仅适用于儿童,当不在4英寸屏幕上进行阅读时,大一点的字体会让阅读变得更加容易。

如果你不确定应该使用哪个字号的文本,那可以使用 Dynamic Type 。这样用户可以决定哪个字体大小最适合他们,而你也无需为如何恰到好处地展示内容而担心。

5、承载过多品牌

思考一下,用户使用你的app所要付出的代价:

● 他们需要从App Store下载你的应用,它展示应用的名称和icon;

● 他们需要通过查看应用名称和icon在手机上打开应用;

● 他们需要观看展示app logo和名称的加载视图。

等到他们真正要使用应用时,你的品牌已经通过三次不同的机会曝光给他们。除此以外,真的没有更多的需求要你在应用中填塞商标或品牌。对于网站来说,给品牌更多曝光机会似乎无可厚非,因为你不知道用户是如何到达你的网站的。但是对于应用来说,用户到达应用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点击打开应用。

6、令人困惑的动画

动画可以让应用更加简单简洁,不过不适当的使用也会让应用变得难以理解或者令用户迷失。把动画用在设计当中非常尤其,不过问题在于很多时候它们并没有任何目的。在本文中,我们不深究纷繁难懂的动画。

5000万用户App的三大特征

截止目前为止,App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万个,这个数据来自笔者曾经从业公司的蜘蛛抓取数据。App的数量很多,但是过5000万用户的App非常少,根据笔者近10年的行业经验,和一群朋友的讨论,还有一些公开的数据,列出来了过5000万用户的App,大概有30个,见如下名单:

微信、qq、陌陌、高德地图、新浪微博、老虎地图、我查查、ireader、墨迹天气、快拍二维码、正点闹钟、美柚经期助手、滴滴打车、今日头条、捕鱼达人、爱奇艺、唱吧、美图秀秀、camera360、淘宝、360卫士、携程、支付宝、大众点评、美团、、91桌面、UC浏览器、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优酷、酷狗、金山电池医生……

先说下这个数据,这个数据都是几百个行业一线推广伙伴选出来的,同时笔者也是行业从业者,从推广经验和感觉上来说,准确率在90% ,当然还是有可能遗漏的几个,保守估计过5000万用户的App应该达到40个,所以我就根据这些App分析下过5000万App的一些特征。

第一个特征:进入早,推广人员努力

这些过5000万的App,其中有一部分是入行早期的App企业,比如墨迹天气,快拍二维码,我查查,老虎地图,掌阅等,这些团队基本在10年左右开始做App,人数不多,属于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草根创业团队,比较苦逼,首先是没钱,曾经和这些团队的早期推广人员交流过,大家每日的激活量大概在5万/个左右,早期推广App时,还是很实在的,不会刷榜,不会积分墙,大部分是刷脸要推荐,找渠道,不放弃任何一个小小的推荐位,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推广经验,加上早期竞争也少,很多时候,量还是涨的非常快的,所以在经过几年市场沉淀后,基本在12年过后,这些App都过了5000万,有的好推的,很早就过了5000万。所以,这些App能过5000万,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入行早,智能手机刚开始火爆,行业还属于蓝海,加上早期的产品切入点刚刚好,加上早期推广人员努力的结果。

第二个特征:平台好,引流大

除了草根创业的App,还有一部分就是出身名门的App,比如微信,qq,高德地图,360,金山电池医生,支付宝,淘宝,搜狗输入法,携程,等,一般bat背景的主要产品都能轻松的过5000万,主要原因是平台好,资源多,有钱砸,推广人员福利好,还有就是人多,产品经理也相当有水平,这些App能过5000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平台好,流量大,比如微信刚出来,腾讯的很多渠道都会帮忙推广,所以过5000万是个很简单的事情,还有360,主要流量还是来自pc端3亿用户的安全卫士的引流,还有就是淘宝的支付宝,手机淘宝,这些都很清楚。换句话说,任何一个草根团队都无法做个qq,做个微信出来,米聊的结局是不用猜测。所以,平台好的App过5000万是很轻松的一个事情,他们的目标应该是过3亿。

第三个特征:有钱砸买用户

除了草根,平台好,还有一部分能过5000万用户的App,我感觉纯粹是钱砸出来的,什么叫砸钱,笔者觉得砸几百万的不叫钱,你看看滴滴打车,唱吧,陌陌,高德地图就知道,砸的至少都是千万级的,甚至上亿的,现在很多苦逼的小团队,天天在群里发着换量的广告,但是几乎看不到这些团队的推广人员出来换量,为什么,这些土豪基本靠钱砸,钱来自哪里?投资人。有句话叫羊毛出在猪身上就这个道理,砸的钱花了哪里?那就是内置,广告位,刷榜,刷榜一天好几万,对这些土豪App来说,小case,还有就是商店的广告位,一天也是好几万,对这些App推广人员来说,App推广的主要手段是花钱,哪里量大去哪里,所以说这些App能过5000万,大部分的用户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

