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APP上线,引领全国智慧城市一站式政务风向标

     作为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成果,一站式政务 APP “北京通”已于日前正式上线。 2017年北京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委员们纷纷参与试用了北京通APP,同时提出很多改进建议。据人民网报道,北京代市长蔡奇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广“北京通”,积极建设智慧城市。
  北京通作为增加百姓获得感,让所有百姓通过一个APP畅享所有政府服务,实现“一号一窗一网”、优化政务服务、打造信息惠民的重大突破,是新型智慧城市的入口。
  实名认证后拥有一张自己的电子身份证
  “北京通”会为每位经过实名认证的市民生成一张含有独一无二号码(北京通号)的电子身份证,办理所有的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就可畅通无阻了,办事获得的再也不是东奔西走的麻烦,而是一切顺利的幸福感。
  手持电子身份证实现服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步入“十三五”,国家要求各级政府要实现“一号一窗一网”,即到政府部门办事不能再让百姓“跑断腿”,要做到通过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就能搞定相关事项。“北京通”正是“一号一窗一网”的充分体现与落地,它也正是要让首都百姓只下载一个手机APP,就能畅享所有政府提供的政务服务和相关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北京,通过智慧化设计登上了对百姓服务的升级版。
  北京通APP成为智慧北京的统一入口
  作为北京智慧城市的入口,“北京通”APP以智能化的服务升级将让老百姓告别办一件事登陆无数个网、上无数个APP和寻找无数个公众号的烦恼,因为各委办局和相关单位的所有公共服务,通过互联互通已经全部连接到“北京通”里。这也就意味着,市民打开“北京通”,无论是办身份证、居住证,还是办社保卡等各种事项,只要填写一张表,所有问题、所有程序,均可一并解决。
  北京通APP让你畅享“无卡”时代的便利
  每一位市民都曾有过手中卡证成灾的烦恼,社保、医保、就诊、交通、金融……凡此种种,办理相关事项,一事一卡,无处不卡,一旦忘带或拿错,办事进程就会就此中止。而“北京通”把所有的卡汇集为一张卡,这张卡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电子卡(北京通用户实名电子身份证)。拥有了这张电子卡,百姓出门办事,不仅不必随身携带多种实体卡,甚至可以与随身带卡的历史挥手作别。那时,只要带上手机,登录“北京通”APP,想办社保,扫一下这张电子卡,就会显示社保号并可直接享受报销等服务;到医院看病,扫一下这张电子卡,显示的就是就诊号;到公安局办事,扫一下,显示的就是居民身份证。那时,如果驾车出行,忘记了携带驾驶证,不必担心,遇上状况时扫一下这张电子卡,你的驾驶证就会在手机里跃然屏幕;到委办局办事,完全可以只在一个窗口在线办理;各委办局的数据汇聚,让证照实现一号而无卡的统一。
  北京通打通政务服务各环节,让“信息代替百姓跑路”成为现实
  毫无疑问,“北京通”将让“一卡多用、多卡融合”成为现实,一卡通达所有部门,未来市民办理政务或寻求公共服务,不必再开各种证明,因为通过实名认证的“北京通”足以证明你就是你;不必再重复填写各种表格,因为填写一张足矣,各部门的大门是联通的,打开其中一扇门,其他相关的门户会同时为你开放;不必再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去跑,因为“北京通”让信息在代跑;不必再劳神费力地托关系、打听复杂的办事环节,因为“北京通”在网络上明明白白地昭告了服务清单,还提供了办事攻略……
  北京通成为您的智能服务管家
  那时,登陆了“北京通”,百姓会享受到诸多社会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北京通”将成为每一位市民的服务管家,它会随时推送与你相关的各类信息,它会向你告知:您本月的社保资金已到账,您的住房公积金已到账。当然,它也会告知: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您在某地发生了交通违法行为,提示您怎样去接受处理……
  “十三五”开局以来,北京市加强 智慧 城市顶层设计,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立了 智慧 城市处,并把“北京通”作为 智慧 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北京通”项目通过政府采购、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公开招标,购买北京通数据服务平台项目,思源科技集团下属北京思源政务通科技有限公司以其成熟的竞争力和项目实施能力一举中标。这不仅是北京市为建设智慧城市所迈出的坚实一步,更是是我国创建智慧城市风潮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信息技术的深度拓展和集成应用,智慧城市对于我国城市政府来讲,不仅仅是政府服务和城市管理技术的创新,更加是服务和管理理念及模式的创新。开展“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是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为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成果在智慧城市中推广应用共同开展的一项示范性工作,旨在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城市技术与标准体系和解决方案,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北京通实实在在的带来了各种惠民便利措施,凡是百姓所期待的,都是它所要努力实现的。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北京通”不仅要让首都人民体验到—有了“北京通”,公共服务主动又畅通,也让全国各地的人们感受到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非凡魅力。相信随着北京通的推进与深化,智慧北京将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发展的风向标。

打造春节O2O娱乐生态圈,看康师傅妙招

“上半年看春节,下半年看中秋。”一直以来,食品饮料行业都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由此可见春节和中秋节这两大传统节日对于消费市场的重要意义。随着鸡年春节的日益临近,饮料市场的争夺战再一次悄然打响。

进入2017年1月份之后,小编发现,“年味”越来越浓,“年味营销”也开始层出不穷,各大企业尽出奇招,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康师傅的“加你加年味”再次升级,以“新年开新机”为主题,通过不同维度的营销布局,撬动着这个巨量的春节销售市场。

看市场,“加你加年味”营造春节消费氛围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饮料行业依然处于低速增长的状态,尤其年末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更是给饮料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新的一年里,能否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春节市场这第一炮至关重要。