杀死你的APP的6个致命错误

在app设计过程中,开发者和设计师犯过很多破坏设计的错误,不过以下是最明显的一部分,并且也很容易避免。深入理解设计规则和移动应用特性可以帮你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1、糟糕的app icon

通常情况下,用户对应用的第一印象来自于icon。当用户看到应用的icon时,他们经常会做这些猜想:它是安全的吗?我可以信任它吗?这款应用可靠吗?应用是否是由专业人士开发?它值得我投入时间吗?

对于不同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来说,每个人似乎都有他们自己关于什么是好的icon的想法。在App Store的“Camera”类别中,你会看到一些icon非常引人注目,而另一些icon则似乎被隐蔽了,默默无闻地藏在某个角落。很明显,让icon脱颖而出的是其视觉上的吸引力,但是哪些元素让icon更具视觉吸引力呢?

●专注于一个独特的形状。是否有一个形状,你可以用在自己的icon中,从而提高icon的可辨认度;

●用色上精挑细选。确保你使用的颜色能满足某个目的,并保证它们彼此之前能相互协调;

●避免使用摄影作品。在一个小尺寸的icon上,用户很难看清摄影作品的细节;

●避免使用大量文本,保证其易读性。

确保你的应用已经遵守了上述几项,从而避免给用户带来不专业的感觉。

2、强迫用户注册

比如,朋友给你推荐了一款非常优秀的应用,而你也非常有兴趣使用它。下载应用,打开,而弹出的第一个屏幕却要求你先注册,很肯定的一点,这不是你期望的第一体验。用户下载应用后肯定希望能立刻体验它,如果你使用计算器应用都需要注册,那么这个设计是非常愚蠢的。不过,有些应用出于功能方面的要求需要首先进行注册,这种情况下,要确保有一个很好的指导过程,并且注册要求应该切合应用的实际需求。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么你可以侥幸首先展示应用,如果用户希望解锁更多功能,比如邀请朋友和跟踪目标,那么再要求用户注册。

3、过小的控件

这一点就如同让一个手指粗大的人穿针引线一样,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儿童来说,我们需要简化元素并将之放大,对于应用来说也一样,大尺寸控件更易于用户与之进行交互。在此前的iOS版本中,计算器应用中控件尺寸已经比较合适了,不过iOS 7使用了更大一点尺寸的控件。

4、难以阅读的文本

对用户来说,滚动阅读要比眯着眼阅读容易的多。很多时候,你想从屏幕上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股票图表,但对于文本来说,滚动方式可以让你更快地进行阅读。不过,阅读速度依然依赖于文本阅读的难以程度。使用更大尺寸的文本没有什么不妥。就像上边提到的控件部分,更大一点的尺寸并不仅仅适用于儿童,当不在4英寸屏幕上进行阅读时,大一点的字体会让阅读变得更加容易。

如果你不确定应该使用哪个字号的文本,那可以使用 Dynamic Type 。这样用户可以决定哪个字体大小最适合他们,而你也无需为如何恰到好处地展示内容而担心。

5、承载过多品牌

思考一下,用户使用你的app所要付出的代价:

●他们需要从App Store下载你的应用,它展示应用的名称和icon;

●他们需要通过查看应用名称和icon在手机上打开应用;

●他们需要观看展示app logo和名称的加载视图。

等到他们真正要使用应用时,你的品牌已经通过三次不同的机会曝光给他们。除此以外,真的没有更多的需求要你在应用中填塞商标或品牌。对于网站来说,给品牌更多曝光机会似乎无可厚非,因为你不知道用户是如何到达你的网站的。但是对于应用来说,用户到达应用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点击打开应用。

6、令人困惑的动画

动画可以让应用更加简单简洁,不过不适当的使用也会让应用变得难以理解或者令用户迷失。把动画用在设计当中非常尤其,不过问题在于很多时候它们并没有任何目的。在本文中,我们不深究纷繁难懂的动画。