康师傅“加你加年味”年货大街,人山人海

无年货,不春节。今年过年早,年货大街开锣的时间也比较早。小编在走访市场时了解到,从2016年12月份开始,康师傅“加你加年味”的年货大街就已经陆续进驻各大国际卖场。小编发现,康师傅的年货大街专门设有代言明星的人形立牌,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参与趣味自拍。据悉,目前康师傅的直营门店在全国有5万家左右,除了年货大街之外,终端门店还通过创意堆箱、陈列架投放、赠品绑赠等推广方式,营造出火爆热烈的节日消费氛围。

终端销售火爆,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迎合“加你加年味,新年开新机”的营销主题,康师傅还和乐视展开了跨界合作,通过打造年轻人春节O2O娱乐生态圈,从终端消费、娱乐场景等多个维度凸显康师傅饮品的浓浓年味。小编获悉,“新年开新机”是一语双关,不仅是祝愿消费者在新的一年里万事顺意,心想事成,获得新的机遇;而且指消费者购买康师傅饮品开盖就有机会赢得丰厚的奖品,其中每天将送出一台乐视电视机以及若干手机、机顶盒、耳机等产品。

换包装,三大“小鲜肉”上瓶凸显颜值魅力

近年来,食品饮料行业步入颜值时代,“小鲜肉”成为人们的口头禅。随着产业升级,当消费者满足温饱之后,必定走向审美。数据显示:一款产品的颜值高,会增加5%的成功度;相对而言,如果一款产品的颜值比较low,则会减少13%的市场机会。

康师傅的“加你加年味”,同样也在产品颜值上下足了功夫,以三大“小鲜肉”上瓶的方式提升颜值魅力。众所周知,康师傅旗下的三大茶饮代言人都是当红的青春偶像:张艺兴契合冰红茶的“痛快”,李易峰契合绿茶的“活力”,杨洋契合茉莉清茶的“浪漫”。在“加你加年味”活动开展期间,康师傅特意针对这三位代言明星量身定制了限量纪念款包装,以此拉拢人气。

“小鲜肉”上瓶,康师傅限量纪念款包装

火太阳品牌策略设计机构董事长杜晓东曾经表示,在当下这样一个颜值时代,消费者往往在互动中感受产品品质。一个概念就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产品的互动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包装就是一个很有效的媒介。事实证明,康师傅“加你加年味”打造的小鲜肉限量纪念版,既体现了浓浓的拜年意味,又与新一代的90后、00后粉丝群体进行了交流互动。再配合康师傅饮品包装上的“一瓶一码”,这种互动就更为凸显。

出政策,刺激广大经销商渠道进货热情

对于食品饮料行业而言,经销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康师傅今年的“加你加年味”以“新年开新机”为传播口号,其中一点就是“经销商进货有新机”。通过多方位组合激励经销商进货,从而激活通路渠道。

据悉,从2016年11月开始,康师傅广开“加你加年味”二阶订货会,对中包装茶饮料及大包装产品做二阶餐饮订货;经销商对大包装产品进行销售绑桩,完成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的销售目标后即可享受销售返利,返利金额各地区略有不同。截至目前,已召开餐饮订货会800多场,有些区域执行上门订货。

小编调查得知,目前康师傅的销售返利只针对大包装饮品。而在春节期间,团圆家宴、亲朋聚餐成为餐饮市场主角,康师傅主打三茶(冰红茶、绿茶、茉莉)以及适合餐饮消费的2L装中式果汁和果汁饮品,覆盖节日各种消费场景。同时,康师傅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政策,也有助于经销商加大进货力度和市场动作,把握节日饮料消费高峰。

做推广,直播、微电影、话题炒作齐上阵

春节营销战如火如荼,既有销售的拉动,又有品牌的推广。对于康师傅来说,今年的“加你加年味”更多了一些创新的手段,直播、微电影、话题炒作齐上阵,不断强化“加你加年味”这一IP价值。

在过去几年里,康师傅“加你加年味”打造的一系列微电影备受赞誉。与去年的酷炫路线不同,今年康师傅的微电影更从情怀出发,打动消费者。2016年12月30日,杨洋拍摄的康师傅微电影在其微博发布,以“不忘初心、浪漫年味”为主题,在网络上持续“霸屏”,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而网友也给出了无数好评,“暖心”、“正能量”是最为常见的字眼。近期,李易峰和张艺兴版本的微电影也将陆续上线,形成“加你加年味”微电影系列三部曲,值得人们热烈期待。

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加你加年味”也采用了这种新型传播形式。结合旗下各大饮品的卖点,康师傅精心选择了与年味有关的饮用场景作为直播背景,尤其是餐饮、聚会等消费场景,都被巧妙融入直播。直播当天与同步上线的微电影一起,成功引爆了线上话题大讨论。并且,在众多网络红人账号的助推下,“加你加年味”的话题传播已成燎原之势。

智能高跟鞋 可用APP调节高度

在今年1月举行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一家法国公司推出的两款智能高跟鞋吸引众多目光。这两款鞋子不仅支持运动追踪,还能通过配套的APP对鞋子的高度和温度进行无线遥控。尽管传感器、无线芯片和马达等智能设备增加了鞋子自身的重量和体积,但它们的出现却打开了“智能高跟鞋时代”的大门。

其实,专门为女性设计的智能高跟鞋,早在去年3月就首先在立陶宛推出。它的非凡之处在于拥有一款柔性的电子墨水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和纹理。除此之外,它还配有蓝牙和无线充电装置。这种集“颜值”与“科技”于一身的高跟鞋,顿时吸引了大批女性的眼球。

智能鞋的首次“变身”实际是在运动鞋领域。自德国阿迪达斯公司率先将电脑芯片植入运动鞋以后,智能鞋的研发便开始成为世界市场的潮流。2016年年底,美国耐克公司推出了一款能够自动系上鞋带的运动鞋。此前,德国与美国等多家制鞋品牌也已推出多款能够感知使用者运动状况的新型智能跑鞋。