酒类电商认可未来O2O模式地位

随着今世缘酒业的成功上市,酒业掀起新一轮资本浪潮:安徽口子酒、安徽迎驾贡酒、甘肃金徽酒业、会稽山、威龙酒业已站在资本市场门口,俨然一幅“醉酒舞剑图”。

而在这一场资本盛宴中,酒类电商则作为一个拥有“销售的特殊渠道”的新来者,也登场亮相。

遭受重创的酒业正在开启一个借助资本的力量全面博弈的时代。这一次,不仅仅是酒厂,资本的浪潮也拍打着在“销售的特殊渠道”上运作的酒类电商。

13日,四川壹玖壹玖酒类供应链管理股份公司(简称:壹玖壹玖)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12日,北京市环保局网站透露,酒仙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酒仙网)拟IPO,已向北京环保局申请上市环保核查。酒类电商作为一个新来者,正式加入资本角逐的大戏之中。

 

酒业的资本浪潮

在这一场资本盛宴中,酒类电商作为一个新来者登场亮相。

根据四川壹玖壹玖在全国股转系统披露的公开转让说明书,壹玖壹玖总股数2100万股。不过,从公司披露的股东情况看,缺乏外部资本的资助,这透露出壹玖壹玖希望借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的方式,更加市场化地进行资本引入工作。

而早早投入资本怀抱的酒仙网,已完成了四轮融资。2011年4月,酒仙网获得第一轮2000万美元融资;2011年11月宣布完成二轮融资,由红杉资本和东方富海联手投入5000万美元,进行各省会城市的仓储、物流建设;2012年8月,酒仙网完成了第三轮融资,由北京沃衍资本管理中心等多家基金联合投资,总额达2亿元,用于各地分仓建设,提升物流质量、自建配送团队等。2013年末,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透露公司已完成第四轮融资。

时间进入2014年,上市,成了壹玖壹玖和酒仙网的主题词。壹玖壹玖尽管刚刚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但是公司董事长杨陵江对“证监会表示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的消息特别敏感,因而不排除壹玖壹玖借这条道上市的可能。

“在酒业领域,酒类电商逐渐变成资本角逐的盛宴,而不再单纯较量思维与技术。”业内人士说。

 

酒类电商的红海

那么,酒类电商的现状如何呢?

“如今酒类电商竞争已成红海。”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酒类电商的准入门槛将会越来越高,流量将会进一步向主要的电商平台集中,“与此同时,酒类电商的洗牌也在所难免。”

经过了2013年赔本赚吆喝之后,酒企和众多商家终于明白,在网上卖酒不是“开个网店”就可以。那种所谓的“互联网模式”,其实与传统的批发市场没什么区别。

但是,面对行业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酒类电商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突破口。只是,也许有些人没有懂得,今日的互联网也在发生着巨变。

“中国企业就这两派:一个是地派,一个是天派。一个就是传统领域的,一个就是互联网。地派比天派更容易成功。如果你能实现线下的一些运营,加线上的转型,未来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中国就会出现一百亿销售额的公司。”创业家杂志总编牛文文的这番话,在酒类电商业内看来,似乎是对壹玖壹玖模式的肯定。

 

线下线上的担当

壹玖壹玖董事长杨陵江曾说:“对酒企来说,线上推品牌是不可能的。”因此,名酒、稀奇的产品、尾货成为线上销售的重点。换句话说,线上聚集的是信息流,在同等的情况下,垂直电商竞争的核心就是线下实体对线上信息的担责服务。从模式看,壹玖壹玖有着自身强大的线下连锁门店,因此,它不是一个纯网商,它所拥有的巨大的线下服务网络,不仅能迅速对线上信息流做出反应,而且能极大地化解纯网商在物流上的成本。这也是业内资深专业人士看好诸如壹玖壹玖这类区域化酒类电商平台的原因。

这也迫使酒类电商纷纷“革新”。在移动终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APP开始“盛行”。7月20日,中酒网在2014年供应商大会上向外界宣布正式推出中酒网APP“马上喝”,欲实现19分钟送达;而不甘示弱的酒仙网则宣布,旗下的“酒快到”推出“9分钟送货上门”的奖励机制,即如果“酒快到”不能在9分钟送货,消费者可或50元奖励。

看来,力拼上市的酒仙网试图以大手笔烧钱的模式,抢夺资本的眼球。然而这一模式却遭到业内的质疑:是应该过分关注送酒时间,还是追求服务的境界?

不管怎样,眼下,O2O模式未来在酒行业的重要地位基本获得业内认可,而面对资本对这个领域的介入,业内都在关注,究竟能给酒业带来哪些深刻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教育领域或将出现新的风口?

一起作业网将对百亿规模的校讯通、千亿规模的教辅以及万亿规模的线下教培行业进行改造,为何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开始介入“家校沟通”领域?