除了在舒适便捷度、运动导航功能方面的开发,智能鞋在健康管理甚至体感游戏等领域也有延伸。

今年1月,韩国三星公司就推出了一款智能高尔夫鞋。这款球鞋会利用内置感应器来测量运动员的重心转移,将其姿势和数据同步到智能手机。这样,高尔夫球运动员或他们的教练就会马上知道打球动作是否符合标准。

目前,在可穿戴智能装备中,智能鞋市场虽然不占有最大出货量,但其独特性无可替代。不过,智能鞋“自动发电”功能的研发仍然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大部分智能鞋还是以更换电池或者充电作为其补充电能的方式。

“智能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转型。不可否认,智能鞋在不断完善其功能的同时,与手机等智能设备的相连也逐渐实现了它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互联互通。可预测的是,智能鞋未来将逐步实现物联网多方面的应用,比如操控汽车、空调、智能电视机等。

O2O年夜饭受热宠

临近年关,与亲人团聚、共享佳肴的年夜饭无疑是温馨时光,但预订年夜饭却不一定非常顺利,比如不少消费者为了保证下一年能够预订到年夜饭,吃着本年度的年夜饭预订下一年的年夜饭也是餐饮圈津津乐道的段子之一。近期北京商报记者再次走访市场,主要接待年夜饭的正餐酒楼预订超九成,大众消费强势,亲民路线依然是市场热选。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升级,私厨上门制作年夜饭和境外旅游年夜饭也逐渐成为流行花样。

年夜饭预订超九成

年夜饭预订已近尾声,北京商报记者近日从多家餐厅了解到,目前年夜饭预订量已达九成,有的餐厅仅两个月就已经全部预订完。晋阳饭庄银谷店总经理马继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除了少数消费者预订较早,门店年夜饭的预订一般是年前3个月左右开始,预订比较多,今年1月过年,10月、11月的预订量就已经非常大了”。四世同堂魏公村店目前年夜饭则已经全部预订满。

北京商报记者于11月中旬对年夜饭预订情况做过一轮市场调查,走访了鸿宾楼、同春园、同和居、烤肉宛、烤肉季、峨嵋酒家、砂锅居、马凯餐厅等餐厅,彼时这些餐厅年夜饭的包间就已经订出八成多。

为什么预订如此火爆,业内人士指出,有年夜饭服务的餐厅多是相对较大的餐厅酒楼,且年夜饭预订主要针对包间,大部分饭店的包间数量都比较有限,而春节期间本身也有一些餐企选择不营业,消费者可以选择的餐厅较平时用餐少得多。

由于预订紧张,有消费者甚至提前一年在门店预订年夜饭,同春园这种情况甚至占到年夜饭预订量的三四成。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有的顾客坚持了十多年一直如此,几乎就没有间断过”。而企业也根据往年的用餐情况,在门店设两个年夜饭时间段。马继军介绍,晋阳饭庄银谷店分16:30-18:30和19:00-21:00两场。“这样既能够有效地接待更多消费者,也有实际的分段必要,有的消费者希望用餐结束回家看春节联欢晚会,而对于另外一些消费者来说,春晚的吸引力相对有限,更希望在晚上用餐。”

此外,业内人士介绍,餐厅在元旦也会迎来不少家庭聚餐的消费者,消费者如果用餐体验相对较好,也会顺便在店里预订年夜饭,元旦后几天年夜饭预订将出现一个小高峰。

亲民路线受追捧

马继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来说仍然是价格亲民的中档套餐较受欢迎,店内1600元的10人份年夜饭套餐是目前预订情况比较好的。北京商报记者询问其他几家餐厅情况也大致如此,南沙渔港的年夜饭套餐价格也以这一数字为中心,价格区间为1088-2688元/席,共5档套餐,均是10人席。南沙渔港负责人姚荣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1788元/席这一价格居中的套餐比较受消费者欢迎。四世同堂魏公村店相关工作人员也介绍,店内年夜饭套餐订得比较多的也是1888元/席的套餐。

除了价格上亲民路线预订情况较好,2017年对应的生肖鸡元素也是一些消费者的关注点。全聚德通州店推出“吉(鸡)祥如意”套餐后,就有不少市民表示更倾向于这个套餐,“跟年份生肖有关,谐音彩头又好,一家人聚会的年夜饭很适合这个愿景”。

今年老字号也在年夜饭的服务上做出了承诺,针对家里80岁以上老人等候就餐的家庭,将设立专座,优先就餐,将亲民进行到底。烤肉季表示,今年将预留出10张左右的餐位,其中包括一两个雅间,让岁数大的老人优先就餐。此外,同春园、烤肉季什刹海总店、峨嵋酒家北礼士路总店、又一顺都将拿出15%的餐位散座和雅间,大概10张餐桌的餐位为高龄老年人家庭提供年夜饭就餐服务;而在餐位相应较多的鸿宾楼大概将提供15张专用餐位,餐位相对少一些的曲园酒楼、什刹海同和居食府也将拿出5张餐位提供这项服务。

市场出现新花样

随着私厨上门借助互联网得到发展,厨师上门的模式赢得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市场。北京商报记者在爱大厨微信订阅号上看到,爱大厨本月也开启了年夜饭预售,分别是价值1888元的五福临门套餐、3888元的金鸡报晓套餐以及8888元的大展宏图套餐。爱大厨今年也对私厨上门烹制年夜饭的形式做了丰富,在广州、深圳和上海区域,跳出固定的菜单模式,年夜饭期间用户可以单独选自己满意的厨师,根据自己的口味安排年夜饭,菜品由顾客自己提供,厨师服务加工的过程也更加的公开透明化。考虑北方年前蔬菜准备的困难,依然是采取套餐的形式。和供应商合作,保证食材的新鲜,在年夜饭前一天将所有套餐内的食材分类挑拣。爱大厨市场部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今年保守估计年夜饭会有大概3000桌,这一数据或创历史新高。目前为止,爱大厨的订单也逐渐接近估值。