 

除了阿里新推出的阿里师生。一起作业网,近日宣布:“我们的目标非常清晰,将对百亿规模的校讯通、千亿规模的教辅以及万亿规模的线下教培行业进行改造”,为何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开始介入“家校沟通”领域?

 

复杂的教育入口

 

在于教育入口的复杂性。大家都在抢占教育入口,但教育用户关系复杂,在选择用户痛点上,是解决老师的需求?学生的需求?还是家长端的需求?还是三者一起解决?作为一个平台级的产品,用户痛点很重要,盯住一个点深入下去,吸引并快速积累用户是发展的基础。这事儿还关系到商业形态,学生还是家长,不同用户角度切入会有天壤之别,会极大影响到平台构建后的商业形态。

 

从学生入口介入,解决作业问题的产品已经不少了:一起作业网、梯子网、作业帮、猿题库、爱考拉、问他等。作业问题确是学生的痛点,吸引了进入该领域的众多企业,但具体的产品形态仍然有区别。比如梯子网、一起作业网等以老师为重心,解决老师的布置作业问题,比较侧重解决老师的痛点。而作业帮、猿题库等则侧重解决学生课后作业的问题,可以问同学,做社交,老师只是辅助性的答学生的疑问,实质解决的是学生的痛点。

 

从商业模式看,猿题库,从公务员考试需求点切入,采取直接向学生收费的模式。并开始尝试将该模式复制至高考领域,用户量占高考生近六分之一的份额,但覆盖率如此之高说明痛点问题解决得不错。但最近猿题库宣布对产品进行免费,原因是支付是一个门槛,阻挡了学生用户的进入,为了发展用户规模,降低门槛,取消收费模式。

 

“家长入口”及共同面对的难点

 

不管何种形态,从作业角度切入的产品未解决家长用户的需求,这也许是一起作业网强调介入家校沟通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登录一起作业网,页面右下方跳动着一组数据,很容易吸引你的眼球:全国有29412所小学、145552位老师、7014777名学生,这组亮眼的数字背后,唯独没有家长用户数据。另外一组数据同样有参考作用。习网学生用户数量据网站的公开数据看已经是千万级别,但是家长注册用户只有50万。可见现有的从作业出发的产品没有解决家长需求的问题,而家长在教育环节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家校沟通领域通过改造传统校讯通,用移动互联网更丰富、更便捷的形态替代落后的、收费的、负面消息不断的短信“校讯通”似乎水到渠成。就免费一条,360的免费杀灭了收费的杀毒软件已经被证明过一轮。但现实还是要比逻辑更骨感一点,面对传统校讯通原有的运营商烙印、复杂的校园渠道惯性、使用者和决策者分离、灰色利益链条、产品重心偏老师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所以,尽管以简单短信包月收费的传统“校讯通”迟早被移动端替代这个趋势是必然,但还要看这个行业谁的解决方案更适合更快捷,那么谁才有可能将率先突围而出。

 

参与者众,才能形成“风口”

 

要开创一种新模式,或是改造、颠覆一个传统的行业,需要行业内外更多参与者一起实践和推动,是各种参与者合力的结果,包括新参与者的不断加入、行业的关注、资本的参与,还包括教育、移动互联网相关行业等各方参与。蜻蜓互动作为K12阶段教育类社交产品最早的践行者,已经深刻的感知这个行业发展的变化过程和温度。近两年随着行业的发展,有诸多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在不断转型,也越来越多的传统教育企业主动来寻求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蜻蜓互动八月份即将启动的家校沟通领域渠道招商还未全面发起,已获咨询不断,众多具备教育行业资源参与者的积极性,相比一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原因在于蜻蜓互动提供了创新的合作各方共存共赢发展方案,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给合作方增加短期新的收入,并能实现长期持续增值的商业价值。

 

与此同时,盯着这个入口的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甚至吸引了互联网巨头加入,今日BAT巨头对在线教育和相关行业的频频出手,可以窥见一斑。而互联网教育企业的融资量从去年的百万美元级别向今年的千万量级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这个行业的温度,最近一周公布的两起互联网教育融资案例都在1500万美元以上,说明资本活跃度在继续加温,那么新风口将怎样形成和出现?需待众多参与者的下一步表现和市场发展。

 

教育关系的复杂性,导致教育互联网仍在选择方向上寻求的突破。教育行业会否出现新的风口?随着参与者的不断增多,大浪淘沙的情形会再次上演。基本上都是一个规律:一个行业从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开始,如果方向对了,第二家、第三家,直到无数企业跟风到最后大浪淘沙,谁跑在最前面,才会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