网购半成品自己烹制年夜饭也是近年来的风尚之一,北京商报记者以“年夜饭”为关键词在淘宝搜索即出现多家半成品年夜饭套餐,随机点开一家价值428元的17道菜年夜饭,月销售量就有200多件。客服表示,按照距离过年的时间来对比,今年的预订量明显高于去年。

此外,严格意义上已经不算年夜饭的境外年夜饭也是近年来消费升级催生的年夜饭形式之一,随着出境游规模的不断扩大,境外过春节也成为新潮流,根据携程统计的数据,2017年春节,国人春节出境游平均时长为9.2天,也就是说,平均至少要拼两天年假。除夕前两天(1月25日、26日)将是国人春节出境游的去程高峰,这意味着,大部分中国旅客都将在境外度过农历新年,也就对应着境外年夜饭。

特点:

一、选择网购年夜饭半成品、私厨上门制作年夜饭的消费者增多。

二、2017年对应的生肖同时也是常见食材,鸡肉食材在年夜饭中比例增加。

三、特色餐饮成新宠,海鲜全席、烤全羊等形式的年夜饭受欢迎。

支招预订年夜饭:

跨年预订年夜饭,在本年度年夜饭用餐时,与商家沟通好预订下一年的年夜饭。

注意事项:

一、选择品牌餐企;跨年预订一般是登记预订,无需订金,商家会在年夜饭预订开始时通知消费者,因此,谨慎对待需缴纳订金的跨年订餐形式。

二、中秋家宴时预订,中秋节也是不少家庭聚会的节日,同时,中秋节对应着阳历日期,一般商家也开始策划年夜饭套餐了。

三、如临近年关,避开品牌餐企,选择一些品牌相对较小但口碑尚可的餐厅,预订到的可能性比较大。

四、自助餐也是年夜饭的选择之一。品类丰富,环境自由。但也需提前定好位置,自助餐餐厅完全独立的包厢较少,与商家提前沟通好或者提前到店选择合适的位置以便一家人坐在一起。

五、私厨上门、网购半成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前者能够实现在家享受过年的氛围,后者也有动手的乐趣。

北京商报记者 徐慧 郭白玉

5个小贴士让你的APP始终保持活力

如今,应用程序的创建变得简单多了,所以市面上的应用程序成千上万,再加上最近微信小程序也来插了一脚,在这种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下,一个应用程序想要吸引较多的用户并长久保持活力并不是一件易事。

目前应用程序的日活普遍都很低,有的应用程序用户可能只在下载时尝试了一次,就再也没有使用过。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创造出有竞争力的独特的应用程序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5个小贴士,帮助大家提高应用程序的使用情况,提升用户的参与度。

  1.简单反而是制胜之道

现在许多设计师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在设计中添加了太多的功能,这样不但无法吸引客户,甚至还可能造成用户的反感。在做应用程序设计时一定要谨记我们的目的是要增加用户粘性,要让用户感觉到我们的应用程序是所有应用程序中最好用的。易用性是所用应用程序的核心价值所在,开发人员要思考的问题不是添加哪些功能,而是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条件下,减少程序功能,设计出一个简单而完美的移动应用程序。

  2.确定一个恰当的使用周期

应用程序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要为它设计一个命题,促使用户至少一周要使用一次该应用程序,增加用户的参与度。现在在开发人员中存在这样一个现状就是他们太过于集中在UI和UX设计,但是并不重视应用程序的使用周期,有的应用程序的定位可能本身就是一个月使用一次。这种不贴近、不重视用户的行为最终导致的就是开发人员忙于开发各种功能模块,但是应用程序的使用情况还是会特别惨淡。

  3.与用户友好互动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能够给用户带来价值,那么用户一定乐于经常使用。所以开发人员一定要重视用户的使用感受和反馈,在和用户建立联系时尽量不要使用邮件的方式,而是选用在线交流的方式,这样从用户获得信息就会变得及时有效。

另外,最好能为用户在应用程序中提供一个小指南,这样你可以和用户进行互动,甚至还会成为用户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有利于创建一个良好坚实的用户群,对于用户不清楚的功能,可以及时作出改进。

  4. 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

我们总说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对于应用程序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用户在与应用程序的第一次交互时就获得了不错的体验,那么之后就会有一定的用户忠诚度了。那么不错的用户体验是怎么样实现的呢?最根本的是要了解用户的需求,要创造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所有功能。除此之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全方面展示自己的品牌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5. 要易于注册

最后一点是应用程序要确保用户易于注册,应用程序要尽量使用户提供较少的信息字段,缩短注册时间。当注册成功以后,不要一开始就给用户推送大量信息,这会导致用户反感,甚至关闭应用程序,要有耐心逐步引导用户体验应用程序的所有功能,最好能够分阶段给用户体验,当用户已经熟悉应用程序之后,最好能够提供搜索功能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信息。

对于Web开发人员来说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用户参与度和用户留存。因为只有这样应用程序才能较长时间内都保有价值,并再赢得新用户。如果你按照上面5种方式来做的话,那么新用户也会很快转化为忠诚用户,从而获得更多收入。

微信小程序倒逼App Store模式变革

小程序出来之后,外媒对这个事儿比较敏感,说微信想要在未来十年内挑战苹果。但笔者认为挑战可能谈不上,但可能倒逼苹果对apps store模式进行变革。

到目前为止,App Store上线已经达到8年时间,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App Store应用程序已经从最初的500款左右飙升至今天的200万款。除了应用数量增长之外,应用的下载次数也达到了1300亿次。

App Store头部1%的开发者赚的越来越多,对苹果不是一件好事

另据了解,App Store应用商店收入创新高。苹果宣布,2016年各种软件在苹果应用程序商店里一共赚了高达200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40%。根据分成比例,苹果至少获得80亿美元的收入。

开发者分成方面,截至去年6月,苹果App Store已经总共向开发者直接支付了超过500亿美元的分成费用,而在去年1月份,这个数据还只有400亿美元。而整个2016年,苹果向开发者支付200亿美元。也就是说,苹果向开发者支付的费用在快速增长,消费者对于付费应用的消费习惯已经相对非常成熟了,头部应用开发者也越来越好赚了。

但这并不代表苹果可以保持乐观。注意笔者所强调的是头部应用开发者。移动应用优化公司Sensor Tower的最新研讨表示,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这个市场已重大偏向于大的应用开发商。

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App Store的总营收为14.3亿美元;而前1%的应用程序开发商,约合623家开发商,获得了13.4亿美元的营收。也就说说,在苹果应用商店,1%的大型应用开发商占据了93%的营收。也就是说,99%的应用开发商在App Store赚不到什么钱。

可以看出,App Store应用开发商群体中营收结构已经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的倾向。我们知道,当一个国家贫富悬殊非常大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存在着不稳定与动荡的隐患。

因此,对于苹果的软件应用生态结构来说,而这种严重悬殊的开发者营收结构显然不利于其未来软件营收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大量赚不到钱的开发者寻找其他营收来源路径的想法与愿望就会很强烈。

对于苹果来说,当硬件销量在不断下滑的同时,软件营收对于苹果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稳住开发者队伍,让他们继续对iOS生态保持积极性就变得特别重要。

要知道,2016年苹果10亿美金投向滴滴,也看的出苹果要稳定iOS优秀开发者阵营,并迫切从软件营收中不断新的利润空来来转型自救的渴望。

在时间战场上,微信是App Store不能忽视的对手

但偏不巧,微信这个时候推出小程序。《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对此刊文称,借助小程序,腾讯开始进入苹果、谷歌长期主导的应用领域。有分析师指出,腾讯此举传达的信息是,他们想在未来10年发挥主导作用。

微信从一款社交应用,已成为了一把数字化的包罗万象的应用生态平台,其用户数已经发展到8.46亿,许多用户在该平台上阅读新闻,社交、玩游戏、支付账单,购物、打车、处理线下线上O2O业务,办理银行金融业务等等,各种关于吃喝玩乐的高频领域它基本已经覆盖。

但当前小程序过于轻量级,它无法替代原生APP。正如有业内人士说的,应用的体验依旧更好,所以小程序应该不会威胁到应用商店的地位,开发者和用户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适应小程序。

但是我们要从它占用的用户时长来看,微信的用户数以及所吸纳占据的用户时长已经远远超过App Store。根据技术研究实验室QuestMobile的统计,微信平台占中国全部移动端使用时间的35%。超过7.5亿人每天登录微信,其中一半每天使用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

在碎片化时间,人们不会想到去打开App Store挑选并下载一款APP来打发时间,但习惯性的打开微信,当某款小程序成为人们口中的爆款的时候,人们会习惯性去搜索试玩,小程序也支持面向个人用户与群聊分享,它也容易引发口碑效应。

当用户在使用App Store的时候,它是真正的用完即走。而微信却不会。在时间战场上,微信是App Store不能忽视的对手。

可以想到的是,当小程序开发者越来越多,后续不断有爆款出现的时候,这会让大量中小型应用开发者焦虑并且很难不为所动。而即便在小程序出现之前,业内就一直有做一个APP还是做一个公众号的各种讨论,而越来越多的轻度APP开发者开始选择做微信公众号,而放弃做一个运营研发资金成本与获取用户成本更重的APP。

而小程序的出现,显然给这部分创业者推了一把,这会驱动这一部分开发者分配大量人物力到小程序的开发中来,这也可能会影响到这部分开发者对于App Store的时间精力投入而间接让苹果的软件生态规模与营收受到影响,只不过从短时间来看,它的影响还不会太大。

对于用户来说,小程序的出现是利好,并没有坏处,小程序基于云端,它躺在微信生态内,不需要的用户不会被小程序打扰,需要的用户不需要下载就可以找到并使用它,也不占用手机存储空间。当用户形成微信小程序的使用习惯时,就会减少独立APP的使用。

但从另一方面看,目前小程序在线上并没有入口,你必须清楚的知道全名才能在小程序入口搜索出来,这导致初期用户涌入体验小程序的激情受阻,或者让用户对各领域的小程序缺乏全面而直观的感受。

另外是第一批微信小程序比较简约,功能与特性都较少。从笔者所体验的部分小程序来看,其实它的体验并没有在服务号与公众号之上,一些阅读、美食与音频类小程序事实上也可以被公众号与服务号的功能替代。这是它目前的局限性所在。

但总的来说,相对开发复杂的APP来说,微信的小程序开发平台成本更低速度也更快,并且可以分享微信的巨大流量,触达海量用户。

而如前所述,99%的中小APP开发者在苹果AppStore赚不到钱。那么对这部分开发者来说,微信小程序可能意味着是应用商店之外的另一个机会,而二维码入口使得它有更多的机会触达线下用户。

而另一方面,如果小程序在微信生态内长期之内无法聚拢一大批小程序并带动诸多爆款的产生,那么它可能会逐渐沉寂下去,它很难说对苹果App Store会构成多大的威胁。

它一旦有机会形成一个轻量APP的分发中心,也将成为苹果焦虑的竞争对手。但苹果却也不可能会使出类似国内巨头动不动就封杀的招数。为什么呢?笔者觉得,微信其实已经大到苹果可能也无力封杀的地步。人们不妨试想,在iPhone与微信之间二选一,用户会怎么选呢?

中国用户到底是放弃使用iPhone选择用Android手机还是放弃使用微信而选择iPhone?苹果若给出这种选择,库克会不会觉得自己背脊发凉呢?

但即便如此,毕竟苹果还是处于主导权的一方。腾讯面对苹果,也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所以腾讯方面也说了,腾讯在小程序的描述上倍加小心,避免把它形容为应用商店,不做分发与排名,因为苹果不允许App Store中存在第三方应用商店,并在开发小程序的过程中也与苹果保持着沟通。

因此,在这种双方都保持克制理性的平衡状态中,微信逐步收归一部分APP开发者是没有问题的,但它也因此会可能会倒逼苹果进行改革。

BAT地图战争背后的巨额隐形生态链:成社交和O2O基础

在距离北京市中心接近40公里外的科技园区里,高德地图有一个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数据生产基地。基地内部大屏幕上,无数缓慢移动着的点分布在北京市的交通干道,这些都是正在路上行驶的GPS定位回传。

这个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数据中心,每天都要处理数以千万计的用户响应。每一次的响应背后,都是人工智能(AI)的运算和大数据的存储。与过去不同的是,高德逐渐摆脱人、车采集数据的方式,而是勇敢大数据就能及时实现新路发现、交通规制信息变化识别等多维度的数据更新。

高德地图技术副总裁于志杰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地图自主采集生产进化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在线化、自动化、智能化,目前高德已经处于自动化阶段,正朝着智能化阶段迈进。“强大的数据能力也离不开计算能力,在引入阿里云之后,强大的存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安全能力已基本实现强强联合。”

这一切的目标,就是要将虚拟的在线地图无限逼近现实,甚至实现“活地图”。“没有活数据就没有活地图,也就没有未来。”于志杰表示,今天用户需要的是零秒更新、变态准确的地图,而这一切都基于活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来源除了用户自行反馈外,来自阿里生态体系、政府交管部门以及开放平台的第三方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广度和实时性。

在PC时代,在线地图只是帮助用户规划出行路线的工具;但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后,在线地图已经衍变成社交、LBS和O2O的底层基础设施。随着精度的不断提高,在线地图甚至被视为是进入无人驾驶领域的船票,互联网公司和传统汽车厂商都希望拥有这样一张“活地图”。

毫无疑问,BAT三巨头是在线地图市场的寡头者,但各自生态圈的大小决定着地图背后的数据质量。在地图产品里,数据就是驱动力,谁积淀的数据越多,处理数据的能力越强,该地图产品所构建的壁垒就越高。基于这样的原理,百度地图正在掉队,高德和腾讯未来必有一场厮杀。

AI觉醒

从人造卫星到人工智能,在线地图的制作经历了数个曲折的阶段。最初谷歌等互联网公司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到后来各个地图公司雇佣街景采集车在各大城市里进行数据采集,再到如今利用人工智能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地图的制作成本随着技术进步而降低。

要知道在移动互联诞生前,传统地图的数据生产的成本巨大。工作人员先根据城市的繁华程度和用户量的大小规划采集计划,然后通过大量人工把这些信息处理,最终反映到地图上。

不过从2007年开始,高德地图采用了另一种方式进行地图制作,那就是利用交通大数据提供的实时路况服务对在线地图进行实时更新,这是高德“活数据”能力的第一次上市。“现在,活数据能力已经渗透进了高德地图生产开发的每一个环节。”高德地图技术副总裁于志杰称。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高德地图的AI引擎引入了模块化机器学习,引擎的运算已经从基于罗列规则的公式变成了基于多方面考虑的立体、灵活的模型,更多的因素被纳入进来,同时机器训练的时间却更短。通过采集数据建立模型,高德利用机器学习实现内业的任务智能切分、人员智能匹配和外业的智能采集调度,使采集生产更智能、高效。

“当信息反馈回来之后,高德的数据处理就是进入自动化的流程,通过自动识别内容,然后去自动区分,区分完了之后的数据进行自动融合,再进入到质量墙,就会进入到我们的手机上。”高德地图数据中心总经理李艳霞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UGC的上报和对于情报的自动化处理让高德地图变得更加精准,“我们根据这些信息的变化去获取实地路况,再通过自动化的生产线把所有的数据快速地处理上线,反映到高德地图里面,实现T+O的即时传输。”

数据为王

如果说AI是在线地图的大脑,那么大数据就是血液。为了保持路况的即时性,在线地图必须保持数据的高度新鲜和质量,这意味着系统需要存储、处理和分析各个维度的数据。

从地图的发展历史来看,数据对地图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在线地图先驱谷歌从2004年就开始购买地图数据,2008年开始自主采集数据,逐步替换购买数据。在2009年引入了大数据后,谷歌先是在地图上增加用户反馈入口,甚至后来购买了以色列的众包地图Waze,以加强大数据方面的能力。

据高德地图数据中心总经理李艳霞介绍,高德地图精准的实时交通大数据中有78%来自于UGC众包数据,22%来自于出租车、物流车等行业浮动车辆。目前高德地图的实时交通动态事件数据中,有85%来自于用户上报,其余来自于交管和政府。

事实上,数据的维度越多,地图的精度越高,除了采集车和众包收集数据外,来自生态系统的数据支持已成为数据积淀的重要来源。例如腾讯通过微信和手Q的定位功能就能获取大量的用户地理信息,再加上滴滴出行的交通数据,腾讯地图能在地图市场上赢得一个席位。

不过从数据的丰富性来看,阿里各项子业务的数据之和让百度和腾讯望洋兴叹。尽管近年BAT在移动互联项目上的布局甚广,但收集数据的能力上阿里优势明显。阿里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此前曾表示,虽然腾讯投资了美团、京东等公司,但腾讯无法像阿里一样从新浪微博和优酷手里拿到数据,这使得腾讯的金融业务处于劣势,无法拿出同等风险级别的金融产品。

目前高德地图的大数据来自阿里的生态体系,包括菜鸟物流的运单和物流车数据、口碑的外卖数据等,通过这些数据的融合,高德可以发掘POI的新增与变化,强化地图的基础数据。

“自主采集生产的持续渐化,加上大数据的持续升维,才能满足活数据的需求。大数据的优势,在于数据实时性和覆盖面上给高德提供另外一个维度的支撑,大数据和自主采集生产计划是活数据的必须条件。”于志杰表示。

生态圈层对抗

在线地图并不是近年才流行的产品,早在2002年,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和谷歌地图等相继面世,为用户提供方便和详细的地理服务。在PC端时代,百度地图基于巨量的搜索流量,一度拥有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不过在移动互联取代PC后,百度地图的市场份额逐渐被高德地图蚕食,直至2016年被后者反超。

2016年10月,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兼高德集团总裁俞永福在杭州云栖大会上宣布,高德地图手机客户端的每日活跃数据已超越百度地图,成为行业内排名第一的手机地图应用。根据艾瑞mUserTracker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高德地图手机客户端的每日活跃设备数约为2983.19万。这一数字引来了百度地图的强烈质疑,双方就行业第一之争再次出现争执。

这场口水仗的背后,绝不只是车载导航市场的争夺,而是社交、LBS、O2O等生态圈建设的对抗。众所周知,地图是百度内部仅次于搜索的重要业务,亦是百度的现金牛之一,近年百度对O2O的投入不计成本,目标就是要通过地图带动百度糯米和外卖业务发力,从而为百度金融铺路。

而阿里则通过收购高德为移动互联业务打下基础,后来的口碑、闲鱼等都有高德地图的贡献。在阿里的生态体系中,高德的角色是与其他部门协同运作,从而彼此间实现化学反应。

由于牌照问题,在线地图市场早已被BAT瓜分,谷歌等外资公司几无可能形成威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的中外合资企业,其外方投资者的出资比例不得超过50%。截至2012年1月31日,全国共有151家单位获得了甲级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证书。

从市场份额看,高德和百度已经牢牢占据行业前两名的位置,但腾讯也并未放弃跻身第一阵营的机会。2016年12月26日,四维图新发布公告,称将与腾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共同出资收购荷兰地图服务商HERE 10%的股份。早在2014年,腾讯就通过战略投资四维图新间接拥有了甲级地图测绘牌照资质,从而布局地图服务。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腾讯是四维图新的第二大股东,持股达10.97%。

服装电商O2O发展进入成熟期

网络零售市场品牌化趋势明显,网民的网络购物偏好愈加成熟,消费升级和社会转型在推动零售商业模式转型的同时也将为服装家纺带来诸多消费盲点和新的商业机会。

2015至2016年,服装作为电商涉及最早的品类俨然已经成为规模最大、发展最为成熟的行业。近日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2016年度中国服装电商行业报告》中指出,在2016年“双11”期间,传统线下品牌森马集团、太平鸟集团以6.5亿元和6.16亿元成为服装类目赢家,而电商品牌韩都衣舍、茵曼、衣品天成则退居二线。在业绩的对比之下,传统线下服装企业似乎已经重焕生机。

根据报告显示,网络零售市场品牌化趋势明显,网民的网络购物偏好愈加成熟,消费升级和社会转型在推动零售商业模式转型的同时也将为服装家纺带来诸多消费盲点和新的商业机会。服装电商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发展速度平稳,进入到了成熟期。同时,服装行业“大而全”的时代已经过去,对客群准定位做进一步的市场细分,生产高度个性化的产品让国内服装行业进入到了洗牌期。在此市场环境下,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将取代传统封闭性的制造系统,让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成为可能。面对电商发展的大势,在传统零售业下滑的形势下,传统服装企业必须要谋变,将传统制造业的优势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搭上服装业新发展的“快车”。

此外,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年中国服装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纺织工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深度融合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对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提出挑战。例如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报喜鸟成立了小鱼金服,参股温州贷和口袋理财,打造微小版“蚂蚁金服”;七匹狼集团参股品尚电商,打造集配套服务+供应链金融的为基础的P2P模式;海澜之家已形成包括供应商在内的生态圈,具有供应链金融的基础。

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纺织服装、服饰行业总资产将达到14381亿元,2017至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32%,2021年中国纺织服装、服饰行业总资产将达到17697亿元。

不仅是美邦服饰,传统服装品牌都在经历着“互联网+”转型的阵痛,如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羽绒服品牌波司登,其曾在短时间内门店从原本的8300多家陡然增长到13000多家,粗放扩张之后面临的是大量货品积压,导致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下跌,净利润连续三年下跌。但如今已经略显回暖迹象,近期波司登公布的中期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6个月内,集团收入约25.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1%。

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为止的6个月,波司登集团收入约为25.67亿元,较2015年收入的25.64亿元增长0.1%。而2015年同期,波司登集团收入下滑10%,同期增长10.1个百分点,实现了业绩回暖。波司登集团方面表示,国内服装行业面临巨大挑战,集团积极改善业务,不再盲目拓展。过去两个财年,波司登集团一直致力于清理库存和调整销售网络,关闭低效店铺并审慎开店。在财年内,波司登集团整体关闭销售点近千处。

羽绒服业务是波司登集团的最大收入来源,约占集团总收益的56.5%,其次是贴牌加工管理业务和非羽绒服业务。品牌羽绒服业务、贴牌加工管理业务,以及非羽绒服业务分别收入14.5亿元、6.64亿元以及4.52亿元。其中,贴牌加工管理业务较去年同期下降30.8%。

另外,波司登线上的新款占比有所提高,据了解,波司登旗舰店“双11”线下门店分仓发货占比20%左右,2017年将会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而截至目前,已纳入全渠道的包括16家零售公司,以及30家左右的直营店。波司登集团表示,集团将向更贴近市场和消费者的零售模式转型,加快品牌在业务、物流、产品等环节的发展,稳健集团业务的发展。

电商APP春节前大比拼,优惠到底约不约

电商APP虽已十分普及,但仍有部分网购一族使用PC端购物。2017年电商APP为获得更多消费者,除与传统模式PC端展开差异化竞争外,苏宁易购、天猫商城、京东商城相继利用促销活动聚人气,发掘潜在市场。

苏宁易购:扫码获10云钻

苏宁易购APP,曾是国内电商中最“烧钱”的楷模。为鼓励用户下载并使用苏宁易购移动端,消费者在APP端购物时可享受零门槛包邮政策。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苏宁易购APP端购买价值1分钱的商品,也可提供包邮服务。同时,苏宁易购APP促销优惠看点颇多,针对新用户促销活动方面,只要绑定手机并进行实名认证,即可获得总额199元新人优惠大礼包。其中针对绑定手机用户,将赠送满99减30元百货频道专用券,同时还会赠送满100减9元、满200减15元、满600减40元全品类优惠券。在新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后,还将赠送满99减20元超市券、满99减20元母婴券,同时还会赠送10元无门槛、满100减15元、满300减40元3种全品类优惠券。此外,针对APP首单满99元用户,还将赠送99元礼包一份。无论是购买苏宁易购自营还是第三方实物商品,单笔订单支付金额满99元,即可获赠99元优惠券礼包。其中包括一张满100减4元、一张满300减15元、两张满299减10元、三张满500减20元的全品类用户券。礼包券将于用户首单确认收货完成的7个工作日内发放到消费者的账户,每个用户仅可获赠一次,优惠券有效期则是到账之日起的14天内有效。

针对老用户促销活动,苏宁易购APP同样种类繁多。常规优惠是APP扫码登陆每天奖励10云钻,其真实价值相当于0.1元。此外,还有一些针对“418”“618”“818”“双11”“双12”等重大促销季优惠活动,只需在APP端活动页面输入电话号码,即可获赠面额为6元或8元无门槛优惠券,不同面额优惠券还可叠加使用。如果是免运费券的高等级用户,即可叠加使用6元和8元无门槛优惠券。

天猫商城:每天中午有红包

与苏宁易购APP相类似,天猫商城针对新用户提供总额388元优惠券礼包。但天猫商城官网目前并未透露388元礼包中满减券的数量。但可以确定的是,礼包当中包含一张面额5元无门槛优惠券。针对老用户促销活动,天猫商城则要比苏宁易购阔绰。尤其是针对中高等级用户,每天中午12点都会自动推送抢现金红包活动,现金红包金额在0.3元至1元之间,无论是天猫还是淘宝下单购物时均可全额抵现,还可拆分使用。此外,针对重大促销季优惠折扣,天猫APP促销力度较强于PC端。如“双11”活动期间,每天领取50个红包种子,便相当于每天赠送用户0.5元无门槛红包一个,如圣诞节期间积分超值兑活动,花费188积分即可兑换4元购物券礼包,其中便包含两张2元无门槛购物券,相当于天猫积分价值翻倍。

京东商城:APP特价成看点

京东商城APP针对新用户也有促销,其中最吸引人的当属188元优惠券大礼包,该礼包有满88减50元、满300减45元、满600减35元、满300减25元、满100减15元、满100减8元等不同面额优惠券。虽然京东官网并未明确说明,但部分优惠券大多是特殊商品专用优惠券,并非全品类优惠券。此外,针对APP首单满99元用户,还将赠送99元礼包一份,包括一张满99减4元、两张满200减10元、一张满300减15元、三张满500减20元优惠券。

在针对老用户促销活动中,京东商城在APP端同样有许多特供专享优惠。以APP端专享特惠价为例,一款常规售价99元商品,在促销季期间,APP端专享特惠价低至49元,等同于5折的半价促销。如此折扣且频繁促销活动,罕见于苏宁和天猫,希望消费者多多留意。对于那些不放心APP端金融安全用户,京东商城另辟蹊径提供解决方案,可先在APP端下单,再通过PC端付款,这样操作可同样获得APP端专享特价优惠。

APP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获利?

应用开发者们每每会问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该如何通过我的APP来获利。在寻找答案之前,开发者可能想了解通过APP获利的所有不同选项,因为了解通过应用获利的所有可能性对开发者来说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APP实现获利的方式有哪些吧。

“付费应用”商业模式

开门见山,开发者可以直接卖应用程序,而这就是‘付费应用’的商业模式。

免费增值业务模式

在这里,APP可以让用户免费下载,但额外的功能将需要付费。

销售额外功能:应用内购买

某些功能可以通过应用内购买(IAP),例如,您可以让用户付费取消应用内的广告。有时,用户为了在游戏中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就有可能购买付费道具。如果我们选择这样的业务模式的话,那一定要尝试让用户沉浸其中,以确保更多的用户都会渴望得应用付费的功能。

精简版和常规版模式

可以允许用户以精简版本测试APP,目的显然是出售具有所有可用功能的正式版本。

应用内广告

可以在APP中加入广告,借此营利。这些广告通常会宣传其他APP,国内而言,一般以CPA计费,即通过置入你的应用内广告带来了多少用户,然后按一个用户多少钱给你。当然如果我们自身想推广APP,但预算有限时,也可以与一些有相关性的应用交换广告空间,达到互利的结果

事实上,在某些应用中,广告可以在玩游戏时以全屏显示。但这时候,用户是不愿意点击广告链接而跳出游戏的,而且还会导致用户卸载你的APP,或前往应用商店给你写下差评。

对此,我们了解到APP一些常见的获利方式,大家可以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赚钱方法。我们可以使用应用内购买功能、创建付费应用、还可以创建应用内广告。但是、讲真!假如用户购买了一款付费应用,我不确定用户是否会愿意在这款应用中看到广告。

免费增值模式

目前来说,免费增值模式是较为领先的商业模式。为什么?因为用户可以了解你产品的附加价值,因为你降低了他们在购买真正的东西时的风险,因为你是完全免费的。APPStore大部分的应用都是免费的,免费可以带来下载量,这一点我相信不会有人质疑。

如果你创建了一款免费的应用,势必将打击付费的竞争对手,但我们要时时监控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

不过免费增值模式不一定是最好的商业模式。你必须根据你的竞争对手和你的应用程序的目标,选择正确的业务模式。总之,免费增值模式,如果用户量级不达到百万,营利可能就会很困难。其实有一部分开发者免费免费增值模式,背后其实是有融资的影子的。